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共8篇)
1.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篇一
北安市乌裕尔河流域省级
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
北安市人民政府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日第一章基本情况
1.1自然地理条件
1.1.1地理位置
北安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6°16′至127°53′,北纬47°53′至48°33′,北邻五大连池市,东与逊克县、绥棱县在小兴安岭岭脊分界,西与克东县接壤,南部与海伦市隔通肯河相望,并与滨北、齐黑、哈黑三条铁路与其相连。并有202国道直通省会哈尔滨和北部重镇------黑河。具有“南通省会,北连边疆,东靠林海,西接粮仓”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全市总面积7163km2,占全省面积的1.6%。
1.1.2地形地貌
北安市位于小兴安岭山脉西南麓向松嫩平原过渡的中间地带,东有南北河、南有通肯河、乌裕尔河,整个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状态。地形共分三个区域;一是东部地山区。高程为海拔400----500m。全市森林面积90%以上分布在这一带,主要是针阔混合林。二是中部的丘陵区。高程海拔300----400m,国营农场、部队农场集中分布在这一带。耕地面积占全市的67%以上。草原草塘占全市的25%。三是西南部平岗宽谷区,高程海拔180----240m。是开发最早的农业区。
1.1.3水文气象
1.1.3.1水文
北安市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乌裕尔河、南北河、通肯河三条中型河流,共有27条主要支流,总长度953km。三大河流均发源于小兴安岭山脉西南麓。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0.86亿m3。乌裕尔河横贯市域的北部,境内主干长98km,西向流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上游为柳毛沟,左侧有鸡爪河,东轱辘滚河、西轱辘滚河,右侧有小柳毛河、闹龙河、得提河等七条主要支流。南北河纵贯市域的东部山区,境内长度为96.5km,北向流入讷谟尔河。因在山脊上,右侧基本无支流。左侧自北向南为北河、鱼亮子河、十八里河、磨聘店河、赵烟官河、北林河、红光河、北小河、腰小河、库里嘎河、南小河等11条支流。通肯河位于市域的南部,是与海伦县的界河,向西南流入呼兰河。境内长度为104公里,右侧有四道沟子、五道沟子、六道沟子、七道沟子、八道沟子、九道沟子、十道沟子、十一道沟子等八条主要支流。三条河流的特点是:支流较多,河网密布,水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势起伏甚缓,河谷比降小,河道弯曲,断面窄,流量小,汛期洪水排泄不畅,易于泛滥成灾。
全市地下水贮量3.4亿m3,其中可开采水量1.78亿m3,占73。北安市地下水径流条件良好,水质较好,循环交替作用较强,盐分不易聚集,含盐量较低,一般均低于0.5g/l,属低矿化淡水。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或重碳酸钠水为主。适于农田灌溉。
1.1.3.2气象
北安市地处中高纬度,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初日出现在四月上旬中至上旬末,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在2000----4000度之间。年日照时数2500----2700小时,光照强度105----125千卡/cm2,无霜期在九月上中旬,多年平均降雨量522.6mm,生育期降水占全年的70.75%。2003年4月至9月气温,降水、日照如表1。
表
1、二00三年四月至九月份气温降水日照表
月份
567
备注
气温
6.9
13.219.5
20.317.8
12.9
有效积温2470.7度
降水
24.5
31.8
75.6
343.1170.0
103.5
全年1---12月份=844.0比历年多336.2mm
日照
小时
267.8
231.8
253.5
1542
165.7
2228
气温单位:度降水量:毫米日照:小时历年降水量:507.8mm历年4---9月日照:1487.2
1.1.4土壤、植被
(1)土壤
北安市属松嫩平原黑土地带的边缘,黑土层厚,土地肥沃。河谷及支流两岸的腐殖土有80cm深。
全市土壤分布情况是:在东半部丘陵森林条件下,分布着暗棕壤;在西半部丘陵漫岗农业区,分布着(中耕)黑土;在河谷中,分布着草甸沼泽土和草甸土。土壤分类如表2,3,4。
从表3看到全市以黑土面积较多,占36.85,其次为暗棕壤,占29.09,草甸土占17.24,沼泽土占16.49,水稻土仅占0.33。在耕地面积中,黑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占耕地总面积85以上,暗棕壤主要为林业用地。
从表4中看到,全市各类土
2.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篇二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可持续发展,环境
城市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累和传播的中心,也是人口高度密集、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域,还是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人与自然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生态失衡最为严重的地方。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生存环境的逐渐恶劣,生态城市的观念日益得到人们的支持,一些地区城市纷纷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计划。然而很多人对生态城市的内涵以及具体规划方法的认识却远远不够,本文旨在阐述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生态城市的一般方法。
1 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的内涵
1.1 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的概念
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就是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日照和交通条件,维持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充分利用再生资源;采用新型的自然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能等,以及各种节能措施,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利用生态技术实现“三废”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循环再生利用。
1.2 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包括:水资源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能源规划、交通规划和生态绿地系统规划;2)空间发展战略规划;3)生态产业规划,生态产业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4)生态人居环境规划;5)远景规划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空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全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态的进程。
1.3 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的原则
1)以环境为本: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2)将自然融入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延续。3)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4)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去处理生活排泄物及生活垃圾等。5)积级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坑塘湖河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6)强调整体效果: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2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的措施
2.1 强化土地规划
1)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衔接,以繁荣土地市场和土地交易,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出让制度为目标;2)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上,要综合考虑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要重视市场经济下来自土地需求方面的拉力,避免城市规划受到市场的扭曲和破坏;3)要将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一种调节控制手段,作为调节土地市场的政策杠杆,强化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导向性。
2.2 加强交通规划
我国城市的普遍特点是:人口众多、道路网络稀疏,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低,小汽车等私人机动车发展迅速。私人机动车的增加,特别是小汽车拥有量的大幅上涨,使得私人交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逐渐严重。公共交通优先正是实现城市交通规划生态化的措施,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
2.3 积极建设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园林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2.4 注重人类活动废弃物排放处理
生态城市中人类活动废弃物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在具体的处理中,废水的排放,不仅要考虑对所规划城市不产生危害,对下游城市、下游农业也不能产生危害,这就要求废水的排放必须达标,特别是一些含有重金属及其他难以无害化还原分解物质的废水,必须严格控制,以免对城市地下水及河流造成长期危害。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侧重点是再生利用,例如生态工业链中的粉煤灰用作制造砌体等建筑材料、矿渣制作水泥等,都是废弃物处理和循环利用的例子。小城市的生活垃圾,一般是卫生填埋或焚烧,但其填埋必须注意防渗和远离城市,并采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焚烧的同时制砖或提取其他副产品的试验在各地也有不少,也将成为垃圾生态处理的主要方式。 同时要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2.5体现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功能的发挥决定着城市的品位与内在价值,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将城市的特色资源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这是搞好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失去即成千古遗憾。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在规划设计中,既要保护原有文化资源,又要体现时代特色,做到在协调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协调,不断创作出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有整体美感的城市建筑群。
2.6注重社会生态规划
首先是要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程度是生态城市体现对人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应包括对人从生到消亡整个过程的关怀,这既体现对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关怀,更能体现人在需要帮助时得到的关怀,同时,也要体现在社会性、自然性灾难时有安全保障。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应包括每万人医生数、社会保险普及率、每万老人“托老院”数、社会安全应急措施完善程度、特殊人群受益率等。其次是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健全是保证生态城市稳定、民主、安全的重要方面,没有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生态城市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可能顺利运行。
总之,在进行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上述指标体系,科学地规划城市的经济和生态活动,按生态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能够被人类持续永久地利用,才能使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温宗国,杜斌,等.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陈锦富.城市规划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17-20.
[4]曾素梅.浅谈城市生态建议[J].山西建筑,2008,34(26):66-67.
[5]邵雅静.规划生态城市发展城市建筑[J].山西建筑,2006,32(2):58-59.
3.生态城市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篇三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人类文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社会、经济和自然界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要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加强城市文明生态的创建和规划。
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落实科学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且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实质,体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繁荣的统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方式的必然要求。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这样的发展损失其实是惨重的,近年来发生的气候变暖、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象,都与生态破坏有关,大自然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的唯一的出路。也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方式的必然要求。
再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当前,很多城市存在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活垃圾等污染现象,成为制约城市升级和发展的瓶颈。因此,立足当前,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着手,加快推进环境保护“民生工程”建设,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广的绿地蓝天、更多的碧水青山、更好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生态文明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于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引入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理念,但近年来,发展近年十分迅速,吸收和借鉴了国外一些国家的先进发展理念,打造了适合国内发展的独立的文明城市规划和创建理念,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1999年海南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约有20多座城市如广州、上海、昆明、成都、贵阳、长沙、扬州、威海、深圳、厦门、铜川、十堰等都分别开展了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和创建。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城市规划方面的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规划和发展。实践经验积累不足,很多领域还存在着只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和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得有些城市规划的功能结构单一,城市的生态建设滞后。因此,城市的生态化必须摆上重要日程。
三、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对策及建议
1.制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制定生态文明城市未来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既要根据环保部门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具体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编写,体现出本地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生态文明城市规制要与本地中长期发展规划相衔接,确定城市的主体功能和生态功能,集中力量解决好当前环保生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要把自然条件和城市的特色结合起来,严禁乱砍、乱伐、乱占等违法行为,坚决杜绝城区周边丘陵和山头黄土露天现象。要充分利用的河流等水利资源,建设沿河沿江景观带,保障沿江两岸有一定绿化和景观,注重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丰富文化生活内涵;进行湿地开发与保护。湿地建设不仅可以丰富城市景觀,还能为市民提供近水、娱乐场所,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过程中,水面也发挥了作用,同时,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
3.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化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中之重,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着力增加绿化总量和绿地总面积,城市的街区绿化、园林绿化、通道绿化、市域周边的环境绿化都要抓好。有条件的城市还要从单一的地面绿化向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着实抓好国道、省道、县乡公路的道路绿化,下大力气打造绿色文化长廊,提高森林和绿地覆盖率,为城市文明发展打下基础。
4.推行低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条,根本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按照高投入、高科技、高回报、低污染的“三高一低”的原则,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同时,加强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宣传,把生态文明城市规划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5.完善生态文明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规章制度。健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出台和完善一些地方性法规和保护环境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环境质量监控、污染物总量减排、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治理、清洁能源推广、再生资源利用等相关生态文明指标的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管,对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等一些违法现象严厉打击。
4.万庄生态城规划方案 篇四
万庄生态城规划方案万庄生态城项目远景规划图城市简介万庄生态城位于廊坊市区西北部,与廊坊开发区、主城区一起构成三点组团,是三个组团中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万庄生态城规划方案。万庄生态城占地80平方公里,现有15个村和10万人,“万庄生态城不是隔离农村的单一城市开发,区域中保留了大量基本农田,保留了万亩老梨树。”万庄生态城项目从2006年开始规划,经过概念规划、控制性规划到专项规划,前后参与其中的国内外专业机构近20家,历时一年多。目前,总体规划已经河北省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资源开发万庄生态城的开发不同于一般传统城市开发万庄生态城的开发不同万庄生态城于一般传统城市开发。首先,不是单一追求环境生态,而是从规划开始就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尽最大可能地考虑并融入了影响人们选择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各种因素,采取全面、系统、协调的规划措施,提出生态城市整合策略,在规划和开发中立足于环境生产、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尤其是注重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从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与平衡。同时,通过系统化资源管理模型与评估系统,对规划开发与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协同,使开发和建设过程不断优化。其次,万庄生态城综合考虑了空间形态、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空间形态以“混合--多元--生态”为目标,形成由村落为中心生长出来的城市组团;产业发展以信息产业、总部与研发、可持续技术应用、后现代农业示范为核心,形成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文化传承则以保持和发展地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文化为原则,营造出独具特色的万庄人文景观。另外,不是隔离农村的单一城市开发,也不是简单推倒重建式的新城开发,开发中尊重原有地理、尊重原有文化、尊重原地历史,既将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考虑,区域中保留了大量基本农田,保留了万亩老梨树,保留了部分道路肌理,又充分考虑区域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协调,和谐发展。万庄生态城是一个系统工程曹妃甸生态城效果图万庄生态城是一个系统工程,采取一系列技术策略作为支撑。在上海东滩生态城近10年的研究中,上实地产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区域开发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能源策略考虑能源及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途径。水资源策略通过综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保护水源、改善水景、节约用水的综合生态目标。废弃物/材料策略根据废弃物产生、运输、分类、回收利用、最终处理等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制定合理的策略,减少废弃物的产量、减少废弃物的运输需求、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并促进环境保护和鼓励循环产业经济。环境策略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体现在“城”和周边自然环境形成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共生系统,在环境和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之下有机开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甚至改善环境。与此同时,通过良好的建筑微气候及热环境设计,能以最少的能量消耗,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和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规划方案《万庄生态城规划方案》。据悉,万庄生态城区域内的展示中心、相关道路和管网等公用和基础设施项目已经相继启动。编辑注释:“生态城市”一词语来源于生态系统的术语,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态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在研究过程中,生态城市理论从最初阶段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整合生态观等的城市综合生态理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对策,生态城市的内涵不断丰富。世界普遍认为“生态城市”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的全方面的时空和谐;物质、能量、信息的不断趋于更高效利用;所有生态要素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局部及整体处于最优化的状态;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京津冀一体化滨海城市带兴起,京津冀整体向渤海湾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理论上,工业经济对海洋运输能力最为倚重;规划上,北京的着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东部城市带、天津重点发展滨海新区,河北布局“沿海化工带”,京津冀“发展之箭”射向渤海湾廊坊万庄处在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发展轴之上,构成了“发展之箭”的箭杆。围绕京津塘高速公路的“科技新干线”将因亦庄新城、武清新城规划建设而上台阶,万庄生态城将继廊坊经济开发区之后,成为科技新干线的重要参与区域廊坊万庄处在河北一线城市群的中心位置,构成了“发展之弓”的弓弦。万庄生态城的开发,将推动廊坊市在京津冀中部强势崛起,贯通河北省“南北两厢”,绷紧京津冀“发展之弓”的弓弦,强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后劲三极拉动格局河北省“南北两厢”分隔独立发展,“一线城市群”事实上是各自为战。由于京津的地理阻隔和强大的“空吸效应”,河北省“抓一线,推两厢”战略面临挑战,廊坊市的崛起对于改变这种状况至关重要处于一线城市群中心的廊坊如果崛起,将能够有效贯通南北两厢,沟通一线城市群。万庄生态城的开发,将极大地增强廊坊城市的品质和实力,通过产业强化与河北省其它区域的联系,使之成为除石家庄、唐山之外的另一重要增长极廊坊处于京津之间,区位优势独特且巨大,应创造性地把握区域一体化机遇,强势崛起。万庄新区应“创造性地定位产业、建设城市和发展区域”,推动廊坊市不仅在时序上,而且在经济形态上,成为继唐山、石家庄之后的“新经济中心”未来和明天以生态城的战略高度,直面京津新城的竞争,是不得不为。京津“十一五”规划提出系列新城规划,拦截产业转移和辐射,将使廊坊市面临“一体化陷阱”。万庄生态城,将以全新姿态崛起京津中部,与京津新城争夺人才和其它发展资源建设经济主导中心,主导区域经济一体发展,是“为更好”。万庄新区的开发,在经济、社会方面将强化廊坊主城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改变廊坊市县市区“各自为战”的局面,整体融入京津冀,促进一体化进程中廊坊利益最大化以新兴经济形态,打造廊坊市的明天和未来,是有条件为。万庄生态城可利用优越环境和区位,吸纳京津人才资源,改变廊坊市多年来产业结构低的现实,突破“工业化”、“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遵从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的游戏规则,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定位京津冀区域性消费中心:体验购物都市MALL、生活主题购物MALL、品牌直销购物公园、家庭休闲主题小镇、农业体验休闲、农业观光休闲、基于梨树资源的梨园文化休闲河北省“新经济中心”:以知识和人才为主要投入要素的新兴产业聚集;高科技信息业的研发、中试和制造企业聚集;面向工业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业聚集;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示范区;新兴商贸、商务服务业发达;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达廊坊的“明天和未来”:廊坊“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廊坊高素质人才的“移民中心”;廊坊的高品质、高档次的居住城区;廊坊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服务中心;廊坊的消费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廊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知识型、国际型、生态型世界名城:知识型城市:以科教为基础,以外来人才吸引为根本,以知识为经济主要投入的城市;国际型城市:有国际影响,发展国际化产业,有众多国际人士居住生活的城市;生态型城市:资源节约和复合利用,系统保护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示范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内核以主要分布在铁路以北区域中部的万亩梨树资源和村庄为依托,发展万庄生态城的都市生态内核环线组团城市:以交通节点上的村庄密集聚集区为基础,开发城区(城镇)组团,并以环线交通轴连通绿色屏障农村:对密集村庄聚集区环线外的农村区域,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建设,构成万庄生态城的绿色屏障,在交通上通过公共交通与城区相连新城市心态共生的城市:城市和农村融合杂处、和谐共生,挑战城市化“常识”,创新城市形态公园的城市:城市由众多交通节点区域的“村落公园”分别开发,连接而成通达的城市:城乡之间、城区组团之间、社区和服务区之间由发达公共交通连接线性的城市:沿环线交通干线建设、发展相对独立的城区组团万庄生态城博客:
5.XX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篇五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都市休闲游的兴起,促使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持续增长。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开发运作模式。通过逐渐带动引导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汕尾也不例外,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是,全市境内目前尚无一处集休闲、娱乐、观光和健身于一体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生态园,建设一个生态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红海湾xx村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淳朴,村内无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公路直达本村,距深汕高速入口20公里,离汕尾市区也只有25分钟的里程,距红海湾风景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经营目标:形成汕尾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养身会所,品味正宗汕尾海滨野生鱼类,虾类,果蔬园等健康食品,尽情享受农夫乡村田野农家生活,把红海湾xx村生态园打造成最具汕尾海滨特色的绿色生态园和农家休闲中心,提高红海湾、xx村社会知名度带动xx村经济发展。塑造“汕尾海滨,鱼米之乡”标志性绿色生态园。红海湾xx村生态园以村自然风光为主体,共计总面积xx亩,分三个方面形成。
一方面挖土坑面积为xx亩,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不仅可以提供外需也可以让宾客自己垂钓挑选入菜。
另一方面面积xx亩,是生态园的中心,园区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布置在这一边,初步规划将在沿岸建成绿色长堤、垂钓亭台、休闲小筑、渔人码头,最浓墨重彩的要数点缀在水面如同绿色珍珠般的一个小岛,岛上将根据需要建设休闲烧烤区、垂钓台等一系列具有汕尾特色的建筑,营造汕尾海滨的生活方式。让在都市中疲惫的人们惬意地享受汕尾海滨的放松、舒适和毫无压力的生活。在岛上可以玩玩水、钓钓鱼、看看书或约三五知己打打麻将、打打牌,享受远离喧闹城市的快乐生活。还可以品尝汕尾特色的绝无任何污染的地方特色水产、新鲜的蔬果等,辅以农家土灶的烹饪方式,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汕尾农家风味。
再者以xx亩为种植区,周围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草坪,与水面结合,四季常绿,草坪是我们生态园的一大特色,让宾客在休闲时体验农村的田园风光。分别开避名贵树种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精品水果种植区,大棚生产区,家禽散养区五个区,让宾客在休闲之余各需所取,既给宾客提供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美味食物,又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之外体验轻松愉快的农家乐。
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专家高剑锋表示:“生态园将1600多年前陶渊明所设想的梦里桃花、生活富足、人与人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理念变为现实。将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城乡田园生活的和谐画卷。生态园创造性地开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模式。”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宋喜来表示,农业生态园这种农业模式在全国有不少家,主要是建立和推广高科技农业的项目与合作模式,最终达到村里满意、管理者满意、承包者满意、地方政府满意。所以这个项目还要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红海湾xx村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凸显基地特征(2)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3)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4)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5)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二、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某些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三、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四、绿色消费,形成品牌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五、园林规划,生态布局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生态布
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2 m。
六、科学排灌, 保护环境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七、绿化设计,四季常青
6.生态园开发项目规划实施方案 篇六
一、 项目区概况
x位于x县城东北面,因形似“马鞍”而得名。三面临江,一面环山,x犹如一匹骏马镇守着这方土地。x背山紧临金沙江,山脚是正在修建的溪洛渡水电站,面山将整个县城揽抱怀中。在x上,既可俯瞰整个县城风貌,又可把金沙江收于眼底。x面山绝大部分为宜林荒山,青山多为农民耕地,总面积为850.0亩,其中面山面积为334.0亩,背山面积为516.0亩,耕地面积400亩,荒山面积450亩。x的地形地貌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将其打造成一个精品生态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 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是,x县境内目前尚无一处公园或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场所,建设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和健身于一体的x生态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要把x县城建设成为山城、水电、园林、湖滨旅游城市,就必须充分依靠区位优势和现有资源,把x融入川渝经济区和川南旅游规划圈;要把x融入川南旅游规划圈,就必须以溪洛渡水电站为中心向周边逐步延伸建立具有x特色的景区景观,就要建立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公园、生态园、农家乐等,以支撑县域旅游产业,变被动覆盖为主动融入。
其三,建立城乡结合部的生态公园,不仅能提高城市品味和城镇文化,还能拉动和辐射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周边旅游景区的开发。x生态园建设既能把库区旅游与城市旅游融为一体,又能推动城镇边沿旅游开发,还能辐射和推动“二梁子”森林公园和新拉民族村的开发。因此开发x生态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开发方式
x生态园开发项目是一个以政府开发为主体,业主开发为主导的项目,是一个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盈利为辅的公益性项目,其开发方式选择为:一是由x县金沙江绿色开发有限公司租用群众的土地实行公益性开发;其投资来源为政府全额投资。二是对经营性建设项目由公司投资或者招商引资建设;但属于永久性建筑的土地实行征用。
四、 产权归属
由于该项目由公益性建设投资和经营性建设投资两部分组成,也就是“政府+公司”的投资开发模式,所以对政府投资开发部分产权归政府所有,公司投资部分产权归公司所有。
五、 设计方案及建设内容
(一) 设计原则
a) 因地制宜,凸显基地特征
b) 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
c) 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
d) 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
e) 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
(二) 设计目标
把植物造景、雕塑点缀、标志性建筑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个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又能体现山体效果的xx园林生态景观。
(三) 方案内容
整个生态园要与周边村组“农家乐”、“新农村”、“农家休闲”作整体规划但又相对独立;园内功能分区相对独立且又有机衔接,景观建筑独具特色又相互辉映,充分展现生态园的.和谐性及综合功能。
1、 建筑工程
(1) 道路工程
x生态园开发共设计各具功能、风格各异的三条道路。在现有x二中至三坪二社约4公里通公路的基础上,对本条公路进行改扩建,改扩建为8米宽的弹石路,并从三坪二社延伸至溪务公路的石简槽处连接,形成环线,本条路为车行道,全长约3公里;沿x背脊梁修建一条4米宽的主游步道;在背山中部山腰横向修建一条3米宽步道,也可供园区果园管理和运输用。所有道路两侧都修筑30公分的排水沟,路两边进行绿化美化。
(2) 电力工程
目前,整个三坪村尚未实施农网改造,其供电半径较远,电力不足,为保证施工用电和今后的园林电力供给,以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安装约2公里10千伏安输电线路进入三坪。同时对周边农户实施农网改造。
(3) 水利工程
x现
在已解决了施工用水和绿化灌溉用水,生活用水尚未解决。因此,要把x及周边农户纳入城市管网建设。
(4) 牌坊
在x生态园拟建4块牌坊,其中面山两块,一块设置在采沙滑坡处,这里是生态园的入口处,一块设置于x垭口前,正跨二中围墙角至接三坪二社公路的人行梯步上,为园区的另一入口;背山两块,一块设在正对休闲广场――“荷香满地”的车行公路边,也是通往生态园的一处入口,另一块设置于三坪二社处。
(5) 广场建设
在x背脊染现已建有四个蓄水池,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围绕四处蓄水池修建四个主要景观广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第一个游泳池处为由花架环绕水池而建的休闲广场――“荷香满地”;第二个水池处为歌舞广场,广场的水池中央立一主题雕塑――“玉马腾飞”,水池壁饰以民风民俗的浮雕;第三个水池处是x的最高峰顶,此处为观景广场;第四个水池处为另一峰顶,名为“系x”,此处为文化广场,属于人文景观区,建一文化浮雕景剖于水池之上,浮雕以当地人民的生活场景为素材,在水池垢另一侧立系马桩数根,让游客骑马观光。
(6) 亭
整个生态园拟设休闲亭两座,一座位于生态园入口正对入口牌坊的背脊梁上,与入口牌坊相呼应;另一座立于垭口背山面人文广场下部的半坡上。
(7) 梯步
生态园内根据游览线路布设,在不同地段布设了多条人行梯步。从二中围墙角修一条2米宽人行梯步经__垭口翻过垭口接三坪二社公路。在垭口处又成“丫”形分开成两条4米宽的人行梯步,两条梯步分别通达两个峰顶的观景广场和文化广场;面山面生态园入口牌坊至休闲亭一条4米宽的人行梯步,由入口通往山脊休闲亭;在背山面,四个广场至车行公路分别布设了四条人行梯步,除通往歌舞广场的为4米宽外,其余三条均为2.8米宽,此四条梯步顶上用钢管架设拱形架,种植猕猴桃攀爬其上。所有梯步边每50台阶处修建休闲平台一处,休闲平台周边修建有特色的栏杆。梯步两侧修建景观水沟,沟外再分层次进行园林绿化。
(8) 长廊
分别在四个广场接背山面4条人行梯步内侧,在梯步末端至广场50米距离间修建4条长廊,把梯步与广场有机的连接起来,长廊采用古式木制,长廊下摆设一些茶桌,供游人休闲、品茶、观景、娱乐。
(9) 生态园入口建设
x生态园入口选址于现采沙滑坡处,结合实际地质地况,将其现有积沙清理走,整为平地,并将滑坡推成一定坡度的斜坡面,用15米深的搞滑栓对坡体进行固定治理后,用水泥将坡面整平并做成墙体,墙体饰以具有地方民风民俗特色的壁雕,这样既可以使滑坡得到有效的治理,又可作为生态园入口景观的一大亮点。生态园入口区设置生态停车场、厕所,并设置入口管理用房和小卖部。
(10) 水上农家乐系列工程建设
在背山公路与连接休闲广场――“荷香满地”人行梯步交叉口往二社方向200处修建一座游泳馆,游泳馆的西南方原砖厂位置修建水上农家乐和接待中心。农家乐和接待中心用15米宽的环池环绕起来,池上建水上廊桥通往农家乐和接待中心,给人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环池作为供游人垂钓休闲的地方。在水上农家乐与游泳馆之间设置篮球场一块,紧接篮球场在篮球场与水上农家乐间设置一儿童游乐园中心。通过游泳馆、水上农家乐、儿童游乐中心、蓝球场的集中连片布置,将此片区打造成整个生态园休闲、娱乐、健身的主要活动区域。
(11) 纪念馆建设
在x垭口,人文广场的半坡面山边沿修建一座以纪念曾泽山将军为主的纪念馆。
(12) 附属工程建设
选择园区的各入口和必要位置设置数块标志、标牌和警示牌;园内所有浏览步道边设置多个垃圾桶;在适当的地方设置一定数量的座椅;电力设施沿路边一律埋设成暗线,沿游览线路设置足够的路灯;园区给排水设施建设。
2、 绿化种植工程
(1)面山
面山土层较薄,且土质差,整个面山均进行克土著人后进行造林绿化美化。
(2)背山
背山分为三个片区,以东北方为起点,从公路转弯处至三坪村公所这一片10余亩规划为花圃;接花圃至游泳馆片约100亩左右规划为苗圃;其余地块均规划为脐橙园。
(3)对所有道路和梯步两侧进行绿化,园区内的园林景观区进行细部园林园艺方面的绿化美化。
六、 工程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道路工程(交通局、水电局负责)
(1)永二中至三坪二社的公路改造成长4公里宽8米的弹石路,计划投资120万元;
(2)从三坪二社延伸至溪务公路新建3公里公路,计划投资60万元;
(3)沿x背脊梁修建一条长约3公里宽4米的主游道,计划投资60万元;
(4)x生态园面山游人步行道建设,全长1000米宽2米,计划投资10万元;
(5)永二中至三坪二社梯步路建设(两旁设置护栏),全长1400米宽4米,计划投资30万元。
(二)电力工程(电力公司负责)
(1)建设10kv输电线路2公里,计划投资70万元;
(2)生态园周边农户及园内用电,按2200元/户的标准计算,计划投资120万元。
(三)水利工程(水利局负责)
水利工程按800元/人的标准计算,计划投资40万元。
(四)牌坊(县人民政府公益性资金负责)
共需建设4道牌坊大门,按15万元/道的标准计算,计划投资60万元。
(五)广场建设(县人民政府公益性资金负责)
广场建设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计划投资600万元。
(六)纪念馆(县人民政府公益性资金负责)
纪念馆建设总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设面积2400平方米,计划投资240万元。
(七)凉亭和长廊(开发商负责)
(1)建设四个凉亭,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计划投资240万元;
(2)建设长200米宽6米的石木结构长廊,计划投资20万元。
(八)水上乐园(开发商负责)
水上乐园建设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水面为2500平方米,计划投资1000万元。
(九)游泳池(开发商负责)
游泳池建设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水面积20xx平方米,蓄水池5000立方米,计划投资250万元。
(十)接待中心(开发商负责)
接待中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xx平方米(标准:修三层楼阁,占地4000平方米),计划投资720万元。
(十一)绿化工程(林业局负责)
(1)面山绿化200亩,计划投资20万元;
(2)园区绿化310亩,计划投资100万元。
(十二)生态园入口雕塑建设(国土资源局负责)
(1)对原砂场的土地整治与防滑工程,计划投资1400万元;
(2)墙体浮雕建设,计划投资800万元。
以上工程项目建设总计划投资合计为5770万元人民币。
七、 工程进度
x生态园开发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开发项目,属由多个项目主体组合而成的整体型开发项目。因而园区的开发资金,需根据每一个分项目的建设逐步到位,这就决定了项目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建设工期,以工程破土动工之日算起,预计历时三年竣工。建设期间,若因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工期变化的,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必须按要求如期完工。在工程开工前,业主准备好项目施工计划,成立好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培训,以保证项目建设按施工进度和要求顺利实施,确保项目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具体安排如下:
20xx年――20xx年初内完成以下工程建设:
(1) 先将上述规划的道路工程中三条道路的路基修建出来,以满足园区其他工程建设运输的需要,路面工程到主体建筑工程竣工后再实施,以免在建设过程中造成对路面的损坏。
(2) 待道路工程能满足基本运输需要后,牌坊、广场、亭、长廊、滑坡治理、生态园入口区的停车场、小卖部、厕所和管理用房、水上农家乐主体工程、游泳馆、儿童游乐中心、篮球场、纪念馆主体工程可以同时开工建设,为避免出现工程交叉冲突,建设业主事先做好管理上的安排,临时灵活调整。另外,公路绿化、花圃、苗圃、脐橙园的种植施工工程也同步进行。面山的造森绿化于20xx年年初开始实施。
20xx年初――20xx年初,人行梯步、园区内所有的细部园林绿化美化工程于上半年完成;标志、标牌、警示牌、垃圾桶设置安放、座椅、电力设施布线埋设、路灯、园区给排水设施、三条道路的路面建设工程均在下半年完成。
7.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篇七
1 生态城市的理念
生态城市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系统。自工业革命以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 对城市规划的危机感逐步得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广泛的共识, 逐渐产生了一种将城市功能和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综合城市观。上世纪70年代, 苏联生态学家Yanisky提出了“要将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 使得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人类住区这一概念, 并将之命名为“生态城市”。从20世纪80年代, 这一概念被人们所认可, 并列入到理论著作之中, 生态城市规划成为了该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
与以往一味追求城市发展的模式相比, 生态城市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点: (1) 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过去的城市发展模式主要是人与城市向自然索取, 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耗竭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而生态城市的和谐性强调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即呼吁人类要回归自然, 将自然环境有机地融入城市系统, 营造一种富有向上精神、人文情怀、富有生机活力的氛围, 而这种和谐性理念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涵。 (2) 高效性。生态城市改变了传统高耗能、非循环的运作模式, 其改变了过去对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现状;同时, 生态城市提高了资源和物质的利用效率, 可将物质和人力的使用发挥到极致, 并将能量分级利用, 有助于各行各业和各个部门的关系进行调解, 最终使城市对能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3) 持续性。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不同的是, 生态城市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 能够更为合理地对资源进行配制, 以更为公平的方式满足今世后代的发展和环境发展的需求, 一改过去的短视发展方式, 放弃了野蛮的掠夺式开发。这种模式不仅促进城市的发展, 同时也兼顾到了对环境的保护, 从而达到使城市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
2 生态学原则在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会涉及到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原则, 将生态学的理念渗透入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不单单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存在着诸多共性。而生态城市的规划也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否则生态城市的建设就只能成为空谈。
(1) 整体性原则。任何系统都是由其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其各组成部分既发挥各自独有的功能, 也能够相互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因此在建设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需要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将城市建设规划建立在三者协调统一的基础之上。首先, 要保持城市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 在掌握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将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环境质量提升结合。其次, 要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于城市规划既要具有全盘统筹的眼光, 也要结合区域生态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促进生态稳定。只有在规划当中使城市生态系统当中的每个子系统都平衡发展, 整个城市系统才能够进入良性发展。 (2) 循环再生与节能。生态系统当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密不可分的。在城市系统地运行过程当中, 新的物质不断合成, 其又同时分解为其它可利用的物质, 而能量又伴随着物质的流动在不断循环。所以, 如何将物质和能量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运行中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就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课题, 首先,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使用一些节能环保材料, 减少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 还应将可重复利用的建筑材料回收使用;同时, 在进行城市布局的规划的时候应当结合城市所处地理环境的状况, 结合城市所处位置的光照、通风、换气等条件因素合理进行城市布局。其次,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 应当注重降低能耗, 可将建筑物改造成为节能建筑, 减少城市建筑对于能源的浪费, 多采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种类的可再生资源。 (3) 共生。共生是指一种生态系统中各要素间合作共存、互惠互利的现象。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 应当注重城市系统中各个组分之间的关系, 促进其相互之间的互助作用, 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3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1) 生态要素的调查。主要调查包括城市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经济环境、人口条件等因素包括历史资料, 能够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 (2) 生态分析与评价。主要是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对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状况进行评估, 以了解区域内生态资源的发展潜力及制约因素。生态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生态过程分析、生态潜力分析、土地质量及区位评价、生态敏感性分析以及生态适宜度评价过程。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生态城市规划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城市规划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其应当涵盖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领域, 具体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规划目标和年限两个方面。 (4) 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科学利用土地资源, 使土地资源及布局趋于合理对于生态城市的规划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生态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布局两个方面。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当中应当综合考量土地使用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按照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 (5)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规划过程当中应从实际出发, 从整体控制好污染物的排放,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不同的功能区目标进行环境治理, 逐步达到规划要求。
4 未来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未来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决定着我们整个地球家园的发展命运。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着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强调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并且著作将规划与生态学原则相结合。随着这些观念的深入人心, 未来城市的建设会沿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生态环境互利共赢的方向不断前进。越来越多的技术革新会应用到新型城市的建设中去, 人类的居住环境会越来越接近自然环境, 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状态。
5 结语
生态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同时在现代城市规划过程中,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目标。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眼光、发展的思路来认识人类社会在城市化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以新的生态视角来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 坚持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不动摇, 不断将生态城市的建设向前推进。
摘要:在现代城市规划过程中,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目标。对此, 本文着重于介绍生态城市的理念, 探索生态城市的曲折发展, 了解国内外的情况, 总结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经验, 在这些基础上论述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指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方法和发展方向, 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基础。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黄肇义, 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 2011 (1) :59-66.
[2]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1 (3) :16-18.
8.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篇八
【关键词】城市规划;倡导规划;公众参与;生态规划
城市规划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方向,它也能够十分有效的促进城市经济和公共事业的建设,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同时城市的生态环境随着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差,在我国,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做生态城市规划,积极相应国家的倡导。
1.倡导规划的意义
1.1城市规划服务社会的目的
城市在运行的过程中体现出比较强的复杂性,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所有的政策都会对城市的发展带来十分重大的影响。城市规划的质量不仅会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同时它也关系到每一个市民的利益,它的服务范围非常大,几乎涵盖了一个城市中的所有人,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内容和相关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实际上都是对市民需求和愿望的一种回应,在城市规划中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能够为早日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而服务。
1.2城市规划的实践性
城市规划在制定的过程中绝对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城市规划一定要具有非常强的可行性,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需要以实践作为最终的指导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就是这一规划建设对城市运行相关活动的影响,而并不是城市规划本身,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参考和依据,城市规划要想具有更好的实践性就一定要在制定规划之前做好对城市规划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做好讨论和协商工作,同时还要使得公众积极的参与到这一过程中,这样公众的利益才能得以更为充分的展现。
2.对倡导规划的认识
城市规划是一种城市规划部门和城市规划利益的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一种具有很强社会性的活动,城市规划中,其研究对象在很大程度上都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城市规划活动也接触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一社会活动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响应。
城市规划人员有着非常广的范围,它可以指规划专家或者是行政人员,也可以指其利益和城市规划息息相关的开发商或者是基团总裁等,当然也包括一个城市中最普通的民众,只要是关心这一问题的人都是城市规划的参与者,也是因为在城市规划中很多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人群的参与式的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能够更好的对每个方面的利益都得以平衡。
3.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内容
3.1城市生命支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力,重点在于:
3.1.1水资源利用
市区:对市区的规划可以采取各种节约水资源的技术,能够将雨水收集,同时也要采取措施实现雨水和污水分别处理,同时在城市的规划中还要充分的利用相关的资源建设好雨水储藏设施,同时在路面的建设中应该选择一些更加环保节能的材料,对下水道也要采取一定的隔油措施,同时还要通过自然界实现水资源的净化。
郊区:要对灌溉过程中使用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农业方面的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一些水源相对比较充足的地区还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对居民的用地要进行集中使用,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一地块的使用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积极作用。
3.1.2能源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和风能等,同时还要使用一些具有良好密封性的材料,加强对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同时还要在实际的操作中注意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保证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予以有效的保护,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善我国环境和资源的不利局面。
3.1.3交通
发展电车和氢气车,使用电力或清洁燃料,市中心和居民區限制燃油汽车通行,保留特种车辆的紧急通道,通过集中城市化,提高货运费用,发展耐用物品来减少交通需求,提高交通用地的利用效率,发展船运和铁路运输等。
3.1.4绿地系统
打破城郊界限,扩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范围,努力增加绿化量,提高城市绿地率,覆盖率和人均绿化面积,调控好公共绿地均匀度,充分考虑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游憩的影响,通过合理布局绿地以减少汽车尾气,烟尘等环境污染,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生物栖境和迁移通道预留空间。
3.2人居环境
城市的表现形式是社区的格局,形态,人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日常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生态城市规划中强调社区建设,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3.2.1生态建设
开发各种节水、节能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中开发利用太阳能,采用自然通风,使用无污染材料,增加居住环境的健康性和舒适性,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广泛利用屋顶,墙面,广场等立体植被,增加城市氧气产生量,区内广场,道路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如用带孔隙的地砖铺地,孔隙内种植绿草,增加地面透水性,降低地表径流。
3.2.2生态景观
强调历史文化的延续,突出多样性的人文景观,充分发掘利用当地的自然,文化潜力,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建设健康和多样化的人类生活环境。
3.2.3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它通过2个或2个以上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够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
4.结束语
在城市规划的发展中,城市规划以我为中心的传统的主宰思想正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的冲击而被打破,倡导规划理论能给我国城市规划的改革带来一定的启发,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整体的沟通,使得规划成为社会中各阶层人在谋求自身利益时所应遵守的共同“契约”,城市规划通过城市土地调节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城市体系的平衡和冲突,而这一切又使我们看到城市规划是由一特定纽带聚合的“人群”的共同参与过程,是城市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接轨的目标要求我们每一个城市规划师真正地去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规划作自己应做的事情。 [科]
【参考文献】
[1]郭彦弘.城市规划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侯玉兰.城市规划与社会参与[J].城市问题,1998(3).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推荐阅读:
城市生态修复规划论文07-02
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10-17
水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07-08
渝水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07-31
城市生态建设意见建议07-28
生态城市解说词09-20
城市生态学要点总结07-14
滨水景观 城市 设计 生态 渭河07-01
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植被生态恢复技术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