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学习总结技巧

2024-10-02

mfc学习总结技巧(通用8篇)

1.mfc学习总结技巧 篇一

1.AfxWndProc()该函数负责接收消息,找到消息所属的CWnd对象,然后调用AfxCallWnd

Proc

2.AfxCallWndProc()该函数负责保存消息(保存的内容主要是消息标识符和消息参数)供应

用程序以后使用,然后调用WindowProc()函数

3.WindowProc()该函数负责发送消息到OnWndMsg()函数,如果未被处理,则调用DefWin

dowProc()函数

4.OnWndMsg()该函数的功能首先按字节对消息进行排序,对于WM_COMMAND消息,调用OnCommand()消息响应函数,对于WM_NOTIFY消息调用OnNotify()消息响应函数。任何被遗漏的消息将是一个窗口消息。OnWndMsg()函数搜索类的消息映像,以找到一个能处理任何窗口消息的处理函数。如果OnWndMsg()函数不能找到这样的处理函数的话,则把消

息返回到WindowProc()函数,由它将消息发送给DefWindowProc()函数

5.OnCommand()该函数查看这是不是一个控件通知(lParam参数不为NULL,如果lParam参数为空的话,说明该消息不是控件通知),如果它是,OnCommand()函数会试图将消息映射到制造通知的控件;如果他不是一个控件通知(或者如果控件拒绝映射的消息)OnCommand()

就会调用OnCmdMsg()函数

6.OnCmdMsg()根据接收消息的类,OnCmdMsg()函数将在一个称为命令传递(Command Routing)的过程中潜在的传递命令消息和控件通知。例如:如果拥有该窗口的类是一个框架类,则命令和通知消息也被传递到视图和文档类,并为该类寻找一个消息处理函数

MFC应用程序创建窗口的过程

1.PreCreateWindow()该函数是一个重载函数,在窗口被创建前,可以在该重载函数中改变

创建参数(可以设置窗口风格等等)

2.PreSubclassWindow()这也是一个重载函数,允许首先子分类一个窗口

3.OnGetMinMaxInfo()该函数为消息响应函数,响应的是WM_GETMINMAXINFO消息,允许设置窗口的最大或者最小尺寸

4.OnNcCreate()该函数也是一个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NCCREATE消息,发送消息以告

诉窗口的客户区即将被创建

5.OnNcCalcSize()该函数也是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NCCALCSIZE消息,作用是允许改

变窗口客户区大小

6.OnCreate()该函数也是一个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CREATE消息,发送消息告诉一个

窗口已经被创建

7.OnSize()该函数也是一个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IZE消息,发送该消息以告诉该窗口

大小已经发生变化

8.OnMov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MOVE消息,发送此消息说明窗口在移动

9.OnChildNotify()该函数为重载函数,作为部分消息映射被调用,告诉父窗口即将被告知一

个窗口刚刚被创建

MFC应用程序关闭窗口的顺序(非模态窗口)

1.OnClos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窗口的WM_CLOSE消息,当关闭按钮被单击的时候发送

此消息

2.OnDestroy()消息响应函数,响应窗口的WM_DESTROY消息,当一个窗口将被销毁时,发送此消息

3.OnNcDestroy()消息响应函数,响应窗口的WM_NCDESTROY消息,当一个窗口被销毁

后发送此消息

4.PostNcDestroy()重载函数,作为处理OnNcDestroy()函数的最后动作,被CWnd调用

MFC应用程序中打开模式对话框的函数调用顺序

1.DoModal()重载函数,重载DoModal()成员函数

2.PreSubclassWindow()重载函数,允许首先子分类一个窗口

3.OnCreat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CREAT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一个窗口已经被

创建

4.OnSiz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IZ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窗口大小发生变化

5.OnMov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MOV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窗口正在移动

6.OnSetFont()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ETFONT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允许改变对话框

中控件的字体

7.OnInitDialog()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INITDIALOG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允许初始化对

话框中的控件,或者是创建新控件

8.OnShowWindow()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HOWWINDOW消息,该函数被ShowWind

ow()函数调用

9.OnCtlColor()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CTLCOLOR消息,被父窗口发送已改变对话框或

对话框上面控件的颜色

10.OnChildNotify()重载函数,作为WM_CTLCOLOR消息的结果发送

MFC应用程序中关闭模式对话框的顺序

1.OnClos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CLOSE消息,当“关闭”按钮被单击的时候,该函数

被调用

2.OnKillFocus()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KILLFOCUS消息,当一个窗口即将失去键盘输

入焦点以前被发送

3.OnDestroy()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DESTROY消息,当一个窗口即将被销毁时,被发

4.OnNcDestroy()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NCDESTROY消息,当一个窗口被销毁以后被

发送

5.PostNcDestroy()重载函数,作为处理OnNcDestroy()函数的最后动作被CWnd调用

打开无模式对话框的顺序

1.PreSubclassWindow()重载函数,允许用户首先子分类一个窗口

2.OnCreat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CREAT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一个窗口已经被

创建

3.OnSiz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IZ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窗口大小发生变化

4.OnMov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MOV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窗口正在移动

5.OnSetFont()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ETFONT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允许改变对话框中

控件的字体

以上这些的执行都是按给定的顺序执行!

只有清楚的了解应用程序的执行顺序,才能在编写代码的时候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执行什

么,以及在什么地方该处理什么!

这只是本人总结的一点小小的经验,希望能对MFC的初学者有所帮助!MFC应用程序中处

理消息的顺序

1.AfxWndProc()该函数负责接收消息,找到消息所属的CWnd对象,然后调用AfxCallWnd

Proc

2.AfxCallWndProc()该函数负责保存消息(保存的内容主要是消息标识符和消息参数)供应

用程序以后使用,然后调用WindowProc()函数

3.WindowProc()该函数负责发送消息到OnWndMsg()函数,如果未被处理,则调用DefWin

dowProc()函数

4.OnWndMsg()该函数的功能首先按字节对消息进行排序,对于WM_COMMAND消息,调用OnCommand()消息响应函数,对于WM_NOTIFY消息调用OnNotify()消息响应函数。任何被遗漏的消息将是一个窗口消息。OnWndMsg()函数搜索类的消息映像,以找到一个能处理任何窗口消息的处理函数。如果OnWndMsg()函数不能找到这样的处理函数的话,则把消

息返回到WindowProc()函数,由它将消息发送给DefWindowProc()函数

5.OnCommand()该函数查看这是不是一个控件通知(lParam参数不为NULL,如果lParam参数为空的话,说明该消息不是控件通知),如果它是,OnCommand()函数会试图将消息映射到制造通知的控件;如果他不是一个控件通知(或者如果控件拒绝映射的消息)OnCommand()

就会调用OnCmdMsg()函数

6.OnCmdMsg()根据接收消息的类,OnCmdMsg()函数将在一个称为命令传递(Command Routing)的过程中潜在的传递命令消息和控件通知。例如:如果拥有该窗口的类是一个框架类,则命令和通知消息也被传递到视图和文档类,并为该类寻找一个消息处理函数

MFC应用程序创建窗口的过程

1.PreCreateWindow()该函数是一个重载函数,在窗口被创建前,可以在该重载函数中改变

创建参数(可以设置窗口风格等等)

2.PreSubclassWindow()这也是一个重载函数,允许首先子分类一个窗口

3.OnGetMinMaxInfo()该函数为消息响应函数,响应的是WM_GETMINMAXINFO消息,允许设置窗口的最大或者最小尺寸

4.OnNcCreate()该函数也是一个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NCCREATE消息,发送消息以告

诉窗口的客户区即将被创建

5.OnNcCalcSize()该函数也是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NCCALCSIZE消息,作用是允许改

变窗口客户区大小

6.OnCreate()该函数也是一个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CREATE消息,发送消息告诉一个

窗口已经被创建

7.OnSize()该函数也是一个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IZE消息,发送该消息以告诉该窗口

大小已经发生变化

8.OnMov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MOVE消息,发送此消息说明窗口在移动

9.OnChildNotify()该函数为重载函数,作为部分消息映射被调用,告诉父窗口即将被告知一

个窗口刚刚被创建

MFC应用程序关闭窗口的顺序(非模态窗口)

1.OnClos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窗口的WM_CLOSE消息,当关闭按钮被单击的时候发送

此消息

2.OnDestroy()消息响应函数,响应窗口的WM_DESTROY消息,当一个窗口将被销毁时,发送此消息

3.OnNcDestroy()消息响应函数,响应窗口的WM_NCDESTROY消息,当一个窗口被销毁

后发送此消息

4.PostNcDestroy()重载函数,作为处理OnNcDestroy()函数的最后动作,被CWnd调用

MFC应用程序中打开模式对话框的函数调用顺序

1.DoModal()重载函数,重载DoModal()成员函数

2.PreSubclassWindow()重载函数,允许首先子分类一个窗口

3.OnCreat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CREAT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一个窗口已经被

创建

4.OnSiz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IZ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窗口大小发生变化

5.OnMov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MOV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窗口正在移动

6.OnSetFont()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ETFONT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允许改变对话框

中控件的字体

7.OnInitDialog()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INITDIALOG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允许初始化对

话框中的控件,或者是创建新控件

8.OnShowWindow()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HOWWINDOW消息,该函数被ShowWind

ow()函数调用

9.OnCtlColor()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CTLCOLOR消息,被父窗口发送已改变对话框或

对话框上面控件的颜色

10.OnChildNotify()重载函数,作为WM_CTLCOLOR消息的结果发送

MFC应用程序中关闭模式对话框的顺序

1.OnClos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CLOSE消息,当“关闭”按钮被单击的时候,该函数

被调用

2.OnKillFocus()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KILLFOCUS消息,当一个窗口即将失去键盘输

入焦点以前被发送

3.OnDestroy()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DESTROY消息,当一个窗口即将被销毁时,被发

4.OnNcDestroy()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NCDESTROY消息,当一个窗口被销毁以后被

发送

5.PostNcDestroy()重载函数,作为处理OnNcDestroy()函数的最后动作被CWnd调用

打开无模式对话框的顺序

1.PreSubclassWindow()重载函数,允许用户首先子分类一个窗口

2.OnCreat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CREAT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一个窗口已经被

创建

3.OnSiz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IZ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窗口大小发生变化

4.OnMove()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MOVE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告诉窗口正在移动

5.OnSetFont()消息响应函数,响应WM_SETFONT消息,发送此消息以允许改变对话框中

控件的字体

评论(1)|阅读(570)|添加评论

2.mfc学习总结技巧 篇二

基础知识:

※Windows程序是通过发送消息来响应事件的。

※操作系统将每个事件包装成为一个消息结构体传递给应用程序

※Windows程序的入口函数为WinMain

Int WINAPI WinMain(HINSTANCE hInstance,//当前运行实例句柄

HINSTANCE hPrevInstance,//先前实例句柄(基于win32时总为空)LPSTR lpCmdLine,//命令行参数

IntnCmdShow//显示状态)

※创建一个完整窗口的四个步骤

1、设计一个窗口类

2、注册窗口类

3、创建窗口

4、显示及更新窗口

※构造函数可以带参数,可以有很多个构造函数(重载);析构函数不允许带参数,只能有一个析构函数。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都没有返回值。

※this指针:指向对象本身,代表对象地址

※派生类对象建立时,先执行积累的构造函数,再执行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周期完成后,先执行派生类的析构函数,再执行基类的析构函数

※类中用const声明的只读变量,可以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

※多态性:在基类相应的函数中加上virtual声明,派生类对象地址传给基类指针时,发生迟邦定,可以执行派生类的同名函数(派生类没有时,再调用基类的)

※纯虚函数:在虚函数后面加上“=0”,没有函数体,只有名称。含有纯虚函数的类不能实例化对象,要在派生类中确定具体函数

※MFC的消息处理机制为消息映射

※MFC单文档程序中的View类覆盖在Frame(框架)类之上

※类当中的成员函数只有用static声明才能直接用类名调用(函数属于类本身),否则只能用对象调用(函数属于某一对象)

※静态成员函数只能使用静态成员变量,静态成员变量必须初始化

※View类中的OnDraw函数在窗口发生重绘时调用

※消息分类

标准消息:除WM_COMMAND之外,以 WM_ 开头的消息

命令消息:菜单项,加速键或工具按钮,以WM_COMMAND呈现,以ID区分通告消息:按钮单击,列表框选择等,向其父类窗口通知,以WM_COMMAND呈现App类和Doc类不能接收标准消息

※View类中的右键弹出菜单的拥有者为this时,只有其拥有者(View类)才能调用;如果选定拥有者为CMainFrame类,则CMainFrame能够在View类没有响应函数时调用自己的类中的函数

※菜单栏生成之后再次修改时,要进行重绘使之生效

※已经和对象关联起来的窗口,在销毁之前不能再和新窗口建立联系,可以设一个变量来查看是否已经建立联系,或者根据其句柄是否有值来判断

※对于静态文本(static text),也可以加命令予以响应:右键→ClassWizard 但是要修改其ID号,再勾选上style中的notify(这样之后它才能接受通告消息)

※对话框控件访问的七种方式:GetDlgItem→Get(Set)WindowTextGetDlgItemText/SetDlgItemTextGetDlgItemInt/SetDlgItemInt将控件和整型变量相关联将控件和控件变量相关联SendMessage

SendDlgItemMessage ※窗口相关术语

兄弟窗口:共享同一个父窗口的多个子窗口

活动窗口:应用程序的顶层窗口,也就是当前使用的窗口

前台窗口和后台窗口:创建正在使用窗口的线程为前台线程,这个窗口称为前台窗口;

所有其他的线程称为后台线程,有后台线程所创建的窗口称为后台窗口

※若使编辑框接受回车字符,需要把它的属性改为多行

※App类由CWinApp类派生,是MFC程序必不可少的一个类。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没有View类和Frame类

※改变按钮的文本字体的方法:对话框上右键→属性→字体

※使用静态的MFC链接库能保证程序一直到其他电脑上依然能够运行(将MFC库打包到程序之中),动态的MFC链接库不能保证这一点(不过大多数windows已经包含了MFC库文件)※属性页资源对话框的属性中,style选项为child,border选项为thin,System Menu没有被复选上,More Styles中的Disabled被选中。属性页在创建新类时,基类要选为CPropertyPage,而非CDialog

※让新建的属性页类在Class Wizard中显示的步骤:关闭工作区→在目录下找到.clw 文件,删除它→重新打开工程,选Class Wizard,重新建立一个.clw 文件 ※单选框(Radio)的属性中Group要勾选上才会在Class Wizard中的成员变量部分看到它,勾选上Group之后,它会成为这一组中第一个可选项(值为0),这个组直到遇到下一个style中也把Group勾选上的项时结束(未选择为-1,从第一个开始,关联的整型变量从0开始递增1)(注意变量和数据交换→UpdateData)

※组合框默认是排序的,若想按照输入的顺序显示,把style中的sort勾选掉 ※通过使用memset函数,可以为数组快速初始化

相关类:

※CDC类(CObject→CDC)绘图相关移动点画线把画笔选入到设备描述表画矩形画矩形或用矩形圈定路径层设置绘画模式在设备描述表中获取文本信息打开路径层关闭路径层

CDC::MoveTo CDC::LineTo

CDC::SelectObject CDC::FillRect CDC::Rectangle CDC::SetROP2

CDC::GetTextMetrics CDC::BeginPath CDC::EndPath

获得字符串在屏幕显示的宽度和高度 CDC::GetTextExtent将路径层与剪切区域进行互操作CDC::SelectClipPath获取背景色CDC::GetBKColor设置文本颜色CDC::SetTextColor为矩形区域内文本着色CDC::DrawText ※CClientDC类(CObject→CDC→CClientDC):构造时调用GetDC,析构时调用ReleaseDC ※CWindowDC类(CObject→CDC→CWindowDC):构造时调用GetDC,析构时调用ReleaseDC。

可以访问整个屏幕(客户区和非客户区)

※CWnd类(CObject→CCmdTarget→CWnd)获得父窗口指针获得Windows桌面窗口指针创建字处理插入符显示插入符创建图形插入符移动插入符获得菜单栏指针设置/取消菜单点击右键时调用的框架函数客户区坐标到屏幕坐标转换重绘菜单栏使客户区域无效直到WM_PAINT更新通告消息或加速键按下时调用显示窗口销毁窗口获取窗口文本获得窗口控件的指针设置窗口文本获取对话框文本设置对话框文本获取控件文本,并以整型返回将整型设置成控件文本读取/更新数据发送消息对窗口中指定控件发送消息设定窗口为焦点获得窗口矩形区域设置窗口区域获得当前窗口的下一窗口句柄获得窗口句柄获得从这个控件开始,第一个具有

WS_TABSTOP类型的控件句柄得到当前具有焦点的窗口指针

窗口相关

CWnd::GetParent

CWnd::GetDesktopWindow CWnd::CreateSolidCaret CWnd::ShowCaret CWnd::CreateCaret CWnd::SetCaretPos CWnd::GetMenu CWnd::SetMenu

CWnd::OnContextMenu CWnd::ClientToScreen CWnd::DrawMenuBar CWnd::Invalidate

CWnd::OnCommand(虚函数)CWnd::ShowWindow CWnd::DestroyWindow CWnd::GetWindowText CWnd::GetDlgItem CWnd::SetWindowText

CWnd::GetDlgItemText CWnd::SetDlgItemText CWnd::GetDlgItemInt CWnd::SetDlgItemInt CWnd::UpdateData CWnd::SendMessage

CWnd::SendDlgItemMessage CWnd::SetFocus

CWnd::GetWindowRect CWnd::SetWindowPos CWnd::GetNextWindow CWnd::GetWindow CWnd::GetNextDlgTabItem

CWnd::GetFocus

※CMenu类(CObject→CMenu)菜单相关

获得子菜单CMenu::GetSubMenu在菜单项上放置或移走标记CMenu::CheckMenuItem设置缺省菜单项CMenu::SetDefaultItem创建图形菜单CMenu::SetMenuItemBitmaps启用/禁用菜单项CMenu::EnableMenuItem装载菜单CMenu::LoadMenu使CMenu类析构时不销毁菜单资源CMenu::Detach将菜单或菜单项添加到现有的末尾CMenu::AppendMenu

创建空弹出菜单并关联一个对象CMenu::CreatePopupMenu保存菜单句柄的变量CMenu::m_hMenu插入弹出菜单到固定位置CMenu::InsertMenu删除菜单项或弹出菜单CMenu::DeleteMenu销毁菜单CMenu::DestroyMenu

※CString类(基类)字符串相关

装载字符串资源CString::LoadString取字符串的前n个字符CString::Left

获得字符串长度CString::GetLength清空字符串CString::Empty格式化到字符串CString::Format查找第一个目标CString::Find

※CDialog类(CObject→CCmdTarget→CWnd→CDialog)对话框相关创建模态对话框CDialog::DoModal关闭模态对话框CDialog::EndDialog创建非模态对话框CDialog::Create

※CButton类(CObject→CCmdTarget→CWnd→CButton)按钮相关创建按钮CButton::Create

※CPropertySheet类(CObject→CCmdTarget→CWnd→CPropertySheet)属性表单相关将属性页加入到属性表单CPropertySheet::AddPage创建模态属性表单CPropertySheet::DoModal创建非模态属性表单CPropertySheet::Create

设置成为创建向导模式CPropertySheet::SetWizardMode设置向导按钮CPropertySheet::SetWizardButtons

※CPropertyPage类(CObject→CCmdTarget→CWnd→CDialog→CPropertyPage)属性页相关当属性页活动时调用CPropertyPage::OnSetActive在向导点击“下一步”时响应CPropertyPage::OnWizardNext

※CPen类(CObject→CGdiObject→CPen)画笔相关

※CBrush类(CObject→CGdiObject→CBrush)画刷相关

将画刷句柄转换为指针CBrush::FromHandle(静态函数)

※CBitmap类(CObject→CGdiObject→CBitmap)位图相关

载入图片CBitmap::LoadBitmap

※CFont类(CObject→CGdiObject→CFont)字体相关

初始化点阵字体CFont::CreatePointFont

※CRect类(基类)矩形相关

判断矩形区域是否为空(宽和高为0)CRect::IsRectEmpty判断矩形是否存在(四个角坐标为0)CRect::IsRectNull得到矩形宽度CRect::Width得到矩形高度CRect::Height

※CCmdUI类(基类)菜单项更新相关

启用/禁用菜单项CCmdUI::Enable保存菜单项ID的变量CCmdUI::m_nID保存菜单项索引的变量CCmdUI::m_nIndex

※CStringArray类(CObject→CStringArray)动态字符串操作相关

※CFrameWnd类(CObject→CCmdTarget→CWnd→CFrameWnd)框架窗口相关获取当前View类窗口指针CFrameWnd::GetActiveView

※CListBox类(CObject→CCmdTarget→CWnd→CListBox)列表框相关

※CComboBox类(CObject→CCmdTarget→CWnd→CComboBox)组合框相关

API函数:

※注册窗口类※创建窗口※显示窗口※更新窗口※从消息队列中获取消息※转换消息※收到的消息传到回调函数 ※得到DC※释放DC※文本输出※窗口布景※结束布景

RegisterClass CreateWindow ShowWindow UpdateWindow GetMessage

TranslateMessage DispatchMessage GetDC ReleaseDC TextOut BeginPaint EndPaint

※销毁窗口※请求结束线程※缺省窗口处理※获得已定义贮备的句柄※获得系统信息※字符串转换为整数※整数转换为字符串※发送消息※改变指定窗口的属性※获得当前窗口的下一窗口句柄※获得窗口句柄※获得从这个控件开始,第一个具有

WS_TABSTOP类型的控件句柄

宏:

※CALLBACK宏: _stdcall

※COLORREF宏:DWORD数据类型 ※RGB宏:选择颜色COLORREF RGB(BYTE byRed,BYTE byGreen,BYTE byBlue);

※LOWORD宏:取32位数的低字节 ※HIWORD宏:取32位数的高字节

消息:

※获得字符消息※鼠标左键按下消息※鼠标移动※获取文本消息※设置文本消息※获取复选内容消息※设置复选框内容消息※对话框及其子控件创建完成之后,并在其显示前发送消息

DestroyWindowPostQuitMessageDefWindowProcGetStockObjectGetSystemMetricsatoiitoa

SendMessageSetWindowLongGetNextWindowGetWindow

GetNextDlgTabItem

// green component of colorWM_CHAR

WM_LBUTTONDOWNWM_MOUSEMOVEWM_GETTEXTWM_SETTEXTEM_GETSELEM_SETSEL

WM_INITDIALOG

3.学习沟通技巧个人总结 篇三

前一期课程是《登上成功管理的舞台》,主要从心理学出发,按人的性格不一,分为卓越型、行动型、理性型、和谐型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寻找不一样的沟通方法。假如遇到卓越性格的人,必须多点赞扬,这样沟通的效果会更好。同时遇到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

我相信大多数人在没有上过心理学或这堂课之前的人而言,可能对这些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与了解,只是知道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但并没有系统的对个性做出一定的解释。其实人的内心是很丰富的,同时也是很复杂的,如果我们不了解其性格,往往会出现好心做坏事。同样在课程过程中提到,如何有效的授权,以及反授权。这在管理中经常会用到,一个人的能力与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有效的达成目标,这必须要一个团队才能完成。这时就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有效授权。而以前我们仅仅把授权停留在任命或通知上,并不管团队成员的意愿与能力情况等。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陈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授权与反授权,同时在授权过程中还需建立起授权机制。例:授能(专业技能),绩效考核,论功行赏等。因为单一性的授权,只是把团队的成员推出来,但对目标的达成并没有作更多过程中的跟进,同时对目标达成后的鼓励等。

在授权过程中,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可能更以教练的`身份出现,这时如何做好一个优秀的教练也是值得我们的关注。首先,我们需做到以身作则、亲临现场、倾听与观察。最后,要给予一贯的支持和回馈。

任何一位管理者或领导者,这是必须做到的,因为员工需要你的倾听,员工需要被告知,员工需要你的信任,员工需要你的协助和教练,同时员工也需要得到你的鼓舞。如果总是听到你在说,而听不进员工的任何抱怨,得不到你的信任,同时没有你的协助,我相信任何员工的心态已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已失去了工作的热情。更谈不上最后会得到你鼓舞了。

而需全部做到这几点,相对来讲比较难,管理者也是人,有时也是性格使然,更多是对事态的认知已形成主观的判断。

这时我们应更多的反思如何与人(沟通对像)进行有效沟通,最终达成目标的实现。首先,我们需关注几点:认同情感、鼓励、认同意见、提出问题。指正。这主要视沟通目标与沟通气氛而定。

在沟通过程中,当员工出现抵防御性时,我们应更多的以认同情感、认同意见等听的策略,调节好气氛,鼓励员工说出内心想说的内容。而当员工出支持性时,我们应更多以告知、指导(正)等说的策略,促进沟通目标的达成。当然事态的发展往往不是按固定的方式在发展,这时候作为一个管理者就需做到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

一个好的沟通,首先应设定目标、规划策略,其次应选择最佳沟通起点,最后对沟通过程进行评估并调整。沟通过程中需不断的提出你的问题,同时提出聪明的问题,这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而有效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

4.高二英语学习技巧总结 篇四

可以每天固定花半小时用“单词风暴”背单词,百度搜“单词风暴官网”,下载一个“单词风暴”就行了,这是目前口碑最好用的人最多的背单词软件,最速记,平时就用它的4个风暴记忆法记单词,这种记忆法也是紧急应考和突击背单词的唯一选择了,学别的功课学累了还可以用它的4个游戏继续背单词,可以放松一下。英语考试的题目和阅读理解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是大纲里的单词,会影响对题目的理解和阅读,所以尽可能多的比别人多掌握更多的单词就比别人多一份竞争力。

用“单词风暴”积累大量单词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做题目,虽然现在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在中国题海战术还是一种特别实用久经考验的战术,建议开始可以分不同题目类型专门练习,有很多书都是分题型卖的,比如什么阅读理解100篇之类的,可以专项专练,然后就开始做模拟考的那种整卷,做整卷的时候自己要弄个钟记时间,这样可以了解自己做题的速度。

听力也是很重要的一块,背单词的时候“单词风暴”里有真人语音会朗读单词,但这还不够,平时自己要注意听力的积累,可以听听课文的听力,英语新闻,VOA之类的,要让自己一直处于英语的语境里,最好能弄成MP3放手机里随时听。

5.初中数学学习技巧总结 篇五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即使初三学生处在复习阶段,也还是离不开对书本的阅读.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有一位老奶奶家里的圆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 请你给她拿个主意. 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 .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6.高中英语词根学习技巧总结 篇六

1.英语词汇的构成:单词=前缀+词根+后缀

2.派生法:在词根前面加前缀或在词根后面加后缀构成一个与原单词意义相近或截然相反的新词叫作派生法。

a.词根:词根是一个单词的灵魂,它帮助单词守住最基础的含义。

b.前缀:除少数前缀外,前缀一般改变单词的意义,不改变词性;后缀一般改变词类,而不引起词义的变化。

(1)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常用的有dis-, il-, im-, in-, ir-, mis-, non-, un-等,在单词的前面加这类前缀常构成与该词意义相反的新词。

(2)表示其他意义的前缀常用的有a-(多构成表语形容词), anti- (反对;抵抗), auto- (自动), co- (共同), en- (使), inter- (互相), re- (再;又), sub- (下面的;次;小), tele- (强调距离)等。

2)后缀

英语单词不仅可以通过加前缀构成新词,也可加后缀构成新词。后缀通常会改变单词的词性,构成意义相近的其他词性;少数后缀还会改变词义,变为与原来词义相反的新词。

(1)构成名词的后缀常用的有-ence,-(e)r/ -or (从事某事的人),-ese (某地人),-ess (雌性),-ful (一……),-ian (精通……的人),-ist (专业人员),-ment (性质;状态),-ness (性质;状态),-tion(动作;过程)等。

(2)构成动词的后缀常用的有-(e)n (多用于形容词之后),-fy (使……化),-ize (使……成为)。

(3)构成形容词的后缀常用的有-al,

-able (有能力的),-(a)n(某国人的),-en (多用于表示材料的名词后),-ern (方向的),-ese(某国人的),-ful,-(ic)al,-ish,-ive,-less (表示否定),-like (像……的),-ly,-ous,-some,-y (表示天气)等。

(4)构成副词的常用后缀有-ly (主要用于形容词之后表示方式或程度),-ward(s) (主要用于表示方位的词之后表示方向)。

(5)构成数词的后缀有-teen (十几),-ty (几十),-th (构成序数词)。

a. 表示否定的前缀

b. 表示倒序或否定的前缀de-表示“reversing the action”颠倒动作。

c. 表示轻蔑的前缀mal-表示“badly”“bad”。

e. 表示方位和态度的前缀anti-表示“against”。

f. 表示时间和顺序的前缀ex-表示“former”。

g. 表示数字的前缀bi-表示“two”“having two”。

记忆技巧:dec 十 + athl 比赛 + on 表名词 → 十项全能运动

a.名词后缀

1)由名词派生名词的后缀:

-dom表示“domain”“realm”“condition”领域 状态。

2)由形容词派生名词的后缀-ity是一个很常见的后缀用来从形容词词根构成抽象名词。

3)由动词派生名词的后缀 v——n-al表示“the action or result of”。

b. 动词后缀英语中常见的动词后缀只有几个,而且只有-ize构词能力最强。

c. 形容词后缀1)由名词派生形容词的后缀

2)由动词派生形容词的后缀-able表示“of the kind that is subject to being V-ed”。

d. 副词后缀-ly可以非常广泛地加到一个形容词上,常常可释义为“in a … manner / respect 或“to…a degree”。

总结:

前缀:

表否定意义:dis-, il-, im-, in-, ir-, mis-, non-, un-

反对: 再 又:

自动 下面的,次 小

共同 强调距离:

使

互相

anti- (反对;抵抗), auto- (自动), co- (共同), en- (使), inter- (互相), re- (再;又), sub- (下面的;次;小), tele- (强调距离)

数字前缀:

bi:

multi:

poly:

semi:

mono:

penta:

dec:

构成名词的后缀:

-ence,-(e)r/ -or (从事某事的人),-ese (某地人),-ess (雌性),-ful (一……),-ian (精通……的人),-ist (专业人员),-ment (性质;状态),-ness (性质;状态),-tion(动作;过程)

动词后缀:

常用的有-(e)n (多用于形容词之后),-fy (使……化),-ize (使……成为)

形容词后缀:

Able: en:

Ern: ese:

Ful: like

Ous some y ish ive less

-able (有能力的),-(a)n(某国人的),-en (多用于表示材料的名词后),-ern (方向的),-ese(某国人的),-ful,-(ic)al,-ish,-ive,-less (表示否定),-like (像……的),-ly,-ous,-some,-y (表示天气)等

副词后缀:ly ward

7.mfc学习总结技巧 篇七

一、背诵

背诵记忆是考试的重要部分,算是送分题,只要肯下功夫,一般不会出错。但对有些不愿意记忆的学生而言却是一道硬伤。

其实,如果是把背东西看成负担,自然背诵起来千难万难。

不妨放松心情,理解着来背诵,效率又高,效果又好。

二、基础部分

中考除了考查诗文,还有其他形式的基础知识。字的形音义、病句、语句衔接、排序、修辞方法、标点符号、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

这些基础主要靠平日的积累,生活中药处处留心,将语文和生活自然结合起来,需要记忆的部分可以化整为零,利用好记忆卡,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收效。

三、阅读

阅读的好处我多次谈过,阅读最主要的效果就是,阅读积累丰富的孩子能够更快更准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另外,必要的答题规范也要掌握。掌握好老师讲授的答题思路、答题模板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四、作文

说到作文,得先说一说书写,目前,很多学校逐步实现电脑阅卷,电脑阅卷首先要对孩子的试卷进行扫描。一般情况下,扫描出来的字迹都比本人的书写差一点点,那么,如果,书写很差,必然会失分不少。

考试作文审题很重要,作文提示语一定要反复研读,了解出题的意图,然后再确定写作方向。

一般情况下,你第一个想到的写作题材最好不要用,因为你能想到,别人可能也会想到,为了避免题材的陈旧,至少要在最初选材时谨慎规避一下高频事件。

另外,点题非常重要。既要注重开头、结尾部分的语言,又要在文中恰当点题。

字数不要太少,但也不要写到格子以外。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其实学习语文很简单,下面我就将我一些优秀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告诉大家:

一.课前预习法:

预习很重要,你只有课前预习了,才能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1. 预习之前准备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词过关。这样方便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 标自然段。

3. 熟读课文三遍(以上)。

4. 概述课文大致内容,了解中心思想。

5. 课后题试着做一做,最好不用参考书,这样能提高阅读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课后在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解决。

二.上课听讲法:

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学会倾听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培养听力首先从听课开始:

1.老师讲课时,不要东张西望,要集中精神这是培养听力的第一步。

2.耳朵边听要边记重点,这样方便回家、考试前的复习(笔记最好记书上)。

3.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要插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改善自己的不足。即使同学回答得不够完美,也等同学说完再补充。

三.课后复习法:

我个人认为复习没预习重要,你预习做好了,复习起来就自然跟着容易:

1.复习也要拿笔,第二次看要又有收获,把第二次的收获和看法另外写下来。

2.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要“一目十行”,要同时记重点、生字等知识内容。

四.课外阅读法:

(文言文,现代文)

阅读是学习的重点,多阅读能提高我们自身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1.选书。选一本好书也是一个人的能力。

2.阅读时拿一支笔,在读的过程中把好词好句句画出来,不一定要背下来,只要了解一些句型,恰当的运用到作文中去。

3.摘抄就是把你画记的那些好词好句摘抄下来,用于作文,专门找一个本子。摘抄和阅读又不一样,它要更深一层。摘抄的内容,语言优美是不够的,有时一些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也能写下来、记下来。

4.课外积累的多,课内阅读你自然得心应手。

文言文学习方法

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8.mfc学习总结技巧 篇八

历史学习基本方法与技巧

***大题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呢?

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4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演变过程。

例如“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目“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和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一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经过”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二节第一目“中英《南京条约》”和第二目“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结果;第二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影响”和第七节第一目“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及第二目“新思想的萌发”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呢?

事事不无原因。

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一: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呢?

关于历史事件过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种方法

1、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

如鸦片战争经过4点: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接着,沿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1841年初,英军扩大战争,一年内占香港和东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

2、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行归纳。

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点:廊坊、杨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归纳。

如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就可以按陈玉成、李秀成以及他们两人共同的行动来掌握。

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就可以按照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四个人的活动来归纳。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呢?

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不外乎四种:

①成功。如:新航路开辟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

②失败。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④胜而不胜,不败而败。中法战争,中国是胜而不胜,不败而败,法国是不胜而胜,败而不败。

关于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应该从3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什么”、两个“为什么”,即结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呢?

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如鸦片战争:经济影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政治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

思想影响——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影响——由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始沦落为一个主权残缺的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复是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关系,而是侵略与被侵略、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

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如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对后来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有积极影响;思想上——新思想的萌发。

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政治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出现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经济上——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上——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扶清灭洋”)思想。

3、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如鸦片战争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对英国,英国战胜,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环。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4、转化分析: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有两种情况:

一是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由鸦片战争的影响思考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思考中国古代统一的影响。

二是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对亚非拉的影响(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政治上——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经济上——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呢?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路相继来到中国边疆进行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第二,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5、学科交叉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对地理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垦荒,政治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政局,地理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英国工业革命,政治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地理上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历史复习要注意5个隐形知识点***

隐形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高考中又常考到的知识。我们在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中,要注意十个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掌握。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年至1927年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注意课本内的小字部分。

三、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隐形于书中的人物插图《达•芬奇自画像》,就使人不易觉察到课本举出了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个;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更暗示了许多知识,“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1912年,“严夏和他的主要译著”图中除《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法意》等等。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四、地图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释,更是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世界历史课本的地图上隐形的重要知识点更多得惊人:如“美国独立形势图”上表明1783年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中,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划归了美国。在“19世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图上,明白告诉学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殖民国家外,还有荷兰、英国和法国。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形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按说没有多少必记知识。可是高考不排除在这出题,一些出人意料的题往往就出在注释上。如1993年试题的“榷场”,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边境市场”。可这不行,非得答成注释的“收税贸易市场”不可。因此注释成为不可忽视的知识点:铜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制造;哈雷是英国近代天文学家;禁军,在南北朝是指皇帝亲兵,在北宋是指国家正规军;调,指户税,实质上是人头税;《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阿蒙神庙,就是卡尔纳克神庙,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注释表述出来的,所以在学习时不能忽视。

***高考历史学习5种记忆法 ***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进行归类。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 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 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南唐南平前后蜀,还有吴越毋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提高记忆效果。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 ”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二、常用术语

一、历史背景、历史原因、历史条件和目的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 因

(一)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二)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 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本质、历史发展的主要原因等角度去探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所谓根本原因,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因素,是历史事物能够产生的土壤,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与之相应的历史事物便不会产生。

主要原因 是指对历史事物的产生起主导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则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甚至不会产生。

直接原因 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的诱导性因素。“直接”的含义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要注意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一种偶然性因素。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4、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5、目的、动机: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常常用“为了„„”的介词结构表示。实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较为主观些,并且一般都属于直接原因。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二 特点与特征、性质与实质

特点与特征 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通俗地讲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如果问一个历史事件或一次革命运动的特点,就应该把同类事件或革命运动进行比较、鉴别,从而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其一是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其二是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也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

再如:黄巢起义的特点就是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性质、实质

性质,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即抛开表面现象,看它的特点,看它的特征,看它的实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性质,往往从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就可抓住一点苗头来,性质常因所指事物的不同,其具体含义也不一样。倘若是指一本书的性质,这就是具体说明它是属于哪一方面(或哪一类),以什么体例写出来的著作。是战争的性质,则需要着重谈这次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是侵略性的,还是反侵略性的等等。如果问的是革命的性质,就必须以当时的社会形态为出发点,看它革命的动力是以哪个阶段为主体,在其斗争纲领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哪个阶级谋利益,代表哪个阶级说话等等,最终要确定它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实质,也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来掌握本质。如:俄国1861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有时候性质和实质会合二为一,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无论其性质还是其实质,都是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不过,性质偏重于军事侵略,实质偏重于帝国主义。

三、经过 内容 经过 所谓经过,就是指经历、过程。一个历史事件除了它的前因和后果之外,经过一般至少包括发生、发展和结局三个部分。如:“五四”运动的经过怎样?就要答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和结局(取得初步胜利)三部分内容。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 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 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 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三、效果、结果、后果、意义、影响、作用、教训、启示:

效果、结果、后果

效果 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结果 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后果 是指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从词性上看,效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在历史问答题目中,使用效果的不多。最常用的是结果,有时用后果。例如,简述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经过和结果。在这一道题中就不能用后果。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如何?后果怎样?在这一题中用“后果”好。一般情况下,结果可以代替后果。

作用、影响、意义

作用 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 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 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问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此等等。

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经验、教训、启示:

经验 一般指正面的成功的方面; 教训 一般指反面的失败的方面; 启示 则二者兼而有之。

四、其他常用术语:

1、情况、状况

情况和状况都是指情形。因此二者基本相同,可以通用。例如:“试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状况”一题就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情况、特点和影响。它们的差异在于情况偏重于动态,状况偏重于静态。因此在题目问情况的时候就要着重答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

2、简述、综述、概述

简述就是简要叙述的意思。但是历史问答题的题目中如果出现了“简述”二字,就意味着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简单叙述题,如“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二是复合简述题,如“简述明清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措施及影响”三是综合叙述题。如“简述中国古代在医药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综述就是综合叙述。历史问答题中如果含有“综述”二字,就肯定属于综述题。然而,在历史问答题中,综述题直接用“综述”作提示语的并不多,更多的是用“简述”作提示语,有的甚至不用提示语。所以,判断一道问答题是不是综合题,主要应该看全题意思是否以综述作为主要解答方法。综述题和简述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从答案内容来看,简述题只要求叙述一件事情,材料在课本里很集中;综述题则要求叙述多件事情,材料在课本里很分散。第二,从解答方法来看,简述题主要概括叙述,而且采用的是“详细概括法”,综述题虽然也要概括,但它采用的是“高度概括法”;而且它的主要解答方法是综合。第三,由上述两点就决定了简述题属于普通题或“基础题”,而综述题属于综合题或“提高题”。

概述就是概括叙述的意思。概述和综述的意思基本相同。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采用“高度概括法”去叙述。如“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

3、评述、评价、评论 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

评价就是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包括正与误、得与失、优与劣、好与坏等),特指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评述偏重于叙述,评价(评价)偏重于结论。高考中的评论(评价)题,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关键是要准确而又深刻,精炼而又恰当。在问答题中常用“评述”作提示语。例如,评述罗斯福新政。如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评论顾炎武八股之害的观点等。评价和评论历史问题有一套专门的方法,不赘。

4、联系、结合

例,“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联系”、“结合”意思差不多,字面上说是与之发生关系,实际上则是以之作背景用依据,用以说明或论证或阐述后面的问题。也就是说,题中要求“联系(结合)的内容是次要的,而后面要回答的问题才是主要答案所在。那么前者究竟答不答呢?当然要简明扼要地回答,但重心应放在后面的问题之上。下面再看一例,就更清楚了:“结合13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政治的演变”。此题要求答出英国在700年间的“经济”、“阶级关系“、“议会”、“政党政治”四个方面的变化,但前两个方面是次要的,后两个方面是主要的;同时后者以前者为背景、依据,两者有密切联系,而不是毫无关系。因此,此题答题内容虽包括四个方面,但不能分别将四个方面的史实一一列出了事,而必须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先述前两个方面的情况,后述后两个方面的情况,才符合题目要求。

5、说明、表明

“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就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结合论(这个意义多用“表明“,如1995年高考历史第22、24、30、32题);此外,“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这个意义多用于问答题,如“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以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94年高考历史第43题最后一问“(恩格斯)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就相当于说“表明了什么?”也就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的意思。

6、体现、反映

“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如,“下列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历史潮流的有„„”此题的含义可这样理解:“资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个实质,通过“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史实来“体现”。

又如,“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民族关系既有“战乱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后者是主流,这一现象,通过刘迎的诗“反映”出来了。这样的答案,要转几道弯才能组织现来(不是直接能够得现结论的),考生如不能领会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答案?

7、指出、举出

指出直接说出某个(或某此)史实或结论;而举出(列举)则为举列性质,如不限定,一般应全部列出(史实或结论)。如,“„„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此题只要简明扼要地答出有哪三股潮流,每股潮流举两个例子就行了。但当年有的考生却是想到哪件事就把前因后果都阐述一遍,最终却未能归纳出什么潮流,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是因为没掌握解题要领,尤其是没搞清楚题目要求的缘故。

8、基本、根本

“基本”是指大部分、总体上或主体而言。

“根本”则是指根源、实质和内部、深层而言。以原因为例,“基本原因”可以说是几方面原因的和(一些次要的或技节性的原因可以不计),而“根本原则”则要追根溯源而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

如1995年高考历史第14题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选A项“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如果选“基本原因”,则还要加上B项“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了人民强烈愤怒和C项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这两点。

9、主要、简要

“主要”是指几者中最重要的;“简要”即简明扼要,是要精炼而准确地把主要的部分概括性地表述出来。关键在于抓住主要之点,否则是简而不要;如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则又不成其为主要,而是庞杂了。

如:分别指出30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这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都有许多特点,而要求答“主要特点”,每个人三五句话就概括了。如此精炼的水平,考生自是不易达到,教师要将其训练到此程度,又何容易!

10、现象、表现

“现象”、“表现”俱指情况、史实而言,回答时要将其逐条罗列或分成若干方面若干要点来加以表述,注意条理性,切忌东拉西扯。如“上引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即要求答出材料中反映的史实。“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即要求答出经济发展的情况。

11、是什么、什么是、为什么、怎样

是什么是指具体的有条件的现成的东西,不得不单凭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去任意编造或杜撰。如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和“是什么”相当,所不同的是只不过在语句结构形式上来一个颠倒,问法明显,回答时容易掌握住中心,如,什么是《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二是相当于名词解释,着重点是需回答一个事物或词语的定义或概念,条文性没有第一种解释原因那么强烈。例如,什么是“明治维新”?

为什么是询问原因和目的。考生要凭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理解、分析,针对问题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作全面的回答。例如,为什么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历史回答题中,分析论证题常用“为什么”作提示语。

怎样 疑问代词,询问原因、性质、动作、状况、方式或情况等。当它出现在一个疑问句子中间时,一般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一是问原因和经过;二是经过和结果,并且以前者出现的机会居多。例如,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这就要求答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和经过。再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怎样?这一题就是要求答出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结果。

12、谁、几

谁一般指人,而且仅指一个人。几,一般专指问人物或事件的数目,比如,几人(几位)、几件、几次等。

13、哪、哪些

哪是疑问词,哪些是哪的复数,不止一人一事如此。哪一般专指地名,如,西汉建都在哪里?在历史问答题中,哪些常用于句子中间或末尾,只用于疑问,并且一般不必答出它的总数。例如,日本古代和近代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再者,“哪”如果和“几”相结合,出现在一个疑问句里,那就不仅要答出数目,而且还得把各个数字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名称写清楚,例如,世界近代史上哪几个国家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这就应该答英国、美国和法国三个国家。

三、选择题解法讲解

备考建议:

1、不要纠缠太偏太怪的题目

2、放稳心态,坚持背书,回归课本。(时间表、知识点对比表)

3、错题集(小心陷阱)

4、在以后的练习中继续强化标注设问关键词和寻找有效信息

(一)、选择题解题过程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审题(题干):

确定解题范围:注意时间范围、人物属性、事件及答题方向(原因、背景、地位作用 影响等),最好把它们圈住,不要在解题过程中被它们跑掉。•

二、看选项(题肢): •

1看选项表述正确与否,错一句就不选;

2看时间是否在范围之内,不符合的不选;

3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只要与题目无关的,比如题目要求答的是政治方面,你答经济方面的,表述 正确都不选。•

4看是否只是重复或概括题目的内容,也要否。

三、有两项比较难选的,认真分析两项的内容有何关系,与题目要求那一项更贴近,坚持选最佳的(概括最全面、表述更有深度的)

(二)常见题型的解法

概念型、因果型、比较型、评价型选择题

一、概念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学生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此类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概念型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此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

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择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性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使用概念。典例分析】

例1

《说文解字》记载:“宗,尊祖庙也。”这 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解析

“宗,尊祖庙也”,意思是“宗”的本义 就是祭祀祖先的场所。这说明宗法制是通过血缘

关系来维系的。

例2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 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

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 是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解析

马克思强调启蒙思想家“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这说明“理性”首先是人的思想,不是

神的意志。再结合启蒙思想的主张,可以判断“理性”就是“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解题对策

解答概念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比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某选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明显可以排除。

(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4)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5)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二、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因果型选择题就是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描述和阐释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类型题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题干中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内因”、“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主要是由于”、“决定性因素”、“主要理由”、“主要依据”、“政治因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导火线”、“目的”、“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等,或出现“为了”、“主要是为了”、“意图”、“动机”等关键词语。

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典例分析】

例1 达尔文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生物学 领域的牛顿”这主要是因为

()

A.他和牛顿分别在生物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取得 了重大贡献

B.他和牛顿对科学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C.他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D.他和牛顿的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解析

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在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大综合,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达尔文的进化论论证了植物、动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给上帝造人说以致命的打击。

答案

C 例2

董仲舒的新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被汉武帝采纳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君权神授”

C.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上的统治方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警示君主约束自己,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解析

解答本题用排除法。B、C是具体原因,D 是新儒学被汉武帝采纳后所起的作用,不属于原 因。

答案

A 解题对策

解答因果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的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因,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③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等。解答此类选择题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弄清楚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等概念;二是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三、比较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它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是教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

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而后一种更常见,也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备选项表述的正误。【典例分析】

例1 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在于()

A.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推翻了三座大山

D.都使中国实现了共同富裕

解析

解答本题用限定词法和排除法。两种探索最根本的共同点在于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指导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A只符合后者; C只符合前者;D错误,毛泽东探索的道路使中国人 民站起来,邓小平虽然主张共同富裕,但是现在来看,中国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答案

B 例2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

①全面发展国有经济

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③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

④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列式法和排除法。将四个选项列成竖式后会发现每选项都有④,故④不予考虑。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政府利用国家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由上述分析可知③正确。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答案

C 解题对策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

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

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四、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认识和结论,运用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评价型选择题是考查学生评价能力的题型之一。此类题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即在知识框架下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在史实框架下注重对历史理论运用的考查,在旧知识框架下注重对创新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评价型选择题日益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评价型选择题的常见命题形式有:

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或者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或错误)的是”。

二是评价+主体类,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典例分析】

例1

张裕公司由清末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创办于

1892年,是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企业。它的发展

历程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见证。图为

地窖“镇窖之宝”,这个酒桶能容纳15吨葡萄

酒,号称亚洲桶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对

张裕公司的评述正确的是()

A.其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其创办受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张裕公司的创办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D.其创办受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推动

解析

解答本题用材料解析法和史实支撑法。本题是对中华民族工业的考查,注意材料中的时间 限定。B发生在20世纪初;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与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 除C;D发生于甲午战争后,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例2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 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对上述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是

()A.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直接导致农村生产关系变化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A正确;“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片面强调钢铁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部门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B、C错误;图示事件并没有直接导致农村生产关系变化,而是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故D错误。答案

A 【方法探究】 解答评价型试题的原则

1.坚持正确的立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2.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一切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应该肯定。

3.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解题对策

解答评价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法。此方法适用于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

(2)理论法。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对历史的评价离不开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支撑,许多题目命制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

(3)史学法。即按历史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如一分为二法、阶段评价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4)史论结合法。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直选法等方法有时也会用到,如解答非组合型否定式评价型选择题时常用此法

四、记忆的建议

记忆的建议:

一、自信心(面对新知识,一句话:I CAN)

二、合理用脑(文理交替、早上十分钟晚上一点钟,睡前五分钟)

三、理解记忆(不理解就想,想不明就问)

四、熟悉—默读—书写

五、循环记忆(关键一步。)

一般而言,新学习的内容应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识记,一周以内应结合单元(或专题)的整理对本周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浏览

六、营养补给:青菜、豆类、牛奶、鸡蛋(黄)、鱼、杏仁、木耳

上一篇:酒店投资协议书下一篇:房地产的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