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课堂研讨会心得

2024-09-12

发展课堂研讨会心得(共8篇)

1.发展课堂研讨会心得 篇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

上周四县教研室组织我们全县的思品、历史教师到第四中学进行听课、研讨,通过两位优秀教师的作课及课后数位教师的点评,让我想到洋思教学的成功,并联想到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学习洋思经验,其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洋思的经验。比如: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教与学的辩证关系等等,那接下来,我将谈谈我们能从先学后教这个理论吸取的可用之处,以及我借鉴用于教学方面的想法。在这我谈一点学习体会。

一、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先看书,把学生的内驱力调动起来,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造性的学,看做想都要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联系旧知识,师生之间的讨论,彼此更正,相互启发,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取长补短,加深所学的知识,课堂探究和当堂训练以课后习题为主,限定在课堂内完成,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有机地解决了课后习题。学生在课堂上紧张的学习,课后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我们现行的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先教后学”。“先教后学”与我们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矛盾的,它让学生是在相关管束下的学习,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机械学生,久而久之,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则是一件“苦差事”,最终,学生会选择放弃学习。这样也就直接道致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奇差。而“先学后教”理论则强调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的责任由老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主动钠起学习的责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这是先学要求教师在做到的。而后教,则要求教师当学生学习的“扶手”。因为我们让学生自主先学,不是放任不管。而且是要求教师要学生学习会“跌倒”时,扶学生一把,给学生一定的,有效的指导。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也要求我们能帮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计划和如我检测。一定要做到“导之有方”,“放”之有度。这样先学后教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课堂向开放性课堂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我们教师都是演“主角”,喝“主角”,学生永远是“配角”。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无不想让学生成为我们设计的课堂里的被主宰的演员。整个课堂都是被我们“计划“好的。而对于课堂所能了出现的问题我们都一清二楚,学生永远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先学后教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所有问题作为呈现的舞台,而教师则是这个舞台里的“配角”。而学生是“主角”,老师为学生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这个舞台上能够良好的表现。这也使“先学后教”的课堂多了复杂性及不确定性。而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都是对老师而言的。

最后,教与学的关系是我们教师一直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教育者困惑,而如果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则一定是良师名师。在此,通过全县教师的共同研讨,我也从中思考了教与学的关系,但也只是略知而矣。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会大胆尝试去“先学后教”,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2.发展课堂研讨会心得 篇二

1 “基于 ‘四个一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 ”的实施背景与成效

国家实施“国培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 目的是培训一批“种子”教师,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以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但是从现实情况看, 中西部广大农村中学重点需要解决的是一些历史造成的教学实际困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发展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条件的制约, 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仍然存在物质基础薄弱, 教学手段落后的严重问题。在这一背景下, 怀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对学员的深度访谈, 了解到学员所在学校英语教学中仍然沿袭着以“四个一”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台录音机”) 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如何上好这样的一堂课成为当前广大中西部农村中学企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 学校国培办和外国语言文学系调整了培训计划, 在集中培训和影子实践结束的总结阶段,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启动了“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

(表1为 :2013年“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 ”方案部分内容) 。

几年来, “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的实施成效非常显著, 从2014年省国培办反馈的我校英语国培量化考核情况看, 涉及到这种合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得分都非常高 (量化考核小项满分为“5”分, 其中“B7”小项得分为4.809分, “B13”小项得分为5 (满分) , “B15”小项得分为4.986分, “C8”小项得分为4.986分。1) 。

2 “‘四个一’课堂教学研讨会 ”的实质与实施意义

2.1 合作学习 ———“基于‘四个一 ’课堂教学研讨会 ”的实质

注:参与人员为全体国培学员、怀化市三中部分英语教师、怀化学院外语系教师以及2011级师范方向学生.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 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 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对怀化学院实施“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到, 该模式的内核和实质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模式与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国培计划”的宗旨非常吻合。外国语言文学系在对以往国培工作经验总结中, 就很好地概括了这种“合作学习”精神:“一是培训内容‘三贴一化’, ‘三贴’即贴近中学一线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学员教学工作实际, ‘一化’即紧紧围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追求‘实用化’。二是培训方式‘多管齐下’, 以‘参与—分享’式培训为主导, 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员反思, 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他人之长, 搭平台、设任务、加环节, 多管齐下, 促使学员进行有效学习。三是实现培训资源‘四位一体’, 以打造高标准培训资源为核心, 充分激发高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培训学员、基地学校四方的资源潜能, 实现‘四位一体’。四是牢固树立‘三心’ (指“精心、贴心和热心”) 服务理念。”[1]

在研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 国培学员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因为内在的需求, 他们也是研讨会中最积极的发言者和参与者。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方向学生的参与, 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有效地实现“国培教育”与高校本科教育的对接, 也可以发挥年轻大学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高校于洁教授等教师和怀化三中英语学科带头人李云海老师的参与, 则主要是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 以达到高屋建瓴地解决传统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困难, 这种合作学习精神非常符合“国培计划”的宗旨和精神。

2.2 “基于‘四个一 ’课堂教学研讨会 ”合作学习实施的意义

“国培计划”是目前我国启动的最高级别教师培训 , 国家投入多 , 支持力度大, 学员基础相对较好 (骨干教师)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 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从省国培办多次对国培学员匿名评审反馈的意见, 以及我们的实地调研情况看, 学员反映问题较多的是:培训内容不接地气, 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讲座式多, 参与性少;培训时间短, 理论讲授过多等等。《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师[2014]5号 ) 中也指出目前我们教师培训中仍然存在着 :“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

当前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 “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 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 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2]以此为考量, 从“基于‘四个一’课堂教学研讨会”实施情况看, 采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1 培训内容接地气 , 针对性强 , 能够有效满足学员需求

越是扎根教师内在需求的培训越是有效。国培学员大多是一线从事多年教学的骨干教师, 具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虽然从长期的隐性需求看, 国培培训需要加强对学员的新知、新观念和新技能的教育与引导;但国培学员来学习往往是带着非常强烈的显性需求———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国培培训的重要内容。只有显性需求能够得到好的满足, 隐形需求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内容正是当前广大西部地区农村中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2013年11月, 笔者曾对10名音乐国培学员的培训需求进行座谈调查, 学员最大的意愿是“如何能够解决中学音乐上课中教学内容过多, 而课时过少问题。”在对学员的训后跟踪指导与调查中, 笔者也发现, 许多学员反映, 在培训中听了一些“大家”的前沿知识, 心潮澎湃, 也想回来后好好实践实践, 但回来后, 大多用不上, 过了一段时间, 该忘的和不该忘的都忘记了。

2.2.2 主题鲜活贴近 , 能够有效激发学员的参与

美国学者芬韦克指出, 基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合作学习在当下正逐步发展为教师学习的主流趋势。但是, 从我国目前教师培训情况看, 大都是被动的、接受式的, 参加培训的教师基本上处于“被学习着”的状态,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国培实践中也有非常明显的表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体制方面原因, 也有我们培训中内容和方法选择上的问题。黄英在研究中指出, “由于长期工作繁重、职业压力大等原因, 中小学教师逐渐形成了个人主义的工作方式, 缺少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有较明显的封闭性。”[3]从我们自己组织的调查, 以及省国培办组织的学员匿名调查反馈看, 一些大专家大学者的课堂评价倒不如那些一线教师的好评;原因并不是我们的专家的知识不够深厚渊博, 观念不够前沿, 主要问题在于是否贴近学员, 是否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从这几年“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实施情况看, 选择的主题都是来自于对学员的调查, 既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又是他们非常熟悉的问题, 有些学员在参加培训前对这些问题还做了积极的思考。这样的主题讨论, 学员有兴趣, 参与积极性高, 当然也就能够获得好的效果。

2.2.3 多方联动 , 充分发挥资源合作优势

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 交流与合作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参与的主体是国培学员, 学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主题发言的大多是对这一主题有过积极思考的学生, 其他学员积极提问, 积极分析解答, 这样的碰撞学习往往容易集思广益, 产生绚丽的火花, 能够有效达成问题的解决。学员毕竟是来学习提高的, 虽然她们有丰富的实践积累, 但对问题的解答仍然需要专家学者的参与。“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合作学习中添加了专家学者的参与与引导。李云海老师作为一线教师, 多年从教, 多年研究, 使得她非常熟悉了解中学的教学实际, 并能够做出非常好的理论提升思考。而以于洁教授为主的高校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引导, 则从更宏大的国际视野提升了问题思考和解决的质量。学员自我的资源挖掘, 一线专家的总结提炼, 再加上高校教师专家研究性的引导提升, 三方面的合作优势促成了问题的高效解决。

3 “国培计划”中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思考

“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成功实施为我们在“国培计划”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迪。

3.1 “大合作 ”理念的树立

“国培计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 , 虽然这项工程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和教育厅、财政厅的大力支持, 但在具体实施中, 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合作配套工作, 尤其在采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处理好“大合作”与“小合作”的关系。

国培计划“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为“合作课堂”的开展, 但要做好这项“微观”课堂教学, 首先需要处理好“大合作”的关系。“合作学习”较传统的讲授式课堂, 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需要得到更多的政策和其他支持。从“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成功实施来看, 除了得到教育部、财政部和省厅的大力支持来看, 还得到各级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比如, 为了确保培训课程内容设计能够贴近学员需要, 怀化学院在对学员的需求调研及训后跟踪指导中就得到各地州市教委和县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在郴州的调研中, 郴州市教委特地安排了由教委牵头、各县区教委分管领导、各中学领导、国培学员代表近四十人的座谈会, 使我们能够从多方面多层次收集到宝贵的第一手需求信息, 确保了“合作学习”课堂主题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后面的微观合作课堂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 “合作学习”微观课堂实施也需要培训单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校的支持。怀化市教委对我们实施“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就给予了许多好的建议, 怀化市三中的李云海老师还亲临现场做了指导工作。最后, 国培合作学习中还需要培训单位领导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 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

3.2 微观课堂合作策略

国培计划合作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微观合作学习课堂的组织和实施, 在“微观课堂合作学习”实施中, 要提高认识, 加强策划、组织、引导和提升。

3.2.1 提高认识 , 加强运用 “合作学习 ”策略的自觉性

“合作学习”的兴起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 在我国的尝试实践也有二三十年时间, 但从我国教育和培训的现实情况看, 运用得并不广泛。虽然这有合作学习实施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多的重要原因, 但从根本来看, 还是培训者和培训对象对“合作学习”自觉性的严重缺乏。在国培培训中运用“合作学习”策略, 培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念、基本操作程序和策略, 都是通过培训他们来落实的。因此, 在微观课堂实施中, 我们首先要提高培训单位和培训教师的认识和自觉。

另外, 国培培训的对象和目的都在学员, 学员对“合作学习”的认同与积极参与将决定其实施的成败。“因此, 在培训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之前, 要加强学员对教师合作学习的深度理解与认识, 要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所处的地位, 明确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 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 提高主体参与度, 进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4]

3.2.2 重视策划 , 加强组织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国培培训中实施“合作学习”同样需要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加强策划工作。“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成功实施与其科学精细的策划分不开。“策划”贯穿了这次合作学习的前后过程和全部环节, 在“大合作”调研中了解到中学英语教学实际和学员重点需求的基础上, 确定了学习的主题;主题确定后, 迅速地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学员, 并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进行了前期准备;“课堂教学研讨合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包括问题的提出、阶段的设计、人员的安排, 都做了精心的部署。

合作学习的开展, 还离不开良好的组织工作。比如, 在“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策划与实施过程中, 外国语言文学系及时地根据学员准备情况, 拟定和不断地完善研讨会方案, 联络相关部门和人员。单从“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方案设计的内容———“问题的提出、场景的设计、分环节分组的讨论、解决方案的初步探讨、联动合作中问题的有效解决等”来看, 就充分体现了策划的科学和组织的力度。

3.2.3 注重引导和提升

国培培训中实施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国培学员, 但是培训单位和专家的引领和提升作用是其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国培学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 有些学员还进行过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但为什么问题总难以得到解决呢? 这其实就是我们理论研究和专家的重要意义所在。

虽然从省国培办反馈的教师授课受欢迎度情况看, 一线教师授课更贴近学员需要, 似乎更受学员欢迎;但在对往届国培学员回访中, 专家大家对学员的影响更为彰显。有国培学员表示, “平时教学中, 我们也感觉到自己有一些严重的不足, 但不足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却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大纠结, 杨老师 (杨晓钰教授) 却能够在短短的一堂课时间一语道破了我们几十年的困惑, 受益太大了。”对于怀化学院英语国培首席专家张玲教授, 学员的反映是“张玲院长特棒, 她的教学方法是‘以不教而教’, 听了她的课, 我们不自觉地就提高了自主学习意识。”“郭老师 (郭声健教授) 是正能量, 在潜移默化中又点燃了我们的音乐梦想, 希望能够多一些这样的老师上课”, 这是郴州音乐国培学员的心愿。

“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中的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定位”环节是由怀化市三中英语学科带头人李云海老师担任的, 李老师既有从事一线教学丰富的经验, 更有多年的理论研究积累, 她的基于多年实践的理论引导和提升对学员的启迪非常大;而于洁教授高屋建瓴的总结更是凸显了对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深透理解。

多方联动的力量, 合作学习中智慧的碰撞, 使得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四个一”教学的困惑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摘要:对怀化学院“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的实证分析发现, 其实质和核心是“合作学习”, 这种理念符合“国培计划”的培训宗旨, 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基地校和国培学员三方面的联动优势;在“国培计划”中实施“合作学习”, 需要处理好“联动大合作”与“微观小合作”等关系。

关键词:国培计划,合作学习,联动效应,联动大合作,微观小合作

参考文献

[1]唐志为.外语系国培项目获两项全省第二[EB/OL].http://wyx.hhtc.edu.cn/index.php list.

[2]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挑战[N].光明日报, 2013-5-22 (16) .

[3]黄英.小学教师合作学习现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海南海口市四所小学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 2011.

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 篇三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

xx月15、16日,全县三十名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会,和全省近千名教师共聚xx文理学院,观了八节观摩课,聆听了三场专家讲座。观摩课授课教师既有全国特级教师、知名专家,也有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已经比较成熟的青年骨干,还有年轻的教学新秀,他们的课也就各有特色:或者朴实而韵味悠长,或者匠心独运、点拨巧妙,或者活泼生动、新颖明快。三位专家报告也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徐老师的“解决问题教学研究”用大量生动案例为老师们答了疑解了惑,孙老师的“提高教学质量从研究学生开始”获得老师们的认同。

培训期间,我县参训教师都能按时参加,特别是xx小学、xx中小等教师还能积极交流讨论,认真学习的精神可贵。

培训会后,xx中小、xx中小等学校参训教师按要求上交了心得体会或教学设计,共计16篇,部分学校还组织参训教师上了汇报课。这些学校及参训教师重视二次培训,重视反思与总结的做法值得提倡与表扬。

4.黄厚江本色课堂研讨会心得 篇四

杨 春

2012年10月18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和XX老师、XX老师、XXX老师一行四人参加了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研讨会。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场景:在灵动与厚重的古城姑苏,一个貌不惊人的本色小老头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语文老师,台上高朋满座,台下座无虚席,连狭窄的走廊和台前的空地也人头攒动,每一位与会者都强烈感受到了能够赴此盛宴的幸运。这也充分证明:行走的语文路上的一线教师,并没有被“眼花缭乱”的这主张、那主义所迷惑,他们始终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遗余力地追寻着语文教学的真谛,探寻着语文教学的奥秘。

短短的两天,黄老师亲自上了四节课:《黔之驴》、《葡萄月令》、《阿房宫赋》和《记叙文写作》,做了两场大型报告。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他的本色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诵读、造句、填空、复述、听写、缩写等这些日常公开课上看不到的东西,却被黄老师运用的语文味十足。黄老师的范读,虽然不那么字正腔圆,但声情并茂,努力的读出了汪曾祺散文的味道,更读出了语文的味道。黄老师每节课都板书,使用多媒体很少,这和现在的许多公开课截然不同,学生却所得颇丰。这让我强烈感受到: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

以黄厚江老师执教《阿房宫赋》为例,首先与同学一起研究课前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在引导中不断提示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在一段教者亲自缩写的短文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这既是检查学生对文本理解掌握的程度,也是对学生阅读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引领学生感受“赋”体文语言的美、语言的气势和文章所表现的阿房宫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会朗读“骈偶”的段落;仅仅有这些还嫌不够,又精心设计一个“改写结尾”语文活动,和原文比较,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领学生理解杜牧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主旨,理解赋体文“体物写志”的特点。可以说,一堂课就是一篇文章;从文字到文章,从文章到文化,融会贯通,一堂课就有一种思想。

就在上一周,江苏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在淮安落下了帷幕,来自全省的十四节语文课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我校胡永龙老师代表淮安市参加了此次角逐。纵观这十四节语文课,明显的呈现着五个方面的特征:1.一

1切教学活动都指向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2.让语文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

3.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4.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5.让所有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以胡永龙老师执教的九年级上册课文《给我的孩子们》为例,胡老师首先让学生读题目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点,由次进入作品,由作品的文眼“憧憬”、“悲哀”开始研读文本,体味童趣,让孩子们在搜罗、品味、概括、比较中钩深致远,体会作者对孩童世界本真的向往,对成人世界俗气逼人的一种不屑。整个课堂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入情入境地对作品进行体味揣摩,教学过程就像是领着一群孩子在学游泳,不仅让孩子们熟识了语文的水性,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水中游弋的快乐,让他们在“游泳”中丰满了肌肉,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水”的灵动,也让我们看到将来他们在“水”中嬉戏的可能,赢得了与会老师的很高的评价。

无论是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课堂”,还是此次江苏省语文优质课大赛所体现出来的品质风貌,都在向我们全体老师、不仅仅是语文老师昭示着新课改的方向和要求。

(一)突出学生主体,营造和谐课堂。

(二)关注教学过程,重视方法指导。

(三)落实学科知识,放眼生命发展。到今天新课改已经从理论争辩走向实践执行,并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专家的课带给我们思考和启发,但绝不是要求我们简单的模仿,每个语文老师都有一座金矿,看你怎样开发自己。就我校初中语文课堂而言,许多老师己经具有了名师名家风范。像XXX老师的课汪洋恣肆,纵横捭阖;XXX老师的课洗炼缜密,巧中惊奇;XXX老师的课穿花拂柳、蕴藉绮丽;XXX老师的课豪放旷达,情动辞发;XXX老师的课清奇恬澹,曲径通幽;XXX老师的课灵动飘逸,左右逢源;XXX老师的课雄浑刚健、幽默讽趣;XXX的课典雅冲淡、本色天然等等,都在彰显着我校语文教育的勃勃生机和科研兴校的丰硕成果。

5.发展课堂研讨会心得 篇五

青溪镇中心小学:刘启昌

2012年4月14日—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凯里举行“黔东南州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展示研讨会”。这次会议邀请了贲友林、赵震、刘劲苓3位名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品课并作了报告。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下面我把观摩课中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做法和我自己的一点感想与大家分享、讨论。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一起来做游戏,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老师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名师执教的教的苏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中,他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和黑板),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真实的课,没有多媒体也使整堂课同样精采。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常态的公开课,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教学效果显著。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赵震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先通过唱儿歌《数青蛙》,发现规律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新知识,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特级教师,聆听特级教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些展示课当中这些特级教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6.发展课堂研讨会心得 篇六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互动,会议综述

第三届全国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2008年12月10日~11日, 在上海新黄浦实验学校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普陀区教育局主办, 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承办, 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行政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共400多人参加了大会。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为“课堂有效互动”, 与会者通过课堂观摩、专家点评、学术报告、校长论坛、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多种形式, 共同探讨当前课堂教学所遇到的问题, 交流了近年来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新经验、新成果, 探求促进课堂有效互动的新路径。现将研讨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思考

对于课堂有效互动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 与会的专家和领导从不同的视角阐发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特别是结合近年来的教改实践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改革研究的思路和策略。

1. 课堂互动的内涵与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提出, 什么是“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可以说, 课堂的班级编制本来就是为有效教学而组织的。“课堂”具有多重涵义, 它不仅是学生学知识的场所, 也是学生交往的场所和社会化的重要天地。学生通过认识他人得以学习, 同时通过反思自己得以学习, 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学力的成长。理想的“课堂”原本应是互动的、知性灵动的天地。

什么是“互动”?“互动”是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要素, 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形成彼此间良性的交互作用。这是一个整体性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的时空背景下, 借助构成教学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积极的交互作用而形成“学习集体”, 并在“学习集体”的人际关系之中产生的认知活动的竞技状态, 这就是“互动”。

“课堂互动”的研究是对传统的灌输主义中心的挑战。它隐含了一个新的教学观, 即“儿童本位”。唯有当儿童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展开思考和活动的时候, 才谈得上建构知识。所以, 我们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程度。“尊重儿童, 尊重差异”, 这是“课堂互动”研究的思想基础。“课堂互动”研究的价值就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改变“虚假”互动和一言堂的状态, 改变长久以来死气沉沉的僵化的课堂, 打造崭新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其文化特色的课堂。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认为, “互动”在社会学意义上是指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时空内,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课堂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它负载着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教学观。关注课堂有效互动的教育价值, 明确课堂有效互动的重要意义, 能让我们在实践中, 站在新的高度, 更好地促进学习方式改变, 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 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2. 课堂互动研究的宏观视野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指出, 不同层面的教育工作者在考虑教学有效性时有不同的视角,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 要考虑教育教学系统的有效运作, 考虑有效教学在整个系统中的着眼点。课堂互动处于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 是整个系统的终端。整个系统的运作, 要靠市教委、靠教研室、靠区县教育局, 大家都要有所作为;但是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点和入手处, 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是良好的, 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 我们关注点首先要落到孩子们身上, 眼光要向下。离开了学生, 离开了教学过程, 课堂怎么互动?教学怎么有效?

我们今天教改的着手点和最终的归宿点, 就是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来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他们的个性特征是不一样的、有差别的;因此讲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关注人的差异性。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有效, 大体上需要做四方面的思考和工作。

第一, 把理念转变成行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获得真正有效的东西, 需要大家一起来观摩、研究、探讨和实践。真正去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 实施有效教学的行为, 取得有效教学的成果。

第二, 激活教学主体。也许在有效教学推进的过程中, 我们的行政部门可以有所作为, 我们的教研室可以有所作为, 但真正的主体是教师和校长。

第三, 创造精细化管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多样性、多主体性, 一方面需要通过管理为其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又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要通过对宏观世界的准确把握和对微观世界的深入了解, 做到精确、精致和精深化管理。

第四, 下移决策重心。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谁来解决?一定得由最接近实践的人来决定。教师遇到的教学问题或者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可能都直接去问教研员, 希望从教研室得到答案。教研人员是为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的, 但是各种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 还是要依靠第一线的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当然我们的教师也要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和实践,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包括提高教学的决策能力。

钟启泉教授认为, “课堂互动”研究要健康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需要有组织上的保障, 这就是把每一所学校办成“学习共同体”。如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在全日本拥有1500所实验学校。他根据实验学校多年来的改革实践, 把“学习共同体”界定为如下三个要素的统一体: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天地;每一个教师成长的天地;每一个家长成长的天地。

近年来, 全国各地都在强调“实践研究” (日本叫“临床研究”) , 但是真正称得上“实践研究”却很少。大量的“实践研究”的报告还属于“工作总结”或是“工作计划”的性质。那么, 何谓“实践研究”?根据国际经验, 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其一, 一定是从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引出来, 而又服务于自身的教育实践的问题。即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其二, 一定有理论的介入。理论可以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视角、一种认知框架。这里面其实隐含了另一个重要的挑战, 那就是:确立理论与实践、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之间的新型关系。西尔伯曼在他的名著《课堂的危机》 (1970) 中引述的杜威的一句话。这句话意味深长, 值得我们倾听。他说:“真正的危机在于, 表面上呼唤改革, 骨子里却在一味地包庇旧的一套, 走回头路”。

二、关于课堂有效互动的实施策略

与会者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研究思路和实施策略, 并结合近年来自身的教改实践, 介绍了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1.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学红指出, 在课堂有效互动的实践过程中, 有这样几个误区:一是不真实的互动。师生间多形式上的互动, 少思维的碰撞;缺乏教师的深入启发, 也缺乏学生的深入思考, 合作学习也流于形式。二是不平衡的互动。教师角色定位失当, 走两个极端, 要么绝对控制, 将预设好的信息指向学生;要么放任自流, 对学生缺乏更高水平的引导。三是不和谐的互动。课堂教学还是以知识教育为中心, 教师提出的大多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问题, 师生间少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为此, 我们在全区教师中开展了“好课标准”讨论, 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 教研室出台了《普陀区中小学部分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估意见》, 提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七条途径。在此基础上, 我们又明确了实现有效互动的六条要求, 对全区课堂教学起到导向、引领的作用: (1) 转变教师角色, 和谐师生关系; (2) 把握学生情况, 预设互动策略; (3) 构建课堂环境, 营造民主氛围; (4) 师生平等对话, 生生合作交流; (5) 提高设问技术, 激发思维兴趣; (6) 开展有效指导, 实施有效评价。

上海师范大学李酉亭教授提出,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同程度上都会运用一定的互动策略, 但在效果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 评判互动有效性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认为, 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和上位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本质应该是一致的, 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教学活动在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的对比达到较为经济的水准。 (2)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挥。 (3) 课堂教学互动的运用也涵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学习。

课堂中教学互动,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讲授互动型, 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讲授知识过程中, 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而进行互动。二、讨论互动型, 强调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综合能力等素质而进行的互动。三、情景互动型, 是一种通过形象设计, 采取表演形式的教学互动,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 得到情感体验和社会认同。课堂教学中互动是否有效, 关键取决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等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课堂教学情况是多变的, 这就要求课堂中互动策略的制定、选择和运用必须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况。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认为, 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和教研员的指导力这三者之中, 校长是核心。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校长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 校长的教育思想领导问题, 所谓学校管理, 本质上是教育思想的管理, 校长一定要在教育思想上引领他的教师团队。第二, 校长的首要职责是了解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些知名校长特点之一就是对每个教师的情况非常了解。他们能够专注于研究学校的教学问题, 而不是忙于社会活动和行政事务。第三, 校长站在讲台上应是个强者, 在教学上、学术上过硬。第四, 要研究历任校长的办学经验, 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起作用的凝聚力的核心。总之, 校长的思想高度决定着能把学校引领到什么高度。

2. 近年来学校教改的做法和经验

新黄浦实验学校校长王洪伟做了题为《实现课堂有效互动完善课改的新课型》的发言。他认为, 有效课堂互动应具备四个维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和师本互动。要确保课堂的有效互动, 一是要实施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二是要规范课堂有效互动中教师的有效行为。在此基础上, 要进一步探讨有效教学新课型的实施方法和评价要点。例如完善以有效对话为特征的新课型, 就有三个评价要点: (1) 评师问生答是否有效。即评教师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如提问的明确性、层次性、针对性;提问的发散性、迁移性、激疑性、引探性, ……教师提问技巧的有效性, 如是否有效转移, 是否有效启发, 是否有效追问, 是否有效等待;还要评教师理答的有效性, 如教师是否倾听、是否平等、是否激励等。 (2) 评生问师引是否有效。即评教师是否有让学生提问的环节设计, 学生提问的质量如何, 教师引导是否有效, 是否解决了问题, 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还是教师;学生提问中是否有动态生成的问题, 教师应对是否有效。 (3) 评师生协商是否有效。即评在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方式、教学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作业练习、学习评价等方面师生协商的有效性。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提出, 应从认识论角度来解读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现在的课堂教学, 特别是公开课, 几乎都有小组讨论。讨论无疑是互动的一种形式, 但是仅从社会学层面来理解合作学习是不够的。怎样从认识论角度来思考呢?杨振宁说过, 他在西南联大学物理的时候, 课堂上老师讲的只能听懂一半, 另一半是在与同学闲聊中搞懂的。这当然有谦虚的成分, 但是至少说明, 像杨振宁这样的智商也有听不懂的时候。再看两堂课。一堂是小学一年级“做中学”, 老师问学生“你知道你的影子什么样吗?你能把它画出来吗?”学生答“能”, 结果四十个学生三十几个画错了。是不是高中生就不会错呢?我教物理时做过统计, 错误最多的是高二的分子运动论, 达40多个。这说明我们的学生走进课堂时头脑里并不是空的, 其中有正确的, 也有许多可能是错误的, 这与学生的经历有关。如果课堂教学只是告诉学生正确的东西, 那么这种教学就是灌输;如果能把学生错误的东西挖出来加以碰撞, 与正确的东西作比较, 再放到他们脑子里, 这种教学就叫启发。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目的何在?如果只是一个相异构想, 通过师生对话就可以解决;如果有几十个相异构想, 师生的双向对话就不行了, 就要依靠学生之间的多通道对话, 由此需要小组讨论。所以, 从认识论的角度考虑, 相异构想多的问题更值得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

江苏省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副校长吴群英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出发, 提出了促进课堂互动的几点体会:第一, 有效课堂教学互动的标准是合理有序、积极参与、情绪饱满、学有所获。第二, 有效互动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充分的预设,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从“讲解者、指导者、提问者”变成“学习者、思考者、倾听者、灵活调度者、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第三, 在怎样的情况下, 开展互动是最有效的?首先在学生情绪高昂、兴奋时;其次在学生急于探索、求知时。第四, 互动不能片面、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 教师应做到: (1) 追寻互动的合理价值; (2) 过程的展开要有序; (3) 用心观察课堂; (4) 面向全体。

三、关于课堂有效互动的教学方法

本次研讨会安排了“案例分析头脑风暴会”和包括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的12节观摩课的听评课活动。在案例分析和评课研讨活动中, 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们通过对话交流, 发表了许多富于启发性的观点。

1. 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课堂互动的作用

上海宜川中学附属学校王浩军校长、洛川学校谷丰老师、普雄学校赵宝琦校长、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骆奇校长在讨论中分别介绍了学校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互动研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赵宝琦、谷丰介绍了如何通过互动反馈技术增强教学效果的尝试。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环境中, 每个学生人手一个遥控器 (红外或无线) 参与教学, 及时反馈、测评、调查、统计和自动记录, 这是一种有交互性的新型课堂教学媒体。学生“一人一机”的基于手持式无线通讯移动技术 (“按按按”互动反馈系统、Intel学生电脑) , 结合专题教育网站、交互电子白板和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应用, 使课堂成为1对1增强学习环境。王浩军认为, 智能白板教学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兴工具, 与传统的多媒体系统相比, 具有“技术集成高、资源整合强、交互功能好”的特点和优势。骆奇结合一堂二年级数学研究课的案例说明, 教师要真正认清学生的“认知起点”又谈何容易, 而“互动反馈技术”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有可能即时、全面地获取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信息, 提供给教师作为应变教学的客观事实基础, 为课堂教学从经验性走向科学性提供了一条探索之路。

2. 同课异构研究对促进有效互动的启示

在课堂观摩活动中, 新黄浦实验学校樊曦老师和华东师大附属长风中学熊瑾老师分别执教了八年级语文课《小职员之死》。她们各自以“对结局的真实性有疑问吗?”和“小职员这个人是怎样的人?”作为核心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一位来自广东东莞的教师认为, 这类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有助于引发思考;阅读教学有两种基本方式, 一种是先定向阅读再自由解读, 另一种是学生自由阅读后再提问定向, 而后一种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市教研室谭轶斌老师认为, 两堂课都注意从文本入手体会作品的语言魅力和思想内容, 核心问题的框架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思考, 至于怎样通过学生的质疑来解决问题, 可能还需要更多的铺垫和追问。

兴陇中学牟湘萍老师执教的八年级数学课《几何证明中辅助线的添置》, 是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她将添置辅助线的教学和图形运动结合进行了重新设计, 通过有轴对称用反折、没有轴对称用旋转两种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添加辅助线的难点。听课教师充分肯定了牟老师的教学智慧, 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7.发展课堂研讨会心得 篇七

心得体会

2012年4月13日--4月15日,在贵州师范大学,我有幸参加“全国小学品德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听取了一些名师和专家的经典课堂及精彩讲座,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我们很多人的眼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都是属于副课,并没有引起多少人足够的重视。而这一次全国性的观摩活动确属不易,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品德课不上可上可不上的副科,它是学生发展的必须要素,是让孩子了解社会、接触社会。

为适应社会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改变教育观念,否则,面对各种情况将会措手不及。品德教学主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只有好的习惯才能成就一个人的幸福,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可以让一个学生正常地发展,平时的学习成绩只是文化水平的体现,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甚至未来。

通过参与本次观摩学习,我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有了重新认识,这门课真的是一门非常必要的课。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好好的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入这门学科,那对学生以后参与社会,做一个真正适应这个社会的社会人奠定非常好的基础。这门学科的开设对孩子们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性格形成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促使课堂教学活动的重新建构,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社会需要输送合格人材。

岩脚寨小学 柴方俊

8.发展课堂研讨会心得 篇八

我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新锐举措”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非常幸运。研讨会上,海峡两岸名师、儿童文学作家以及专家学者共同携手,全面研讨和推广儿童阅读,活动涵盖童诗、绘本教学、民间故事教学、习作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语文学科的精深内涵。这次学习,让我大开了眼界,亲眼见识了小学语文名师驾驭教材的神韵和风采。下面我从我的课题思考,谈谈这次学习的体会。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xx的《城南旧事》的序言,王xx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时,引领学生读一篇带一本,勾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例如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自然、质朴的表达手法,再阅读《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的片段,进一步体会这种写法;阅读第二章《我们看海去》的片段,感受英子的天真、好问,体会童年的趣。侯华丽老师一节课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松鼠》、《杨生之狗》三篇课文,读一篇带多篇,通过拓展阅读、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表达同样的感情,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像崔峦老师的课后点评说,如果思考怎样把多元化的理解聚焦到“喜爱”,再来朗读,这节课会更好。这也在告诉我,多篇课文教学,要抓住共通点,让学生去比较阅读,去发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最好是课外阅读,课内完成,课内得法,课外阅读。像读一篇带一本、读一篇带多篇,但也不能简单追求阅读数量的简单叠加,增加学生的`负担。我想《少年闰土》与《故乡》整合教学,会怎样呢?期待着。

二、积极语用,彰显语文本色

上一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教案评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