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现状学习心得

2024-09-14

中学生心理现状学习心得(共9篇)

1.中学生心理现状学习心得 篇一

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回顾,审视并分析自我的人格特征,并对自我在选择学习心理咨询课程及面询实践过程中顿悟进行了分析,从而了解自我内心的追求,渴望,指明自我努力的方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理咨询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1

培训老师从基础心理学开始介绍,然后慢慢过渡到心理技能。经过此次培训,我才分清,心理的正常与不正常。一般所说的心理问题是指正常心理中的不健康心理,而不正常心理则是指有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的面对人群是心理正常的人群中不健康的。

作为一名辅导员,所面对的是高校学生,对于自己带的学生要有一个总体把握。例如对于大一的新生,因为是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于周边的人和事都不太了解。离开了家庭,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纵然是在高中时期表现十分优秀的学生,可是来到大学后,突然间这种优越感消失了,那一种失落与落差会造成新生自卑感的产生。因为军训期间的高强度训练,也会使新生感到身心的疲惫,从而让部分新生有躯体疼痛感的现象产生,还会有如莫名的紧张感,恐慌,甚至会抑郁等。这就需要辅导员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通过与这些学生的交流,通过其他同学的侧面观察,来使他们尽快的适应校园的环境,如果在进入校园后两个月还是无法转变那种孤独、无助的心境时,那么对于此类学生就要请学校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辅导了。

当然,作为一名辅导员,首先自己的心理就要是健康阳光的,不然如何去进行心理辅导。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去带动学生。

记得培训的时候有个老师在讲心理诊断的时候,就说了,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即使对方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你再怎么不喜欢都好,都不能抱有厌恶的态度,也不能说来访者有言语刺激到咨询师某根神经了,就与来访者进行争执。咨询师面对来访者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如果是实在是无法接受来访者的咨询,那么就只能是转介了,不然这样只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既然如此,我们面对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对于学生,我是辅导员,是老师,可是在年龄上,我只是他们的大姐姐,应该要向对待弟弟妹妹似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当然,如果学生能够像对待大姐姐一样的看待我,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辅导员的思想心理辅导工作也是极有便利的。

做了一年的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了,也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与我谈心,对于班级上的情况,除了心理委员会关注班上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他们周边的同学们都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在我带的学生当中,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大都是贫困生,他们有的自卑,有的偏激,有的过于自信。不过是自卑心理的占大多数,因为家里的贫困,所以他们交不起学费,穿不起漂亮的衣服,害怕班上同学嘲笑,为了能拿奖学金而拼命读书。即使是成绩再优秀也好,也打消不了他们中一些人的自卑感,于是与班上同学的关系就不好,总是独来独往,就像是个独行侠。培训时,老师们也有说过,他们并不想成为独行侠的,给人感觉好像很独立,很潇洒,其实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是那些家庭优越的学生们无法体会的。

并不是说家庭贫困的学生才有心理问题,家庭富裕的学生也会有。有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长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只是将钱给孩子花,自己忙自己的事业,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记得有个老师就讲过这种情况,说是一个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个孩子的妈妈很会做生意,也做得很好,可是她总是不在家。到后来孩子上了大学了,再一次心理普查中,查出这个孩子有心理问题,于是心理辅导老师就找了那个孩子谈话,结果却发现,那个孩子很痛恨自己的母亲,甚至是想杀了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母亲除了赚钱,根本就不关心自己,使得自己像是被抛弃了一般。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

当然,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我们辅导员要重点关心,可是对于一些表现一般的学生我们也要关注。那些学生成绩一般,表现一般,甚至有时候会被人忽略了。他们中大都是对于周边环境有着比较好的适应感及满足感,可是总会有一小部分因为家庭的一些变故或是身体的疾病而突发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的细心关注了。

通过这一次培训,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为我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了信心。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2

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回顾,审视并分析自我的人格特征,并对自我在选择学习心理咨询课程及面询实践过程中顿悟进行了分析,从而了解自我内心的追求,渴望,指明自我努力的方向。

一.自我成长的分析:

我来自江西九江,一座美丽的小城市长大的。在那座城市,我的家乡生活了20--年。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青春时期。成长在那里,纯朴的小城市生活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是独生子女,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工厂企业员工。我父亲是在工厂企业里面从事科职工作,母亲是一名车间的安全员。父母亲在工作,生活中呈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我影响深远。父亲本来是在车间里做一名操作工,因写得一手好字,在毫无任何背景的帮助下,调到当时企业里最好的科室,后来也因他刻苦钻研业务,被提升了科长。母亲在工作上勤逸坚毅,一向以一定要认真负责工作为自己的标准。父母在生活上对我的成长的要求也非常的合理和宽容。受着这样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培养了我性格中追求独立,负责任,认真坚毅同时也善于宽容他人,懂得也善于用幽默,知道快乐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家庭成长的经历,父母对我的方式,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我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有高潮也有令我痛苦的低谷。我在高潮和低谷当中交织中尊严,自信和自卑敏感。这期间塑造了我不断想追求卓越,自我实现的动力,也有容易反复怀疑自我,胆怯的心态。让我走向成熟的心态是我来到了上海后,参加了工作,进入了职场,选择了让我不断有成功体验的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迄今我全职从事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近四年,在这份我喜爱的职业当中我取得的成绩,对于我这个漂泊异地他乡的人来说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是我的个性让我选择了我喜爱的职业,同时在我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工作上的卓越也更加历练我个性上的成熟。

二.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实践分析

通过对自我人生历程的分析,对我从事的人力资源培训发展工作的提升要求,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健康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健康的心理是我人生成功的前提。心理咨询的工作就是一份自助和助人的职业,心理资源技术的了解和学习正是让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完善的过程。她让我更加平和地对待家人,更加智慧地教育子女。同时工作中,善用心理咨询技巧发掘帮助人才成长。

近9个月的心理咨询的学习实践,这期间经历的历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心灵的成长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实践的点点滴滴,感受的深刻体会,自己记录,反思,与他人分享,期间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更多。

我相信从我的职业特点和个人性格能力,我较为擅长职业发展性心理咨询,帮助职场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是我可以在这个领域更深层次发掘下去的。我还有更远更进一步的心理咨询的历程要去行走。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3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4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5

对于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我一直觉得很神秘,在书店中经常看到类似于“读心术”这样的书,总是觉得不可思议,但又是非常向往,试想一下,如果我能够了解所有人的心思,预测他的一举一动,那将是一件多么牛的一件事情。

其实真正让我打算学习这门知识的源头,还是自己的家庭生活,我现在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因为是小女孩,以前总是特别乖,但是去年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叛逆,还敢顶嘴,我有时气不过就开始上演家庭暴力,可过后又非常后悔,总觉得特别内疚,亏欠孩子,每次都是这样,不打忍不住,打了就后悔,自己内心十分煎熬痛苦,直到有一天,和我的一位朋友聊起来,她强烈推荐我去学习一下心理咨询师,她说她自己已经学习了7年,现在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说学习这门知识可以更好地与人相处,可以使自己变得轻松快乐等等,如果学习好的话,还可以参加全国举办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可以拿到相关证件,在当今社会,多一项技能总是好的。于是我就心动了,在20--年3月19日到5月11日这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举办的第十八期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

培训开班仪式的当天,我见到了慕名已久的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莫兴邦,他有很多头衔。首先是开场白,莫校长知识面很广,见解独到,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听到莫校长说“救人须自救”,我觉得从心理上达到了共鸣,我更加坚信我要努力学习,可以自我“救赎”,使自己内心有个升华,可以更好地在家庭、单位做好自己分内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学校很贴心地为学员提前发书,以便学员们先开展自学,学校整体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周的周一到周四晚上,周六周日白天,由于个人工作原因,未能去现场听课,感觉有些遗憾,但是学校把每个老师的讲课录音上传到QQ群中,方便学员们下载收听,培训老师首先从基础心理学讲起,依次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最后是心理技能,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每节课听完都有收获,在5月2号、3号,学校为大家请来了南京大学的高学德博士,为大家串讲了一下所学的内容,之后再5月11号莫校长页亲自上阵,为学员们答疑解惑,莫校长为人和善,客气有加,很受学员们的喜欢。

到了5月17号,考试的日子到了,我们来到了西北师范大学,这里是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兰州考点,早上八点半到十点是职业道德考试,十点半到十二点半是职业技能考试,考试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最好办法,我有信心。随后在田家炳教育书院我们第十八期的学员们合影留念。

回想前两个月的点点滴滴,竟有些感动,工作9年了,从来没有这样充实过,感觉又回到了上学那会儿,心里满满的······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还将继续努力,学以致用。

大学生心理咨询学习心得范文

2.中学生心理现状学习心得 篇二

关键词:表演专业,学习心理,现状

2014年国内在英语教育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首先是中学英语教育的改革, 而高中的英语课程改革会直接影响到高校, 因为学生都是在有了中学英语的教育背景后进入大学后继续接触英语, 尤其在学生的学习心理上, 中学阶段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笔者所在的武汉传媒学院是一所民办综合院校, 以艺术类专业为主, 其中表演专业是我校的一大特色。而从成立表演专业的那一年开始, 其文化课程, 特别是大学英语课程便成为一直困扰师生的一个难题。艺术生从高中就不太重视文化课, 有些学生甚至从小就不喜欢英语。上大学后, 所有学习心理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对于艺术类学生, 要从情感教学角度出发, 去认真调查分析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学习心理和态度, 从而进行教学的深度改革。本文以武汉传媒学院2012级表演专业调查反馈为依据, 简析此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情感教学下学习心理的现状, 试图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改革依据和措施。

一有关学习心理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 任何学习都需要学习者具备应有的准备状态。没有足够的准备, 很难期望学习目标和教学活动能够如期完成和顺利进行。教育心理学将此准备状态称为起点行为, 它又是以心理行为的产生而逐步发展演变的。所以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 如何使学生自发产生积极正确的学习心理, 以期待其自身学习心理的转化。

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通过此次研究, 找寻改变我校学生学习态度的方式。没有目标, 就没有动机, 因此, 树立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要制定目标,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 再次要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二表演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现状简析

从调查的25名学生的反馈中列举三点, 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往的研究大都以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讨论, 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态度似乎成为大家很少谈及的问题。当代的大学生, 非常追求个性和随性, ——————————————————————————在摆脱了高中的束缚后, 对于英语的学习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英语课可上可不上, 学习英语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不是英语能给学生们带来真正的便利, 特别是一些艺术生对于文化课存在厌倦感, 如果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态度得不到疏导和解决, 其他都是空谈。

1. 课堂气氛

在调查的学生中, 很多学生都在反映课堂气氛的问题。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对于表演系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不浓厚, 而课堂的氛围对于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太严肃的课堂氛围会让同学觉得无趣无聊;反之, 当课堂活跃与有趣, 就会催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看出学生抓住了学习英语的关键点, 那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如何使英语课堂活跃, 方法是无穷无尽的, 多数老师都很擅长实施好的教学方法来使英语课堂变得有趣。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学生能否去接受老师所带来的有趣?在很多现实的课堂中, 其结果往往是无效的, 即使有效也只能持续很短的一段时间。而造成无效的原因, 被调查者认为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关系靠课堂上的交流并不会起到太多作用, 情感教学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表演系因为学生较少, 所以每个学生和他们的专业老师都像家人一样, 导致其他非专业老师如英语老师, 无论如何都不会像家人那样。而能够成为朋友是建立在有共同兴趣上的, 那么英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仅限英语课堂上, 老师要做的就是把英语课堂变成学生的兴趣, 能够吸引住学生。

通过调查发现, 学生和老师一样关注学习兴趣, 只是学生反复强调兴趣的同时, 往往都关注的是如何使他们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而不是通过自身去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认识到需要通过自身去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他们是把一些感兴趣的东西与英语相结合, 但大多数同学始终将兴趣看成是老师应为他们呈现出来的。试想一下这样的情景, 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只有两三个学生, 大多数学生迟到早退, 还有缺勤的, 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睡觉、讲小话, 哪个老师还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百分之百的热情给予学生要求的所谓兴趣教学。而以上所描述的情景并不是说当学生觉得英语课堂无趣后才发生的, 而是在新学期的第二次课开始就逐渐出现了, 哪怕老师的第一堂课多么精彩。由此可看出, 学生学习心理的现状是学生完全没有认识到什么是学习, 完全忘记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2. 学习态度

本次调查反馈中, 很多学生非常客观真实的谈到了他们对于学习英语的态度。其中有较一致的观点。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从小到大英语一直都不好, 也提不起兴趣。在中国这个大环境里, 英语根本就没有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 而且只有中国才会把英语看得那么重。其实英语不就是一种沟通方法, 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 早就有同声传译, 为什么还非要学英语, 还非把英语变成考试科目。说明固有的枷锁只会适得其反。

另一位同学这样写道:由于国家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要的考核标准, 文化课录取的分数线远远低于其他专业, 这导致从高中开始一直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专业课上, 造成了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足, 投入的精力不够。同时, 大学里的课程安排也使学生更偏向于专业课而忽视公共课, 尤其像英语这种较难的课程。由于英语基础差, 故在课堂上很难理解所学内容, 日积月累, 恶性循环, 使之逐步丧失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英语基础差是艺术生学习主动性差的一大原因, 但缺乏学习方法也是其学习主动性低的又一大原因。

班长的反馈内容为:调查班上英语高考成绩在30~40分的居多, 英语基础差, 而大学英语课本又很难, 所以上课时, 认为自己肯定听不懂的想法便先入为主, 所以就更不会去听讲。那些经常旷课的学生和来上课又不听讲的学生, 根本就无法实施情感教学与交流, 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只能采取强迫性学习。

综合以上三位同学的调查反馈, 我们发现在艺术生中, 特别是表演专业这种非美术类的艺术生, 他们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 而导致这种情绪的产生和从小的家庭环境还有家长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由于他们缺乏认知、教导, 导致他们的情感观、价值观等存在一些误区。当代大学生应认识到在高等教育中并没有哪门课比哪门课重要, 只学专业课不学公共课, 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无法提升的。当然, 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到了一些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艺术生到底该学什么样的英语课程和内容。将他们同文理科生一样进行教学是肯定行不通的。

3. 口语教学

在调查反馈中有两位同学提出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口语教学为主。现代的大学生对美剧非常感兴趣, 特别想把里面的台词拿下。但口语差, 语感不好。认为看美剧会比在课堂上学得更多, 更有用处, 希望老师能教一些实效性的东西。

学生能够提出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想法非常值得鼓励, 但大多数同学就算上课一起来学习美剧内容, 也都提不起兴趣。一个班上的同学个体差异非常大, 很多学生有想法, 但真正到实践中又会退缩。针对有学生提出口语方面的教学, 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如规定的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如何应对期末考试;通过美剧只能抓住少数学生的注意力, 效果其实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连基本的读书都存在问题, 美剧中的台词对他们来说并不比读书简单。简言之, 提出口语教学的学生还是没看到英语学习的本质。

简单地说, 英语学习如果没有“读”作为语言输入的环节, 没有“听”为前提, “说”是根本不可能一蹴而成的。换句话说, 肚子里没有墨水, 就算能说几句流利的英语, 也只是停留在表面, 无法把话题展开讨论。当代的大学生, 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往往不明白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 就算明白也很少有人会付诸实践。

三表演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概况

民办院校表演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如此堪忧, 首先表现在学生们有非常强烈的厌学情绪, 对于文化课的学习, 特别大学英语有一种抵触心理。就算强迫学习, 也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态度。其次, 教学内容得不到改革。表演专业常年被划分到艺术本科层次, 而实际情况是他们无法学习艺术本科类学生使用的教程和相关内容。再次, 学生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对于什么是学习, 什么是知识,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等重要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少数学生认识到了一些问题, 但个体差异非常大, 故也无法进行普及性教育。

四结束语

调查反馈中学生还写道:教育应使学生感到学习是幸福而有意义的, 但现阶段高校的教育给学生太多的限制、规矩、压力, 使我们感受到教育是一种囚禁、折磨、煎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 虽然这位学生的说法有些夸张, 但给广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蓝玉红.“举一反三”法在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 (上旬) , 2009 (11)

[3]罗美玲.五维教学模式——关于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贺州学院学报, 2010 (4)

3.中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中学生心里压力;解决办法和对策;常见症状的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44-02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社会和中学生家长对中学生学习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此,有不少的中学生的心理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心理压力、考试焦虑及其解决办法和对策。

1、表现

(1)思維上表现为:思维贫乏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上表现为:萎靡不振;身体上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恶心、发烧头疼。

(2)厌学:表现为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

2、产生的原因

(1)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 。自己的成绩经过的拼搏仍然进步较小,理解能力的缺失。考试时看到他人考试作弊,自己心里不平衡。社会关系的缺失,认为“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自己的人缘未受到同学的青睐。

(2)过难的教材。

(3)学生面对的是升学难(好学校),就业难、出路窄。

(4)父母的期望值高。

(5)目标高。

(6)教育的不公平。

3、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对思维与身体的影响

(1)学习压力的过大会导致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个分散和阻断注意的过程,不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和试题上,而是分散在各种各样的担心、忧虑或多余的动作上。

(2)焦虑的时间过长,还会导致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功能的失调,形成各种形式的神经病。

(3)考试焦虑还会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可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的紊乱,出现心率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4)考试焦虑还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缓,胃液分泌减少,长此以往,会导致胃炎、胃肠炎、胃溃疡、发烧等。

4、消除考试焦虑的常用办法

(1)深呼吸:通过深呼吸可以使人体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对多的氧。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促进其功能;撮脸,在学习累了或紧张焦虑时,撮几下脸,同样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2)心理按摩

饮食法——如多吃富含维C的事物,草莓柑橘等

活动法——如伸腰、踢腿、慢跑、散步等

转移法——如听听音乐、聊聊天、讲讲笑话等

5、对策

(1)自觉。勤奋学习,不把学习当负担。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2)自信。对自己充满信心。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急等消极因素,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豁达、充满朝气。

(3)自持:积极、向上。反应适度,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行为具有一贯性和统一性,对复杂事物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

二、人际关系紧张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难于应付挫折,导致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严重者出现自伤或伤人。

1、产生的原因

(1)同学关系的不融洽,有时关系紧张。表现为不信任,辱骂,猜疑,嫉妒。

(2)与父母的关系。民主和睦的家庭会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的孤僻和专横。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父母的不合比单亲在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在亲情哪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使孩子接受了敌对、憎恨、暴力和破坏。

(3)与教师的关系。教师教育的偏激。由于存在认知偏差,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和学习予以理解和支持。但个别时段,存在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不信任。导致学生产生对抗心理甚至是攻击行为。

(4)不健康的青春期心理。网络、书籍。导致青春期心理的不健康发展,男女同学的交往偏离正常轨道,渴望得到异性。处理不当,致人笑话,讽刺等。

2、对策

(1)尽自己所能,劝说父母和睦相处。

(2)与同学相处以诚待人。

(3)向老师吐露真情,不隐瞒,不夸张。

三、几种常见”症”状

抑郁: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一种倾向。

现象: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轻者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但心里有着较大的压力,心情压抑、情绪苦闷、病情较长。重者不能适用学校的学习生活,有较多的时间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想法,需要密切关注。必要时,需要辅助药物治疗。

强迫:是指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性障碍。内心脆弱、急躁、自制力差或具有偏激型人格或完美主义人格的人易产生强迫心理,引发强迫”症”。自幼胆小怕事、对自己缺乏信心,遇遇事谨慎的人,在长期的紧张压抑中会焦虑恐惧,为缓解焦虑恐惧就会产生诸如反复洗涤、反复检查等行为。

四、抑郁““症””、强迫““症””治疗的七个步骤

1、不要把强迫”症”当成“病”—去掉“病”的标签

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病人”是需要照顾的,而且在得病期间是需要得到他人照顾的。“病人”认为只有当病好了之后,才能工作和学习,才可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2、与普通人一样去做你能做的事情

如果要等到完全康复再去做事,那么那一天将会非常遥远,也许你永远看不到那一天的到来。事实上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焦虑紧张、恐怖、抑郁的情绪。正常人往往带着这些情绪去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而强迫”症”“病人”往往把这些情绪扩大化,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强迫自己改变了原有的正常工作和学习的规律。这样,困扰你的负面情绪就会慢慢淡化!

3、不要把自己的原因总是归结到他人身上

勇于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一般情况下,强迫”症”“患者”的独立性都比较差,倾向于把自己的问题归结于环境或者重要的他人身上。,期望通过改变环境和重要的他人的改变带动自己的改变。

4、解决问题不是陷于不良情绪

避免陷于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中。对自己”症”状的过分关注会占据我们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注意力,致使我们的视野狭小,感受不到自己积极改善的一面,更感受不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心与努力以及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焦聚于”症”状,从而把自己整个生活都陷入不良情绪的 笼罩中。相信自己会好,并且每天都关注自己好的一面,用享受的心态去审视你的生活,去感受你生活中好的一面。

5、转移注意力作自己喜欢作能作的事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关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去,这样自然就没有精力再关注于自己的”症”状,强迫”症”也就慢慢地好了。转移注意力不能刻意的转移,从某种角度来说刻意的转移注意力恰恰是一种关注,转移注意力需要一种自然的状态。只管走入自然状态,只管自然就是了,我什么也没刻意,我走入自然状态里,什么也 不去执著,一月迎春,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石榴,五月蔷薇,六月荷花,每月都有花,什么花开看什么花,能看什么花看什么花。有追求但不刻意去追求,在没有刻意的自然生命过程里,处处有花开,处处有花赏,这样我们就会在自然的状态里走出心理困扰,达到尊严、自由、享受生活的美好状态!

6、改变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环境

以享受的心态享受生活!享受生活名为快乐,实际上没有享受,只是一种享受的心态,也并不在于一定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与状态下,不拘泥于形式不拘泥于境界的去享受——你可以追求任一层面上的享受。……只要心念一动,享受的心态到了,享受就在感知中了。

7、认同现况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强迫”症”患者一般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并且坚信只有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才能取得很好的成就,不容许自己有不完美。他们坚信“木桶理论”—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拼命的去加长自己比较短甚至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希望能与最长的木板比肩,强迫”症”的朋友这样处处追求完美,结果弄得自己疲惫不堪。

4.小学生学习心理现状调查及其对策 篇四

李小英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通过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活动,他们当中有的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习习惯很差;有的学习方式不当;有的学习动力不足,等等情况,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进步,还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更好的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醒教师、家长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健全的学习心态。为此,我就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此为突破口,将有力地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方法与步骤

我在2015年3月1日-2015年4月5日对我校一至六年级10个教学班46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卷465份,回收460份,回收率98.9%),调查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等5个方面的内容。

三、结果分析

1、厌学情绪严重

率高达58%。作文因粗心而审题偏差率高达27.6%。这些学生,粗心过后仍然粗心,一点不吸取教训,一点也没有自省精神和自责心理。如果不及时帮助学生改正粗心毛病,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

3、学习习惯较差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可能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美国作家约·凯恩斯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对460名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不会科学支配时间。他们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再玩的学生仅占46%;每次学习前,能够认真预习或复习功课的仅有48%,不需要家长的辅导,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只有21.3%。其中一,二年级学生是30%,三年级学生是25.3%,四年级学生是19.6%,五年级是13.8%,六年级学生是12.6%,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学生不良的习惯中,要数做作业的习惯最差:要家长陪做作业的占55.3%,向同学抄作业的占15.8%,边做作业边听音乐或边吃东西的占32.5%。另外,在做作业时,经常和别人讲话或做其它事的占43%;还有6.9%的同学经常或有时把学习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了。

以上数据提醒我们,很多孩子不仅不懂得如何利用学习时间,不善于自主学习,还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由此可知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且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的过程,可见教师和家长在对待学生学习习惯上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足够的耐心。

4、情绪影响较大

情绪是对孩子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如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常常会有些奇思妙想;而在烦躁的情绪下,再简单的内容听得也是也云里雾里,甚至不想听。另外,孩子在学习中和教师、同学的情感交流状况、孩子对学习环节的体验、反应等情绪因素都会左右孩子的学习。为此,我做了一份相关的调查:30.9%的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即使知道答案,也常常因为害怕而不敢举手回答;49.7%的同学有偏科现象,只认真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41.9%的同学在自己情绪不稳定时,最简单的事也会出错;还有52.1%的同学不喜欢和比自己好的同学交朋友。这些孩子在学习中受到较多的负面情绪影响,他们或自卑、或胆怯、或冲动、或嫉妒等等。对于这些孩子,教师和家长应特别关心,多鼓励,多表扬,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优化孩子的心境。

5、缺乏学习毅力

学习是向未知领域进军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遭到许多挫折,如果迎难而上,就能进入新的境界;如果知难而退,就会失去信心,甚至丧失意志。据调查了解,全校约87.9%的学生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但12.1%的学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按时、按量、按质、独立完成。他们稍有困难,就打退堂鼓,缺乏必要的毅力和意志。当看到别人在开心地玩耍时,31%的学生不能集中注意,认真学习;当学习上遇到因难时,52.4%的学生常常希望别人帮助他解决问题,只有47.6%的学生很少这样做。这些数据初步说明我们有不少学生在学习意志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作为教师和家长需帮助他们树

立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一些挫折教育。

6、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教师在教学时,强调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他们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学习潜能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那么,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怎么样呢?据调查,40.3%的同学通过自主学习,能够了解书上的重点,解决其难点,其中三年级学生达54.6%,百分比最高,而低年级基本上都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相比低年级而言,高年级的学生则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只有9.7%学生经常会提出来跟教师进行讨论,其他的同学要么放置不管,要么等待老师的解答。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猜想:可能是教师太严肃了,学生不敢接近;也可能是学生不好意思;亦或者是学生根本就不想问。有一组数据显示:12.4%的同学在自己学习时常常会觉得不知道该学什么好,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33%的同学很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其他学科的东西,他们缺少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数据表明,孩子的自学能力不容乐观,存在很大缺陷,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四、对策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学习使其智慧,使其高尚,使其成熟。然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同样是

63、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业目标的一种内部动力。

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会不会学;二是愿不愿学。前者属于学习方法与策略,后者便是学习动机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占居首位的是厌学,厌学主要也是学习动机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反应。可见,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不仅可以防止厌学情绪,提高其学业,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有多种途径,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种。外部动机激发着眼于创设各种外部条件(如获得奖赏、父母称赞、老师表扬或取得成功等)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动机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需要、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尊和自信等)激发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一旦情境消失,人的心理感应也随之消退。而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最长,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就会为学习付出努力,坚持的代价。

4、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

由归因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可知,个体对自己成就情境的不同的归因,会引起不同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合理的归因可以提高自信与坚持性,而错误的归因会增加自卑与自弃。韦纳认为稳定性方面的原因(能力、任务难度)与未来成功有直接关联。一个人如果将成

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长与潜能,教师要善于发现它,并且让学生的特长充分展示,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其二,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予学生布置一定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一些力所能及的是:帮助老师做些小事,帮同学解决问题,帮父母做些家务事等等,在学生做好这些小事时教师家长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树立自信。需知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优缺点,正确把握,创设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发现,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在学生取得成绩时给予赞赏和表扬,充分肯定进步,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其三,从学生个人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条件就是要学生不断的的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感会使幼儿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要增强自信心、胜任感,学生就必须确立自我参照目标,只有自己进步了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

对于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很小,还没有制定目标的概念,还不知道要怎么学习,如何学习,完全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进行读书与学习,而自己真正懂得要读书的学生却不多。还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不主动,连最基本的做作业有时都不能很好的完成,有些还害怕上学。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定一个适当的小目标,使其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让他们通过自己学会的事情来获得成就感,获得自信。另外,对于缺乏自信、胆小、单亲家庭的学

5.中学生心理现状学习心得 篇五

很荣幸参加了XX区本期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我们学校一直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之前已经有好几位教师参加了这一培训,从他们的口中我也初步了解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创造教育、性格形成、社会适应性培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能参加此次培训,为我以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来谈一谈我此次培训的收获:

一、观念发生变化: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由于学习、升学、家庭、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以前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我总是过多地关注教材本身的知识点和老师怎样把这课内容传授给学生,很少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及他们的需求,因此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后使我提高了认识,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有一句古老的箴言这样说:“你要保守你信,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发出。”这是一句很富哲理的话。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师生心情舒畅、学生心理健康,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二、心理健康知识得到丰富

本次培训历经整整一学期,每周四下午都有一位南京市在中小学心理咨询方面很有权威的老师来为我们上课。其中潘建卫老师帮助我们分析了心理健康教师的个人成长对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的重要性。要我们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思、立足于现实,分析了解过去的我、今天的我和未来的我,了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她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你专业方面的知识有多高超,技巧有多娴熟,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有一个健全成熟的人格,自己必须是一个健康、快乐、成熟的人。在为人为事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认识,提高自我省察意识能力,明确内在的自我。王天文老师的课没有枯燥的大道理和理论知识。她列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必须要学会同感、尊重与真诚。王老师还教给我们与学生谈话的各种技巧。

苏华老师和潘月俊老师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例教给我们心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方法。通过培训,我了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和老师们一起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经常一起分析学生的心理。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培训中,教师们一起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常见到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方法,分析了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对教师的角色要求:严肃、认真、任劳任怨、淡泊名利、恪尽职守,至善至美,这些角色期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教师是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教师有苦恼、内心隐藏着无穷的烦恼、忧郁、怨恨和紧张。其次教师工作负担重,统考、升学压力大,工作之繁重,几乎超过他们所能忍受的极限。第三,教师的活动不能太随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检点自己,不能有损于教师的形象。这些问题都是和我们每一位老师切身相关的。老师们应该正视、接受自身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认真对待。同时也要掌握舒缓、调试的方法,比如知足者常乐,教师以平和的心态来教育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和问题学生),以真诚的帮助来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在这过程中,教师的心情是愉悦的;要有一种爱好,有一个朋友圈;用唱歌、跳舞、下棋、书法、画画等活动来发泄,降低紧张度,有利于身心健康等等。

老师们的课都非常风趣且实用,让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了新知,受益匪浅。回到学校后我也有意识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在我所教的三年级学生中有一个小女孩,长相平平,性格腼腆,连走路都总是轻手轻脚。好长时间,没听她大声讲过一次话,没见她开心地笑过一次,也没见过她为什么事生气或跟谁吵架。上课的时候她有时会瞪着眼晴专心地听讲,有时则会漠然地坐在那儿。奇怪的是,她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点名叫到她,她只是涨红着脸站在那儿一言不发。询问她的情况,所有的人都说:“她呀,你等她半天,她也说不出一句话,简直是浪费时间!”调查她的家庭情况,家长反映,她在家里却是个极正常的孩子,爱说爱笑,好玩好动,甚至有些“霸气”。为什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一进入学校就变得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呢?后来经过询问班主任了解到:原来,没入学前,她由奶奶带大,老人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常常用老师来吓唬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告诉你们老师,看老师怎么收拾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这样的烙印:学校可怕,老师更可怕。所以进入学校之后她的表现之一,就是不适应集体的生活。

她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有亲密的`伙伴,孩子们爱做的游戏,她不会。孩子们爱聊的话题,她不知道,只是坐在角落里当观众。她成了孤单的“局外人”,表现之二,与其他孩子相比,她的知识和语言也出现了差距。小朋友懂的知识她几乎不懂,别的小朋友会干的事,她很少会干的。更糟糕的是,上课的时候,她本来就紧张地坐在那儿,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受到老师的批评,她的恐惧便会多了个“更”字,哪里再敢张口讲话?由于以上的原因,她渐渐地进入了自我封闭的状态,这种自我封闭既影响了她正常的智力发展,又影响到她的人际交往,甚至逐渐改变了她的性格,使孩子变得懦弱而退缩。我决定“对症下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改变这个孩子,让她打开自我封闭的枷锁融入集体。

课间,我经常把她留在教室里,让她帮着擦黑板,发发作业本,让她有机会多接触老师,消除恐惧心理。并试着与她交谈,经常问一些她在家里的生活。尽管在课堂上好仍不敢开口,但有了明显的目光闪烁——有了讲话的欲望。 暗地里,安排几个活跃的孩子拉着她一起游戏。虽然依然不加入,但至少从角落里走到了大家的旁边,这就使得她向集体靠近了一步。上课的时候,挑一些简单的、容易的问题让她答,告诉她:“别着急,慢慢讲。”尽管开口很难,可只要她开口,总能受到我真诚的表扬。渐渐的,她终于偶尔地举起了小手。适当地安排她搞一些“外交活动”。比如到别的班级借样东西,到操场上或找个人……刚开始,往往是事没做成就怏怏地回来了,后来我让别的同学陪她去,她才渐入角色。 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终于走出了自我封闭的状态,彻底地融入了集体,融入了课堂。看来,让每个孤独的孩子变得活泼可爱,只要找到心理问题再“对症下药”。我希望以后能继续加强学习,将我所学到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帮助到更多的学生。

三、实际教学中加强运用

6.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大二下学期,我们开了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原来的我一直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去看心理书或去看心理医生,现在才知道这是不正确的.我想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罢了,通过这几周心理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的确,现在我们学生除了体质差,心理不健康的越来越多,包括我发现我身边也有存在心理问题严重的人,心理不健康比身体不健康更可怕!

“健康”作为人生快乐之本,其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对于每个人而言更是必须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等于身体健康加上心理健康再加上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只有健康才能为自已创造未来。自从开通了这门课程以后,让我更加地了解自己,为我们在校大学生学习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倾吐心声、释放压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使其正确对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挫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我觉得这都应该归功于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个良好的心理.为此,我觉得认真学习好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网上我也有看到过很多心理咨询网站,让我惊讶的是求医者有很多,普遍都是一些消极对待生活的人,原来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需要向医生求救的人,也让我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没有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其实我想,可能这是因为他们消积的心理世界,与本身性格自闭,平时没人诉说,自己压抑而造成的吧.心理问题有很多,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有什么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类的,像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最多的恐怕是人际关系问题,不健康的就业心理,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依赖心理等,学习了心理健康知识,

7.中学生心理现状学习心得 篇七

关键词:农村“90后”中学生,心理特征,教育引导

我们在关注“90后”的时候往往把目光聚焦在城市“90后”身上, 而忽视了广大农村的“90后”。农村“90后”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是农村正在蓬勃发展的新生代, 他们与城市中学生过着不同的生活, 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心理特点, 更值得我们关注。

一、农村“90后”学生心理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和父母分离, 和爷爷奶奶驻守农村, 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城市“90后”不完全一样, 有着新的特点。

1) 情感方面。农村“90后”学生是张扬而又自信的一代, 情感外显而张扬, 但是同时他们内心也是寂寞孤独的, 他们是外表坚强内心柔弱的一群人。这与社会的现实情况是吻合的, 浮躁而功利的社会环境造成“90后”学生情感上躁动不安。城乡一体化的步伐缩小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 同样也带来了很大的文化冲击, 城市文化不停地冲击着他们固有的观念。他们荣誉感强烈, 但虚荣心更强, 他们也和城市“90后”一样进入了信息时代。但在他们张扬傲慢的背后是孤寂与无奈, 是他们无法宣泄的内心压抑之情, 抗挫折能力比较弱。

2) 行为方面。农村“90后”表现得比城市“90后”独立和成熟, 但实际上他们的依赖心理极强, 表现出超龄的成熟属于假性成熟。“90后”有渴望独立的一面, 也有叛逆的一面。由于过度保护, 他们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渴望独立的外表下是无法摆脱的对他人的依赖。他们的被动独立和假性成熟又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 面对挑战时应变能力不强, 甚至因惧怕失败而走入极端。很多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有时会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 稍不注意就行为失范, 甚至还会有犯罪行为的发生。

3) 思维方面。农村“90后”学生缺少理想信仰, 功利性较强。“90后”学生从各种渠道接触到各种文化价值和理想信仰, 社会现实让他们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 而非抽象的理想信仰。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免疫力”较差,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中的功利色彩明显。他们向往大城市的精彩生活, 却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无力改变,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 往往会导致迷茫的感觉, 有时会表现出高傲的一面, 有时也难免有自卑的心理,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他们内心挣扎不已。

4) 认知方面。他们的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 好奇心强, 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 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张扬自我个性, 极力表现与众不同, 相对缺乏团队忠诚感;对网络十分依赖, 信息和知识丰富, 但缺失真正的偶像, 整天将目光停留在各种选秀节目上, 有成功成名的美好愿望, 却无付诸实践的勇气。内心有时较为空虚;缺少理想和信仰, 功利欲望强烈, 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 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差, 既未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 也未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 很多青少年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

二、农村“90后”学生心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农村“90后”学生的心理之所以呈现出这么多特点, 是由诸多原因引起的, 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更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

1) 自身方面。“90后”的中学生大都未成年、社会阅历少, 锻炼少, 自我觉醒意识不强, 在家庭、社会中都属于被保护的弱势群体。社会就赋予他们更多纵容的机会, 现在的“90后”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刁蛮、任性。农村“90后”很多是留守学生, 自身呈现的一些特点也在情理之中, 如相对独立、比较成熟, 但又处于迷茫状态等。

2) 学校方面。在学校, 学生不仅与老师、同学有密切的接触, 受到他们的影响, 而且还受到教科书很大的影响。a.教师与学生存在严重的代沟。教师大部分为60~80年代出生, 特别是“60后”、“70后”的教师与“90后”的学生存在严重的代沟, 彼此生活在不同的圈子里, 观念和行为有很多相冲突的地方, 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他们很难真正实现心灵沟通, 交流有很大困难。“90后”生活的网络世界, 他们钟爱的火星文和网游等, 都是老师们所不能接受的, 而“90后”们会嫌老师们思想太落伍, 太俗套, 老师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 教育不能以“90后”的特点而因材施教, 这也是导致“90后”呈现以上心理特点的重要因素。b.教材的因素。由于教材更新速度较慢, 不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本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发展的需要, 农村“90后”的学生们就积极拓展自己的视野, 到处吸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只不过有时候处理不好精华与糟粕的关系, 有时候难免会受到一些消极观念的影响。

3) 家庭方面。农村“90后”学生很多为独生子女, 再加上很多是留守学生, 父母在外打工挣钱, 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 他们都尽量满足, 每个月都给大笔的生活费, 一味地从物质上满足, 却忽视了对孩子内心的关心, 家长和孩子缺少沟通与交流。他们从小就深受家人的呵护与溺爱, 性格的养成很容易偏离方向。在没有人管的情况下, 他们往往就放任自流, 学校老师不敢严格要求, 家里爷爷奶奶也不敢严格要求。随着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 父母离异对孩子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 他们也会表现出现某些性格上的缺失和成长中的断位, 变得更加冷漠、孤僻等。

4) 社会方面。“90后”一直生活在比较安定的时代, 经济相对发达, 社会稳定, 社会处于多元格局中, 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 不同观念影响着他们, 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而社会缺少正确的舆论导向, 没有足够的健全的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组织, 在面对种种选择和诱惑时, 他们的眼光开始变得扑朔迷离。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 农村“90后”在羡慕大城市生活的同时, 也流露出对自己生活现状的不满, 认为城市和乡村的孩子应该过一样平等的生活, 而现实差距却那么大。因此, 社会在提供给农村“90后”最好的物质条件的同时, 也深深地影响着这一代人, 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观念影响着他们, 导致农村“90后”呈现出与别的年代的人群截然不同的品质, 具有很多不同以往的行为特点、思维表现。我们在关注农村“90后”中学生的时候, 并不是刻意要给他们贴上“农村”或者“城市”的标签, 他们本来就是一群需要引导的年轻人, 他们都是应该享受同样的幸福和关爱的, 而农村的“90后”中学生更需要关注,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群体, 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明, 俞学明.高校因材施教问题探析[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8.

[2]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

[3]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与思考 篇八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人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它们之间,具有必然联系与关系。其中重要的因素和关系之一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以及个性特征的关系。这里的“心”指心理。心理健康与否制约着培养目标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问题,如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特别是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显突出。高职学生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如何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及时到位的心理辅导成为辅导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任务。为此,本文通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结合工作实际,试图提出一点看法,以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所探求。

1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个人成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在在校的学生都是80后、90后的学生,生活物资条件好,尽管农村家庭的孩子困难些,但家里还是倾其所有供孩子上学。农村学校的学习条件与大城市学校的条件差距已不是很大。在全民重视教育的今天,多层次体制的学校基本能满足人受教育的愿望。社会对青少年文化的教育氛围日益浓厚,政府的投资逐渐加大,可以说现在已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1.2 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分为广义的社会环境教育和狭义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从学生所处的时间、场所来看,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主要方面,也是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成熟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由于家长教育水平不同,环境的差异和学校教育条件的不同,在教育方式上或多或少就会出现利于和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1.3 内在因素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通过教育,激活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部需求,增强他的注意力、感觉力、知觉力、判断力,达到正确的对待客观事物。特别是教育在人精神、情绪方面对人的意志、态度、感情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的普遍作用明显,但人是一个个个体组成,教育的内化作用是不同的,甚至少数人身上还会出现些偏差。

2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2.1 高职学生的个性意识

高职学生不仅生理上早已成熟,心理上也正趋向成熟或已经成熟。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个性已经长成,个性的意识倾向增强,它是学生行为的基本动力,决定高职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在心理活动上具有导向作用。

2.2 高职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高职学生的智能发育已处在顶峰时期。已具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对客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不满足于一般的泛泛评议,而时常带有批判的态度。中学时代只是接纳吸收知识,提出疑问,争论问题的情况有,但不普遍。大学里,力求各个专业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对学生个人要求要有独立思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与独立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当代大学生的特征,恰当的引导,有利于生理健康发展,排除一些消极、固执的心理情绪。

2.3 高职学生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

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重要得多。以长知识和长身体两方面而言,知识是博大精深的海洋,求知是永远不会让人满足的,而身体的成长一般22岁便已达顶峰。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多达几百种。上海曾对七所大学的714名学生作过调查,发现他们的基本需要有18种,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1.求知;2.友情;3.建树和自尊自立;4.性需要、归属需要和躲避伤害的需要。如果把18种基本需要归为六类,则依次为:发展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贡献;安全;生理的需要。[1]

2.4 高职学生的理想与信念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最求。理想的形成是随着一个人认识的扩大、加深,在实践中长期发展的结果。[2]有理想,才有方向,才能朝着目标前进。没有理想,就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大志,就没有前进方向。信念是对未来可以实现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信念的作用给个性倾向以稳定的形式,会给主体的心理活动以深远的影响。高职学生是理想的发展时期,也是个人认识向信念的转化时期,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就会有正确的思想和世界观。

3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形式

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作用增强,心里有“我”的意识,经常在不断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否定自己。多数高职学生能积极肯定自己,并能够不断地克服消极的自我,达到新的自我。而一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陷入个人矛盾之中,造成心理的不适应。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学新生活带来的不适应。离开温暖的家庭,面对集体生活,陌生的面孔,缺乏独立在外生活的经验,不知所措,情不自禁地想家。心理特别伤感。(2)对高职学生发展目标的定位感到困惑、茫然。认为在专业理论上,不如本科,动手能力,实践技能上,逊于中专。心理失衡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导致功能的失调。(3)青春期带来的自然烦恼,人际关系、感情的失真,学习生活的单调与向往的理想生活的落差,由此生出来的压抑感,让人感到空虚和孤独。(4)家庭经济变化而使学生生活水平对比发生明显差别。一些家庭经济能力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情绪,从而破坏了心理内环境的稳定。(5)专业情趣低。有些学生在填报录取志愿选择专业时,轻率、盲目甚至失误,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难于面对所学专业,无心学习,于是心理矛盾倍出。(6)恋爱、性问题也困扰一些人。牵扯了他们相当一部分精力,与紧张的学习生活交织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危机。(7)网络痴迷甚至成瘾,成为学生逃避现实,压力的一个工具。现在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8)随着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根据我校学生调查情况表明,二、三年级学生对就业非常担心,是否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的问题,使他们对未来感到精神压力,甚至有择业恐惧感。

4 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对策

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首先是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和工作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其次是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开展心理咨询方面的课程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与学生诸多方面接触,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情况可以说最有发言权。学生中出现的大量问题,特别是一些影响生活和学习的心理问题,许多都是辅导员发现和解决的。他们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稳定辅导员队伍,解决他们的问题,从组织上保证它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其次,要优化辅导员队伍,让那些具有优秀品质,热爱学生工作,乐于奉献的人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最后,在职称和行政职务聘任方面与其它教师应同等对待。他们是解决学生问题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队伍的稳定是我们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组织保证。

(2)设置心理咨询方面的课程。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改变重身轻心的旧模式。实际上,人类的疾病有两大类,论疾病的种类、数量、危害性,心理引起的疾病不在躯体疾病之下。1984年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这样定义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任务是教会患者模仿某些应对做法,指导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能力,或者培养更为恰当的应变能力。”心理咨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宣泄、疏导来访者的情感,缓解其情绪压力;鼓励来访者自行说出内心的痛苦,帮助其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帮助来访者树立对人、对己、对事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在心理咨询中,要掌握一些原则,如(1)信任互敬;(2)耐心倾听;(3)因材施治;(4)审慎解答;(5)维护隐私权。

(3)增强自我修养,提高心理素质。

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有时是模糊的,他们看到的自我一般是很不稳定的。一方面,自我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与变化之中,另一方面,量度自我的各种心态时,用的标尺也多种多样,难于确定一个最标准的。要适应环境,就要扩大生活领域,积累生活经验,才能自我了解、自我认识,逐步使心理与外面世界达到和谐,才能正确的量度自我。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的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想入非非。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境,脚踏实地,不断学习,学一门爱一门,有过硬的本领。逐步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修正自我,修养自我,接受自我,达到自知之明,自尊自爱,确立理想,发挥自身潜能,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心理健康。不要封闭自己,敞开心扉,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愿意去帮助别人。遇到矛盾,要有主动化解的心态,努力去消除成见。多参加一些班级、社团,或同学邀请的聚会,促进相互了解,消除一些个人狭隘的心理意识和偏见,从而增强自信心,健全心理素质,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 陈钟舜.大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其调治[M]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14-15).

9.中学生心理现状学习心得 篇九

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提供了每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从家长学校中学习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这次主要讨论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听完讲座之后,更近一步体会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成长以及成才的重要意义。心理素质是一切素质的中心和基础。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自信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期,他们可塑性强,随意性大,正是建立自信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重和孩子进行交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学习了解到了多数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和家庭影响有关,在家尽量和孩子多沟通,对孩子多表扬少说否定的话,多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相信孩子能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的话,不羞辱孩子,给孩子心理营养。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于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成绩,要及时地给予育分的肯定,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处理好夫妻关系,良好的夫妻关系有助于孩子好性格的培养。尤其是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孩子小学期间是最重要的成长阶段,而刚强的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身为父亲者如果能够在此阶段对子女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关怀,可以使子女建立自信和开放的性格。

最后,要给孩子创造量好的读书氛围,孩子感受到读书是种享受。经常陪伴孩子读书,因为阅读是一种最好的亲子陪伴方式,简单易行。

上一篇:2018高三数学备考策略下一篇:初三全体教师的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