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改变初二作文

2024-07-16

年味的改变初二作文(14篇)

1.年味的改变初二作文 篇一

消逝的年味初二作文

过年时,听着父亲和朋友寒暄,总听到他们异口同声地感叹:如今过年年味越来越少……接着就是一起回忆他们小时候的年,穿新衣,玩花炮,打雪仗……

听着父亲的感叹,想到现在我们的年简直太无趣了,最无奈的是还要为回答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问题做准备。

除夕那天奶奶、姑姑和母亲一大早便忙活开了,爷爷则宰了一只鸡,当做艺术品一般处理着。看向客厅,昨天还乱糟糟的桌子已被阿姨清理整洁,走出门外,门上早已被叔叔贴上春联,屋檐上也挂上了新的红灯笼,来到大街上,路灯挂起了灯笼,行人提着大包小包小跑着往家里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想:这也许就是年味吧。

时间总过得飞快,西边的天空挂上了红霞,城中路上行人与车辆渐渐减少,家家户户传出家人团聚的欢笑。吃过晚饭,我们坐在客厅里休息着,很快,春晚开始了,但并没有多少人在看,大部分人只是低着头玩手机,只在别人看着小品哈哈大笑时,才抬起头瞥一眼电视,跟着呵呵笑上一两声,或是连头也不抬奋斗在虚拟的战场,亲朋戚友叫他,他也充耳不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到了12点,大家从屋子中出来看着夜景。远处,第一枚烟花打破了寂静在空中绽出五彩的花火,接着无数的焰火带着火尾飞向空中、绽开,传来阵阵轰鸣。我们也点起烟花,我们沉默着看着烟花在头顶一朵朵绽开,却提不上半点兴趣。

电视中的春晚依旧在直播着,远处的烟花依旧在绽放着,但那年味却是如同消失了一般,大家不应该坐在一起吃着东西,一起看着电视屏幕笑着,一起兴奋的仰头看烟花谈论哪个更好看,小朋友则一起兴奋地大叫着点着买来的花炮。而现在,虽说有家人团聚的喜庆,但仔细看去,看见的只是一个个支棱着脑袋沉默着盯着手机的人,年味,在这沉默中渐渐消逝……

我看着远处的烟花,沉思着,何时我们能重新过上那“正真的年”

2.年味的改变初二作文 篇二

一、学生现状

1.语文基础能力薄弱

作文是展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舞台, 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质量。在作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写字功底, 可以看出他们知识的储备、阅读的空间范围。所以, 如果学生没有较好的语文基础,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难上加难。可是如今的农村初中学生, 大多数在汉字书写上欠规范, 以笔者工作的中学为例, 学生有一半以上汉字书写不工整, 笔画错误。在学生作文中我们看到的是错别字连篇, 病句无处不在。另外受地域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 许多学生阅读的空间仅限于课本和考题。

2.情感匮乏, 内容干瘪

作文是学生个性追求、情感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 它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寻找自己个性化的追求, 去表现自我内心的情感。时下, 许多农村中学为避免学生发生安全事故, 对学生实施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 使学生的生活范围局限在学校之内。其次, 为了应试的需要, 许多学校从早到晚, 课程满满。学生的生活简单而枯燥, 从宿舍到教室, 从教室到宿舍, 再多也就去小卖部和食堂, 如此生活, 能收集到多少生活的素材去作文呢?又怎能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幻想呢?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离开了生活,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学生作文常常与生活脱节, 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 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 文思枯竭, 生拼硬凑, 文不成篇也就不足为奇了。

3.读写分离, 抄袭严重

学生本来就没有条件和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 学生更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读物。许多家长和其他学科教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 支持的很少, 甚至禁止。课堂上的有限阅读远不能很好地为写作服务, 写作也很难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课堂上,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烦琐枯燥的分析, 文学作品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太少, 更多的学生成了文学的“贫血儿”。学校为了增强竞争力和提高升学率, 加大课时量、作业量, 学生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这样, 学生的活动范围自然被缩小了, 自主阅读的时间也几乎没有了, 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少之又少, 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中学生, 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学生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作文任务, 最好的办法就是抄袭。

4.兴趣缺乏, 习惯较差

作文是一个选题、选材、构思、动笔、修改等组成的系列工程, 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但是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致使学生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只可“意会”却不能“言传”, 感到作文难, 进而就使学生慢慢地丧失了写作的信心, 故而越写越怕。因此, 学生面对作文时, 便只能应付教师, 胡写乱写, 草草了事, 自然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

二、教师现状

1.应试为主, 观念陈旧

在作文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以应试为目的, 用规定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 用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去指导学生写作。引而不发, 疏而不通, 越指导, 学生的写作越僵化。还有部分教师, 教学盲目, 作文课胡乱选题, 没有从意识上重视作文教学, 一学期仅上一两次写作课, 这怎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无序, 违背规律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必须有的放矢, 立足实际。因而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在教学中分阶段实施。各阶段如何训练、怎么训练要具体可行。命题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 必须切合学生心理。也就是说, 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然而, 不少教师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随性而为, 有的教师作文仅为应付检查, 作文教学上忽视规律, 无序操作。

3.命题脱离实际, 与学生心理不同步

上文提到作文教学计划的盲目性、无序性, 这种状况必然导致命题的盲目性。有临时随意出题的、有照本宣科出题的、有拨高性出题的, 不管怎么说, 一些教师的作文命题缺乏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 出的题目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没有同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步, 也没有体现由低到高整体训练的程序。这种命题所要求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 学生没有亲切感, 也找不出动情点。这样的结果, 必然是应付式的交差或虚构一番, 与“说真话、抒真情”相悖。如果教师经过深思熟虑, 掌握学生身心的发展变化, 把握其心态, 适时从其喜怒哀乐中捕捉动情点设计命题, 就能为学生创设积极作文的氛围, 学生也能自觉地进入命题规定的范围, 最终完成作文。另外, 作文命题还需要与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其他写作基础能力同步发展, 这是一些教师平时教学所忽视的。

4.批改不科学, 讲评不重视

在作文批改中, 有的教师采用几个作文本轮交轮改的办法缓冲“改”的压力, 即便是全部批改, 也是写一个日期。日子久了, 导致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关心评语,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心中无数”, 批改往往劳而无功, 教师的作文批语对指导学生的写作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收效甚微。另外, 一些教师死抠住标准不放, 标准过于统一、呆板, 对一些冒尖的“另类”文则常常是一棍子打死。更突出的是, 有的教师批改仅流于形式, 只“批”不改, 只对学生作文评等级就草草了事。

在作文评讲上, 很多教师一片空白, 对学生习作只选优异者进行粗略指导, 讲评不注意群体, 不重视讲评对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性。

三、解决措施

1.转变观念, 重视写作教学

科学的、进步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面向时代,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作文教学上, 我们必须坚定信念, 以人为本, 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开展教学的根本。让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真正地会写能写, 让写作能为他们的生活服务。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目前的教育现状, 就必须转变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思想认识。让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新理念, 注意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教师不但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 同时还要多渠道、多方面地扩大宣传教育面, 力争让家长、学生以及整个社会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从而为农村学校实施“作文素质教育”提供支持。

2.夯实学生基础

学生基础较差, 要提高其写作能力, 这无异于盖空中楼阁, 所以, 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必须先强化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要从汉字书写抓起, 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抓起。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 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写作习惯。

3.制定符合实际的作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 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计划要明确、具体、细致, 并且要能够真正落实。教师要胸中有盘棋, 学生要心中有棋子, 教师教有方向, 学生学有奔头。在实施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的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查、调整, 适时查漏补缺, 以期完善, 避免计划的无序性、盲目性、随意性和教条化。

4.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 就能积极思维, 主动作文。因此, 激发兴趣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顺乎自然, 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 学生会乐于去写。在农村, 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如清明节踏青祭祖、捉鱼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动笔头、多动脑筋, 鼓励每位学生自主写作, 写随笔、散文、诗歌、小小说、日记、读书笔记等, 不拘形式, 只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出个性, 写出特色就行。这类作文常常会有学生真情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语言的飞扬, 这样的作文是自然的、真实的、富有个性的。

另外,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练习写作, 培养其写作兴趣。同时, 对学生作文不可求全责备, 要多激发和鼓励, 从而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主动进取、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

5.拓宽学生的写作途径

(1)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 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 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例如,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学完后, 让学生想象一下, 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 他们会怎样?学完《香菱学诗》, 我让学生写学习《香菱学诗》的启示。

(2) 组织并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素材。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 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 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 但周末和寒暑假, 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农忙时节, 学校或教师要建议家长让孩子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 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 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 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变化, 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 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 丰富学生的想象, 增强他们创作的欲望。

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有了切身体会, 写出的作文就会有声有色。在活动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 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之后, 写创造型作文。

6.作文批改重鼓励, 讲评要及时

3.年味的初二作文400字 篇三

年味是每个人都有的一份珍贵的家的味道。而新年是家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大声欢聚,充满温暖的日子。

临近过年,我们一家三口和我家的小猫咪再次回到了外婆家。刚一下车,舅舅、舅妈、表哥、外公、外婆一大帮子人立刻从屋里跑出来迎接我们,外婆牵着我的小手对我嘘寒问暖,妈妈连忙把大包小包的礼物搬进屋。小树下一卷长长的大红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这是外婆家过年欢迎回家的亲人的传统仪式。随着鞭炮的声响喜庆的.年味随即弥漫开来。

进到屋里,一群人围坐在一个古朴、笨重老旧的木头烤火炉旁。火炉旁桌子上外婆准备了好多好吃的零食,还有只有过年才会做的油炸红薯片、糯米巧可等特色小吃,这些可是买都买不到的哦。吃吃笑笑,屋子里好不热闹闹。

过年,最重头的当然是年夜饭了。厨房里面是一派火热的气氛,洗菜、切菜 、炒菜、洗碗、装菜送上桌,舅妈们在一道长长的流水线有序地忙碌着,这样的合作让融洽的年味弥漫在亲人之间。转眼,便快天黑。在厨房忙碌的一家人,将大菜一起搬上桌,团聚在大圆桌前,烧鱼、炖鸡、炒鸡翅……五花八门的菜品让人垂延欲滴。外公率先端起酒杯,我们十几号人立马端起各自的饮料杯或酒杯,推盏交杯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年夜饭后,夜幕降临。大人们在平地围着炭火说说话,烤烤糍粑。小孩们手里拿着各种烟花、炮竹嬉笑,玩耍,用双手在空中画出一个明亮的圆。

4.年味愈淡的初二作文 篇四

期待了好久的春节却过得如此之快,快的不可思议。我知道,年味,淡了。

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却没有什么声响,只有电视机的声音一直在房间里响着。所有人都低着头,看着手中的`小小屏幕,不时伸手抓一把瓜子,然后继续低头:刷微博、抢红包、逛朋友圈……

明明所有人坐在一起,却仿佛不在同一个维度,众人之间的距离,近若咫尺,又远似天涯。这诡异的氛围一直持续到凌晨0:00,这期间只有几句稀少的言语交流,所有人都惜字如金,不肯多说哪怕一个字。

大年三十的晚上,让我明白:今年的春节,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春运仍然是爆满,几乎所有的旅游景点都人山人海。往窗外望去,一片繁华:车水马龙在喧闹的城市里缓慢爬行、蠕动,人声鼎沸。人与人之间在新年也显得很有礼貌,遇到熟识的人,给个微笑,便算是打过招呼了,然后继续前行。

但在我看来,那朋友之间的礼貌、微笑却显得很古怪。看似礼貌的举动,也截止于礼貌,看似似打招呼的行为,也止于打招呼。一个礼貌的微笑,就拒绝了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一切可能。每一个笑容仿佛都透出“生人勿进”这四个字,疏远了这个世界。而春运的爆满,似乎已经失去了春节的真谛——亲情。大家都赶回去已经沦为了一种仪式,一年一次,机械、冰冷、重复。

春节本应给人以温暖,但就我感觉,今年的春节,热闹,却不使人温暖。

视线穿越时空,望见过去,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看着电视,不时一起大笑,不时共同讨论……过去的一幕幕,让人心暖。它们在我的眼中如泡沫般支离破碎,化作一块块碎片,永远的留在了过去,难觅其踪……

我似乎感受到,年味在一点点淡去,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统,正一点点的消逝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让人莫名感伤。

5.年味作文_初二作文 篇五

经过八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终于从车山车海的高速公路回到了幽静的乡下。到乡下已是晚上,一下车,漫天的星星撒着银光,披着银衣,还有几颗星中贵族穿着红色长袍,看这架势,好像也在迎接两天后的春节哩!

“民以食为天”过年的食物更是丰盛的!爷爷家的竹竿上已经满满当当挂着自制的:咸鸡、咸鸭、咸鹅、腊肠;爷爷家的饭桌上是一盆盆的肉圆、鱼圆。这年味是香香的!

我们家孩子不少,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就是玩。弟弟这样大的孩子,满村乱跑,带着他们自制的打狗棒,还有口袋里嘟嘟囔囔的摔炮。我和姐姐们玩什么呢?贴春联还是放烟花?都不是,我们窝在被窝里“斗地主”。忙碌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难得的`过年,就让我们也放松放松吧。这年味是甜甜的!

要说今年过年最流行什么?“红包”是当之无愧的!即使在乡下,微信、微博、支付宝红包也是大受欢迎的。一大家子的人哟,大大小小每个人拿着手机,低头抢红包。我们家族人多,自己组建了一个家族群,这下好了,群里不分男女老幼一起哄抢,比网速,比手快。

电视里的春晚节目也是在热热闹闹演绎着,不过所有人的心思都在手机上,电视节目竟成摆设,是欢乐春节的背景。

“妈妈,给我些零钱,让我发红包”弟弟嚷嚷着。

“自己抢”,妈妈也不宠溺着。

“哇塞,我又抢到了一个”表哥的手指速度实在是快呀!

“你发,你发”小堂弟着急地催促着。

“不要着急,我单发你个一个”婶婶安慰着还在留着鼻涕的小堂弟。

“等一等抢红包啦,吃些点心吧。”奶奶端来了各类零食。

我夹起一个话梅塞进嘴巴,又甜甜对奶奶说,“奶奶,你来,我教你抢红包!”

欢乐在家里弥漫,这其乐融融的年味呀!

电视里新年的钟声响起,邻居们的鞭炮声也此起彼伏地炸开啦!

我们也都蜂拥到院子里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直叫人想起“爆竹声中一岁除”的诗句。

“到爷爷的船上去放烟花吧!”胖胖的堂哥总有新奇的想法,我们小孩子们都欢乐呼应着。堂哥给我们每个孩子都发了烟花,虽然不大,但是能够亲手点燃一个烟花,我也是心满意足的。要知道,今年我在上海的同学们是没有机会亲手放烟花爆竹的。

“快看!对岸的烟花”眼尖的弟弟高声叫着。好漂亮的烟花!好像突然爆开的花朵,让天上的星星都失去了光彩。喜气洋洋的年味融化在夜空里,四散了开去。

6.年味变淡折射社会的发展 篇六

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生产, 古时人们把谷物的生长周期称作“年”。《说文·禾部》有:“年, 谷熟也。”甲骨文和金文中“年”的字形都是人手持成熟谷穗的模样。上古时候我国人民就在冬寒将尽、春阳萌动之时举行“腊祭”活动, 主要目的是感谢神祇上一年赐予的丰收, 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随着中国农耕文化的延承, 很多过年的习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近年来, 年味越来越淡, 这让人们感到困惑也很无奈。原因何在呢?

人口的增长

古代形成的某些过年的习俗, 比如燃放烟花爆竹, 是出于表达驱疫禳灾的祈福观念。过去的乡村人烟稀少, 有些地方甚至方圆几里也就住几户、十几户人家, 过年时在自家庭院燃放爆竹, 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可是今天, 无论都市社区还是乡村集镇, 都是人口密集, 燃放爆竹就会造成巨大的噪声、粉尘和固体垃圾污染, 有时甚至还会造成人身伤害和火灾!这一习俗也跟当代清洁环保、经济节约的生活理念相背离, 因此, 过年放爆竹这种最典型、最热烈的庆祝方式, 也逐渐在自觉或行政干预下慢慢减少, 人们过年的兴味自然也降低了。

此外,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化及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 社会结构也产生了变化。以往拜年, 成群结队的邻居亲朋纷纷上门互道祝福, 而现今居民间的关系走向陌生化, 都市中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必然也会带来传统民俗的淡化与遗忘。

工业化的飞速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 中国的经济正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受到工业化的影响, 现在过年置办年货, 可以在超市、商场很方便地购买到几乎过年所需要的一切物品, 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 一些传统的春节食品正在慢慢消失。这也是“年味变淡”的一个主要原因。

又比如, 过去春节一些自发性的娱乐活动, 比如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等, 这样的活动一年才有一次, 大家都热衷参与。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平时都在外打工, 春节回家主要是和亲人团聚, 休养身心, 很少再有人愿意在这短暂的假期中去组织和参加这些活动。参与这类活动的微薄的经济报酬, 在多数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眼里也不屑一顾。时间一长, 传统的传承也跟着断档。这些活动少了, 年味也显得淡了。

再因为工业化的飞速发展, 在外打工的人越来越多, 春节交通的压力非常大, 甚至有一些人觉得春节回家是一种负担, 成了“恐归族”。加之现代通讯技术的发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电话、手机或者互联网视频相互拜年, 以此代替团聚, 这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 传统的过年模式也因此有了较大的改变。

另外, 现代年轻人受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影响, 往往对“洋节”比较热衷, 平时节日的丰富多样, 也削减了人们对过年的渴望。

生活理念的改变

改革开放后, 国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春节跟平时的生活没有根本的不同。这就很难呈现其特殊地位。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带来生活理念的改变, 过年不再把全部的精力投放在衣食上, 更加注重身体健康, 身心愉悦。春节吃的逐渐清淡了, 除夕夜看完春晚就睡觉, 因为大鱼大肉和熬夜都不利于健康。本是团聚之日, 春节选择外出旅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大自然中让身心得到放松。祭神祀祖虽仍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重心开始由祭神转向娱人, 转向了家庭团圆和众人共同参与的游艺娱乐。过年方式的多样化, 也使得年味越来越淡。

7.年味初二作文 篇七

从各个方面来看,中国人民对新年的重视是非常浓烈的,每逢过年,人们都会准备既特别种类又多的佳肴。年糕、元宵、贡橘 一系列的经典年味小吃,便是爱不释手了。至于过年桌上的琳琅满目的食物,便更是应不暇接了。一年只一次的节日,佳肴格外的多,堆满几桌子,日常便没有这么多了。

中国的年味不仅多、味美,而且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一般招待客人的小吃,往年有瓜子,有核桃,有各地的特色小吃,按着传统办;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这些年的过年的小吃还多了一些手工制作的特色Q版糕点,还有一些比较新奇的食物,客人来拜访时一间这些,便满心欢喜,整个过年的气氛也浓郁了不少。

年味的代表便是团圆饭了。一般桌上的菜数是双数,不落单,图个团团圆圆的心愿,最好的菜数便是十了,十全十美,多吉利啊!做菜的人会发特别的心思在菜的种类上,荤菜居多,素菜居少。一般菜都是过年前特别腌制、熏制的菜,腊鱼,腊肉,腊鸭呀都摆上桌,还有猪肚子,扣肉,里面放许多干菜,香味扑鼻,惹得人人爱啊。不只是腌菜、熏菜,还有些汤。鸡汤、鸭汤、鱼汤、蛋汤个个美味又营养,而且便宜又实惠,让人赞不绝口。一些人家甚至会吃火锅,下鱼丸、肉丸,也是新颖又营养呀。荤菜上桌后再配上几碗素菜,完美。菜一上桌就立马吃光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满带着幸福的笑容。吃完团圆饭后,还是啧啧地,不过瘾,体贴的家人便端上几碗果饮、点心,那可真是一大享受!

舌尖上的美味其实也是有内涵的,这便是中国人民对更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对新一年的期待与计划,也是家庭和谐共处的体现。人们爱收发红包,也是图个吉利,红包上常有“寿”、“大吉大利”、“聪明伶俐”等字眼,也是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好运。不管现在的处境如何,身在何处,也要开心过年,不管舌尖上的美味如何,过年期间的进出账如何,也得过年,且是开心地过,这就是真正的年味。

8.年味-初二作文 篇八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今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外公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大家一起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起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菜式丰富,样样齐全,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在那香浓的饭菜间传递着亲情的温暖。

饭后,大人们高兴地围在一桌,继续讲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几个年起差不多的孩子就聚在一起玩游戏放鞭炮。阳光就这样我们的笑脸上抚去。

天渐渐黑了,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抢一抢手机中的红包看看谁的手气最好,时不时又因搞笑的节目而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过年的钟声将要到来时,我们下楼去准备放鞭炮。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了。新年的钟声一响,整个夜晚都成了烟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哥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他是经常有空的。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就拉着我放烟花,放礼花弹。“满天星”、“冲天炮”……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五颜六色,点亮了整个天空,鞭炮的火药味中散着一股浓厚的年味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渲染着新年的氛围。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短信,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9.为“年味”作业叫好 篇九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一小学今年寒假给学生布置了特别的寒假作业———“年味”作业, 要求学生参与家庭的各项劳动, 如购物、扫除、包饺子、拜年、贴春联等, 并要求学生用录像、拍照等形式记录下来, 并加以相应的文字说明, 办成5张小报。 (《光明日报》2009年2月2日)

细观“年味”作业的具体内容, 我们不禁为这些别出心裁的寒假作业叫好。相对于“题海”作业、“补习班、特长班”作业来说, “年味”作业可谓情深意长:其一, 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 这对于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来说, 是一次“劳动光荣”的再教育。其二, 孩子在干中学, 学中干, 亲自劳动, 拍摄画面, 所感所想还要写在小报上, 劳动课、技术课、知识课相互贯通, 一举多得。其三, 也是文化课, 孩子可以体验节日民俗, 感受传统文化。“年味”作业妙就妙在它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实践性, 不知比被动式教育要好多少倍。在高考仍是目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下, “年味”作业与提高分数并不矛盾。它无疑是一面颜色鲜亮的标识, 引导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年味”作业的出现也说明, 在引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方面, 我们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 关键还要看能不能“开动脑筋, 解决困难”。

10.年味初二作文 篇十

一边看着微信群里大人发的红包,一边看着春晚里的喜剧演员演着小品,随着钟上的秒针从“11”走向“12”,旧的一年向我们挥手告别,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此时此刻外面的炮声已经使我震耳欲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每户都会开门放炮,辞旧迎新,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那种声响,那种光亮,你不是震撼能形容的。

我认为,乡下的年味儿比城里的年味儿更足。城里大街小巷的商店都挂满了小灯泡,小灯笼,图的只是是第二年的生意顺风顺水,没有那种团圆的年味儿。在乡下,过年前,老人用脱了色的毛笔写上一幅春联贴上,年轻人将年猪杀好,选取最好的五花肉,做上一大桌菜,将家里的长辈和左邻右舍请到桌前,吃一顿大餐。

我们家里年味儿十足,还未过年,大家已经将年货准备好,等待在外打工的亲人回来就一起贴好对联。那年味儿,是平常所没有的。腊月30到了,子女都帮着父母做年夜饭以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的只是过年时大家能吃上一口“幸福”的年夜饭。当天晚上,大人们在楼下搓着麻将,还时不时传出“胡”和他们的欢声笑语,小孩坐在沙发上,烤着火,一边在微信群里抢红包,一边看春晚。正月初一,父亲和大伯伯拿着两包芙蓉王和一大把香,带着我来到乡,给已故的曾祖父、曾祖母、二伯伯、三伯伯……拜年。今年,耳边少了一些炮声,看起来天更蓝了,闻起来空气也更清新了。

11.乡村的年味儿优秀初二作文 篇十一

春节,在一向注重传统节日的中国人眼中,它是重中之重。包饺子,挂腊货,走亲访友都是必不可少的。呆在城市的人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看春晚、抢红包。过了十二点,便迎来了新的一年。似乎一切都过得太过平淡无奇。不过在乡村中,团圆饭后的活动可就大不相同。别的不说,在我的家乡,大年三十一直都有一个特殊的活动――“送恭喜”。

还没到大年三十,每家每户便开始着手准备大量的糖果饼干,等量分好后找个阴凉处放好便是。家庭富裕些的便全家开始包红包,把一元到十元不等的纸币塞到红包中封好,放在一个用红纸包好的密封箱子里,开出一个人手大小的洞,等候大年三十的到来。

大年三十到,下午,还未到四点,离小镇远的`人们家里便已经开始做团圆饭,五点左右,只见得每个家中的熊孩子们背着个大书包,有的干脆拿个大蛇皮袋子,带上一些摔炮、小爆竹呼朋引伴,拼了命地往小镇上赶,那架势每个人都只恨爹妈给少生两条腿。

小镇上的人们呢,也是在五点左右便赶紧吃饭,似乎每家每户都在赶时间,饭后,大人们也不出门,就拿出准备好的糖果蜜饯,摆在门口的大桌子上,打开家门,坐在门口。孩子们也是拿好包,坐在凳子上,手拿摔炮,双腿待命。小镇,一时间陷入短暂的宁静中。

五点半,第一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到了镇上,也顾不上喘气,用力摔一把摔炮,用地方话大喊一声:“恭喜哦,恭喜发财!”便立马冲向最近的一户人家里,嘴上不停地说着祝福的话,屋内的人笑着把准备好的“贡品”装入前来道恭喜的孩子包中,那孩子再在门口摔一个摔炮,便马不停蹄地冲向下一家。小镇,一下子进入狂欢阶段。

镇上的孩子听了炮声犹如运动员听到了哨声,二话不说,夺门而出,径直冲向邻居家。“恭喜哦……”

每个孩子都说着祝福的话,放着鞭炮,笑着,闹着。每家每户都是热闹的,家家户户都传出阵阵笑声。

12.年味的改变初二作文 篇十二

老师:同学们, 虽然现在离过年还早得很, 但我们先用歌声来热身一下。因为今天我们要跟随乡土作家刘绍棠先生, 去了解通州运河畔农民的过年风俗, 去感受农民过年时的那份热闹与红火。请大家通读课文, 想一想, 作者一共回想了过年时的几件事情?

学生:“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宰牲畜”“备食物”“送灶王爷”“换门神”“除夕守岁”“拜新年”。

老师:老师说过, 写事情要点面结合, 要留有空白, 给人想象。但你们看刘绍棠, 一口气就写了十件事情。是不是太多了?可不可以只写三五件事情呢?

学生:作者从腊月初一一口气写到大年三十, 让我们感受到了过年时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劲头。

老师:请通过朗读, 将这种热热火火的过年的感觉读出来。注意把握语速和重要的词语。

(学生动情朗读)

老师:刘绍棠的描写生动细腻, 虽然只是些琐碎的小事, 但在他的笔下, 却是如此的情趣盎然, 我们仿佛神游其间, 脑海中, 可以生动地再现过年时候的种种情景。如果让我说, 我感觉最有年味儿、最能引人遐想的, 就是文中写的“买糖果”了。

【课件呈现】

浓浓的“年味儿”有小贩们的一份功劳。卖冰糖葫芦的, “竹筒里抽签子”, 一定惹得不少孩子围观不散。卖挂落枣儿的, 将枣儿“串成一圈, 套在脖子上”, 边转边吃, 边吃边卖, 逗得孩子们的口水“呼之欲出”!卖糖瓜的, “吆喝声”“此起彼伏”“自卖自夸”, 那场面, 想来也火爆得很。糖果甜甜蜜蜜,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向往美好生活)

老师:同学们, 你们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请结合作者的描写, 选择文中的一件事情, 发挥你的想象, 再现当时的情景, 品味年的味道。

学生:我喜欢“炒年货”这件事。奶奶的炒年货歌伴着玉米粒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 又热闹又喜庆, 表达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期待。

学生:我喜欢“挑绒花”这一习俗。大姑娘、小媳妇挑绒花是爱美, 老太太挑绒花, 是对生活的满足, 是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我喜欢“买糖果”。这肯定是孩子们最乐意做的事情, 甜甜蜜蜜的糖果, 让孩子们的年过得更快乐更幸福。

学生:我喜欢“除夕守岁”。我觉得人们过年时有那么多禁忌, 其实是希望今后的生活平平安安。

老师:老百姓的愿望, 就是这样平平常常、实实在在啊!了解了京郊农村过年的风俗, 感受了他们过年的味道, 刘绍棠先生在文章最后告诉我们———“六十‘高龄’回忆往事, 颇有返老还童之感”。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 他为什么会有“返老还童”这种感觉呢?

学生:我觉得是回忆往事让他童心复萌了。

老师: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变革, 我们过年的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外出旅游、看春晚、发短信拜年、到饭店吃年夜饭等, 逐渐成为了我们过年的主要内容。面对传统的过年习俗日渐式微的现象, 大家有什么看法?

学生:我觉得这很正常, 时代在发展, 过年的习俗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我觉得应该保留这些习俗, 因为这些习俗蕴含着我们的文化, 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传承。

13.年味初二400字作文 篇十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似乎只要有了烟火、美酒、鱼肉、红包,就会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小时候过年,常看到家家户户家门口贴着新对联,桌上摆满了各种糖果,屋檐下悬挂着大红灯笼,烟花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绽放,和那绽放的瞬间流光溢彩的闪亮,无不让人欣喜和惊撼。春节的早晨,亦常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惊醒,感觉一睁开眼,环抱着你的,便是一个春意融融的温馨世界。

我家每当过年的时候,爷爷、爸爸都会都会准时放鞭炮,这是家乡约定俗成的`事情。从我记事起,每年的除夕守岁之后和正月初一凌晨,爷爷和爸爸都会燃放鞭炮辞旧迎新,记忆中从未间断。

除夕之夜,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中会有平时难以吃到的美味佳肴,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感觉过去的一年里所有的烦心事都烟消云散了。

吃罢年夜饭,大家会一齐坐在烤火箱旁,观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节目形式多样,有小品、歌舞、杂技、魔术等等,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除夕过后,正月初一大家开始走家串户拜年。每到一个亲戚家,会在他们家中坐坐,聊聊天,喝喝茶,通常大人会给孩子一个压岁包。

14.年味初二作文 篇十四

春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我老家在宁乡乡下每当春节临近时,我都会回老家过年,这时大人们都忙着购买年货,我也欢天喜地地挑选着自己所喜欢的衣服,零食等等。整个集市都充满着来往的车辆,购物的人群以及嘈杂的喊叫声,每个人似乎都加上了一股新的动力,为迎接新年而准备着。

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过春期间,爆竹的声音就像孩子们的欢笑声一样,始终在我的耳边回响。“冲天炮,砸炮……”各式各样的鞭炮,在此刻都爆发出来了,像一个又一个美妙的音符,在天空中演奏出一首“年”的歌曲。

到了春节,还有一顿需要全家人都忙活起来的饭――团圆饭。这时,长辈们都会迫不及待地拿出一道自己的拿手好菜,香得我直流口水。当圆圆的餐桌上摆满各种美味佳肴时,奶奶高兴地说:开饭喽!保佑一家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你们一定要多吃一点。吃完团圆饭后,自然就是守岁了。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小孩都不能睡,这样不仅是表示着对旧年逝去的惋惜,更是表达了对新年到来的喜悦。

除夕之后就是正月初一了,这天清晨一串接着一串的鞭炮呼朋引伴地吹响了新年的号角。各家各户开财门,希望来年财源广进。

开完财门就是拜年了,每家都会拿出年货迎接客人,就像我家就是用一个大盆子装许多水果和零食放在桌子上。拜年也以说是小孩子们赚零花钱的好时候,只要乖乖地说一句:新年好!长辈们就会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个红包。拜年在我们这边其实不仅是亲人朋友之间相互拜年,还会有戏班来唱戏拜年,唱完之后那家主人就会拿一个红包悄悄地放在他们的背包里。

上一篇:第五周部长会议材料下一篇:大宣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