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方案

2024-07-10

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方案(精选5篇)

1.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方案 篇一

关爱帮扶特殊群体儿童工作经验做法

关爱帮扶特殊群体儿童工作经验做法

关爱特殊群体儿童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举措。**区现有女性人口28.2万,儿童7.8万人,其中,留守儿童2698人、流动儿童7756人、单亲母亲365人、孤儿6人、困境儿童40人。近年来,**区妇联把关爱特殊群体儿童工作作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特殊群体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以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儿童权益为目标,用感情融化、以责任强化、分类服务、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关爱帮扶工作,开创特殊群体儿童工作新局面。

一、宣传引路,形成社会聚焦热点。一是借助媒体广泛宣传。充分发挥《今日**》、《**妇女网》、《**区网上家长学校》的传播作用,广泛宣传实施“春蕾计划”,宣传热心参与关爱帮扶活动的先进典型,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爱心队伍,共同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二是利用节日加强宣传。围绕“同在蓝天下,爱心助成长”这一主题,利用“六一”儿童节契机,联合区教育局、区关工委,向全社会发出了“牵手特殊儿童,共建和谐家园”的倡议书和爱心结对联系卡。三是抓住契机深入宣传。结合“ 困境儿童安全守护”行动,向全区家庭发出《珍爱生命 关注安全》倡议书和儿童暑期安全手册。从子女的活动安全、交通安全、交友安全、身心健康、饮食健康五大方面着手,引导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活动引领,丰富关爱行动内涵。一是打造活动平台服务儿童。依托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服务项目,满足困境儿童的兴趣爱好需求;利用假日课堂,让留守流动儿童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利用网络资源,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热线和“qq”亲情视频。二是开展主题活动关爱儿童。开展“关爱困境儿童点亮求知成长之路”六一主题活动。给艰苦朴素、品学兼优的儿童代表赠送了读书卡,向关爱困境儿童先进单位赠送了5000元图书。举办了中国梦·巾帼情——“情系单亲母亲关爱特困儿童”爱心助学金发放仪式。给区内40名单亲低保家庭子女发放了助学金,赠送了爱心礼包。开展了“牵手助成长”岗童结对活动。把结对帮扶作为巾帼文明岗创建的必备条件,各级巾帼文明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参与,新增41个巾帼文明岗与67名困境儿童结对。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帮扶儿童。开展**区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暨“康乐”爱心毛衣捐赠活动,10位爱心妈妈和10名留守儿童互换了填有双方详细信息和联系方式的“爱心结对卡,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赠送爱心毛衣50余件。开展“共享爱心阳光牵手快乐成长”活动。涌现了施长玲、姚春香、赵惠萍和台商王凤如等一大批女企业家,以及“十姐妹”、“红马甲”、“木兰义工”等关爱志愿服务队,与特殊儿童长期结对,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他们关怀、照顾,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三、典型引导,弘扬思想道德建设。联合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团区委组织开展了**区“自强不息好少年”和**区第十二届“双十佳文明小公民”评选表彰活动,给20名获奖学生颁发了奖状和读书卡。以此鼓励困境儿童自强不息,走出困境。举办**区“十佳爱心妈妈”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团成员用朴素的话语、真挚的情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生动地讲述了6位“爱心妈妈”关心关爱困难儿童的感人事迹,集中展现了“爱心妈妈”无私奉献、朴实无华的精神品质,使与会同志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召开《感恩母亲》特种邮票发行暨感动**“十佳好母亲”表彰大会,对全区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10位优秀母亲进行表彰,肯定她们是我区妇女的楷模、是新型母亲的典范,号召全区广大妇女以她们为榜样。积极组织开展“感动扬城·爱心妈妈”评选活动,通过全面发展、精心组织,最终有2人入选十大“感动扬城·爱心妈妈”、1人获提名奖。评选表彰了一批实施“春蕾计划”的先进典型,以典型推动,引领更多的人加入关爱特殊群体儿童的行列中来。

2.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方案 篇二

一、从爱入手,满足心理需求

爱是做好教育的永恒话题,无论是对正常孩子还是特殊孩子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残疾儿童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学习能力较弱或者表达能力不强,极为孤立,性格变得愈发孤僻,自卑,内心封闭。教师要增加学生自信心,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童童是班级三个自闭症儿童之一,二年级时随班就读,当时的他没有语言交流,说话含糊不清,课间经常一人到操场边独处,当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在玩游戏时,他总是远远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上课随班就坐,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慢好几拍。

怎样让他融入班级呢?我想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了重塑他的自信心,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首先,从改善与他之间的关系入手,逐渐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平时,我有意识与他眼神对视,朝他点头;身体的接触他,拍拍她的肩示意友好,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叮嘱班里调皮的学生,不要欺负他,慢慢地他感到同学的亲切话语,老师温暖的情怀。看我的眼神不再充满怀疑。其次,从家长陪读情况了解到,拼音还好,课上在进行“汉字拼音”教学环节中,有意识让他到黑板上参与进来,在启发辅助下完成,并给予表扬。久而久之,从没表情到兴奋,再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写字时,按难易程度,少给他一些,这样让他找到了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与普通孩子同步,关注他听清了没有,针对缺陷进行补偿,当别的学生做课堂练习时,给他多些个别辅导,多些语言交流,发展语言,同时发展思维。就这样与班级同学逐渐融合了。

二、从行动入手,满足支持需求

1. 生活支持: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入学时,他们的智商3岁标准不到,选择教育教学内容不但从教材开始,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首先解决学生在校内的自我服务问题,在家里父母包办代替,从现实生活需求到学校生活保障,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常人所具有的正常生活,经常让他们参与值日生的工作,倒水,擦桌椅,扫地;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的就教着做,让他们产生了成功感,激发起做事的欲望和动机。培养生活自理问题,经常锻炼自我意识,换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按步骤指导他们完成。

2. 教育支持: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自闭症儿童虽然心理和生理有缺陷,但是我们不应厌弃和歧视,相反要给予他们更多教育的责任和慈母般的关爱。找到对他们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以及自卑情绪,班级的童童和鹏鹏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孩子。鹏鹏是多动类型的,常以招惹别人的方式与人交流,童童恰恰害怕攻击。一次鹏鹏追他,情急之下,童童受到严重的惊吓。“哇哇”大哭起来,从室外到室内,谁劝都不停,那哭声真是“惊天动地”,无法上课。老师们都来劝阻,结果软硬都控制不了局面。这个任务只有落到我的身上,我把所有人都劝走,来到他身边采取三步法:一问:“为什么啊,谁欺负你了?”二是冷却法,把他带出教室让他情绪平静下来。三是转移注意力:“哄哄他”,来到教研室抱抱他,给块糖,坐坐椅,桌子好不好。他的哭声停止了。情绪稳定下来,上完一节课后,看到他在纸上写下了“鹏鹏坏”几个字。我明白了:他是有自我意识的。于是就这件小事教育他:“有什么事你可以告诉老师,光哭不好,到校长那里承认错误吧。”他还真的说出了“童童错了,不应该哭。”可见,这样的孩子有错一样要教育,不要因为特殊而一味迁就,甚至放任自流。在四年教育实践中,就像一棵小樹一样,经过不断地修枝剪叶,健康成长起来,医教结合初见成效。集体的温暖像一缕阳光,融化那颗坚冰,老师的爱是一滴雨露,滋润孩子干涸的心田。

3. 活动支持:活动是开发潜能、缺陷补偿,培养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在活动中激发兴趣,达到强化训练,利用多感官教学,指、摸、拼、拍多方位,多角度表象积累,从中以语言为主线,学语言用语言,培养语感,提高适应能力。四年里,抓住每次活动契机,创设发展语言的氛围,从追逐嬉戏到沟通交流;从班级活动到团体集会;都少不了他们参与的机会(表演舞蹈《感恩的心》,大型球操。和正常孩子一样要求他们:练习时纠正动作,做不好就伴随音乐在身边示范,做的好适当拍拍肩鼓励,避免情绪失控。由于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不间断的训练,不言放弃的执着,残缺的花蕾绽放出笑脸。融入到集体中思维得到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语言也丰富起来,从对语言不理解、毫无反应,到单纯性的语言,再到连续性的语言。值得欣喜的正是这温柔的坚持,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活动教育激发他们的愿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使得自我意识提高了,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从发展入手,满足技能需求

为自闭症儿童架起一座通向社会的桥梁,适应生活和社会,我们延伸社会化课堂理念。以生存为核心,以满足现实生活的各种需要为基础,设置情景教学法:刷饭盒,拿剪刀,送白菜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把生活变课程,把生活实践步骤化、条理化。形成能力,关注教学生活中的生成过程:操场捡松针,大扫除,整理书包,倒水。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易到难,关注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积极与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现已有了飞跃式发展,能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学习的愿望,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幸福。

研究实践表明,有一份努力,就有一分收获;只要教师有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一点在逆境中的持守,一分豁达从容的心境,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3.大通女中关爱三类儿童工作方案 篇三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镇大量人员外出经商、务工,也有许多外来人口在我镇做生意、打工,由此产生的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及残疾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显。为进一步加强这类儿童的教育工作,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及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障教育公平,结合我校实际状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发挥学校在儿童成长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因素,共同为留守儿童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健康、快乐成长。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掌握这些儿童的情况,根据学校和儿童实际,开展形式多样、贴近他们学习、生活的关爱和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这些儿童,不断提高关爱这些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让校园成为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的温馨家园,努力实现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学业有教、监护有人、安全有保、亲情有护、活动有地”的工作目标,让每一个儿童都得到健康成长。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之家或心理教室。

学校要在校内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必要的电话、电视、电脑以及图书、棋类、球类等设备器材,必须设立三类儿童亲情电话,确保可随时使用。“留守儿童之家”以指导三类儿童,解决三类儿童的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三类儿童工作人员培训,重点做好对三类儿童校内外管理、自我保护意识、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

(二)建立“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信息管理库”

学期初,义教办及班主任要认真调查摸底,了解三类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三类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基本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及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要安排专门人员对三类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 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积极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1、实施“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师生结对帮扶”和“生生结对帮扶”制度。各校要建立和完善三类儿童结对帮扶制度,为每个儿童落实帮扶责任教师,对一些需重点教育的留守儿童,由校领导和教师共同联系帮扶。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定期走访。帮扶工作实行日记制,由帮扶责任人做好留守儿童帮扶日志。同时,学校要动员、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学生开展“姐妹结对”、“兄弟结对”、“三类儿童手牵手”等活动,通过品学兼优学生的真情实意带动,增强学生间的友谊,激发三类儿童生活学习进取心。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初要制定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为每名留守儿童确立一名学生帮手,同时,要做好帮扶记录。

2、注重对三类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着重开设心理、生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学校、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家庭困难的三类儿童,在享受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外,学校还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对他们的资助,同时还要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争取社会资助,为更多的困难留守儿童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

4、形成家校一体的教育合力。各学校要向三类儿童的家长公布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要利用家长会、座谈会、电话联系、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掌握与学校和留守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水平。平时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引导鼓励三类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遇到重大事情,责任教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三类儿童父母进行交流,反馈情况,形成家校一体的教育合力,妥善解决问题。

四、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三类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各学校要从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增强做好三类儿童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成立关爱三类儿童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校长负责三类儿童教育工作,并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 各处室等有关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具体实施帮教工作。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及部门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努力按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逐步使关爱帮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真正让三类儿童生活有人照管、学习有人辅导,健康、快乐成长。

(二)加强宣传,总结提升。教务处、义教办要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宣传关爱三类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号召广大师生关爱三类儿童、帮助三类儿童,为三类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爱的学习成长环境。同时,要及时总结,及时反思,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逐步提高三类儿童教育管理水平,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要及时上报学校及教育局,以便推广,进一步提升我校关爱三类儿童工作成效。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关爱三类儿童工作要以学习、生活上的照顾为重点,并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要落实帮扶任课教师,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学校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登记,建立进步档案。生活上要对三类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要优先组织三类儿童参加,同时,要根据三类儿童特点,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活动,丰富三类儿童生活,培养三类儿童各项能力。

(四)强化考核,有序推进。各学校要把关爱三类儿童工作纳入到对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考核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并与评优评先挂钩。各校对开展三类儿童帮扶工作进行检查,对工作不力的处室和班主任给予通报批评;对工作力度大,帮扶效果好的处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切实推进全市三类儿童教育工作积极有序开展。

4.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方案 篇四

当同学们每天健康成长时,还有一部分残疾儿童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为了给这些孩子送去一些温暖,为能让这部分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校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残疾学生康复教育需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关爱工作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维护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二、领导机构:

组 长:陈勇

副组长:刘金成、杨加礼

组 员:各中层领导

三、工作目标:

积极探索、创新残疾儿童教育管理模式,把学校建成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残疾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实现残疾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目标。

四、主要措施:

1、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残疾儿童的底数,建立每残疾儿童的专门档案。学校与党员教师签定帮扶残疾儿童工作承诺书。

2、教职工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职工要不时与帮扶互相交流、沟通,掌握被帮扶残疾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教职工、受助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3、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思想上出现问题、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结对教职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多与学生交流,作到细致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利用我校的心理咨询室,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结对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学校、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心。

4、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 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残疾儿童的帮扶工作将作为全体教职工学期考核和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年终评出模范教师,也就是学校的先进工作者,凡工作不够认真深入的不得参加学校的评优评先活动。

郸城县第三实验小学

5.关爱特殊儿童主题演讲稿 篇五

由于我已是为人母,深深的知道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而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也是多么的重要!我相信这些孩子的父母心里是有多痛苦、多无奈!这些都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和体会的到的!而作为要每天都跟这些孩子相处的老师,我从心底深深的佩服着。是要付出多少的耐心和心血才能让他们接纳着这些老师,俗话说:一个好的老师也是一个好朋友!今天看着这些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相处,让我觉得他们并不是老师,而是他们身边的一个朋友,一个大哥哥大姐姐!

在跟他们相处了几个小时后,到了我们该离开的时候了,他们会对我们说拜拜!看着他们脸上一个个天真的笑容,真希望他们从此以后一切安好!看着他们这样,又在看看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为了未来而奋斗的呢?!看着他们自强不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一刻,让我惊醒,原来我们都不是施与者,我们和他们都是平等的灵魂,唯有爱和尊重,才有了彼此的沟通!

上一篇:志愿项目创意设计大赛下一篇:如何做好社区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