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测试题

2024-10-01

桃花源记测试题(精选10篇)

1.小测试 你的桃花宝地在哪里 篇一

单身的你是否害怕在这个浪漫的七月里形单影只?在哪里才能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他(她)呢?一起来看看你的桃花风水宝地吧!

1.欧美和日韩比起来,情愿接受前者

不是-3 是的-2

2.一定会用右手接电话

不是-4 是的-3

3.觉得发型比服饰更重要

是的-4 不是-5

4.觉得自己有某种强迫症,比如不能容忍看见桌上有烟灰

是的-5 不是-6

5.一定要在驾轻就熟和陌生新鲜选择的话,选择前者

不是-7 是的-6

6.如果一群人出去玩,通常都去PUB或其他很热闹的地方

是的-7 不是-8

7.觉得是节日就该有个节日的模样,不能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是的-8 不是-9

8.喜欢吃甜食

是的-9 不是-10

9.足够多的钱和数目可观的一大笔钱这两种描述,倾向前者

是的-A 不是-B

10.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有錢又英俊”多过“有钱又聪明”

不是-D 是的-C

答案分析:

A.著名的度假胜地:开朗又漂亮的你在这种地方桃花会特别旺,好天气和好心情会让你的魅力展露无遗,美好的事物更能激发你的荷尔蒙,风景如画的背景下的浪漫爱情,千万不要错过。

B.公共休闲场所,如超市、水族馆:平日马虎的你很有可能忽视了那双注意你的眼睛。拥有良好气质的你本来就容易在人群中被突显,不感冒的表情更让人觉得你脱俗。

C.户外运动场所,如高尔夫球场、网球场:这些阳光味十足的地方会涨高你的人气,帮助你气质的提升,球场上的你相当耀眼,让人忍不住被你吸引。

D.各种会议场合:这个可能你自己都很难相信,但事实如此,心思缜密又美丽的你在这种场合,舌战群儒的样子让你别有风韵。

从点菜看你的性格

问题:

当你和朋友或其他人到了一个饭店或酒店里用餐时,你点菜时通常是:

A.不管别人,只点自己想吃的菜;

B.点和别人同样的菜;

C.先说出自己想吃的东西;

D.先点好,再视周围情形而变动;

E.犹犹豫豫,点菜慢吞吞的;

F.先请店员说明菜的情况后再点菜;

答案分析:

A型:你是一个乐观、完全不拘小节的人。做事果断,但是否正确很难说。

B型:这种人多是顺众型的,做事慎重,但对自己的想法没有自信,往往忽视了自我的存在。

C型:性格直爽、胸禁开阔,难以启齿的事也能轻而易举说出来。但有时说话尖刻,也不会被人记恨。

D型:你是一个小心谨慎、在工作和交友上易犹豫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软弱的,太拘泥于细节,缺乏掌握全局的意识。

E型:做事一丝不苟,安全第一。但你的谨慎往往是因为过分考虑对方的立场所致。你能够真诚地听取别人的劝说,但不应该忘掉自己的观点。

F型:自尊心强的人,讨厌别人的指挥,在做任何事之前,总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做事积极,在待人方面,重视双方的面子。

(责编 子衿)

2.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篇二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无论魏晋( ) ④处处志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2分)

【小题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

答案

【小题1】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

【小题1】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小题1】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小题1】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阡陌根据语境应该理解为田间小路。(2)妻子古汉语为妻子、子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3)无论古义为 更不必要说,今义为关联词语。(4)志在此活用为动词,意思为坐标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旷是开阔的意思,俨是整齐的意思,之是这的意思,属是类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桃花村中的民风特别的淳朴。具体表现在渔人到来之时,他们要求渔人到他们家去做客,杀鸡设酒宴来招待他,用文章中语句就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以及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言文中的内容,关键在于理解文章的意思,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如本道题,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桃花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小题1】试题分析:第1段从桃花村的景与人这两个角度来展示桃花村的,让我们感受到桃花村不仅风景美,而且人们生活幸福,安居乐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3.《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 篇三

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未果,寻病终( )

(3)阡陌交通( )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5)无论魏晋( ) (6)处处志之( )

(7)屋舍俨然( ) (8)阡陌交通( )

(9)便要还家( ) (10)乃不知有汉( )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 (12)渔人甚异之( )

(13)悉如外人( ) (14)桑竹之属( )

(15)怡然自乐( ) (16)不足为外人道也( )

(17)欣然规往( ) (18)豁然开朗( )

(19)咸来问讯( ) (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二.判断。

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其林 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四.内容理解及拓展延伸。

1.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 (朝代)诗人。

2.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

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5.本文包含许多成语,至今仍然使用的有:

如世外桃源

6.“我们来到大新名仁田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远离喧嚣,陶醉在这优美的山水田园之中。”句中“世外桃源”来源于“桃花源”的故事,在这里比喻什么?

7.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

8.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

9.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10.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

11.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

12.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13.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划“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4.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15.请就文中所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16.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

17.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18.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20.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他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1.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22.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游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23“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

2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25.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26.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

27.“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29.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30.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__________。

31.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32.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3.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5.桃花源是陶渊明描绘的美好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请概括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

36.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7.“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38.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

39.本文有两个细节含蓄表明了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请找出这两个细节。

40.有人认为《桃花源记》跟我们当下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不合拍,而且增长了人们消极避世的惰性。你认同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 (3)田间小路 (4)妻子及儿女 (5)不要说,(更)不必说 (6)做标记 (7)整整齐齐的样子 (8)互相通达(交错相通)(9)通“邀”,邀请 (10)竟然 (11)值得 (12)对……感到诧异 (13)都,全 (14)类 (15)愉快的样子 (16)对;向 (17)计划 (18)敞亮的样子 (19)都(20)邀请

二.1.C (通“讠志”,做标记) 2.A (A.指示代词,那B. 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

三.(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3)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4)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5)(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6)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7)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8)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9)(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10)老人和孩子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11)这个人(渔人) 一一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12)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

四.1.陶渊明 东晋或“晋”或“晋代”

2.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3.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答到三点满分,意近即可)

5.落英缤纷、阡陌交通、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

6.原指与现实社会隔阂、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这里指后者。

7.豁然开朗 世外桃源

8.提示: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9.提示:开放题。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10.能结合文章内容;描述怎样的世外桃源,言之成理。示例l: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11.答案要素:①文本中理想社会内涵;②儒家“大同”思想或道家“避世自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思想。示例:(儒家)如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桃源”中的老小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幸福,这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大同”思想。

12.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园,也为世人饱受战争之苦而惋惜。(答出后面一点即可)

13.突出强调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境界”。

14.世外桃源; 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

15.这个理想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它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能言之有理即可)

16.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只要含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即可)

17.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出现任意两个关键词或谈出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均可)

18.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答出其中任意两点,语言流畅即可)

19.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20.示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21.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22.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

2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4.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

25.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26.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

27.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

28.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29.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30.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31.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32.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33.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⑴源中生活安宁,⑵能安居乐业,⑶和睦相处。

34.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35.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安定;②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③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36.(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37.示例:“如此”是指代词,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①发现桃源村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答对一点给1分,共3分。)

38.示例:我理想中的“桃源”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每一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会文明成果的美好社会。(开放性试题,扣紧题意,文从句顺即可。)

39.一是渔人“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二是刘子骥“未果,寻病终”。

4.心理测试 测测你的桃花运 篇四

A。市民广场

B。艺品

C。公园

D。马路边

E。湖边

F。市场

G。家里

答案分析:你的桃花在哪里呢?

选择A:也许你还没有感觉到,其实已经有人在暗恋你!多参加公众事务或是在职场上多多发挥魅力,相信很快就有桃花临门。

选择B:人缘不错,也不乏对你爱慕的人,建议有空多和朋友聚会,不要把自己闷在家里,如此,才能使桃花快快到来。

选择C:你应该已经有心仪的对象了,只是这个对象似乎对你并不来电,与其将全部心思放在这,不如海阔天空些,多给自己一点机会;旅行会有助于你的桃花运。

选择D:现在似乎还没有交异性朋友的动力,即使有人向你示好也会被拒于门外;旅行或文艺活动会有助于你的桃花运。

选择E:你是真的没有桃花运,甚至连人缘也有点问题,与其胡乱放电,不如检讨一下问题的环节出在哪里。

选择F:你的人缘不错,只是普通朋友居多,不过,如果你想从友情升华成爱情,成功的机会其实不小哦!

选择G:朋友多、人际关系也不错,只是平常有点宅男宅女的倾向,不妨多和朋友相约出外走走,也许很快就有桃花出现了。

睡姿透露你的异性缘

有些人的睡相很美,睡姿就像白雪公主 、睡美人一样优雅,看了以后都会忍不住想偷亲他们一下;有些人则很有气势,睡姿成大字型,古代称这种睡姿是皇帝相;另外还有人睡觉竟然可以像时钟一样旋转,每隔一段时间看他,他的头永远在不同的方位。现在就来看看你的睡姿,探探你对异性的关心度吧!

A、睡觉时手放在头或头发附近

B、侧睡,双手垂放在大腿附近

C、脸朝上,双手交握放在腹部

D、喜欢用手抓住棉被或玩偶

E、以上皆非

A、你非常注意异性,常常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希望能吸引对方的目光,获得他的赞美。其实你的内心有点自卑,害怕自己不能抓住对方,在没有自信情况之下,你用积极的方式去面对,努力改造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光鲜亮丽。这没有什麽不好的,只是你也别妄自菲薄,对自己要有信心点,没听过有自信的人最美最帅吗?

B、你是不是j求不满啊?!你虽然挺注意异性,但行动力好像稍嫌弱了些。正因为你的温温吞吞,你丧失了不少机会,没把握住TIMEING,让对方在你的指缝间溜走。累积的失败经验越多,你也会越沮丧,越无法突破这个障碍。朋友,幻想终究只是想而已,与其空想不如起而行,所谓心动不如马上行动,加油!!勇敢的向他走过去吧!

C、你是朋友的好哥儿们、好姊妹,但你却没有异性缘,认识你的人大概都会很惋惜的这麽说。这样的你别着急,因为你在你们那群哥儿们、好姊妹中太亮眼了,所以基本上异性朋友会感到有些压力,甚至不敢「高攀」你,另外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众矢之的。所以如果你想要吸引异性的注意,你可能就要收敛一下你在同性朋友中所散发的魅力。

D、你对异性的警戒心满强的唷,或者说你慎选你的异性朋友,所以你的精神状态会有些紧绷。与异性的相处,精神的交流远重于一切,你在恋爱方面追求的是柏拉图式恋情。虽然不能说你不好,但交朋友有时也不必这麽严肃嘛!换个角度看异性,你也可以与他们轻松相处。

E、异性对你而言,有没有都无所谓。现在的你,心里并没有特别烦恼或想不开的心事,所以对一切人事物都用一视同仁的心态对待。不管是同性或异性,都能跟你很愉快的相处,不会有任何的压力。所以你可能异性朋友很多,但却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

5.相遇于《桃花源记》 篇五

渔人也好,太守也罢,名士亦然,皆无从着手,而“那片世外桃源”只能静静地存在于文人骚客的千古文章和梦境中,不可谓不遗憾……

而今,我们的“桃源之梦”终有机会实现了,我们终可以携朋唤友相遇于这片“桃花源”。

《桃花源记》由深圳淘乐研发并运营,以我国古典名篇《桃花源记》为背景的无商城超人气回合新游。游戏走的是轻松、自然、宁静路线;画面细腻、清新、脱俗;力求为玩家呈现一个超然物外的世外桃源,追求轻松、简单、快乐的纯粹游戏乐趣!

自盘古开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乃立百族。奈何各族纷争,战乱不断,致使孤魂哀鸣于陌上,野鬼游荡于荒野,神州大地,一片狼藉。岁值春秋,圣人乃现。周守藏室之吏李耳悟道多年,终得大成,尊为老子。老子著《道德经》,上卷《道经》主长生之术,下卷《德经》主统一之道。

《德经》后为周室所得,无奈其已是强弩之末,众诸侯皆欲夺其经而自成霸业,周室崩而九州解,天下大乱。

老子本意旨在化解苍生劫难,孰料适得其反,无奈之下重掌《道德经》,精选一批正义之士守之,谓守护者。嘱守护者待贤君现世,献上经书,还苍生一片祥和安宁。事毕,老子骑牛西去……

时间转瞬即逝,到了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续位,秦之衰令其痛心疾首,乃下求贤令寻求国强民富之道。经书守护者查其为贤君,乃献《德经》。孝公获《德经》,励精图治,秦一跃而成战国七雄之魁,而守护者则隐于秦岭潜心修习《道经》。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雄图伟略,灭六国而统九州。守护者们色稍缓,皆以为苍生得救,尤不知劫难方起。秦王嬴政自号始皇,心性尽失,骄奢且残暴。焚书坑儒,建阿房,筑长城,赋税徭役猛如虎,村邑中十室九空!

始皇痴心妄想,欲千万年独霸九州之位,乃遣人寻长生之术。而守护者所居之处秦岭素被秦人视为圣地,历代皇室无不恭恭敬敬,不敢造次。始皇嬴政闻守护者多有百岁而不死者,疑其有长生之术而不献之,怒令大军剿杀,欲夺长生之术……

守护者中虽不乏道高者,但寡不敌众,唯有护着《道经》且战且退,苦于无法摆脱秦朝追兵。或许冥冥自有天佑,守护者多番使诈,始皇终中计,遣心腹徐福领三千童男童女往东海寻长生之术,秦朝追兵亦见松懈,守护者趁机撤离秦岭。待其远遁千里,始皇方觉中计,盛怒之下令举国之兵倾巢而出……

秦军有如洪流,铺天盖地而至。忧天,守护者之首也;独孤求醉,忧天之将也。二人率军誓死力抗秦军于江边,其族人方得脱。此战甚烈,忧天战死,独孤求醉身负重伤突围而出。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守护者又该何去何从?果不其然,守护一族逃至武陵城外时,秦军已十面埋伏。

天灭吾族?悲唉!大长老宿夜痛哭,次日捧一锦囊出,颤声道:“昔日道尊老子选吾等守《道德经》,随经赠此锦囊,嘱非万不得已时勿用。如今吾族将亡,危在旦夕,子民将用之。”

锦囊方开,方圆十里,百鸟齐鸣,内有彩霞如虹,扶摇直上,直通天门!守护一族欣喜万分,自虹桥而上,越天门至仙境!武陵居民皆恶秦已久,亦紧随而入。而秦军所在之地忽狂风骤雨,紫电乱舞,人仰马翻,寸步难行。半日后,虹桥天门消弭与武陵上空,自此与凡世隔绝。

仙境内景色宜人,因其桃花常年盛开,遂称之为桃花源界!

始皇闻其败讯,愤而得疾,不久身死,化身魔皇,执念甚深,而秦军先后战死之魂亦为其收归魔军。魔军四处肆虐,欲求寻出桃花仙境之路。

辗转百年,岁至魏晋,武陵渔夫误入桃花源界,后引人复寻之,不得其路。时有得道高人陶渊明,听而著《桃花源记》,后不知其踪,唯留《桃花源记》于人间。

魔军闻之,蠢蠢欲动。

原来桃花源界每逢百余年,必有入口出现……魔军亦于此时侵入其境,意图抢夺长生之术,此乃桃花源界劫难。

而你作为天命所定的守护之子在此危难之时来到了桃花源界!

桃花源界的命运尽掌于你我之手!

而我们也相遇于《桃花源记》!

6.桃花源记复习 篇六

一、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体裁:“记”

二、重点字、词。

1、词释:

1)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奇。(意动)3)古今异义:

①交通——(古)交错相通。(今)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②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妻子。

③绝境——(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④无论——(古)更不必说。(今)不论,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⑤仿佛——(古)隐隐约约,看不真切。(今)好像。⑦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4)多义词:

①舍 “便舍船”(扔下、丢弃)“屋舍俨然”(房屋)

② 寻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③ 遂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由是先主遂诣亮/后遂无问津者/遂许先帝以驱驰/遂逐齐师/遂用猖獗)“遂迷”(最终,终于)(然操遂能克绍/遂不可见)④异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奇)

或异二者之为(不同)

⑤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此忠之属也)属于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神情与苏、黄不属。(相似)属引凄异。(连续)

⑥乃 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丹书帛曰/乃下令(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乃入陈/久而乃和(才)

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竟然)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⑦道 道不通/中道崩殂/伐竹取道(道路)

伐无道(道义)

得道多助(施行仁政)

策之不以其道/咨诹善道(方法)

大道之行(政治理想)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⑧志 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

志虑忠纯(志向)⑨间 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暗地里)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又何间焉(参与)遂与外人间隔(间断)都:咸,皆,并,悉,毕,俱 说:云,道,曰,谓,言,语 省略句(课后3)

(5)出自本文的成语:

①世外桃源 ②豁然开朗 ③落英缤纷 ④无人问津 ⑤与世隔绝 ⑥怡然自得 ⑦黄发垂髫

能组成成语的实词

足——不足挂齿、微不足道

穷——山穷水尽、理屈词穷、黔驴技穷 既——既往不咎、一如既往

复——周而复始、死灰复燃、无以复加 为——不足为奇、指鹿为马(6)重点译句: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豁然开朗

——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开阔,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三、内容要点:

全文的线索、内容与写作顺序是什么?

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在桃源做客——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等情节;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1、具体概述作者笔下的桃源生活。——自然环境优美、富饶:“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 社会环境安定、祥和:“其中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 .... 人们生活富足、自由、快乐。

2、体会作者的理想社会应是怎样的?

——是一个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都能各尽所能,老人孩子生活幸福、快乐,人人之间团结和睦。文章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 热情好客,淳朴,与世无争。

3、体会作者为什么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

——(1)与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2)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4、理解首段描写桃花林景色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优美而神奇。

作用: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桃花源的出现作铺垫,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气氛。

5、理解世外桃源得而复失,复寻未果的结局。

——暗示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在当时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也是不会实现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叹惋之情。

6、“豁然开朗”相对应的语句是?作用?

——“初极狭,才通人。”暗示桃花源不易被人发现,为下文“复寻未果”“遂迷”作铺垫。

7、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推想一下,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渔人向桃源人介绍了自秦以来的历史。

桃源人为世间社会的动荡,百姓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8、世外桃源与大同社会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人人得到社会关爱,生活幸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②人人安居乐业(“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有分,女有归”)③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讲信修睦”)

9两篇文章比较:同 思想内容上 :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世外桃源是脱胎于大同社会的,是对大会社会风貌的艺术再现。异:表达方式不同 《桃》 记叙为主,《大道 》议论为主。

四、思考:

1、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陶渊明的理想社会?(一方面,陶渊明的理想社会具体表现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都能各尽所能,老人孩子生活幸福、快乐,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这与当时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批判之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试用学过的古诗描绘陶渊明笔下理想社会中的环境或生活图景。

环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7.《桃花源记》的教学 篇七

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巧妙设问,化解古今异义之难度

弄懂文言词语的含义,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桃花源记》也不例外,尤其要注意辨析“鲜美”“妻子”“绝境”“交通”“问讯”“无论”等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语。如能巧妙设问,将枯燥乏味的文言词语教学设计成生动有趣的问题,既能省时、省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设计及教学实录:

A桃源人的先祖为躲避战乱,为何只带妻子而狠心抛弃儿女?

(“妻子”包括“妻”和“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B他们来此“绝境”,岂不是自寻死路?

(“绝境”的意思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这样的做法取代了教师的直接讲授,转化为以上问题,岂不更有效?

二、自由畅谈,感受世外桃源之美丽

《桃花源记》美在何处?为了让学生体会桃源之美,可由学生重点分析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自由畅谈感受。

方案A:桃花源美吗?美在何处?

学生1:桃花源美在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上,这里有平整开阔的土地、整齐的房屋、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等,真是山清水秀啊!

学生2:桃花源美在安定而又和谐的幸福生活上,尤其让人羡慕的是老老小小的怡然自乐,老人老有所乐,儿童无忧无虑。

学生3:桃花源美在勤劳好客的民风上,人们来来往往,在田间劳作,有客来了热情招待,又是摆酒,又是杀鸡做饭。

学生4:这里美在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也可采用方案B:你愿不愿在桃花源居住,为什么?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这种开放性的题目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的景美、生活美、风情美。

最后,教师作总结:桃源人的生活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可同日而语,即使这样,对于桃源人来说,也是一种奢侈。由此可见,当时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痛苦啊!

三、因势利导,理解课文主题之深意

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三道讨论题,因势利导,对课文深刻的主题思想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1)“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给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桃花源人叹惋什么?(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汉末、魏晋时的历史情况:政治黑暗、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的人为何要说这句?(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3)渔人“处处志之”却再寻不得,刘子骥“欣然规往”,也没有结果。为什么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

教师作总结:《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如今神州大地“江山如此多娇”,已处处可见桃源。陶渊明若地下有知,一定会含笑九泉。

四、探讨写法,分析《桃花源记》设计之奇妙

好的作品让人受益无穷,《桃花源记》不仅语言准确、叙事生动、主题深刻,而且情节设计奇妙。奇在何处?奇在作者能用寻常之事写出不寻常的结果。

首先,渔人捕鱼,沿溪而上,忘记路程的远近,乃普通平常之事,而渔人却因此“忽逢桃花源”,偶然发现桃花林,进而鬼使神差地进入人间天国——桃花源中;其次,渔人告别桃花源,处处“志之”,亲手做了标记。再访时竟然迷了路,岂不怪哉!第三,南阳刘子骥“欣然规往”,也没有结果。如此亦真亦幻的设计,让桃花源如水中月、雾中花,充满神秘色彩,也给读者平添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8.初读《桃花源记》 篇八

读国学经典,识中华民俗文化

初读《桃花源记》

湖州爱山教育集团510班韦一笑

家庭地址:湖州港湖西区7幢407室 联系电话:外公***

国学经典,在我心里就像是一座文化大山,壮严巍峨,高不可攀,但又令人无限向往。尽管已经学过不少唐诗、宋词,可是学习文言文,对我而言,还是大姑娘上花轿——第一次。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我小心翼翼地开始阅读古文《桃花源记》。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晋太元中”就一下子把我打晕了,“这是写什么呀?”我自言自语地嘟囔。不管了,先读下去再说,哪怕是囫囵吞枣。好不容易读完了,哎——真是很可怜,全文中我只有“桃花林、”“杂树、”“芳草鲜美”几个词还有点明白,其余的就是一头雾水了。好在读之前方老师指导过:学古文不要怕,读时要心静,反复诵读,细细体会,不懂的字、词、句要对照注释、字典来理解。于是我定定心,稳稳神,又开始读第二遍。这次读,我边读边把不懂的字、词用笔划出来,然后再看旁边的注解,有的就干脆去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或到网上去搜。读完第二遍,我发现整篇文章差不多都被我用红笔划满了,但那些原先不懂不理解的字、词、句,却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这下我心里很有些小小的成就感,于是一鼓作气地开始读第三遍。读完第三遍我忽然想起了“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于是连忙打开了我的《中国成语故事》,嘿,里面就有“世

外桃源”这个成语,还有译成现代汉语的《桃花源记》,边上还配着一幅精美的插图。

查阅完相关的资料,当我再读《桃花源记》的时候,文章里描写的地理环境、乡村美景、各种人物开始在脑海里清晰起来,渐渐地变得生动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精美绝伦的水彩山水画:一条清澈的溪流从远处的群山中奔流而来,溪流的两岸是灿若云霞的桃花林,而远处的群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我又仿佛来到了一个宁静、美丽、富饶、和谐的乡村,那里有平坦肥沃的庄稼地,有排列整齐而又整洁的农家房屋,有四通八达的乡间小路,池塘清清,桑竹茂盛,鸡鸣狗叫互相呼应,还有勤劳、淳朴、好客的庄稼人。而他们一声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又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

更加让我吃惊和佩服的是这么一篇精美的文章,写了时间、地点、风景、人物,而且文中还有对话,而作者仅仅用了300余字,真是“惜字如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写作精神。因为是古文,所以有许多字、词的运用和现代是大有不同的,我打算在下一次阅读时再细读体会。还有,这个“桃花源”为什么就找不到了呢?这个问题我也要好好想想,或去请老师指点。

有老师的指点,工具书的帮助,我初读了《桃花源记》,瞥见了国学经典这座文学宝库中绚丽的风景。我爱文言文,它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智慧,我要终身享用它。

注:《中国成语故事》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条形码9787807627500

9.桃花源记改写 篇九

我乃一介莽夫,以捕鱼为生。这几年战火连连,皇帝老儿只顾玩乐,不问朝政,搜刮民脂。我现在家徒四壁,难以供给老妻和小儿,是在郁闷。

今天,我照往常一样道河边打渔,真希望天公作美,能赏我几网。前两天我已收了几回空网了,隔壁柴夫大傻人家天天都能被一捆柴回家,为什么山认樵夫给树,而水认渔夫不给鱼呢?我就这样发着呆,蓦然一惊,发现周围景色全变了样,满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林,竟没有别的一棵树,小草清新嫩绿,花儿鲜艳美丽,桃花漫天飘舞,一层层淡淡的云烟缭绕在四周,一股清香在四周氤氲开来。我十分诧异,这个年头兵荒马乱的,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地方呢?我想弄清个究竟,看看桃林后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继续摇桨前行,桃林在河水的源头就尽了。前面有一座小山,山前有个洞,仿佛还透出了星星亮光。莫非这是那个贼窝的藏宝点?我心里有点欣喜,便将船锁好,进入了山洞,开始洞口很窄,我只得侧身通过,又走了几十步,山洞豁然开阔敞亮了起来,我将头探出洞外,马上不敢相信地使劲揉了揉眼睛,用口将臂膀狠狠地咬了一口,留下了红红的牙印。我痴痴地看着,莫非这是人间仙境?别有洞天啊!这儿土地肥沃,庄稼整整齐齐一块一块,一座座房舍一排一排,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高大的桑树和竹子充斥着我的眼睛。田间小路纵横交错似乎织成了一张网罗幸福的大网,站在其间稀稀疏疏还能听见鸡鸣犬吠。壮年男子扛着锄头在田间劳作,年轻的少妇当门织布,他们的穿着与我们外面的一模一样。老人们在葡萄藤下躺在舒适宽大的躺椅里沐浴阳光,享受天伦之乐,一些蓬头稚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在捉迷藏,钓鱼。我从他们的脸上看见了一种与我阔别已久的东西——笑容。

突然一个人看见了我,竟对我上下的打量,一副十分吃惊的神情。因为这是别人的地盘,我当然要谨慎行事。于是我满脸堆笑地说:“请问您贵姓啊?”那人这才反应过来,抱拳道:“免贵姓李,叫我大李就行了。请问您姓甚,来自何处?”我答道:“我姓刘单名一个静字,说来怕您笑话,我娘在我小时希望我做一个老实本分求静的人,便为我取了这个名字。我来自荆州,是个渔夫,我在护城河边打渔时不知怎的迷了路,便到这里来了。”大李沉思了一会,便邀请我去他家小住几日,为我杀鸡摆酒席接风洗尘,面对他的热情,我盛情难却,只得随他去了。一路上,有很多人与他打招呼,互相嘘寒问暖,当有人问起我,他便说是从外面来的贵客。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便都知道了,都纷纷跑到大李家里来看我,想我打听关于外面的世道。他们自称是因秦朝的暴虐无道的统治,便带着妻儿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避难,随着天长日久,来的路被渐渐湮没、荒芜消失,他们互相勉励劳动,春收蚕丝,秋收粮食,这儿根本就没有什么君王、也没有什么赋税,在这里自由自在,幸福安定地生活。他们问我如今是秦始皇帝传几世了。我是十分奇怪,他们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前朝魏朝和现在的晋朝了。于是我便按平常听说书先生说的为他们讲了近几朝的事,我开始有点犹豫讲不讲本朝的,但又一想这儿又不是那皇帝老儿的领土,不会有事,我便开始向他们大吐苦水,讲我们如今黎明百姓之疾苦。讲了整整三天三夜心里才觉着舒坦。围听的桃源人纷纷潸然泪下,留下同情的泪水,叹道:“世转五百年,又是一个黑暗王朝,痛苦百姓啊!”不久,人们纷纷散去,他们请我到他们家做客,都为我办了酒席。在桃花源停留了几日,我觉得不好再打扰人家了,便向大李辞别。离开时,大李对我说:“这儿的事不值得对外面提起啊!”我茫然,不知为何。

离开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迷恋上了这个地方,它是我一生的信仰。我冥思,我苦想,我认为要占领这里只有依靠官府。于是我在归途上一边划船一边将自己的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沿途的树上,做了明显的标志。到了郡城,我便匆匆赶往衙门,向太守诉说了我的经历,太守开始有一点怀疑,但我指天誓日,说一定是真的,太守才将信将疑,派了几个人同我前去。当到城河边时,布条如刀片般漫天飞舞,落在水里,形成一个“回”字。回?我再次迷茫。我四处张望,已找不到任何通往桃源的标记。突然我似乎在大雾前方看见了大李的笑脸,我马上拉着官兵朝那边看去,可什么也没有,连大雾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些官府的走狗十分生气,对我乱棍相加,我失去了知觉,昏迷了过去。当我再次醒来时,已流落街头,衣衫褴褛。打听妻子,早已带儿改嫁,我痛苦不堪,在街头放声嚎哭。突然有一个人递与我一个馒头,我一看是一个须发飘飘的骑驴老者。我揩干眼泪看他不是本地人,便问他来此有何目的。他说他希望找到传说之中的桃花源,他是刘子骥。我一听,便慌忙劝阻他不要去,看在同姓的份上,听我一言,回去吧。而他此时却冥顽不化,执意要去,我无可奈何,独自摇头走开了。事后,街上流传说南阳刘子骥疯了,要找什么世外桃源,结果什么都没找着,到还病死了。我只得为他叹息。

后来,天下烽火四起,王朝似乎摇摇欲坠,我也被迫背井离乡,遇到了一个叫陶渊明的隐士,将我的经历告诉了他。于是他写下了《桃花源记》,为我隐去姓名。

10.王鲁湘的“桃花源记” 篇十

难道王鲁湘转而去办学了?事实上,凤凰卫视上他的主持还在继续,社会上的一些会议、论坛也偶尔出现他的身影,他在凤凰岭经营的事业只是他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记者近日探访到了他与凤凰岭及凤凰岭书院的故事。

情系凤凰岭

凤凰岭书院当然在凤凰岭上,但早在书院建立前,王鲁湘和凤凰岭的缘分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一些因缘,过去我在海淀的山后地区买过房子,一家人在那里生活过。那里空气特别清新。”王鲁湘提到了“山后”地区,指的是海淀区的百望山的山后。海淀以这个山为分界点,山前在历史上就是开发比较早也发展得不错的地区。从南坡到八达岭,从红山口开始,到香山,到八大处,包括颐和园区域,都属山前。从北坡往北一直到凤凰岭地区,都可称为山后。这片地方一直是海淀的农村地区,出产京西水稻、京西水蜜桃等。京密引水渠也从这边穿过。“水渠东边是一派江南景色,有稻田,可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水渠的西边,有一片桃林。沿着水渠的岸边,一直到半山坡,有两条林荫道,种有参天白杨,到了夏天,密不露光,从城里一到这里,立刻温度低两度。”

在王鲁湘的回忆里,凤凰岭地区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稻花、桃林、蛙声、温泉,加上清澈的水渠,还有稻香湖上庄那一带的湿地,成了北京近郊区最后开发的一块风水宝地。他还记得自己带着孩子在野地里玩耍,在水渠里捉鱼的那种快乐。

但现在这块地方已经无法再完全保留它那种农村式的原生态了。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已经不断向这边扩展。在上地,在北清路两侧,科技企业层出不穷,已经有几十万人到这边生活。现代化的马路已经伸展到这边,大片土地已经被道路分隔成棋盘状,就等着在“棋盘”里面“放”房子了。

“江南特点的乡村景色以后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了,这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王鲁湘带着一种略感伤怀的口吻说。

但是,旧时风光渐去,田园和山林梦似乎并没有消逝,老天毕竟还在山后留有一座凤凰岭,上面草木繁茂、钟灵毓秀,还保留着自然和人文景观。

变身做“山长”

近年又和凤凰岭结缘,和王鲁湘一直以来的一个身份有关——他是中国国家画院的研究员。他学术观点和国家画院的导师如龙瑞、程大利等相近。他们都认为中国画的发展到了一个阶段,需要画家们正本清源,静下心来,仔细体会、参悟中国画的文化性格。他们意图找个安静的地方做中国画研究和培训基地。

约2008-2009年,国家画院的导师们来到了凤凰岭山脚下的草厂村。这里有一个乡镇企业,因为产业转型等原因已经不适合再办下去了,腾出一块地来,刚好给了这些画家和研究者们一个机会。这个地方在平地和坡地的交界处,在一片桃林之中,自然环境良好,同时可以和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管是位置还是地形、风景,都适合做研究和教学场所。于是,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凤凰岭书院。

既然是画家来兴办这件事,为什么不叫画院?“一叫画院,好像这里就是一个画画、写字的地方。而画画、写字都是一种工具和技艺的东西。现在的画院多如牛毛,很多已成为一种为市场服务的工具。我们不想这样,我们就想学习中国古代书院的制度。”王鲁湘告诉记者。而中国古代书院具有优良的传统,是对中国正统的科举教育制度的一个补充,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独立于这个体制甚至远离这个体制的。所以古代的书院基本上都在山林里(书院的院长一般叫做山长。)“书院不负责发文凭,书院不负责送你去考科举。书院的课程也不是以服务科举考试为目标,书院是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答疑解惑、研究学问、修养身心和培养君子的场所。所谓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就是书院精神的一个总结。我们也想把这种精神纳入到目前功利性很强的美术界。”

就这样,王鲁湘在美术界前辈的期许下,当上了山长。希望带领有志于中国画艺术的画家们躲一躲尘嚣,探讨一些问题,对中国画有所思考。如果以后弄好了,这里还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书院,这样的书院和一所大学一样,里面也有哲学、宗教、艺术(不仅是书画),成为综合性的人文素质养成的地方。

现在凤凰岭书院已经招收过两届学员,学员的门槛要高于一般的美术院校。书院实行了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方面是小班和大班结合,小班是一个导师带5-6个学员,大班会则讲一些哲学、宗教、文学、古典诗词、美学、艺术史的一些大课,以提高中青年画家的文化修养,特别是国学修养。书院的院训是“天地国亲师、仁义信礼智、十字立心中、堂堂做君子。”每一届新学员来,王鲁湘都会先和他们讲这院训,“这十个字要立在心里,先做了君子,再讲画画,因为中国画是讲品,讲格的。一幅画无品无格,不足观也。”与此同时,书院美术馆也会在这里举办一些学术性的展览,如著名的“凤凰来仪”,展览的是书院导师们最好的作品和带有研究性、带有学术内涵的作品。大家会结合这些作品,进行一个观摩,研讨。同时这也是书院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也给导师们一个互相切磋、互相学习、互相精研的机会。

显然,凤凰岭书院被寄予了王鲁湘的儒家的人文理想。他在里面的事情也不算很多,主要是担任大型活动的学术主持,给大家讲讲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等。但他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前辈们的指导下,确立了书院的学术定位、文化品格定位,把握住了书院发展的大方向。目前,书院的教学确实比较像古代的书院,是以自省式的学习为主。书院给大家营造了一个教学相长的环境,导师和学生之间是苏格拉底式的、漫谈式的、和散步式的学习,自由而富有趣味。

“桃花源”梦想

既然已经做上了凤凰岭书院的山长。王鲁湘和凤凰岭这座山就有了更亲密的关系。面对凤凰岭及周边地区的建设、开发和远期规划,他有着一个已成形的想法。

“山后地区的开发应该分平地、坡地和山地三个层次。在平地上,彻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已经是不可阻挡,我们没有办法。但是我们可以努力确保规划合理,人口密度、容积率合理;坡地应该交给文化产业,变成一个文化带。因为在坡地上,历史上就有文化建设,比如著名的大觉寺、龙泉寺、七王坟等,都在坡地上。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坡地上的果林一定要保留,古老的寺院自不必说。然后还可以进行一些新的文化设施的布局,使它成为北京地区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要业态的一个文化带,里面有自然的东西,也有人文的东西,让它变成人们来休闲、修生养性和接受文化熏陶的地方。而且要做成一定的规模;然后坡地以上的比较陡峭的山地,就完全交给自然,人类不要去干涉它,而只是保护它。”王鲁湘说。

nlc202309032121

在王鲁湘的期望中,凤凰岭地区的景观可被划分为自然、人文、城市三个层次。“山后地区将来可能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而不仅是北京最美丽的地方。你可以设想这样的画面:从飞机上看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平畴万里,众多现代科技企业坐落在林荫道划成的棋盘格局中,中间穿插着各式各样的水渠和湖泊;然后紧挨着它是缓缓而起的坡地,桃花、李花盛开,在桃李林中,掩映着一座座梵宇琳宫的庙宇和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建立起来的一个个新建立起来的文化据点、文化设施。”王鲁湘对这块区域的未来有着诗一般的美好想象。他同时认为,坡地上面的建筑一定要注意文化性,可以和下面平地上直线式、方格子的建筑形成一个文化反差。这样,这里既有平地上现代的、世界性的景观,也有坡地上的传统与中国的文化元素,而在坡地的梵宇琳宫、桃李掩映之上,是峭壁悬崖、树木葱郁的自然景观,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立体风光带。

科技、文化、自然其实是可以和平相处和相得益彰的。北清路两边的高科技公司的人随时可以到坡地上去享受文化,及再往上享受自然。文化和自然有助于消除一些高科技带来的单调和格式化。这样一个环境一定对全世界的人都有吸引力。

提起凤凰岭上的龙泉寺、桃源观等佛教、道教文化资源。王鲁湘说:“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佛、道都有,缺一个书院,我们就补上了,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文化生态。”他认为书院补上的是儒家的文化,而且是他理想中的儒家文化中最为健康的部分,即中国书院传统中蕴含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传统以及“堂堂做君子”的理想。

凤凰岭成了王鲁湘的“桃花源”,这里既有他青年时代的记忆,也有他情之所系的未来梦想。要把凤凰岭书院建立成一个真正的书院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王鲁湘的说法,现在只是在慢慢积累它的影响力,巩固它的基础。现在,凤凰岭书院是靠民间来办的。把事业做大毕竟需要大量的资金。现在书院有了一定影响力,“凤凰来仪”也成了中国美术界的一个著名品牌,一些民间资本家也对书院表达了兴趣。但书院的管理者很谨慎,因为他们希望坚持书院的研究和办学品格,因此既需要资本,同时要保证资本的力量不能大于学术的力量。

不管怎么说,王鲁湘正在实践他对“中国人的文化自觉”的理解,努力恢复自己和国人的“文化身份”、建设中国人本来该有的文化生活。人到中年,他已不那么锋芒毕露,但却依然活在诗意浪漫中。他出口成章,描绘出了他心目中的凤凰岭地区的未来,显然那不是魏晋期间若隐若现、倏忽而逝的桃花源,而是一个有真正实现可能的桃花源。但愿他美梦成真。

上一篇:六年级思品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蝶恋花》欧阳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