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云计算解决方案

2024-10-21

ibm云计算解决方案(8篇)

1.ibm云计算解决方案 篇一

国企应用云计算方案解决企业信息化方案

这是一个化工行业信息化的经典案例。它激发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我国化工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石化百强企业之一,公司现有总资产近百亿元。华锦化工(集团)公司信息化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一个成功来之不易的案例,它的成功在于,它敢于创新,敢于冒险。

重新审视化工企业信息化 应用浮躁管理分散

当前,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化工企业信息化应用还不普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建设主要集中在生产控制、财务系统。很多企业都是在原来信息化水平极低的条件下或从零做起,加上化工行业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在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仍存在很大的信息壁垒,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为此,有人认为,化工行业信息化总体来说应用情况还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这里指的是应用情况,并不完全取决于上了多少系统模块,而是应用深度如何。有些企业看起来上了很多东西,但应用浮于表面,只是代步工具,我觉得这还是处于信息化应用的初级阶段所导致的。真正的应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选择信息系统的时候,现在的企业从整体认识水平上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开始考虑供应商实力、行业内经验、方案贴切度和价格等因素。

当前的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似乎资金已经不是关键的制约因素,大大小小的企业完成了从基础网络建设到关键业务应用的信息化过程。尽管国内化工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没有达到国外同行的高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应该看到这些企业的认识在逐渐变化,如何从资源依赖到向科技要效益,是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在考虑的问题。

注重基础先声夺人 东华厚盾管理系统助力华锦化工

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化学肥料和合成树脂为主业,是跨地区经营的大型化工企业。是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石化百强企业之一。公司现有总资产近百亿元,职工10329人。

信息化建设从采购管理系统开始。华锦化工(集团)公司的法律审计部除法律事务及审计职能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采购及合同管理,其中包括供应商管理、准入资格审查、合同管理、结算管理及对合同签订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目前集团公司有500多家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年签订2000多份的采购及工程合同。为强化供应商的资格审查、规范供应商准入管理,提高采购合同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结算效率并规范结算付款行为,及时掌握合同执行情况、结算情况等,华锦化工集团通过招投标,特选中并委托北京厚盾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华锦化工(集团)采购管理系统”。

东华厚盾是专注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物质采购管理系统的软件公司,公司团队来源于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火炬计划实施单位,并多次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基金无偿支持。是中国软件最高质量标准CMM的起草单位之一,公司拥有多名预算管理咨询、信息化咨询和项目管理专家(PMP)。

专家认为,东华厚盾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物质采购管理系统正是目前我国企业需要大力推行的管理系统,在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控制体系、预算分析模型等方面更加符合国内企业实际,使企业真正做到了一切皆可控。

为支撑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物质采购管理,东华厚盾提供了从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培训、预算管理咨询诊断、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软件定制开发、系统集成,到后期技术支持、系统维护以及数据挖掘、价值提升评估等全过程、多角度专业服务。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的化工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何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满足大众对化工行业提出的更加精细和安全的要求,成为国内化工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将是提升化工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华锦化工信息化注重基础,先声夺人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2.ibm云计算解决方案 篇二

IBM宣布:已收购了私人控股的软件公司Cast Iron Systems, 以求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云计算技术能力。云计算是一种日益流行的电脑技术, 借助在线访问软件来帮助企业削减IT成本。

IBM指出, 本次交易将帮助客户整合来自Salesforce.com、亚马逊、NetSuite和SAP等不同软件提供商的各类云计算应用程序。

过去的10年中, 逐渐远离硬件业务集中精力拓展软件及服务使IBM获益不浅。今天IBM还称, 预计至2012年时, 全球云计算市场的总额将由2008年的470亿美元增至1 260亿美元。

3.ibm云计算解决方案 篇三

所谓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技术可以让远程数据中心的多台计算机进行并行运算,从而增强他们的协同处理能力。这项技术最近引起了许多科技巨头的兴趣,其中包括微软和Sun等。IBM和Google强调,他们的程序大部分基础构架都将是开放源代码的,均可以免费获取,而微软通常发布的一些版权所有的软件程序都是收费的。

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说:“为了最有效地为我们的用户提供长期服务,我们必须让学生们拥有充分的资源,以发掘现代计算系统的潜力,也必须让研究人员能够以创新方式解决新问题。”

Google公司高级工程师Christophe Bisciglia说,计算的基本架构正在变化。摩尔定律仍然适用,但是现在性能提升更多地来自处理器密度而不是晶体管密度。

他表示,为单台机器编程已经不够了,要克服明天的挑战,学生们必须能够为成千上万台机器编程,以管理眨眼间出现的海量数据。”

■ 分析师点评

4.美信云计算网管方案服务金宏工程 篇四

的春天,美信科技推出了“云计算”IT业务管理解决方案,该技术把云计算技术与IT管理成功结合起来,目前至少有几十家的国家部委和大企业都在和美信进行接触,而金宏工程则成为美信“云计算”IT业务管理解决方案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

项目背景

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即金宏系统)是我国电子政务一期重点工程中的十二大业务系统之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承担。上述部门领导组成项目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由于金宏工程涉及的部门众多,业务复杂,需要整合的数据量大,所以金宏工程的整个IT系统架构非常的庞大,上千台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和数据库等应用系统,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状IT系统。面对如此庞大的系统,按照传统的单套软件部署或者早期的分布式部署都无法满足需求,金宏工程需要一套与众不同的、支持“云计算”的管理方案,能够实现过去的所有管理方案中所无法企及的目标。

方案特色

美信“云计算”方案帮助金宏工程实现海量监控、多机互备、备份容灾、网管服务器热插拔等一系列的管理目标,其特点如下,

1.支持大片的网管服务器构成“监测云”,“监测云”下的网管服务器可高达100台;

2.支持大片的数据库服务器构成“存储云”,“存储云”下的数据库服务器高达100台;

3.“监测云”中的网管服务器支持热插拔,即当“监测云”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可以随时加入新的网管服务器而不用重启整个系统;同时当移除“监测云”中的某台服务器时,只要卸下该服务器即可,不需重启整个系统,移除过程不会影响整个“监测云”系统的正常运转。当1台或者多台服务器被移除时,“监测云”下的其它网管服务器会自动接管被移除的网管服务器承担的监控任务;

4.当“监测云”中发生多台服务器宕机事件时,“监测云”仍可按照原定总体网管任务正常运作,保证管理对象和监测数据不出问题。

5.多台数据库形成的“存储云”同时工作,互相备份,可以大大减轻传统部署方案下对主数据库的存储压力;

美信的“云计算”IT业务管理解决方案带给金宏工程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对服务器处理能力的要求降低,按照过去的思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需要部署很多高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现在部署美信的“云计算”网管方案可以把许多的服务器处理能力虚拟到一起,所以即使是普通的PC SERVER也可以让它们组成“云”来完成海量的监控管理任务。

5.IBM智慧铁路解决方案 篇五

当前全球范围内铁路服务需求的增加,给现有的铁路运输能力和基础设施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日益老化的系统与传统的业务实践往往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积极地采用新技术和现有技术来获取整个铁路网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关联和分析,可以让铁路部门变得更加高效灵活,从而建立一个响应速度更快、更加灵活的运作环境。而IBM提出构建智慧的铁路愿景,就是要利用其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三大特点,实现智能信息的网络化,进而在整个铁路系统、企业内部以及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信息的互联和共享。在这个基础上,感知和度量可帮助铁路公司收集新信息,进而更好地监控运营,并更加主动地采取措施,而信息整合、复杂的分析及数据建模可将战略或运营决策与新锐洞察结合起来,为铁路系统实现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安全性、提高服务可靠性以及提高铁路运营效率并节约成本。

可感应,可度量的智慧铁路解决方案

预计到2010年,全球将生产300亿个射频标签,可以在城市中心和运输网络范围内跟踪货物的位置、业务流程状况、以及公众的流动情况。在智慧的铁路系统中,列车停运的机率由于自诊断子系统的存在而大大降低。智能的传感器在列车停运甚至出轨前,就能发现潜在的问题。车厢可以监控自身的状况。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IBM的先进视像识别技术将可以把从摄像头所收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筛选,协助发现潜在危机,打造更好的安全铁路。”

在目前的铁路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影像监控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影像监控网络的不断增长,摄像头的数量以及所获得的视像数据也在呈几何级数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依赖于人工监控来处理海量的视像信息将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压力,再多的肉眼也难以跟上数量惊人的影像。于是,智慧铁路提供了一种更智慧的方法去协助人工监控。IBM的先进视像识别技术将可以把从摄像头所收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筛选,协助发现潜在危机,打造更好的安全铁路。

虽然录像能够告诉检查人员每个时刻发生的很多信息,但往往一个准确的定格画面更胜过上百分钟的冗余信息。在IBM智慧铁路的解决方案下,智能视频监控将可以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从视频中所出现的各种场景、人物和具体条件进行监测,比方说面部识别、虚拟警戒线、背景变化适应等,按照监控人员所需要知道的画面并在影像数据中自动觉察并分类不同的状况,方便监察人员透过不同的需要去搜索有用的画面。

试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我们把这种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应用于火车的站台中,当信息系统通过影像信息发现有乘客在站台做出异常的行为时,系统便会自动对这个场景进行甄别并视其为一个潜在的危险并向监控中心提供实时的警报;当监察人员通过系统迅速并清晰地看到和发现事件后,他们可以根据客观的情况做出有效和迅速的反应和判断,决定是否对该情况进行干预,有效地减少危机的发生。而假如事故不幸发生,智能影像监控技术同样能对事故发生前的信息进行分析,协助调查事故的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和证据,预防同类型的事故再次发生。同样的道理,当这个解决方案被应用到铁路系统的其他部分,如行进的列车和车站的重点看管区域,智能监控技术将根据用户的需要和关注重点提供快速和准确的判断,协助使用者发现有用的场景,推动实时警告和快速侦查,协助铁路系统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和可靠的运营环境。

此外,智能视频监控还能应用于路轨、车站、隧道等铁路系统的敏感地带,有效防止任何可疑的人和事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这些铁路重地,防止潜在危险的发生,保障铁路使用者的安全。远程传感解决方案

“IBM与客户共同研发出基于传感器技术的解决方案,支持未来的客货运系统进行通信和互相感应,并实现预测性维护以及列车调度的优化。”

随着无所不在的数字网络的出现,企业开始将传感器和执行器纳入其IT基础架构,以便能够持续收集环境信息并主动、及时地对现实事件进行响应。若某一应用或环境无法实现有线基础架构或实现的成本过高,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不失为一种易于实现的低成本技术。作为IBM与客户共同研发出的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解决方案,植根于智慧铁路愿景的WSN将支持未来的客货运系统间互联互通的通信和感应,并实现预测性维护以及列车调度的优化。

由于我国各地的铁路环境情况不尽相同,当我们的列车穿行于广阔的地理区域中时,很多时候会因为安全的原因,使列车停止运行并接受现场维护。而当火车停运发生在其他交通工具不易到达的地方时,问题将会变得更加棘手,成本也随之上升。此外,火车停运也可能会阻塞铁路网络中的重要线路,导致大量火车延时,最终造成收入损失。但是,如果通过定期对车厢进行人工检查来防止这类事件,费用将变得非常高,并且也无法对一些临时出现的状况提供任何帮助。在智慧铁路的愿景中,IBM将运用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每节车厢的关键点处安装传感器,持续监控车厢的情况并在火车改组时自动检测其编组,这些措施可推动制订一个可行解决方案以检测,甚至预测潜在的灾难性故障,而这种科技的优势在车厢数目众多的货运列车的使用上尤其明显。试想像通过这样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现,我们将实现列车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不但可以更好地优化铁路资源的调度,更可以提前做出准确的故障预测,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首先从铁路资源的角度出发,列车实时可见性的提高将可以让铁路工作人员更好地估算火车的各种运作参数,并从而推动加快实现很多领域的业务转型,其中包括前瞻性维护、时间优化安排和资产利用率。举个实际的例子,由于货运列车经常会在不同的车站上下货物,其中牵涉到车厢的卸载或增加,列车的组成也会因此而改变。在智慧铁路的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WSN清楚了解到一列货运列车的车厢编组及车厢的顺序,并监控火车运行参数(如重量和长度)的变化,并可以根据这些准确的数据去优化火车时间安排,降低出现资源闲置(如火车空闲时间)的几率,从而提高铁路网络容量。要知道火车的时间安排是否优化,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看在保持燃料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网络内所有火车是否都能以最佳的速度运行。而这种速度的优化就意味着缩短火车每趟运行的时间,这样同一铁轨就可以供更多火车使用,资源将被最大化的利用,铁路成本也得以大大减低。

此外,智慧的铁路也可以通过在火车的关键组件上部署传感器和智能装置,自动检测出故障并发出警报,让火车工程师可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轻或完全消除许多引发铁路事故的罪魁祸首。以导致火车出轨的常见原因之一——轴承温度过高为例,由于列车车轮上的轴承密封体有时会裂开或破裂,暴露出滚珠轴承。这样的话,润滑脂会风干,而轴承也会出现故障。若轴承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车轮停转,甚至导致火车脱轨,所以对轴承状况的实时检测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方面之一。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只能透过在极少数的铁轨旁安装热轴承检测器去测量轴承的温度,不但无法事先对轴承情况进行预测,而且仅凭每45分钟一次的现场抽样很难进行任何趋势分析。通过WSN的适当运用,轴承上的智能传感节点可在以秒为单位的时间内灵活调整采样率,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预测并报告与身处火车头内的司机,从而做出合适的反映和安排,尤其当轴承温度过高和实际发生故障之间可能只差数十秒到几分钟,实时预测和警报显得尤为重要,不但有效缓解故障可能带来的有害影响以及灾难性事故的发生,更可以减少列车故障为铁路运营商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此外,作为一项为铁路系统安全性护航的重要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还能在货运运输系统中为每一节车厢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上下货途中可能出现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查看轨道旁的闲置货柜,成就更好地处理货运列车的利用率以及节省更多不必要的货运资源浪费。

WSN作为智慧铁路愿景下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同样可以运用到与列车车轮异常情况的检测以及对列车货物的实时监控等多个领域,而其最终要实现的愿景不但是优化铁路资源的运用以及改善火车的服务条件,更重要的是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让每位乘客都可以安心乘坐。

互联互通的智慧铁路解决方案

系统和对象现在可以进行相互“交谈”,这种互动使业务绩效更加斐然,同时,也产生了空前规模的数据量,它们在企业内部以及生态系统之间交流分享,企业间协作从而成为可能。在智慧的铁路系统中,利用互联互通的数据,可以精确定位车厢的位置,同时,与声控系统的交互可提升铁路运行效率,诸如:根据天气变化和储运消耗,可动态调整列车的调度。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的铁路将可以实时收集并分析来自铁路设备资产的信息以及性能的趋势,并以此作为施行预测性维护的标准,在优化设备性能的同时最小化对于乘客的影响。”

对于一个完整的铁路系统来说,列车和路轨等资产的良好状况既是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也是构成公司价值的最高标准之一。不少铁路运营商都开始发现对铁路设备及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整修的重点不是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再修复如新那么简单,而是把维护工作看作是供应链的一部份,并且积极地去理解资产的生命周期和可靠性。

从前当机构需要对铁轨状况进行日常监控和维护时,检查人员往往每周要沿着铁路走一两遍,查看铁轨状况。发现铁轨存在问题后,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或者建造。铁路基础设施维护对确保铁路的安全和可靠运作来说非常关键,铁路基础设施维护的成本可能占铁路运营预算的20%到30%。然而,随着铁路系统资源以及运行维护的复杂性不断提升,我们需要更加智慧的解决方案协助我们去以更低的成本进行更优化的运维安排。在智慧的铁路愿景下,铁路资源管理将开创全新的局面。IBM提供的解决方案将使公司资源的运维模式从过去的以成本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通过结合如传感器、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等数字化手段以及建立统一的资产运维平台,我们将可以实现包括预防性、故障性、保修性等各式各样的运维模式。

此外,在智慧的铁路愿景下,我们还可以将铁路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动态资产划分来全面了解资产基础设施状况,包括英里或连锁标记、铁轨编号、支距、道岔、辙叉/交叉口和信号在内。现场发现的情况可以更快地与操作和维护中心进行共享,这样,他们就能更快地派遣维修人员赶赴现场,解决问题。同时,这方面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指定区域内的所有工作,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在铁轨停用期间合并开展维修工作。

而为了让运营上更好地掌握自身资产的状况并因此制定切合自身利益的发展战略,智慧的铁路的一大目标正是充分利用实时从设备资产上获取的数据去掌握其性能和表现,并据此制定预测性的维护计划,在最优化资产性能的同时最小化对于用户的影响。在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下,很多时候运营商会发现自己的资产信息分布在大约各种散乱的表格和文件中,没有优秀的、最新的资产信息,运营商便无法掌握资产性能的变化趋势,也就无法制定出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性能和减少乘客破坏的预测性维护策略。

如今,通过智慧铁路解决方案的实施,运营商可以记录其资产的详细信息,包括完整的历史记录、资产状况检查和资产状况评估,运营商还可以记录资产最后一次维护的时间,进行了哪些工作以及由哪个工程师或维修人员完成。而这种解决方案带来的结果就是实现了跨资产类型的单一资产管理,并可通过多种方式搜索资产信息:按种类、按路线、按车站或仅使用其惟一的区段代码,为运营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产性能可见性,并可据此做出更明智的维护和翻新决定。通过这个新的整合资产管理系统,运营商还可以将资产维护活动和设备历史记录与财务和规划系统整合起来,进行长期资本投资规划,并改善轨道基础设施。比方说我们现在可以每月都生成一个性能最佳和性能最差资产的排名,并以此确定维修的优先级,根据资产性能而不是其年龄进行资产维修,既减少了修理费的同时也能一直维持优良的服务。推而广之,运营商还能因为没能将这些资产维护的信息与采购环节结合起来,并监控所采购产品的性能,突显某些资产类型的问题。比方说当系统发现门封条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后,运营商便会对门封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更换,完成在实施单一资产管理前所不能发现的问题,显著减少了维护问题。

也正因为运营商拥有了上述的资产可见性以及对于不良资产的有效侦测能力,我们将可以进一步施行预测性的维护计划,在不影响使用者的情况下由系统来安排高效的维护计划,防止资产可能有一天突然永久地停工,为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在具体的维护过程中,由于智慧铁路支持先进的移动技术,当铁路设备出现任何不良状况时,警告信息将经过分流并传送到相应的订阅人手中。而维护总负责人通过登入统一的系统界面,故障警告将会按照他的需求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参考,由总负责人发布工作指令并指派工程师完成任务。而每个工程师都会在线收到工作单,一旦完成后在线停止作业。信息记录一次,转换准确,而这些一致的数据定义也大大减少了因重复或混淆带来的事故。此外,向移动系统添加GPS使工程师可以在误差不超过1米的范围内找到需要处理的设备,极大减少了重复的资产故障报告。而上述的工作流程由于是通过系统进行作业的规划,所以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资源,合并同一段轨道上不同维护小组的计划维护,而不必两次安排独立的保卫部门,在提高效率之外更节省了管理成本。

智能化的智慧铁路解决方案

可感知和互联互通的对象与流程和复杂的商务系统可以彼此对话,深度挖掘数据,分析相关性,连续而实时的进行决策。智能被注入每一个系统以及流程,从而进行与产品和人有关的生产、销售、流通及服务。在智慧的铁路系统中,供应链及旅客出行的模式被透彻地加以分析,以使环境对这些模式的影响达最小。运力和效率都大大提升,同时,拥阻却大大降低。商务智能解决方案

“通过对供应链、旅客出行模式等方面进行智能分析,不但可以实现铁路运力的提升以及铁路资源的利用率,更可以减少铁路的拥挤情况以及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

在智慧的铁路愿景下,智能化在系统中的植入将可以实现一系列包括客货运列车时刻排程优化、客运列车乘务人员排班、火车头调度优化、铁路设备维护等在内的制度优化,并达致提高各种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减少决策时间和工作量、提高决策质量,提高收入和利润、减少成本和开支,简化、优化、自动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柔性,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全方位大力提升铁路运输的发展优势。

以铁路机组人员的排班优化为例,智慧的铁路解决方案将按照所有班次必须安排员工、员工工作时间达致平衡、按照技能需求排班、处理紧张请假等特殊情况以及员工工作时间及间隔等业务模型及数据通过一个数学模型的运算并进行优化建模,生成一个最优决策的员工排班表以及一个可以带来最优绩效的运营花费以及工作时间,并最终在数据库进行整合,化成一张张可视化的数据清晰地让管理人员可以进行机组人员的排班。而针对在员工排班方面可能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像病假以及员工突然离职等,系统将会预先对各种可能的目标场景进行模拟设定,并根据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对现有的排班进行重新优化,并在数据库里进行兼人性化和公平性的重新整合。

除了以上具体提到的工作人员排班优化外,同样的解决方案也能应用在路线状态监管、列车时刻排程、车辆计划排程、以及路轨地理信息显示等多个管理层面,并同样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在数据库里化为一张张的清晰图表,直观的为铁路管理人员提供最优化的安排。

6.IBM3650双机热备方案示例 篇六

双机热备方案所需软硬件清单如下:

1、IBM X3650 服务器2台(具体配置根据需求选配)

2、IBM DS3200 磁盘柜一台(单控制器,单SAS 接口)

3、SAS HBA 卡2块(每台服务器各加一块)

4、双机模块(子卡)一块

5、SAS 连接线2条

6、双机热备软件(ROSE HA OR LIFEKEEPER)一套

DS3200/DS3400安装心得及技巧

这应该是网络上第一篇关于IBM System Storage DS3200和DS3400产品安装的非官方性文章,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为DS400产品的更新型号,DS3200和DS3400提供了更强的性能及灵活性,相信会成为今后一两年内的IBM低端存储产品的首选。

DS3200和DS3400均出自于LSI公司的Engenio系统(DS4000系列的大部分产品也是由Engenio为IBM协议设计及生产,去年Engenio被LSI收购)。所以设计思想和结构与DS400(Adapter公司设计)会有较大的不同,管理方式也会与DS4000系列较为接近。

DS3000系列均需要在自身上安装不少于4个硬盘。建议先装上硬盘再上电开机。

DS3000系列提供与DS4000系列类似的带内和带外两种管理方法,带外管理的默认IP地址也与DS4000一样,控制器A为192.168.128.101,控制器B为192.168.128.102。

本人比较喜欢采用带外管理,将本本网卡设至192.168.128网段后,可以ping通即可。管理口长时间未起用时需要若干分钟的时候等待管理接口工作。

在本本上安装DS3000 Storage Manager(随机附带),注意该SM与DS4000上的Storage Manager为不同程序,不可替换使用。甚至不能在一台机器上共存。

打开Storage Manager后,首先需要发现设备,可以ping通控制器后,发现工作会非常容易。

双击发现的设备就可以进入该设备的管理界面,学名叫Subsystem

Management。

Subsystem Management分为5个大项,Summary,Configure,Modify,Tools,Support。

常规的操作这里不再详述,如果你装过DS4000产品,应该对配置方法不会感到陌生。

当然Storage Manager里只提供一些常规功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比如需要重置手动清零时在该程序里无法完成的,所以与DS4000产品一样,提供了Script的方式,运行Script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在DS3000 Storage Manager 的Enterprise Manager界面里右击单击所找到的设备,选择Execute Script。方法二,在c:program filesIBM_ds3000client里找到smcli.exe程序,使用smcli ip-address-c “commandline;”的方式执行。

DS3200和DS3400都会有单控和双控两种机型。如果您购买的是单控的型号,而在安装时发现系统有类似找不到第二个控制器的电池,冗余路径丢失的错误,那是由于未将系统设置成单控工作模式所引起的,遇到这种方法,可以在Execute Script窗口下键入:

set storageSubsystem redundancyMode=simplex;

然后,选择Tools菜单下的Execute only来执行。

如果遇到需要重置系统设置的需要也可以在同样的窗口下执行:

clear storageSubsystem configuration / eventlog等。

当然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进一步借助该系统了解一下更多的命令功能,相信会对进一步masting该设备有更好的帮助。

最后提供一些DS3000系列做配置时的注意事项:

1.所有的3000系列产品,包括EXP3000、DS3200、DS3400使用时,至少配置4块硬盘才可使用

2.EXP3000只能与一台服务器连接,不能连接两台服务器,所以也不支持微软的双机MSCS

3.与EXP3000连接的卡只能用MegaRAID PCI-e卡(39R8850)

4.IBM system x3650自带的SAS接口是为连接SAS磁带机准备,不能与EXP3000连接。(理论上可以,但IBM不予支持)

5.服务器与EXP3000的连接线为3m MegaRAID SAS Cable 39R6471

6.EXP3000与EXP3000扩展式的连线为SAS Cable 1m的39R6529和3m的39R6531,不可与MegaRAID线混用

7.服务器与DS3200连接的卡只能用SAS HBA PCI-e 卡 25R8060,连接线是1m的39R6529与3m的39R6

5318.DS3200每个控制器上只带一个SAS主机端口,但通过一个SAS 2-Port Daughter Card 39R6509 可以使每个控制器增加至3个端口

9.DS3200默认带4分区license 不带flashcopy和volumecopy功能,要升级分区,flashcopy及volumecopy的功能需先购买39R6540 DS3200 Software Feature Pack,然后再购买相应的功能包,也就是说39R6540是购买后续升级功能的前提。

10.服务器与DS3400的连接可以用任何标准的4Gb HBA卡,连接线就是标准的FC cable,但请注意在DS3400上需要选配4GB的SFP

11.DS3400每个控制器上带2个主机接口,没有扩充选择

12.DS3400默认带2分区License 不带flashcopy和volumecopy功能,要升级分区 flashcopy及volumecopy的功能需要先购买42C2143 DS3400 Software Feature Pack,然后再购买相应的功能包,也就是说42C2143是购买后续升级功能的前提,与DS3200的升级方法相同,但产品号不同。

方案组成:

本方案由IBM X3650服务器两台,DS3200磁盘柜一台,ROSE HA软件一套组成实现。

工作原理:

RoseHA双机系统的两台服务器(主机)都与磁盘阵列(共享存储)系统直接连接,用户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RoseHA高可用软件分别安装在两台主机的内部存储(硬盘)上,数据库等共享数据存放在存储系统上,两台主机之间通过私用心跳网络连接。系统主机开始工作后,RoseHA软件开始监控系统,通过私用网络传递的心跳信息,每台主机上的RoseHA软件随时监控另一台主机的状态。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心跳信息就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私用网络传递到备份机的RoseHA软件。之后,RoseHA就会控制系统进行服务切换,备份机启动和工作主机一样的应用程序,接管工作主机的工作(包括提供TCP/IP

网络服务、文件共享、数据库等服务),并进行报警提示管理人员对故障主机进行维护。当维护完毕后,RoseHA可以自动或手动地将切换回原先的工作主机。也可以选择不切换,此时维修好的主机就作为备份机,双机系统继续工作。

解决方案优点:

l对服务器硬件配置要求不高,可以根据应用情况采用不同型号或配置。

l系统切换时间短,最大程度减少业务中断的影响。

l切换过程对应用程序无影响,无需重新启动或登录,做到无人值守。

l系统效率高,系统中数据读写、管理及容错由磁盘阵列来完成。而系统服务器故障监控切换处理由HA软件来完成。双机监控依靠RS232线路或专用100/1000M自适应网卡线路,既不占用主机CPU资源也不占用基础业务网络带宽,是RoseHA的特色功能,在实际的应用中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l支持丰富的应用配置,譬如:Oracle,SQLServer,Sybase,Exchange 等。

7.虚拟云技术在IBMS中的应用 篇七

目前在智能建筑领域,尤其是独立项目的弱电系统集成工程中绝大部分的系统结构是服务器分立的,即:在各个子系统自采自建的独立服务器基础上外加一个独立的系统集成平台服务器,通过TCP/IP或其他通讯协议将这些五花八门的自采自建的服务器连接起来,再由安装在集成平台上的数据通讯中间件与各个子系统建立通讯渠道,以维持集成平台与各个子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笔者认为不外乎如下几个原因:

(1)首先,国内传统上将系统集成工程归为机电项目,因此,设计单位与物业开发者的负责机电设备和系统方面的工程师大多是机电专业背景,所以只对机电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技术比较了解和关注,而忽视了对系统集成核心服务器群的建构的要求,提不出具有建设性的设计方案;

(2)其次,国内的建筑工程采用逐层分包或拆分招标的形式,由各个专业公司分别承建,无论出于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欠缺还是责任转移,分包或拆分招标时都只在技术方面提出一些原则性功能要求,且很少对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与沟通;

(3)再次,有关系统集成项目最终由系统集成商承担系统集成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而实际上这些系统集成商只具备系统施工经验,而设计上必须依赖于各个子系统的产品提供商。而各个子系统产品提供方只对自己的产品比较了解,其设计也是基于自己比较了解的软硬件,并不具备总体设计的经验,也没有总体设计的义务。这就造成了整个项目中没有一方负责系统集成整体结构的设计和把控;

(4)最后,在国内工程界重硬轻软、重系统功能轻系统集成的陈旧理念,致使在项目预算中对系统集成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因此,也使得系统集成商没有动力在至关重要的系统集成平台结构上花费太多力气和金钱。

2 现状的弊端

目前系统集成建构方式虽然降低了技术门槛、易于子系统并行施工、便于子系统服务器就近安装、利于划清产品提供商各自的技术保障和售后维护责任,但是对于全生命周期长期运行的系统来说,无论是从经济性、运行弹性、可扩展性、安全性都存在如下弊端:

(1)由于所有服务器都是由子系统产品厂家提供,型号、品牌、配置、使用寿命等不统一,造成硬件维护困难,甚至有些服务器是自己组装的,根本找不到维护厂商;

(2)每个子系统服务中安装的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品牌、准证、版本、配置等不同,造成软件维护困难,而且可能会出现软件之间匹配问题而引发的服务器意外宕机;

(3)出于节省成本的考量,子系统提供商在选购服务器时大多以当下够用为原则,今后系统扩充将遇到很大问题;

(4)子系统提供商对服务器安全措施配置上良莠不齐,很容易出现安全漏洞,存在着隐私数据外泄隐患;

(5)一旦子系统服务器崩溃,轻则需要服务器重启,重则需要更换服务器,这样,服务器故障既不能尽快得到解决,又可能丢失宝贵的数据。

3 虚拟云技术在系统集成上的应用

解决上述问题之道就在于将虚拟云技术应用在系统集成平台上,这样,虽然初期的严格、认真地对系统结构进行设计和反复论证多花一点时间,以及需要在设备、公共软件采购和专用机房上面多投入一些资金(其实增加的投入与工程总体投入相比是很少很少一点),但与系统全生命周期运行中最终用户所获得的利益保证相比,是物超所值的,尤其是对于大型商业或公用建筑的智能化物业管理,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

如何将虚拟云技术用于系统,下面就笔者浅显知识,简单提出几点概念性设计思路。

首先,在整个建筑物内建设由高速路由和光纤/六类铜缆组成的全区域、大容量TCP/IP计算机网络,有条件的开发商可以考虑Wi-Fi全覆盖以便于后续移动管理终端和店内020信息采集与推送,保证各个子系统的分布式区域控制器等设备均能就近联入网。

其次,在适当的位置(通常是靠近物业管理中心区域)建设环境管控和安全措施齐备的中心机房,在中心机房内配置数据汇聚列头机柜、服务器机柜和存储单元机柜,各类机柜一定要留有扩展空间。然后根据当前需求略有冗余配置多组刀片服务器和存储磁盘阵列构成的物业节点云中心。这个节点云中心除了用于智能机电系统、设备、设施管理,还可同时用于其他物业管理业务上,比如物业运营管理系统、OA系统等。刀片服务器数量和存储磁盘阵列容量可以随着业务扩充与数据累计而随时在线增加和无缝并机投入。

再次,利用虚拟化管理服务器将节点云按照建筑物业实际子系统的个数虚拟化,保证每个子系统(包括集成系统)对应一个归属自己的虚拟服务器、虚拟存储空间和若干虚拟终端。虚拟化管理服务器可以根据该物业的业务扩充、调整而随时增加虚拟用户的个数。

第四,虚拟化管理服务器始终实时在线监测每个子系统的计算负载、通讯负荷和存储容量,并按照可设定的规则,实时、均衡、分配调整资源投入,优先保证重要应用功能顺畅工作。简单地说,当一个子系统需要更多的运算资源、更多的内存资源和大量的数据交互,且当下其应用符合重点保证对象时,则虚拟化管理服务器将自动无缝地增加其CPU和内存资源以及通讯带宽。

第五,在虚拟化管理服务器的管理下,所有的刀片服务器、内存、磁盘阵列互为备份,一旦其检测到个别单元产生故障时,则自动将在其上运行的进程、数据无缝迁移到其他单元上,而不会影响其正常工作,这个迁移过程业务用户根本感觉不到。同时,虚拟化管理服务器也能够自动将故障信息通知给有关人员处置维修。

最后,针对于各个子系统厂家而言,省去了选购、配置和调试服务器和公共软件的烦恼,而在专用系统管理软件的安装和系统调试上与其在独立服务器上操作无异。

4 虚拟云技术的优势

虚拟云技术在IBMS上的应用无疑将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第二节中列出的问题,此处将其具有的优势简单归纳如下:

(1)统一子系统服务器,便于维护和管理。

(2)可以做到CPU资源、内存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合理按需分配。

(3)标准化硬件建设、安装、管理,提高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刀片服务器之间的相互热备、自投、转移,基本上避免系统宕机风险和双机热备转移时的监控真空。

(5)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安全性(信息安全、运行安全、操作安全)。

(6)极大地提高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送速度。

5 结束语

8.IBM在华迟发“云计算”路线图 篇八

8月23日,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在上海宣布成立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他向《IT时代周刊》表示,该事业部将整合IBM软件、硬件、服务、研发等各部门的资源,发挥整合优势,提供端到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以此强化对中国市场的布局。这是2008年以来,IBM在中国推出“智慧地球”战略后,第一次在中国专门设立云计算业务部门。同时,钱大群还发布了IBM的“云计算”路线图。

截至目前,业界仍对云计算在现阶段所能发挥的实际作用存有争议,但未来人们必定生活在“云世界”,却是各方共识。所以,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微软、亚马逊、谷歌、惠普和戴尔等IT巨头各自展现“肌肉”,频频在公开场合标榜自己的公共云、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甚至连与“云”不沾边的苹果都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iCloud云计划。业界在对这些公司评头论足的时候,也不禁心生猜疑:IBM在云计算方面到底作何打算?

事实上,IBM是云计算最早期的倡导者,在很多年前,IBM就开始提出网格运算等当时在市场上看起来似乎还很新的概念,这是云计算的雏形。

IBM很早就开始在公司内部实施云计算战略,并已经从云计算的实施中受益,IBM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很多云计算平台,其中的Blue Insight,是全球最大的业务分析私有云技术,为IBM节省了数千万美元。

看似一向在云市场“低调”的IBM这次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根据钱大群提供的数字,IBM仅2010年就在全球实施了2000个私有云项目,IBM云平台已拥有1900萬个用户,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80%使用了IBM的云计算服务。此外,IBM还在全球投资建立了5个云中心和12个备份云。

既然取得了如此辉煌的业绩,IBM为何迟至今日才隆重公开自己的云战略路线图?并且,在业界仍存争议的前提下,IBM能把云计算概念解释清楚吗?和竞争对手相比,IBM云计算的优势和劣势又在哪里?

彭明盛“拯救”了云计算

熟悉IT历史的人才会知道,是IBM董事长彭明盛对谷歌的一次“意外”访问而令云计算有了生路。

2006年,网格计算(云计算的前身)正大行其道,谷歌全球运行的计算机网络已形成集群,谷歌内部把这种大规模计算机集群称作“云”。那年秋天,谷歌的青年工程师比希利亚向时任谷歌CEO的恩里克·施密特提出了一个想法:利用自己20%的时间(谷歌分配给员工用于独立开发项目的时间),回到学校启动一门课程,引导学生们进行“云”系统的编程开发。施密特通过了这个计划,并在谷歌内部将其命名为“谷歌 101”。

2006年11月底,比希利亚开始在自己的母校华盛顿大学推广“谷歌 101”计划。2007年的整个春天,有关这门课程的消息不胫而走,其他大学的院系也开始要求参与。

这为比希利亚出了一个难题,扩大“谷歌 101”计划的规模,就意味着“云”集群的规模将要以几何级数递增。但谷歌公司并不准备彻底放手让学生们随意访问运营着自己106亿美元业务的计算机集群。“云”技术的推广面临夭折。

然而,突访谷歌大厦的彭明盛帮助比希利亚解决了烦恼。

据称,彭明盛和他所率领的IBM团队在与施密特以及包括比希利亚在内的十几名谷歌工程师座谈交流时,他们在白板上写写画画,讨论着“云计算”。

IBM一直希望部署“云”系统来为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和服务。与此同时,在彭明盛的领导下,IBM已经成为Linux系统等开源软件的领先倡导者。这是“蓝色巨人”在软件战役中的重点,尤其可在对抗微软的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谷歌和IBM在“云”上合作,它们将有机会共创“云计算”的未来。

当彭明盛结束访问离开谷歌时,比希利亚和IBM公司的丹尼斯·全被指派去组建谷歌-IBM的联合大学“云”的原型。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他们在谷歌总部并肩作战。

2007年2月,他们在加州山景城向高层领导,同时通过视频向位于纽约阿蒙克的IBM总部人员首次展示项目原型。一位工作人员用手机从“云”集群中下载数据的场景让大家赞叹不已。同年10月,谷歌与IBM联合宣布将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类似谷歌的“云计算”平台。至此,“云计算”在全球业内迅速成为热门话题,IBM和谷歌也走上了各自的“云计算”之路。

诸侯“云端”争霸

在2007年11月15日,IBM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技术——“蓝云”(Blue Cloud)架构。这也是IBM最早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一直紧盯IBM动向的微软迅速跟了过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于2008年4月22日提出了“Live Mesh”计划,迈出了从PC领域转型到云计算最为野心勃勃的一步,他还在2008年10月召开的微软专业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启动Azure云计算服务。同一时期,亚马逊在自己于2006年初成立网络服务部门(AWS)的基础上,也逐渐建立了一个为各类企业提供云计算基础架构网络服务的平台。

至此,四大巨头云集云计算市场,诸侯争霸战全面展开,各方的市场野心也得以尽显。

和微软、IBM以及亚马逊等主要提供面向企业的云服务模式相比,谷歌的云计算目标并不只在于个人用户,它的野心在于覆盖从个人用户至企业用户的广大空间。谷歌还积极地与其他云计算企业合作。

在开发者看来,谷歌的云计算技术实际上是针对谷歌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而定制的。所以,虽然谷歌可以说是云计算的最大实践者,但是,谷歌的云计算平台是私有环境,特别是谷歌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还没有开放出来。

与谷歌不同的是,IBM并没有基于云计算提供外部可访问的网络应用程序。有专业人士向本刊记者指出,这主要是由于IBM并不是一个网络公司,而是一个IT服务公司。IBM的蓝云计算平台是“即买即用”的,它包括一系列的云计算产品,使得计算不仅仅局限在本地机器或远程服务器集群。

从2008年起,IBM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扩展到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市场。同时,IBM又投资200亿美元用于并购、开发云计算终端,推出网络软件等,摆出了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IBM在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领域的发力一个不落。近两年来,IBM的“智慧”战略如火如荼,“智慧的云计算”也是其“智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云智慧正不断向云计算领域延伸。

不过,在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眼里,微软的云平台比IBM更加前卫,他认为“云+端、软件+服务”的模式才是微软对云计算的最佳诠释。他曾向本刊记者指出:“云服务做得再好,还是需要‘端’体现应用,就是用户体验,要做到云端共赢。”

在微软内部,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被认为是Windows NT之后,16年来最重要的产品,关乎微软的未来。史蒂夫·鲍尔默就曾多次公开表示,云计算是微软的又一次机遇。他认为,与其他云计算厂商相比,微软在用户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对于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亚马逊云计算部门高级经理杰夫·巴尔看得比较清楚,他认为,谷歌有最强大的互联网用户资源,微软有全球最强大的开发者资源,而亚马逊的优势就是非IT优势:正因为其遍布全美的物流、仓储系统,美国第三大零售商Target才选择了AWS服务。前述专业人士认为,亚马逊和IBM的云策略都有像使用水、电、气一样的“随需应变”的共性。

“云”转型至关重要

据IDC估计,到2012年,云计算将在全球拥有420亿美元的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表示,到2015年,中国的云计算产业规模将扩大到1万亿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份额有望达到15%。

然而,就在各大巨头竞相发展云计算的时候,一种质疑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的声音也在全球响起。在中国,前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在曾经的一次采访中,唐骏毫不客气地向《IT时代周刊》指出,“云计算就是把过去的分布式计算、平行计算、网格计算、网络存储,以及负载平衡等技术整合起来,没那么复杂”。他还认为当前云概念的泡沫成分很大。

在国外,英国电信集团 (BT Group)定价部门主管Arthur Winn认为,“云计算”从头到尾只是一个营销名词而已。

同时,市场调研机构Forrester 也发布调查称,有64%的IT主管明确表示不放心将企业敏感数据保存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有66%的CFO不明白企业采用云计算服务平台后能有怎样的好处。

然而IBM对于云计算的认识显然更加深刻和具有前瞻性:IBM中国开发中心CTO毛新生这样解释:“云计算的颠覆性的意义不在于其技术本身,而是在于它以一种全新方式配置和利用IT资源。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第三次IT革命,云计算给社会带来的是全新的生产力,这一轮IT革命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企业变革所带来的意义将是历史性的!”

“正是因为外界对云计算有这样或那样的质疑,所以IBM才在这个市场上显得更加稳重。先发布能够说服市场的路线图,再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符合IBM的企业性格。”一位曾先后在甲骨文和微软负责过数据库工作的业内人士这样点评IBM此时的发力。

依据自己发布的“云计算”路线图,IBM指出,目前中国云计算实施主要处于虚拟化阶段;企业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而钱大群也认为,云计算要突出行业和企业应用,才能创造价值。他指出:“目前,IBM的云计算已经细化到了金融云、物流云、制造云、医疗云、私有云、混合云、公共云等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认可和接受。”因此,新成立的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将主要致力于推动金融、电信、政府、制造、物流等多个行业的云战略。

而在此之前的两年内,IBM一直在“智慧地球”概念下争夺“数字城市”订单,比如,IBM已经帮助许多中国企业和包括国家试点城市在内的众多地区实现了“行业云”的落地。例如无锡的“电子商务云”、宁波的“物流云”、杭州的“金融云”,以及贵州移动和上海电信的“电信云”等。IBM将这些视为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基础设施。目前,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当然,微软、英特尔也不甘落后。去年,在微软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梁念坚的带领下,微软更是满意地拿下了成都的“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微软将于9月在上海成立云计算创新中心。

微软云计算方案在中国的成功,给了鲍尔默巨大的信心。他在今年访问中国时,对微软云计算业务作出展望,并表示,未来10年,仅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云服务营收就要达100亿美元。英特尔则于去年推出了云战略,并拉来阿里巴巴、百度、中石油、腾讯等入伙。

抢标准不遑多让

随着IBM的强势出现及其云战略路线图的展示,有关各方对云计算的质疑可望得到一定程度的平息,但摆在众巨头们面前的技术标准难题仍是一个悬念。

据了解,目前每家公司所推出的云计算技术都各自不同,整个市场还处于一个热闹却尚待规范的阶段。而在开始就能够占据有利的位置,以夺取云计算的制高点和主动权,成为云计算厂商们的商业利益所在。因此云计算市场的领导地位和商业利益的争斗,也随之展开。

2009年3月底,由IBM公司发起,包括AMD、EMC、Sun(于2010年被甲骨文公司收购)、SAP、VMWare等在业内知名的芯片、存储、虚拟化、软件等数十家厂商和组织,共同签署了一份《开放云计算宣言》,为开放云计算制定若干原则,以保证未来云计算的互操作性。不过,该宣言也受到了微软、亚马逊、谷歌和其他云计算先行者的抵制——这些公司拒绝签署该宣言。

有业界分析人士认为,那些要求制定标准的厂商或组织,签署宣言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在云计算的竞争中落后了,因此要利用简化标准来提高发展速度,以便自己赶上来。在其中,IBM和微软就互为云计算的最直接对手。

在微软的推动下,许多人对IBM在建立这个领导云计算的新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表示担心。一些人认为,IBM没有明确的云计算战略或者没有提出自己的云计算战略。

也许是这些“担心”起了作用,云计算互操作论坛(Cloud Computing Interoperability Forum)2010年3月29日宣布,决定取消签署该宣言。“由于它缺乏一个开放和公平的过程,所以CCIF不能签署该宣言。”该论坛组织者写道。

由于对手的反抗,第一回合标准之战,IBM并未获得最佳效果。但在今年7月,IBM终于有所收获。IBM与花旗银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美国著名军火巨头)和世界最大农业机械制造商Deere & Co公司合作成立的云标准客户委员会(Cloud Standards Customer Council),公布了召开的指导委员会会议内容。

这可不是第一个“成功”成立的云计算标准组织。去年,由英特尔发起并建立了以云解决方案为使命的开放数据中心联盟(Open Data Center Alliance,ODCA),其成员就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BMW和德意志銀行股份公司(Deutsche Bank)。云安全联盟CSA(Cloud Security Alliance)则成立于2009年4月,编写了针对云计算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的15个战略领域的关键问题和建议。到2010年8月底,该组织成员有DMTF、OGF、ISACA等14家组织,戴尔、思科等55家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经有30多个标准组织宣布加入云计算标准的制定行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上一篇:质量意识培训资料下一篇:浪漫老公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