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2024-11-25

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精选14篇)

1.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篇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境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的压力

我国目前还处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然

而,几十年来的历史表明,我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与

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即经济越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就越大,环境问题也越严重 而且,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种正

相关还难以改变,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将继续增大 特别是城

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废弃污染物排出

(2)改善环境的经济承受力较弱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仍然较落后的经济现状,一方面对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破坏,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又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控制和治 理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美国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问题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美元,日本虽较低,也超过了

美元中国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 美元,人民的生活水

平还很低,况且还要兼顾基础建设 交通通信文化教育等多方

面的投资需求 因此,在目前的国力下,社会还无力集中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环境质量,也很难指望在近期内经济实力发展到足

以跨越环境问题这一关

(3)社会心理对环境质量的期望值不高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或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需求和选择有着很大的不同 为环境所付出的代价随时间收入价值

观念等而发生变化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更关心通

过生产来满足各项基本的消费需求,而对于更高一级的环境享

受则属于奢求之列,环境意识淡漠 这一方面导致在生产过程中

对环境产生更多的本来可以避免的破坏,另一方面使对环境治

理监督的社会驱动力减小

(4)政策偏差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环保政

策,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污染治理设施有比较苛刻的经济运行

规模要求,而大多数单个中小企业的污染排放规模与处理设施的经济运行规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中小企业自身财

力不足,筹集污染治理设施所需建设资金困难大代价大 这就

使得中小企业污染治理的成本相对较高,造成一些企业的污染

治理流于形式,有人检查就应付一下,或者交一些罚款,还留下

了寻租的隐患另外,在垃圾处理水处理能源领域的价格管

制和价格补贴政策方面,实际上也在鼓励企业和居民排放

(5)战略扭曲

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扭曲为以

增长为中心,环境保护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实际很低 受发

展战略扭曲的影响,我国粗放型的工业化 城市化方式并未得到

改善,污染排放强度长期居高不下 一些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地区,为了 的增长,超环境容量大上工业项目,甚至是污

染强度大的重化工业项目,使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6)政府的失灵

环境保护和治理存在失灵现象,其根源在于现行的政策体制缺陷中国的官员并非由选举产生,而是由上

级提拔,而提拔的首要标准,是看官员贡献了多少 因此,各

级官员只关心经济增长,而不管付出多少环境代价 这使得地方

政府在 增长和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冲突时,会发生职能错位

特别是存在强大区域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 和

财政收入,可能对创造 和税收但却破坏了环境的企业睁一

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包庇怂恿,从而,由环境保护的监管者变成不作为者从现行的环保监管体制来看,也使得政府失灵成为可

能总之,现行的官僚体制也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7)地方保护主义成为环境持续恶化的主因

为了地方利益,地方政府或部门往往置国家法律和法规于不顾,对损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采取放任自流 这种以牺牲资源与

环境为代价而寻求短期快速发展,牺牲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而

寻求地方眼前利益的发展模式,造成一些地方经济畸形发展中的保护主义 比如,有的地方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由,禁止环

保部门开展执法检查监督他们通过制订和实行绿卡进厂审

签 预约执法 挂牌等土政策,为地方企业提供特殊保护,不

准或禁止环保等有关执法部门到企业进行正常的监督管理和执

法检查,造成了环保部门在环保执法中的盲区,这在一定程度上

保护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有的地方干预环保部门依法全面

足额征收排污费。

(8)人口多,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们一味强调 地大物博,其实这

一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中国看上去是地域辽阔,但

适合人们生产生活的土地和空间却是有限的,正如

陈云同志明确提出的: 人多地少他还联系人口状况,讲到我国缺少木材油料和煤等 可见,地大并不等于人们会拥有更多有效土地和其他资

源 就物博来说,我们也要作具体分析 比方说,我们石油天 然 气 本 来 储 藏 量 就 少,只 占 世 界 左

右 就其他矿产资源来说,品种虽多,但质量不高,且储藏量有限,那么人均资源占有量就更少了 因

此,我们沉浸在地大物博的观念中已经不合时宜

了 地大物博的说法一没有顾及中国资源的具

体状况,二没有考虑资源的人均水平,是不利于生态

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因此要予以变革创新

中国资源短缺,这有资源本身的原因,但人口多

也不容忽视 在陈云同志看来,人口多不仅会引发

生产生活和教育等社会问题,而且不利于农业生态和农业生产

(9)传统的经营运作方式,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传统的经营方式,即在经济

发展中只注重外延的扩大,而不大重视内涵的扩大 这样一来,经济发展一味注重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 扩张,其结果是工农业生产大量消耗着资源 能源,这不仅增大了资源能源短缺的压力,而且造成了生 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引发了环境污染和人畜疾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范围的竞争愈演 愈烈,并且竞争转向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一度时期纷纷追求的增长,使原本存在的环境问题更加恶化加重,中国 也不例外 陈云同志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明 确指出: 现在工农业生产都普遍存在着一种掠夺 式使用资源的倾向,应当引起重视

(10)环境保护和治理滞后

长期以来,我们事实上走着一条 先污染,后治 理的传统经济发展路子 我们一贯强调 发 展,但 由于片面理解发展,并没有做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这样一来,种树只有号召,但成活率低,包成林 没有很好实行,生态环境恶化局面没有得到扭转 已经看到了工业三废污染,但我们并没有在经济 运行过程中治理环境问题,往往是在受害于环境污 染之后,才开始意识到环境治理问题 这就是说,我 们的环境保护和治理还相当滞后,亟待根本改变 在陈云同志看来,对保护和治理环境,我们应当 有全局观念,并且要切切实实地抓治涝治污染和种树

2.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篇二

1.1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水的影响

畜牧养殖中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之一是对水质的影响, 动物粪便的排泄对附近水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由于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等有机物质, 这些粪便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一旦接触水体或被雨水带入地下会使地下水富营养化。这些地下水经自然汇集进入江河湖泊中也会使水体逐渐恶化, 致使江河湖泊中的生物大量死亡[1]。由于畜牧养殖场离城镇居民地较近, 这些有机粪会对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产生威胁, 从而危害人类健康。

1.2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空气的影响

在大规模养殖家禽牲畜时容易产生的另外一个问题即为大量的家禽牲畜对空气的污染, 由于大量动物聚集在一起, 不仅会排放大量的废气, 同时由于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大多为未消化的饲料, 这些饲料经过厌氧发酵后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影响空气质量。

1.3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土壤的影响

受制于快速发展的养殖规模, 养殖场相应的配套设施不能得到完善的配置, 往往就是简易的畜牧养殖设施, 在这样的环境下, 养殖场无法对动物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因此, 在自然渗透或雨水的冲刷下, 在大量的粪便对环境影响时会造成土地分解能力的考验, 因而会对土壤造成破坏。

2 规模化畜牧养殖防治生态环境污染的措施

2.1 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防治生态环境的过程中, 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唯有提高养殖户的素质,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问题。针对此,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对养殖户展开教育, 同时也可以通过培训措施来加强养殖户环保意识, 促使养殖户能够认识到畜牲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全面提高养殖户的素质。与此同时, 根据当地养殖的实际情况, 应当建立完整的养殖制度, 促使养殖户提高自身要求, 促使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能够满足环保的各项要求。

2.2 畜牧养殖的科学管理

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获得更多的利益, 畜牧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 同时数量越来越多, 因此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 在改善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时, 可以对养殖场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由于规模养殖能产生更多的粪便、废水及各种有害排泄物, 同时为了节省成本经常会将污染物扔到河里、田地里或道路旁, 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 在管理规模化畜牧养殖场时, 在养殖场周围建立沼气池, 提高对污染物的排放, 也可以对养殖场进行整修, 增加一系列的污水排放设施或粪便污染区等。

2.3 加强对环境的监测

在规模化养殖得以迅速推广之后, 我国养殖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通过对养殖场调查可知, 目前我国部分养殖场的基础设施不健全, 使用不合格饲料, 在饲料中添加添加剂使牛羊肉的品质遭到很多质疑。而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仅减少了养殖者的收益, 同时也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 相关管理部门不能仅仅加强养殖场设施建设, 更要加强检测部门的不定时检测, 不定时的对养殖场饲料、添加剂等进行检测, 如果发现有使用添加剂或者药品超标的养殖场必须停顿整治。同时防疫部门要对家畜及时进行防疫, 减少疾病传染, 保证家畜健康, 此外环保部门也要加强环保检测, 了解养殖场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整修。

2.4 规模化的畜牧养殖

为提高养殖的有效性, 养殖户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通过改善养殖方式来减轻畜牧养殖对环境的破坏。因此, 养殖户在养殖期间就需要注意处理好动物的粪便。养殖户在处理动物粪便时可以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 从源头上将动物粪便中的有害物质清除掉。与此同时, 养殖户还需要处理好污水, 设立净水设备, 保证水的质量。且利用这种方式还可以有效促进水资源的循环使用, 以此减少水体污染。多选用有机肥料, 可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 结语

如今规模养殖已成为畜牧养殖的主流形式。这种养殖模式为养殖者提供更多,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对规模化养殖的影响及原因分析之后, 从加强养殖场的检查及检测体系入手, 提出了减少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金鑫.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措施研究[J].北京农业, 2014 (15) :269.

3.营商生态遭破坏 篇三

“营商”天堂 香港最大优势

众所周知,香港曾是世界上最著名、最重要、最有效、最有业绩,因而也是世人最心向往之的“营商天堂”之一,港人亦曾是世人公认最勤劳、最智慧、最坚韧、最有能力的“营商者”。

香港之所以能够成为“营商天堂”,香港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最有能力的“营商者”,是因为香港拥有“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和“背靠世界,面向祖国”这种独特的双重优势,拥有连接社会主义中国经济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交汇平台,拥有完备的资本主义制度、可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货币、深厚的环球经贸网络、成熟的国际城市软硬件基础;拥有提供世界上最优良金融、专业、贸易、文化和旅游等服务的功能。除了上述地缘、平台、体制、货币、功能设施、服务等优势以外,还拥有另外两大优势:

其一,是香港与上述优势相辅相成的经济属性——香港的一切软硬件,都是围绕发展经济而创造与运行的;香港的一切利益,也都是通过繁荣经济而得来的。

其二,是港人对“营商”的勤奋、智慧和专注。长期以来,不管周边局势如何动荡,也不管大千世界有何变迁,香港总是一门心思地坚持自己的经济属性,打造自己的“营商天堂”,香港人也总是一门心思地坚守自己的“营商”本业,刷新自己的“营商”业绩。正是这种对自己的经济属性和“营商”本业的坚守,使得香港早早拥有并且长期保持了“亚洲四小龙”、“世界购物天堂”和“营商者天堂”的美誉;也使得极大多数香港人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依然能够长期享有茶照饮、舞照跳、马照跑的悠闲生活,还能够赢得世界的尊敬。

泛政治化 香港最大“杀手”

然而,近十年来,尽管香港的城市设施依然先进、政府依然高效廉洁、法制依然完备、税率依然低廉,特别是中央政府还持续给予高度的支持和优惠的政策,但香港以往这种经济雄踞亚洲前列、遥遥领先于内地许多省份的优越地位,却受到了很大冲击,以至于即将退出领先行列。例如,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了来自伦敦、纽约等老牌金融中心,新加坡、金砖五国等新兴金融中心和上海、深圳等内地金融城市的强劲挑战;香港的贸易中心地位,遇到了纽约、汉堡、首尔、新加坡、里约热内卢、开普敦以及内地许多城市的激烈竞争,难以高枕无忧;香港的航运中心地位,亦因成本高悬不下等缘故而受到严重削弱,世界第一大港的“座椅”更已拱手让出;香港购物天堂的地位,也因硬件不足、软件不佳等原因,而被巴黎“老佛爷”、东京低汇率、非洲野生园和亚洲三岛(泰国普吉岛、韩国济州岛、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分流挤压;香港GDP总量在泛珠江三角洲九省中的排名,已从10年前的第二跌至2012年的第五;香港在全球城市竞争力评选中的排名,更已跌至第20位,远远落后于天津、深圳、大连这“新三甲”,以及纽约、多哈、东京。

对于广大港人来说,不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营商天堂”,更不是不愿意恪守自己的“营商”本业。实在是因为,近10年来在香港滋生的泛政治化怪象,弄得香港无法集中精力搞经济、脱困局,港人无法专注地忙“营商”、再创业。例如,面对要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就必须时时坚守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爱国爱港”基本原则,有人却一次次掀起“反国教”、“反洗脑”,以至“反中反赤”、“去中国化”的恶浪;面对正欲调整结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梁特首及港府,有人却一次次发起“攻梁”、“贬梁”、“倒梁”的“冲锋”,甚至几次押后通过关系港府正常开支的《财政预算案》;面对香港亟待增建的机场跑道和亟待通畅的港口运输,有人却一次次地煽动罢工;面对被许多人视为香港“命脉”的中环,有人却一次次地扬言要“占领”、要“核爆”……大有不让港人个个陷入政治泥淖、不让香港这个“营商天堂”损毁殆尽就不甘罢休的架势。

由此可见,泛政治化,是香港“营商天堂”的最大“杀手”,是港人继续“营商”创业的冤家对头。香港如果不能尽快制止这种泛政治化的乱象,不能恢复自己的经济属性,进一步陷入政治纷争、政治袭扰的泥淖,那么,香港近10年来经济下滑的颓势就难以遏制,香港这个世界闻名的“营商天堂”、香港人的“营商”权利和“营商”实绩,就会继续受到伤害。

恢复经济 香港最大要务

泛政治化给香港经济带来的伤害,可谓满目疮痍、清晰可见。然而,这还不是最后的结局。有经济学家预测,倘若让近十年来泛政治化的乱象继续下去,倘若让近十年来经济下滑的颓势继续下去,那么,再过十年,香港目前在世界城市竞争力中前20位的排名也将不保,将会沦为中国的三流城市;香港在祖国支持下精心打造的“营商天堂”将会彻底毁掉,广大港人继续“营商”、再创佳绩的前景也将彻底破灭。

对于香港面临的这个重大危机,一切以港为家、以港为业的正直港人,以及一直全力支持香港建设、真诚关心香港前途的中央领导和各方人士,无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前不久会见香港代表团时郑重指出:当前香港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停止内耗,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据笔者以往观察,若非事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非常关键的时刻,一向态度中肯、言语含蓄的中央领导,是不会如此直截了当地出此重言的。更何况,说这话的是十年前就在广东省委书记任上知港助港、对香港的一切了然于胸的张委员长。因此,一切以香港这个“营商天堂”而生、以香港这个衣食之地为业的香港人,都应该深刻领会和切实贯彻张委员长这番语重心长、掷地有声的讲话精神。

令人欣慰的是,近期在香港政坛、媒体、各种公开场合,都有许多声音,专家、学者、官员、商人纷纷指出,要以发展经济为香港的首要任务,让香港回归经济本性,回归发展“营商天堂”的正确轨道,让港人回归“营商”创业的最大本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香港的种种难题,不断改善香港的经济民生;许多人还提出,要坚决制止那些肆意在香港制造政治纷争、政治内斗的政治势力,引导各界港人坚决地从毫无正面价值的政治内耗中猛醒,从无休无止的内斗漩涡中跃出,以实际行动维护香港的“营商天堂”,维护港人的“营商”权益;更有媒体呼吁,要紧紧抓住今后三年的关键时期,抓住全世界都在全力以赴实现经济复苏、走出危机阴影的关键时期,切实把握这一时不我待的发展机遇,努力争创香港经济的新优势,推动香港经济的新发展,实现香港民生的新改善。

4.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篇四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综合科在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协调、高效有序地进行事故污染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降低对环境、生态及社会的影响,结合我部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工作原则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实施,处置该施工域内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事故。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立即赴现场调查,并上报市级环保部门,由市级环保部门

对事故的性质和危险做出恰当的认定,在24小时内上报县人民政府及市环保局、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协调行动。事故应急应依靠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必须依靠科学的决策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3、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4、现状

我部环境污染多为现场施工引起,如河道的占用,现场冲孔、钻孔泥浆的排放,柴油、汽油、机油等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的泄露,加之我部施工便道路况较差,弯多道险等特点,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较大,加强施工、材料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工作,使企业日常环境管理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大幅降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发生。

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4合同段域内发生一般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分级如下: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1万元)的。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①由于污染与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

②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

③因环境污染引起冲突事件;

④对环境造成危害。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4合同段环境保护、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由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3合同段杨胜杰任组长,秦超为副组长、安全科、环保科、质检科、工程科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组员。质安科分析、判断确定应急工作方案,联系地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污染现场调查、控制及处理,质安科主要职责:汇集、上报事故处理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各科室的应急工作,起草项目部文件,由质安科负责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应急指挥小组日常事物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项目部应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由质安科牵头,其他科室配合处理;

(二)、项目部指挥小组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监测和调查,切断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

(三)、评价水质状况,必要时报政府相关部门及自来水厂,控制取水和供水;

(四)、对严重中毒者经现场分类处理后应迅速护送到定点医院或就近医院救治,项目责任人及时联系医疗部门,提供救护所需药品、床位等;

(五)、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工程,由绥遵高速青檬段TJ-4合同段工程科制定应急方案由制定。

(六)、必要时,租用水车为污染区供应生活用水。

(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应严格按照行业防护程序和操作规范配备防护装备和规范操作。

(8)、群众的安全防护

如发生重大污染,应急小组应及时上报污染情况,如必要,由政府下达群众疏散的指令,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疏散撤离方式、程序、范围、线路、紧急避难场所,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基本生活保障及医疗救助。

(9)、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动用社会力量实施应急救助应政府部门决定,并根据应急处置情况确定社会力量的动员范围和人员组织。

(10)、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检查和后果评估,应急指挥小组负责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明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和处理后的遗留问题;明确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分析近期和远期的社会危害影响等,并及时向上报污染事故处理报告。

(11)、应急结束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应急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商有关专家并报请应急委决定结束应急行动。

四、善后处理

由应急指挥小组组织安置人员,恢复事故区域内人员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应急指挥小组根据事故类型,制订污染的收集、清理和处理方案,由污染事故发生责任人负责污染物的收集、清理和处理。发生污染事故后,项目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或补偿)。

五、调查和处理

由项目部环保科负责或配合地方环保局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及时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作出恰当的认定。提出污染事故的处理意见上报集团公司和市环保局。

六、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

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指挥小组建设并完善通讯网络,项目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存储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应急相关单位的通讯录并定期更新,各工区应保持通讯畅通。

(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A)、现场救援和工作抢险保障

项目部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储存项目部应急救援队所有救援设备的性能和存放位置等数据,并随时更新。

(B)、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资源及组织保障方案

应急队伍 二期处置队伍 增援队伍

现场监测队伍 项目应急小组 市环境监测站

市卫生防疫站 市疾控中心

现场抢险队伍 当地消防部队 市专业抢险队

环保部门 驻遵义部队

现场应急队伍 市环境污染处理 市环境污染处理

应急队伍 应急队伍

现场管制队伍 当地公安、交警、市公安、交警、武警部队

医疗救援队伍 市级急救医疗队

污染物处理队伍 市环保部门专业队伍

(C)、交通运输保障

项目部部要制定有关的应急预案,保证救援人员、设备、物资及时到达现场。备有疏散污染现场居民的运输工具,项目部环境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应储存可用于污染事故的交通工具的数量、分布、功能和使用状态的数据。

(D)、经费保障

项目部财务室负责应急资金预算和应急拨款的准备资金发放。

(3)、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专业队伍和配备应急救援队必要应急处置装备。

项目部应急救援队伍由质安科、工程科等科室组成,提供应急指挥必要的服务,由政府相关部门对事故处理和污染物处置进行技术指导,项目部负责事故抢险、污染处理和污染物处置工作。

(4)、宣传、培训和演习

①公众信息交流。通过公示牌,向项目附近居民宣传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报警电话和报警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向施工队伍宣传应急法律法规。普及农民工对事故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

②培训。定期对救援队伍进行岗位培训和救援技能培训,不定期对应急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提高相关单位的协作效率。

③演习。项目部不定期组织相关科室和公众参与,按照应急预案开展演习。

(5)、监督检查

项目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措施按照《贵州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各项措施到位。

制定与解释部门,本预案绥遵高速公路请檬段TJ-4合同段工程科制定,由质安科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负责解释。

联系人:赖元伟 电话:***。

5.01资本主义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篇五

作者:[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著 董金玉 译 国外理论动态美刊《每月评论》2007年2月号刊登了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题为《生态的破坏》的文章,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具有的失控性正将自然界推向毁灭的境地,作者引用了很多环境研究著作证明了这一点。作者还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不仅包括社会关系的转变,还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人与自然的代谢关系必须保持平衡,这一点以前的社会主义者很少认识到。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我希望通过提到1969年吉洛·彭特克沃的电影《燃烧》来说明什么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彭特克沃的伟大的电影能够被看作是能够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和生态状况的寓言。故事发生在19世纪早期一个叫做“燃烧”的虚拟的加勒比海岛。我们从第一个场景中可以知道这个岛的名字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葡萄牙殖民者为了征服当地的土著居民,竟然放火烧了整个岛并且杀了岛上的每一个人,之后又从非洲运来新的奴隶开始种植新的农作物——甘蔗。

电影接着展现了十年之后,1848年“燃烧”岛再次发生了由琼斯·德洛里斯领导的起义。

英国的军队开始打击发动无情游击战的起义者。为了打败他们,沃克先生下令烧毁岛上的所有的种植物。当英国在当地的蔗糖商们提出反对时,沃克解释说:“这是利润逻辑学„„。建设是为了赚钱,但有时为了赚更多的钱或继续赚钱就要摧毁它。”他提醒这些干涉者,这个岛就是这样得到这个名字的。这个岛的自然生态必须被毁灭,在此基础上可以剥削劳动者一百年或更多年。

这个寓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资本主义与自然界的关系。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赞扬资本主义为“创造性的破坏”。但是这应被更好地看作是这个系统具有毁灭的创造性。资本对基于阶级的资本积累渠道的不尽追求继续要求破坏已存在的自然状况和早先的社会关系。阶级剥削、帝国主义、战争和生态的毁坏不是资本主义史上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而是资本主义发展内在的本质的特点。进一步讲,始终存在着这样的危险:这种破坏性的冲动会转变成伊斯特万·梅扎罗斯所提出的破坏的失控性,这是资本的最终命运。破坏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也是生活本身。今天,很显然这种破坏的失控性已经是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世界显著的特点,而且总体上也是整个星球的特征。

地球峰会:1992—2002

生态破坏压倒所有问题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年代的特点,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它正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以及生存能力。关于生态问题迄今为止已经召集了两次世界首脑会议:一次是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一次是2002年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会议,希望人类能够超越国界走到一起解决全球的生态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生态危机开始进入公众意识中。突然出现了和人类有密切关系的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物种日益灭绝,而这种破坏不断升级是我们破坏我们行星生态环境的结果。1988年6月,詹姆斯·汉森,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主任,在美国参议院能源与自然资源委员会之前就论证了由于过多地在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同年,联合国建立了新的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关注全球变暖。一个新的世界一统的意识形态主导着里约热内卢高级会议。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同年的苏联解体引出了喧嚣一时的“新的世界秩序”和“历

史的终结”等说法。也就是说,世界已经一统。蒙特利尔草案限制臭氧化学品产品的生产,似乎证明了世界经济大国可以一致地面对世界环境的威胁。世界高层会议选择的地点,巴西,亚马逊河的故乡,意味着是峰会要挽救世界生物的多样性。高层会议的主要文件,著名的21世纪议程,就是要在21世纪开始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

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峰会,和第一次峰会的基调相比大不相同。里约热内卢的希望让路给了约翰内斯堡的沮丧。远不是十年的改善,世界的环境在遭遇更快速的破坏。我们的星球已经接近灾难性的状况,不仅是全球变暖,而且还出现很多其他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事实上已经转变成不顾任何生态成本的可持续资本积累。

华盛顿拒绝批准禁止排放影响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的京都协议,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国家生态帝国主义的标志。更加意味深长的是,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拒绝参加首脑会议。就在约翰内斯堡会议正为世界生态的未来争论时,布什政府却正威胁要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以消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但约翰内斯堡的世界生态学家们已经认识到真正的原因是石油。

事实上,里约热内卢会议之后的十年已经形成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垄断资本转化为全球垄断金融资本,世界经济已经见证了1994年保罗·斯威齐所称的“金融资本主义的胜利”。20世纪末,资本主义比以前更加贪婪地掠夺。世界生产停滞。随着苏联的解体,加上美国的霸权日渐衰退,美国便日益想用军事武力去重新恢复经济和政治的霸主地位。

我们星球的毁灭

第二次首脑会议过去了大概五年时间,要把对地球本身的战争和资本主义固有的阶级和帝国主义战争分开已经日益困难了。当美国为了控制最富有石油的地区而发动帝国主义战争时,地球的生态正在经历快速的衰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全球变暖。同时,根源于新垄断金融资本统治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不仅破坏了人们的经济福利,而且在某些地区也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例如清新的空气,可饮用的水和充足的食物。

比尔·麦克吉本(Bitt Mckibben),《自然界的尽头》的作者,2005年11月17日在《滚石》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说到“辩论已经结束”,我们已经进入非常糟糕的全球变暖阶段。我们现在知道要完全逆转全球灾难已经太晚了,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尽量地控制和尽量地减弱灾难的程度。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原因是“世界有许多机制引发糟糕的连锁反应”。

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盖亚假设的最著名的创始人——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在《盖亚的复仇》中,已经估计到,基于一连串的意外的连锁反应,地球的前景是严峻的。洛夫洛克着重提出了许多正反馈机制,这必将放大全球不断变暖的趋势。气温升高将破坏海洋海藻和热带森林(除了对热带森林的直接破坏外),从而破坏海洋和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使全球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北极的冰冻带解冻释放在空气中的大量沼气(威力是二氧化碳的24倍的温室气体),将导致气温恶性螺旋形上升,同样的不祥之兆是,极地白色的冰溶化变成蓝色的海,也将提高地球温度。

洛夫洛克的大变动观点认为地球温度已经到了不能回落的地步,并且一定会在温带地区上升摄氏8℃。他指出,“即将到来的气候转变将是很可怕的——非常热,当今诸多生物中只有少数可以生存下去。”他指出唯一的、部分的拯救办法是:利用全球核能设施的扩建作为释放二氧化碳的的化石燃料的替代品。这种想法简直就是浮士德式交易,它将自己给自己铺就去地狱的路。

洛夫洛克的担心没有那么容易消除。詹姆斯·汉森,为了引起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最近发表了他自己的警告。在一篇《行星受到威胁》的文章中,他指出动物和植物都在迁徙以适应气候的变暖,高山物种正在从这个星球上消逝。他强调,我们要面对的情况可

能和地球早期的气候变化灾难一样,那一次灾难中大概50%至90%的物种都灭绝了。

汉森说,人类现在面临的气候变化的最大威胁,和格陵兰岛、南极的大冰原的不稳定有关。也就是低1℃,使今天的气候和几百万年前海平面16英尺高时的温暖的间冰期大相径庭。而这个世纪的气温将很可能上升大约2.8℃,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三百万年前地球温度升高到这个程度时的情况判断,可以导致海平面上升80英尺。汉森说,我们最多只有十年,不是十年做出决定而是十年去改变温室气体释放的去向,——如果我们想预防这种必然的危害结果发生的话。

关于全球变暖将给我们带来极大程度的危机不再有任何争论。然而,至关重要的是,要懂得这只是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危机的一部分。全球的生态危机整体是由我们同时要面对的相互关联的危机组成的。在我1994年出版的《脆弱的地球》中,我简短地陈述了其中的一些:

人口过剩,臭氧层的破坏,全球变暖,物种的灭绝,遗传基因多样性的消失,酸雨,核污染,热带森林的采伐,湿地的毁坏,土壤的侵蚀,沙漠化,洪水,饥荒,对湖水、溪水、河流的掠夺,地下水的减少与污染,浅海水域和三角洲区域的污染,珊瑚礁的毁坏,石油溢出,捕捞过度,大量的垃圾,有毒的废物,有毒素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城市的拥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

今天,地球上的每一个大的生态系统都遭到了破坏。环境正义话题正成为各地最迫切的事情。这个事实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积累没有任何限制。在这种致命的冲突中,自然界被看作仅仅是社会统治的手段。因此资本强行实施毁掉地球的策略。全球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这是快速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可控制的破坏性的结果,资本无法无天,只知道无限制地进行指数式扩张。

超越现状

处于主导地位的解决办法即那些和统治意识形态相关的方式只强调最小的改变,这将使我们无法摆脱困境。在我们关注日益增加的全球变暖的威胁时,我们被告知:更好的解决办法是更好的燃油和更好的燃烧排放标准,氢动力汽车的面世,阻止二氧化碳释放进大气层,改善资源保护,自愿地减少消费。环境政治科学家关注建立新的环境政治体制,包括政府和市场的新规范。环境经济学家关注允许污染许可证交易和将所有环境因素融入市场,以确保它们可以在市场中得到有效的利用。一些生态社会学家(本人研究的领域)谈论生态现代化:绿色税收,绿色规制和新的绿色技术,甚至是绿色化的资本主义本身等等。未来的预测家们描述了一个新的科技世界:数字化和非物质形态的经济将使国家对资源的依赖不可思议地减轻。然而在所有的观点中,只有一个是不变的:“一切正常”的基本特点根本没有改变。的确,所有这样的分析都故意回避的事实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所有基础的“一切正常”意味着继续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它根据利润和积累逻辑运转。此外,很少有人认识到,霍布斯所说的资本主义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事实上必然导致对自然的全面战争。因为技术总是不可避免地用于推进阶级战争和扩大经济规模,因此在理论上新的技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每当社会反抗对于资本扩张施加障碍时,答案总是用新的方式更加密集地去开发自然资源。引用彭特克沃的《燃烧》中的话就是,这是利润的逻辑学„„建设是为了赚钱,但有时为了能继续赚钱或赚更多的钱必须去毁灭。

具有讽刺性的是,这种资本主义对于环境的破坏关系在19世纪就却被得到了更好的理解,——那时,社会分析家清楚地知道现代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革命性变革以及它怎样转变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和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许多激进的社会生态学家们从马克思和19世纪一些激进社会学家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的批判中吸收了三个相关的观点:1)生产的单调;2)资本主义的第二个矛盾;3)代谢断层。

这些当中首要的是生产的单调,他们把资本主义描述为无法停止的加速的单调生产,这种单调生产不断地提高能量和原料的投入,以此来追求利润和积累,因此给地球的吸收能力施加很大的压力。马克思写道,积累,积累,那是资本的摩西和先知。

第二个观念,资本主义的第二个矛盾是,资本主义除了生产和分配的阶级不公平导致的经济基本矛盾外,也破坏了人类经济发展最终依赖的自然条件(即环境条件)。

第三个概念是代谢断层,它说明资本主义积累的逻辑无情地制造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的断层,切断了自然资源再生产的基本进程。这样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出现了,——这不仅涉及经济规模的可持续问题,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涉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形式和强度上的可持续问题。

我将重点论述第三个观念,代谢断层,因为这是社会生态学三个概念中最复杂的一个,同时也是我本人研究领域的焦点,特别是在我的《马克思的生态学》一书中。马克思受到他那个时代主要的农业化学家——贾斯特斯·李比希很大的影响。李比希已经论述了生态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农业之间的矛盾。他说,像这样的工业化农业在19世纪的英国已经有了最发达的形式,它是一种掠夺的形式,使土壤耗尽肥力。食物和纤维从乡村向城市运输了几百甚至是上千英里。这就意味着土壤中的基本营养,氮、磷、钾也同时被运走。不但肥力得不到回收,这些土壤的基本营养还污染了城市,例如,伦敦的泰晤士河退化了。土壤再生产的自然条件因此遭到破坏。

为了解决土壤肥力消失的严重问题,英国人袭击了拿破仑的战场和欧洲地下陵墓,收拾尸骨,以此来给英国乡村的土地施肥。他们也从秘鲁的海岛上大量进口海鸟粪和从智利进口硝酸盐(太平洋战争后智利占领了秘鲁和玻利维亚拥有丰富的海鸟粪和硝酸盐的地区)。1956年至1903年美国派出船队在各大海洋中搜索海鸟粪,最终掠夺了94个岛屿、礁石滩和暗礁。66个正式成为美属领地,直到今天还有9个被美国占领着。这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农业的危机,20世纪人工合成氮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过度使用氮肥又成为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对于19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危机的反思中,马克思采用了已经被生态学家和化学家包括李比希引入的代谢概念,并且将它应用于社会生态关系中。所有的生物都依赖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马克思明确地将劳动的过程定义为: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性的相互作用。说到生态问题,他说,在相互依赖的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存在不可挽回的断裂,导致土壤再生产的必需条件持续被切断,进而打破了新陈代谢的循环。他写道,资本主义生产,在破坏所有财富的原始源泉——土壤和工人,虽然它发展了技术和生产社会过程的结合程度。

马克思看到这种断裂不仅存在于一国之中,也存在于帝国主义制度中。他写道,英国已经开始间接地出口爱尔兰的土壤,甚至没有给予耕种者解决土壤成分耗尽问题的手段。

新陈代谢断裂这个原则很显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并且事实上已经被许多生态社会学家应用到分析近几年的全球变暖和世界海洋的生态破坏等问题上。然而很少被认识到的是,马克思已经从新陈代谢断裂这个概念推进到新陈代谢恢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从更高的社会生态观点来看,土地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将会显现出和一个人拥有其他人作为私有财产一样荒谬。甚至社会、国家,或者是同时存在的所有社会放在一起也不能拥有这个地球。他们仅仅是所有者,是受益者,而且作为良好的家长,以改良的状态把它遗留给自己的下一代。

换句话说,马克思把目前的人类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比喻成奴隶制度。就像一个人拥有其他人作为私有财产不再被接受一样,因此如果土地、自然被人类甚至是国家所拥有的话,就一定需要超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需要协调发展以保证它以改良的状态遗留给自己的下一代。马克思指出,人类与生产必须建立更加彻底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以符合我们现在将之看

待为生态学的而非经济的规律。他强调,自由,在自然界必然的领域,仅仅这样才能存在:社会化的人,相关联的生产者,理性地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将它置于他们集体的控制之下,并用最少的能量来实现它。

资本主义破坏性的难以控制性,导致它要毁掉整个地球来取得阶级/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今天,少数几百人的财富加起来就要多于世界几十亿人的收入。为了维持全球这一不平等的体系,一个全球性的强行压制系统已经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地破坏性地开发地球的系统,例如现代农业综合体,也发展起来了。

解决资本主义生态破坏的惟一办法就是改变我们的生产关系,以达到新陈代谢的恢复。但是这要求与资本主义的利润逻辑彻底决裂。

6.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篇六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因为生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随着塔里木河的游人增多,砍伐森林,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的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导致水土流失。最终被沙漠所吞噬而亡国。

我国水体被污染。人口均水资源只有2000多吨,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华北、西北的一些地区缺水严重。同时,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生态破坏加剧了贫困,影响了社会安定。在宁夏、内蒙古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

7.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篇七

1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原因

1.1 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和饲养规模发生了根本转变

原来我国的畜牧业大多都是以分散养殖的形式出现, 所饲养的动物不多, 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就地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处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肉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分散型的养殖方式显然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市场的需求下, 养殖业逐渐变为规模化生产, 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加之科技的发展, 很多操作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 动物的粪便也由原来的垫圈或是半固体状态转换为液态, 大规模的粪便排放造成了当地水资源的污染进而波及到周围的土地, 通过自然生态循环系统形成公害。

1.2 养殖场地的变化以及化学药物和化学原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养殖场所生产的产品归根到底都是要流向消费者的手中。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也集中, 这样的消费群体为养殖者的产品销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 消费者对养殖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比如很多消费者都希望肉制品、乳制品以及各种蛋类越新鲜越好。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方便产品运输, 用最快的时间把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原本远离城市的养殖基地开始向城市的周边聚集, 而城市周边的种植业逐渐减少, 原本出现在远离城市的污染出现在了城市的周边, 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变得更大。同时, 很多养殖产品需要化学原料和药物进行制作, 而化学原料远比有机肥便宜许多, 造成了有机肥无法有效的利用, 所使用的化学原料和药物流入环境中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1.3 家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畜牧养殖中, 家禽占据很大的比重, 而恰好家禽又是极容易携带病原体的动物。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出现, 家禽的数量得到快速增加, 也就导致了排出了粪便量在不断增加。由于粪便的处理不及时或是方法不当, 导致土壤和周围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污染, 而受到污染的自然环境又会反过来危及到家禽的健康, 家禽体内的病原体受到环境的刺激又会发生变化, 甚至出现变异,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对周边的居民的身体健康就会产生影响。

1.4 规模化养殖对土壤、空气以及水资源的压力

规模化的养殖由于牲畜较为集中, 一次的水源、食物供给较大, 同时, 粪便的排放量也教大。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都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而在处理这些污染物, 用水冲洗是最为直接便捷的方式, 但是这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 同时也造成了水的污染。家禽排放出的气体和空气相融合, 影响到空气质量, 严重的会导致当地的居民肝脏肾的损伤;处理污染物的废水流入土壤中, 也会改变土壤的p H值, 造成土壤污染。所以, 规模化的养殖不管是在哪一方面, 都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 针对规模化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畜牧养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 很多养殖者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上, 根本不会考虑到规模化养殖对环境的危害, 更不会着手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规模化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 要想在根本上解决规模化养殖造成的环境恶化, 首当其冲的是要让养殖者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养殖的过程中用科学的手段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养殖场相关领导人的工作监督, 将规模化养殖造成的污染作为重点工作看待, 把规模化养殖所带来的污染降到最低。同时, 养殖者应该对自己养殖场的位置以及所使用的原料问题制定规范的处理制度, 以环境保护为己任, 减少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外流和疾病的产生。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督促相关的养殖者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免疫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养殖者的思想觉悟。

2.2 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科学的管理

与散户养殖相比, 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效率更高, 经济利益也更大, 但同时所出现的问题也会更多。通过上文的叙述, 可以充分了解到, 如果对动物的粪便和食物的残渣处理不当, 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也会使动物本身产生疾病。所以, 在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 要对养殖场地和动物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 对养殖场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尽可能低远离居民区, 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安全;对动物的排泄物要根据相应的规定进行科学处理, 并估算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才能够办理相关的养殖手续;其次, 对已经建成或是正要扩建的养殖场, 要尽可能地完善养殖场的排水排污系统, 完善相应废弃物处理设施, 保证整个养殖场正常有序的运行。

2.3 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规模化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 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基于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部门要做好相关的监管工作。比如环境监管部门要对养殖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估算, 如果超标, 应该责令其进行整改。同时, 加强对养殖场的环境监测, 对养殖场所造成的不利因素要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 进而为养殖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技术支持, 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生态环境不受污染。

2.4 利用技术手段改善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

首先, 要对动物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防止堆积。其次, 对排放的污水要进行净化处理, 加强水的循环利用, 节约水资源。同时可以在养殖场的周围建造沼气池, 利用食物的残渣和排泄物进行发酵, 获取养殖所需的能源。建造多样化的养殖, 比如充分理应沼气池所产生渣滓肥田养鱼, 废物利用, 将养殖的投入降到最低, 获取更好的回报, 进而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总之, 不管是站在养殖者的角度还是相关监管者的角度出发, 都应该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 还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规模化养殖中, 只有衡量这两者的利益, 我国的规模化养殖道路才能够走的更远, 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董恒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污染控制模式及管理工具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4, 03:1-4.

[2]王春蕾.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生猪养殖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S2:253-254.

[3]柳尧波, 等.浅谈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 2011, 10:55-56.

[4]吴庆华.以鸡为例分析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及减量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 04:75-81.

8.金鱼也能破坏生态平衡 篇八

然而,你能想到,这可爱的金鱼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吗!在科罗拉多州的特勒湖里有数以千计的金鱼,想想应该很不错吧,然而它却在威胁着湖中原有野生鱼类的生存。这种外来的物种给在当地水域生活的鱼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金鱼与铜色突颌鱼、普通的鲭以及石猫鱼之类争吃抢喝,这些鱼都喜欢吃浮游生物和小昆虫,但别看在水族馆里的金鱼都是斯斯文文的,可到了湖里,它们一点儿都不客气,凭着它们身强力壮,大吃特吃,铜色突颌鱼、鲭以及石猫鱼之类只能饿肚子了。除了抢吃抢喝外,金鱼还会抢生小宝宝的地方,而且这些金鱼可能携带病毒,这种病毒对金鱼来讲没有什么危害,可对于其他生物就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这是一个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典型例子。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分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生态平衡。比方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果虾米大量减少,那么,大鱼和小鱼都要饿死。然而,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会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的河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的河中,结果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千克锐减至5000千克。同样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天敌,大量繁殖。

9.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篇九

如果仅仅从知识角度来看,本节课几乎没有涉及具体的知识,完全建立在学生自己的收集、讨论、交流上。教师好像可以轻松地当一个听众了。但实行起来却完全不像想象的简单。

首先,分组和分工就很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如果任由学生自己分工,往往会由于组织能力的不足和威信的不够,造成有的同学偷懒有的同学包揽的现象。教师可以采取指定小组负责人的方法,帮助小组长树立威信,及时指导小组长工作,帮助督促检查落实。当然,如果在这个学年里已经进行了多次分组活动,则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其次,由于学生能力不足和懒惰思想,收集资料的时候经常出现将几页从网上下载或从杂志、报纸上复印的资料直接拿来充数,也不考虑是否跑题或是否生涩枯燥。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出资料收集的要求。可以提出提纲、提示查询线索。我还用答辩会的形式,要求学生对于自己负责收集的部分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这节课最让我感到为难的地方是:学生准备得再充分,也不能和我多年积累的.知识和讲课的技巧相比。因此在听学生汇报和答辩的时候,总觉得学生讲的不清楚,总想替他们补充;特别是当学生回答不出同学的问题的时候更是如此。学生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也总是想向我求助。甚至有同学反映:“老师,我们想听您讲。”

10.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篇十

2月28日,亨通镇召开林地清收暨打击破坏林业生态建设培训会议。此次培训会由亨通镇镇长张喜良同志主持。镇领导班子成员、镇村干部、圣水森警中队、派出所、林业站、包保亨通镇的相关部门参加此次培训会。

培训会上,县林业局党办肖主任着重讲解了今年林地清收工作的重点和在清收林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圣水森警中队负责人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侵占林地相关法律法规及处罚标准。最后,张喜良镇长再次强调,全体镇村干部一定要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林地清收还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明确重点,抓住关键,全面完成林地清收还林任务,巩固好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11.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篇十一

一是重点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该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毁林、毁草、开荒种植农作物、开采石场、盗伐林木案件,及时派员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强化批捕、立案监督、侦查监督职能,坚决纠正生态环境犯罪打击不力、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带刑等现象。两年来,共立案监督破坏环境资源犯罪6件6人 ,批准逮捕 3件3人,向法院提起公诉33件47人,法院均已作出有罪判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严厉查办生态环境监管领域渎职犯罪。依法查办行政执法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导致环境资源破坏的失职、渎职犯罪,促进环境监管。近年来,该院办理了黑河市辖区内一国土资源局原局长王某、副局长张某、矿产资源股股长张某滥用职权案和孙吴县林业局原辰清林业站站长禹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畜牧局原辰清畜牧中心主任周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案,有力打击了环境监管领域渎职犯罪。

三是联动机制实现生态监管常态化。与县法院、公安局、林业局、畜牧局、国土局、各乡镇建立预防破坏生态环境刑事犯罪联动制度,每年召开联席会议通报信息,资源共享,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及时将发现的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线索移送侦查机关立案。对监督的案件实行台账式管理,掌握案件的进展情况,及时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刑事犯罪和失职渎职犯罪。

四是检察建议促执法机关生态治理。组织干警深入剖析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的总体形势、规律、特点、演变趋势等,并通过发送检察建议、提供法律支持等形式帮助审批监管单位及时阻塞漏洞、严格审批程序,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高发领域的排查力度,帮助涉案单位及相关部门建章立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生态保障机制建设。两年来,该院发检察建议7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3件,行政处罚4件。

12.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篇十二

本文通过对嘉荫县近来生态环境状况及气象要素(气温、降水、地温、风速等)的分析,得出了生态环境破坏对气象要素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 者:陈永山 丁志青 作者单位:陈永山(黑龙江省塔河县气象局,165200)

丁志青(黑龙江省嘉荫县气象局,153200)

13.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篇十三

雪灾对中国南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的调查研究

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气候,使中国南方大部分省份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基础设施遭受重创,本文作者对灾情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重建建议.

作 者:宋慧刚 Song Huigang 作者单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100714刊 名:野生动物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年,卷(期):29(3)分类号:X36关键词:雪灾 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14.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篇十四

【发布文号】厦府〔2006〕236号 【发布日期】2006-07-24 【生效日期】2006-07-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厦门市

厦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厦府〔2006〕23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现将《厦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

二OO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厦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我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提高市、区二级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险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厦门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1.3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体方针,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指挥有序、分级响应、职责明确、反应灵敏、保障及时、防范有力、协调一致、运转高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影响范围和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充分发挥市直有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发挥各区人民政府的职能作用。

1.4.2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污染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地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4.3建立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相对统一,快速有序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依法加强政府的综合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整合优势,保障应急处置的资源配置。

1.4.4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充分调动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各区政府和驻军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应急处置体系,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减少或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危害和损失。

1.4.5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整合环境监测网络,引导、鼓励实现一专多能,发挥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1.5适用范围

处置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适用本预案。

1.6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方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分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II级)、较大环境事件(III级)和一般环境事件(IV级)四个级别。

1.6.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⑴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⑵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⑶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⑷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⑸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⑹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⑺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件。

1.6.2重大环境事件(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⑴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⑵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⑶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⑷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⑸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1.6.3较大环境事件(I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⑴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中毒(重伤)50人以下;

⑵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⑶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6.4一般环境事件(IV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⑴发生3人以下死亡;

⑵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⑶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如国家对环境事件分级发生变化,按变化后的分级执行。

2组织指挥与职责

2.1组织体系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市人民政府应急领导机构、综合协调机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市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指挥机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专家咨询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组成(详见以下环境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

为加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领导,在市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成立厦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市环保局、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水利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发局、市交通委、市贸发委、市气象局、市国资委以及各区人民政府主管领导组成。

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副秘书长和市环保局局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市环保局主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市环保局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业务处室领导组成。综合协调机构: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环委会负责统一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市直有关专业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专业领域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工作。

专家咨询机构为突发环境事件专家组。

各区人民政府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由各区人民政府确定。

突发环境事件市应急救援队伍由各相关单位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2.2工作职责

2.2.1市环委会负责协调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主要任务:

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市政府有关环境应急工作指示和要求;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预警机制,组织制定(修订)《厦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统一协调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各区人民政府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部署市环境应急工作的公众宣传和教育,统一发布环境污染应急信息;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其他应急救援任务。

2.2.2现场环境应急指挥以区人民政府为主。其主要职责为:

⑴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⑵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⑶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⑷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⑸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⑹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⑺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2.2.3有关职能部门职责:

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协调陆地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厦门海事局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厦门海域溢油应急计划》,负责组织协调厦门海域海上船舶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协调渔业水域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厦门港口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设施和应急器材配备以及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市市政园林局负责协调城市供水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市水利局负责协调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市安监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参与协调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支持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基建设施项目建设。

市财政局负责审批列入部门预算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支出项目。

市经发局、市国资委负责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以及环境敏感区域的企业搬迁。

市公安局负责指导应急救援治安维护、交通管制等工作,当地公安部门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疏散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为区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市贸发局负责协调组织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市交通委、铁路、民航负责协调组织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运输保障。

市气象局负责提供环境应急所需气象信息保障。

市通讯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应急通讯保障工作。

市消防支队负责财产、人员的具体施救工作。

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新闻报道工作,统一报道口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2.2.4专家组:市环委会设立突发环境事件专家组,聘请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驻军、重点事业、企业单位有关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生态环境保护、危险化学品、防化、核与辐射、水利水文、气象、船舶污染、损害索赔等专家组成。

主要任务:参与突发环境应急工作;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市政府或市环委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急状态时,负责对环境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及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点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3预防和预警

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监督和管理工作,并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险程度,及时向市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

3.1预防和预警措施

3.1.1加强调查,建立环境污染源数据库

各区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对生产、贮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销毁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危险废物以及易发生爆炸、泄漏等非正常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事件单位的普查并进行汇总,掌握辖区内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动态。建立环境污染防范单位数据库并报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1.2明确责任,督促重点防范单位进行治理整改

本着“预防为主、重点突出、标本兼治”的原则,各区政府要加强对辖区内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日常监督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确定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重点防范单位名单,组织、监督重点防范单位对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整改,并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评估工作,制定完善的企业应急处置预案。

3.1.3落实责任,制定多层面、多角度的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明确防范职责,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工作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装备落实、人员落实”。

3.1.4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评估工作

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应急科研和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及时配备各类应急装备,如监测仪器、设备器材、个人安全防护器材等;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研究开发并建立环境污染扩散数字模型,开发研制环境应急管理系统软件。

3.2预警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分别与一般环境事件(IV级)、较大环境事件(III级)、重大环境事件(II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相对应。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预警公告的发布。蓝色预警由区人民政府负责发布,并报市人民政府和市环保局备案。黄色预警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发布,并报省政府和省环保局备案。橙色预警由省人民政府负责发布。红色预警由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

4应急响应

4.1信息受理

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现包括日常环境监察发现、事发单位报告、开发建设发现、媒体报道、群众举报、科研调查证明等多种方式。

责任报告单位包括:突发污染事故发生单位、污染事故发生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各级环境监察和监测机构、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责任报告人包括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污染事件发生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人。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为义务报告单位和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隐患、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受理、报告、处理、统计分析。

各有关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立即报告市、区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市、区环保局。市环保局24小时值班电话为12369。

4.2核实发布

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对事件进行调查核实,查明事件引发的污染源。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区环保局负责一般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核实;市环保局负责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核实。

当收集到有关信息经市或区环保局核实证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已经发生、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由区人民政府商市环保局后报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审核确定预警级别,按权限发布预警公告并启动相应的预案。

4.3分级响应机制

4.3.1一般环境污染事件

一般环境污染事件由区政府负责启动本地区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全面负责。环境事件发生地区政府主管区长及区相关单位主管领导赶赴现场,并组成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总指挥由区政府主管区长担任。根据现场处置需要,区政府相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应急工作。必要时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有关单位派出应急救援力量或专家实施增援。

4.3.2较大环境污染事件

较大环境污染事件的由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启动本预案。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及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管领导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并组成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指挥,总指挥由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担任。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源、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和处置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处置结果进行技术评估。区政府根据处置建议具体组织实施,其他负责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发生或可能发生跨市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由市环委会向省有关部门报告或请求支援。

4.3.3重大、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重大、特别重大环境污染由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副秘书长、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管领导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并组成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指挥,总指挥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担任。根据现场应急需要,区政府和市直有关责任单位按各自职责开展救援工作。对厦门市可能无法有效应对的重大、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由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向省有关部门和国家环保总局请求支援。

4.4报告

4.4.1报告时限和程序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责任单位和负责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区人民政府或区环保局报告,同时向市环保局报告

区政府和市环保局在确认事件属较大以上等级后应立即向市政府报告。重大、特别重大的环境事件由市政府向省环保局、国家环保总局报告。

4.4.2报告方式与内容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环境事件后一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环境事件有关基本情况后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续报可通过电话或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报告应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不利影响。

初报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伤害情况、捕杀与砍伐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事件处置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4.5新闻发布

市环委会会同市委宣传部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信息统一发布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4.6应急终止

4.6.1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⑴环境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⑵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⑶环境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⑷环境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⑸已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6.2应急终止的程序

一般环境事件由区政府宣布应急结束,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由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

4.6.3应急终止后,应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5后期处置

5.1调查

一般应急事件由区政府负责;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应急事件由市环委会组织市有关部门及专家共同组成环境污染事件调查组,指导有关部门及事发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的事件重复出现。

5.2评估

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的影响评估,组织编制环境事件调查报告和应急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如为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而修订应急预案,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事故善后处置等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一般环境事件的影响评估由区政府负责。

5.3善后处置

区政府要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补偿(包括人员安置,赔偿,以及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置等),一般环境事件由区政府组织实施,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由区政府向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提出建议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5.4保险

应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社会保险机制,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要依法办理相关责任险和其他险种。

6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厦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为保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的正常运行,每年提出(包括应急基础数据系统建设及运行、应急装备、应急技术支持、培训及演练等)项目支出需求纳入部门预算,报市财政局审批后执行。

6.2装备保障

市环保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积极发挥现有监测力量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自身防护装备、物质贮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的能力,保证在发生环境事件时能有效地防范对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近期要配备应急专业监测车和应急指挥车等应急装备,满足现场应急监测和指挥的需要,加强监测设备建设,实现危害性大和环境影响严重的特征污染物的快速测定。

6.3技术保障

6.3.1建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数据信息库,为日常监督管理和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及时提供决策咨询依据和信息保障。

6.3.2建立并完善危险化学品、大气、水污染事件的快速估算模型,及时提供环境污染事件中污染物扩散的估算结果,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6.3.3建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专家信息库,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咨询方案,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6.3.4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讯器材,确保应急处理处置通讯畅通(包括公休日)。

6.4应急队伍保障

全市环境监测部门和环境监理部门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专业队伍,由市环保局统一调动。

6.5应急能力评价

为保障环境应急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对市、区、企业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的建设和有关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在环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实行至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机制。

7宣传、培训与演练

7.1宣传教育

市、区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里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和积极报告环境污染事件。

7.2培训

市、区环保部门以及有关类别环境应急专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相对固定的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监察、监测等专门人才。组建一支熟悉环境应急常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常备不懈的应急救援队伍。对大中型化工企业的防化应急队伍组织培训。形成市、区和相关企业组成的环境应急网络,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应急救援队伍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7.3演练

市、区环保部门以及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按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单项预案,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环境应急实战演练。努力提高我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防范和处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7.4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8附则

8.1名词术语定义

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⑵环境应急: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⑶突发环境事件类别:根据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分为五类:海域或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事件;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⑷应急准备:为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组织,准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以及进行人员培训和演练等。

⑸应急预案:经过审核的文件,它描述了文件的编制与实施单位的应急相应功能、组织、仪器和设备,以及和外部的协调和相互支持关系。

⑹应急培训: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对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员进行的教学与培训。

⑺应急演练: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调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⑻应急响应:为控制或减轻环境污染事件后果而采取的紧急行动。

⑼应急监测: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⑽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有毒气体、放射性物质等污染源因事故发生泄漏时所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⑾防护措施:是指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应急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全身及呼吸道防护、引导受灾群众撤离到安全地界等。

⑿危险区域:根据污染范围而划定的防止人身安全受损的区域。

⒀撤离措施:为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将人群由危险区域有组织的转移至安全地区的行动。该措施为短期措施,受灾人群在预计的某一时限内可返回原住地。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厦门市环境保护局管理与实施。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省环保局、国家环保总局、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备案。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履行各自的职责。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厦门市环保局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送有关部门备案。

8.3城市沟通与协作

市环境保护局应加强与周边城市环境保护部门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与上述城市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机构的联系,组织参与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协作活动。

8.4奖励与责任追究

8.4.1奖励

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⑴出色完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处置任务,成绩卓著的;

⑵对防止或挽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⑶对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⑷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8.4.2责任追究

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⑴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起环境事件的;

⑵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准备义务的;

⑶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⑷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⑸盗窃、贪污、挪用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⑹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⑺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⑻有其他对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行为。

8.5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厦门市环保局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

8.6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市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附录:

1、厦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名单

2、厦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成员名单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基本内容格式

4、环境污染事件新闻发布内容框架

5、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启动格式框架

6、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结束宣布格式

上一篇:餐饮开业前期准备下一篇:建筑设计师助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