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绝句夏元鼎,绝句的意思,绝句赏析

2024-06-27

绝句,绝句夏元鼎,绝句的意思,绝句赏析(精选4篇)

1.绝句,绝句夏元鼎,绝句的意思,绝句赏析 篇一

一、借助词串,融化诗中“词”

1.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些词语宝宝,瞧,他们来了。出示词串:

2. 听老师范读,听清字音。

3. 小朋友,你也来读一读,能读准确吗?(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音,读词连读不拖音。)

4. 老师提醒:要注意“燕子”“鸳鸯”第二个字都是轻声。(提示后生齐读,指名读,再齐读。)

5. 小朋友,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生自读词语,师出示相应画面。)

6. 再读读这些词,你发现这

些词都和什么有关?(和春天有关。)这些词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春天。这些词是一幅画,这些词也化成了一首诗。出示:《绝句》(迟日江山丽)。

【设计意图:借助这些源于《绝句》的词串导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感受画面等形式,让学生做到会读、理解,把这些词融化在孩子的心里,同时也为后面理解诗意做了铺垫。】

二、以读为本,融化诗中“句”

1.【出示《绝句》(迟日江山丽)】听老师范读,请小朋友看字听音,听清字音,听清停顿。

2. 出示古诗节奏划分。(边画边讲解:因为古诗的朗读不同于课文的朗读,特殊的结构、文体使它有了特殊的读法,那就是诗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根据老师的划分一句一句齐读。

4. 你来试着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自读,同桌之间相互读。)

5. 老师看看哪位小朋友最勇敢,站起来大声地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指名读)

6. 谁来说一说他读得怎么样?从读准字音、读好节奏两方面来评价。

7. 我们再请几位小朋友读一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指名读———评价———纠正字音,指导读好节奏。)

8. 刚才几位小朋友读得都很好,不但读准了字音,也读好了节奏。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首诗。【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以读为本的目的是落实“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读,读正确,读出节奏韵律,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三、启发想象,融化诗中“意”

1. 这首诗里有许多春天的画面,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每人找到自己喜欢的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3. 哪位小朋友愿意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4. 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诗?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补充说)

5. 你还喜欢哪一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补充说。)

6.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进行总结、补充。

我最喜欢“迟日江山丽”,(出示诗句和图画)我仿佛看到了初春的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太阳映照下的江山是多么秀丽啊!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我最喜欢“春风花草香”,(出示诗句和图画)我仿佛看到了青草宝宝换上了嫩绿的新衣,鲜花妹妹有的淡红、粉红,有的大红、火红,我仿佛闻到了温暖的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股扑鼻而来。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我最喜欢“泥融飞燕子”,(出示诗句和图画)我仿佛看到了阳光下,大地暖暖的,解冻的泥土又湿又软,归来的小燕子开心极了,叽叽啾啾筑窝搭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我最喜欢“沙暖睡鸳鸯”,(出示诗句和图画)我仿佛看到了阳光下,河畔的沙土特别暖和,美丽的鸳鸯们被暖和的沙土包围着,渐渐睡着了。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7. 这么多景物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能试着吟诵吗?(配乐诵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对于古诗内容,教师切不可逐字逐句讲解,而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意,领悟诗的意境美。这么优美的诗,我没有逐句评析,而是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进诗的意境中,让学生根据两个问题自主学习之后再逐句说感受,主要目的是为二年级学生的表达提供语言范式。】

四、书写指导,融化诗中“字”

1. 这首诗是千古名诗,很多人都喜欢这首诗,所以历代书法家都以它为内容写了作品。(出示书法作品)

2. 请大家欣赏这两幅书法作品,自己试着读一读。

3. 谁愿意把这两幅书法作品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4. 第一幅书法作品里出现了几个繁体字,能读准字音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幅书法作品。

6.“燕”“睡”这两个字在田字格里分别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师巡视,提醒书写笔顺和写字姿势。)

7. 出示写好“燕”“睡”两个字的小口诀,请学生对照口诀看看这两个字是否写好了。

8.(出示一位学生写的字)哪位小朋友说说他的字写得怎么样?(引导学生结合口诀进行评价)

9. 现在你就是小小书法家,把“燕”“睡”这两个字放到古诗中,你还能写好吗?

2.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赏析 篇二

一、精工的格律美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其平仄、押韵、对仗十分讲究。其平仄显示如下:

就其平仄而言,这里第一个字本应用仄声字的,但律诗有个“一三五不论”的灵活性,因此并不犯忌,诗人没有因辞害意,用了平声字。第二句的第三字本应用仄声,但由于“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对句必须变成“平平平仄平”,即第三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句中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又叫“对句救出句”;三、四两句恰好相对。就押韵而言,除偶句末尾都押“ang”韵外,第一句和第三句也押韵,押“i”韵,音韵十分和谐。可见整首诗切合音韵,声调合拍,节奏均匀而多变,具有音乐美。

就其对仗来说,其对仗尤显精工。近体诗的对仗,意义要同类相对,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数词对数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该诗中一、二句的“迟日”对“春风”,“江山”对“花草”,都是名词对名词;最后一字“丽”对“香”是形容词相对,三、四句的“泥”对“沙”,“融”对“暖”,“飞”对“睡”,“燕子”对“鸳鸯”,这些词性莫不一一相对,并且句式也相同。

可见,该诗的格律,几近完美。

二、诗意的绘画美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那么此诗可为例证。“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细细读来,短短的二十个字,不由得使人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在初春明媚的阳光里,水碧山青,江边是多么美丽。和暖的春风轻轻吹拂着,送来花草的芳香。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忙碌地飞来飞去,衔泥造窝;沙子晒暖了,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慵可爱。这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画啊!经纶世务者看了,一定会起退隐之心;穷途失意者看了,一定会宠辱皆忘。

这又是一首多么富有画意的诗!这首诗一句一景,用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香味这短短的十个字,对大好的春光进行了概括的描绘,后两句还配以燕子和鸳鸯来点染。前两句写的是静景,后两句写的是动景,静中含动,动中有静,十分鲜活,使得这幅明丽的画面充满了动感,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幽美的画卷。使人感到读这首诗犹如在赏一幅画,赏画中又有无尽的诗意。

三、闲适的意境美

这首诗所选的意象都是一些极其平凡的事物,日、江、山、风、花、草等没有一个不是自然界、生活中触目可见的景物,但是经杜甫的大脑一组合,经杜甫的手一点拨,却显得平中见奇,所有的景物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在诗中,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透过这些意象,我们可感受到诗人那轻松、愉快、恬然、闲适的情怀。这些美化的意象与作者的情感一一相通,构成了美妙的意境,反复诵读此诗,自然会感受到诗人所传达的柔和春意和闲适的情怀,油然而生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四、和谐的物态美

杜甫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潦倒的一生。在他的诗中,所描绘的物态大多是那么凝重、沉郁,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等。但在这首诗中,山光物态却显得十分温馨与和谐。万物在春光下自由自在地生长,在融融的春光里,江山是秀丽的,花草是幽香的,燕子是自在的,鸳鸯是娇慵的,一切都那么协调,那么合拍,那么自然。明代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说:“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

3.绝句,绝句夏元鼎,绝句的意思,绝句赏析 篇三

绝句(四首其三)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①黄鹂:黄莺。

②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③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4.浅论李白绝句的艺术价值 篇四

关键词:李白,绝句,内容,艺术特色,艺术价值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 是诗歌创作的天才, 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从古到今征服了无数读者。李白的诗歌创作是就诗体多元的, 他的乐府诗、歌行体等的创作都富有鲜明的创新性和个性特色, 但是堪称一绝的还是他的绝句。袁行霈文学史对绝句有清晰的解释:“绝句体制短小, 适于写一地景色, 一时情调, 可它离首即尾, 易流于浅露, 所以绝句贵在含蓄。但若刻意锤炼, 又流于斧凿, 所以绝句贵在自然天成。”[1]李白爽朗的个性, 自由自适的气质, 反映到他的绝句里, 便形成了含蓄蕴藉、明朗精炼、言近旨远、浑然天成的艺术特色, 达到了中国古代绝句创作的最高境界。

李白的绝句创作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明人胡应麟《诗籔》说:“太白五七言绝, 字字神境, 篇篇神物。”[2]清人许学夷《诗源辩体》说:“太白五七言绝, 多融化无迹, 而入于圣。”[3]赞许的评价还有很多, 在此不一一列举。目前对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研究成果颇丰, 但对绝句诗的专门研究很少, 下文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探究李白绝句诗的艺术价值。

李白的绝句共159首, 其中五绝59首, 七绝80首。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主要有赠寄诗、山水诗、怀古诗、宫怨诗等。无论是哪种题材的诗, 李白的绝句无不格调明快, 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无尽情思。

李白的绝句中赠友人的作品占很大比重, 佳篇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这些诗歌或述别时离愁, 或述别后怀念, 或追诉昔时交游, 或称颂对方情谊, 常常感情深厚真挚, 具有相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开头两句, 李白营造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意境:孟夫子向西辞别黄鹤楼, 在繁花似锦的三月向扬州出发。充溢着蓬勃向上的情怀, 一扫前人离别诗的黯然与忧伤, 这是李白与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清人孙洙在评点《唐诗三百首》时, 在“烟花三月下扬州”下批道:“千古丽句。”[4]此说甚是。结尾两句, 诗人笔锋一转, 写出千古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孤帆一片呈现在诗人眼帘, 逐渐消融在蔚蓝天空的尽头, 此时此刻只见滚滚的长江水从天边奔泻而来。俞陛云《诗境浅说》中评点道:“襄阳此行, 江程迢远, 太白临江送别, 怅望依依, 帆影尽而离心不尽。十四字中, 正复深情无限。曹子建所谓‘爱至深苦深也’。”[5]诗人的离别深情从对一片孤帆的牵肠挂肚的关注到远影到碧空尽, 从空间方位上的移动乃至时间的推移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深情扯在孤帆上, 弥漫在天尽头。

李白还有不少描写山水风景的佳篇。其中像风格清新隽永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题目中的“独”为全诗之眼。首句写鸟儿于高处飞尽, 写出山内空旷, 暗指山势高拔;次句写云儿孤闲, 又为敬亭山披上一层神秘面纱;第三句中的“相看”, 似有与友同游之感, 似与诗眼有违, 然末句“只有”一词却点睛提神, 将诗人独坐山中时的寂寞心情与寂寞、静谧的山景的冥会写得深幽、巧妙。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点道:“前二句以云鸟为喻, 言众人皆高取功名, 而己独坐翛然自远。后二句以山为喻, 言世既与我相遗, 惟敬亭山色, 我不厌看, 山亦爱我。夫青山漠漠无情, 焉知憎爱, 而言不厌我者, 乃太白愤世之深, 愿遗世独立, 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5]

怀古, 即怀念古昔的感情, 可以说是构成中国古典文学的各种成分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成分, 李白的绝句中也不乏怀古诗的佳作。如《岳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春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是一首览历史遗迹, 述怀古之情的作品。前两句描写旧时的庭院, 荒废的楼台, 耳边听到的是河边采菱姑娘的歌声, 此情此景让人不甚忧愁。“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而直到如今仍然保持不变的只有河西那边的夜空中放射着的光辉的明月, 还是那个当初曾经找过吴王宫殿中的美人西施的明月。黄叔璨在《唐诗笺注》中评点道:“吊古深情, 语极凄婉”。[4]

李白的绝句, 特别是七言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 他的绝句有很多是具有清新纯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的拟民歌作品, 如《静夜思》、《巴女词》等。如宫怨诗《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题虽为“怨”, 却无一字怨言。写女之怨意, 不在表面, 而在空际。诗中女子从室外望月被露水打湿袜子到室内帘后、隔帘望月, 以痴望月亮的情状传无限怨情。全诗写得轻盈、干净。“初则伫立玉阶, 立久罗袜皆湿, 乃退入帘内, 下帘望月。未尝一字写怨情, 而此人通宵无眠之状, 写来凄冷逼人, 非怨而何!”[4]

李白绝句主题丰富, 多表现他某刻的神至感悟, 余味隽永。作品着力表现的是自然的美和人性的、人情的美, 生活情趣浓郁, 反映出李白的纯真童心和多彩内心。李白对多种主题的成功阐发丰富了我国的诗歌艺术宝库。

李白擅长绝句, 他的五绝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如《静夜思》、《劳劳亭》等。其中《静夜思》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仅用四行寥寥二十个字就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 鲜明地勾勒出了一幅月夜思乡图。含蓄美是中国古汉诗突出的民族风格特征之一和美学原则。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绝句含蓄蕴藉的特征, 不事雕琢便明快地道出了浓郁的思乡之情中最动人的那一点, 遂引起千载之下人们的普遍共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道:“旅中之思, 虽说明却不说尽。”[4]充分说明了李白这首诗含蓄蕴藉的特点。

李白的七绝功力更深, 语言明朗精炼, 声调和谐优美, 不论写景抒情, 都能做到深入浅出, 使读者一接触就了解喜爱, 但又经得起咀嚼玩味, 吟诵不厌。李白的绝句接受了南北朝民歌和南朝诗人谢眺的明显影响, 融入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贯穿的表现手法, 带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清代许学夷《诗源辩体》说:“太白七言绝句, 多一气贯通, 最得歌行之体。”[3]如《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首句写庐山香炉峰的概貌:一个“生”字, 化静为动, 原本静止不动的香炉峰, 在诗人笔下成了烟云缭绕仙境。次句写瀑布的全貌:“遥看瀑布”是点题;一个“挂”字, 与“遥看”照应, 化动为静。第三句写瀑布的气势:“飞流”, 写瀑布凌空而出、飞散而落的姿态;“直下”, 显示了瀑布飞流急湍、势不可挡的力量;“三千尺”, 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瀑布直泻的高度。瀑布山高水急、气势雄壮的动态美得到了尽情的展示。结句写对瀑布的感受:“疑是”, 化实为虚, 瀑布就像是天上的银河掉到了人间。法这是比喻、是夸张, 更是使人雄奇瑰丽的想象。手法高妙, 想象雄奇, 形胜神似, 气韵生动, 只有天才的情思才能写出如此形象生动而又引人浮想联翩的杰作。难怪东坡盛赞此诗为“古今咏瀑布之最佳诗篇”。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最有名的一首绝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首句, 一大清早, 诗人告别长江上游的白帝城, 从彩云笼罩的白帝城, 到千里之遥的江陵, 只用了一天就返回来了。此句化用“朝辞白帝, 暮到江陵”, 一方面使表现舟行快绝的字句凝练了许多, 同时又注入了充沛的感情。“千里”和“一日”, 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对比。“还”, 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江流之快、归舟之疾, 而且透出遇赦后重获自由的喜悦、轻快。“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桂馥在《札檏》说:“妙在第三句, 能使通首精神飞越。”[4]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 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这最后两句, 既是写景, 又是比兴, 还是个人心情的表达, 总结起来, 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 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 既可形容快, 又可视为人生经验的总结。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写出瞬息千里, 若有神助。入‘猿声’一句, 文势不伤于直。画家布景设色, 每于此处用意。”[4]李白的绝句的意境清新明丽, 在于月亮等优美的意象的使用。如《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吟诵的是天高气爽的秋月的印象。峨眉山是天下闻名的四川的一座名山。高挂在山峰顶端的半圆的秋月, 把她美丽的身影投到平羌江的水面;无情的江水, 把她揉扯成无数的碎片, 化做闪光的淩淩细波, 把他带向远方。

夜半李白的船离开了清溪, 直驶遥远的三峡。明月啊, 我本想彻夜陪伴你, 可恨山影无情, 使我再也无法看到你的面容, 只好带着这种空想, 奔渝州而去。王世贞《艺苑卮言》言:“此是太白佳境, 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 不胜痕迹矣, 益见此老锤炼之妙。”[4]

综上所述, 李白的绝句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赠寄诗真挚感人, 山水诗清新隽永, 怀古诗吊古情深, 宫怨诗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五绝, 七绝佳作不胜枚举, 五绝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七绝更是功力深厚, 明朗精炼, 深入浅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在日常生活的感悟中, 兴到神会, 一挥而就, 韵味无穷, 展现出自然美和人性美, 也体现了其绝句含蓄蕴藉、明朗精炼、言近旨远、浑然天成的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23.

[2]裴斐, 刘善良编.李白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 2004:406.

[3]许学夷.诗源辩体.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205-231.

[4]富寿荪选注.刘拜山, 富寿荪评解.千首唐人绝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145-191.

上一篇: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下一篇:支付宝信用卡无法付款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