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2024-08-22

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共12篇)

1.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一

江西蓝天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做好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特设计了此次调查问卷,旨在为您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服务,帮

助您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下面的题目无对错或是非之分,最重要的是需要您真实地选择。谢谢合作!

一、基本信息

姓名:陆松龄性别:女所在学院:江西蓝天学院班级: 09护理(7)班学历类型: √统招专科□统招本科□自考专科□自考本科

手机:***QQ(Email):825457945@qq.com班导: 汪艳

二、调研内容

1、临近毕业,您的就业计划是?(C)

A.□继续升学(参加专升本或研究生考试)B.□报考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

C.□就业D.□自主创业E.□其他

2、您希望通过何种方式就业?(A)

A.□自谋职业B.□学校推荐

3、如果参加学校的推荐就业,您希望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就业信息?(A)

A.□班导通知B.□班级QQ群C.□学校就业信息网站 D.□学校就业信息栏E.□手机短信平台F.□其他

4、您希望的就业区域是?(B)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闽东南地区D.江西

E.□家庭所在地F.□其他

5、您希望在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C)

A.□外企B.□民企C.□国企D.□其他

6、您希望从事哪种类型的工作?(C)

A.□所学专业技术类B.□管理类C.□服务类D.□营销类E.□其他

7、在选择就业岗位过程中,您认为专业对口是否很重要?(A)

A.□很重要B.□不重要、8、就业前及就业过程中,您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就业指导?(B)

A.□职业生涯规划B.□求职技巧C.□创业政策D.□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咨询E.□就业形势F.□其他

9、毕业前是否需要办理“择业代理”手续(适用统招生)?(B)

A.□需要B.□不需要

10、您希望在就业过程中,学校给您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

就业信息和指导

就业指导中心

2.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二

本次调查的调查工具为自编的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调查形式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调查数据研究工具是OQSS3.5。2012届毕业生人数为2,625人,提交问卷数为2,551份,有效问卷为2,549份,有效率为97%。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院2012届毕业生,共2,625人,其中男生占76.5%,女生占23.5%,比例为7:3;专业类型文科占37.5%,工科占63.5%。从调查对象性别和专业分布情况来看,虽然男女比例和专业类型有一定差别,但符合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作为理工科院校的客观实际情况,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内容的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前,通过对2012届毕业生进行开放式访谈、文献查阅、上网调查,并结合我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情况以及前两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就毕业生关心的问题,本着聚类分析原则,将问卷内容分为就业重视度、就业意向、就业准备工作、就业心理、就业影响因素等几项。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毕业生对就业的重视度。

1.登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就业网查看就业信息的频率。

2012届毕业生从未登陆的占调查人数的24%,偶尔登陆的占69%,相比2011届的调研数据(从未登陆的占32%,偶尔登陆的占59%),说明2012届毕业生登陆我校就业网的人数有所增加。

2.对就业流程和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

47%的学生对就业流程和就业政策不太了解,一方面和毕业生对就业的重视度有关,另一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切实加强对就业指导手册的导读和宣讲工作,以避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手册中已经规避的问题。结果见图1。

(二)就业意向。

1.毕业去向。

2012届毕业生92%(就业84%,创业3%,报考公务员5%)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这个数据与2011届的调查数据情况一致。但对于其他可选的毕业去向,如参加西部服务计划、参加“三支一扶”计划、选调生计划等,毕业生对其了解甚少,自然不在考虑之列,学校应加大这些方面的宣传力度。

2.意向单位。

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单位仍然集中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这与2011届的调查结果情况一致,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仍很高。结果见图2。

3.就业薪酬。

88%的毕业生首次参加工作的薪水期望值在2000元以上,和2011届的调查数据(2000元以上77%)相比总体有所提高,其中26%的毕业生期望在3000元以上。在就业人数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建议毕业生对首次就业的薪酬期望应适时调整。

(三)就业准备工作。

1.就业准备。

77%以上的学生已做好就业准备,23%的学生还未准备,和2011届的调查数据(62%的已做准备,30%以上未做准备)相比,2012届毕业生在就业准备方面比例有所提高。结果见图3。

2.求职择业时间。

61%的学生认为求职时间是毕业前六个月,仅有21%的学生认为是毕业前一年。这个数据和2011届的调查数据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学生的求职意识还是比较晚,毕业生应在毕业前一年就开始关注求职信息,做好求职准备。

3.求职择业模式。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首选的求职择业模式是校内招聘(约56%),其次是通过老师亲友等推荐(约45%)或参加校外的社会招聘(约45%),这个数据与2011届的调查数据(校内招聘占29%,校外招聘占23%)相比,2012届毕业生选择校内招聘的比例大大增加,选择校外的社会招聘比例也有所增加。结果见图4。

4.择业观念。

如图5所示,69%的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与2011届的调查数据一致,说明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比较理性。

(四)就业心理。

1.心理状态。

2012届毕业生48%对就业心理大多数比较迷茫或焦虑,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目标,但也有19%的学生对于找工作充满自信,这个数据和2011届的调查数据大概一致,说明毕业生多数就业有压力,一部分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欠缺,但就业心态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因此学校和指导教师应加强毕业生的心理辅导。

2.求职困难。

2012届毕业生预计求职过程中的主要困难主要集中在缺乏工作经验、难以确定就业方向、不了解就业市场及缺乏社会关系等。这些问题虽然非常现实,但并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所以学校应积极努力拓展就业市场,建立更多毕业生就业市场,争取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结果见图6。

3.困难解决途径。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困难的时候,46%的学生选择请教亲属或朋友,35%的学生会网上查询,仅有17%的学生会找学院指导老师。这说明学校和指导老师要加强对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指导和心理交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主动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加强就业具体指导和个体咨询工作。

(五)就业影响因素。

1.就业影响因素。

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求职择业最为重要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素质,以及社会关系,认为学习成绩重要的仅占8%。这个数据和往年的调查数据基本一致,只是选择社会实践经验的比重比去年有所增加。

2.择业影响因素。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把良好的培训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体系及规范的公司制度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其次考虑薪酬待遇;再次考虑是否专业对口,能发挥个人特长和才能;最后考虑的是工作的稳定性和地区。这个调查结果相比2011届的调查结果(学生首选考虑能发挥个人特长,其次考虑薪酬待遇,最后考虑的是工作地区),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更注重了企业提供的培训学习机会和自己的职业发展体系,其次才考虑薪酬待遇。

五、调查总结与思考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本届毕业生能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选择趋于理性,能本着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毕业生总体就业意向积极良好。但在调查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值得重视,我们应针对这些问题,从毕业生和学校两个主体出发做好相应的工作。

(一)指导毕业生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择业现,实现自主就业。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自主的择业观,职业价值观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毕业生应把择业看作是他人不可替代的自己的责任,通过学校、人才市场、媒体、亲友等多种途径主动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与政策,积极主动地联系用人单位,推荐自己。要把自己的专业、特长等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二)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与实践。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我校已经把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将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但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在就业实践方面的培训,希望指导老师能提供就业咨询一对一的指导。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提高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有效、实用的就业信息,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举办或承办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大型招聘会。

总之,独立学院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各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者,在加大就业信息收集、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要积极动员其他教职员工关心和参与学生就业工作,尤其是要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使学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从而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摘要:近年来,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其发展已初具规模。受高校扩招、社会偏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成为学生及其家长关心的问题并已衍生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毕业生在就业重视度、就业意向、就业准备工作、就业心理等几方面的调查,全面有效地了解该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意向和想法,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进行积极思考,找出存在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林伟毅.对高校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6

[2].姜继红,王毅杰.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5

[3].任国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12(1):28~30

3.动漫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篇三

关键词:动漫类;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46-2

1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涉及动画专业的二维、三维、漫画插画、动漫衍生产品、动画数字娱乐、转本六个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数字影视特效、媒体包装、网络多媒体、数字娱乐四个方向,回收问卷351份,有效问卷342份(男女比为150:192),问卷有效率为97.44%。

2 调查结果分析

该调查主要从学生的择业态度、就业意向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

2.1 毕业生的择业态度

①关于就业形势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就业形势持“形势较好,容易就业”的比重占3.22%;持“形势正常”的比重为26.61%;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困难”的比重占41.23%;对此“不了解”的比重为28.95%。由此可见,学生面对就业现状存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②对于自身就业状况的态度,调查表明,对自身就业状况持“很乐观”心态的比重是18.13%,持“有难度但能克服”的比重是63.16%,两者总比重是81.29%。从中不难发现,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状况的心态是基本稳定的,且是积极向上的。但持“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和“其他”心态的毕业生仍然占有不小的比重,为18.71%。

③关于择业观念,调查表明,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占40.94%,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占40.35%,选择“继续深造”的占7.60%,选择自主创业的占7.89%,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其他”的占3.22%,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其实对就业和择业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基本都抱持积极的就业态度,还是比较理智地面对毕业就业环节。

④对于毕业生自己目前所处就业状况,调查表明,“已就业”的学生占2.92%,“意向就业”的占24.56%,“正在

寻找中”的占48.54%,“拟出国”的占7.31%,“拟考研”的占7.60%,“准备自主创业”的占5.56%,由此可见,学生们面对就业,主动出击的学生占大部分,且目标基本明确;但是仍然存在不想就业的学生,“暂无就业意向”的占3.51%。

⑤对于创业的态度,调查显示,“在创业准备中”的占0.88%,“正在考虑”的占7.60%,“对创业不清楚”的占21.05%,“不创业”的占70.47%。这表明,随着国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学生已不在局限于择业就业的模式中,毕业生存在创业意向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大。

2.2 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①对于优先考虑的就业区域,调查表明,希望到“江浙沪地区大中城市”的学生比重最大,占70.47%,其他依次为“广州、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占8.48%,“京津地区”占6.43%,“江浙沪地区县以下小城市”占6.14%,到“中部大城市”、“东北三省大中城市”、“西部大中城市”的学生比重都比较小,分别仅为4.97%、2.05%和1.46%。可能由

于学校处在南京,再加上生源的分布,绝大部分学生愿意留在江浙沪区域,选择去中部、西部等中小城市的学生较少。

②对于意向行业和行业性质的选择,调查表明,毕业后32.75%的选择“IT与通讯业”,11.11%的选择“金融、证券、保险业”,33.92%的选择“商贸业”,55.85%的选择“新闻出版业”,15.20%的选择“政府机关”,6.73%的选择“房地产业”,9.94%的选择“旅游交通民航业”,3.22%的选择“制造业”,3.51%的选择“医药食品业”,2.63%的选择“电力、石化等能源业”;对于行业的性质,选择“民营企业”的学生比重为15.50%,选择“国营企业”的比重为38.60%,选择“外资企业”的比重为36.55%,选择“私营企业”的比重为16.67%,选择“合资企业”的比重为12.57%,选择“政府机关”的比重为15.79%,选择“自主创业”的比重为23.98%。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行业的选择已不再只要求专业对口,已开始面向多种行业,更加多元化的去就业,符合国家倡导“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整体就业政策。

③对于就业岗位初始月薪最低要求,调查数据表明,对单位提供的初始月薪最低要求在“2001-3000元”的毕业生占42.11%,“3001-4000元”的占36.26%,“4001-5000元”的占9.36%,绝大多数毕业生关注单位提供的工资待遇,并且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2.3 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①对于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调查表明,考虑“个人发展机会”的学生占38.60%,考虑“经济收入”的占23.98%,考虑“工作稳定性”的占11.70%,考虑“个人兴趣”的占11.99%,考虑“专业知识的应用”占7.02%,考虑“生活环境”的占4.09%,考虑“找到一份工作就好”的占1.46%,“由家长决定”的占0.58%,“其他”的占0.58%。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最看重个人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收入等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因素。

②对于影响毕业生择业决定的因素方面,调查表明,毕业生在做择业决定时,主要从“个人发展空间”、“薪金福利”、“地理位置”、“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行业发展空间”这几个方面考虑,分别占的比重为53.51%、53.22%、46.20%、46.20%和31.87%。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于与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因素的重视性。

③对于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方面,调查表明,随着媒体的发展,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其中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绝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承载和传达。通过“老师、亲戚朋友”的比重为30.70%,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比重为13.16%。

④对于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最缺乏的素质,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缺少“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此,在校期间,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践十分有必要。另外,有26.61%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欠缺“沟通协调能力”,缺少“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占16.37%。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还需要增加交流沟通以及抗挫折方面的能力训练。

⑤为促进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学生希望学校能从多渠道去帮助大家获取信息和机会,以及能力的提升。“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占比最大,达78.36%,“多联系用人单位”占47.66%,“加大就业信息发布密度”占46.20%,“多开设创业指导”占29.53%,“召开校友座谈会”占10.82%。

⑥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最希望获得的信息,调查表明,希望获得“用人单位信息”的比重占48.54%,希望获得“应聘技巧”的比重占40.06%,希望获得“专业出路”的占39.77%,希望获得“职业规划辅导”的占25.15%,希望获得“创业指导”的占17.25%,希望获得“求职心理辅导”的占11.40%,由此可见,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是最大的,同时缺少应聘技巧的练习。

3 思考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面临毕业时的就业心态比较理性和稳重,基本的就业期望与自身状体符合,能够注意到自己的就业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并且能够主动利用多种资源来帮助自己就业。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就业定位,求职主动性较差,认为没有适合自身的工作机会和岗位,或者不愿意到西部等地区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观念。

3.1 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促进毕业生求职能力

学校在开展课程设置时,应适当增加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就业与职业生涯辅导。在开展课程学习的同时,应适时开展介绍社会现实状况,注意引导大学生将自身兴趣、职业理想、职业能力等结合起来形成职业意向,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活动。

3.2 加大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学生对信息资源利用的不高,是影响学生顺利就业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收集需求信息,并发布给学生;同时建立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双选,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

3.3 加强基础文化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的衔接,拓展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所学为艺术类专业,如能真正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是大家共同期盼的,但艺术类岗位的短缺,若要求专业对口,那必将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就业。因此,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空间是必须要去实现的。庆幸,学校与学生都已经在做尝试,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更多的提供就业渠道;学生打开了思路,将自己在校内所学和在校外所学结合起来,扩大就业领域。

3.4 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自我调试

大学生在就业地区、期望的职业和薪酬方面都有趋同的现象。都愿意选择经济发达地区、都倾向于工作待遇好、发展好的工作。这个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自身间的竞争,造成了同学之间的就业困难,而且对整个资源的利用上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应该将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社会的需求进行融合,转变不恰当的观念,正确定位自己的求职意向,放开眼界到更大的地域范围、行业范围和单位性质范围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求职就业本就是大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评价自己,科学确定目标,用于面对各种竞争。毕业生应该面对现实调整就业预期,就业第一份工作并不能判定一生,可能经过三到四次的职业调整,才能做好匹配。

3.5 增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

4.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四

为落实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精神,接我校《关于对我院2012届毕业生开展就业意向调研的通知》,教育系于12月29日至12月3日在各毕业班开展了“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活动”,以更好地了解本系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求职意向,帮助广大毕业生科学就业。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3份,回收率为94.2%。

一、调查背景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本次活动以问卷形式对教育系同学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二、调查内容

1、·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知。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我系有绝大多数同学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62.3%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悲观,5%的同学甚至感到比较焦虑,20.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一般,只有8.1%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的态度。看来许多同学对就业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在问及就业观念时,有高达78.5%的同学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这说明国家的政策引导对大学生影响还是很深远的。在谈及“毕业去向的首要选择”时,我系有73.2%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这与我系特色专业——学前教育的高就业率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依然有22%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主要以人力资

源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主,这说明现有社会形势下,人资和公管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更为突出。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我系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更好地就业。、关于就业、择业心态。问卷里提到“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期望的起始月薪”、“最理想的单位类型”、“最理想的就业地区”等问题中,呈现以下特点:(1)就业专业不对口矛盾突出。有31.1%和26%的同学选择“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而相反只有14.2%的同学选择了“专业对口”。(2)待遇好、发展机会好的单位仍是学生们的“香饽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7%的学生选择的"“期望起始月薪”在2000——3000元,这与目前国家的社会经济形势,尤其是日益高涨的物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和目前90后怕吃苦、享乐主义的思想观念有关;在“最理想的单位类型”里面有43.7%和45.4%的同学分别选择了“学校及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公务员”,这一方面由于我系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导向的就业观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今社会对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仍情有独钟。在“最理想的就业地区”的调查中,有63.1%的同学选择“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有19.5%的同学选择“回家乡”,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就业普遍选择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机会多的地区就业,这从而导致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就业压力更加突出,同时也将直接拉动这一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拉大东西差距,另一方面和我系大多数学生为女孩子有很大的关系,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思想的影响。我系学生的就业、择业形态基本符合当今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

3、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而在“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有77.4%的同学居然选择了“启动资金”,显然放宽信贷,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政策支持是今后党和国家缓解大学生创业压力的关键。

4、关于职业规划。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其科学就业、实现人生理想起到关键作用。在问及“在校期间,你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无规划?”有87.2%的学生选择“有一些简单的规划”,这说明在校期间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导致大学生面临毕业、就业无所适从的重要原因。为此强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未来职业。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选择性开设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的生涯规划课程与讲座;提供职业素质测评、个性化的职业咨询,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强化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学会合理地制定与自身职业性格、兴趣、才能相匹配的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职业理想的具体步骤和行动计划。

5、关于就业指导。在问及“您最希望学校以何种形式提供就业指导”,有56.3%选择“面对面咨询”,有21.6%的学生选择“系统授课”,这说明我系学生渴望系统、详细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这也是我们以后工作的侧重点。同时在“您最有可能通过以下哪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有90.2%的同学选择了“参加各类招聘会”,招聘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与企业直接沟通交流的机会,在学生中很受欢迎。

三、结论和建议

由于目前的就业形势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明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可喜得是我系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认识透彻,就业方式也趋于多元化,就业观念也在超积极的方向转变。

为此,以后我们的工作侧重点:

1、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引导。

2、就业指导方式应趋于多元化。

3、完善学科建设,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4、加强对学生创业的指导。

教育系团总支2012年12月30日

5.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五

今天,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分析形势,全面部署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俞家栋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党的____对教育、科技、人才和就业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各地各高校要深刻认识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聚焦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千方百计促进市场化就业,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全面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作用,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配合有关部门优化政策性岗位招录安排,积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鼓励更多毕业生报考重点领域和一线岗位,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要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有的放矢开展就业指导,不断强化就业育人实效,引导毕业生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岗位,用好“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坚决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要用心用情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深入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要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稳妥有序取消就业报到证工作,建立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强化就业统计监测。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强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要落实就业“一把手”责任,注重配齐配强就业工作队伍,密切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会议要求,加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毕业生自身和公共部门积极性,全力稳定和扩大毕业生就业门路。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招聘信息服务、能力提升服务、人才流动服务,提高对接匹配效率。要加强就业兜底帮扶,将困难毕业生情况掌握到位、就业帮扶举措落实到位、相关院校支持到位。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高毕业生维权意识,为他们提供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

天津市教委、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宜宾学院、山东职业学院、中国三峡集团作会议交流发言。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统计局、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各省各普通高校设分会场。

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明年起取消发放就业报到证

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从2023年起,就业报到证取消发放。

2023年起,毕业生求职就业手续将进一步简化。教育部明确,将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将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全面推广使用。教育部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就业统计监测规范要求,审核学生就业信息及相关佐证材料,对违反规定的高校和人员,严肃查处通报,纳入负面清单管理。

如何促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董艳看来,与总量问题相比,目前更需关注的是“招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基层招聘难”“中小微企业招聘难”“三四线城市招聘难”等问题日益突出,使得“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更趋复杂化。

“这是由于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高校毕业生尚未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这意味着需要从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调整,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使高校教育及时适应市场实际需求。”董艳说道。

随着“00后”开始走向职场,高校毕业生就业也越来越多元化。“灵活就业不受办公场所、用人单位、工作时段等方面的限制,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渠道。”董艳分析道,“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数据看,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相关职业需求旺盛,互联网行业保持了很高的岗位需求,大学生选择去这些领域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择业目光投向了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认可的就业方向。“大学生去基层锻炼实践,少了书生气,多了泥土香。为基层经济社会服务,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对未来的发展也大有裨益。”董艳表示,要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相关部门要积极为毕业生投身基层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和就业指导,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

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中小企业是最重要的就业岗位创造者。然而,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对就业造成了较大影响。“与此同时,国内疫情管控得力,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也成为增加就业压力的因素。”董艳说道。对此,她建议,各地应积极落实减税降费等为中小企业减负的政策,降低成本,激励中小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加强社会招聘信息发布,促进供需对接;在激励中小企业的同时,需要指导和监督企业依法保护员工利益,增加自身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

近年来,为促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各地积极出台了各类“稳就业”政策,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在产学合作、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指导等各方面也积极作为。

6.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篇六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局,是稳就业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影响就业创业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四川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和调查中心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四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意向问卷调查。

调查采用面访方式,抽选了成都、绵阳、西昌等地21所重点和普通本专科院校的部分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就业与创业意向两方面,共计完成有效样本3000个。本期主要对20四川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年四川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总体偏低,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半数以上学生对就业形势不乐观,除毕业生供需总量失衡外,缺乏就业经验与技能、薪酬期望偏高、有效信息不足对大学生就业构成较大影响。

一、201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201X年四川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以下五个特征:

(一)半数以上学生对就业形势持悲观态度。受访学生中,56.5%的学生认为201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较前一、两年更加严峻,37.7%的学生认为相差不多,5.8%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反映出多数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乐观。

图一:学生就业形势受访情况

分性别看,女生比男生悲观,有58.4%的女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比男生占比高4.1个百分点;分户籍看,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学生悲观,来自农村的学生有59.8%持悲观看法,高出城镇学生占比6.7个百分点;分学历层次看,硕士及博士生持悲观看法的占比最高,达57.2%,其次是专科生和本科生,占比分别为53.2%和50.9%;分专业看,文史财经类学生持悲观看法的占比最高,为57.7%,艺体类比重最低为51.5%。

(二)近八成学生就业愿望较为强烈。面对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近八成学生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就业愿望。受访学生中,打算毕业后立即就业的比重占到78.6%。分性别看,女生就业愿望更为迫切,毕业后立即就业的占比达到86.8%,大大高于男生71.3%的水平;分学历层次看,学历越高,立即就业的愿望越强烈,硕士及博士、本科、专科生占比分别为86.5%、59.3%和52.4%;分专业看,理工农医类学生立即就业的愿望最强烈,占比居各专业首位,达到81%,高出文史财经类和艺体类4.2和6.6个百分点。

图二:学生就业愿望情况(%)

(三)签约率总体偏低,近四成学生尚未找到接收单位。在2240位打算毕业后立即就业(不含自主创业)的受访学生中,已协议签约的有812位学生,占36.3%,等待签约的有323位,占14.4%,等待接收单位最后答复的有252位,占11.2%,尚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有853位学生,占38.1%。分类别看,就业情况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男生好于女生。男生的协议签约率为41.7%,较女生高10.5个百分点;二是来自城镇的学生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城镇学生有37.7%已协议签约,比农村学生高2.8个百分点;三是博士及硕士生好于本、专科生。三个学历层次学生协议签约率分别为59.9%、35.3%和20.9%;四是理工农医类学生好于文史财经和艺体类学生。理工农医类学生协议签约率41%,其次是文史财经类,为33.5%,艺体类签约率最低,仅为23.6%。从尚未找到接收单位的853位学生看,也呈现出四个居多的相似特征,即女生居多,占56.7%;农村学生居多,占58.1%;专科生居多,占37.7%;文史财经类学生居多,占46.2%。

图三:已签约学生情况(%)

(四)个人发展、薪酬福利与单位前景是大学生择业最为看重的三个因素。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择业最看重的要素条件中(多选),个人发展空间列首位,有71.4%的学生选择,薪酬福利与单位前景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有48.6%和44.2%的学生选择。此外,工作环境也受到近四成学生的重视。分性别看,男生比女生更看重个人发展空间,男生占比73.6%,比女生高了4.1个百分点,而女生比男生更看重薪酬福利与单位前景,女生占比为51.3%、45.3%,分别比男生高了5.8和2.3个百分点。

图四:大学生择业注重因素

(五)大城市和特(超)大城市、教科文卫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大学生就业首选。从地域选择看,约七成的大学生看好大城市和特(超)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受访学生中选择在四川就业的达63.4%,其中选择在成都就业的占比达45.9%。选择北上广深的占11.1%,另有11.9%的学生选择在北上广深以外的东部沿XX市就业。选择在四川以外其他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只占10.9%。

图五: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情况

从返乡就业意愿看,在全部受访学生中,愿意回到家乡所在地区就业的占三分之二。其中,男生占比68.5%,较女生高3.1个百分点;农村学生占比69.9%,较城镇学生高6.1个百分点;硕/博士生占比69.8%,分别比本、专科学生高2.3和5.5个百分点;艺体类、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占比均超过70%,明显高于文史财经专业类学生。

图六: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情况

从行业选择看,教科文卫、金融保险和制造业是最具吸引力的行业。在各行业中,教科文卫最具吸引力,被20.9%的学生作为首选,其次是金融保险和制造业,分别有17.3%和12.6%的学生选择。比重超过10%的还有建筑房地产和公共管理(党政机关),分别为12%和11.1%。不受青睐的行业主要是农林水利矿产、批发零售和餐饮住宿,比重均在3.5%以下。

图七:大学生就业行业选择情况

7.专科护生毕业前就业意向的调查 篇七

关键词:专科护生,就业意向,就业观念

国家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已有十多年了, 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包分配的制度已被取消, 使得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在择业、就业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学校再不能像过去那样, 只管教学, 不管就业;学生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管学文化知识, 不管求职择业。为了更好地指导护生就业,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 特对即将毕业的护生进行一次就业意向的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5个护理大专班共244名护生进行调查, 其中三年制护理大专3个班共126人, 五年制护理大专2个班共118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自行设计的问卷由即将毕业的大专护生填写。问卷内容分为4个部分。 (1) 基本情况:包括调查护生的籍贯、居住地、学历。 (2) 就业意向:主要是了解护生在毕业时是否落实了工作单位;落实工作单位的途径;落实的工作单位在何处;未落实单位的护生如何打算。 (3) 就业观念:主要了解护生的就业思想准备及指导思想, 择业的条件及是否愿意去边远地区、农村等处就业。 (4) 就业指导:调查护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宣传、讲座、课程、信息的了解及满意程度。共发出问卷250份, 回收有效问卷244份, 有效回收率为97.6%。

1.3 统计分析方法

计算频率进行指标描述, 采用χ2检验比较差别。

2 结果

2.1 湖南省和外省市的护生落实就业单位情况的比较

湖南省和外省市护生落实就业单位的情况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明全国各地的就业形势差别不大 (见表1) 。

2.2 城乡护生落实就业单位情况的比较

城乡护生落实就业单位的情况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来自城市的护生其就业单位的落实率高于来自农村的护生 (见表2) 。

注:χ2=1.72, P>0.05

注:χ2=9.05, P<0.05

2.3 不同学制专科护生落实就业单位情况的比较

2种不同学制护生落实的就业单位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高中毕业的三年制大专护生, 其就业单位的落实率低于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大专护生 (见表3) 。

注:χ2=15.23, P<0.01

2.4 毕业前专科护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护生中, 69%的护生已基本落实了工作单位, 表明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量较大。就业去向仍以县级以上医疗单位为主, 到基层工作者只有35% (见表4) 。

2.5 护生就业观念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 90%的护生对就业难有所认识, 77%的护生愿意到基层工作, 75%的护生打算先就业再择业 (见表5) 。

2.6 在校护生对就业指导的反映

调查结果表明, 70%以上的护生比较关心就业问题, 85%的护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较为满意 (见表6) 。

3 讨论

3.1 就业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 69%的护生在毕业前基本上落实了工作单位, 这表明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量较大, 护理专业仍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分析就业意向, 发现湖南省与外省市的护生就业率没有差别, 表明全国各省市的就业状况差别不大。但城市护生的就业落实率高于农村护生 (P<0.05) , 这是由于两者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不同而造成的, 也反映了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城乡差别[1]。分析不同学制护生的就业单位落实率, 五年制大专护生高于三年制大专护生 (P<0.01) , 可能的原因是学制长者, 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落实就业单位。如果从护生的综合素质考虑, 高中毕业的三年制大专护生要优于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大专护生, 按理用人单位应优选三年制的护生,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这反映了就业的复杂性。

3.2 就业观念

调查结果表明, 90%的护生对就业难有所认识, 77%的护生愿意到基层工作, 75%的护生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但仍有一些就业观念值得我们注意。比如有78%的护生追求好单位、高薪酬, 75%的护生就业是讲条件的。从落实的就业单位看, 57%的护生选择条件较好的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 落实于条件较差的基层单位者只有35%。而城市社区、农村乡镇、西部边远地区是最需要护理人员的, 但一般护生仍不愿意选择这些基层医疗单位就业[2]。

3.3 就业教育

调查结果表明, 70%以上的护生还是比较关心就业问题的, 85%的护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较为满意。为了更好地服务护生, 应在3个方面对护生加强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一是普及就业知识, 如告知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使其了解应聘的程序, 学会撰写自荐信, 学会应聘过程中人际交往的礼仪, 警惕求职的陷阱等;二是端正就业观念, 如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 不要对就业期望过高, 要树立“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 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性就业观, 不要一味追求大城市、好单位、优待遇、高薪酬、条件好、工作闲;三是培养就业心理, 对护生要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 要使其接受多元化的用人选择, 而不要过分强调个人意愿, 要准备到基层、农村、边远地区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不要过分挑剔用人单位。在就业过程中, 要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防止出现着急、焦躁、忧愁、悲观、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 要准备承受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3]。

综上所述, 护生就业相对较易, 不少护生持有较正确的就业观, 但也有部分护生的就业观存在某些偏颇, 需要对其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

参考文献

[1]蒋新龙.高等学生专业教育与就业[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2) :11~12.

[2]王毅兵.增强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就业[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7) :38.

8.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八

关键词:护理毕业生 社区护士 就业意向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迫在眉睫,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已成为社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吸引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社区护理人才也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外的社区护理定位较高,社区护士的学历普遍为本科和硕士以上,而我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的护士学历水平较低,主要由正在从业的护士参加短期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远不能达到卫生改革对人才的需求。怎样就高级护理学生毕业后能面向社会基层下的去、留得住和用的上。笔者通过对本校的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进行有关选择社区护士岗位就业意向的调查。以探讨我校护理专业各层次毕业生对社区护士工作的认识和就业意愿以及在日常的教学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现讨论如下。

采用問卷调查的方法,选择我校护理专业2013届毕业生本科122人、专科112人作为调查对象,共234人,其中男16人,女218人。调查内容为“知道什么是社区护士吗?、是否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你认为现如今的社区护理工作如何?、你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工资多少?、何种情况下愿意从事社区护士工作?”。结果有96.15%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其中本科毕业生达98.36%,专科毕业生达93.75% )学生认为工资水平提高可以考虑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以及迫于就业压力也会暂时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社区护士工作有其特殊性,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加以强化社区护士的培养。

1、增设社区护理专业,提高护士学历层次是解决社区护理人才缺乏的长远之计。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现状是社区护理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与经济是否发达、社会观念、政府支持度等有关以外,还与我国社区护理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社区护理教育并没有为社区护理的开展作好相应的铺垫工作目前的医护比为1:0.78,提示社会对社区护士的需求量较大。近几年一些高校开始培养社区护理研究生,但将来主要从事社区护理研究、教育和管理工作,因而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因此,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护理教育布局,适当限制中专层次的招生规模,大力发展大专和本科护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并尽快构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2、在培养社区护士与临床护士时在知识结构和运用能力方面要加以区别,社区服务对象年龄跨度大,疾病种类多种多样,且以慢性病为主,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所以要求社区护士不仅要掌握全科护理知识,而且要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在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3、建立实用型课程体系,突出社区护理工作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教育部提出护理本、专科专业教育要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重视与社区护理相关课程的设置,建立“医院一社区”联合性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逐渐掌握个体及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护理及其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重要的增长点。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很少,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比例则较高。在美国,社区护士逐渐趋向于具有硕士学位者,而我国目前社区护士主要由临床护士参加短期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且学历较低,难以通过短期的培训达到社区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特殊性和综合性的知识结构,社区护理工作落后,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需求。而对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表明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比例仅为3.85% ,这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区卫生事业改革的发展是个严峻考验。提高社区护士的待遇,包括工资的提高和社会的认同度的提高,这也是实际工作中社区护理难以吸引高层次的护理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性方面也注意政策引导,认识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社区护理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流行病学调研、卫生宣教等工作,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要一方面注意政策引导,使护理工作受到关注和敬重,也鼓励和促使有志之士献身于社区护理事业;另一方面,加强社区护士自身的职业教育,积极主动地发挥护理作用,让社区群众接受更好的服务。还要注意解决实际存在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等问题。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江茜,段华庆.高校校园文化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J].决策与信息.

[2]段华庆,江茜.试论辅导员对护理毕业生情商的培养[J].中国商界.

[3]陈贤梓,何金爱.社区护理需求与社区护士培养方向的分析[J].现代护理 .

9.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九

为了准确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的基本状况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更加有效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以及就业服务,学院学生科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此次调查发放《旅游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共115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9份,有效调查率高达95%。

一、被调查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此次参与调查的应届毕业生共109人,全部为本科毕业生,其所学专业全部为旅游管理。其中,男生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8%,女生7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2%。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有39人来自外省,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36%,70人来自云南本省,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64%。

二、94%的应届毕业生有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

在参与调查的109名同学中,有52名同学表示自己有3-5年的职业规划,占总调查人数的48%。51名同学表示有考虑过,但是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占总调查人数的46.7%。4名同学表示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感到茫然。

三、72%的应届毕业生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表示乐观的态度。在回答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态度问题时,109名应届毕业生中有74名同学表示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67.8%,17名同学表示就业困难较大,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15%,13 1

名同学表示对当前就业形势很担忧,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11%。5名同学对就业形势表示胸有成竹。

四、57%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地取向选择云南昆明。

在参与调查的109名同学中,有62名同学选择毕业后在昆明就业,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57%。42名同学选择回家乡就业,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39%。同时23名同学选择沿海城市作为自己就业地,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21%

五、50%的应届毕业生对自己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为1000-2000元之间。

在回答自己对毕业后第一份月薪期望时,50%的同学期望自己的月薪是1000-2000元,46名同学期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月薪为2000-3000元,占总调查人数的42%。9名同学期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月薪为3000-4000元。

六、65%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亲戚或朋友提供的帮助最大。

在回答求“职择业过程中给予你帮助最大的人时”65%的同学认为亲戚或朋友给予自己的帮助最大,共71人。17人认为父母给予帮助最大,占总人数的15%,8名同学认为学校老师给予自己的帮助最大。

七、71%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对将来成功就业有点帮助。

在回答“你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是否对将来成功就业有所帮

助”时,77名同学认为还是有点帮助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1%。17名同学认为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6%。5名同学认为帮助不大。

八、86%的应届毕业生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自身交际能力,来为就业做准备。

当回答“你为就业做了哪些准备”的问题时,94名同学表示自己曾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自身交际能力,来为就业做准备,占总调查人数的86%。56名同学表示自己通过考专业技能证书来为就业做准备,这占总调查人数的51%。48名同学表示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来为就业做准备,占总调查人数的44%。

九、78%的毕业生表示从底层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

当回答“你打算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时”,109名大学毕业生有85名同学表示愿意从底层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15名同学表示通过其他关系渠道解决,占总调查人数的13%,还有7名同学表示要继续找,直到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9名同学表示要继续深造。

十、7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最需要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的指导。

当回答“你现在最需要哪方面的就业指导(可多选)”时,109名大学毕业生有83名同学表示最需要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的指导。80名同学表示最需要个人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占总调查人数的73%,77名同学表示最需要职场中为人处事的原则。

十一、63%的毕业生表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不强是就业困难的主

要因素。

在回答“你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时,109名大学毕业生有69名同学表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不强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占总调查人数的63%,40名同学表示就业信息不对称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占总调查人数的37%。

十二、74%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个人的发展空间”是其在找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当回答“你在找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可多选)”的问题时,81名同学选择了“个人的发展空间”,占总调查人数的74%。74名同学认为薪酬高低与福利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占总调查人数的67%,选择“工作地点”作为次要因素的同学有6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6%。

十三、90%的应届毕业表示作为毕业生自己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不足,适应能力不强。

在回答“作为毕业生,你认为自己最欠缺什么”的问题时,109名大学毕业生有98名同学表示自己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其次是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十四、我院应届毕业生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希望与建议。此次调查的109名应届毕业生中,部分同学对学院指导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希望和建议。部分同学希望学院能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国家的就业信息与政策。部分同学表示希望学院能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这样有针对性的讲解有关就业方面的知识,可能会对毕业生就业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部分同学希望学院能提供更广阔的就业范围,不仅提供给毕业生关于本专业的相关工作,还可以提供一些专业之外的其他工作,诸如:销售等。部分学生希望学院可以开设一些关于指导毕业生面试技巧的讲座或课程,从而加大毕业生面试成功的几率。

10.2013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 篇十

工作单位工作岗位联系电话

各位同学:

今年市场需求比去年略有所增加,但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同学们要树立“处处可立业,行行能建功”的就业观,积极面向基层就业,立足现实,勤奋工作,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本次问卷调查请同学们认真填写,真实反映目前的就业状况,以便学院进一步为同学们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

()1.你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目前的工作的?

A.校园招聘B.网络招聘C.人才市场D.老师、校友推荐E.其他

()2.你目前所在单位的性质是:

A.国有企业B.三资企业C.民营企业D.其它(请注明)

()3.你目前所在单位的区域是: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湖北省D.京津地区E.其它()4.你目前的工作岗位属于哪一类?

A.生产建设B.服务C.管理D.销售E.其它

()5.你目前从事的工作与你所学的专业相关吗?

A.相关B.有些相关C.不相关

()6.你目前的工资水平处于哪一类?

A.1000元—1500元B.1500元—2000元

C.2000元—2500元D.2500元以上

()7.你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是:

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

()8.什么原因会使你跳槽?

A.工作环境不好B.没有晋升机会C.与同事、上司关系不好

D.对薪水不满意E.有更好的单位录用F.其它

()9.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

A.敬业精神B.专业技能C.学习能力D.合作意识E.身心素质

()10.你认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最需要加强的是:

A.师资力量B.教学设施C.实践教学D.学生管理E.后勤服务

联系部门: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联系电话:0717-88533998853000

11.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十一

关键词: 新建高职 毕业生 就业意向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民生问题,关系大学生职业成长,关系高校自身发展,更关系社会和谐稳定。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难问题凸显。

毕业生就业意向指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就业标准和就业评价等的统称。通常指毕业生离校前主观上期望的毕业去向、行业选择、区域选择和薪酬期待等[1]。就业意向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新建高职院校很多是由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升格而来的,高校就业工作经验相对缺乏。而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有助于进一步掌握相关信息,加强就业工作研究和指导,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一、调查概述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是由重庆艺术学校升格而来的,同时具有中职、高职两个办学层次。2013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开设有艺术类和非艺术类十几个专业,属于典型的新建高职院校。

本次研究以164名2016届毕业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164份,收回142份,问卷回收率为86.59%。其中舞蹈系发放10份,收回8份,回收率80%;音乐系发放45份,收回25份,回收率55.56%;戏剧系发放23份,收回23份,回收率100%;文管系发放86份,收回86份,回收率100%。

调查对象中艺术类学生占39.44%,非艺术类(文管系)学生占60.56%。家庭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占13.38%,在中小城市、县镇、农村的占81.69%。样本分布均匀,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新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

(一)绝大部分学生毕业意向是工作。

毕业后选择直接找工作的学生占80.99%;其次是升学,占16.20%;参军、出国、考公务员、创业等比例较小。

(二)毕业生的就业观有待引导。

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对大学生就业乃至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观有一定的偏差,需要进一步引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毕业生在就业单位选择上比较传统:大部分学生的理想就业单位是事业单位,占61.97%;其次是国有企业,占19.72%;民营、外资、其他单位比例较少。

部分学生对薪酬期望值过高:19.01%的学生期望薪酬5000至8000元,3.52%的学生期望月薪8000以上。一半学生的期望薪酬是3001~5000元。

找工作过于看重薪资待遇:调查显示,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和工作时看重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符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单位性质或规模;工作单位所在地理位置、专业对口、稳定有保障;回生源地;其他。毕业生把薪资待遇放在找工作的首要位置,显然是不够理性的。

(三)毕业生对求职信息渠道的认知存在偏差。

认为求职信息的主要来源依次是:校内专场招聘会占56.34%、老师推荐占54.93%、到校外供需见面会、人才市场应聘占47.89%,父母亲友介绍30.99%、其他17.61%。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求职过程中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求职主动权。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过分依赖学校专场招聘会、老师推荐等获取求职信息的途径,而网络新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应该是多方面的,更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介搜索、关注、查询。

(四)新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不能满足毕业生的求职需求。

调查显示,学生对基层就业项目和就业服务政策了解不够。一半以上学生对“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西部计划”、“应征入伍”等政策不完全了解。学生在现阶段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前五位依次是对就业流程、相关制度不太了解;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不通畅、不充分。择业过程中,毕业生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指导服务依次是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心理咨询;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就业政策、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设计指导。

三、提升新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措施

针对调查学生的上述就业意向,新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高素质的就业工作队伍。

就业工作是一项专门化的技术性工作,需要一支专业化、高水平、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就业工作队伍不仅包括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同时整个学工队伍都属于就业指导和服务者。新建高职院校就业部门要设置专人专岗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设身处地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考虑,赢得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赖。就业工作要不断更新方式,紧扣社会发展脉搏,使就业指导工作融入社会。一线辅导员更要树立责任意识,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动承担起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责任。

(二)畅通就业信息渠道。

信息对称是就业成功率高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苦苦寻求适合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苦于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新建高职院校应尽早尽快创建毕业生供需信息网,及时发布并更新招聘信息,加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沟通和交流。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网络向用人单位介绍学校的发展、专业设置及应用方向,提供毕业生的资源信息等;向毕业生介绍用人单位的基本状况和岗位需求状况,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另外,高校还要积极与就业单位接洽,多组织与毕业生专业相关的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

(三)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包括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心理咨询、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就业政策、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等。

通过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定位自我,设置合理求职目标和薪酬,拓宽就业渠道和途径。通过主题班会、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合理确定求职目标和薪酬。在薪酬、就业单位性质等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能盲目追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份工作。既要抓住机遇,敢想敢干。又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切忌眼高手低和一切向钱看。

通过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困惑,如对求职渠道和求职方法不熟悉、对就业政策不了解、对自己的职业取向不明确、对职业发展的前景不明了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毕业生过分悲观,在求职屡次失败的情况下,甚至自暴自弃,严重的甚至有轻生念头。所以,高校很有必要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相关就业知识、就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看清楚当下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正确面对求职的失败,做人生的强者。引导毕业生把求职当做人生的必修课,过程很艰辛,经历很痛苦,但是走过了,迎接他们的将是广阔的人生。

通过就业指导,加强学生对基层就业项目和就业服务政策的了解,包括“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计划、大学毕业生服义务兵役等。学校相关部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熟悉了解相关政策,做好政策宣传、解读,为学生就业多指一条出路和方向,为学生就业提供多种渠道和途径,为国家各地区输送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引导毕业生理性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要积极响应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让大学生“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李克强)。有条件的在校内建立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支持,帮助大学生享受创业政策扶持。当然,创新创业必然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加上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市场意识和商业管理经验缺乏,故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要积极支持,但同时理性引导。学校、老师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帮助其分析创业的可行性,评估风险,找准市场方向。

参考文献:

12.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十二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 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对每位大学生来讲, 及早就影响自己未来就业方向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 确定就业意向是至关重要的。为此, 通过对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届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问卷调查, 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 为护理专业毕业生能更好就业, 减少就业迷茫等方面提供数据参考与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实名制问卷调查方法, 选取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届护理专业606名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由五大模块组成即:一是基本信息、二是继续学习、三是工作选择、四是自主创业、五是暂缓就业。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详见表1。

2.2 涉及学生主要就业意向指标统计详见表2。

3 讨论

3.1 统计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

3.1.1 部分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特别体现在薪酬这块。

工作体面、稳定、薪酬高, 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 然而部分毕业生不愿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 不愿下基层, 一心要找大城市中的高薪的大医院就职, “高不成, 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仍旧发生。

3.1.2 对于自主创业, 护理专业的毕

业生并不是很多, 在选择创业的学生当中, 还包括由于护士起薪低等原因才被迫选择创业, 这部分学生选择的行业集中于网络, 即开网店;其它创业学生, 更多的是家中本有人脉和资源, 并非完全是其自身想法。因此, 部分学生在如何树立正确就业观与择业观上存在问题。

3.1.3 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否丰富成为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

虽护理专业学生毕业之前, 已在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实习, 但与经验丰富的专业护士相比仍有很大不足。如何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尽快适应医院要求, 实现实习医院即为就业医院的目标, 是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3.1.4 就业单位对学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这对专科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医学类专科院校, 学历的劣势, 使得医院等招聘单位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对我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建议

3.2.1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社会, 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看待事物等方面的能力, 特别对于医学类学生, 更要虚心求学, 抓住每一次的实际操作机会, 争取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在实习期间不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为真正就业, 打下坚实基础[1]。

3.2.2 正确自我定位。

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 根据社会实际状况更新观念, 转换思路, 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工作环境等, 只有这样才能将其所学更好的用于个人事业发展上, 以实现人生价值。

3.2.3 转变就业观念, 提高就业成功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 如果只局限于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 那就会失去很多的起步机会。因此, 可以在先就业的基础上积累工作经验, 并在就业过程中理性思考的基础上, 并非盲目跳槽的前提下, 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2.4

针对就业新形势, 职业规划类课程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授课内容, 避免出现该课程就是讲树立目标, 制订计划等空洞内容的现象, 除去常规的面试、就业政策宣讲以及聘请行业专家开讲座等内容外, 也可以增加些授课方式, 诸如, 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生涯人物访谈、现场答辩、开通网络课程等[2], 活跃课堂气氛, 开拓学生视野,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升授课质量。

总之, 在校大学生作为就业主体, 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注重实践技能的锻炼, 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要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正视困难, 并通过掌握一些必需的求职技巧, 为最终实现成功就业, 优质就业而不断努力。

说明:序号1、2、3等是问卷问题回答选项的重要性排序, 1即最重要, 2即较重要, 3即重要。

参考文献

[1]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4) :24-25

上一篇:XX项目贷款申请报告下一篇:妇科医生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