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郑东新区试卷

2024-09-16

招教考试郑东新区试卷(共6篇)

1.招教考试郑东新区试卷 篇一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学年初一地理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开图)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全卷共105分,满分为100分。其中拓展题为5分,可按实际得分加在基本分上,但累计总分不得超过100分。

一、每小题2分

1.A2.B3.A4.B5.D6.C

二、共计14分每空2分

1.②、④、苏伊士;2.东

八、莫斯科、15;3.日本;

三、共计12分每空2分

1.东非、维多利亚;2.开罗、尼日利亚;3.炎热干燥、温和多雨;

四、共计12分每空2分

1.北、0°;2.非洲、大西洋;3.自西向东、减;

五、共计12分每空2分

1.中国、京津唐;2.华北、北方旱地;3.东南、200;

六、共计14分每空1分

1.长江、崇明岛;2.东部;3.虹桥、航空;4.东海大桥、小洋山、舟山;

5.浦东、东;6.A;7.B、浦东机场、人民广场;

七、共计10分每空2分

1.略; 2.热带;3.C、A、B;

八、共计14分每空2分

1.新疆、乌鲁木齐;2.里海;3.陇海、兰新;

4.充足的光照、库尔勒香梨.哈密瓜.阿克苏苹果……(写到一个即可)。

拓展题、共计5分,每写出一条信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

1.地铁四号线为轨道交通环状线路;

2.地铁四号线与三号线有一段线路为并轨运行线路;

3.地铁四号线与多条轨交线路有换乘站;

4.地铁四号线共有26个站点;

5.世纪大道站有四条地铁轨交线可换乘。

2.招教考试理论总结 篇二

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功能依据其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依据作用的方向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依据作用呈现的方式分: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法国 力托而诺;心理起源说:美国 孟禄;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欧“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

苏格拉底精神产婆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发现法)

亚里士多德:教育普及性、儿童教育分段、教育遵循自然、儿童全面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构建教育学科框架内容。2,强调普及义务教育,论证合理性。3,教育适应自然。4,提出教学原则。5,首次提出学年制、班级授课制。卢梭—自然主义思想:《爱弥儿》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远离社会。康德—认识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齐《林》教育是有机的,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主张在社会中发展 洛克 《教育漫话》,“白板说”,轻视国民教育,重视绅士教育,重德育。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布鲁纳《课程结构论》和发现法,华生《环境决定论》。 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制约4条社会政经制决定教育领导权;社会政经制决定受教育的权利;社会政经制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影响4条教育培养出政经制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经制服务;教育促进民主化教程,但对政经制不起决定作用。

二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4条 生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2条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三 教育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教育动力作用4条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观念;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内容;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有一定影响。反作用4条 教育能完成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和利用。四 教育与文化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五 条: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需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以下几方面:一,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二,不平衡性,在关键时期进行相应教育;三,稳定性与可变性,不随意更改教育的内容方法,又要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力;四,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五,互补性,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四条: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挖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制度

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普及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和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4高等教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

 教师与学生

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本体性和示范性 树立教师威信: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1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2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2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进行自我教育。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巨大的潜在可能性;3学生需要成人的关怀和教育。

师生关系内容:

一、师生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二、师生在人格上时平等的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影响因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修养、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措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学原理及组织形式

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要目的;

二、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组成;

三、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具有多种形态,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的任务:

一、使学生掌握双基。

二、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五、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验;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4掌握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五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教学的7个基本原则:科理直启循巩因  教学实施

教师教学工作的5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师备课要求: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课题(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方法适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1使学生注意力集中;2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德育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

德育新形式:通过社区教育进行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创办业余党校。课堂中来;4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研究活动(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

教学模式五要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模式: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夸美纽斯: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传递-接受式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自学-辅导式人本主义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探究式教学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概念获得模式 认为分类是把不同的事物等同看待 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加工理论七段教学论:设置情景-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

抛锚式教学(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现象分析模式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利于改进教学管理

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 德育

德育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

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逐步使学生拥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规范;

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质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德育内容8: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德育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我国中小学生8项德育原则:

1社会主义新方向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统一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教学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管理班级秩序,养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自理。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 冯特 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不重视应用

机能主义 詹姆士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以提高人类活动效能。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构造进行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行为主义 华生 不赞成构造主义的意识元素看法、内省法,不赞成机能主义的功能研究主题。认为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作用。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人本主义马斯洛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现代认知心理学瑞士皮亚杰把人的心理活动看成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化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的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观察力品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力的培养: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和对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学会做观察记录;6观察后的归纳评价。

记忆的分类(依内容和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记忆编码方式:瞬时记忆: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短时记忆: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长时记忆:语义编码平行加工和表象编码串行加工(信息的双重编码)。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提高记忆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想象的品质6个: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和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3正确理解词语和实物标志的意义。

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创造动机;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途径5条: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经验以发展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积极地想象。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包括语言表达、言语感知与理解两方面 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心言语。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基本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创造性等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5条: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培养;2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情绪分类:1依据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分:快乐、悲哀、愤怒、恐惧;2依据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心境、激情、应激。情绪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健康情绪的培养5条:1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2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3锻炼身体;4培养幽默感;5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意志品质的培养4条: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起。

能力是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是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

智力理论:二因素论:英国斯皮尔曼G普通因素S 特殊因素

智力三维结构论:吉尔福特智力是一个用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综合系统,白哦快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认为形成的智力因素共有150(5*5*6)种

智力形态论:卡特尔 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功能差异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三元智力论:斯坦伯格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七种能力:语文能力、数学、空间、音乐、运动、社交、自知。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实践活动、主观努力。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获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结合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气质与性格的区别:1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2气质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3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4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好坏之分。良好性格的培养6条: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人格理论: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分:共同特质、个别特质(首要中心次要)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因素分析法人格特质模型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 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塔佩斯的“大五”人格理论词汇学方法大五因素:求新性、尽责性、外向性、随和性和神经质性。自陈式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透射式人格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主体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社会态度的功能: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或理解功能。印象形成效应:社会刻板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 新课改

课程要素6个: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理论: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以知识为核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 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以经验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

建构主义的课论:以知识建构为基本理念,以创设学习环境为主要任务,以主动学习为核心

新课程理论的特点:1课程是民主的、开发的、科学的,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2教学不仅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3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类型:美国学者艾斯纳认为课程目标应该分为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表现型目标。我国分为: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取向三种类型。

行为取向性目标: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分三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新课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课程内容 夸美纽斯;2杜威;3 泰勒 课程计划包含: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1评价目的(促进发展)、2评价功能(与课程功能相适应)、3评价观念(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性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4评价内容(内容综合化,标准分层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6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评价主体间互动)、7评价过程(关注评价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素质教育任务: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现代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课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果;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现代学生观:1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3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相信学生,多期待;4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

现代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创新观:1破除知识中心观念;2破除教师权威观念;3培养问题意识(鼓励提问、态度比答案更重要、欣赏学生有创意的回答)

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一、合作开发(1与专家学者的合作开发;2校际之间的合作;3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合作;4学校与社区的合作;5校内合作)

二、课题研究与实验;

3.招教考试知识点总结 篇三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考点2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考点3教师的角色

(1)教师的一般角色

①传道者角色。②授业、解惑者角色。③管理者角色。④示范者角色。⑤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⑥研究者角色。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①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考点4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考点5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1)教学上——授受关系。(2)人格上——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的关系。

考点7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考点8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亦称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结构(五部分组成):(1)前言。(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5)附录。

考点9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考点10教学过程的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

考点11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为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缺点: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考点14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考点15课外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

考点16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言语和概念发展速度惊人,思维集中化和不可逆,只注重状态。

3.具体运算状态(7~11岁)标志:出现“守恒”的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

皮亚杰提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考点18联结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会判断 泛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将不同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2)强化的程式;(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4)消退;(5)惩罚。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交互决定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起作用)

(2)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3)对强化的重新解释(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考点19认知学习理论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

(1)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

(1)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就是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教材要有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意义的同化:三种模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

(4)组织学习的原则以及策略:逐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

考点20学习的信息加工论观点

加涅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考点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个体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其基本观点有:(1)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知识并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则。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2)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3)学生观:学习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校情境的。

考点22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透因两个方面构成的。具有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

考点23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1)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的。

(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方式: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3)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2.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提出的。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

4.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2)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3)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

5.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相反倾向的部分组成,一种称为力求成功,另一种称之为避免失败。由于两种动机所占比重的差异,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人,一种称为避免失败者,另一种称之为力求成功者。避免失败者往往选择容易完成的任务,而力求成功者则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倾向于选择成功率为50%的任务。

考点24学习动机的激发

1.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2.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考点29技能及其种类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1.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的特点:(1)动作对象的客观性;(2)动作进行的外显性;(3)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的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

考点30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

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高原期”:在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联系成绩上的所谓“高原期”,也可以叫做高原现象。)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考点31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1.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1)原型定向,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使这种活动“外化”为原型。

(2)原型操作,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3)原型内化,就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

2.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考点32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划分依据:迁移性质不同。正迁移:促进作用;负迁移:干扰或阻碍作用。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划分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顺向迁移(先行影响后继);逆向迁移(后继影响先行)。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自上而下(上位影响下位)同化;自下而上(下位影响上位)顺应。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划分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考点3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形式训练说

该学说认为心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它们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官能。

2.相同要素说

该理论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认为迁移的产生是因共同要素的存在。

3.概括说

该理论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水下击靶”经典实验。

4.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基本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奥苏伯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与稳定性和清晰性。

考点34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考点35促进迁移的教学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考点36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其特征有:(1)具有主动性;(2)具有有效性;(3)具有过程性;(4)具有程序性。

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考点37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0~12岁)

考点38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顺序。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

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尊重别人和社会的期望。

3.后习俗水平

4.语文招教考试答辩参考问题 篇四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你在教学设计(实施)中是如何体现的?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中,就是要始终贯彻“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到我的教学设计(实施)中,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组织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阅读思考、品读感悟、合作研讨等活动方式,增进每一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语文知识、历练语文能力,发展思维,培养他们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你在教学设计(实施)中时如何体现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我认为在教学设计(实施)中自觉贯彻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的具体贯彻和落实。

具体到我的教学设计(实施)中,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思考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并通过小组合作研讨问题的方式来具体体现这一课程理念的。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通过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来设计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的,请你具体谈谈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其关系。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具体是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系。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正是依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架构的。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彼此融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不能分割开来,独立表述。其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核心目标、根本目标、灵魂目标,是最能彰显语文课程学科性质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顺利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途径和措施(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顺利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内驱力和动力因素。当然,始终抱着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并使学生懂得当前所学的东西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是有用的观念去学习,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工具性与人文性分别指什么?在教学设计(实施)中用什么方法实现两者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基本性质,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在语文课程中,工具性的内容是指语言文字以及言语表达技巧等形式上的东西,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内容,具体是指字音、字形、字义,词语的分类、性质,句子的成分、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结尾、过渡、衔接、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等)、修辞、逻辑等。人文性的内容是指语言文字及言语上附着的意义、情感、思想,或者说是文章的主旨、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内容。

在教学设计(实施)中,要通过具体课文来学习作者的言语表达技巧和语言文字上附着的意义、情感、思想。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具体篇目的语言文字和言语表达技巧这种形式来理解、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说是课文的主题、意义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又要借助对课文主题、意义或者说作者情感、思想的理解和体悟来引导学生品评课文的言语表达技巧的精妙之处,并逐渐迁移为学生的写作技能。这样,就能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较好的统一起来。简言之,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中,就是要通过要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凭借在循文求意和因意悟文的多次循环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

5.什么样的板书设计是好的板书设计? 我认为简洁、精要、美观、实用的板书设计是好的板书设计。

因为简洁、精要的板书设计在教学实施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一目了然,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美观是指板书设计要讲究艺术性,能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同时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用是指板书设计要能够体现一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能够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所以,我认为简洁、精要、美观、实用的板书设计是好的板书设计。

6.课程改革着眼于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设计(实施)中注重预设和生成的统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了教学设计中教师没有预设到的学生意外提出问题的生成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假如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向教师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时,老师首先要冷静、镇静,不能慌张,要及时肯定学生所提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并及时表扬学生学习很深入,善于发现问题。继而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发现这个问题的?是如何发现这一问题的?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假如学生能够真正弄清楚自己在教学材料中什么地方发现这一问题并能准确表述把这一问题表述出来的时候,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问题的答案就浮出水面了。如果这样的引导效果较差时,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其实,这样做的同时,老师也在积极思考,对学生的引导,也是对自己解决问题思路的梳理,很快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问题的答案。

这样做,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化险为夷。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的理念。

7.你在试讲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朗读教学,请问朗读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朗读,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语文阅读课堂积极倡导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可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继而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这也是深入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的具体举措。

朗读就是出声的读,是与默读相对应的一种阅读方法。在具体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朗读具体表现为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个别学生读、分角色读等形式。

教师范读一般用在学习一篇课文的初始阶段和指导学生朗读时以及一篇课文学习结束时。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规范学生的字词读音,指导学生朗读的具体方法以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效果。

学生齐读一般用在学习一篇课文的初始阶段和一篇课文学习结束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齐读课文,可以起到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一般不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复运用齐读的方法。

指名学生个别读一般用在检查个体学生学习情况和对比纠正其他学生的不当甚至是错误的朗读时。可以起到检查个体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和纠正其他学生的不当甚至是错误的朗读方法,真正落实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课程理念。

分角色读一般用在课文的重点语段和语句学习时。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起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语段和语句,进而理解整篇课文主题和意义或者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作用。

8.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规避这些问题?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小组合作讨论的不是老师要求讨论的问题,或者还是个别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做听众的现象,没有真正落实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课改理念。规避的办法:尽量缩小组内学生数量,比如两人一组,可以规避出现“真空”现象;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等。

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出来?

10.课堂导语设计有哪些种类?分别有什么作用?你的导语设计属于哪一种?请评价一下有何特色?

11.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简历的作用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放在什么位置比较恰当,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2.语文不是教会分析语言的人,而是要教会实用语言的人。你是如何理解的? 13.一篇文章中主问题的设计有什么作用?你是如何看待的?

14.教学中会不自觉地打上教师的个性情感特色,当你所讲的内容体现的情感和文章情感不同时该如何处理?

15.当你的教学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不一致的时候,该怎么办?

16.生字词的学习方式有集中学习和放在语境中分散学习两种,各有哪些优缺点?你觉得应该如何使用?

17.初读课文时教师常常范读课文,教师的范读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18.从哪些角度设计作业的布置?目的是什么?

19.教师提问的问题有主次问题之分,主问题的设计有何作用?你怎样看待?

5.2014朝阳区教委招教考试 篇五

判断题

1.有教无类是孟子的话

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全面了解学生

3.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是面向未来,面向发展,.面向现代化

4.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5.温故知新是循序渐进原则

简答题

1.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2.班里丢了一个贵重东西,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办

3.教师应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吗

材料分析:

幼儿园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的身上有多处伤,调出监控录像,发现是幼儿园的刘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问:就此事谈谈你的看法,刘老师违背了什么?幼儿园的过错在哪?你认为此事该如何补救 论述:

1.现在是信息时代,如何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

6.招教考试郑东新区试卷 篇六

1.对于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行为改变的方法是()A.肯定性训练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D.改变认知法

2.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3.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A.巴比伦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下列事例中属于消极强化的是()

A.老板为出色雇员增加薪水B.老板对迟到的雇员扣发奖金

C.学生上课扮怪相无人理睬D.学生自习时感觉教室内吵闹堵上耳朵

5.在教“鸟”这一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运用了()

A.变式 B.案例 C.正例 D.反例

6.()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不存在什么天赋。A.夸美纽斯B.卢梭

C.洛克D.福禄贝尔 7.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8.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

A.备好课B.上课

C.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检查D.课外辅导 9.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A.选拔功能 B.甄别功能 C.鉴定功能 D.激励功能 10.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的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11.集体主义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上的具体体现是()A.依法执教 B.爱心奉献 C.团结协作 D.廉洁从教 12.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A.自我学习B.自我控制C.自我调节D.自我反省 1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合适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14.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5.下列选项中()是一般能力。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春秋》 B.《学记》 C.《论语》 D.《师说》

17.我国学校德育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A.评价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锻炼法

18.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9.下列属于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是()A.权利 B.义务 C.自然人 D.物

20.小强,男,15岁,初中学生,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侦查人员讯问小强时,正确的做法是()A.可以通知其父母到场 B.应当通知其父母到场

C.应当通知其老师到场 D.应当通知团体组织或者妇联的工作人员到场 21.我国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是()

A.国家 B.学校 C.企业、事业单位 D.个人

22.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身份的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23.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 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 D.二者发展互不相关 24.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弧 B.反射 C.感受性 D.感应性

2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

2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A.对比 B.错觉C.适应 D.感受性

27.“没有英雄的一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是强调()

A.教师的权威 B.榜样的作用C.领导的权威 D.社会的作用 28.教育研究的第一步是()

A.研究方案的设计 B.研究课题的选择 C.研究方案的实施 D.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29.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C.指导实践 D.陶冶教育

30.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是()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1.学习“功率=克服阻力的牵引×速度”,这是()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公式学习D.命题学习

3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C.冲动型 D.沉思型 3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动的主观判断称为()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34.小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A.探究的方法 B.活动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讲授的方法 35.社会主义师德的灵魂是()

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严谨治学 D.锐意创新 36.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德育 B.智育C.体育 D.美育 37.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A.斯密斯 B.泰勒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38.韦氏智力量表采用离差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如果某施测团体的平均得分为70分,标准差为5,而某人得分是80,那么这个人的智商是((80-70)/5=2

100+15剩2 =130)A.110 B.120

C.130 D.140

39.()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项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性格 C.态度 D.气质 40.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A.社会、知识、教育制度 B.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C.社会、知识、儿童 D.社会、生产力、教育制度

41.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 C.恒常性D.整体性 42.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

A.国家财政拨款 B.城乡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款 D.教育专项资金 4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德谟克利特 44.容量平均值约为7个组块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形象记忆 D.动作记忆 45.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其归因是()A.内部、不稳定、可控

B.外部、稳定、可控 C.外部、稳定、不可控

D.内部、稳定、可控

46.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被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47.根据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铃声也能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A.中性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操作行为 48.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是()

A.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49.“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50.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51.《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体现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C.启发性教学 D.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52.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反而使听觉比正常人更敏锐,这是()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联觉 D.感觉补偿

53.在政府的资助下上了大学的小新决定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属于()

A.外部学习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C.附属内驱力 D.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5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 D.班级授课制 55.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是()A.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B.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C.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D.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

56.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7.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求知欲 58.学习时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这是()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59.关于创造性与智力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创造性与智力既相对独立,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D.低创造性者其智商也低

60.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A.一星期后 B.半个月C.半年后 D.一个月后 6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

62.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3.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组成的。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效应器 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64.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A.五年B.一年C.二年D.三年 65.听觉中枢是()

A.额叶 B.顶叶C.颞叶 D.枕叶

66.“教必有法”,但“教无定法”,指的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A.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B.做到最佳选择

C.做到优化组合 D.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67.认为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并主张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的是()

A.活动课程论 B.要素课程论 C.结构课程论 D.发展课程论

68.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例如()的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A.第斯多惠 B.乌申斯基C.苏格拉底 D.夸美纽斯 69.下列因素中,属于成败归因理论中的稳定因素的是()A.能力 B.努力程度 C.心境 D.运气 70.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德育 B.教学 C.考试 D.学生管理 71.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培养自主性 B.培养勤奋感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自我同一性 72.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基础和关键分别是()A.知、意 B.知、行 C.意、行 D.知、情 73.观察是在()下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

A.自然条件 B.人为控制条件 C.实验操作条件 D.设计好的条件 74.这次解决问题后,下次遇见同样的问题还会采用相同的思维属于()A.定势B.功能固着C.求同思维D.启发

75.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指的是()A.学习策略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

76.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会儿听教师讲,一会儿翻书看,一会儿在本子上写什么,你认为这位小学生这时的注意状态是()

A.稳定的 B.起伏的C.转移的 D.分散的 77.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8.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

A.敬业精神 B.渊博的知识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D.高超的能力

79.“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写进宪法的时间是()A.1988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80.“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81.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82.人类出现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是在()时期。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文明社会

83.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这说明人格具有()A.稳定性 B.独特性C.整合性 D.功能性 84.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是一种()的教学方法。A.以直观感知为主 B.以实际训练为主

C.以探究活动为主 D.以情感陶冶为主

85.晶体智力的发展()

A.在成年达到高峰B.在成年后仍然增长 C.随年龄增长而下降D.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 8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育个别学生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

87.记忆内容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A.思维 B.想象C.注意 D.复述

88.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9.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9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建设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91.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练习B.感知

C.活动 D.思维 9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过程中形成的。

A.知识学习B.劳动教育

C.活动和交往 D.课外活动

93.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审清题意,必要时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94.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学校管理权 B.学生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学术研究权 95.参观法最主要的特点是()

A.学生亲自动手,手脑并用 B.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C.理论联系实际 D.突破时空障碍

96.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属于教师的()

A.学科专业素养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D.人格素养 97.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这种思维是根据()来进行的。

A.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

B.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建立起来的表象 C.语言

D.图像

98.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B.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杂费

C.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八周岁

D.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99.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100.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诉对象是()A.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

B.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 C.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D.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D.统筹兼顾 102.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A.商人 B.政治家 C.军人 D.官吏

103.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104.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这说明学生具有()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定向性 105.有目的、有计划、较长久的知觉是()A.思维 B.注意 C.识记 D.观察

10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实际上是说学生的本质是好的,就像玉石一样,但需要教师“精雕细刻”才能成材。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C.《孟子》D.《荀子》 107.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A.现象和问题 B.方针

C.政策 D.理论

108.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A.以学生为本 B.以学校为本

C.以知识为本 D.以成绩为本

109.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A.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1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11.与“心服口服”“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A.真从众不从众 B.真从众权宜从众 C.权宜从众不从众 D.权宜从众从众

112.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等描述的是个体的()特征。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11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114.一般而言,学生把学习好坏归因于()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115.()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A.马斯洛 B.罗杰斯

C.班杜拉 D.斯金纳

116.体操运动员比赛时想选择有挑战性的动作,但又担心失败,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17.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大约在()A.5~6岁 B.7~8岁 C.10~11岁 D.12~13岁

118.下面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学校事故的免责条件?()A.第三人过错B.不可抗力 C.过失 D.紧急避险

119.学生学习了整数的加减,再学习小数的加减会感觉很容易,这是()的作用。A.迁移B.复习C.转移D.扩散

12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学生王某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应由()承担责任。A.司机 B.该寄宿学校

C.司机和该寄宿学校共同 D.司机和王某共同

121.公共行政伦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A.行政规范 B.行为规范 C.道德规范 D.能力规范 122.()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凯洛夫的《教育学》 123.人们平时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的特性。A.分配B.转移 C.分散D.起伏

124.教育的本质属性是()A.阶段性B.阶级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生产性 125.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26.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大力开展素质教育

C.提高教育质量 D.注重人的个性、兴趣的培养 127.用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称为()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 C.抽象思维D.模仿思维

128.教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观察,发现和改进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是教师作为()的角色。A.设计者B.指导者

C.组织者和管理者D.反思者和研究者

129.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因为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0.研究教育对象,既要看到他们的过去,又要看到他们的现在,更要重视其未来,即要坚持()

A.发展观点 B.全面观点

C.矛盾观点 D.可教育观点

131.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一概念是由()提出来的。A.皮亚杰 B.劳伦兹

C.桑代克 D.维果斯基

132.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133.对于小学生来说,认识“石”字对“磊”字的学习有帮助,这是因为发生了()A.近迁移 B.远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34.“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的提出者是()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35.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A.动机 B.理想 C.能力 D.世界观

13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法B.锻炼法 C.说服法D.榜样法

137.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派是()A.人本主义学派 B.格式塔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

138.张芳的感受性低,耐受性高,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反应迅速灵活。这种气质属于()A.多血质B.黏液质 C.胆汁质D.抑郁质

139.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A.能力测验 B.成就测验

C.标准参照测验 D.常模参照测验

14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141.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以培养良好品质的方法是()A.说理法B.榜样法 C.陶冶法D.锻炼法

142.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教育学专著是()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凯洛夫的《教育学》

143.在学习过程中制订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称为()A.记忆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4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该诗句可以用来形容创造性思维形成中的()

A.准备期 B.豁朗期

C.酝酿期 D.验证期

145.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lgb,这是一种()A.负迁移 B.正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46.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147.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心理特点是在()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 B.权威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148.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极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说明他们具有(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定向性

149.最先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A.韦纳 B.华生 C.班杜拉 D.阿特金森 150.教学评价范围不包括()

A.教师教学行为 B.学生的学习行为 C.知识的掌握 D.教学的过程

151.有的学生善于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反映了其思维的(A.创造性 B.灵活性 C.批判性 D.深刻性

152.把学习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性内驱力

153.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154.与别人骑单车竞赛,时速会更快。这一现象是()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利他行为 D.社会干扰 155.隐性课程的提出者是()A.博比特 B.泰勒

C.杰克逊 D.斯腾豪斯 156.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157.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A.政治课 B.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158.初次接触一个人,由于对方某方面不招自己喜欢,导致这个人都不被自己喜欢。这是受()的影响。

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 C.社会刻板效应D.近因效应 159.义务教育具有()的特征。

A.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D.强制性、科学性、免费性 160.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于()A.2006年9月1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7年9月1日 D.2006年1月1日

161.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属于学习中的()A.定势B.正迁移 C.记忆D.负迁移

162.对同一问题寻找更多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A.流畅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变通性

163.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64.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65.几年前春游时看过的名胜古迹,现在仍能清晰地回忆起来,这种现象属于()A.形象记忆 B.内隐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6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167.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感觉的()A.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差别感受性

168.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是()A.教书育人 B.诲人不倦

C.依法执教 D.热爱学生

169.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是有很多人吸烟,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170.“教然后知困”“弟子不必不如师”说明了我国师生关系的()特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D.师道尊严

171.主要受人的生理因素影响,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有降低趋势的智力类型是()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言语智力 D.人际智力

172.在下列几种活动中体现了内部学习动机的是()A.获得解答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表扬 D.获得好名次

173.“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74.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下位学习

175.有一种人,他们有明确的行动目标,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克服消极情绪的影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这种人的性格特征属于()A.理智型 B.意志型 C.情绪型 D.混合型

176.认为顿悟情境中的关系是产生迁移的根本的迁移理论是()A.概括说 B.关系转换说

C.共同元素说 D.定势说

177.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李明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明进行教育。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78.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

17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180.创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班杜拉

181.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培养的课程类型是()A.研究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18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

A.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B.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D.坚持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观

183.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A.演绎法B.归纳法 C.辩证法D.阶级分析法

18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的体现。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85.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

A.环境与教育的作用B.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C.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D.分析与比较的作用 186.我国最早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场所是在()A.夏朝 B.商朝 C.周代 D.西汉

187.下列选项中属于感觉范畴的是()A.去一个景点旅游,对该景点感觉良好 B.进到一个黑屋子中,感觉一片漆黑 C.老李感觉小张是个有前途的青年 D.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感觉像进了迷宫 188.关于师生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输出—吸收的关系 18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杜威

B.结构课程论的主要倡导者是布鲁纳

C.结构课程论和活动课程论不存在本质的差别

D.结构课程论以学科结构为中心

190.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自主性 191.讲课时,教师的语调要()A.平淡 B.柔和 C.抑扬顿挫 D.呆板 192.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19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A.优先发展 B.提高质量

C.育人为本 D.促进公平194.“产婆术”的提出者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195.人们希望得到稳定的工作,愿意参加各种保险,体现了人们有()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196.心理起源说是由()提出的。A.赫尔巴特 B.孟禄 C.利托尔诺 D.华生 197.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是()A.确定行动目的 B.制订行动计划

C.作出行动决定 D.执行决定

198.下列选项体现记忆敏捷性品质的是()A.出口成章B.死记硬背 C.博闻强识D.过目成诵

199.下列选项中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A.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利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200.有的老师怕影响总体成绩,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A.受教育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人身安全权

201.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群众性活动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

202.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03.面对问题情境时,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是()

A.沉思型B.场独立型

C.冲动型D.场依存型

204.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教育传统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205.课程计划的首要安排是()A.课程目标B.课程评价)C.课程内容D.课程设置

206.学生对老师演算过程中运用的新方法和思路产生好奇心,这种情感属于()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激情

207.鲁班因茅草划破手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

A.功能固着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208.关于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直线提高的过程 209.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A.探究法 B.直观教学

C.讨论法 D.发现法

210.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211.班级、少先队、团支部属于()

A.正式的学生群体 B.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C.同辈群体 D.正式的同辈群体

212.提出“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的是()A.波斯纳 B.布鲁纳 C.科顿 D.布鲁巴奇

213.一位新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维护自己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上,说明其处于成长的()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214.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C.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215.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限制与可能,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的是()

A.心理素质 B.遗传素质

C.道德品质 D.年龄阶段

216.为了学习知识,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的具体表现。A.能力 B.品质

C.意志 D.气质

217.下列选项中体现行为主义学派观点的是()A.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 B.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C.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 D.人的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218.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这说明该测验的哪种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219.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的规定外,必须是()教育行政部门。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省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教育局D.人民法庭 220.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行()A.集中负责制 B.工会负责制

C.校长负责制 D.党支部负责制

221.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的部位是()A.桥脑B.中脑 C.延髓D.小脑

22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A.人才培养 B.形成舆论 C.教育民主 D.普及文化

223.下列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

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224.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最能体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A.杜威和《普通教育学》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D.赫尔巴特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225.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226.()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A.心理品质 B.社会文化 C.教育 D.社会环境

227.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时期是()A.青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中期 D.成年期

228.对于黏液质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时应着重注意()A.有意安排各种困难,培养其克服困难的精神 B.培养其压制情绪冲动的能力 C.培养其当机立断的性格

D.保护其自尊心,不公开批评他们,经常鼓舞他们,积极引导

229.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A.自制性 B.果断性)C.坚韧性 D.自觉性

230.关于知识和智力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B.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C.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D.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越高

231.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232.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叫做()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33.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深化的标志,其最本质的特征是()A.全体性 B.全面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234.“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这属于()的班主任领导方式。A.权威型B.放任型 C.民主型D.随意型

235.“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个体性

236.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活动是()A.摇头 B.吞咽食物

C.写毛笔字 D.运用记忆策略背单词

237.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收集资料加以分析解决的学习方法是()A.接受性学习B.研究性学习

C.合作式学习D.网络化学习

238.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239.义务教育实施的最底层结构是()A.县政府B.县教育局 C.市政府 D.市教育局

2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A.促进公平B.提高质量 C.改革创新 D.优先发展

241.党的十七大修改了党章,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增加的内容是()A.科学发展观 B.和谐

C.建设生态文明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242.我国历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

243.作为一名教师,最需要拥有的注意品质是()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244.下列关于气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质特征表现早于性格特征 B.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C.气质同性格一样,有好坏之分

D.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245.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246.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A.赞许动机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D.认识动机

247.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是()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美人鱼 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

248.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是()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青春期

249.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称为()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25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A.优先发展B.提高质量 C.育人为本D.改革创新

251.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

25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53.我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

A.《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254.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

255.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A.教育终身化 B.教育现代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优势

256.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257.教学过程以教学()经验为主。A.间接 B.直接 C.生活 D.生产

258.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标本,参观工厂属于()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现场直观

25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地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260.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的管理体制。()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26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属于教学中的()原则。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导向性

26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是()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匀加速

26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A.选修课程 B.活动课程

C.实践课程 D.必修课程

264.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A.6年 B.7年)C.8年 D.9年

265.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A.程序教学 B.暗示法

C.发现法 D.掌握学习法

266.“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267.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A.上课 B.备课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作业的布置

268.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了解与评价是(A.自我调控 B.自我体验

C.自我认知 D.自我评价

269.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一般文化知识 270.寻求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的()A.基本目标B.高级目标

C.基本任务 D.基本标准

270.下列属于夸美纽斯著作的是()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72.起教学导向作用的是()A.教师的知识素养 B.教师职业道德

C.教师的个人品质 D.考试

273.小学后期、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是()A.学习兴趣 B.赢得地位

C.得到物质奖励 D.获得同学赞赏 27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B.课外活动 C.劳动教育 D.道德教育

275.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应对取决于()A.对挫折的认知B.情境

C.个体的性格 D.对结果的预期 276.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277.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管理的体制。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为主278.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物质前提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D.决定作用

279.“活到老,学到老”反映的现代教育特征是()A.终身性B.公平性 C.大众性D.未来性

280.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原则是()A.及时性原则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 281.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A.创造性人格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D.创新意识

282.教师上课时一边授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这是利用了()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283.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D.抽象直观

284.记忆效果最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A.50% B.100% C.150% D.200%

28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A.国务院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86.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D.教学环境

287.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A.自制性B.自觉性 C.果断性D.启发性

28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28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智力的二因素论B.智力的三维结构论 C.智力的三元理论D.智力的多元理论 参考答案

1.A【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敏法是心理学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表达想法和感情需要鼓励,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所以选A。2.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D【解析】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4.D【解析】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为。

5.C【解析】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由此可知,题中运用的是鸟的正例;变式是为了分化概念,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特征。6.C【解析】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7.A【解析】高成就需要者的成就动机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50%的任务。这类人会选择做企业家和风险较大的工作,他们通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为内部因素。8.A【解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9.D【解析】发展性评价强调对学生的激励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0.A【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

11.C【解析】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

12.C【解析】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13.B【解析】所谓学会学习,是指掌握了学习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中加以运用。兴趣和知识掌握并不代表知道如何去学。14.B【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5.A【解析】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选项B、C、D都是特殊能力。

16.D【解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韩愈的《师说》。这是韩愈关于教师角色和作用的定位,即教师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

17.C【解析】说服法又叫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道德认识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18.A【解析】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19.C【解析】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20.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21.A【解析】根据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是国家。

22.A【解析】略。

23.B【解析】教育的发展应先于经济发展。如我国2010年6月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4.B【解析】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25.D【解析】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心理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错过这一时期的教育很难取得成功。26.C【解析】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27.B【解析】略。

28.B【解析】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

29.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将表现好的学生的照片贴在“明星墙”上,对学生是一种奖励。

30.A【解析】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31.D【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此处涉及三个概念即功率、牵引力、速度的基本关系。一般来说规则、原理和公式的学习都属于命题学习。32.A【解析】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属于依存型。

33.D【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34.C【解析】由于小学生的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对间接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所以应多选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35.B【解析】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师德的灵魂。

36.A【解析】德育对其他教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7.B【解析】泰勒有着“课程评价之父”的美誉。

38.C【解析】根据离差智商公式计算,Z =(80-70)÷5,Z为2。此人的IQ为100+15×2=130。

39.C【解析】态度是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40.C【解析】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41.A【解析】越强烈的刺激越容易被知觉,刺激物的绝对强度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之一。

42.A【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43.A【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这种问答法分为三步:讽刺、定义、助产术(产婆术)。

44.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45.A【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努力程度属于不稳定的、内部的、可控的因素。46.C【解析】本题考查黏液质的特征,不仅要记忆各种气质类型的描述性特征,还要能灵活运用,判断文学作品主人公的气质类型。

47.B【解析】铃声单独呈现时,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当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出现之后,铃声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此时铃声为条件刺激。

48.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不怕见生人了”属于态度的学习。49.B【解析】这里体现出要发展学生的能力。

50.A【解析】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教育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51.B【解析】略。

52.D【解析】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称之为感觉补偿。53.D【解析】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理想色彩,又与个人的志向、世界观相联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小新由于受到政府帮助而产生努力奋斗将来报效祖国的想法,与他的志向有关,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54.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5.D【解析】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没有体现出创造性。

56.A【解析】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觉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57.C【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动机。

58.D【解析】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情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这种现象最早是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实验中发现的,因此叫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59.C【解析】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60.D【解析】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第一次应该在学完后复习,第二次复习在一天后,第三次复习在一周后,第四次复习在一个月后。

61.C【解析】孟子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人的本性中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62.D【解析】1922年,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壬戌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63.D【解析】略。

64.A【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者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65.C【解析】颞叶主要是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枕叶是视觉中枢;额叶在有组织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调节机体的感觉。

66.D【解析】“教必有法”指的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年龄特征等,但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设备、条件以及实际经验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教无定法”。总而言之,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67.C【解析】题干是结构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68.A【解析】第斯多惠的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教学有进步意义”。

69.A【解析】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稳定因素包括个人的能力和工作难度。70.B【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71.D【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72.B【解析】道德认识(知)是德育的基础,道德行为(行)是德育的关键。

73.A【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其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材料富有真实性。

74.A【解析】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75.C【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迁移概念的理解。

76.C【解析】在课堂上,这位小学生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把注意有意识地从一个活动上转移到另一个活动上,此时他的注意状态是转移的。

77.D【解析】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78.C【解析】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79.D【解析】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宪法》第五条。

80.D【解析】家长与子女的朝夕相处中,更能够深入地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对子女存在的问题和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

81.A【解析】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82.B【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者和教育场所都不固定,教育是自发的。人类专门的教育形式出现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如我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83.D【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特征。

84.C【解析】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发现法是布鲁纳提出的。85.B【解析】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86.C【解析】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是做好其他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并把它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87.D【解析】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如果得不到复述,很快就会遗忘。88.A【解析】题干是直观性原则的定义。

89.C【解析】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一所小学的绩效一般包括学校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益的好坏等,同时还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成果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由以上诸方面所反映的学校组织及其人员的素质、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90.B【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任务有很多,但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91.A【解析】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C【解析】个体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93.B【解析】审题和画示意图属于问题表征的过程。

94.C【解析】教育教学权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学生管理权是教育教学权的一部分。95.C【解析】运用参观法能够使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96.C【解析】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反思能力、科研能力、学习能力等。97.B【解析】略。

98.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送其入学。

99.A【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100.C【解析】教育行政复议需要向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或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申请。101.D【解析】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2.C【解析】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之一,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103.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人格的定义。104.C【解析】向师性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之一。

105.D【解析】本题考查观察的概念,即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06.A【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学记》里面的一句话。107.A【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08.A【解析】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学生的需要,尤其重视个体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

109.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学习需要的定义。

110.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

111.B【解析】真从众指不仅在外显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而且内心的看法也认同群体。有些情况下,个体虽然在行为上保持了与群体的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是错误的,这是权宜从众。

112.A【解析】本题考查对性格概念的理解。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113.C【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14.A【解析】把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属于内归因,会让学生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15.B【解析】罗杰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116.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117.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两个阶段划分的时间为10~11岁。118.C【解析】略。

119.A【解析】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20.B【解析】对王某的伤害由寄宿学校承担责任,但寄宿学校对司机有追偿权。121.C【解析】本题是对公共行政伦理的考查,要求考生拓宽知识面。122.B【解析】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23.A【解析】注意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一心二用”是典型的注意分配现象。

124.C【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125.B【解析】初中生思维中再度出现自我中心性,认为自己是独特的,有许多“假象的观众”在关注自己,因此空前关注自我形象。

126.A【解析】马克思主义者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127.B【解析】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

128.D【解析】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29.C【解析】对同一个知觉对象,不同的人看到的侧重点不同,是因为受到以往知识经验的影响,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130.A【解析】略。

131.B【解析】劳伦兹通过对小鸡、小鸭印刻现象的发现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132.A【解析】“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即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即要尊重学生。

133.D【解析】从学习“石”字到学习“磊”字,不需要对“石”字进行加工改造,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这是具体迁移。

134.B【解析】巴班斯基是前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35.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136.D【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教师的榜样作用。137.D【解析】略。

138.A【解析】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动作敏捷、活泼好动、情绪不稳定为特征。与题干吻合。

139.D【解析】常模参照测验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比较分析某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主要用于选拔、编组等。140.B【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

141.D【解析】该题四个选项是四种德育方法。说理法是讲道理培养道德观念。榜样法是引导学生向某个榜样人物学习。陶冶法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本题所述是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因此选D。

142.C【解析】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在此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143.C【解析】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144.B【解析】豁朗期是指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145.A【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称为负迁移。题干中lg(a+b)=lga+lgb这个公式是错误的,是由于先前学习m(a+b)=ma+mb的影响,阻碍了公式的学习,所以属于负迁移现象。

146.C【解析】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47.B【解析】在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下,儿童的自主性受到抑制,安全感得不到保护,也不喜欢与他人接触。

148.A【解析】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149.C【解析】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首次提出。

150.C【解析】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151.D【解析】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实质,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题干表述符合思维深刻性的含义。

152.B【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153.C【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154.A【解析】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他人在一起活动或有他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155.A【解析】略。

156.C【解析】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紧张的情绪状态为应激,教师第一次上讲台的情绪紧张属于应激。

157.D【解析】体育竞赛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目的的活动形式,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158.B【解析】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题干中描述首次接触一个人,因为对方某方面不受自己喜欢致使这个人都不被喜欢的现象是受第一印象的影响,所以是首因效应。159.C【解析】注意和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特征进行区分。160.A【解析】略。

161.B【解析】定势是一种旧有的习惯对新行为获得的影响,英语知识不是习惯,因此不是定势。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与这道题目无关。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因此,正迁移符合本题所述的意思。

162.D【解析】思维的变通性即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独创性是指思维角度十分独特、新颖。目的性是问题解决的特点。由此可知,对同一问题寻找更多不同类型的答案是思维的变通性特点。163.C【解析】略。

164.D【解析】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的评价叫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165.A【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对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记忆属于这种记忆。

166.A【解析】题干是讲授法的定义。

167.C【解析】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感觉的继时对比。168.C【解析】“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这条规范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169.B【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170.C【解析】“教然后知困”意思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弟子不必不如师”意思是学生在某方面可能会超过老师,这都体现了我国师生关系的教学相长特点。171.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流体智力的特点,晶体智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172.A【解析】获得解答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属于内部学习动机。173.D【解析】“儿童中心主义”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教学规律。

174.D【解析】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75.B【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题干表述与之相符,故选B。

176.B【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迁移的关系理论,认为迁移是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顿悟。

177.C【解析】道德意志是一个人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而体现的一种坚持精神,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才能把道德行为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178.B【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是指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如口渴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179.D【解析】略。

180.C【解析】桑代克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斯金纳则系统地发展了这一理论。

181.A【解析】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的课程;拓展型课程则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形态。

182.A【解析】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故答案为A。

183.B【解析】培根提出的是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184.A【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属于道德感范畴。

185.C【解析】格式塔学习理论即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86.A【解析】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孟子》里载有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187.B【解析】人刚进入黑屋子,要经历暗适应的过程才能看清东西,是视觉的暗适应,属于感觉范畴。188.D【解析】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89.C【解析】结构课程论强调教学中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学科结构为课程的中心,而活动课程论主张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不固定。二者存在着本质差别。190.C【解析】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191.C【解析】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的变换语调,维持学生的注意。192.A【解析】略。193.C【解析】略。

194.A【解析】“产婆术”是苏格拉底首先提出的,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产婆术)。

195.B【解析】安全需要是指希求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要。希望得到稳定的工作,愿意参加保险是安全需要的体现。

196.B【解析】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197.D【解析】略。

198.D【解析】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能在短时间记住较多的东西。

199.A【解析】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在意义识记中,理解是关键。

200.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的权利。这是学生在学校中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

201.C【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包括:(1)学科小组;(2)技术小组;(3)艺术小组;(4)体育小组等。

202.C【解析】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

203.C【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这种类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204.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05.D【解析】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206.B【解析】对新事物表现出的好奇心、探知欲等是理智感的体现。

207.D【解析】原型启发是从具有启发作用的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现象。“茅草”在这里充当了创造活动的原型。

208.D【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而不是“阶段性的、直线提高的过程”。

209.D【解析】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

210.D【解析】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211.A【解析】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班级、小组、少先队等都属于正式的学生群体。212.A【解析】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

213.B【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在人际关系上花费大量时间。

214.C【解析】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行为的动机,带有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的特点。

215.B【解析】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个体的遗传素质是逐步发展成熟的。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限制与可能,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216.C【解析】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并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217.C【解析】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

218.C【解析】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219.A【解析】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有特殊规定外,必须是县级教育行政机关。220.C【解析】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221.C【解析】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誉为“生命中枢”。

222.A【解析】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223.C【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型曲线,动机的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以判断,C选项表述正确。

224.C【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代表作是《设计教学法》。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225.C【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226.C【解析】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27.B【解析】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28.C【解析】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当机立断的性格。

229.A【解析】具有良好的意志自制性表现之一就是善于控制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230.D【解析】知识虽然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是知识的多少与才能、智力的高低并不等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的。231.B【解析】题干是德育疏导原则的定义。232.C【解析】题干是道德意志的含义。233.D【解析】略。

234.B【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放任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

235.A【解析】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236.C【解析】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237.B【解析】题干是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238.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相对不变。

239.A【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240.C【解析】略。

241.B【解析】本题考查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十七大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加了“和谐”一词 242.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壬戌学制。

243.C【解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注意自己讲课的情况,还要观察学生的反应,维持课堂秩序等,所以对注意的分配要求较高。244.C【解析】气质是人的天性,无所谓好坏。

245.C【解析】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形成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

246.B【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本题考查的是对成就动机的概念的理解。

247.C【解析】问题解决是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本题中只有C符合要求。248.D【解析】略。

249.B【解析】 文饰,即合理化,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本题是文饰的典型实例。250.B【解析】略。251.C【解析】略。

252.A【解析】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句话就是反映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253.A【解析】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54.D【解析】课程是教育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它又是教师从事教学的“施工蓝图”。255.B【解析】略。

256.C【解析】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因此,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257.A【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已知的、他人的也是经过提炼的认识成果。因此,教学过程以教学间接经验为主。

258.A【解析】实物直观是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观察标本、参观工厂都属于实物直观。

259.D【解析】 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属于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260.A【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

261.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262.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263.D【解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将综合实践课程列为必修课程。

264.D【解析】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265.C【解析】发现法是布鲁纳首先提出的。

266.A【解析】教师工作(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这一特点的具体反映。

267.A【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68.C【解析】题干是对自我认知概念的描述。

269.B【解析】教师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知识将自身所具有的本体性知识以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能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270.B【解析】学校心理辅导有两个目标: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271.B【解析】《教育漫话》是洛克的著作,《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著作。

272.B【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273.D【解析】儿童后期、少年期即小学后期、初中时期的学习动机已由渴望受到长辈的赞赏为主转向赢得在同伴群体和集体中的赞赏为主。

274.A【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通过教学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275.A【解析】对挫折的认知决定着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反应。一个人如果对挫折的认知是积极的,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相对积极。相反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276.C【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

277.A【解析】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278.B【解析】(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特殊因素,与那些产生自发影响的环境因素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79.A【解析】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280.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有:(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

281.B【解析】创造力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282.C【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283.B【解析】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等。模像直观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抽象直观是个迷惑选项。因此,本题描述的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模像直观。

284.C【解析】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也就是说,学习程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好、精力上耗费最经济。

285.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286.A【解析】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应最先考虑的问题。

287.A【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具有良好自制性的人,一方面善于控制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另一方面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前者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后者在行动中畏缩不前,惊慌失措,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288.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这一教学原则的体现。289.D【解析】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七种类型:言语智力(即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逻辑—数学智力(即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即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即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运动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智力(即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自知智力(即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河南特岗考试专题

(二)——判断题

1.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我。()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3.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刺激分化。()4.学习中出现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5.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完全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便没有必要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了。()

6.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7.课时计划即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计划。()8.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9.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10.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11.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法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3.影响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教育、遗传、性别等。()14.终结性评价关心的是最终的目标达成与否。()

15.教育目的是由人确定的,具有主观性,不具有客观性。()16.管理学生只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

17.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内在动力。()18.对“圆的直径是其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命题学习。()

19.“接受学习”的创始人是奥苏贝尔,“发现学习”的创始人是布鲁纳。()20.新课改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21.国家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22.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主张通过“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23.在书上重点内容下面划线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24.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过程。()2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6.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所以它可以决定人的发展。()27.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28.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9.课外、校外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其中学校占主导地位。()30.教育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教育实践。()31.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大教学论》。()32.埃里克森认为培养勤奋感的主要时期是童年期。()

33.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34.宋代时,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35.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声像记忆。()36.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37.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38.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9.各级人民政府应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

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41.人格中的气质可塑性强,性格稳定性强。()

42.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

43.“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44.教师申诉制度是一种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45.学习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4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47.态度和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

48.“望而生畏”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49.学校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是发展性辅导。()50.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

51.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小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可以开除。()52.组织教学仅仅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

53.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5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

55.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56.诊断性评价只局限于在学科教学开始的时候进行。()57.研究者认为,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58.记忆术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5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认知。()60.觉察刺激之间微弱的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61.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溺爱而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此类因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人格障碍。()

6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63.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64.思维是孩子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65.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66.捷克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

67.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为教师享有管理学生的权力。()68.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69.我国的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70.只要肯钻研教材,教师就能备好课。()

71.评定一个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三度”,即信度、效度和难度。()72.校外教育是在课程标准以外实施的教育。()

73.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经过努力就可以克服。()

7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标准和道德品质三个主要部分。()75.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76.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77.我们听到了远处火车微弱的鸣叫声,属于感觉。()78.发现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79.电视剧《西游记》中有各种各样的妖怪,但他们的形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利用了想象的一种加工方式——黏合。()

80.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81.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82.“六艺”教育的中心是礼乐教育。()

83.注意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出现在各种心理活动中。()

84.宋代以后的教学,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的主要依据是《诗》《书》《礼》《易》《春秋》。()

85.李老师沉着、机智、细致、认真,使活动任务顺利完成,这是她能力强的表现。()86.生产力直接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

87.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88.智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89.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导向。()

90.课程就是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91.划线、做笔记、提问等都属于精加工策略。()

92.言语是心理现象,语言是社会现象,所以说言语和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没有联系。()

93.人的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组成。()

94.影响学生新的学习和后继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程度。()

9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96.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小学生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患有多动症。()97.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9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99.首因效应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1.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含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

102.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独立完成作业。()

10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104.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中的“礼”是指道德教育。()105.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

106.从众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107.有些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大器晚成”,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08.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109.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这体现的是巩固性教学原则。()110.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它具有阶级性的特点。()111.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和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112.教学方法一旦形成之后,就不会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发生变化。()113.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通过制约学习积极性实现的。()

114.教师要进行家访时,可直接对被访学生说:“告诉你爸,今晚我要来家访。”()115.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十分强调教育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116.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117.首先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思想的是《学记》。()

118.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施行于1993年。()

120.某教师对生病学生不问不顾,导致该学生因延误治疗而死亡,则该教师的行为属于不作为侵权。()

12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122.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123.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三字一话”是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124.西周时期的国学是由周王朝设立的、以研习儒家经典为主要任务的学校。()125.“长善救失”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规律。()

126.对于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教师不予理睬,这是运用负强化的原理。()

127.课程资源的多少及开发只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学校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有关,大多数教师感到无教育资源可开发,主要原因是当地条件太差。()128.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129.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130.中学阶段是异性交往敏感的时期,但教师和家长也不要“草木皆兵”,过分限制男女生之间的交往。()

131.一般说来,正负迁移的产生取决于两种学习在刺激反应之间相似与相异的程度。()132.孟子是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

133.根据对问题思考速度的差异,区分出了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即冲动型和沉思型。()134.与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相对立的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135.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水平,则学习动机应保持在中等程度。()

136.赫尔巴特提出,应该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137.多动症是先天体质上的原因。()

138.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观察。()

139.在学校里,教师应尊重和爱护学生,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促使学生努力学习。()140.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41.用来描述世界,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是陈述性知识。()142.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43.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形成的反射,如“谈虎色变”“蜘蛛结网”等。()14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45.“勤能补拙”说的是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影响。()146.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

147.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应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148.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已经掌握了守恒概念。()

149.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150.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15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52.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培养目标。()

153.广义的教育心理学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网络教育心理学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154.依法执教的主体是教师。()155.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156.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的表现。()157.近代社会,主张进行绅士教育的是英国的洛克。()

158.有时在大街上遇见熟人,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舌尖现象”。()

159.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16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单行法律。()

161.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这种技术是克隆技术。()

162.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63.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早于欧美国家。()

164.研究表明,要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需达到50%。()

165.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166.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是一种有意义学习。()16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标本,这属于模像直观。()

168.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可分为算法和启发法两大类,逆推法属于算法策略。()169.备课通常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一般要求教师要备课程标准。()170.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认知性。()171.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学生。()172.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是设计并开展社会实践。()

173.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174.心理实验中计算机模拟的应用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175.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176.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177.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

178.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种现象在物理上称为气化。()179.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先救护未成年人。()

180.英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能力结构论是群因素论。()181.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182.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应试教育。()

183.小学生的记忆,一般以理解识记、无意识记、形象识记为主导。()18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的过程。()

185.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呈线性关系,即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18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厚非的。()

187.2011年8月8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188.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是一个固定的模式。()189.独立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190.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191.“月晕知风”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192.“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193.通过收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调查法。()

194.相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195.顿悟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学习理论。()

196.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的。()197.知识表征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198.目前,我国的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组成。()199.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了解课程计划、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0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立法的根本依据。()

20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儒家。()202.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

203.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性过程。()

204.外铄论对教育在改造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持消极悲观的态度。()20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陶行知。()206.最早作出普及义务教育规定的国家是英国。()

207.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208.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209.罗夏克墨渍测验是一种投射式人格测验。()

210.班级授课制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不宜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21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212.原始社会的教育虽然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但还没有脱离生产劳动分离出来。()213.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又可以成为阻力。()214.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215.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的能力被称为教育机智。()216.教师的学科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217.暂时神经联系是记忆的生理机制。()

218.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社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前提。()219.国家倡导“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校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20.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造性地实践了泰勒的生活教育理论。()221.核电站利用核能进行发电,其所利用的燃料为铀。()

222.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对菱形学习的影响属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223.关键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错过某个特定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它将不再发展。()

224.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225.了解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个人。()226.我国西周时期的“六艺”属于学科课程。()227.学生的学习以掌握直接知识为主。()

228.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捷克的夸美纽斯。()

22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说的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30.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231.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232.活动课程是课程计划以外开展的体现自主、灵活、广泛、实践特征的课程形式。()233.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234.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23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应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236.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方法。()

237.男孩在动作技能方面的优势要到青春期之后才能明显体现出来。()238.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39.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学校、学生、教师。()240.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241.当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时,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若保持不变,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这说明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242.古代斯巴达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24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心理是客观的。()244.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

245.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246.课外辅导主要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247.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

248.是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249.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250.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叫形成性评价。()

251.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群众性活动。()25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53.课程计划是规范地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

25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255.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班主任了解了学生。()

25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避免学生“分心”,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但不可忽高忽低,也不要配以夸张的身体动作。()257.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258.《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最早颁布的一部教育法律。()259.教育同生产劳动的分离始于原始社会。()

260.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26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出了到2020年教育具体目标和要求。()262.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263.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

264.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265.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26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267.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68.认知方式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有好坏之分。()269.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知开始。()

270.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271.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权,学生有被管理和接受教育的义务。()272.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

273.为完成一种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同时选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274.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275.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276.课程计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277.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278.所谓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

279.2007年我国已经全面免除了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28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发展、提高质量。()281.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28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83.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284.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285.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286.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287.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控能力会减弱,所以总是做错事。()288.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289.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290.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291.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292.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参考答案

1.×【解析】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学校教育,主要因素是教师。2.√【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3.×【解析】刺激分化是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刺激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作出相同的反应。

4.√【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5.×【解析】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评判对与错,它还具有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等功能。

6.×【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

7.×【解析】课时计划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它不仅包括课堂讲授的计划,还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的类型、教学进程等。

8.×【解析】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

9.×【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可以说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学校的出现则是在奴隶社会初期。

10.√【解析】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所以说作为教材主体的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11.√【解析】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2.×【解析】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3.×【解析】性别不影响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14.√【解析】终结性评价重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5.×【解析】教育目的是人们的教育理想,虽然属于意识范畴,但是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所以说教育目的也具有客观性。

16.×【解析】管理学生不仅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也是每位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7.×【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8.√【解析】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命题学习,题干描述的是判断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9.√【解析】略。

20.×【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1.×【解析】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国家课程一般是必修课程。22.√【解析】略。

23.×【解析】划线法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24.√【解析】考查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

25.√【解析】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6.×【解析】环境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但是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27.√【解析】略。

28.√【解析】首先,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素的培养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其次,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所以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9.√【解析】学校是专职教育机构,同时,学校有明显的教育优势,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

30.×【解析】教育研究的课题可以来源于教育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理论。31.×【解析】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2.√【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童年期是6、7岁~11、12岁,这段时间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33.√【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34.×【解析】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的时间是在明代。

35.×【解析】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两种,其中图像记忆是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

36.√【解析】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37.×【解析】教育的终身化是指教育是贯穿人整个一生的工程,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接受教育。这些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阶段和形式。所以,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的观念是片面的。38.√【解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所以说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9.√【解析】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40.√【解析】略。

41.×【解析】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42.×【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只有适用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关系才能转化为教育法律关系。

43.×【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智力的发展。44.√【解析】教师申述具有非诉讼性。

45.√【解析】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有利于实现课程价值。46.√【解析】略。

47.×【解析】态度和品德实质不同。价值观念只有经过组织,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48.√【解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49.√【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50.√【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从这个角度讲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51.×【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52.×【解析】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是第一个环节,而且是在上课前已经开始的。

53.×【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54.×【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55.√【解析】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和感觉正常,并不存在问题。

56.×【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57.×【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58.√【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记忆术是精加工策略的一种。

59.×【解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属于道德意志。

60.×【解析】觉察刺激之间微弱的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阈限。61.√【解析】略。

62.√【解析】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所以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

63.×【解析】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掌握和运用,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但它并不等同于生产力。

64.√【解析】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所以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

65.×【解析】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66.×【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67.×【解析】从教育法律关系上说,管理学生是教师的基本权利。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68.×【解析】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旧知识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两者本质不一样。

69.√【解析】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70.×【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71.×【解析】评定一个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信度、效度和标准化,而不是难度。72.√【解析】考生要注意的是,我们经常说的课外、校外教育,二者一个是在课程标准之内,一个在课程标准之外。

73.×【解析】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对事物的歪曲知觉,是不可以克服的。74.×【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成分。

75.×【解析】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包括教师的观念转变等。76.√【解析】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77.×【解析】对事物的理解性的感觉属于知觉,题干的含义是个体从微弱的声音中判断是火车鸣叫,属于知觉。

78.×【解析】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这是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之一。

79.√【解析】黏合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0.√【解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81.√【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82.√【解析】略。

83.√【解析】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84.×【解析】宋代以后,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85.√【解析】能力是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题干中的描述是能力强的表现。86.×【解析】生产力虽然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基础,但不对教育起直接影响。对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起直接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87.×【解析】在某一时期,儿童身心发展较其他时期迅速,反映了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88.×【解析】智育的任务不仅要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

89.√【解析】德育对其他教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90.×【解析】课程不仅包括了全部的教育内容,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91.×【解析】划线属于复述策略。

92.×【解析】言语和语言是密切联系但又有区别的。93.√【解析】略。

94.√【解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95.×【解析】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96.√【解析】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但不是所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的儿童都患有多动症,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区分。97.√【解析】略。98.×【解析】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个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99.√【解析】首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第一印象效应。

100.√【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三条。

101.×【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注“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102.×【解析】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能代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103.√【解析】产婆术亦称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104.×【解析】六艺教育中的“礼”,不仅包括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历史等内容。

105.×【解析】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106.×【解析】这种社会现象是服从,而不是从众。

107.×【解析】“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是人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表现。

108.√【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的过程。109.√【解析】略。

110.√【解析】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从德育的性质上来说,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111.√【解析】题干表述的是高原现象的定义。

112.×【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教育内容的不断调整与更新,同时,生产力的提高也在不断地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更新与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继而制约着教育方法的变化与发展。

113.√【解析】个体学习动机越强烈,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影响学习结果,即学习动机通过制约学习积极性来影响学习结果。114.×【解析】略。

115.×【解析】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即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116.√【解析】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117.√【解析】略。

118.×【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119.×【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20.√【解析】该教师没有履行对学生的保护职责,构成不作为侵权。

121.√【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22.√【解析】自我意识要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生理自我在三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在青少年初期开始形成和发展。123.√【解析】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即“三字一话”是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124.×【解析】西周时,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是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六艺”。

125.√【解析】互补性规律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长善救失”即扬长避短,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126.×【解析】对学生的不当行为不予理睬,不给以强化,运用的是消退原理。

127.×【解析】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既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学校设施的现代化程度等客观条件有关,也与家庭、教师和学生等主观因素有关。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128.√【解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增长和大脑的成熟,有意注意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129.√【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

130.√【解析】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分干涉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否则会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而应教育和建议他们把握好“自然”与“适度”原则。

131.√【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左右,负迁移指阻碍作用。两种学习之间相似程度高会产生正迁移;相异程度高产生负迁移;既不相似也不相异不发生迁移现象,即零迁移。

132.×【解析】荀子是外铄论的代表,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133.√【解析】略。134.√【解析】略。

135.×【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想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应维持较强的动机水平。

136.×【解析】赫尔巴特首次提出要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37.×【解析】多动症产生的原因不仅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不安的环境。

138.×【解析】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注意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种特点。139.√【解析】一般来说,在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与自尊。只有满足了学生基本的需要,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地学习。

140.√【解析】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141.√【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142.×【解析】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教育媒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143.×【解析】蜘蛛结网是本能行为,是无条件反射。

144.×【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145.√【解析】略。146.×【解析】个别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所以,个别化教学不等同于个别教学。

147.√【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148.×【解析】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才掌握守恒概念。

149.×【解析】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识不多到知识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150.√【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51.√【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忽视了认知、理解、情感等在人类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52.×【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是易混点。

153.×【解析】广义的教育心理学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154.√【解析】依法执教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其主体是教师。

155.√【解析】教育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156.√【解析】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157.√【解析】洛克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就都会很快走上正轨。158.√【解析】略。159.√【解析】略。

160.×【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律。161.√【解析】本题是对科技知识的考查。162.√【解析】略。

163.×【解析】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164.×【解析】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过度学习达到50%时记忆效果最好,注意区分这两种说法。165.√【解析】略。

166.×【解析】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从学习方式的维度上划分的,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是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维度上划分的,四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奥苏贝尔强调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67.×【解析】运用标本,属于实物直观教学。模像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上一篇:9月17-9月19日教案下一篇:湖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