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

2024-08-09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精选10篇)

1.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 篇一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若干策略与评价

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方法,既是数学课堂交流的方式,也是启发教学的重要工具.有效地把握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数学课堂提问有关问题的研究,可以阐述课堂提问中的一些现象,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并根据课例阐述课堂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作 者:钱明 Qian Ming 作者单位: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浙江,杭州,310017刊 名: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年,卷(期):200929(12)分类号:G632.41关键词:课堂提问 数学 策略 问题

2.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 篇二

一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内涵及意义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较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连续提问, 将所有问题一次性提出,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二是教师设置的问题针对性太强, 问题的涵盖面过小, 造成许多学生不能加入课堂讨论;三是教师缺乏提问的技巧, 问题较为生硬, 没有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 容易造成学生的定式思维。这些问题都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入思考, 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今, 新课改正在进行, 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之一就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设想。初中数学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效的问题就首先要明白什么叫“有效提问”。有效提问主要是指“那些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提问”。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清晰明确, 让学生清楚理解问题的内容。而且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应采取何种形式进行解答;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拓展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三是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 通过学生的回答来进行解答, 并且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加工,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课堂的具体情况出发, 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兴趣、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具备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有效性提问的措施

课堂提问有效性创设的具体步骤包括“提问方式、提问预想、提问评价”三个方面。想要在根本上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就应从提问的方式入手展开课堂提问。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提问, 既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当然,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结果, 师生的交流可以促

1. 加强有效性问题设置

课堂提问的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难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提问应针对教学难点, 不能过于简单, 更不能只是机械式的操练, 这会使学生失去对问题的兴趣, 进而导致教学活动的展开受限;二是问题的设置要有坡度, 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课堂的提问要做到循序渐进;三是问题的设置应兼具趣味性和启发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课堂学习。当然, 不仅问题的设置要有趣味性, 问题的表述也要有趣味性,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学经常涉及一些公式定理的运用, 趣味、开放的问题设置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他们在实际问题的回答中理解公式定理的意义。

2. 控制课堂提问时机

课堂提问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活动之中。不同时机的课堂提问具有不同的意义。课堂提问时机的掌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进行。一节课中, 学生学习的情绪不会一直处在良好状态, 教师一旦意识到学生注意力分散, 可以适当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的课堂提问不能太难, 如果问题太难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怀有宽容的心态,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 课堂提问要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课堂提问是要面向全体同学,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 这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具体表现,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方法之一。课堂提问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将人本思想贯彻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导入问题时应具有趣味性, 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 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进行课堂教学, 采取多媒体课件演示, 用立体的方式呈现问题, 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问题的含义。教师在提问之后, 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并且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及时给予表扬, 让学生感到成功的满足。学生回答错误时, 应及时引导, 让学生明白错误发生的原因, 让其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教师合理利用之后能够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关于初中数学提问有效性的探索任重道远,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有充分认识, 不断思考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带领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数学天地。

参考文献

[1]鲍列.刍议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 (14)

3.论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策略与技巧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肩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怎样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重点。在众多的数学能力的要求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显然,在我们每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们教师往往要对我们已经讲过的知识和重点,针对性地开展提问。

之所以要提问,就是因为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快速地掌握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提问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的,而且是比较常见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对所接受的数学知识的疑问。这主要就是通过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和解答。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激情,从而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的教学提问,就要我们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提问方式上,为了提问而提问。然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我们的教学中来,并且使自己的精神状态达到高度的集中。这就需要我们设置一些精巧的、循序渐进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供大家思考。但是,目前还是存在有一定的距离。

一、传统授课的提问

在我们的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问题重重,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脱节;课堂上的教师的提问太多,以至于学生变得被动的接受学习;问题的设置不具有全面性,只是针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参与进教学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缺少技巧等等。这一系列的提问的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一定要针对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学进行一番精心的设计,提高我们的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提问技巧的运用能力。我们的提问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基础的数学知识的记忆上,还要提高学生在记忆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达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我们在课堂所学的零散的、抽象的知识就会变得更有实际的利用价值,同样,会使我们的学生重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不再是枯燥发问的一串数字或符号,而是我们的解决问题的工具。例如,在我们上课的时候,许多时候就是针对昨天所学的知识进行简短的提问。在我们刚刚学完一元二次方程之后,许多老师就会不加思索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上来就是一串数字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进行运算。这样的提问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这块知识的情况,但是这样的提问,是不是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课堂的效果呢?是不是激发了学生的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呢?是不是这样的提问方式具有全面性呢?我们也知道,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的提问不能全面地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跟我们的日常课堂提问的设计和设置有关系呢?作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很重要的手段之一,数学课堂提问就是我们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值得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要想从根本上、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那么,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从提问的艺术上着手,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来开展我们的提问。我们教师主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并且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这样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另外,还应该增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配合的问题和交流。

1.问题的设置

(1)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难度和坡度。首先,我们的问题一定是针对我们的教学难点提出的,不要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进行反复的重复的机械操作,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层面入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强烈愿望,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参与进我们的教学,我们教师的提问是关于学生身边的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这样更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轻松地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其次,我们的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适当的坡度。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程度和特点,我们的课堂提问一定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难,从浅显到深层次的过程,一点一点进行。我们不能直接就把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就会使他们感觉数学学起来非常得困难,时间一长,部分跟不上的学生就会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最后,可能会导致不学,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根本无从谈起。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难点就是怎么样来使方程组来转换成一个式子。我们就可以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入手,让学生在已知的知识基础上,再来解决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实现问题的过渡和解决。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部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然后,教师再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指导,分别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求解,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代入法),经过教师的一番巧妙的设计,这样的提问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给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一步骤,进行新一轮的提问。

(2)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首先,我们的课堂提问,不单纯是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和自我设置问题。刚才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我们教师说:“代入法是我们解决这类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想出更多的解题方法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求同存异的思维等等,让他们通过自由的探索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其次,我们的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我们的课堂里既有学生的已知的内容,又有一部分未知的内容,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稳定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堂的提问来培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新颖的、有趣的问题,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不仅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有趣味性,在我们的讲授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幽默的语言或用一些他们能够听懂的英语问答(yes or no?)。

2.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要是说我们的开课的提问,是为了检验我们学生的掌握情况,那么,在课堂活动进行中,也要不时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其目的就是为了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一节课当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可能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当我们的教学进行到学生们的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再次集中注意力,帮助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地进行下去。但是,我们切忌不能通过提问的方式为难学生,故意让学生回答不上来,那样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违背了当初提问的初衷,仅仅是为了把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就算学生不能够完整地准确地回答上来,我们教师也应该以宽容的心来体谅他们,并引导他们进行积极地思考,培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轻松的提问过程,既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还能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尊重学生的人格

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因此,我们的课堂提问的针对面,要面向全体同学,不仅仅是提问优等生。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也是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

4.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 篇四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主要课堂互动形式,其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方向。教师要认识到有效提问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合理把握提问时机和提问内容,帮助小学生树立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提问基本要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40-01

前言

课堂提问是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借助课堂提问,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和考查。教学水平的制约,使得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诉求,对问题内容和提问时间、提问对象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1.立足教材,巧妙提问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首先,教师要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进而明确课堂提问的本质目的,借助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开阔数学学习思维;其次,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此为基础,对课堂问题进行合理设置;第三,换位思考,从山区学校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和指导。

2.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

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性。问题氛围营造,既要立足于数学教学内容,又要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考量,进而引导其进行思考,达到数学教学目的。同时,教师也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趣味性,使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进行思考和回答,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实例1:最近学生喜欢看《熊出没》,我就将动画片中的素材,应用到数学课堂中来,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激情。长方形周长教学过程中,我选择这样设计课堂问题:有一天,光头强在家里看足球比赛,小松鼠站在光头强家的窗外。光头强家的窗户是长方形的,窗户的长是30cm,宽是50cm,请问光头强家的窗户周长是多少?

实例2:在图形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身边的课桌面、窗户、电视机和冰箱等进行观察,帮助他们创设几何情境,丰富数学生活体验培养小学生的图形学习意识。教师也可以将不同形状的几何物体带入课堂中,确保几何教学过程中的形象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3.训练学生的提问技巧

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在教学和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兼顾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也让学生作为提问者对课堂教学进行质疑,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理解、辩析和掌握。教师要从两个方面训练小学生的课堂提问技能。

首先,训练学生的课堂提问勇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由于缺乏勇气,学生很少对老师的日常教学进行质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课堂问题氛围,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引导小学生进行大胆质疑。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课堂提问技巧。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进而帮助他们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并不断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观察,进而让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例如,在圆柱表面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假设一个笔筒的底面半径为5cm,高为9cm,这个笔筒的表面积是多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拿一个笔筒的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会有部分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笔筒是没有盖子的,它只有一个底面,它的表面积是一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吗?通过形象直观的实物,能够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和提问,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解题热情,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结语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课堂提问有很大的关联性。小班化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关注每一个学生进行兼顾,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课堂问题进行设置,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敢于对所学内容进行大胆的质疑,进而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促进我国整体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5.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篇五

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明确课题背景及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刚步入小学校门的低段孩子来说,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自新课程实施十年以来,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展了较多的专题性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是低段孩子在老师趣味性地提问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在一些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但是在实践教学时发现,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没有精心准备的提问、只关注优等生的提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等等,往往会出现“人云亦云”,不假思索的盲目跟风的回答方式。甚至有些孩子在“对的,是的,好的„„”之类的回答下完成一节课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老师怎样提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哪些问题可以提、有意义,哪些问题不该提,这是我们一线老师一直在思考探究的问题。

(二)思考课题研究的策略、措施

1.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期间的观课和议课,努力吸取优秀教师先进经验,高度关注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为本课题提供研究的条件。从如下几个方面关注:

(1)导入:提问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

(2)新知学习: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

与动员行为,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习成员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支持行为,可以提示数学知识重点,组织数学教学内容,促进数学结论的记忆,拓展数学学习视野,诊断与解析数学学习中的疑难。

(3)巩固练习:提问是师生数学活动绩效的强化行为,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分析其弱点,搜集素材,检查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能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机会,引导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

(4)总结:提问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主旨在于提高数学活动的综合效益,应充分考虑认知、情感、行为等要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这几个主要环节找出不合理的提问并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做到提问有效性。

2.对经典录像课例作课堂提问分析的研究。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发问和学生答问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3.对自己提问有效性研究培养。课题组成员上课后,及时总结反思、交流,形成文字材料。

4.定期参加座谈会,交换课题研究信息,及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参加“磨课”式的研讨活动。

6.走出去,虚心请教。

(三)课题研究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了解素质教育的要义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明确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2)制定方案: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2.实施阶段

(1)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每学期组织若干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结合每学期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若干次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4)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提问的有效性。

2.观察法:通过观课是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收集有关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素材。

3.反思法:依托课堂教学,反思提问的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个人心得。

三、课题研究内容、目标达成及实用价值

(一)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1.确定研究内容

(1)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的模式研究。

(2)实施课堂提问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二)目标达成及实用价值

1.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们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由此我们撰写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论文。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研究成果

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我们还经常深入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课题组成员经常探讨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让缩短自己和名师之间的距离,我们从网络或是杂志上搜寻了名特优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句句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充分展开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们还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课题组是这样做的: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类似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6.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 篇六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李蕊枝

焦作市山阳区塔南路小学,河南 焦作 45415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提问不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精彩的提问,能使学生回味无穷,变得越来越聪明。那么怎样设计与实施数学课堂的提问呢?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信息窗后面的自主练习有一道求草地面积的题。这是不规则的图形。在学生探讨出“分割”和“添补”两种转化方法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割是不是越多越好?”设计这样的问题,我的目的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最有效的分割?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经过讨论就得出有效的分割应该是越简洁越好的。学生的思维就很有方向性,得到的效果也很明显。再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整理计算法则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经过讨论得出,相同点(1)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从低位算起。不同点:对位的方法不同。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通过计一算法则的对比,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提问要巧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困惑情境,巧妙设置疑问,可以很快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创造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但是提出的问题停留在“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小数点的性质时,教师问:“你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4=40=400吗?”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数学教学论文 )有的学生想出了:

4元=40角=400分

4米=40分米=400厘米

老师又问:“如果都用元或米作单位,而划等号,该怎么办好呢?”学生探究的思维火花再一次被点燃,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带着对问题的探究得出:

4元=4.0元=4.00元

4米=4.0米=4.00米

三、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不好回答。教师提问时,问题要只说一遍,尽量做到长话短说,如果问题太长可用文字呈现。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就不要再复述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倘若某个学生没有听到教师所问的问题,教师可另行指定一个学生回答。不过学生若不明了问题的涵义,而要求教师解释,教师可以用更明白的词句,把问题再说一遍。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已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提问要给学生留思考时间

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7.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 篇七

有效性来提高教学水平。故而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对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重义。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前言

课堂提问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也是用来解决未知领域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提问和导答, 巩固所学知识, 开拓思路, 启发思维,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课堂中, 提问是教师最为普遍运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 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

目前初中数学提问还存在很多弊端, 有待教师们去进一步完善。弊端一是教师们不重视学生一般的、特殊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提问的问题有的过于深奥, 学生没办法回答;有的问题过于肤浅, 让学生学生索然无味, 提不起兴趣。弊端二是教师们用语不当、指向不明, 不但不利于思维和理解, 甚至引入歧途。弊端三是教师们的问题简单平淡、机械重复, 看似轰然应答气氛热烈, 但是问题却无益于学生、无益于教学。弊端四是提问之后, 学生的思维还未形成, 学生没有思考时间教师便强加答案。弊端五是教师提问的目标不明确, 知识零碎不系统, 逻辑性不强, 不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因此, 课堂提问应该避免以上五大弊端。运用提问的技巧, 提出有效问题, 达到提高和优化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1. 教师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创新性地提出问题

数学课堂提问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问题设计得是否得当。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创新性地提出问题。

针对性要求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来设计。要问重点, 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 要抓住重点的内容、词语来设问, 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 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为学生进一步解答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如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特征”一节, 教材给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一个“静态”的基本图形。可以提出问题: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 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说说你的折法。然后就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线, 此时三线八角基本图形跃然展现在学生面前。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针对性强, 学生感触深、收效好。

层次性的原则要求教师提问题的时候要围绕教学目的, 其基本要点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成一系列子问题, 通过解决子问题逐步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 最终取得原问题的解决。如上“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 可以以三角形内角和作为基点, 引发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解决, 又可以发现不同的分割法。围绕某个总“问题”的解决而设计一些子“问题”做铺垫, 来降低思维难度, 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趣味性原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所以, 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 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进行《数学》七年级上册“从不同方向看”的教学时, 可将导入设计为: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可问: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与题目吗?哪位同学能说出作者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呢?由此, 教师引出这首诗中隐含的一些数学知识, 告诉学生它教会我们怎样观察物体。通过这样趣味性的问题设计使学生体会绚丽多姿而深邃含蓄的数学美。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才能让“问题”走近学生, 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后续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和动力。为此, 教师要吃透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因素。

问题设计的创新性,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有问题才有思考, 有思考才有进行创新性学习的可能, 所以问题是创造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有效开发创新学习潜能的开端。如八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中, 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 DE∥BC。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 并说明理由;写出三组成比例线段。还可以把以上问题设计成问题串: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 DE∥BC。由此题给出的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可见, 教师的教学思维和问题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很重要的。因此,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通过“问题”设计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洁地重演于课堂,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探索猜想和发现, 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提升。

2. 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 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 因此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 造成数学课堂出现“问而无答”“启而不发”或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不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 提问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而致。人类思维的本质是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因此, 数学课堂的提问如果不充分去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是以的集体的应答代题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 这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课堂气氛, 这样是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为避免这种情况, 课堂提问要遵循难易适度原则、精练性原则、满足需要原则。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体, 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来说, 课堂教学活动既是一种认知活动, 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还是一种人际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行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行为等, 都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需要经历探索、推测和猜想, 以及有效的推理去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只有符合这些原则,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 教师要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提问时要注意尊重学生, 力求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数学走进日常生活, 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接触到的数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 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中, 获取学习数学的经验, 最终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一方面要求老师能够精心设计有中心、有联系、有层次、环环相扣的问题串, 以问题为教学主线, 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 师生的不断探索, 获得知识、技能, 提高能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现代的数学教学已经把提出数学问题的训练和培养作为创新教育的切入点, 恰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 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就要求老师特别重视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即使只解决了学生的一个疑惑、困难、错误就是有效教学。这样对于促进师生交流, 形成良好的双向反馈,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利于调动学生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敢于向老师提问, 形成“学生问, 教师答”的局面。

4. 教师要在问题中创设提问的数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能创建一个良好的数 (下转第95页) (上接第106页) 学情境。当设计一个教学情境时应注意要做到小而具体, 新颖有趣, 有适当的难度和开放度, 有启发性, 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如在初中数学教材因式分解的教学中, 根据学过的于平方差公式, 教师把把易错的地方讲解清楚, 利用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逆用, 转变成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 就不会发生知识性错误。教师通过这样去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 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思维活动。

5. 教师提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专门针对个别或部分学生, 提问时要面向全体, 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教师喜欢采用向一横排或一竖排学生提问的方式, 这种方式忽略了很大学生, 这样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 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活动, 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好的提问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 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 好让全体学生共同思考。不能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教师应根据学情,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如题目较容易, 可让一后进生来答, 使其在答对后, 具有“征服感”, 产生向上进取之心。如题目较难, 应先请好学生回答, 为后进生回答设置契机, 给他们较长的思考时间, 完备自己的答案。避免其因答不出或答错而产生“受挫”心理, 丧失信心, 这样以优带差, 形成帮、带、促的良好风气, 使学生携手共进。

四、总结

综上所述, 教师们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提问,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积极思索的热情,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有利于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 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定型。是进行探究思维锻炼的良好时期。所以说。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问题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摘要:数学是一门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学科,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 教师们可以探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来提高教学水平。故而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对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重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芬英.新教材新体系新理念浙教版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数学教育, 2001, (9) .

[2]唐惠斌.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技巧探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8.

[3]谭少班.数学建构主义教学观下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J].柳州师专学报, 2002, (6) .

[4]沈松乾.浅谈到位的课堂提问,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1, (10) .

[5]梁好翠.数学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之比较[J].广西师院学报, 2001, (3) .

8.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55-02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难以用精用巧的艺术。[1]提问既是一门艺术,那就要很讲究。对于不同特质的学生,提问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提问贵在启发,要切中学生的“愤”“悱”之机,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

部分教师把提问的数量当作课堂是否丰富的标准,认为提问越多,课堂气氛越浓,学生越活跃。而提问的质量却始终跟不上数量。教师的提问时“狂轰乱炸”,学生的回答是“不假思索”。有些问题基本是学生群答。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是“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提问面向少数,忽视整体

学生的成绩对教师的发问有重要影响。教师比较倾向于让那些表达能力强或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回答问题。学业成绩较后的提问机会甚少,他们大多数成了“局外人”,教师的忽视使他们无精打采,也不再积极思考问题了。

(三)重提问轻反馈

许多的问题刚提出,学生还没回答完,教师就接过话茬,一讲到底,这样的问题形同虚设,反而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一些教师过于紧迫的提问,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也有部分教师急于求成,自问自答。这些不当的提问方式,都易使课堂的效率大打折扣,也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四)问题似“放电影”

随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基本让位于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课堂上,它以音响、色彩及图形动态的变化、转换融为一体,使学生眼前一亮,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期待着下一张会是什么内容,那么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好时间和课堂的节奏,以及课堂的内容,提问就容易成“过眼云烟”,恰似“放电影”一样,起不到实效。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的难度适当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2]凡事都要有“度”,“满堂问”和“满堂灌”都是不可取的,这都不利于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同时,问题的难度要适当,例如在教“互质数”前,笔者了解到学生对互质数和质数易混淆概念,设计了三个难度适宜的问题:(1)什么样的两个数叫互质数?(2)互质数于质数有什么区别?(3)能否发现和总结出判断互质数的规律?通过提问,学生很快弄清了互质数的概念。

(二)提问的频度适时

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过多的提问,使学生难以达到深度学习与深度思维水平,从而难以化解难点、突破重点。而提问过少,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起,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提问要注意“天时”,也就说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来提正确的问题。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也不能没有提问。教师要在不同的阶段选择合适的问题以达到学习最佳的状态。例如在讲《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笔者问到:从两个三角形的三对边和三对角的对应,相等的六个条件中,任选几个,能否说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作答,成绩好的可上台演板,其他在下面作图,以好带差。

(三)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源于生活,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不仅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教学问题,还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教学的应用性,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圆的认识”时,设计提问“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说三角形、正方形等等?”学生都笑起来,开始讨论开来,他们通过讨论和思考,逐渐地找到了圆的本质。这些生活情境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思维能自由地发展。

(四)合理有效评价、适时反馈

课堂上,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通过互动问答,以及有效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要以表扬为主,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或不对,要多鼓励,少批评。对于不同特质的学生,评价也要有不同,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如课堂上用“好”、“很精彩”、“你真有才”等等,或可以全体鼓掌等等方式都可以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還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点头、微笑、竖大拇指等。对于后进生有一些表现的时候,也可以为之鼓励,让他体验到进步带来的喜悦。

总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灵魂,也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不仅表现为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更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都会得到极大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 篇九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数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进而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善于提问的教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经过耐心引导启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过多、过散、过易、过难的提问,则适得其反。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看作发展学生主动性的积极过程,为促进学生思考而提问,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提问。这要求教师的提问要讲究策略,要精心设计问题,在互动中把教学引向深入。

一、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增强问题的目的性

所提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从问题中明确反映出来;提问用语必须明确、具体,表达清楚,不可含糊其词,使学生不知所措,不提一些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问题。笔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数学教师课堂问题的每五个问题中,有三个只需要简单地回忆事实性内容,一个是关于课堂管理的,只有一个是要求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没能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没能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而是在课堂上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内容的关键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或者仅仅限于较低水平而流于形式,根本无法激起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周期函数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得就很不明确,学生不知道应回答y=sinx,还是回答周期函数的定义。

因此,教师整体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教学内容与目标并设计较高水平的问题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前提之一。数学教师应在全面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入手,设计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的高水平的提问。例如,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学习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应从整体上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已经学会在转化的思想下运用“割”、“补”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如何运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种较高水平的提问既能突出重点、难点,更能从方法与过程的角度整体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增强问题的适应性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他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如果某个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不能问答时,他就会把提问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反之,所提的问题没有难度,学生不作思考就会答出,那就失去了挑战性,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魅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问题的难度,以符合学生不同的水平。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问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问题,针对发展情况逐渐提高难度;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问一些需要运用高水平思维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同样一个问题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调节其回答范围的大小,根据问题的回答所要求的思维域限可以把问题分为宽问题和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适当调节问题的范围,使之适合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乐于给出答案。

三、以学生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从心理学上分析,有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适度的紧张,即具有“愤”和“悱”的状态,太难或太易的提问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因此,一个有效的提问不仅仅意味着教师提出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具有亲切感。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比如,教师在课堂中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把教学限制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处于想做某件事情却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但又很想解决问题的情境状态中。

此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倾注教师的企盼、热情、诚恳等情感,使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从而认真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同时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避免使某些学生产生被歧视感;在学生的回答错误时,要耐心听取,谆谆诱导,切忌不理不睬或训斥体罚。

10.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 篇十

一、课题的提出: ●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践加反思”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在边实践边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反思、总结。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分阶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3、案例分析法:搜集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技术分析、比较、诊断等。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0年,我申报的县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获得立项。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对课题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积极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很好地指导了课堂教学。

(一)深入调查,细致研究,揭示矛盾现状。

首先,我通过本校8名教师的课堂提问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课堂观摩、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

教师教学时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 有些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有些教师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等。

问卷调查和课堂观摩显示,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偏多,很多是无效提问和低效提问的现象,而提问的有效性偏低,仅为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而且提问欠考虑,随机提问、临时提问很多,优质、高效提问很少。提问时机把握不太好,提问切入点把握不准等状况。在积累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我撰写了调查报告《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调查报告》。

(二)查阅资料,读书学习,提升认识。

找到了问题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课题研究的前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将阅读情况写在博客上。围绕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确定研究

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的情况均反映在读书笔记中,同时认真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状况,积累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资料,为撰写读书笔记和案例分析打下基础。

我借助网络资源认真查阅大量的资料,充分利用时间阅读了《学习的革命》、《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课堂提问的艺术》、《教学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探究与解决丛书》、《现代教学论基础》等十几本教育教学书籍。一本本经典的书籍,让我茅塞顿开,开阔了眼界;走近名师,精湛的教育艺术让我为之折服,探名师成长之路,让我的许多困惑烟消云散。

(三)理论指导,实践革新,丰富认识。

在认真阅读教育专著,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坚持网络阅读、自主阅读,坚持写好博客文章,引发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并及时取其精华。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阶段总结论文和读书笔记,如《让艺术性的提问贯穿教学始终》等。

在深入调查与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多次走进教室,听教师上课,与教师学生一起座谈,并在学校中选取两位教师和两个班级为实验班,并将课题研究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我还坚持观摩华应龙、黄晓华、张建新等教育专家的教学录像,并利用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向名师请教我的困惑与课题中的问题,倾听专家们的指导,特别是张兴朝校长对我的课题研究提出的改进意见,让我少走了弯路,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在工作之中,我及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阅更多的资料,从而保证课题研究吸纳最先进的理论精华,使课题研究始终站在理论的最前沿。

(四)归纳整理,总结成果,深化认识。

根据课题研究进程,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根据大量的调查、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并根据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检验,查阅大量理论资料,吸取更多的理论精华,坚持撰写博客文章和读书笔记,并及时根据相关理论修改丰富课题研究成果。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显示:

1、关于课堂提问的新认识。

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认为如果一节课中的课堂提问共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常规管理性问题,它主要的作用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能够顺畅进行下去。第二类是记忆复述性问题,它主要是勾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复述整理的作用。第三类是判断说理性问题,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它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第四类是引导探究性问题,这几乎是每节课提问的主体,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引发学生思

考,不能引导学生探索,那么它不能算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第五种问题是自问自答式问题。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这五类问题所占的比例要恰当。注重判断说理性问题和引导探索性问题,将零碎的问题进行有效整合,提出具有思考空间和价值“块状”问题。将其余三类问题有效压缩,从而使整节课不再是“问题轰炸式”的满堂问,2、课堂提问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课堂提问要高质量。○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不能过易、过难、无意义重复和表述含糊。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提一些铺垫型、思考型或提醒型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核反应堆,它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要经过认真细致的思考,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仔细探究才能得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2课堂提问要适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要注意“适时”、“适度”、“适量”,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所谓的“适时”。是指提问要讲究时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自己推敲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适度”。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止心理。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努力取得的成果,学生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适量”。指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像有的教师“连珠炮”式的提问法,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冷静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

3、课堂提问要有层次。○

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闹的课堂气氛,反而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引领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一个个问题像上台阶一样,一个高似一个地拾级而上。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逐步获取新知。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提问的“坡度”和提问的“难度”。学生在这样的问题的启发下才能进行探索,从而不断地迸发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简单明了,层次分明,这才是我们呼唤的课堂提问。

3、严格规范教师的提问行为。

1把握“问度”,精问。○课堂提问数量不等于质量,不分析教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一味贪多图快的提问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设定一定范围,抓住教学重点和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之处设计问题,使问题更具有启发性。

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提问的艺术,并不是多问,而是要讲究善问、巧问,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只有恰当、适时、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功能,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2找准“问点”, 巧问。○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要找出“问点”,即在知识的疑难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加以引导。之间的本质联系,恰到好处的让学生解决了问题。所以课堂提问“问点”要精,结构要简单合理,才能使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更好地回答问题。

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多变的,只有适时而问,才能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A在学生兴趣点设问。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B在思维阻滞点设问。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自然成为教师的问点。此时设计问题,此时设计问题必须要有启发性和诱导性。要交给学生思维的“拐杖“,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C在课堂高潮点设问。每节课都有高潮,在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点上设问,可以使学生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把教学的重点与学生思维的高潮点融为一体。

3改变“问式”,趣问。○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的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教师提问角度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解决了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疑”人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

五、课题研究成果:

1、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阅读了《学习的革命》、《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课堂提问的艺术》等十多部教育教学书籍。

2、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走访、听课、观摩等,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撰写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引问策略》的调查报告。

4、深入课堂实践,观看名师展示课录像,并在此基础撰写了《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论文。

5、课题组教师在我的带动下,主动调整、规范自己的课堂提问行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的研究也带动了许多教师和我一起实验、研究,他们也从研究中体验到了科研的乐趣,都在积极准备参加下一轮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我本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养成了每日读书,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注重结合实际工作反思、感悟,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提问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的教学应伴随着课题研究的持续深入而长足发展。

附:教学案例: 《让课堂提问更高效》

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上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日子散文下一篇:沂水县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布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