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的点滴做法

2024-06-20

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的点滴做法(通用14篇)

1.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的点滴做法 篇一

高效复习词汇的点滴做法

通过对新课标词汇与考纲词汇进行不断的研究,反复比对总结近几年高考题中高频词的复现率,决定今年的基础复习以话题词汇为主线,以高考高频词为重点引导学生对3500左右考纲词汇以40多个主题组合进行群族分类记忆,整体集中输入。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愉快,凸显实效。我们在复习每一组主题词汇时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并尝试利用一些技巧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词汇,具体介绍如下:

一、细化群组

因为我们的词汇复习材料已经按照话题进行归类,比较方便学生记忆。我们在引领学生复习记忆词汇时,会再一次从不同的角度对容易混淆的词汇进行具体的细化归类总结,进一步整合加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便于学生贮存记忆、“检索”应用。比如:

最常见的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汇类别,如与“看”相关的同义近义词汇有watch,observe,gaze,glance,glare,stare,glimpse,search,spot,witness等。描述人的性格品质反义词汇组合如:generous/selfish,considerate/self-centered,polite/rude,flexible/rigid,strict/mild,tense/relaxed,smart/stupid 等等。

实践证明,把单词进行科学分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还可以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兴趣,效果更佳。

二、句子助记

实践证明,孤立地学记背单词,不仅枯燥无味,也很难掌握。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从使用词汇的角度看,词语组成句子或连成语段,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流功能。反过来说,我们通过句子语段的限定理解来掌握记忆单词,学习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三、段落复记

我们在以话题为线索复习词汇时,为了让学生记得住,记得牢,总是尽可能地多形式,多涉及,多重复,我们会利用课本原文进行缩写改写,也会创设语境来编写主题材料、短文故事,或幽默对话。练习方式可灵活多变,或者理解欣赏,或者抄写背诵,或者设题填空、改错,或进行相关的翻译写作训练。无论哪一种都要以所复习的主题词汇为核心、为重点,达到复习巩固的终极目的。比如,我们在复习“生活起居”话题词汇时,依据所复习词汇自己编写一篇小幽默供学生背诵,既简单有趣,又方便记忆。Every day the wife is too busy and tired.When she wakes up,she clears up the litter,mops the floor,tidies the room,wipes the table,and sweeps the dust from the furniture.After finishing the housework,the wife always polishes her husband’s shoes.However,her husband just opens the air conditioner,picks up the remote control,press on the button!That’s all he does.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词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好英语的关键就在于获得丰富的词汇量。然而,扩大词汇量非一日之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过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讲方法,讲技巧,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突破难关,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

2.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的点滴做法 篇二

一、从生活中培养初中生的思想品德

教育要服务生活, 同时更要回归生活, 因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对生活有益, 指导生活实际, 同时生活实际又是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场所。一切的教育只有在实际生活的大环境下经过生活的检验才能真正被受教育者接收, 初中思想品德课更是如此。初中思想品德课不能忽视生活实际对教学的重要影响。可是, 思想品德课堂过于理性化, 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 忽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 忽视学生的现实生活, 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所以, 要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把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生活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作用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 生 活 细 节 入 手 , 提高 教学 有效 性 。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努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 必须从生活小事入手, 从点点滴滴入手, 把握生活的细节, 坚持不懈, 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尤其思想品德课面向的是初中生, 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从生活的细节入手,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否则只能前功尽弃。

2.身 体 力 行做 好 示 范 。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是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初中生对教师非常尊重, 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他们有意或无意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认知和行为。教师要提高思想品德的实效性, 仅靠课上夸夸其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地践行课上所讲内容, 不让课上讲的内容成为一纸空谈, 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让 道 德 在生 活 中 的 每 个 角 落 开 花 结 果 。

人是群居的动物, 群体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赖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切实地表现出良好的品德, 才能使整个群体实现道德的升华。如果有一个人出现不好的表现, 就会拖累整个群体的精神风貌, 为此, 教师要从生活的细节入手, 观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教育学生从每一个小事入手, 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发挥社会的力量, 注重社会实践

1.让学生到生 活中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 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 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2.到 社会中实践 。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让学生走出学校, 到社会中学习、实践, 以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提高兴趣, 发展社会实践能力。道德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 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 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 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 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 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 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 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3.交 流 互 动 , 达 成 共识 。

通过交流讨论, 可以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达成共识。达成共识, 其实就是品德认同的过程, 只有达成共识的品德, 才能彻底被贯彻执行, 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在思想品德课上, 教师要充分组织学生就一定的问题展开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 掌握学习方法。我们要注意学生所讨论的内容不能离学生生活太远,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让学生有感而发。

4.注 重 活 动 , 实践养成 。

要对学生展开思想品德教育, 同时也要让学生到生活中体验和实践, 只有这样, 思想品德课所教的知识才会有生成才能扎根学生的行为习惯。为此, 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 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养成习惯, 这样才能使活动具有实效性。在活动教学中, 大量活动的开展, 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生探讨活动中, 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 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 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 弥补同学的不足, 同时, 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 探讨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电化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课堂教学, 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促进了初中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强化了教学效果。

总之,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 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必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热爱生活的价值观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新课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生根发芽, 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备受关注。尽管近些年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过很多尝试, 表面风风光光, 但是实际效果不太理想。原因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于注重形式, 忽略教学实际效果, 而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没有实效性就脱离教育的最初目的, 不值得提倡。

3.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点滴之见 篇三

一、紧扣课标一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的出发点

思想品德课标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章程。它明确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重要问题,它既是教材人员编写教材的依据,又是广大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将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而不能顾此失彼,偏废一方,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实现高效率、高效果。

二、“三贴近”——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原则

所谓“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国情教育,无不与社会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深入挖掘其内在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走进学生应该成为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着手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1.贝占近实际

即在选材中要做到“准、新、实”。既符合教材的要求,又有一定的时效性,同时不能回避现实问题。只有贴近实际,才会使教学更加真实、高效、更有说服力。这样既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又突破了教材的滞后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贝占近生活

即教学内容要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如,在讲解“消费者权益”一课时,可以利用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展示问题奶、瘦肉精、非法添加剂、地沟油等资料,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必须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让课堂源与生活,让生活指导课堂。

3.贝占近学生

即把思想品德教学深深扎根于学生之中,把握学生脉搏,了解学生愿望,使思想品德教学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三、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途径

课堂预设,其实就是备课环节详细化,它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预设的内容包括教材处理、课堂程序、活动开展、问题设置、素材运用、语言技巧等多个环节。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生成性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但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是有亮点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的课堂,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能力和价值观具有引导作用的课堂。

四、现代化手段——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载体

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思想品德课可以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音像、文字资料,再现情境和案例,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但我们在运用时应该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实用性原则,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形式而为其所累。

总之,高效课堂是一种境界,值得我们不懈地向往和追求!

4.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的点滴做法 篇四

点滴体会

巨家中心校

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既要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语场合和机会,让学生“沉浸”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并能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教学活动中来,英语课堂游戏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环境。运用适当的英语小游戏,虽然只占课堂教学短短的几分钟,却能为当堂的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新课改如春雨般洗涤了每位教师的大脑。英语课教学一般须遵循交流性原则、听说领先原则、情景教学原则、趣味性原则,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我在实施高效课堂中的一些做法:

(一)组织课前教学

英语教学中称为“Warming up”, 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式可以有:唱英文歌曲,说韵句,做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加减运算,报数接龙等。

(二)明确课堂信号

课堂指令明确,高效,才能保证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停止,安静信号。

1.老师说one,two,three.学生说three,two,one.2.老师说Ears,ears,学生说 Listen,listen.(Eyes ,eyes---look,look.)3.教师说:plus and minus.提醒学生接着有加减法算式。然后教师出一题,让学生回答。

3.有节奏地拍掌。学生模仿教师,拍出正确的节奏。4.高举“STOP”指示牌。

读书信号:Read, Read, sit up straight.开小火车信号: Let’s do , one by one或one by one,ready ,go.同桌合作信号:Let’s do , two by two.规定先叫到名字的一个学生为对话的A,另一个为B小组活动信号:let’s do , four by four.按座位顺序规定分别为A,B,C,D。这样明确的人员和任务分配节省了解释活动规则的时间,使整节课紧凑,高效。

(三)语言输入

(一)从导课入手

一节课教师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的感受,我采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的生活情景,把英语教学同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运用英语来交际的能力。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了我们所学的知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他们才会发现知识的有效性和单纯学习课本知识的局限性,靠书本上的这几句简单的句型,是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的需要的。于是,他们会把想说的或者想学的,不能用英语表达的内容告诉我,这时我便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需要积极引导,系统扩充。例如我在上Unit5 《I have a bag》一课时我将课前准备好的书包拿到教室,且书包里装了很多实物,以猜一猜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热情高昂,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这样不仅让他们复习了单词,而且他们的词汇量也增加了!紧接着我用句型What do

you have?提问学生,学生用I have a/an来练习说话,在此同时我在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大胆的去说,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无论他们说的好与坏,都应该给予肯定,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2)小组合作,开展竞赛

俗话说:“一个手伸出来指头都不一样长”那么学生也一样。课堂练习型小组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别的机会,使学生将所有内容运用于实践,从而让他们感觉到学英语是有用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英语说的不仅流利而且表演的有声有色。小学生本来就好表现自己,在朗读对话表演、值日生报告等活动中,教师要尽量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越学信心越足、越学兴趣越浓。如四人小组,对话表演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采用各小组加分的激励形式,争相表演。当某一组表演时其他小组能够倾听,并对照自己纠正别人或改进自己,英语学习气氛热烈。分组学习后,也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充分性与普遍性的矛盾。教师可以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与老师进行操练,提供重复、模仿的范例,然后由这些同学在组内辅导。这时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尤其是对个别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三)辅导学生方面。

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适当分层次教学。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中差生,我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我注意在平时日常生活学习中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厚爱差生,要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我支教的这几个月里,有个同学他平时就沉默寡言,每门功课都不好,课堂中也不与小组交流,根据我的家访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在家一直都是爷爷奶奶看管着,没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护,而且小小年纪还有轻生的想法,这些都让我不可思议,我决定帮助孩子走出阴影,让他有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让他感觉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爱他。从此这个孩子的英语成绩逐步提高,而且作业也能及时交,我从心底感到高兴和自豪!

5.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点滴感受 篇五

教授《思想品德》这一门课程已经一年多了,本以为思想品德课还停留在当初我的老师教授我时的那种方式,但是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我根据一年多来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感悟与收获

1、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明显增强。以前,课堂上老师以讲为主,使劲向我们灌输知识点,我们却不一定领情,老师也累得要命,费力不讨好。最初的几节课,我也是按照以前老师的教学方式教授的,但是经过老教师和教研员的观摩,给我提出了很多改正的方案。教研员说,只要把课设计好,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探讨,效率会明显提高。我这才恍然大悟。不过,我们还是要把握好课堂得控制力,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实践证明,学生是愿意表现自己的,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2、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品德课上积极参与的态度最重要。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我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我们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我们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无保留地和老师同学交流。和学生的交流,我有时有和朋友聊天的感觉。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同样的位置,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我们还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3、坚持明理导行这一原则

明理导行是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

首先,我坚持搞时事演讲活动。我在每节课的开始1分钟,都要求学生进行时事演讲。时事演讲内容一般选自国内外有意义的大事,同时与每课内容有些联系。如在《珍惜生命》演讲时,学生讲了因为玩高压电而触电身亡的一则故事,增强了说服力,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困惑与不足

1、教师角色的转换需要更彻底。尽管尝试了一年的时间,想了很多办法,作了很多探索,但我自己觉得,在我的脑海里,仍然没有彻底摆脱我作为学生这样一个角色的影响,有时候做事情总有点拖拉,做事不冲在前头,这些是个人惰性的表现,希望自己在今后能完全摆脱这样一种思想。

2、如何更为有效地创设适合教材内容也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以及如何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这也是一个难点。

3、导入和过渡的设计比较困难

政治课是让学生明理的,而每一课的知识点又比较多,如何做到上下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让学生能在上一个情境中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挑战,有好几次都是生吧吧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接受起来有些生硬。

6.体育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点滴 篇六

l.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才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如,做游戏时需要对输者进行一点象征性的惩罚,但往往有的学生输了又不认罚,推推托托,影响了游戏效果。有一次,我在参加游戏时,碰巧输了,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心里暗暗在想这下就看老师是否愿意受罚了。当时我意识到老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马上认真地受罚,在大家围成的圆圈内学矮人走路走了两圈。

全班学生都笑了。以后碰到这类事,学生都会二话没说地受罚,提高了游戏效果。

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如,通过投掷垒球、实心球、角力、攀爬、武术等教学对学生进行保卫祖国的教育;在技巧、单杠、支撑、跳跃等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品质。针对学生不愿意练习长跑的思想,在练习长跑前,给学生讲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以惊人的速度抢夺沪定桥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

3.因势利导,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贻误时机可能失去教育的针对性。

如,在教学支撑跳跃项目时,往往有许多女学生会表现出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加以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动作,一旦出现转机,应及时加以表扬,并让他们重复练习,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信心。

7.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的点滴做法 篇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充分利用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等特点, 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 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等,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道德认识, 逐步做到激情、明理、导行。

美妙的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媒体, 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陶冶情操。根据教材的需要, 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当时的气氛, 能把人带入美好的境界, 从而激发其情感。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社会、集体中的我》第三节时, 首先听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激趣引入, 最后以齐唱《团结就是力量》结束。这样, 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识与整齐有力的歌声一起深深印入心田, 能导之以行。

二、运用多媒体, 刺激感官, 明辨是非

道德判断能力是个体运用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观念, 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评判能力, 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表象材料,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 由于感官的局限性, 学生凭借实际的参与行为获得的直接经验终究有限,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利用电教多媒体的替代优势, 可无限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 扩展感受时间、空间领域, 从而向他们提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翔实、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 并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这样一来, 就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 延伸课外, 拓宽视野, 强化导行

在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思想品德课, 利用多种教育渠道, 开展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 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扩展、延伸、巩固, 拓宽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 从而更好地强化导行。如思品课上对七年级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后, 我就组织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系列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 将图像、音响有机结合, 将大自然中生命世界的神奇用画面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 能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运用多媒体,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轻松

多媒体具有简洁、明快、易懂等特点, 在课堂上只要指挥“鼠标”, 就会让平时只习惯于粉笔、黑板的教师感到轻松了许多。运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也愿意学、乐意学, 思想集中, 课堂气氛也特别活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起来也变得轻松多了。

8.打造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 篇八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实践

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品德课多年教学的教师,如何打造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真正在思想品德课上受到教育是我反复思索的问题,下面就我个人打造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点滴写出来。

首先,要理解思想品德课上打造高效课堂的“效”,我个人认为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它的宗旨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效。

其次,注重课前的准备。这些准备,不仅包括教师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准备。教师先要吃透教材,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编写教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或者近期的社会热点设计教学程序。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如果这一点做得不好,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就难以实施。

第三,精彩导入能先声夺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好的精彩的导入,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也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一堂高效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初三第二课第二节《学会理财》时,我用学生过年的压岁钱现象导入。一提到压岁钱,学生情绪高涨,话语纷纷。在听完同学们对压岁钱的使用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地合理地使用压岁钱?”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和自学提纲,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合理消费和科学理财便水到渠成。这样的导入自然、贴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拥有大量的小资料、小故事及插图,图文并茂。融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我在教学《什么是自负》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中“青蛙比‘大”的故事。这个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青蛙因不知天高地厚而死,也就是说因自负而死。自负不同于自信,就在于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

第五,坚持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要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主导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传道授业,言传身教,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让学生系统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及人生观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从而让学生高效地接受思想品

德教育。

最后,教师课后要反思。交流出经验,反思长智慧。通过反思,教师可扬长避短,吃一堑长一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反思成功得益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反思学生见解,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关注了学生,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丰富自己的

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最主要的是为高效课堂的持续奠定

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张瑞芳,张伟.如何创建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9.如何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篇九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资源

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学,要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如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呢?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是鲜活的,而教材是来不及更新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

我觉得,思想品德教师应注重从四个方面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一、挖掘学生生活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爱好、知识等构成教学课程资源的有机部分。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去开发、挖掘学生的资源,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创造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既是对学生需求的一种满足,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道德发展的一种关注。

如七年级《学习新天地》一课,针对学生刚进入初中,新环境、新老师,还有个适应的过程,我先让学生畅谈自己在学习中的烦恼有哪些?然后生生交流,请有经验的同学帮助他人解决烦恼。自己也可自由点名请求帮助。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体验在分享、情感在共勉,对学习中的烦恼也不紧张了,并努力去适应、解决,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挖掘教师生活资源

教师的生活阅历、爱好特长和情感体验等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挖掘自身的课程资源,从教学目的出发,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真实的经历,学生爱听乐听,会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心与教师贴得更近,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丰富多样的情绪》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丰富多样的情绪,我先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到陕西旅游时的一段情绪体验:由出发时的兴奋到遇到台风机场关闭的懊恼,由机场开放的喜出望外到飞机起飞时的担惊受怕,再到到达目的地的兴奋……然后让学生从教师的这段旅游经历中找一找,有哪些不同的情绪体验呢。这一提问立即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挖掘学校生活资源

学校生活是极为宝贵的德育资源,这种资源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也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办学历史、重大事件、管理机制、办学特色、文化传统等课程资源,结合思想品德教学所需,充实课堂教学。教师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热爱学校。

在教学九年级《灿烂的文明之花》时,我请学生谈谈我校开展了哪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开始学生感到茫然,直摇头。我提醒学生看看教室门口悬挂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优胜奖牌,学生若有所悟:“争创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优胜班级。”我再提醒学生看看教室后的黑板报上刊登的期中初评“三好学生”和学习标兵的名单,学生明白了:“评选‘三好学生’的活动”。我又指了指张贴在教室前的优秀班集体奖状,学生立即指出:“评选文明班集体、优秀班级的活动。”我又请曾被评为“校园之星”的同学站起来,学生想起来了,学校开展过评选“校园之星”的活动……利用班级的奖牌、奖状、黑板报等,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身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挖掘社会生活资源

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时代信息,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历年来思想品德课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的课程资源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将重大时政及时进入课堂。教师要对热点问题及时进行收集和整理,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大事,如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重大方针政策、国家的重大建设项目、重大事件等。“嫦娥一号”试验成功后,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嫦娥一号”试验成功,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2008年1月份,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第二学期一开学,我就请学生介绍迎战暴风雪、抢险救灾中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分析取得抗灾斗争的决定性胜利的原因,启发学生能为灾区做些什么?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有哪些危害……及时将时政进入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时政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要将本地实际及时进入课堂。本地实际主要指本地有关部门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本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旧城改造、重大工程建设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其他问题等。针对本地养狗成患的问题,我立即组织学生讨论:居民可不可以养狗?一些居民不文明养狗带来了哪些危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养狗成患的问题,我们如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在“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挖掘生活资源,才能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变得鲜活,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力,才能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

10.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篇十

一、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让学生敢于质疑

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教学方法,一种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讲到底,没有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另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一问到底,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是”或“不是”,这两种教学方法我们要坚决抛弃。我们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师讲解正弦、余弦的概念时,从教材上来说并没有多大困难,学生好像教师讲过之后马上就能理解,但是我们要注意,学生理解了并不一定掌握了,虽然我们对正弦、余弦的概念已经交待得很清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如果我们拿一套相关习题进行检测,可是测试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如果我们讲完概念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画一些直角三角形,把教师讲解的东西全标记下来,把知识的复习和运用结合起来,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行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将会更好。

二、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相关内容

数学课标要求: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的产生都有它发生、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就知识教知识,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大多数只能“就题套题”,不会主动地去想问题,因此我们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训练,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形成及演变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从事一些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防止出现只看“学习结论”,很少顾及“学习过程”的简单评价。

数学教材中给了我们许多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训练素材,例如数学中教师讲解30O、45O、60O这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时,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把它们背诵熟练,然后要求学生用背诵下来的这几个结果去解决其它相关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记忆不扎实,理解不深刻,只能机械地去使用结果,变化能力不强。如果在学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时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三角函数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那么学生对于三角函数值的理解和记忆将会非常深刻,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学生有效的记忆,又能达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到全面扎实的知识。

我们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共同探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我们教学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记得在四边形的教学中有一道经典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正方形的顶点与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重合,在一般情况下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实在不能做出结果的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很快学生得出了正确答案:应把一个四边形转到特殊位置,这时重叠部分面积应为四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接着我给同学做出了如下变式:如果把两个正方形改成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n边形,那么也有类似的结论吗?学生不加思索异口同声地说道:“对,一定有。”虽然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但我没有马上指出来,而是要求他们按要求自己画出图形,看一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经过同学的动手操作,他们马上意识到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这时我用多媒体、几何画板展示同学画出的图形,并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工具度量出相关数据,让学生从数量上感知重叠部分不是三分之一、五分之一……

学生经历遭遇障碍,然后教师适当点拨,经过学生探索准确地得出了答案,一些较困难的题目通过以上渠道基本也能解决,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必须给他们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要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做科学。

四、强化训练,促进技能形成

我们在试卷讲评时常常有这样的感慨:这道题已经讲过多次了,怎么还做错呢?对于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应做到精讲精练,某些问题学生能讲清的让学生自己讲清道理,学生自己能做好的让学生自己完成,当他们这样去做时,我发现学生反而更加关注,效果反而更好。其次,学生练习应把握好尺度,尽量做到难点分散,小步子前进。再次,平时注重训练学生做题的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

11.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的几点做法 篇十一

一、进行合理化分组

小组的组合、分工实质上是一种人才结构的搭配与协调, 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安排, 也没有必要一味地追求均衡, 而应把组合与分工的尝试、改善、创新留给学生自己去处理。让每一个小组都不一样, 都有各自的特色。教师可以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一定的思想和方法指导, 使学生的分工、合作趋于合理。另外, 组内的分工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取长或补短等方式定期轮流起来。

我所教的三个班, 每班有48名学生, 我将其划分为八个小组, 每组6人, 并给每个人编上号, 如一组一号、二组三号等。分组时遵循“组间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 即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培养小组长。每个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拔尖、具有专长、反应灵敏、口齿清楚、说话流利、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作为组长,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传统班级授课中学生交流少、表现机会少、受关注少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 是让学生得以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所借助的一种方式。因此, 这种方式的运用应遵循“个体—合作—个体”的程序。没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充分的学习过程, 合作就是空的、虚的, 就会流于形式。

二、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需要学生合作的内容主要是重点难点的问题。为使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更加有效, 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五会”。

(一) 学会表达:当自己在独立思考后, 能用简明的语言陈述自己的想法; (二) 学会倾听:当别人陈述观点时, 要虚心听, 能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并加以记录; (三) 学会质疑:听不懂时, 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四) 学会评价:能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 (五) 学会借鉴:勇于接受他人的合理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

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就是明天的工作、生活方式和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的不仅是教材目标的达成, 而且是学生整体的、综合的发展。小组合作激活了课堂, 解放了学生, 更需要学生良好的课堂规范、礼仪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而保证组内合作、组间合作、师生合作得以流畅进行, 并提高课堂效率。

三、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学生往往在进行独立思考后, 有了疑问才会产生相互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 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否则就会时时合作、时时探究, 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那么, 在思想品德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用在何时才是最恰当的?

(一) 用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教学的重点, 往往也是难点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完成。面对疑难, 中上程度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是半信半疑, 没把握;而中下程度的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 无从下手。这时如果面对问题采用讨论的形式, 学生就会你一言我一语, 茅塞顿开, 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用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时。学生自读教材后, 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时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发地交流, 并把讨论后全组成员还不能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交给其他小组或教师, 请求帮助。这种自读自悟自主交流的学习形式, 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 用在多种结论碰撞时。思想品德学科的问题解答具有不确定性, 多种结论“撞车”或观点相左是经常的。此时, 组织小组争论辩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求异创新的意识。

四、教师积极参与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不是局外人, 也不是旁观者, 而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预设课堂合作, 时机、形式及应注意的问题都要一一考虑到。在课堂合作时, 教师既要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 又要要求学生讲究合作效率, 通过合作让学生紧张起来、激动起来、碰撞起来, 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打开。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去, 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 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或表扬, 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 激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 提高合作效率。

五、有效的评价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 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我在课堂中实行红星奖励与蓝星惩罚并用的小组评价机制。具体操作如下:

(一)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者, 1—4号的同学得红星一颗, 后2号同学得红星两颗。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认真倾听者或者小组讨论时不积极参与者, 除给本人加蓝星一颗外, 还给本小组加蓝星一颗。

(二) 在两人一组相互检查问题时, 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检查, 记住的自己给自己画红星, 仍然是后2号同学画两颗红星, 1—4号同学画一颗红星。

(三) 在默写问题时, 默写全对且书写认真者, 得红星两颗;默写全对但书写不认真者, 得红星一颗;默写不对者, 经过课下努力写对者, 得红星一颗;如果课上没有写对, 课下又不努力者, 除给本人加蓝星一颗外, 还给本小组加蓝星一颗。

(四) 如果整个小组表现良好, 则给本小组加红星一颗;或者本小组的某个成员特别是后2号同学表现突出的, 除给这名同学加红星一颗外, 还给本小组加红星一颗。

(五) 如果是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则老师所叫的同学应该是每组同一号的同学, 如每个组的三号。被叫的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 所得的成绩计入本小组。

我通过半年多的实践发现, 课堂教学中在做好随时评价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 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 只要我们正确运用, 合理调控, 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培养和提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 能解决传统班级授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作者在教学实践中,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大胆尝试, 具体做法为:进行合理化分组、教给学生合作技能、教师积极参与、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12.如何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自主性学习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学科。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政治敏锐性,端正学生的政治思想,对于学生的思想健康和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开放式课堂,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要打破思想品德课堂特有的沉闷气氛,为学生构建相对开放和活跃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其次,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问题教学等富有激发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恰当的引导,在反复的锻炼中,让学生形成科学良好的政治思维习惯。再次,要注意适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的自觉意识。最后,教师可在每节课堂上设置一两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各抒己见,以此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并促使他们在课堂气氛的感染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应主动问询学生渴望的课堂形式,并将学生意见汇总,根据学生的愿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在具体的教学中,可在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注意在课堂上适时穿插一些有意义的小活动,让学生在耳目一新的课堂形式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次,应在阶段性学习后,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总结,可以从重点知识中提炼出几个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对每个题目展开讨论,然后提炼有代表性的观点,请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学生准备的过程即可对知识起到很好的巩固和查漏补缺的作用。

三、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密切的课程,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一方面,要注意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传递时下重要的政治讯息,并适时进行恰当的讲解,增强学生对政治问题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要注意通过联系实际,不断锻炼学生的政治敏锐意识以及政治热情,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政治问题的方法,以最终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真正提升。

鉴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努力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注重教学细节,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持久性构建。

13.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的点滴做法 篇十三

一、在概念建立和理解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活动经验

数学概念对小学生而言是不太容易理解的, 但基本数学概念又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因此, 我们必须设计科学的、合情合理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建立概念、理解概念, 同时还要从中感悟概念建立过程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例如, 在学习质数与合数时, 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写出学号为1-20这20个自然数中每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认真努力地寻找和书写, 并慢慢地体验着。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 再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进行分类,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 分成了三大类:只有一个因数的、只有两个因数的、有三个及三个以上因数的, 从而建立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学生感悟到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体验到分类需要一个标准, 同时也积累了一点数学活动的经验, 做小研究的经验, 即先罗列、再观察、再分类, 在分类中找到本质的区别, 从而建立概念的学习活动经验。学生兴奋地喊着:“我的学号是质数!”“我的学号是合数!”“我的学号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看来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生而言是快乐的, 可想而知,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很高的。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又如, 在学习百分数的概念时, 当学生初识百分数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着生活中的百分数, 说出它们的意义, 至少说出5个以上的百分数的意义, 老师快速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 观察老师的圈圈点点, 概括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 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体验到了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方法, 积累了学习概念和理解概念的学习方法, 同时概念掌握得更扎实。

二、通过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 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圆的面积》一课教学片段:

师:大家知道圆的面积怎么计算吗?

生:知道。S=πr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爸爸告诉我的。

生2:我在书上看到的。

……

师:好, 看来有些同学已经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好学生。那么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学生摇起了头) 大家想知道吗? (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

生:想! (学生高呼)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师:大家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大家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吗?

生:把平行四边形利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 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很好!同学们, 请你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 想想办法, 看怎样把圆转化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

此时, 四人小组开始活动了, 他们经过商量、讨论, 想到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 然后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他们发现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然后老师再借助多媒体演示把圆平均分成更多份, 使学生看到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之后, 老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的什么, 学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即πr, 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r。于是, 学生想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圆的面积=πr×r=πr2即S=πr2。这样,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通过讨论、动手剪拼, 把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转化成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然后经过观察找到计算面积的条件, 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感悟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极限的数学思想、等级变形思想、推理的数学思想, 从中也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为以后更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上面的方法还可以迁移到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去, 由于有了圆面积公式推导的经验积累, 学生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显得很自如, 教师也感到了水到渠成的好处, 也使我们看到了前面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了后继知识学习的经验准备。

三、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结果, 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逐步积累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

如在学完大数的认识之后, 可以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探究想象一亿张纸摞起来会有多高。通过此综合与实践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 提高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14.如何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篇十四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96-01

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是每个思品课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那么,如何打造思品课的高效课堂呢?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客观性

第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而定,不能具有随意性。第二,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教学中需要优先考虑和实施的课程目标。第三,目标要有弹性,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的空间与时间。第四,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如人教版教材思品八下第九课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的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崇尚公平的理念,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能力目标──初步具备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公平的含义,明确社会稳定与发展离不开公平。就综合考虑了上述几个方面。因为从教材角度分析:本课是八下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一框,第四单元公平和正义的理念要求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所以,本单元既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自然延伸,也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本课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意识,为“做负责任的公民”做准备。而学生方面:针对学生在公平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关于“公平”,学生接触较多,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学生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和思考,但如何理性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涉及自己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对公平及公平的重要性等问题,学生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晰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意识。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标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道德学习愿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思考、自己践行,一句话,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帮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时,更重要的是活化教材中所蕴含的德性精神,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具体做到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找答案;多给学生质疑的权力,让学生合作探究,明辨是非;多给学生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去锻炼成长。

新教材做到了道德活动与道德学习融为一体,围绕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力求内容的呈现达到生活化、活动化。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原理,而是通过活动来呈现问题的内容,活动的设计中贯穿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活动过程中感悟课程目标的意义。例如:教学中常常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讲故事活动、对抗赛活动及案例分析活动等。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设计好活动,为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创造环境和条件,并做到教学内容与活动融为一体,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学会做人。增强活动化教学的针对性。

三、思品课的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如果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亲子之间”的导入可用一首动听的歌曲《让爱住我家》把学生吸引住了,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也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又如:我在设计“我们的共同理想”这一课的导入时引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篇古文同学们都能背诵上来,我再提问:人们向往怎样美好的社会生活,同学们抢着回答:“人人平等,丰衣足食,环境优美”这样自然引出了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提问要有时效性

教师的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即在不同的时间提出适宜的问题,主动地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情境。如,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思维正趋于较为平静的状态,这时可以提出一些回忆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则应多提一些分析性和评价性较强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当学生处于疲惫状态时,就应提一些放松性和幽默性的问题,这样可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教师要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问题的关键点上加以“点化”,用语言的燧石去敲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的思路豁然开朗,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

六、把握评价的主导性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赏识”在课堂评价中处在主导地位。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评价要能准确简练、自然真诚,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品味到成功和被老师赏识的喜悦,从而焕发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爱护公共设施》教学中,当学生回答了小区公共设施的变化后,教师可以说“你的观察非常细致,看到了社区设施的细小的变化,那你们看到了学校公共设施的变化吗?”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可以体现出赞赏的力量,激励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同时也自然地衔接到了下一环节。二期课改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就要通过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走上正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有关推普周活动总结下一篇: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400字 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