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方案

2024-11-05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方案(共2篇)

1.《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方案 篇一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结合学生刚刚开始初中学习的实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和作文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做有心人,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周围场景和人物举止神态,认真思考事情的内在联系和意义,从中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

3.通过“激趣――悟情――明理――导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在充分准备、自由言说的基础上悟情明理、创新表达、抒写真情。

【教学年级】

初中一年级。

【导写过程】

一、活动准备

第一步:教学之前,师生共同商议,开展从生活中收集民歌、民谣、民谚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二步:问一问、查一查。

1.探家

①家里有哪些人?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

②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

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情况怎样?有哪些变化?

④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

⑤你最爱家里什么?有什么心愿?

2.省略

2.从生活中找作文素材 篇二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生活的写作,就如同镜中花、水中月,再怎么光鲜亮丽,也难成佳作。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在写作的疆场上自由驰骋,就得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从生活中找“米”。

一、用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鲁迅在谈到自己创作经验时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生活的前提,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和起点。生活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宝藏,里面装满了五彩斑斓、无奇不有的珍宝,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心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能为我们所用的生活素材。

1. 养成积极观察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擅长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情态各异,正是他长期用心观察的结果。据说,为了熟悉竹的形态,郑板桥曾经亲自在小屋的南边种竹,在不同季节、时辰,对竹子进行细心观察。经过长期观察,郑板桥“胸中勃勃,遂有画意”,正如他诗中所说:“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观察多了,胸中自然就有“竹”了,所以“下笔挥洒即成竹”。如果我们也能够养成积极观察的好习惯,利用空余时间走进大自然,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古迹名胜,欣赏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森林草原,聆听莺歌蝉鸣、清泉叮咚,同时走入田野闹市,捕捉男女老幼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了解国内国际形势,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生活就会丰富多彩,我们的写作素材库也会丰盈充实,写作时也就不至于抓耳挠腮、捉襟见肘了。

2. 掌握观察的科学方法

每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看也是不一样的,就像苏轼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想有序地展现事物的全貌,描述事件的全过程,就得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科学方法。不仅要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去观察,尽可能详尽地了解事物的“前世今生”,还要抓住该事物与其他相关事物的内在联系,从横向的空间维度去挖掘;不仅要抓住观察对象外部的显性特征,还要探索它隐藏在内部的隐形特性;在进行纵横、内外观察的过程中,要兼顾宏观观察与微观观察,以获得对事物最全面的认识。如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春》,在“绘春”部分,作者大处落笔画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寥寥数语,宏观勾勒了大地苏醒的动人图景,然后微观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点面结合,井然有序,在浓郁的春意中融入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积极体验生活,丰富生活阅历

作家刘厚明说:“写文章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实情感,离开了亲身的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这里所说的“亲身的实践”,就是体验生活。对于整天在题海中奋战的学生们来说,生活视野是狭窄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积极地提供给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加深他们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的感悟是非常必要的。放手让学生走出教室、校园,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 “读书读报”“小发明小制作”“募捐献爱心”等各种有益的活动,可以组织一场足球联赛,感受赛场团体竞技拼搏的激情,也可以开展一次走上交通路口的实践活动,协助交警劝导市民文明出行,还可以以小区居民为了解对象,组织一次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状态的调查采访……学生眼看、耳听、心想,生活阅历丰富了,写作就能抒发真情实感,写作文假大空泛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深入思考生活,获得思想感悟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时“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这就是说,要想写出文质兼美、形神俱备的好文章,除了用心观察生活、亲身体验生活外,还需要学会深入地思考生活,让我们的思想不断升华。如课文《鼎湖山听泉》是一篇山水游记,但作者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物的赞美上,而是通过借宿僧寺、枕泉而眠,从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轻重疾徐又变化万端的泉声中道出他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规律的领悟。这样,听泉的过程无形中就成了作者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作者的鼎湖山之旅,实际上就是心灵之旅。没有对生活的深入思考、用心感悟,作者又如何能做到独树一帜呢?

四、及时记录生活,坚持读书写作

俗话说得好:最淡的墨水,也能胜过最强的记忆。生活是个大舞台,纷繁芜杂,我们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浏览种类各异的书……相形之下,我们头脑的记忆功能过于有限。时间稍纵即逝,记忆力并非完全可靠,勤于记录生活是最明智的做法。

生动优美的文笔不是先天具备的,是从一点一滴的积累中锻炼出来的。它是我们及时记录生活的基础上刹那灵感的表现,也恰是我们博闻强识的体现。或是所见所闻,或是所感所想,随时写下来,慢慢地坚持积累,时间一长,我们写作时便会灵感勃发,酣畅淋漓。被誉为诗坛“鬼才”的李贺每次外出,都要背一锦囊,每有灵感,立即写出,放入锦囊,日积月累,佳作不断。如果不去动笔,懒于思索,那么时间一长,印象再深刻的事情也会淹没在记忆的长河中,想写的时候便无从下笔,成为一种遗憾。所以说,记录生活不但要坚持,还要及时,这样才能捕捉生活的每个亮点,不让它随着时间流逝。

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坚持多读书,努力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或积累好词好句,或借鉴表达技巧,或采撷阅读的感悟和启迪,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久而久之,对写作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帮助。

上一篇:新疆维稳法规政策下一篇:暑假钓鱼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