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2024-08-04

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精选11篇)

1.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篇一

践行普惠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大善县践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开展情况作以下汇报,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工程。为更好的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2018 年以来,人民银行大善县支行紧紧围绕普惠金融的工作要求,充分借鉴普惠金融兰考模式,以农村商业银行为试点,以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为载体,以评级授信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有效途径,形成了以农商行为主,其他金融机构协同参与的发展模式,我县的做法,多次受到市县主要领导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大善日报、学习强国等主要媒体也多次予以报道。

一、主要做法 (一)创建党建金融联盟,发挥党建统领作用。

一是人民银行大善县支行积极推动县政府制定出台《大善县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形成了以县委县政府为领导、各部门参与、金融机构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党建联盟,充分发挥党建对普惠金融的引领作用。二是各金融机构成立以行长为组长、经营班子为副组长,各支行行长、部室经理为成员的普惠金融实施领导小组,层层压实责任,做实、做深、做精农村金融,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更近、更快、更实惠的金融服务,为大善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一是根据大善地域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信用等级评定,形成了全员参与、以信用定额度、以额度定星级、宽授信、严用信的工作方法,既扩大评定覆盖面,又严控金融风险。

二是以信用评定试点村为依托,全面推进信用户信用评定。信用村居民贷款一律享受利率优惠 2%的政策,信用村中的信用户贷款再增加3%的优惠幅度。信用户第一年用信记录良好,第二年用信可以再优惠 3%,第三年乃至以后年度扩大为优惠 5%。

三是逐步完善信用体系的建档增点扩面,建成了“城乡居民—城乡商户—企业及其上下游”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信用工程体系,保障惠农支农资金的有效投放,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三)

依托普惠金融服务站,打造品牌化金融服务

为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工作,人行大善县支行专门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大善县支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分工方案》(延银发【2018】46 号),分工明确,任务具体,重点打造“物理网

点+自助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站”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网络。一是开展人口分布调研,根据大善县域村庄分布特点和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特点,针对不同乡镇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计划。组织各金融机构与服务站管理员签订管理协议,明确服务站管理员工资考核办法,刺激服务站管理员办理业务的积极性,使普惠金融服务站管理有制度保障,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二是增加普惠金融服务站设施配备,满足群众差异化金融需求。硬件方面投入使用了新型惠农自助终端I58,与传统型设备相比,新型普惠金融设备全程自助操作,无需人工代办,实现了小额现金存取、转账、查询等多项业务功能,同时提供缴费、充值、消费等民生服务,有效节省客户排队办理业务的时间;软件方面在每个普惠金融服务站张贴“阳光信贷服务公示牌”,宣传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及服务,使普惠金融服务站成为阳光信贷业务的联络站,切实打通农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扩充服务站

活动形式,打造多功能服务站点,与县民政局合作,在服务站设立爱心捐助活动中心,张贴“爱心接力 温暖麦乡”慈善二维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捐赠活动中。同时每月组织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服务站进行宣传,内容主要包括普惠金融服务站业务范围、假币识别、反洗钱和非法集资等,提高群众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四)

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促进普惠金融全面发展。

一是确定大善农商银行为普惠金融业务重点培育对象,鼓励其大力开发特色金融服务项目,拓宽服务领域,稳步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二是大善农商行先后推出了金燕 e 贷、幸福 e 贷、扶贫 e 贷、“乡村振兴贷”等六大系列 26 款金融产品,其中“金燕快贷通”简化了贷款流程,大大地缩减了审贷时间。同时,对地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上门金融服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给予信贷资金支持。

三是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考

核评价、差异化政策等方面着手,推动辖内金融机构不断完善自身普惠金融产品和政策,促进“三农”业务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五)规范管理,严防发生风险

为有效防控普惠金融服务站运营中的潜在风险,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以下七项管控举措:

一是聘用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加大巡检力度,每月至少巡检两次,按月提交工作报告,并实行风险共担机制,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分散。

二是把信用评定、金融知识宣讲、客户维护活动定期在普惠金融服务站开展,同时反复宣讲普惠金融服务站的业务范围,既能扩大活动效果,又能有效监督。三是发挥“党建金融联盟”作用,让当地党员和协会会员参与监督。

四是明确检查监督的次数,并认真考核,严禁在原有代办站设立,严禁对普惠金融服务站分配存贷款任务。

五是发挥监察专员的作用,定期对监察区域的普惠金融服务站进行独立巡查,在第三方公司监督检查基础上再监督。

六是扩大公示范围,在普惠

金融服务站之外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形成监督合カ。

七是加强后台运行数据监测,发现异常动向,立即进行专项排查,真正管好风险 。

二、取得的成效(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突飞猛进

一是农户电子信用档案逐步健全。截至 2020 年 3 月底,大善县已为 6 万农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覆盖率 52.7%,农户普遍拥有了经济“身份证”。二是信用贷款逐步增加。截至 2020 年 3月末,大善农商银行已累计完成信用评定行政村 337 个,占全辖345 个行政村总数的 97.68%。采集电子信息建档户数 63332 户,评定信用农户 49467 户,授信金额 18.67 亿元,用信金额 2.02亿元;累计评定信用商户 2726 户,授信金额 1.68 亿元,用信金额 0.43 亿元;评定信用企业 143 家,授信金额 23 亿元,用信金额 17.51 亿元。

((二))普惠金融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

截至 2020 年 3 月末,大善辖区建成投入使用普惠金融驿站共 151 个,布放 ATM 机具 108 台,POS 终端 778 个,流动银行车1 台,初步构建了“营业网点+自助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站”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网络,实现了“简单金融业务不出村,复杂金融业务不出乡”的金融服务目标,满足 50 万群众的需求。

(三)

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作用发挥明显。

截至 2020 年 3 月末,累计走访贫困户 6040 户,发放扶贫明白卡 15200 余张,投放各类扶贫贷款 1085 笔,金额 24440.8 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贷款 16 笔,金额 22412 万元;小额扶贫信用贷款 1069 笔,金额 2028.8 万元,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101 户脱贫;保障了惠农支农资金的有效投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和兰考普惠金融“一平台四体系”在我县得到了深入推广和复制。

(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文明,防范了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通过信用评定工作的开展,老百姓明白了信用就可当钱花,返乡就业、创业人数增加,涵养了当地税源,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农村空心化”的现实问题得到逐步解决。老百姓的金融素养也大大提高,挤压了农村非法集资、电信诈骗、保健品诈骗的市场,有效保护了农村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利益。许多村组、农户都将信用户牌当作“好人牌”“文明村民”牌,是农村“娶媳、嫁女”的重要参考标志,都争取早日挂上信用户牌,整个社会信用意识全面增强,村委凝聚力显著增强,乡风更加文明。自2018年2月23日以来,大善农商银行300多名员工历时810个日日夜夜的进村入户,走街串巷,构成了新的社会治安防控力量,社会上一些小偷小摸等违法犯罪人员无立足之地,社会治安案件数量明显下降,提升了老百姓的安全感。

2.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篇二

一、基本情况

按照“全覆盖、更优惠、更便利”的原则,要求银行机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依托村邮站、村委文化室、便民支付点,分片包干创建金融综合服务站和助农取款服务点,有效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截至2015年9月末,文昌、澄迈已建成金融综合服务站77个、助农取款服务点1238个,覆盖了全部行政村,实现了助农取款服务“村村通”,取得了“政府满意、监管支持、农民受益、银行发展”的多方共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创建经验。

二、初步成效

(一)创新惠农支付方式,完善综合金融服务功能。澄迈农信社通过将金融服务站的支付受理终端从EPOS升级为“农信通”,可为磁条卡、IC卡和存折提供小额取款、余额查询、转账汇款、现金汇款和代理缴费服务,还可提供修改密码、存折补登、卡激活、卡折挂失等服务,既解决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缺失问题,又低成本完成了助农取款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的升级,推动打造农民家门口的“社区银行”。

(二)提高惠民补贴发放效率,架起政策支农桥梁。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创新财政惠民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服务,指导农信社做好“惠民补贴一卡通”工作,将40多种涉农补贴集中代发至一张银行卡,并可以在就近服务点支取现金和缴交新农保、新农合,实现了农村“家家有账户、补贴能到户、缴费不出村”,惠及了试点地区70多万农民,为农民节约了宝贵了务工时间和交通成本。

(三)开展刷卡无障碍建设,改进商户资金结算效率。随着“三农”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城郊农民由单纯的农业生产者逐步转变成个体经营者,试点地区涉农金融机构适应这一转变,积极为满足银行卡特约商户条件的服务点开通刷卡消费,“一卡多用”拓展非现金支付应用场景,为农民增收取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存在问题

(一)惠农支付管理制度参差不齐。目前主要是农行、邮储银行和农信社3家涉农金融机构,依托本行金穗惠农通、商易通和EPOS村村通工程提供惠农支付服务,缺乏一个统一完善的顶层设计,导致各行一些规定自行其是:如农行对助农取款限额没有明确规定,邮储要求助农取款每笔不超过500元,农信社规定每卡每日不超过1000元,与人民银行“小额取款和现金汇款单笔单日累计金额均不得超过2000元”规定有不尽相符之处,容易导致农民认知不统一,影响惠农支付服务标准化开展。

(二)助农取款点管理粗放。试点地区服务点均统一悬挂了XX银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或银行卡助农取款点标识牌,但部分服务点(站)未设置规范的助农取款登记簿,个别点用笔记本自行登记,其它点一般保留小票1-3个月。有些小票没有取款入签名,再加上热敏纸小票一般3个月后字迹褪色,如产生金融消费者投诉会对服务点(站)产生举证不利影响。

(三)部分农村支付市场仍待深耕挖潜。调查走访了文昌龙楼航天小镇,龙楼镇是2013年度省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风情小镇。该镇商业氛围日渐浓厚,但刷卡消费推进缓慢,商户POS机覆盖率不高。个别商户反映有意向安装POS机,但没有金融机构上门营销,属地银行机构亟待强化POS刷卡营销活动。

(四)金融服务站创建进展较慢。文昌辖255个行政村、3023个自然村,澄迈辖177个行政村、867个自然村。依照《试点方案》“到2016年末,金融服务室覆盖所有行政村,现代化支付终端覆盖50%自然村”的要求,按时完成任务投入巨大、难度不小,既需要金融机构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广惠农支付,也需要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支持、政银合力推动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合力做大做强农村支付蓝海市场。金融机构应以推广综合性惠农支付服务为契机,尽快完成取款点(站)标准化改造,实现跨行支付、终端直连、服务标识、机具配置、收费标准的“五统一”,建立统一的业务模式和有效的市场共建模式。有条件的可比照社区银行升级服务站金融服务,逐步形成海南省“三农金融”的品牌效应。

(二)围绕“一镇一业”挖潜银行卡受理市场。旅游风情小镇基础设施齐备、商业氛围浓厚、示范作用明显,海南银联应联合当地旅游委,积极跟进旅游风情小镇刷卡无障碍建设,将旅游风情小镇示范镇纳入刷卡无障碍示范区(街)创建范围,鼓励收单机构建立银行卡受理绩效考核和营销竞赛机制,构建多层次农村银行卡商圈,培育和引导农民非现金交易习惯。

(三)加强农村支付与消费大数据研究。顺应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依托助农取款服务点和中国银联银联卡特约商户交易数据,强化农村地区支付与消费的数据采掘和模型应用,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农民支付习惯、消费习惯的关联和变迁趋势预测研究,推动构建互惠共荣的新型农村支付服务与消费关系,为促进县域地区“三农”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四)引入政府财政补贴扶持支持。改善农村支付环境需要达到相当规模才能获得正效应,建议将助农取款点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财政补贴,财政助力不断增强惠农支付服务发展的内生动力。鼓励银联对服务点比照实施“三农”商户刷卡消费优惠,实现支持政策叠加,支持惠农支付服务商业可持续性发展。

3.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篇三

“创业贷”帮扶青年再创业就业

今年,高邮农商行紧抓“农村淘宝”落户,当地政府把农村淘宝作为农村青年创业、创新的重要舞台,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主动创新,为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创业就业推出“创业贷”,加大对大学生村官、青年信用示范户、35岁以下创业青年等的扶持力度,不断创新服务,让青年创业之舟驶向梦想的港湾。

该行一方面与当地劳动保障局沟通掌握下岗再创业客户信息,客户经理在走访中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的,单独登记调查,建立档案,开展尽职调查、授信管理,在调查过程中重点关注借款人人品、民间融资情况等因素;客户持《就业登记证》、《再就业优惠证》、身份证及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复印件到社区居委会填写相关表格并进行创业项目贷款申请预报,由所在居委会公示推荐报劳动保障局指定的担保公司,经“创业指导小组”审查讨论通过,客户凭认定意见书申请办理贷款。目前已为167户下岗失业人员提供1678万元的创业扶持。

另一方面加大对创业青年的信贷扶持力度,与当地共青团、人行协作,评定600户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小额贷款专柜,实施“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的“四优先”;对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在一般客户授信额度的基础上,上浮30%-100%,并适当延长授信期限;积极创新贷款模式,推出“公司+农村青年”、“公司+专业市场+农村青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青年”等模式,引导青年走“加入组织,联合发展”道路。

“巾帼贷”倾心服务捍起半边天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新农村建设、高效农业等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既然环境这么宽松,发展高效农业各级政府又有贴补,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遇,再闯一番新天地呢?方松林,创业路上,她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但是不服输的韧劲却点燃了她坚持创业的激情和热情。

高邮农商行结合当地现代农业政策及妇女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推出“巾帼贷”贷款,积极扶持妇女创业。在方松林创业初期,该行便伴随左右,在提供80万元信贷资金的基础上,组织业务骨干担任金融顾问,为创业初期的发展积极献策,并协调村组流转土地,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松林一期投入全部实施钢架大棚,主要种植青椒、包菜、西红柿等10多种反季节蔬果,销往省内两家大型超市和南京、扬州及苏锡常地区规模较大的饭店。目前,年经营总收入近500万元。今年,客户经理在走访中,了解到方松林将增加投入,陆续新上冷藏车间、净菜加工车间等,有一定的资金缺口,该行积极跟进,提前调查,完善信贷资料,拟增加110万元的授信,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据悉,为做好妇女创业贷款业务,该行与当地妇联、劳动保障部门合作,对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及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创业妇女提供信贷支持。创业妇女向当地妇联提出申请,由妇联、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调查,妇联、劳动社会保障局、金融办、人行审核,申请网点通过实地调查、现场核实、电话查问以及信息咨询等途径,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开展授信放款。同时,开展“三送”活动一送金融政策、送贷款上门、送防电信诈骗知识,面向创业人群解说信贷知识,普及信贷流程,鼓励支持更多的家庭女性创业创新,对“十佳创业女性”、“三八红旗手”、“巾帼岗位标兵”、“巾帼信用标兵”等创业典型优先提供扶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妇女和家庭成员的信用意识。

“驿养贷”让断保对象养老不再难

“感谢你们这么详细地给我讲解了这个贷款政策,要不然我就准备欠着那几年的保险费,直接把退休办了。现在按照这个政策,贷款把所欠的5年保险费补上,不但不用还贷款利息,而且每月养老金还多了不少。这样的政策真是好!”日前,正在办理“驿养贷”助保贷款手续的退休职工陈先生高兴地说。

由于企业改制、家庭经济困难,当地部分退休职工一直没有经济能力正常缴纳社保,也一直没有办理退休手续。今年以来,高邮农商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加强与当地人社局、财政部门合作,于9月份推出“驿养贷”助保贷款,让断保人员养老不再难,实现助保对象老有所养。困难退休职工经过一次性申请、受理、审批程序,当天便可办理助保贷款,然后按正常手续办理退休。该行一方面落实当地特殊困难群体助保政策,将年龄65周岁以内,市属改制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从改制置换身份之日起,至今未正常续保,且当年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困难退休职工均纳入贷款对象。另一方面根据“指定管理,专人经办;严格程序,规范操作;额度控制,权限管理”的原则,在营业厅由专人引导客户办理,同时,印制一批宣传折页,将需要准备的材料、办贷流程图等明确告知前来咨询的客户。

4.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篇四

──阎庆民副主席在2013年全国股份制银行

行长联席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3年9月26日)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今年是第十二次联席会议,我谨代表银监会对本次联席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预祝本次联席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算上今年,联席会议已经是第二次在山东省召开,上一次是在青岛。在此要感谢山东省对联席会议的大力支持,以及对银行业改革发展和银行监管工作的大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鲁的各家股份制银行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希望各家银行继续用实际行动支持山东省的社会经济建设!

回首联席会议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1991年的“全国商业银行年会”,乃至1989年的四家股份制银行联谊会。经过大家25年的共同努力,联席会议已经发展成为大家交流沟通、战略合作、共谋进步的重要平台,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成果。联席会议对股份制银行在建立战略联盟、规范业务经营、应对入世挑战、信息科技创新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联席会议也见证了股份制银行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成长。25年来,股份制银行总体保持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的中坚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数量稳定增长,经营区域极大拓展:从原来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的4家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变成了现在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网点不但遍布全国,而且延伸到了海外。二是资产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截至今年6月末,股份制银行的资产总规模达到26万亿元,已经占到了银行业资产总额的18%。三是大力支持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股份制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战略部署,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截至6月末,股份制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9%,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保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利润保持较快增长,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从2005年到2012年间,股份制银行平均利润增幅达到47.7%,在全国银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的利润总和为1538亿,已占到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20%。五是资产质量总体较好,抗风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多年来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资产占比在银行业中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截至6月末,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8%,而拨备覆盖率则达到了286.3%。六是积极探索差异化经营,品牌建设卓有成效。股份制银行具有敏锐的市场触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自身优势,一直在差异化经营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打造出了不少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形象,例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卡和网上银行,民生银行的商贷通等等。七是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发展。股份制银行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了企业公民的责任,在扶贫、环保、教育和救灾等多个方面积极回馈社会;特别是将环境保护的责任与银行业务相结合,广泛推行绿色信贷,有力推动了企业节能减排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

股份制银行取得的这些成绩和对经济做出的贡献都值得充分肯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认真改进。例如,部分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存在缺陷,董事会决策有效性不足,激励约束机制亟待改进。有些银行资本约束机制不健全,资本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新资本监管要求达标的压力较大。有的银行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地区和行业的信用风险出现集中暴露,借道融资以及通过非标业务投向平台和房地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些问题都需要大家继续努力改进。大家要充分借助联席会议这个平台,开拓思路,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当前,股份制银行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情况有所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美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日本经济在超宽松政策作用下有所回升,但刺激效果能否持续仍有待观察。欧元区则尚未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经济仍处于衰退阶段。新兴经济体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增速也总体趋缓;近期印尼盾、印度卢比出现大幅贬值,国际资本流动引发的外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值得关注。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处于预期的合理区间;而且第三季度已经出现了企稳回升的信号,实现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完全有信心的。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复苏仍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总量方面,外需不足和内需预期不稳影响了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方面,个别行业的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压力依然很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仍面临着经营困难的问题。

面对这些复杂的局面,股份制银行要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认真配合落实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自身的战略转型,取得更大的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强服务实体经济

中央要求,金融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是促进金融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从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要求出发,努力盘活货币信贷存量,优化增量,提高使用效率。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银监会出台了多项政策,指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机构准入方面,强调均衡设臵和优化发展,鼓励银行到中西部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及受灾地区新设网点,为此开辟了绿色通道;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包括支持发行投向小微企业的专项金融债,提高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以及探索设立社区银行。盘活资产方面,正在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优质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到交易所上市交易,争取尽早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常态发展。股份制银行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用好各项政策,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重要的位臵上。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资金运用方向,确保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各家股份制银行要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合理融资需求;要认真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两个不低于”的要求;要做好城镇化配套金融服务,支持释放城乡居民有效需求,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二是要严格执行贷款用途管理规定,规范贷款资金使用。坚持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防止挪用、转借或者改变用途,避免资金空转,防止资金违规流向限制领域。三是要加快推进面向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股份制银行要积极创新,开发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尝试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方式;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同时要注意规避偏向体内空转或者追求监管套利的金融创新。四是要合理确定服务价格。一些金融机构存在收费偏高、质价不符等行为,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各家银行要重点治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和高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七不准”和“四公开”规定,凡不符合规定的收费一律取消。

二、贯彻落实各项政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李克强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7月15号,马凯副总理专门主持召开了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8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实施要求;银监会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家要认真学习贯彻马凯副总理讲话和上述文件精神,落实各项政策,把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臵上。

近年来,各家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已经连续四年实现了“两个不低于”。但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受到客户结构调整滞后、产品供给与需求脱节、风控手段跟不上等因素的制约。为此,各家银行仍需继续努力,突破各种约束,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要确保今年能继续实现“两个不低于”的目标。根据国务院的要求,银监会正在细化“两个不低于”的考核措施,将总体目标和具体考核要求分解到每一家银行,定期考核,按月通报;同时将银行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情况与市场准入、发行专项金融债等差异化优惠政策挂钩。为此,各家银行要对小微企业单列信贷计划,为小微企业留出足够的可贷资源,同时要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层层落实,并在财务费用、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要求,银监会将牵头组织实施督查工作,督查各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的落实情况。按照现在拟定的工作方案,督查工作将于10月下旬开始,各家银行要积极配合,在当地银监局的组织下提前开展自查工作。

二是要积极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根据小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面向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可以开发产业链融资、商圈融资或者企业群融资;针对小微企业传统押品不足的特点,可以尝试无形资产质押、单据质押等保证方式。

三是要开发面向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技术。银行做小微业务,必须掌握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技术,唯此才能有效控制风险,才能实现双赢,才具有可持续性。比如,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更多地依赖于组合风险管理,应该依照不同的行业特性或者区域特征来开发有针对性的风险模型;又比如,银行要解决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必须摆脱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估思维,要研究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行业组织、商贸市场、供应链等渠道去掌握小微企业的信息。线上线下的风控技术都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三、高度重视防范风险,保证稳健合规经营

刚才讲的是针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接下来再全面谈一下股份制行必须高度重视的几项风险管理工作。

一是信用风险管理。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有所上升。各家行要高度关注信用风险问题,按照年初提出的“双控”要求设定防控目标,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责任制,严防不良贷款大幅反弹。

二是流动性风险管理。当前,随着金融创新逐渐加快,同业、理财业务快速增长,负债的稳定性明显下降,期限错配也更加突出,给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各家银行都要充分认识流动性风险特征的深刻变化,全面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一是要抓紧研究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论,完善监测工具,要做到及时、充分地反映全行业务特别是同业和理财等新兴业务的流动性风险状况。二是要丰富流动性风险的防控手段,更加重视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避免过分依赖外部融资。三是要重新认识流动性、安全性在“三性”平衡之中的重要地位,厘清流动性管理机制,真正实现流动性管理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协调统一。

三是同业或负债业务的合规风险问题。理财业务方面,个别银行对“8号文”的监管要求落实不到位,例如非标投资没有完全比照自营贷款进行管理;通过做大分母、账户转换等方式来达到非标资产的比例要求,并没有真正消除风险。银监会将进一步细化“8号文”关于理财业务规模控制、期限错配、风险防控方面的监管措施,大家要切实规范理财业务,认真开展自查和接受检查,认真规范登记理财信息,做好事前报告。同业业务方面,部分银行对同业业务的会计核算不规范,既不入账更不进表,风险管控严重缺位。对此各家行要高度重视,尽快健全和落实风险防控责任制,必须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创新。

四、应对金融业新变革,积极加快战略转型

我国金融业正面临着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放开以及金融脱媒等多重变革,长期来看银行将面临利差收窄的局面,股份制银行更是首当其冲。汇率市场化也正在推进当中,股份制银行应该认真应对,积极推动战略转型。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战略转型方向。股份制银行战略转型要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相一致;要符合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的要求;要顺应人民币国际化、人口老龄化、互联网、大数据这些时代浪潮。

二是要确立差异化的市场定位。随着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单纯依靠吃利差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差异化经营才是中国商业银行的根本出路。股份制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中最具特色的群体,已经在差异化经营的道路上占据先机。大家要进一步摒弃拼规模抢市场、一味求大求全的思维定势,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比较优势,着重于培育特色业务,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

三是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要在经营管理模式、目标客户甄选、业务流程改造等方面精耕细作,围绕核心市场与客户群,真正做到“量身定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五、适应资本监管新规,努力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新资本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增强我国银行业稳健性,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有利于推动银行业发展转型。希望大家严格按照新办法的要求,科学制定并认真实施达标规划,从经营战略、风险管理、资本管理、业务转型等方面推进具体实施工作。

一是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和经营目标,充分发挥资本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支撑和约束作用,控制风险资产过快增长。同时,结合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建设。二是要审慎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提高利润留存比例,扩大内源性资本补充渠道,缓解信贷增长带来的资本补充压力。三是各行要以此为契机,加快业务转型,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努力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要将新监管标准和理念与日常经营相结合,较为成熟的部分银行可以“先行先试”,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和资本工具创新,提升风险计量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志们,12家股份制银行的发展历程表明,我们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经得起各种考验。金融支持“中国梦”既是股份制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更是与经济社会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家要再接再厉,把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防范风险、转型发展以及新资本监管达标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并深刻认识到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充满信心地应对经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5.金融业应服务于实体经济 篇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也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这些年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金融中心城市遍地开花、产权和衍生品交易所多如牛毛、居民理财产品爆发式的增长、民间借贷和融资银行过分膨胀等。

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自我创新、自我膨胀,导致了资本配置失衡,产业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出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出现了空心化趋势。虚拟经济虚胖必然助推和加速金融资本、资产、资源的泡沫化,同时也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微小企业融资困难。产业资金流失、实体经济失血,国民经济虚弱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变相证券化、债权化、资本化,所以地下的影子经济和金融虚拟经济激进发展,正在极大地冲击实体经济,导致经济目前过度投机化、超前虚拟化、人为空心化。

金融业必须面向实体经济。因为金融来自实体经济,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房地产和金融投机交易,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对经济是有利的;但如果严重脱离资本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会导致虚假繁荣和泡沫经济。

金融业必须服务实体经济。正常情况下资源运动反映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的需要。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也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渡膨胀,和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得越来越远,就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吸引全社会证券资本通过股票、债券、票据、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不断的满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要,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和重组,提高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金融业必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相适应,配合良好的时机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金融过渡发展与产业的关系就会渐行渐远,有可能危害实体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以贷款为主的商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所以银行必须切实改进现金管理、理财咨询、风险评估等业务;保险公司要探索房地产、风险基金等新型领域的投资,在资本市场波动中实现保险资金的科学有效管理;证券公司要探索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加快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信托业也需要转变业务结构,业务领域和发展的方式,回归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6.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才是初心 篇六

金融科技并不是个新鲜事物。货币、信用卡、ATM机、集中清算和SWIFT系统、证券交易系统、网上银行等都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出现的历史产物,只是近年来新技术的迭代更新速度更加频繁,社会大众的感受认知更加深刻,对金融领域的影响范围更加扩大。毫无疑问,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推广,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有利于解决或缓解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普遍性金融难题。

比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大大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融资贵等市场失灵问题,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也将助力现有金融监管理念和体系的全面改革。展望未来,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金融的业态,从而带来许多新的我们迄今尚不知道的好处和风险。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以下几点。

一、要深刻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虽然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关注的对象不同,但是都需要始终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和宗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要深度促进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

如果没有过去以来的金融创新,就不会有前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同样,如果没有技术的进步,就不会有基于现代科技的现代金融服务。当前,科技创新和技术迭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速和频繁,更加需要我们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打破传统行业、产业边界,解放思想,通过新技术应用、产品服务创新、跨界融合创新,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服务效率,助力新经济、打造新动能。

三、要深入探索把握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通过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弥补以往传统金融无法覆盖和服务的领域,更可以改变和重塑金融风险监管的理念和体系架构等,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用新的技术和模式,提升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将更多金融风险的“事后处置”前移到“事前预测”、“事中干预”。

四、要深耕更加有利于科技和金融结合的生态环境。

加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金融制度体系变革,大力培育创新资本,减小金融业的虹吸效应,为新经济提供更多符合其客观发展规律需要的金融要素资源,为尽快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提供不竭动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插上科技和金融两个翅膀。

作为互联网金融中的一员,悦才始终不断坚持创新,今年6月由我司自主研发高端、高效、附带云计算系统的决策引擎系统1.0版本正式运行,成功推向市场,并获得市场多个金融系统一致认可。

7.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篇七

近日,中国银监会召开2012年创新监管工作会议。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发表书面讲话,银监会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华庆出席会议并做工作部署。

尚福林指出,我国银行业启动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化改革以来,银行业金融创新活力和主动性有了较大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稳步提高,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便利性得到改善,创新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坚持了有序发展和风险可控的均衡统一。

尚福林强调,金融创新要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导向,按照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律,将金融资源投放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综合效益最优、商业可持续的领域当中;更加强调金融创新与银行发展战略相统一;更加重视科学建立创新业务激励约束机制;更加严格对监管套利行为的约束,及时甄别各类创新的真实动机和行为实质,鼓励和保护科学的金融创新,严格监管违规行为;更加注重创新业务的功能监管,探索强化行为监管体系建设,增强功能监管的有效性。

尚福林要求,要着力加强监管引领,促进商业银行做符合产业和企业运行规律和资金需求周期特点的金融创新,做有益于提升群众金融服务满意度和便利性的金融创新,做有益于节约银行资本消耗、优化金融资源使用效率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的金融创新。着力完善政策规章,提升政策法规科学性和系统性;着力增强监管机制协调,形成监管合力;着力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促进银行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基本服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着力强化监管体系建设,优化监管资源。

王华庆纪委书记对2012年创新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紧紧围绕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促进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科学性、稳健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创新监管协同联动,注重行为监管的属地执行力,强化风险监测和风险提示,坚决查处规避监管和监管套利行为;发挥创新监管职能作用,探索机制建设,增强业界联系和调查研究,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要求。

8.金融业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篇八

一、江苏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江苏gdp稳居全国第二,江苏金融在信贷投放、直接融资、保险保障等方面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394亿元,位列全国第三。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江苏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对江苏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高,对于加快转型发展形成一定制约。我国金融体系一直以国有大中型银行为主导,间接融资比重远大于直接融资。江苏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也不例外,贷款仍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即使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实体经济的间接融资成本仍然较高。据2015年江苏银行业数据显示,江苏地区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普遍超过3.5%,农村金融机构甚至超过5%;企业贷款利率执行基准下浮的比例不足10%,多数企业贷款利率执行基准甚至上浮,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财务不规范及抵质押物不足,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幅度较大。融资成本的高企使得急需资金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力度不够。出于资产安全的考虑,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客户的服务定位,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一方面,金融资源大量投入实力雄厚、有强担保或有资产抵押的大中型企业,对个体经济、“三农”、担保不充分的小微企业支持不足;另一方面,对传统行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入较多的金融资源,对尚未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的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资源投入相对不足。金融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金融创新步伐需进一步加快,金融业态平衡发展有待加强。从金融创新看,江苏地区直接融资发行规模呈快速增长势头,直接融资的规模和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尽管如此,面对融资主体不断提出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江苏金融产品的创新仍有较大空间。现阶段,江苏地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依靠规模扩张和存贷款利差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和盈利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整体仍不高,投资银行、金融市场等社会化融资业务还需加快发展,轻资产企业在金融支持的可获得性上存在一定困难,创新业务的品种、渠道和内容都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从金融业态现状看,江苏有一定优势,但各种业态发展不平衡,与江苏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比如,江苏保险业的业务创新深度与国内一些发展较好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江苏金融租赁业具备规模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不多,群体有待进一步壮大。

金融风险传导扩散,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加大。江苏社会融资规模逐年上升,但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经济运行环境下,一些地区和企业的风险不断暴露。局部地区担保链风险集聚并爆发,且有蔓延迹象;钢铁、船舶、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先后暴露,并向上下游企业扩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上升,并逐渐向大型企业蔓延;部分效益不佳企业占用大量银行资源,依靠外部融资借新还旧,债务规模越滚越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有所显现;少数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企,部分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出现倒闭的情况。随着金融风险的传导、扩散,江苏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资产质量压力。

二、推进江苏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总体方向

当前,江苏实体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金融资本的着力推进至关重要。江苏金融改革要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出发点,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加强对各类资本流动的规范引导,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畅通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渠道。坚持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为核心,以完善江苏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深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市场化程度、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体系为着力点,优化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配置,充分发挥好金融的杠杆、工具作用,全面助推江苏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

找准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要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为金融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江苏金融改革创新的目标和方向,不断丰富金融市场层次,持续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简化并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效率。

拓宽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活动的有效路径。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大量民间资本为追求短期利益而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领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低水平扩张和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矛盾,造成资源错配进而导致资源浪费,也给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潜在风险。江苏金融改革应充分利用好民间资本活跃度高这一优势,规范民间资本投资方式和机制,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本合法有效地参与实体经济发展,为金融支持实体发展提供多渠道资金来源。

三、推进江苏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策略

1.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能力

提高融资成本实惠向经济实体传导的有效性。推动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在足够多元的市场主体和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下,促进市场信息的有效流通共享,创造条件强化实体经济对融资主体和产品的知悉、评价和选择能力,确保经济实体分享到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带来的融资成本实惠。

加强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切实降低经济实体融资的担保成本。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运行需要,扩大现有抵押、质押品认定范围,推广各类型收益权、实物生产资料的抵押、质押贷款创新,推动风险担保基金建设,通过政府担保基金、企业集群担保基金等方式,形成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融资风险共同体,降低小微担保融资成本。创新融资还款方式,切实降低经济实体接续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设计“年审制”、循环贷款、“无间贷”等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还款方式,解决期限错配问题,减少融资过程中的结构性摩擦,降低小微企业接续融资成本。华夏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网络贷”、“年审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降低经济实体融资信用成本。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信息平台、信用评价、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体系的建设,健全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组织,搭建完善的金融信用平台,不断缓解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努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成本。

2.优化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断加大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力度

优化配置金融资源,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经济任务的进程中,金融业要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和江苏未来产业空间布局,制定更具导向性的融资政策,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了解产业发展所处阶段、面临瓶颈和金融需求,重点对升级转型、技术创新以及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融资需求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落后行业,尤其是“两高一剩”行业,以及落后产能、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逐步限制金融支持并适时退出,倒逼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

扩大有效供给,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行业、生命医药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科技贷款绿色通道。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与绿色信贷领域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工业融资产品创新,鼓励发展能效融资、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排污权抵押、碳排放权抵押等绿色信贷业务,积极支持国家政策鼓励专业技术突出、管理规范的节能服务公司、节能减排工程承包企业、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发展。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大力推动创业金融成长,解决初创企业者的融资困难。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结算、信贷、咨询等全流程、标准化的金融服务,针对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项目和契合政府发展政策的企业优先提供金融服务。

加大薄弱环节金融投入,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引导和调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和投入,有针对性地制定特色化经营、个性化服务、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战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产业集群区域、小微企业聚集区成立特色支行、专营机构、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金融事业部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等经济实体资金需求的可获得性;引导村镇中小金融机构、专业化金融服务公司和平台找准市场定位,鼓励其专注于为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与服务;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在做好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同时,在省内积极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业务。

3.培育多元化金融供给主体,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增强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银行业竞争和创新力。进一步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同目前市场形势与政策规定相适应、兼具协调机制的管理体系。一是发挥银行业产品创新研发优势,创新金融工具。引导银行业重视金融工具的创新,拓宽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渠道,鼓励银行业创新开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二是顺应消费信贷和第三产业特点,稳步推进非耐用品的消费信贷、分期付款发展,加快发展消费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服务金融等多元化的融资工具。三是发挥银行业信息技术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借鉴移动互联的平台思维,搭建以互联网平台为主的服务网络,加快设计移动银行客户端,突破传统物理网点的束缚,实现客户的流动性获取与管理。

加快普惠金融推广,构建多层次供给体系。发挥各类型金融机构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引导银行业强化区域金融服务,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金融债;有效发挥各类新型机构的互补优势,进一步丰富江苏金融业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多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发展,有效补充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健全和完善民间资本监管机制,加快小贷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登记管理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建设。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配套机制,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4.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稳定

9.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探讨论文 篇九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有效性

1研究概述

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其发展和壮大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缺少不了金融的支撑,打个比方,金融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更相当于经济服务的中枢神经。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实体经济的产品包含两种产品,第一种产品是物质产品,第二种产品是精神产品,实体经济中的各个流通环节包括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均有所体现,生产产品成本加上生产技术等问题需要纳入到产品定价中来。而虚拟经济则是依据交换或者分配来进行操作,在交换或者分配的过程中产生了增值,并采用了资本化的方式进行定价。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根基,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舞台。因此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避免出现处置不合理导致实体经济产业的衰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壮大,金融业出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不协调或者不平衡的现象十分严重。从上述分析的情况来说,导致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被忽视。

2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现状研究分析

10.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篇十

引擎

打造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金融引擎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加强地方性金融机构和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明确了工作方向、提供了发展机遇。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经济金融政策,牢牢把握“三农”发展新变化,顺应“三农”新需求,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文章。

“三农”出现三个新变化

农业正在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新变化,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有效缓解了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难题。以吉林省为例,全省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为1206万亩,占全省的19%。全省种粮专业大户2.7万户,家庭农场21,058个,种植业合作社达到14627个,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户,机械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形态出现新变化,由单一的初级农产品生产向加工销售、生物医药、能源化工、品牌塑造等多个方向转变,三大产业融合度提升。随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落地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将愈发明显。

农村正在逐步向城镇化方向发展。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宅基地等被赋予抵押、担保权能,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逐渐形成,这为农民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棚户区改造、农村交通、电力和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城乡边界变得模糊,城郊范围进一步扩大。

农民正在逐步向市民化方向发展。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阶层出现分化和流动。一部分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一部分成为兼业化农民,一部分转变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或专业合作社成员,还有一部分农民转变为农资供应商、乡镇企业主、农业经纪人或农机作业服务者等。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近2.74亿人,基本达到农村劳动力的50%。农民的收入来源日趋多元,部分工资性收入逐步超过经营收入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随着收入增加、职业和社会角色转变,农民思维观念和生活工作方式不断趋向市民化。

农村金融面临“四个转变”

从过去农民无抵押信用贷款向有抵押贷款转变。长期以来,农民贷款的主要形式是小额信用和联保,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原本“沉睡”的资产被“唤醒”,农民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支持农民的贷款方式开始由信用贷款向直补资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林权、土地收益流转及其他资产抵(质)押贷款转变,贷款形式多样化趋势愈发明显。

从过去农民种地小额贷款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额贷款转变。随着“三农”发展升级,农业经营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需求向多领域扩展,由传统农户种地小额贷款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额贷款转变,不仅体现在信贷总量上,单个贷款需求额度也大幅增加。

从过去春贷秋收短期贷款向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长期贷款转变。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设施农业、观光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等城镇化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周期延长,贷款约期更趋于长期化。

从过去农民只有生产需求,向生产、消费、投资多元化需求转变。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出台,对农村和农民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收入增加和财富积累,农民部分需求尤其是现代金融需求得到释放,对消费信贷、支付结算、保险、投资理财、汇兑、金融租赁、证券、期货等金融服务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四个立足、四个推进”探索“三农”金融服务新模式

面对“三农”及金融发展新趋势、新变化,吉林农信将增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力,主要做好“四个立足、四个推进”,积极探索“三农”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劲引擎。

立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是支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一方面,全力满足传统农户信贷需求。以“农户综合贷”为主打产品,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财产权为基础,核定整体授信额度,实行“集中授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守信奖励”。对“直补保”“循易贷”等现有个人信贷产品进行优化升级,扩大授信范围,拓宽办贷渠道,着力解决“三农”贷款难题。另一方面,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新“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等产品,把循环额度贷款、存货监管质押贷款等产品做成品牌,实现农村金融与农业、农机的有机结合,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花小钱办大事”,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二是支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从专注传统的农业生产向支持仓储加工、物流销售、品牌塑造等方面转变。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先进设备应用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吉林西部土地整治、松原灌区重大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发展效益型、规模型、特色型、生态型、安全型、智慧型、品牌型农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生物质高端化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和农贸批发市场、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型绿色种养业、安全畜禽生产基地建设,采用“银行+龙头企业+担保公司+农户”“银行+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为推动区域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立足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市民化金融需求,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方面,重点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抢抓长春、吉林、延边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长春净月开发区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全面深化与扩权强县试点公主岭、梅河口市政府的战略合作,扶持县域骨干和支柱产业、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城镇化建设项目等,大力发展“城镇土地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和“个人消费金融”。加快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按照“一县一策”的思路,细分市场客户,研发特色信贷产品,逐步打造“一县一品”,具备条件的要打造“一县多品”“一村一品”。推动民生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信贷支持力度,捐建捐赠农民工子弟希望小学,从软硬两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镇安居乐业。助力农村生态发展,坚持绿色信贷理念,围绕环保项目研发新产品,逐步降低“三高”行业信贷投放,用信贷政策引导化解过剩产能,降低环境污染,还原青山绿水,助推“美丽吉林”建设。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以“农民工服务保障卡”为主打产品,与吉林省人社厅加强合作,探索建立农民工工资卡直接支付方式,既方便农民工异地存取款、结算授信,又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鼓励农业转移人员外出务工、创业、消费。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趋势和吉林“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项目,扩大小微企业“缴税贷”产品试点范围,在14个县(市、区)试点,继续加强与税务部门合作,以小微企业近三年缴税记录为授信依据,单户最高发放信用贷款300万元,全年计划发放100亿元,重点支持现代服务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兴业主等民营经济主体发展,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立足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推进农村金融现代化。积极适应“三农”需求,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逐步向农村屯组延伸触角,积极拓展代收、代付、代理等便民增值业务。提升吉林农信1,631个营业网点、5700个助农金融服务点的综合服务能力,与省农委1000个科技信息服务站、3000个村级“一站式”服务群众平台优势互补,打造吉林农信特色缴费平台、电子商城,构建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智慧农村手机支付等电子渠道体系。强化与公共事业领域应用合作,加大IC卡行业应用拓展力度,积极参与县域城镇一卡通项目和地铁、轻轨、高铁等政府工程领域,采用商银合作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惠商户联盟,进一步拓展智慧农村手机支付客户群体,扩大“联银快付”服务领域。根据城乡居民的差异需求,有效融合传统业务与互联网,注重服务方式由“柜台式”向“离柜式”“离行式”“在线式”转变,打造吉林农信特色电子商城和缴费平台,形成多渠道、全覆盖、立体化的服务体系,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

11.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篇十一

【摘 要】本文以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研究课题,首先详细分析了当前绿色金融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而后提出了基于绿色金融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绿色金融;实体经济;金融体系

一、引言

当前,全球处于资源利用过度、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的威胁中,因此,贯彻节能减排意识、发展低碳经济,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创新已得到了各个国家的广泛重视。在资源逐渐减少、环境日益恶劣的压力下,中国提出了向绿色金融转型的构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金融发展作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则基于此,详细探讨了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旨在助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绿色金融参与机构单一

商业银行属于绿色金融的主要实施主体,但基于当前我国银行业绿色金融的实施现状来看,银行业的参与积极性较为低下。对于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仅仅将商业银行包含在内,体系层次过于单一,对于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和鼓励较为缺乏,使之参与度低下。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无法为绿色金融项目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使得绿色金融项目面临着较大的交易风险,阻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二)绿色金融产品缺乏创新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的类型还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大部分绿色金融产品都是以大型节能减排项目以及环保企业为对象的,且对应的融资产品忽视了融资对象的特征,仅仅对融资渠道进行了重视。另外,绿色信贷中间业务以及环保金融产品还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依然不够成熟,一些基础产品也还处于设计的起步阶段,加之缺少了解绿色金融产品的专业人士,使得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较为迟缓。

(三)缺少绿色金融配套政策

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对绿色文化的认知,其大多不重视现存的环境问题,没有意识到环境破坏的恶劣程度。而政府在此方面出台的配套政策较少,没有为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使得金融机构对于参与绿色金融项目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缺乏激励补偿机制,使得社会资本难以真正投入到绿色产业中,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

(四)绿色金融体系有待健全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但是各主体之间在效益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如绿色保险产品种类较少,所面对的市场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保险缺乏深度和密度。另外,有些地方政府未深入推动绿色发展基金的运作,使得运作效率较为低下。而绿色债券评估、咨询以及环境效益评价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数量也存在缺失,缺乏专业性,在执业过程中不够公平、公正。除此之外,绿色投资主要为金融形式的资本,缺少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投资主体不够丰富。

三、基于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扩展绿色金融机构范围

商业银行作为绿色金融推行的主体,缺乏一定的参与积极性,这对于绿色金融的深入推行造成了制约。对此,国家首先需构建完善的绿色信息披露制度,使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得到缓解,并给予一定的鼓励,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动员商业银行及社会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之中。其次,需将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扩展开来。由于政策性银行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所以,若以国家投资的形式在政策性银行中进行“绿色基金”的专门设立,并进行资金的投入,将会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再者,还能够建立专门的“绿色金融机构”。可以以政策性的绿色银行以及绿色担保机构为基础,为有着广阔前景、回报期长的环保项目以及绿色公益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此过程中,绿色银行需对碳金融、绿色信贷以及绿色证券等相关业务进行全力支撑,探讨高质量的混业经营模式,可以在省市一级或者是有着较大绿色投资需求的城市进行分支机构的设立。

(二)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机构需以国外经验为参考,把握好绿色金融当前的良好发展局势,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使绿色金融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得以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对于银行来说,其需在互联网的带动下逐渐实现“金融互联网”化,对和银行监管相适应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做出探索与构建,加大绿色信贷及绿色理财产品的开发力度,如:在?C券市场进行绿色债券或者是绿色股票的发行,为绿色企业得到直接融资提供帮助;在公共投资领域实施公私资本合作(PPP),通过少量公共资金来对大的社会资本做出引导,以此来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提供公共资金支持。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其为“绿色”企业的上市提供充足的支持,在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允许下为这类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还需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并开发和碳排放量等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使得资金能够更好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各金融机构也需加强对绿色金融发展有益的服务创新,为绿色企业提供资产管理、融资理财以及财务顾问等一系列金融服务。而对于保险业来说,其则需开发出和节能环保相关的新险种,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险服务,以此为环保建设奠定基础。

(三)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首先,国家需要加快“绿色信贷”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以差别信贷政策来提高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其次,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排放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和约束,明确税费的征收方法以及制定企业节能减排的详细规定,制定明确的奖惩规则,对表现良好的企业以及制造污染的企业进行分别管理。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财政税收激励机制,以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手段,来对绿色金融参与主体进行激励,协调其之间的利益关系。再者,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环保部门需对和企业相关的环境信息做出及时的披露,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需向环保部门及时提供报告,对于金融监管机构,其则定期对企业环保信息进行录入和更新,形成一个完善的征信系统,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的多层次化。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环境整治监管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和产业空间布局做出全面优化。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当前,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已较为成熟,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可以与国际金融公司(IFC)、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学习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成熟经验,引进国外相关先进技术。

(四)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

我国需构建一个系统、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基于有限的财政资金来引导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社会资本朝绿色产业中进行投入。对此,首先要优化绿色信贷投放。需对金融机构进行积极引导,使之加强绿色信贷投放的力度,不断调整信贷结构,使信贷规模得到有效扩展。引导财政节能环保自直接补贴逐渐转变为绿色贴息信贷模式,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强商业金融和绿色银行之间的金融合作,健全风险分担机制,使其放心投放资金。

其次要推动直接绿色融资的发展。需对“审核类”绿色债券审核的程序进行不断的优化,深入探讨债券相关标准。对于绿色债券发债的相关条件需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让发债主体能够更为丰富,从而推动债券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需加快各省市绿色产业基金的设立,为绿色信贷贴息,同时,以种子基金的形式为其他社会资本提供支持。设立专门的绿色担保基金,和绿色担保机构之间互联互融。构建绿色企业上市保荐机制、监督以及退市机制,对绿色股票指数进行全面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

最后为推动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中介机构如节能环保等第三方技术类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可以为绿色投资提供更好的监督约束作用。在此过程中,需构建专门的行业协会,加??行业自律,促进其相互交流、相互监督,使执业更为规范,效率更高,并不断完善绿色投资者体系,使之更为多元。

四、结论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当前绿色金融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主要从扩展绿色金融机构范围、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以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这四点着手,旨在促进我国健康绿色产业的新发展。

(中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北京100036)

参考文献:

上一篇:政协党代会人大下一篇:关于组织民办幼儿园园长及保育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