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情况汇报(6篇)
1.精准脱贫情况汇报 篇一
一、基本情况
xx 村地处三镇交界处,西与五里镇陈池村接壤、西南与拾桥镇的刘店村相交。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53户1038人,耕地面积1675亩,全村共有党员34个,截止目前村级负债40余万元。
我村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有207户782人,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比例分别为81 8%和75 3%,其中低保户43户163人,分散供养五保户3户3人。2014年已脱贫87户357人,今年我们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82户304人作为脱贫对象,同时对困难较大的38户作为2016年和2017年重点脱贫对象。
虽然,我村贫困人口较多,但也具备很多脱贫致富的优势条件:一是人少农田不少。上报国策面积虽然只有1675亩,但在国土第二次调查实测耕地面积有4066亩,人均耕地占有量达3 91亩。二是自然条件较好。我村有金鸡水库,承雨面积38平方公里,地面年径流量2491万方,总库容1785万方,有效库容960万方,灌溉面积达6万亩。水库底部平坦,水质优良,适宜养鱼。现有养殖水面2000多亩,年产成鱼150万余斤。三是村级块头不大。从人口规模上来看,我村属于曾集镇最小的村,实现城镇化全覆盖的压力相对较小。四是村民勤劳淳朴。金鸡村历来民风淳朴,男女老少都具备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
2.精准脱贫情况汇报 篇二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建议》提出的要求。其中,精准是路径,脱贫是目标。路径走对了、走准了,脱贫目标才能实现。否则,路径不精准,目标难实现。
何谓精准?首先要深刻理解脱贫的“人心标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作了深刻阐述:“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贫困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这里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就是精准脱贫的人心标准。其次要明确和牢记脱贫的人均纯收入标准。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2020年为4000元。第三要弄清贫困人口在哪里和数量标准,即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第四要弄清精准脱贫的具体路径标准,即产业脱贫3000万人,转移就业脱贫1000万人,易地搬迁脱贫1000万人,社保政策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兜底脱贫2000多万人。
那么,社保政策怎样才能精准实施兜底脱贫呢?前提是要有钱,关键是怎么用,二者缺一不可。
从近些年的实际情况看,各级政府对社保的投入快速增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从2009年的人均80元,增加到2015年的人均380元,“有钱”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钱怎么用的问题一直未解决,医保对因病致贫的兜底作用没有“兜住”,农村有3000多万因病致贫人口,占农村全部贫困人口7017万的40%以上。
说钱怎么用的问题一直未解决,其实就是没有“因人施策”,把重特大疾病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重度残疾人的医疗保障,由本应因人施策的雪中送炭,变成了人人有份的锦上添花。相比人人有份,因人施策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应该有分地区的贫困人口人数、家庭收入数据、其中的重特大疾病患者人数、精确到人头的病种及费用数额、报销数额,还应建立个人申报及评估机制等。显然,这方面的工作尚不完善,医疗保障的精准施策难以落地。
3.精准脱贫情况汇报 篇三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向县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报告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工作进展情况
经过建档立卡动态调整,XX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34692户,115076人,省定经济薄弱村58个。XX年,经过一系列精准举措,全县脱贫6326户、27774人,1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两年累计实现10972户、47387人脱贫,32个经济薄弱村增收达标。
1.全力推进低收入人口脱贫。开展动态调整推动识别更精准。对审计反馈、阳光扶贫等发现的存疑数据进行逐条核实,全县移除不符合条件农户2675户8131人;同时按法定程序,将新增纳入范围农户1147户,确定27户因困返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实施“菜单”项目促增收。优化扶贫“菜单”,投入资金3803.58万元,实施特色种养、光伏扶贫、“股份+”等七大类项目1.01万个,实现一般低收入农户全覆盖。实施“家门口”项目促增收。整合各类帮扶资源,推动“三来一加”项目建设,方便农户就近就业,全年新增“家门口”就业项目59个,带动 2450余名低收入农户就业。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月定期组织“扶贫走访”,全县11013名县乡干部、371名扶贫志愿者与低收入农户结对,常态开展“送项目、送岗位、送政策、送温暖”的“四送”活动,以及“聊家常、送温暖、促脱贫”走访慰问。
2.聚力攻坚经济薄弱村增收。引导村集体创业。探索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新模式,围绕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对26个经济薄弱村进行扶持,投入资金2512万元,实施扶持项目26个。其中省扶持资金1472万元,县配套资金1040万元。深化“联村共建”活动。58家县直机关、58个民营企业,与58个经济薄弱村结对,进行“联村共建”,累计实施帮扶项目154个,其中产业类增收项目77个,增加经济薄弱村收入190余万元。策应“五方挂钩”帮扶。积极策应省“五方挂钩”帮扶和“南北共建”帮扶,不断争取省后方单位和苏南对口帮扶镇村加大扶持投入力度,XX-XX年累计争取帮扶资金3657.97万元,实施项目104个;其中XX年到账2313万元,带动经济薄弱村增收120余万元。
3.不断加大重点片区帮扶力度。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省道267、成子湖旅游扶贫项目等关键性工程,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和“五小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新改建村级公路280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100%。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成子湖片区大力发展 乡村旅游和特色水产,涟沭结合部片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和生态稻米产业,产业带动增收占当地农民总收入的40%以上。聚焦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按照先配套、再建设以及“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完善村居“8+2”公共服务配套,推动镇村公交、站点优化、污水处置等公共服务建设,加快垃圾、河道淤塞、零星坟墓等“三清”整治,不断提升村庄配套服务能力。
4.深入落实各类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产业引领脱贫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19个单品连片XX亩高效农业基地;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在经济薄弱村新建一批300-500亩左右的示范基地,吸纳低收入农户务工增收。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出台《XX县创业引导扶持资金申报指南》,扶持385名低收入农户创业资金201.8万元。全年免费培训4832人次,其中专项技能培训1086人次,补贴237.05万元。落实教育助力脱贫政策。出台《XX县贫困家庭子女扶贫助学实施方案》,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4882人次,投入资金3746.96万元。开展“群”众助学活动,发放助学金261.2万元,帮助1508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落实健康援助脱贫政策。出台《XX县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发放健康扶贫卡1.27万张,签约服务8.33万人,设立扶贫床位350张,落实“四免两减”政策,11267名低收入病患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累计减免费用95.81 万元。
5.扎实推动改革创新迈向深入。明确改革试验的具体内容、进度安排和责任部门,所有项目常态有序推进:“三项制度”落实方面,扶贫助学活动募集资金359.87万元;新建11个残疾人之家;大病补充保险赔付692人,114.69万元。扶贫资产管理方面,出台《XX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县“三资”管理系统中增加扶贫资产管理模块,正在进行资产盘点、清理和录入工作。电商扶贫方面,58个经济薄弱村已建成38个“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达标率达65%;涌现出一批月销量数十万元的电商带头人。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域内流转收益扶贫试点方面,通过省市交易平台成功交易增减挂钩节余指标405亩,收益资金重点投向两大片区和经济薄弱村,用于扶贫项目建设。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方面,开展扶贫小额贷款“提标扩面”试点,加快推动各类产权入市交易,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8398万元。
二、存在问题
虽然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艰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不容忽视,还需要在各项工作的精度、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一是对象识别方面还留有死角。习总书记要求精准扶贫脱贫必须做到“不落一户”,但从目前看,新发生的因病、因灾、因残情况不能及时反应,很难立即进入帮扶系统; 扶贫开发和低保救助两项制度衔接方面还有死角,少数“夹心层”人员未能享受扶持政策。
二是低收入农户增收内生动力不足。由于“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很重,加之文明乡风尚未形成,赌博风气较重,部分低收入农户对政府介绍的培训和工作岗位以各种理由推脱,有的因伤残体弱等原因,无法适应工厂流水线生产操作要求,自我发展又无资金、无技术、无经验、无门路,自主脱贫难度大。
三是大部分村集体欠缺自主经营能力。大多数村组干部缺项目、缺资金、缺知识,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营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减。大部分村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技术类人才,即使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和进行资产运作,也因欠缺自主经营能力而影响效果。
四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不成熟。当前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方式主要是土地租金收益、就业薪金收益,能带动农民发展产业致富的项目很少,产业示范引领作用难以发挥。经营主体存在“怕费事”心理,以及农户无法共担风险,导致农业项目带动发展效果不佳。
三、下一步打算
2018年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将按照总书记四川调研扶贫时指出的“六个坚持”和“八条要求”,始终保持“两个清醒认识”,扎实提高脱贫质量,年内1.5 万低收入人口、12个经济薄弱村脱贫。为此,我们将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低收入农户脱贫的精准性问题。一是实现识别更精准。探索建立贫困申报制度,严格按照省条例规定的程序,做好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通过村组评议,精准找到支出型贫困农户,切实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二是实现增收更精准。围绕县特色主导产业,通过项目招引和主体培育,实现产业带动增收。进一步调优扶贫“菜单”项目,建设60个“家门口”就业项目,设置公益性岗位项目,促进XX名低收入劳动力就近就业。三是实现保障更精准。全面落实“产业引领、就业创业、教育助力、健康援助、金融助力、基础支撑、国土支持、企业帮村”八项精准扶贫政策,着力化解低收入农户支出型贫困问题。四是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劳动光荣、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对想干事创业或者就业的低收入农户,优先安排“家门口”就业和公益性岗位,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2.经济薄弱村增收的路径问题。一是加强农业招商,把产业发展起来。、加大桃果、蔬菜、水产等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大力招引集团型农业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培育XX本地特色优势品牌,逐步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现代农业产业的跨越发 展。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把项目建设起来。积极策应省级“五方挂钩”后方单位帮扶,确保更多资金和项目投向经济薄弱村。同时强化社会化“联村共建”帮扶,主要是调动挂钩民营企业积极性,协调资金投入厂房、高炮、机库等物业资产建设,实现资产收益。三是加强土地股份合作,把农户组织起来。扩大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范围,通过土地入股,释放农村劳动力空间,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鼓励财务、管理、技术等方面人才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增强村集体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能力。2018年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覆盖面不低于40%。四是强化政策激励,让村支两委动起来。探索对村集体和村干部的政策激励,在税收返还到村方面进行尝试,特别是将一部分税收用于村组干部的工作奖励,使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发展挂钩。同时,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切实解决村级集体发展的资金难题。
3.两个片区整体帮扶的落实问题。今年将继续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求突破,不断提升帮扶效果,并通过任务落实,放大帮扶效果。一是落实到乡镇需求上。县挂钩帮扶和责任牵头部门强化与片区乡镇的对接,由乡镇提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项目需求清单;帮扶单位提供政策清单,打破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分散实施的局面,实现资源要素的深度整合。二是落实到村居发展上。围绕县乡特色农业产业布局,财政支持基础设施 和产业发展项目向经济薄弱村的经营主体倾斜,叠加投入到项目区,增加村集体土地租金、入股分红资金和土地流转服务收入。三是落实到农户增收上。完善涉农财政扶持项目竞争性立项试点,明确享受中央、省财政扶持的片区内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入股、务工、返租等方式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对带动效果显著的在用电、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四是落实到民生实事上。相关责任部门要统筹完善“十三五”帮扶计划,做到科学安排、分步推进,确保片区乡镇、经济薄弱村在医疗、教育、养老、助残、住房、用水、用电等方面的民生事业水平有显著提升。同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推进洪泽湖和淮沭河周边生态治理和修复,推进片区可持续发展。
4.精准脱贫情况汇报 篇四
开展精准扶贫,力促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 的工作汇报
年初以来,我办扶贫开发工作在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市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把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以解决和巩固温饱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培育支柱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我县各项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坚持精准有效扶贫,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一)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014年度,我县共争取获得各类扶贫资金 3534.9万元。其中中央、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3184万元,东西协作广东省、区内柳州市对口帮扶资金共350.9万元。
(二)抓好建档立卡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有效推进。
2014年7月—11月,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的实施方案》(桂扶领发〔2014〕5 号)的要求,我县在2012 年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农村扶贫对象进行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完成全区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等相关工作。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县已全部完成建档立卡识别和录入工作,现已全面投入使用。通过对全县扶贫开发任务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此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为扶贫开发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下一步,我县将不断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推动扶贫工作精准有效开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贫困村发展基础。
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我县根据“五大工程”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一是全面完成2013年基础设施屯级道路建设项目40条47.68公里,解决3005户13210人的行路难问题,为贫困村的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组织实施2014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屯级道路18条22公里,项目受益人口1474户6429人。截至2014年11月底,18条道路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8条10.4公里,其余10条道路正在施工。
(四)坚持产业化扶贫,特色产业促发展。
一是稳步推进种植业。近年来,依托“十百千”产业扶贫项目、石漠化治理项目为契机,着力发展一根甘蔗、一株毛葡萄、一棵核桃三大产业和桑叶、茶叶、烟叶、红薯叶四张叶子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年初上级下达的产业开发任务,我们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具体的人。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县扶持贫困农户种植核桃1.3万亩;种植桑园5.72万亩;种植两性花毛葡萄1万亩;种植高淀粉红薯1.5万亩;种植烤烟7193亩;种植糖料蔗累计面积达21万亩,扶持生猪养殖457头;竹鼠养殖2400只;已完成水果“三避”技术推广0.41万亩;水果低改0.6万亩;全县新种果树1.1万亩,其中毛葡萄1万亩;蔬菜累计种植面积15.92万亩。二是壮大特色养殖业。注重发挥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的示范作用,带动一批种养户,发展一批规模产业,力争实现“村村有特色、乡乡有产业”,促进特色养殖业朝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014年来,由我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牵头实施的“特色养殖业行动”,获得了可喜成绩。截至2014年11月,全县出栏香猪1.68万头、黑土猪1.2万头、肉牛1.67万头、山羊1.13万只、瑶鸡11万羽,山鸡、黑豚、竹鼠、肉鸽等12.8万只,大水面及名特优渔业产量0.11万吨,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五)通过各类扶贫培训,增强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围绕现阶段扶贫开发的思路和要求,培训各乡镇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贫困村村干部,举办贫困村“两委”干部培训班,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二是紧紧围绕贫困村优势产业项目推广,对贫困村创业带头人、广大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三是实施贫困家庭子女学历教育培训补助扶持项目,2014年为176名贫困村本科大学新生争取获得每人补助5000元,2013级职业学历教育续培生31人每人获得补助2000元。此外,还通过农民使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农家课堂”培训示范点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引导贫困农户学技术、用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六)稳步推进社会帮扶工作,“整村推进”显成效。
1、组织实施广东帮扶“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组织实施2013年度广东帮扶“整村推进”示范村宝坛乡平英村平英屯项目和2014年度广东帮扶“整村推进”示范村黄金镇义和村项目,资金扶持每年150.9万元。项目包括平英村主巷道硬化、文化综合楼、篮球场建设、危房重建、房屋立面改造装修、村容绿化和美化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2、组织实施柳州帮扶示范村项目。一是2013年柳州市计划帮扶小长安镇双合村小岐山屯项目6个,投入帮扶资金 200万元。其中包括文化广场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于公亭建设、于公亭古道建设、沙糖桔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等项目。二是2014年柳州市帮扶黄金镇寨碑村项目,投入帮扶资金200万元,重点扶持该村的大、小寨徕及中间寨三个自然屯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10个,全村产业发展项目3个。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整村推进”扶贫产业渠道不断拓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在实施核桃、毛葡萄、糖蔗、桑蚕、高淀粉红薯、烤烟、茶叶等7大扶贫主导产业的基础上,2013年在宝坛乡、纳翁乡等乡镇的高海拔山区引进猕猴桃产业,创建“连片百亩”示范点;在黄金镇“整乡推进”示范区发展1000亩“W默科特”柑桔等新增产业,大力推进解决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难题。通过扶贫产业开发,基本实现贫困户户均有一项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掌握1-2门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片区基本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格局。
(二)抓好资金整合,加强部门协作能力。
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资金捆绑、整村推进” 的原则,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尽其功” 的要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我办积极与相关部门搞好工作协调和计划衔接,各涉农部门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在年度项目规划、资金安排上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把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我县“十二五”期间的44个贫困村中,形成了多部门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的有效形式,使贫困村农民生产和基础设施条件切实得到全面改善。
(三)严格执行报账制,提高了资金使用透明度。
在坚持“三专”和用好每一分钱原则的同时,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规范报账程序。在具体操作上,严格预决算制度,坚持先建设后报账,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在资金管理中建立工程核算账,真正做到了每个单项工程都有预算、有决算,保证了资金使用合理,农民放心满意,项目安全运行。
(四)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坚持村民广泛参与制度。在编制规划、确定项目、规划区域时都积极主动动员群众酝酿讨论,充分听取项目村群众意见。项目实施、评估论证、检查验收和项目后续管理都让群众充分参与,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增强了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透明度,在确定扶贫项目、实施项目建设、下达资金指标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公告、公示。同时实行扶贫项目逐级验收报账制度、项目评审制度、大宗物资实行政府采购或集体询价采购制度、建立和完善项目检查和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完善各项项目管理制度,从源头防范和杜绝了项目申报、审批程序“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确保了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进一步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各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工作不断深入,贫困村单位包扶和干部联系制度基本建立。积极推动区直市直机关、企业定点帮扶工作扩大规模、加大力度。组织动员社会各界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积极探索民营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参与扶贫开发的途径和方式。
三、2015年工作计划
(一)最大限度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我县将按照“以县委整合使用主体,以项目平台为整合依托”的要求,统筹整合扶贫资金和其他相关涉农资金,集中力量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同时,牢牢把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总原则,即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70%投入到产业开发中,20%用于基础设施,10%用于能力建设,合理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益。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贫困村发展基础。
组织实施好2014年扶贫基础设施屯级道路新建及硬化项目24条全长34公里,受益人口将达2044户8831人,为贫困村的加快发展打好基础。
(三)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扎实抓好“十百千”产业扶贫示范工程。
2015年,我办将认真抓好今冬明春产业扶贫调查摸底工作,积极向上级扶贫部门申报产业扶贫项目,完成产业发展任务种桑养蚕3000亩,核桃种植5000亩,柑橘种植1000亩,“十百千”毛葡萄示范工程后续管护4000亩。
(四)加大扶贫培训工作力度,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结合就业形势和产业发展,围绕促进劳动力稳定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化扶贫加强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年内力争完成4000人的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加大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和稳定率,增加经济收入。加大村级两委、扶贫干部培训等工作,为扶贫开发提供技术服务、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五)加大扶贫信贷工作力度,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争取小额信贷奖补试点资金200万元,直接有效地扶持到户,缓解贫困农户的还款压力,促进贫困农户贷款资金发展生产,对促进贫困农户的增产增收将发挥重要作用。争取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贴息贷款,增强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六)进一步加强工作的协调,推动社会扶贫工作。
主动加强与上级帮扶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区直、市直定点帮扶和广东对口帮扶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扶贫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建立健全合作发展协调机制,把握重点,协调联动,扎实做好整村推进中的帮扶工作。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5.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今年以来,特别是全省、全市脱贫攻坚整改工作视频会后,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多次召开高规格脱贫攻坚会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统一思想聚共识,集中力量促脱贫,铁心硬手抓整改,政治站位明显提升、问题整改持续深入、攻坚氛围日益浓厚、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谱好精准识别曲,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自4月20号整改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再识别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以“群众评议”为基础,一个村一个村地识别和评议,将贫困人口识别的评判权、决定权交给群众,确保应进尽进,着力扣好精准扶贫“第一粒纽扣”。
一是按照“不落下一人”的要求,确保应纳尽纳。我市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认真排查和补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工作中更多地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尤其是对存疑的贫困户,让群众自己评、自己定,使得评选出来的贫困户既符合政策要求更能得到群众公认,确保“不落下一人”。比如xx区严格按照“一访、两会、三榜、四审”的程序精准把关,“一访”即干部走访所有贫困户;“两会”即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三榜”即村级公示榜、乡级公示榜、区级公告榜;“四审”即村委会初审、乡镇复审、大数据核审、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终审,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通过干部访、群众评、数据核,确保实现三个“百分百”全覆盖,即走访所有贫困户百分之百;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对识别的贫困户召开民主评议会,在家村民参会率百分之百;大数据核查“七清四严”百分之百,真正实现“贫困不贫困,群众说了算”,切实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二是加强扶贫与民政两项制度衔接。采取“两头清”的办法,把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低保户,全部纳入,没有进入的,逐户分析,除不得不保留的一些政策保以外,取消不规范的低保资格,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如xx县、xx县通过比对衔接,两类人口重合率达80%以上。
二.
谱好精准帮扶曲,解决“如何扶”的问题
为解决“如何扶”的问题,我市通过打好“围绕三保障,推进行业扶贫;围绕贫困人口增收,推进产业全覆盖;围绕谁来扶,推进结对帮扶”三套组合拳,精准发力,做到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一)围绕三保障,推进行业扶贫
行业扶贫是落实三保障最重要的抓手。自4月20号整改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推动,针对前期行业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情况,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委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多次进行专门研究部署推进行业扶贫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每半个月对行业扶贫部门,特别是围绕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政策的行业部门进行全程督查,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督促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一是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围绕实现“16周岁以下的适学人员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辍学以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有关学杂费减免、补助等政策要落实到位”目标,开展了“助学、劝学、送学”行动,不仅保障贫困学生“有学上”而且“上好学”,圆贫困学生读书梦。开展助学行动。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总体目标,以“实现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为基本要求,以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为重点,狠抓落实,加强监督,推进助学行动。如xx县开辟学生资助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提出“一签式”资助,变“家长跑”为“学校跑”,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享受资助全覆盖,做到应助尽助,从去年以来,xx县共发放各类教育资助金2304万余元,精准资助各类贫困学生41029人。开展劝学行动。我市各地针对贫困户家庭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学生,派出由乡村干部和教师组成的劝学小分队,动员他们返校学习,并对这些返校的适龄少年,在保留学籍卡的前提下,采取跟班随读或强化培训的办法,做到因生施教。特别是对初中阶段强化学习的学生,专门编制社交礼仪,计算机基础知识,实用电子技术等适合他们的简易教材,让参加强化班的孩子们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开展送学行动。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贫困家庭子女,组织老师送教上门,让他们在家里就能享受公平的教育。如xx乡贫困户xx患有智障。虽然他一直想读书,但是由于家庭困难,10多岁了一天学也没有上过。村扶贫工作队在对贫困户的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会同教育部门商量对策,采取“因人施教、送教上门”的方案,从今年5月份开始,每周都会安排老师送教到他家中,让他学会更多的知识。
二是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围绕全面建成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目标,我市启动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医疗费用结算、家庭签约医生等惠民政策,采取一站、一床、一室“三个一”措施,打好组合拳,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一站,即“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实施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负担总医疗费用的10%以内。xx区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方便群众就医报账着手,专门开发健康扶贫系统,各个报账部门数据在系统中能够实现互联互通,患者出院时自动生成各道保障线承担费用的详细结算清单,并联审批,即时结算。贫困群众少了“多个部门跑”的奔波,各相关部门也少了多头开证明的繁琐。目前,这个“一站式”报销服务窗口已经开到了xx区内包括民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各家医疗机构。一床,即设立一张扶贫床位。在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设立扶贫床位,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免相关费用(“三免四减半”),优化医疗服务。二级、三级医疗机构按总床位的5%左右设置扶贫病床,各乡镇卫生院设置扶贫病床不少于2张,对扶贫病房增挂“扶贫病房”醒目标牌。贫困户患者凭相关证件就可入住。一室,即在每个贫困村建设一所卫生计生室。实现每个贫困村建设一所公有产权标准化村卫生计生服务室,改善村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条件,7月份,我市召开了卫计、医保、扶贫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市解决脱贫攻坚健康扶贫等疑难问题协商会,会上,为解决贫困户慢性病确定的在xx县和xx县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特殊慢性病患者事核认及医药费报销试点工作,待时机成熟后将在全市进行推广。
三是大力推进安居扶贫。围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住房安全目标,我们大力推进危旧房改造工程,对全市xx万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普查,采取逐步改造落实任务的措施,逐户销号,确保群众住房安全。对C、D级住房,优先安排危房改造指标。对部分经济条件差又有危旧房改造需求的贫困户,根据贫困程度的差异,实行差别化保障政策,通过提高补助标准、发放贴息贷款,或采取“交钥匙工程”,切实解决贫困户危旧房改造问题。
(二)围绕贫困人口增收,推进产业全覆盖
贫困人口中,缺乏产业是最突出的致贫原因,也是规模最大的贫困类型。因此,围绕贫困人口增收,做大做强产业全覆盖是根本之策,也是确保脱贫攻坚可持续的治本之策。我市立足各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特色种养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四大路径,形成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产业扶贫模式。一是特色种养。按照“东柚、西蟹(虾)、南红、北绿、中菜”五大特色种养产业布局,扶持打造了一批以xx为代表的知名产品,通过大户引领,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带动有劳动能力、劳动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就地脱贫。xx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马家柚种植扶贫产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实行产管销统一经营,实现了贫困户帮扶的全覆盖,xx村已俨然成了“马家柚”村。xx乡是红芽芋之乡,该乡把发展红芽芋作为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xx和xx这两大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使300余户贫困户受益。二是光伏扩面。我市在已完成总规模260MW光伏扶贫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光伏扩面工程的推进力度,确保实现对“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村、失能的贫困户”三覆盖,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到摸底和选址阶段。三是电商扶贫。我市紧紧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以电商进农村、电商促扶贫为重点,通过强化政策引领、搭建网络平台、打造区域特色等举措,推动扶贫开发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让藏在深山里的名特优农副产品走出山门,走向市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xx村通过整合农村淘宝、合作社网店和农村e邮精准脱贫站资源,建立了统一的电商服务平台,开通了集风土人情介绍、农家驿站预订、特色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xx微信公众平台,为外来游客吃、住、购物以及了解怀xx村提供了更便利渠道,走出了一条农户生产、合作社下订单、线下销售和线上销售(网店、微店)相结合的路子。四是旅游扶贫。发挥xx丰富“红色”旅游资源、悠久“古色”历史文化、奇特“绿色”自然景观等特色,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将旅游扶贫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抓手,让更多的贫困农户受益。xx村是省定“十三五”贫困村,也是方志敏清贫故事的发生地,海拔平均在1000米以上,近年来,该村把乡村旅游扶贫与xx开发结合起来,围绕红、绿特色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xx亿元建成xx项目,大力引导群众发展民宿经济,目前已挂牌xx家农家驿站,成立各类民宿、农家乐xx家,年接待游客达xx万人次,农家乐平均收入近3万元,经营民宿和从事景区服务使xx村xx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持久增收。
(三)围绕“谁来扶”,推进结对帮扶
在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上,我市按照“单位帮村、干部包户、民政托底、社会参与”的要求,组织全市xx个市、县直单位帮扶了xx个行政村、xx名干部帮扶了xx户贫困户,集中选派xx名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单位对行政村结对帮扶的全覆盖,干部对贫困人口的结对帮扶全覆盖,第一书记对行政村派驻的全覆盖;同时,狠抓结对帮扶落地实效,连续几年对单位结对帮扶工作进行考核,召开高规格的会议进行总结部署,市委书记xx同志连续多次出席会议并讲话,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对各单位结对帮扶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表现突出的市直单位进行表扬,对2016年xx家评定为“一般”和“差”的市直结对帮扶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进行了约谈;对条管的帮扶单位以及xx部队,考核评价结果通报其上级单位。市委市政府还规定,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提拔重用要征求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意见。同时,为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派驻和管理,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和移民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单位第一书记选派管理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除部队等具有工作特殊性的单位外,其它市直单位都应向帮扶村派驻第一书记。
为确保脱贫攻坚基层有人干事、有钱办事,6月5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在xx召开了全市脱贫攻坚基层基础工作现场会,要求选优配强脱贫攻坚基层工作班子和队伍,规范乡站村室户档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设乡镇扶贫工作站xx个,村级扶贫工作室xx个;共配备工作站工作人员xx人,工作室工作人员xx人,实现了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三.
谱好精准退出曲,解决“该退谁”的问题
6.精准脱贫情况汇报 篇六
一、以钉钉子的精神扶贫攻坚, 一锤接着一锤钉, 钉出三个变化
近几年, 莲花县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以“立下愚公志, 打好攻坚战, 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为行动号令,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 把扶贫攻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 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 致力于拔穷根, 贫困人口变少。“十二五”以来, 全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亿元、罗霄山片区发展资金70 余亿元, 使15 万人受益于扶贫开发项目, 2.32 万人实现了脱贫, 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 年的6.28 万人减少到2014 年的3.6 万人, 贫困发生率由2011 年的27.8% 下降到2014 年的15.52%, 农民人均收入由2011 年的3685 元增加到2014 年的6187 元。
(二) 致力于破穷障, 基础设施变好。“十二五”以来, 组织开工在建重点项目30 个, 目前已完工10 个, 完成投资18.25 亿元, 完成村公路改造400 公里, 实施3308 户危房改造;投入资金4279 万元, 完成336 个村庄整治项目, 受益群众达12 万余人;投入资金200 余万元, 建成移民搬迁集中点4 个, 改善移民搬迁点基础设施5处, 1906 人告别深山区、库区土坯房;实施荷塘乡千吨万人、高洲乡黄沙村等3 处农村饮水工程, 解决5000 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截止去年年底, 全县各行政村进村公路实现100% 硬化。基础设施的改善, 为群众脱贫致富破除了障碍。
(三) 致力于转穷业, 致富路子变宽。以“千家万户房前屋后种满‘摇钱树’”工程为载体, 重点发展优质莲子、蜜柚、蜜梨、绿化树、麻鸭、白鹅等种植养殖项目, 涌现了354 户精品果业、畜禽养殖、蔬菜瓜果等规模种植养殖专业户, 形成了160 个特色产业基地, 全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莲花莲籽”、“卓氏蜜梨”等一批农产品获省级以上无公害认证、气候品质认证。产业的发展, 为群众脱贫致富拓宽了路子。
村庄整治环境
二、以打战役的举措扶贫攻坚, 一仗接着一仗打, 落实五个精准
在中央大力实施“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战略背景下, 我们牢牢把握扶贫开发呈现的新特点, 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 把扶贫开发工作做得更加精确, 更有成效。
(一) 在精准识别上, 干部不定老乡定。“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为把真正的贫困户、贫困村纳入帮扶范围, 莲花县先后3 次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157 个行政村、“十二五”的76 个省重点扶贫村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坚持“四看”, 即一看粮, 二看房, 三看劳动力强不强, 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2014 年识别贫困人口3.6 万人, 同时采取“规模分解, 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 分村逐户建立基本情况数据库, 将所有的贫困户名单及家庭详细情况进行“晒单”, 对外公示, 让同村群众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贫困户, 以保证贫困户认定公开、公平、公正, 保证了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 真正做到了“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档”。
(二) 在精准目标上, 一家一本扶贫账。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 要号准“脉”、找准“症结”, 选好“药方”, 确保有的放矢。我们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 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规划, 针对具体问题和原因, 因户施策、一户一计, 建立帮扶台帐, 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一户一名帮扶干部”。帮扶计划详细记载扶贫对象的姓名、家庭人口、所在乡镇 (村) 、收入情况、收入来源、帮扶责任人、帮扶内容、帮扶目标、帮扶措施、帮扶进展等情况, 确保帮到点上, 扶到根上。完善乡村贫困对象资料, 对贫困户计划项目、脱贫措施, 帮扶情况等通过表格形式上墙公示, 动态掌握脱贫情况。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 以乡镇为单位、年度为节点、脱贫目标为依据, 通过民主议退、返贫核查等方式实现扶贫对象年度进退动态管理, 并及时进行数据上传, 做到有进有出, 逐年更新, 动态监测。
(三) 在精准项目上, 百姓点菜政府配。积极推动精准扶贫由政府“配餐”向群众“点菜”转变, 以地方优势资源为切入点, 以群众诉求为着力点,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持续实施“扶持一项特色产业、种植一院‘摇钱树’、参与一家合作组织、撬动一笔金融资金、培训一门实用技术、转移一名家庭劳力”的“六位一体”产业增收发展模式, 全县莲子种植面积3 万余亩, “千家万户房前屋后种满‘摇钱树’”共栽植桂花、红心蜜柚、海潭蜜梨等30 余万株, 带动16000 余户增收致富。种植油菜15.2 万亩, 连续举办了六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和四届莲文化旅游节, 每年到莲花县踏青赏花游玩的游客达300 余万人次, 直接创造旅游收入6 亿元。琴亭镇莲花村、神泉乡竹湖村、坊楼镇江山村、升坊镇浯二村、三板桥乡田南村等9 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面推进金融扶贫试点和惠农信贷通, 为33 家企业发放贷款1.25 亿元, 为31 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202 万元。同时, 莲花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在全县建立了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和60 余个村级服务站, 共同打造覆盖“县、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络, 对农民进行电商培训, 推动莲子、大米、茶叶、茶油等农资、特色农产品电商化发展。通过产业兴村、设施帮村、资金扶村等不同形式, 带强一批产业, 带动一批项目, 带建一批设施, 挖掘资源优势, 释放扶贫政策力量。
(四) 在精准措施上, “精确滴灌”扶到人。制定出台了《莲花县2015 年因户施策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7+2”精准措施。“7”就是实施结对帮扶、产业扶贫贷款等7 项措施各解决800 人的脱贫任务, 一是精准开展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活动, 实现800 名贫困人口脱贫。二是精准推进村级产业扶贫贷款试点, 为每个试点贫困村安排产业贷款担保资金10 万元,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按1:8 放大贷款, 实现800 名贫困人口脱贫。三是精准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增加扶贫对象劳务、租金、股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 实现800 名贫困人口脱贫。四是精准加大劳动力就业扶贫, 实现800 名贫困人口脱贫。五是精准实施劳动力技能扶贫, 开展就业技术、实用技术培训, 实现800 名贫困人口脱贫。六是精准发展以“赏花经济”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通过举办油菜花节、莲文化节拉动乡村旅游, 实现800 名贫困人口脱贫。七是精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重点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综合治理, 实施库区移民后扶项目的带动发展, 实现800名贫困人口脱贫。“2”就是实施教育扶贫、专项产业扶贫基金等2 项措施各解决400 人的脱贫任务, 一是精准落实教育扶贫, 减少因学致贫返贫现象, 实现400 名贫困人口脱贫。二是精准建立专项产业扶贫基金, 参与银行增资扩股或投资购买农商银行理财产品, 利用盈利分红, 实现400 名贫困人口脱贫。到今年年底, 实现6400人脱贫, 将比省下达的脱贫任务超额完成186 人。
(五) 在精准保障上, 户不脱贫不撤队。整合机关、企业和社会组织帮扶力量和资金, 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扶贫良好氛围, 凝聚齐抓共管攻坚合力。一是贫困户户户有干部来结亲, 干部成为扶贫主力军。成立了13 个乡镇扶贫工作站, 县本级扶贫工作经费追加财政预算30 万元。坚持户不脱贫不离村的原则, 开展“六个一”工作机制, 做到“选派一名干部、提供一笔资金、扶持一项产业、解决一个问题、办好一件实事、送去一份温暖”, 真正让贫困户有门路、有办法、有产业, 把他们从贫困线下“拉”上来。让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 县级干部帮扶2 户, 其他干部帮扶1 户, 坚持“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 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帮扶实现发展愿望。目前, 县乡两级119 个单位1849 名干部参与“结穷亲”, 2013 年至2015 年, 每年分别提供产业帮扶资金130 余万元, 共结对帮扶5548 户, 发展家庭种养项目700 余个, 解决问题640 余件。二是贫困村村村有单位来帮扶, 单位成为扶贫助推器。建立一名县级领导干部挂点, 带领3 个以上县直部门单位, 组建一支驻村工作队, 挂点帮扶一个贫困村, 一定三年的定点帮扶贫困村模式, 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 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帮助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 同时向贫困重点村派出第一书记。3 年来, 全县119 个单位对28 个贫困村进行了帮扶, 捐助资金336 万元。三是特困人人人有社会人士来连心, 社会人士成为扶贫的新力量。通过开展扶贫志愿行动, 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结对帮扶, 协调扶贫基金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帮困。近年来, 莲花县实施了“千百十工程”、“爱心包裹”助学项目, 开展了“一企帮一村”活动, 组织金泰公司、惠金公司、永安公司、森美公司与贫困村结对帮扶, 为贫困村贫困户捐资捐物折款160 余万元;组织建立了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 广东中山市莲花商会向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捐资10 万元, 营造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三、以百米冲刺的劲头扶贫攻坚, 一步接着一步冲, 突出三个重点
扶贫攻坚工作已进入了百米冲刺、攻坚拔寨的机遇期, 为确保扶贫规划落到实处, 实现“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标, 下一阶段, 莲花县将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 确定扶贫金点子, 培养一批能人。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的金点子, 积极鼓励、支持、引导贫困户加入到富民产业中来。重点打造莲产业、蔬菜种植、花卉苗木、精品果业、畜禽养殖等产业。深入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 着力推广泰昌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 吸收农户以现金或土地入股, 打造一批省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 创建一批示范基地, 培育一批致富领头能人, 发展一批农村致富能手入党, 锻炼一批村组后备干部, 确保村村有合作社带动贫困户, 贫困农户户户有脱贫产业。
(二) 落实扶贫账单子, 带动一方百姓。制定下发新一轮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方案, 组建35 个定点帮扶工作组, 结对帮扶41 个贫困村, 做到工作队队员常驻在村, 挂村县领导至少每年带10 万元以上产业资金进村, 帮扶单位每年扶持5 万元资金用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力争到2018年底, 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0%左右, 有人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 实现每个贫困户有一项二、三产业致富门路。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工作, 每年投入1100 万元继续抓好农村清洁工程, 让农村清洁工程成为扶贫攻坚的一项长效机制。同时, 把完成脱贫任务纳入各单位、各乡镇年终考核, 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县督导组坚持不定期督促检查, 定期对账, 力争今年在全省25 个重点贫困县考核中进入第一方阵。
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
【精准脱贫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例文11-07
村精准脱贫计划08-06
个人精准扶贫脱贫计划08-14
精准脱贫的基本标准08-25
2016-2018年城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金管理办法10-18
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会议上的讲话(会议改稿)10-24
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08-20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接精准扶贫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10-13
某镇精准扶贫问题整改情况汇报11-02
大湾镇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