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2024-07-20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精选12篇)

1.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一

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大。但目前普通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导致高校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很难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本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难逐年增加。本文通过对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由于近年来国家基础建设的不断增长,以及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然成为了众多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的本科教育手段已经很难使毕业生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因此,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差距还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随着国家建设、科学技术、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展,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也应随之变化。尽管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也要求相关教师更新或改编教学讲义,但由于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因而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教材体系的框架,教学的形式普遍比较传统,教材的改革与编写也很难与社会的发展速度相合拍。

2.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主要原因有:

一、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根深蒂固。本科教学始终以灌输为主,从而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逐渐衰退。

二、由于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很多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手段的发展,CAI教室的缺乏以及教学设施差,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依旧单一。

三、当前虽有为数众多的教学比赛,但其获奖者大都是传统教学方法下的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其负面影响也非常明显。

3.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目前高等学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在教学管理者的思想中,实践教学并没有达到应有的位置,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

二、高校培养模式不科学。普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依旧采用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学评价也以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主。

4.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一、教学考核方法不科学。我国普通高校一直以学习成绩为主要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制度无法对学生的独特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做出科学且公正的评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缺少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在很多高校中仍是空白。

5.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一、忽视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备陈旧,无法满足学生掌握本专业新动向、新技术的需求。

二、忽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

三、实践创新环境较差。很多高校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管理方法单一,对教学质量控制不严格,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普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1)转变对实践教学传统的观念,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1)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下,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时中的分配比例。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增加社会调查研究、业务实习、课外科技活动、各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竞赛等。3)制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制定能够使学生具备相应能力和技能的实践教学环节,统一安排,并以教学文件的形式形成档案。

(2)与时俱进,持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普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积极鼓励教师根据 社会和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编写新教材及讲义,并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相关实践教学内容。使本科学生能够学到本专业前沿的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变革教学方法。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把学生带到实际工程中去,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二、采用优秀的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辅助工程案例讲解,让学生对实际项目的特点有较为充分的认识。

三、推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辅助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逼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普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将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与理论测试成绩同等对待。理论知识的考核也应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增加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内容。实践能力的考核应对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社会调查活动、课外科研活动等制定相应的学分,可以为不同层次的本科学生发挥特长创造空间和机会,同时普通高校更加全面、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市场需求导向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GHYB13195)

2.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二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否能真正与就业市场“零距离”接触, 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核心。高等职业院校环境监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 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目前国内对于实验实训教学的研究, 大多从某课程的角度出发, 而从专业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较少。特别是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专业实验实训的教学研究更为稀缺。本研究通过调查我院环境监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现状入手, 分析目前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基本操作能力为着力点、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在加强环境监测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强化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实验实训教学现状调查

为了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首先开展了对学生和环境领域部分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学生的调查主要采取课下谈话的方式,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是采取问卷形式, 共收回17份。通过调查发现在环境监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 实验室条件无法适应实验开设的需要, 大部分

实验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以性质和验证性实验为主, 缺少对学生实验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2. 实验内容简单, 综合训练内容少, 环境监测专

业主要开设的实验有基础化学实验 (10学时) 、分析化学实验 (8学时) 、环境监测实验 (8学时) 。

3. 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掌握测定和检测等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强, 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差距。

4.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没有引入实验教学, 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 疏于动手, 缺乏自我培养的能动性。

通过调查分析, 发现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该专业的要求, 存在教材不适用、教学方法单一、考试方法单一, 对学生的质量评估只看实验报告, 不看素质和能力的弊端,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式等方面还有待于完善。因此, 进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研究势在必行, 这项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高职环境监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 实验技能的培养

打破原有“《基础化学》 (含实验) 、《分析化学》 (含实验) 、《环境监测》 (含实验) ”的课程设置体系, 随着课程的改革, 将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细分, 建立“《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样品前处理实验》、《环境水监测项目分析实验》、《环境大气监测项目分析实验》、《噪声、土壤及固废监测实验》和《环境监测实训》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因此, 实践教学新体系突出了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专业教育教学特色, 使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从以下几个层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1) 基本性实验技能的培养

在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试验、样品前处理实验中进行了一些基本操作和基本仪器的使用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内容及实验原理的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正确操作监测仪器的能力;规范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生产实践的认知能力。在这一阶段要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使学生养成实验态度端正, 实验工作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2) 综合性实验技能的培养

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拟定监测方案的能力;制定测试步骤的能力、模拟全过程监测的能力。以往实验中大部分试剂是实验员配制的、实验仪器等用品也是实验员准备的。现在改为由指导教师选定内容, 学生自己配制试剂, 自己准备和调试实验所需仪器, 拟定操作步骤, 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项目的全程分析。

(3) 设计性实验技能的培养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培养, 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查询能力、对整体方案的设计及修改能力、对监测方案的实施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经过这一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精神。

2. 实验独立设课,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长期以来, 高职高专的实验未能完全突破理论课程体系的制约, 处于理论课从属地位机械地跟着理论走, 评定学生课程成绩时, 主要以理论课的考试成绩为依据, 未反映也难于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因此, 造成实验课教学和教学研究均不受重视, 教师和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鉴于这种情况, 必须打破原有课程教学体系, 将基础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设置为独立课程。

化学实验独立设课, 是使化学实验不再附属于理论课, 而是实行单独考核, 单独计分, 以一门课的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 统一考虑实验设置, 优化实验内容, 淘汰了一些验证性实验, 增加了操作应用性实验, 适当设置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同时, 贯彻环保理念, 用安全、无毒、低廉、易处理的药品代替有毒、危险、价高且不易处理的药品。在保证同样的教学效果情况下, 同时传授环保、经济的教育理念。另外, 尽量安排设置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实验, 如“果品中总酸度的测定”、“工业混合碱液的分析”等。实验教学内容以“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线, 将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比例, 使化学实验教学更符合高职高专学院实际。

3. 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提高学生职业

能力

校内试验、实训室是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基地, 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的训练基地。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从事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我们采取了“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法, 聘请多家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和环保系统的资深人员作为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的成员, 定期召开会议, 采纳他们的建议, 收集有关信息, 并且始终与他们保持联系。

以企业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指导力量为依托,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最新的实用技术, 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让学生去实习、实训基地锻炼。以一个监测人员的身份到实习、实训基地参加实际工作,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解决工作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达到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并从事有关技术工作的要求。学校与周边地区的众多环境工程公司、环境管理和科研机构、各工矿企业的环保部门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设立了多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积极支持学生准就业, 在2005级环境监测专业学生中已有40%实现了准就业。

我们还向秦皇岛市环境保护局推荐10名学生作为污染源调查指导员参与到了2008年全国首次污染源调查的活动中。并且我们与秦皇岛市劳动局合作举办了两届化学检验工初级、中级资格考试, 共有二百多名环境监测专业学生参加了考试, 通过率达90%以上。

三、合理开发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是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基本上没有和环境监测专业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相配套的、特别合适的教材。

以往所用的实验教材是学院在2005年自编教材。该教材由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及仪器分析实验四部分构成, 无监测实验的内容, 已不能满足监测专业和其它相关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为了使教学内容与专业资格标准相对应, 按照实用性原则, 教师深入实践一线, 收集教学素材, 编写切实符合专业特点的实用性教材, 并保持教材内容的常用常新, 待成熟后, 编印出版。新编写的试用教材《实验技能训练及测试》共分为三个部分: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及仪器实验技能训练;环境监测实验技能训练。在原教材的基础上, 完善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部分的内容, 根据学院实验室的条件对原有的实验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并增加了样品前处理实验、环境水监测项目分析实验、环境大气监测项目分析实验、噪声、土壤及固废监测实验。本教材的另一特点是每一章节都配套了实验习题及答案, 以便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此教材将于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在学院内部各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中使用。

四、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学生为主体、素质为中心、能力为本位, 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 采用交互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 让学生自己讲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使用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展开讨论, 找到不足、总结经验。

2.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果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法陈旧、千篇一律, 教师采用填鸭式、保姆式的教学方法, 课堂信息量小,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现在要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 将现代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把实验涉及的基本方法、化学反应原理及其主要步骤等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们, 更重要的是把有关的实验仪器和装置、环境监测的实验现场以及图片等信息方式“搬”进实验课堂, 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加强模拟实验的建设, 要购置合适的模拟实验教学课件, 结合实际, 教师选择合适的内容, 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3. 丰富实验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尝试开放性实验, 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小组。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力所能及的教科研活动中, 尽量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发展。通过实验课程教学, 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 增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环境监测测试技术不断进步, 环境监测测试方法不断变化, 环境监测仪器不断更新, 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经常聘请环境监测第一线的工程师参与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使学生们有机会全面了解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探索实验考核的新方法

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和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过去的教学中, 考试方法单一, 考试内容死板, 对学生的质量评估只看实验报告, 不看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考试方式改革的具体做法是以学生为中心, 树立全面的考试观。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 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 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做到既考知识, 又考能力和素质。

在考试形式上, 对学生的考核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采取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 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相结合, 实验技能与实验素质相结合的评分标准, 做到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学生实验技能。实验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 其中, 平时成绩占40-60%, 操作考试成绩占30-20%, 卷面成绩占30-20%。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课前预习、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等方面的情况。操作成绩主要测试学生对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情况。卷面成绩主要测试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掌握情况。要注重对学生平时实验成绩的考核, 考核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也可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 如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 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 提出思路与见解等方法。

六、结束语

通过高职环境监测专业实验实训改革的实施, 使学生逐步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实验技能和设计性实验技能, 为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独立开设实验课, 加强了实验教学, 提高了实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自编实验教材的使用架起了教与学的桥梁。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合理、公平的考评体系真正做到既考知识, 又考能力和素质。通过教学改革, 本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逐年上升, 并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由于把学生“实践经验”的获取和积累放在重要位置, 因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毕业学生被用人单位录用后, 用人单位可以减少使用前的培训成本, 使用中的经济损失 (由于工作失误或错误所造成) 成本, 使用后的人员更换成本等。

参考文献

[1]教高[2000]2号,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赵喆,余爱民.高职环境监测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实践[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3]张青青.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5, 6

3.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三

关键词:少数民族;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喀什少数民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相对落后,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现实区情,我们必须加强会计专业实训,努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普遍存在

会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是我国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更强调学科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导致了课程设置上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高职学校教育只有两三年的时间,而学生在校期间绝大部分时间接受的都是课堂教学,教师占据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多数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缺乏主动性。同时,在校期刊的实践课程少,仅有的是实践课程也多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主,没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给学生进行电算化学习。此外由于一些高职学校会计软件落后,没有做好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工作,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实验严重脱节等原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2、“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造成当前少数民族地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教师队伍中多以学院派教师为主,缺乏真正有过会计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的教师,因此在教学中明显的表现出与实践脱节、技能传授不规范、不到位等情况。另一方面就是许多学校没有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针对性措施,如安排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挂职锻炼等,这也是导致教学与實践脱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由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资源的缺乏,导致了实践性教学的严重不足,影响了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训教材内容滞后

教材质量的好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当前市场上实训教材虽多,但大多没有体现出高职特色,且内容滞后,没有将《小企业会计准则》、《营改增》等新变化内容及时融入教材中。再者,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经过翻译、出版等环节,内容尤显滞后,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4、教学环境亟待改善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针对会计实践课程都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模拟实训教室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高职院校受经费短缺等现实问题的限制,教学设施的配置以及实验室建设无法达到实训教学的实际需求,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建议和措施

1、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实训教学

从教学计划改革入手,结合当地区情和专业特点,在打好双语基础和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实训课时比重,建议达到50%以上,切实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充分结合当地人才需求对会计岗位的要求以确定课程内容。如对会计、出纳、收银员、统计、仓管等岗位,在课程的开设上要有针对性,避免大而全。同时选择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频率高的内容,尽量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从课程体系设置入手,建设“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要凸显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把相关学科整合为一个主体的综合课程体系。

2、加强校内硬件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强化现有的教师资源,通过对教师培训和为教师创造实践机会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学校应该积极创造好的条件,吸引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人才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创造条件让会计专业的老师去企业锻炼、去有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交流学习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不断更新内容,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是组织实践教学、传播专业知识的载体,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针对高职会计专业需求,在实践教材的编写中必须体现最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内容,将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有机结合,同时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以工业企业为主的同时兼顾其他行业,如商业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扩大学生就业面。

4、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实训效果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文字、图像、画面和声音为一体的教学课件,使理论知识更加浅显易懂,同时,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让学生在模拟试验中,身临其境,如同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验室建设

高职学校要高度重视会计实验室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高职学校办学优势,走校企合作道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达到企业与学校双赢的效果;校内实验室建设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强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达到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操作同步的效果。

总之,只有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把实践教学作为会计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结合当地区情实际,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喀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作者单位:新疆喀什财贸学校)

参考文献:

[1]《喀什财贸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

4.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四

郑州华信职业技术学院 王军华

(河南 郑州 451150)

【摘 要】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极为紧缺。旅游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三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旅游 高职 教学方法 改革

一、我国高职教育旅游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已经意识到了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开设旅游类专业的积极性很高,旅游教育相当繁荣。同时,我们也看到旅游教育内部存在诸多问题,使旅游教育整体上落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研究的主要课题。仅从我国高职旅游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来看,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教育水平较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重,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书本为中心,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差

大部分旅游高职院校强调了学科理论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旅游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体现得不充分,其突出表现是旅游院校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分配比例不恰当。大多数学校理论课程多,实习机会少。一些学校关起门来办学,与旅游企业的联系很少,目前我国旅游高职教育中本科教育“理论化”、专科教育“本科化”、职业教育“普教化”的状况较为严重,所培养人才很难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以“传递——接受”的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它是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的被动反应。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决定课堂的内容、进度,学生是知识灌 1 输的对象,是被动的接受者。传统教学法尤以“灌输式”或“填鸭式”最为典型。这种教学模式或方法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它忽视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以理论考试为中心,进行应试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指的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这个概念,是与为了学生发展而开展的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相对立的。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都必然会有考试。就考试内容而言,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两种方式,就考试方式上,考试有可分为笔试、口试和技能测试等方式,在高职院校,单一的理论考试或笔试不是以学生为本,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而是以教师和学校为本,仅仅是为了测试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这种考试制度与高职教育“重在应用”的特色是背离的。

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旅游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下三种方法值得借鉴:

(一)实践教学法

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加强了对学生旅游专业技能的培训,比如建立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开设模拟导游等实训课程,但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基本层面(如宾馆前台、客房的服务工作,旅行社的导游工作等),还没有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锻炼。另外,有一些学校在学期的最后一年或半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但这样的时间安排又与某些学生准备专升本的时间或找工作的时间相冲突,学生的实习热情不高,实习效果不好。因此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实习期的长短,实习时间的安排,都要认真考虑。为此,我院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调整到第四学期,集中半年时间进新专业时间技能的训练,提前制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组织联系实习单位。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对生产现场熟悉、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说明实习目的与要求,宣布实习纪律。派出指导教师定期指导,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检查、督促和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期间,随时与实习单位有关领导和部门沟通学生实习情况。实习结 2 束时,组织学生做好实习总结,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召开实习工作总结汇报会。这一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这一方法在教学中有以下优点:理论联系实际,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用性强,可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旅游业的相关知识,扩展知识面;互动性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记忆深刻,等等。旅游专业的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它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旅游专业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而在其它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案例——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为了掌握理论,显然这种方法不适合旅游专业应用性学科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打破案例教学局限于举例子、做习题的现状,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为保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求学生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包括阅读分析案例资料和学习相关理论,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使案例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建立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就案例质量、教师点评、学生准备、教师组织、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法

目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预示着网络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媒体资源进行合理地组合设计。备课是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脚本,除了传统教学中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诸环节外,还必须注意: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的有效搜集与整合、教学操作的设计等问题。多媒体教学网络功能应围绕教学需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利用心理学,现代教育学的原理,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富有特色。防止教学思路被网络媒体所左右,让原有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湮没,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随“堂”应变的能动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强化实践

要依据课程的特点,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对于旅游专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闭卷或开卷的考核方式,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结合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出勤等项目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对于旅游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加大实习课程的比重,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学习态度、实习内容的掌握和技能训练的熟练程度、技能考核成绩、实习报告、口试答辩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实习单位的考评、指导教师考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可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对不能参加集体实习的学生,应鼓励其自找单位实习,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总之,教学方式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考评方法的改革要跟上,才能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惠德.广告案例评析课教学实践研究.http://

5.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五

冶金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分析了目前中南大学冶金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了在高校双语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之前,专业英语教学仍需要加强与重视,仍需要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创新.结合专业英语讲授的实践,提出冶金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在冶金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内容合适、难度适中的教材的选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既懂冶金又懂环境的教师自身素质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开展多种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 者:王云燕 柴立元 秦毅红 彭兵 何德文 郭朝晖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刊 名: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年,卷(期):10(2)分类号:H319.3关键词:冶金环境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6.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六

1.论述畜牧兽医专业性质与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生产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能力”的要求,而传统的以理论授课为主的学科体系教育己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以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成为培养高级畜牧兽医人才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肉类产量保持着平均递增近10%的发展速度,蛋、奶产量也保持着12%的发展速度,我国肉、蛋总产量己连续数年名列世界首位,饲料已成为世界第二生产大国。目前畜牧业产值占农产值己超过30%。畜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畜牧业以成为农业和农村的支柱产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其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零星散养、分散经营,转向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规模经营。畜禽饲养数量增加,养殖密度加大,环境污染加剧。动物疫病频发,疫病的发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流行趋势,趋向复杂化,尤其是群发性疾病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保障畜牧业的顺利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发展空间,社会迫切需要大批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畜牧兽医人才,尤其是需要“一专多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2l],即在动物的育种、营养、饲料工艺、防疫、检疫、兽医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等科学的一个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还要从整体上把握畜牧业发展水平及疾病的发展趋势,要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大量的高新技术走进生产领域,职业岗位的工作具有先进的技术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它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致使相关的高新技术和作为高新技术载体的仪器、设备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直接使用技术娴熟的人才作为自己的首选,要求学生毕业后能顶班上岗,这就要求岗位所需技能必须在学校内完成。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学术研究型的人才,属“精英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虽注重实践教学,但其理论知识达不到岗位所需,高等职业教育针对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技能训练,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的主力军。

2.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农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畜牧兽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高职学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要环节。教学内容包括家禽饲养管理 3.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分析(1)教学观念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所谓实践教学是指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_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一般认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教学系列、实习系列、科研系列、劳动课系列和社会实践系列。不同的学校从学科、教育层次、实践环节构成等不同角度出发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探索,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也能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练习到综合实习的原则,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不少学校对于高职专业的教学也未引起高度重视,许多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高职教育的目标、特征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课程结构上没有制定能反映高职特点的系统方案,在教学方法上多沿用传统的方法,而没有足够认真地去考虑高职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的区别与特殊性,只重视专业理论的教学,忽视了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养,使培养的高职学生实践技能与专业技术欠缺,不能从容适应社会的需要,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学生走向社会后,高层次的专业发明搞不了,普通的操作技术又不熟练或者不想做,形成了高职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从根本上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农业高职教育尚处于初步阶段,尚无可遵循的规律和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因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陈旧观念还很深,知识传授纵多横少,不少学校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居于从属地位,实验内容重复、陈旧,印证理论实验多,设计性综合实验少;而对实践教学理论研究也不广泛和深入,明显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模式单一(3)教学资源局限,仪器设备存旧

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经费严重短缺是多数学校共同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实验设备老化、实验仪器落后,实验动物、试剂不足,许多实验无法正常开出。因实验经费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开放度,不少学校实验室都是学生实验课时才开放,其余时间学生不能进入实验室,这就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作为校内实习基地,由于投入不足,大多设施陈旧、规模有限、生产力水平落后于社会生产单位,起不到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校外实践基地多为和企业联合,投入更少,而企业为其经济利益考虑,也不愿大批量接受学生实习,这此都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3.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1)挖掘教育潜力,开发教学资源(2)更新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机制

校企共建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吸纳学生代表、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健全教学督导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完善企业参与评教评学、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全面推进 “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校企共建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包括校企共管、岗位互聘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建制度,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制度,专任教师下企业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实施细则,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分析、反馈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序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有诸多不同之处,环节多、形式多样,因而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也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对实践教学环节尚无统一的考核标准,各院校要求不一,标准各异,这样势必形成各校实践教学成效的参差不齐。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考核力度,随意性大。这些都不利于引导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增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和技术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在畜禽遗传育种、饲料生产、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畜禽产品加工和畜牧业信息化等方面,科学发展和技术突破都将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崭新的内涵和空间;畜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而畜禽饲养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病的层出不穷等,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每个高职院校都必须根据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针对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正确定位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探索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畜牧业发展的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

(3)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力

(4)优化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

根据职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特点,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企业,结合订单培养,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做到 “四个结合”,即教学与产业结合; 学校与企业结合; 顶岗劳动与专业学习结合;实际生产与理论学习结合。通过 3 年的努力,为畜牧兽医相关企业培养饲养员、兽医、营销员、化验员等高技能人才,使之具备技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学校与企业、行业进行广泛而全面的合作是高职特色办学的必由之路。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本专业将进一步完善 “大北农”、“正大班” 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在进行充分专业调研(行业背景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畜牧兽医专业的职业岗位,参照畜牧兽医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方式方法、教学组织模式等,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经过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论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完善。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根据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办学方针构建课程体系。2006 年以来,学院在总结已有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经验,学习研究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凝练形成了 “四对准”(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和 “两个零距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岗位需要零距离)的教改理念; “把专业办到企业、把课堂设在厂房”,“双重身份强技能、双重文化强素质”,“教学做合一,产学研结合,干中学,学中干” 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专业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日见清晰,并用于指导我系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3.2 改革教学内容

7.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七

(一) 实践教学资源方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大多数的综合类院校的发展潜力以及回报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但另一方面, 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数码设备以及设计机房、动漫实验室等教学空间的建设。学校在投资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对数码产品更新。在数码领域, 它的更新换代与软件研发的速度一致。[2]陈旧落后的教学实施会直接降低课堂的学习效率, 落后的软件会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 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接受知识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 学校长期闲置的教学资源会造成学校的资源浪费。

(二) 执教人员方面

在设计专业成为我国热门专业的时候, 高等院校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 同时设计专业的研究生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 一些学校为了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盲目地引进了相当一批的执教人员, 其中的大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空泛, 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执教人员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 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无法设计课程的精髓。

(三) 教学模式方面

现阶段, 由于一些学校在缺乏办学经验的同时又追求学校的快速发展, 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模仿其他已经成熟大学的教学模式, 按照其他学校的课程体系来进行教学任务。尽管这些课程体系已相对成熟, 但它没有和本学校的实际相结合, 从而导致了教师在进行基础课教学时发生导向性错误, 无法将设计的精髓贯穿到基础教学中, 从而进一步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总结经验才能真正地掌握一项技能, 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反复的操作某种技能也会提高使用技能的能力。[3]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专业,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会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在课堂上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 确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观念

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行实践教学改革时要注重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的教育质量的观念, 要正确地处理好提高学生能力以及知识与素质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应适应经济的发展方向, 满足社会的设计需求, 要实时地对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准确的定位。

(二)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时要结合设计行业的现状, 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 摆脱思想上对传统教学体系的依赖, 探索新的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这一教学体系。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体系分成实习、见习、科研训练、实践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以及社会实践等基本模块, 以实现实践教学改革能发挥其最大功效。[4]

(三) 提高执教人员的素质

实践课程教师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能及时将企业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专业发展的相关信息等紧密地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其中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实践教学活动的进展受实践经验以及社会的影响, 同时实践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又可以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 也应该去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以对市场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四、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理论与实践生产紧密结合,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训练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 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社会培养专业综合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分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3) .

[2]汤少哲.解读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3) .

[3]李国艳, 田鸣.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就业导向视角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

8.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八

关键词:广西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 H3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99-2

0 引言

环境设计的专业应用广泛,涉及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照明设计、景观园林、工艺美术设计等方面,从属于艺术门类下的,是人类空间环境的综合系统设计。设计实践课程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集中展现,体现了对设计教学客观的反映和实现的过程。环境设计专业特点是与市场紧密联系,广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课堂学习和应用实践环节脱节严重,造成学生知识单一片面,就业后缺乏竞争,适应市场能力弱,此时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迫在眉睫。

1 广西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存在的问题

广西高校中开设环境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的高校据不完全统计有36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占到了学科课程的50%左右。

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多样性、高品质、跨学科等特点,广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办学理念和办学层次与东部发达地区均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尤其体现在专业实践课程上,现今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存在以下实际问题:

首先,课程规划和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实践基地大多成为了摆设,教学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衔接不足,教学过程中教

师往往假题假做,这样的假题缺乏实务操作,导致学生设

计的深度不足,过于理想化,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进入社会后动手能力弱,难以很快适应设计项目,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学生对设计专业失去兴趣,毕业即转行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其次,前几年由于房地产的火热,高校间纷纷开设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设计)专业,资金不足,实验室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生源需求。近几年高校加大投入的实验设施,由于没有足够的实验人员指导操作从而导致利用率低,实验室大门紧锁的情况比比皆是。

最后,师资方面,广西高校教师的待遇与发达地区差距大,有设计能力的教师将大量时间放在外面的项目上而疏于教学,一些教师疲于大量教学工作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战能力的培养,这些因素是导致高校实践教学滞后的重要因素。

2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2.1 建立开放式的师资流动机制

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短期内通过“联合—引入”的方式,建立开放式师资流动机制,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尤为重要。联合,指的是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建立共享的师资库,在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根据需要邀请师资库的其他高校的教师组成双导师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利用师资库教师的广泛资源可以开展校与校之间的联合实践设计。引入,指的是邀请行业专业人才加入师资库,弥补在校教师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尝试由在校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开展教学实践,带入设计项目,利用企业人员丰富的设计经验使实践教学得到向市场方向的拓展,同时也有利于优秀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开放式的师资流动机制需要从广西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措施,真正立足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2.2 项目设计贯穿于教学实践之中

环境设计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操作要求,在每个学期制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低年级开始,实践课程主要是以企业项目选拔式设计为主,学生在校内进行课程实践操作,在专业教师和企业项目负责指导下完成设计课程,选拨优秀的作品跟踪整个设计项目在其中获得实践经验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没有设计项目期间灵活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或进行自由设计、模拟设计等。前三个学年完成所有课堂教学课程,进入四年级后,由教师带队学生进入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企业参与设计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的内容。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建立实践基地,积极拓展横向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教学的开展。

2.3 实践教学实现的保障措施

学院层面建立工作坊,依托实验室资源,招募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前期的技能积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工作坊主要用专职实验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坊主要有:照明设计工作坊、材料技术工作坊、植物设计工作坊、图形表现工作坊、设计实务工作坊、设计综合工作坊。工作坊的运作资金来自于高校的投入和负责人的项目所得部分,由负责人和学院共同支配管理。工作坊对学生无界限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需要联系相关工作坊学习创作,在教学管理上,应将工作坊的学习经历作为考核学生实践环节学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实践教学是检验环境设计专业质量的有效方法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水平是检验专业质量的标准。通过改革陈旧的实践教学方式,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共享的人才平台,拓宽专业的应用广度切实提升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创新水平,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对比国外,在日本,高校打破了与社会的界限,教师和企业在教学和项目上不断互换角色,这样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培养科技人员的理论基础,企业为此也投入科研经费捐赠教育发展。在美国,“硅谷模式”,让企业和教育共享社会利益。在国内发达地区,企业与大学合作,高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研,学生在其中受益匪浅。政府同大学合作建立科技产业园,为企业及至社会的发展都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4 结论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发布,广西各高校响应国家方针政策陆续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完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了环境设计专业在就业、创业方面竞争力。同时为广西经济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起到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董阮建.信息化背景下广西高校设计专业基础实践课教学的课程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2.05.

[2] 黄铮.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2015.09.

[3] 胡议丹.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9.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九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而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核心,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我院“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课题组,从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入手,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

根据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计划在第二、三、四学期分阶段地安排了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把教学、教育、实践锻炼融为一体,是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注重经济效益而失去了安排高校学生进行金工实习的热情。在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减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核心作用,加强并优化实践教学,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真正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金工实习模块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课时安排

金工实习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其模块总体要求学生通过深入生产实践,系统地学习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进行机械加工的操作训练,提高实践基本技能,加强劳动观念。具体要求是:

1)了解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各行业中的作用,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专业思想,加强劳动观念。

2)掌握机械加工各工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地调整、使用和保养机械加工设备和常用辅助工具,能根据零件图样和工艺文件对一般技术要求的零件进行独立加工,检验和初步质量分析。

3)了解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的工艺、设备和常用工具等,能做简单零件的手工造型、锻造、手工电弧焊和淬火等实践操作。

4)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操作、电火花、线切割等特种加工方法。

5)能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工艺和质量问题,具备机械、电气设备故障的处理能力。

2.金工实习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现代制造方法

传统的金工实习只是普通机床操作,实训及机加工。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数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装备了数控技术的机床生产效率高,制造精度高,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机床。当前我国的各类机械企业迫切需要数控技术人才、尤其需要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和操作人员。为此,我院花巨资购置了各类数控机床及数控编程模拟软件,供学生实训使用,在时间上安排2周数控机床的编程和加工,同时,针对沿海一带模具制造业发达,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人才需求较大的情况,安排了4周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及操作。

3.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训基地的作用不同于实验室,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不是简单的“工厂搬家”。根据高职特点,它应是能兼容高职实训和一般职业培训等多层次要求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多功能实践基地。为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我院一方面从“破产”企业购进车、铣、刨、磨等旧的普通机床,另一方面学院加大投资购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等先进的制造设备,建立了金工操作室,数控操作室、电火花、线切割、特种加工操作室,并将生产现场设计转化为教学现场,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

我院在市内多家生产技术管理比较先进的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建立了联系,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后还可到该企业就业。

4.金工实习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实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塑造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一专多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双师型”的专职教师队伍

我院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学期考核、晋职、评优等)鼓励教师走“学产研”的道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中青年教师到社会上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到企业兼职或往重点高校学习,锻炼其职业能力,以适应技术应用型教育对师资质量的特殊要求。

2)充分发挥兼职教师队伍在金工实习课程指导方面的优势。

我院从企业聘请具备业务专长的中高级技师和管理人员,请他们对金工操作进行指导。

5.金工实习的效果评价

1)每一门实训课程,尤其是金工实习的核心实践课程,必须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以确保实践课程的实施,其建立必须与企业和行业的标准相统一。因此,必须有企业直接参与制定或者采用社会承认的行业证书进行考核。在建立能力证书体系的时候,应注意尽量与社会的技能证书体系相结合。

10.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十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教育现状 教学改革措施 实践教学 教学训练框架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种学科知识汇集的一个综合性学科。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其专业内容是以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可以简单地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从发展来看室内设计相对成熟,所以我国各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时,通常都偏向室内设计教学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自从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11.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 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改革探讨

【分类号】F275

作者简介:陈建衡(1969.8),男,汉族,湖南衡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区域经济、投融资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十分有前景的专业,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优秀的实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十分重要。但是仅仅从理论方面进行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现状,必须要用理论来引导实践,用实践来反思理论。因此,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进行全面的改革刻不容缓。

一、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的概况

1.1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一般来说,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要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样就一定会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比较重视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相对于学科课程模式来说,课程改革模式更加注重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的协调性。这样,我們就可以在已有的财会专业的学科课程体系中进行发展,从而渗透实践教学内容,并达到实践性教学的目的。

从技能方面来看,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版块:一、是以学习新技能为主的实习课,这与知识教学联系紧密;二、是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训练课;三、是以综合专业为主的运用课。与第一个不同的是,后面两者相对比较独立,在教学中以明确这两类为主。

1.2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

在目前的很多高职院校中,其实践水平依然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而且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太过于偏重于理论,从而忽略了实践。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学院很难将财务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树立实践动手的意识,同时学校应当全方面的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这是目前实践教学方面面临的挑战。

二、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与改革探讨

2.1以学科课程为基础,落实实践性教学

设置阶段实践课程。经过多次实践和论证,在财会专业中共筛选了八门必修专业课,一般在这八门专业课完成的基础上,还要完成相应的阶段性实训,课程实训就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并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在课时上,也通过内部整合的方式使实践课程有所增加,提高改革成功的可能性,课时一般分成授课课时和实训课时两部分,授课课时主要用于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实训课程则以技能的系统训练为主;其二:设置综合实习课程。综合实习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商业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工业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实习。为了达到实践的目的,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入社会去见习或者实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社会。通过教学计划的改革,实践课程及时间得到了落实。

2.2确立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观,形成实践性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的教学过程是以实现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主,并注重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中心。知识、技能、能力的形成都不可一蹴而就,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实践性教学应是系统的,相互促进的,它们中任何一方都不可孤立和分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实践性教学的思想,其结构见图1

从结构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结构体系。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加强每一门实训课程的衔接度,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水平。

2.3加强实践教学的阶段性学习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第一阶段是指一般课堂的实践性教学。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拟的方式,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进行,,这我们一般称为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就是指学生首次接触到某技能,教师将技能传授给学生教与学的过程,课堂的实践性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一般融合在日常上课之中,且较为分散。一般来说,课堂时间教学是实践和理论联系最紧的枢纽,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实践教学的开始,又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还是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点。由于它比较分散,又难以统计,因此课时会比较多,再加上教学这一部分,其课时将达到甚至超过50%,实践性教学就可以达到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所规定的1:1的标准。

三、结语: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学工作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是不全面的,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一定要结合实际。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建立起适合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实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仇俊林;龙均云;;关于湖南工业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2.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篇十二

一、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 毕业设计题目单一,毕业设计内容“空对空”。

毕业设计题目单一,选题没有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使毕业设计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岗前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且设计带有较大盲目性,设计成果无实用价值;另外由于毕业设计题目少,多名学生做同一课题,容易发生抄袭等。

2. 毕业设计过程指导缺位,把关不严。

虽然毕业设计工作规程规定了检查和评定标准,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学生多而指导老师少,一般每位教师要带几十个学生,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又有繁重的其他教学工作,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检查时间和精力不足;有的学生选的题和指导老师的研究和教学方向不一致,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由于分散在各个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联系不便,指导老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监督。

3. 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就业工作存在严重冲突。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由于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形势,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有的在外找工作,有的已经提前上岗实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和正常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实施。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不高,使得毕业设计环节没有起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作用。

二、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对照教高厅[2004]14号文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目标”进行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1. 改革毕业设计模式。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采用两种模式:

(1)在校的学生参加常规的毕业设计。规定每个班不少于4个课题,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严格控制,不得超过20人。在毕业设计中对学生实行以下方面的考核:日常考核、过程考核、设计成果考核和答辩考核,最后通过综合确定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

(2)在岗工作的学生在企业岗位中完成毕业设计。不少学生在进入毕业设计之前就已经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对已经到岗工作实习的学生,经过学院和系部批准,学生可以在工作单位完成毕业设计。学院要求用人单位指派校外指导老师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实施指导,根据学生的工作岗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最后必须经过毕业答辩,以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如果学生就业的岗位与毕业设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经过批准,允许学生可以用完成毕业项目报告代替毕业设计,同时规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以保证毕业项目报告的质量。

2. 改革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环节的任务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就业后将从事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基础工作,而不是工程设计人员。因此,我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应是学生在职业工作岗位中遇到的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以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为对象,可以是实际工作过程或生产小项目的设计,以实习单位为背景的工作案例分析或专题工作报告等,毕业设计内容必须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3. 改革毕业设计指导。

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校企结合、产学结合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建设了毕业设计基地,通过校企结合、产学结合指导毕业设计。为保证毕业设计的选题与指导充分结合企业实际,培养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工作需要,我们与广西柳州发电有限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田东发电厂、广西方元电力来宾发电厂、广西建工集团一安公司、中铝广西分公司、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等单位建立起长效的产学合作机制,建成稳定的毕业设计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企业提供实践基地,提供相关生产设备,学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通过将企业实际生产问题转化成为专业教学研究课题,并分解成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真正为企业解决问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校企结合、产学结合指导毕业设计,学生学到实际生产技术,接触到生产一线设备,感受到企业文化熏陶,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促使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既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4. 改革毕业设计管理。

实施毕业设计项目管理制,从制度上保障了毕业设计质量。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中,分为任务下达—任务咨询—任务策划—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任务评价六个环节,所有的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定期辅导→定期讨论→定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的工作流程,并且制定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有效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指导老师从毕业设计任务下达开始,就必须按要求按计划地进行辅导、讨论、检查和指导,中期和末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和评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填写毕业设计工作手册,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填写设计工作日志,记录设计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展,总结设计中的经验、收获和体会。毕业设计工作手册是指导老师进行过程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5. 提升毕业设计师资水平。

高水平的指导老师队伍是实现毕业设计高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是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必备条件。新的改革形势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我们一方面通过举办工程技能培训班,通过企业专家对相关教师进行工程实际能力再培训,以增强这些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能力。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生产实践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加强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培训服务,在技术服务中,让专业教师锻炼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以提升毕业设计的师资水平。

6. 创新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设计答辩是检验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提高毕业设计效果。我们对传统的答辩进行了改革:一是请进来,聘请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到校内,与指导老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二是走出去,对于学生工作实习较集中的企业,派出教师到企业现场为学生进行答辩。针对学生的设计成果,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答辩+岗位答辩”的毕业答辩模式,增强毕业设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体现校企合作成果。

三、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实践效果

1. 毕业设计和企业需求接轨,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毕业设计与岗位工作实践内容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 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接轨,学有所用,良性互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加宽广,学生就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更快,从而提高了就业的质量。

3. 毕业设计与企业融合,提升了校企结合层次,拓宽了校企合作领域,实现了校企“互惠、互利、互动”,得到了企业、学生各方面的认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许捍卫.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测绘工程, 2006, (10) .

上一篇:酒后驾驶思想汇报下一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期末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