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审计质量控制值班长制度

2024-09-25

银行审计质量控制值班长制度(共9篇)

1.银行审计质量控制值班长制度 篇一

浅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措施

摘要: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包括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后续等各环节。其控制的关键是在正确认识加强项目质量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审计项目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全方位控制。本文试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涵义和重要性入手,就如何加强内审项目各环节质量控制提出几点措施,以供相互探讨和学习。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其目的是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为使内部审计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涵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定: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是指为合理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与方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具体包括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项目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对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测试、审计报告、审计追踪、项目评价等完整审计程序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它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它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

二、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推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而审计项目质量则是内部审计质量的灵魂。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必然给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是有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有为才能有位”,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容易得到领导的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尊重,树立内审的良好形象,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其次是有利于审计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使审计人员对素质要求有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将会在外界压力、自身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得到提高,以更好的适应业务发展对内部审计的需要。可以说,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完善是在不断提高其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是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现状需要加强项目质量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现状重点表现为“三重三轻”:即“重审计实施、轻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两张皮”,造成审计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影响项目质量;“重审计问题、轻审计规范”,审计取证不齐全,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定性不准确;“重审计报告、轻整改落实”,使审计的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以便对以上控制缺陷“纠偏”和其他控制环节“防患于未然”。

3.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势必存在内部审计风险。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现阶段,决定内部审计风险大小的直接因素就是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二者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则审计风险越大。所以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核心在于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只有加强对审计项目各环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工作行为,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

4.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完善提供实践基础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的实践,在不断强化项目质量控制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规律,将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包括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后续等各环节。以下则是审计项目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立项阶段的质量控制

高度重视立项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内部审计立项应以本组织风险评估为基础,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为目的,时刻跟上组织前进的步伐,配合组织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尤其关键的是内部审计项目的立项要能体现组织不断发展变化的审计需求。其次,为保证项目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就需要适当控制和缩小审计范围。根据以往审计经验,在没有特定需要情况下,适宜采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一次审计只针对某一个管理环节或一个业务事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计,尽量减少盲目的泛泛的全面审计。有利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把握及控制审计的风险。因此,项目立项把握的好,在总体不断拓展审计范围和影响的同时细化审计项目分类,在每个审计项目上力求做深做透,就会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在前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2.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准备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在项目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且可以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前准备的质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组成员。内部审计部门在配备相应的项目成员时应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审计人员应符合客观性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的《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展示其最大限度地职业客观”。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部门负责人不应委派那些可能有利害冲突或偏见的审计人员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以保证审计人员公正客观、不偏不倚。二是,审计人员应符合专业胜任的要求。《职业道德规范》中同时要求,内部审计师在开展业务时,应具备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作为内部审计项目组人员的组成,需要基本的胜任能力,才能基本保证项目质量。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审前调查是保证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审计调查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内控状况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的主要变化。调查结束后,审计组应执行分析性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对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作出合理评估,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审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龙头”。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应具备三个特征。第一,它从根本上规定了项目的方向,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对实施项目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第二,它是执行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审了什么、怎么审的、结果怎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第三,它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好的实施方案已基本摸清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现场实施有的放矢,审计报告也就水到渠成了。

3.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项目质量保证的核心。因此,必须强化实施过程的控制,以保证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现场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业务操作,重点把握好两方面的质量控制。其一,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为内部审计人员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了依据,是项目质量的核心。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包括三点:一是要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证据要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二是要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应根据取证的要求不同,对取证方法有所侧重,以规范审计取证行为。三是要恰当处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内审人员应要求证据的提供者进行签名或盖章,确认其来源真实,证据有效。无法获取签名盖章的证据,应当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其二,审计底稿的质量控制。审计底稿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编制工作底稿时,应遵循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保证认定事实客观存在、问题性质判断准确、审计建议合理专业。

4.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审计项目做出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要想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复核审定和最终审定控制。审核重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审计底稿为基础,问题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对审计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审计报告、但必须在报告中揭示的情况,责成审计组继续深入检查,将工作底稿补充完整。二是审计报告是否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引用法规条文是否有效、准确。三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原则,问题定性是否正确,评价是否到位。四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帮、促为出发点,审计建议是否可行,对被审计单位目前或未来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具有指导意义。五是审计报告结构是否合理,报告的层次是否按问题的重要性排列,用词是否恰当,审计报告作为专业文书,应切忌用华丽辞藻或修饰的方法等。

5.审计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

做好以下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以后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认真开展项目总结。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项目组长要认真组织开展项目总结,提出本次项目开展中的不足并指明今后类似项目中应注意的事项。审计总结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不断提高审计项目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后续审计质量控制。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用以确认管理层针对已报告的业务发现和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有效和及时的过程。为保证后续审计的质量得到控制,首先,应将后续审计的责任在内部审计部门的书面章程中得到明确。其次,在后续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是否得到控制,加强审计人员对风险接受程度的准确判断,以规避审计风险,保证项目质量。

6.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其他配套措施

(1)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审计项目督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审项目质量的高低。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由于受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审计项目的督导缺乏实质内容,仅仅是对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做象征性复核,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能达到项目质量控制得要求。因此,应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明确审计项目的督导工作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保证对项目各环节督导的质量控制。

(2)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绩效考评的目的本身是奖勤罚懒,但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实际运行的情况看,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采用矩阵式组织方式,一个审计项目中的审计人员受本科室和项目组的双重领导,而这双重领导出于各自利益出发,可能会将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选入项目组,这势必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加大审计风险。因此,内审部门应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只有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的控制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2005年5月.[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编译,《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2005年8月.[3]李胜利: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8月.[4]许贵萍: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财会研究》,2007年6月.

2.银行审计质量控制值班长制度 篇二

1. 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银行业的飞速发展,审计工作者所面临的金融审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要求相关审计工作者一定要能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活动,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但实际的情况往往是,由于审计工作比较繁琐和沉重给审计的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学习时间和渠道也比较受限制,影响了专业学习的效果,这些都造成审计人员专业素养迟迟不能提升、滞后于业务发展情况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2.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效果不佳。

银行不但拥有很多的物理网点,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提供电子服务等延伸服务,来满足不同客户的服务要求。由于内部审计所涉及的资料数据量庞大,所以传统的纯人力审计手段早已无法满足当下审计工作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就开发了以审计为主要目的的审计系统。它主要是在银行的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两方面进行了审计接口的设置,再进行审计数据的传输,这不仅能提升计算机在审计技术的辅助应用还进一步拓展了内部审计实现电子化的运用的范围。但由于新业务的开发和相关业务系统上线的速度和更新的速度都非常的迅猛,而审计电子化程度达不到那么高效,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造成了业务审计效率低和针对性差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审计的质量。

3. 审计流程的事中控制不严格,影响了质量控制的效果。

一般的审计工作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跟踪和项目考核,在这五个基本环节中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是审计项目的实施开展,属于事中阶段,从一定的程度上说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是由这一阶段的工作决定的,同时项目考核则是指前四项工作完成后对审计项目质量给以最终评定,属于事后控制阶段。在实际审计工作开展中,由于没有相应的质量监管和控制,审计执行的情况和结果就不能适时的得到监督和控制,对期间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就难以利用事中控制进行纠正,会造成项目实施中不同问题的出现,如审计前准备不充分、审计方针的制定针对性差、审计要点重点掌握偏差、审计方法有效性低及审计查找程度不深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着审计的质量,增加审计风险。

二、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控制措施

1. 构建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

第一,必须要形成科学的衡量标准,对于审计项目实施的每个步骤和细节的具体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使得整个工作过程更加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第二,业务评价体系的科学建立和完善。一个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有审计项目的整体评价和审计组人员的工作业绩评价两部分来组成。第三,创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取得显著成效的部门及个人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对于违反职业道德、欺瞒上报、对风险事项防范未采取及时补救等现象给予责任上的追究。

2. 加强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管理。

审计报告是审计实施的关键环节,担负着审计结论的重要使命,因此,这就要求审计报告的编制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可以准确的在审计中抓出重点问题,将最具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及时的指出,起到规避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的作用,形成有效结论。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协商沟通能力,保证审计建议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审计报告应遵循审计组内部讨论和所在审计机构审计的流程进行开展,对审计质量做好良好的控制。在审议的过程中,要确保审议人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审计报告的审阅及意见的组织和表述,保证审议的真正意义,还要建立良好的督办机制,在审议后监督审议组意见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情况,确保审议建议的落实有效化。

3. 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研究和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也要紧跟形势,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信息技术,努力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目前来看显现出两个特点,系统分支较多和新上线系统多,这就要求在银行内部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应用人才队伍,来开展对系统数据向审计数据转变的针对性研究,使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发展与业务发展保持在水平状态上,同时还要做好计算机审计模型的开发工作和推广工作,使计算机审计技术充分发挥出效能,扩大审计范围、提升审计效率、延伸审计深度。

4. 通过专业化管理培养专家型人才。

作为审计工作想要做好该项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与技术能力,能够熟练地开展基本业务。但就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而言,由于受到工作经验、知识储备和精力的限制,对于银行中存在的业务难题是很难都能完全的处理到位,因此,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各审计分支机构应将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的参考进行若干个专业团队的建设,在团队中要明确专业主攻的方向,通过专业化的指导培训出具有高专业素养的专家人才。

三、结语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衡量审计业务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审计工作质量提档升级的最基本的保证,更是审计目标实现和作用发挥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的在实践中提升控制水平,为审计工作质量的持续优化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3.银行审计质量控制值班长制度 篇三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促使企业价值增值,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舞弊行为多发,审计范围不明确,质量控制操作随意,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手段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效果的环境、独立性、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制度、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等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软环境,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软环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审计文化环境以及内部审计信息的沟通协调机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层次,来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在这方面,国内部分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是值得借鉴。该些银行通过设立审计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使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审计委员会,以此充分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从而加强了审计监督的有效性。除了有力的外部监督管理,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内部监控。常规性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相关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标准与程序,让内部审计人员充分理解其内涵,并从心理上接受掌握其精髓,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潜意识地遵守与维护并形成习惯,从而凝聚成商业银行特有的内部审计文化,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信息的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以此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效率,并保证其准确率,这不仅节约了时间与经济成本,还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与控制质量。

二、完善审计组织机构,建立人才资源培养制度

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准入制度、职业晋升制度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培养计划,吸引高质量、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成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队伍,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层次仍然较低,其独立性受到较大限制,影响到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因此,要想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商业银行应成立审计委员会,下设审计部门,驻派审计办,从而形成三级审计机构组织模式。驻派审计办可以下设综合审计组,负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济责任等项目的综合审计;项目审计组,负责某一分行或者营业部相关业务的审计;自查监督审计组,负责综合审计组、项目审计组审计报告的合理性、合规性、真实性、有效性等检查;后续化审计组,负责后续审计工作的监督与执行,检查后续审计结果。

三、规范审计程序,建立审计督导

随着商业银行经济业务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对象日益变得复杂化,内部审计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十分重要。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内部审计准备阶段、取证阶段、报告阶段和终结阶段。内部审计是应该是一种动态审计,动态质量控制理念应贯穿于内部审计的各个阶段。商业银行可以分阶段确定工作内容与范围、工作重点与难点、工作步骤与程序等,做好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工作。审计督导对审计结果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应制定严格的内部审计督导制度并有效落实“三级复核制”。具体来说,三级复核由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组长、项目审计负责人组成。其中,审计组长尤为重要,有效的审计组长督导制度,可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对审计组长进行任命时,首先应考虑到其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还应具备很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信息沟通协调能力。商业银行还应该制定三级复核操作制度与细则,明确各级复核的职责权限,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以身作则,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创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与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创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与手段十分重要。新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绩效审计、风险导向型审计、信息技术动态审计等。常见的绩效审计模式主要有以结果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以控制系统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模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审计质量控制的侧重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绩效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是根据影响风险的因素将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细分,如操作风险、人员风险、信用风险等。根据风险造成损失的大小划分风险等级,一级风险表示对内部审计质量有重大影响,二级风险表示对内部审计质量有一般性影响,三级风险表示对内部审计质量有较小影响。然后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与等级,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并确定质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准确率。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大有裨益。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内部审计数据处理、转换、分析,通过运用数据检测技术、审计抽样技术以及集成测试技术等,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出核心数据,通过对核心数据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率。

当然,除了上述提出的几点对策外,还有其他解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对策,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参考文献:

[1]黄万晴.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析[J].当代经济,2012,(01):31-33.

[2]沈瑞丽.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与对策[J].时代金融,2008,64-66.

4.6.消防控制(值班室)值班制度 篇四

1、消防控制室必须昼夜24小时设专人值班,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严禁脱岗,未经专业培训的无证人员不得上岗。

2、值班人员要认真自学消防法律、法规,学习自防专

业知识。熟练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提高消防技能。

3、值班时间严禁睡觉、喝酒、不得聊天、打私人电话、不准在控制室内会客,严禁无关人员触动、使用室内设备。

4、严密监视设备运行状况,遇有报警要按规定程序迅

速、准确处理,做好各种记录,遇有重大情况要及报告。

5、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关闭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

5.消防控制室值班、管理制度 篇五

一、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防控制室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消防控制室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通过消防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持有初级及以上等级证。

三、消防控制室值班每班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班人员不少于2人。值班人员应当在岗在位,在对火灾报警控制设备进行日检查、接班、交班时必须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的相关内容。值班期间随时认真记录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

三、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确保正常工作状态下,消防设施及其相关设备的电气控制装置处于自动控制状态,严禁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联动控制的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设置在手动控制状态。其他消防设施及其相关设备需要设置在手动状态时,应有火灾时能迅速将手动控制转换为自动控制的可靠措施。

四、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必须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火灾确认后,必须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并立即启动单位内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同时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

确认属于误报时,查找误报原因并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建筑消防设施故障维修记录表》。

五、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应按时上岗,并做好交接班工作,接班人员未到岗前交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六、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不得脱岗、替岗、睡岗,严禁值班前饮酒或在值班时进行娱乐活动,因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应提前向单位主管领导请假,经批准后,由同等职务的人员代替值班;

七、消防控制室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消防控制室内应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配备通讯联络工具;

八、严禁在消防控制室内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严禁堆放与火灾监控、预防、扑救等无关的物品或杂物,应保证其环境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控制室工作人员应确保室内卫生清洁、空气清新;

九、严禁非控制室工作人员进入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火灾事故处理程序

一、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在接到火警显示后,应保持镇定、不得慌乱,并按照相应的处理程序进行工作。

二、消防控制室火灾事故紧急处理程序:

(一)接到控制设备报警显示后,应首先在系统报警点位置平面图中核实报警点所对应的部位;

(二)消防控制室安排一名值班人员或通知保卫人员迅速携带通讯工具和灭火器材赶到报警部位核实情况,另外一名值班人员留在控制室内随时准备实施系统操作;

(三)值班人员和保卫人员现场核实报警部位确实起火后,应立即通知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要马上将系统联动控制装置调整到自动状态,并立即拨打电话“119”,向公安消防机构报警,说明发生火灾的单位名称、座落地点、起火部位、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并按排相应人员到集团路口接应。

(四)报警后,要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请示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报警后,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利用火灾事故广播系统通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组织疏散和自救工作;

(五)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要监视系统的运行状态,视情况启动相应的消防设施,保证火灾情况下自动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消防控制室火警误报处理程序:

(一)接到控制设备报警显示后,应首先在系统报警点位置平面图中核实报警点所对应的部位;

(二)消防控制室领班派一名值班人员或通知现场保卫人员持通讯工具和灭火器,迅速赶到报警部位核实情况,领班留在控制室内随时准备实施系统操作;

(三)值班人员或保卫人员在现场核实为火警误报时,应及时通知消防控制室,留在消防控制室的领班应将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并在值班记录中对误报的时间、部位、原因及处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四)消防控制室领班应及时将系统误报的原因及处理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

6.银行审计质量控制值班长制度 篇六

一、我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缺陷

(一)审计价值未能得到重视和挖掘, 内部审计的地位难以真正确立。一般观念认为, 审计作为服务部门并不能创造价值和利益, 对于内部审计在银行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未能充分挖掘审计在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中的价值, 未能重视和发挥内审为银行“ 增加价值”的作用, 而只是人民银行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 没有直接参与监督管理中央银行业务应有的地位。

(二)内部审计目标以查错纠弊为主, 满足于真实性、遵循性等基础要求, 审计职能未能全面发挥。监督服务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内部审计人员应是银行经营和管理的顾问,而不是单纯的监督者。长期以来, 我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仅仅局限于检查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证实各种报表数字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往往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经营活动事后的检查上, 而对事前分析和事中监控重视不够。

(三)内部审计考核系统不健全,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随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一套有效评估内审机构工作质量, 评价内审工作人员绩效的考核系统必不可少。而目前我国人民银行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 不利于内审部门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和自我评估, 难以找出不足, 加以改进和提高。

(四)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落后单一, 审计内容陈旧, 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我国人民银行的内审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审计人员大多沿用传统的审计理论和操作方法, 主观判断多, 科学方法少, 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 严重影响了审计效率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缺少科学实用的审计操作指引, 即缺少从总体现划到审计计划、记录、评估、测试、报告、后续审计这一循环的每一环节、每一层面的具体详尽的规定。

二是审计人员目前大多采用现场审报表、查凭证、找问题的传统审计方法, 除了利用微机做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外, 其他工作如查找审计依据、查看数据信息等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这与飞速发展的人民银行信息化水平极不相称, 更无法胜任一些复杂的审计项目。

(五)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全面提高。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全球化

浪潮的到来, 以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现代人民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发生了实质的变革。加之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频繁波动, 导致金融风险剧增。为了防范风险, 适应中央银行的新职能,人民银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就有可能导致某些不规范的行为相伴而生, 无疑加大了审计监督和风险控制的难度和责任。这就迫切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专业技能。

二、完善我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新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 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目前, 审计部门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和执行机构。人民银行总行要建立由一把手主管的内部审计部门, 负责研究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及主要的内审业务领域。总行设内审司, 对行长负责, 对下实行垂直管理。总行以下按区域审计分部, 向总行内审司负责, 具体负责所辖分支行的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部门具有独立的监督检查权、问题认定及处分权。明确其行政地位和基本职责, 减少审计工作和案件查处中的阻力, 彻底改变以往审计部门隶属于分支行实行块块管理的弊端, 确保对整个银行的有效控制。

(二)变革内审理念, 探索科学实用的审计方法。1.变革内审理念, 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发展。为控制风险, 减少损失, 应研究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演变趋势, 把审计切人点逐步前移, 由目前的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发展, 将审计的监督职能寓于管理控制之中。事中、事前审计可以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 利用审计掌握的内外部信息,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协助其挖掘发展潜力, 预测并防止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 向管理部门反馈信息, 成为管理层的有利助手。

2.运用风险控制模型, 做好重点防范工作。以防范风险为核心, 建立风险模型, 将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因素细分, 建立不同的评估标准, 找到控制关键。同时, 利用审计成果, 实施重点审计。审计部门必须把握银行整体业务发展的脉搏, 紧密追踪业务发展的变化趋势, 善于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业务和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以及业务的各个环节的风险问题,并及时提炼, 连续总结。3.加强非现场审计, 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预警能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迫切需要人民银行建立具有风险预警能力的非现场审计系统,通过对日常业务数据的检测分析做出风险预报, 然后进行现场的审计检查, 使审计方式由过去的事后检查型向风险预警型转变。同时要加强对超越一般规律的业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对个案现象的非现场审计,及时进行风险提示, 将风险苗头、风险点、风险面实时通报给各分支机构, 以引起他们的重视。

(三)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及电子化、网络化在银行业务中的不断应用, 越来越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审计队伍。在坚持传统的翻阅会计凭证、查看信贷档案等具体业务事项审计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加强对决策过程及业务执行流程的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在加强具体业务审计的同时, 必须加强对决策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业务行为的审计。为适应发展,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取定期脱岗学习、专家讲课、案例指导、经验交流等方式, 不断充实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同时, 可以采取有针对性地安排审计人员到审计现场加强锻炼的方法, 在实践中摸索并熟练掌握审计技巧和方法, 以促进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7.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工作制度 篇七

第一条 为加强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8号令)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对审计组成员、审计组组长、审核、复核人员、分管局长,在项目审计过程中,违反审计法规、国家审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质量控制规定的行为追究审计项目质量责任。

第三条 设立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由分管局长、办公室、法规审理科负责人和法律法规知识及丰富审计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组成。必要时局主要领导主持并参加委员会的工作。法规审理科负责质量检查委员会日常工作。

第四条 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㈠负责评估和追究审计项目质量责任;㈡做好本局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及市局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迎检工作;㈢做好本局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咨询工作;㈣研究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第五条 发生需追究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行为,由法规审理科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报请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主任确定召开会议。

第六条 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召开会议由办公室负责通知,办公室、法规审理科负责人负责记录。第七条 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会议的基本程序是:

⒈听取法规审理科与有关部门对调查结果的汇报或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⒉与会人员发表意见,进行讨论;

⒊对责任进行确认,作出处理决定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8.审计质量控制 篇八

审计人员是CPA审计服务的主体,他们是审计产品的直接提供者,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对于审计质量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该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重中之重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审计人员把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培养审计人员的思维能力。

四、提高素质,强化管理,实行全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搞好审计的基本前提。要强化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理念,强化审计机关全员质量控制的理念,审计机关每个人的工作都构成审计质量,人人都要为审计质量把关,这一点对审计业务人员都可理解,但实际上审计法规复核人员、审计监督管理人员、打字文印人员乃至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实际也直接或间接形成审计质量。

《审计准则》中明确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审计业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并且对审计机关在任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审计人员具有与其审计业务相匹配的职业胜任能力。这些规定对确保提升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作风,经过全体审计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审计质量。

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提高员工的执业技术水平。执业质量与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现在会计造假的水平越来越高, 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你没有好的’‘金钢钻” 是做不好“瓷器活” 的。没有过硬的本领、难以发现假账, 即使发现了也可能会把错的当成对的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 必须把提高员工的执业技能作为一项大事抓实抓好, 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业务技能,开展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必须从思想根源,加强诚信教育,防止审计失败,这提高审计质量的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社区教育培训和职业道德展览,一方面增加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项目经理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内部审计,加强诚信教育。

2.对审计过程的控制。审计过程的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对质量控制而言, 在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阶段, 事前和事中的指导和监督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而在审计完成阶段, 由事务所高层负责人进行最终复核是把住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 必须重视审计计划的编制, 并保证按计划实施审计工作。同时建立三级复核制度, 事务所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对具体项目工作底稿逐级审查复核并签发审计报告, 由于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 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审计风险以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 对某一经济事项难免有错误的判断,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 减低审计风险, 明确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 建立三级复核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审计计划阶段的质量控制。要保证审计质量,首先

要以科学发展观制定和管理审计计划,树立审计项目计划意识,明确审计工作目标,点面结合,重点突出。(1)科学选择审计项目。要紧紧围绕政府的工作重心,树立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意识,在认真调查审计需求的基础上,对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从项目重要程度、项目风险水平、审计预期效果、审计频率和覆盖面、项目对审计资源的要求等方面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项目及其优先顺序。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应当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既要有创造性,确保审计计划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同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性,避免重复、无效的审计项目,适度核算审计成本,避免给被审计单位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3)合理分配审计资源。要正确评估审计项目与审计资源,找到最佳切入点,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控制审计成本。(4)及时评价计划执行情况。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和实施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统计制度,定期检查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评估执行效果。

2.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只有通过恰当程序获取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能充分揭示和正确评判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状况和遵守财经法纪的真实情况。

(1)恰当组织审计组。根据审计需求恰当分配审计人力资源,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

(2)充分开展调查了解程序。“调查了解”作为审计实施的一部分贯穿于审计实施的全过程。审计组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重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充分运用职业判断,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

(3)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机关要在做好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审计工作要求等四项内容。在审计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实施方案的制定,内容要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

(4)依法获取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并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5)规范编制审计记录。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以实现下列目标:①支持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报告;②证明遵循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③便于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

(6)规范撰写审计报告。《审计准则》强调了审计组讨论形成审计报告,以第五章整章的篇幅对各类审计报告的格式、构成要素、编写内容、行文程序、复核重点、审理重点、签发程序、送达和报送程序、对外公布程序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形成了严密的审计公文编审运转程序,筑成了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防线。

(7)严格执行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环节。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准则要求在审计报告签发前要经审计组组长审核、业务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3.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一是签发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经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后,报送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二是积极实施审计整改检查。审计整改检查是审计准则的新增内容,要求审计机关建立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和其他单位整改,审计机关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检查、了解整改情况,并向审计机关提出检查报告。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实地检查或了解、取得并审阅相关书面材料等多种法师检查了解整改情况。

.健立健全各项挽章制度, 从全过程进行质童控制实践证明, 仅凭事后通过工作底稿的复核来进行质量控制的效果不理想, 要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必须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从接受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 直至出具审计报告的各环节都要按照执业规范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把质量隐患消除在各个环节中。要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事务所必须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如业务承接与签约规定.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指引, 人员委派制度, 分级督导制度, 业务操作流程, 外勤工作规则, 三级复核制度, 重大及疑难问题会商制度, 工作质量考核奖惩制度, 文印及档案保管制度、报告签发制度等等, 有了这些规章制度, 才能在质量控制方面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规章制度建立后, 关键是要落到实处, 因此, 事务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经常性地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

(一)审计前的质量控制。审计前的质量控制指从一个项

目的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过程的时间

与成本。加强审计项目前期审计质量的控制,必须抓住审计项

目立项和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两个方面,一是审计项目的立

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做到项目目标明确;二是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

(二)审计中的质量控制。审计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

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具体审计业务实施阶段,要按审计外

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规定,严格外勤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负

责人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工作底稿上反映出其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工作轨迹,把好审

计证据的质量关,完善信息传递系统,保证上下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避免外勤工作的失控。审计工作人员应记录对质量控

制制度的遵守情况,以供日后修订和完善质量控制制度使用。

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

至终都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对报

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作出具体规定。保证审

计报告按规定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避免出现纰漏。完善复

核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提升审计质量控制机

制。

(三)审计后的质量控制。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审计人员

都应对本次审计工作及时迚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

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后类似审 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此外,还应针对不同行业、系统的审 计工作迚行总结。审计总结对今后的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 导意义,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审计 档案的管理。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应当妥善 管理和保管。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为今后的审计 业务服务。同时,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化解潜在的诉讼具有特 殊作用。

二要把握审计质量控制点,建立质量控

制体系。审计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 及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把好审前调 查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通过审前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对审 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确定审计重点,分解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 容,明确审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落实审计 责任;二是规范审计取证工作,提高审计证 据质量。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取得的证据进行 分析、判断、综合和归纳,科学地决定审计证 据的取舍,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充分和合 法;三是推行审计日记制度,健全审计项目 质量的内控机制;四是重视审计复核工作,加大审计复核力度,严格执行审计复核和审 定制度,实行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制,所有重 要审计项目都要通过审计业务会议集体审 定;五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强化 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各个环节应该完 成的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责任,实行一环扣一 环的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除此,从一 般的审计人员到审计机关领导,不论是谁,只 要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违反了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规定的,都要追究 相应的责任。

一、突出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

审计方案包括审计机关审计工作方

案和审计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

审计质量控制的“龙头”,是指导审计人

员实施审计的“路线图”。要高质量地编

制审计方案,首先要搞好调查了解,在此 基础上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重要审计项 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

责人审定;其次要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 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确定审计步骤和 方法,落实审计分工和审计责任,增强审 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指导性,防止审计 操作与审计实施方案脱节,真正发挥审

计实施方案指导、规范和控制审计过程的作用。

二、突出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

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

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审计实施的主

要工作是收集、整理审计收据。收集审计 证据时,必须注重审计证据的质量要求,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审

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目标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为 编制审计报告提供支持。要加大审计组

组长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现场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证据不充分、不适

当,审计结论不恰当等问题,加强对审计 人员现场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审计复核制度,切实解决审计工作底稿未经复核或复核

流于形式的问题。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

和审核工作中,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注重

规范与完善。

三、突出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工作情况和审

计结果的载体,审计质量最终体现在审

计报告上。审计报告必须以审计工作底

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如实反映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做到内容完整、事 实清楚、结论正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应当集体讨

论起草事项并作出记录。审计组应当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按照重要性原

则,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 审计评价意见。审计组应当根据审计发

现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原因和

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评估审计发现问

题的重要性,如实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

映。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对审计报告

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审理机

构可以根据情况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

审计报告原则上应当由审计机关业务会

议审定。要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综合分析水平,重点分析宏观性、普遍性、政 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改进建

议,充分体现审计成果,提升审计质量。

9.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控制 篇九

第 四 讲

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控制

主讲人李晓慧

【师资简介】

李晓慧,河南南召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担任财政部审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亚洲风险与危机协会注册风险管理师中方认证专家、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曾在会计师事务所、国有资产管理局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部工作。

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政研究》、《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财会通讯》、《上海会计》、《中国财经报》和《中国证券报》等上发表近百篇专业论文,近年来主要的论著有《现代审计精要》(1999年)、《审计实验室——审计实务个案分析》(2000年)、《审计实验室——主要会计事项的相关法规及其审计案例》(2002年)、《实用审计英语》(2002年)、《审计实验室3——风险审计的技术和方法》(2003年)、《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个案》(2003年)、《审计实验室4——其他鉴证业务的风险控制》(2004年)、《会计与资本市场案例研究》(2006年)、《审计学:实务与案例》(2008年),等。

上一篇:梯形的性质 说课稿下一篇:送朋友新婚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