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意见

2024-10-18

幼儿家长意见(精选11篇)

1.幼儿家长意见 篇一

1、可以多组织集体活动,增加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增加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多组织半日活动或集体外出活动。

2、希望班上能更多的有一些这样的半日活动或外出集体活动,让我们对幼儿园有更深入的了解,跟老师及其他家长有更好的交流。

3、本班有几个不合群的孩子,也不太会跟着老师互动,老师是否考虑重点锻炼。

4、希望园里在必要的时候(供暖前或停暖后)如果室内温度低至某一温度时,能开开空调或电暖气等,孩子睡醒后也不会太冷。

5、多一些照片或视频之类的资料,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

6、非常满意。如果上课的教室也是阳面的就更好了。

7、对本园的工作非常满意,孩子越来越喜欢来幼儿园了,这多亏老师的帮助,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生活常规都有很大的进步。

8、希望能多组织一些集体组织的实践活动。如:采摘(认识水果和农作物)、去动物园参观(认识动物),另外多增加一些小朋友相互之间的交流活动,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和交流。

9、a希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孩子们真正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有了自己的朋友,孩子们会更加喜爱幼儿园的。

b、孩子在这一个月中学会了不少儿歌和游戏,不知将来是否会学习汉字和三字经这些东西?

10、多搞活动,多鼓励孩子。

11、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

2.幼儿家长意见 篇二

零食是幼儿饮食行为的一部分, 因此不少家长对孩子是否该吃零食, 该吃哪些零食, 吃多少比较关注。与此同时,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也渐渐引起研究者的兴趣。欧美国家关于家长对零食的喜好对幼儿零食行为影响的研究很多, 认为与父亲相比, 母亲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对幼儿零食行为影响较大。国内学者的研究较国外晚些, 自2007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中国营养学会讨论制定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后, 有关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研究也由此增多。有代表性的研究是2008年于冬梅、张兵等对中国3岁~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进行的研究, 该研究发现, 1991年以来我国城乡3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率和平均零食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 3岁~5岁学龄前儿童尤为突出。

目前国内关于零食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学年龄段, 且多是从食品卫生与营养的角度采用直接干预的方法进行研究, 3岁~6岁幼儿零食行为以及家长对该年龄段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研究并不多。因此, 本研究拟以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关于对待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为幼儿挑选和喂食零食时的相关问题等的调查分析, 以期清晰地了解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幼儿零食行为的影响, 从中探讨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及培养良好零食行为的方法, 为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零食行为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供参考、指导。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选取桂林市A幼儿园大、中、小班的家长各30位。其中父亲30位、母亲40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20位。按照家长性别、与幼儿关系这两个方面分别选取三位母亲、三位父亲、两位祖父母共8名家长作为访谈对象。

2.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调查问卷包括幼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家长挑选零食的种类、家长对零食安全卫生的认识、家长对于幼儿零食行为的相关规定、就幼儿零食行为问题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情况等方面内容。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 回收78份, 回收率为86.67%, 其中有效问卷73份 (小班家长有效问卷25份, 中班家长有效问卷24份, 大班家长有效问卷24份) , 问卷有效率为93.59%。

将数据进行编码, 录入计算机,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

笔者将各年龄班家长关于是否同意幼儿吃零食的态度按“同意”、“不同意”、“视幼儿情况而定”三类进行统计分析 (见图1) 。

由图1可以看出, 各年龄班幼儿家长对待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比较灵活。三个年龄班的幼儿家长中, “视幼儿情况而定”的态度占多数, 特别是中大班家长, 在对待幼儿零食行为上更尊重幼儿实际情况。但各年龄班家长的态度具有明显差异, 其中小班幼儿家长不同意幼儿吃零食的比例最高, 占到38.46%。笔者认为这与家长认为小班幼儿胃肠及消化系统更为脆弱的特点有关。

(二)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具体表现

1.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 家长在挑选零食时主要受电视广告、亲戚朋友推荐、幼儿喜爱和要求、自己的经验和喜好等四方面影响 (见表1) 。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长自己对零食的喜好, 比例达35.62%。影响家长挑选零食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是电视广告等媒体的宣传和幼儿的喜好和要求, 分别占28.77%和26.03%。

2.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行为反映

家长为幼儿挑选零食的一系列行为,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本研究将家长为幼儿挑选零食行为分为:挑选零食的种类、挑选零食时的注意事项、购买零食时的担忧问题及注意问题等四方面与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进行比较 (见表2、表3)

(1) 家长为幼儿挑选的零食种类。本调查采用半封闭式问卷, 为家长提供零食种类的多选项及允许家长补充填写, 统计结果看出:家长为幼儿挑选的零食中奶及奶制品被家长选择的次数最多, 其次是水果类。选择坚果类和蛋糕类作为幼儿经常食用的零食的家长也不少, 选择冷饮类和蜜饯类零食的家长较少 (见表2) 。家长选择的零食排行与200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于冬梅、张兵等《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零食消费状况》的调查中水果被选择的比例高于纯奶及制品的结果略有差异。

(2) 家长限制幼儿食用的零食种类。由表2可知, 家长限制幼儿食用的零食排行榜中油炸食品位居榜首, 其次, 腌制食品和烧烤类食品也是很多家长限制幼儿食用的零食种类, 这些零食都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之中。

家长经常挑选的零食和限制幼儿使用的零食是否与幼儿自身的喜好相符合呢?笔者收集中班共30名幼儿的成长手册中最爱的食物的资料, 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幼儿最喜欢的食物第一名为冰淇淋, 其次是方便类食物, 如肯德基、麦当劳。这与家长的挑选有一定的出入。笔者认为这正是幼儿缺乏对零食正确的认识的表现, 需要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 也折射出正是家长限制这些零食的食用, 幼儿的渴望就会增强。

(3) 家长挑选零食时最担忧的问题。在为幼儿购买零食时, 食品的安全问题超过了食品营养、肥胖等问题, 以68.49%的比例成为家长为幼儿挑选零食时最担心的问题 (见表3) 。其中零食配方表在家长购买零食时每次都看占30.14%, 相比之下, 生产日期的关注度要超过零食配方表, 家长每次都看的比例为61.64%, 经常看的比例为35.62%。笔者认为, 配方表主要表明食品主料、配料成分, 理解这些内容需要掌握一定的食品营养安全方面的知识, 比生产日期难于让家长理解, 这可能也是家长关注生产日期的比例高于配方表的原因之一。

(4) 家长关于幼儿零食行为的相关规定。通过访谈得知, 家长对幼儿吃零食一般会有食用时间及食用量方面的限制 (见表5) 。家长给幼儿喂食零食的时间和量的差异, 反应了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不同态度。

家长安排幼儿吃零食的时间多数为两餐之间, 约占49.31%, 选择在餐后给幼儿吃零食的家长约为41.10%, 选择在餐前和睡前给幼儿吃零食的家长较少。在本次调查中, 家长每天给幼儿吃一次零食的为34.20%, 两次零食的为37.00%。可见家长对幼儿所摄入的零食是有限制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总体而言, 坚决拒绝和盲目接受幼儿零食行为的家长为少数, 大多数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采取灵活的态度, 在同意幼儿吃零食的同时, 对幼儿的零食的选择和零食行为有一定的要求。

2.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是影响幼儿零食行为的主要因素。而家长对幼儿零食态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长自身对幼儿零食行为所掌握的知识, 故让幼儿家长掌握基本的关于幼儿零食方面的知识是让家长树立科学幼儿零食观的关键, 也是幼儿健康零食习惯建立的关键。

3. 家长对零食的认识是影响其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 家长很关心幼儿零食行为, 但家长对幼儿零食相关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许多误区, 亟需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比如, 在对家长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 家长对零食的认识多是停留在超市中销售的小袋食品, 而水果、牛奶这种家长提倡幼儿食用的食物并不是零食, 所以容易认为零食都是没有营养的东西, 从而影响到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而对一些市售零食中的色素、香精、防腐剂、膨化剂等食品添加剂的知识了解甚少, 特别是祖父母辈的家长, 在为幼儿挑选零食时多选择幼儿要求和喜爱的食物。在调查中有家长希望相关教育机构能举办幼儿零食主题的讲座, 可见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相关方面知识的缺乏和学习的需求。

(二) 建议

1.家长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零食行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零食也不例外。为此, 需要家长具备正确的态度, 给予幼儿科学合理的进食指导。幼儿胃的容量较小, 而新陈代谢较成人快, 所以餐前常常会出现饥饿感。因此,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提供健康、适量的零食。零食提供的能量约占全天所需总能量的20%。除了适量以外, 还应适时, 进食零食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 在离正餐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食零食, 既不会影响正餐的食用, 又可补充适当的能量。而餐前和临睡前就不应再给幼儿零食, 特别是临睡前吃零食易引起龋齿, 且因增加肠胃负担而难以入睡, 也极易造成孩子肥胖。还应注意当幼儿拒绝主食后不能以零食喂之, 否则会养成幼儿以零食代替主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2.家长应加强营养及零食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 正确地为幼儿挑选零食。3岁~6岁幼儿的零食来源基本是家长, 所以家长对零食的认识及挑选知识就直接影响了幼儿的零食行为。通过调查, 笔者了解到,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关注度正在逐渐增加, 但关于营养和零食相关方面知识还有待加强。笔者认为, 家长可通过网络、书籍、讲座等形式了解一些零食的基本知识、膳食营养知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在为幼儿挑选零食及安排幼儿进食零食时更多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判断。

3.家长应加强家园共育意识, 与教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零食习惯。培养幼儿健康的零食习惯, 还应加强家园联系, 家长与教师互相交流, 相互了解幼儿的零食行为, 共同讨论幼儿在零食习惯培养上的问题。如通过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学习健康膳食手册, 出版健康吃零食的主题板报, 或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 达到共同培养幼儿健康零食习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文杰, 高永清.合肥市幼儿零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J].卫生研究, 2006, (9) :615-617

[2].于冬梅, 翟凤英, 张兵, 赵丽云, 王惠君, 刘爱东, 于文涛, 贾凤梅, 王志宏, 杨清俊, 焦欣然, 赵冬丽, 易国勤.北京市和湖北市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6) :403-406

[3].于冬梅.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调查[N].北京日报, 2007, 8, 23.

[4].于冬梅, 张兵, 赵丽云, 王惠君.何宇纳, 刘爱东, 于文涛, 贾凤梅, 张晴, 李艳红, 翟凤英.中国3-17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J].卫生研究, 2008, (11) :710-713.

[5].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学前儿童卫生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N].中国食品报, 2007, 8, 30.

[7].丁山.“垃圾食品”广告影响儿童饮食嗜好[N].中国质量报, 2006, 7, 20.

[8].黄占英.上班族:零食加油站[M].北京:现代出版社, 2008.

3.家长如何引导幼儿情绪 篇三

接受宝宝的不良情绪反应

宝宝表现出负面情绪时,父母首先要接受下来,这一点非常重要。接受下来了,宝宝负面情绪中的正面意义就大起来了。当你把宝宝抱到床上睡觉而宝宝挣扎着不上床,或大喊大闹时,妈妈说:我知道你现在非常想玩游戏,但现在是睡觉时间,必须睡觉,明天我们再接着玩。采取这种先接受、后否定的方式不但使宝宝的负面情绪得到舒缓,还能够让宝宝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获取正面的意义。

对限制的反应

16个月龄的宝宝,不会老老实实地听从妈妈召唤,对妈妈的某些限制,可能开始出现强烈的反抗情绪。宝宝正玩得兴致勃勃,妈妈叫他过来吃饭,他可能会无动于衷。如果妈妈硬是把他抱到吃饭的桌椅上,宝宝可能会大叫,或挣扎着打挺,或干脆再次回到游戏现场,拒绝吃饭。在今后的日子里,类似这样的冲突可能少不了。还有洗脸、洗澡、穿衣、把尿、把屎,妈妈的“将来时”都可能与宝宝的“现在时”发生冲突。

妈妈应该怎么办?转移宝宝的兴趣点是比较好的方法,妈妈可借助宝宝的兴趣点,把宝宝不感兴趣的事情“包装”一下。比如宝宝不爱洗脸,妈妈可以通过告诉宝宝他喜欢的小娃娃脸脏了,要给它洗脸了,让宝宝给小娃娃洗脸,妈妈就可以顺便给宝宝把脸洗了。按时睡觉是宝宝不感兴趣的事情,但睡觉前讲故事却是宝宝感兴趣的,所以为了听故事宝宝就可能会催着妈妈上床睡觉。

区分宝宝扔东西与摔东西

这个月龄的宝宝,开始喜欢扔东西,尤其是坐在带围栏的床上,或坐在儿童椅上,非常喜欢把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不但喜欢把东西扔到地上,还希望父母把他扔掉的东西再递给他,然后他再扔。如果父母不愿意和宝宝玩这样的游戏,或没有时间和宝宝玩,从一开始就不要拾起宝宝扔到地上的玩具,再递给宝宝。如果父母这么做了,宝宝就会非常迷恋这样的游戏,他会乐此不疲地和父母玩上一两个小时。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以哭喊表示抗议。这个月龄的宝宝,可能会因为生气,把手里的东西摔在地上。

这种“摔东西”和上面说的“扔东西”是两个概念。—个是玩耍,—个是生气。幼儿生气最常见的原因,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局限性与已经萌生了的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如果父母不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他就会异常生气或沮丧,可能会以摔东西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遇到这种情形,父母不要责备,也不要去哄,更不要把宝宝摔在地上的物品马上拾起来。

父母需要做的是,走到宝宝身边,蹲下来,和蔼而友善地看着宝宝,问一句:“宝宝生气了?让妈妈猜一猜,宝宝为什么生气?”宝宝会意识到自己摔东西是不对的,他会从妈妈的宽容中得到安慰。如果妈妈斥责宝宝,宝宝不仅不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对,还会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

高价玩具、低价玩具、无价玩具

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来说,对玩具的兴趣不取决于玩具价格的高低。几百元的玩具和一分钱不值的小木棍没有什么差别。相比较而言,宝宝更喜欢日常用具,而不是漂亮的玩具。一个小饭勺、一个小饭盆、一个小空瓶子、一只小牙刷、一根小棍、一棵小草、一张小纸片、一个小纸杯、一个小瓶盖……都能引起宝宝极大的兴趣。

父母应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父母常常把宝宝看成不懂世事的小迷糊蛋,所以很少向宝宝述说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父母不和宝宝交心。因此,宝宝也不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长此下去,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难。当宝宝的“无理要求”惹你生气时,你要明确告诉宝宝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妈妈现在心里很难受,你先自己玩一会,妈妈需要安静,让心情好起来。”或许宝宝不能理解妈妈的感受,但并不影响你表达真实的感受,至少让宝宝知道你现在正生气呢。

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感受

宝宝开心地笑时,妈妈告诉宝宝:看着宝宝开心地笑,妈妈也很开心,看宝宝笑得多么开心,宝宝真是个招人喜爱的宝宝。宝宝发脾气时,妈妈告诉宝宝,看着宝宝耍脾气的样子,妈妈也不开心了,发脾气会伤害身体,生气的宝宝看起来不漂亮。

感受是与生俱来的,但对感受的理解和认识不是天生的。父母对宝宝的感受及时准确地解读,能够帮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感受会对周围人的情绪造成影响。

帮助宝宝放弃“要挟”

当宝宝用耍脾气索要某些东西时,父母应该明确地告诉宝宝:通过耍脾气得不到任何东西。当宝宝用哭闹表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应态度坚决地告诉宝宝:不要用哭闹的方式提出你的要求。

面对宝宝的某些情绪,父母永远是帮助第一、教育第二;理解第一、教导第二。要从正面阐述你的意见和认识,不要打击宝宝。不要对宝宝说,“你是个不听话的宝宝”“你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你不改正,妈妈就不答应”。这样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也会让宝宝感到妈妈不再爱他了,动摇了妈妈爱他的信念,宝宝没了安全感。这样的结果会使宝宝的情感发展受到阻碍。

随时回到“怀里”

宝宝可以离开妈妈的视野,独自玩耍一阵子了。但宝宝心里一定明白:当他需要保护时,妈妈会随时赶到他的身边,他也随时可以回到“怀里”。让宝宝知道你随时会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他随时可以回到你的身边,会增强宝宝的安全感,解除宝宝探索新事物的后顾之忧。

化解陌生感

宝宝遇到陌生人,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会表现出害怕的神情。宝宝或藏在妈妈身后,或把头埋到妈妈怀里,或躲到妈妈腋下。这时,妈妈可不要这样对人说:我们宝宝胆子小,见到陌生人就这样,等等。妈妈要给宝宝充分的时间,让宝宝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熟悉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慢慢减弱宝宝的陌生感,平服宝宝害怕的心理。妈妈最恰当的做法是自然愉快地和“宝宝的陌生人”打招呼,妈妈和陌生人谈笑风生,会让宝宝很快放松紧张的神经。妈妈过去拉小朋友的手,友好地和小朋友打招呼,会更快地让宝宝接受陌生的小朋友。如果妈妈用语言说“宝宝过来,看看小弟弟多可爱,叫小弟弟,和小弟弟握握手,亲亲小弟弟。”那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妈妈并没有和小弟弟亲热,宝宝看到的还是“陌生”。

沟通不是天生就会的

爸爸妈妈能和宝宝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做父母的巨大成功。许多父母认为,和宝宝的沟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学习;还有人认为,宝宝太小,说也不懂,长大再说。事实上,宝宝再小,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沟通可以消除隔阂、增进理解、联络情感,共享生活带来的快乐。沟通需要学习,对有父道尊严思想的爸爸来说,更要学习平等沟。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记忆

成人都知道,对孩童时期的记忆大多和当时的情绪体验有关,有时记忆的内容忘了,可当时的情绪效果却一直保留在记忆中。情绪记忆是记忆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愉快、满足、喜悦等情绪体验,而消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恐惧不安、痛苦、孤独等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记忆会使人变得乐观、自信、开朗和豁达,而消极的情绪记忆则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记忆。

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环境

这样的家庭能使孩子产生愉快安全的体验;相反,一个充满压抑和吵闹、缺乏温暖和家意的家庭,会使孩子变得自卑、孤僻、不合群、怕交往。家长为孩子着想,就应努力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尽量少让孩子接触恐怖邪恶的影视节目和图书

4.幼儿园家长意见 篇四

幼儿园现在的早餐时间是8:00,午餐是三个小时后的11点,然后马上吃水果,晚餐又变成了间隔五个小时后的16:00,这是完全错误的。水果要在餐后一个小时,另一餐的至少半个小时前,还有每餐时间应该间隔四个小时,所以建议午餐12:00,晚餐16:30分。17:10分孩子放学。否则老师挂着快点下班,急急忙忙的催促孩子吃完,收拾东西下楼。殊不知,吃完饭半个小时应该静坐,否则对胃肠不好。每次和老师交流,老师这样说:我们带了多少孩子?是的,老师带了无数孩子,但是对于我们,我们只有这一个孩子,希望老师真的能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真的为孩子的成长负责。

2、建议老师能给孩子更多自由

进幼儿园不应该是进集中营,即便是上学,也不是让孩子们一句话都不能说。那种因为孩子上课时说话、提问而训斥孩子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如果在国外,即便学生上课,氛围也是非常的自由。我们联勤二幼的许多老师从教的时间太长了,还是十几年前的死板的教育方法,她们的观念实在需要更新了,因为现代教育提倡保护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力。不能压抑孩子的个性。老师应该从如何使自己的讲课更生动入手,而不是强制孩子们注意听讲,强制那么小的孩子不许说话,不许打断她讲课来下工夫。孩子的好奇心最强了,如果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孩子们的自然注意力就被吸引去了,而且三岁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分钟,我们的老师真的应该多学学幼教知识。园长请给老师多些这方面的指导。我们的老师实在太教条,而且有的老师经常板着面孔训孩子,实在不应该,那是多么容易刺伤孩子幼小的心灵。

3、建议有公开课

一直不知道孩子们上课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的教课水平怎么样,建议每一季度有一节公开课。

4、建议有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手册。

我们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经常一无所知,问到老师,就是挺好挺好,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让老师每天给孩子们写日志,就会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一天的情况,哪怕一周写一次也好!

5、我们明明有三个老师,为什么要上下午分着上?

我们的老师上班是比较早,但是对于一个有30左右个孩子的班级来说,应该是三个老师共同管理,不知为什么只有这个幼儿园是老师上下午分着上班。如果另一个老师晚来一个小时或者早走一个小时还好,以备课为借口上半天班,觉得实在没必要。多么复杂的课要准备半天?个人认为如果两个主课老师会互相照应,以免让一个老师管理孩子辛苦,从而造成心情不好,对孩子发脾气。

6、请规范老师的语言

我的孩子学会了臭粑粑、少废话、闭嘴、不许说话,乃至给我讲:“我们班的x老师和x老师都说要把xxx送到五楼喂老鼠,”居然这样恐吓孩子,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我们把孩子送来,希望孩子快乐的成长,。不管他以后是否成才,希望老师别压抑他,别限制他的成长。我一直这样认为,不是哪个班级上课鸦雀无声就代表孩子们认真听讲,只有孩子们热烈和老师共鸣,才是真正的听进老师讲授的内容。

5.幼儿园家长意见反馈表 篇五

尊敬的家长: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园教育教学、师资管理、饮食卫生等情况,及时反馈教育信息,改进管理,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我园特拟订了这份家长调查卷。请您对幼儿园以下工作给予客观的评价,并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您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不断进步的永恒动力。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您不需要写您或孩子的姓名,我们真诚希望您能认真如实地填写,告诉我们您的真实心声、看法和感受,这将对幼儿园、对您及您的孩子非常重要。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可选多项)

1.您对幼儿园的整体印象:()A 满意 B 一般 C 不满意

2.您最关心孩子在园的哪些方面:()A 身体状况 B 学习内容 C习惯培养 D 生活情况 E 情绪

3.您觉得教师的师德师风情况:()A 好 B 一般 C 差

4.您对幼儿园环境卫生质量的评价:()

A 整洁 B 一般 C 零乱

5.您对我园的伙食(平衡膳食)满意程度:()A 满意 B 一般 C 不满意

6.你是否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表现并为老师提供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A 经常 B 一般 C 从不 7.如果教师因为开展活动需要,要求您为孩子准备一些物品材料,您:()A 非常愿意 B 一般 C 不愿意

8.您觉得孩子班上的老师突出的特点是:()A 对孩子有爱心,教育能力较强; B 对孩子有爱心,但教育能力一般; C 对孩子态度一般,但教育能力较强; D 对孩子态度一般,教育能力也一般。9.您孩子喜欢班上的老师吗:()A 很喜欢 B 比较喜欢 C 不喜欢

10.您认为教师了解您孩子的发展状况吗:()A 了解 B 基本了解 C 不了解

11.考虑到孩子的原有基础,您对孩子现有的发展情况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一般 D 不满意

12.您觉得与教师的接触、交往(可接近度):()A 容易 B 一般 C 不容易

13.您认为教师对孩子的生活管理(整理孩子仪表、午睡午餐、大小便等):(A 很好 B 一般 C 差

6.浅析幼儿与家长的亲子关系 篇六

一、亲子关系的特点

(一) 具有权威性

父母和子女是血缘关系最近的直系血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担负着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另外, 家长对孩子来说, 不仅仅是教育者, 还是监护人, 所以家长具有至高的权威。所以, 当孩子和父母意见不一致时, 有些家长认为“我是长辈, 你必须听我的”, 这样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

(二) 具有持久性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持久的、无法不变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位老师, 只有爸爸、妈妈是终生的, 所以父母担负着持久的教育责任。它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始至终。熟语说“身教重于言教”, 无论用什么语言教育孩子, 都不如家长亲自去做, 让孩子亲身体会,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活教材, 孩子感受到了, 自然就会听从家长的教诲。

(三) 具有无私性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的, 是天底下最无私的、最崇高的。孩子依赖父母, 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作为父母, 要接近孩子, 多花时间照顾孩子、多和孩子交流,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这种感情的沟通, 就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同时有助于孩子情绪的培养,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的好坏, 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3~6岁时期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毅力的锻炼, 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首先, 对语言发展有影响。好的亲子关系, 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一般多收益于母亲。其次, 对人格形成有影响。家庭完整的的孩子, 阳光、快乐, 而一些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的孩子, 得不到完整的爱, 没有自信, 有的造成口吃、易怒等心理问题。最后, 对社会人际关系有影响。良好亲子关系中, 孩子充分感受到被爱, 这奠定了孩子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基础, 他也会关爱别人。长大后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而在家庭残缺、冷淡、没有关爱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 长大后就不容易相信别人, 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三、亲子关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 家长对子女有过高的期盼

有些家长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转嫁给孩子, 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 总是望子成龙, 要求他们来完成, 不是父母所有的想法孩子都可以实现的, 这样就会让子女难以接受。

(二) 家长与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

成人教条, 总是墨守成规, 而孩子喜欢创新, 再加上两者年龄相差悬殊, 而他们经历的事情和生活的经验也不相同, 因而容易造成意见分歧。

四、改善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

(一) 建立和孩子的信任感

只有信任, 才会让孩子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爸妈。孩子年龄越小, 亲子之间的信任度越高。所以, 改善亲子关系在幼儿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爸妈的关怀。父母多与孩子沟通, 不要总想着让孩子出类拔萃, 要关心孩子的快乐与烦恼。

(二) 放手让孩子去活动

孩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又愿意探险, 但是缺少安全意识。所以, 家长在生活中要教会孩子必要的安全常识, 尝试让孩子自己参加一些活动。家长要摆正位置, 父母只是孩子行为的顾问, 而不是指挥官, 更不是代言人。在可控范围内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 对待孩子的行为要宽容

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 需要父母耐心地教导, 给出正确的示范。对待孩子的各种表现要宽容, 要理解孩子还小, 很多事情不能做到最好。所以孩子发表见解时, 要耐心倾听, 对的及时鼓励表扬, 错的予以纠正。不要打断孩子, 不能说重话伤及孩子自尊。那样孩子会产生为难情绪, 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小的心理问题, 比如幼儿期的恐惧、攻击性行为, 等等, 家长要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 和老师沟通好, 帮助孩子进行矫治。

(四) 以身示范, 做好表率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 家长要先做好表率。让孩子在家长身上看到闪光点, 感受到爸妈是很棒的, 他需要学习, 然后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期望, 以及他要如何去做, 让孩子有“法”可依, 当他做正确的决定或者事情时, 抓住时机, 及时表扬。家长不对的时候也要承认错误, 向孩子道歉, 做好表率, 这样有利于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7.幼儿家长意见 篇七

关键词:小班幼儿家长;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15-001

一、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力,它是一个人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1.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2.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我们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二、幼儿自理能力存在的家园差异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大人包办,孩子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他小朋友相比都有明显的差距。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发现导致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工作繁忙,无暇顾及

大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忙,把教育任务全依赖于长辈和幼儿园。而我们的长辈对于自己孙子孙女都是十分宝贝的,对于孩子的要求往往是百依百顺,什么事情都不要孩子自己动手,因此,这些孩子往往过着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2.家庭成员溺爱包办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家长和祖辈们一样,也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情;或者也有些家长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的脏,而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教他怎样穿,还不如直接帮他穿好来得省时省力多了。他们不知道自己省了麻烦,而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错过了在家中对孩子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时机,妨碍他们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3.错误的教育方法

另外,也有这样一群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在面对孩子犯错时,不是积极的给予帮助引导、鼓励,而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三、教育方法

1.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园实施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首先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多关心多鼓励指导,时间久了,幼儿自然就能自觉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其次当孩子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时,作为家长在情绪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们的约束,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比如幼儿挑食,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家长都知道挑食是不好的习惯,但面对幼儿因为不喜欢的菜而拒绝吃饭时,家长往往是“妥协”的态度。

再次要懂得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幼儿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幼儿的注意力从不合理的事情上转移开,以免他们受到错误的诱导。

家长要想办法使幼儿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幼儿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

2.家长对孩子要放手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做点家务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擦桌子、摆碗筷等;而对于一些孩子不会做的事,家长可以耐心地辅导一下,不要因为时间关系而帮孩子全全代劳,这样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会得到发展。

3.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动手做的兴趣

家长也可通过讲故事进行培养,现在家长都很重视早期教育,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买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图书让孩子阅读,然而因为小班幼儿的词汇量小,很多时候都需要父母的帮助,这时,家长就可以讲些有关自理能力方面的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懂得“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的道理。

4.家园协作,发挥家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优势

家长在培养幼儿实施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要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在家园交流沟通中,积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和人际关系等等。如果发现孩子在学校和在家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就应立即与老师配合,努力探寻孩子两种表现产生的原因,积极帮助孩子调试心理,使孩子的两种表现逐渐接近并最终融合。家长可以扩大幼儿的交际面,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也可以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幼儿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事情的能力。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所以说爱也要有理性,绝不能溺爱,要有限度。在家中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都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8.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建议 篇八

1、鼓励幼儿创新精神,提高幼儿参与意识。

2、幼儿一日生活应丰富多彩。

3、夏季室温过高,最好每班配备降温设备,保证孩子身体健康。

4、要重视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5、要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个别教育。

6、幼儿园要强化普通话训练。

7、对孩子要加强品德教育,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8、幼儿园应要求教师化淡妆,每天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待孩子。

9、教师要爱孩子,应该真正让孩子们体会到教师像“妈妈”一样。

10、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1、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12、各种兴趣班应是幼儿园日常教育的内容,不应该向家长额外收费。

13、在教育活动中应多鼓励少批评幼儿。

14、幼儿园应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配备各班的玩具。

15、厕所坑太大,孩子入厕不方便,易出事故,应及早解决。

16、对室外的大型玩具应及时检修,保证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安全。

17、要加强对教师的敬业教育。

18、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多与家长沟通,经常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教育方法,形成一致教育。

19、希望定期举办家长讲座,讲授或交流教育幼儿的经济和体会。

20、节假日前一天不要让孩子提前离园,以免影响家长的正常工作。

21、应建立幼儿接送卡,避免接送孩子时出现事故。

22、要鼓励孩子大胆发言。

23、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孩子独立、自主能力。

24、希望教师更加重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5、希望幼儿园建立动物角,让孩子们经常观察小动物,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培养爱心。

26、幼儿园应每天坚持组织孩子做早操。

27、希望每学期召开一次有趣的幼儿运动会,请家长参与。

28、不要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

29、不能给孩子无常规的自由、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0、切实发挥园内医疗保健的作用。

31、应重视对幼儿的生活护理。

32、夜班老师应增强责任心,注意孩子的冷暖。

33、要细致、周到地照顾孩子,使家长安心工作。

34、增加孩子饮水量,不要限制孩子喝水的次数。

35、夏季应每天给孩子洗澡,每天也应给男孩子洗屁股。

36、孩子们的衣服最好深浅颜色分开洗。

37、夏季睡眠室要搞好灭蚊工作,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

38、希望伙食花样更丰富、味道更可口,注意营养搭配。

39、在饮食结构上应加以调整,适当给孩子吃一些粗粮。

40、幼儿园要严格按食谱操作,不要随意更改食谱。

41、安排孩子吃饭的时间长一些,保证孩子细嚼慢咽。

42、应推迟开晚饭的时间。

43、希望幼儿园不要再用铝制餐具,送饭时要加盖。

44、在换季时应积极预防孩子感冒。

45、应多带三岁以下儿童晒太阳。

46、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47、严格门卫制度,特别是应加强夜间门卫管理。

48、住宿幼儿晚点应增加水果。

49、培养幼儿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9.幼儿园家长反馈意见建议书 篇九

祝凯琴幼儿园越办越好!

通过感恩节主题活动,让孩子自己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无论对待老师,快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培养、教育孩子是件幸福的事,让我们一起走下去!老师您辛苦了,谢谢!

本次的感恩节开放日办得很成功,内容非常丰富,活动非常精彩,既能看到室内静态的课程,也能看到室外动态活泼的一面,奥尔夫音乐课很精彩,小朋友们都很开心,真棒!希望以后能多上一些这种综合性娱乐强的课,让小朋友有不同的体验!

首先感谢班里三位老师的辛勤劳动,在几位老师的教育下,小朋友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论在语言表达,思维创新,动手能力等进步很大。

建议:增加社交能力培训学习。

首先感谢幼儿园组织的这个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活动安排。老师们的教育课程和活动安排的很合理也很有意思,小朋友是在玩乐的过程中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印象也很深刻。区域活动极大的尊重小朋友的自主选择,但建议老师们给予适当的引导,避免小朋友选择同一个区域参加活动,以免造成偏科,谢谢!许迎家长

感谢各位老师安排如此好的活动!我相信,这活动会成为家长与小朋友们美好的回忆之一!让我们继续努力!!!

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有效促进亲子关系。感谢老师们的细心与爱心。因为你们的辛勤付出,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与进步!在此再说一次:老师们辛苦了!希望以后有更多更好的亲子活动,等待真我们家长的参与!

10.遭遇幼儿急疹 家长莫慌 篇十

幼儿急疹也叫烧疹或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病,也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由于幼儿急疹不如麻疹传染力强,所以很多爸爸妈妈对幼儿急疹的了解并不如麻疹和水痘那么熟悉。看到宝宝突然高烧不退,便会心急如焚。等到宝宝身上出现玫瑰色的皮疹时,爸爸妈妈更会惊慌失措。其实出皮疹时,宝宝已经基本退烧了,而急疹也已近尾声。

幼儿急疹的症状

幼儿急疹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尤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常见于出生6个月至2岁以内的宝宝。幼儿急疹往往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次生病,所以爸爸妈妈难免惊慌失措。事实上,幼儿急疹虽然是传染性的疾病,但却很安全,病愈后宝宝可获得永久的免疫力,以后不会再复发。

宝宝感染幼儿急疹后,经过一段潜伏期,便会突然发高烧,温度可达39℃~40℃,起病凶猛,来势汹汹。高热早期,有的宝宝可能伴有惊厥,出现轻微流涕、咳嗽、眼睑浮肿和眼结膜炎。发热期间,宝宝食欲较差,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还有咽部轻度充血,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一般3~4天后会突然自行退烧,然后全身出粉红色的斑丘疹,面部和四肢疹子较少或无疹,伴随发烧出现的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也随着烧退疹出逐渐消失,1~2天后皮疹会消退,并且不留疤痕、不脱皮。

幼儿急疹的护理

宝宝得了幼儿急疹后,爸爸妈妈不要慌张,因为目前还没有什么药对幼儿急疹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大部分得幼儿急疹的宝宝病情都比较轻,很少合并其他感染或其他疾病,所以爸爸妈妈只要细心照料,做好恰当的护理就够了。

1幼儿急疹一般会连续发热三四天,等发热退后才会出皮疹。很多爸爸妈妈往往在宝宝发烧的几天里,带着宝宝天天跑医院,这样是不可取的。如果已经明确诊断,只要按照医嘱在家护理,三四天后宝宝就会慢慢好起来。

2在宝宝发热期间,应多给宝宝饮水,以温开水为佳,不要喝甜水。因为宝宝发热时食欲欠佳,甜水会进一步影响宝宝的食欲,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给宝宝吃易消化并且有营养的食物。

3患病期间宝宝体虚,应特别注意避风寒。宝宝发热出汗时,可用温热的湿毛巾或柔软的干毛巾给宝宝擦拭,这样既可散热又很舒适。

4宝宝高烧时,要采用物理降温法。比如给宝宝贴退热贴,或者用温水擦澡。当宝宝体温超过38.5℃时,应及时给宝宝服用退热药,防止宝宝因高热引起抽风。服用退热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慎用含双氯灭痛、扑热息痛类镇痛解热剂和抗生素。可适当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蓝根冲剂、清解合剂或抗病毒口服液等。发生惊厥时,可给宝宝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如果宝宝有腹泻,可予止泻及助消化的药物。

幼儿急疹的预防

幼儿急疹没有什么非常有效的预防方法,但爸爸妈妈可以注意宝宝的饮食,精心照料,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对宝宝也是有好处的。

1周岁以内的宝宝发育不完全,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所以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串门或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多,细菌及病毒在空气中的密度相对比较高,这样宝宝染上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11.家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十一

一端正教育观念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多少都有些“虎妈教育”的成分存在, 很多家长都习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希望幼儿能达成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 比如自己没指望考上名牌大学, 希望幼儿替自己圆梦。于是很多家长在幼儿刚上幼儿园时就开始要求参加各种培训班, 把幼儿玩的时间全部抺杀掉了, 更有甚者, 有些家长早早就要求幼儿识得多少汉字, 会背多少诗歌, 数学会连加、连减等, “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家长的座右铭。事实上很多家长的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 是在拔苗助长, 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甚至会贻误幼儿的一生。幼儿未到学龄, 如果被迫长时间进行读、写训练, 很容易导致其脊柱、视力出现问题;幼儿的智力水平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 过早强制灌输, 是一种野蛮的摧残;幼儿过早在分数的重压下, 经常在家长的呵斥、批评声中度过, 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也不可能充满信心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不止一位专家论证过, 让幼儿过早地学习小学知识, 那么等幼儿上小学时, 教师在讲授相关的内容时, 幼儿发现他已经会了没必要听, 久而久之, 幼儿的“老本”用完了, 不听课的坏习惯也养成了, 这个幼儿成才的机会就更渺茫了, 所以“抢跑未必会赢”。研究表明, 幼儿应该是在游戏和活动中培养思维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这种“隐性教育”对幼儿今后创新思维的培养, 远比通过机械记忆认几个字、会唱几首儿歌、学做几道算术题重要得多。

二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 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幼儿的周围, 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 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幼儿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就会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 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幼儿的眼睛, 因此, 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时刻给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古人云:“木匠的幼儿早识绳墨, 兵家的幼儿早识兵器。”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 他们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 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 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 因此, 在幼儿期, 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 做出榜样, 正面诱导尤为重要。时常见到这样的新闻:某富二代或官二代伤人后, 却还嚣张至极, 从后面的这两个例子, 我们不难看出富二代和官二代有这样的举动绝不是偶然: (1) 2012年4月25日, 江苏盐城当地论坛上一则帖子称, 阜宁县一茶餐厅的老板娘被群殴, 而打人者的父亲为了不让儿子进派出所做笔录, 竟当场宣称:“我是人大代表, 你们不能抓人, 一切责任我来承担。”记者调查发现, 群殴老板娘周女士的一伙人中有阜城镇城关村党委书记陈乃前的两个儿子。长子及其他人滋事后开溜, 警察赶来欲带走仍在现场的次子协查时, 其父陈乃前掏“证”亮明身份, 出面担保儿子。 (2) 一位小学生做错事, 遭到同学的嘲笑, 其父听说后, 气冲冲地跑到学校:“打他, 打伤了我出医药费!”说完, 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地摔在课桌上。不难想象, 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幼儿, 绝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品行, 更不能适应文明社会的要求, 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不仅伤害了幼儿的心灵, 而且还干扰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而历史上在群众中有好口碑的名仕清官, 都与成功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林宾日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米, 全都送给家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 自己一家人只好挨饿。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伯父来, 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有一次, 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 为其保送文童, 遭他拒绝。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 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 便一口回绝了。父亲的言行举止, 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后来, 他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 作风廉洁正直, 不与贪官污吏为伍, 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三确定规范, 进行系列化教育

3~6岁是幼儿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 由于幼儿的可塑性较大, 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 所以教育内容应做到系列化和常规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制订幼儿一日活动常规, 常规规定了幼儿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 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标准, 平时, 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 不妨碍他人, 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 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 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幼儿们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学会的事情坚持做。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 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 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 采取综合训练方式, 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四家庭教育实施要持之以恒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是家庭教育的原则, 但关键是持之以恒。“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家庭教育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著名教育家周士渊先生分析, 这21天是个平均数, 养成的习惯不一样, 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 刻苦程度不一样, 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既然这21天是个平均数, 那我们用一个月的概念更好记, 而且更保险, 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 关键在头三天”。应坚持不懈, 直至成功。

首先, 给幼儿制订一些具体的目标, 每天坚持去做, 并及时鼓励他们。其次, 当幼儿坚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时, 给予一定奖励。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 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或者给幼儿做一个进步记录。再次, 从易培养的习惯开始, 逐渐培养幼儿的毅力, 这样慢慢就可达到持之以恒。这是多数家长都理解和认可的道理, 但真正实施起来并非易事, 毛泽东同志说:“做一件好事不难, 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现在多数家庭都面对很大的工作和生活等压力, 很多培养幼儿的计划开始都制订得很完美, 如坚持陪幼儿读书、写字、棋艺等, 起初还能坚持几个星期或一两个月, 可如果有几天遇到加班或应酬之类的, 那几天基本没办法陪幼儿。而加班或应酬过后, 多数家长很快就把给幼儿制订的培养计划忘得一干二净, 等想起来时, 大多已经浪费了很长时间了。另外, 平时星期一到星期五, 由于要上班, 生活也比较紧张且有规律, 对幼儿的要求也较严格, 但周末就不一样, 家长心情放松了, 对幼儿的要求也随之放松了, 晚上幼儿要求玩电脑游戏, 多数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关键是现在的幼儿非常聪明, 特别会察言观色, 并且会总结经验。第一周末玩了30分钟的游戏, 第二周末只要你稍不注意, 他就有可能玩游戏达40分钟, 或者更长, 时间一长, 很多培养计划在周末就被不知不觉地被冲掉了。所以家庭教育难能可贵的是持之以恒, 不难发现, 很多家庭的幼儿比较成器的, 都是家庭教育年如一日的坚持换来的。

五适当的鼓励与表扬

目前, 广大家长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的自信心来源于家长不断地激励和表扬。当幼儿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 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能使幼儿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 被肯定的喜悦感, 从而强化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 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 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惩罚措施, 让幼儿在思想上有所触动, 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 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另外, 鼓励和表扬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 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幼儿爱听好话, 喜欢被人称赞, 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无论什么人, 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 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 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家长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鼓励, 挫折教育更不是一味地批评, 没有了规则, 就没有了教育的尺度, 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甚至有可能悖其道而行之。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 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用精神去刺激幼儿, 如果不加以引导, 幼儿不知道被赏识的理由, 或者理由理解偏差, 不该赏识的地方被赏识, 就会导致挫折教育的缺失或不当, 从而引发逆反心理。教育如同栽花, 没有规律地浇水、松土只能让花朵枯萎, 而按照生长、有规律的抚育则会鲜花茂盛。因此, 家长有必要放下家长的架子, 抛弃家长式作风, 成为幼儿的朋友, 让沟通成为一种习惯。

六尊重幼儿, 帮助幼儿树立信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做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 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 使他们可以自由地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在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培养团结友爱、勇敢诚实、讲礼守纪等方面的教育时, 往往忽视了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 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幼儿的自信心多数来自大人的肯定和鼓励, 家长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教育方案中, 应该用“跳起来摘水果”的方法。可多数家长对幼儿的教育通常是:寄予幼儿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不断地给其施压, 幼儿为了家长的期待不断地迎合, 从而失去了自我。

七结论

教育幼儿, 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 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 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使幼儿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 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引用一名人的话提醒望子成龙的家长: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 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里的资本,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 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而养成一种坏习惯, 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 幼儿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倍感轻松。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正处于行为习惯形成的时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及身心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幼儿期也是人生奠定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在幼儿期抓好对幼儿进行良好教育, 会使其受益终生。

关键词:幼儿,培养,习惯,教育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

[2]张爱卿.家庭学习指导[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7~8

上一篇:令人痛彻心扉的爱情语句下一篇:课文《开国大典》的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