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2024-09-14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通用8篇)

1.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篇一

岭南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我的一天》教

案教学设计

岭南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我的一天》教案教学设计 第16课 我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复习图画日记的创作要素。②认识以组画的形式表现的能用图画日记:③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2.过程与方法:①在记忆观察模仿想象中激发学习兴趣。②在自主学习中,解决“如何选择我在一天中经历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③在创作中,尝试解决构图、粗细蔬密的线条的运用、图画日记的要素等问题。

3.情感:①学会选择、取舍、储存各种美好的记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记忆,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教学难点:

能把事情发生时“我”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等生动地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①激发记忆思维。按时间顺序。②构图。三张画面中,小作者怎样安排“我”与周围的人物在画中的位置。③小作者是怎样运用线条表现“我”与周围的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④小作者怎样以组画形式,表现图画日记“我的一天”。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一天的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表现“一天”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踩高跷、放风筝、养鸟等是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表现“一天”的神情、动态,描绘我跟周围的环境。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回忆一天中的两三件事,然后做动作,让同学猜“我”一天中的三件事。3.提供“早上、课间、课中”的学生作品,自主解决“如何选择我在一天经历的趣事、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4..小组活动:讨论:小作者分别选择了一天中的哪三件事?是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吗?讨论:小作者如何根据“我的一天”选择内容,组成三张画面。4.选择与构思。①选择。在我的一天中,选择什么时间、什么事情最能抒发自己的情感?②构思。怎样构图,才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运用什么线条表现?怎样处理好土画日记的四要素。

5.创作表现。①构图“按时间顺安排2——3幅画面,将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并进行适当的配置。②画面线条处理:尝试处理画面的粗细疏密的线条,使画面更美丽。③思考表现:画面什么地方写上文字、天气、日期才合适、美观。作业布置:

能用线条和组合形式把我与周围人物的的神情、动态、环境等表现出来。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结果:

作业评价:能选择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线条流畅,有粗细疏密:画面与文字安排合理。

2.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篇二

案例一:

出示词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师:这组词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写鹅的叫声。

师:它们都是写鹅的叫声, 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不出来。

师:老师查了词典, 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 (出示) : (1)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2)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 (3) 放开喉咙大叫。你们能不能把词语与解释对应起来?

生:厉声呵斥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厉声叫嚣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喉咙大叫起来。

师:都答对了, 真棒!来, 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句子中, 一起读一读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二:

师:鹅的叫声是怎么样的?

生:嘎嘎嘎!

师:鹅生气时会怎么叫?

生: (生气地) 嘎嘎嘎!

师:高兴时呢?

生: (高兴地) 嘎嘎嘎!

师:骂人的时候?

生: (大声地) 嘎嘎嘎!

师:我们来再现一下这只白鹅, 老师读课文, 老师停下来的时候, 你们就学鹅叫。鹅的叫声——— (生:嘎嘎嘎) , 音调严肃郑重——— (生:嘎嘎嘎) 。凡有生客进来, 鹅必然——— (生:嘎嘎嘎)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 它也要——— (生:嘎嘎嘎) 。老师这段话写得怎么样?可以代替课文吗?

生:不可以。课文用了三个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没有重复。

生:课文里的三个成语都是鹅大声叫唤, 但是没有重复, 这样写起来很生动, 您改写后感觉很单调。

师:好的, 老师接受你的意见。我们再来看看, 课文中这三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前后调换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 厉声呵斥就像我们做了错事, 爸爸妈妈严厉地教训我们;厉声叫嚣是说声音大, 很吵, 而且态度非常不好;引吭大叫是说鹅伸长脖子大叫, 叫声非常响亮。

师:你真了不起, 帮我们理解了三个词语。丰子恺更了不起, 把鹅的叫声写得生动有趣, 我们写作时, 也要学会这样运用词语。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中两位教师都关注了文本中三个描写白鹅叫声的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教学方法却截然不同。第一个案例的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三个成语的意思, 每个解释都是从词典中查阅而来, 是词语解释的标准答案, 教师一丝不苟地引领学生进行辨识和记忆, 并把词语带入课文进行朗读, 巩固记忆, 做到词不离句。学生真的能理解这三个词的细微差别吗?诚然, 这样的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能读准三个词语, 并且掌握词语意思, 但是词语的温度在学习过程中荡然无存。这种学习方式仅仅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习得。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往往将精力集中于获得知识数量的多寡上。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为四类, 其中一类就像海绵, 看似都吸收了, 然而挤一挤, 又原封不动地流出来了。这种学习实际上就是简单的获得, 或者说是简单的“习得”, 就像案例一中的学生, 只是简单记忆词语的字音和意思, 力求最大化地维持外来知识的“原始风貌”, 而没有在教师引导下把知识整合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教的秘诀在于“度”, 学的真谛在于“悟”。案例二中的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让学生学习鹅的叫声, 再把“嘎嘎嘎”的叫声替换成三个生动的词语, 学生非常容易进入思辨: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换一个角度, 学生看到了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原来鹅的叫声“嘎嘎嘎”竟然能用这么多丰富的词语来表达, 作者用词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表达方法, 才能把小动物写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探究、感悟文本的言语内容的同时, 自己把文本的言语形式巧妙“挖掘”出来了。案例中的教师用了有限的“教”, 引领学生进入无限的“悟”。知识是外在于人的, 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 只有在“悟”的过程中, 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 悟有所得, 才能成为素养。

如果说“习得”是一种接受, 是一种训练, 那么“悟得”就是一种思想的生成, 生成了学生自己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链接, 使外在的知识成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如果说知识可以习得, 那么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价值,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方能悟得。

3.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篇三

一、知识海洋细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一个数由3个百万、3个万、3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2.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二十八亿九千二百万,写作(),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

3.□45×8>2000(在□里填较小的一位数)

□05÷49<6(在□里填较大的一位数)

4.小红爸爸每次给小红100元生活费,小红每天用13元,可以用()天,余()元。

5.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张先生自驾车出差,车速9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15分,两地相距大约()千米。

7.条形统计图分()式条形统计图和()式条形统计图。

二、是非曲直明判断(对的打“√”,错的“×”)(4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100个100是1万。()

3.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江伟骑自行车的速度达60千米/时。()

三、众说纷纭慎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1.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

六、生活数学活应用(共24分,1~4小题每题3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4分)

1.一台电话机76元,张主任带了600元,可以买几台电话机?还剩多少元?

2.王大爷养了48只狐狸,比养的兔子少240只,养兔子的只数是狐狸的几倍?

3.时令水果店共有3人,昨天共售出苹果36箱,每箱15千克,得货款3240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4.小轿车从广州到北京,如果车速120千米/时,需要行驶20小时,如果车速为100千米/时,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5.某县城乡小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6.李大妈做早餐,洗碗要1分钟,洗米要2分钟,洗菜要3分钟,炒菜要5分钟,下楼买包子、馒头要10分钟,烧稀饭要20分钟(用全自动电饭煲)。李大妈怎样安排才能使全家人尽快吃上早饭?(写出过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认真检查一遍,成功是属于你的!)

4.岭南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培养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懂得美术的分类。

教学重点:学习美术的分类及古代美术的艺术特征。教学难点:对经典作品的概括分析。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己欣赏课文中的古代中外美术作品,尝试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二、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介绍古代中外美术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示具体形象,并选取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说明。

如《溪山行旅图》突出构图的雄伟,《君士坦丁凯旋门》突出造型的独特与浮雕的精美。

三、学习美术作品的分类,学习美术门类的特征,在工具材料的使用、表现的手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完成“尝试·探索”栏目中的第1题练习。

四、对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完成“尝试·探索”中的第2道练习题。点评范围与准则,如“要表达什么?”、“主要构图法则是什么?”、“用什么材料,表现一种什么质感?”、“在色彩方面给人什么感觉?”等等。

五、布置作业:临摹课本中你喜欢的作品。可以画局部也可以画全部。

第2课 日新月异的现代美术

教学目标:巩固和提高美术分类的知识。认识时代不同美术美术作品的面貌所呈现的差异。领略现代美术作品的美感,提高美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现代美术作品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应用。教学难点:对抽象作品的理解。教学过程

1、活动一:展示现代美术作品,包括课文中的图例,教师补充的图例,以及同学们在预习中收集到的图例。

运用观察、比较的手法,进行古今对比、画种之间的对比、写实与抽象的对比等等。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理解。

2、活动二:在美术作品的类别方面,哪些美术作品所代表的类别,是上一课没有的?引出版画、设计方面的作品。

3、活动三:对各个类别的代表作品进行介绍、讨论、点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然后在课堂上完成“尝试·探索”栏目的分类填空练习。

4、活动四:学习建议与作业布置。

第3课

生肖邮票

教学目标:学习有关邮票的知识,尝试设计邮票或首日封,掌握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掌握关于邮票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邮票设计中,如何体现新颖的构思和天真的童趣。教学过程:

1、活动一:感知与体验。

展示师生在课前广泛收集的邮票、邮品,通过书籍或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让学生先有一个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2、活动二:欣赏与比较。

对十二生肖邮票进行欣赏,在造型、色彩、手法、风格、材质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从中学习有关邮票鉴赏的知识,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并认识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

3、活动三: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仔细观察邮票的票面,教师出示未完成的邮票,请问我这张邮票还少了些什么?谁能上来帮我补上?(邮政名称、出版年月、票值、特种邮票或纪念邮票的符号等等。)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了票面的内容。

4、活动四:创作与表现。

教师出示步骤图和范品,要求学生了解邮票设计的步骤,设计制作一枚生肖邮票或首日封,表现手法可以是手绘剪贴式。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辅导。

5、活动五:展示与评价。

展示作业成果,小结经验与不足,使学生认识到仍须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第四课

精美的贺卡

教学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手工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语汇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礼卡的设计制作成型方法。教学难点:小礼卡的新颖构思与创意的表达。

教学过程:

1、活动一:欣赏形形色色的小礼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作欲望。欣赏教材中的贺师卡,封面是一个戴眼镜的女教师形象,下面一男生、一女生,寓意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高大的形象,封面上的文字以“桃李满天下”起着点题的作用。贺师卡的内页是似人化的一棵大树,以大果树比喻教师,以树上结出的累累果实比喻学生,形象地表达了“桃李满天下”的含义。贺师卡以红色、黄色的暖色调为主,再配合其他的紫色、绿色等,既大体得当又富于变化。在风格上,富于幽默感和雅拙感。再来欣赏课文中的以小鸡为形象的贺年卡,鼓励学生进行欣赏点评。教师进行补充。(它在一个平面的小鸡造型的基础上,重复构成组合,变为一个简单的立体贺年卡。小鸡造型简练,对眼睛与小鸡冠加以夸张的处理,突出小鸡的可爱神态。一行英文字母的排列既表达了祝福的内容,又成为小鸡身上的装饰图形。此外,鸡脚、鸡爪的处理很巧妙,不拘泥于写实,又起着支撑整个贺卡的实际作用。色彩方面也采用红色、黄色的暖色调,表达了新年的热烈气氛。

2、活动二:分析研究小礼卡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手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性教学活动,分析研究:

(1)

平面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2)

立体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3)

一纸成型的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3、活动三:布置作业,动手设计、制作小礼卡。可按照前面表列中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探究”实施。

4、活动四:作业评价。

第5课

创意龙

教学目标:了解有关中国龙的知识,能动手画出或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能用美术手段创作出龙的形象,并能表达作品的寓意。教学重点:龙的形象的设计创作。教学难点:龙造型创意的新颖性。教学过程:

1、活动一:龙的传说、龙的特征、舞龙习俗、龙的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简要介绍,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2、活动二:龙的多种多样形态的典型介绍。如教材中的九龙壁、大型龙灯、西方传说中的龙等,还可以补充其他龙的造型图片。对龙的形态与构造进行分析,既认识到龙的形象的由来,又有助于对龙的形象进行大胆地再创造。

3、活动三:怎样画出龙的形态?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画出龙的形态,指出应突出哪一部分形象?采用什么方式来描绘(如线描、单线平涂、单色、限色、任意色彩等,选择其中的手法)。

4、活动四:怎样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从立意、草图、选材、剪裁部件、安装组合、装饰加工等环节中加以说明与演示。

5、活动五:学生实践活动。教师巡堂,解决学生在绘画或制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6、活动六:小结、评价及课后任务布置。

第六课 富有情趣的小礼盒

教学目标:了解包装设计的一些初步知识,懂得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小礼盒。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设计艺术的情感,培养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劳动创造世界的价值观。教学重点:了解礼品盒的外形特点和基本结构。教学难点:读懂和绘制礼品盒的展开平面图。教学过程:

1、活动一:商业包装设计欣赏。

展示图片、电教资料、实物等,向学生说明生活中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有一个美观实用的包装,简介有关包装设计的最基本的知识,说明包装设计是实用美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活动二:学生设计的小礼盒欣赏。

以教材中的例图和师生收集到的资料为例,有重点地分析礼品盒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和实用性。探究小礼盒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这些小礼盒有什么作用?

3、活动三:画出小礼盒的结构。

通过拆解现成的礼品盒,观摩展开后的礼品盒结构。再分析礼品盒展开平面图是怎么样制作的?师生可以进行直观、形象的操作,体会其中的奥妙。

4、活动四:画出小礼盒的设计草图或展开平面图。

由于小学生没有制图基础,不强求画出准确的展开平面图。可以允许采用示意图、草图等方式表达设计意念,可以引导学生用纸张进行折纸试验,探究制作小纸盒的方法,再用尺子等工具绘制展开平面图。

5、活动五:按构思图样,进行褶折、切剪、黏合等操作,制成礼品盒并加以装饰,直至完成。

6、活动六:展示与评价。

第7课

艺术小收藏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收藏的基本知识,掌握简易的包装设计制作方法。体验包装的美感与功能,在展示评价中分享设计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为艺术收藏品制作收藏卡和收藏箱。

教学难点:收集和表达艺术收藏品的有关资料,做到严谨性、准确性和生动性的统一。教学过程:

1、活动一:艺术收藏品欣赏。在欣赏教材图片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师生收集到的内容。首先欣赏教材中的“错银牛灯”,详见课文中的说明,这是古代经典作品的例子,也是铜器收藏品方面的例子。然后介绍“生肖小挂饰”、“木瓢娃娃”、“小书签”等。至于其他艺术收藏品,不妨向同学位介绍其中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审美审视野,活跃美术课堂的气氛。

2、活动二:艺术收藏品包装欣赏。本课提供了学生作品供欣赏、借鉴。首先是“盒形包装”,都是为民间玩具收藏的包装设计,有两款不同的样式。一是“心”形设计,二是“花生”状外观,3、活动三:设计、制作艺术收藏品包装。

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想出与众不同的制作方法,并按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制作。

4、活动四:展示、评价。对同学们收集到的艺术品收藏品,对各人设计、制作的小包装,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与学习评价。

第8课

写意蔬果

教学目标:掌握蔬果题材的花鸟画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与技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树立珍惜和保护民族传统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用写意技法表现蔬菜瓜果的练习。教学难点:造型的准确、下笔的肯定。教学过程:

1、活动一:欣赏齐白石的《荔枝》、《白菜蜻蜓》和徐家昌的《葫芦》,感受作品在选材、构图、用笔、用墨等方面的特点,体会画家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和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2、活动二;介绍工具:

中国画的表现效果与使用独特的工具、材料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作画工具与材料包括:“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活动三:演示和体验手笔的用笔方法,包括中锋、侧锋、逆锋等的具体运用;“墨分五色”的方法与效果。教师演示,学生作相应的练习。

4、活动四:分析具体作品的作画步骤,指导学生进行临摹练习。以葫芦的画法为例,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师一边解说一边演示画法,并让学生知道画幅上的题字、落款、印章等是画面内容与构图的组成部分。

5、活动五: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练习。

6、活动六: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加以点评。

7、总结:国画技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画家娴熟的笔墨功夫是长期学习、实践的结果。我们要学习画家们这种刻苦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8、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

第9课

写意花卉

教学目标: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巧。培养学生在观察、表现事物时形成一丝不苟、胆大心细的态度和作风。

教学重点:用写意技法表现花卉的练习。

教学难点:下笔的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教学过程:

1、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2、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分类

工笔白描

工笔花鸟画

工笔淡彩

没骨花鸟画

工笔重彩 中国花鸟画

大写意花鸟

写意花鸟画

小写意花鸟

3、选择某种花卉进行临摹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形态,研究临摹的步骤,对具体的用笔、用墨、设色也进行分析。

4、教师课堂上演示,演示临摹步骤与方法,指出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5、指导学生临摹作业。展示、分析本教材或本校学生的好作业,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完成作业的信心。

6、学生堂上临摹,教师巡堂指导。

7、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

8、课后小结。

第10课

写意动物

(一)教学目标:了解写意禽鸟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一两种禽鸟的画法。领会禽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禽鸟笔墨技巧。培养爱护、赏识飞鸟、珍禽及以其为题材创作的绘画作品的情感,以认真观察、细致表现的态度对待自然事物。教学重点:掌握某种禽鸟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造型的准确性,动态的生动性,笔墨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1、欣赏李苦禅画的《鹰》和任伯年画的《双鸟》。

2、写意禽鸟画法探究。分析画家作品的画法、步骤,教师现场演示画法、步骤。引导学生对禽鸟的形体、结构、动态、生活习惯等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结合集体活动中参观动物园、参观动物标本等活动进行文字记录、速写等工作。

3、学生临摹某种禽鸟,教师巡堂指导。

学习画国画传统的方法是以临摹为主,而岭南画派很重视写生,现代国画的教学法也把写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认真临摹,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对物象进行观察与写生。

4、对学生临摹的作品进行点评,采用自评、他评、教师小结的形式。

5、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第11课

写意动物

(二)教学目标:初步掌握树熊、猴子(或其他动物)的基本画法。体验用水墨形式表现树熊、猴子的过程,掌握初步的水墨技法。培养对走兽动物的兴趣,养成善于观察、大胆表现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树熊的写意画法。教学难点:

1、表现动物绒物的特殊技法。

2、用笔、用墨、用水的和谐与统一。教学过程:

1、欣赏方楚雄的《夏日》和《嬉戏》。《夏日》以斗方幅面、满构图为表现形式。画面画了三只树熊,左边两只稍小的,右边一只稍大的,画面外围花繁叶茂,表现了树熊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画面色彩对比强烈,树熊以墨色为主,略染花青;鲜花大红、鲜黄,并以染了花青的叶子衬托。整个画面生机勃勃,形态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另一幅以猴子为题材的《嬉戏》,猴子的形象一正一反、一俯一卧,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嬉戏”这一题材。猴子的绒手表现笔法细腻,用笔的方向与线条的长短、粗细、浓淡、疏密富于变化。

2、探讨树熊的画法。教师参考课文中列举的画法步骤,作出说明并在课堂上演示。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按实际情况加以变通。

3、介绍猴子的画法。有部分学生喜欢画猴子,则重点学习猴子的表现技法。表现猴子的作品很多,风格差异很大,宜选取大写意的、易于表现的为好。画家韩美林画的猴子,笔墨简练,装饰味很浓,值得学生学习。

4、学生在堂上临摹或创作树熊、猴子,教师辅导。

5、展示与点评。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12课

电脑绘画真有趣

教学目标:学习简易绘图软件的知识及操作方法;体验绘图工具操作的过程,逐步提高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艺术的情感,树立以科技手段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态度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工具箱”中绘图工具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电脑绘画作品的构思、创意。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二、新授:

1、欣赏电脑绘画作品,带给学生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除了本课展示的图例,教师再增补一些其他图例。

图例一:没有标题,只看到一群动物被吸到一个大型金属桶中,背景是结冰状的地面与蓝天白云,引起人们的猜想。这幅画的创作显示了电脑操作的优势:把不同动物的素材分别贴图到画面上,对它们进行前后、高低、大小排列,对背景的内容、大小、远近、色彩等方面也可以进行主观处理。

图例二:出现的飞机、蝴蝶、鹰鹫、老鼠、兔子、庄稼等画面,也是一种超现实的场景。图例三:为一颗“人体螺丝钉”,一位男士的“帽子”竟是螺丝钉的顶部,双腿变成了带螺纹的螺丝钉的下部,并可以钻进木头里,挤出了木屑。这种荒诞的画面通过计算机的图像合成、拉伸变形等多种手法面形成,却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

以上图例说明,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拓展了绘图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丰富了绘画的内容与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显示器视窗、工作界面介绍。

主要介绍 菜单、工具箱的内容与应用。教师可打开菜单中的“帮助”栏目寻求帮助。

3、教师范画、学生作品介绍。

教师通过具体作品介绍,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主要是运用工具箱中的哪些工具进行给图的。些外,对具象作品、抽象作品作出必要的分析。

4、学生练习。

采用教师命题、学生自命题等方式进行堂上练习。如: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城市、我的家乡、我的同学、我的爸爸妈妈、我家的小狗,可爱的动物、想象的宇宙„„

5、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第13课 重复与变形的游戏

教学目标:学习简易绘图软件中对图形进行重复、变形的编辑技巧。体验与领会对图形进行重复、变形处理的技术过程及其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下拉菜单中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基本操作。教学难点:电脑绘画作品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评析。

电脑美术作品欣赏并评析,让学生了解重复与变形手法产生的美感。

第一幅图主要运用了重复的手法,把人物有序地进行水平排列,形成“重复构成”。可以用单个人作为基本形,也可以把整个横排人物作为基本形,进行“复制/粘贴”操作,速度会更快。

第二幅图运用了变形、重复的手法。每座建筑物弯曲了,这是变形。上一组建筑物与下一组建筑物形状与大小相同,这是重复。画面中间排列了六排小汽车,这是重复。

第三幅图是绿色背景,从地下破土而出的是红色的小动物。画面右边的小动物坚向排列,是运用了重复功能形成的;画面左边的单个动物,是把同一动物加以放大而形成的。第四幅是变形的蜗牛,第五、第六幅图分别是小鸭和小女孩,是应用了软件中的“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功能而形成的。

第七幅图显示了铅笔形状的各种变化,是运用了重复、放大、缩小、拉伸、旋转等功能而形成的。

二、教师示范,学生堂上练习。主要熟习操作的技巧,积累编辑的经验。

三、命题练习,创作一幅电脑美术作品。要求表达某个主题或内容,或表达某种意念,在造型与色彩、大小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四、作品点评。

第14课 变色的游戏

教学目标:学习绘图软件中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学习有关色彩知识。体验色彩设计、色彩调整的过程,掌握对颜色进行编辑处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软件中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合理性与美观性,表现出较高的色彩知识水平。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绘图软件工具箱里的工具操作。

二、新授。

1、绘图软件中的颜色工具。

2、学习相关“菜单”的应用,如“颜色”、“图像”、“查看”等。

3、色彩搭配练习。复习色彩知识。如冷色、暖色,对比色等。可以选择课文中的服装配色练习、风景配色练习、冷暖配色练习、季节色彩练习、综合配色练习等进行操作。

4、提出学习建议。

三、学生作画。

四、点评。

第15课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体验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了解民族服饰从设计到制作的大体过程。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教学难点: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扼要介绍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情况。“服”,是指服装;“饰”,是指服装上的装饰。

二、新授:

1、民族服饰欣赏,选某些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放录像、光盘演示等形式进行。

2、怎样手绘民族服饰?教师准备有关范画、步骤图等进行解说,并作示范。

4、学生进行手绘练习。根据有关资料,在手绘线描、线描加黑白灰处理、线描加彩色平涂等几种表现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5、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画的民族服饰。说说这个民族的风俗、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

6、课后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第16课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乐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能手绘或制作模型(表现一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乐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绘制或手工制作体会民族乐器的造型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乐器的简易画法或手工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手工制作中,选材的巧妙,制作的精美。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简介我国民族众多,乐器各异的情况。播放一段由民族乐器演奏的曲目,作为引子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简介。讲民族乐器的悠久历史,介绍不同乐器在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审美等方面的特色。例如:在介绍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突出我国古代音乐的辉煌成就,讲述楚惠王如何把编钟的有关艺术特点,作具体分析。

2、绘画民族乐器,示范画法。

怎么样用手绘民族乐器?教师通过范画,步骤图或课堂上演示等方法,向学生讲解。

3、示范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模型。

怎么样用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模型?抓住如下几个环节向学生辅导:收集资料、构思、画出草图、选材、部件加工、部件安装黏合、装饰处理、检验并完成。

4、学生作业练习,按“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探究”三个方面选择。

三、作业评价:

第17课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教学目标:了解与学习皮影戏的有关知识,学会制作简易的皮影角色并进行模拟表演。了解皮影戏产生的过程,初步掌握简易的皮影角色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皮影角色的造型特点,学会制作简易的提线纸偶。教学难点:制作比较有艺术特色的皮影角色并依剧情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皮影戏片段,简介我国皮影戏。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二、新授:

1、了解皮影角色造型艺术特点。按照课文中的图例加以分析、讨论、说明。

2、了解皮影的制作程序,对以下程序有一个粗略的了解: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结完成。

关于镂刻方面,皮影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以刀凿代笔,产生阳刻、阴刻的效果,并根据雕刻不同内容而使用稳健、圆转、细腻、粗犷等不同的刀法。

3、了解皮影戏的演出概况。如银幕布置、灯光投射、艺人操纵、方言对白、艺人演唱、乐器伴奏等情况。

4、模拟皮影角色进行设计、制作的探索。角色的塑造,材料的选用,活动关节的处理等。

三、学生制作:分小组进行皮影戏演出前的设计制作,以小组为单位,分任务到个人。

四、教师首先布置好演出环境,先出代表进行模拟皮影角色的演出。

五、活动评价: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与小结。

第18课 走近传统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体验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了解民族服饰从设计到制作的大体过程。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教学难点: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扼要介绍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情况。“服”,是指服装;“饰”,是指服装上的装饰。

二、新授:

1、民族服饰欣赏,选某些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放录像、光盘演示等形式进行。

2、怎样手绘民族服饰?教师准备有关范画、步骤图等进行解说,并作示范。

4、学生进行手绘练习。根据有关资料,在手绘线描、线描加黑白灰处理、线描加彩色平涂等几种表现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5、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画的民族服饰。说说这个民族的风俗、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

5.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篇五

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走进民间美术》2016年9月1日 第一课时:《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学习目标:

一、收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归类。

二、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三、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教学要点:

重点:能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难点:尝试对调查的作品标出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兴趣点:找出与“寓意”“谐音”“象征”相对应的图案纹样。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4.板书课题: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设计小组考察报告的格式。

4、作业布置: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举办小展览。

三、展示与评价

1、教师用花瓶、服饰、餐具等形状作展板,让学生体验纹饰装饰美化生活。

2、评价:自评、互评、教师导评。

四、课后延伸

布置:收集身边的民间美术作品。第二课时:《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 学习目标:

一、收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归类。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

二、与同学一起到社区调查收集民间美术作 品,分析、整理、归类。与同学一起合作布置小展览。

三、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教学要点:

重点:能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难点:尝试对调查的作品标出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兴趣点:民间美术的分类与特色。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4.板书课题: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设计小组考察报告的格式。

4、作业布置: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举办小展览。

三、展示与评价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的学生进行表扬。第二课《美妙的泥纹饰》2016年9月8日 第一课时:《泥板植物》 学习目标:

一、学习初步的浮雕构成知识,培养学生抽象构成的能力。

二、在纹样的组合排列和色调处理中加深对图案形式美(统一、变化)的感性认识。教学要点:

重点:认识设计植物浮雕。难点:

1、对植物浮雕知识的理解。

2、运用泥团、泥条、泥块形成点、线、面,简练夸张地表现植物的主要特征。兴趣点:①玩泥巴,识陶艺。②多种泥塑手法运用构成肌理变化美。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出示课前准备的构成的植物造型及教师的范品,指导学生仔细欣赏。认识这些植物有不同的花、果、叶、茎,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特色。

2、板书课题:泥版植物

二、课堂发展

1、指导学生观看右上图的照片,指出树叶的形状本来很简单,色彩也很单纯,由于它重重叠叠,便产生了丰富奇妙的装饰效果。人们从这现象中找出了一种规律,就是现代设计的构成方法——雕塑。教师演示用两片树叶的外形,并将它们部分叠合,从它们形状、色彩的变化,说明用这种构成形式可以设计出很漂亮的植物浮雕。

2、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浮雕设计作品,讲解设计步骤,边讲边演示:

①选一个不太复杂的任意形作基本形(只画外形)。

②在纸上画一个14cmX14cm的方格,把基本形逐个画在格内,使每个基本形之间都有一部分叠合在一起,注意叠合时高低、左右位置或方向的变化,叠合部分的面积也应有大小、多少的变化。

③选择同一种植物的三四个不同构图,标在画纸上,然后按稿着色,进行雕塑。

3、布置作业:先让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及作业要点,后按要求以泥塑方法设计一幅植物浮雕。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品。

2、你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怎么改进? 第二课时:《泥板动物》 学习目标:

一、能用像皮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动物浮雕。

二、在比较中,学会观察与比较动物的不同形态与特征。能在创作中,大胆想象与表现泥板动物浮雕。

三、热爱大自然,喜欢大自然的小动物。知道动物、泥与人的关系。教学要点: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动物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它们的头、身驱、四肢、斑纹、色彩等有什么不同?把你喜欢的动物,说说她形态特点和色彩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像皮泥、的特征,尝试用像皮泥塑出凹凸起伏、夸张、变形的动物画面。

4、板书课题:泥板动物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浮雕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浮雕艺术品。你准备用像皮泥雕出什么样的植物作品。

4、作业布置:能综合运用塑、刻等手法表现夸张、变形的泥板动物浮雕。

三、展示与评价

1、自评:我用了哪些泥塑手法完成作品?

2、互评: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怎样改进? 第三课时:《神秘的图腾柱》 学习目标:

1、学习初步的雕塑构成知识,培养学生抽象构成的能力。

2、在纹样的组合排列和色调处理中加深对图案形式美(统一、变化)的感性认识。教学要点:

重点:认识设计图腾柱。难点:

1、对图腾柱知识的理解。

2、运用泥团、泥条、泥块形成点、线、面,简练夸张地表现图腾柱的主要特征。

3、运用纸制作图腾柱。

兴趣点:①图腾柱的故事;②欣赏图腾柱艺术;③合作创作图腾柱。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出示课前准备的构成的图腾柱造型及教师的范品,指导学生仔细欣赏。

2、认识这些图腾柱有不同形状、颜色各有特色。

3、介绍图腾柱的有关知识。

4、板书课题:神秘的图腾柱

二、课堂发展

1、指导学生观看课前准备的照片。

原始部落认为某种动物或自然跟本氏族有特殊关系,而其当作本氏族的标志,形成图腾。图腾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发现图腾柱的神秘抽象之处。

2、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图腾柱作品,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如何折(卷)纸材画成装饰柱?如何卷成泥柱子塑造装饰柱?你还能运用哪些材料和方法塑造与众不同的装饰柱?

3、图腾柱造型大胆夸张,由各种不同形象大小穿插、组合而成,柱身遍布装饰,别有情趣;讲解设计步骤,边讲边演示:

①画出柱体外形; ②划分柱体单元; ③添加装饰纹样。

4、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绘画、泥塑等),个人或小组创作一个装饰柱。

三、展示与评价

1、组织展示作业,评选优秀图腾柱作品。

2、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评选作品: ①介绍你自己的作品的创意; ②评一评谁的作品最夸张、有趣; 第三课:《厨房交响曲》2016年9月20日 第一课时:《炊具与餐具》 学习目标:

一、能用透叠的方法画一组炊具与餐具。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造型能力及色彩搭配能力。教学要点:

重点:画一张炊具与餐具的透叠画。难点:透叠方法的掌握。

兴趣点:剪出生活或想象中的炊具与餐具的不同造型。教学过程:

一、课堂发展

1、让学生说说哪些是炊具,哪些是餐具,并用语言总结。(讨论)

2、通过分类小游戏来认识炊具餐具。

3、让学生用概括的方法试画准备好的炊具陶罐。

4、选对错游戏,辨别构图优劣

5、利用已有的概括图形,通过重叠交叉的方法,摆放出构图合理的图画。(准备教具)

6、观察不同透明色的形状重叠后会出现不同的色彩变化。(请学生尝试)

7、分析两张范例画,说说它们构图和上色方面的优劣。(学习好的构图和填色方法)

8、布置作业:①选取几件感兴趣的炊具和餐具先形象概括(画大)

②把概括的形象交叉重叠画在画纸上(画满)

③涂颜色时注意用不同的颜色区分透叠产生的新图形(画完)

二、展示与评价

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第二课时:《妈妈的好帮手》 学习目标:

一、能想象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厨房好帮手”。

二、在设计创作“厨房好帮手”的过程中,能异想天开,大胆设计创作。

三、在探究创作过程中,能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教学要点:

重点:能想象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厨房好帮手”。难点:在设计创作“厨房好帮手”的过程中,能异想天开,大胆设计创作。

解决难点的方法:提供更多的机器人范作供学生参考,鼓励他们大胆联想、举一反三。兴趣点:①设计多功能的“厨房好帮手”

②想象“厨房好帮手”机器人的外形、色彩、功能。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二、课堂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图片导入,观看一组父母在厨房煮饭的图片。

1、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的妈妈每天都在厨房做饭,辛苦吗?

2、教师小结,是呀,妈妈真辛苦!每天都在为我们的饮食起居操心,古人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告诉我们首先要孝顺父母,今天就让我们来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为妈妈设计一个“好帮手”。

3、导入并板书课题:妈妈的好帮手。

(二)合作探究,引导启发

1、课件出示课本中《节约空间的外旋式全自动炊具》等作品,引导学生从“好帮手”功能方面进行想象,构思为妈妈减轻家务负担的“好帮手”。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0

三、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你发现了民间玩具的哪些特征? 谁的个性作业写得好或画得好?

四、课后延伸

1、了解本土民间玩具的相关信息。

2、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玩具。第三课时:《漂亮的挂盘》 学习目标:

一、认识挂盘的功能与艺术性;运用适合纹样,巧用材料设计装饰挂盘。

二、在比较中体会均齐式、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感知适纹样,体现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体会国内外挂盘艺术的不同风格。

三、在选择与创作中,感受各种材料、彩绘挂盘和陶盘不同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及不同的美感。

四、在探究创作过程中,能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教学要点:

重点:能运用均齐式、平衡式的纹样设计装饰挂盘。

难点: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适合的纹样装饰挂盘。兴趣点:①感受与想象“鸟”挂盘、“瑞兽”挂盘的造型、色彩与寓意。

②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挂盘。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风格挂盘。导入新课。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挂盘。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尝试使用学过的绘画、剪贴、泥塑等多种技能。(2)可以选择对称或均衡等美感形式:(3)图案内容可以选择“动物、植物、人物”等具象形。

4.板书课题:漂亮的挂盘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提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艺术挂盘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品的挂盘。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设计作品。

4、布置作业:能运用“均齐式、或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明快的色彩,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设计适合纹样装饰挂盘画。

三、展示与评价

1、引导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

2、教师评价:是否构图饱满,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装饰挂盘。第四课时:《蔬果造型》 学习目标:

一、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二、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三、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教学要点:

重点:用将收集到的若干蔬果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体验设计、运用的乐趣。

难点:让学生针对性地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兴趣点:①欣赏蔬果的卡通形象。

②表演蔬果的童话故事。

③创作蔬果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你喜欢吃蔬菜和水果吗?它们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蔬果除了可以食用之外,还可以变成一件艺术品。

2、欣赏蔬果制作的范作。这是什么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怎样做出来的?你最喜欢哪个作品?(说一说各种蔬果的名称、形状和颜色的特点)

3、揭示课题:蔬果造型

二、课堂发展

1、出示萝卜,请学生思考:萝卜像什么?(老鼠、闹钟、蝌蚪„„)

我们可以加上哪些东西使它变得更像你想象当中的形象?

学生交流:如做金鱼,用萝卜做身子,将小西红柿用牙签插入做眼睛,胡萝卜切块做嘴巴,芹菜叶做尾巴„„

这里运用了哪些方法?学生思考回答:插、切、剪等。

参考教科书,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蔬果的形、色造型,激发创作欲望。

2、学生说说自己带的蔬果可以用来创作怎样的造型。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对蔬果的形状、色彩、质地等特点进行分析。这像什么?那像什么?可以做什么?还需去掉哪些?补上哪些?等等。

3、学生制作。

蔬果造型的制作要尽量少剪、少削,保持蔬果的自然形态。注意用刀安全。

三、评价与发展

1、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己制作的蔬果人物造型进行童话故事新编。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第五课时:《盐的妙用》 学习目标:

一、感知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二、在尝试探索中,自主掌握“撒盐派遣法”。在观察想象中,感受机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三、对“撒盐排遣法”产生的机理效果产生兴趣。教学要点:

重点: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难点:能对点、线、面状的机理效果进行联想和创造、重新设计一幅有趣的画面。兴趣点:感受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运用“撒盐法”产生的肌理效果,进行联想和再创造活动。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机理效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欣赏画家梁培龙的作品《欢乐的小溪》感受“特殊技法”创作的一种节奏美。

(2)尝试探索“撒盐排遣法”,体验画面产生异变而制造的特殊的点、线、面状的机理:

(3)明确作业要求,即运用点、线、面状的机理进行联想,再创造有趣的画面。

4.板书课题:盐的妙用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机理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设计作品。

4、作业布置:能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三、展示与评价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四课:《我们的大自然》2016年10月3日 第一课:《美丽的荷塘》 学习目标:

一、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学习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并进行临摹变化,表现荷花的画面。

三、在观察与记忆中,激发表现荷花的兴趣。

四、在观察与比较中,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意境。在临摹与变化中,体验写意画的用笔、用墨。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荷花的画面。难点:能临摹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创意表现记忆中的荷花。兴趣点:水墨画的笔墨表现情趣。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大自然的动物、植物。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让学生观察生于淤泥沼泽中的荷花,在圆盘似的绿叶衬托下,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而感受“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

(2)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的作用,开阔视野:

(3)观察荷花的造型、色彩和花、叶、茎的结构,如荷花以红荷花与白荷花为多,花瓣阔大,瓣头带尖,提高学生观察与表现的能力。

4.板书课题:美丽的荷塘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荷花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去画荷花。

4、作业布置:能创造性地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记忆中的荷花。

三、展示与评价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二课:《快乐的黑天鹅》 学习目标:

一、能向大师学习,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的黑天鹅”。

二、观察与回忆中,了解黑天鹅的生活习性,感受其优美的动态和黑亮的色彩。

三、体会画家对“黑天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喜爱珍奇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教学要点:

重点:能向大师学习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黑天鹅”。

难点:能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黑天鹅”。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黑天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黑天鹅的生活习性。

(2)黑天鹅生动、优美的动态(如昂首阔步、左右摇摆、展翅飞翔、踩水飞奔、优美的曲项、拨水畅游等):

(3)黑天鹅的形态、色彩、(形状象鹅,体形较大,通身黑羽毛,上嘴有红、白、粉红的色彩,短短的尾巴,黑色的脚,有蹼)。

4、板书课题:快乐的黑天鹅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天鹅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画?

4、作业布置:能用写意画的方法画出黑天鹅动态的变化、快乐的场景及色彩的特征。

三、展示与评价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三课:《千姿百态的树》 学习目标:

一、通过观察感受树的自然形态美,学习用毛笔作画,概括、简练地画出一棵树。

二、通过学习有关的国画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和学习中国绘画艺术。教学要点:

重点:了解中国画笔墨知识,能认识不同的运笔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难点:运用不同的运笔方法和水墨颜色尝试画出一幅中国画。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欣赏课本中的图例,感受国画笔墨的表现力和作者笔下创造出来的“树”的造型美与艺术美。欣赏黎雄才的《树》及石鲁的《古柏参天》,指出本课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千姿百态的树

二、课堂发展

1、我国传统绘画是用毛笔作画。毛笔画是指用毛笔、墨、宣纸等工具进行描绘的画,毛笔画塑造的形象以线条为主,并重视用笔和用墨的技法。

出示准备好的工具材料向学生介绍:

毛笔——狼毫、羊毫、兼毫。

墨——中华墨汁或书画墨汁均可。宣纸——生宣、熟宣。

用笔方法——中锋、侧锋。技法分勾、皴、擦、点、染(教师演示)。用墨——浓、淡、干、湿、焦(演示)。

2、绘画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抓住树的形态,用木炭或铅笔定出树的主要枝干。

从树干到树枝进行勾画(先画前面,再画后面,注意树干的粗细变化。树干和长树枝用重墨画出,小枝用淡墨画)。

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树叶的疏密、远近。画叶可用点叶或夹叶的方法,要注意枝干参 差错落,有疏有密。用较浓的墨画密处和近处的叶,用较淡的墨画疏处和远处的叶。

局部可用淡墨渲染,以丰富画面层次.(注意提醒学生试笔,了解用笔、用墨的变化关系和用水的分量)

3、布置学生根据发下的树的写生资料进行临摹练习。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品,自评与互评。

2、师生交流作画感受,归纳小结。第五课:《我的图画日记》2016年10月15日 第一课时:《我的第一次》 学习目标:

一、了解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和结构特点;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和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我的第一次”。

二、在“记忆——联想”过程中向同学描述自己“第一次”经历时的神情、动态;在观察和临摹中,体验画家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在构思与创作中,运用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和结构要素进行创作。

三、唤起对往事的会议,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要点:

重点:掌握图画加文字的图画日记创作方法。

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画种和风格,创作夸张有趣的图画日记。兴趣点:①欣赏画家的幽默画作品。

②向同学讲述照片中“我的第一次”。

③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4、创设情境:播放打针、拔牙、新学期开学、少先队员入队等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5、设问:在这么多经历的故事中,哪一件是最难忘的“我的第一次”?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把“我的第一次”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

6、板书课题:我得第一次。

(二)合作探究,引导启发

1、出示课本有关“第一次”的作品:《第一次拔牙》《第一次刷墙》《第一次养鸟》《第一次放风筝》等。

2、学生思考。

①这些绘画作品分别属于什么绘画类型? ②这些作品包含了那些内容元素?

③从课本中的画中找出“惊心动魄、惊恐、开心、担心”等表情。

3、小组讨论:欣赏完作品后,把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说出来,与同组同学共同分享。

4、以书中范画《第一次拔牙》为例让学生讨论: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画面?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绘画步骤:①构思画稿。(形象、匀称)②涂上颜色。(强调大胆、均匀、整洁)③文字说明。(日期、天气、事件,说明要简单明了)

5、欣赏回顾课本的其他作品,分析它们的绘画类型,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创作“我的第一次”。

(三)创作体验,享受成功

1、作业要求: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画出“我难忘的第一次”,表现

四、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你发现了民间玩具的哪些特征? 谁的个性作业写得好或画得好?

四、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用图画日记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第二课时:《我的一天》 学习目标:

一、在复习图画日记的创作要素的基础上,学习以组画的形式表现图画日记。

二、能用流畅的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三、学会选择、回顾有意义的记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教学要点:

重点:激发学生记忆,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难点:能把事情发生时,“我”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等生动地表现出来。兴趣点:①激发学生对“我的一天”的记忆。

②描述与表现“我”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正式开始上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最难忘的一天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回忆和思考。

2、板书课题:我的一天。

(二)合作探究,引导启发

1、让学生欣赏《三毛流浪记》,引导学生观察三毛一天的遭遇。

2、作品中的人物动态、表情是怎么样的?作者是怎样运用线条表现“三毛”与周围的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的?

3、欣赏课件中反映“我的一天”的几个场景的图片。回忆一天中的两三件事,然后做动作,让同学猜“我”一天中的三件事。

4、小组活动,出示学生作品《难忘的一天》,引导思考:“如何选择一天经历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趣事?”

①讨论:作者分别选择了一天中的哪些事?

②讨论:作者如何根据“我的一天”选择内容,组成三幅连续的画面。

5、选择与构思,提出问题。

①选择:在我的一天中,选择什么时间、什么事情最能抒发自己的情感? ②构思:怎样构图才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运用什么线条表现?

6、讲授创作表现方法(出示步骤图)。

①构图“按时间顺序安排两三幅画面,将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并进行适当的配置。”、②画面线条处理。③思考表现。

(三)创作体验,享受成功

1、作业要求:把自己一天中发生的有趣事情,用两三幅画面表现出来。能把事情发生时,“我”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等生动

五、展示与评价

六、课后延伸

尝试把一件有趣的事,运用图画日记的组画方式完成。第六课:《小小设计师》2016年10月22日 第一课时:《印染“花布”》 教学目标:

1、尝试染纸设计制作过程,感知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

2、能尝试不同的折法、染法、印染出来各种色彩对比的图案。

3、通过欣赏,了解印染艺术与生活应用的关系。

4、感受历史悠久的的民间传统手工印染工艺,产生传承与尝试设计的兴趣。教学要点:

重点:尝试“染纸”设计制作过程。

难点:能尝试不同的折法、染放,印染出各种不同色彩对比的图案。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印染艺术品和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印染艺术与生活应用的关系。提供印染的生活用品,激发学生记忆与联想,如衣服、围巾、窗帘。

思考:这些图案纹样有什么共同特点(对称与不对称、图案色彩自然扩散)?

2、通过欣赏,感知我国民间传统的印染工艺。感受对称与均衡的艺术手法,启发设计构思。

体会扎染图案与蜡染图案不同的美感效果,启发创作思路。

3、尝试与探究:

①自由尝试探讨“折法——对边折叠、对角折叠”、“染法——点染、浸染”的技能、体验不同的折叠、印染方法,感受其图案形态的千变万化。

②探究尝试“辐射折染、十字折染”的折、染的技巧,感受有目的地折叠、印染,提高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探究的兴趣。

4、探究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①讨论:怎样的图案才合适做床单、头巾、灯罩、花伞、桌布、窗帘、衣服用的花布图案。

②尝试、体验:怎样的折叠、印染才能印染出对称、均齐不对称的图案纹样。③欣赏折法——染法——色彩运用。

5、想象创作。引导灵活运用这点、印染的方法,培养创造力。①思考:我设计的花布可以做什么用? ②想象创作:纸材选择;折法选择:饿按法选择。

6、板书课题:印染“花布”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印染的作品。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小组活动:讨论说一说对印染作品是怎样理解?你能用教师教你方法?染出画出一幅美丽的染纸作品吗?

4、教师演示方法:

①折纸方法——对边折叠,对角折叠、平行折、放射折、对称折、不规则折; ②捆扎——中间扎、两边扎; ③染方法——点染、浸染、捏染。

5、作业布置:能尝试不同的折法、染法、印染出各种不同色彩对比的图案。

三、展示与评价

1、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能用不同的折法、染法、印染出各种不同色彩对比的图案。第二课时:《可爱的童帽》 学习目标:

一、感知帽子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关系。

二、欣赏民间虎头帽、了解民间童帽设计的“禹意”。

三、对帽子设计产生兴趣。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要点:

重点:能用线与色设计童帽的形状和装饰花纹。

难点:能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线”设计表现不同质感、不同功能、不同款式的童帽。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童帽的好奇之情。

①欣赏传统的童帽与现代的童帽,了解民间童帽设计的“禹意”,了解童帽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②尝试探究设计的方法。③欣赏学生用线描手法设计的童帽。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见过或用过的童帽。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在欣赏虎头帽时能说一说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2)你能用设计童帽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款式吗?

3、板书课题:可爱的童帽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与创意想象:

(1)童帽的基本形。有帽盖、帽花有具象形、抽象形的花纹变化等。

(2)抓住基本形进行变化。帽盖有圆柱体、半球体、封顶与露顶的变化,(3)引导创作构思。

①从季节、功能上进行创作构思:我设计的童帽是御寒、防晒、还是装饰或保护用? ②从童帽的基本形进行创作构思:从帽盖、帽檐、帽耳、贸花中思考变化,创造与众不同的童帽。

③从童帽的色彩、花纹进行创作构思:如具象形、抽象形的花纹、冷暖、明暗、深浅等对比色。

4、小组活动:讨论:了解童帽设计与应用的关系,感受不同材料、怒涛款式帽子不同的审美效果。

5、选择与构思。

①从季节、功能上进行创作构思? ②从童帽的基本形进行变化构思。③从童帽的色彩、花纹进行创作构思。

6、创作表现。

①了解本课的作业要求。

②分析童帽的设计步骤:构思:画出帽子的外形:尝试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先,表现童帽不同的。质感:与众不同。

7、作业布置:能用不同的线设计与表现不同的质感款式的童帽。

三、展示与评价 外观美丽、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装饰花纹简练、有趣、线条流畅,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线:表现不同的质感款式的童帽。第三课时:《我设计的童装》 学习目标:

一、了解一些服装知识。②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

二、在观察、联想和思考活动中,体会童服与美术造型、色彩搭配等关系。

三、树立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教学要点:

重点: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

难点:能选择适当的纸材,设计、裁剪、装饰一件(套)对称或不对称的童装。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进行观察、选择衣服与启发创作构思。

用“模特”展示各种造型、色彩的童装,能让顾客整体观察。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想设计怎样的童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感知服装商店和商品的概念,学习用审美的眼光挑选服装。

(2)欣赏不同季节的童装,并根据服装的基本形进行创意的变化,发展创造性思维。4.板书课题:我设计的童装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喜欢什么衣服?适合什么季节?美在哪里?当你走进童装商店时,你是怎样挑选衣服的?哪件衣服适合自己?形状是否美观?颜色搭配是否合理(激发观察、想象、选择的兴趣)。

3、教师设计:

①构思。款式、对称与不对称、男装或女装、季节、上衣、裤子、背心、裙子。②选材。选择合适表现布质的纸材,如染纸、压平的瓦楞纸、挂历纸。

③画图。根据衣服的基本形进行创意变化,如方形、圆形、还是三角形衫衣,波浪纹衣领还是心形衣领等。④剪裁、粘贴。前、后幅重叠对折,再对称剪,再改变,前、后粘贴。⑤装饰。衣领、袖口、衫边、衫身等。

4、小组活动:讨论: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为自己设计一件美观大方的童装。

5、选择与构思。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并选择适当的纸材,抓住童装的基本形进行创意设计变化,绘画或剪贴与众不同的童装。

6、创作表现

①构思。款式、对称与不对称、男装或女装、季节、上衣、裤子、背心、裙子。②选材。选择合适表现布质的纸材,如染纸、压平的瓦楞纸、挂历纸。

③画图。根据衣服的基本形进行创意变化,如方形、圆形、还是三角形衫衣,波浪纹衣领还是心形衣领等。

④剪裁、粘贴。前、后幅重叠对折,再对称剪,再改变,前、后粘贴。⑤装饰。衣领、袖口、衫边、衫身等。

7、作业布置:能选择适合的纸材设计装饰一件(套)对称或不对称的童装。

三、展示与评价

外形美观、大方、色彩对比、醒目:有创意变化。第四课时:《我们的“小超市”》 学习目标:

一、能把本单元或本学期的作业设计为各种各样的“商品”

二、在观察与记忆时,设计商品、展具活动中,学会思考、构思与创作。

三、发展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与知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教学要点:

重点:学会将本单元设计的“小商品”为“小超市”进行综合的展示设计。

难点:能按照“商品”的需要,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实用的“展具”等立体造型。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各种个样的儿童超市。让学生体验体验超市与美术设计的关系。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你逛儿童超市时的感觉吗?进入本课创作主题:学会将本单元设计的“小商品”为“小超市”进行综合的展示设计。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能用什么方法画设计出一个“小商品”为“小 超市”进行综合的展示。

4板书课题:我们的“小超市”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小“小超市”中的各种小商品。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小组活动:讨论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设计一个展具。你能教师教你方法?设计出展具摆放你的小商品。

4、教师演示方法:

①观察儿童超市、激发生活记忆,关注超市环境的设计。

②根据商品的需要,设计适合用的“商品”“展台”“展柜”“展架”等平面、立体造型。

③把本单元或本学期的作业设计为“商品”并进行装饰。④小超市开张了,如何服从工作安排,当好自己的角色。

5、作业布置:能分组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展具。

三、展示与评价

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六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冷的感觉。(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师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四、作业要求: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线条的动与静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教学重难点:

1、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2、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暖+直=温暖、平和 暖+曲=热烈、欢快(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冷+直=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课堂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七、拓展: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课题:美术的节奏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教学重难点:

1、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2、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教具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感受节奏

1、听——音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1)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2)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二)新授:

1、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

(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2、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

3、节奏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

(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3)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展评:

五、小结:

课题:变一变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使用美工刀)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2、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具学具: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出现范例: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板书:制作要点——分割:直线组合: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曲线„„

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二)发展阶段

师: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也可用剪刀剪出)

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把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A、使用工具刀注意安全。

B、要求切割平整、排列组合有新意。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四、课后拓展:

1、将制作好的作品挂在自己的书桌上。

2、可用此法布置班级。

3、制作小书签。

课题:色彩的对比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教学重难点:

1、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2、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2、新授: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5)师生总结梳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学生作品展评:

五、收拾与整理

课题:快乐的回忆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2、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版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回忆你生活中的有趣场面

2、新授:

(1)欣赏版画作品。

(2)师问: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3)讲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3、作业:用纸版画的方法或者是绘画的方法表现出“快乐的回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登山游戏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在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

2、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画一幅登山线路的游戏图,进行登山游戏比赛活动。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欣赏老师的制作的登山图,请个别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2、揭示课题:登山游戏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书本的图例,说说他们做的和老师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忆,班级以前组织秋游登山活动,所走过的线路,或自己和父母出游所爬过的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3、组织各小组讨论,怎样把登山线路图绘制成一张登山地图,制作初稿。

4、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学生分小组进行绘制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同时用彩泥制作下棋必需的棋子。

2、要求:路线清晰、构图完整。

四、游戏: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登山游戏玩一玩。

课题:校徽设计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学过的图案及色彩知识,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练习。

2、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

1、认识标志的象征性及社会用途。

2、怎样设计校微,突出表现主题。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标志吗?

2、图标展示禁烟标志。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

3、师:这些标志具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标志具有象征性,标志是代表或象征某一事物的特定视觉符号。

二、展示图标分析标志的象征意义。如:图

1、提问学生认识这是什么标志?为什么设计五个圆环相扣在一起?

师:小结,五连环是国际奥运会的标志,五个圆环连起来代表五大洲。

如:图

2、提问:学生见过或知道这是什么标志?能看得出来或感觉到这样的设计有什么意思吗? 分析小结:这是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申办标志,由奥运五环色组成五星,相互环扣。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和谐、发展,携手共创新的地位。五星,是中国国旗的形象元素,象征主办国的地位。图形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结构取自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八祥”之一“盘长”图(即“中国结”)藉以祝福北京申奥成功及2008年的奥运会吉祥如意。整体形象似行云流水,气韵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由四个元素组成 1、2、五大洲的和谐发展。主办国的地位象征。

3、吉祥图腾“盘长”预示申奥“如意”。

4、传统体育太极人形。

如:图

3、玛莎女子学校校徽。

提问学生:玛莎女子学校校徽是根据什么设计的呢?

师小结:是以拼音字母开头的“m”作变形处理成一名可爱快乐的少女形象。既似学生的短发,又如翻开的书页,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三、揭示课题《校徽设计》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范例

(1)校徽“精英小学”是根据什么设计的?

(2)“江苏无扬五爱小学”的校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东荷小学的校徽与“东荷小学”有什么联系? 小结:校徽是一种标志,校徽设计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校徽设计既要简洁又要把所设计学校的特色表现出来。

四、作业要求:为我的学校设计一枚校徽。

1、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我们学校有什么特色?建设环境、字义、字母、象形„„

2、学习要求

(1)了解我们学校的特色。(2)用文字或图形设计校徽。(3)先画草图,并注明设计意图。(4)然后用各种材料制作校徽。

五、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六、课堂小结:下节课带齐用具

课题:精美的邮票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邮票图案独特的构图和色彩,认识邮票这一独特的美术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设计一张图案简洁、主题突出、色彩鲜艳的精美邮票。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邮票。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谜语导入,趣味引题

师:听说你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今天我要出个谜语让你们猜一猜?

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

2、揭示主题(精美的邮票)

师: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们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一封信寄往国外,当地的人们看到信就知道是从哪个国家寄来的。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现在通讯发达,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为什么? 师小结:对,邮票有收藏价值又设计的很精美。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精美的邮票”。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欣赏邮票的特点:

师:邮票美不美?它和一般的画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到邮票上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标记、边上有整齐的齿孔,它们和中间的图案一同构成了邮票的基本要素。

师:邮票的每一个图案,每一个主题都是画出来的吗?

师小结:邮票的主题很丰富,有军事、科学、植物、动物。有的是画的,有的是剪纸。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宇宙间的万物都可以记载在小小的邮票上。造型方面,邮票多种多样,有的写实,有的变形。

2、作业:

(1)提出设计要求,小组讨论。

师:看了这么多的邮票,你们想不想设计一张邮票?自己设计的邮票更有情趣。想设计什么主题的?把邮票的各个要素安排在什么位置,用什么字体?画纸是横放还是竖放?(2)提出作业要求:图案造型生动,形象饱满,主题突出,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性;文字要精心设计,写艺术字,邮票的各个要素要安排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表扬优秀作业

五、小结:今天大家设计的邮票很精美,内容很丰富,色彩很鲜艳。今天设计的是长方形的邮票,实际邮票的外形还有其他的,同学们要多加关注,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更多更美的邮票。

课题:做年历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认识年历的艺术特点,年历的作用及组成部分。

2、学习设计、绘制年历。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培养协作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年历的组成要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及设计制作能力。

2、月份版面的内容及排列,色彩的搭配。教具学具:手工工具、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明确年历组成的要素:有月份、日期,有反应人、事、物的各种图像。

2、发展阶段

(1)思考:你要用什么方法来制作年历。(形式上、要素上、排列上、色彩上)

(2)欣赏书本范图,小组讨论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本组月历。

三、作业要求:

1、每小组合做两个月份的年历卡。

2、手法不拘、构图合理、新颖,色彩鲜艳。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评价:表扬优秀作业

六、课后拓展

1、可以把日历和图案结合起来,这样的年历也很有意思。

2、也可以作现在较流行的台历,图案、日历都可小一点,可以摆放在桌上。

课题:星座的联想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感受太空的奥妙,了解星座形成的有关知识和命名规则。认识自己的星座图。

2、利用适合自己的各种材料、工具绘制自己的星座图。

3、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不同星座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

1、根据星座进行想象并画出各种图型。

2、有关星座意境的想象和创造。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1)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在宁静幽雅的音乐中将学生的思维、想象引到太空。(2)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太空中遨游。想象能看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景色?(3)星座的知识:天上的星星会按时间顺序出现。如果把同时期出现、比较亮的星星群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人们还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命名成了不同名称的星座。今天我们要来根据自己的星座进行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星座图画出来。(板书:《星座的联想》)

2、欣赏课本的图片:

(1)大熊星座;(2)天龙星座;(3)天蝎星座;(4)处女星座;(5)水瓶星座。

3、拓展:

(1)你知道太空还有哪些星座吗?(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蝎座、射手座、魔蝎座、水瓶座、双鱼座、天瓶座„„)(2)你想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星座吗?说说你是属于哪个星座的。03/21-04/19白羊座

04/20-05/20金牛座

05/21-06/21双子座06/22-07/22巨蟹座

07/23-08/22狮子座

08/23-09/22处女座

09/23-10/23天秤座

10/24-11/21天蝎座

11/22-12/21射手座

12/22-01/19魔羯座

01/20-02/18水瓶座

02/19-03/20双鱼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后拓展

1、用泥塑、彩纸折叠等其他材料制作星座图。

2、表现立体的星座图。

课题:窗外的景色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以及构思、造型用色等绘画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制作窗外的景色。教具学具:手工工具、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学生欣赏,导入本课题。

2、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3、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

4、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向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

5、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1)看看内容。(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

6、作业:本节课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我心中的未来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

2、培养学生的构图、造型、色彩等综合美术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生活变化,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构思、想象、构图及造型的表现。

2、构思、构图新颖、独特、能充分体现心中的未来。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幻想过未来吗?你们幻想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谁来描述给大家听?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大胆想象,幻想出与众不同的未来。这节课我们要来表现的是《我心中的未来》

2、引导阶段:

(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幻资料和图片(2)引导学生欣赏范图:

详细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色彩上的独特应用; 作品借助哪些因素幻想出对未来的向往? 你可以借助什么东西来描绘对未来的向往?

3、发展阶段:

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构思,绘制《我心中的未来》的草图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汽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汽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汽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运用各种类型地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汽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

3、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培养学生地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汽车结构、功能地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汽车的草图。

2、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汽车。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手工工具、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在学生设计汽车之前,先让学生欣赏汽车图片(1905年生产的蒸汽汽车),让学生了解汽车的结构和功能,激化学生兴趣。

2、新授:

(1)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玩具汽车(公共汽车、火车、铲土车等等),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汽车的共同点,它们的基本造型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途?

师小结:都有车头——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车身有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状等。它们可以用来载客或铲土等(2)欣赏其他同学作品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设计自己的汽车(他们设计的汽车根据用途都做了什么样的不同改变,并进行说明在哪些地方富有创意)。师:假如你是汽车设计师,打算用什么方法、材料设计?

3、作业:自己设计一款汽车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梦幻之国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造型表现力及构图能力。

3、培养学生动力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想象、构思、创作

2、取材新颖、独特,构图完美,造型生动。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同学们是否到游乐场玩过?你们都玩了些什么呢? 导出课题:梦幻之国

2、新授:

师:同学们你们大胆发挥想象自己设计出有趣、新颖的游乐设施,我们比一比谁相象出的设施最棒。

3、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

4、归纳作画步骤:(1)思取材(2)构图

(3)确定表现技法(4)完成作品

4、布置作业:用绘画等形式表现儿童游乐园的场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纸带穿编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纸艺穿编的规律,运用常见的穿编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生活、装饰用品。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展示作品导入新课

2、新授:

师:这些生活用品是用什么工艺制成的?你认为这些工艺品有什么价值?

3、师生共同学习制作穿编工艺品

4、作业:用纸条穿编一件生活用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2、在学习中体会穿编工艺制作的实用及装饰功能,感受纸艺穿编的乐趣,培养看图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工艺制作能力。

3、感受穿编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用纸带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小方篮)及纸带穿编工艺的运用。纸带穿编方法及小方篮的制作。教具学具:纸带、剪子、胶带纸等 教学过程: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拉伸扭曲翻转旋转等电脑变形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了解美术中变形在设计与生活中的应用。

3、应用电脑变形的方法设计一张有趣的图画。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几种电脑变形的基本方法。

2、如何用变形后的基本形组织画面。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学生欣赏动漫课件并说说其变化特点(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扭曲一会儿翻转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身,小熊就象站在哈哈镜前,有趣极了。)师;谁来说说生活中在哪还可看到变形的现象?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学电脑大变身的游戏。

2、打开图画板,教师演示,让学生用图画板上的基本形复习放大缩小与复制粘贴

3、出示正常基本形与变形基本形,(拉伸扭曲翻转旋转的小人等共八图,)师:请同学们想想用什么操作方法能让小人变得生动起来

A、出示六张正常基本形,学生两人一组尝试把六个小人进行变形处理

B、教师出示图解,小结操作程序方法,并演示

方法1:选定基本形——图象菜单——拉伸扭曲[翻转旋转]——水平垂直拉伸扭曲[翻转旋转]。

方法2:选定基本形——击右键——拉伸扭曲翻转旋转

方法3:选定基本形——鼠标放在选定框的任意点,当变成箭头即可拉伸变形

4、画背景——粘贴基本形——复制拼摆——变形——调整构图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每人设计一个基本形,如:小鱼或小鸟,汽车,花等,复制若干,进行变形练习。学生应用电脑变形的基本方法设计一张有趣的图画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会走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用硬纸或卡纸制作玩具的练习,培养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的形象思维能力。

2、掌握玩具会走的原理及会走的玩具的制作过程。教学重难点:

1、使原先站立玩具的变成立体的会走的玩具。

2、会走的玩具各部位的安排。教具学具:自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我们小朋友经常去玩具店,肯定认识了不少玩具,老师知道你们一定非常喜欢,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玩具?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在许多书上看到许多小玩具图片,比如蓝精灵、机器猫、唐老鸭,还有什么?

老师也喜欢玩具,而且我也会做各种各样的小玩具,今天我把它们都请过来了,小朋友想见见它们吗?

2、欣赏: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玩具与我们平时做的,画的有什么不同?对了,那我们就叫它们“会走的玩具”好吗?(板书课题:会走的玩具)

3、新授:

我的玩具为什么会走呢?你发现了吗?

学生:因为车子有轮子、人有脚。还要有推力或外力的作用。

4、引导学生欣赏会走的玩具:

5、教师讲解会走的玩具的制作方法:(以会走的玩具公鸡为例)(1)设计草图。

(2)选择合适的色彩卡纸,剪出各部分—身子、翅膀、嘴巴、鸡冠等。(3)将各部分进行粘贴组合,完成作品。

(4)将做好的玩具涂上颜色花纹。

(5)把手伸进身子裸空位置,指头当脚进行行走。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拓展:最后我们再欣赏一些玩具,这些都玩具厂商专门为小朋友做的。同学们你会做吗?除了它你还能设计一个新的会走的玩具吗?回去做一个拿给大家看好吗?

六、收拾学具,打扫卫生。

课题:我们的生日聚会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向家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通过收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制作成长记录卡。

2、引导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法,创作出富个性特点、形式新颖的工艺品。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制作出形式新颖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2、围绕生日聚会进行制作方法的启发和创新。

教具学具:彩笔、彩纸、卡纸、盒子、毛线、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吗?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谈谈生日时的趣事吧!

2、新授:

老师出示制作的成长记录本,引导学生观察制作。

(1)上面要有照片、图片,可以是生日或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片段,另外附加一些文字的说明。

(2)注意版面的设计要有美感,色彩丰富。

3、教师展示各种工艺品引导学生用剪、折、画、泥塑等制作方法发挥想象创作出各种富有个性,新颖有趣的工艺品。

4、欣赏课文图例,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展示作品,让制作者自已设计的作品进行描述。

五、举行生日聚会,互赠自己所作的礼物。

课题:漫画与动漫欣赏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漫画与动漫的一些艺术特点。

2、指导学生搜集漫画与动漫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3、鼓励学生根据一幅漫画或动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也可鼓励学生创作一幅漫画或动漫。

教学重难点:根据动漫或漫画写短文。教具学具:动漫或漫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和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用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动漫是动画与漫画的合称。动画也称“卡通”,含义是活动漫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画片。

7.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篇七

在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进行整体备课时,笔者对第23课《卡罗纳》的教材用件的拟题存在了异议,觉得有必要进行指瑕。笔者认为,此课的标题对小学生的习作,特别是习作拟题方面无法形成“正能量”,甚至是一种误导,理由如下 :

一、本标题将“配角”当成了“主角”

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接触了不少的文本资源后,他们都知道,标题若是以人物为题的,这个人物一定是这篇课文的主角,也就是说,故事一定是围绕着这个主要人物展开的。这是一个文学常识,小学生也定然在脑海中形成这样的定式。

但,当我们细读这篇课文时,你会发现,卡罗纳并不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从文本着墨来看,老师、“我”花的笔墨不少,老师有两段话,“我”有心理活动,有具体的动作等,还有关切卡罗纳的其他不知名的同学,当然,还有家长代表——“我”母亲。若从篇章用墨来看,定位卡罗纳为故事主角,显然是有偏颇的。

二、本标题将“事件”当成了“人物”

笔者认为,本标题在命题上最大的失误——本个故事围绕着卡罗纳母亲刚去世,他要回班级上课,教师提前对学生们进行“安民告示”,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遵循教师制定的“二要”“二不许”——要庄重严肃,要热情对待 ;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紧接着,篇章的内容就紧紧地围绕着失去母亲之后的卡罗纳回到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同学和“我”是怎样对待他的,放学后,“我”母亲又是怎样善意地用“推开我”这样与往常不一样的举动,“推醒”“我”拉卡罗纳一块儿回家的情景。

从全篇描述来看,卡罗纳失去母亲,成了一位可怜的孩子,这是这个温暖的故事的“引子”,故事的铺展都是围绕着这一意外惹人生怜的“事件”展开,这是事件,并非主要人物,这个事件,对这个篇章的主题内容而言,仅是“线索”,并非主线,若以“人物取代事件”,显然也是不恰当的拟题。

三、本标题将“单元”当成了“空气”

编者在编写整组教材时,一定会考虑到整体性、连贯性与一致性。该课位于该册教材的第六组的第四课,其他几课除了《古诗两首》外,分别是《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予是快乐的》。但从命题上看,《搭石》符合本文的写作特色——借物抒情,借回想家乡的“搭石”及乡亲们围绕搭石发生的系列感人的、平凡的场景,娓娓道来这一家乡特有的风景,篇章篇末深情写道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围绕台湾不知名的青年与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抽取骨髓,辛苦奔波,连夜为大陆的小钱移植骨髓,拯救生命的动人故事,篇章的主旨也在文本的最后一段得以揭示,本标题与篇章主题浑然天成。《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拟题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基本是相同的情形。

既然,本组教材的其他几篇课文,在拟题上有着一以贯之的命题习惯,为何到了第23课,在文本拟题上就突然出现“变式”呢?是编者的有意为之?还是编者的疏忽呢?在这一课的文本拟题上,笔者在质疑编者将单元组的存在无视化,将其当成了空气。

四、本标题将“原著”当成了“摆设”

在本课的课后,编者安排了一个“资料袋”,详细介绍了原著《爱的教育》,在这一课的“导读”部分,编者也鲜明地指出,“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

笔者更喜欢《爱的教育》的原名——《心》,从原著中,读者可以从一百个故事中感受到一颗颗跳动的真挚与火热的心。译成《爱的教育》,旨在希望读者能从这一百个故事中接受爱的洗礼,感受爱的阳光,以平凡而动人的故事,让读者接受爱的教育,接受熏陶,人人都成为有爱之人,笔者想,这应该是作者、译者的共同期许吧。

既然是这样,让我们再将目光投射到《卡罗纳》一文上,卡罗纳留给读者的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哭”,未进教室时,“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孩子,也是失去至亲至爱的亲人的人之常情);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翻开书后,看到母亲拉着儿子手的插图时的“号啕大哭”(这是触景生悲的真实表现)。若以《卡罗纳》为标题,试问,卡罗纳除了伤悲之外,他还能给读者留下什么?若牵强地解释,只能说,从卡罗纳的表现中,可以告慰读者的是,卡罗纳是一位孝顺的孩子,对母亲是怀有真感情的。仅此而已,这与《爱的教育》全书的题旨应该是不合拍的。就全文内容而言,卡罗纳能从失去母爱的阴影与低谷中走出来,得益于老师、同学、家长的细心、温馨的呵护,给他时间,处处提防着刺激到他,担心伤到了他,等待着他的慢慢坚强。这份爱,是献给卡罗纳的真爱,这份爱的施与者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这才是这篇课文所要告诉读者的爱的真谛,这篇课文仅是一百个故事中的一个。因此,就全书的内容来看,本课的拟题显然也是与原著主旨“格格不入”的。

鉴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卡罗纳》一课的标题拟定欠妥,对文本的价值意义而言,不利于学生用“文本”影响自己的语文学习。故此,笔者建议,该课的命题应该修改,若是拟题的话,可能有以下几个选项供参考 :《期待坚强》《传递温暖》《爱的目光》《温暖的宽慰》……

教材虽然是例子,但对语文教师,对学生来说,教材又是重要的凭借,用批判的视角看教材,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因为爱语文,爱教材,真诚地希望她能越变越完美,越变越规范。

摘要:教材选文,一定是编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学段,精心选择与编排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材选文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力的发展。因为,典范式的选文对小学生语文知能与智能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8.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篇八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上一篇:糖尿病健康教育资料下一篇:立冬节气发朋友圈早安简短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