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意义(精选10篇)
1.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意义 篇一
企业文化的定义和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问题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随着对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中外学者对企业文化含义的理解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观点:
1.“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既包括物质财富又包括精神财富,是企业内部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政治伦理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总和。具体而言,它是由企业的器物文化[指企业的厂容、厂貌、产品的外观、物质设备、工艺操作等物质性内容]、制度文化[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各种明令的规章制度、奖励方式、信息沟通渠道等]、观念文化[企业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包括企业哲学、道德、精神、风尚等]组成的。
2.群体意识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上层建筑,是企业群体反映的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等意识方面的因素。
3.价值观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企业的文化意识与历史传统、经营精神和风格等均是企业的一定价值观的反映,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含的、作为企业的一切决策和行为的基本信念。
4.复合说。认为企业中的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联谊活动等为“外界文化”;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整体精神风尚等为“内隐文化”,企业文化即为二种文化的复合。
5.经营管理哲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哲学,是一种管理的新思想、新观念。
从以上介绍的几个观点可知,企业文化的几种学说对企业文化所下的定义,基本上都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实质内涵和外延,虽都不是很确切,但也已经触及了企业文化的内核。事实上,企业文化的概念只是在近几十年才产生的,要严格的正确地给企业文化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并非易事。从企业文化的本质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同时,它又以观念的形式,从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控企业或员工行为,使企业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自觉地组成团结互助的整体。
问题二 企业文化的特征
(1)人本性与整体性统一。企业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本位素质”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强调激发人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责任心。总之,突出的是以人为本。但是这种以人为本思想又是以企业整体性为前提展开的。企业文化集中反映出企业的整体利益、整体精神,它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它又是企业员工所普遍接受的一种整体感觉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所
强调的是全员一致的集体主义情绪和团结协调的行为方式。(2)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一种群体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它相对于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具有一种稳定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其基本内核的稳定性更加突出。有的企业经过了上百年的历史,企业文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其基本信念和基本价值观仍然没有离开最初的构想。有的企业作为组织形态可能因某种原因不再存在了,但其企业精神仍然保留下来。但是,企业文化又是在变化中保持稳定的,具有动态性的一面。首先,企业文化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的,即由不定性不系统到初步定性和系统化,这一过程本身就具有变动性。其次,企业文化又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次,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企业文化会发生变革,一种崭新的文化替代一种陈旧落后的文化,这是企业文化动态性最显著的表现。(3)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第二,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第三,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但继承不排斥创新,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自我更新的强大能力。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4)相融性与独立性的统一。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与企业环境格格不入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企业文化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2.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意义 篇二
现如今, 国企、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管理中,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是管理的当务之急。因为在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内部控制中, 企业内部文化是形成完善会计控制的前提, 因此,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首先应加强内部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企业文化缺失的现状
在以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 没能把企业文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重视起来。虽然目前很多企业都在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 但各企业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并不相同, 其中有不少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若干问题。
(1) 内部控制体系更新不到位。企业现行管理控制体制运行过程中, 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以避免风险和追求最大效益为目标, 只是停留于事后公司检查, 内控存在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改善, 动态改进机制也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2) 对内部控制轻视, 内控文化氛围淡薄。健康的企业内控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够长期稳定快速运转的前提。我国企业文化受到原来国字号或者计划时代的思想影响, 普遍重视不够, 淡薄了控制文化的形成。从领导到基层普遍存在缺乏相互牵制和监督的现象, 内部控制制度长期得不到重视, 只是将其作为墙上悬挂的规章制度, 更谈不上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内控文化。更有甚者, 有企业只为应付外部检查做表面文章, 搞形式主义, 并不考虑制度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也不能真正的执行相关制度。
(3) 激励机制不足。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激励控制制度在会计控制中引入是很重要的。再有就是很多企业虽然想到了激励措施, 但实际的激励效果因力度不大却不那么明显。
(4) 人员选用的缺陷。人事制度方面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道德教育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没有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致使一些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 不自觉遵守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利用职务之便做假账谋取私利。 (2) 会计人员选拔不过关。个别企业没有严把用人关, 对一般会计人员的选拔没有考察综合素质, 导致会计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 从而使会计控制机制缺乏有效性。 (3) 培训制度不完善。很多企业受到资金等多方面的制约, 未能坚持组织员工进行相关业务学习培训。
(5) 考核依据缺乏。要让会计人员明确工作目标, 并清楚明确实现目标后能得到的回报,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各种激励制度, 确定考核依据, 这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现很多企业没有工作标准, 难以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业绩考核, 挫伤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6) 领导自约束机制不明确。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独家控制现象严重, 领导一人讲了算, 缺乏必要的约束。就算有约束, 约束要么不能很好的实施, 要么约束机制不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控股股东或管理当局的利益, 控股股东或少数关键人就能控制公司的财务报告, 提供虚假信息误导外部信息使用者。
三、基于企业文化功能的会计控制完善的思考
(1) 完善决策层面的制衡机制。内部会计应完善权力约束制衡机制, 防止以公谋私行为以及非理性对企业重大决策产生影响。要完善重要工作岗位的异地交流和任期变换制度, 实行关键岗位、人员的定期不定期轮换或强制休假制度, 对重要工作岗位的离职、换岗要实行严格的审计制度, 并对相关资料按照要求存档管理。
(2) 素质教育制度要加强。每个会计人员的素质将决定着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成败, 必须加强个人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群体团结精神, 对每个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偷懒和搭便车的问题, 明确每一个会计岗位的责任, 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对特殊突发事件, 应能及时发现, 并能及时采取措施。
(3) 诚信教育制度要完善。当今社会呼吁诚信, 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取到更大份额的利剑。像海尔集团已经发展到跨国公司, 其产品和企业已成为“中国的世界品牌”, 但“真诚到永远”是这个企业和产品永远恪守不变的宗旨。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企业都把“龙行天下诚为先”作为企业文化一个重要内容, 要求自己的员工诚实守信, 对作为会计人员更应如此。
(4) 激励制度。现代很多企业都存在员工绩效问题,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企业留不住人才, 有很大程度上说明企业激励机制出现了问题。企业人员流动率高, 缺乏一定人员稳定性, 这本身就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危害, 也影响本企业内部员工的团队士气和凝聚力, 间接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因此, 在会计人员控制中要相应运用激励机制的优势, 使会计人员发挥出尽可能大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工作。针对企业会计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激励控制。
(5) 公司治理结构控制制度。公司治理有效是保证公司资金安全、资产完整和会计信息真实的基本条件, 只有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有效, 保证不同层次会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 促进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只有从源头实施会计控制, 达到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协调和制衡, 才能维护各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 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有效的会计控制应当能够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而不是只维护某一类或少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6) 责任追究和惩罚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是企业内控制度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 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 就会使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 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 又是树立正风, 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 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须的, 也是有效的。在内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全体员工都应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上, 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 要一视同仁, 一碗水端平。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才是有效的, 并具有权威性。
四、结论
企业文化是会计控制的重要环境, 它是以“人”为核心的人文文化。通过系统地研究企业文化理论和会计控制理论, 分析将企业文化应用到会计控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得出企业文化与内部会计控制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丰富了会计控制理论, 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得以顺利实现的前提是企业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更新不到位、激励机制不足、人员选用标准模糊、考核缺乏参考依据等现状, 结合自身多年企业会计工作, 从企业文化多角度阐述了改善现状的看法。
3.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意义 篇三
关键词:知识共享;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知识共享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很多人通过网络和多媒体分享自己的一些个人专属知识,让更多人受益,甚至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以及知识结构的完善。知识共享环境的形成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不断进行知识的变革和创新,构建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体系。从而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融合。
一、知识共享的概述
知识共享指的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个体知识以及组织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手段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享,从而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使用,最终扩大该知识体系的利用价值和实际产生的效益。其中,知识共享的主体包括个人、团队、组织,客体就是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知识。一般来说,能够共享的知识可以分为隐性和显性,显性很容易理解,就是有承载体的文字、图片、录像等;而隐性知识则是比较个人化的,包括人的思维活动、知识体系、观念、经验等,一般没有承载体,只能通过交流来传递[1]。
二、知识共享环境下的企业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发展经营和管理所衍生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专属文化体系,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企业精神等。其中,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精神,它们是提高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全体员工的基本行为和思维模式是相通的,并且不会随着新老员工的交替而产生较大的变化。随着知识共享环境的逐渐形成,企业文化逐渐形成以下特征:
(一)凝聚性。良好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能够使企业员工将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共同目标相结合,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凝聚性。尤其是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势愈加剧烈,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主要的竞争内容,甚至某些情况下,会成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粘合剂,把全体员工都凝聚在企业的总体目标之下,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仅能够极大的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还能保证其良性发展。
(二)导向性。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因为它是具有鲜明特征的指导性价值理念,可以帮助员工制定工作计划和奋斗目标,避免工作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有了企业文化的指导,员工也可以进行主动的自我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抑制不良思想的产生,逐渐帮助其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企业员工。
三、在知识共享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发展策略
(一)深入贯彻“知识共享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理念
在传统的企业文化中,崇尚的是企业内部竞争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而忽视了企业的整体性和员工之间的协作关系。但是目前,知识共享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单靠个人的努力很难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在企业内部深入贯彻“知识共享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 ”的理念,使其逐渐成为企业核心文化的一部分,从而指导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思考模式。这样一来,员工就能自发的进行知识共享,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增加企业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不仅可以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还能极大的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2]。
(二)建立有助于进行知识共享的学习型组织
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实质是一种知识资源的共享机制,能够使员工在组织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员工可以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体会和大家分享,包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创造出来的技巧,就是把好的不好的都和大家分享,让别人学习自己的长处,但是也帮助改进自身存在的缺点[3]。第二,员工培训。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更新变化太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保证员工的创造力。第三,建立可以量化的员工知识贡献测度模型。知识贡献测度模型要公开透明,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直观性。利用该模型,能够让知识主管根据知识评价标准准对知识贡献者和知识成果进行测度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和晋升机制。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知识共享的大环境下,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和维护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要充分认识到知识共享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克服当前在企业内部存在的知识共享障碍,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个人价值是建立在整体价值的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分享才能够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衍.跨文化环境下的知识共享策略析[J].上海管理科学,2008 (02):06.
[2]焦成霞,乔湫娟.浅谈如何构建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2):168.
4.什么是企业文化的内涵 篇四
企业文化是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比较日美成功企业的经验后,担出的经营管理新理论。其代表作是1982年由狄尔和肯尼迪合着的《企业文化》一书,该书作者研究了肋家公司后,得出了“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结论,成为最受重视、最流行的管理新观念,引起了世界管理学界、企业界有识之士的极大关注。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观念,是指企业等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中,伴随着自身的经济繁荣而逐步形成和确立并深深植根于企业每一个成员头脑中的独特的精神成果和思想观念,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
就其实质来看:
(1)企业文化是普遍存在的,有企业的地地方就有企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一种互相交融,互相制约,共同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
(2)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个体文化,是一种“硬管理”与“软约束”的有机统一。“硬”表现为对规章制度的创建,对文化环境的创建,“软”表现在重视创造风气,树立企业精神,培育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加强成员间的感情投资,
(3)企业文化的内涵是观念与行为的统一,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是最深层次的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价值观念是较浅层的企业文化,人创造的事物,如企业的结构,是表层的企业文化。三个层次的和谐才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内涵。尤其是企业员工共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才能形成。
(4)企业文化的内涵是组织成员相互沟通的机制。企业文化以人为管理主体,以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的行为为基础,以形成最佳的管理机制为目的,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哲学。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有效的沟通机制,同时反过来又促进沟通机制的完善。
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主要表现在:
(1)教育功能。健康的组织风气,丰富的文化生活会使企业成员工产生团结、向上、进取的精神境界。
(2)凝聚功能。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载体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企业员工起到很大的“黏合剂”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员工处于最佳位置,发挥最大潜能,最终达到整体力量大于个体力量之和。
(3)约束功能。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最终体现为员工的自我约束,一方面不会造成硬规定带来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会使各项规定得到更为有效的落实。
(4)协调功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企业文化追求的目标,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协调功能的最终实现,而这种协调功能最终体现为企业员工自我协调和自觉协调意识与能力的增长。
5.什么是企业文化 篇五
现代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企业运营情况的好坏,对国家经济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企业是整个社会科技进步的一大主体。有关人员在对全球的许多大公司进行考察和分析之后发现,现代企业有许多有别于传统企业的地方,正是这些差异性的东西在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如下:
(1)有若干大企业为骨干,以众多中小型企业为基础的企业共生体,从而造就了现代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社会化大生产。
(2)企业管理权不是掌握在资本家家族手中,而是由那些具有真才实学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管理专家来负责企业管理。
(3)通过股份制的形式,使得公司股票广泛分散,在经理和股东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经济制约关系,同时,公司国际化会促进产权逐步社会化。
(4)生产方式由标准化向现代的非标准化过渡,企业管理由消除工人发生的错误转化为激发工人的创造力。
(5)形成了拥有自己风格特色的一套企业文化,并通过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来推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5个特征中,企业文化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因为国外许多大公司、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且很多公司也形成了非常著名的企业文化模式。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分支、一个历史阶段、一种亚文化。因此,要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文化。
1.什么叫文化
乍一提起文化,似乎人人都明白它的意思。在我们平时的谈吐中,也常常离不开“文化”这个词。例如我们常常说“要好好学文化”,“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某某是“文化人”,等等。其实文化在这里只是泛指语文和知识,离它的精确定义还有一段距离。
文化这个词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在欧洲,“文化”一词刚出现时,是与其他词汇一起混合使用的,它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赋予的意蕴。在拉丁语和中古英语中,它指“耕耘”或“掘种土地”的意思。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和“园艺”两词中保存着,它指的是一种农艺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很早就独立使用,并且对它的理解比欧洲要更深刻一些。早在南朝,著名文学家王融(公元467~493年)在《曲水诗序》中写道:“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之”,文化在这里指的是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在这里,文化虽然含有统治阶级的统治权术的意思,但它包括的内容要比当时的西欧对“文化”内容的理解要广泛得多。“文化”一词在欧洲第一次独立使用,是在18世纪的法国。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文
化”解释为一种教养,指通过教育能获得的良好的风度,以及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修养。对于文化更深刻的认识,则是在当代,认为文化不仅是某一种工艺或农艺,也不仅是人们的教养和风范,文化涉及范围十分广阔,从政治、经济、艺术到科学、技术、教育、语言、习俗几乎无所不包。尽管目前对于文化的定义据说有120~250多种,但是不论它们之间有多大的不同,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在长期斗争中积累下来并世代相传的关于如何适应环境,与自然作斗争,协调人类内部关系的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类对于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全部认识,并且通过人类的道德、价值、知识、信仰、风格、习惯、才能等多方面表现出来。文化是人类历史的沉积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标志。
由此可见,文化首先是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其次,文化不是指个别人,或者少数人,而是指某一群体共同的行为模式;再次,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几乎包括人类的所有行为领域,但其核心是人们的价值观念。最后,根据不同的价值标准,又可把文化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文化或亚文化(在一个比较小的社会中的文化)。
2.什么叫企业文化
弄清了文化,什么叫企业文化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望文生义,企业文化是发生在企业中的文化。但在实际上,对于什么叫企业文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威廉·大内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一家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成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
(2)沃特曼和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中认为“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它的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的信仰而工作,也就是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把企业文化概括为“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策略,为企业员工构建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气氛,以便整体地、静悄悄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3)迪尔和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由5个方面的要素组成:
①企业环境,这是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
②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构成的核心因素。
③英雄人物,他们将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为员工提供具体的楷模。
④礼节和仪式,即企业的日常惯例和常规,向员工们表明了所期望他们的行为模式。
⑤文化网络,即企业内部主要的“非正式”的联系手段,是企业价值观和英雄人物传奇的“运载媒介”。总的来说,西方学者们比较统一的看法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是价值观,一个企业组织内部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信念、历史传统、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等等,并且,依赖于这些文化,企业内部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五层次论”认为企业文化有五个层次:
(1)在企业领导人与一般员工中树立起一种适合于本企业利益的价值观,并且采取一系列的办法来激励企业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爱本企业,为企业的繁荣与成功奋斗,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以达到取得良好效益的目的。
(2)提高企业家的经营文化和管理文化水平。
(3)提高企业一般员工的文化水平、文化素质,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
(4)对企业外部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5)企业领导人认真研究问题,提高自己参与宏观决策的意识。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在总结经营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由企业的经营者提炼和培育起来的一种适合于本企业特点的经营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是由企业群体所共同认可的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奖惩规则。也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两个部分构成的。
从管理思想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部门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精心培植、倡导、塑造的一种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从实践角度看,其构成要素主要含企业宗旨、价值观念、行为规则、道德规范、人员素质、企业形象等。
还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并为本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精神支柱、伦理道德、典礼仪式及智力因素和文娱生活的总合。
也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尊重和坚持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在企业实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其中含“人”和“物”两方面的管理,以“人” 的管理为主;“软”管理和“硬”管理兼备,以“软”管理为主。其中群体意识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心理态势等,行为规范指企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标准、风俗习惯等,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起来说,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企业作为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作为经济存在,同时也作为文化存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一方面要重视如何合理安排和配置资金、技术、设备和组织结构等经济要素,一方面还要重视如何应用和发挥企业中经济要素的作用。这些非经济要素(即软件要素)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可以在员工内心建立自觉性。
6.浅析建设出版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篇六
一、出版社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规范准则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在每个企业当中都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实践的结果, 是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随着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文化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1.出版社的企业硬文化
企业硬文化, 指的是出版社企业外在表现的办公场所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和办公环境等, 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的基本色彩和企业的自身形态特点。
2.出版社的制度文化
出版社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以及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从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看, 必须把制度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范围内, 使之成为文化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版社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经营决策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分配机制、风险机制、竞争机制等等, 只有完善的企业经营机制作保证, 出版社才能真正有序地实行科学、规范、严密、完整的管理。例如, 在全社确定新的岗位设置, 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独立策划开发选题, 完善一人一书一成本单独核算和绩效挂钩;在分配制度上以岗定薪, 易岗易薪, 实行全新的用人和激励机制。
3.出版社的企业软文化
企业的软文化包括很多方面, 企业的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等等, 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以及职工素质都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这种软文化也是一种企业精神, 它是企业的灵魂, 也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体现。好的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和约束力, 只有当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一致的时候, 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有进取心, 有创造力, 这样企业才能够高效健康地运转。
二、出版社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 出版社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 认为简单地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就是在建设企业文化, 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意义讨论。
1.出版社企业文化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出版社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出版社企业文化当中政治化、表面化的现象非常严重, 许多出版社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员工开展各种简单的文化娱乐活动方面, 在我国的实际环境当中, 很多出版社其实一直扮演着文化单位的角色, 每年的出版计划都是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的, 只有极少一部分是按照读者的意图也就是市场需求进行的。出版社以前属于事业单位, 现在虽已改制为企业但在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上仍受事业体制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 当今的出版业与以前的出版业已经有了极大的区别。在进行改制之后, 出版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单位自身进行盈利创收, 也就是说以往的出版社特别是公益性的出版社没有将盈利作为企业主要目标, 但是在改制之后, 出版业必须自养。在这种情况下, 大部分的出版社改变以往的图书出版选题思路, 不断开拓产品市场, 开始尝试出版符合市场需求和读者需要的图书, 出版社以往单纯担负文化和文明传播的任务转变成为在担负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进行经营发展, 这使出版社进入了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当中。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进行出版社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2.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众所周知, 企业文化反映一个企业的团队精神, 企业的凝聚力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展现的。围绕企业发展这一目标, 培养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才能起到互相激励的作用,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一位员工如果都能积极向上, 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 相信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一定备受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员工都能互相尊重, 相互学习, 这样的工作氛围一定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也能促使每位员工自觉地遵守企业文化制度, 员工明白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 还能更加激发起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员工自觉地工作, 让他们在心底产生一种为企业发展尽力的工作热情。企业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工作, 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办事效率同时还能够感召到周围的员工, 形成一种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分配原则就是采用按劳分配的原则, 这也体现出付出与收获的相关性, 员工在付出之后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 这就更能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企业领导也要考虑如何能制订出一套完整并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来保障员工的权利, 让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出版业的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要想不被环境淘汰, 要想在出版业市场份额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我们必须积极寻找对策。其中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出版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建设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吴春霞.出版社企业文化漫谈[J].编辑学刊, 2014, (5) :87-90.
[2]周正悦.论创新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出版, 2008, (5) :60-62.
7.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探讨 篇七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意义;探讨
1、引言
经济危机给中国及全世界的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的同时,让所有的企业都提高了警惕,开始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科学的规划企业管理,有些企业为打开市场通路也全身心打造自己的营销系统,随着行业竞争的压力,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产品不断遭淘汰,为取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一些公司也开始了研发系统的创新,逐渐意识到掌握与开发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支柱管理,这些硬性的企业管理的确可以成为企业盈利的有力武器。除此以外,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下,建设性愿景和健全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稳中求胜的法宝,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战略意义。
2、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2.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的概念来源于文化,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群体现象,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渗透性,无形性、适应性、软约束性等特点,自1987年以来,不同学者对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的定义,当前企业文化被笼统的概括为5个方面:价值观,企业环境,文化仪式,英雄情结,文化网络等。
2.2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企业生产力是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 而企业文化是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一种精神意识.对于一个聪明的且成功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组织经过其在环境变化的互动之下,所长期积累发展的各种产物,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细节的斟酌。
案例1:苹果公司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时尚领跑者, 众多消费者都是Apple的粉丝,“早在1997年,苹果公司的掌门人乔布斯提出“Think Different”----另类思考的概念,让消费者重新认识苹果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唤醒与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动力。苹果极力宣扬的理念即苹果销售的是梦想,而不仅仅是产品。由此可见 , Apple首要的企业文化就是, 重视设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然后实现这些目标。这是重点,也是其一.
第二,苹果公司重视创新,采用高度聚焦的产品战略、突破式的创新,才为公司注入活力。
第三,重视人才。在这里会感受到你在同智慧和富有激情的人一起工作,没有等级,没有官僚主义。公司挑选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挑选最合适的人选。
第四,坚信自己。苹果相信在同行业里的公司中,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有了坚定的信念,公司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第五,永不服输苹果文化。苹果今天取得的巨大收益,就是苹果永不服输的结果,这也是公司文化的表现之一。
第六,苹果企业文化表现另一个特点就是,开拓销售渠道。苹果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专卖商,重视销售环节,重视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
第七,关注细节生产运营环节上,苹果更加注重自己的细节。
苹果公司积极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全球的苹果支持者们和粉丝们感到Apple品牌的与众不同,用户购买和使用苹果的不仅是苹果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的象征意义。
案例2:星巴克拥有近1.5万家门店,13万名员工。星巴克先是塑造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在聘用员工时,寻找的都是认同公司文化的合作伙伴,他的企业文化战略,简单的理解是借助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去开拓和争夺市场,为顾客提供的决不仅仅是一杯咖啡,而是为客户在享受咖啡的同时,让顾客感受咖啡一样的气氛和情调,体验生活的精致与优雅,让顾客享受心灵的放松和精神愉悦,因此拥有高压,时尚和休闲的格调,星巴克的文化内涵,让员工和顾客追求的是深层次的需求和服务。
案例3:连锁餐厅KFC,加盟这个连锁餐饮的特许经营应该算是同行业最昂贵的投入,而商家换来的不止是加入一个公司的利润获取,与此同时加盟商在组织效能,培训体系,公司文化上的所得确是抽象,无形和无价的。“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一个跨国公司在海外稳步发展,经过80年的风雨洗礼,仍然屹立不倒,与各阶段的餐饮巨头各领风骚,这与统一轻快的餐厅风格,整齐青春的一员工服装,朗朗上口的销售口号,干警舒适的工作环境,加上产品出厂效率高,产品质量好,这些优势的传承密不可分。这些使得员工干劲十足,大批的客户成为KFC的忠实粉丝。很多外企和肯德基一样,凭借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平补青云,一跃成为企业界的标杆。:
从上述3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些跨国企业的确是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榜样,值得众多中国企业学习。当然,中国也不乏很多这样优秀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值得尊敬与学习。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海尔文化如同一颗巨树或一个大山,无论经历各种商业浪潮及磨难,它都能以海尔文化的坚守和传承,从一次又一次濒临死亡的线上重生, 继而满血复活,不断扩张。 创业初期,海尔人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意思就是,海尔的目标,就是产品质量无缺陷,全员上下都有了这样的共同愿景,那么海尔的发展方向也就明朗了, 在今天看来,海尔到目前为止的最终愿望,就是当下”真诚到永远”的核心理念,与用户零距离,真诚满足用户需求。集团总裁张瑞敏不断洒满文化种子,感染员工拥有和企业一样的价值观,使企业内部凝成一股绳,迎接各种挑战。
再如苏州固锝公司,是在电器行业比较知名的企业,他优秀的企业文化无不让人慨叹,并吸引众多企业管理者参观。在此,没有森严的等级,没有上下班打卡制度,推崇中国传统文化并让其深入员工的心里。在这样的企业里施展拳脚,员工并没有懒散,反而做事效率更高。该公司从2012年开始开展”微笑问候”活动,管理层早晨提前1小时上班,在工厂门口迎接每一位员工, 微笑着鞠躬向他们问候:”早上好! 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 有些上下班的职工也会在门口站定几秒,鞠躬还礼甚至还有一些员工自觉加入鞠躬问号行列. 这种特殊利益体现了公司务等级制度,既和公司员工价值观有关, 也和公司”用心将圣贤文化带给全世界,造福全人类”的愿景有关.。这种仁仁的文化,以德服人的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深入人心。
研究表明,所有500强企业成功的原因,企业文化是关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地适时调整企业文化, 保证企业发展核心的优质性才是企业经久不衰的法宝。企业要进步,要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中心点。而要想拥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 首先要有企业员工认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抽象的,是企业隐形的翅膀。它体现了企业蓝图。企业如同人,有灵魂才有前进的内在动力;反之,没有灵魂的企业如同行尸走肉, 只是一个空壳,没有内涵,失去活力与生气,缺少血脉的涌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财富,是企业顺畅的运作,并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企业团队的面貌气质和价值观。 拥有所在企业目标、价值以及行为的信仰的员工,才能落实各项制度,认真做事,其行为和价值观会受到企业的影响,超良性方向发展。
当然,现阶段有些企业为了谋取更高的商业利益,无视企业文化的存在,或建立伪企业文化。“企业伪文化”,指一种表里不一的标准,是一种假设的概念,是管理者个人建立的、不为全体员工认同并遵守,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行为不符,或更甚者是背离公司赢利目标的一种理念和行为。这种文化被包装得和真正的企业文化一样——有愿景、有宗旨、有价值观、有精神,一样是生动华丽的文字,但企业战略中没有,企业制度中也没有融入,管理与经营行为中更是毫无踪迹。这些伪文化的企业愿景很美好,使命很伟大,却形同虚设。无法将愿景和使命落到实处,企业文化也摆设于表面,当企业发展和文化产生冲突时,企业文化被立即抛开或根本不去考虑。 企业文化不是单纯的思想和矫揉造作的文字,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如同知识本身不承载价值一样,为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徒劳的,很多企业想通过某一局部的取巧来建设企业文化,却从根本上忽略了企业文化的无形存在和作用。 更有些企业为了快速发展,盲目的扩大、掠夺财富,眼里看得到的只有利润,而这些企业领导者的视角也相应比较短浅,没有宏观价值观,也从不关注企业到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财富和价值,当然这样的企业也并不存在企业文化的概念,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扎实企业文化理念的企业最终能走到哪里,这样的企业是否长久生存,是企业领导者的重要功课。
的确,作为企业来说,要想建立一个共同的企业愿景和文化缺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老板与员工,管理者与普通职员之间存在太多的差距,因此观念不同,思考理念不同,方向也可能不同。只有让大家都相信企业最终能实现一个宏大的目标,而员工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因素,抱着这种理想和愿景,让员工由内而外的产生归属感,同时产生对企业的更加信任。
3、结论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可一蹴而就,阶段性和层次感是企业文化落实的核心结构,不同的阶段应适当调整方向与目标。许多管理者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对员工的培训。强行灌输企业文化是可能会‘事倍功半。一方面,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并不是一种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就能获取的知识;另一方面,没日没夜的培训对于长时间处于工作压力的员工来讲,无疑雪上加霜。
因此,从宏观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价值,强大的企业文化是经营理念,可以引导企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战略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智慧产业链,影响着环境,改变着人的意识,确立了观念,主导行动行为终成习惯。影响着战略朝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提高生产力。换句话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行进过程中的精神良药 ,是企业在社会经济市场中立足的基准, 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商业生产力 , 企业文化还可以节约管理成本, 吸引并留住人才, 可以优化进化团队 ,赢得客户尊重, 吸引合作伙伴, 成就时代财富. 可以说,企业文化并不是单纯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是像空气一样,占据企业和员工的灵魂,渗透到各个角落,可以让员工知荣辱之境, 怀希望之心,带着希望奔跑,最终实现企业愿景。
参考文献:
[1]何诚颖.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J]. 中国软科学,2000(11) .
[2]刘君涵,祁晓玲.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与管理会计新发展[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02) .
[3]邓剑. 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走出去”财税金融政策分析[J]. 金融会计,2012(11) .
作者简介:
8.什么是企业文化 篇八
企业文化是指在必须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社会实践所构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构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和升华。
说是指导,是指它的前瞻性。它应当提前制定出来,去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说是升华,是指它的后发性。它应当来源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或是经过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检验和校正,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反过来又会极大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如果不去践行,只是整理一些词汇,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讲在会上,就当成是企业文化,肯定是不对的,也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只可是是一些口号、标语,表面功夫而已。
如果企业成功了,就任意总结出一套东西,说就是在这一套企业文化指引下获得成功的,也是牵强附会、故弄玄虚,只能是唬弄别人来彰显自我,也同时在糊弄和误导着自我。自欺欺人时间长了,往往使自我也信以为真,甚至骄傲膨胀,最终反而导致失败。
真正的高效的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而逐步累积和完善的,是事先提出和事后践行并不断完善而构成的对企业行之有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个企业的无声灵魂。
企业文化的作用
1、企业文化是企业系统的重要构成因素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做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一样的回答。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最棒的石匠工作。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盖一座教堂。思考:谁在工作中更有活力,更努力,绩效更好?为什么?
(1)目标与战略,解决了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2)组织结构和制度流程,解决了工作秩序和效率的问题;
(3)业绩测评报酬奖励,解决了激励与动力问题;
(4)企业文化,解决了价值意义和行为规范的问题。
2、企业文化是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文化实践始于日本,理论成于美国,80年代引入中国。企业文化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比以往任何管理方式更加注重“人”的要素。
企业文化竞争是最高层次的竞争。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变革,先变革文化。没有执行力的文化,就没有执行力。
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仅有淡季的思想。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竞争优势原点变化:产品、营销、战略、文化。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发展靠企业,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提升靠文化。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讲解一下企业文化精神礼貌最重要的核心理念:使命、愿景、价值观
1、使命
就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即“我是谁?我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是什么?企业对社会和成员(股东、员工)的价值”。
那怎样检验企业的使命是否准确?可从以下几点来确认:
一是是否明确了企业所担当的主角。就是企业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主角,是企业的身份证,别人经过使命来辨认一家公司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
二是是否比盈利更有价值。盈利是企业的目标没有错,可是盈利的同时是否能给顾客及企业相关者带来附加的价值、隐性的价值,才是企业存在的本质价值。
三是是否能给相关者带来无限的力量。真正的使命会激发员工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使命感会产生永久的力量。
四是是否包含职责感。卓越的企业使命隐含慈善家的情怀,对员工、顾客和社会充满职责感。
2、愿景
就是企业存在的目标,即“我往哪里走?我未来是什么样的?企业成员期望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
检验企业愿景定位是否准确,可用愿景的几个重要特征来检视:
第一、愿景是否“清晰可见”。愿景是还没有实现、没有到达的一个图景,正因为是不真实的,还需要产生力量,那就必须给人以清晰的感觉,它越清晰,就能让员工感觉这个愿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仅有“清晰可见”才能产生感召力。
第二、企业的愿景是宏观的,要“宏大”。愿景的哲学意义在于“你想成为什么”,而不是“你能成为什么”。如何让员工敢想?就需要愿景富有力量。
第三、员工愿景是微观的,要具体。大多数的企业仅有宏观的公司愿景,没有微观的员工愿景,员工愿景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桥梁,和员工要有密切的关系。企业想要员工坚持一条心,就必须明确告诉员工,企业的愿景实现的时候,将培养出多少位总经理,培养出多少位行业专家,培养出多少位百万富翁,这才是愿景产生巨大感召力所在。
所以,企业愿景的定位不仅仅要研究企业自身,更要研究其他两个层面。一个是对外的社会层面的愿景,一个是对内员工层面的愿景。不研究社会层面的愿景,得不到社会和大众的支持,不研究员工层面的愿景,得不到员工的支持。
3、价值观
就是企业如何生存,即“我怎样走?我认为什么是正确的?在完成使命和实现愿景的过程中,遵循的思想和行为依据及准则”。
价值观的定位要贴合以下三项原则和六个基本点。
三项原则: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三是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
六个基本点: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努力服务社会、平衡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及提倡团队精神。
在价值观的定位中,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对价值观要有准确的表达和完整的描述。仅有对价值观所表达的真实含义做出准确、完整的描述,员工才会理解,才会去遵循。
使命生发驱动力,愿景生发感召力,价值观生发统合力。企业文化就是组织的成员以价值观为底线,以愿景为导向,为实现使命而自愿生发的思想和行为。
9.企业资助高校贫困生的文化意义 篇九
企业作为社会一分子,在其中应当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
企业的一片爱心,可以使面临退学的贫困生再次燃起求学的希望,企业的精神鼓舞着贫困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通过企业资助,可以使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使贫困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
企业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意义
积极资助高校贫困大学生一方面对贫困生来说缓解了经济困难,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资助贫困大学生体现了企业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已成为许多知名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热心支持公益事业,支持国家教育事业,正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体现企业热心教育、关心社会的高度责任感。通过资助贫困大学生,使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
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
通过让贫困生在本企业勤工俭学,可以直接地考察、了解学生的工作能力、个性特征,既为他们提供了工作锻炼的机会,又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了一条捷径。企业还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吸引更多人才毕业后为企业做出贡献。
树立了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
企业的社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具体印象。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无不重视企业在公众中的社会形象。通过资助贫困大学生向社会树立了企业支教重教、回报社会的良好形象,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如何资助高校贫困生
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励基金。
奖励基金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直接在经济上帮助大学生的一种资助形式。专项奖励基金方便、直接,具有固定性和连续性,是贫困生获取经济扶助的重要渠道。例如,在浙江省团委实施的“浙江省大学生助学计划”中,企业捐资5000万元,设立“浙江省大学生资助基金”,基金增值部分用于资助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根据目前的基金规模,每年可以资助1000名以上大学生。许多知名企业都在高校中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如在上海有宝钢奖学金、索尼奖学金和“民营企业帮困奖学金”,湖南设有“创远集团50万元助学金”,河南有中泰集团“助学成才”特别援助金。还有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百胜餐饮集团联合设立的“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该基金自2002年9月实施以来,共资助贫困大学生320人次,资助金额为160万元人民币。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如前所述,勤工助学市场狭小是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存在的不足之一,目前勤工助学岗位主要限于校内,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贫困生的需求,而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有的工资过低,如某私营企业,要求大学生每天早晨7点上班,干到夜里11点,工资只有每天20元。有的雇主心怀不轨,调戏甚至强奸贫困女生。出于安全、风险的考虑,许多贫困生对校外勤工助学机会望而却步。企业如能加强与校方联系,提供本企业的一些工作机会给贫困生,既可以降低本企业劳动成本,又可以使贫困生找到勤工助学岗位。
积极帮助录用的贫困大学生尽早完成还贷任务。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的一种优惠政策。这种借款是无息或低息的,还款方式采取学生毕业后若干年内分期返还。按时还款是保证贷学金制度长期运作的关键。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贫困生在如期还贷方面做得不够好,究其原因,有的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有的是由于工作初期收入不高,经济压力过大。如果企业能配合银行制定措施,如为贫困生先行垫付偿还借款、督促本企业录用的贫困大学生及时还贷,在间接上也是对贫困的一种支持。
对本企业下岗职工、贫困职工有子女就读大学的,给予经济补助、工作照顾。
目前,高校贫困生来源复杂、分布呈现多样性,既有老少边穷的农村地区,也有城市下岗、贫困家庭子女。近年来,因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家庭收入急剧下降,城市贫困生逐年增加,2002年末,仅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人数就有410万人。因此,企业一方面应积极向社会上的贫困大学生给予捐助,同时对本企业的困难职工更应多加照顾,有子女就读大学的困难职工,一般都已步入中年,知识老化、身体状况下降,再就业竞争能力弱,家庭负担沉重,在面临企业倒闭或改制时,常常面临下岗失业的威胁。企业应关注这部分职工的家庭生活,如尽量避免夫妻双方同时下岗,对家庭困难者给予子女教育补贴和奖励。这在间接上也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一种形式。
企业在资助贫困大学生中应完善的措施
企业资助贫困大学生应注意维护贫困生的自尊。
贫困大学生年纪轻、自尊心很强。在现实社会文化环境下,贫寒并不被一般人视为荣耀,家境贫寒是贫困生最大的隐私和痛处,对于他们来说,接受捐赠无疑是一次极其艰难的心灵考验。有的资助活动中,过分渲染贫困生的家庭窘境、家庭隐私,使一些学生虽然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精神上却遭受了挫伤,感到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自卑心理。因此,企业在资助贫困生时应考虑方式方法,比如,将无偿资助改为分期借贷,在电视报道中,不突出学生的个人资料和隐私,即使需要报道时,也应征得学生的同意认可。
企业资助贫困大学生要将经济扶助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如前所述,无偿性的资助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依赖和行动上的惰性,对有的学生而言,还感到是一种施舍。因此,企业可以考虑改变无偿资助,将经济扶助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企校交流,采取经济资助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相结合的形式资助在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由企业为在校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大学生在实习期或寒暑假在实践中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借此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创造价值中实现自强。使得资助过程转变为培养的过程,即在帮助贫困生方面由简单的捐助变为培养能力与资助相结合;使资助的过程变为创造价值实现自强的过程,使单一的打工行为转变为全面的学习过程,从而让企业文化走入校园,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融入企业。
企业捐助不应仅仅关注名牌、重点高校。
10.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篇十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是表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基于一定价值为核心, 通过企业的行为机制, 最终推导出该过程中凸显的企业形象, 从而形成具有多级复合培养结构的载体。企业文化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文化的意识形态, 也就是体现在企业文化中的人的观念, 它是深厚的企业文化, 是企业建设的基础和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其次, 行为文化形态, 各种发生的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活动行为体现在企业文化。活动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 在企业文化的中间起到收敛和交付整个企业文化的作用;第三个是文化现象的一种形式, 是指由企业文化所示的形象外观。这是通常的信息, 产品, 英雄模范人物为载体, 外化和凝聚在企业文化的表层生产专注于企业的思想, 文化和行为, 具体的形象、生动的形象文化模式直接显示在公众面前。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 我国的企业经营面临着严峻挑战, 特别是加入WTO以后, 我国企业开始加大了走向世界市场的步伐,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参与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建设企业文化, 帮助企业员工树立竞争意识, 对员工实行按劳分配, 严禁平均主义, 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员工积极进取, 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还要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 不断更新自己所学的知识, 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我们要正确看待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深化企业的文化体制改革, 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一套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 用企业制度来约束员工的思想, 扭转员工的思想观念, 增强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 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较我国企业内部缺乏协调性, 也没有相应的协调部门进行任务执行, 也没有制定对企业内部员工管理的内部员工制度, 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词语只是一些空话, 甚至是一纸空文, 导致企业制定的文化管理制度不能够迎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制定了企业管理制度, 但是这些老套的管理制度只是一些空话对企业自身发展还会产生不利影响。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国有企业深入进行文化建设, 深化国有体制改革能够保证自身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对国有企业的帮助是帮助国有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通过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起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寻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最终促使国有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机械、僵化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需求。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通过建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进行经济和非经济形式的管理, 过去企业的经营是通过支配员工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对于岗位的安排也完全是命令式的, 没有考虑到员工的精神需要,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通过控制员工的思想来进行管理的, 控制员工的思想才可以从根本上控制员工的行为。企业虽然控制了员工的思想, 但是却对员工加倍尊重, 以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工作需求作为基础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使员工在企业中有家的感觉, 这样就为员工营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员工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没有工作压力, 员工可以在轻松的工作氛围中努力工作, 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好的成功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有利影响, 反之则产生不利影响。从短期影响来看企业文化可以鼓舞员工的士气, 能够激发员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决心, 实现企业运行态势的好转;从长期影响来看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 员工的潜力得到激发可以使员工发挥出巨大能量解决一些平时所不能解决的困难,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短期内看不出企业文化发展有明显变化, 但是企业缺少了企业文化就会使企业员工失去前进的动力, 不能够鼓舞员工士气。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是企业无形的约束和支柱。企业往往以团队为导向进行管理, 企业文化可以作为团结企业内部的纽带, 可以作为团队或团队内的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共同语言”。因此,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后, 他给公司员工带来的协作精神, 新鲜活力, 好比为企业的正常运转装上了一台马力十足的发电机, 会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和进步的精神动力。在世界各地, 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 企业的成功, 其经久不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优质的产品, 精明的市场营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并以优质的产品, 精明的销售和服务理念为基础产生和丰富企业文化底蕴。因此, 加强企业管理, 不仅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更要注重企业文化的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带领全体员工, 增强企业员工纪律意识, 促进员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在促进新的, 更高层次的企业管理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就必须要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物质以及精神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自身拥有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精神优势。企业只有有了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才能够让企业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才能够在企业当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才能拥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大更新的发展, 反之企业则会失去强大的竞争优势。根据美国在1987年—1991年间对22个行业的72家公司文化以及经营状况的研究证明了企业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将会是企业文化。通过分析一些世界成功企业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企业能够长时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成功的企业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一些知名的企业倒闭都是因为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现代化的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员工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工作理念, 是的改使得员工不能够在工作中倾注自己的热情。就如:无锡尚德, 是我国最大, 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业之一。有最好的技术, 也有最好的品牌。可从去年开始, 尚德逐渐走下坡了。截至今年3月, 尚德的负债总额已达到35.82亿美元, 负债率高达81.8%, 市值也从上市之初的49.22亿美元跌到如今的1.49亿美元。到如今, 宣告破产重整。所以说企业的成败和企业的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文教育, 而不仅仅只是不断更新各种设备, 要把企业的文化建设摆在一个重要位置, 因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灵魂, 影响到企业发展的成败。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 在经济和文化意义上出现了混合效果, 对人的行为准则有很大影响。企业文化体现出的是员工对知识的态度以及员工对企业利润的心理而不只是停留在对知识以及企业利润的浅层认识上, 企业文化还可以体现出员工的为人处世哲学。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体系, 可以使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增强, 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培养了企业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 对企业“以人为本, 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有很大促进作用。此外企业文化建设还可以使企业管理层明白尊重知识、尊重劳动以及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可以提高员工与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 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如果企业想更好更快发展, 企业就必须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增强员工的团结协作意识, 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工作, 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而这一切都需要以企业的文化建设作为基础。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无形资产, 根据相关调查了解到一般优秀的企业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使企业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举例子来说作为美国最大的一家农副产品企业——美国帕社农场, 农场主法克兰十分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 把企业形象的塑造作为企业完善经营的出发点, 法兰克把为顾客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最为企业经营的着眼点。有一次一个顾客在一个零售店买了帕社农场生产的真空包装鸡肉, 但是回家后发现这包鸡肉变质了, 然后这个顾客把鸡肉送回了零售店, 零售店的服务员立刻将鸡肉的钱全额退还, 这位顾客很感动还写信给法兰克, 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他。顾客收到法兰克的回信后, 看到信中法兰克向顾客表示歉意, 而且赠送给这位顾客一张鸡肉的免费兑换券。法兰克在信中表示很希望得到这位顾客的帮忙, 帮助企业维护声誉, 自此以后帕社农场的产品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经历这件事情之后这位顾客就只买帕社农场的鸡肉而不买别的地方的鸡肉, 同时这位顾客还写了一篇短文发表在了报纸上, 帮助帕社农场提高了信誉, 这样就在无形中帮助帕社农场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 帕社农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
上文分析的帕社农场是成功塑造企业形象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帕杜农场主法兰克那里, 重视企业形象与信誉, 绝非是一种促进产品销售的手段, 而是一种与农场命运攸关的企业公关基本策略, 它体现在帕杜农场经营活动的各种细微之处, 当帕杜农场的这种良好形象在顾客的心目中稳固地存在的时候, 它便成为一种向心力, 把帕杜农场和它的顾客联系在了一起。
现代企业的经营实践以有力的事实证明, 在一个富足的社会里, 顾客已经不太计较价格, 产品的相似之处多于不同之处, 所以顾客的决策是很容易受企业的形象影响的。因此, 企业形象能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变得非常重要, 企业形象的树立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 促进企业服务承诺的实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的载体, 起到非常直观的宣传作用,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以上讲述的种种事实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也使我们明白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5. 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继承和发扬石油企业优良传统
在我国石油的发展历史中, 石油企业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在长期的企业发展进程中, 延长石油一直秉承着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不断地发展积蓄中, 逐渐的形成了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在解放初期形成的石油文化是石油企业的一笔珍贵的、无形的财富。它可以在以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让企业的员工思想凝聚在一起, 发挥出卓越的战斗力。对于之前的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 然后在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加以改革和创新, 使石油企业的文化真正意义上更够促进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延长石油从开始建厂、钻井出油至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 在这百年历史长河中, 延长石油从创建、发展到壮大一步一步走来, 积累了浓厚的企业文化。经济的全球化, 为企业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 延长石油应该在巩固原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让一代代人继承和发扬延长石油文化, 使延长石油文化得到永久发展。
三、总结
通过上文分析使我们明白了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员工, 让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 工作境界得到提升, 使员工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倾注自己的热情。同时企业应该以新格局的发展作为基础,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 企业员工应该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形态,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本文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分析旨在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使企业员工能够企业发展倾注自己的热情, 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帮助企业员工增强凝聚力,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企业全体员工以及企业领导人的共同努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成功发展的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有利于企业管理, 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有利于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有助于继承和发扬石油企业优良传统。本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旨在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窦海燕.当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 2010, (14) :62.
[2]段维龙.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3]任志宏, 杨菊兰.企业文化:管理思维与行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意义】推荐阅读:
和合文化的意义是什么09-19
为什么总是企业文化?09-22
张安安,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创业应该注意什么,职场应该注意什么11-07
企业文化大讨论的意义09-17
好的企业标准是什么08-05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什么10-03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支柱07-04
企业文化是一个是一个企业的灵魂08-26
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09-04
细节是企业文化的最好表现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