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国培计划

2024-08-31

教师国培计划(精选10篇)

1.教师国培计划 篇一

很用心的把个人测评表勾选一边,结果和自己预测的情况差不多,现在根据测评板块给出的意见,把20XX年的研修计划拟定如下:

一、个人信息技术能力与课堂运用能力现状分析

(一)优势

1、从我能力测评的红黄绿板块来看,本人技术素养、学习与发展上表现优秀,在其它几方面则表现平平,而在评估与诊断方面不合格。

2、曾经有过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初级和中级)的经历,而且两次参加过省级计算机能力考试,所以本人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网络的维护比较熟悉,能熟练的应用办公软件服务于教学,可以指导教师进行视屏录制与格式转化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3、自己喜欢多媒体教学,能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课件(PPT或Authware),能熟练地在网络上下载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来。

4、本人有自己的教育博客,坚持撰写教学日记和随笔,和博友探讨课改经验,参加博客评比曾获省三等奖一次,市二等奖两次。

(二)不足

1、本人缺乏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能力,尤其在课堂评价与诊断上一筹莫展,既没有这种意识,又对评价诊断的相关工具一无所知。

2、缺乏课堂上协同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虽然经常运用,但是能尽人意的课却不多,往往顾此失彼,留下很对遗憾。

3、很少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的活动,对课堂的评价与诊断就更不用提了。

4、只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较少,尤其在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上指导偏少。

二、参照自评结果和自我剖析,今年的国培研修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严格按照研修流程,结合评价的指导意见,弥补自己的短板。

要熟悉研修的平台,按照每一板块的要求,积极收看专家的视屏讲座,主动参与群内的讨论话题,潜心研读学习内容,按时完成作业。对于不懂会不会的知识,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加强合作与分享。

2、每天安排1-2小时学习研修的课程,要抓住本次研修的好机会,密切联系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研教研学方有成效。对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解决,无论是硬件与软件,都能想办法去克服,保证完成研修任务。

下一页更多精彩“教师国培计划”

2.教师国培计划 篇二

“国培计划”包括两项内容, 即“中小学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根据这两项基本内容, 甘肃省制订了一系列具体实施细则, 形成了一个可行、有效的指导方案。

制订研修方案, 让教师培训有章可依

2011年, 在甘肃省教育厅下发的有关“国培计划”的《通知》中, 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 那就是根据甘肃省教师培训的实际现状, 制订了三个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三个方案分别涉及“国培计划”的三个内容: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远程网络培训项目。在每个子方案中, 具体规定了培训、研修的目标和原则, 培训对象和条件, 培训方式等。

《“国培计划”———甘肃省置换脱产研修子项目方案》就研修目标指出, 要组织甘肃省内师范院校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 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高水平师范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脱产研修, 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在置换原则方面, 《通知》要求高校选派实习生时, 按照2∶1的比例, 即2名学生顶替1名教师来确定顶岗实习学生;个别高校在选派实习生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确定研究生参加顶岗实习, 可按照11的比例选派。对农村置换的教师, 则定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省、市、县级骨干教师, 中级以上职称, 教龄不少于10年, 年龄不超过45岁。

这一方案为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培养一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带头人具有引领作用, 有利于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在实施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的教师人数方面, 甘肃省作出规定。“国培计划”甘肃省置换脱产研修子项目在兰州、天水、定西、陇南、平凉、庆阳、武威、临夏、甘南等9个市 (州) 实施, 培训初中骨干教师435名, 小学骨干教师535名, 共计970名。这些教师分别被派到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省内6所师范院校学习。置换脱产研修的学科, 小学为语文、数学、英语、藏语4个学科, 初中为地理、语文、数学等8个学科。

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培训学科更加全面, 小学、初中均为10个学科。在名额分配上, 甘肃省共组织535名初中教师、850名小学教师, 在省内师范院校集中学习10天, 接受20个不同学科的专业培训;同时, 甘肃省还组织390名初中教师、150名小学教师在省外师范院校集中学习15天, 接受6个学科的专业培训;而远程网络培训的教师人数更多, 小学教师为13758人, 初中教师为8242人。

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效率

甘肃省制定的有关“国培计划”的《通知》指出, “各教师培训机构要借鉴有益经验, 结合实际, 探索创新, 完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等培训模式”。对教师培训来说, 方式方法的改变是一个重要内容。

对教师培训, 很多老师都存有一些误解。某中学老师认为:“我个人认为教师培训事实上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我参加过好几次这样的培训, 但每次都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这种看法在老师中间普遍存在, 这主要是因为有些教师培训项目完全是为了上面分配的“任务”而敷衍了事。

为了做好2011年甘肃省“国培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甘肃省在《通知》中指出, 必须要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科学设计培训课程, 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与此同时, 还要不断改进培训教学的组织方式, 这些方式主要包括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研讨式等。

在具体培训过程中, 这些教学组织方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有些教师参加完培训后, 对这些培训组织方式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参加培训的老师看来, 培训时学习的诸如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组织方式, 可以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另外, 甘肃省在实施“国培计划”的过程中, 还倡导小班教学, 增加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培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专家指导和教师教学实践改进相结合, 提高了校本研修的质量。

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来说, 在培训方式上, 甘肃省采取院校集中研修与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 采取小班化教学, 注重采用专家引领、课题研究、跟岗实践、参与体验、返岗实践等培训方式, 倡导“双导师制” (为学员配备高校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进行指导) , 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课程。

开展远程网络培训采取的方式则更加灵活。甘肃省采取混合学习方式, 做到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实践相结合;远程网络培训以学科为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同时, 甘肃省还以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整合开发了一部分优质培训课程资源, 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 以便进一步做好远程网络培训教学、线上辅导等工作。

整合培训资源, 加强组织和监管工作

在实施“国培计划”的过程中, 甘肃省对各培训机构作出了明确要求。《通知》指出, 各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 完善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 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 省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 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 (教研员) 不少于40%。

与此同时, 甘肃省在加强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方面, 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 有效地开发适用的新资源, 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加工利用, 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除此之外, 甘肃省与有关教育部门积极联系, 遴选优质中小学校设立“国培计划”参训教师实践基地, 强化教师培训实践环节。

为了确保“国培计划”取得预期成果, 甘肃省将选拔参训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各市 (州) 按照各类培训项目的具体要求遴选学员, 加强参训教师的遴选和管理工作, 确保教师按时参加。同时, 甘肃省规定各市 (州) 县以下农村教师占参训教师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二, 参加过2010年“国培计划”的学员不再选派参加同类项目培训。而对参加过“国培计划”的骨干教师, 甘肃省努力做好他们参训后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让他们充分发挥“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

实施“国培计划”的过程中, 甘肃省还对项目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下达甘肃省“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为1800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相关文件要求, 以及优化配置、合理使用项目资金的原则, “国培计划”甘肃省置换脱产研修子项目分配资金873万, 占总经费的48.50%;甘肃省短期集中培训子项目分配资金575万, 占总经费的31.94%;远程网络培训项目则投入352万。专项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对项目资金的有效监管, 对甘肃省实施“国培计划”是坚实的保障。

为了让“国培计划”顺利实施, 甘肃省各市 (州) 教育局和教师培训机构统筹协调, 加强监管。项目承担院校主管领导亲自负责, 调配最好的资源为参训教师服务。按照“国培计划”要求, 甘肃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健全项目监管机制,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 确保了“国培计划”高质量、高水平的实施。

3.教师国培计划 篇三

关键词:“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67-02

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国培计划”不但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对我国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1]

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接受的培训都是面对面的集体授课,这种培训方式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但是却不能满足个性化发展,无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面对这种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研修网应运而生。利用各级的研修网作为平台来实施国培计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既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网络研修所面临的问题

1.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培训目标不明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围绕“优化校本研修管理”的主题,为项目学校(区域)提供资源、工具、平台等专业支持服务,提升学校(区域)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围绕“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主题,以学科为载体,创建学校(区域)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引导形成团队研修文化和教师的常态研修习惯,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培训本身有着严格的实施方案和考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大部分教师却容易忽略培训目的,把培训做为负担,不主动学习。学员在培训开始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实施方案,明确考核要求,以保证培训正常有序的进行。但是学员追求的只是任务的完成,他们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该培训如何才能取得合格证,在了解之后会选择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来使自己达标。

2.信息技术水平限制个性化培训

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给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突破了传统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只要在每个阶段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积分,而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都是由学习者自由支配,既不影响平时的教学工作,也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自身的专业发展。但是利用网络研修来推动校本研修,这本身就是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一个考验。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论是教学还是自身学习发展都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

结合本次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迷茫中进行研修的。在正式培训开始之前,学校会按照所教学科和所教学段把教师分成不同的教研组,教师主要是在自己的教研组内进行互动交流,缺乏和熟手型教师、专家的交流讨论。

3.学员重视程度不够

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有30%是要求学员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包括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程文本资料的累计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达到1900分钟,此项可得满分。此项考核的标准仅仅是学习的时间,虽然在观看课程视频的过程中,系统会让学员输入验证码或者是回答问题,但因为问题的难度不大并没有引起学员的重视。

网络研修做为新型的培训形式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这些问题并非是无法解决的。

二、如何提高培训效益

1.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提高学员参与度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虽然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培训的,在第一阶段创设学习共同体,建设网络家园开始之前,应该先让教研组长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让学员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考核方式,阐述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参培教师在第一时间明确国培计划、日程安排、看视频的时间地点,必须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写文章的数量、上网参与研讨及跟帖的方式数量和培训合格的标准,[2]增强学员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使他们不会在培训的过程中出现孤独感,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培训失去兴趣,消极应对。

2.突出信息技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员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担,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在第二阶段,要求学员学会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制订计划、探讨师德并充分分享。网络研修的一大特点是其拥有着大量的资源,尽管如此,学员还是会感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资源。究其原因,研修网上的资源不一定能帮助所有学员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学员自己建设的资源库,不同于专家所构建的资源库,不仅能快速健全资源库,而且学员们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最清楚他们的需求,他们能够发布与教学同步的课程资源。但是学员们建设的资源库往往是零散的,有重复性的,而且都是依据个人习惯和任教学科来整理发布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研修这个平台,发挥其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为学员们讲解发布资源的正确步骤、发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整理自己的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培训的过程中及时对资源进行归类,剔除无效资源,公布资源种类及数量,避免学员重复建设资源。

3.多方位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员都已经熟悉此平台的操作,能快速的发布资源并且利用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学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在第三阶段为学员提供了三个系列的课程,更符合学员个性化的学习。只有提高了学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本阶段为了弥补学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缺陷,专门定制了《信息化教学操作技术》、《PowerPoint 2007的应用》等课程,此类课程有效的帮助学员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学习方式,促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加强反思及同伴互评

学员的自我反思在培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的反思,取长补短;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如此一来才能将培训的内容进行内化。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教学的实践反思,既包含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又包含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3]通过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来加强同伴间的互评,既弥补了自我认识的局限性,又能促进群体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素芳,任昕.浅谈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117-119.

[2]覃霞. 做一片绿叶——“国培”班主任工作有感[J].中学教学参考,2013(4).

[3]郑燕林, 李卢一.“整合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4.教师国培研修计划 篇四

计划在教学实践中上的一节课的名称

《美国南北战争》

研修目标

通过培训、认真的听教师专家的讲课,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知识技能,并且把所学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积极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手段的技能。

1、通过此次培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技能。

2、通过培训掌握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培训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的自主合作。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新理念。

4、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研修主题

提高多媒体技术在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技能

实施步骤

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意识和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拓展视野。

1、积极主动的学习珍惜国培的机会。每天按时学习,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质量。遵循学习的要求和纪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完成学习作业。利用平台积极更各位教授交流。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更新自己教学理念,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教学条件,掌握白板,投影,录播等运用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3、积极参与研讨,积极发言,加强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写研修日志,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第一:先学习多媒体教学的一些理论,初步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

第二:根据所学的多媒体PPT制作技巧,自己尝试制作课件

第三:在历史课堂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预期研修成果

5.大学教师国培计划 篇五

一、目标任务

针对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亟待提升、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分层分类组织职业院校不同基础水平、不同专业类别、不同技能等级的教师参加示范培训,探索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能分级培训模式;引导各地通过实施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校本级四级培训,完成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教师全员培训任务,组织开展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建成一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品牌专业,生成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有效促进教师的师德养成、专业知识更新、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提升,着力培养一批领军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学名师和拔尖青年教师。

二、培训内容与形式

(一)培训内容

1、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高等职业学校具有高级职称,主持过市级及以上科研教改课题(项目)、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地市级及以上技能比赛并获奖的教师,采取集中面授、返岗实践、再集中面授的工学交替式培训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160学时)的培训,每班一般不超过30人。培训重点包括专业建设、课程设计与开发、团队组织与引导、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教研科研方法等专项内容。

2、“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面向在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少于4周(160学时)的培训,可分阶段。网络研修学时比例不超过30%。每班一般不超过30人。重点包括技术技能实训、专业教学法应用与实践、课程开发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等专项内容。

3、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面向在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下,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青年教师。项目承担单位遴选确定若干名本单位对应专业的教学名师担任导师,采取“师带徒”、“一对一”模式进行为期不少于8周(320学时)的跟岗访学。重点开展备课、说课、教学演练,进行评课、研课、磨课训练,参与教科研活动。

(二)培训形式

在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和诊断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层次水平和专业类别确定培训项目类型和人数,采取集中面授、返岗实践、网络研修、跟岗培训等不同方式相结合,分层分类分级开展教师培训。以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为主,兼顾文化基础课教师。

1、集中面授。聚焦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理论与知识、先进技术与实际操作技能,推行理论讲授、案例学习、行动学习和实践操作等形式,可根据不同教师需求设立专项培训模块课程,实行小班化教学。专业技能实操训练和教学实践演练学时占总培训学时的比例不低于50%。

2、返岗实践。重在指导教师将培训所学和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将教研和培训有机结合,采用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行为,更新课程内容,总结提炼个性化、特色化教学模式,指导教师开展备课、说课、磨课及真实课堂教学训练,形成一批教研科研论文、教案等生成性成果。

3、网络研修。设置工匠精神教育、“双创”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等网络课程供教师学习,研修重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专家引领、交流研讨、成果展示,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跟岗培训。由教学名师担任“导师”,指导参训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演练、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参与科研课题项目、学校和班级管理等工作。

三、工作流程

1、确定年度项目安排。教育部发布年度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和组织实施工作要求,指导各省(区、市)确定教师国家级培训专业目录。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师培训需求摸底情况,按照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等项目安排,确定培训时长、培训内容和项目经费额度,参考本省培训费管理相关规定和当地物价水平,合理制订教师培训综合定额标准(含集中培训支持标准和远程培训支持标准),编制教师培训计划人数。

2、遴选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年度项目承担单位资质名单,组织项目申报、评审与立项,遴选确定符合条件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承担项目,同时将项目承担单位立项信息报送教育部,在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予以发布。

3、培训实施与监管。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通过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项目发布、注册与报名、课程安排与教学、评教评学全过程管理。督促各项目承担单位整合内部和外部优质资源,严格按照培训方案开展培训。系统化开展训前诊断、训中测评、训后考核和返岗跟踪指导,加强学员管理与考核。成立视导专家组,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与检查。项目承担单位要强化培训后续跟踪,指导参训教师将培训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

6.国培计划参训教师学习必读 篇六

各位参训教师,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培计划”—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为了提高远程培训质量,让教师足不出户享受最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项目办公室准备实施一系列的国家级教学支持服务措施,为保障措施到位,需要您我共同努力,默契协作,共建网络学习规则和体制,共创网络学习文化和文明,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和智慧。为此,参训教师开始学习之旅的第一步时,一定要认认真真阅读以下内容。

1、参加培训我要做什么才算合格?

总体来说,参加培训要完成三大任务,分别是看课、讨论、交作业。将三大任务细化成一个一个的学习环节,学员从第一个环节开始按步骤和要求一直到最后一个环节,就像游戏闯关,只要保证在每个环节上认真、彻底、负责任,就一定能收获满意的学习成果。

2、网上答疑在什么时候进行?

每门培训课程安排了6天的专家在线答疑,答疑任务与设置了6个专题的学科课程培训相对应。参训教师可以按照答疑安排表,进入相应专题的主题论坛讨论区中,与答疑教师进行互动。每门学科的答疑安排表请到本文档末尾处下载。

3、我在哪里才能找到专家并与其互动?

请学员注意专家的网上答疑专栏是移动式的,何谓移动式?即按照从专题一到专题六的顺序,每天在某一个专题的第一个主题讨论区中发布主题帖“专家上线了(**月**日)”进行答疑,学员可以集中将收看该专题的三讲授课视频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学习体会、困惑等,向该专题中负责答疑的教师提出。

4、我如何才能将专家的答疑资源保存起来,方便自己今后不断学习、反思? 每天学科编辑会负责将当天专家的答疑进行系统的整理,编排成可方便浏览的文档,并在当天答疑的主题讨论区再开一个主题帖“**月**日专家答疑集锦”,然后置顶+精华。学员可以将之复制或下载到本地机上,保存起来。这是学习资源的“超循环”利用,如果学员能用好,将在后继的教学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或者学员也可每日到项目办网站的“资源下载”频道,下载答疑资源。

5、听说有“网络直播答疑”?这是怎么回事? 网络直播答疑是另一种国家级教学支持服务形式。主要是组织学科培训的领衔专家或专家组核心成员在北京,通过高速传输的网络视频点播技术,开展的现场直播答疑活动。学员可以在直播时间段打开培训平台的网页,在首页有直播答疑图标,点击进入在线收看页面。直播答疑期间,学员可以一边观看现场直播的答疑,一边给专家发送问题,让专家现场解答。每门培训课程的直播答疑时间表可在本文档结尾处下载。

6、我在班级页面中发现有“班级论坛”,在课程内容中也嵌入了很多主题讨论区,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班级论坛只能被本班成员可见,该论坛主要用于本班内部的教务管理和交流,以及班级成员之间的交友互动,属于非学术性质的。也就是说班级论坛不侧重于培训内容本身的交流、研讨。

主题讨论区又可以叫主题论坛,该论坛主要围绕培训内容进行,属于学术性的论坛。也就是说主题论坛侧重于有关培训内容本身的研讨与交流。

7、我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三大学习任务,也知道了该怎样做才能获得满意的成绩,明确了培训期间如何参与网上答疑和直播答疑,还有一件事不明白,那就是交作业,谁来给我判作业?我该交多少作业?

参加在线学习方式的学员,在培训期间要求提交2次作业,每次作业在已经给出的多个题目中选作1个即可。再强调一遍,提交2次作业,每次作业选作1个题目。每位学员的作业成绩都是由学员所在班级的辅导教师给出。

8、遇到技术障碍,如何获得帮助?

学员在培训期间遇到技术上的障碍或问题,可以通过一下几个途径来获取帮助: l

在班级页面中提供了学员所在省份的省级中心管理员联系方式。

l

在项目办网站上有“项目文件”频道,可到里面下载相应的操作指南。l

可在自己的班级论坛中,发表求助帖子,集思广益,让同班同学帮助自己。l

在网站首页上有项目办公室的联系电话和邮箱,也可打电话或发邮件咨询。

网络直播答疑时间表

小学数学网上答疑安排

小学英语网上答疑安排

小学思品网上答疑安排

小学体育网上答疑安排

小学语文网上答疑安排

小学美术网上答疑安排

小学科学网上答疑安排

小学音乐网上答疑安排

初中数学网上答疑安排

初中英语网上答疑安排

初中思品网上答疑安排

初中物理网上答疑安排

初中语文网上答疑安排

初中地理网上答疑安排

7.教师国培计划 篇七

一、有关本研究的若干说明

( 1) 关于搜索范围。为了弄清“国培计划”的研究现状,在“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上,以“国培计划”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总共获得期刊文献78篇,其中“中国知网”66篇,并从维普数据库上补充了“中国知网”不包含的12篇, 以此作为研究的样本。

( 2) 关于搜索方法。本研究仅统计在标题上出现“国培计划”字样的期刊文献。在内容上与 “国培计划”有关,但在标题中未出现“国培计划”字样的论文不在本研究的范围内。

( 3) 关于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定量分析本领域研究的主题分布,寻找出“国培计划”当前的研究热点,展示了“国培计划”从2010年发展至今的历程与现状,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国培计划”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研究现状分析

1. 论文发表数量的年代分布

统计显示,由于“国培计划”是2010年才正式实施,因而2010年发表论文数 为14篇, 占总论文 数的17. 94% 。而自2011年起,发表论文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至今已有64篇论文发表,占总数的82. 06%,是2010年发表论文数的4. 6倍。由此可以预测, 针对“国培计划”的研究在未来几年必然会成为大热门。

2. 论文选题的主题分布

为真实反映研究主题出现的频次, 在进行论文主题的数目统计时,我们主要是根据论文标题首个出现的关键词来进行主题归类的。如“‘国培计划’有 效实施的思考及建议———以兰州市小学班主任培训现状的调查为依据”这一标题就涉及“实施”“思考与总结”两个 主题。根据归类原则,这篇论文将被归入“实施”这个主题类别中。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 2010—2011年,CNKI和“维普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有关“国培计划”的论文主题 大致分为16个类别,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意义”“培训模式与途径”和“实 施”。其中, “意义”主题出现的频率最高,比居第二位的“培训模式与途径”高出一倍多。在16篇与“意义”有关的论文中,既有论述“国培计划”价值的研究,如朱旭东的《论“国培计划”的价值》; 也有直接针对“国培计划”实施意义的研究,如朱艳玲的《“国培计划”: 将教师带上新征程》; 还有的则属于“国培计划”和某一特定领域相联系的研究,如牟艳娜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的目的、意义及成效———专访“国培计划”远程培 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主任王珠珠》; 此外, 还有针对“国培计划”创新和不足的研究,如崔锐的《试论“国培计划”实施中的创新、不足与改进策略》。

在2010年发表的论文只涉及了9个主题: “意义”“性质”“实施”“班主任培训” “培训者团队研修”“中西部”“‘国培计划’与师范教育”“思考与总结”和 “心得”。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是“中西部”。自2011年起,“国培计划”相关主题的论文数有了显著的增加: “培训模式与途径”“网络与技术”“置换研修”“课程” “农村”“远程培训”和“教师角色”。这反映了随着 “国培计划”的实施逐渐步入正轨,研究者开始更深入地剖析意义、性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 为我国更好地发展在职教师培训,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多宝贵的意见。

2011年新增主题“研究培训模式与途径”有相关论文10篇,这表明“培训模式和途径”研究在这一年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在这10篇论文中,有从宏观层面上对培训模式与途径的探讨,如袁凤琴、袁真强的《“国培计划”培训模式的构建》。但更多的则属于研究“国培计划”某一特 定问题与某一领域相联系的文章,如胡均国、臧小林、蒋文峰的《三峡库区“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师资培 训模式的思考》。另外,研究农村问题的有5篇,这表明农村问题依然是“国培计划”研究的热点问题。

除“农村”主题外,还有“网络与技术”5篇,“课程”3篇,“网络性质与技术”3篇, “远程培训”3篇, “置换研修”2篇, “教师角色”1篇。这些研究领域的开拓,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国培计划”的研究不仅仅在成果数量上有所增长,而且在深度上也在不断深化。但关于“置换研修”的研究只有2篇,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只有侯兆武的《“国培计划”中辅导教师 的角色定位与管理策略》1篇论文,这说明新增的几个主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挖掘其内涵和深度。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当前“国培计划”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 1) 学者们对“国培计划”的研究多侧重于宏观层面,忽视了例如教师态度、培训管理等微观层面的相关研究。在78篇期刊文献中,与“意义”和“性质”相关的文章多达20篇。宏观层面的研究仅仅是对整个研究的大局把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着眼宏观来研究微观。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从微观上更加深入,做到更细、更透。

( 2) 针对培训方式中的“置换研修”“远程培训”等相关研究都不够深入。与 “置换研修”相关的论文只有2篇,“远程培训”相关的只有3篇,并忽略了对“集中培训”这一重要培训方式的研究。“国培计划”特别重视对 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如果忽略了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将不利于未来教师培训方式的改革。

( 3) 目前的研究忽略了对“国培计划”培训内容的研究。尽管存在东部和中西部差距、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但是培训内容直接影响到了“国培计划”的实效性,培训内容必须有针对性,还必须联系实际。只有能够启迪受培训者的培训内容才能真正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 4) 目前针对培训者团队研修的研究也寥寥无几,只有叶丽新的《解析教师培训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国培 计划”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实施反思》等3篇论文。事实上,一个培训成功与否与整个培训者团队的素质高低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教育研究者从我国国情出发,寻找最合适的培训者。

( 5) 国内对于“国培计划”培训机构和培训管理的研究也处于空白状态。培训机构承担着 “国培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尽管实行招投标机制, 但事实上在实施过程中选择哪些培训机构是一个敏感问题。因而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为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提供宝贵的意见。

8.教师国培计划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国培计划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140-01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从青年教师抓起。在如火如荼的国家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中,教育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犹如一股新风吹进农村小学校园,翻起绿色的涟漪,展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无数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有幸参加了千载难逢的“国培计划”学习培训,坚持在职以网络研修为平台,零距离面对面学习到了新的理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经验,成为了“国培计划”的学习者和受益者,眼界大开,获益匪浅,专业素质显著提高。

一、聆听专家讲座,品尝学术盛宴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受地域、教育资源和办学经费的约束,广大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聆听教育专家举办的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十年来取得的理论成果不甚了解,对目前困扰小学数学教学的客主观原因不甚清楚,对小学数学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不多,严重影响着其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国培计划”能有效帮助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在以网络研修为平台的“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广大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通过小小的电脑荧屏,零距离面对面聆听到了国内顶级专家就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某个方面的精彩讲座,品尝到了一场场从未有过的学术盛宴,津津有味地咀嚼到了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最新教科研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清楚认识到了制约自身专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找到了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对如何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和发展,对新课程结构的变化有了前后的比较,为进一步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前沿理论基础。

二、观摩优秀课例,采撷浪花朵朵

既有专家前沿理论引领,又有优秀课例观摩借鉴,是“国培计划”学习的一大亮点。参加“国培计划”学习的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聆听教育专家有针对性的数学某个版块、某个知识点讲座后,可以观摩到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相应的优秀课例。这些成功的课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过程与专家开设的讲座紧密结合,互为印证,让观摩者清楚明白地看到了优秀课例的优秀之处所在,积极反思拷问了自己之前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教学行为;使观摩者对如何跳出文本,根据学生实际定内容,根据内容定目标,根据目标定教法,根据教法又重新反复修改内容和目标的施教流程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取舍;使观摩者对一个个优秀课例呈现出来的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有了可学习、可模仿、可借鉴的成功案例,推广传播的价值非常巨大……简言之,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观摩网络优秀课例的过程中采撷到了美丽的浪花,获得了久违的或者说从来就不曾有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外感、收获感和幸福感。

三、发起研讨交流,共同见证成长

参加“国培计划”学习的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为改变“独学无友,进步必然慢”的不利状况,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好学精神感召下,根据学习计划和安排,积极通过网络这个获取知识便利快捷的研修平台,没有顾忌,没有羞涩,没有自卑,互为人师,互为同学,互为朋友,彼此沟通,彼此学习,彼此进步,博采众家,欣然与相识的、不相识的学员一起就“国培计划”学习某一话题发起了频繁有效的网络研讨交流,一篇篇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立意深刻的文章载着无数学员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收获在清脆的键盘敲打声中愉快在网络世界里遨游传播汇集碰撞,广大学员在畅游无阻的网络世界里激情阅读到了不一样的数学思想、数学理念、数学目标,效果显著。大家的思想不再禁锢,观念不再陈旧,见解不再落后,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交流的快速、成长的喜悦。实践证明,发起网络研讨交流,共同见证成长的学习方式再次印证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变成了无数种思想。”的伟大真理。

四、撰写成长心得,提升理论水平

撰写成长心得,提升理论水平,是“国培计划”的要求。为此,参加“国培计划”学习的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立足“国培计划”,把自己对“国培计划”的感想、感悟、感触汇于笔端,写出了一篇篇上档次、有质量的心得或论文,再现“专家引领,自我研修,内涵发展”的学习培训实况,对“国培计划”进行阶段性的梳理和小结,反思“在线交流、专家讲座、教师作课、案例研究、问题解决”的培训方式和质量,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通过“国培计划”网络研修这个交流平台,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文本能力显著提高,教育教学与教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创新意识日益增强,逐步成长为地方上教师教学和教研的领军人物,有效地促进了自身专业化成长,切身体验到了“国培计划”在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和开展农村教师培训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品尝到了与“国培计划”一道成长的喜悦。

9.幼儿教师国培计划 篇九

一、推进综合改革

1、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对1600名中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进行为期2年培训,将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其中面授每年不少于15天,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80学时。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提升专项能力,总结教学经验,塑造教学风格,凝练教育思想,打造研修团队。面授阶段重在经验总结、问题诊断、思想凝练,明确提升目标与路径;网络研修阶段重在导师引领、课题研究、反思实践、交流研讨、成果展示、辐射引领。通过跨年度、分阶段连续递进式培训,为各地培养一批教学改革的带头人和骨干培训者。

2、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研修。对1600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学幼儿园优秀青年教师进行为期3年培训,将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其中面授每年不少于15天,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80学时。通过任务驱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研修团队。面授阶段重在问题诊断、案例示范、情景体验,做好发展规划,明确发展路径;网络研修阶段重在导师引领、同伴交流、反思实践、课题研究、成果集结、辐射引领。通过跨年度、分阶段连续递进式培训,为各地培养一批省级骨干教师和骨干培训者。

以上两个项目列入各地培训规划,培训院校(机构)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实施,省级经费支持,国家立项给予资助。

二、加强紧缺领域教师培训

1、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对150名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和1000名民族地区双语教师进行诵读教育专项培训,对200名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专项培训,提升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推进立德树人。

2、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xx年)》,对1800名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为全国每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培训一名骨干教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

3、体育美育骨干教师培训。对3000名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将基本技能与专项技能培训相结合,重点提升教师专项技能和培训能力。

4、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520xx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其中,对20xx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能力;对50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提高教师的保教能力和园本研修指导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5、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对1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包括150名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三、创新完善教师网络研修

1、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对500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一年不少于120学时的混合式培训,其中线上研修不少于80学时,线下研修不少于40学时,重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创新远程培训模式,形成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提高校本研修质量,促进教师学用结合,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

2、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将集中研修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培养300名“种子”教师,组建100个教师工作坊,培训30000名区域骨干教师,提升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推动“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探索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

四、提升培训能力

1、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对担任兼职教师培训者的5000名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技能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培训教学和组织实施能力。对150名教师进行能力测评培训,开发并完善教师能力测评工具,探索基于能力测评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

2、培训团队研修。对1500名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升其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能力、培训方案设计能力、培训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能力等,打造高水平专职培训者队伍。

10.教师国培计划培训感言 篇十

此次培训过程,不仅获取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同时感受到师大老师的热情,还也体会到了来自全省各地市的兄弟姐妹们亲如一家的朝夕相伴。下面我想把培训中的学习经历与感悟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共同进步、成长。

感悟:如何实施“概念课”的有效教学

在20xx年我们校本教研时,也曾提出让教师学习搜索数学课型:概念课、探究课、习题课和各个课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听了省数学教研员鲍聪晓老师报告后,使我认识到概念课情景引入既来自于生活,有很自然的娓娓道来,从学生的兴趣、思维逻辑方面都创设的细致有全面。倍感我们的课堂的粗糙和探究性不强,下面和我一起走进鲍老师的课堂吧!

一、通过名人告诉我们概念的重要性。

华罗庚指出:“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李邦河院士认为,“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

二、揭示我们的概念课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概念教学走过场,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概念教学常常采用“一个定义,几项注意”的方式,在概念的背景引入上着墨不够,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概括本质特征的机会,认为让学生多做几道题目更实惠。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印象?会有什么后果?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张建跃博士认为: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做法严重偏离了数学的正轨,必须纠正。否则,学生在数学上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结果可能是对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知之甚少,“数学育人”终将落空。

三、这样的教学带来什么结果呢?

1、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理解不深、重视不够。

在现实中,许多老师对概念课的教学,往往是快速给出概念,然后给出大量的习题进行纠错或巩固训练,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注重盲目的做习题,不注重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对基本概念含糊不清。做习题不懂得从基本概念入手思考解题依据,探索解题方法,而是跟着感觉走。这样的学习,必然越学越糊涂。

2、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抽象概括能力欠缺。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理解程度的多少,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来决定的,学生有足够多的学习经验,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储存量,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那么在理解数学概念时,出现的错误就会较少;反之,则容易错误理解数学概念。

3、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理解程度不够。

在初中数学的概念学习中,概念的本质属性越明显,学生就越容易理解与掌握,与此相反,概念中非本质属性多则会阻碍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如,在学习无理数时,教师会强调无理数即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平常讲课时也会列举“开方开不尽”的数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但这无形中就向学生灌输了“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这一错误的思想,从而导致学生对无理数概念本质上的理解错误,使它和概念的非本质属性混淆不清。

四、正确理解概念教学

教师应在分析所教概念特性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素材,设计恰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经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中,认识概念的不同特征;通过概念的运用训练,使学生掌握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改变认识角度、反映概念不同特征的方法,进而有效地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1)概念教学的目标。

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表达思想和解决问题。

这里,理解是基础。从认知心理学看,“理解某个东西是指把它纳入一个恰当的图式”,图式就是一组相互联结的概念,图式越丰富,就越能处理相关的变式情景。

(2)数学概念理解有三种不同水平:工具性理解指会用概念判断某一事物是否为概念的具体例证,概念作为甄别的工具而并不清楚与之相关的联系;关系性理解指不仅能用概念作判断,而且将它纳入到概念系统中,与相关概念建立了联系;形式性理解指在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和数学思想之间建立起联系,并用逻辑推理构建起概念体系和数学思想体系。

(3)概念教学前的工作:概念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或“什么是”,还应让学生了解概念的背景和引入它的理由,知道它在建立、发展理论或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核心概念的教学尤应如此。所以,概念教学前需要对概念进行学术解构和教学解构。

(4)概念教学的方式:概念形成:同类事物的关键属性由学生从同类事物的大量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种方式叫概念形成;新概念是对现实对象或关系直接抽象而成时,常采用概念形成教学方式,即通过创设情境从客观实例引入,抽象共性特征,概括本质特征,形成数学概念。这样可使学生感到数学源于自己周围生活而倍感亲切概念同化:用定义的方式直接揭示概念,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理解新概念,这种方式叫概念同化。新概念是基于数学逻辑建构形成时,常采用概念同化教学方式,即直接揭示概念的定义,借助已有知识进行同化理解。用这种方式教概念,可有不同的引入途径,需要强调的是应让学生理解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这种方式其实是通过逻辑演绎进行概念教学。

五、怎样有效实施概念教学?

上一篇:苏州蓝缨学校好不好下一篇:初一作文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