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2024-09-20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共11篇)

1.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篇一

1、选好要写的人。

2、准备写他哪些地方令你尊敬或佩服。(选事)

〖教学目标

1、指导习作。

2、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任务

二、指读作文提示,思考 这次作文对我们有什么新要求?

三、讨论 这次作文要注意什么?

1、指名谈。

2、师生总结归纳:要选择一个值得你尊敬、佩服的人来写。目的不是写事,而是通过事来表现人。另外把事情写具体。 (通过以上读、思、谈,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这次写作要求,为写作打好基础。)

3、出示思考题:

⑴ 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

⑵ 这个人的哪一点,或哪件事令你尊敬或佩服?

四、指名谈思考所得并评议 (以上几步训练,意在引导学生形成思路,扫除无话可说的障碍。)

2.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篇二

一、重乐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永正老师说“: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心情不舒畅,谈不上学习,更谈不上思维活跃,当然也谈不上创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内因,教师及学校等其他条件都是外因。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才可能越学越愿意学,越学越喜欢学。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他们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自由地流连、徜徉,鼓励他们同作品中丰富多彩的人物、事物尽情地对话、交流,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启迪,使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如此,他们就会自觉地、乐此不疲地沉浸在祖国文化的宝库中,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自然过渡。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呢?我们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能潜心读书,有问题能获得指导,有思考能自由进行交流,当然也可以自主阅读有关的书籍和资料,从而真正学有所得,心有所悟,而不是被动听讲或被动地参与教师要求的课堂活动。其次,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加油站和展示台。我们都知道,每到“六一”或有其他表演活动时,学生是最开心快乐的,也是最愿意参加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每天能给学生一些展示和表演学习成果的机会,孩子们也同样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并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这一点我们在特级教师陈琴老师的课堂上,看到学生的展示时获得了启示,并在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实践中灵活运用,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每节课的前10 分钟是学生展示的时间,一般至少提前一周安排,每天选两个学生展示,并适时穿插一些集体背诵的篇章,展示的内容有热点话题播报、新书内容(或故事)介绍,也有名著片段或古诗文的诵读表演,还有古诗文片段教学和日记、习作展示等,可集体展示和小组、个人展演相互穿插。每个学生每月至少能有一次单独展演的机会,并能及时受到相应的表彰或激励。为了这几分钟的展演,学生在台下用足了功夫,在台上尽情地表现,几轮展演下来,许多班级已形成了浓厚的乐学氛围。有的老师还利用学习园地和班级的网页等举办学习作品展览,组织学生参与故事创编、日记接龙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实践证明,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开开心心度过金色的童年生活是完全能做到的,而且,对学生来讲,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语言运用的根是语言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苏教版主编张庆老师认为,“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读读背背’,重在读,重在背。读熟了,背熟了,就储存起来了。以后再来慢慢消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先吞噬,后反刍’”。于永正老师认为:“该记住的没记住,该积累的没积累是最大的失误之一。”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我们要让学生运用语言,就必须先让学生输入语言,而输入语言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积累。胸无点墨,就不可能妙笔生花,只有学富五车,才可能才高八斗。研究表明,背诵既是涵泳,也是熏习;既有积累,又有“反刍”;既是夯实文化底蕴的过程,又是提升文化品味的过程;既是学生记忆力领悟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又是学生生命潜能不断开发的过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强调“: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犹太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聪明的人群,他们聪明的重要原因,是代代相传地在教育方面一直都在努力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他们开发孩子智力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大量背诵。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积累语言特别是表意文字,对于开发右脑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右脑的信息储存量是左脑的100 万倍。右脑具有的直观的、综合的、形象的思维机能,在人的创造性思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古代私塾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反复阅读,大量积累,从而成就了我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文明与辉煌。同样,近几年我国在国学学习中出现的一批小神童,都是在反复阅读、大量积累的过程中取得惊人的成绩的。陈琴老师的学生小学毕业时人人能背诵10 多万字的古诗文,人人能写1000 多字的文章,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各方面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这足以说明在小学时代,让学生大量阅读,充分积累,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学生通过阅读等活动积累了语言,就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反刍、运用、体验和感悟,这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是因人而异的,是螺旋式上升的,有些内容的体会感悟也许会伴随人的一生。人的语文素养正是在这种不断反刍、反复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跟他所背诵内容的数量和质量成正比。幼儿和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充分利用孩子们记忆力超强的优势,让他们大量阅读积累优秀的经典作品,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才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也许有人会问,让学生大量去积累,时间从哪里来?课文教学怎么办?其实,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也是许多专家学者早就反复强调的:要简简单单教语文。这样做的理由很多,其一,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奠基时期、播种时期、积累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所以,教师要学会“放养”,即把“羊儿”带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让他们快乐地“觅食”,自由地交流,尽情地享受那采撷的乐趣和自得的幸福。然后,腾出时间去关怀和帮助那些还不太会自己觅食的“弱者”,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其二,教材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编写的,绝大多数文章只要学生多读几遍就可以基本掌握,并没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讲解分析的那样玄妙和神秘。大量事实证明,离开了学生的读书感悟过程,老师讲解的内容,学生能够长期记住并加以运用的,几乎为零。所以,古人和许多教育专家都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大量读书、积累,并在不断的反刍中逐步体验、感悟才是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其三,课文是例子,语文教学强调一课一得。教材编者在选编教材的时候,已经将学生应知应会的一些主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知识,分主题编排于各个单元及每篇课文之中,只要我们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和练习这些内容,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那种试图把一课中几乎所有涉及到的知识都要告诉学生,甚至还要生发开来尽情展示教师学识的做法,显然是违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的,也是得不偿失的。

事实上,一些老师通过“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实践,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如山东的韩兴娥老师践行“海量阅读”,她带领学生两周学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的教材;学生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100 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班级循环日记;她所带的四五年级学生,在40 分钟内写出立意新颖、自然通畅的600 字左右的习作成了普遍现象,全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样,语文教学大师霍懋征老师也曾在20 多年前就引导学生一节课学习几篇课文,并取得了班内无差生的优异成绩,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所以,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办法恐怕还是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少说点,少讲点,让学生多读点,多背点,多练点,开心点,快乐点!

三、重运用,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运用是语言学习的灵魂。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里的“习”就是练习运用。老子也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运用的重要性。毛泽东主席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对语文学习来讲,尤其如此。我国几千年的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也充分说明,只有大量读书,充分积累,及时运用,才能真正学好语文。所以,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应该围绕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就像从游泳中学习游泳,把食材制成佳肴一样,语言能力的形成必须经历由初级到中级,直至高级的消化吸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语言运用。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巧云老师,在六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让学生大量读书;二是让学生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最后,在全区的3000 多名小学生毕业统考中,她的学生囊括了前17 名,而且,班里的其他学生排名也很靠前。同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无论教初中还是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让学生平时多读多写。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讲,我们还必须牢记,他们的“写”是习作,是练习写作,所以,一定要顺其自然,做到低门槛,缓坡度,多鼓励,多欣赏,少要求,少抱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关键的是先让他们写起来,并坚持写下去,只要逐步养成每天写的习惯,学生就会创造许多的精彩。冰心先生认为:“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思想感情发泄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或日记的要求更应“简简单单”,核心就是“写”和“坚持”。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途径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创造条件,努力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励学生把积累的语言和获得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来,写下来,甚至贴出来,让他们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并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从而乐此不疲,逐步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

3.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诵读与积累 激发兴趣 拓展延伸 传承经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79

学情分析:目前,农村学生很少接触国粹京剧,教师要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练习四”的“诵读与积累”。语文教师要做学生“诵读与积累”的船长,指引航程,引导学生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

设计理念:当前,中小学生诵读与积累状况不容乐观,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与积累的过程中,有时难免带有一些强制性,需要不断检查和督促,却仍然收效甚微。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引导学生爱诵读、爱积累、爱运用,提高他们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和爱好呢?基于上述思考,我设计了本节课例,重在改进诵读与积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渗透艺术教育,优化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终促成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教学目标:诵读积累12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懂得具体成语的意思;了解戏剧,渗透艺术教育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12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加强诵读与积累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我国传统戏剧的资料;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7幅图片,分别是戏剧演出照片、生角照片、旦角照片、净角照片、丑角照片、化妆登场照片、唱念做打照片,并播放京剧音乐。

设计意图:农村学生对戏剧了解太少,让他们首先欣赏戏剧图片,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了解戏剧的兴趣。

二、诵读积累,了解戏剧

1.教师启发:看了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2.全班交流后,教师出示“诵读与积累”中的成语。

生旦净丑 喜闻乐见 粉墨登场 锣鼓喧天

唱念做打 有板有眼 余音绕梁 字正腔圆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1)教师点拨:什么叫“生旦净丑”?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再结合图片理解。(点击相关词语,显示超链接文字和图片。)

生:中国戏剧表演中的角色,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

旦: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和彩旦7种类型。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有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又称为“小花脸”。

(2)教师点拨:什么叫“粉墨登场”?(点击相关词语,显示超链接图片。)

“粉墨登场”化妆方法:京剧脸谱是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是根据人物的性格、身份来确定颜色的。红色表示忠诚耿直,黑脸表示豪爽粗暴,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骜不驯,白色表示奸诈多疑……

(3)教师点拨:什么叫“唱念做打”?(点击相关词语,显示超链接图片。)

5.学生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是围绕哪个方面来说的?(戏剧主题,主要是京剧)

设计意图:学生边看画面,边听教师介绍,了解了京剧艺术,掌握了单元知识点。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剧照欣赏和浅近的介绍,学生对戏剧有了直观的认识。

6.学生反复读这些成语,熟读成诵。

7.你能用刚刚学过的成语造句或填空吗?

成语填空:中国传统的京剧分(生旦净丑)等角色,人物造型各不相同。表演开始,剧场内外(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演员们(粉墨登场),(唱念做打)。其中大家(喜闻乐见)的反串演员李玉刚不仅将《霸王别姬》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整个剧情引人眼球,(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催人泪下。表演结束了,依然让人觉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和听、说、写的训练,促进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不仅引导学生熟悉了戏剧的内容与形式,还培养了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拓展延伸,传承经典

师:谈到京剧,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人,以前我们课文中学过的,他是——(生接:梅兰芳)我们学到的课文是《梅兰芳学艺》,还记得吗?

(多媒体出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演出的剧照)

师:老师还想为大家介绍一位大师,他就是马连良。

(多媒体出示京剧大师马连良演出剧照)

师:五年级时我们还诵读与积累过关于戏曲的谚语。

多媒体出示: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师:正因为传统戏剧有着这样无穷的魅力,所以我们应当传承这样的经典。课本上也安排了关于戏剧的谚语和成语,让我们了解一些祖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教育部从今年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有15段京剧经典唱段,将进入学生的课堂。当然这只是试点工作,作为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学一学京剧。

(多媒体出示小学生学唱京剧的图片)

师:常熟市还启动了“京剧进课堂,唱响沙家浜”活动。请看——

(多媒体出示“京剧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图片)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学生京剧对唱:《军民鱼水情》。

设计意图:分角色表演能再造一个情趣化、生活化、交际化的学习情景,能活化语言,丰富情感体验,激发表现欲望,激起学生学习戏剧的热情,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虽然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今天流行音乐等快餐文化面前失去了许多观众,京剧似乎成了老年人的代名词,但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这节课,能够帮助大家扣开京剧艺术的大门,使得国粹能继往开来,发扬光大!课后,请大家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完成以下作业:

(1)抄写“诵读与积累”中的成语。(注意“肺”字的写法)

(2)欣赏京剧名家的唱段,如京剧《沙家浜》中的下列选段:《智斗》《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军民鱼水情》……

(3)阅读京剧大师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有一个归纳总结和延伸。

教学评析

本节课例设计重在改进诵读与积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最终促成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沈老师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收集资料,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充分了解戏剧的内容与形式,懂得具体成语的意思,不仅渗透了艺术教育和学习方法,而且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整节课,沈老师都注重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去感受、理解和体会,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不仅让学生收获了语文知识,了解了祖国传统文化,还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引发了听课者的共鸣。绝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都不约而同地对戏剧产生了兴趣,对京剧充满了喜爱之情,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从而顺利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沈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他能积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戏剧有关的资料,把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整节课,教师从感受京剧艺术入手,结尾又回到主题上面来,前后呼应,一气呵成。在让学生了解戏剧时,除了图片、文字介绍,还有学生演出京剧的视频,呈现给人的是小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视觉冲击力,学生看得认真,说得深刻,效果非常好。

沈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优质资源的科学整合,注重丰富的情感体验。首先是合理整合,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只有合理利用优质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有效整合,拓展学习空间。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绝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应当向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延伸,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第三是巧妙整合,转变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必须准确把握好“度”,注意教学环节的简洁、轻松和巧妙,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纵观整节课,沈老师坚持走“以人为本”的道路,积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活用多媒体课件,使“知”的传授与“情”的提升融合在一起。

4.《积累运用二》教学反思 篇四

《积累运用二》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后悔的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难免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因此学生并不缺乏写作素材,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都对写作文有畏惧心理,如果直截了当地就说要进行习作训练,可能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打消学生这一畏惧写作的心理,习作课上,我先是跟学生谈心,向学生讲述自己曾做过的一件至今仍后悔不已的事,然后启发学生打开心扉,向同学们讲讲自己这样的经历。

由于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作文课,个个畅所欲言,感情真实自然,对当时自己心理活动的描述也非常细腻,并从中吸取教训。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把刚才讲的事情的详细经过写下来,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节作文课,但是同学们都没有畏惧情绪,而是欣然动笔,一气呵成。此次习作同学们选材新颖,感情真挚,几乎每篇都堪称佳作。本次作文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积累运用二优秀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记住六组名言警句。

2、读懂成语“毛遂自荐”的意思。

3、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使学生懂得做事行动和目的要一致的道理。

【课前准备】

1、竞选录像片断。

2、相关道具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毛遂自荐”的寓意。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积累・运用二”。

二、学习“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 提示:要读准字音。

2、指名读。理解词义。 3、背一背,看谁最先把它背下来。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⑴ 读短文,要求把短文读流利。

⑵ 想一想:短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

⑴ 指读短文。

⑵ 短文内容。(学生说,评议)

3、深入阅读思考:

⑴ 再细读课文,思考课后题。

⑵ 反馈:学生交流。

⑶ 用自己的话说说“毛遂自荐”的意思。 (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四、总结、扩展 回忆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亲自经历过哪些类似的事?你是怎样做的?

〖训练要求

1、能清楚明白地表述自己对“自己选自己”的看法。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的能力。

〖训练重点

1、正确认识“自己选自己”。

2、在表述自己的看法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训练准备

回忆一下在班队竞选活动中,有没有“自己选自己”的时候,想想当时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

〖训练步骤

一、揭示话题

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成了集体的小主人,大家都享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不过,我发现有些同学在竞选活动中自己选自己。对于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二、小组内讨论

(板书口语交际内容)自己选自己,好不好? 提示:同学们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要用充分的理由来加以说明,让人听了心服口服。

三、班内大辩论

观点相同的同学自由组合,把全班分为两部分:一方是认为“自己选自己”好,一方是认为“自己选自己”不好。

1、教师提出要求:双方辩论时,不指定人选,人人参与辩论。直到一方无话可说,方能决定胜负。发言时要讲究礼貌,让人把话说完。懂得谦让,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2、辩论会开始 (交际开始,学生可能对自己所持的观点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如认为自己选自己不 好的,可能会说这是一种不谦虚、自高自大的表现;认为自己选自己好的,可能会说这是一个人自信心的表现。教师这时要予以适当点拨、引导,把话题渐渐引向深入。告诉学生要使自己的发言让别人听了心服口服。还必须举出实际的例子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这样才会有说服力。) 可这样设计交际过程:

1、你认为自己选自己,好。为什么? 你认为自己选自己,不好。为什么?

2、结合自己或身边的实际,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师公布辩论结果

五、激发交际兴趣

胜负并不重要,只要我们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好样的。

六、发展思维训练

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你对“自己选自己”这一问题可能又有了新的认识,请把你的认识写下来。

【习作】我家的一个星期天

〖习作要求

1、选择一个你最愿意写的星期天,把它写出来;

2、注意在叙事过程中写出自己及家人的感受;

3、内容要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6.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      一、 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学习话题作文的初步写作方法。

・・      二、 从生活中去寻找感受,感受要真。

・・      三、 练习快速作文。

・・      教学重点:

・・      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      教学时数:

・・      三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 话题引入。

・・      1、 爱心是全人类的`共同话题,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

・・      2、 解释话题作文:大家都认可的、或者是大家都在讨论的中心内容。

・・      二、 出示话题:爱心。讨论:

・・      1、 什么是爱心?

・・      2、 在我们当中,有哪些爱?

・・     对朋友的爱,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对动物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弱者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同学的爱,对陌生人的爱……

・・      三、 学生构思。5分钟

・・      四、 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思情况,教师点拨。

・・      五、 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后写草稿(40分钟完成)。教师巡视。

・・     第二课时

・・      学生继续草稿,同桌修改。

・・     第三课时

7.谈作文素材的积累运用 篇七

一、素材从生活中来

生活处处皆学问。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 你会发现: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可挖掘的写作素材俯拾即是!农村老人吃低保, 贫困学生受资助, 医疗制度大改革, 这不都是体现“中国崛起”的最好例证吗?电视网络等媒体, 虽是小天地, 却是大世界。稍微留意一下, 就会获得很多信息。姚明的高度, 刘翔的速度, 李娜的力度, 不就代表了中国作为体育强国的强大吗?芮成钢对话奥巴马等国际高端人物, 欧美各国对中国经济的高度评价, 不正说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吗?若写作时, 举身边新近发生的小事, 社会上世人关注的热点大事, 定能给作文注入新鲜的血液, 让老师对你的作文情有独钟。

二、启示从自然中悟

大自然是智慧老人, 阅历丰富, 见解深刻;是百科全书, 包罗万象, 意蕴深厚。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地不在给我们启示。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昙花一现告诉我们:生命虽然短暂, 但一定要灿烂;滴水穿石启示我们:成功源于持之以恒;作茧自缚警诫我们:埋葬自己的, 往往正是自己!在议论中进行说理时, 若列举自然现象进行论证, 不仅使论据充实, 而且会使说理形象化, 易于接受, 有时还能起到增添文采的作用呢!但需注意, 启示领悟源于“三勤”:勤于观察, 勤于思索, 勤于动笔。

三、论据到课本中找

课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课本学得灵活, 写作素材就可信手拈来。

1. 典型事例。

选入课本的大都是经典名篇, 其中关联的人或事都特别典型, 写作时应注意提炼运用。如我们在写以“准备”为话题的材料作文时, 有同学就举了勾践的例子:勾践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 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 最终国富民强, 一举灭掉吴国。事实胜于雄辩。充足的论据, 不仅能使文章内容充实, 而且还会增强论证的力度, 增加说服力。

2. 诗词名句。

运用课本中的诗词名句, 不仅能丰富内容, 增添文采, 而且给人以亲切感。

8.探究成语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成语;积累;运用

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中成语就是祖国语言文字中的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意义完整的特殊固定短语。它一般由四个字构成,结构匀整、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因而要正确引导学生搜集、积累各类成语并加以运用,有助于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语言学交流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成语积累的方法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学习语文,积累一些成语,确实很有必要,加上现在的教材,综合性学习、各种考试也把成语的掌握运用列入到试题的范围,《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在第一学段中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就目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平时孩子有积累成语的动向,可是仍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在进行,这样的效果比较差。那么怎么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轻松愉快地接受尽可能多的成语呢?

1.课外阅读中积累成语

课外阅读是成语积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要教师指导得当,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生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收获比课堂学习更多、更好的成果。如读书笔记式积累,记一些好词、好句、感受深刻、意蕴深长之处;网络搜索式积累,学生在学会使用网络搜索资料后,就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以致用。每天挤出晨读课的五分钟时间轮流请学生讲一则成语故事。故事内容实际就是成语背景、意思和意蕴的具体化。学生通过讲和听,对这个成语获得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在反复的视觉碰触和朗读中进一步得到自悟,积累起一定的数量。积累成语要养成一定的习惯,每天可以让学生摘录5至8个成语,抄写在一个小本子上,而且摘录的成语学生要理解它的意思,否则效果不太理想。

2.语文活动中积累成语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语文活动使学生们感到了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生动有趣,他们感到从中受益匪浅。这种积累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即开展一系列活动来达到在活动中积累成语的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成语接龙积累成语。成语接龙就是用一词的词尾同另一词的词头接起来的形式积累成语的一种方法。老师或一名同学说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也可同音异形字)作为下一个成语的开头一个字,往下说,看谁能“接”得最长。例如:光明正大—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工工整整——整装待发——发号施令——令行禁止……”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培养积累词语的兴趣,寓学于游戏之中。

成语归类积累成语。归类学成语,记忆变轻松。面对数以千计的成语,要想牢牢地记住它确非易事,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方面的困难,降低记忆难度,我运用归类的方法让学生去识记成语。比如,收集含有动物的成语,并按顺序写出。比如“马到成功”、“指鹿为马”、“虎头蛇尾”、“牛头马面”、“鸡飞狗跳”等。收集跟数字有关的成语,比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谷丰登”、“六神五主”、“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等。收集跟天气有关的成语。如“金风送爽”、“秋色宜人”、“三九严寒”、“电闪雷鸣”、“烟雨蒙蒙”等。收集“花、草、树、木”等跟自然界事物有关的成语。如“百花齐放”、“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郁郁葱葱”等。收集与学习有关的成语。“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等。

二、利用多媒体开展成语激趣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投影仪(或多媒体),映出四条成语,每条成语空出一个字。用多媒体播放时,可用Word或Authorware的文字处理编辑功能,增强感染效果。

1.填人体部位

如:(1)出人(头)地;(2)焦头烂(额);(3)另(眼)相看;(4)画龙点(睛);(5)一(目)了然;(6)扬(眉)吐气;(7)千钧一(发);(8)掩(耳)盗铃;(9)嗤之以(鼻);(10)摇(唇)鼓(舌);(11)唇(齿)相依;(12)调(嘴)学舌;(13)劈头盖(脸);(14)三头六(臂);(15)一(手)遮天;(16)了如指(掌);(17)口蜜(腹)剑;(18)感人(肺)腑;(19)铁石心(肠);(20)(肝)胆相照;(21)集(腋)成裘;(22)瞠(目)结舌;(23)卑躬屈(膝);(24)摩(拳)擦(掌)。

2.填省会名称

如:(1)声东击(西安)然无恙;(2)同舟共(济南)柯一梦;(3)不谋而(合肥)头胖耳;(4)地北天(南宁)缺勿滥;(5)源远流(长春)风化雨;(6)难能可(贵阳)春白雪;(7)百川归(海口)若悬河;(8)金友王(昆明)察秋毫;(9)语重心(长沙)里淘金;(10)指东骂(西宁)死不屈。

3.填成语组对联

如:①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②忍一言风平浪静,退几步(海阔天空);③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④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⑤(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⑥(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是百年身;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⑧(业精于勤)勤而能奋,(行成于思)思则必学。

4.成语抢答

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意思(同时播放文本和录音文件),请学生抢答。如①全世界都有名(举世闻名);②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③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无微不至);④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⑤一个人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形容地势非常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成语积累的方式还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每次活动结束后,老师要用精炼的语言对活动进行总结。用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成语、用好成语。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语文新课程标准》.

9.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篇九

1绷私獗扔鞯幕本特征,明确有“像”“好像”的句子并不都是比喻句这一语言现象。

2被累相关词语,丰富词汇。

3毖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4蹦茉诳谟锝患手杏胪学交流自己曾经干过的“傻事”,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5蹦艽幼约旱某沙す程中选一件感受较深的事写一篇记叙文。

6弊灾髟亩炼涛模通过阅读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比喻的基本特征: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背鍪究伪局兴母鼍渥樱学生自读这些句子。

2币导学生思考:这四个句子都带有“像”或“好像”,它们都是比喻句吗?(明确其中1、3是比喻句,2、4不是比喻句。)

3毕胍幌耄比喻句有什么特征?比喻句是打比方的句子,往往要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如课本中的第1句,把“马蜂窝”比喻成“一只大莲蓬”;第3句,把“光芒”比喻成“明洁的丝绸”。而第2、4两句虽然也带有“好像”“象”,但它们不具备打比方的特征,也找不出打比方用的甲事物和乙事物。第2句中的“好像”带有判断的意思,说明“听到爷爷在屋内的呼叫”不是很确切;第4句中的“像”带有推测的意思,说明“非将这片沙滩征服不可”的看法,是作者主观上的一种推新。小结:让学生明确比喻句的基本特征,不能把是否有“像”“好像”作为判断比喻句的标准。

4笔ι交流自己收集的带有“像”“好像”的句子,判断是否是比喻句。

举例:

(1)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比喻,把马蜂比作战斗机。)

(2)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钱。(不是比喻句。)

(3)我首次钓鱼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一般。(不是比喻句。)

(4)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比喻句,把长江比作巨蟒。)

5痹僮杂啥量伪局械乃母鼍渥樱加深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印象。

二、语海拾贝

1毖生自读本栏目中的词语,反复读几遍,想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写“绿”的色彩的词。)

2痹俣粒看这些写“绿”的词语又有什么不同点?第一排三个词语写绿的形态;第二排的三个词语写“绿”的花园;第三排的三个词语写绿的时间。

3北乘姓饩鸥龃视铮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4笔ι互动,再找出一些写“绿”“红”或“蓝”的色彩的词语,分别归类在时间、范围、形态三个方面,再读一读。

三、互动平台

1倍量伪局斜纠改康亩曰埃想想自己明白了什么。秦学的话告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郝思的话告诉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去想,这也是理解句子含义的一种方法。

2崩斫饩渥拥暮义,用上面两种方法很不错。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注意举例说明。还可以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沉重地压在我心上”这句话中,“沉重地压”这个词,就充分地暗示出了作者为伤害了马蜂而后悔和难受的意思。

3狈纸巧朗读本栏目中的对话,加深对理解句子含义的各种方法的理解。

4弊饕担汗槟衫斫饩渥雍义的各种方法,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四、口语交际

1碧富暗既耄打开思路。

同学们,《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挨蜇的趣事。作为小孩子,谁没有这类淘气的经历呢?你们也一定干过一些幼稚、顽皮、莽撞的“傻事”吧。仔细想一想自己儿时的一些“傻事”“趣事”,选一两件讲出来与同学交流,这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2蓖桌交流,互说“傻事”。教师巡视引导,要求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特别要把“傻劲”或“趣味”体现出来,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后可以提问题,可以评价,可以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3毙∽榻涣鳎评选优秀故事。以小组为单元互相交流讲述“傻事”“趣事”,并相互评价,各组推选一名最满意选手在组上交流。

4卑嗉督涣鳎讲述“傻事”。各小组推荐的选手在全班交流讲述“傻事”,同学们可以发言评论,也可以讲自己听完后的感想或启发,还可以讲其他“傻事”“趣事”。

五、习作百花园

1毕付料白饕求,明确写作范围。写作范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可以是快乐、幸福、喜悦的事,也可以是烦恼、悔恨、忧伤的事,还应表达经历这件事后的感受。习作要求:以记一件事为内容,题目自拟,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2逼舴⒀生,广开思路,广泛选择材料。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在我们个人的记忆里,一定留下了不少难以忘记的事件,如淘气遭到父母的责罚、无知摘掉邻家盆花、偷偷抓来别人的小狗、瞒着父母用化妆品在自己脸上涂画……这些充满稚气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经历了这些事件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来作为本次习作的内容。

3毖生自己确定题目并写作。

(1)教师巡视,发现选材、叙述有新意的,可向全班同学介绍,以启发引导其他同学。

(2)完成草稿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4奔炎魃臀觯再改习作。

(1)出示学生中的佳作。(用投影仪。)

(2)朗读习作。(作者自己读。)

(3)同学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受到启发,产生再次修改自己习作的愿望。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誊写自己的习作。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毖生自由读短文《那倾斜的伞》。要求边读边勾画,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问,可以批注在旁边,优美的词句、疑难的词句,也可以作上记号。

2毙∽榻涣鳌

(1)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哪些词句令你最受感动?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3)有什么疑问,向同学提出来,互相交流解决。

3彼邓底约憾亮硕涛囊院笥惺裁词栈瘛

(1)说说文章内容给你什么启发。

(2)说说文章在表达方法上给你什么启发。

4闭页鲎约喝衔好的词语或片断,抄写在摘抄本上。

10.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篇十

1闭莆斩嘁糇值亩烈簦体会汉字的奇妙,学会写比喻句;

2倍痢⒈彻攀名句,理解它们的意思,能主动积累和运用名诗佳句;

3弊远列⌒话,感受语言的谐趣美;

4惫睦学生去了解家乡,主动积极地搜集有家乡特色的资料。学做家乡小导游,向别人介绍家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苯岷献酆闲匝习,进行习作练习。赞美家乡,乐意将家乡的美写下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6庇米约合不兜姆绞蕉炼涛模欣赏佳句美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古人名句写在小黑板上;搜集谐趣的小笑话。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家乡特色的图片、照片、实物等。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一)第一组:多音字

1卑醋位顺序分组读第一组句子。

2毕胍幌耄捍点的词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毖生自由发言,从中点明教学内容:带点的词语都是多音字。

4弊芙幔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这就是多音字或一字多音。

5蓖卣沽废埃耗慊怪道哪些多音字?

6苯淌ο嗷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这些多音字或分别用这些多音字造句,加深理解。

(二)第二组:比喻句

1逼攵恋诙组句子。

2碧致郏耗阒道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中点明教学内容:比喻。

3弊芙幔赫饬礁鼍渥佣及岩桓鍪挛锎蛄肆礁霰确健

4痹谛∽槔锶シ滦醇父霰扔骶洌并读读。

二、语海拾贝

1弊远凉攀名句,要读得正确、流利。

2痹谛∽槎粒相互检查,并悟悟各诗词名句的大致意思。

3比班交流,从诗词佳句中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小结。

4庇米约合不兜姆绞剑背诵诗词佳句。

5蓖卣沽废埃耗慊怪道哪些诗词佳句?

6北纫槐龋哪一小组搜集的诗词佳句最多。

三、开心一刻

1毖生自由读。

2蹦慊怪道哪些小笑话?说给大家听听。

3苯淌σ膊斡胨敌话的活动,与学生互动,并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谐趣美。

四、综合性学习

1贝领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复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币孕∽槲单位,用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家乡,拟定出介绍的要点。

3碧致郏鹤龅加斡Ω镁弑感┦裁此刂剩咳绻你是小游客,你会向小导游提出哪些问题?

4比班交流,教师对学生准备情况初步了解,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建议。

5笨展活动:我是家乡小导游。在小组中评选出最自然大方、有礼貌的小导游和最认真的小游客。

6比班交流。邀请各小组“小导游”代表全班介绍,大家评议哪位小导游的介绍最令你满意,哪位是最佳小游客。

五、习作百花园

1币导语:在刚才小导游们的介绍中我们都感受到家乡是多么可爱!

2背樯读题,明确习作要求。

3毙∽樘致郏拟定习作内容。独立完成习作练习。

4苯淌ρ≡褚涣狡学生习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5毖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6痹谛∽槔镒杂尚郎托∽槌稍钡募炎鳎并评议每位成员习作的优点、缺点,把这些意见批注在文后。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弊杂汕嵘读摘录。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2毙∽樘致劢涣饕赡眩反馈信息。

3背樯读文,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三种不同的美,美在哪里?

4闭抄最喜欢的句子在“采蜜本”上,反复朗读。

5弊杂啥炼涛模交流读后收获,说说你喜欢小女孩吗?为什么?

6惫睦学生积累文中好词佳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7蓖卣沽废埃旱闭獬恋榈榈闹肿蛹牡轿鞅焙螅你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11.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硼]A [文章编号]1005-31 15(2016)8-0079-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好语文的关键。然而,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而写出来的作文也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其实与学生生活索材的积累、阅读水平、语言表达的基本功等有着莫大的关系。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引导学生找到适合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认为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留心观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大量阅读,在读书中积累素材不断练习,在动笔中用好素材。

一、留心观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

(一)通过活动获取素材

在学校中,要尽量多地为孩子们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一次有趣的“文字斗牛”,一场精彩的古诗文诵读比赛……校外让孩子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三·八”妇女节,可以引导孩子给母亲献上自己亲手做的礼物。这礼物可以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像框,也可以是帮家长洗碗、干家务。孩子们在做礼物的同时,就会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也就有了关于妈妈习作的素材。春天到了,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找春天,孩子们一边玩耍,一边观察,慢慢地,就会发现春天其实就在身边春天就在那嫩绿的小草上,在那绯红的桃花上,在那飞舞的风筝上,在那绵绵的春雨中。

(二)通过观察获取素材

在获取素材的同时,还要用心观察。记得有一次下了一场春雪,整个校园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笔者带着孩子们去赏雪,他们一边看,一边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到后来竟兴奋地打起雪仗。雪球飞舞,到处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来写作文《第一场雪》,有个孩子写道:“我滚好一个大雪球,悄悄绕到老师背后,趁她不注意,使劲一砸。哈哈!雪花四溅,老师的头发上、眉毛上、身上到处都是雪,活脱脱一个白色的圣诞老人。”有的写道:‘雪花就像无数个白色的精灵,乘着降落伞,从天而降。我伸开双手去拥抱他们。咦?它们却从我的手心里悄悄溜走了。”有的写道:“雪姑娘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房屋变成了白色的城堡,大树开出了白色的花。”篇篇作文精彩、生动,是孩子们用心观察、真心体体验的结果。学生在获取素材的同时,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随着素材的增多,他们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才思泉涌”。

二、大量阅读,在读书中积累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笔下生花。所以要给学生创设各种阅读的机会,以便积累更多的知识。

(一)反复通读课文,以读促写

入选语文课本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是供我们欣赏与学习的范文。这些文章里不断涌现出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是我们要反复揣摩和品味的。笔者在教学时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后更要求学生背诵这些名篇名段,并摘抄好词佳句。语言积累得多了,运用时就会做到水到渠成、准确无误。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除了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怎样布局谋篇,怎样巧妙地运用语言,合理地使用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给我们展示了颐和园的美,是一篇典型的游记范文。在讲读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找到作者游览了颐和园哪几个地方,从而知道这是一种游览顺序;然后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讲,就会发现作者不断地使用过渡句把每个景点连接起来最后,总结课文时,体会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写游记就有了大概的框架,剩下的血、肉部分就得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去慢慢填充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反映父母之爱的文章,文章里父亲和母亲对儿子的诗做出了不同的评价,父亲批评,母亲表扬,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使儿子最终走向了成功。这篇文章是写人的范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除了让学生理解巴迪父母不同的爱,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刻画人物。

(二)加强课外阅读,以读助写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仅仅从课本里学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还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首先向孩子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看的书,如《中华上下五千年》、《少儿百科全书》《儿童文学》、《三国演义》、《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昆虫记》、《明朝那些事儿》、《大秦帝国》等,并让孩子们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孩子们推荐了不少好书,有《绿野仙踪》、《唐吉科德》、《101个感人故事》……并且谈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其次,在班里开辟图书角,固定放一些书,供孩子们课余看。最后,读完书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开设阅读欣赏课、开展背诵名言警句、鼓励学生熟记百条成语或古诗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汇。这样学生写的时候就能有所借助、信手拈来、背成文章。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书籍中闪烁着人生阅历、感悟人生道理。

三、不断练习,在实践中巧用素材

学生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㈠让学生练习续写

续写课文,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思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联想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续写时,笔者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把他描写下来。如学习《一只小鸟》这课,当孩子用弹弓把小鸟打落下来时,从此那歌声便消失了。我便让孩子们续写结尾;那只小鸟后来怎样了?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大胆想象,写出了形式多样的结尾。有的学生写在鸟妈妈的精心照料下,小鸟的伤好了,可是它害怕人类,再也不敢出来了有的写孩子们认识到自己错了,赶快去救小鸟,他们把小鸟带回家,准备了温暖的窝,小鸟在大家的照料下又唱起歌来,跟孩子们成了好朋友;还有的写小鸟死了,孩子们认识到错误,再也不伤害小动物了……

(二)指导学生仿写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小学生低年级学习写话,中年级正式学习写作,因为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到高年级时,孩子们写作热情更高,模仿能力也更强。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让学生在学完课文,真正体会到课文的写作方法,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后,再选择自己身旁的事物来仿写。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仿写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这是一篇难度较高的仿写:首先,必须领悟《落花生》这篇课文告诉人们的道理;其次,要找到具备落花生品格的人。因为有了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学生知道了课文告诉我们要做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人,写作时就得心应手。有的写清洁工人,他们起早贪黑,为大家创造出美好的环境有的写抗洪救灾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用顽强、无私谱写了生命之歌;有的写教师,默默奉献,用青春培养着祖国的未来……

(三)要求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是最好的练笔方法,学生可以把自己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事写下来。写日记不仅记录了自己的甜、酸、苦、辣,而且实现了练笔,从而培养写作能力。

有了好的素材,并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就能写出好作文吗?不一定,还需要一点真实,作文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上一篇:八年级英语教学叙事下一篇:银行报表主要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