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2024-10-27

2010年云南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通用4篇)

1.2010年云南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篇一

2010年云南省中学物理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命题热点聚焦

从历年考题看,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原则、方法、手段等的理解应用。要求考生着重掌握物理概念、定理、定律、规律等的教学要求及方法。名师讲堂

第一讲

物理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一、物理教学的目标

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一)主体性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效实施主体性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同时还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教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既有教

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这对矛盾中,学生的“学”则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只有作用于学生的“学”,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地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教”也足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内化,才能实现其“教”的价值。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是媒体、客体,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二)民主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教学活动包含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虽然“学”离不开“教”,但“教”也离不开“学”。师生在人格上更是平等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也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要抛弃“师道尊严”、“师者人父”的传统观念,把学生当成“人”,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视学生为同仁,把学生当朋友,要勇于走下讲坛,善于倾听、征询、接受学生意见,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善于修正错误,向学生学习,做“教师的学生”,要由过去在课堂上的“独奏者”转变为与学生同台的“伴奏者”,由“主演”转变为“导演”,由“讲师”转变为“导师”,由“一言堂”转变为“群言堂”,要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尽情说;解放学生的双眼,让学生充分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做;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充分思考;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能自由活动;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有空支配自己。学生一旦感受、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必将焕发出自主学习的高度热情、强烈 的获知欲望,迸发出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三)活动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要以活动为载体,没有活动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就要努力使课堂“活动”起来,没有学生的“动”就没有课堂的“活”,就没有学生思维的“活”,就没有学生创造性的发现。课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发挥真正的主导作用,力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局面,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参与。要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达,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总结。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向同学提问、小组间竞问竞答。可以让学生当小先生,自己给自己讲,给同学讲,演示实验请学生上台动手做,教师当指导,学生边做边讲,并多找些学生去做去讲,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小组实验,以扩大学生参与面和参与度。有些课堂可根据学习内容以“小品”的形式呈现,会使课堂平添几分生动,使学生寓学于乐,乐此不疲。(四)激励性原则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人都有上进的意愿,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激励、鼓励可使人产生不断进取的动力,可使人从失败走向成功。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实施主体性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并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着力培养。教学中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要给予鼓励,哪怕是回答

得不正确也应对其精神给予肯定,切忌向学生泼冷水。对学生某方面的特长要加以鼓励,对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充分肯定,要运用智能多元理论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途径的科学评价,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和被承认的价值,发现自己进步成长的增长点,从而增强进取向上的信心。(五)启发性原则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而学生的身心都正处于发展之中,要使其智能得到健康而快速的发展,也离不开外部因素的作用,即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明确了在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后,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就应力争做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引路人,做学生智能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怎样“教学”,而在于怎样“教学生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在课堂上要善于设疑、精于激疑、勤于导疑,努力给学生造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只有在学生思维受阻或出现偏差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做学生思维的航标。传统的教学是“去问题”教学,课堂上常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个问题,又被教师一个个地消灭,使学生最后没有问题,这是学生缺乏独立性、创造性的重要原因。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学生的问题?只有学生能提出问题才有价值。没有问题的教学是“假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精神要求,现代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将解决

问题的过程给同学们进行表达交流,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回答,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把着力点放在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习能力上,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六)目标性原则

目标既是人们活动的心理指向,又是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目标有兴趣目标和意义目标。目标明确,活动就有动力保障。教学中不仅有知识目标,也应有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是主体性教学所应竭力体现的。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需要,进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可将目标分解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一个内容的学习也可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目标,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努力使目标得以实现,并为实现新目标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发展的势头。

第二讲

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口述式教学法

口述式教学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这些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利用语言作为工具来传递交流信息,使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2)逻辑性

讲解必须有条理,顺序合理,层次分明,内容安排要合乎逻辑。①将教材内容整体上与学科系统加以衡量比较,了解其共性、个性使其符合逻辑性。

②注意从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③启发性。教师语言要生动,考虑学生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要设疑、布疑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要求突出重点、简明生动、讲解适当并和其他各种基本方法有机配合。(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语言对话或问答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巩固知识。1.做法

(1)课前教师把要讲述的教材编成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纲)。(2)上课时,审慎地选择谈话方式逐一地把这些问题向学生提出,让学生回答,促使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推理,独立得出概念和规律。2.要求

(1)所提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

(2)谈话的问题应从教材内容、重点和学生实际出发,问题要有层次,要编写详细的谈话提纲。

(3)问题要面向全班提出,等全班思考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或教师自答。(4)谈话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5)谈话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总结。(三)讨论法

讨论法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围绕教材中一定的针对性问题共同进行讨论的方法。

1.特点

以针对性问题进行讨论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求

(1)要选择好讨论题目,确定思考提纲和讨论的具体要求。

(2)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并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讨论的习惯。(3)要做好讨论小结。

二、实验法

实验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实验、发掘问题、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规律的方法。

三、自学法

自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或材料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1.教学指导思想上要改变重教轻学的倾向。2.要把自学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的教学方法。3.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阅读时间。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并已有了一定理解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从而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能力的方法。

五、网络教学法

广义上讲,网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狭义上讲,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

在现阶段,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课程改革正在进行,网络教学的方式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对网络教学的研究是现今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这也必然引起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越来越成熟。附:经典教案

力的概念

三个性质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

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 3.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力的概念及分类(一)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二者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4.力的图示(课件演示)。(二)力的分类 1.按性质分

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2.按效果分

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3.按产生条件分

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二、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一)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二)重力的大小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三)重心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三、弹力

(一)弹力的产生条件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二)弹力的方向

1.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2.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3.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小球的球心在0点,重心在P点,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析】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点,弹力F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0;在B点弹力F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0。

【点评】注意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又由于F1、F2、G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0点,因此P和0,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点可能在0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0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2】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解析】A端所受绳的拉力F1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端所受的弹力F2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点评】、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由于杆的重力G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作用。

【例3】图中AC为竖直墙面,AB为均匀横梁,其重为G,处于水

平位置。BC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B、C三处均用铰链连接。试画出横梁B端所受弹力的方向。

【解析】轻杆BC只有两端受力,所以B端所受压力沿杆向斜下方,其反作用力,轻杆对横梁的弹力F沿轻杆延长线方向斜向上方。【例4】 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的力(P为重心,接触面均光滑)。【解析】判断弹力的有无,可以采用拆除法:“拆除”与研究对象(受力物体)相接触的物体(如题中的绳或接触面),如果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则不受弹力,否则将受到弹力的作用。各图受力如下图所示。

(三)弹力的大小

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1.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χ,还可以表示成△F=△χ,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的改变量成正比。

2.“硬”弹簧,是指弹簧的k值较大。(同样的力F作用下形变量△χ较小)3.几种典型物体模型的弹力特点如下表。

【例5】

如图所示,两物体重力分别为G1、G2,两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向上拉G2,最后平衡时拉力F=G1+2G2,求该过程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

【解析】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高度的增量△h1和△h2与初、末状态两根弹簧的形变量△χ

1、△χ

2、△χ

3、△χ4间的关系。无拉力F时,△χ1=(G1+G2)/k1,△χ2=G2/k2,(△χ

1、△χ2为压缩量)加拉力F时,△χ3=G2/k1,△χ4=(G1+G2)/k2,(△χ

3、△χ4为伸长量)而△h1=△χ1+△χ3,△h2=(△χ3+△χ4)+(△χ1+△χ2),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Ep=G1.△h1+G2.△h2,整理后可得:△Ep=(G1+2G2){(G1+G2)/k1+G2/K2}。

四、摩擦力

(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2.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u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例6】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a角的推力F推重量为G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解析】

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N=Fsinα-G,因此f=μ(Fsinα-G)。(三)静摩擦力的大小

1.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uF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 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m=uFN。

2.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0

【例7】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木块,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5N,水平面光滑。拉力F至少多大,A、B才会相对滑动?

【解析】A、B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A、B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处于一个临界状态,即可以认为发生了相对滑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5N,也可以认为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因此A、B的加速度仍然相等。分别以A和B整体为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拉力至少为F=10N时才满足题意。

【点评】研究物理问题经常会遇到临界状态。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时,可以认为同时具有两个状态下的所有性质。(四)摩擦力的方向

1.摩擦力方向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成任意角度。通常情况下摩擦力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

相同(作为动力),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和物体速度方向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 向心力)。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成任意角度。

【例8】小车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恰好沿车后壁匀速下滑。试分析下滑过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速度方向的关系。

【解析】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始终和小车的后壁平行,方向竖直向上,而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水平分速度逐渐增大),所以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间的夹角可能取90°和180°间的任意值。

【点评】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无明显形变的弹力和静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就是说:弹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无法由公式直接计算得出,而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的。

五、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二)按顺序找力

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三)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四)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在解同一个问题时,分析了合力就不能再分析分力;分析了分力就不能再分析合力,否则会重复分析。

【例9】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A固定在水平面上。木块B、C的质量分别为M、m,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下滑。B的上表面保持水平,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当B、C共同匀速下滑;(2)当B、C共同加速下沿时。分别求B、C所受的各力。

【解析】

(1)先分析C受的力。这时以C为研究对象,重力G1=mg,B对c的弹力竖直向上,大小N1=mg,由于C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B、C间无摩擦力,即f1=0

再分析B受的力,在分析B与A间的弹力N2和摩擦力f2时,以B、C整体为对象较好,A对该整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就是A对B的弹力N2和摩擦力f2,得到B受4个力作用:重力G2=Mg,C对B的压力竖直向下,大小N1=mg,A对B的弹力N2=(M+m)gcosθ,A对B的磨擦力f2=(M+m)gsinθ。

(2)由于B、C共同加速下滑,加速度相同,所以先以B、C整体为对象求A对B的弹力N2,摩擦力f2,并求出a;再以C为对象求B、C间的弹力、摩擦力。

这里,f2是滑动摩擦力N2=(M+m)gcosθ,f2=μN2=μ(M+m)gcosθ,沿斜面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M+m)gsin-μ(M+m)gcosθ=(M+m)a,可得a=g(sinθ-μcosθ)。B、C间的弹力N1,摩擦力f1则应以C为对象求得。

由于C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而所受的3个力的方向都在水平或竖直方向。这种情况下,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水平、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分解加速度a。

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 f1=macosθ,mg-N1=masinθ,可得:f1=mg(sinθ-μcosθ)CoSθ,N1=mg(cosθ+μsinθ)cosθ。

【点评】

由本题可以知道:①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②灵活选定坐标系的方法向也可以以使计算简化;③在物体的受力图的旁边标出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有助于确定摩擦力方向,也有助于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时保证使合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例10】

小球质量为m,电荷为+q,以初速度ν向右沿水平绝缘杆滑动,匀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描述小球在杆上的运动情况。

【解析】

先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再由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情况。

小球刚沿杆滑动时,所受场力为:重力mg方向向下,洛伦兹力Ff=qνB方向向上;再分析接触力:由于弹力FN的大小、方向取决于ν和mg/qB的大小关系,所以需分三种情况讨论:

(1)ν>mg/qB,在摩擦力作用下,ν、Ff、FN、f都逐渐减小,当ν减小到等于mg/qB时 达到平衡而做匀速运动;(2)ν

【例11】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解析】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F合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因此喷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选C。经典真题回顾

填空题

导人过程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常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确定目标,激发兴趣

预习

解题

介绍有关资料

课前谈话 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答案】B 【解析】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2.确定教材中的难点,最重要的考虑是()。A.知识的重要程度

B.是否需要做实验 C.学生的认识和心理方面

D.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答案】C 【解析】教与学是相对应的,确定教材中的难点主要是看学生的接受能力,即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因此选C项。

二、简答题

1.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1)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这是准备阶段。(2)要灵活的、创造性的组织教学,讲解有重点,提问有启发性,练习有实效。这是实施阶段。(3)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做出分析评价,并指导他们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指导要贯穿全过程。2.简述物理习题课的基本结构。

【答案】(1)组织教学;(2)复习旧知识;(3)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4)学生练习;(5)小结;(6)布置作业。3.演示实验在设计和表演方面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1)明确目的,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演示实验。(2)安全可靠,确保演示成功。

①演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②坚持科学性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③为了确保演示成功,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并进行试做。

(3)简易方便。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由演示现象导出结论时,解说推理简单。(4)现象清楚、明显、直观。

①明显。仪器尺寸要足够大;物理过程变化要显著,“可见度”要高;要使被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以利于学生看准目标;演示的仪器放在适当高度的方位;注意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发展过程。②直观。

2.2010年云南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篇二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教材教法四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一、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等各方面内容,用最优化的思想和观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评价等方面。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包含的步骤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教学设计模式都包括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共同特征要素可以构成一般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其中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四个要素间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着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程序性原则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以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4.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四)历史教学设计一般过程 1.设计理念和思路

(1)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说明本节课用哪些理念做指导,并阐述所用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意图。

(2)教材分析:重在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3)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学习中易理解和难理解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分析了解所教对象,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3.2010年云南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篇三

中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教法考点系统复习资料

1.语文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语文教育现象。

2.语文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哲学原理研究法、比较分析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实验实证研究法等。

3.中学语文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4.从纵向上看,语文教育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从横向上看,语文教育是充盈于人的各个活动空间的“全方位教育”。

5.1904年,《癸卯学制》颁行,确立了我国的近代学制,开始了分科教学,于是分科教授法应运而生。

6.建议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著名教育家是陶行之。

7.1919年,从美国留学归来,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的陶行知先生提出应对“教授法”课程进行改革。

8.1924年黎锦熙先生的《新国语教学法》一书被认为是语文教育学的开山之作。9.中学语文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哲学原理研究法、比较分析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实验实证研究法。

10.语文教育学的相关学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通教育学、语文专业理论、心理学、思维科学、评价科学、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

11.中学语文教育学的任务是

①对师范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终生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为将来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感情基础。

②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育及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基础教育和语文教育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为将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

③培养师范生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文教师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④培养师范生进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研究的意识和习惯,为将来从事光学语文教学育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12.学校语文学科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①语文教育的性质与目标

②语文教育的对象及语文学习的规律

③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及角色转变

④语文教育的课程和教材

⑤语文教学的过程与原则

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⑦语文综合性学习

⑧语文教育的测量与评价

⑨语文教育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标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的。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4.制定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确定教育目标,要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育目标,要尊重教育自身的规律。

5.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体现为: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教学原则的复杂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6.语文能力落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指掌握语文工具(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要把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统一起来,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赫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记忆、速度等四个因素。

写作能力分写作的一般能力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写作的一般能力主要是指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写作的基本能力根据不同的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各种体裁的文章的写作能力,如记叙文写作能力、说明文写作能力、议论文写作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即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写作能力。还有一类是写作各种体裁文章所共同要求的写作能力,主要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表达能力、修改文章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写作的基本因素,在写作活动中属于方法、技巧和技术活动的范围。

听说能力主要有这样一些构成因素: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语音的鉴别力和运用力; 语义的理解和组织力;评价、判断力和反馈力。

7.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程目标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设计: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放眼世界的开阔胸怀、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高品位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

训练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知识和能力维度的目标

语文知识目标包括:语音、文字、词语、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文言文基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读写知识、工具书使用知识等。

语文能力目标包括:阅读能力目标、写作能力目标、口语交际能力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8.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解: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而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与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的作用和中学语文科的任务决定,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语文学科还具有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

(2)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科的重要属性

首先,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学科,这使它和中学的其它学科都鲜明地区别开来。它的综合 性表现为: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教学原则的复杂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其次,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要靠实际训练来形成。语文教育发展史

1.我国古代到当代比较有影响的语文教育家有孔子、孟子、韩愈、朱熹、梁启超、蔡元培、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等。

2.儒家经典著作《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3.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理论的是孔子。

4.《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设立中国文学课,是近代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5.所谓国语,指的是全国统一使用的共同语言,用切音、注音字母表示语音,用简字表示新文字,用白话文表示新文学,这就是国语的特征。

6.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重新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提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原则要求。其中,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读写训练,并分别规定了初高中两个不同阶段的目标。语文教师

1.语文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2.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不由自主的产生的,它缺乏个人的意志努力和积极性,与情绪、需要和兴趣有密切的关系。

3.新课程改革后,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教师的角色由“知识权威”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4.备课主要内容为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和学法。

5.新课程中语文教师角色转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实施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合作者;从呆板的经验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

6.语文教师素养包括:

一、品德素养

(一)思想进步,观念要新,这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灵魂。

(二)爱岗敬业,勇于奉献,这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是语文教师的职业情感。

(四)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这是语文教师的职业品格。

(五)谦虚坦诚,团结协作,这是语文教师的职业作风。

二、知识素养

(一)语文专业知识素养

(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

(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

三、能力素养

(一)语文备课能力

(二)语文施教能力

(三)教学评价能力

(四)科研能力

四、心理素质

(一)智能品质

包括:高度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记忆力、深刻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强烈的情感、稳定的情绪、广泛的兴趣、乐观的性格等。

(二)人格品质 1.教师的自我意识 2.教师的责任心 3.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4.教师的焦虑 5.教师的挫折忍受力

五、身体素质

(一)体质建壮,耐受力强。

(二)反应敏捷,精力充沛。

(三)耳聪目明,口齿清晰。学生

1.自主性学习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的建构性。

2.注意是对刺激的有意识关注,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到某些刺激。

3.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4.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具有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三大功能。

5.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心理的差异,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6.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出现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注意。

7.智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基本因素构成。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8.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9.“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它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 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他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

10.所谓汉语文学习的五个阶段即接受性学习阶段、发展性学习阶段、自主性学习阶段、研究性学习阶段、创造性学习阶段。

11.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 12.在语文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扩大知识视野,发展多种兴趣;把学生原有的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中;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以感情带动兴趣。

13.接受性学习:指学习者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的时候,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不需要自己任何方式的独立发现。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教学法,学习者将传授者讲授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时给予再现和利用。

1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都非常重要。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注意力与语文学习:要巧妙利用无意注意、要依靠有意注意组织学习、要争取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2)观察力与语文学习: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传授观察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3)记忆力与语文学习:充分利用无意记忆,增强记忆力;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加工水平;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4)想象力与语文学习:可以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或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5)思维能力与语文学习: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启发思维;要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思维力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创造能力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动机与语文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提供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归因。(2)兴趣与语文学习:扩大知识视野,发展多种兴趣;把学生原有的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中;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以感情带动兴趣。(3)情感与语文学习: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间感情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增进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和参与意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和美感。(4)意志力与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是培养意志的重要条件;增强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15.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这个表述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形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等等。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

1.语文教材的内容由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识系统四部分组成。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附录四部分组成。3.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具有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三大功能。

4.语文课程指学校为实现语文教育目标而安排的语文科目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它包括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的设置和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等。

5.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6.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按教学习惯一般分为实用文、文学作品和文言文三大类。

7.目前一般把语文课程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8.语文课程作为学科教育课程的一种,即指学校为实现语文教育目标而安排的语文科目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包括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的设置和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等。

9.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制订课程目标时以语文素养的总要求为根本出发点,同时确定了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现行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管理机制充分的体现了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为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11.合理的课程结构必须是均衡的,即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必须保持一致,维持均衡。

12.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 物质基础。

13.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是以以单元为基础的,它包括两条线索,一条是知识的线索,一条是能力的线索。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一个基础、两条线索又要借助于课文、助读、作业和知识等四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组织起全部的教学内容来。

14.从教科书的结构类型来看,中学语文教科书主要有分编型与综合型两类。15.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选原则:

语文教科书的编选必须坚持如下原则: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人生观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处理好传统教材与现代科学文化新成就的关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保证教科书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16.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教材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读物,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来源,也是思维和语言训练、语文素质养成的典型范本。由此可见,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材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具有以下几项:它是实现德、智、美语文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教和学的物质凭借;它为学生集中、高效的语文学习提供了范例。

17.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8.语文教材改革趋势:打破教材的单一编写体系,建构多元的教材编写方式;在坚持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保持教材基本内容的相对稳定性;重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双重发展,使语文教材具有弹性和可开发性;建立完整的教材编制理论体系,配置结构合理的教材编制队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编制具有科技含量的新型教材。

19.语文教材的作用:

(一)实现德、智、美语文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

(二)教和学的物质凭借。

(三)为学生集中、高效的语文学习提供范例。语文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1.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原则,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及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有关层面所作的予想和可行的策划。

2.语文教学的设计程序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构思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确定媒介手段、设计反馈练习、编写书面教案等环节。3.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4.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5.教学过程,也叫“教学程序”或“教学流程”。它反映了教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既相对独立,又有规律的交替和推进。

6.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的主要内容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和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7.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在我国广泛传播。他提出的“五环式”课堂教学结构是指: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8.赫尔巴特的“四段论”是指:①明了②联想③系统④方法

9.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社会因素(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心理因素(师生在教学中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实施因素(计划、组织、教材、方法等)的影响,并随诸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10.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是以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为主要依据划分的。

11.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依据语文教学的任务;依据语文教学原则;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依据教材;依据中学生的实际;依据教师的实际。

1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关键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个性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重点掌握:

1.语文教学应遵循文道统一、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互相促进、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等原则。

2.语文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

(一)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

(二)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

(三)根据语文教学的规律 语文教学方法

1.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依存性和变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等特征。2.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技术性教学方法,此外还有原理性教学方法和操作性教学方法。3.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学生特点、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等。4.语文教学的一般方法有:(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串讲法、问答法、谈话法、讨论法、点拨法(2)以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诵读法(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研究法、比较法、鉴赏法(4)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多媒体教学

1.语文多媒体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个体疏导的有效工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情景诱导的重要武器,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操作辅导的有力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是监控指导的得力助手。

2.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三)运用多媒体交互性、可控性强的特点,搞好语文个性化教学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应当防止教学思路被网络媒体所左右,让原有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湮没,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随堂应变的能动性,使网络教学媒体制约师生的思维空间,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失去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阅读教学

1.阅读由感知阶段、理解阶段、鉴赏阶段、应用创新阶段四阶段构成。

2.感知是语言文字符号系统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读是用眼睛认识、辨别文字,了解文字所表示的意义。

3.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

4.应用文体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所经常使用的具有一定的惯用格式的文体; 5.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6.剧本是供戏剧演出或电影拍摄用的脚本。

7.从对一篇课文的解读过程来看,理解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对段落的理解,对篇章的理解三个层次。

8.情节是按照某种关系排列的事件或生活过程。

9.利用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之美,训练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反复诵读,加强语感和领悟能力。

10.理解阅读就是读者运用其原有知识解释所读文章的内涵,理清文章的思想情感或结构形式。

11.读音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发标准音,要求吐字清晰、发音正确,在读音指导方面要特别注意重音的指导,根据词句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重音,并且在朗读时重点表达出来。

12.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包括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鉴赏能力。

13.鉴赏能力是指对读物进行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即鉴别读物内容的是与非,欣赏读物的语言特色与写作技巧,评价读物的社会价值等等。

14.小说是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15.常用的阅读方式主要有朗读法、默读法、速读法、略读法等四种方式。

74.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按教学习惯一般分为实用文、文学作品和文言文三大类。

1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17.现代阅读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8.一般来说,阅读一篇课文总要经过“感知——理解——评价”等认识心理活动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创新。

19.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阅读的主要标志。20.诗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利用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之美,训练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反复诵读,加强语感和领悟能力。

(2)抓住“诗眼”和关键语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推敲和品味,透过字面意思领会其深刻的内涵。(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作文教学

1.作文教学的地位:

(一)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的关系看,写作与其他内容关联性大,相辅相成。

(三)从学生学习难度来看,作文的难度最大,老师头疼,学生也头疼。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通过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深化阅读,规范口语表达,还有助于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等。

(四)从社会发展和应用的角度,写作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特殊能力。作文教学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2)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

(3)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4)能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2.作文技能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一、育人训练

二、积累训练

三、思维训练

四、语言训练

五、技能训练

六、文体训练 3.学生写作素养包括哪些?

一、品德素养——为文真诚的基础

二、认识水平——立意深刻的前提

三、思维品质——文章创新的关键

四、知识储备——厚积薄发的能源

五、情感积蓄——动人心魄的支柱

六、语言能力——动笔成文的保障 4.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作文言之无物

(二)作文中语汇贫乏

(三)作文中心不明,立意不高

(四)作文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明晰 口语交际教学

1.听话能力包括语音辨识的能力、记忆整合的能力、理解语义的能力、评判话语的能力等。

2.说话能力包括组织内部语言的能力、快速语言编码的能力、运用语音、语速、语调、语体和态势语的能力等。

3.口语交际测试分为间接测试、半直接测试和直接测试三种。

4.表演是一种既能增添学习兴趣,又能训练口语交际的活动方式,并能在表演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6.辩论是运用口头语言就有争议的话题展开争辩以说服或驳倒对方为目的的讲话活动。7.在口语交际中,理解语义指听者在接受了说话者发出的语音后,首先要把握关键词、关键句,进而理解话语中心,思索说话者的深层次含义和言外之意。

8.口语交际的特征是交互性和及时性。

9.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新课标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提出要求。

10.口语交际主要包括听话和说话两个方面。

11.对话语进行评判是听话能力的升华,它包括鉴别话语内容,品评语言技巧的高低,情感的真伪,观点的正误等。

12.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特别体现出语文教学综合性和社会性的特点。13.学校语文教学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场所。

14.语文课应成为师生交流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平台,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课前演讲、课堂发言、课堂讨论、辩论。

15.课堂发言是语文课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形式。

16.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口头作文和例文评析。

17.课外活动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空,其形式有独白、对话、表演、采访等。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语文综合性学习除具有综合性外,还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等特点。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3.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要靠语文实践来形成。4.无论哪种形式和内容的综合性学习,其过程一般经历这样的四个阶段:确定探究主 题、制定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

5.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

综合性学习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优点和长处,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没有研究性学习领域宽,因为它要以语文相关的内容为对象,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注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更注重专题研究,注重研究品质的养成。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相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量要小一些,与课内联系紧密,而研究性学习完全是开放的。

6.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一)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综合性学习最能体现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

(三)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健全发展 语文教学评价

1.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预测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功能等功能。2.评课的内容包括评思想观念、评教学内容、评教学过程、评教学方法、评目标教学、评教师素质及教学风格等。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4.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5.语文教学评价按评价的基准进行分类包括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的评价。6.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备课质量的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质量的评价、课后辅导和批改质量的评评价。

7.评课的类型包括:诊断型、研讨型、评判型、学习型、检查型、庭辩型、书评型、比较型。

4.2010年云南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篇四

卷(答案)作者:杭州文亮教育 来源:文亮教师招聘 时间:2010-09-12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2009年云南省某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答案)

(满分为100分)

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辩证法既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与唯心主义同流。()

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4.企业精神是领导者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

5.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6.按信息流动方向,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7.社会责任是法律和经济要求企业承担的义务。()

8.激励的出发点是需要。()

9.软科学是由研究电脑软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

10.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1.“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这句话的哲理在于说明()。

A.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至关重要

B.领导班子成员年轻化至关重要

C.领导班子中一把手的选用至关重要

D.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12.商品等价交换是指()。

A.价格相等B.价值相等C.数量相等D.质量相等

13.《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于()。

A.1767年B.1867年C.1967年D.1787年

14.多头管理所带来的混乱是由于违反了下面哪项管理原则?()

A.命令统一原则B.授权原则

C.例外原则D.权责对等原则

15.战略决策的核心是()。

A.战略目标B.战略思想

C.战略重点D.战略阶段

16.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泰罗B.孔茨C.梅奥D.巴纳德

17.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

A.制度层B.物质层

C.精神层D.文化层

1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B.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真理的辩证性

D.真理的客观性

19.“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D.香港和澳门问题

20.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指的是计划的()。

A.必要性B.可能性

C.重要性D.有效性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21.国家的象征是()。

A.国旗B.国徽

C.国歌D.国家主席

E.首都

22.行贿罪的主体可以是()。

A.国家工作人员

B.人民团体

C.任何企业单位

D.任何事业单位

E.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

23.下列行政机关的行为中,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有()。

A.制定规章制度B.发布戒严令

C.行政复议D.采购办公用品

E.行政处罚

24.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三种基本技能是()。

A.概念技能B.人际技能

C.技术技能D.人事技能

E.安全技能

25.我们在收入分配领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调整、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其前提条件是()。

A.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B.理顺分配关系

C.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D.促进社会公平

E.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26.在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中,属于市场主体内部的因素有()。

A.目标市场的选择B.价格水平的变动

C.促销手段的运用D.营销方法的确定

E.经济政策的变化

27.领导理论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A.领导品质理论B.领导权力理论

C.领导行为理论D.领导作风理论

E.领导权变理论

〖=2〗28.收入政策的目标选择可分为()。

A.收入来源政策的目标选择

B.收入结构政策的目标选择

C.收入形式政策的目标选择

D.收入分配政策的目标选择

E.收入总量政策的目标选择

29.下面对员工培训和开发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A.培训和开发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

B.培训和开发是为组织实现目标服务的C.培训和开发是员工职业发展的助推器

D.培训和开发是一种管理手段

E.培训和开发是对员工流动的一种约束措施

30.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社会保险

B.商业保险

C.社会救济

D.优抚安置

E.社会福利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写出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3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3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关系。

36.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作用?并举实例分析。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7.如何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38.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七、论述题(10分)

39.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

2009年云南省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一、判断题

1.√[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不能好高骛远,这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一样的道理。联系我国现有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着手,要从社会保障、社会就业、民主法制、社会秩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素质等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做起。所以这句话的含义是正确的。

2.√[解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派别,分别有自己不同的哲学观点。而辩证法是一种论证方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手法。唯物主义可以使用辩证法,唯心主义也可以使用辩证法。黑格尔的哲学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

3.√[解析] 这句话表明了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把运动和物质分开来谈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所以说这句话是正确的。

4.×[解析]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所以说“企业精神是领导者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解析]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就国企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决定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6.×[解析] 按信息流动方向,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平行沟通和下行沟通。

7.×[解析] 社会责任指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通常指组织承担的高于自己目标的社会义务,不仅包括法律和经济上的责任,还包括持续发展责任、道德责任。

8.√[解析] 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地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9.×[解析] 软科学是借用计算机的“软件”名称而来,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但并非是由研究电脑软件发展而来。一般地说,软科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科学方法,常被人们称为改革社会所必需的一种社会软件。它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复杂的社会课题(人、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的政策课题和社会问题)进行预测、规划、管理和评价,从整体上探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和决策。

10.×[解析]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组织原则、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1.C[解析] 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领导者的作用,领导者对团队的带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题干中“一头”率领“一群”则体现了领导班子中一把手的选用至关重要。所以C项正确,其他选项无从体现。

12.B[解析] 商品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客观要求,是指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相等,货币产生后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故B项正确。

13.B[解析]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故B项正确。

14.D[解析] 多头管理是指多个职能部门各管一摊儿的情况,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责任。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多头管理是商品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问题不在于多头管理本身,而在于权责不够明确,做不到权责一体。因次,多头管理所带来的混乱违反了权责对等原则。故D项正确。

15.A[解析] 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一般多由高层次决策者作出。战略决策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它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决策正确可以使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提高竞争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战略目标是指一个历史时期内全局性的奋斗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战略目标规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终点,是战略决策的核心。故A项正确。

16.C[解析] 梅奥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故C项正确。

17.C[解析] 精神层即组织精神,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成为凝聚组织成员共同奋斗的精神源泉。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努力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特征、形象、地位等的理解和认同,也包含了对组织未来发展和命运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

18.C[解析] 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真理的辩证性。承认绝对真理就是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相对真理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故C项正确。

19.B[解析] “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自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后,海峡两岸对峙了将近30年。台湾同胞在与大陆分离的这30年中,尽管已经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思想意识,但也从未忘记他们是炎黄子孙。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但“一国两制”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20.C[解析] 正确的做事是方法,做正确的事是目标,只有运用适当的方法结合既定的目标才能实现我们的愿望。这体现了计划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

21.ABC[解析] 国旗、国徽和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个公民和组织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和国歌。故A、B、C项正确。

22.AE[解析]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含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的行为。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3.CE[解析]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故CE项符合题意。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在第十二条第一款中仅列举了两项:国防行为和外交行为。国防行为主要指宣战、应战、发布动员令、戒严令、宣布战争状态、调动军队、设立军事禁区等。外交行为主要指与外国建交、断交、签订条约、公约、协定等。B项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A项是抽象行政行为。D项是行政机关日常的交易行为,不属于行政行为。

24.ABC[解析] 作为管理者,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诸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会计或者制造等。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这些技能是重要的,因为他们直接处理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人际技能是指具有良好人际技能的管理者能够使员工对企业充满热情和信心,这些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是必备的。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运用这种技能,管理者必须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象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的环境。故A、B、C项正确。

25.ABCDE[解析] 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在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下,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方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既要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也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故A、B、C、D、E项正确。

26.ACD[解析] 由于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是有限的,而消费者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企业只能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消费者群体作为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明确企业应为哪一类消费者服务,满足他们的哪一种需求,是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故A项正确。由于价格形成的各种因素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价格水平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其中反映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变动,是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生产性因素。同时,影响商品价格形成的其他各种因素也以不同的方式对价格水平起作用,如币值的变化,一般会对所有商品价格都产生影响;个别商品的价值量或供求关系的变化,只对该商品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国家政策则会因其内容或具体变更的不同,而对个别商品价格或对所有商品价格发生影响。故B项不符合题意。企业使用促销手段,旨在对消费者或经销商提供短程激励。在一段时间内调动人们的购买热情,培养消费者的兴趣和使用爱好,使消费者尽快地了解产品。故C项正确。营销方法是企业采用的一种应对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的策略。故D项正确。经济政策的变化是属于外部因素的影响,故E项不符合题意。

27.ACE[解析] 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品质理论(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故A、C、E项正确。

28.BE[解析] 收入政策目标选择可分为收入结构政策目标选择和收入总量政策目标选择。故B、E项正确。

29.ABCD[解析] 员工培训与开发指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训练,以改善员工工作态度、增加员工知识、提高员工技能、激发员工创造潜能,进而保证员工能够按照预期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和任务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故A、B、C、D正确。

30.ACDE[解析]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几大方面,它们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社会保险是最主要的社会保障形式。社会保险具有依法实施、政府主办、不以盈利为目的三个基本特征,所以商业保险不属于社会保障。故A、C、D、E项正确。

四、简答题

31.实践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构成。实践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素,它的能力结构包括人本身的自然力、智力和情感意志力,其社会结构有个人、集团、社会和人类四种形式。客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是进入主体活动领域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有自然、社会和精神三种形式。中介是联结主体和客体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主体受制于客体,客体制约着主体的活动范围、方式、性质等等,决定了主体的认识内容和范围;主体又能动地改造客体,使客体向主体转化,使之满足人们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既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把这两种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实践活动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方面,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

3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生产资本的构成与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周转慢,流动资本周转快,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所以,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大小以及它们周转时间长短,会影响资本周转的速度。在资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固定资本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就越快。生产资本的构成是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首要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资本周转时间,即资本周转持续时间,也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从大的方面说,它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而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本身又有许多组成部分。不同的资本,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资本周转的速度。具体包括:第一,劳动期间,是指一定生产部门为提供一件产品所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工作日时数。劳动期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第二,非劳动时间,是生产时间的另一部分。非劳动时间包括劳动过程正常中断的时间即正常停工时间、自然作用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时间。要缩短周转时间,加快周转速度,不仅要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而且要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距。第三,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以及交通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应改变运输条件、加强市场信息搜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等。

33.“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4)“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包括: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五、论述题

3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破除前进道路上错误思想和陈腐观念的障碍,最好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反过来,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站在时代的前列,才会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视野,才会有思想的真正解放。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与时俱进从外在表现上看是顺乎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其实质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以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反过来,与时俱进又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目的。

36.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和思想教育于一身的学科,它从总体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都有所提高。这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过去一段时期,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一部分教师不太注意教与学的关系,造成教与学脱节,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均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首先,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客体。学生通过掌握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在教师的影响下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者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开展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教师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力,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因此,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认识的主体或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列举实例:

在一个实验班中,老师发现学生零花钱越来越多,每月少则10多元,多则50元。老师虽然想到了这些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里有一定经济条件,但是这种习惯是不好的。于是就结合“节约”一课,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克服乱花钱的坏习惯,和同学一起办起了班级“小小储蓄所”。仅3个月,全班同学就存入700多元钱。通过这项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真可谓“以爱换爱爱河浸种根粗苗壮花吐艳,将心比心心海育苗叶茂花红果喷芳”。

在这个实例中,这位老师就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当老师发现学生零花钱越来越多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办班级“小小储蓄所”的活动来调动学生主动克服乱花钱的习惯,使全班同学踊跃参与,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六、简答题

37.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目标明确。对新课程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多样、恰当又符合学生科学学习特点的教学目标。

(2)重点突出。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3)内容正确。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符合逻辑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正确,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修正。

(4)方法得当。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

(5)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的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

(6)组织严密。课的进程要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7)气氛热烈。课堂教学效果要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和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三对重要关系来进行评价。①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两个“量”的变化。一是参与度,即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学生数占全班学生数的比例;二是创新度。②还要在总体上观察这堂课的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活动的趣味性与探究性、活动的量和质这三对关系是否和谐。

38.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七、论述题

39.(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以一定的外在形式,并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作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

(3)学生观

上一篇:金融行业im解决方案下一篇:1.5职业病防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