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9-24

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8篇)

1.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局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XX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由我总结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情况,部署2022年教育工作任务。待会儿,XX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迎难而上,2021年教育工作在开拓奋进中取得新进展

过去一年来,全市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迎难而上,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做到管党建管教学相统一;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显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到位。二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全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化与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法治教育不断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机制不断完善。三是各级各类教育加快高质量发展。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XX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XXX个;XX中学、XX中学初中部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公办中学学位XXX个;全市完成XX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造,新增寄宿制学位XXX个,新增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高考整体水平连续X年稳中有升,优先投档和特殊类投档的招生录取控制线上线率从2012年的XX%提升至2021年的XX%,本科以上上线率从2012年的XX%提升至2021年的XX%;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新提升,完成新增专业XX个,调整专业方向XX个,淘汰专业XX个,新增校企一体化培养班XX个,新增校企合作XX家,毕业生就业率达XX%。四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全市新招聘教师共XXX人,其中“XX英才”XXX人;共有XX名教师获“XX优秀教师”、XX名教师获“XX优秀教育工作者”和XX名教师获“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幼儿园教师大专学历比例达XX%,小学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XX%,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XX%,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XX%。五是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在德育工作、校长管理、教师减负、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督导等方面建立健全了新的体制机制。六是教育督导工作成效明显。在2020年省人民政府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我市取得XXX发展区排名第一、全省排名第X的好成绩,获得优秀等次;全面完成2021年XX个XX省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双减”工作、校外培训机构托管机构专项治理、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及国家、省市有关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义务教育大班额整治、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治理教育乱收费等教育重点工作的专项督导扎实开展。七是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开展了X轮中小学安全“百日攻坚”行动督查,学校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封闭管理率、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护学岗”设置率均达XX%。八是各项惠民举措落实到位。国家和省市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实现了

“三个全覆盖”,学生资助工作考评连续X年位列全省第X名;中考政策性加分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安置等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校内课后服务,做到了“一县一策”“一校一案”;积极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注销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XXX所,压减率为XX%,营转非XX%,预收费监管达到XX%。

二、狠抓落实,全力推动2022年教育工作在改革攻坚中实现新突破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市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非凡之举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打造“六新”XX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下大力气实施铸魂育人工程。

一要扎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和教学科研工作。精心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使学生听得进、听得懂、能受用。各地各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利用好各类博物馆、实践基地、研学基地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并与社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辅导员相互协作,积极探索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研学活动等课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二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思政教师、体育教师、美育教师和学校卫生健康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努力解决艺术课程专用教室、体育艺术活动场馆、团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场地不足、设施不齐等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着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三要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要带头担起育人的责任,引导带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共同推动形成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联动的育人工作体制。

(二)下大力气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惠规范优质发展。要加大公办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巩固提升“5080”工程成果,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可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科学保教的水平。2022年,全市要完成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XX所,新增学位XXX个。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落实县级党委政府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县(市、区)的建设力度,着力破解乡村弱的难题。2022年,全市要完成新改扩建小学XX所,新增学位XXX个。要全力以赴推进市XX中学初中部、XX区完全中学规划建设项目。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控制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模不超过基数,并进一步压减比例,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比例保持XX%以上。三是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要合理定位普通高中发展方向,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提升工程,实现全市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四是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推动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探索组建职业教育产、学、研联合体,共同参与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搭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平台,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在韶企业加强合作,探索“企业办班”“企业冠名班”“教学工厂”“生产实训一体化车间”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积极创建和培育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实习就业指导,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升,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五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支持XX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以及高水平学科专业。支持XX职业技术学院XX校区建设,扩大学校规模,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六是推进特殊教育加快发展。要全面实施《XX省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年)》,不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大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XX%以上。要充分发挥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特殊教育资源开发、教学指导、师资培训、教科研和质量测评等方面的组织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市特殊教育质量。七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要依托开放大学体系,加快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加快构建“人人愿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终身向学”的社区教育体系,基本满足社会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八是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校园建设,建立智能教学及检测反馈平台、知识共享服务系统。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升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三)下大力气推动教育综合改革。

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逐步实施以科学履职为导向的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学校评价,以教书育人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用人评价,加快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要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快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渠道,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质量。要以“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为契机,完善教育治理体系,规范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管理,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下大力气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考核评价、职称评聘的首要内容,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师德违规行为曝光制度、师德档案制度,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严肃惩处师德失范行为。二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市、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培训作用,大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职业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大力开展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带动全市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整体提升。三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达到“两个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平均水平。重视民办学校师资稳定工作,确保公办民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相当。要落实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充分调动乡村教师积极性。要加大教师表彰力度,评选一批优秀校长、优秀教师。要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或建立专项基金,开展奖教支教和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

三、履职担当,统筹协调教育事业发展在规范治理中行稳致远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为契机,协调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一)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

全市教育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我市教育系统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坚持和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培养培训和履职考核,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切实把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重视在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教育工作保障。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教育经费增长法定要求,加快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确保各类教育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只增不减,根据发展需要优先保障教师编制需求。要加强督查考核,问责问效,确保工作落实。

(三)加强防范化解教育领域风险。

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承担起教育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主体责任,要严格按照上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严防疫情输入校园,严防校园发生聚集性疫情。要定期分析研究教育系统风险隐患形势,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全面摸底、准确预判、精准把控、及时响应、妥善处理。要坚决维护教育系统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重点抓好敏感时期和重大活动风险、学生社团管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管理、校园日常管理中偶发事件可能引发的校园稳定事件等方面的风险防控。要加强学生的食品、交通、防火、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等各项安全教育及国防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校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置机制,强化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为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需要新担当。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时刻牢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崇高使命,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非凡之举奋力谱写XX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首先,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专程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刚才, 政高同志和小娅同志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做好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 我都完全赞成, 大家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 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加大教育投入, 不断改革创新, 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部分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教育人口740万人, 占全省人口的17%。基本建成了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种类齐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这些成就表明, 我省教育事业具备了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肯定成绩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省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盼。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面临许多问题, 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教育投入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提升教育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教育是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当前, 辽宁全面振兴进入关键时期,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显著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于我省进一步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将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抢占发展制高点, 具有重大深远意义。我们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我省加快全面振兴,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创造有利条件。

二、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 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高、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 把辽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

第一, 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同时加强城市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义务教育关键是普遍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要在提高普及率、增强办学特色上狠下功夫。要下更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要在打造高水平大学上下功夫, 力争用十年时间打造一两所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大学。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 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 打破常规, 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创新办学、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体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进一步形成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努力提升我省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 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 推动学校配置均等化, 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健全扶困助学体系, 完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 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 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 维护教师权益, 改善教师待遇, 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三、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3.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开创云南教育现代化的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优先发展、稳步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稳步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了教育事业“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是教育水平有较大提升。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两基”人口覆盖率实现100%;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普通高中进一步向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建设职教园区和集团化发展为重点,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研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

二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941.33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学人数69.95万人,毛入学率22.68%;高中阶段教育在学人数133.45万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校生比达1∶1.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8%;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数629.34万人,学前教育在园(班)人数108.59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44.26%。

三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开工280.32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50.88万平方米;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高等院校达到66所,呈贡9所高校的新建校舍总竣工面积360万平方米,入住学生11.1万人。

四是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85%、98.84%、96.71%,高等院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45.29%,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新的提升。

五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办学力度不断加大,民办学校在校生大幅增加,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人数近四分之一。校长公选、教师聘任、绩效分配改革较好推进。改革初中教育評价制度,逐步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拓展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8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来滇留学生数突破2万人。

六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密切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向5所民办高校下派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执行学校的重大决策、完成学校的重要工作,以及师德师风、教风学风、服务作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为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提高认识、把握机遇,不断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区域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国际看,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全球正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人才培养与储备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以人才和科技全力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从国内看,我国正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把改善民生、发展教育等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实施国家和地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着力培育竞争新优势。从云南看,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教育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虽然“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二是虽然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但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民办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三是虽然办学条件总体改善,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差距还比较大;四是虽然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内在动力和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还要看到,我省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民生为重、教育优先的观念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二是国家对我省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十二五”规划、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措施、设立教育发展项目、安排教育资金都进一步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我省被国务院列为为数不多的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获得11个专项改革试点项目。三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学难问题的基本解决,人民群众通过接受优质教育改变生活状况、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各族人民的教育权益,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屆二次全委会精神,立足于实现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抓手,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紧扣教育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现实省情,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坚持教育资源总量合理增长与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并重,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开创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努力扩大教育资源总量。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必须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着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办园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二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和督导机制,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总量,提高职业教育内涵,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办学机制和灵活的办学模式,搭建城乡一体的终身学习与培训平台。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化、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建设,支持各中专学校和县区职教中心加快发展,高标准建设好一批职教基地,打造富有活力的职教集团。四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深入实施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引导高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要扶持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教育发展,全面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现民办教育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像重视公办教育那样重视民办教育,对民办教育实行同等对待、同样管理、同步发展,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平等竞争、平等招生、平等办学、平等待遇。

第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缩小不同群体的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公平的起跑线,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投入,实施好中小学各项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二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三要建立完善体现规则公平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四要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给予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面;在普通高中阶段,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有关费用,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建立和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及生源地贷款办法,并逐步提高奖(助)学金标准和覆盖面。

第三,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一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的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思维、去陶冶情操、去创新创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三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同时,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培养名师名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所有改革项目,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二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支持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捐资办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生机活力迸发的办学体制机制。三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符合各类学校特点的办学方法和管理方式,加快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第五,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必须把教育作为基本的民生工程置于重要地位,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要抓好校车安全整治工作。各级政府及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开展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往返学校车辆的安全检查,加大对校车和集中接送学生的其他客运车辆行驶路线,特别是乡村道路的巡逻管控力度,依法从严查处车辆超员载客、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取缔货车、拖拉机和非法运营客车接送学生。各级教育部门要结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学生不乘坐“黑校车”,学校和家长不租用“黑校车”。中小学幼儿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校车教师跟车值班制度,坚决杜绝将学生遗忘在车内事故的发生。二要稳步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将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别是D级危房的改造结合、与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结合、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结合、与国门学校建设结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整合教育资源。三要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收费、代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坚持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逐步杜绝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继续推进“阳光招生”,使考试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四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严格执行国家教材和课程标准,取消违背教育规律、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规范中小学招生中的加分政策,有效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五要建立中小学生营养监测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改善贫困学生营养水平。

第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加快我省教育对外开放步伐。立足于服务桥头堡建设这个大局,发挥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坚持开放办学、包容吸纳,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一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引进和培养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拔尖创新人才。二要加大开办孔子学院、华文学校,互派留学生,加强周边国家小语种教学等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步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才培养基地及周边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重要目的地。三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建立面向外国青年学生的文化交流机制。

第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落实宏观管理的各项措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负总责,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提高教育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各级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情况、教育经费依法增长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标体系。各级领导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扎扎实实为加快发展云南现代教育事业办实事、办好事。

高校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为抓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题,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深入开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4.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同志们:

“寒辞昨冬雪,暖迎今春风”。新春伊始,首先,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向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教育系统的所有教职工致以新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安康幸福!

2005年,是我区教育健康发展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系统上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提出的“四个满足”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主要矛盾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坚持“抢抓机遇,锐意创新,提高教育软实力,再上新水平”的工作思路,2005 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得到落实,推进了我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昨天,我区 2006 年度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了,这是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十五”时期的教育工作,部署“十一五”时期特别是 2006 年的教育工作。昨天,XXX副书记和XXX副区长亲临大会,并分别做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现在,我们继续开会,下面,我代表局领导班子讲两点意见。

一、明确 2006 年的重要工作任务

2006年是我区教育加快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既要总结借鉴“十五”期间的工作经验;又要谋划完成好“十一五”开局的各项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十一五”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

2006年,我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构建和谐津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区委提出的“四个满足”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提升学校软实力为重点,推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进步,逐步缩小办学差距,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均衡发展。

2006年,我区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建好队伍、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通过“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建好队伍”等三项重点工作措施,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推动我区教育再上新水平。

2006年,我区教育工作的主题是:“队伍建设年”。当前,从世界范围来讲,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各级各类人才,才能在各种激烈的竞争中制胜;从全国范围来讲,“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人才是关键,国民素质是基础”;从区域范围来讲,构建和谐新津南,仍然要依靠高素质的建设者。人才培养依靠教育,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各级各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这支队伍,必须坚定不移建设好教师这支队伍。

“十一五”开局年的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都很重要,都要认真抓好,改革是重中之重。

(一)深化督导评估机制改革,为提升学校实力注入活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督导评估机制对规范我区办学上已经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去年,我们对督导评估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在评价方式、评价周期、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了修订,目的是给每一所学校以更大自主发展的空间,便于校长集中精力按照三年发展规划实施办学策略,落实办学目标,引领学校发展。所以,学校要依据评价标准准确定级定位,抓住自己特色优势做大做强,把握发展空间提升办学实力,以每一所学校实力的提升带动津南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启动内驱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能力,是我们队伍建设的目的。“队伍建设年”的提出就是为了更加突出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人事制度改革是队伍建设的动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内驱力启动的阀门,必须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党、政、工、青、妇等必须合力推进,并完成好这项重要工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关键是建机制,这是不能含糊的,改革的具体程度、条目设置、权重赋予等问题可以灵活。改革的重要环节一是转变观念。比如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存在没有投入就不能改革,人员缺编就不能改革等认识,这些需要转变。我们要明确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落实国务院的要求,是对教师活动工资通过考核,区分优劣后按劳进行分配,而不能是没有经过考核不按按劳分配原则办事的自然发放。这次改革本身是改革旧体制、落实新要求,即将工资中活的部分按照其本身属性的要求进行发放。再有,单位中人员缺编与超编的问题并不是改革的必要条件,无论缺编还是超编,对在职人员的工作必须进行考核,必须要区分优劣好坏,体现在分配和聘任上,不存在缺编单位就可以不考核的道理。二是依靠群众。群众是我们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是我们政策权威性和科学性的基础,是我们改革的动力和受益者,因此,改革的内容和推进的步骤每一步也不能离开群众,必须充分依靠群众,使95%以上的绝大多数群众认可支持。三是科学论证、严格考核、形成机制。为保证改革的科学、缜密,达到形成机制的目的,推荐八步工作法:学习文件、分析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三位一体”、制定方案、运行实践、修订方案。这八步也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决断力、责任感解决改革出现的问题,把改革抓好、落实。

(三)深化新课程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其实质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是统领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渠道。深化新课程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是我们永远的重要工作任务。我们要集中所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为完成好这一重要工作任务服务。各级各类教育无一例外,统统如此。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发展,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根本措施。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科学发展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们工作的方法论。教育必须加快发展,而且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体现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教育质量的涵义基本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社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这是教育质量的社会检验标准,简称为“社会质量”。它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检验教育质量的最高标准;二是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这是教育质量的学生检验标准,简称为“内部质量”,它是教育质量中的组成部分。三是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与教师等)对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这是教育质量的内部检验标准,简称为“工作质量”,它是提高“社会质量”和“内部质量”的保证。我们通常所讲的教育质量一般是指“社会质量”,即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教育各项工作的内核最终要落实在教育的产品——学生身上,我们只有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以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基础。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一切以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人包括两部分,一是受教育者,即学生;二是教育者,即干部和教职工。我们既要坚持“以生为本”,又要坚持“以师为本”,“以师为本”为“以生为本”服务。“以生为本”体现“社会质量”的实现,“以师为本”体现“工作质量”的高低。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永恒目标

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一切工作尤其要突出以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落实学生为本,在工作中要坚持“一个方针”,处理好“两个关系”,落实“三项工作”。

1、坚持“一个方针”。即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形势和任务,党的十六大对教育方针做出的最新表述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我们必须按照教育方针,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健康成长,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题。

2、处理好“两个关系”。即德育与其它各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德育与其它各育的关系。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在教育整体中,德、智、体、美等缺一不可,而德育则居于主导和统帅的地位”。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体现融合、凝聚、提升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德育就是抓素质教育,抓德育就是抓教育质量。强调“德育首位”不是说其它各育不重要。“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而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教育的目标是出“合格品”,“次品、废品和危险品”都是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在工作中必须要处理好德育与其它各育的关系,既要坚持德育首位,又要融德育于诸育之中,做到“各育”并举,全面发展。

二是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关系。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就个体人来讲,是促进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个体特点、形成个体特长的教育,不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是素质教育所培养的诸多能力之一。“应试教育”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应试教育”的最大害处在于只抓了一小部分而冲掉了一大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培养了一小部分,丢掉了一大部分,既使培养的这一小部分也不是健全的。我们要做的是,大力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得到发展,使高升学率成为素质教育质量提高的必然成果。同时必须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媒体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和“应试教育”的害处,以转变人们的观念,摒弃“应试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深化各项改革,创设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和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落实“三项工作”。

一是落实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是教育的高级目标。以学生为本,就是以人的培养、提高和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同一“模式”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的当前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不教时学生还能自我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让学生能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正是把握了发现真理的金钥匙,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做到学生成长过程的“三个转变”:一要变“被动”为“主动”。要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和广泛主动参与得到落实。这一思想不仅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的指导思想上,而且要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中。二要变“依赖”为“自主”。要从观念和方法上破除学生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课堂教学要切实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发现式,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空间。教师要提倡、引导学生质疑,真正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重视培养学生变知识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鼓励、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三要变“学会”为“会学”。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说过:“明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在老师不教时还能自我发展,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生一旦学会学习,在未来生活中就会产生创造的动力,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是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众教育要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厚爱“问题学生”。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特别突出教育公平原则,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这是国际上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国社会稳定和进步的现实要求。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需要关注厚爱所谓的“问题学生”。

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教师习惯把个别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随意地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还时有发生。在实际生活中,“问题学生”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依据考试成绩好坏或出现其它过失来划分“问题学生”。爱因斯坦、爱迪生、丘吉尔、沈从文、苏步青——他们自小都有不守规矩,桀骜不驯,野性十足的表现,被老师称为“笨蛋”,被学校视为不可造就的“废品”。他们天生喜爱独立思考,我行我素,偏偏得到历史的青睐,成为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思考的结论是“问题学生”不一定就是坏学生。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对他的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胸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研究和探求管理“问题学生”的有效途径。要消灭“问题学生”的产生,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开发潜能,关

注和厚爱那些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悄然无声地成长的问题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胸怀慈爱之心,想方设法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客观上出现的“问题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培养下都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现在的教育呼唤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不能用培养少数“精英”的教育模式进行大众教育,更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排挤学习困难的学生,牺牲巩固率。人的禀赋是有差异的,但是各有所长,皆有潜能。李白曾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大众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其在接受教育后,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为社会做出贡献。社会发展和分工决定了工作岗位有“蓝领”和“白领”之分,都去争“白领”的岗位是不现实的,人的差异同样决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担当“白领”的任务。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蓝领”,绝不能因少数“白领”的需要而置大多数“蓝领”利益于不顾,如果那样社会将失去和谐与公平。特别是“白领”的意图没有“蓝领”的卓越工作只能束之高阁。在此特别强调,职业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特殊教育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更显珍贵和需要支持。

三是落实“德育首位”。德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内容体系和规律性。在实践中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落实“德育首位”,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必须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德育工作者的自身德育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第二,要防止重才轻德的倾向。有的学校教育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德育的方法简单枯燥,工作流于形式,挤占德育课程,班、校会质量不高等情况必须改变。第三,要防止搞形式主义。由于德育具有全面性、渗透性的特点,其内涵和外延往往难以准确界定,其工作内容也难以简单量化,往往容易出现工作上的简单化、片面化或绝对化,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认为搞一些活动就可以替代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样德育是没有真正效果的。要落实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将德育充分融入学生学习、实践、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全部时空,要时时、处处、人人、事事进行德育,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在智、体、美、社会实践等教育中,有机地进行德育。要在我们“孝敬教育”“经典诵读”特色德育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德育的内容、载体、方法,进一步增强德育实效性。要通过“ 2+1 ”工程的实施,大力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 50 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理念,促进学生美育、体育的发展。

总之,我们既应注重面向全体,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潜能和个性发展,更要树立德育首位的观念,不拘一格地为国家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有用之才。

(二)坚持深化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

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改革。因为事物发展的本身就蕴涵着改革过程,改革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仍然要抓住制约工作发展和质量提高的问题,加快和深化改革。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要抓住“一个加深”、“两个转变”和“三个重点”。

1、“一个加深”。即加深对改革意义的认识。谈教育改革,是因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存在阻碍教育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改革进行解决,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这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原因。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改革的内容涉及多方面,社会事业的进步呼唤改革,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化呼唤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呼唤改革,新课程的推进呼唤改革,学生的减负呼唤改革等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更要清醒地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

2、“两个转变”。

一是转变对改革阻力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信心。改革会触及到个人或小集体的某些利益,所以任何改革都会存在阻力,没有阻力的改革是不存在的。如何看待这些来自反对者的阻力,是我们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阻力是改革发展中一种“健康”和必然的现象,当所倡导的改革具有某种潜在的消极的“危害”作用时,阻力就是推进改革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一种积极力量。分析阻力产生的原因,阻力内容的合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促使改革者充分论证改革的依据、策略和方法是否科学,才能按照一定的方式来调整,明智地选择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才能通过解决阻力来实施改革。改革的过程就是改变反对者的意见和看法,把阻力转化为动力的过程。二是转变改革的工作方法。惧怕失败、叶公好龙是不行的;冥思苦想、闭门造车也是不行的;领导认可,群众不知是不行的;脱离实际,揠苗助长也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改变工作方法,通过统一思想来解决认识问题;通过博采众长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民主集中的程序来求得群众支持;通过实事求是,立足学校实际来真正实现改革预期的结果。

3、“三个重点”。教育工作需要改革的内容十分广泛,要求改革的迫切程度不一。围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一中心工作,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深化教育改革要抓住的“三个重点”是:重点深化新课程改革、重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深化对学校和师生的评价改革。

一是重点深化新课改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新课程改革进入第三年。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在先,实施课改工作在后,课改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配套工程、是延续和发展工程,新课改工作的实施成效,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成效。新课改从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出发,以容纳各种“最新”“最先进”的知识、信息,更新教学内容,重新锁定课程目标之外,还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方法、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涉及的方方面面加以改革。故新课改工作在基础教育中的份量重、意义大、影响深。所以,我们必须扎实推进小学和初中课改,绸缪高中课改。在强调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强调三点:第一,增强改革的信心。面对一项新生事物,在探索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风险并付出一定的代价。无数事实说明,人类历史的前进与发展总是要冒险并付出代价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先后失败了 1600 多次。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也要像爱迪生一样,善于从失败中找到成功之路。第二,保证改革要实。创新也好,新课改也好,都要通过一个过程:一个丰厚的自我发展与更新的过程,一个积累、比较的过程,一个基本的训练过程。必须抓实、抓细这个过程之后,才能在扎实的研究、实践中,闯出一条新路,开拓前进。第三,保证开齐开足课程。素质教育工作必需着力围绕新课改工作来展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全面教育不可偏废。不能只重智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必须开齐开足课程。还要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减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是重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拟订了《津南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通知(讨论稿)》,这是对以往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各个基层单位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本学期试运行。一会儿,志达局长还要讲具体的要求,在这里,我强调三点:第一,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学校主要领导要认真负起责任;第二,必须以政治思想工作为保障,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有关政策,系统上下、学校上下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第三,必须明确人事制度改革是机制建设的过程,一定要深入学习掌握有关政策,完善工作程序,保证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是重点探索对学校、教师、学生评价的改革,用积极的导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中的状态与绩效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要积极探索对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改革,用积极的导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一,正确对待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督导评估是对学校的评价。我们已经在十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论证,进一步完善了督导评估机制,并开始运行。我们总讲评估是“一把尺”,就是发挥测量和诊断的作用。要正确对待评估,让它发挥最大的功效,促进学校依法办学,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评估工作的本质。

第二,完善教师评价。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的改革都有独到之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各校在制定教师考核方案中,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四个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多元评价相结合、管理性评价和发展性相结合。在对教师评价制度完善中,要探索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第三,完善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是我们历来非常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所以,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做到注重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注意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管理的细化,尽量用不同的目标去评价不同学生,不断改进学生评价机制,逐步由鉴定性评价转为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评价即考核,直接引导各项改革的实施,必须科学合理积极稳妥有序进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有关系。

(三)坚持科学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科学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学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发挥整体功能要靠管理。学校实行科学管理,强调“一个必须”、“两个注重”和“三个加强”。

1、“一个必须”。必须通过建机制实现科学管理。凡是办得好的学校,都有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机制,都有符合规范化要求的规章制度。通过机制的建立,使学校工作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按既定要求互相配合有条不紊地运转,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和协调;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避免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减小 “人治”成份,增加“法治”成份,保证指挥的畅通,管理的有效,保证步调的一致和各方面的协调。学校必须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必须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学校发展铺设一条科学管理的轨道。

2、“两个注重”。即注重校本管理和注重依法管理。

一是注重校本管理。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是教育管理从“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的转变,是一种管理理念的转变。它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使师生员工成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办出各自学校的特色,提高办学效益。督导评估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体现了区教育局一种管理理念的转变,即给予学校更大的空间,发展自己,办出特色。形势逼人,随着教育体制的变化,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迫切,随着生源的减少,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依靠什么?在这个背景下,学校只有依靠办学特色来吸引学生,只有依靠教育质量的提高吸引学生。因此,校长要注重校本管理。实施校本管理,第一,要树立自己的办学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给学校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校长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理性思考怎样办学,把学校办什么样子。选准切入点,确定办学的方向和目标,要有明晰的办学理念。第二,加紧学校文化的打造。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特征,是一个学校里教育教学活动、人际关系背后的价值判断与潜规则。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才能提升教师的智慧和德能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形成学校文化是校本管理的最高境界。第三,拓展发展空间。校本管理除了要突出学校自身主体意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外,还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和镇村,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校外围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二是注重依法管理。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依法治校。第一,完善学校章程,有法可依。要遵循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因校制宜,制定和实施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切实使学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依法治教。第二,加强学法、自觉守法。要学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守法意识。还要必须依照法律办事、办学、执教,杜绝违法事件的发生。

3、“三个加强”。学校管理的内容广泛,涉及党建、德育、教学、后勤、人事等诸多方面,如何实施科学管理,各位还要深入思考。今天,我们就加强党建、政风行风建设和校园安全三个方面的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抓好党建和反腐败工作。区委提出了“两推进两建设,一整合一保证”的发展战略,党建是根本。落实区委的要求,做好教育工作,我们也必须重视和抓好党建工作。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坚持和落实已经形成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设好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建工作重点是:加强思想建设,解决认识问题,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组织建设,解决人的保障问题,核心是民主集中制;加强作风建设,解决动员群众战胜困难推进工作问题,重点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保证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提升办学实力。

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仍然艰巨,一些学校党政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所显现。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解决好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和规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解决教育违规收费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问题、解决党员干部人际交往问题。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到警钟长鸣,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以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制止乱收费,树立教育良好社会形象。只有加强教育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以实际行动塑造机关、学校、教师的良好形象,才能把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切实解决好规范收费问题。要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作为今年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把中小学教育收费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坚持收费审批制和公示制,学校要向社会和学生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程序,增加收费政策的透明度。严禁巧立名目收费、超标准收费和搭车收费,落实“一费制”的各项要求。第二,切实解决好师德师风问题。大力推进师德建设工程,健全完善师德考核机制,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决制止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第三,切实解决好机关建设问题。要在机关开展的政风行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努力建设勤政为民、求真务实、依法行政、廉洁奉献的机关。

三是创建“平安校园”。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创建“平安校园”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以往的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是骇人听闻,我们不能听说的时候重视,事过境迁就轻视。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安全责任制,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到人。第二,面向师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法制教育;第三,经常性排查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整改;第四,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预案,要对所有的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保证校园安全。

(四)深化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基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学实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创造者,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今年,我们要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深化队伍建设,要抓住“一个根本”、“两个支点”和“三个抓实”。

1、“一个根本”。即抓住教师专业化成长能力培养这个根本,增强办学实力,提高教育水平。教师职业从随意化、经验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基本含义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面对课程改革对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课程改革中的课堂、课程结构的变化,学生教育问题的变化,这一切都需要智慧型的教师。

2、“两个支点”。深化队伍建设还要抓住“德能双馨”两个支点。德与能的关系以及提高的方法,各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长,目标明确。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必须把工作做实、做细才能取得成效。

3、“三个抓实”。教师专业化成长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校长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要做到“三个抓实”。

一是抓实校长自身的引领。校长要树立“师本”的理念,要依靠教职工办学。要加强个人素养,提高对教师专业化引领的水平。

二是抓实校本培训。“别人的鞋子再好也不适合自己”,只有研究分析自己学校教师的实际,制定并实施适合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计划,才能促进教师发展成长。要以校为本,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建设教师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共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抓实校本培训。

三是抓实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的搭建。作为校长,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既是教师自我奉献的事业,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所以,必须承认教师的个性差异,工作中关注教师专业化,为教师创造一个有利于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教师自我完善、更新知识、全面发展。

第一,努力营造教师成才的氛围。新课程倡导教师发挥创造性、进行个性化教学,并提倡评价的多元化。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管理者如果仅仅用过去那些管理的办法,就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改革的需要。学校领导只有引导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来做、当作人生的目标来追求,教师们才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工作才有动力,并不断有所创新。否则,新课改就会成为教师的负担,有的教师会针对政策寻找对策,并想方设法应付学校的检查。因而,一定要把新课改与教师成才联系起来,努力创设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氛围,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第二,加压与减负相结合。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领导要不断向教师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和更高的工作要求,这就是给教师加压。同时,管理者也要做好减负工作。要多关心教师,多组织活动,多换位思考,多启发引导,帮助教师保持健康的心态。

第三,变指令为指导。任何指令性的东西,都会限制教师的创造性思维,都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因此,学校领导应少点指令,多点指导;少些一般号召,多做深入具体指导,进行科学管理。学校领导要做教师的朋友,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教师尽快的提升自己。

同志们,面向未来,我们处于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提出的“四个满足”的目标,齐心协力,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共同谱写津南教育新的篇章!

谢谢大家。

文章

来源莲山

5.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2004年8月31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教育法制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刚才市教育局就上半年全市教育法制工作会议做了总结,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我表示赞同。大家应该感到,今天的会议与素质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一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加重要。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时参考。

一、进一步强化对教育法制工作的认识

认识的问题,大家是有的,问题是如何强化提高。我市教育法制工作是有基础的,早在98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以建立学校章程为主的依法治校工作,我市聘请法制副校长、开展学生法制教育在全省有一定位置,学校法制建设方面一些专项工作也取得了很好成绩,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法制领导机构的肯定和好评。但是,我们的教育法制工作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部分学校领导干部把教育法制工作当作不得不做的事情,推一推,动一动,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甚至认为是影响其精力的额外事。部分教育工作者不知法为何物,全无法律意识,侵害了学生违犯了法纪却还以为是为学生好,我们普法这么些年了,实是不该。尤其是民主管理监督在学校更为薄弱,保障教职工参与涉及切身利益和学校重大事务决策的议事规则即有若无,甚至根本全无,领导意志“一言堂”。多发的校园内学生伤害事故,不难说明我们的学校在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规程、学生纪律教育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这些不能不让我们反思,从中受到警示。因此,有必要强调对依法治校工作的再认识。

依法治校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保障。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将成为今后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无论在学校的内部管理,还是在学校的外部保障中,法治都将发挥重要任用。今年2月教育部出台的《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做为教育振兴的“六大举措”之一提了出来。可见,依法治校在学校应摆在什么位置。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如果,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再不积极全力推动依法治校,学校领导再看不到、积极实施依法治校,就是政治上的目光短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全面打造的法制社会、法制政府、法制学校所淘汰。

依法治校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的保障。一所学校的好坏,关键在校长,在于校长的法律素质和管理理念。我们常说要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怎么提啊?只有依法治校。当然这个“法”不仅仅指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也指学校内部依法制定的章程和各种规章制度,通过这些法律法规和章程、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规则、职能职责,来保障师生参与民主管理监督的权利,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财务管理等走上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轨道,形成一种学校管理与运行的机制,从而达到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目的。我要强调,这些规章制度中应当含有责任追究制度,不然就达不到保障有力要求,就会形同虚设。我们有的学校管理毫无章法可言,校长感到很累,分身乏术,说明什么?就是不懂得管理,依法管理。要知道依法治校不是你校长一个人的事,是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事,包括教师和学生。只有全员参与,依法治校才能真正实现。

依法治校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教育和学校形象的需要。都说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可近年来乱收费、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乱补课乱办班、分班换座还要上炮(这个在辽源公众信息网上有反映)等问题严重地污染了教育这块净土,侵害了学生权益,影响了学生诚信品德形成,阻碍了素质教育发展,教育和学校成了社会百姓品平的众失之地,本该为人尊重的教师却被社会上的顺口溜列为“四大黑”之一的“眼镜蛇”,我虽然清楚这只是个别学校、个别学校领导、教师所为,但我真是为他们毁了整个教育、学校、教师整体的清白而痛心不已。我们还能选择什么,再不实施依法治校行吗?对他们,必须要靠法律、制度、检查、惩处来震慑、约束、发现、打击,真是到了不治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不治就不是践行“三个代表”,不治就不能在政(行)风评议中让人民满意。

二、切实把握当前教育法制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问题

一是普法问题。普法是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前提,不知法为何物,不知道游戏的规则,怎么能当好执法的裁判,怎么能做好守规的运动员。所以普法要注意层面,凡是教育内部的人都要普法,具体说有四个层面:教育行政公务人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普法要有针对性,凡是与教育相关的法律都要有所涉略,尤其是领导干部和法制工作人员;普法的形式要有效,要做好规划,尽量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但是,有时强制性普法教育也是必要的,就象法律本身一样,愿意不愿意都得服从。

二是依法治校问题。前面我已经讲过其重要意义了,立夫同志在部署工作任务中也强调的很明确,关键就在落实了。这里,我再次强调依法治校中要切实抓好的几件事:章程的问题、民主监督管理的问题、校务公开的问题、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的问题、依法维护合法权益问题。这些问题是依法治校最为重要的内容,能不能抓好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反映的是一所学校领导具备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反映的是一所学校领导敢不敢于将自已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管理是民主集中还是家长包办式的“一言堂”。我们总在想为什么有的领导班子不合、没有凝聚力、战斗力?为什么有时我们的教师、学生会受到侵权、伤害?为什么我们对乱收费、师德建设如此重视还履履出现问题遭到社会议论遣责?我认为是缺乏“法治”的原因,是学校“一把手”的责任。依法治校,“一把手”若亲力亲为,谁能不动?法律、制度再全再好,不去贯彻执行又有何用?所以看来,要加强执法监督。真的到了该好好反思反思的时候了。

三是依法保教的问题。至于学校如何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学校、教师如何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我不多说了,法律法规、学校章程及规章制度都已经明确。但有两个问题必须强调。第一,校园伤害问题。最近,私立曙光小学学生触电身亡意外伤害事故,经过政府、教育局协调,学校以赔偿35万而告平息。我们不也有不少学校发生学生意外伤害而赔偿的吗?一方面我们为受伤害的学生及家庭痛心,一方面我们为学校及有关责任人而愤慨。学校受到巨大损失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极大不安定因素。这个事情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加以重视。学校安全无小事,这个安全包括方方面面。要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让他们知道如何安全自救,知道什么是该做的,哪些不能做不可为,不要只定几条制度、写个方案就束之高阁,要实实在在地让学校每个人都入脑入心。我也清楚,不论我们怎样讲,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怎么办?李局长要求的好,参加保险,至少应该参加学生意外伤害校(园)方责任保险、提倡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个人保险。要向学生家长宣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宣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过错责任原则”,让学生家长知道学校不是学生的监护人,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学校承担的是过错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使他们清楚自己也要采取规避风险的办法。只进行教育还不够,还要按照制度开展着实的安全检查,防火的问题、防电的问题、防不法人员侵入伤害的问题等等有关学校设施、设备、食堂卫生、保卫措施安全检查,甚至有些危险实验操作规程的考核都要开展。安全工作要细而又细、时时刻刻、角角落落注意,如果我们不能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让承载知识的生命没了,还能谈什么为四化培养人才,还教育谁?第二,学校经济活动问题。实行依法治校后,学校独立法人的地位已非常明确,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正是这种独立性,要求我们的学校在对外出租闲置校舍、招标校内建设工程、购置设备等经济活动中,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签定合同,合同内容要严密有效,要依法履行合同,避免吃亏上当或是违约遭诉赔偿,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这个问题提出来,是因为随着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学校对外经济活动将越来越多,说到底,还是一个懂不懂法律的问题。这个方面,五中做的较好,通过司法途径,避免了欺诈合同给学校造成的较大经济损失。但也有教训可在,当初签定合同时怎么就会那样签?虽然后来胜诉,但不也牵扯耗费了我们的精力,花费了聘请律师费吗,事实还是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在这个方面出了问题的我就不说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先看看或者咨询一下法律,仔细思考思考,怎样做才能保护自身的权益,怎样做才能不受侵害。

四是依法行政问题。教育执法工作是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施教育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加强教育执法,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树立起教育行政部门是法定的执法部门的观念。严格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换政府职能,逐步学会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管理教育事业。今后应注意加强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教育执法责任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有关执法责任分解到内设职能机构,明确实施主体和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行政首长负责的教育执法责任制度。

第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执法程序性制度,规范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研究,准确掌握执法的实体要件,对在教育行政管理中需要经常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措施当中的义务教育的入学通知和免除、办学许可和注册、教师资格许可等,要规范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制定并采用标准执法文书,保证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公正与公开。第三,建立教育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要把行政执法的项目、职能单位、依据、条件、程序、期限等向社会公开明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接受社会监督。第四,积极建立和完善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畅通申诉渠道,加强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诉讼工作,以使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能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济和保护。第五,要积极争取司法机关(公安、检察、人民法院)的支持和协作,学会善于依靠司法手段解决教育纠纷,制裁违法行为和监督教育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要争取人民法院在内部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和进一步扩大受案范围,保证大量的教育违法和纠纷案件得到及时的裁决。要积极争取检察机关依法对有关教育案件进行公诉、支持起诉等活动,加大检察机 关对教育事业的保护力度。

三、切实加强推进教育法制工作的措施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光说重视不行,一次会都不开,怎么能说重视。要坐下来认真地研究几次,要制定有计划,要有记录和档案材料证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指导、检查验收工作,尤其对依法治校工作,在教育目标责任书验收中要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二要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目前,我市教育行政部门法制机构基本健全,有独立的也有合并科室专人负责的。这个很好,一定要保留、加强,要选派精干得力、政策水平高、有一定法制知识基础的同志充实到有关科室。至于队伍建设,不仅仅指法制机构中的执法人员,也包括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科室的人员,这部分人员都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法制机构主要承担综合执法职能,牵头组织办理重大和涉及综合性的行政执法案件,审核各业务职能机构提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承担对本部门提出的行政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请求的受案和处理工作。各业务职能机构在其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教育行政执法与监督工作。教育督导机构可根据同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授权或委托,调查教育违法案件,并提出处理意见。

6.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经区教育局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区初中、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总结交流全区初中、高中教学工作的经验,根据我区初中、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研究确定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与措施。会上,对在2004年中学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先进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先进个人代表介绍了工作经验。郑局长还将就全区中学管理问题、教学问题等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区教育局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全区中学教学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年来,全区各初中、高中的教干、教师牢牢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两项中心工作,强化管理,服务教学,扎扎实实搞教研;提高质量,追求效益,实实在在抓教学。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区中学教学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取得了新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1、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各学校十分重视教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区一中、市中初中、册山中学被评为全市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市中初中并被推荐参加全省教学示范学校的评选。

一是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加强。长期以来,我区坚持走“教研科

研一齐抓,科研教研一体化”的路子,建立起了以区教科室为龙头、以区科研中心组、学科中心教研组为枢纽,以课题组、学科教研组作为载体的教育科研网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区有16所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实验学校,19 个国家和省、市级立项课题。去年11月和今年4月,我们两次承办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研讨会,大力推广尝试教学法等先进的教改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教育科研工作。

二是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得到落实。各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端正办学思想,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重视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罗西二中在教学管理上杜绝教师备课只备教材知识的现象,提倡教师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册山初中杜绝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杜绝课后搞“题海战术”的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学以致用;市中初中在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播放半个小时的音乐,以此杜绝老师“加班加点”、“拖堂”等不良现象;华盛初中在教学管理上做到基础年级与毕业年级并重,升学率与合格率并重,文化课与活动课并重,面向各门学科、面向全体学生抓质量;罗西一中和汤庄初中重视过程管理,教学环节抓得实、抓得细。由于常规管理工作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着力开展教研制度创新,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我们在教研工作中坚持以学校为教研工作基地,以学科为教研活动中

心,以教师为教研活动主体,把教研活动扎根在学校。为此出台了《市中区校本教学研究实施方案》,制定了教研员包片联校、包科带人的教研工作责任目标,先后召开了4次全区性教研专题会议,指导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各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市中中学、盛庄二中出台了《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从意义与理念、任务与内容、组织与管理、实施与落实、检查与评价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操作意见,构建起了校本教研网络。

四是区教育局建立并不断完善对各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方案,学校内部也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对年级、班级、备课组、任课教师的评估方案和奖罚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扎实推进初中课改,顺利启动高中课改,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程改革工作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抓好这项工作,这既是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也是促进我们自身发展的一次良机。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大力营造课改氛围。我们通过两个渠道对课改工作进行了有计划的宣传:通过不定期编发《市中教研科研通讯》,集中宣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探索、新成果,引导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在教研网上开辟《关注新课改》栏目,重点刊载学科教研员、课改实验教师的点评和体验文章,以解决课改实验者的困惑。各实验学校也层层动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不少实验学校创办了课改通讯、课改校报(刊),定期推广实验成果。

二是努力打造课改队伍。我们采取了两手抓的办法:首先是抓教研员和骨干实验教师队伍素质。为了提高教研员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区教育局购买了大量的课改理论专著,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条件;还选派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一年内,我们派出参训人员近800余人次。其次,着眼于课改教师的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了市、区、校三个层面的课改教师培训。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在课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以“传播课程理念,推进课改实验”为主题,在双月园学校和美澳学校举行了课程改革培训会。以“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为主题,分别在册山中学和市中中学举行了课程改革研讨会。以“研究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为主题,分别在高都一中和罗西一中举行了课堂改革研讨会。

通过这些努力,我区课改实验教师在角色定位、课程理念、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实验学科教师的课程观念也有了重大改变。在课程的开发方面,校本教材也相继推出,如册山初中的礼仪教育、付庄初中的心理教育、华盛初中的古文化涵养等在培养学生素养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3、建立教研协作体,形成教学工作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

在高中教学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区一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民办学校的补充、推动作用,在全区高中形成了竞争和共同发展的良好

局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区一中形成了比较稳定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管理严格、质量稳定著称于市内外。区内的几所民办学校精心打造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有长足的发展。我们以区一中为龙头,联合区内的各类学校,构建了高中教学工作协作联合体,将个体的资源优势协调、整合,搭建了公、民办学校相互交流、发展的平台。在评先树优、晋升职称等方面,公、民办学校享受一样的政策和待遇;集体阅卷、讲课比赛、教学质量分析调度会等教研活动,在各校轮流举行;外出学习、考察以及信息交流等一起组织进行。各高中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在教学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区一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努力打造教学品牌。双月园学校加强集体备课,精心打造课堂学案。美澳学校结合高中部学生特点,实施了“培优补弱”的策略,坚持和采取了“导师制”、“分层次教学”、“零起点授课,低跨度教学”、“每周一测”等教学方式。在高中教学工作中,全区公、民办学校团结协作,共同发展,2004年高考全区本科进线1417人,其中区一中进线823人,为全区高考胜利奠定了基础,其余各校共进线594人,为全区高考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初中,我们推出了教研协作体的新举措,扎实且富有成效地开展了“帮扶结对”工作。我们对教研协作体工作提出了“帮、联、推、促”的“四字要求”,“帮”就是对帮扶学校在改善办学软件环境等方面的支持。“联”就是指协作体内学校进行科研课题嫁接、教师结对、职能部门联姻,采取教师送教支教、教干交流、管理制度

借鉴等具体方式,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更大效益。“推”就是指推介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课例等最新成果。“促”就是指通过教研协作体工作,提高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罗西一中和罗西二中,市中初中和华盛初中,双月园学校、册山初中和高都一、二中,汤庄初中和付庄初中、盛庄一中和盛庄二中在协作教研方面做的很好,对加强教学交流、增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树立研究意识,全力抓好备考指导

各学校在教学工作中树立研究意识,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研究,同时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对教学的服务与指导,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

在过去的一年里,区教研室针对高三教学提出的明确口号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意识、研究意识。为此,区教研室带领各高中的业务校长、教导主任、高三年级主任多次去外地学习,从昌乐、安丘、沂水、莒南等地获取了大量的高考信息,学到了很多的宝贵经验,并在我区进行移植、推广。由区教研室帮助联系,各校从北京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为学生做专场报告,指导学习、应考方法,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各学科教研员组织全体任课教师深入研究当前考试改革的动向,研究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备考策略与应试技巧。他们在第一时间搜索和捕捉高考信息,进行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的研究,较好地把握了高考的命题原则和命题趋势,及时调整学科复习思路,研究备考的策略和应试的技巧。我们还与蒙阴、临沭建立了阅卷联合体,增强了考试分析的针对性和可比性,及时把握了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调控,保证了复习的高效率。

在中考备考方面,各学校做到了将单科备考和整体备考相结合,将教学的宏观调控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将内部挖潜与信息导向相结合,为中考取得较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一轮备考的初期,各个学科都要召开备考教学研讨会,总结前一轮备考经验、提供课例示范、提出全年备考计划和要求。今年,组织了3月份的摸底考试,调研了5月份的模拟考试。同时十分注重广泛收集信息,多次组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有关的备考教学研讨会,学习归来后,组织相关教师整理备考信息,印发各学校指导备考。

5、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效益不断增强

今年我区中考、高考又取得了优异成绩。中考 500分以上129 人,460分以上849人,高分进线率比去年增长了62%,综合评估居于全市第五位,比去年提高了五个名次;高考本科进线1417人,增长率达到了11%,本专科录取2633人,增长率达到了34%,综合评估居全市第三位,比去年提高了三个名次,受到了市教育局的表彰奖励。

总之,一年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各学校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说,一是工作思路上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课改,一手抓质量,以课改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做到课改、中考高考两不误。二是工作重心上突出毕业班管理,围绕毕业班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三是工作方式上深入课堂,深入学科,与

教师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这些经验,对今年乃至今后的中学教学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尽管我区的中学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沂水、莒南等县区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工作上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之间没有形成均衡发展、平等竞争的办学格局。在具体工作中,区教育局坚持一手抓优质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手抓薄弱学校的建设,迅速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但从目前情况看,这项工作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我们的国办高中只有市中一中和实验中学,民办高中有双月园学校、美澳学校、现代学校等,由于学校性质、生源基础等原因,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竞争格局。在初中学校也出现了优秀教师、学生向优质学校流动、汇集的现象。同时,现有优质学校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多数学校拿不出一流的、确具独创性和先进性的教学成果,难以很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特别在“名师”和“尖子生”的培养方面,与外地先进学校相比较,我们还普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二是学校内部教学设施不足,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影响。最近几年,我区教育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这为我区教育的再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学校迅速发展的同时,教学设施不配套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生活动场馆和基本教学器材并未随班级数、学生数的增加而同步增长,实验室、阅览室、特种教

室被挤占,实验课不能正常有效开展,学生被限定在了更加狭窄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中。有些学校教干教师认识上有问题,功利主义思想太严重,只抓文化课,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有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是部分学校管理粗放,教学要求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从客观原因看,学校规模扩大,班级数量增多,班额过大,增加了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的难度,管理和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从主观原因看,部分学校的校长研教务教意识不强,教学的中心地位不突出,工作中关注非教学性事务多,关注教学少;一般号召多,检查落实少;面上的要求多,深入班级、备课组检评帮促少。特别是在教学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上管理粗放,不严、不实、不细,缺乏过硬过细的措施,没有扎扎实实地铺下身子抓落实,使学校的各项教学要求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在管理上只重结果处理,不重过程指导和对教师的情感投入;有的初中学校不能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管理策略,不能有效地解决年级管理与学科教研的矛盾,弱化了学科管理的地位,教导处形同虚设,职能作用得不到发挥,教研活动流于形式,限于应付。个别学校的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办学缺乏高目标,工作缺乏严要求,思路不清晰,管理中拿不出硬措施,教育教学质量滞后。

四是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教学中研究学情不细,课堂教学中“偏、难、高”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学定位过高,造成了大量学生的厌学、掉队。在培养对

象上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在升学目标上只注重少数学生,视野过于狭窄,降低了教学成效,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尖子生培养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缺乏系统的培养规划和认真细致的辅导,成效并不明显。边缘生、偏科生的帮扶措施不到位,行动过晚,难以把他们促到优秀生的层面上来。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学改革力度不大,课程改革旗帜不够鲜明,教科研特色不够突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我区中学教学管理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是部分学校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估激励机制,教干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学校尚未真正启动实质意义上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真正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建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新机制,导致部分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学校评估奖励过于看重教师个体的教学成绩,尚未建立起班级捆绑、备课组捆绑的奖励机制,因而影响了备课组和班级整体实力的发挥,教学工作未能整体优化、形成合力。

六是高中教师数量快速增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最近几年,我区高中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为解决规模扩大与师资短缺的矛盾,在短短的几年中我们向高中充实了一大批初中教师和专科毕业生,尽管他们中也不乏佼佼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在短时期内完全胜任高中教学,从而导致高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初中阶段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师资水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今后一段时期我区中学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区中学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切入点,以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教研主抓课堂,科研主攻课题,突出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名师培养和毕业年级教学等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教研科研和教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这个基本的工作思路,本学年乃至今后一两年内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我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已实施两年了,高中课程改革也已经全面启动。课程改革是教育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实施。

一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握正确的课改方向。各学校的领导、教师、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教研员,都要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的理论,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要旗帜鲜明地支持课改,扎扎实实地推进课改,正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尽快从思想上、行动上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研讨活动,切实提高教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是教师。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培训和交流研讨的质量。今年

暑期,我们组织参加了市教育局对高一全体实验教师的培训,组织了对初中实验教师的培训,学校组织广大教师进行学习、研讨和集体备课,有效地保证了新课改实验的顺利推进。今后,区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教干教师的集中培训,并定期召开研讨会、校长论坛、课改论坛等活动,进行阶段性交流总结。各学校要大力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把课改中的问题作为研究核心,使研究基于学校,又服务于学校,实现校本研究与校本培训的统一。

三要发现和培育典型,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区教育局将确定联系点学校,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先进经验。区教研室要组织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培育典型,激励先进,带动后进,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要结合我区教育教学实际,正确处理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关系。首先,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次课程改革,较多的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在教育观念、课程体系、管理评价体系、后勤保障体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整个课程的主体,仍源自传统的课程。我们学习、研究新课程,首先要强调对传统课程的继承与发展,不能用否定传统课程的态度把新课程置于空中楼阁之中。离开了继承,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创新。其次,要处理好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课程实施要立足实际,要认真研究哪些要求可以一步到位,全面落实;哪些要求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要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把先进性与可行性结合起来,实事求

是,讲求实效。第三,要处理好推进课程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推进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已经进行的诸多教学改革,实际上都是与新课程的要求相一致的。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三点,一是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二是要继续抓好规范化训练;三是要努力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为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是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体制,完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各高中要强化学校的级部管理,落实级部在教学管理中的实体地位,使级部有选聘教师的权力,有管理班级和学科备课组的权力,有进行评估奖惩的权力,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抓教学各环节的落实,关键在级部,级部主任要充分发挥作用。各初中要充分发挥教导处的职能和作用,实行年级管理和学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由教导主任分管年级,突出学科教学管理,整合教研力量推动教学工作。各初中、高中要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级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基本单元,是管理和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各学校要通过科学的激励导向机制,促使最优秀的教师走上班主任岗位,担负起班级管理的重任。学校要给班主任充分的管理班级、组织“帮促”和协调学科教学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班级工作的整体优化。

二是扎扎实实地抓好教学常规的管理。学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常规的落实上。教学常规主要包括备、课、练、批、评、辅、测七个环节。首先,要抓好集体备课,确保每个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

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集体备课要有一名业务教干参加并签字验收,切实把集体备课的要求落到实处。其次,要继续坚持推门听课制度,校长和业务教干都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第三,要指导教师精选习题,严格控制练习的质和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第四,要抓好对作业批改的监控,年级主任要检查任课教师的作业批改是否符合学校要求,写出的评语是否具有针对性。第五,要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实效性,指导教师重在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点拨迷津。第六,要安排好辅导,落实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发展特长。第七,要合理安排单元检测的时间、密度,及时反馈检测情况,认真做好补偿教学。

三是加大教学评估力度。加强教学管理,调动教干教师的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说,没有评估,就没有落实。关于评估的问题:第一,评估的内容要进一步细化。对工作只有笼统的要求,没有细化的检查评估,就等于没有落实。粗线条评估所带来的,可能是一种形式主义。随着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不断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细化程度和工作的精细化水平。第二,评估的对象,应重在评级部、班集体和备课组,对他们实行捆绑式评价,这有利于引导教师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第三,评估的结果要充分运用,及时兑现奖惩,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估具有权威性,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加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要结合初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加强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要加强对中考、高考考试说明和近几年试题的研究,进一步明确试题的变化脉络,做到认识到位、复习到位、落实到位。要特别重视对教学路子的研究,对市教育局在《关于加强2004—2005学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区教育局在《市中区初中教学工作的若干规定》中提出的各年级教学的路子、要求,各个学校要认真研究,结合本校实际抓好落实。各个学校要高度重视校本研究,积极建立校本教研的备课制度、系列课制度、专题研讨制度、教学比赛制度等,促进广大教师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迅速成长。

二是结合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引导广大教干教师深入开展“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各学校要深入反思近几年在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优势、克服不足。每一位教干、教师要深入反思自己近几年在管理、教学中的进步和不足,制定今后改进措施;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课后要及时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误之处,如何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并在课后小结中作好记录;要指导学生每天、每周、每月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三是改革教学指导方式,促进各学校教学工作平衡发展。为了加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学校的示范辐射效应和各科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全区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学指导工作要向薄弱学校、薄弱学科的倾斜,点面结合,既深入学校,发现面上问题,指出改正措

施,又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教研员要深入各学科教研中心开展集中教研活动,召集附近学校教师,采取共同听课、评课、座谈、研究等方式,开展扎实有效的学科教研活动,力求收到实效。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从我区师资队伍现状来看,下大力气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大计。

一是大力开展青年教师培养。这是当前我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区教研室要制定详细具体的培训培养方案,继续抓好教学新秀的培养工作。各学校要扎扎实实地抓好校本培训,促使青年教师在一系列的业务活动中,特别是在岗前培训、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拜师学艺、上好系列课等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体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名师”是支撑一个区域或学校办出一流教育的重要条件。近几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省、市分级组织了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省教育厅今年还推出了“齐鲁名师”工程。我区在“名师”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在全区有省级教学能手2人,齐鲁名师1人,市级教学能手38人,其中高中、初中分别只有市级能手12人。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学科教研、专项培训等活动,对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重点管理、重点使用,促进他们迅

速成长,尽快培养一批在省内、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型教师,提升市中教育的整体水平。我们将重新把骨干教师队伍分为“四个梯度一个系列”,即以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首席教师、市中名师这四个梯度构建市中区的骨干教师体系,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今年年底将评选市中区学科首席教师和“市中名师”,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待遇。

三、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初中、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紧密相联的一个整体。中考、高考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学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也倍受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我区初中、高中教学质量,确保我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各学校要专题研究解决学校内部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同时深入挖潜,周密安排,用好现有资金,按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建设、完善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特别是加强实验室、阅览室、学生自修室、微机室以及各种教学特种教室建设,确保开齐实验课,开好阅读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建起校园网,实现多媒体教学进教室、电子备课系统进办公室,提高我区教育现代化水平。

2、进一步确立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校长要善于把自己从繁杂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关心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防止出现校长工作过于行政化的倾向。各学校都要建立每周教学例会制度,校长要亲自主持,其他教干全员参加,专题研究教学问题。学校领导必须经常深入备课组,深入班级,深入课堂,了解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业务教干都必须承包部分班级和备课组,每周定时参加各班、各备课组的业务活动,并把班级、备课组的量化考核成绩与业务教干的绩效考核捆绑起来。要建立校长、业务教干听评课制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能少于20节,业务校长不能少于40节(兼课的教干不少于20节)。区教研室等有关职能科室要加强对学校校长研教、务教情况的评估与检查,并把检评结果作为评估学校的重要内容。

3、充分发挥区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的职能。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先进地区的经验证明,教研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的职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和效益,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强区教研室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真正担负起管理教学和指导教学的重任,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各学校要支持教研室的工作,服从教研室的管理和指导,按教研室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导处的建设,把真正有水平、有能力、会管理、敢管理的同志推到教学领导岗位上来,带领教研组、学科备课组研究教学、指导教学。

7.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一是按照搭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要求, 进一步拓展自学考试“中接专”“专接本”考试项目, 积极探索中职在校学生在岗深造新模式和中职优秀毕业生就读高校新的招生录取办法;二是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 为未来招生多元化发展积累经验。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意见, 所选定的3所高职院校也已经制订了实施方案, 待上级领导机关审批备案后, 将尽快启动试点工作;三是筹备组建海南省自学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 对我省自考主考学校遴选、开考专业选择、课程开考时间及安排、命题质量评估、教材选择等方面进行评估论证并提供咨询, 促进自学考试的综合改革;四是加强普通高考英语科目考试方式改革的调研, 努力实现普通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一年两考的改革目标;五是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人才需求, 积极引进考试项目, 拓宽社会考试业务渠道, 并积极加强与各地区各部门的合作, 为我省选拔国际旅游岛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服务;六是根据教育部的部署, 抓紧做好教师资格准入考试及定期注册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 以适应今年下半年试点开考工作的要求, 使我省的教师队伍建设从质量上实现新的飞跃。

二、进一步规范考试管理, 确保各项招生考试安全、保密、有序进行

我局将组织专门人员对现有的各类各项招生考试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补充、优化完善, 争取在全国率先修订出首个不同类型考试标准基本统一、操作程序基本一致的通用性考试规章制度和考务管理细则, 促进考试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同时, 我局将尽快完成各类招生考试的专家库建设, 建成并不断完善我省首个包括命题制卷、监考、巡考、评卷、网络技术、考务管理等各方面专家人才储备库, 并制订出相配套的培训计划、使用制度和监督机制, 以促进我省各项招生考试管理上水平。

三、加快招生考试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招生考试基地建设的筹备进程, 尽快规划建设成一个集办公、命题、保密、评卷、培训、考试等多功能的综合招生考试基地;二是在标准化考场建设工作上取得突破, 实现考场普遍安装全角度视频监控设备、配备手柄式金属探测器、电子狗等多种考试管理现代化技术设备;三是加强考务指挥平台建设的步伐, 我局将根据教育部要求和考务指挥平台建设技术标准, 分步建成能与教育部联网的省、市 (县) 和考点三级考务指挥系统, 使我省的招生考试指挥管理实现全面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四、不断深化招生阳光工程建设

一是对我省的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进行梳理和调整, 为考生营造积极进取、平等竞争的招生考试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考试信息公开制度, 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时间, 全面、准确、及时地发布相关的招生考试信息并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三是加强诚信制度和招生阳光工程考核监督机制建设, 加大政府、社会监督力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四是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 充分发挥考试部门的信息技术优势, 完善各项服务措施和办法, 不断拓宽网络信访的渠道, 构建与考生和社会之间快速有效的沟通互动和信访反馈桥梁, 为考生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招生考试服务。

五、抓好考试评价工作, 为考生、学校教育教学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一是改革高考成绩报告内容和形式, 在全国率先推行将目前只报告单科和总分成绩的方式, 改变为既报告考生的单科和总分成绩, 又报告单科各部分考试内容和能力的成绩以及其百分位情况, 为考生选择高校、专业和高校录取提供参考, 同时为中学教育教学提供指导;二是力争从普通高中2011级开始开展增值评价工作, 帮助学生了解高中3年的学习变化情况, 提高学习水平;三是抓紧做好普通高考年度间成绩等值比较评价的准备工作, 争取早日开展此项工作, 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四是尝试构建通过考试与评价相结合促进教育发展的模式和机制, 将评价工作贯穿到考试和选拔的全过程中, 充分挖掘招生考试信息资源, 扩大考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六、建设专业化的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考试工作队伍

8.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论坛”在大家的支持、参与下,今天在这里召开。我代表中华医学会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和关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各级领导及同行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依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依靠业务部门的管理和具体实施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做好。中华医学会是群众性学术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技人才的桥梁和纽带。它具有“知识密集、人才荟萃、学科门类齐全、信息快捷”的优势,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是一只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应当起到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医学会在卫生部、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领导支持下,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经验。在2002年12月31日,卫生部科教司正式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项目评审部”牌子挂在了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承担政府委托的职能,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

为了贯彻国务院“转变职能、转变观念、转变作风”的要求。1999年,卫生部把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职能交给中华医学会承担,以更好地发挥学术团体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这是我国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转折。五年来,学会在上级部门领导下,组织参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方针、政策的研究;负责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征集和审查工作;组织编写、出版用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远程继续教育的课件;每年组织召开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工作会议;参与修改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组织学科组专家审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五年来共评审、公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近9000余项,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并承担了大量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发挥学会优势,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卫生部、人事部于2000年联合下发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这是一个具有法规性的重要文件。《规定》指出,“各医疗卫生单位,高等医学院校和学术团体应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落实”。为了贯彻落实《规定》精神,发挥学会的优势,我们举办了各种专业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1、学会各业务职能部门所开展的工作都和继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讲,学会内部各业务部 (室)的职能,实际上都是开展继续教育的不同形式,都离不开继续医学教育这项中心工作。多年来,我们与各专科学会和各业务职能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收到良好的

效果。

2、杂志是永不落幕的继续医学教育大课堂。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在国内医学期刊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广泛的读者群。阅读杂志本身就是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好形式。

3、2003年年底,由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等学术组织编写的第一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六个分册已正式出版,今年将有更多《规范》分册和部分《临床诊疗指南》出版发行。这是卫生部立项、财政部支持、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组织专家共同承办的一件大事。

《规范》和《指南》出版发行后,继之而后的工作就是医学会还要进行培训工作。中华医学会将利用各种方法对临床医生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并已决定与出版社继续合作,开发相关的产品。

4、为了落实卫生部提出的《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计划》这一宏伟目标,学会不断探索新的继续教育的形式,对开展远程继续教育作了一些有益尝试。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录制《医生之友》节目,开辟继续医学教育栏目,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各个学科的专题讲座、热门话题,邀请国内一流专家讲课。由于节目制作精良,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讲演水平高,覆盖面广,深受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从 1996年至今,已有近10万名医生接受了培训。为推动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完成“十五”计划的目标做出了卓越成绩。

5、中华医学会——礼来合作网站已经开通,并初具规模,并正在积极筹备在网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教学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认真落实,确保培训质量。

6、《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临床技术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顺利实施,医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大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7、接受卫生部规财司的委托,承担CT等大型仪器上岗人员培训任务,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在规范、提高医疗行为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医学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我们的建家、守家和发家的传家宝项目。在卫生部和中国科协的领导下,我们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广大医务工作者们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继续医学教育在各地和各专科开展还很不平衡,如果我们重视不够,尽心尽力不足,我们将会失去很多。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的优势,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可供选择的继续教育机会是我们应当永远探讨的主题和继续努力的方向。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质量评估和监督,提高办班质量,鼓励更多的界内外人士参与支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我们已经和北医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协商,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我们正在积极筹备成立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院,以发挥学会更大作用,使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朝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发展。

上一篇:关于环保局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口语交际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