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8篇)
1.关于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
合 肥 学 院
Hefei University
论文题目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体会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指导教师
韩成良
系别/班级 化工系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2)班 姓名(学号)周桃磊
1403012003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体会
作者:周桃磊
合肥学院,化工系,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机械设计(machine design),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机械设计的努力目标是:在各种限定的条件(如材料、加工能力、理论知识和计算手段等)下设计出最好的机械,即做出优化设计。优化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许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制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环境污染。这些要求常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因机械种类和用途的不同而异。设计者的任务是按具体情况权衡轻重,统筹兼顾,使设计的机械有最优的综合技术经济效果。过去,设计的优化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知识、经验和远见。随着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价值工程、系统分析等新学科的发展,制造和使用的技术经济数据资料的积累,以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优化逐渐舍弃主观判断而依靠科学计算。
关键词:机械设计 机械工程 粉体工程 正文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状况
1.学习意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我们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应用、设计能力,并通过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我们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内容:
1、阐述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设计方法。
2、阐述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
3、介绍机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2.学习方法:(1)学会综合运用知识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问题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设计能力的重要标志。
(2)学会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本课程又是一门能够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设计性课程,除完成教学大纲安排的实验、实训、设计训练外,还应注意设计公式的应用条件,公式中系数的选择范围,设计结果的处理,特别是结构设计和工艺性问题。
(3)学会总结归纳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多,内容繁杂,所以必须对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思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与其他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掌握其共性与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4)学会创新 学习机械设计不仅在于继承,更重要的是应用创新,机械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创新的历程。只有学会创新,才能把知识变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更新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由于它包括的内容广而散,纵横关系复杂,几乎每一章都包括工作原理、类型特点、机构设计或结构设计、参数选择等内容,涉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等多门课程,该课程包含的内容广,主要表现在关系多、门类多、公式多、图形多和表格多等现象。该门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参数自己设计,同一个设计题目所选择的参数不只一个,每个同学设计的结果应该是不同的,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继承前人已有的经验,还要去创新,这又给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基于以上原因,学生认为难学,教师认为难教。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时的压缩,使得《机械设计基础》成为了机械类课程的一个教学难点。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指导中, 采用了纲要框图法教学,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应用广泛,例如粉体设备中的分离选粉机:高效三分离选粉机将物料“一分为三”,即“粗粉(d>150um)、中粗粉(60um<d<150um)、细粉。”粗粉返回一仓,中粗粉经高速绞刀送入磨机研磨仓(也可随粗粉进入一仓),细粉即成品直接输送入库。
2、Sepax高效三分离选粉机与尺寸相近的离心式、旋风式、转子式选粉机相比,产量要高得多,因而更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先进合理的结构允许选粉风量、产量和喂料量在较大范围变化而不影响选粉效率,其分级性能十分稳定。
3、高效三分离选粉机分级原理先进。结合多种选粉原理,采用航空空气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整个流场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设备阻力显著减小,选粉效率更高。节能降耗非常明显。选粉机转子内装有获得国家专利的涡流整流器,转子内的气流相对转子只上升不旋转,利用气流进转子后内因动量矩减小对转子的推动力,节省驱动功率和减少磨损。物料经过两次选粉区选粉,分级精度更高、更精确。
总结:机械基础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应用广泛,内容繁杂,在当今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产生活应用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大康.机械设计基础.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王大康,卢颂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4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3]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陶珍东,郑少华.粉体工程与设备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金清肃.机械设计基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关于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二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物流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 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物流任务的不断变化, 企业对物流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国外企业对物流人员的要求趋向是具备“学历+专业方向+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的综合知识结构和技能。因此,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以满足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笔者拟结合物流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物流职业岗位, 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如下探讨。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 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IS和GPS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面向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对于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来说, 学习和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 作为一名物流从业人员, 从日常的物流作业到流程管理, 必须了解一定的物流信息技术基本知识, 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其次, 《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和高级物流师的工作要求均包含了物流信息管理的职业功能。
再次, 由教育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把《物流信息管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以上三点确立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地位。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因此,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操作, 包括办公软件、物流信息系统等软件的使用以及条码设备等硬件的使用。
如图1所示, 从企业管理层次角度分析高职学生初次就业岗位。他们处于执行层, 在信息系统的层次中处于运行控制和业务处理层。作为执行层 (或者操作层) 的职员, 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公系统及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设备使用技能。通过以上分析, 确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包括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 (EDI) 、电子定货系统 (EOS) 、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
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和操作物流信息系统, 能快速适应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具备较高的信息处理和管理能力, 包括数据录入、修改、删除, 数据统计汇总, 报表制作和报表输出打印等;能熟练使用物流信息设备, 如条码设备、打印设备、RFID设备、立体仓库控制设备、POS系统等;能把信息技术与具体的企业应用 (特别是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联系起来, 实现基本的信息管理。
素质目标在获得专业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认真、细致、务实的精神, 培养沟通、协调、互助等综合职业素质。
物流信息技术的课程设计
(一) 课程内容
从理论知识角度看,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比较强, 内容比较抽象的课程;从实践角度看, 学生要达到熟练操作, 把理论、实践与具体应用融会贯通, 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物流信息设备和物流软件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 使学生获得信息处理和技术运用的能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图2所示。
(二) 课程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模块化设计根据“教、学、做”一体的思路, 使用模块化教学手段, 在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融入实践教学内容。基本理论的讲解主要是为实验和实践服务, 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技术运用的能力。
实施课程的职业导向力求根据企业实际应用设计教学实训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应用案例, 增加实践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使用企业应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符合行业标准的物流设备进行教学, 并以此作为学生了解物流企业运作管理的辅助手段。
多种监控方法采用多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包括任务分配、现场指导、批改作业、操作考试 (口试) 和笔试。把阶段性测验作为模块教学的质量控制点, 把训练评价作为实验成绩, 并计入课程总评成绩中。
(三)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有所知, 有所获, 有所用, 迅速适应职业岗位, 进入岗位角色, 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培养具备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人才, 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降低企业培训成本。能力训练项目如表1所示。
摘要:信息技术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以满足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文章结合物流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及物流职业岗位, 探讨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叶.探寻物流企业的黄金罗盘[N].现代物流报, 2008-08-14.
[2]教育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OL]. (2008-07-09) .http://www.cqwljy.com/jypx/ShowArticle.asp?ArticleID=45.
[3]潘冬青.现代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其培养[J].柳州师专学报, 2006, 9 (3) .
[4]陈韩梅.论企业招聘物流人才的知识技能标准体系[J].物流科技, 2005, (5) .
[5]孙淑生, 海峰.国内外综合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比较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5 (5) .
[6]汉新·克利斯蒂安·波费尔.物流结构的变化——人员结构[J].王微, 张计划, 译.连载讲座, 2005, (2) .
[7]刘永红, 李惠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我国现代物流业[J].物流科技, 2008, (1) .
3.关于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通史设计史游泳式学习方法潜水式学习方法
传统设计理论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是大班型集中上课,老师讲述编年史,年终通过试卷进行考试。这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讲述是课堂的主体,教学内容是按照时间线索讲述编年史,把学生记忆知识点的数量作为课程考核的目标。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历史信息,这些信息都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层面。由于课时量的限制,学生对所有的历史事件的认识都处于了解的层面,没有时间深入的理解。我们把这种学习方式定义为游泳式学习方式。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多数的学生只是记住了设计史上几个^物的名字,或者几个风格的名称,甚至有的同学表示在课程结束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全部忘记了。这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没有作用。因此,探索一种适合设计专业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将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本专业的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一、对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的分析。
(一)课程目标设定中存在的问题。
从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完成对设计史知识点的积累,进而对历史有所理解。在这里,传统的教学方式默认了一个前提——大量的积累知识点,学生会在知识点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学会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从而理解历史,达到以史为鉴的作用。这里显然存在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应该来自于对历史问题不断的深入思考,而非知识点的记忆和积累。相反,这种强调记忆的方法会抹杀学生的思考能力。
另外,传统教学方法核心的教学理念正是中国传统谚语中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含义是读书读的多了自然会写文章。注意,这里强调的是书读多了会写文章,而不是会做事情。而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的地方在于,设计专业的学生读书懂历史的目标并非为了下笔写文章,而是要能够为设计实践提供有用的经验支持。因此,设计类学生解读历史,需要获得的是对实际设计工作直接有用的信息。设计思维实际上是围绕着“问题”来展开的。(1)因此,这些有用的信息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类,历史上的设计师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设计师是如何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条件的;第二类,面对这些问题,设计师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以及解决的实际效果。弄清楚这两类问题,学生才可以将自己面临的设计工作与历史上的设计师面对的问题进行类比,从而为学生发现当下的问题以及如何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借鉴。很显然,这两类信息的获取需要把历史事件当做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才会获得。
因此,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培养学生对具体的设计案例的研究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要求由传统的记忆式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思考的研究型學习方式。教学方式也应该做出相应改变,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教学方式的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问题。
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口耳相授的教学方式是在信息载体匮乏,老师作为主要知识来源的年代采用的教学方式。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先进的途径方便快捷的获取历史、理论的信息。老师作为知识源的作用减弱了,因此再像以前一样照着书本进行讲述就不如将书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更加便捷和灵活。另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课堂上动脑思考的只有老师—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听和进行笔录。这种被动接收知识的方式使学生逐渐的丧失探索的积极性和能力。教师往往面对不愿意思考的学生无计可施,确不知自己正是造成学生懒于思考的始作俑者。
因此,正确的教学方式应该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集体讨论、探索、研究成为课堂的主体。面对大班型的课堂还应该把学生分成讨论小组,组织小组内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讨论,并且在课堂上公开发表。
(三)设计史与通史之间的关系问题。
传统方式的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只是就设计史进行讲述,虽然其中也会偶尔提到通史与设计史之间的关系,但只是浮光掠影,一带而过。这就使我们对设计史中历史事件的了解无法深入,甚至有时会断章取义,没法甄别历史上的一些基本事实一一例如在某些产品生命周期中工业设计师具体的工作内容到底是什么。目前国内对工业设计的理解五花八门,正是我们对基本史实没有甄别清楚的表现。
更为可怕的是,学生在解读设计史的过程中,看不到设计师对设计条件的分析和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而只是看到了最终呈现出的产品形象。这时,产品的形态成为最突出,最容易被学生摄取的信息。学生就必然的会把设计史解读成一部以产品形态风格不断变化为主导的历史。从而走向只注重造型设计,不注重内涵的错误道路。因此,也就难怪中国目前的很多设计公司执着于创造新奇特的造型设计,这恐怕是学校的设计理论教学的后遗症。虽然个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理论研究的流于表面,但是应该如何加深设计理论研究深度的问题,应该是时候进行深入的思考。
有过实际设计经历的人都会明白,设计工作是一个多面向的工作。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都会是设计工作的制约因素。设计师的工作正是要综合平衡、协调这些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深刻理解设计师的工作,首先要弄清楚在具体的设计案例中这些因素是如何对设计工作产生影响的。而懂得通史是弄清这些因素的必要途径。因此,要懂得设计史,首先要懂通史。否则,对设计史实的评价就会因为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而流于形式。这种流于形式造成的后果轻者是学生只是获取了零星的历史事件知识点,无法起到借鉴作用,重者则会误导学生错误的理解设计史。
(四)游泳式学习与潜水式学习的问题。
nlc202309021053
既然要能够研究清楚设计史,首先应该精通通史。这里引发出另外一个问题,设计理论课程的课时量是有限的,如何运用有限的课时让学生同时懂得通史和专业史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打破原来理论课程中按时间线索讲述编年史的概念。在此课程中我们不求学生记住所有的编年史知识,而求学生学会综合通史解读设计史实的方法。当学生掌握解读方法以后,学生就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知识量的扩充留给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自己去完成。这种方式具体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让学生选择历史上某一个具体时间点上的设计案例,掌握尽可能多的关于这一案例的历史信息,对这些信息问的关系研究到一个较深入的层次,最终对设计案例进行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首先要从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状况等社会环境出发,形成设计师面对的社会环境和具体设计条件的综合报告。在此报告的基础上再去解读设计师的解决方案,从而能够具体评价设计师解决方案的优劣。当然,设计师的工作范畴、造型问题在设计工作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这种研究方法就像潜水,选择某一个点潜入,在不同的深度会有不同深度的收获和体会。
讲述编年史的游泳式学习方式,就像我们在游泳池里游泳,无论我们游了多远的距离,我们仍然是处于水的表面没有深入到水中,对水的感受始终处在同一个水平。因此,无论我们记忆了多少設计历史中的事件、信息,如果我们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来说都只是起到知识积累的作用。这种知识的积累可能会表现为很能讲历史故事,很能写文章,似乎很有学问,但是对于具体的设计,并不能产生直接的借鉴作用。因此这种游泳式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不能提供有力的帮助。而对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的潜水式学习方式则不同,学生把有限的理论学习的时间都集中在某一个时间点的研究上,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研究到一个较深入的层次。学生会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深入的了解历史上的设计案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学习的深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树立了一个高的水准,学生会把这种高水准带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二、潜水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方法。
(一)课程内容安排要由浅入深,分步骤完成目标。
要完成潜水式的教学方式要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选择设计案例并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资料查询和整理工作,了解基本史实。此阶段的重点在于对社会背景的深入分析。要对当时人类的普遍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有了解。形成设计师面对的社会条件和设计条件的综合报告。第二步,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阶段,此阶段重点在于弄清楚设计条件和解决方式问的对应关系。也就是我们要清楚在案例中,设计师采用了什么手段来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并且对设计师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第三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描述案例的借鉴作用,此阶段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总结通过研究获得的经验。并且引导学生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学生自己面对的实际设计工作中。这三个步骤分别在延续的设计理论课程1、2、3中逐步完成。
(二)课堂管理中的具体问题的一点经验。
1、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听课的教学方式,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探索,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解决的方法是将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时间由教师讲课为主转换为以学生的讨论和课堂上公开发表为主。在开学初将学生划分为讨论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设计理论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每个组5-7人为适宜,男生和女生要搭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人数很关键,少于五人讨论氛围很难形成,多于七人有将有部分人没有机会发表观点。强调男女生搭配主要是避免组员全是女生的情况,全是女生的讨论组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小组讨论的结果要及时在课上进行公开的发表。老师通过阅读讨论记录对各组同学讨论过程中想到的因素数量和质量进行考察,从而形成对学生的分数考核。这种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参与主动的思考。
2、课时少而学生数量多的问题。
设计理论课程往往以一个年级集体上大课的形式出现,在有限的课时内没有办法让每个同学都上台就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没有机会发表的人会产生消极情绪。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把对同学发表的内容进行提问也作为分数考核的内容,没有上台发表的同学,如果能够对别人发表的内容提出两个以上有价值的问题,就相当于上台发表一次。但是,教师要根据课堂的人数和课时数规划好公开发表的人数和提问的人数,从而限定每位同学公开发表时提问的数量。否则会出现对发表同学提问不均匀的情况。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有效的促进了课堂上学生间的交流。也正是这种方式逐渐的帮助学生养成互相讨论,共同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
三、总结。
在设计理论的教学探讨过程中,我们综合了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及目前学生面对的具体学习环境,从而提出了适合设计类学生的潜水式教学方式,进而将教学方法改变成了适合学生集体讨论的研究型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的访谈,经历潜水式的设计理论课程学习的学生,逐渐的学会了围绕具体的设计案例迅速的收集有效信息,并且能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共同探讨,深入的分析经典案例。设计理论正在对对学生的设计工作实践产生借鉴作用,这些学生正在逐步的读懂历史,学会学习。
4.关于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四
数据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在我看来,数据库课程设计主要的目标是利用课程中学到的数据库知识和技术较好的开发设计出数据库应用系统,去解决各行各业信息化处理的要求。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可以巩固我们对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当我们这组决定做大学生就业咨询系统时,我们并没有着手写程序。而是大家一起商量这个系统概述、系统目标、系统需求、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和数据词典。当这些都准备好了之后,我们进行模块的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块设计,而且写出来的代码要求可以实现相应模块的功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分工做好了,最后会由一个人把这些全部组合搭建在一起。我们使用的是Html和php相互嵌套使用,当一个系统做好了之后,我会好好地把程序都看一遍,理会其中的奥秘。
我所负责的是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还有一些界面的实现。还记得自己刚接触html的时候,觉得很感兴趣,所以有一段时间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然而Php
是我刚接触不久的一种编程语言。不过觉得它的功能真的很强大,可以开发出很多大型的系统。但是在做备份和还原的时候,要考虑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当我遇到错误的时候,感到很受打击。值得欣慰的是,在同学的帮助和大量参考书的查阅下,我把自己的模块做好了。这就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而且,我明白了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重要性liuxue86.com,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领悟了只有坚持不懈才会取得胜利。
知识的获得是无止境的,只要你想学,只要你行动,没有什么会难倒我们的。回首这一个多星期的课程设计,我很欣慰。因为我有了动力,有了勇气。谢谢老师对我们的不懈帮助,谢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一次实践的机会,也谢谢组员们的关怀。这些美好的回忆美好的东西将永远伴随着我。
数据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赛的尘嚣渐渐远去,怀着对这次大赛的些许不舍,怀着对当初课程设计开始时候的豪情万丈的决心的留恋,怀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积累的信心与斗志,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为自己的足迹留下哪怕是微不足道但是对自己弥足珍贵的痕迹并期望与大家共勉。
首先,让我的记忆追溯到大二暑假,在老大的指引下(老大劝我学ASP(ASP培训).net),我接触到microsoft
公司的.net产品。那个时候我已经学过vc和asp,因为windows程序设计实验的课的关系,接触过VB(VB培训),但是没有专门去学他,因为习惯了c++里面的class,int,觉得vb的sub,var
看着就不是很顺心。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号称“.net是用于创建下一代应用程序的理想而又现实的开发工具”,而且主推c#语言,由于对c语言的一贯好感,我几乎是立刻对他产生了兴趣。我就开始了对c#的学习,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数据交互是很重要的,暑假的时候我把我们这学期的课本数据库系统概论看了一遍。我记得以前用c语言编程的时候,数据是在内存中申请空间,譬如使用数组等等。很耗费内存空间。这个时候就是数据库站出来的时候啦,于是我又装上了sql
server2000,以前学asp的时候用的是access,那个时候只是照着人家做,理论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开发的时候我想过用什么架构,c/s模式?模式有很多,怎么选择?我就上网搜索现在最流行的架构是什么。结果搜到了mvc架构,就是你啦。我决定用这个架构,不会,没关系,咱学。just
do
it!前期工作准备好后,那么我就得把我暑假学的.net加以实践。这个时候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利用ado.net操纵数据库的知识。并且对数据库里面的存储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大概2个多星期的奋斗,我完成了我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基于.net数据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最后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以及以及新技术应用奖。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如果自己有了兴趣,就动手去做,困难在你的勇气和毅力下是抬不了头的。从做这个数据库开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有一丝的放弃的念头。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出于对新技术的好奇,出于对一切未知的求知。我完成了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不过这只是我学习路上的驿站,未来十年.net的核心技术就是xml[至少微软是这么宣传的],我会继续学习它,包括jave公司的j2ee我也很想试试,语言本来就是相通的,just
do
it!语言并不重要毕竟它仅仅是工具,用好一个工具并不是一件值得为外人道的事情,主要是了解学习思想。古语说的好:学无止境啊。
实际上从学习的经历来看,我们接触的知识体系都是属于比较老或比较传统的,与现在发展迅速的IT行业相比很多情况已不再适用,尤其是当开源模式逐渐走近开发者后更是如此。虽然是一个数据库课程设计,由于本人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是本着对自己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角度考虑的,所以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数据库以外的设计。总而言之,这次数据库设计心得体会不能用语言完全表达。
数据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
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上机实践。
我的课程设计题目是线索二叉树的运算。刚开始做这个程序的时候,感到完全无从下手,甚至让我觉得完成这次程序设计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查阅各种资料以及参考文献,之后便开始着手写程序,写完运行时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实现线索二叉树的删除运算时很多情况没有考虑周全,经常运行出现错误,但通过同学间的帮助最终基本解决问题。
在本课程设计中,我明白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并提高了自己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培养了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以及合作能力。这次课程设计同样提高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对VC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习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进行训练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上机实习一方面能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上机实习是对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机器是比任何教师更严厉的检查者。因此,在“数据结构”的学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主动地、积极地、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实验,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与专业素质。
通过这段时间的课程设计,我认识到数据结构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需要多花时间上机练习。这次的程序训练培养了我实际分析问题、编程和动手能力,使我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了我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总的来说,这次课程设计让我获益匪浅,对数据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数据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四)
两个星期的时间非常快就过去了,这两个星期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进步,获得了多少知识,但起码是了解了项目开发的部分过程。虽说上过数据库上过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相关的设计工作细节。这次实习证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这其中需要的很多知识我们没有接触过,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前边所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没有理解到位,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大量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自学,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学到不少很实用的东西。
从各种文档的阅读到开始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亲身体验了一回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很多东西书上写的很清楚,貌似看着也很简单,思路非常清晰。但真正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设计一个系统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难度。经常做到后面突然就发现自己一开始的设计有问题,然后又回去翻工,在各种反复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我想有这样的问题不止我一个,事后想想是一开始着手做的时候下手过于轻快,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自己要做的这个系统是给谁用的。因为没有事先做过仔细的用户调查,不知道整个业务的流程,也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就忙着开发,这是作为设计开发人员需要特别警惕避免的,不然会给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可能会需要全盘推倒重来。所以以后的课程设计要特别注意这一块的设计。
按照要求,我们做的是机票预订系统。说实话,我对这个是一无所知的,没有订过机票,也不知道航空公司是怎么一个流程。盲目开始设计的下场我已经尝过了,结果就是出来一个四不像的设计方案,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没有前期的调查,仅从指导书上那几条要求着手是不够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和客户的要求,分析现有情况及问题,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将机票预定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客户端子系统,服务器端子系统。在两周的时间里,不断地对程序及各模块进行修改、编译、调试、运行,其间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忘记了一些java语言的规范使得在调试过程中一些错误没有发现,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调试掌握得更加熟练了,意识到了程序语言的规范性以及我们在编程时要有严谨的态度,同时在写程序时如有一定量的注释,既增加了程序的可读性,也可以使自己在读程序时更容易。
我们学习并应用了SQL语言,对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删除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导入表和删除表、更改表学会了对于表的一些操作,为了建立一个关系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得经过系统调研、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系统调试、维护以及系统评价的一般过程,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很多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的,它涉及到的各种实体、属性、数据流程、数据处理等等。很多时候感觉后面的设计根本无法继续,感觉像是被前面做的各种图限制了。在做关系模型转换的时候碰到有些实体即可以认为是实体又可以作为属性,为了避免冗余,尽量按照属性处理了。
物理结构设计基本没有碰到问题,这一块和安全性、完整性不觉就会在物理结构设计中添加一些安全设置:主键约束、check约束、default定义等。最后才做索引的部分,对一些比较经常使用搜索的列,外键上建立索引,这样可以明显加快检索的速度,最后别忘记重要的安全性设置,限制用户访问权限,新建用户并和数据库用户做相应的映射。
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相信自己,不能畏惧,不能怕遇到困难,什么都需要去尝试,有些你开始认为很难的事在你尝试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原来她并没有你以前觉得的那样,自己也是可以的。如果没有自信,没有目标,没有信心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当其他人都在迷茫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坚信目标,大学毕业出去即面临找工作,从学习这个专业,到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实践,这次实践可以给我们敲一个警钟,我们面临毕业,面临择业,需要这些实践经验,在困难面前要勇于尝试,这是这次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感想!
以上基本是这次实习的体会了,设计进行的非常艰难,编码非常不容易,才发现做一个项目最重要的不在于如何实现,而是实现之前的需求分析和模块设计。创新很难,有些流行的系统其实现并不难,难的在于对市场的分析和准确定位。设计,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数电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数电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这个方案包括设计了一套电路原理和PCB连接图,和芯片上的选择。这个方案总共使用了74LS248,CD4510各两个,74LS04,74LS08,74LS20,74LS74,NE555定时器各一个。
2、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就是心里想老着这样的接法可以行得通,但实际接上电路,总是实现不了,因此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用去很多。
3、我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象深刻。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liuxue86.com)。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4、经过两个星期的实习,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荆在此期间我们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才意识到老一辈电子设计为我们的社会付出。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一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十来天的合作,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同样可以为社会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一切,这有什么不好?我们不断的反问自己。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设计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可。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失落呢?于是我们决定沿着自己的路,执着的走下去。
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习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习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习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对我们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实习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数电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主要应用了通信电子线路三点式振荡器电路内容。通过查找资料,结合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完成了课程设计的内容。把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我们对课本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在课程设计之前,我们通过各个渠道查找资料后分析验证,经过多次的修改和整理,作了如上的设计思路。虽然这次设计一开始是按照设计要求去完成的,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导致以上的准备资料,在实际操作中都未能派上用场。在这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懂得了很多,课程设计不光是让我们去“设计”,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通信电子线路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加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其次对这个课题的理解问题。因为高频的知识本来就不容易懂,所以查找资料和查阅基础知识,花了我们很长的时间。这些都应归咎于自己基础知识的匮乏。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有关高频原理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动手操作方面,加深了对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对高频知识的理解,也对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调试仪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设计时我们根据课题要求,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还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这次的高频课程设计重点是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相结合,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的思维能力。在接触课程设计之前,因为这门课程的难度很深度,我对高频是敬而远之的心态,所以基础知识以及逻辑推理思维方面都是相当欠缺。在对高频的实验模块操作方法所知甚少和对调试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的程度,最后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课程设计的要求。
数电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
数电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短短的两个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数电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数电课程设计,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数电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王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王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总体来说,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程序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有趣,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在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这次数电课程设计,虽然短暂但是让我得到多方面的提高:1、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在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加深了我们对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对一些常见逻辑器件的了解。另外,我们还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数字电路这门课程在科学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2,查阅参考书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在设计电路时,遇到很多不理解的东西,有的我们通过查阅参考书弄明白,有的通过网络查到,但由于时间和资料有限我们更多的还是独立思考。3,相互讨论共同研究也是很重要的,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电路设计中的分频器的设计,开始并不理解分频器的原理,但是和其他的专业同学讨论后,理解了分频器的基本原理后,很快的设计了电路原理图。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赛的尘嚣渐渐远去,怀着对这次大赛的些许不舍,怀着对当初课程设计开始时候的豪情万丈的决心的留恋,怀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积累的信心与斗志,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为自己的足迹留下哪怕是微不足道但是对自己弥足珍贵的痕迹并期望与大家共勉。
首先,让我的记忆追溯到大二暑假,在老大的指引下(老大劝我学.net),我接触到microsoft
公司的.net产品。那个时候我已经学过vc和asp,因为windows程序设计实验的课的关系,接触过vb,但是没有专门去学他,因为习惯了c++里面的class,int,觉得vb的sub,var
看着就不是很顺心。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号称“.net是用于创建下一代应用程序的理想而又现实的开发工具”,而且主推c#语言,由于对c语言的一贯好感,我几乎是立刻对他产生了兴趣。我就开始了对c#的学习,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数据交互是很重要的,暑假的时候我把我们这学期的课本数据库系统概论看了一遍(liuxue86.com)。我记得以前用c语言编程的时候,数据是在内存中申请空间,譬如使用数组等等。很耗费内存空间。这个时候就是数据库站出来的时候啦,于是我又装上了sql
server2000,以前学asp的时候用的是access,那个时候只是照着人家做,理论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通过一个暑假的学习,基本搞清楚了理论方面的东西,具体怎么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为这学期的课程设计打下了铺垫。
来到学校后,随着这学期的数据库课程大赛开始了,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我自己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我会多少,而是我应该具备快速学会东西的能力。遇到什么就学什么。我们有时候很容易被一些专业名词说吓着,包括什么建模,软件工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被这些纸老虎所唬住,而没有勇气去接触他们,总是说这个太难了之类的退堂鼓的话,他们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压抑住了他们自己的好奇心。
其实都是纸老虎,又不是什么国家科研难题,只是去用一些工具,发明工具是很难,但是用一个工具就容易多了,just
do
it!我记得我做这个数据库之前,我们老师说要做好前期分析,我就在网上搜索用什么分析工具好。最后我选择了roseuml建模工具。在此之前,我脑袋里面没有软件建模的思想,什么uml建模对我而言就是一张空白的纸。但是真正接触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什么不懂的上网去搜索,这是一个信息横流的世界,有google,baidu就没有不能解决的知识难题。以及后来的数据库分析的时候用到的powerdesigner也是一样。
开发的时候我想过用什么架构,c/s模式?模式有很多,怎么选择?我就上网搜索现在最流行的架构是什么。结果搜到了mvc架构,就是你啦。我决定用这个架构,不会,没关系,咱学。just
do
it!前期工作准备好后,那么我就得把我暑假学的.net加以实践。这个时候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利用ado.net操纵数据库的知识。并且对数据库里面的存储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大概2个多星期的奋斗,我完成了我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基于.net数据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最后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以及以及新技术应用奖。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如果自己有了兴趣,就动手去做,困难在你的勇气和毅力下是抬不了头的。从做这个数据库开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有一丝的放弃的念头。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出于对新技术的好奇,出于对一切未知的求知。我完成了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不过这只是我学习路上的驿站,未来十年.net的核心技术就是xml[至少微软是这么宣传的],我会继续学习它,包括jave公司的j2ee我也很想试试,语言本来就是相通的,just
do
it!语言并不重要毕竟它仅仅是工具,用好一个工具并不是一件值得为外人道的事情,主要是了解学习思想。古语说的好:学无止境啊!
我很庆幸我参加了这次数据库大赛,让我确实打开了眼界。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经过近一个月的设计与制作,我们组的《2015世界杯观战指南》终于完成了,现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体会记录如下。
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中我主要负责用户登录、注册及数据库维护方面的设计。
1.Delphi是一款功能很强大的软件,其控件之多超出了我的想象,因此在运用时要借助很多资料。要学会查找和利用现有资料来解决问题
2.在设计中用到了很多SQL语句,因此对SQL及程序语句地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3.后期的软件制作都是以前期的工作为基础的,因此在前期的需求分析及数据库设计阶段要认真、细致。
4.我们是三个人的小组,在设计过程要互相协调,合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
VB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专业骨干课。本课程主要通过VB论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组建编程的机理,涉及到控制台界面程序、Windows窗体程序、图形界面编程、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等多方面的内容。内容量大,程序设计复杂、同时VB程序调试是在VS环境下进行,在编程过程中环境会自动为用户生成一些必要代码,以降低编程难度,降低学生的编程负担,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VB的程序结构把握和了解不全面,对编程机理了解不透彻,学生容易盲目照搬书上代码,不求甚解,似是而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课程设计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书本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应用每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单元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项目,设计编写一个小作品;学完整个课程后,完成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编程项目,使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以项目完成为手段,全面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目的1.为使学生掌握VB编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组建编程的知识实际技能,除了系统地讲授必要的VB知识,上机练习,做作业外,还应该对学生作较全面的编程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即作课程设计,以达到如下目的:具体应用和巩固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掌握应用VB.NET编程和组建编程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项目设计能力。
2.独立地根据一定的项目要求,查阅资料,写出项目开发目标,分析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课程知识,提出解决方案,编码并上机调试完成系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二.要求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注意培养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
1.在某个教学单元结束后,完成一个教师布置的、或学生自己拟定的、知识覆盖整个章节的,有一定综合性和难度的项目,要求学生描述出要达到的目标、围绕目标,收集资料和素材,复习所需的课程知识,描述问题解决方案、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直到项目的完成。最后的成果要有完成的作品和相应的文档。
2.在课程结束后,完成一个大的编程项目,其要求与课程单元的项目差不多,只是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知识覆盖面更广,工作量更大,以全面促进学生复习和梳理学科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文档的书写和编制。
三、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课程设计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我们还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监督和管理。
1.首先讲清楚课程设计的意义,让学生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随时巡视和监督,了解把握和控制课程设计的进展;
3.将学生的作品集中展示、评价、打分,可以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自豪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在此过程中可以明确标准,自觉地按照标准来调整自己地学习;
4.将课程设计作为学期成绩的一部分记载,大约占10%,必须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参加考试,课程设计不过关,即使考得再好,也不能过。
四、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全部都完成了自己的项目、将所有的作品通过超链接网页的方式集成在一个作品集中,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4~6个小作品,每个作品都反映了学生应用课程的某部分知识解决某个问题的结果,通过完成这些作品,学生巩固、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同时学生看到凝聚着自己的心血、汗水、思维和创新的作品,就像一个母亲看到自己呱呱坠地孩子那样充满了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通过同学之间作品的对比,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总之通过课程设计受到了良好的多方面的效果,从考试成绩来看,2004级本科全部都及格了。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四)
这些东西虽然在书本里经常看到,但是不亲身体会,是不会有深刻印象的。
1、一定要先设计后编程,否则会很费力,调试也会没有头绪;
2、不要等程序编好后再补写文档,这样写文档会很郁闷的;
3、注释很重要,否则今天写的函数,明天就看不懂了;
4、编程风格要尽量一致,这样自己看起来方便,别人看起来也方便;
5、程序一修改,注释一定要修改,否则注释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五)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虽然我对程序设计不是很熟悉,但是通过老师详细的讲解,我按照步骤去做,遇到问题的时候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去问同学,问老师,通过这种学习,收获很大,学会了自己解决棘手问题,知道了团结的力量。
刚开始做程序的时候,就是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老师的步骤去做的,结果却发现,怎么运行不了?明明是按照老师的步骤去做的,明明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但是就是会遇到一些问题使程序运行不了。开始也没有管那么多,仍然是按照课本上的去做。
第一次,在上机课的时候,我根据老师讲的,在机房里做了一次,但没有做完。于是把东西存在了自己的MP3里面,以便以后上机的时候再来做。但真的没有想到,我的MP3,在一次上电子阅览室的时候,忘了拔了。于是乎,我辛辛苦苦做了一大节课的程序就这样没了。心里真的很不舒服,但是,不舒服归不舒服,这个程序,还是得继续做下去,这么以点点小小的失误不算什么,然后跑到学校机房,继续我的VB程序设计。但由于时间问题,做的还是有点粗糙,还是不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开始的时候打开不了文件,总是出现错误,自己总也找不出来,后来请教了一下同学,结果发现时代码的编写出现了错误,把代码改过来之后,程序终于可以打开运行了。然后,检查的时候,又发现“查找”运行错误,又是代码那里出现的黄色的字样,结果发现,是代码拼写错误,于是,拿着同学的代码对比一下,发现了错误所在之地,然后更正了过来。
经过一番努力,程序终于做完了。
后来,室友看了我的程序,她说运行不了的,就是出现了错误,出现了错误,就应该改过啊,这时的我才恍然大。“是错误,那么就要改正的!”于是当天,我就去了学校机房,再一次运行我的程序,仍然出现错误情况,需要调试,我回忆起上课的时候,老师是怎么跟我们讲的,哪里出现了错误,需要怎么样改正。于是,我就耐着性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得改正,编辑代码,一个一个得检查,终于完成了。完成之后,我在运行一下,一切正常,心里终于舒了一口气。经过这次的VB程序设计,让我知道了更多学习的方法。具体如下:(1)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第一,要有自信,自强,积极主动学习.第二,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好程序设计的信心(2)要了解概念:VB程序设计本身并不复杂,变量,函数,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概念较多.要真正能进行程序设计,就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应该重视概念的学习.(3)自己动手编写程序,亲自动手进行程序设计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得多动手编写程序,逐渐提高写程序的能力.自己动手,编写一些程序,才会有成就感,进而对课程产生兴趣,做起来才比较从容.等你在编写大量程序之后(4)上机调试程序应注意多问问同学,多问问老师、,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5)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第一,程序构思要有说明;第二,学会如何调试程序;第三,对运行结果要做正确与否的分析。
但是,如果以前上课的时候不认真的听讲的话,做这个程序设计就会有点点困难,所以,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学习,任何时候都要认真!
总之,在此次的VB程序设计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就不可能完成的很好。所以此次VB程序设计,让我做事情更加有耐心,更加细心,学习更加认真仔细。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六)
在我看来,数据库课程设计主要的目标是利用课程中学到的数据库知识和技术较好的开发设计出数据库应用系统,去解决各行各业信息化处理的要求。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可以巩固我们对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当我们这组决定做大学生就业咨询系统时,我们并没有着手写程序。而是大家一起商量这个系统概述、系统目标、系统需求、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和数据词典。当这些都准备好了之后,我们进行模块的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块设计,而且写出来的代码要求可以实现相应模块的功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分工做好了,最后会由一个人把这些全部组合搭建在一起。我们使用的是Html和php相互嵌套使用,当一个系统做好了之后,我会好好地把程序都看一遍,理会其中的奥秘。
5.关于创意美工课程的心得与体会 篇五
玩耍是幼儿的一种天性,更是一种潜意识里存在着的本能。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学习形式是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校外美术教育则显得更加的弹性制,注重教学活动的游戏化。快乐智多星的创意美工课则突破了传统局限,小班化的教学理念,加之注重学生的本位特点,形成了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全方位地激发幼儿玩耍与创新欲望的课程。在教授的几次教学过程中,幼儿所表现的思维是我所意想不到的。例如,《树叶印画》这一课,原先的设想在于让幼儿描绘各种各样花型,但在指导过程中,有一名幼儿则大胆的尝试拓印了花骨朵,以表达他意识里的“花儿成长”。鉴于此,作为执教的我更应该加之引导,形成其个性的美感认知特性,并非制止。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向来都不赞成幼儿一味的临摹我的教学范画,而是鼓励幼儿在我所画的形体构造之上,融入自己的奇思妙想加以描绘。在《蝴蝶》一课中,通过现实中蝴蝶的图片及对蝴蝶基本形体的讲解,使幼儿初步了解蝴蝶的形状。随后鼓励幼儿将已学过的图形、花式来装扮蝴蝶,接着将画好的蝴蝶用手撕下来进行黏贴(将一对翅膀悬空,只粘贴住身子)。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了爱护蝴蝶、欣赏蝴蝶,体会创意美工课程所带来的乐趣。
除了绘画形体的创新,课程材料的运用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也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对象。通过材料的创新,引发幼儿活动的欲望,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要玩的想法,并采用这些材料进行摆弄,在摆弄中积累活动经验,产生初步的探究兴趣。在《豆豆鱼》一课中,通过绿豆、红豆、黄豆、黑豆等材料对鱼儿进行装饰,一改传统的绘画课程,既融入对幼儿把握鱼儿形体的教学,又能使课堂通过玩豆子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6.关于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六
一 前言
转眼,我已经学习国文近两个学期的时间了,至今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在上这门课的第一节课时,老师的热情,老师的博闻强记的演说,都已经深深的让我喜欢上了《国文》这堂课。这些,都是《国文》在第一堂课上,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如今我仍然对上课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但是,我更认为的是,是《国文》这本书和认真负责的老师,让我记得了这一堂课。从那以后,如果,不是因为有特殊的情况,我都一定会按时的来上课。每一次的上课,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心酸。《国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和人生的理解,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
二为什么学习国文以及学习国文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可见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都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个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都应该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概括起来讲,大学语文课在学生求知、做人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1、丰富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人文教育说简单了就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大学语文课不仅包容了这一切,而且赋于其更加博大的内涵和更为生动的形式。如:本书中所选的《论语》、《老子》、《孟子》、等无一不是绝好的道德教育素材。大学语文课是大学里最好的人文课程。屈原的忧国忧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拒领美国的面粉,这些都说明文学对人的巨大影响。政治说教是苍白无力的,文学的影响却是深入人心的,大学语文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2、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力。人最关键的能力是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汉字是象形文字,汉语言是极易唤起人的形象思维活动的语言,是一种词、句都富有形象暗示的语言;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学习汉语言和文学,可以大大丰富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改善人的思维品质,提升人的创造力。
3、激励感召,提高情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有一个重大发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商(IQ),而且取决于情商(EQ)。有些时候,情商的作用甚至更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说:“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诸因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情商是什么?就是情绪商数。说具体一点,情商是指情绪、情感、意志、耐挫力等方面的品质,这些品质都可以通过文学形象的感召、激励和熏陶来改善。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量,使人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激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意志力和抗挫力。不仅如此,论理和述志的美文能激发人的斗志,催人奋发向上。从培养和提高情商的角度讲,文学是情绪的镇静剂,是情感的稳定剂;可以强化意志力,增强抗挫力。
4、开阔视野,增加智慧。大学语文课的内容文理相互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历史、哲学、文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尽含其中,思想包容性大。学好大学语文课,不仅可以架通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联系的桥梁,而且可以开阔视野,增加智慧。
5、净化灵魂,完美人格。文学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可以剔除人内心的一切私欲和杂念,使人变得纯洁而高尚;文学可以在人的心灵深处播下善良的种子,可以唤醒人的良知,唤起人向善的意识;文学可以使人富有同情心、宽容心、仁爱心,使人感情丰富、嫉恶如仇;文学可以使人心胸宽广,志向远大。
6、唤起美感体验,提高审美鉴赏力。人一旦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文学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提高人的文学素养,培养人的生活情趣。文学是生活的审美反映,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意境极易唤起人的美感体验,使人获得强烈的美感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审美鉴赏力,使人的思想充满活力。开好大学语文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的人生更充实,生活更快乐。
我真的是觉得《国文》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不仅对我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对于国文学习和教学的建议
大学的教育主导思想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我觉得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阅读、教学研究性鉴赏教学、研究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同时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到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应具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社会体制的不断革新、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各种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与校园现象的涌现,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别能力出现很多问题。大学语文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承担着重要使命。大学语文除了以文学作品特有的 “美”与“情”两因素陶冶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丰富的情感体验外,还应有意识地改善和提 升大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文学作品蕴涵的思想精髓能真正渗透和内化到学生自我的思维方式中,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上。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积极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并非难事。基于上述认识,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理解和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兴趣的形成和巩固,要建筑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进而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总之,一句话,大学生不应该成为考试的奴隶,而应该成为自我的主人。要知道,考试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有它更为高远的最终目标。而这一目标,应该与我们的人生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参考文献
7.关于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七
一、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c#是一种精确、简单、类型安全、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语言, 由于其跨平台能力、安全性高、语句灵活易操作, 能够快速、高效地开发基于数据库的各种软件等特点, 在网络编程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 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基础知识, 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具备独立编程能力。因此, 根据专业设置必须“贴近企业”, “贴近实际”, “贴近岗位”的原则, 培养软件编程人员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 而《c#程序设计》作为该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在制定教学大纲前应认真地开展市场调研, 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 了解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能力、水平, 以此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 以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能力为目的, 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能学好这门课程并能学以致用。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一)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c#语言是一种简单的面向对象的语言, 学生在掌握了该入门语言后, 可灵活自如地运用其他语言。为了让学生能快速入门, 灵活掌握该语言, 并编写出实用的程序,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即“提出项目任务需求—分析任务—引入新知识点—完成任务—总结提高”教学模式, 通过典型的、针对性强的、贴近实际的项目案例, 把相关的知识点、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 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 对启发思维、激励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 在讲授c#和数据库连接时, 把学生分成几个组, 给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 有的组做学籍管理系统, 有的组做图书馆管理系统等, 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如何完成这个任务, 完成这个任务都需要哪些知识, 然后引入新的知识点进行讲授, 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最后和学生一起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对任务实现过程进行总结, 让学生对所完成任务有一个的整体认识, 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精心设计并引入案例, 给学生一个比较实际的切入点, 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能尽快入手, 通过不断修改、扩充, 引导学生参与程序的编写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二) 教学过程中,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在授课过程中, 会采用多种授课方式, 精心设置一些问题情境, 目的使学生更清楚透彻理解知识点。设置问题情境本质是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质疑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体。例如, 在介绍调试程序的内容时, 会故意写一些错误的语句, 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去调试程序, 发现错误。这种方法比一开始就给出一个正确的程序, 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 在书本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逐渐改变和增加条件, 用来提高同学的综合编程能力。
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信心, 也能够使学生思路更开阔、思维更缜密, 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质疑能力。
(三) 要教会学生读代码和封装代码
要学好编程, 还用学会看别人的代码, 从中学习各种编程技巧, 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同时, 把自己编写的代码要保存或封装起来, 需要用时可以直接拿来用, 不必重写, 以便把更多精力集中到解决新问题上。鼓励学生要多编程, 不怕编程, 尝试接触不同方面的问题, 并尽力解决。这样, 通过大量的、解决不同问题的程序编写, 会使学生在编程技术上有很大提高。
三、以就业为导向, 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对高职学生来说, 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 从本课程的第一次课到最后一次课, 要始终向学生灌输程序设计不是看懂、听懂的, 而是做会的思想。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程序, 才能从中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积累程序调试的经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使学生更能适应岗位的需求, 要不断通过下企业调研和对毕业生进行走访的形式对岗位需求进行调研, 深入了解了程序设计的实际工作过程及企业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的人才, 并把在企业获得的一些实际的程序设计项目, 进行相应优化, 形成教学案例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让学生在校感受到真实的工作过程, 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 进入IT企业进行访真项目实训, 体验企业文化和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我们与某软件公司签定学生实习协议, 学生进入公司进行为期10天的实习体验, 在10天的实习体验中, 完全严格按照软件开发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 由企业IT人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 学生选出项目经理, 由项目经理带领本组同学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通过实训, 学生体会到了软件开发的模式和企业文化氛围, 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优化课程考核模式
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 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对于《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 由于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的程序设计人员, 所以仅用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已不再适合了。在该课程的考核中, 应注重程序设计能力考核和平时过程考核, 在这样的考核目标下, 学生只有平时多动手动脑, 经过实战训练, 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因此经过不断的尝试, 把考试分为平时的过程考核和期末上级考核这种考核形式能较真实反映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平时过程考核:通过对平时学生课堂表现, 实验完成情况, 课堂程序讨论情况等结合给出平时成绩。期末上机考核:学生完成课题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调试等多方面在机上直接表现, 是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考核。实践证明, 对C#语言的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 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实验能力, 突出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 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要根据岗位需求, 确定教学内容, 改革旧的教学模式, 不断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服务于滨海新区的发展。
摘要:目前, 我国产业结构正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这就带动了我国IT服务外包的发展, 需要大量的软件外包人员。天津滨海新区外包服务业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对软件开发及服务的人才需求也日益突出。面对滨海新区庞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作为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 如何培养具备较强编程能力、适于企业需求的软件编程人才, 是专业相关课程任课教师急需面对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既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具备独立编程的能力。
关键词:c#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成维莉.计算机程序设计探究教学研究[J].扬州大学, 2007.
[2]吴晓艳, 刘洋.《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J].科技信息, 2010 (25) .
[3]张超.《C#程序设计》教学实践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19) .
8.关于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展示设计;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项目工程
《展示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国内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院于1999年开设《展示设计》课程以来,已有十余年的时间。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前沿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展示设计知识理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科间的交叉也越来越多,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重点改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更深一步教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展示设计》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在当今展示设计发展过程中,不同学科和领域与展示设计相交融,对展示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丰富的作用,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点。展示设计教学目标主要应该把握两个方向:一是系统地学习展示设计的一般理论和设计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尊重和应用传统,从中把握展示设计的一般规律;二是准确把握当今设计新动向、设计新思潮、社会需求等,积极、及时、准确地吸取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确保展示设计课程的时代性。因此,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更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展示的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二、《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相续举办,国内市场更加国际化,市场和社会对展示设计专业有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学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挑战和把握机遇,已成为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依据教材内容,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材内容较为全面,教师往往依据教材内容讲授知识点,造成了很多知识的不必要重复。例如,展示空间设计部分,在《室内设计初步》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室内空间的系统知识,其中就包括展示设计的空间部分。
(二)学生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设计及制作方案的能力,对于展示设计的材料、 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教学都得不到重视。展示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设计系统,从概念到方案,从方案到施工,从平面到空间,从装饰到陈设,每个环节都要接触不同的内容。由于学校与企业联系甚少,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具象的认知,因此对理论知识理解模糊,大部分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缺乏实际案例的设计与施工经历。
(三)学生的个体作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展示设计项目中,由于牵涉项目多、分工细,需要多人、多部门合作,因此训练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尤其重要。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作业往往由个人单独完成,同学间协作不够,缺乏团队精神。
(四)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欠佳
效果图表达真实感不够,空间比例不协调,施工图图纸表达不够规范,不能掌握编写设计说明的方法,版式设计不美观,展板及文本的编排形式及内容不明确,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如何与甲方沟通,甚至忽视沟通的重要性。
(五)考核方法单一,学生作业多为应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仅依靠一张试卷或几张作业,主要考查学生作业的最后效果,缺乏对过程的监督,学生作业往往是在临近交作业时仓促完成,质量不高,学生的能力也未能充分发掘。
三、《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方法
(一)明确课程定位
本课程以理论知识介绍为基础,具备基本的设计实践能力为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懂得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懂得展示设计的一般规律及设计方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职业能力。
(二)划定课程内容的侧重点
依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就业后面临的工作方向,划定课程内容的侧重点。例如,以最为常见的商业展示为主要专题教学,由浅入深、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教学。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出的教学目标。
(三)推行“案例教学法”,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能让学生对展示设计有真正的实践体会,更加缺乏职业能力。在课程中增加案例教学,带领学生走进设计室、项目工地,体会真实的展示设计环境,感受空间、认识材料与施工工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设计工作室
设计工作室以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设计方案与施工为目的,由具备一定研究、设计、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专业工作室教学团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社会需求进入专业工作室学习,学生全程直接参与设计与施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2.构建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框架
为了能让学生对实际工作中的设计项目有整体性的把握,掌握项目实施的流程,熟悉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就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推销自己设计作品的能力。
根据工程项目设计的需要,学生应学习掌握以下内容与步骤:
(1)设计任务书的解读与分析,与甲方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能力。
(2)对现场的勘测、记录,对相关项目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
(3)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充分运用各种创意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符合设计任务要求的创意构思。
(4)在创意构思成熟后,运用图形语言,绘制草图,将创意构思视觉化表达,根据需要制作模型或实物小样,经过反复讨论、评价,形成最后的设计方案。
(5)根据国家相关制度法规,对设计方案预算报价。
(6)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对设计方案模拟表达,供方案讲解使用。
(7)设计方案在获得甲方签字确认后,进行施工图设计,将方案具体化。
(8)配合施工单位、协助监理公司和甲方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选定各种材料的样式、质感和色彩。
3.以“现场实践”为教学手段
教师带领进行现场实践,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材料及施工工艺的现场讲解与点评,指导学生进行材料设计和施工训练。
(四)考核方法的转变
在考核模式的改革上,改变单一的考核模式。根据展示设计的实际能力要求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过程性考核考试形式,注重平时表现、思考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与实践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近两年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出新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我们把课程改革内容付诸于教学实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教学原则设计,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由于课程内容更精简更接近实际,教学方法更易于学生接受,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当然,这些措施仍然需要改进,教学改革的探索仍在继续。
参考文献:
[1]凌士义.展示设计[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任仲泉.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毕秀梅.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关于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关于中学历史课程设计思路的研究08-02
综合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1-19
关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课程认识08-01
plc课程设计心得08-02
关于我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06-22
关于心理学课程的一些看法和建议06-2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心得10-01
关于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改革研究10-17
高中数学新课程关于概率的教学误区及对策11-12
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