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国土规划

2024-11-24

四川省国土规划(精选8篇)

1.四川省国土规划 篇一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组织实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通知

川国土资法[2009]54号

各市(州)国土资源局: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制订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有关要求,我厅对各市(州)上报的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进行了平衡和调整,经厅务会审议通过后报省政府。根据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现将审议后的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通知你们,并请将此标准在本地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将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公示期间征集的意见报市(州)政府审定,由市(州)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同时报省政府备案,抄送省国土资源厅。

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从2010年1 月1日起实施,作为征收耕地计算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年产值。各地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向社会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倍数计算方式,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结合新标准实施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预案,确保新老标准顺利衔接过渡。

统一年产值标准公布实施后,要坚持同地同价、公开透明的原则实施征地补偿,不得降低补偿标准。考虑到部分市县原执行的征地年产值比较高,为了不降低标准,目前各地实际实施的年产值标准高于公布标准的可以继续执行原标准,低于新标准的按新标准执行。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的倍数计算方法仍按《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厅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等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函[2008]73号)文件规定的方式计算。

耕地等别对应的产值标准将根据农业产值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情况原则上每2-3年全省统一更新一次,逐步提高。

各地如要修改标准以及在实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过程中有意见和建议可以直接反馈我厅。

附件:

1、四川省征地补偿年产值标准

2、四川省各市(州)征地补偿耕地等级及年产值标准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2009年11月26日

2.四川省国土规划 篇二

规范空间开发秩序, 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国土空间开发追求的理念, 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出台正是追求这一理念的体现。但目前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导致了我国国土规划中忽略以生态为基础的整体性规划思想。因此, 亟需总结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规划的经验教训, 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寻求国土开发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 实现国土开发环境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国土空间规划成功典范, 荷兰在国土规划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对其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生态性规划思想的学习和借鉴, 对于人均用地极为紧张而又必须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创造宜居环境的我国而言, 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荷兰概况与其国土空间规划背景分析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 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 地形平坦且水患较多, 居民80%居住在人口2万以上的都市化地区, 由于国土面积狭小, 人口密度超过400人/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之一。为了解决国土面积狭小和人口分布过分集中的问题, 荷兰政府很早就十分重视国土空间整治与规划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荷兰实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 制造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通过海路从国外进口, 产品和劳务也主要输往国外, 促使许多经济活动如石油化工、银行、保险等进一步向靠近海港的兰斯塔德集中。战后荷兰人口迅速增长, 农业实现机械化, 出现了大量的失业现象。许多青年人开始到经济迅速扩张的西部地区去就业, 人口的迅速涌入加剧了西部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失业和住房短缺状况。经济政策和人口迁移致使当时人口和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由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乌德勒支等城市组成的兰斯塔德地区, 也即西部环状城市群带 (1) 。

二、荷兰国土空间规划历程、目标和主要内容梳理

(一) 规划机构的设置与兰斯塔德发展纲要的起草

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初, 中央政府就成立了国家西部工作委员会, 旨在从全国国土整治的角度, 寻求解决西部地区国土存在的问题, 委员会由三大部门人员构成, 设立秘书处专门负责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指导。西部工作委员会成立以后, 紧接着于1958年起草和制定了兰斯塔德发展纲要, 其核心内容包括继承和保护原有的环状城市带风貌;在不同城市之间建立“绿色缓冲带” (也称绿心) 隔离城镇;保护城市圈内的中心农业地带;提出今后的城市发展重点向外围拓展。该纲要提出优先发展兰斯塔德地区, 把该地区打造成一个多中心的绿心大都市, 这为其够提供比其他地区更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和居住条件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兰斯塔德发展纲要最突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多中心绿心大都市的思想, 该思想成为后来荷兰历次国土空间规划的灵魂, 但是该纲要过分强调集中开发兰斯塔德战略也为后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 历次国土规划报告的编制和实施分析

1.第一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适时诞生。兰斯塔德发展纲要在提出之初是符合荷兰实际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该纲要过分强调兰斯塔德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他地区的发展的弊端就显现出来, 特别是由于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兰斯塔德集中, 导致了荷兰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这种不平衡的直接后果就是兰斯塔德迅速增长而兰斯塔德以外的边远地区发展缓慢。针对上述的问题, 荷兰政府于1960年制定了第一个国土空间规划, 其出发点就是要把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 (1) 目标结合起来,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 在规划中提出要调整全国人口的分布, 适当地分散兰斯塔德地区的人口和就业岗位, 同时在全国实行公共设施均等化, 改善落后地区。另外, 把全国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如跨国公司等集中到兰斯塔德地区, 形成集聚效应。规划报告编制后, 在追求高速经济增长目标的刺激下, 兰斯塔德地区进行了经济的大规模建设和扩张, 包括中心城市的内城改造和更新, 以及在深水航运河道沿岸开发新区。

2.第二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迅速出台。荷兰在1966年逆城市化就初见端倪, 这一时期, 伴随着私家车的迅速增多和城市交通网络的持续改善, 加上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 城市的居民都期望迁到城市圈内的中心绿地和城市郊区的小村庄, 单家独户的住宅成了许多城市居民梦寐以求的目标。为了应对迅速蔓延的逆城市化趋势, 进一步促进兰斯塔德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 荷兰政府组织编写了第二次国土空间规划。第二次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提出建立交通走廊, 在交通干线的两边向外扩散即实行轴线开发方案, 同时提出发展兰斯塔德的南、北两个城市翼 (2) 的构想, 这次规划把荷兰作为西欧大城市群区的一部分。同时, 对兰斯塔德地区的人口实行调整, 中央政府在进行人口和就业岗位的疏散过程中, 采取了“有集中的分散”原则, 有效解决了城市环境恶化和因人口增多建造住房而破坏城市原有布局问题。此外, 对城市的绿心地带, 进行了专门的保护, 保留原有的绿化特色。

3.第三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顺利开展。经过第二次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兰斯塔德地区人口大量疏散, 一些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出现持续下降的势头, 随着城市郊区化的推进, 大量的城市中产阶层逐步迁移到小城镇甚至乡村地区, 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出现衰退迹象。于是, 荷兰前后耗时10年编制第三次空间规划, 这次规划由总体报告、城市地区报告和乡村地区报告三个部分构成。此次空间规划的宗旨是“有选择的经济增长”, 提出城镇优先发展的原则, 实行有控制的人口疏散政策, 防止城市经济的衰退。在此规划中, 荷兰政府首先提出把城市区域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 并把城市区域定义为中心城市与其周围的增长中心按照交通原则有机连接起来的整体。规划编制后, 荷兰各级政府接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城市更新和村镇更新, 包括商业区规划和旧房改造等, 不断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提高城市和村镇生活质量。

4.第四次国土空间规划的成功编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欧盟的发展, 欧洲经济区的建立, 荷兰的国土规划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这种背景下, 荷兰政府开始着手编制新第四次国土空间规划。与前三次规划相比这次规划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把日常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以及空间结构的优化放在突出位置;二是站在新的高度来看待兰斯塔德在全国的重要性, 提出要发挥该地区对全国的辐射作用, 同时强调要重视中央、省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垂直合作以及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在此次规划中, 荷兰政府提出打造一个以比兰斯塔德绿心地带更为开阔的农业地区为中心的中部城市圈。这个城市圈由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艾恩德霍芬等众多城市组成, 逐步把经济核心区由兰斯塔德扩大到包括海尔德兰和北布拉邦特省的地区, 在中部城市圈中, 包括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和港口鹿特丹以及政府和众多国际机构所在地的海牙。荷兰政府依托这三个城市彼此临近, 职能分工明确的优势, 大力吸引外来资金的直接投资和跨国企业的进驻, 形成颇具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群。此外, 规划还特别提出加大对港口和交通干线的支持和建设力度, 提倡与比利时的跨国高速铁路建设, 在国内的主要中心城市, 加大对内城中的中心车站和中央商业区的改造, 为吸引外资流入和跨国公司进驻创造一流的环境。

5.第五次国土空间规划的最终形成。21世纪初开始, 欧盟不断得到扩大和发展, 国家间的合作不断加强, 在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动和刺激下, 荷兰内阁政府于2000年12月15日签署了标题为“创造空间, 共享空间”的《荷兰第五次国家空间规划政策文件概要 (2000—2020) 》, 旨在指导荷兰未来30年空间开发。这次空间规划是对荷兰空间发展提供指导的战略性政策文本, 该文本分析了过去荷兰的社会和空间变化, 对荷兰未来的住房、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空地、农业、水域等各种国土空间需求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确定了重大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 提出了不同地区的空间发展目标, 描述了各个地区的空间发展蓝图, 构建了省、市当局进行具体空间布局和设计方案决策的政策框架。继续注重提高空间质量, 引导经济社会活动对空间的使用是这次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目标, 此次规划概要把荷兰的国土空间规划推向新的高度, 它使荷兰的规划从针对过去, 关注现在转移到同时放眼未来上来。因此, 这次规划更具前瞻性, 是对过去规划的突破和创新。此外, 这次规划比较重视空间功能区的细化, 使用了层次分析法, 将荷兰空间分为基础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将影响这三个层次, 并产生对空间的不同需求和对空间规划的不同要求。

资料来源:根据杨伟名主编《发展规划的理论和实践》256页内容整理

三、荷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协调机制及实施政策初探

(一) 空间规划体系

荷兰的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悠久, 体系完善, 俨然一个系统工程。从第一次国土空间规划开始就形成了国家、省和地方政府三级的规划格局 (表1) , 各级政府制定战略规划, 形成国家空间规划、省区域规划和市结构规划, 其中省级规划是整个战略规划体系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起着国家和市级规划的衔接作用, 另一方面又要指导市级规划符合省级空间发展政策。

(二) 空间规划的协调机制

在荷兰分权的行政体制下, 保持各级政府乃至各部门之间国土规划政策的协调是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荷兰国土规划的协调形式, 既包括中央、省和地方政府间的垂直协调, 也包括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水平协调,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协调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具体包括设立专门协调机构, 实行广泛的群众参与, 建立监察机构, 加强中央控制。协调机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公众参与和实行监察员制度。

1.广泛的公众参与。荷兰政府在制定国土规划重大决策的过程中, 十分强调和重视公众参与, 认真听取和反映公众意见。广泛的公众参与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政府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向人民大众公布政府意图和初步规划, 每个公民都可以向有关部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第二种是由相关部长举行行政评议会议, 征求各省、市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的意见;最后一种就是通过国土规划委员会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意见听取会, 最大限度地了解和听取公众意见, 通过把公众意见提交国会讨论通过, 反映人民意愿。

2.实行监察员制度。为了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和规划中提出政策的有效落实, 荷兰政府采取专门的监察制度, 在国土空间规划局设立5个监察员, 负责全国的国土规划监督工作。国土规划法赋予监察员向省国土规划委员会和市政府部门提出国土规划方面的建议的权利, 监察员制度建立起中央与省、市政府之间一种重要联系, 保证省和地方政府的规划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

(三) 空间规划的实施政策

1.法律政策。荷兰国土空间规划法律政策主要体现在空间规划法及地方政府法这两部法律上, 空间规划法赋予国土委员会监察员的监督权和咨询权, 地方政府法主要是让制定的规划政策具有法律效力来保证空间规划的实施。此外内阁政府每两年要发布一个具体的实施规划, 并公布政府预算, 提交议会审议, 并且每两年向议会下议院汇报该规划的实施情况, 这些制度和措施都很好地把国土空间规划纳入法制的轨道, 有效地保证了规划的实施。

2.财政金融政策。规划的实施需要有资金投入来支撑。荷兰政府除了采取国家投资外, 还编制可行的政府财政预算作为引导资金, 其目的在于改善现有的待完善的条件, 并引导空间状况有明显恶化趋势的地区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实际上, 荷兰政府从第四次国家空间规划开始, 增加了一个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契约性质的附件, 规定了为实现国家空间规划, 中央政府必须向省级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以及省市政府该实现的绩效。目前, 总体来看, 空间规划相关的政府投资大约占政府总支出的9.4%、GNP的2.3%左右, 有效地保证了国土规划的实施。

3.产业政策。为有效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 荷兰政府一直采取比较严格的产业区位政策。政府规定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选择必须要符合国土规划特别是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企业的新建或扩建所需要的区位只能在政府规划所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在农村地区, 通常情况下不允许用于发展工业, 即使是农民闲置的房产也不例外。农业生产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 乡村绿地、自然景观则受到特别的保护。特别是在兰斯塔德的绿心和绿色缓冲带, 人口增长和城镇扩展受到政府严格控制。按照政府的规划文本, 绿心附近只能用于发展农牧业、园艺业、防护林和娱乐设施建设。政府通过购置土地和发展休闲产业来加强和保护兰斯塔德绿心和绿色缓冲带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四、荷兰国土空间规划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现阶段还处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起步期, 随着我国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报告的出台, 我国的的国土空间规划才引起人们关注, 但是作为第一部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文本, 因其经验的不足难免有其缺陷性。俗话说“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荷兰的系统性开放空间规划在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开放空间环境质量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经验。我们可以认真学习并吸取其理念内核,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性生态与文化特色的城市开放空间, 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一) 改变规划理念, 转变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规划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各种规划经过多年实践, 逐步走向正轨, 但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许多规划受到一些地方官员的干预, 成了追求政绩的工具, 土地利用规划也缺乏以生态为基础的整体性规划思想。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土地资源极其缺乏, 急需节约集约用地, 这一点和荷兰具有相似性。我们要立即转变以经济为导向的规划模式, 认真汲取荷兰整体性和系统性规划思想, 将国土空间规划转变到注重规划的整体性、体系化和融于自然的地域性上来。此外, 我国也需要学习和借鉴荷兰城乡规划体系, 尤其是荷兰是人均用地极为紧张的国家,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创造宜居环境这样一个命题而言, 对我国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二) 学习荷兰注重国土空间的系统化、网络化建设的规划思路

国土空间规划不仅仅是简单地划定优化、限制、禁止开发区, 而是要注重系统化、网络化建设, 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局部区域环境的改善, 更重要的是建立各地区整体性绿化分布格局, 建立大中小不同规模、成体系的绿化网络。荷兰的国土空间规划采取系统化的规划思路, 以绿化和运河为载体, 通过点、线、面和网络化系统组织开放空间, 改善城市中心区的生态环境, 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生态与环境的综合效益。系统性的优越性在于采用了网络化的覆盖系统, 使绿化空间在城市区域内的分布具有均好性, 方便市民就近便捷地使用, 从而最大效率地提高绿化开放空间的综合效益, 更大范围地发挥城市的生态效应。我国的主题功能区在对优化开发区的规划过程中可以借鉴荷兰绿心思想, 在城市圈之间建立绿色缓冲带, 避免重蹈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因集中开发而导致环境恶化的覆辙。

(三)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机联系, 建立相互配合的规划体制

我国国土空间的系统化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应该密不可分的, 而不能孤立地进行城市规划, 我们需要从整体性角度考虑全国主题功能区规划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地位、影响及作用, 保障与其他规划配合的可实施性。我国幅员广阔, 在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 应将提高环境质量放在突出位置, 通过发展新城和完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有效措施适当控制城市规模, 避免特大城市的过分膨胀, 从而在城镇之间组织大面积绿化带加以隔离和连接, 使城市更大范围地融于自然绿化之中。这一点, 荷兰的成功案例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并结合我国实情适当加以利用的。

(四) 注重空间规划的生态性建设, 把规划与自然有机融合

纵观荷兰的国土空间规划, 最大特色在于强调地域的自然生态性, 保持浓郁的自然特色。进行城市自然生态性建设是面向21世纪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国在这方面还做得较差, 国土空间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盲目铺大草坪、砌混凝土河床等现象, 不注重生态自身的规律, 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更谈不上关注动植物等物种的多样性等生态学基本问题。荷兰关于城市生态性保持及建设生态廊道等措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经验, 笔者真诚希望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 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把国土规划建设融入到自然界中, 共同建设和保护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

摘要:荷兰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悠久, 特点鲜明, 在欧洲乃至世界独树一帜, 其规划思想和追求的生态理念对世界规划界产生深远影响。荷兰人多地少, 人均用地极为紧张, 如何利用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是国家发展诉求, 这与我国国情相似, 因此荷兰国土空间规划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为此, 文章从荷兰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入手, 对历次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作了梳理和分析, 并对规划的实施协调机制和保障政策作了介绍和思考, 最后提出我国可以从规划理念、规划模式、规划体制和系统、规划的公众参与等方面参考和借鉴荷兰经验, 从而完善和优化国土空间规划。

关键词:背景与历程,程序与系统,协调与政策,启示,荷兰

参考文献

[1].魏后凯.荷兰国土规划与规划政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4, 10 (3) :54-60.

[2].张丽君, 刘新卫.荷兰国土空间规划概览[J].资源导刊, 2010, 10 (10) :46-47.

[3].孙胡.荷兰:第五个空间规划——保持增长和环境的平衡[J].宏观经济管理, 2004, 1 (1) :52-55.

[4].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http://ghjh.mwr.gov.cn/xxyj/sxk/200402/t20040224_21081.html.

[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R].国发[2010]46号, 2010, 1-130.

[6].王佐.荷兰开放空间系统性规划思想及启示[J].规划师, 2008, 24 (11) :90-93.

[7].Valk, A.V.D.The Dutch planning experienc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2, 58 (2-4) :201-210.

[8].Priemus, H, From a Layers Approach towards a Network Approach:A Dutch Contributions to Spatial[J].Planning, Practice&Research, 2004, 19 (3) :267-283.

3.长株潭试点国土规划编制 篇三

我国国土规划的发展和“长株潭规划”的来历

在中国,“国土规划”在不同时期,甚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名称和内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的国土规划中,曾出现国土规划、国土总体规划、国土综合规划、综合国土规划、国土开发整治综合规划等名称。

1984年12月,国家计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搞好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一半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在20多个地区开展了国土规划试点工作。但总体上看,规划内容涉及范围广,重点不突出,即涉及资源开发利用,以牵扯到人口、经济、城镇、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与布布局。但由于规划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84年启动编制的国土规划对摸清国土资源家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没有起到多少规划的指导作用。

进入21世纪后,因宏观背景和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和突出,国土空间开发秩序变化更加剧烈,粮食安全、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拉大等影响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现,亟需通过科学的国土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先后批复实施一系列区域性规划,国土资源部也在福建海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河南中原城市群、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实施区等地部署国土规划试点工作。在全国层面上,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联合28个部委于2010年9月正式启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的编制工作。当前,《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正在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2010年9月正式启动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以下简称《纲要》)根据《全国国土规划工作方案》共设置了国土生态安全建设、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国土空间合理组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国土综合整治等9个方面的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48个,在专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形成。

在全面分析国土资源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纲要》提出了规划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从开发引导和分类保护两方面对全国国土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同时结合国土资源分类提出了农村地区、城市化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的国土综合整治。根据全国国土资源分布特点对陆域国土和海域国土进行了分区,不同的区域提出了不同规划发展略。最后从土地政策、矿产资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提出实施的保障措施。

《纲要》立足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围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国土资源、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和改善国土生态环境,统筹提出了国土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并制定了统一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政策措施,对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国土规划的主要内容

为推进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工作,国家启动了包括“长株潭”城市群在内的多个区域国土规划试点。

因为全国尚未关于国土地规划的统一规程和标准,各试点规划通常针对试点区域的各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编制规划。如“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突出“两型社会”建设,突出“构建两型、绿色低碳、和谐高效、富有竞争力的国土空间”主题;而福建海西岸经济区国土规划则突出国际国内广域合作的主题。

试点区域规划主要解决几个核心问题:有效配置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空间开发,统筹协调城乡区域发展;整治国土空间,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内容则一般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评价;国土规划目标与任务的确定;重点产业带与城市体系的优化与布局;泛区域国土开发合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重要能源、资源保障;国土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

应该说,区域规划与全国规划最大的不同在于:区域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区域面临的不同时间和问题,重点突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规划。

国土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国土规划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国土规划编制工作日益重视,2009年国家组织了28个部委编制《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但国土规划体系尚未建立,建立健全的国土规划体系对落实国土规划指导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考虑到国土规划的宏观性和中长期性的特点,国土规划不宜以行政辖区隶属的特点建立体系。而应在国家、省级体系的基础上,以重点区域为重点建立规划体系,重点区域可以是跨省域界线的,也可是省内重点地区编制国土规划,形成国家、省级、重点区域的三类国土规划价框架体系。

其次,需要理顺国土规划与其他空间规划的关系,在国土规划的定位上应当加强研究,其应当与主体规划区规划一样,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的层面,而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部门规划均应依其为依据进行编制,全面提高国土规划的战略意义和落实宏观规划作用。

此外,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为各类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国土规划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我国编制各类国土规划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除规划理论和内容上自身不足外,规划实施手段的也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包括《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在内的各级国土规划要达到规划编制初的目标,应该加强对其法律法规、实施的机制和政策体系的研究。应推进国土规划立法,以确保国土规划的法律地位,深入研究国土规划与其他空间规劃的指导和约束作用;重点研究明确国土规划实施的主体,明确规划实施主体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从行政方面、经济方面广泛吸取国外类似我国国土规划的空间规划实施的经验,研究确保国土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手段,确保我国国土规划能真正得到有效实施。

(作者系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兼土地资源规划部主任,高级工程师)

4.23 四川国土资源经验谈 篇四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2007年11月

四川“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在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统一部署和省国土资源厅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分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强化管理,工程建设按既定计划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四川省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概况

(一)积极协调,跟踪落实,确保项目立项和资金到位

按照国土资源部《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2005年8月起,我省启动了“金土工程”立项审批工作。在厅领导的多次亲自协调下,2006年6月省发改委报请省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立项。项目总投资4810万元,由省财政厅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耕地信息与监督系统项目的经费中安排。通过多次跟踪落实资金,2006年12月,省财政厅拨付了第一批项目建设经费1000万元,今年9月第二批项目建设经费1500万元到帐。同时,2008年的项目建设预算1500万元已经上报省财政厅,12月底有望拿到批复。

(二)超前谋划,扎实推进,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四川省“金土工程”是“十一五”期间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厅党委高度重视。今年3月12日,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领导小组组长宋光齐厅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指示,会议明确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工作思路,通过了《四川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省厅部分)工作方案》,成立了“金土工程”办公室,与信息办合署办公,对“金土工程”的组织实施进行了部署;4月29日,宋光齐厅长主持召开了第五次厅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四川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会后下发了《四川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意见》;7月13日,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市(州)研讨会”,全省21个市(州)局分管领导和信息中心负责人以及部分县级国土局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现状,并对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会上,各市(州)局还交流了信息化建设和贯彻实施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经验和做法。会后,下发了《关于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理清了市(州)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为全面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监督,规范运作,用心搞好“金土工程”项目招投标

为强化监督,杜绝“暗箱操作”,确保“金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信息办主动召集厅办公室、审计处、基建办、财务处和科技处相关人员专题研究“金土工程”一期项目招投标

1工作,成立了“金土工程”招投标工作组。工作组严格按照工程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金土工程”项目实施和软件、硬件、机房装修等采购的全过程,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

一是通过政府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了“金土工程”首批应用程序开发单位。谈判评审全过程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确定了首批建设系统,即省级建设用地预审管理系统、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矿业权审批管理系统、公文流转管理系统等4个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单位。另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与开发公司协商,增加了开发信访信息管理系统和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系统2项任务。二是通过比选方式完成了省国土资源厅网络中心机房装修项目招标。整个比选过程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并全程录像,确保了项目招标工作“阳光作业”、监督到位。目前,机房改造工程已结束。三是由于省政府14号文件出台后,“金土工程”一期招标流程发生了变化,招标不能采用政府采购,只能按“工程招标”实施。因此,加强了协调力度,到省发改委申报并备案了比选招标代理机构的文件,依法按程序确定了招标代理机构。四是完成了四川省“金土工程”(一期)项目所急需的硬件和软件、机房设备、工程监理、工程设计等招投标工作。信息中心按照“金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金土工程”一期工程监理、小型机服务器、数据库软件、中间件软件、GIS软件、存储系统、省厅核心网络交换设备、邮件系统和即时通信软件、网络安全设备、刀片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等招标文件中的技术需求部分。招标代理机构在了解省厅业务需求、付款条件、售后服务措施及要求之后,精心制定了招标文件,经省发改委备案后,完成了首批软、硬件设备的招标工作。目前,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毕,投入试运行阶段。

(四)夯实基础,统一部署,建设全省国土资源网络平台

一是加强机房改造,提高网络整体性能。为确保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运行,今年上半年,厅信息中心在考察省内外相关单位机房改扩建的基础上,结合我省“金土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了网络机房改造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机房装修、精密空调、新排风、UPS电源、配电、防雷接地、气体消防、门禁系统及监控系统等设备及设备集成。今年4月至9月,历时半年时间完成了厅机关大楼计算机机房的改建。新建成的机房对网络设备进行了优化,新增了IPS入侵防御、1000M防火墙,电子政务内网实现了1000M接入,具备了技术先进、安全性高、管理性强、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同时也为下一步指导市(州)国土资源信息机房建设积累了经验。二是建设全省统一的国土资源网络平台。今年上半年,信息办分赴各市州现场调研,在了解各地网络建设现状和工作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与省委网管处协商,并联合下发文件,明确省厅与市(州)国土资源局之间依托四川党政网(电子政务内网)物理平台构建业务专网。该专网将用于运行和处理国土资源系统非涉密数据(仅限于工作秘密)的办公、业务系统、联网审批和影像数据传输系统等应用。同时,要求市(州)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建设,要形成纵向连接省厅和县(市、区)局,横向连接政府其他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国土资源网络。目前,各市(州)国土资源局正抓紧内部局域网建设,为省—市(州)联网以及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运行做准备。三是加强了党政网及门户网站的改版工作,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提高了政务公开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和方便群众,接受社会监督。

(五)领导重视,加强协作,认真做好系统开发和数据库建设工作

为保证首批省级建设用地预审管理系统、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矿业权审批管理系统、公文流转管理系统、信访信息管理系统和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系统等6个业务管理系统能够顺利完成,取得实实在在的应用效果,厅领导高度重视,由信息办牵头,组建专门的技术班子参与到系统开发工作中去,制定了“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推出一个应用一个,初步实现

从网上向国土资源部报送报件和接收报件功能”的工作思路,确保了系统开发有序按期进行。

一是加强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本地化改造。结合四川省国土资源管理和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对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统一了用户及身份认证管理,开放平台应用程序开发接口,加强业务之间的整合和互动,增加在国土行业方面的平台特性,最终用户界面组织及个性化组装,提供GIS操作共性组件的抽象及接口等改造。二是完成6个业务系统开发任务。选派技术人员与开发公司成立了需求调研、软件编码、系统测试等3个系统开发小组,严格按照CMM3软件工程标准进行业务系统开发,规范文档管理。目前,6个业务系统已开发完成,投入试运行阶段。三是完成数据库建设和整合任务。根据部信息办下达的数据库建设与整合任务要求,对现有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充分依靠大专院校的力量,整合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农用地分等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同时,指导成都市局建立和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产量等数据库整合任务。数据库建设和整合通过了部信息中心验收,获得部信息中心领导以及技术人员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二、试点城市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情况

成都市作为全国32个“金土工程”试点城市之一,已于2006年12月将《成都市金土工程建设方案》报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并通过了部信息中心组织的专家审查。工程总预算3000万元,其中应用系统建设800万元,数据中心建设1700万元,网络系统建设500万元。为了适应“金土工程”建设的需要,成都市局增设了“金土工程”办公室,与信息中心合署办公,专门负责成都市“金土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

结合成都市实际,成都市“金土工程”主要开展了应用系统、数据库、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和标准化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工作。

(一)应用系统建设进展情况

一是开展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系统的升级和推广应用。完成了系统升级和中心城区土地登记统一联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二是开展“金土工程”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部署。目前,土地储备管理系统已开发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矿业权管理、公文处理与交换、土地执法监察和土地开发整理等其他6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预计12月下旬全部完成。三是开展了门户网站改版工作。

(二)数据库建设及整合情况

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和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的整合工作,通过了省厅和部金土办的检查验收。

(三)数据中心建设情况

数据中心软硬件设备已采购完成。数据中心机房改造工程计划年底完成。在数据共享与交换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四)网络系统建设情况

目前,市局和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局域网,以及市局到中心城区6个分局、8个局属事业单位的广域网已经建成。市局到14个区(市)县局的网络接入工作将于11月底全部完成。

(五)安全系统建设情况

已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在新事业单位办公大楼正在建设数据异地备份中心。

(六)标准化建设情况

在认真执行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有关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

作为全国32个“金土工程”试点城市之一,成都市“金土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区(市)县局和市局发展水平不对称、显化信息价值和决策分析功能还需加强等问题。下一步,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成都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规划》,解决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建成成都市局、中心城区分局及区(市)县局、国土所三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网络,开发完善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三是建立市局、区(市)县局和国土所三级数据汇交体系,建设成都市国土资源数据(监测)中心。四是开发国土资源电子监察系统,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三、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我省“金土工程”建设至今,在厅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部信息中心的悉心指导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回顾前阶段的工作,由于第一次搞“金土工程”建设,因此从立项、招标到建设是一个逐步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结并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做到5个“加强”。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全力推进“金土工程”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能只靠信息中心来唱“独角戏”。为整体推进信息化工作,实施好“金土工程”,厅信息中心积极发挥主动性,多次向厅党委汇报,得到了厅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今年3月召开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是厅里第一次全面深入地专题研究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宋光齐厅长在会上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统一了认识,强化了责任。会后成立了“金土工程”办公室,明确了各个处室的职责和任务,对“金土工程”的组织实施进行了统一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厅党委对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也为“金土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为配合“金土工程”的实施,我们按照“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思路,先后制定、完善了政府采购、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机房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得各项工作开展都有明确的制度要求,工作实现了程序化、规范化,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监督,杜绝“暗箱操作”,认真做好工程招投标

招投标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七部委27号令)规定执行。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厅“金土工程”招投标工作组全程监控录音、摄像和监察,厅纪检监察派出富有经验的老同志参与招投标的每一个过程;厅法规处对拟签的每一份合同都认真审查;厅办对机房改建方案反复研究;厅财务处、科技处在财务预算、项目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得招标工作实现了阳光化、规范化。

(四)加强协调联系,拓展信息渠道,推动建设顺利进行

信息化作为高端产业,其设备与技术日新月异,更迭频繁。因此,我们按照宋光齐厅长“既要体现前瞻性,又要防止浪费”的总体要求,加强了与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加大协调力度,保证了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我省不是“固步自封”被动了解各种信息,而是主动深入了解市场信息化资源配置和兄弟省份电子政务设备使用情况,并结合我省资金情况,多次与各大品牌厂家驻成都办事处负责人及销售代表协商产品价格,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建设“统一平台”方面,省厅信息中心与ESRI公司、ORACLE甲骨文公司多次商洽,分别签署了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购买ARCGIS软件和ORACLE数据库软件的最低协议,既节约了建设经费,又为市(州)实现软件的统一性奠定了基础;在招投标标书制定过程中,信息办加强了与省招监办的协调联系,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招标文件奠定了基础;在机房改造方案制定过程中,信息中心多次到省委网管处、省委组织部、省电信公司等单位,调研学习机房建设情况,进一步优化了省厅机房改造方案。

(五)加强质量监督,抓好售后服务环节

为保证工程质量,专门设立了工程监理的办公地点,督促工程监理每天现场监督,认真做好机房改造、设备签收、验货等工作,确保合同执行不走样。充分认识到售后服务在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在制定标书、签定合同过程中,严格抓好服务环节。其中:首批应用程序开发的售后服务期为五年,免费维护;购买的大型软件均一次性购买了两年的免费升级、维护和现场服务,并将总货款的3%作为服务保证金,期满后再进行支付;重要设备小型机、存储系统的免费维修期为3年,也预留了总货款3%的服务保证金。确保了工程质量有保障,服务能到位。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省虽然在“金土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正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信息中心机构性质的原因,使得人才进入难,流失易,加之收入低,留不住人才,不利于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和长远发展;二是对现行招投标法律法规理解不深刻,在招标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三是在编写技术指标的过程中,对行业内相同产品的性能、参数了解不全面,前期准备工作做得不够,以至对招标文件中技术需求书的描述多次修改;四是对评标现场专家评分原则、打分方式了解不细致,准备欠充分,同时专家对招标文件未进行认真的研读,以至在第一次公开招标中,出现了废标的情况。五是对建设的扩展性考虑还不全面。比如在机房改建中,对于机房建设的扩展性考虑得还不全面。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坚定信心,逐步摸索,在今后工作中切实解决。

今年是我省“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年,重点要完成省厅电子政务基础平台框架搭建、基础软件模块开发、网络系统建设、安全系统建设、机房改造等内容。围绕省厅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在平台上开发急需的业务应用子系统,实现厅机关主要业务无纸化办公。据此,下一步工作重点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开好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我省已确定本月16日在成都召开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将传达部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通报“金土工程”一期进展情况,重点部署下一步市州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同时,还将借此机会搞好已开发应用系统的使用培训工作。

二是做好应用系统联网运行工作。目前,首批开发的6个应用软件程序已安装到各业务处室计算机和服务器上,并投入试运行。11月份省厅将邀请部信息中心的领导对6个应用软件运行情况进行预验收。同时,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将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其他6

个业务应用软件安装到位,明年1月起实现国土资源业务与部的联网传输。

三是做好省、市网络连接。围绕着“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在开展各市(州)国土资源局网络、网站和机房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各市(州)局域网和省、市两级联网建设。

四是完成省厅到21个市(州)国土资源局的数据图像传输系统建设。2008年1月1日之前,实现部、省、市数据图像传输三级联网,并逐步将该系统覆盖到有条件的区、县。

5.国土规划 篇五

1、按自然资源的不同功用: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空间资源和时间

资源

2、国土规划的类型按内容的侧重点分:(1)策略性国土规划(2)建设性国土规划(3)综合性

国土规划

3、农业区位论:杜能;工业区位论:韦伯;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市场区位理论:帕

兰德

4、国土开发的理论模式:倒“U”字理论;门槛理论;梯度理论;据点开发理论;轴线理论;;

中心地网络体系理论5、1898年,霍华德的《明日的花园城市》;盖迪斯第一次明确了国土规划的大致地域范围、目的要求以及规划的大致程序;1933年,美国以流域为对象进行的田纳西河流域规划,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开展国土规划的良好开端和成功典范;美国学者艾伯克隆比主持编成大伦敦区域规划,成为以大城市为中心进行国土规划的大胆尝试;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展开国土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许多国家的国土规划已由物质建设规划转向社会文化发展规划,生态最佳化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成了未来国土规划的新方向。

6、资源评价、指标预测和规划决策是国土规划中的三项基本工作。

7、社会发展指数的具体表现:(1)人口数量(2)人口密度(3)劳动力资源数量(4)人口质量(5)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6)技术进步率

8、国土资源开发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宗教风险、民族风险、舆论风险等);

经济风险(金融风险、亏损风险、市场风险、经济衰退风险、产业结构调整风险、决策风险等);

环境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化学风险、物理风险等)

另外根据承受对象差异,还有:人群风险、设施风险、生态风险等。

9、国土规划的空间发展战略模式:均衡发展模式;非均衡发展模式;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10、将全国划为七大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长江流域中下游经济区;华南经济区;晋陕蒙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大西部经济区

11、国土开发与整治重点项目的项目评估的内容:技术评价;环境评价;商业评价;组织机构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

12、区域调控的具体手段包括:计划(规划),政策,法规,行政管理及技术支持。

二、名词解释

1、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和专属经济区海域,由自然要素(水、土、气、生物、矿物等)和人文要素(人口、建筑物、工程设施、经济及文化基础等)构成,既是资源,又是环境

2、领海:专指基线向海一面的一定宽度范围内的海域。一般认为是12海里。领空:领陆和领水之上的全部大气空间

专属经济区:是指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

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3、国土资源:广义——全部自然资源、全部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全

部经济资源。

狭义——仅指全部自然资源。

4、国土规划: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

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是国土规划中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和具体化。

6、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

表现。

经济地理区位:指地球上某一事物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创造的人地关系。

7、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之中相互关系的学

说。

8、规模经济:是指资源使用者和生产经营者按照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可能获得的经济利

内在经济:指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在扩大规模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经济受益的增加。

外在经济:指整个经济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企业增加了收益。

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扩大后,收益增加幅度大于规模扩大幅度,但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后,规模收益递增将变成规模收益递减。

9、地域分工:各个地域依据各自的条件与优势,着重发展有利的产业部门,以其产品与外

区交换,又从其他地区进口其所需要的产品,这种一个地区为另一个地区生产产品并相

互交换其产品的现象,即是地域分工。

10、可持续性: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于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内,自然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获可承载能力。

1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包括服务)、信息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各国经济依存度日益加

深,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的过程和趋势。

12、资源物理指数:是指反映规划区国土资源的存量或状态。

13、市场参数因子:是指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市场因素来侧路资源状况的指标。

14、投入产出率:是国土开发整治的全部劳动成果(产出物质总价值)同全部劳动消耗(投

入的物化劳动货物活劳动量)之间的比较

15、产业结构:国民经济活动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16、社会发展指数: 反映地区人口数量、质量及科技教育庄的指标

17、国土资源开发敏感度:是指国土资源开发活动在自然与人类系统中所引起的反应程度及

其方向(即效应),18、国土资源开发的财富敏感度:是指国土资源开发活动到导致的经济财富增长响应速度和

响应程度。

国土资源开发的环境敏感度:国土资源开发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光、热、噪声必然要弃置或逸向人类生活生存的水、土、空气等自然环境系统,从而引起环境质量的改变,这种改变就是环境敏感度。

19、故障树分析法:就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故障分解成各种小的故障,并对各种引起故

障的原因进行分解。

20、地区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要

求下地区资源能长期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下,可持续

供养的人口数量。

21、国土规划编制与实施一体化过程:就是规划有“文”化过程、“图”化过程和“电”化

过程分别转化为“物”化过程,就是规划由“软”变硬、由闷响变为现实的过程。

三、简答

1、国土规划的理念:(1)问题理念(2)市场理念(3)全球化理念(3)全球化理念

思维:(1)动态思维(2)人本主义思维(3)政治思维(4)契约思维(5)

弹性思维

2、我国国土规划的主要内容

(1)地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资源综合评价

(2)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开发战略研究

(3)明确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目标及基本方针

(4)合理确定国土资源配置的空间规模和结构

(5)重大国土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项目以及建设活动的空间布局

(6)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3、国土规划的体系按规划详略程度分:

(1)国土总体规划

(2)国土专项规划:是在国土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针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

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3)国土详细规划:分两种类型:控制性国土详细规划是地方政府为规范和控制国土利用

行为而编制的规划,它详细规定了各类国土资源的使用范围;开发性国土详

细规划是为了知道某一地区如何开发国土资源而进行的具体规划。

4、市场失灵

(1)概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有效配置,当这种条件不

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为市场失灵。

(2)原因:存在能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4个原因。

政策失效

(1)概念: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

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

染等。

(2)原因:决策判断失误;利益集团的影响;决策信息不全;体制不健全等

5、各国国土规划的共同点

(1)规划体系完备,构建并形成了完整的国土规划体系

(2)规划目标主要在于使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更好地、更稳定地向前发展

(3)就业问题、土地利用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发展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是国土规划

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

(4)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5)国土规划得到公众的广泛参与

6、国外国土(区域规划)理念的最新发展趋势

(1)主导思想上强调人文意识

(2)关注重点上强调解决核心问题

(3)资源利用上强调可持续发展

(4)编制方法上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5)贯彻落实上强调实施手段的多样化

(6)规划制定和实施中重视公众参与

(7)国土(区域)规划理论推陈出新

7、当前中国国土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工作中贪大求全、计划经济色彩仍较浓而对市场作用重视不够。

(2)宏观战略过多,可操作性较差。

(3)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没有有机结合,存在着互相分离现象。

(4)缺乏从个案研究到普遍规律的提升与推导论证。

(5)国土规划的类型与层次结构不全,整体性较差,没有很好处理国家级国土规划与地方

性国土规划的关系。

(6)对国土规划缺乏统一管理与协调。

(7)国土规划制定后,缺乏有效调控手段来保证实施。

8、公众参与规划是指规划工作组以外的、将来要执行或受规划影响的部门或代表共同参与规划决策的过程。

公众参与规划的作用

(1)集思广益,使规划决策更科学合理;

(2)保障公平,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3)有利于规划的广泛接受和实施。

加强此项工作的措施办法

(1)提高公众,包括工作人员等全体社会公民的参与意识;

(2)确立公众参与规划的法律地位,并立法保障。

9、国土规划的技术路线

(1)规划准备工作

(2)地区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3)地区发展问题的系统分析与诊断

(4)进行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5)地区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

(6)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

(7)方案初审

(8)公开征询

(9)规划方案评审报批

(10)国土规划实施及追踪监控与调整

10、特尔菲法原则:一是匿名性;二是反馈性;三是统计特性。

程序:①预测工作小组成立;②意见调查表设计;③聘请专家进行咨询;④意

见整理汇总;⑤预测结果确定。

1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145

回归模型中最基本的就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i=β0+ β1x1i+ β2x2i+ „+ βkxki+εi

(i=1,2,„,n)

12、逻辑斯蒂曲线模型P148

适合预测对象存在增长极限的情况,尤其对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等预测非常合适。

逻辑斯蒂曲线模型方程的一般形式:

y=k/(1+be-at)

13、动态规划求解最短路线P15314、数学期望法P15415、耗竭性资源开发模型P16016、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步骤:(1)定义系统(2)分析因果关系(3)建立系统流图(4)

构造方程式(5)运行模型(6)结果分析

17、国土规划指标的功能:(1)反映功能(2)监测功能(3)比较功能(4)评价功能(5)预测功能(6)计划功能

18、加权指数评价法P230

资源开发潜力

综合指数RI

RI=d1▪R1+„+dn ▪Rn

d1+„+dn=1

RI为国土资源开发综合指数

Di为i种资源的开发潜力权重

n为评价地区内资源的种数

19、国土资源开发的吸引力大小一般和国土资源的富集程度、开发规模、组合结构、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开发的基础设施配套程度、开发的政策环境、开发的服务体系完善程度、开发的障碍因素、开发区与其周边地区发展的协调程度等等因素密切相关。

20、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有三种:

(1)生态经济模式

(2)精益经济模式(内涵):

(3)循环经济模式

21、经济区构成三要素: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 三者之间关系P32222、国土规划成果的编写:(1)国土规划说明书的编写:总体综合编写;专项及重大项目规划;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等(2)制图

21、区域减灾和防灾体系建设的意义和措施P38022、简述3S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

(1)、GIS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

用途:位置;条件;模拟;趋势预测(时域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层次:完成日常工作中的各种事务处理--MapInfo、Arc/Info、AutoCAD

MAP、MapGIS等通用GIS软件;

完成委托的具体应用任务;

开发用户所需的GIS应用系统

规划方案的辅助设计

(2)、RS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国土资源大调查与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规划的实施监测

(3)、DSS技术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规划方案布局辅助设计;空间决策支持

四、辨析题|连线题

1、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区别:外延上(范围、数量和种类)——自然资源是无限的;每个国家的国土资源却都是有限的、不完全的内涵上——国土资源概念增加了“主权管辖范围”之内容。

⑴符合国际法规定的范围;

⑵得到国际公认,尤其是邻国认可;

⑶主权关系未定或不明确的资源不能列入国土资源;

⑷流动于多个国家的资源必须依据国际法和国际条约进行规划。

2、国土开发与政治的重点区域主要类型

(1)城市依托型重点国土开发区(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辽中南)

(2)资源依托型重点国土开发区(攀西-六盘水开发区,充藤-两淮能源开发区,晋

陕豫蒙古宁能源基地)

(3)流域依托型重点国土开发区(长江三峡经济开发区,澜沧江水电,有色金属基

地,红水河水电,矿产开发区,乌江干流沿岸)

(4)综合依托型重点国土开发区(山东半岛,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沿岸地区,哈尔

滨-长春地区,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地区)

(5)特殊政策依托型重点国土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边境经

济合作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扶贫开发区)

五论述题

1、国土规划的国情依据:P47

一、资源国情

(1)资源短缺:人口众多,压力巨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要求规划达到,珍惜、合理利用、保护,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模式,节地、节水、节能。

(2)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国土资源数量上地区分布不均;国土资源品质上地区分布

不均;资源组合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性

(3)资源利用粗放:A|、水资源:农业用水,灌溉技术、方式落后,失水巨大,利

用率低,工业用水,效率不高,废水重复利用率低,污染较为严重。

B、矿产资源:a、利用率不高b、综合利用水平低c、回收利用率低

C、海洋资源:a、海域、远海开发利用水平低b、海洋资源种类、产业发

展不平衡(如捕捞大于海水养殖)

D、森林资源:a、林地资源面积小,生产力和利用率都低b、森林经营管

理粗放,林分质量不断下降c、人工林面积比重越来越大d、林龄结构比例失调,中幼林比重大

E、非农用地资源:a、城市用地外部扩张大、内部结构乱、产出水平低、低效土地多。b、农村建设用地分布散、面积大、空置超占多。c、开发区总体数量多、规划面积大、闲置土地多。d、小城镇用地规模大、密度大、吸纳人口作用不理想,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e、新上项目在用地上“喜新厌旧”、规模过大、重复建设,土地低效利用甚至闲置浪费。

二、环境国情:风蚀荒漠化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土壤盐渍化问题;工程荒漠化问题;湿

地面积持续萎缩;水资源恶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三、地区发展国情:土地承载量超负荷问题突出;城镇化发展滞后;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

6.国土局规划科工作总结 篇六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积极主动为项目用地预申请、预审、用地报批服好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主要工作

(1)稳步推进市、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继《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和《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备案后,我们与规划编制单位密切合作,现已完成10个乡(镇)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成果。除陆城外其余乡镇规划全部获批。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成果有规划文本、说明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目前,全市总体规划和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枝城镇、五眼泉镇等五个乡级总体规划已在省厅备案,为项目建设提供土地和赢得时间,为拓宽发展用地空间创造良好条件。

我们按照上级分解下达的各项用地指标,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全市共划定基本农田4128片(块),基本农田面积24711公顷,耕地保有量25010公顷。注重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积极与城建、林业等相关部门相互沟通,在编制过程中,深入基层先后到123个行政村、10个乡镇人民政府和29个市直单位进行了多次、多轮回实地调查、走访和征求意见,并在规划上报审批前,举行了听证会,市政府主要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及市直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代表参加了听证。同时,积极协调,加强与省、XX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协调与联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拓展用地空间,请求追加用地计划指标,缓解重点项目用地供需矛盾。同时,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要求,举行了听证。对乡级规划多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开评审会、论证会,以保证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用性。合理分区、明确管制规则和监管措施,协调各行业的用地需求,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2)严格用地预申请,积极为建设项目用地服好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用地单位和个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目前招商引资签订政府投资服务协议项目84个,我们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对拟建设的工业硅、光伏产业园、国际商贸城等项目进行了规划选址,为项目选址的可行性建设提供建议。

根据市人民政府印发的《XX市工业项目用地预申请制度(试行)》(都政发[2010]33号)的有关要求,为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建设、早产生经济效益,我们采取协调沟通、主动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前介入用地报批环节,对符合规划的立即受理用地预申请,只收取政府投资服务协议和勘测定界图,以满足报批所需。自去年实施用地预申请以来,受理预申请用地的项目有104个,用地规模8740亩,已交纳履约保证金的有89个,共交纳履约保证金3.9亿元,未供地项目79家,需用地3523亩。

(3)严格规划审查,把好用地预审关。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今年,我们对建设单位上报的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审查,今年我市向上申报建设项目用地报件41个,其中城市批次17个(含加油站6个批次)、区位置换8个,农转用10个,增减挂钩批次项目6个。其中:现获准批次11个,面积42.2402公顷,其中农用地39.3132公顷(耕地8.4213公顷),建设用地2.1599公顷,未利用地0.7671公顷,新增建设用地40.0803公顷,涉及4个乡(镇)10个村。对历年已获批未供的土地进行调整,上报区位置换8个报件,用地总面积75.8108公顷,主要为九州方圆光伏项目、东阳光公司高纯硅、阿波罗复合肥项目、天峡鲟业等一批重点项目解决了用地所需。农转用项目获批3个,新增建设用地10.0454公顷。其次通过争取向省政府申报重点建设项目,获增减挂钩指标90公顷,获取了新增建设用地空间。

为进一步强化预审功能,把用地管理工作提前到项目立项前,扭转用地管理跟着建设项目和用地红线走的被动局面。今年科室接待兴办企业用地咨询100余人次,受理各类项目用地预审、预申请、招商引资会签项目80个。按照“分级预审、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宜昌江南一级路、XX县龙舟坪至宜都五眼泉一级公路、红花套镇红花套村污水处理工程等32个项目出具用地预审意见和初审意见。拟占地面积176.1468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74.2617公顷,耕地46.456公顷。严格执行国家用地定额标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通过。并分析我市各项用地计划情况,为合理安排建设用地项目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首页12尾页

(4)对规划进行适度局部调整。主动引导拟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内选址,合理安排各类产业用地,同时用活政策,先行先试,对不符合规划的,先期协调,先行报批。我市红花套、高坝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成果,于2009年12月份率先在全省批准。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增资扩融的东阳光工业硅项目、光伏产业园,新增的西南天然气等重点项目无法顺利落地。为确保重点项目尽快落地,我局急企业之所急,保障招商引资成果,按照“统筹谋划、力保重点”的原则,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到省厅协调沟通,局部调整2100亩,并增加建设用地指标1500亩。从而解决了用地难题,实现“保规模总量、保重点建设、保安全落地、保优质服务”的目标。

(5)编制“十二五”国土专项规划。根据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完成《XX市“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专项规划》。该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土地、矿产、地灾、信息化等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相关领域发展并决定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

(6)、积极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工作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工作对破解城镇发展用地瓶颈,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局高度重视,在XX市低丘缓坡地会议后,一是成立了低丘缓坡地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并成立了调查专班。二是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外业调查,分三个小组,经过三轮实地踏勘,确定了拟开发地块范围,分为红花套片区、陆城枝城姚家店片区、枝城片区,共14个区块。经二调数据库统计,总面积1589.23公顷。其中耕地319.42公顷;园地479.15公顷;林地376.32公顷;荒草地35.9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0.9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3.41公顷;其它用地30.88公顷;城镇工矿用地213.15公顷。目前正在进行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待审批后即可组织实施。

(7)其他工作完成情况。在做好科室正常工作的基础上,还积极完成上级交办和其他临时性工作。配合做好2010年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和例行督查工作,主动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图件资料;开展新农村居民点小区的选址和还建点前期选址工作,深入基层调查和了解原有企业的土地利用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及时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共整理上交资源规划类档案卷宗30本,资料件数68件,方便了资料的日常管理运用和查询工作,同时做好宣传及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政治学习。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总规修编指标分解难。特别是建设用地指标紧缺,难于满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另一方面,二调数据中建设用地总规模超标,给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带来诸多困难。

2、土地利用计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增加指标协调难度大。

三、明年的工作计划

1、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做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科学合理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为各类项目用地提供服务。开展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同时,做好规划实施与管理,加强规划的宣传工作。

2、认真做好科室日常业务工作。对各类建设用地进行严格的规划审查,做好全年各批次城镇建设征转用地工作,特别是农用地转用工作,努力争取、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利用计划。适时组织全市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其他科室做好工作;认真做好上级交办或其他临时性工作。

3、充分挖掘“低丘缓坡地”潜力,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为增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做好服务。

4、积极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点项目做好用地服务。

7.国土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篇七

1 国土资源的基础地位以及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矿产、海洋、水、森林、草原、生物、气候以及能源等多种资源。人们的生活、生产与自然资源紧密相关, 不管创造的财富属于那类, 它们最先的出发点都是自然资源。资源是安民兴邦重要的前提, 也是国际民生根本的依托, 更是我国战略安全最基本的保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的组建, 使得矿产、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都得到了合理利用。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我们已经将自然资源中的大部分资源, 从陆地到海洋、从土地到矿产实行了统一、集中管理。”标志着我国资源资源管理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 国土资源部主要肩负着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职能。

2 我国国土资源的主要贡献以及现状

我国丰富的土地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也解决了我国人口剧增所引起的粮食问题, 确保了社会的安全稳定。据相关资料显示, 2011 年我国可耕地面积约有12761.58 公顷, 占我国陆地总面积13.4%。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 如《土地管理法》、《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办法》等, 我国也在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 人和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国土资源保证度持续降低;其次, 能够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较为匮乏;再次, 开发利用不科学, 对土地资源造成一种浪费;最后, 我国土地退化以及损毁特别严重, 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3 国土资源规划应该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合理规划国土资源, 能够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需求, 保障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规划国土资源,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 对我国国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因此, 国土资源的合理规划应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指导思想, 应该合理处理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以及土地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想让国土资源规划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要满足以下五项要求, 首先, 转变国土规划主导性思想, 合理规划国土资源, 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 把指令性规划转变成为指导性规划, 把计划型规划转变成引导型和市场型规划;第二, 要改变国土资源规划的具体内容, 把土地利用变成开发、保护和利用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全新体制;第三, 改变国土资源规划的方式, 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改变成公平和效率同等重要, 把政府包办、管理所有事项转变为政府引导公众参与模式;第四, 将国内资源规划转变为向国际发展, 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最后, 转变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模式, 将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发展模式。

4 国土资源科学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首先, 要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工作, 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 也应该保护好土地资源。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对土地资源进行总体规划, 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开发体系, 确保对国土资源做好切实有效的规划,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的有效率;其次, 要增强矿产资源的规划工作, 国家应该从矿产的资源开发、地质勘探以及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策略, 使矿产开发逐渐由粗放型向着节约型转变, 完善矿产开发的相关制度, 使得开发和保护并行, 切实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 要有计划、有序的开展资源规划, 要遵守“先试点, 后推进”原则,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选取不同的土地资源规划试点, 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理念, 详细的安排试点规划工作, 大力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第四, 健全国土资源规划法律法规, 我国某些地区对于土地开发无节制, 甚至严重浪费等问题, 应该建立健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 加强对国土资源开发的监督监管力度。也要健全国土资源规划制度以及项目考察制度, 从而确保规划工作能够正常进行;最后, 加强国土资源开发技术创新, 研究出一项全新的资源开发技术, 大力促进资源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的力度, 要将最新研究成果投入到国土资源开发之中, 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率。合理规划国土资源, 使其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持续以及健康的发展, 发展的前提是生存, 而发展便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若发展要以破坏环境为前提, 这种发展将会失去长久性, 同时也削弱了人类的根基。社会发展应该在资源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进行, 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 资源开发和保护应该要以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2) 要能够正确处理我国国土资源目前、长远两者间的关系。国土资源若发生变化, 定会影响到其长远发展, 当今的发展要综合考虑到国土资源未来发展空间, 合理利用国土资源, 既要满足现阶段需求, 又不可以对后代满足需求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应该着重围绕人口和环境间的矛盾, 不仅要把握住当前, 更要将目光放长远, 处理好国土资源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3) 要能够处理好局部以及全局两者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可持续发展自身的艰巨性以及长期性决定国土资源合理规划要具备全局观念、系统观念以及整体观念, 要充分考虑到局部和全局两者的关系, 不要因为局部资源的运用, 便忽略了对整个地区的合理利用, 要对整体进行统筹规划, 要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综合考虑。

4) 要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国土资源之间的关系。如果资源的开发是建立在环境污染以及破坏生态的基础上, 将会导致可持续性发展丧失环境以及资源基础的支撑力。在处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的问题上, 应该坚持“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原则, 要着手实际, 尊重生态以及自然规律, 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最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将科技作为导向, 将开源和节流作为突破点, 以高效利用资源作为重要保障, 这样才能处理好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

5 结论

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着推进性的作用, 我国国土资源的科学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对国土资源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为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做出重要贡献。

摘要:国土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 是人类发展和生存最基本的条件。我国国土资源丰富, 但均分到个人就相形见绌, 土地资源的利用形势也十分紧张。如此便需要对我国国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 保证国土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土资源,规划,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文灿.国土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12 (12) .

[2]戴亚东.国土资源及可持续发展[J].城乡规划, 2015 (14) .

8.四川省国土规划 篇八

摘要:土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物质方面的基础,地籍的管理作为我们国家的土地管理方面的一个基础,因此提高地籍的管理工作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现如今科技迅猛发展的大局势中,作为我们国家国土资源的有关管理部门,就更加要逐步加快地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以便让地籍的管理工作逐步的向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方向来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土地资源方面的开发利用。而另一方面,地籍的测量工作是土地管理基础性的工作,是进一步来实现我們现代化地籍管理的根据。为能够确保耕地的总量有一个动态的平衡,从而制作出合理有效的计划来提供坚实的后盾,本文主要分析了地籍测量在城镇土地管理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地籍测绘;国土管理;土地

地籍测绘指的就是对于土地的权属临界点和它的地址来进行测定的过程,它包括土地的面积,使用情况以及权属关系等要素,在这些城市的地籍测量中往往会将这些要素都写到纸上,以便于更好的去进行城市土地管理及应用。城市的土地管理同样需要结合这些地籍测绘方面的技术,才能准确的了解地籍的信息,保证城市的土地利用能有高的效率,与此同时能在管理当中联系地籍的信息档案,增强地籍的信息完整性,从而为政府的土管开发以及管理去提供一些必要的根据。作者从地籍的测绘方面的细节开始阐述,描述了地籍测绘在其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应用,而且详尽的总结了地籍测绘在其城市土管中的用途所在。

一.地籍测绘的任务以及内容

(一)税收方面的测绘工作

我国多数的土地都是由城市和乡村结合的形式构成,但是税收的问题就要适当的利用其地籍的测绘技术工作来完成。在我们的税收地籍的测绘中,它主要的测量目标就是土地的面积,一般来说,通过这些简单的工具就能够来测这些土地一系列的数据,来便于税收的统计工作,另外还可以为土地的主人来提供相应的信息。

(二)产权地籍方面的测绘工作

产权的地籍测绘主要是集中于城市方面土地的管理过程当中,它们为了可以躲避房地产商方面不合理的动机,便于去维护这些土地持有人的部分权利,在测量的过程中比较详细的确定了土地的归属以及使用权,这就是现代城市的地籍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另外也更是城市地籍测量的重要任务。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测量过程当中必须要对它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测绘,而且要为这些土地的管理部门来提供测量之后的有关信息。

(三)关于不动产的测绘工作

城市的地籍测绘中关于土地的使用以及归属权和不动产地籍的构建就是这个测绘工作的重要点,它不但关系到地籍的产权方面,更对地籍的更新和检测有影响,在新的时期,为这些地籍的面积量化来提供有效的依据,测绘的模式上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改变。

二.地籍测绘在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作用

(一)土地的登记方面

城市地籍的测量一般把一些界址的点线、面积以及地图全部描绘到这个土地的权属书里,这就一定要通过有关的土地管理的部门批准,另外也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应以及依据,没有通过土地的管理部门来依法登记的土地,其所有权均不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因此地籍的测量在我们的土地登记中,用途是十分重要的。地籍的测量中关于土地的登记必须要公正透明,而且经过对信息的整合可以更加详尽的反映每块土地的真实情况,以免私自建设的现象。

(二)建设的用地方面

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建设方面用地很多,土地的管理中必须要联系其地籍的管理系统来进行一些基础的信息整合。首要的就是要规划出我们国有的土地以及集体的土地,要做好其界线的明确区分,在这个规划中能够应用其地籍图将出让以及征收的土地面积来进行精确的测量,进一步来确定其拆迁的明确范围,用这个作为依据来定好建设的用地;再者,要根据其土地的测量成果来确定这些界址的坐标,当然要精确的计算土地的面积,来为其评价这些土地的补偿去提供一些基础的信息;最后,还要很好的应用地籍的信息管理系统方面。

(三)企业的改革方面

城市的发展中部分企业的规模在逐步的壮大,在这个时候企业就应当去改址,来进一步的适应它们的发展以及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些规划,企业方面在其选址的后续工作中,就需要对其所选的土地面积进行一定的测算,并联系企业的原来的土地资产来进行有效的规划,去帮助这些企业来进一步的完成其改革,来保证企业土地的使用具备其合理性以及合法性。在我们城市的土地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的改革就很好的体现了关于土地管理的级差效益,这不仅仅盘活了部分土地的资产,更进一步提升来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城市的建设方面

伴随着我们现代化城市的逐步发展起来,城市当中国的人口也在逐步的增加,这就使得我们城市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用地在迅速的增加,而城市如果想要更加合理的来配置这些土地的资源就必须要进行更加详尽的谋划,来保证土地的布局具备合理性以及交通具备其便利性。

三.地籍的测绘在其城市的土地开发管理方面的作用

城市的土地开发过程当中还要很好的利用其地籍的测绘来进行进一步的测量分析,这能够增强其土地建设前期决策的熟悉以及其设计更加的规范,另外地籍的测绘方面还能够评价其城市发展在用地方面的需求,进而可以为其旧城镇的改造以及其新建的项目来提供有效的根据,并进一步的提出其可行性的方案来。

(一)为其决策来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城市的土地开发项目必然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建设过程当中的至关重要的一面,它不但是其经济的发展象征,更是这些城市对于土地的资源需求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在这些土地的建设以及资源的使用上就必须要能够坚持其科学严谨的特点,来进一步的减少其对土地的资源可能发生的过度的利用。土地的开发和整理当中当然还要同其它多个土地的管理部门来进行有效的协调工作,进一步的形成公共的设施用地以及其它方面的详尽规划。

(二)节约其建设的投资

地籍的测绘还能够来节约其城市的土地建设方面项目的有关投资。土地的一些开发和整理则是个长期而且复杂的工作,要通过其地籍的测绘方面的信息,政府不单单可以了解其建筑项目具体的规划,当然还能够帮其工程的建设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投资,从某个工程的项目方面讲,一些前期的设计方案和决策对于其工程的成本是有大影响的,若是地籍的信息不那么准确,那么建设的项目则会发生一些变更,它的损失则会是很大的。

结语

地籍方面的测绘指的就是在其土地的一些权属的临界点以及地址方面来进行的一些有效测定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土地的位置和使用面积的一些要素,在其城市地籍的测量过程当中就会将这些因要素都表现在图纸里面,便于城市的土地进行更好的利用管理。城市的土地管理方面也要好好地联系其地籍的测绘方面的技术,来准确的了解其地籍的信息,来保证其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率,另外在其管理的过程当中联系其地籍的信息档案,增强其地籍的信息完备,便于来为它的政府土地的开发以及管理提供有效的根据。

参考文献:

[1]安丹丹,吴华峰.浅析地籍测量在城镇土地管理中的作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23).

[2]王颖.浅谈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7).

[3]吕平.地籍测量在城镇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5).

[4]朱素晶.地籍测量在城镇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

上一篇:相见不如想念情感散文下一篇:深圳市 南山区 企业市场扩展分项资金出口企业海外展会资助项目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