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二下全册教案(5篇)
1.鲁教版二下全册教案 篇一
第一课 我们是一个集体
活动主题:我们的班集体 集体有纪律 我为班级争荣誉 活动目的:
1、认识班集体,了解班集体的组成。
2、认识集体有纪律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群体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4、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活动准备:
1、让学生搜集遵守纪律的人物故事。
2、让学生调查班内学生为班集体作贡献的事例。活动时间: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是我们从一年级起就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在这个集体里,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是一个集体”这个主题。(板书课题)
二、说说我们的班集体。
1、小组交流:我们的班集体由哪些人员组成?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
2、共同了解班主任、班委会成员,明确他们的职责,了解他们在班集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模拟活动,进一步了解集体的组成。
1、出示课本中“登山活动”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2、从学生的回答中,点出这样的一个小组也是一个集体,让学生举例说说更多的集体。
3、创设情境,指导制定目标。
(1)师:如果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你有何打算?你们的目标是怎样的呢?
(2)小组讨论,制定本组的目标。(3)集体交流,适时指导。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班集体的组成,认识到了集体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会更加热爱我们的集体。板书设计: 我们的班集体 友好相处 互相帮助 热爱班集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由学生课间到上课一段时间纪律上的表现,师做评价,并引出主题活动“集体有纪律”,板书。
二、创设情境,模拟体验。
1、老师设置活动情境:上节课,我们制定了一个春游活动的目标。这节课,我们就要准备出发了。可是,就在这时,小组内有一个同学到了规定的时间还没有来,这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组内讨论,想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3、小组汇报。(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汇报,如谈话、表演等)
4、教师总结纪律的重要性。
三、小小故事会。
1、学生分小组讲述遵守纪律的人物故事。
2、集体交流,召开“遵守纪律的楷模,我学习的榜样故事会。”
3、教师讲述“严守纪律的邱少云”的故事。
4、学生据所听的故事谈感受。
四、诱发情感,激励践行。
1、在学生谈感受的基础上,出示小博士的话。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今后的打算,并填写到课本上。
五、教师总结:
在社会生活中,纪律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从小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吧!板书设计: 集体有纪律 自觉遵守纪律
不遵守纪律 批评、劝阻 第三课时
一、谈话诱思,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面流动红旗或一张班集体的奖状,问: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得来的?它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吗?(使学生对“集体荣誉的取得需要大家的努力”这一道理有粗浅的认识。)
二、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1、让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报。
2、让学生现场采访班集中热爱集体的典型人物4—5名,使学生在交谈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体验感悟,升华情感。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两人三足走”游戏,让学生融入情境,自我实践,自我感悟,自我实现。
四、运用观点,解决问题。
模拟设置故事:一位同学为了自己班集体的荣誉,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又一次夺得了流动红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掌握的观点看、析、议、写,教师针对难点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制定计划,激励践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订“争创优秀班集体行动计划”,并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努力为班集体争荣誉。板书设计: 我为班级争荣誉 热爱班集体 维护集体荣誉(诚实、正直)第二课 快乐的集体生活
活动主题:我喜欢集体活动 集体的力量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2、引导学生热爱集体,在集体生活中有责任感。
3、体会集体的力量是我们做事成功的保证。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活动准备:
1、让学生搜集团结力量大的各种图片、名人名言资料。
2、搜集集体活动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做游戏。规则:小组内每2人一组,每次8人进行比赛,要求两同学用背顶球从起点到终点不能让球掉下来,不能用手碰球,哪组先到哪组胜。
2、采访做游戏的同学:为什么这么高兴?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可以做这个游戏吗?会玩得这么高兴吗?我们大家在一起游戏、活动,这就是集体生活,你喜欢参加吗?让参加比赛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据学生谈的感受引出活动主题“快乐的集体生活”,并板书。)
二、说一说喜欢的集体活动。
1、师:我们在一起游戏、活动是多么快乐呀!三年来,我们在一起参加了许多集体活动,谁来展示一下搜集的集体活动的资料?
2、利用实物投影或其它手段,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3、谈谈自己喜欢哪些集体活动,并说出这些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三、小小辩论会。
1、创设讨论情境:集体活动有益?还是无益?
2、分正反两方,举行“小小辩论会”。
3、学生谈谈本次辩论会的收获。
四、教师总结:
通过辩论,我们知道健康快乐的集体活动能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还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吧!板书设计: 快乐的集体生活 我喜欢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有益? 无益? 热爱集体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一名学生搬动教桌或教师内较重的物品,让其他学生认真看,再安排3—4名学生一起搬动,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引出活动主题“集体的力量”,板书。
二、讨论交流,深化认识。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事情都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
4、让学生谈感受。
三、深入感受“团结力量大”。
1、师讲述“团结力量大”的小故事。
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团结力量大的图片、文字资料。
3、集体汇报交流。
4、集体交流搜集到的团结力量大的名人名言。
5、让学生谈交流资料后的感受。
四、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真切地感受到了团结起来力量大,集体的力量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重要保证。让我们珍爱集体,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吧!第三课 大家都是好朋友
活动主题:同学之间 有了矛盾怎么办 交更多的朋友 活动目的:
1、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2、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3、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4、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人。活动准备:
1、课前调查班级中同学间发生过矛盾的事,不记名记录在卡片上。选学生排练几个小故事。
2、让学生搜集关于友谊的格言,准备卡片。
3、课前,让学生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第三课时)活动时间: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激情,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友谊之歌》,出示歌词。这样导入:歌词中说友谊就像一朵绽放的花朵,永远芳香。(这时,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一朵简易的四瓣花。)那说到友谊,你首先会想到谁?(同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同学之间”这个主题。(板书课题)
二、火眼金睛找优点。
1、四人一组,互相找优点。
(师:不知不觉,同学们已经相处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里,明亮的教室中,我们同窗共读;美丽的校园内,我们一起活动;如花的岁月里,我们共同成长。那大家彼此之间是否都非常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谁有一双孙悟空似的火眼金睛,能发现同学的优点。)
2、集体交流汇报。
3、为全班同学找优点。(重点引导学生找有自卑心理或大家不太喜欢的学生的优点。让他们也体验一下“好孩子”的感觉,同时引导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
4、交流找优点的收获。
5、让学生给朋友提点建议,并出示小博士的话进一步导行。
三、互动交流,探究实践。
1、讲同学之间相处的事例。
2、创设情境,交流探讨。
将课文中的故事拍成短片展示或教师进入学生角色,扮演一名学生,找学生配合表演,让学生讨论一下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据交流情况板书到黑板上的花瓣中。)
3、联系生活讨论同学之间该如何相处。
四、诱发情感,激励践行。
1、出示“友谊之桥”,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做到与同学友好相处。
(内容:我的同学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我会对他说: 我的同学这次考试没考好,很伤心,我会对他说: 我的同学犯了错误,不敢承认,我会:„„)
2.教师总结,让学生把学到的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守信用 宽容 热心 帮助 不起外号 同学之间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就像一朵绽放的花,而且它是一朵用心浇灌才会绽放的花。谁都希望自己的这朵心灵之花开得最灿烂,可舌头和牙齿还有打架的时候呢!大家看,这几名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事先安排好的同学表演课文中的故事。)演完后,师问:他们怎么了?(产生矛盾了)那有了矛盾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板书课题)
二、互动交流,探究实践。
1、学生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事情不解决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2、学生自选一个案例,分组讨论解决的办法,准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可以用模拟演示的方式,也可以以对话的形式直接告诉故事中的人物。)
3、各组汇报。
4、结合实际,进一步探讨。
(1)教师选取课前调查的不记名卡片上的典型事例,出示给学生。(2)分组选代表抽取卡片,小组内共同探讨事情的原因及最佳解决方法,并写在卡片上。(3)集体交流,汇报。
5、交流搜集的格言。
三、诱发情感,设计“友情卡”。(配乐:《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把写的内容与全班同学交流,并亲手交给好友。)
四、课堂总结,激励践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懂得了该怎样和伙伴相处,会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矛盾,老师祝愿你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板书设计: 有了矛盾怎么办 学会宽容 友好相处 以诚待人 第三课时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歌曲《朋友多了路好走》)
师:是啊,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了生活快乐,既然是这样,那就让我们来交更多的朋友吧。(板书课题)
二、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说说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三、探讨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朋友。
1、师扮演一名学生的好朋友,和学生共同表演“替朋友打抱不平”或“怂恿朋友做坏事”的故事片段。
2、观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看法。(师根据学生回答重点板书。)
3、讨论:面对朋友的不足,我们该怎么做?
四、学会交更多的朋友。
1、设置讨论情境:应该和哪些人交朋友?为什么?怎样和他们交朋友?小组内讨论。
2、集体交流。
五、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该怎样去交朋友,和哪些人交朋友。让我们一起唱响《找朋友》这首歌,去交更多的朋友吧!
六、唱歌曲《找朋友》结束本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广交朋友,交真正的朋友。板书设计:
交更多的朋友 友好相处 互相帮助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广交朋友
注:学完这个单元,可利用班会时间召开“在集体中成长”主题班会,以更好地巩固本单元内容。第二单元 第一课 欢迎到我家乡来 单元特点:
1、以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构建活动主题。家乡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对学生而言是熟悉、亲切的。“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两个活动主题“欢迎到我家乡来”“家乡的故事”的探究内容均来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家乡的变化、优秀人物等。
2、学习过程活动化。活动以探究为核心。“欢迎到我家乡来”“家乡的故事”两个活动主题都需要学生亲自去看地图或地球仪,调查、访问、搜集与整理、分析资料来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起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注重活动过程完整化。例如,“家乡的故事”活动主题下的“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家乡山水美如画”“家乡风情更迷人”“可爱的家乡人”“家乡的历史名人”,每个主题活动结束都强调以一定的形式,如画家乡、写小作文、编情景剧等反映活动结果,同时使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得以升华。
4、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教科书版式设计灵活,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5、活动呈现方式范例性。教科书中学生的活动呈现方式只是起到范例引路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
6、注重学生探究活动的体验与感悟,强调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生成,而不是灌输。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家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志向。知识与技能:
1、在家乡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2、了解识图常识,能辨认简单的图例、方向、比例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如调查、访问、搜集与整理、分析资料等进行探究活动。教学建议:
1、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去了解家乡。
2、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情感。
3、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品德教育的实效性,要以家乡优秀人物为榜样,以鲜活的实例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爱乡之情,使其树立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志向。单元课时建议:8-10课时 欢迎到我家乡来 主题目标
一、结合家乡地图,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二、了解识图常识,能辨认简单的图例、方向、比例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活动准备
中国政区图、山东省政区图或市级地图、社区图。活动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我们都有一个家》。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地图,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教师出示中国政区图,找出山东省。
1.交流怎样确定地图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相当于实地距离的长度。比例尺一般有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3.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说明称为图例。我们可以借助图例,知道地图上都有什么。
一、了解行政管理区域的划分,写一写,填一填。我的家乡在()省,()县(市区),()乡(镇)。家乡的省会是(),与家乡相邻的省有()()、()、()、()。
二、出示山东省地图,说说家乡的地理位置。出示30页写一写,填一填。
三、巩固练习查看地图找家乡。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家乡的各种地图。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地图
将搜集到的地图悬挂在教室墙壁上,让学生分组选择地图,仔细观察,在组内交流怎样介绍家乡。2.介绍家乡
请各组选派一至两名代表,用地图介绍家乡情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3.整理信息
听完各组的介绍后,综合信息,整理成“我的家乡”解说词,要求表达清楚,语句流畅。4.说说收获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用地图介绍家乡的情况。
四、课堂练写“我的家乡”解说词。教学反思:
以挂图为教学,包括省、市、县地图,联系实际让学生探索出自己家乡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第二课 家乡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搜集资料,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传说故事。
3.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4.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家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志向。教学估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
课前准备:让家长协助找反映家乡的“老照片”、“新景观”(将学生组:分别搜集城市建设方面、工业方面、农业方面、饮食方面等)课上活动:
1.激情导入:由几十年的变化导入……
2.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照片,选代表参照照片讲变化。①分类展示 ②组织学生讨论,家乡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城市建设方面:高楼鳞次栉比,道路越来越宽…… 工业方面:发展迅速,工厂多,效益高…… 农业方面:机械化,科学种田,产量高…… 饮食方面:生活条件好,生活丰富多彩……
③学生讨论,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3.布置练习与作业:“我与爸爸比童年”小调查
①让学生与父母交流,了解以前家乡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状况,进行归纳整理。
②以“小作文”的形式把调查情况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抒发对家乡变化而感到自豪的心情,树立长大后为家乡建设服务的志向。第二课时
(家乡山水美如画)(家乡风情更迷人)活动方式:主要采用考察、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内容与过程: 课前准备:
一、家乡传说故事会:布置学生通过访问老人、查阅资料去搜集一些有关家乡的传说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二、家乡美景一日游(看美景-----准备谈收获)课堂教学:
一、情景激趣:上一节讨论了“家乡的变化可真大”的主题,同学们表现都很积极,大家通过课后的调查,一定对家乡山水、家乡风情有了 更深刻的了解,这节课大家就把调查的结果、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讨论分析:
1.小组交流展示,分享讨论各自的收获。2.交流展示,输理情感体验。
①各组竟相发言,交流展示组内的收获(可展示图片、也可讲听到的故事)
②学生谈到的美景有桓台少海公园、张店公园、桓台新城„四世宫保‟坊、乡镇的美丽建筑附近的现代化工厂、家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从小立志为家乡做贡献的激情。
三、教师引导进行汇报辨析:
家乡这么美,变化这么大,说明了什么?(党的富民政策好)变化这么大,和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家乡劳动人民)
提示:建设家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长大后要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四、模拟活动,升华认识:
走出教室,融入校园,向全校同学宣传关于“家乡山水、家乡风情”的知识,倡议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建设家乡作贡献。第三课时
(可爱的家乡人、家乡的历史名人)课前准备:调查了解家乡人为家乡的建设做了哪些贡献,了解他们的可敬之处;查找家乡古代名人的事迹,准备课上发言。
一、情景激趣:
家乡美如画,家乡的变化大,家乡劳动人民功不可没,今节我们研究一下家乡的人,作调查,查资料,了解家乡人为家乡做了哪些贡献,学习他们的可敬之处。
二、讨论分析: 1.夸夸可爱的家乡人:
①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夸夸可爱的家乡人,赞美家乡人的奉献精神。
②开展“学习榜样”的活动,树立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志向。2.老师提供《地方志》,让学生自己查找家乡的历史名人,有选择的在班上交流,以名人的精神激励自我。
三、汇报辨析:学生已经搜集了不少的关于家乡人、历史名人的事迹、资料等,老师选择最好的资料,让学生讲、老师进一步补充。
四、模拟活动:以“小作文”或“日记”的形式,说说家乡人或家乡历史名人对自己的影响,表达对他们的敬佩之情。第三单元
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1活动主题:垃圾带来的烦恼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
2、通过讨论、上网、调查等方式,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了解垃圾处理的几种方式,知道有些垃圾可重复使用。
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知道要尽量减少垃圾,分类堆放,使之能够回收利用。二 教材分析
“垃圾带来的烦恼”包括“垃圾从哪里来”“垃圾带来的危害”“垃圾的处理”三个主题活动。教科书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是从垃圾存在的现状及危害这一角度,引导学生了解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垃圾。第一课时
垃圾从哪里来 活动准备:
公园里的录像片、课件或公共场所的图片。通过查、看、听、问,调查垃圾从哪里来。填写调查表,了解我国目前垃圾的现状。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大家喜欢到公园或公共场所去玩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或公共场所去。
教师播放录像片、课件或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做简要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观察中发现什么?(垃圾)。
教师小结:大家看了心里一定都不舒服,乱扔垃圾太不应该,这是不讲卫生的行为。
那你们居住的周围有垃圾吗?下面,请大家来汇报。
二、讨论分析:垃圾从哪里来
1、小组内交流展示调查表,并介绍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2、小组内交流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班内交流。依据调查表按垃圾来源分类。如,家庭垃圾:方便袋、菜叶、果皮等;校园垃圾:废纸、尘土、杂草、落叶等。
3、教师出示投影片或小黑板。介绍我国目前垃圾的现状。(具体现状参考教参书)
三、汇报辨析
针对上述介绍以及大家了解到的现状,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班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为了使大家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人人生活在清洁美好的环境里。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减少垃圾的产生,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
五、拓展活动:通过访问、调查,完成《垃圾的危害调查表》 第二课时
垃圾带来的危害
活动准备:故事(教参书)。《垃圾的危害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听故事、想问题。
1、教师讲述故事《“王乱扔”垃圾国历险记》。
边听故事边思考:(出示问题)故事中的“王乱扔”在垃圾国遇到了哪些烦恼?“王乱扔”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2、指名说一说。
二、讨论分析:垃圾的危害
1、小组内交流汇报,各自展示介绍《垃圾危害的调查表》,小组长作记录。
2、班内交流汇报。小组长代表小组汇报。
3、教师介绍有关的垃圾危害的资料。(依据教参书)
4、学生自由阅读课本52、53页内容。
三、课堂小结:让我们共同努力向人们宣传垃圾的危害,减少垃圾的产生,使人们少受垃圾的危害。保护人类的健康。
四、拓展活动:访问、调查垃圾的处理方法。第三课时
垃圾的处理
活动准备:故事(教参书)。搜集的垃圾处理的方法。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听故事、想问题。
1、教师讲述故事《四个垃圾桶》。
边听故事边思考: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说一说。
3、教师小结:垃圾的处理非常麻烦,首先要给垃圾分类,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
二、讨论分析:垃圾处理的方法。
1、小组内交流汇报,小组长作记录。
2、班内交流汇报。小组长代表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垃圾的处理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处理的方式也不同。学生自由阅读课本54、55、56、57页内容。
四、课堂小结:让我们共同努力,向人们宣传垃圾的危害和高额的处理费用,人人都自觉减少垃圾的产生,使人们少受垃圾的危害。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人类的健康。
五、课后拓展:自觉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2、《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方法,知道水资源短缺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通过考察活动,意识到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3、学习从不同角度认识分析水资源短缺问题,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养成科学用水的习惯,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4、在活动中,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乐于探究的求知欲望。活动准备:
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现象;
2、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
3、上网或阅读书刊,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情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一查“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教学时间: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用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一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水。
二、活动
二、了解教材,选定课题。
1、导语:同学们自由浏览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体内容。(为下一步学生交流,选定研究课题做准备。)
2、学生浏览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想研究什么问题。重点围绕一下问题研究: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呢?生活中那些地方离不开水?我们喝的水合格不合格?地球上的水会用完吗?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水?我们怎样节约用水?等等)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值得大家去研究。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自己比较了解的问题作为研究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课题。
5、小组内确定研究课题。
6、小组内汇报研究课题。
三、根据确定的课题,制定计划。
1、导语:有了课题,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各小组要选出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制定出具体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对研究工作进行分工,以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课题研究计划表供同学们参考。(出示课题研究计划表)
2、小组同学认真讨论,制定出自己组的研究计划。
3、小组代表上台,出示自己组的课题研究计划表。
(例: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是《水被污染了》。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呼吁人们都来爱护我们的家园。我们研究的方法是实地考察、访问、收集资料。第一步先考察访问,收集资料。第二步,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教师补充:如果遇到困难怎么办?
4、学生再交流:想出最好的办法,一边更好的完成研究课题。
四、总结建议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提出的研究问题也很恰当,那么,课下你们就按课上制定的去研究、去活动,把问题完成的更好。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交流研究进展情况,了解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研究中的困难,使研究活动会顺利进行。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导入情趣。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围绕课文内容确定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各小组又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制订了比较具体的研究计划,并且已经开始按计划实施。据了解,有的小组已经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进展顺利。今天,我们要对各小组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一个大体的了解,互相交流一下,看看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大家来共同讨论解决。
二、有困难、大家来
1、小组活动:
交流一下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
2、全班交流: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
(交流过程中,可以随时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以便下一步活动顺利进行。)
3、教师小结: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回报,老师很高兴。同学们交流的很好,说的困难也很实际,同学们也及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课下同学们就积极行动起来,真正把活动搞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把活动搞好的。
四、课后延伸
1、你准备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以“节约用水”为专题制作一份手抄报。
3、环境好 我快乐 教材分析
“环境好 我快乐”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活动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垃圾污染,第二个主题是水污染,本主题主要讲了垃圾污染和水污染一外的环境污染,如:噪音、河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共同组成完整的单元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学生真正树立起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验到保护环境的快乐。主题目标:
了解家乡其他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感受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培养学生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环境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自然环境,做环保小卫士。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主题:其他环境问题
活动准备: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小区广场、公路等处环境的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如校园全景图等。活动过程: 情景导入 放录像。
镜头一:校园全景图
镜头二:有关小区广场的环境录像片段 看了这些,你想说点什么?心情怎么样? 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师: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烦恼。比如我们前面学的垃圾、污水污染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危害了人体健康,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呢? 出示课本图片
师: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明白吗?谁愿意告诉大家? 请看老师搜集的一些图片
2.小组讨论,老师也加入到小组讨论:
师:(见课本)等等都在我们学校周围,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把你知道的说给其他同学听,组长作好记录。3.交流汇报,把问题归类
噪音污染:建筑噪音;接连不断的汽笛声„„
空气污染:汽车尾气;工厂废水未经过处理就排放出来散发出的异味„„
河水污染:乱往河里扔垃;乱倒污水„„
师新修的公路上堆满了泥沙;造纸厂的污水不经过处理就拍放出来,臭气熏人;炼油厂的黑色烟灰飘到几里外„„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科学技术也发达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环境问题呢? 师: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你们想做点什么呢?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3.选择问题,准备调查
4.确立活动小组,分成三个活动小组。5.制定本小组的生活
合作实践,小组讨论,教师做适当的点拨、提示,以便完成计划制定。交流展示计划,取长补短,共同修改。
1与小组之间交流(或征求某个同学或老师的意见),广泛征求意见,看看那些地方需要改进?在吸取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在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多研究研究,形成最佳方案。2展示各小组指定的计划,评议、修改、确定调查计划。安排调查活动
师:计划制定好了,下一步就要实施,要注意安全,向人访问时要注意礼貌用语(可在课堂上演练一下),带好调查用的物品。做好记录,把新的发现用最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拍照等方式)。根据分工,做好调查与访问记录。
第二课时
活动准备:展示台、收集的资料。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这几天同学们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愿意同大家一起分享吗? 整理资料
小组内互相交流,选出代表准备汇报。汇报交流
小组在调查种草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学生交流:
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自己的办法? 归纳总结
被污染的空气、海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危及到我们每个人,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课后延伸
根据你发现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提出合理化建议,贴在壁报栏里,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第三课时
活动主题:爱护环境 从我做起 活动准备:《我们的家》课件 导入
朗诵《我们的家》
边听边观察整幅画面,画面中表达了什么意思?
互相说一说,通过欣赏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人类、动物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美好)启发思考
看图: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你有保护环境的方法吗?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吧。说一说,演一演
当你走到校园、公园里„„看见地上有垃圾,护栏上有尘土,该怎么办?小组表演。互相评议。
小结: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工作愉快。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总结与评价
自我评价:自己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与小组其他是怎样合作的? 共同评价:根据展示的情况,哪个小组表现的最优秀?哪个小组最富有创新精神?
开展一次实践体验活动,行动起来吧:弯弯腰,让“家”变得更美好。
2.鲁教版二下全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先将海水引入 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2.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补充实验] 以硝酸钾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饱和溶液的有关性质。提出你的设想: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结论]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作业 ] 思考: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引入] 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如何表示和衡量呢?
[提出问题] 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哪些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请提出你的假设。[实验探究]
(一)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实验结论] 在溶质种类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升高;当降低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降低。
[学生讨论] 根据刚才探究的结果,请你为溶解度试着下一个定义。[定义]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活动天地] 绘制溶解度曲线
[讨论] 从溶解度曲线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1.我们只需要通过实验测得10组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就可以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溶解度曲线,而从曲线图上,我们可以查得0℃-100℃之间任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所以,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像表达,具有直观、连续等优点。
2.如果将几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叠加在同一张坐标图上,我们就能得到更丰富的信息,例如: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判断哪些物质是易溶物,哪些是可溶物或微溶物;两条曲线的相交点,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选择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等等。
[课堂练习] 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多少 D.温度
[回顾思考]通过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你对“结晶”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二)晶体——有规则外型的固体
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两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引入新课]
三、粗盐的提纯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方法总结]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目的是,若要除掉可溶性杂质,需加入、、等物质,将 等可溶性杂质转换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 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深入思考]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2-2+ 2+烧碱等物质,使SO4、Ca、Mg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针对上述叙述,运用你所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加入的氯化钡、纯碱、烧碱分别要对应将、、离子转化为沉淀; ⑵如果这些离子是由CaCl2、MgSO4溶解于水形成的,那么依次加入适量的烧碱、氯化钡、纯碱时,会怎样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课堂小结]由学生思考发言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二、溶解度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二)结晶的两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
三、粗盐的提纯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方法总结]
3.鲁教版二下全册教案 篇三
说课稿
我所执教的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中的到实验室去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个单元学习完,学生能够系统的认识溶液酸碱性及其规律,并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学生们体验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基本技能的一节课,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
一、学情分析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并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扔存在困惑,甚至不敢去做实验,教材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设计这么一节实验课,目的在于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及部分酸碱的特性。
2.通过未知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通过对对未知溶液的检测,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通过对废液处理,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进而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运用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第 1 页 的能力,解决措施:课堂中注重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确定四瓶无色溶液的成分做为主线,让学生们层层探究,逐步深入的运用实验技能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组内未知溶液是酸还是碱,这一部分的内容完全放手给学生,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对酸和碱的同行的知识基础,所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中收获知识和技能。课堂中注重学生们实验后的交流环节,学生们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验中的一些收获,从知识上、能力上已经合作过程上充分的交流,并对自己在操作中遇到的一些失误或者错误能及时的更正,这一部分的内容预计时间要稍微长一些,目的也是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适应自主探究,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
其次,在已经确定溶液是酸还是碱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确定是哪种酸和碱,考察学生对酸和碱的特性的掌握程度,这一部分内容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可能进行的要稍微快一些,学生们确定了具体是何种酸和碱以后本节课稍微进行总结一下,酸碱的通性和个性分别是由什么粒子引起的,从微观上更好地认识酸和碱。
第三部分,通过对废液的处理,让学生体会到酸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体会到中和反应的好处,并能从情感上感觉到酸碱甚至是化学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 2 页 总之,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们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4.鄂教版二下最后的玉米教案 篇四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趣。
1. 出示玉米做的几种点心,问:你吃过这些点心吗?
2. 师:知道吗,这些点心都是用玉米做的。你对玉米有什么了解?
3. 生交流有关玉米的资料。
4. 师:是啊,玉米营养成分很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可以供人们食用;玉米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玉米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在我国农村,人们还在家门口挂上玉米,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玉米的寓言故事——26最后的玉米。出示课题
6.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指名回答,归纳,
7. 听录音思考:什么是最后的玉米?
二、听录音,学习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听录音,边听边想:什么是最后的玉米?
2. 指名交流,
3. 自由轻声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4. 认识这课的生字新词
(1)哗啦啦 黄灿灿 再来说几个 丁零零 轰隆隆 笑眯眯
软绵绵 红艳艳 绿油油
(2)荣誉 光荣的名誉 反义词 可耻 耻辱
荣誉称号:“学习之星”“故事大王”……
(3)淋,读准音
(4)烤、淋,形声字记忆
(5)褐,换部首组词
(6)腐,书控练习
5. 齐读词语
三、学习课文,理解文章意思
1. 过渡:新朋友都认识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那个最棒的玉米心情变化的句子 。
2. 根据回答出示: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一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很棒的玉米并不灰心。
一连几天过去了,别的玉米都被一一摘走,惟独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好,我明年一定要长得比今年还要棒。老婆婆,谢谢你。”那个玉米感激地说。
3. 读读这些句子,说说那个玉米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
4. 交流板书:自信 不灰心 心灰意冷 感激
5. 再读读句子,试着提问题,在相关内容旁边做上记号。举例第一句,指名读,问:你有什么问题?教师引到“为什么自信”,做上相关记号。
6. 自己读读其他的句子,试着提提问题
7. 交流,归纳成:为什么不灰心,心灰意冷,感激?显示记号
8. 同桌选择一个问题,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读一读,和同伴交流答案 。
示范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个玉米很自信
出示1-3节,句式:它很自信,是因为 .
请女生读这三节,指名交流,
出示答案:它长得胖胖的, 周围的玉米也赞美它.
9. 用相同的办法同桌任选一个问题学习
10. 小组交流,随机学习课文
(1)它不灰心,是因为( )。 .
(2)它心灰意冷,是因为 ( )。
理解“心灰意冷”,用“心灰意冷”说一句话。
它认为好玉米的标准是( )。
看图理解句子,他那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现在已经干透变白;原先长得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坚硬了。
指导读,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棒的,其实是最差的。唉,看来我只好
太阳烤,秋雨淋,直到腐烂掉为止了。”
原来老婆婆要把这最后的玉米当作( )
(3)最高荣誉指什么(做玉米种子),因为( ),那个玉米很感
激老婆婆.
11.分组读描写那个最棒的玉米心情变化的句子。
12. 老婆婆想把这个玉米做种子,所以一直留着它。而它以为是长得不好才不摘它。一个误会,使它由本来的自信变得心灰意冷,以为自己一无是处。
13. 为什么一个误会就让它看轻自己?讨论交流
14. 小结出示: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板书,对自己要有信心
四、展开想象,拓展
1. 如果这个玉米在第一天就向老婆婆提出自己的疑惑:为什么不摘我,是因为我长得不好吗?想一想,老婆婆会说什么。
2. 老婆婆说:“( 。 )”
3. 知道老婆婆的用意后,这个玉米的心情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它在玉米地里的表现。
4. 小结:他一定会充满自信地接受太阳烤,秋雨淋,在艰难中磨练自己。
5. 有话大家说, 如果你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很棒,但别人没有发现你,你该怎么办?
6. 小结:充满自信,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板书后半句
7. 送你几句名言:
磨难越多,成就越大。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时,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达到彼岸。
通往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玫瑰总会开花的。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
8. 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要正确估量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一时的冷落而迷茫。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只要你有本领,一定会被发现的。
板书:26 最后的玉米
自信——不灰心——心灰意冷——感激
对自己要有信心
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
《最后的玉米》课文原文
快到收获的季节了。一阵秋风吹来,地里的玉米叶子哗啦啦地响。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一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是啊,你的确很棒。”周围的玉米也都齐声赞美他。
收获的第一天,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
第二天,老婆婆朝那个很棒的玉米看了一眼,还是没有摘他。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很棒的玉米并不灰心。
一连几天过去了,别的玉米都被一一摘走了,只有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一阵秋风吹过田野,长得很棒的那个玉米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奈地晃着脑袋。他那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现在已经干透了;原先长得水灵灵、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硬了。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一无是处。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棒的,其实是最差的。唉,看来我只好被太阳烤,秋雨淋,直到烂掉为止了。”那个玉米连连叹气,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
不知多少天过去了,老婆婆又来到了玉米地里。
“这可是今年地里长得最棒的玉米了,有了这么棒的种子,明年一定会大丰收的。”她一边夸奖这最后的玉米,一边轻轻地把他摘了下来。
5.鲁教版 马说 复习教案 篇五
马说
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4.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5. 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第一课时一. 导入。通过讲述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导入本课。二. 介绍“说”这种文体及讲解题目。
所谓“说”,那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用来陈说观点阐明主张的,其写法灵活,有近于现在的杂文。“说”为“谈谈”之意,“马说”即为“谈谈千里马”。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昌黎先生集》,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引导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2.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韩愈初登仕途,那时的他血气方刚,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曾三次上书当朝的宰相,要求提拔。但很不幸,他的政见均未被采纳。之后,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的幕下,始终郁郁不得志。加上当时政治黑暗,奸佞当权,有才干的人不受重用。所以,韩愈大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四、背诵课文,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1、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②才美不外见()
外见:表现出来。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饲”。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能)(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3)食之
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吗)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子子)(2)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食通饲,喂);食不饱饱(吃)(3)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4)之:骈死于槽枥之间(起调节音节作用,无义);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的);策之不以其道(代千里马)。(5)而: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但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方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却);执策
而临之(连词,表状态)(6)其:食之不能尽其材(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代驱使千里马的
方法);其真无马邪(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推测语气,可译
为“恐怕”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之义
(1)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子打,名词用如动词)(2)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
词作动词,吃尽)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是马也(古:这;今:判断词)(2)安求能千里也(古:怎么;今:安全,安定,安装)(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同样,相等;今:等候)6、文言句式:
(1)倒装句: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状语后置句)B、马之千里者(定
语后置句)(2)省略句:A、省代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代千里马)。B、省连
词:策之(而)不以其道。(却)第二课时
一、阅读分层。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二、问题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论政。)
2、《马说》中伯乐、千里马和常马分别喻指什么? 答:“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奴隶人”比喻压制、摧残、扼杀人才的当政者。常马比喻普通人。
3、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4、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5、文章每个自然段都以“也”字作结,这三个“也”字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 明确:第一个“也”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第二个“也”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谴责;第三个“也”是对 “食马者”的深刻讽刺。
七. 拓展延伸
电影《天下无贼》中小偷的头领黎叔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学了本文后,大家觉得在韩愈那个时代什么最宝贵?(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假设你是一个有知识、有才干的人,那么你要怎样做才能免遭被埋没的命运呢?
参考观点:假如我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我会充满自信,积极为自己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虽然偶尔也会碰壁,但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不气不馁,即使官位低也要饱含热情造福一方人民,而不是怨天尤人。
九. 小结
韩愈以良马喻人才,写自己的知遇之难,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活于思想开放、有言论自由的新时代,可以做到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肯努力,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马说
韩愈 伯乐----千里马----(无限同情)
“食马者”------不知马----(愤怒谴责)食马者------无马、不知马(辛辣嘲讽)
全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政途多失意 悲愤出奇文第三课时
一、《马说》理解性默写归纳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0)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1、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2、《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3、《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4、《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5、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6、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二、写作特点1、托物寓意,结构精巧: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托物寓意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
【鲁教版二下全册教案】推荐阅读:
苏教版二下美术教案07-01
鲁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案09-01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教案09-20
鄂教版二下语文复习提纲09-27
苏教版二下知识点总结07-29
鲁教版初一音乐09-22
鲁教版初一英语下册09-14
鲁教版初二语文测试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