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水利规划

2024-09-24

上海市宝山区水利规划(8篇)

1.上海市宝山区水利规划 篇一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前身宝山小学,创办于1903年,1993年改名为宝山区实验小学。创办人是袁希涛先生,他是清末举人,著名的教育家。百年沧桑、百年育人,其间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中国著名国画大师朱屺瞻为早期学长,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曾在此任教。2008年4月,宝山区实验小学与宝山区进修附小(原团结路小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宝山区实验小学。学校现分为东林路校区(东校区)三、四、五年级和团结路校区(西校区)

一、二年级。

学校现有教学班38班,学生近1300名,在岗在编教职工114名。学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区首席教师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区级教学能手3名。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6名,小学高级教师77名,本科及以上学历80名。

百年校训:

诚、敬、勤、朴

办学理念:

播撒快乐 传递友善 收获成长

育人目标:

培养品行良好、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办学目标:

创办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学校荣誉: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全国校本研修实验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上海市首批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少先队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等。

2.上海市宝山区水利规划 篇二

一、对原有建筑格局的尊重与理解

方案中, 设计充分尊重上海大学本部及东部已建建筑的规划格局, 强调东西向围合感, 并优化面向园林学街南北主轴和公共绿地组成的景观步行界面及园林学街的节点 (图1) 。在西侧借助连廊系统、出入口空间形成一系列开放式灰空间, 强化与校园公共空间的融合与对话。交通方面实行人车分行, 学生以内部人行主轴为主要路线, 教师以外围车型环道为主要路线, 保证校园内交通的安全畅通 (见图1) 。

二、对绿色生态校园的研究与营造

1. 建筑与景观共生的花园学府

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是只拥有自己的基地, 以围合及对外封闭为特征的学校类型。人们太久地把高校的选址问题作为一般工程问题来看待, 直到近30年人们才发现, 高等院校对其所在的城市及周围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离于城市之外的隐士型学校转变为功能复杂、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综合体, 转变为一个小城市或城市片段。

上海大学校本部东部校区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在传统功能分区基础上, 优化校园空间结构, 注重校园空间与建筑个体的互动关系, 无论是功能还是空间结构, 新建筑都应成为校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特别是新建的建筑应该完整融入到基地中去, 采用各种不同功能的边界庭院与周边多维度的环境对话, 避免空间上与尺度上的压迫。庭院与花园是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因素, 而一个有庭院和花园的校园则是设计的又一重要的实施原则 (见图2) 。

2. 建筑组群内部的小气候调节

对于上海地区, 小气候的设计有助于改善建筑周边通风条件, 增加自然空气流动, 同时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 提高室内的舒适性。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扩建中, 精心设计的庭院空间将联系相邻栋与栋的单体建筑, 使同一庭院内的各栋单体建筑在交通联系上和使用功能上结成一体, 同时也会充分发挥建筑组群内部的小气候调节作用 (见图3) 。

3. 对节能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扩建工程中, 节能设计不仅从传统的建筑朝向规划、自然通风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还采用了新型节能墙体技术。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为墙体材料, 山墙采用带空气间层的双层砌块墙体, 局部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幕墙。屋面则采用倒置式保温隔热系统, 在防水层上设30mm厚绝热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保温隔热层, 上铺40mm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该系统将防水、保温和装饰层合为一体, 简化施工工艺、缩短工期, 降低成本, 易于维修。

三、人文关怀理念的践行

1. 礼宾性的校区入口广场

为整合和梳理校园的规划结构, 设计特别强调对校区入口的限定, 建立东部校区与本部校区的良好互动关系, 同时在从入口广场开始面向学院楼群, 开辟整合出一条迎宾大道, 提升其作为礼宾空间的价值整合出来的新的入口广场空间, 配以合适尺度的树木及开放的迎宾大道, 打造有别于传统校园入口广场巨大尺度的细腻亲切的特色入口广场 (见图4) 。

这样的入口广场将为上海大学的老师、学生, 流连于校园的参观游客提供日常休闲的集散地。它是属于上海大学的校内空间, 却又仿佛是校园的精致过厅, 走过迎宾大道, 方可进入校园核心区, 这个空间的形成, 合理将校区景观建筑融合在一起。

2. 丰富的庭院空间

不同尺度的庭院空间联系了相邻栋与栋的单体建筑, 使得同一庭院内的各栋单体建筑在交通联系上和使用功能上联结成一体, 并且也充分发挥了建筑组群内部的小气候调节器的作用。文科图书馆、校区学院楼群及行政楼共同围合校园核心广场, 发挥着主导上海大学气氛的重要作用, 向人们提供一种整体的意象。当把图书馆与学院楼群联系和围合起来形成生动自然的广场时, 校园最美的景观建筑景象出现了。

这种围合形态的原形可以追溯到希腊文明时代, 正像神奇的雅典人聚会在一起畅谈他们的理想和对理性的敬意一样, 上海大学这种空间围合的形式, 不仅提供了交流的场所, 也传达着一种自由开放的信息, 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共享, 一份内心情态宣泄的舞台。

3. 交往性的屋顶活动平台

一直以来, 师生们对屋顶绿地、活动平台有无限的向往。然而, 上海大学的本部校区和东部已建校区明显没有这样场地, 于是扩建设计上特别考虑利用本次扩建的机会, 设计适宜的屋顶花园。

绿地、景观、广场、简单的设计, 绿地中点缀以因地下功能而生的雕塑。相对于校区中央花园, 这片屋顶花园属于私密后花园, 是上海大学学子们感怀沉思的场所, 又是体育场旁一片视觉的休憩地 (见图5) 。

4. 建筑内部空间的人文关怀

创造一个优雅、宁静、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交流环境, 是校园治学的根本。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 学校开始从内向封闭型逐渐往开放型、智能型过渡。学院楼与图书馆作为提供师生文化交流、信息沟通、知识融汇的最主要场所, 需要在满足学生与老师交往活动方面做充分考虑, 在空间塑造的时候, 我们以休息、停留、交谈、讲授等活动为目标, 创造不同功用、不同形态与感观体验的空间以便各种信息可以在不同场所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自由传递。

四、结语

3.上海市金山区的村级治理 篇三

[关键词]村级治理;政治生态;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5-0031-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沪郊农村传统的治理结构与当前农业产业结构、镇域治理布局、家庭居住结构、干部行为导向、自治能力弱化等多层次的“时代问题”并存。同时,农村留守人员普遍老龄化,不少村外来人口集中,“人口倒挂”现象凸出,基层自治和公共服务存在不均衡或“一刀切”的现象。村干部队伍发展通道相对狭窄、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对居民区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政策对村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一定冲击,特别是村级取消招商引资后,不少干部工作存在迷茫化,不适应新形势工作环境和要求等。因此,村级治理体系的创新迫在眉睫。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创新村级治理模式,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一直是政界和学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村级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单元。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政治中,农村扮演着关键性的‘钟摆角色”,“它不是稳定的根源,就是革命的根源”。农村的民主进程在上下互动中不断发展,农村治理困境折射国家治理水平。新时期下,如果农民负担沉重,村级债务剧增,干群关系紧张,农村治理必然陷入困境。

(二)创新治理模式是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探索。税费改革及取消农业税标志着传统农业时代的终结,但导致乡村基层组织的社会汲取能力下降,基层政权与农民的关系由汲取型转变为松散的“悬浮型”,村干部面临双重角色边缘化困境。中国乡村应健全治理主体、明确政府和村委会职能、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等,建立起多元化的农村治理模式。

(三)自治缺失影响村域治理。村民自治有效性不足一直困扰着基层治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使农民组织化陷入困境,新农村建设主体缺位,村民与村级组织的利益关系淡化,村民的政治参与性不足,必然削弱村级治理。只有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原则,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再创新,才能促使新型村级治理机制落地生根。

(四)“公共空间”助推农村治理走向善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公共生活的参与主体减少,社会转型背景下利益分化又导致了农民公共意识的消退,而农村传统公共空间的衰败又使得公共生活日益“原子化”、“私人化”。因此,在农村治理实践中应通过有效途径刺激农村公共生活的健康发展,为农村治理走向善治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2014年以来,上海市金山区立足远郊实际,不断深化近些年探索形成的一些有效经验,在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农村“三支队伍”建设、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规范村级经济组织发展、激活村民自治、加强文明创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经验在上海市得以推广。

(一)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村级党组织是村级各项事务的领导核心,以村书记为“带头人”的村级班子建设事关全村发展全局。金山区连续四届开展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公推直选”,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一方面,探索“四个一批”强班子,包括立足本村“选任一批”、面向社会“招录一批”、面向机关单位“选派一批”、着眼长远“储备一批”。比如,今年区委选派18名区级机关科级干部到11个村和7个居民区担任书记,并聘请6名经验丰富的村居书记担任辅导员进行带教。另一方面,加强“四制”管理。包括探索“任期制”,同一岗位连续任满三届的村党组织书记要异地交流;试行“备案制”,各镇在拟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前需向区委组织部书面报告;完善“双述双评制”,年底分别向全体党员(群众代表)和上级组织进行述职,并接受评议;严格“退出制”,严格到龄退岗、退休制度。

(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13年,作为村级产权制度改革首批试点,山阳镇杨家村、枫泾镇新元村和金山卫镇卫成村相继成立了农村社区经济合作社。2014年,试点拓展到36个村,其余85个村于2015年全部成立经济合作社。以山阳镇杨家村为例,合作社理事长目前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农民成为社员,并且以户为单位制发《社员证》。合作社单独设置会计账户,配备专职会计,即合作社与村委会实行分账管理。2014年3月,该村经济合作社根据2013年度收益,对社员和集体以12元一份进行分红,成为金山区第一家进行收益分红的村经济合作社,改变了集体资产说起来“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份”的状态,在全区引起轰动。

(三)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从2013年3月起,先后在金山卫镇14个村、金山工业区高楼村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村级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截止到2014年6月底,全区12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并在各自村委会挂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搭起了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监会之间决策、执行、监督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村民自治结构。作为村里的“小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管人、管财、管事”,使得村务管理更加规范,村干部作风更加扎实。

(四)推广东方村“民主管村”经验。东方村“村务民晓,村事民决,村财民理,村绩民评”的民主治理模式,就是发挥村党总支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探索基层民主、村民自治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四议两公开一表决”(凡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经过村党组织主导下的“两委”会提议、党员议事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决议、涉及户代表表决,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公开)、“民情沟通日”(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村干部在茶馆、活动室里与村民面对面“拉家常”,沟通村务信息、疏导群众情绪、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两承诺两公开两评议”等一整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体系,进一步增强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五)多措并举激活农村自治。完善“1+3”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改进村党组织领导方式,建立协商议事平台、完善“两委”决策机制、培育基层自治骨干)。总结推广山阳镇东方村“四议两公开一表决”工作法、金山工业区恒信社区“恒兴经验”、金山卫镇塔岗村“两个六点半”等经验,培育壮大“金钥匙”、“老娘舅”、“帮大妈”、“老乡管老乡”等草根性社会组织,加大对群众性文体团队的经常性、制度性扶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动村务管理民主化。做好党小组长、党员骨干、楼组(村民小组)长、各类群众团队负责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辖区内的各类代表人士的培训、凝聚和引领工作,培养更多的优秀骨干在基层自治的各个领域、各类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

(六)探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农村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简称农村“三支队伍”)被称为“最小的官”,是村级社会治理的骨干力量。在“三农”工作还占一定比重的金山区,124个行政村配有“三支队伍”4300多人,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总结金山区廊下镇探索经验,专门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三支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区、镇、村三级都提出了工作要求。通过抓人员选配、抓职责定位、抓工作载体、抓教育培训、抓表彰激励,发挥“五大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示范员、监督员)作用,激活了“三支队伍”的能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七)大力培育“宅基文化”。自2013年以来,金山区廊下镇牢牢抓住宅基头这个“神经末梢”,开展了以制定“宅基公约”为主要内容的宅基文化建设,培育农村新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区委及时总结推广这一先进经验,在全区广泛开展“相约宅基头”活动。一是组建志愿者队伍相约村民参加活动。由各镇文明委牵头,妇联、社区学校、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等部门组建的志愿文化小分队,利用村民休息时间,到宅基开展志愿活动。二是用“巡展、巡讲、巡演”方式传播理念。围绕传统美德、家庭教育、民俗文化、科普创造、文明创建、休闲娱乐等主题,收集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村居民身边的好人好事、不文明的现象等,编排成小品、表演唱、快板、故事等进行表演。三是镇、村干部到宅基与村民座谈商议。镇、村干部主动到宅基,引导村民制订宅基公约,达到“自己定的规矩自己先做到”的自治目标。此外,推广“百姓课堂”、“村民素质教育”等做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晒家训、讲家规、扬家风”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一)优化村级治理关键在于厘清边界、框定职能。破解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与自治组织、监督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在协同发展过程中的边界不明晰、功能模糊重叠问题,具体来说,村党组织要强化其在村级各类组织中的核心作用,村委会回归村级自治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行使集体资产自主经营管理权。村委会主任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分设,实行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和使用。村里的“小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其职责、功能、组成人员特别是主任人选,既要符合村民自治要求,又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帮忙不添乱”、“补位不越位”,还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二)注重党建引领,发挥整合功能。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重在政治引领和功能整合,而非村级各项事务的“全面包办”,力避客观上存在的“村政府”现象。一方面,上级部门要真正落实村务工作“准入清单”,克服村委会工作“行政化、边缘化、被动托底化”的倾向。另一方面,要结合不同类型行政村的实际,搭建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监会之间决策、执行、监督分工明确的治理结构体系,三者之间内在制约、相互作用,带动和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功能的有效提升。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因地制宜开展独立经营、绩效考核和村民“分红”,避免出现账务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

(三)激活村民有效自治是优化村级治理的重要途径。“为什么我们给群众的他们不需要,他们想要的我们又给不了”,“为什么我们和群众缺少共同语言”,这是村居干部在基层服务管理中经常遇到的困惑,折射出基层自治的有效引领不足。

其一,要高度重视并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镇域治理、村务管理中的作用。比如,朱泾镇的“美丽家园〇频道”、廊下镇的“网上信访”系统等,发挥QQ、微信等的便捷性,激发参与热情和治理活力,探索形成自下而上的自治议题、项目形成机制和村居工作评估机制。一定程度上,这是新时期引领基层自治的方向。

其二,要整合务实有效的群众工作法。群众工作法要避免行政色彩和干部“政绩”导向,使为民服务既有实质内容,又有宣传效果,让村民真正接受并乐于参与。比如,金山卫镇推广“两个六点半”群众工作法、朱泾镇“六诊工作法”和电子“宅基走访”等,简单易行,贴近村民需求和诉求表达,也有效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其三,突出农村“熟人社会”特征。发挥村委会自治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基层自治骨干,打造“领头羊”、培育“活动家”、呼唤“老娘舅”,发挥好农村“三支队伍”作用,发掘一批群众自治领袖,凝聚和培养更多的群众骨干在基层自治各个领域、各类组织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注重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多元化、个性化的群众需求,特别是政府购买服务方面,要扩大社会组织的参与力度。

(四)农村政治生态优化是一个发挥合力作用的过程。农村政治生态包括村庄的公共空间、政治力量、政治沟通、治理架构、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村干部作风建设、农村“三支队伍”作用发挥、村民有效政治参与、兼职委员的扩充(社区民警兼任“村官”)、“村监会”功能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农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村规民约的重塑、乡风文明提升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与水平,综合演绎着优化农村政治生态的合力与路径。实践中,形成以村党组织领导为核心,村民委员会为主导,村民为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驻村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村级治理架构,既是完善农村政治生态的内在需求,也是优化村级治理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

4.上海市宝山区水利规划 篇四

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生产平稳运行,第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宝山区经济稳步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全年增加值可比增长8.3%,增速虽比上年的10.2%回落1.9个百分点,但仍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工业增加值318.2亿元,增长1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7.2%;第三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7.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2.1%。工业总产值增长7.4%,好于年初预期,企业效益持续回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1.7%。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0.6%和10.1%,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增长7.9%和7.5%。

宝山区税收收入2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区级税收94.1亿元,增长8.2%。区级税收中,工业18.1亿元,增长11.7%,对区级税收增长的贡献率26.5%;第三产业69.1亿元,增长9.7%,对区级税收增长的贡献率85.6%。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仍是区级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实现区级税收46.5亿元,增长13.9%,对区级税收增长的贡献率79.6%。

三、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重点产业良性发展

1、工业生产稳定向好。全年工业总产值1604.2亿元,增长7.4%;工业销售产值1605.5亿元,增长7.9%。十大主要行业中,增长较快的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分别增长48.9%和25.6%;增速明显加快的是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汽车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8.1%、5.7%和4.4%,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1、1.2和3.4个百分点;降幅缩小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行业虽然

产值仍为下降,但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5.3、2.5和0.8个百分点。

园区化战略持续推进。至年末,宝山工业园区和月杨工业园区两个市级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401户,比上年增加15户,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62亿元,增长6.6%,占宝山区工业产值的比重28.8%,单位土地产值382.5万元/亩。企业效益有所好转。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3亿元,同比增长11.7%;亏损企业150户,比上半年减少35户。出口交货值转降为升。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137.5亿元,增长1.9%,扭转了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的下降态势。

2、商品销售趋于回暖。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2626.8亿元,增长

1.1%,自11月起扭转了今年以来持续下降的态势,增幅缓步回升。主要原因是随着钢贸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钢材批发销售额同比降幅明显缩小,前三季度同比降幅分别为15.4%、10.5%和7.7%,全年降幅收窄至3.6%。

3、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商品房市场持续稳定发展,保障房建设有序推进。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总额243.2亿元,增长15%。施工面积1212万平方米,下降0.2%,其中新开工面积200.8万平方米,下降35.7%。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70.6万平方米,增长1.3%;商品房销售额391.2亿元,增长12.9%。商品房投资总量中,保障性

住房完成投资额73.3亿元,占30.1%。保障性住房销售面积121.6万平方米,销售额100.1亿元,分别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44.9%和

25.6%。全年存量房交易面积233.1万平方米,增长80.5%;交易金额342.8亿元,增长98.2%。

4、服务经济发展壮大。至年底,“一、三、七”号线服务业载体入驻企业5580户,增长31.7%,实现税收收入13.5亿元,其中区级税收4.6亿元。从集聚区税收规模看,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和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税收超过2亿元,创邑·幸福湾、骏利财富大厦和复旦软件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均超过1亿元;从集聚区税收增幅看,长三角服务外包基地上海共富园(一期)、星月国际商务广场、上海北外环信息产业园等税收增幅超过2倍。积极开展系列活动,打造邮轮品牌,营造邮轮旅游业发展环境。全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靠泊大型邮轮127艘次,比上年增长1.1倍;出入境游客62.6万人次,增长1.2倍。宝山区接待游客8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旅游收入31.2亿元,增长10.2%。

(二)投资、消费和出口“两增一降”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5.3亿元,比上年增长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4.8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投资24.9亿元,下降33%;第三产业投资300.4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中,服务业完成投资63.6亿元,增长3.3%;住宅房地产完成投资219.9亿元,增长18.0%;社会事业等其他投资

16.9亿元,下降31.6%。156个重大项目中,已开工77个,当年完成投资64.6亿元。其中,32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23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6.9亿元,11个保障房项目完成投资27.4亿元,11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8.3亿元。

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3亿元,增长12.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489.2亿元,增长13.2%;住

宿和餐饮业30.1亿元,增长7.5%。互联网零售和汽车零售仍是拉动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动力,二者分别增长45.7%和14.7%,拉动宝山区零售增长8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降幅持续收窄。1-11月,外贸进出口总额111.3亿美元,同比下降9.3%。其中进口69.4亿美元,下降12.3%;出口41.9亿美元,下降3.9%,出口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11月出口额为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月度出口额连续4个月保持回升。

(三)财政金融运行稳定,招商引资取得成效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宝山区财政总收入278.1亿元,增长1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1.7亿元,增长8.0%。地方财政支出157.4亿元,增长8.8%。其中,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增长11.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7.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7%。

存贷款余额持续增加。至年末,宝山区银行存款余额2378.3亿元,比年初新增168.2亿元,增长7.6%;贷款余额1131.3亿元,比年初新增58.4亿元,增长5.4%。贷款余额中,单位贷款774.8亿元,增长1.6%;个人贷款353.1亿元,增长15.0%。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8.1亿元。其中,企业贷款5.6亿元,占69.3%;个人贷款2.3亿元,占28.8%。

新引进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全年新增企业注册资本442.1亿元。新设企业10178户,比上年增长38.1%。至年末工商注册实有企业54068户,比上年净增7886户,增长17.1%;注册资金3097.2亿元,比上年净增395.2亿元,增长14.6%。引进企业质量进一步提升。注册资金5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167户,增长68.7%,注册资金244.4亿元,户均注册资金达1.5亿元。其中,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企业超过七成。

到位外资较快增长。全年吸引外资项目191个,其中,新批145个。吸引合同外资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第二产业0.9亿美元,第三产业3.6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8亿美元,增长38.1%。

(四)民生保障稳步提高,区域环境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使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6355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6元,增长10.5%。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出台推进新农保参保全覆盖实施意见等多项社会保障政策,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老年农民月统筹养老金、新农保参保养老人员月平均养老金、征地养老人员月生活费标准,分别提高到515元、696元和1130元,增幅分别为24.1%、11.2%和13%。住房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年新开工市属保障性住房34.6万平方米、区属保障性住房112万平方米,2099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至年末,廉租住房受益家庭3259户,其中年内新增租金补贴256户;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家庭3773户。

区域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前三季度增加值能耗下降5.59%,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11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19.5%,居全市首位。区域平均降尘量8.4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0.5吨/平方公里·月。新建绿地面积16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3.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

5.上海市宝山区水利规划 篇五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呈现高开走低又逐步趋稳向上态势 从上半年趋势看,尽管有诸多节庆假日,但在全社会奉行勤俭节约之风积极倡导下,全区的高档消费、集团消费减少,高端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相比往年依然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69.3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 1月份由于春节因素,实现的当月零售额48.6亿元和累计增幅13.8%均为上半年最高,至2月份回落至39.2亿元和10.8%,4月份至6月份,累计增幅呈现稳定的11%。

2、镇级市场发展迅速,街道区域相对稳定

从全区消费的区域结构看,主城区仍占绝对优势,但随着镇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消费容量趋于饱和与稳定,外围市场则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全区九个镇实现零售额212.9亿元,增长13.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1%,镇级消费仍占市场绝对主导;三个街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9亿元,增长1.4%,低于镇级增幅12.1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淞南镇增速最高,达到24.5%,顾村镇与高境镇次之,分别为16.1%和14.3%;从实现的零售绝对额来看,大场镇最大,为54.3亿元,庙行镇与淞南镇次之,分别为49.9亿元和34.3亿元。

3、大型企业贡献突出,私营及个体支撑明显

按经营规模来分,2014年上半年零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157家,实现零售额136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50.5%。其中零售额在500万至5000万元的企业共有86家,实现零售额19.6亿元;

5000万至1亿元的企业共有40家,实现零售额29亿元;1亿元至2亿元的企业共有18家,实现零售额24.1亿元;2亿元以上的企业共有13家,实现零售额63.3亿元,占157家企业实现零售额的比为46.5%。可见,1亿元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达84.4亿元,对全区零售额贡献突出。

上半年,私营及个体经济表现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3.4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比为71.8%,同比增长11.2%,高于国有经济实现的零售额累计增幅18.3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的影响因素

1、供需两旺、市场繁荣

2014年上半年纳入正常统计范围的商品交易市场共有120家,涉及市场类别除集贸市场外,还有建材类、服装类、小百货类、花卉市场等,共实现成交额150.2亿元。亿元以上交易市场共有15个,实现成交额125.3亿元,占全区市场成交额的83.4%,支撑全区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

2、商品消费热点突出

从商品零售类值看,在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中,多类商品保持增长,实惠消费、大众消费、可持续消费成为今年以来主流消费模式。一是家居类商品快速增长。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4.4亿元,同比增幅1.2倍;二是基本生活类商品继续增长。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2.3亿元,同比增幅

22.4%;三是改善型商品消费需求依然旺盛。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亿元,同比增幅1.1倍。

3、餐饮业呈回暖迹象,限下单位为主要支撑

2012年底,党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缓冲期后,我区餐饮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调整经营模式,主打大众消费,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今年行业整体上出现回暖态势。上半年,我区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亿元,增长17.2%,增幅较去年同期回升26.2个百分点。大型餐饮企业借助上半年节假日消费旺季,打出“平价牌”、“婚宴牌”吸引普通顾客,业绩显著提升。监测显示,上半年我区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8.2亿元,增长8.7%,较去年同期的-8.3%的增幅提高了17个百分点。限额以下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7.8亿元,同比增长27.6%,是全区餐饮业逐步回暖的主要支撑因素。

三、消费品市场问题及对策

1、传统商业面临消费分流

随着电子商务等新渠道的快速发展,加之网络媒体新兴的团购、电视电话购物以及跨境交易模式等,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本地居民的消费需求。新型渠道具有价格低廉、方便简捷等优势,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传统商场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监测显示,上半年我区主要16家电卖场(苏宁、永乐等)合计实现零售额3.9亿元,同比降幅为11.8%;16家主要连锁超市(易买得、世纪联华等)实现零售额9亿元,同比增长0.7%,扣除物价因素,几无增长。因此,必须要创新拓展流通新模式,除了继续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这一新型流通业态之

外,商业综合体和社区微型商业作为新型的商业业态在我区也应得到合理开发和布局。同时传统商贸企业应苦练内功,加快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提升购物体验,细分市场,吸引顾客流量,实现多层次、多业态、多元化共同发展。

2、缺乏新的市场热点

我区消费品市场增长主要是依靠汽车零售和互联网零售来拉动,2012年和2013年,汽车零售和互联网零售类增长对我区零售额的拉动幅度分别为4.7、7.3和3.0、5.0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由于“限牌政策”、“企业兼并”等因素的影响,汽车零售和互联网零售类对全区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和1.3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前两年。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应着力引导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如电子商务、旅游产业、文创产业等,加大与传统商业的相融合,从而达到整合资源,打响品牌,提升品质的效果,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针对我区现有消费结构和上海市人口结构,结合国家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政策,积极拓展健康养老消费市场,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效益显著的阳光产业。

3、收入增速放缓与居民购买力的分流,制约着区域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的增加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支持因素。近年来,在物价较高增长以及楼市、股市低迷所导致的财富下降的双重“侵蚀”下,2012年和2013年城市和农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幅分别为11.3%、11、9%和10.3%、10.5%,呈下降趋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仅个位数,对未来支出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居民消费倾向降低,当期消费减少,使消费需求的增长缺乏有效支撑。

长期以来居民收入的很大比重用于住房、医疗及教育方面的开支,导致了部分居民即使有消费欲望也没消费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如今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之下,加强了医疗、教育方面的保障,使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有所提高,可鼓励区域内的商业企业多搞促销、商品也推陈出新,进一步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使之变成切实的消费行为。

四、宝山区下半年消费走势判断

6.海市宝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篇六

2009—2010年度文明单位创建规划

一、创建目标

巩固2007-2008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局系统文明建设水平,争创2009—2010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质量技术监督中心工作和宝山区发展目标,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方针,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体系为核心,以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建设质量技监文化为抓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科学施检、公正施检的水平,全面提升职工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三、创建主题

以“团结、和谐、奋发、有为”为创建主题。

团结:就是要求全局干群同心同德,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协调配合,要求统一思想、畅通政令,要求服从大局、顾全大局,要求对外对内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做到群策群力。

和谐:就是融洽、友爱、平等、有序。要求在工作、学习、生活上与周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以人为本,共同营造诚信友爱的良好氛围。

奋发:就是要立足本职,振奋精神,顽强拼搏。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形成积极向上、敢为人先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有为: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发展质监事业上有新的作为,在履行职责上有新的作为,在服务宝山经济上有新的作为。

四、创建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政治思想和公共道德教育力度,着力提升职工的文明素质。

1、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提高职工的理论水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和深远意义,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理论水平,深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认识,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民族精神为核心,围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开展主题教育。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职工中持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质量技监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大力倡导文明礼貌、依法办事、科学公正、清正廉洁、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3、开展形象工程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大力宣传本单位职工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争做以“观念先进、道德良好、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岗位敬业、学习成才、身心健康、创新发展”为标准的文明职工。加强形势任务教育,把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当前正在做的事情联系起来,把改革与职工的长远利益联系起来,使广大职工进一步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创业责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反骄破满、开拓创新的内在动力。教育广大职工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和节约意识、鼓励岗位成才、提倡岗位奉献。积极创建以“思想观念先进、职业道德良好、言行举止文明、学习氛围浓厚、班组管理严格、综合业绩突出”为标准的文明班组。

(二)进一步增强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着力提高质量技监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4、不断规范管理体制,扎实推进形象工程。以“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量技监行业形象和“团结、和谐、奋发、有为”的团队奋斗目标为标准,努力构筑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提升宝山区质量技监系统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以政风、行风测评为契机,完善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府职能转变,牢固树立“为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工作程序。

5、密切干群关系,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围绕群众关心、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力量,多办影响大、群众满意的实事,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真正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关心职工思想、学习、生活,树立良好的风气,人际关系和谐。

6、抓好综合治理,确保生产安全。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和消防、保卫、交通等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经常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确保无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工伤率不超标。

(三)进一步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力度,着重抓好单位的文化建设。

7、建设学习型组织,增强学习动力。围绕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积极组织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加强科室、班组的学习;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引导和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

8、加强制度创新,开展规范化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9、开展群众文化,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积极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杜绝“黄赌毒”、邪教迷信活动等丑恶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四)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建设资源,创建舒心、栓心、开心的工作环境。

10、重视卫生工作,计划生育达标。自觉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11、重视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单位。建立科学、严格的节约管理制度,禁止铺张浪费,提高生产效益,事业发展绩效显著。

12、重视环境美化,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大精神文明创建的投入,有计划地配置开展活动所需的设备和设施,营造环境整洁优美、秩序井然、昂扬向上、安定团结的工作氛围。

(五)进一步提高各项管理业务能力,各项检验检测和管理业绩争创先进。

13、提高业务能力,促进业务工作开展。积极开展以“岗位职责健全、岗位形象文明、岗位技能过硬、岗位业绩良好”为标准的文明岗位创建工作,用文明岗的建设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14、加强诚信建设,提高职工诚信水平。重视职工个人信用建设,无重大信用不良事件发生;按照《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加强以《宪法》为重点、以《行政许可法》和质量技术监督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依法办事水平。

7.上海市宝山区绿道建设体会与思考 篇七

1 宝山区绿道概况

1.1 概况

宝山区生态绿道的建设始于2005年, 主要由环区生态步道和居住区环水生态绿道构成。

1.1.1 宝山环区生态步道

宝山生态步道是宝山区域总体规划中“一环五园”大型公园绿地中的一环, 其贯穿宝山区全境, 封闭成环, 全长约100 km, 步道宽2 m, 两侧绿带宽至少20 m以上, 是集休闲、漫步、运动功能于一体的绿色长廊。目前, 环线已建成70 km, 支线已建成30 km。

1.1.2 大居环水生态绿道

根据罗店大居绿地系统规划, 充分利用大居丰富的水系和滨河绿地, 打造长约6 km的环水绿道。同时, 将美兰湖中央公园和东南西北4个小游园串联起来, 体现“慢行、慢游、慢活”的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 成为居民健身休闲的“绿色生活环”。

1.2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根据区域绿道规划, 尊重区域发展实际, 遵循“先局部后网络, 先绿地后社区、先城区后郊区、先环境后设施”的原则, 逐步构建环境舒适、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网状绿道系统。

1.3 绿道设计原则

依据上位规划原则, 落实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优化绿道线路走向, 与沿线地区的土地使用功能相结合, 设计各具特色的主题景区。

1.3.1 可行性原则

根据沿线不同的用地类型, 确定分类选线原则, 同时注重近远期建设的结合。

1.3.2 线路系统性和完整性原则

通过主线和小循环结合的线路安排, 将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有机联系和整合, 展示宝山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地方风貌。

1.3.3 生态原则

建立和保护绿道生态环境, 引导沿线周边城市地块的绿化景观建设, 提升生态城市形象。

1.3.4 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考虑居民和旅游者多方位和多层次的要求, 注重步道的可达性、可视性和可游性, 合理配置公共设施, 为步行者和骑车人提供安全保障, 尽量避免城市交通对步道环境的影响。

2 绿道特色

2.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宝山绿道贯彻生态优先原则, 绿化种植以林为主, 采用高大速生树种和常绿乔木相结合, 以意杨、水杉、香樟等为骨架树种, 突显绿带的纵深感。以榉树、银杏、马褂木、朴树等色叶乔木和樱花、垂丝海棠、红叶李、夹竹桃、紫玉兰、木槿、木芙蓉及桂花等花灌木合理配置突出春花秋景, 林下配置各种自播野花地被。以合理的生态位形成仿自然植物群落结构。

在四季变化的绿化景观中, 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坐椅并建造了质朴的木桥、临河亲水平、台小亭和茶馆等。在各主要的节点设有统一格式的规划总图、镇域界碑, 一定距离安置卧石, 刻有“环区绿色步道”贯穿全线。每镇有不同材质各具特色标牌, 如顾村段用仿石标牌, 罗店段则是木质标牌, 或指引方向, 或介绍景点, 或温馨提示等。

2.2 风格统一、变化有序

绿道的基本构架是2 m宽步道+20 m宽景观绿带, 但在途经的各个镇段又各具特色。顾村段穿越外环林带和顾村公园, 借景森林、湖泊、河流及水溪等;罗店段穿越美兰湖, 展现北欧城市风情;罗泾段内穿越宝钢水库、陈行水库, 碧波荡漾, 鸥鹭飞翔;月浦段内穿越丰水梨园和农家乐旅游景点, 有吃有喝, 可游可歇。由此形成了整体统一、变化有序、相辅相成的具有地方特色风貌的绿色长廊。

2.3 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宝山绿道在规划选线时巧妙地借用了公园、环城绿带、道路绿化带、河道绿化带、郊区片林、生产性苗圃等现有或规划绿化用地, 不但解决了土地问题, 还有效利用现有绿化景观, 既降低了建设成本, 又快速受到成效。另外, 绿道在选线时, 成功运用了借景手法, 有意将散落在区域各处的名胜古迹、科普场馆、酒店茶馆、特色农家等设施通过主线或支线的方式串联起来。丰富了绿道的景观特色, 增强了绿道的服务功能。

3 建设和管理中的不足

3.1 绿道用地身份未明

由于绿道建设时未征地, 随着宝山区域规划的不断调整, 绿道与之矛盾不断显现, 部分已建成绿道由于规划调整, 部分改道, 还有部分被直接占用。

3.2 绿道利用率不高

部分绿道地处农村偏僻区域, 很少有行人或骑车者在绿道内行走, 利用率偏低。

3.3 绿道养护管理薄弱

由于养护体制问题, 建成后的绿道养护管理比较薄弱, 绿道内出现绿化空秃、道路破损、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等现象, 部分绿道内的景观小品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4 绿道建设的思考

4.1 完善绿道选线

应用长远和可持续的眼光看待绿道选线规划, 在分析现状步道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 加强与区域总体规划以及风景名胜、交通、文化、旅游、水利、林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 进一步优化规划选线走向, 划定用地范围, 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用地的稳定性。

4.2 利用现有资源

尊重现有生态资源和当地人文历史文化资源, 充分加以提炼和运用, 在提升该区域整体生态景观的同时, 亦凸显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在强化沿线景观设计, 提升绿道整体的可达性、可视性、可游性的同时, 结合各个段落的现有资源布置驿站。

4.3 完善配套设施

完善绿道指示系统、配套服务点的建设, 提高绿道使用过程中的便利程度。如设置厕所、小卖、自行车租赁系统、停靠、信息指引、观景等内容。

4.4 加强养护管理

绿道运营与维护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绿道的可持续建设和使用, 并有效发挥其生态、游憩等功能。绿道建设完成后, 要建立运营与维护机制, 落实养护资金和管理团队, 防止出现建设时期热度高、使用维护无保障的现象。

4.5 加大宣传力度

8.醒狮国学:上海宝山寺一日禅 篇八

世良方丈:人不仅要自觉还要觉人

世良方丈首先介绍了宝山寺的历史以及新寺的晚唐木结构建筑特色。同时又为现场学员开示:人生如何觉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远离烦恼把心放开。

世良法师说:“今天是《醒狮国学》杂志社把各位聚集到这里,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佛家思想,‘醒狮’的‘醒’其实就是‘觉’的意思,‘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觉就是要觉悟,人世百年似在梦中,只有不断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才会使我们真正的觉悟。佛家讲自觉觉他,就是不仅要我们自己开悟,而且要影响我们周围更多的人使他们开悟。所以大家今天到宝山寺共同学习,希望大家会有所收获。

觉明法师:平常生活即是禅

禅宗二十八祖达摩祖师来到中国,面壁九年,直到神光慧可断臂求法,禅法在中国乃兴。禅的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

觉明法师重点讲了禅与人生三种境界的关系: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修禅的三种境界:第一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后觉明法师总结到:“人人皆有佛性,平常生活既是禅。”

张雪峰院长:儒西释道大国学

儒西释道是21世纪中华文化的主体,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是无穷的,西学已渐渐融入到中华文化的体系中,未來的三百年必将是中华文化的再一次复兴。

张雪峰院长同时讲解了《心经》的智慧,引出“生活禅”,“生”就是生命、“活”即活法、“禅”就是禅定。感悟生活禅要我们多用心感受,少用脑思考,学会放下,用半佛半仙的心态面对人生。

上一篇:环境规划与管理总结下一篇:政府采购代理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