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信用现状剖析

2024-08-19

我国当前信用现状剖析(通用7篇)

1.我国当前信用现状剖析 篇一

我国选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选煤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根据我国目前选煤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研究开发状况,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我国目前选煤技术方法与工艺、选煤设备等方面的发展及现状;并结合国外选煤工业的技术应用与发展情况,阐述了我国选煤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炭

选煤

发展趋势

我国选煤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建立自己的选煤工业,经历了两次快速发展时期,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80年,以“洗煤保钢”为主要内容的选煤大发展。30年来,全国原煤年入洗量由510万t增至11422万t,原煤入选比例由7.67%提高到18.40%,基本满足中国钢铁工业对炼焦煤质量的要求。

第二阶段,1981~2000年,以“洗煤节能”为主要内容的选煤阶段。1982年,国务院颁发了“发展洗煤,节约能源”的指示,对促进洗煤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国原煤入洗能力从1.1亿t增至2000年的5亿t以上,原煤入洗量从1.2亿t提高到4亿t。第三阶段,从2001年起,煤炭工业面临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压力,选煤作为洁净煤技术的基础,选煤工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发展动力煤洗选和提高炼焦煤精煤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中国的原煤产量为19.6亿t,正在运行的选煤厂有2000余座,其中中型以上选煤厂394座。选煤设计能力7.5亿t/a,实际生产能力6.0亿t/a,入洗能力占原煤产量的38%。到2005年,预计选煤能力将达8.0亿t/a,入洗量将达到6.5亿t/a。原煤入选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原煤增长速度。

近年来,动力煤的洗选加工发展很快。2003年已发展到107座,入选能力23509万t。另外正在建设的选煤厂,90%为动力煤选煤厂。我国选煤技术现状

我国选煤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进步,20年前主要选煤方法是跳汰选,重介质分选刚刚起步,选煤厂装备水平较差,筛子只有12m2,跳汰机只有14m2。在80~90年代,先后出现了开滦范各庄、兖州兴隆庄、平朔安太堡等一些技术和装备先进的选煤厂,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推广应用,国产的大型选煤设备,如3.6×6.0m2前振动筛、35~40m2的筛下空气室跳汰机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还有空气压滤机等技术的成熟使用,我国选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各种选煤方法所占的比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目前我国选煤厂使用的选煤方法的具体情况如下:跳汰选大约占26%,重介质分选大约占54%,浮选大约占14%,风选约占5%,其它方法约占1%。

随着技术的交流和经济的开放,国外的选煤工艺和选煤设备在我国选煤厂的建设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另外,随着环境要求的不断严格和用户对煤炭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我国一些老选煤厂由于技术落后和设备陈旧,将面临着大范围的改造,包括选煤技术改造、工艺流程改造、设备改造、选煤厂布置改造、自动化程度改造等等。

下面就我国选煤厂目前使用的选煤方法和选煤工艺及设备等进行论述。1.1 选煤方法及工艺 1.1.1 选煤方法

我国地域广阔,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质变化较大,从世界范围看,可选性属难选煤和极难选煤。所以,各种选煤方法在我国均有应用,主要方法为跳汰、重介、浮选以及干法选煤。

跳汰方法选煤对不同煤质的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系统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分选效果好等优点,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主要的选煤方法。目前在我国的各种选煤方法中约占1/3的比例。动筛跳汰近几年逐步地被应用,用来代替人工排矸。

重介方法选煤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已日趋成熟,特别是重介旋流器分选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主要归功于耐磨材料的应用,它延长了设备和管道的使用寿命,以及密度自动控制水平的提高,它使生产操作更加简单。同时,也降低了介质消耗。

由于重介选煤的投资及生产成本已与跳汰接近,而随着社会对精煤产品的要求提高,使煤炭的可选性变难,近几年重介方法得到突飞猛进的应用,大有取代跳汰方法成为第一的趋势。

浮选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但在应用中,只有炼焦选煤厂和用于高炉喷吹的无烟煤选煤厂选用浮选工艺。目前也广泛地用于煤泥分选,已提高选煤厂煤炭的回收率。

干选(包括流化床选煤和风力选煤)在西部寒冷、水资源短缺地区以及易泥化煤种得到应用。但数量较少,且主要为风力选煤。

摇床分选、螺旋分选、自生介质螺旋滚筒分选、水力旋流分选在我国小型易选煤矿也有应用,但应用的较少。而国外螺旋分选在处理细粒煤中应用的较多。磁选、电选、X射线选、微波选、化学选、生物选尚在研究试验阶段。1.1.2 常用的选煤工艺

我国现行的选煤厂主要有以下几种工艺:①大于0.5mm级的煤,一般用跳汰、重介选或跳汰与重介组合分选;②小于0.5mm级的煤,一般用浮选或煤泥重介选;③特大块煤一般采用手选或动筛选或重介选。1.2 选煤设备 1.2.1 分选设备

发展较快的设备主要有:重介质旋流器、干法、分选机、动筛跳汰机、微泡浮选柱(机)、重介刮板分选机(浅槽)等。

发展较慢的设备主要有:跳汰机、浮选机、重介斜(立)轮分选机、螺旋分选机等。几乎没有发展的设备主要有:螺旋滚筒分选机、水介质旋流器、摇床等。(1)重介质旋流器

传统的DSM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精度高,一般用于分选比较难选的末煤。近年来,重介质旋流器发展很快,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越来越广。大直径(Φ1000mm)重介质旋流器(DSM)、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LARCODEMS)、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

重介质旋流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大直径,入选不分级原煤;②无压给料,减少次生煤泥量;③三产品,简化分选工艺;④长寿命,降低维护费用。

中国制造的二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最大直径为1300mm,处理能力为550t/h左右,分有压给料和无压给料两种。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二产品重介旋流器直径在660~1000mm之间。进口产品最大直径已达到1500mm(应用在大同马脊梁选煤厂,为澳大利亚产品),处理能力为800t/h左右。

中国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研制和应用居世界前列,特别是大直径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全世界独领风骚。有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最大直径为1400/1000mm(大同四台选煤厂);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最大直径为1400/1000mm(盘江老屋基选煤厂)。大直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简化了重介质分选工艺系统,促进了重介质选煤工艺在中国的应用。(2)跳汰机

近年,随着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大力推广,跳汰选煤工艺所占比例在下降,跳汰机的发展创新也相对缓慢。现阶段所追求的目标是设备大型化、智能化,提高单机处理能力、分选效率、控制装置的灵敏准确性,检测装置的精确性和整机可靠性。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国产跳汰机有X系列、SKT系列筛下空气室跳汰机,少数为CT、LTG系列筛侧空气室跳汰机和BM系列跳汰机。X系列跳汰机最大跳汰面积45m2,SKT系列跳汰面积24m2。国外引进的有德国的巴达克跳汰机。巴达克跳汰机在性能及可靠性上略优于国产设备,但价格较高,目前国内使用不多。

动筛跳汰机应用于大块煤的排矸,在300~50mm原煤排矸下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排矸量大,用水量小,系统简单,故障少。在兖州地区,动筛跳汰机几乎成为各矿大块煤排矸的必配设备。目前不少矿区(如淮南等)都在考虑采用动筛跳汰机代替手选,其发展势头迅猛。

国产动筛跳汰机有液压传动式和机械传动式两种类型,最大面积为3.6m2。,处理能力为200t/h。

液压传动式使用效果较好,但故障率高,液压系统尚需进口。机械传动式机构简单、可靠,适合目前我国的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受欢迎,但存在噪音较大、不便在线调节的缺点。(3)干选机

干选机从早期的风力摇床、风力跳汰,到近年的空气重介选、复合干选的应用,逐步走向成熟。国内目前使用的主要有复合式干选机和空气重介干选机两类设备。

空气重介干法选煤处理煤炭粒度下限为6mm,要求入选煤的外在水分<4%。虽然空气重介流化床在干法选煤工艺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实际应用效果却大受影响。主要原因为:由于机械化采煤过程中喷水较多,很难达到外水<4%的要求,原煤进行6mm分级非常困难;空气重介流化床所要求的介质粒度较窄,0.3~0.15mm级含量越高越好,<0.074mm的含量越低越好,这种粒度组成的介质很难配备。为此,空气重介干法选煤设备目前在我国使用不多,仍处于科研阶段。

在我国使用较多的是FGX系列复合式干选机和FX系列风力干法选煤机。这两种设备综合了摇床和风力分选的优点,实用性强,投资较低,吨煤投资3~6元;煤炭加工费用比较低,吨煤加工费2~3元;入料粒度6~75mm,入料外在水分<7%。经过分选后,精煤灰分比原煤灰分降低约5~10个百分点。作为湿法分选的补充,FGX和FX系列干选机已在我国推广,在干燥缺水地区和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的企业,该干选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微泡浮选机(柱)

浮选机一直是用于<0.5mm级粉煤分选的主要设备。我国目前大量使用的是机械搅拌式浮选机,但其单槽容积已趋向大型化,最大的单槽容积16m3。

近年我国引进了德国KHD公司生产的微泡浮选机,单槽矿浆处理能力高达400m3/h。平顶山田庄选煤厂和株洲洗煤厂合作开发的Φ3m、Φ2m微泡浮选机,采用压入空气和射流吸入空气相结合的进气方式,强化了微泡矿化过程。Φ3m微泡浮选机单槽矿浆处理能力可达200~250m3/h,干煤泥处理能力为15~20t/h,精煤灰分低于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应用前景广阔。

浮选柱用于细粒煤的分选,近年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经过不断改进的浮选柱在柱体高度上大大降低,对细粒煤的选择性较好,如在浮选泡沫层加喷淋水,精煤灰分较浮选机的低1-1.5个百分点。现国内使用较多的是FXZ系列静态浮选柱和FC-SMC系列旋流一静态微泡浮选柱(床)。

FXZ系列静态浮选柱直径1~3m,高度6~9m。FCSMC系列旋流一静态微泡浮选柱有浮选柱、浮选床两个系列,柱体高度5.5~6m。处理能力相当时,浮选床的占地面积较小。

浮选柱的缺点是:①对粗粒煤泥的选择性较差,当入选物料粗粒级含量较多时,尾煤存在跑粗现象;②浮选药剂耗量较普通浮选机大;③当在泡沫层加喷淋水时,由于浮选精煤浓度减小,粒度较细,故精煤脱水比较困难。(5)重介质分选机

20世纪80~90年代,在我国使用的用于块煤分选的重介质分选机多为斜轮、立轮分选机。20世纪90年代末,平朔安太堡选煤厂首次从美国弓l进了重介质刮板分选机(俗称浅槽),用于分选150~13mm级块煤。由于该设备具有易操作、易维护、低投资和高效率等特点,有替代重介斜轮、立轮分选机的趋势。目前我国新建选煤厂块煤分选工艺多采用重介浅槽和动筛跳汰机。重介浅槽分选机和动筛跳汰机相比,在价格和分选精度上有优势。与块煤跳汰机相比,也具有分选精度高,块煤破碎率低,矸石带煤量少的优势。国内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美国彼德斯公司生产的重介分选槽,其设备排矸量在250~300t/h,分选槽槽宽2~7m。国产重介浅槽分选机目前应用数量较少,但各种技术参数与国外设备差别不大。1.2.2 辅助设备

发展较快的设备主要有:筛分机、煤泥脱水设备(如加压过滤机、隔膜压滤机)等。发展较慢的设备主要有:末煤脱水离心机、破碎机等。几乎没有发展的设备主要有:渣浆泵等。(1)筛分机

选煤厂通常使用各种筛分机来实现物料的分级、脱水、脱介。>50mm原煤分级大量使用的是圆振动筛、50~13mm筛分多使用直线振动筛、香蕉筛、棒条筛、概率筛;对于6mm及其更小粒级物料的筛分和外水较高煤炭的干法筛分,多采用棒条筛、琴弦筛、弛张筛等。

选煤产品的脱水、脱介大量采用的是直线振动筛。弧型筛+直线振动筛是我国选煤厂最常见的脱介方式。近年来,高频振动筛广泛用于粗煤泥的脱水,香蕉筛广泛用于产品脱介。

20世纪80年代引进美国RS公司技术制造的YA系列圆振动筛、ZKX系列直线振动筛使我国筛分机制造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世纪90年代引进德国技术制造的USK系列圆振动筛、USL系列直线振动筛、YK/YKR系列圆振动筛和ZK/ZKR系列直线振动筛,更为我国筛分机的选型增加了新品种。这些筛分机目前仍是我国选煤厂主要分级设备,近几年,国产筛宽3m及其以下筛分机的可靠性已不断提高,不需要再引进设备。

采用高频筛,对1.5~0.2mm物料进行初步脱水,然后与13~1.5mm末煤混合进离心机脱水,是近几年使用的粗煤泥脱水方法之一。高频筛因此得到重视和发展。

目前筛分机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增加筛分面积,提高筛分机的单机处理能力;②提高筛分机的工作可靠性;③提高筛分效率。(2)离心机

末煤脱水使用较多的仍是各种立式、卧式离心机。其发展方向是加大筛篮直径、增加单机处理量,降低产品水分。长期以来,卧式振动离心机在我国推广缓慢,立式刮刀离心机创新更少。

沉降过滤式离心机因其设备动平衡要求高、维护量大、占地面积大、电耗高等缺点,在我国使用数量在不断减少。(3)加压过滤机与隔膜压滤机

过滤式煤泥脱水设备在引进设备的推动下有了长足的进展。自20世纪90年代末,大柳塔选煤厂、田庄选煤厂引进奥地利Andritz公司的加压过滤机以来,加压过滤机以其处理能力大、产品水份低且呈散状易掺混的特点,在我国得到推广。国产加压过滤机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后,经过不断改进,其性能可与进口设备相媲美,且在有些环节超过进口设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加压过滤机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加压过滤机已形成系列,并将朝着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快速隔膜压滤机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煤泥脱水设备,以其循环周期短、单位处理能力较大、产品水分低的优势逐渐得到认可。板框式压滤机虽然技术改进不大,但仍是选煤厂大量使用的最终煤泥回收设备。(4)破碎设备

随着选煤厂的大型化,破碎设备近年也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大通过量、简化工艺配置、降低机体高度、增加设备可靠性是破碎设备研究所追求的目标。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的分级破碎机在国内使用较多。国内开发的FP、2PGL等系列分级破碎机或强力破碎机,已逐渐成为主流机型.

FP系列破碎机具有破碎强度高、处理能力大、超粒和过粉碎较少、能处理湿粘物料的特点,且带有自动控制装置,可方便地纳入全厂集控,可靠性高。其中FP500分级破碎机主要用于选煤厂原煤或精煤的破碎作业。入料粒度上限400mm,少量可到500mm;排料粒度40mm、50mm、80mm、120 mm、150mm、200mm。如果系统采取了除铁和除钼的有效措施,则原煤无需预先筛分及手选而直接破碎,从而简化选煤工艺流程,降低厂房高度,减少选煤厂的建设投资与生产费用。(5)渣浆泵

对于采用重介旋流器工艺的重介质选煤厂,渣浆泵是关系到分选效果好坏的关键设备之一。引进澳大利亚技术生产的沃曼泵和按两相流理论设计的国产渣浆泵基本覆盖了国内选煤市场。沃曼泵的特点是过流通道大,可泵送大粒度物料,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但泵的重量大,效率稍低;应用两相流理论设计的系列泵的特点是泵的体积小,效率高,由于采用了高铬耐磨材料,使用寿命长。国内选煤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选煤技术特别是选煤新技术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应用。选煤新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模块选煤的设计和建设引进我国,截至2003年底,已投产和在建的模块选煤厂已达50座,年处理能力达2亿t左右,80%以上为动力煤选煤厂,吨煤投资在20~35元之间。

(2)极细粒煤微泡分选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分选下线达到10μm,短型微泡浮选柱2003年在田庄选煤厂通过鉴定,已推广应用。

(3)细粒煤的脱水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精煤压滤机在我国部分选煤厂应用,特别是加压过滤技术最近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从60~120m2形成了系列。由于细粒煤脱水技术的进步,近年,我国精煤平均水分降到10%以下。

(4)重介质技术近年发展很快,包括三产品和二产品重介、有压和无压重介都有了较大提高,重介质旋流器直径最大达到1500mm。我国近几年来建设的选煤厂很大一部分采用了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技术,选煤效率达到90%~95%。

(5)选煤排矸技术发展的也很快,应用于缺水地区的风选、动筛跳汰和单段跳汰技术以及浅槽重介排矸在煤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煤炭的在线灰分分析技术逐渐被选煤厂和煤矿所接受,清华大学生产的在线灰分分析仪已在煤矿和选煤厂使用。由于采用了在线测试技术,进一步指导和促进了选煤厂的生产。

(7)选煤厂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选煤自动化技术不仅用于生产管理,也用于选煤生产监控,除了跳汰单机自动化外,选煤厂各工艺环节都可实现单机自动化。

(8)在加强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的同时,引进国外选煤技术装备,自动撞车技术已在大秦线和近期建设的大型选煤厂得到了应用。此项技术大大节省了撞车时间和准确性,同时也保证了撞车人员的安全。我国选煤行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选煤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煤入选比例较低,商品煤灰分高。原煤入选比例大约为35%,特别是动力煤入选比例更低,因此商品煤平均灰分在20%~24%,电力用煤灰分在24%~28%,而发达国家在16%以下。由此导致煤炭利用率低,燃煤造成的污染严重。国外原煤入选比例在50%~90 %以上,冶金用的炼焦精煤灰分在5%~8%,我国平均9.0%以上。美国电厂用煤平均灰分9.3%,我国平均灰分25 %左右。

(2)选煤厂平均规模小,经济效益差。我国现有选煤厂平均能力只有45万t/a左右,国有重点煤矿选煤厂平均能力也只有160万t/a,比国外平均规模低50%左右。因而全员效益、经济效益均较差。

(3)技术水乎差别悬殊,总体水乎落后。我国虽然拥有一批选煤技术和设备属世界一流的选煤厂,但绝大部分选煤厂的技术水乎只相当于国外60、70年代水平。还有一些技术、设备相当落后的乡镇小选煤厂。这些小选煤厂工艺落后,没备简陋,生产环节不配套,产品质量不稳定,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

(4)选煤设备可靠性差,自动化水平低。机械设备的制造质量差,可靠性低,自动控制水平不高,特别是一大型高效选煤设备的可靠性有待提高。因此选煤厂需要备用设备,使系统变得复杂,增加了维修工作和维护人员,提高了加工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5)生产能力闲置严重。一方面原煤入选比例低,另一方面生产能力闲置严重,2002年全国选煤厂能力利用率仅为61.5%(国有重点矿选煤厂)。

(6)选煤工艺落后。先进高效的重介质选煤工艺仅占30%左右,大多数选煤厂多采用跳汰工艺,煤泥浮选更少,造成精煤损失大、产品灰分高、分选效果差。

(7)共伴生矿物的分选、提纯和综合利用技术尚不成熟,煤系非金属矿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低级煤的提级方法和工艺技术还没有得到重视。

(8)细粒煤泥的处理和脱水技术,洗水闭路循环和煤泥的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加强合理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高煤的回收率,降低环境污染。

(9)选煤设备质量还不过关,一些大型的关键的选煤设备,如大型筛子、大型选煤机、大型离心脱水机主要还是靠进口。

制约我国发展选煤的因素主要有:

(1)环保、节能、质量意识差,很多人认为炼焦煤必须洗选,动力煤洗不洗都可以。

(2)洗后动力煤价格比原煤高,因为原煤经过洗选,一般排除15%~20%的矸石,要增加加工费、税收和利润,所以洗后的动力煤比原煤价格高30%~50%。(3)在燃煤设备上,过去多数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窑炉是按高灰分低质量的原煤、中煤设计的,必须经过技术改造才能采用洗后的优质动力煤。

(4)在运输上,由于铁路运力紧张,不能完全保证精煤的分装、分运、分贮,用户往往得不到所需的煤炭品质和规格,影响了煤矿发展,选煤的积极性。(5)在资金上,国家对煤炭工业的建设投资不足。往往先考虑矿井的建设,造成选煤能力大大落后原煤生产能力。

(6)国家对选煤技术和设备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进展不大。我国选煤发展方向 4.1 选煤方法

我国原煤内在灰分较高,可选性难,近年发展起来的具有分选精度高、对原煤适应性强、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的重介质选煤技术的产业化将成为我国选煤技术近期优先发展领域,使重介质选煤的比例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西部高寒干旱地区动力煤洗选应提倡采用省水型的选煤技术,如动筛式跳汰机、浅槽式重介分选机、单段跳汰机等,以及复式干法选煤。

为了提高稀缺的炼焦粉煤资源的回收,应采用先进的浮选法和螺旋分选技术充分回收细粒精煤。4.2 工艺流程

通过采用先进的选煤技术和大型、高效设备尽量简化工艺流程,减少设备数量和工艺环节,以便于操作和管理,节省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

为适应市场变化对产品的需要,工艺流程应力求机动灵活。工艺系统要有利于实现煤泥厂内回收、洗水闭路循环和煤矸石综合利用。

以高效深度脱硫降灰为主要内容的选煤工艺与设备、动力煤分选、大型选煤设备提高可靠性与机电一体化,将成为重点开发研究的关键技术。

还有细粒煤泥的处理和脱水工艺与技术的优化,解决洗水闭路循环和煤泥的利用。

4.3 选煤技术理论

在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机理、选煤设备磨损机理、非线性科学,在选煤科学中的应用、浮选、微生物选、电化学选等方面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开发一系列前瞻技术,为选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4.4 选煤厂建设规模

矿井选煤厂建设规模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配套。选煤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与选煤厂的规模有密切关系,应选择适宜的地点,建设具有~定规模的集中型选煤厂。动力煤选煤厂处理能力应在60万t/a以上,炼焦煤选煤厂能力应在30万t/a以上,逐步淘汰小选煤厂。

采用金属结构的装配式选煤厂,可以减少厂房体积、降低厂房高度和生产能耗,提高建设速度。同时,应该采取防震、减震、防腐蚀和降低工业噪音的设施。4.5 选煤设备

提高国内选煤设备的制造质量和技术性能,提高设备可靠性是建设优质高效现代化选煤厂的关键。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效率可靠的选煤设备是实现选煤设备国产化的前提。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选煤厂,是提高选煤过程自动控制和装备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选煤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4.6 现有选煤厂的技术改造

采用先进的选煤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厂,充分发挥其能力,提高利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向优质、高效、洁净生产方向发展。

对现有的大量的小选煤厂进行整顿、治理、联合和技术改造,使它们成为有一定规模、技术比较先进、环节配套、产品质量稳定、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的选煤厂。

4.7 贯彻“清洁生产法”

以选煤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搞好煤泥、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在选煤厂充分发挥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煤泥、煤矸石发电,生产建筑材料,实现清洁生产和矿区循环经济,搞好环境和生态保护。

选 矿 新 技 术 概 论

课程小结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0月26日

2.我国当前信用现状剖析 篇二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 它旨在建立一个适合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 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方向转变。目前, 我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防范经济建设中的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 急需建立好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1. 目前, 征信系统尚未形成覆盖全社会局面

当前, 国家积极提倡“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 虽然现在公布实施了《征信业管理条例》,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真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相关制度和措施。与此同时, 还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如:有些政府部门的“新官不理旧账”、新旧体制不同而解释随意性以及执法不严等, 这些制约因素都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2. 目前, 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尚未正真形成

当前, 社会上商业欺诈行为、偷税漏税行为、虚报冒领行为、学术不端行为等屡禁不止, 给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建设造成很不要的影响。特别是当前企业因为没有专门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而导致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账款的现象相当严重且很普遍。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1. 政府部门信用缺失

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不断的变换领导人, 造成“新官不理旧帐”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的社会体制不断完善, 而新旧体制不同与并存使得在执行过程中有的政府部门解读政策有些随意;相关职能部门都以自我为中心, 工作也只按照自行政策执行, 老百姓都不晓得怎么来办事;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执法不严对政府信用的影响深远。

2. 企业信用管理缺乏

企业自身没有设立信用管理机构, 更没有安排专门人员从事企业信用管理工作, 往往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销售部或者审计处等部门来做一些信用管理方面的基础工作, 远远达不到信用管理工作的要求, 造成因授信不当和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的违约现象频繁发生, 使得企业损失很大而且严重。

3. 法律、法规和信用管理制度缺失

征信行业发展基本制度缺失, 征信活动中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 使得在信用信息资源的采集、评价、开发及披露上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规则, 更没有建立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加上相关的一些部门和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垄断, 使得信息的全面整合和共享根本没有办法实现。

4. 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讲求诚信的法律仅有《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法律也仅仅只有《刑法》, 它们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还不能够形成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尤其是大量的失信行为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企业和个人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 而造成社会影响很不好, 从而使得失信行为在一段时间内根本得不到很好解决。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1. 建立健全良好的政府信用体系

一是把政府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 纳入其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二是政府加强执行法, 把建立社会主义信用制度做为一项为民的大事来抓;三是要加强政府工作的民主化进程, 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透明度, 让广大公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四是要从根本上打破长官意识和个人说了算的管理模式, 要做到上下和部门之间乃至全国的统一, 正真形成依法行政的规范结构。

2. 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管理

一是既要企业自身建立专门的信用部门又安排专人负责信用管理工作;二是通过对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和真正做好企业的客户资信、内部授信和应收帐款的管理并形成制度, 以此来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水平;三是借鉴甚至利用信用政策和相关信用标准体系来加强企业的信用风险控制, 做到对偿付能力不足的出现进行有效的防范;四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机构和工作机制, 切实配合企业提高其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

3. 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法律法规

一是在没有统一的社会信用法律法规的条件下, 参考世界上已有的信用管理方面相关的配套法规、制度和办法;二是正对当前的情况下, 加快的征信系统的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三是针对当前的法规缺失问题用“试行办法”等方式来解决, 正真做到依法监管与行业自律互动;四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的法制工作建设, 正真做好社会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 特别是建成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社会征信系统。

4. 建立并落实相关惩罚机制

一是实行失信惩罚机制的定量化评价, 实现信用激励与惩戒互动。二是建立企业信用奖惩机制来提高企业失信行为的成本。三是将恶意逃避还款企业的不良信用情况备案, 通过互联网和媒体向公众公布, 并把这些信息及时更新做到随时可以查询;让银行停止对失信企业和个人放贷和重新开户, 使得工商年检不通过而且对它的新业务不批准, 税务部门不办理税务登记。四是对企业法人还采取法律制裁。以此来形成合理的失信惩罚机制。

参考文献

[1]贾有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征信, 2010, (5) :21-23.

[2]郑泽金.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我国和谐社会[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8, (5) :31-32.

3.浅析我国企业信用现状 篇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逐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但是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现状不容乐观,信用缺失现象极为普遍。本文简要总结了我国当前企业信用的状况并就其原因做深入分析,旨在说明在我国构建企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然后再就企业信用构建问题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引言: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其经营的首要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它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在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积极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在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下,市场才能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企业有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企业信用现状

现代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在其生产过程中,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许多企业不惜一切代价,采取种种手段来谋求私利,由此导致的信用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在我国,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这四方面:

1.企业虚假经营。假账、假信息、假文件、假证明、假广告、假产品等已经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仅假产品一项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年就已达到2000亿元。这不仅有损企业信誉形象,同时也危害到了人民的身心健康。

2.企业债务赖账。在我国最近几年,赖账造成的企业之间三角债非常严重,据估计,目前全国三角债已经达到1.5万亿元。由于三角债,企业增加的财务费用一年达2000亿元,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率。

3企业骗税现象十分普遍。个别城市骗税案将影响整个地区的信誉,影响外来投资。并且企业劳动环境信息披露不真实,“在劳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甚至危害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

4.企业合同欺诈。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达50多亿元,这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二、我国企业泛滥缺信的原因及其分析

1.惩罚力度不够,相关法制不健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不发达,还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信用体系,缺乏有效约束信用缺失行为的完善法律制度。比如我国现行的《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信用相关的法律对失信惩罚的力度都较轻,以致杀一儆百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还需制定关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的法律、法规,修改、补充、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规,以加大对企业信用的监督管理,强化对企业信用缺失的惩处范围和手段。

2.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最严重后果不在于具体的问题,而在于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使该地区的信任度降低,影响外商投资,不利于当地企业经济的发展。

3.社会约束缺乏。由于社会约束缺乏和市场机制不健全,即使企业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去构建良好信用,企业本身也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回报。相反,企业不会因违约、毁约、拖欠,甚至假冒伪劣、弄虚作假、恶意欺诈等失信行为而受到无情的市场惩罚或严厉的法律制裁,甚至还会获得不正当的利益。因此,由于缺乏社会约束导致企业没有诚实守信、行业自律的内在动力,从而造成企业信用经营意识淡薄,失信行为频繁发生。

4.企业信用观念不强、信用能力较弱。大量信用缺失企业的发迹,在负面推波助澜。并且传统“无商不奸”思想余韵犹存。而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法律观念和诚信意识淡薄,也造成信用缺失现象。

5.职工在企业信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从根本上看,企业信用的提升要靠企业内部信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而职工在企业信用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广大职工在企业中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他们在企业信用控制中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

三、对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立法工作,健全法律制度,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建立一整套系统、科学、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已是摆在我国立法日程的一项重要议题。

2.发展中介机构,扩大社会监督。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力度,合理中介机构布局,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中介独立,信用公开,司法保障。通过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对企业进行监督。与此同时,要扩大社会监督力度,增加社会知情度。

3.加强道德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信用缺失现象的频繁发生,不仅根源于上述法律、制度等外在欠缺,更与其从业人员的内在道德素质普遍偏低密切相关。所以要坚持把企业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与企业管理相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企业氛围,提升员工责任心和战斗力。注重总结提炼出并向全体员工灌输‘和谐、发展、共享’的管理理念和‘讲诚信、讲质量、讲服务、讲双赢’的经营理念等一整套核心价值观”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企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更有效地引导从业人员的思想,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

4.强化品牌意识,保证产品质量。要把品牌建设作为百年工程,建立长期战略。“良好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品牌的坚实基础,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无法形成真正的品牌”无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三鹿为例,由于产品质量问题,企业轰然倒塌,“三鹿”这个曾经在中国享有盛誉的品牌不复存在。

4.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篇四

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中国现正处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市场基础,及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不同。就美国而言,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进,已经相对成熟,它具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和谐的运行机制和强大的辐射功能,对促进社会和稳定和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以个人信用制度为基础,有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登记制度、规范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严密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及其管理办法,还有健全的信用法律体系。美国居民每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SSN(social security number),这个帐号记录着一生的信用记录。如有严重不良记录,将会在美国寸步难行。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模式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环境。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曾取消其他信用形式而将信用集中于银行,导致商业信用断层,加上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欠佳等,我国现阶段的商业信用存在规模小、范围窄、规范性弱、失信欺诈严重、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受国人消费习惯影响,现金支付仍是主要形式,信用和信托关系得不到较好发展。再者,我国现在的信用工具并不普及,信用卡等业务不能面向更加广泛的人群。缺乏信用中介体系,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建立全国的征信网,各种相关的信用评级机构、金融机构、担保中介机构等鉴证机构不够强大。各种相关法律制度、框架、失信惩戒制度不完善也拖累了我国

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

5.我国当前信用现状剖析 篇五

一. 消费信用释义及其主要形式

所谓信用消费,亦称信贷消费,是指消费者为了达到种消费目的,在个人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凭借个人信用,不立即付款即获取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交易方式。

我国当前的主要消费信用形式: 1.商业企业直接以赊销方式,特别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2.银行和其他机构直接贷款给消费者用以购买住房、耐用消费品;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信用卡,客户凭借信用卡,可以在接受该种信用卡的场所进行消费。

二. 消费信用的主要类型

我国消费信用类型主要有住房信用消费、汽车信用消费、信用卡消费及其他消费类型,其中住房信用消费、汽车信用消费和信用卡消费占消费信用的90%以上,是消费信用的主体部分。

三.发展消费信用的原因

根本原因: 鼓励消费,刺激国内需求,带动国内经济的增长

直接原因:满足居民对高档耐用品消费的需要;解决家庭收支在时间上不匹配的需要;消费观念的转变。

四. 我国消费信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消费信贷开始于1998年,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了,在这十多年时间里,国家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刺激消费信用的发展,但是结果却不甚乐观,不尽如人意,与社会良好的意愿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很多地方,呈现出一种观望咨询多,银行宣传解释多,而实际借款人少的现象,具体表现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消费信用存在风险隐患

风险规避是市场上每一个信贷消费者以及信贷机构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我国风险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种:

a、消费者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

b、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

c、与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d、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

e、利率尚未市场化,消费信贷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

f、指令性发放消费信贷,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

2.住房消费信贷、汽车消费信贷的不完善

作为信用消费的两大巨头,住房和汽车消费信贷,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个人住房、汽车消费却“热”不起来,究其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住房、汽车消费信贷金触服务不完善

a、手续繁琐,效率不高

b、贷款额度低,期限短,利率高,付现额度大。

c、商业银行贷款的责任管理模式过于粗放。

d、银行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经营收人与成本支出不划算。

(二)、商业银行没有采取积极的对策

a、解放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不贷款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不但要大力宣传住房消费信贷,包括向政府宣传以获取政策支持,向社会宜传以增加客户,解放居民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住房等分配,消费不负债”的落后消费观念。

b、精确计算贷款风险,完善住房金融配套服务体系。

商业银行应设立精算部门,专门计算贷款风险系数。特别是住房消费信贷,由于其年限

较长,风险系数较大,受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等系列影响,发生违约可能性较大,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计算方法,争取将风险降到最小化。

c、个人消费信用制度的缺乏

前面已经提到了消费信用存在多方面的风险因素,而其风险又存在不确定性,因而一套完善的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对于规避风险来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个人信用是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个人为取得某种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使用权)做出的偿还承诺和偿还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身份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个人银行账户和收入来源、个人保险保障情况、个人信用记载、个人其他资产构成以及个人债务情况等六个部分。

1.个人身份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此项内容主要是方便银行对借款人真实身份、社会关系和社会经历等基本情况的一般把握。

2.个人银行账户和收入来源。银行所发放的任何一笔贷款,都基于对借款人运用第一还款来源的预期,就个人而言,现金收入即为第一还款来源。

3.个人保险保障情况。由于个人消费贷款的期限较长,不可控的因素较多,银行和贷款人都在寻求第三方保障。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由保险公司偿还贷款,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消费信贷的安全性。

4.个人信用记载。通过借款人历次借款活动的连续纪录,以观察其是否有良好的还款意愿,是否有恶意拖欠或赖帐等恶劣倾向。

5.个人其他资产的构成。银行掌握个人的全部资产,既可在贷款时选择合适的抵押品,又可对借款人的偿还有一个全面的判断。

6.个人债务情况。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时,还应适当考虑借款人的负债情况。如果借款人负债比例过高,无法通过正常途径保证贷款的安全性,那么银行就不应发放贷款。

通过建立个人信用消费制度,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同时将对银行及时收回贷款提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将必然促进消费信用的发展。

6.当前我国肉牛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六

当前,中国肉牛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一是牛业经济自身正处于转型时期。在广大农区特别是中原地区,养牛逐渐脱耕退役。二是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经济的投入,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牛业,由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特性成为发展畜牧业的重点。四是养牛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需要,也是实现村容整洁,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养牛业成为重要的重新规划对象,也是重要发展的产业。

我国肉牛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1.肉牛选育改良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部署,肉牛良种覆盖率低,个体贡献率不高。

2.基础母牛群缺乏保护措施,“杀青弑母”现象较为严重。

3.产业化组织体系不健全,肉牛生产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偏低。

4.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和消费水平有待提高,加之牛肉品质、分级标准、追溯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优质优价的市场基础尚未形成。

5.牛肉供应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中低档牛肉产品居多,高档牛肉所占比率不足5%,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6.肉牛企业普遍起点不高,产业与金融资本缺乏结合点,市场拉动作用还没有上升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对策

加大投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宏观调控能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业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尽快出台保护基础母牛 的政策措施,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加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行产业归口管理,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大对地方牛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加速地方黄牛品种改良肉牛主产区应根据各地方黄牛品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种选育方案并加以实施,对地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做到以保为主,保育结 合,以育促保。在保持种质资源特性的前提下,根据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选育,把潜在的商业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选育和提高。

向奶牛要牛肉,推动奶公犊牛育肥以扩大牛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牛肉的60%来源于淘汰奶牛和奶公犊牛,而来自专门肉牛的牛肉只占40%,利用奶公犊牛育肥生产小白牛肉已经成为增加国际市场牛肉 来源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奶牛生产过程中,奶公犊牛除极少数用做培育种公牛外,大多被直接宰杀流入牛肉市场。由于刚出生的犊牛肌肉、脂肪和体躯等有商品价值 的部分尚未发育,只能当普通牛肉售出,这种做法对奶牛饲养者来说收益极低。而同时我国肉牛市场却面临牛源短缺、优质牛肉供应不足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在奶公犊牛利用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向奶牛要牛肉,一方面能为每年约350万头的奶公犊牛找到出路,节约了奶牛资源,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增加我国 牛肉产量,特别是提高高档牛肉的产量,实现奶牛业和肉牛业的有效结合。

加强饲料饲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养殖方式转变,鼓励规模养殖利用当地的饲草饲料资源用于养殖架子牛和空怀母牛是降低养殖成本、发展节粮型肉牛产业的基本途径。规模化养殖,可以突破传统的养牛一条街、养牛专业村、养牛小区的模式,作到集约化养殖。给现代农村、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突出表现在:破解了农村牧区加快发展肉牛业的难题,在农村牧区总体规划上,在村屯规划总体安排之外,在土地规划中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地安排规模化生产。

2便于防疫,使牛的防疫工作按要求进行,粪便等废弃物得到综合治理,避免了疫病发生和传播。便于先进饲养技术推广。可以根据定量成批量生产出优质育肥牛。

5便于进行典型示范,拉动整体肉牛业科学饲养水平。

6有利于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协作进行一些大型项目的试验和推广,作到肉牛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加大肉牛产业科技创新和实用先进 技术的推广将“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肉牛育肥、饲料加工调制、人工种草、草场改良利用、屠宰加工、质量监测与溯源等肉牛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肉 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综合效益;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单位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技术服务意识,根据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科技 攻关,并将相关技术组装成套,通过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等方式迅速加以推广;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的启动运行以及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会有力 地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7.我国当前信用现状剖析 篇七

关键词:高校 毕业实习 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007-01

毕业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毕业实习应有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毕业实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学生自身重视不够

对于毕业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认识和理解实习的意义、作用,实习目的不明确,实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将实习与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结合起来,只是简单的把实习当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来完成,应付了事。

2 实习单位联系困难

现在有很多企业、公司、学校等单位,并不愿意接纳学生前去实习,高校在联系实习单位和实习基地建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仅有5%左右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这些企业大部分为三资企业,且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而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吸纳75%以上从业人员的中小企业,却很少有对大学生开放实习的机会。

3 实习管理方面

3.1 实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目前,各高校毕业实习时间的安排,普遍安排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具体实习时间安排的长短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是一个月,有的学校是两个月,有的学校甚至是一学期。实习时间安排过短的话,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实习过程不完整;实习时间安排过长的话,就势必会缩短学生在校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造成“教育缩水”。因此,各高校如何结合各自学校和各专业的特点,灵活合理地安排毕业实习时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2 实习经费不足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许多高校没有设立独立的实习经费模块,或者其他经费支出挤占实习经费,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保障,实践性教学环节远远落后于其他教学、科研建设。实习经费不足,直接导致实习基地建设、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学生接受实习单位培训等方面都会受到制约。

3.3 实习方式不灵活

现在高校毕业实习的方式主要是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集中实习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未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和个人发展。而分散实习又不能确保学生实习的时间和质量,容易出现“放羊”的情况。因此,如何做到实习形式的灵活多样又确保质量,需要各高校因地制宜,灵活安排,有所创新。

3.4 实习指导不到位

虽然大部分高校都会配备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但多数都是流于形式,并未进行真正的实习指导。对于集中实习,基本是由带队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其主要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并没有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而对于分散实习学生的实习指导更是无从谈起。

3.5 实习评价考核不规范

对于学生的毕业实习考核,有的高校制订了相应的评价考核制度,但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具体的评价考核标准,实习带队教师和辅导员的主观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使得实习成绩易出现“人情分”,缺乏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而且,现在部分高校把毕业实习成绩和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相挂钩,使得毕业实习成绩成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硬性指标,这就更加增强了规范毕业实习评价考核、制定具体考核标准的必要性。

4 实习效果不明显

根据毕业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是要通过毕业实习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但根据目前学生的实习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在实习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实习效果不明显,实习的预期目标并未达到,毕业实习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5 实习与就业相脱节

从时间上来看,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有一定的冲突。部分学生找工作挤占了实习的时间,没有把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实习与就业相脱节。

6 实习与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相冲突

实习期间正是进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时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把实习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要么为了实习而忽视了毕业论文,要么为了毕业论文而忽视了实习,两者极易发生冲突。

7 学生在实习中权益得不到保障

7.1 实习期间学生安全问题

据2008年8月18日《法制日报》载,目前,我国将近30%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现在虽然有部分高校与毕业生签订《毕业实习安全承诺书》之类的协议,但也只是强调了学校与学生的责任关系,并未涉及到与实习单位的责任关系。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应该购买保险,由谁负责购买等相关问题,目前还不明确。

7.2 实习期间学生工资待遇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法律与司法实践认为大学生实习不具备《劳动法》规定的独立劳动者身份,学生与用人单位不构成劳动关系,所以不少不良企业利用这一法律漏洞招收大量的大学生实习生,有些世界500强的子公司招收的实习生比正式员工还多,甚至有些企业常年根本不招正式工,只是与高校合作低价或免费使用实习生,使学生的权益受到损害。到目前为止,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在我国还没有法律依据。

毕业实习作为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结合当前新的形势,充分重视毕业实习工作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毕业实习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改革,科学、合理地进行毕业实习管理, 把毕业实习工作落到实处,使其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2]陈景春.大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9(4).

上一篇:教师活动记录:记太和县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说课比赛下一篇: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