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险的认识

2024-09-17

对保险的认识(共11篇)

1.对保险的认识 篇一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班级:10金融02 姓名:李希1011010108 指导老师:马会兰

看完电影“辛亥革命”,心潮澎湃。电影中的烈士一个个鲜活起来,他们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大我舍弃小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们对于革命的解读在今天听来仍然铿锵有力,激动人心。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知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在电影中,我们也看到了振奋人心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

是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以此为后盾,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采取了强硬态度和正义立场,拒绝和约签字,开创了近现代中国外交史敢于抗争的先例,同时则使皖系军阀政府声名狼藉,迅速由盛趋衰。它也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相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五四以后,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和移植,为现代中国培育了一代英才。运动中表现出的强烈不衰的爱国精神,贯穿始终的民主与科学理性精神,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为寻求中国出路而百折不回的执着追求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呼唤,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种种的种种,在《辛亥革命》这部电影里面展露无遗!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同时因为能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生活而自豪!

2.对保险的认识 篇二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不规范。就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现状来看,人民群众以及政府部门对其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但尽管如此,仍然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落到实处,同时缺少足够的管理经验可借鉴,加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体质不健全,管理条件落后,所以导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不规范问题尤为严重。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内容失真。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内容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极个别人上缴保费金额和档案记录不一致,甚至存在上缴保费金额、档案记录金额和收据金额均不同的现象。其二,档案中由参保人保费记录,但是并没有出具保费专用收据。其三,参保人缴纳保费后,档案资料上并没有记录,造成档案内容失真,无法真实、全面反映投保人的具体缴费情况,严重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成效。

(三)缺乏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标准。当前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针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未作出明确规定,档案范围和管理形式都未做出统一的标准。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进较慢,整体成效不高,管理过于松散,缺少规范化管理实践。2.国家财政扶持力度不高,中央财政对于社会保险投入的资金力度有限,尽管每年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实际社会需求,还有很多地区社会保险收费包干到县,所以县级政府自身支付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实际落实。3.原乡镇从事农保工作人员变动过于频繁,有很多工作人员即便已经离职,但是并未完成具体的手续交接工作,甚至有很多工作人员以特殊理由拒交档案,导致档案资料不完整。

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就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来看,应该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促使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领导,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协调,促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分工协作,形成共同管理的局面。不同地区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职责,统筹规划,加强监督和指导,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解决好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分配问题。基于此,通过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有人干、有人管。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依法治档。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尤为必要的,国家相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应该落到实处,依法治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现数据收集、分类和整理,促使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三)统一标准,注重规范。为了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资料完整、准确和系统,应该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发展,更好地适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为了便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技术优势,分类高标准、高起点管理,做到档案资料收集完整,编目合理,工作流程更加规范。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诸如认知缺陷,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强化认知,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对策。

参考文献

[1]施颖,綦建红.对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档案,2014,12(4):13.

[2]窦国君.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几点看法[J].黑龙江史志,2013,22(1):35,39.

3.走出医疗保险索赔的认识误区 篇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如今保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的作用正受到人们重视。然而,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抱怨也随着保险的普及而增多,由此而引发的保险索赔官司也呈日益上升趋势。

事实上,在保险公司日常处理的理赔案例中,绝大多数为医疗保险理赔,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意人寿等保险公司的相关专家认为,在大量的理赔案件受理中,部分被保险人在索赔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理赔不能顺利进行或公司拒赔,使被保险人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误区一:不识医院资质

每家保险公司都会对医院的资质作出约定和限制,甚至同一家保险公司的不同款医疗保险产品所认同的就诊医院范围还有所差异。被保险人在就医以前,要事先确认保险合同中所约定的医院资质:如限二级以上医院还是包括一级医院?限公立医院还是包括民营医院?限社保定点医院还是包括定点外医院?被保险人可在平时预先了解常去就诊的几所医院的性质,以避免就诊医院与合同约定医院不相符合,造成难以获得理赔的结果。

误区二:不辨就医类别

很多被保险人认为只要去医院就诊,就属于医疗保险范围,其实不然。商业保险的原理是防范未知风险,即风险是否会发生、何时发生、以何种形式发生、发生后造成的损失有多少均不确定。比如人突患疾病、突遭意外伤害等便属于未知风险,通常都在保险公司理赔范围之内;而常规体检、婴幼儿常规预防接种等情况,则可事先预料,故不属于未知风险,亦不在保险公司赔偿责任范围内。

误区三:不分有无社保

被保险人从保险公司获得的医疗保险费率,与其是否参加了社会保险密切相关。参加社保的被保险人往往可以获得更优惠的保险费率,支付更少的保险费,其原因就在于参加社保的被保险人账户在进入共付段后,社保会为被保险人统筹支付一大笔医疗费用,减轻被保险人的经济负担,进而减少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故凡以参加社保人员身份投保的被保险人在就诊时,须使用社保卡,否则可能难以获得理赔。

而投保者购买的医疗保险,是只针对社保范围内就医和用药进行理赔,还是部分针对社保,其他医疗费用只要合理都可以申请理赔,这也是理赔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对于最终获得理赔金额的多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事先了解清楚。

误区四:申请资料不全

被保险人申请索赔时,所提供的资料必须完整。如申请表、病历、收据原件、费用清单、其他必要证明等,缺少其中任意一项都有可能影响理赔。因此,被保险人在就诊后务必妥善保管后相关资料,并在索赔前向保险公司咨询了解索赔所需的各项资料,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误区五:投保前隐瞒病史

投保前已经罹患的疾病可能会被保险公司列入除外责任,为此,一些被保险人往往会在投保中选择隐瞒病史。其实被保险人将既往病史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并非所有疾病都会遭到除外。但若不如实告知,则在理赔操作中会被保险公司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得知,那就成了诚信问题,不但被保险人难以获得理赔款,甚至连保险合同都有可能被终止,那就得不偿失了。

误区六:故意张冠李戴

有极个别被保险人投保医疗保险后,其家属罹患疾病时会用其名字就诊,以获取保险金,其实很容易被保险公司识破。一旦确认情况属实,被保险人可能会被追究法律后果。

4.对保险的认识 篇四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是指在构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坚持城乡统筹的理念和要求,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制度,逐渐打破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分割的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养老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然而这里我们需要加以区别的是“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把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地加以考虑,但是城乡一体化更多的可被作为一种长远奋斗的目标,它强调的是城乡融合的结果,而城乡统筹是要尽力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强调的是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区别“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克服城乡统筹的急于求成的误区,树立循序渐进的观念。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下,从城乡开通、联合、再发展到城乡融合,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具体包括保持财务的可持续性,合理划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的责任,科学规划推进策略,这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当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然而在制度设计中,并没有将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而是把他们放置在一起,共同管理,由于社会统筹基金并不能满足对已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支付,在实际中,直接采取了占用个人账户基金的办法,使个人账户基金成为空账。由于覆盖范围的扩大和个人账户的空账,使政府正在积累着大量的未来偿付责任,在日益人口老化的形势下,制度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财务困境。因此采取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缴费率、提高基金的回报率、增加政府财政补贴、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平等增收减支的办法,才可能使制度在长期内具有财务支付能力,保持财务的可持续性。

5.对保险的认识 篇五

最早对于保险的认识只是知道买个保障,是个好事

2.因为什么去接触保险

然后为了给孩子买保险去比较,人寿,平安,中英等公司去听了几次产品说明会,去哪个公司都是说自己的产品好,让人无从选择,3.认识中国太平,导入三讲,讲公司,讲保险,讲自己。

6.对保险的认识 篇六

制图:张芳曼

近几年,多次到东、中、西部多个省市进行社会保障专题调研,一个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养老保险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一方面,人们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并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按月领取一笔数额不等的养老金、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0年增长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也有人深感怀疑、不安与焦虑,比如,担心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可靠,不满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双轨制等。当前在养老保险改革方面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疑虑,有必要进行客观分析和理性回应。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靠吗?

有必要澄清养老金缺口、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所谓养老金缺口,是指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分三种情况:一是当期(年)出现的收支缺口;二是历史留下的收支缺口,即所谓历史欠账;三是未来收支缺口,即预测在若干年后可能出现的收不抵支现象。如果不加定语,养老金缺口就是指当期收不抵支状况。当前一些媒体不时报道的职工养老金缺口问题,其实是一个被有意或无意模糊化了的说法。因为它往往将历史的、当期的、未来的情况混淆在一起,或者以地区分割的、非正常情形下的局部缺口来替代正常情形下的全国收支状况,或者对基于国际惯例与政府公共责任的财政补贴作了剔除,结果造成不必要的人心惶惶。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法中明确的全国性制度安排,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充分表明,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每年都有结余,当期根本不存在缺口。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从下表可见,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规模和滚存结余的基金积累规模都在持续扩大,财政补贴所占比例虽有起伏,但总体呈相对下降趋势。从全国看,这一制度财务状况良好。至于有人说这种结余中的财政补贴部分应当扣除,是不懂社会保险制度知识的表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20多年前始建于德国,当时就是由政府分担责任的,这是政府承担公共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何况我国的财政补贴事实上是对计划经济时代中老年职工养老金历史欠账的一种补偿。因此,一部分地区当期出现养老金缺口而另一部分地区出现结余所反映的问题,不是养老保险资金不足,而是制度处于地区分割情形下地区之间养老金难以调剂,治本之策应当是尽快依法将这一制度提升为全国统一的制度安排。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历史留下的职工养老金缺口确实存在,这是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制转变、从单位保险制向社会保险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上世纪智利将现收现付型公共养老金改革成个人账户式养老金时,也曾出现巨额缺口,只不过智利采取的是做实个人账户而发行长达数十年特种国债的做法。我国目前出现个人账户空账现象,是因为我国选择了与智利不同的偿债方式。智利一次性做实个人账户,政府需要承担长期国债偿还义务;我国部分做实个人账户,政府逐年给予相应支出补贴。两者殊途同归,都是由政府承担制度转型成本的偿付责任。因此,不应因个人账户出现空账而动摇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

对于一些人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养老金缺口,确实需要居安思危、提前应对。但预测所依据的变量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决定未来收支缺口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对现行制度的适度调整等,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预测结果就会变化。拿人口因素来说,普遍的预测结论是2030年老年人口超过3.6亿,但这只是基于过去计划生育政策和以60岁为老年人基准年龄的预测,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以及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导致老年人基准年龄的提升,这个预测结论必然会发生偏差。预测数据可以作为决策参考,但不应片面强调悲观预测结果而令公众丧失对制度的信心。

●基金积累越多越好吗?

不能用开银行的思维方式办养老保险

有人认为养老保险基金积累越多越好,这是银行家开银行的思维方式,但发展养老保险不是开银行。养老基金的积累不仅取决于未来的需要,还要考虑代际负担公平以及资本市场风险,并非越多越好。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始国德国为例,其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但养老保险制度坚持采用现收现付模式,追求的是收支平衡。当2011年出现基金盈余45亿欧元时,德国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将养老保险费率从19.9%(劳资缴费各占50%)降至19.6%,并提升退休者的养老金待遇,但同时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延迟退休年龄,从65岁逐步延长到2029年的67岁。德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20多年稳定发展的事实表明,只要制度设计合理并适时调整,即使没有基金积累,也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采取完全积累制的美国401K私人养老金计划,其资产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缩减率高达26%,表明基金制养老金难以规避资本市场风险。因此,对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理性态度应当是:收不抵支无疑不可持续,适度的基金积累是未雨绸缪,但积累过多则有违代际公平并可能潜藏巨大的贬值风险。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积累规模已达2万多亿元,当务之急是避免基金持续贬值,实现保值增值。

综上,作为全国性制度安排,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不存在当期基金缺口问题,局部地区缺口是制度地区分割导致缴费负担不公、基金余缺分化的不良后果,在实现基金全国统筹后会自然消失。再加上个人账户空账将逐步化解,已有基金积累为制度长远发展提供支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当是可靠的。再看世界上不时传来商业保险公司破产的消息,但迄

今从未出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破产的情况,表明这一制度因循多方分担责任、群体互助共济、政府财政担保的法制化轨道,可以提供稳定的养老保障。

●困扰制度改革的难题能破解吗?

根本办法是优化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

强调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靠性,并不意味着我国现行制度没有缺陷。调研发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已具有普惠性特征的同时,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养老保险制度承担着超越自身功能的压力,形成了“养老金水平越来越高—人们期望越来越高—不满意度越来越高”的怪圈。二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长期双轨并存的格局,损害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养老权益公平。三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不仅造成各地费率负担不均与互济性弱化,而且影响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大局与地区协调发展全局。四是责任不清与责任分担机制失衡: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政府责任与市场责任、中央政府责任与地方政府责任仍然缺乏清晰的边界;企业与政府负担重、个人负担轻,中央政府负担重、地方政府负担轻。针对这些问题,当前特别需要做好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现行制度是顶层设计的基础,不可能推倒重来。应从现实条件出发,突出普惠性、公平性、互济性与可持续性理念,促使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优化之后走向成熟、定型。

理论上可以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到2020年,建成由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公职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组成的法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辅之以补充养老保险,覆盖90%以上的城乡适龄参保人口,为每个退休者提供相对公平、水平适当的养老金。在替代率方面,职工与公职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一层次)替代率可设定为45%左右,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第二层次)替代率可设定为10%—25%,两个层次养老金合计替代率达到55%—70%。在基金积累规模方面,应统筹考虑战略储备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积累规模,如果偏重战略储备基金积累就应减少个人账户基金积累,如果偏重个人账户基金积累则应控制战略储备基金规模,基金积累总量可以确定为同期GDP的10%—20%。这样,既能保证满足未来养老金支付高峰期的资金需要,又可规避基金贬值风险。

深化改革具有紧迫性,改革方案应有可操作性。当前,需要打出优化制度安排的组合拳:一是尽快制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方案,在全国实现费率统一、待遇调整公平、经办统一、信息统一。二是逐步调整筹资责任分担机制,实现养老保险责任分担相对均衡。在全国统筹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用人单位与参保者个人的实际总缴费率控制在20%,其中个人缴费率为8%,单位缴费率降低至12%;同时明确财政对各类养老保险的固定补贴比例。三是尽快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缴费参保,并采取与企业职工一样的待遇调整办法。四是尽快明确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包括基金管理层级、投资方式及个人账户所有者收益回报率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有两个时下流行的预期需要调整。一是指

望制度优化一蹴而就。这并不现实。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十分复杂,从现实制度安排到理想制度安排需要相应的过渡方案,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二是指望优化制度即可以完全消除养老金差距。这同样不现实。养老保险待遇高低取决于个人缴费多寡与缴费年限长短,个人缴费额和缴费年限不同,其养老金水平也会有高低之别。养老保险改革的目的,是在实现机会公平、权益公平的条件下,将当前过大的养老金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而不是实行新的平均主义。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解决所有养老问题吗?

老有所养需要一个完整的养老制度体系

调研中还发现,人们对养老保险普遍期望过高,几乎将养老保险制度等同于老有所养的全部制度安排。事实上,养老保险能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经济来源,却无法自动解决老年人所需养老服务等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最显著的国家,更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养老制度体系。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构成其中两大支柱。此外,还需要建立老年福利津贴、完善老年优待政策等。完整的老有所养制度体系如下图所示。

7.对保险的认识 篇七

1 中国农业保险

1.1 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金融所的张玉台等[1]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农业保险业务恢复试办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策支持的乏力和体制配套的欠缺,导致在其后的近20年中,除有2年实现微利外,其余18年均为亏损,平均综合赔付率达到120%,保险公司不得不黯然退出,农业保险业务归于沉寂。2004年,“三农”问题得到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农业保险均得到发展。农房保险、农作物大棚保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保险等农民财产保险方兴未艾,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农村主要劳动力意外伤害保险、农村学生平安保险等产品悄然推广[1]。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统计,2008年底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6亿美元,约占全球农险保费收入的10%,规模排名全球第2位,亚洲第1位[1]。2010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5.7亿元,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3 943亿元,覆盖农户1.4亿户次,同比增长5%,为2 066万户次的受灾农户支付赔款100.69亿元[2]。

1.2 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

农业保险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享有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为131.73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97.09%[2]。而没有财政补贴的保费在总保费中所占比

*通讯作者

例仅有2.91%,由于国家补贴的项目范围有限,真正受惠于农业保险的项目少之又少。我国对农业灾害的损失补偿水平明显过低,其主要表现为:补偿手段单一;农业保险覆盖面不高;农业保险的连年亏损使农业保险的发展明显滞后[2]。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朱敏[3]归纳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保险制度不健全,缺乏立法支持。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能和作用,造成了我国农业保险的随意性,农保处于自主经营状态。二是缺乏高效运营农保的商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的严重亏损和农业风险分散机制缺位导致保险公司经营风险日趋增大,倘若没有政府扶持,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涉足农业保险业务。欧美的做法是通过再保险或农业风险基金等形式来分散农业保险经营者的风险。但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基本没有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与相应的再保险机构。三是农民投保的意愿低。保险市场的成熟程度随各地农业发展的不平衡而变化。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如沿海、临河和荒漠等,农户投保者相对较多;而自然灾害风险较低的地区,如中原地带,农户预期损失概率小于投保费率,因而投保意愿很低。四是轻视赔付,重视承保[4]。保险条款规定了赔付方案的唯一性,而行政干预却制定了几套赔付方案,且需要层层审批,手续繁杂,影响投保户的利益。

2 外国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起源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目前遍布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地。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破坏农作物生产的天气事故日趋频繁;另一方面,WTO监管规则推动了政府对农业保险保费提供补贴,收入保险和指数保险等创新型保险应运而生。因此,全球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旺盛。2001年,全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约为65亿美元,2005年达到80亿美元左右,2008年则提高为185亿美元[1]。而在全球农业保险中,种植业保险占据绝对地位。2008年,种植业保险占全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接近90%[1]。全球各地的主导农险产品各有侧重。欧洲以冰雹为主要风险,而美国和加拿大流行多风险产品,日本和美国还存在以全部天气灾害为承保对象的整农庄保险,部分发达地区及个别发展中国家市场上出现了新兴的指数保险。

2.1 美国农业保险概要

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组织体系和农业保险政策的研究等,微观层面的保险产品(险种)的设计,产品各个环节(销售、定损、测算)资料的收集以及农业保险的市场运作(广告、宣传、推广、培训)等都非常完善,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联邦农作物保险的运作由3个层次组成:第1层次为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5],也称风险管理局,负责全国农作物保险的经营和管理。风险管理局除了对农险的管理进行监督外,还用来协调立法机关,以及与民众沟通。第2层为有经营农险资格的私营保险公司[5]。私营保险公司先向风险管理局提出申请,获批后才能经营政府推行并予补贴的农险业务。同时,私营保险公司与风险管理局签署协议,承诺执行风险管理局的各项规定。第3层为农险代理人和农险查勘核损人[5]。农险代理人即是销售员,大部分为独立代理人,为多家保险公司代理业务。有的私营保险公司自设少量代理人,只为本公司服务。至于农险查勘核损人员则要经过风险管理局历时2年的严格培训,通过考核取得资格后方能从业。美国联邦政府大力支持农业保险[5],对参加保险的农场主给予纯保费53%的补贴;对参加巨灾保险的农场主补贴全部保费;给私人保险公司20%~25%的业务费用补贴。

2.2 日本农业保险概要

朱伟明[6]研究表明,日本的农业保险制度采取的是政府支持下的互助会社模式,即日本政府不直接经营农业保险,而是对该制度的运行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是国家实施农业灾害对策上采取的经济政策保险。该制度采取3级运营模式:最基层的是市、町、村一级的农业共济组合(农业保险合作社),农民加入农业保险合作社叫做“加入共济”;第2级是都、道、府、县为一级的农业共济联合会(合作社联合会),其接受辖区内的农业保险合作社的保险业务,并将其中的一定比例向农林水产省的农业共济再保险会计处进行再保险,并接受农林水产省的指导和监督;第3级也就是最高的一级是设在农林水产省的农业共济再保险会计处。此外,还设有农业共济基金。日本农业保险形式灵活,采取强制性保险和资源保险相结合的方式[6]:国家以立法形式对主要农作物和牲畜实现法定保险。一旦生产数量超过规定数额,农户必须参加保险。而除了生产作物以外的农机、农房及家庭财产等实行自愿保险。值得一提的是,不论强制保险或自愿保险都可享受政府的补贴。标准保险费率由正常保险费率、异常保险费率和超常保险费率3个部分组成,三者之间的界限是通过标准损失率和异常标准损失率来确定的。在超常保险费率中,超过正常保险费率的那部分,全部由政府支付。在异常保险费率中,超过正常保险费率部分的1/2,由政府支付。另外,正常保险费率中也有一部分是由政府补贴的。政府接受共济联合会的再保险,以保证农险的顺利实施。通过再保险机制,赔偿的责任由农业保险3级组织共同分担,保额比例分别为[6]:共济组合10%~20%,联合会20%~30%,政府50%~70%。如果遇到特大灾害,政府则承担80%~100%的保险赔款。

2.3 法国农业保险概要

法国农业保险主要由商业保险、郭嘉农业灾害保证基金和法国国家再保险公司3个部分构成。法国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农业风险中的可报风险。而对于不可保风险带来的损失,则由国家农业灾害保证基金进行补偿。此外,法国国家再保险公司对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支持,具体提供比例再保险和溢额再保险2类保险。比例再保险是保险公司将其保费的一定比例分保给法国国家再保险公司,后者再按比例承担相应的风险。溢额再保险是保险公司自留风险不放,但当超过一定数额时,风险由法国国家再保险公司承担。法国以经济作物烟叶的互助保险最为成功[7]。法国政府立法保障农业保险,强制保险主要农作物和饲养动物;以国营保险公司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农民自发建立农业合作保险组织;实行免税赋、低费率和高补贴政策,保险费补贴比例高达50%~80%。另外,设立农业巨灾保障基金,大灾发生时,同时提供止损再保险。

2.4 加拿大农业保险概要

加拿大通过3方缔约(联邦、省、农民)来实施农作物保险[7]。政府制定政策、参与管理,补贴纯保费的25%、管理费的50%和再保险保费;各省设立本省的农业保险公司,承担纯保费的25%、管理费的50%和再保险保费;农民仅支付纯保费的50%。

2.5 芬兰农业保险概要

关于保费,通行的做法是,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政策补贴。芬兰等北欧国家政府按土地补贴50%,另外的1/2由农场主和个人承担30%,余下的70%再由政府补贴90%[7]。

2.6 巴西烟草保险概要

烟草在巴西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巴西的烟叶生产组织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烟草公司为中心来运作,政府不直接参与。巴西烟农协会[8]在烟叶生产组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是烟农自发组织的民间团体,代表烟农的利益,目前参加协会的烟农达85%。巴西烟农协会代表烟农同政府及烟草公司谈判烟叶价格,监督扶持资金的到位情况;更为烟农承担大风、大雨、冰雹以及火灾的保险,这就使其具有保险公司的职能,保险率一般为5.0%、5.5%、6.0%。其保险储备金,近年基本来源于烟农投保。

2.7 西班牙烟草保险概要

西班牙于1978年颁布《农业保险法》[9],这是政府参与农业保险的标志。政府不仅对私人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而且对参保农民的保费给予补贴。至于不参保者,灾后得不到任何补贴。西班牙的农险涉及所有农业领域,包括烟草种植业。政府起着杠杆作用,巧妙地利用补贴标准和保险费率的变化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投保主体不同,得到的保费补助标准亦有不同:相较兼业农民,全职农民的补助标准高出5%~14%;女性农民高于男性农民;集体高于个人等。此外,不同农作物的保费补贴标准亦不同,相较一般作物,稀有珍贵作物补贴标准要高20%左右。同时,投保标的不同,亦实行不同的保险费率。

3 外国农业保险对中国烟叶保险建设的启示

外国农业保险有多种成功运行的发展模式,其特点是因地制宜,进行商业化运作。同时,政府积极参与,提供对农业保险的立法或政策支持。至于经营模式,则涉及不同的技术问题。我国烟叶保险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烟叶保险,遵循探索、保障、自愿、灵活的原则,保障烟叶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3.1 建立和完善烟叶保险法律体制

建立烟区基层保险合作社,坚持自主自愿原则,加大烟叶保险的宣传力度,使种烟户充分了解农业保险的性质、特点和赔付方法等,运用典型保险理赔和给付案例,宣传保险的功能作用,提高农民的投保参保意识。同时,积极开发农业保险新产品,为农民提供一揽子保险保障计划[10]。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令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有责任发挥主导作用,运用政府职能推动现代农业保险立法工作。在全国性的农业保险法尚未面世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制订农业保险的地方性法规,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将财政补贴、免税优惠等优惠政策固定下来,将保费降至大部分烟叶种植户可以接受的水平,让参保者得到风险保障。

3.2 烟叶保险为政策性保险,必须由政府主导

农业保险的高风险和高成本导致经营的高费率。中国的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大,且灾害频发,造成农业保险经营面临着高风险。因此,利润率很低乃至亏损。此外,中国农业的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理赔定损工作时间集中,开展农业保险工作量大,成本提高。一般农业保险产品具有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11]、生产经营的规模性(这是经营农业保险的必然要求)、取得方式上的非竞争性、成本和利益的外部性、利益计算的模糊性和消费的排他性等属性。因此,农业保险产品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而作为准公共物品,农业保险只能由政府主导提供。如果完全按照商业保险费率缴纳,低收入的烟叶种植户难以承受;而按烟叶种植户能接受的费率缴纳又会加重保险公司理赔风险和负担。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就是财政补贴,烟叶保险的保费可以由当地财政部门、龙头企业和参保烟农共同负担。而烟草工业龙头企业的参与更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必然要求。

3.3 建立规范的定损理赔联动机制,切实维护参保烟叶种植户权益

烟叶生产的分散性、风险勘查的复杂性,导致保险公司难以独自完成准确评估灾害带来的损失。建议市、县、镇组成相对稳定的勘察定损工作机构。该机构由农业、气象、统计、保险等部门专业人员参加,建立县、镇、村3级联动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12],并构建科学的定损评价体系,当场定损或限时办结。

3.4 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然之路[11]

辽阔的中国地域复杂,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短时期内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政府支持下的商业保险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农业保险将因此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保险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制度建设上,有明晰的产权制度和适应市场规律的科学管理制度;在组织机构上,拥有保险技术专业人才,能大量节省制度建立和机构建立的成本;在经营诚信上,商业保险公司信誉好,从制度到技术都相对规范;在政策支持上,政府的政策性补贴,无论补贴保险公司还是补贴农民,都使得保险公司能够规避经营农业保险的亏损。一旦商业保险公司代办烟叶保险,政府则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和管理,要做的只是宏观上的监管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3.5 建立巨灾风险基金

8.对辣椒的认识 篇八

辣椒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蔬菜。

我家也种了许多辣椒,我在和它们相处的日子里,发现了辣椒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家门前有一块荒地,爸爸开垦了出来,春天时种了几十棵辣椒。这些辣椒生长的很茂盛。开花、结果,暑假前,嫩绿的辣椒挂满了枝头。

我喜欢吃辣椒炒肉末,自然摘辣椒的活就给了我。在摘辣椒的过程中,我不小心踩断了几株辣椒,心疼一番,也无法挽救。

暑假期间,我发现辣椒叶子蜷缩了,辣椒也停止生长,似乎高温多雨的天气影响了它的生长。但是被我踩断的辣椒却长出新芽,长势还很好。

暑假结束了,辣椒也陆续红了。踩断的辣椒也长成繁茂的植株,结了很多新鲜的绿辣椒,这个发现真是让我高兴,而且我又可以吃辣椒肉末这道开胃的大菜了。爸爸告诉我,辣椒夏天是可以剪掉老枝条的,如果喜欢吃嫩辣椒的话,剪老枝结新果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还有更有意思的事。秋天到了,爸爸把这些断过枝条的辣椒挪到花盆里。即使在冬天,在温暖的阳台上,这些辣椒依然开花结果,辣椒红的、绿的、大的、小的长满了枝头,比花还好看呢!

冬天过去了,这些辣椒在温室里安然过了冬天,至今还在花盆里生长着,爸爸说:“我要看看这些辣椒能活多少年?”因为露天种植的辣椒是一岁一枯,是需要年年种植的。

山东五莲县街头小学四年级

指导老师:于 明 张传德

9.对保险的认识 篇九

真正使培根的经验论哲学成为系统的经验论体系,对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唯物论哲学家、企图走中间路线的休谟、康德及现代西方各个经验哲学流派产生影响的杰出哲学家是洛克.国内外学者对洛克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认识是不够的.人们往往认为,洛克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影响是在政治理论、经济学和教育学等社会科学方面,许多有关洛克认识论的文章或者完全忽视了二者的`关系,或对此仅予以轻描淡写,这样就可能片面理解他的认识论.或者忽视他的认识论中重视理性一面,得出洛克贬低或忽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或者把他看成二元论者.洛克的哲学贡献不仅是英国革命的产物也是英国自然科学的产物,他对天赋观念的批判使经验论的基础更加稳固、对新科学运动起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作 者:梁景时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刊 名: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HUA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4(1) 分类号:B561.24 关键词:洛克   认识论   自然科学基础   天赋观念  

10.对党章的认识 篇十

这段时间,我对《党章》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学习,通过进一步学习,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入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学习《党章》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总纲部分开 宗明义地规定了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 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四者是一脉相承的,是相应时代的产物,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党成立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的产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邓小平理论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是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与当今社会紧密结合的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上述的思想和理论都是不断有所更新,有所继承的,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表明党一直都在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是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一切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我国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综合素质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将是第一生产力。四项基本制度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历史证明,计划经济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科学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完善了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中国的经济与世界接轨。同时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市场本身具有局限性,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使资源更优化配置,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最终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同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它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民主政治的完善与公民的素质密不可分,民主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缺乏民主的社会必将不会有美好的明天,立足人民的基本的权利,让每个公民都有足够的尊严。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样不仅可以使经济,政治更好地发展,还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能保证社会的长期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是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价的措施,以保障房地产的健康和维护购房者的利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国家也花大力气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关注农民工利益,整治教育乱收费现象等。

我也了解了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第一,共产党员必须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规定,提出了成为一个党员的条件,明确规定了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具备共产主义觉悟,是党员思想入党的集中表现。第二,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 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第三,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这是由党 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 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共产党员在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特权,要永远保持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本色。这 里关键是永远二字,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无论地位、条件、环境怎样变化,都要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同周围群众保持 密切的联系。

11.对保险的认识 篇十一

关键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居民消费

一、探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意义

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里,居民消费所占比重偏低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学者都认为,收入差距增大,医疗、教育、住房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造成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进而导致内需不旺,消费低迷。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改善经济环境,刺激消费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结合实证分析,探究社会保险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基本医疗保险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并试图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二、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一)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是个人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结合衍生出的“统账”模式,即社保基金的筹集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法,给付时从上述两个账户中按比例分配,用于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从个人角度来看,养老保险是劳动者在年轻时将部分收入用于儲蓄,以备退休后消费使用,从而实现消费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最大化。从社会角度看,养老保险则是将当期的产出在劳动者和退休者间进行再分配。

(二)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具有现收现付制的特点,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是一种短期的,经常性的消费支出。朱铭来(2012)等利用面板数据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合,商业健康保险四个模型,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1]。邹红(2013)等通过研究2002-20009年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得出养老保险缴费率增加1%,消费将降低2.58%;而医疗保险缴费率增加1%,消费将增加2.1%。的结论[2]。

(三)本文的研究角度

根据现有文献来看,从个体和家庭参保率角度出发,养老保险对消费的效用尚存在争议,医疗保险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则得到广泛认可。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养老保险具有跨期替代性,需要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和信贷约束等对消费的影响,且我国部分累积制的养老保险作用机制更为复杂,而医疗保险则更像是一种必要的消费而非储蓄,其抵御风险的作用一目了然,并且基本上当期就可以体现其效用。因此,本文将对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进行分项关注,采用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数据,从财政性保障支出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出发,探究城镇居民社保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基本医疗保险人均支出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通过使用stata1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考察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人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这三者的关系。借鉴朱铭来等构建的模型[1],选择各省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中,我们用各省市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基本医疗保险人均支出代表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力度和医疗保险力度。考虑到居民消费与收入的相关关系,我们在解释变量中加入各省市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抚养比在统计年鉴中无法进行城镇和农村的区分,因此在此处我们直接使用各省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进行回归。综上所述,模型初步确定如下,其中μit表示随机扰动项:

由此可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量,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增长量,基本医疗保险人均支出增长量这三者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00元,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71元。社保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每增加100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会增加27元,基本医疗保险支出每增加100元则会引起人均消费增加18元。

这说明,社保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支出对于居民消费确实具有拉动作用,其中养老保险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和当期可支配收入相比,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这样的转移性支出由于规定了其用途,二者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均受到了限制,这部分支出对于消费的刺激作用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除此之外,结合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这两个因变量,我们发现,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社保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和医疗保险支出的增加已成定局,在老年抚养比日益上升的时候,人均养老保险支出和医疗保险支出的增加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将很有可能受到这一比率对居民消费负效用的影响,从而无法进一步拉动居民消费,其原有的推动作用甚至有可能因此缩减至无或负。

四、政策建议

为更大程度上发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推动作用,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力度。50-70年代出生的中年人口数量庞大,未来他们将成为“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模式中需要赡养的老年人,意味着更高的老年抚养比。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力度,可以减轻目前这部分中年人群的养老储蓄存款压力,拉动居民消费,同时减轻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其次,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减少登记报销手续,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保险的跨地域使用。现收现付制的医疗保险虽然可以当期显现其正效应,对消费的推动作用却不及跨期的养老保险,这与医疗保险报销手续繁琐,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县域使用等原因有关。从本质上说,这两个因素直接限制了医疗保险这项转移性支出的流动性,从而导致其无法最大范围的发挥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因此,改善医疗保险制度,对于提升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至关重要。最后,政府应加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基金投资运作,提升其收益率,尽早弥补养老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在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出现的资金缺口。老年抚养比之所以对居民消费具有如此大的抑制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居民对于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信心,认为当下的养老与医疗无法保证老年时期的正常消费和医疗花销,进而选择削减当下消费进行个人储蓄。唯有政府在社保基金方面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才能减少居民为未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所做的预防性储蓄,加大当期消费。

综述所述,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从而更大程度上发挥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铭来,奎潮.医疗保障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04):103-111

上一篇:企业自纠自查报告范文下一篇:写含寓言故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