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职能推进两个着力

2024-07-26

发挥职能推进两个着力(精选8篇)

1.发挥职能推进两个着力 篇一

三创新强党建

着力发挥党组织“两个作用”

摘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对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工业园区是集聚非公有制企业的载体和平台,是工业化城镇化“两化互动”发展的核心区域。XX是宜宾市唯一市区共建园区,自2007年开工建设以来,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党建引领,发扬南溪铁军精神,突破自然资源禀赋不足、工业基础薄弱等劣势,高标准、高规格的规划了5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现已建成9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了食品、轻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

集中区党工委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三创新”(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活动载体)精心打造“园区党建综合体”,加快推进非公党建建设,积极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开创集中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引领企业跨越式发展 1.实施“五建五化”党建引领工程,进一步激发园区党建活力。近年来,集中区党工委转变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从开放化、区域化、实效化角度出发,按照“三统三分”(统筹党建资源、统一党建机制、统率经济发展,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分别实施)的工作思路,以组建扩面、搭建载体、丰富活动、发挥作用为着力点,统筹推进园区党建和园区经济相融互动发展,开展以“五建五化”(党群共建,实现组织体系“网络化”、阵地共建,实现工作平台“一体化”、队伍共建,实现党务工作“专业化”、机制共建,实现党建工作“区域化”、和谐共建,实现作用发挥“具体化”)为主要内容的省级“两化互动”党建示范园区建设,整合园区党建资源和服务资源,形成园区党建的聚集效应,实现了“党旗满园”目标。

2.设置“1+ X +1”党组织组建模式,夯实园区党建组织基础。在园区企业入驻初具规模的情况下,经中共宜宾市南溪区委批准,成立了中共XX工作委员会,由区委副书记担任党工委书记,党工委下辖食品、轻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四个产业链党总支,分别负责四个产业党的建设工作。

集中区党工委大胆创新,改革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管理模式,采取“三个同步”(园区组建同步设立园区管委会党组织;企业入驻同步建立企业党组织;组建党组织同步设立群团组织)的方法,深入贯彻落实“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的精神,创新园区党组织设置“1+ X +1”模式,即把党总支建在产业链上,把支部建在产业基地上,把联合党组织建在党总支下面,并按照“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原则,采取“独、联、挂、派”(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派入组建)等形式,健全园区125家企业党组织,科学构建严密的组织网络构架,推动党建带工建、带妇建、带团建,同步健全完善企业工会、妇女工委、共青团组织,全面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3.建设“党群之家”,强化党组织阵地建设。通过“区委统筹、政府投资、企业共用、党群共育”方式,投资600万元(财政200万,整合项目资金400万),建成占地27亩集“发展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群众工作活动中心、人才培训基地、权益维护中心”等为一体的园区党群教育活动中心,完善党员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40余项功能,切实推动园区党建工作与企业转型发展融合互促、协调共进,聚力打造XX“两化”互动党建示范区。

4.建强“一支”队伍、打造“三支队伍”培养,强化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园区党建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集中区党工委坚持“严格准入条件,严格教育培训,严格加强管理”的原则,大力实施“红领先锋”工程,着力建强一支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切实解决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群工作力量薄弱、指导乏力的问题。重点打造“三支队伍”,即由园区企业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人员组成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专门负责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日常工作;由区级部门选派党群工作指导员(联络员)组成兼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负责“一对一”指导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统筹推荐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干部、离退休党员干部、退二线机关工作者和复转军人建立后备人才库,通过与企业“双向选择”选聘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截止目前,园区共有专职党务工作者40名,兼职党群工作者82名,后备党组织负责人21名。并把非公企业党建“三支队伍”纳入到上级党组织的考核体系,设置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采取考核定级的方法,对于年终考核不合格的非公企业党组织给予点名批评的处罚,不合格的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进行教育,连续几年不合格的给予撤销党组织职务的处分。

5.制定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党组织机制建设。一是集中区成立了由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乡镇组成的园区党建联席会,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会商大事、解决问题和通报情况,初步形成“发展目标同谋划、发展措施同落实、发展难题同攻克”工作模式。二是集中区党工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集中区实际情况,相继创新了非公企业党建经费税前列支机制、园区党员激励机制、非公企业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机制、协调企业内部利益关系机制、领导群团组织党群共建机制、群众服务机制,完善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快促进了园区党建与非公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6.建立双向互动机制,助推非公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创新“三联两挂”(区委领导联系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联系规模以下新引进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联系帮扶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挂职、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员工到机关事业单位挂职)工作机制,通过企业党组负责人列席管理层会议,企业出资人列席党组织会议,使企业党建工作得到业主支持、党组织意见贯彻到企业发展战略中,进而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优势,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园区党建成为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引擎。

7.实施渐进式的人才战略。为给园区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集中区党工委实施蓝领党员成才“三步走”递进培养计划,具体而言则是:把普通职工培养成蓝领,把蓝领人才发展成为党员,把蓝领党员输送进决策层,进而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思路,拥有强大的组织、机制、人才、阵地等保障,实施“五建五化”党建引领工程,有效地推动了企业业主的观念更新,有效地发挥了党员队伍的示范作用,有效地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团队意识,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促进了集中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截止2012年7月底,园区签约入驻企业125户,其中投产70户,规模以上企业4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78.12亿元,同比增长44.86%。集中区已荣获“西部优秀工业园区”荣誉称号,已列入四川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省级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首批)、全省拟新增省级工业园区、省重点产业推进园区、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器、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宜宾市大学生创业园。

二、创新党建服务模式,提升集中区服务水平1.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和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注重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探索流动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模式,对已确认身份但未及时转接组织关系的党员,应组织其参加企业党组织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教育,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不断提高企业党员对党的忠诚度。推进党员管理信息化,便于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信息卡制度。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注重解决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2.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的教育引导。整合组织部、党校、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资源,实施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集中区党工委深入开展企业走访慰问活动,直接联系了恒旭集团、蓝天纸业等一批知名度高、社会反映好的非公有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建立健全优秀企业出资人政治激励制度,将优秀的企业出资人(党务工作者)推荐选举为“两代表一委员”,切实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对政治方向有偏差、履行社会责任不积极、社会评价不良的企业出资人,要批评教育。

3.多措并举解决党建工作经费,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单设园区党建经费进行专项管理,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进行筹集,即区级财政支持一点,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专款专户划拨园区党工委;园区出一点,园区管委会从行政经费中挤出部分经费,专项用于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群工作;党费划拨一点,区委组织部每年从留存党费中划拨5万元,专门用于支持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企业赞助一点,发动企业自愿捐助。

4.建立健全维权机制。在集中区党工委安排和部署下,借助集中区企业服务中心的平台,在非公企业内积极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务公开制度、集体合同和工资协商制度,以制度建设保障业主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最大程度地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积极介入劳资纠纷化解,与工会、劳动仲裁、法院等单位无缝对接,当好矛盾纠纷的缓冲器和矛盾化解的火车头,实现业主和员工的双满意。

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服务模式,充足的党建工作经费,完善的维权机制,实现了非公企业党建理念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型,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越发明显,对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作用愈加突出,进而在集中区内涌现出“人人争入党,人人争优秀”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党建活动形式,搭建工作平台

1.实施“红领先锋”工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集中区党工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自觉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大力实施“红领先锋工程”,通过多渠道选聘优秀党员干部和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专兼职党务干部或党建指导员(特派员、联络员)担任“红领先锋”,帮助企业发展党员、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建引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建设川南区域经济新高地作贡献。目前,集中区共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4个,做到了“应建必建”,基本实现了“两个覆盖”。

2.深入开展“双强六好”活动,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集中区党工委结合非公企业实际,借助组建企业党组织“百日行动”的平台,深入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以创建“党建星、发展星、管理星、文化星、守法星”为载体,实行“党员挂牌上岗”,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明确企业党员承诺“思想觉悟超过普通员工、业务技能超过普通员工、工作业绩超过普通员工”,组织党员带头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带动其他员工为企业发展尽心尽职,促进企业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

3.开展开放式党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活力。集中区党工委不断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除党章规定的党内活动外,逐渐探索党群活动一体化。探索开展网上党支部、手机党支部创建工作,开设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党建微博、网上论坛等,把党的活动阵地拓展到网络上,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抓活动载体,提升党建工作成效。集中区党工委立足“为组织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业主所理解支持”,按照“小型、业余、分散”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岗位练兵、技术攻关、创先争优、结对帮扶、星级党组织创评等活动,指导帮助“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积极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把党的政治力转化为发展经济的生产力。以党组织“星级创评”活动带动“三心一推进”、“两心双争”、“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巾帼示范岗”、劳动竞赛、科技攻关等活动的开展,发挥组织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作用,促使党员在保证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发展、自觉遵纪守法、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当好示范。

集中区党工委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更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理念、创新载体,紧紧围绕促进企业发展这一主题,使党的组织活动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对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塑造企业文化和精神,提高员工素质,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内在发展动力,从而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

2.发挥职能推进两个着力 篇二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 两个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64-001

省委,省政府改善“两个环境”建设,住宅产业作为我省乃至全国能耗最大的行业,其自身能耗加上使用能耗占到全国各行业总能耗的47%,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高能耗问题。

一、现有住宅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我国住宅产业呈现出“四低两高”的特点,即工业化水平低,住宅部件的系列化产品率目前只有20%;成套技术集成度低,科技进步对住宅建设的贡献率仅为30%;劳动生产率低,从业人员人均年建设住宅不到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建筑业增加值更是只有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住宅综合质量低,大部分住宅建设还是现场手工操作为主;住宅产业链上的企业普遍规模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源耗能高,造成的污染程度更高。

二、推进住宅产业化是改善“两个环境”的重要抓手

所谓住宅产业化,即住宅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就是运用現代工业手段和现代工业组织,对住宅工业化生产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手段集成和系统的整合,达到建筑的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流水作业,从而提高质量、效率和寿命,降低成本和能耗。就社会效益来说,产业化的住宅建设具备以下的优势:

首先是改善生态环境。工业化制造住宅部品节煤省地,而且可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施工现场则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建筑污水的排放、建筑噪音的干扰、有害气体及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体现了绿色施工。

其次是明显节约能耗。据研究机构测算,采取工业化集中生产的方式,预制率可达到90%以上,降低了建筑主材的消耗,装配化施工的方式也减少了辅材的损耗。其中,施工现场模板用量减少85%以上,现场脚手架用量减少50%以上,钢材节约2%,混凝土节约7%,抹灰工程量节约50%,节水40%以上,节电10%以上,耗材节约40%。

第三是经济效益明显。以产业化实施住宅建设,钢模板可节省65%的材料费、90%的人工费;抹灰可节省90%的人工费、95%的材料费;苯板、外墙装饰面可节省95%的人工费;钢支撑可节省80%的材料费;脚手架可节省70%的人工费和材料费;管理费用可节省50%,项目综合造价大约节省1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第四是保证住宅品质。采用住宅产业化方式生产部品,实现了主体结构精度偏差由公分级向毫米级转变,基本消除了传统施工常见的渗漏、开裂、空鼓、房间尺寸偏差等质量通病,实现了更高的生产力和更佳的质量控制,住宅室内空间舒适度、整体安全等级、防火性和耐久性更加优良。

相比传统的住宅开发建设模式来说,产业化的住宅建设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提升构件产量。由于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建筑构配件在工厂里可以批次的重复制造,也不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是典型的以“空间换时间”,所以能够迅速满足社会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建造大量的建筑。二是缩短建设周期。大量的建筑构件在工厂里由产业工人生产完成,现场只是以组装和安装作业为主,特别是用机械代替人工,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可以大大缩短工期。以一般民用住宅为例,高层建筑的施工可以缩短1/3左右的工期,多层和低层由于预制程度较高,现场工期可以缩短50%以上。三是降低事故几率。大部分建筑构件在厂房生产,很大程度提高了住宅的综合质量。施工现场采用机械化装配式建房,减少现场作业人员,降低了施工过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三、推进全省住宅产业化的建议

推行住宅产业化,要把握“四化”,即标准化、通用化、规模化和系列化,这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在政策上要积极鼓励。推进住宅产业化,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省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并出台可操作性很强的刚性文件予以保障。住宅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不论是省级层面,还是各地市级层面,都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组建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化企业集团,具备条件的地市还可以打造住宅产业化基地。财税部门可以制定对住宅产业化的部品体系、建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的财政补贴、税务减免政策,也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技术研发、科技创新进行奖励。规划、建设部门可以通过奖励容积率、减免城市配套费的办法大力推广住宅产业化项目。

2.在标准上要先行一步。标准化体系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基础,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相关的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等链条环节,尽快建立住宅体系及部品、构配件的模数协调制度,编制技术导则,部品图集等,形成标准规范体系和产业技术保障体系,进而为实现住宅部品的系列化、规模化、通用化创造条件。

3.发挥职能推进两个着力 篇三

黑潭乡元顶村党支部书记魏志金

尊敬的各位领导、与会同志:

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就我村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抢抓农村“两大工程”政策机遇,组织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建设新村作一简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元顶村位于黑潭乡东北部,幅员5.9平方公里,有耕地802亩、茶园3100亩。辖5个村民小组290户1148人,党员29名,人均纯收入4129元。是元顶子片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村之一,同时,又是县委、政府按新型城镇体系规划建设的产业聚居点。规划到“十二五”末,规模种植茶叶6000亩,聚居农户276户,聚居度达到95%,建成茶叶专业村。今年以来,我们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换届后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带领全村群众确立了 “乘一方优势,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新路子,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加快推进了聚居点建设、富硒茶产业,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使从前的破瓦房变成了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泥泞小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粮田变成了葱绿的茶园。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力谋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发展是检验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标准,推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快产业发展,推动农业向高效与生态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转变。在产业发展中,党支部十分重视村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提出:要想群众富,首先党员干部要带头富,敢于为全村产业发展建功立业做表率,同时还要帮助群众发展产业。由于我村紧靠元项茶场,平均海拔800米,群众种茶历史悠久,积累了种茶的一定技术和经验,有茶园面积2600亩,村党支部为充分发挥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建设新村、发展产业、富裕农民、奔向小康”的目标,坚持“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的支部专合带动模式发展产业。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板块发展”的要求,采取依托市级龙头企业元顶子茶场、建立茶叶扶贫互助合作社、培育种茶大户、组织群众到成都蒲江和名山等地参观学习、退耕还林项目支持等方式,利用土质、肥效好的大田大地连片新建高标准茶园500亩,完成300亩老化茶园低改,完成1800亩茶园的管护和补植。实现年加工茶叶6.2万公斤,年产值360万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2500元,建成茶叶产业专业村,辐射带动了周边茶叶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了茶叶产业发展的后劲。

二、着力改善环境,进一步加快农村“两大”工程村党支部十分重视人居环境建设,始终把建设魏家湾聚居点和配套的基础设施作为实施农村“两大”工程的首要任务来抓。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全域规划,重点突破,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补助标准,强力推进新居工程,推行

以群众投入为主体,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带动群众投入和社会投入,鼓励和引导群众向聚居点集中建房。在魏家湾聚居点,聚居农户79户268人,风貌改造38户,改建土坯房42户。配套建设魏家湾休闲广场,硬化聚居点公路1.5公里,建入户文明路2公里。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项目补助”的办法筹措资金,按照“谁受益、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的原则,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强力推进道路畅通工程,硬化村道公路4公里、社道路5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整治渠堰2000米,建集中供水站1个。通过实施“两大”工程,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创新党建工作,进一步激发党的建设活力

村党支部始终把群众是否信得过,满意不满意,作为村党支部战斗力提升的标准,结合新农村建设,狠抓党建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创建“五个好”支部。我们在完善学习制度,村支部公开承诺制度的同时,还加大对年轻党员的培养力度,换届来,共发展新党员6名。二是增强党的建设活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致富本领、法律知识搭建有效平台,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今年来,已培育各类专业大户50户,对部分特困党员和特困户采取支部成员和村委干部一帮一结对子的模式,以资金、技术扶

持的方式,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改善环境、脱贫致富。三是切实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在新村建设中,对村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具备解决条件的,立即解决,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限期解决;对那些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向村民说明情况,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解决,促进村风、民风根本好转,实现了无群众上访事件发生。四是认真实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在新村建设中,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决策实施,让群众最大限度参与村务管理。同时所有新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和对群众补助标准在全村公开公布,推动全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设模式的形成。

4.发挥职能推进两个着力 篇四

沅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方略在地方行政区域内的具体实践,也是地方人大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进一步深化了对依法治市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责任意识,通过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对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促进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依法治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认识和把握其工作特点,除了在每年一次的人大会议上,就政府和“两院”的工作作出决议外,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不失时机地就我市依法治市中的重大事项作出相应的决定、决议,督促“一府两院”执行。比如,为了规范城建管理,依法搞好城建规划,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有关情况的汇报后,作出了《关于沅江市总体规划调整的决议》和《关于调整市城区绿化休闲广场用地性质的决定》;有一段时间,我市违规动用房改资金问题比较严重,社会反响较大,市人大常委会及时进行了调查和专题审议,作出了《关于加强住房资金管理工作的决议》,并责成市人民政府及房改部门出台了《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办理程序及有关规定》,使我市的住房资金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为了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作出了《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议》和《关于大力推进沅江市工业化进程的决定》。这些决定决议的作出并督促实施,对我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向法治化轨道迈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规范和促进作用。

二、高度关注普法教育工作,促进全市人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提高全市人民的法律素质是实现依法治市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全市人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依法治市才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我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普法教育的工作情况汇报,并督促市人民政府为“普法”工作提高了专项经费标准。在“三五”普法教育总考试总验收顺利通过以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要求加强“四五”普法教育,以提高全市人民的法律水平。近几年来,人大常委会支持督促司法行政部门每年对全市公职人员进行了一次法律考试;并支持督促司法行政部门在全市建立起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覆盖的“五级普法网络”,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都能够在对应的法制学校接受法律知识学习。这些成功的做法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市相继被评为益阳市、湖南省及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市。

与此同时,我们还特别重视行政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办事能力的提升。一方面,积极推动领导干部学法规范化、制度化,要求他们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努力提高其依法行政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水平。另一方面,坚持对“一府两院”拟任职人员进行法律素质的严格把关,凡拟任职人员都必

须进行法律知识考试,不及格者不予任命。

三、切实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依法治市关键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法开展法律监督,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和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市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突出抓了三个重点。

一是加强执法检查。近几年来,常委会坚持把执法检查作为执法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紧紧抓住全市工作重点,加大监督力度,改进监督方式,完善监督程序,提高了监督效果。我们每年都选择一些人民群众普遍反映强烈或执法问题较多的行业和部门,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重点检查主管部门的执法工作情况,督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本届人大常委会已先后组织力量,对30多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这些检查重点集中在4个方面:农村工作方面的有水法、防洪法、农业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乡镇企业法等;经济建设方面的有国土法、环境保护法、建筑法、税收征管法、财政预算监督条例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有教育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城市规划法等;行政、司法管理方面的有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常委会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要求,加强督办,跟踪监督,并要求限期

向常委会反馈整改情况。从而有效的促进了这些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落实。

去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施行,人大常委会对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学习、宣传、贯彻该法的情况开展了调查和检查,并专题听取和审议了有关情况汇报,向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和实施力度,加快许可项目清理进度等几点具体要求,并形成会议纪要发至各职能部门,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行为。市人民政府迅速采取措施,落实了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保证了《行政许可法》在我市的顺利实施。

二是搞好个案监督。市人大常委会除了针对性听取和审议公安、检察、法院有关执法司法情况专题汇报外,还把受理公民的申诉控告案件(即个案)作为督促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来抓。根据“依法监督、集体行使职权、不包办代替”的原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沅江市人大常委会个案监督办法》,严格按《个案监督办法》启动个案监督程序,要求承办单位对交办案件必须3个月内办结,并书面汇报办结情况,不能按时办结的,必须书面说明理由。近3年,我们共受理、督办“个案”70多件,这些个案的督办,不仅促进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而且有效提高了公安、司法机关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

三是开展评议活动。人大的评议包括述职评议和代表评议。这是对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的干部和各职能部门单位进行监督的有效方法。早在5年前,我市就开始做这项工作了。我们出台和完善了《沅江市人大常委会述职评议工作办法》,每年都要选择几个有行政审批权的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对这些单位或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法律和履行职责的情况。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有关案例等方式,全面了解情况,会议评议提出问题,限期整改并作出答复。

5年多来,市人大常委会已对两院、政府组成单位的20多名主要负责人和部分垂直管理单位进行了评议,今年还将评议2名副市长。评议工作的开展,对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公仆意识和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促进各部门单位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意识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不少单位都能及时抓住评议机会,以此为动力狠抓行风和队伍建设,做到未评先查,边评边改。有的单位对执法形象差、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进行了调离、换岗或降职、撤职处理,社会效果很好。

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联系选民、反映民意是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和指导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开展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活动,并对各级人大代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二是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用实际行动感召群众;三是密切同选民的联系,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协助党委、政府及时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四是带头执行人大及其常委的各项决议,并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由于我们注重了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对代表活动的指导,因而各级人大代表均能积极负责地履行代表职责。有效地促进了地方和基层的民主法制建设,使广大选民的民主意愿能及时反映到决策层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繁荣。这些都

对推进依法治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将计划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选民评议人大代表的活动,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使我市“三个文明”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5.发挥职能推进两个着力 篇五

中共羊寨镇委员会

今年以来,我们羊寨镇为加快推进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程,充分利用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平台,发挥镇人大的职能作用,努力把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关注民生、强化监督、推动发展作为镇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在组织开展推进生态猪产业富民、饮用水安全惠民、城乡环境整治利民、农村交通便民等“四项为民活动”中,镇人大始终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监督为大局服务和党委、政府、人大目标一,一齐心协力的和谐监督理念,有力推动了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人大建言献策。县8月27日“四项为民活动”组委会会议之后,镇人大随即向镇党委做了汇报,把县会精神以及目的、意义和要求原本进行了传达,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三个方面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三套班子会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县镇人大代表会议统一思想认识,部署相关要求,从而正确把握开展“四项为民活动”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人

大依法履行职责,促进民生幸福的内在要求等重要意义。二是健全组织,形成合力。为保证“四项为民活动”的顺利开展,积极发挥县、镇人大代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人大主席及3名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镇“四项为民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推进生态猪产业富民、饮用水安全惠民、城乡环境整治利民、农村交通便民等4个活动组委会。三是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在方案制定前镇人大组织代表反复调研,制定了切合镇情实际、内容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以政府名义下发了[2012]26号文件,要求各责任单位根据各自活动的目标要求,依据各身职责,再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开展相应的工作,务求实际效果。

二、全力支持人大跟踪监督推进。一是组织代表学习相关知识。为不断提升县、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镇人大在采取“视察镇内重点工程、特殊问题调查、代表向选民述职、开展工作评议、代表重点建议督办”等系列的同时,利用“代表之家”

6.发挥职能推进两个着力 篇六

刘宗林

“郡县稳则天下安,郡县丰则天下富”。加快实施“四化两型”、“两个率先”战略,发展县域经济是基础、是支撑。作为全省县域经济组织协调和管理指导的职能部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增强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参谋服务水平,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注重转型升级,在引导构建发展平台上下功夫

县域经济要更好更快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将传统产业转变为现代产业。为此,我们将着力引导构建“三个平台”,促进“四个提升”。引导构建“三个平台”:一是引导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资源要素、龙头企业、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的要求,推动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要素集聚、资源集聚的“洼地”效应,把园区建设成为县域生态经济示范区、新兴产业聚集区、转变发展方式试验区。二是引导加快发展城镇经济。积极支持县城和中心镇提质扩容。扶持打造一批品质高、综合承载能力强、有特色的精品小城镇。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构建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抓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促进产业、资本与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居住向社区集中,提高小城镇发展水平。三是引导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按照面向市场、因地制宜、优势优先、集约集聚、创新引领、错位发展的原则,支持发展一村(几村)一品,一乡(几乡)一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专业镇,建设一批高标准、上规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一批技术集约、装备集成、效益集聚的县域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有湖湘特色的地方品牌,形成县域特色支柱产业。

促进“四个提升”:一是促进提升发展的科技含量。着重推进省县、院(校)县、企县科技合作和结对帮扶。继续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科工贸紧密结合的发

展模式,鼓励科技人员到县域开展科技推广。大力发展社会化技术推广服务组织,扶持鼓励各类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加快科技成果在县域转化和推广运用,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二是促进提升发展的文化内涵。挖掘弘扬县域特色文化资源,倡导发展产品产业文化,推动硬产品的“软”包装,着力品牌塑造,通过提升软实力增强硬效益,用厚重的湖湘文化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形象。三是促进提升发展的环境质量。强化生态优先、环境优先意识,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四是促进提升改善民生水平。坚持人本发展,推进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统一,将发展县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上,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坚持深化改革,在引导创新发展机制上下功夫

发展县域经济重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我们一方面将继续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坚持家庭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合理引导农村土地逐步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每年重点抓好100个以上省级示范社建设。抓好沅陵县“国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验区”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水利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省财政直管县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督查,狠抓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严格农民负担管理,用政策调动农民发展农业、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突出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支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重组,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形成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的格局。优化服务,推动在财政支持、投资立项、税收优惠、用地用电、银行信贷等方面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减少民营经济的运营成本。加强民间投资产业指导和创业辅导,提高民营经济管理者的经营能力,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和升级。

三、突破瓶颈制约,在引导激活发展要素上下功夫

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困难较多,最难的是缺钱办事,缺人干事。钱从哪里来?我们认为,根本的出路在于盘活县域资源和资产,变资源资产优势为资本优势。为此,我们将在三个方面加强引导:一是引导市场盘活。把县域最优质的资源和中小企业推向资本市场,通过上市融资,筹措发展资金。二是引导开放搞活。支持和鼓励国内外优势企业和集团、股份资本和个人资本到县域投资兴业。三是引导基金激活。鼓励建立公募私募基金到县域搞科技创新孵化,培育县域支柱产业。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难题,关键是要完善促进人才引导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优秀人才投入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创新创业。省市为县域人才的引进、培养创造条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县市区应努力营造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既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又重视人才引进,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舞台、有作为。

四、加强科学管理,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抓政策研究。好的政策是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最大引擎。我们正在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着手研究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政策,力争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前出台。二是抓科学规划。根据省“十二五”规划和《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参与指导编制县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谋划,科学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通盘考虑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使城乡规划在县域空间实现无缝对接。认真组织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指导全盘,努力提高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三是抓评价导向。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考核激励机制。改进县域经济考核办法,实施分类评价。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绿色发展、幸福指数的权重。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定量考核和群众评价意见,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四是抓舆论宣传。广泛开展县域经济发展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县域经济发展,为县

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总结推介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典型,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县域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举措,努力营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7.发挥职能推进两个着力 篇七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中共辽源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唐永军

省委书记孙政才在省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党员干部在‘快、实、细、新’上下功夫,加快工作节奏,细化工作组织,创新工作路数,在推动振兴发展中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贡献。”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必须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内提效能、外树形象,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着力营造务实重行、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纪检监察机关既是组织者、推动者,也是参与者,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机关工作提速提质,为我省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内动力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解决制约行政效能提升的制度层面问题,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根本性措施和强劲的内动力。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是机关效能的直接体现,必须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流程,克服和纠正行政审批环节多、程序不严密、时限不确定等突出问题,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关服务提速提效。年初以来,辽源市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织相关部门对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545 个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规范,取消255 个,对其余290 个行政审批项目编制唯一对应的要件条件、审批流程和裁量标准,减少审批环节396个,开通市行政审批服务网,审批项目在去年平均提速64.81%的基础上,今年又提速41.25%。二是着力推行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项目建设是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根本所在,必须全力优化审批服务工作,助力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市纪委监察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开辟3000 万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审批“直通车”服务的通知》,将全市3000 万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全部纳入“直通车”服务,实行台账式管理,建立了领导包保、并联审批、全程代办、责任追究四项制度,并编印《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服务指南》,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提高了行政服务水平。三是深入清理规范行政行为。合法、公正、高效的行政行为,是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要举措,必须不断加大清理规范力度。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行为、规范涉企收费行为、规范涉企检查行为的“三个规范”专项活动,审核了43 个部门、48 个处罚主体的4365个行政处罚项目,清理规范了162 个单位的收费项目,编制了《辽源市 年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并通过《辽源日报》进行了公示。坚持涉企检查审核备案制度,严格执行“八个禁止”规定,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二、强化监督整治,增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助推力

监督整治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推动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力手段。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振兴发展大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整治存在问题,着力推动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一是明确监督整治重点。围绕促进科学发展,对全市141 个中央扩内需促增长投资项目进行了多批次的监督检查,严肃整治匹配资金不到位、建设手续不全等问题,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对教育、卫生、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等民生工作的监督整治,纠正和解决教育乱收费、违规享受低保和廉租房补贴等问题,促进了市委、市政府惠民实事的落实。围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查办案件工作,并充分发挥治本功能,扩大了政治和社会效果。今年1-8 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办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案件60 件,党政纪处分68人。通过查办两起公职人员为企业办理虚假证照案件,及时提出监察建议,为市政府决策南部新城和军分区异址拆迁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围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和加强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加强对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以及违反机关工作纪律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查处了市住建局建工处执法人员乱作为等案件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个别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问题,并在全市进行通报,促进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二是创新监督整治方式方法。提高监督整治效果,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监督整治工作的科学性。坚持通过开展民主评议重点岗位科(处)长加强监督整治工作,采取公示评议对象信息、实行第三方评议的办法,进一步创新评议工作,并注重评议结果运用,拟对评议排位前10名的进行表扬,对后10 名的进行全市通报批评,由部门主要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后3 名的调整现岗位,以提高科(处)长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意识。坚持通过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加强监督整治工作,认真整改企业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近期,将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进一步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通过强化科技手段加强监督整治工作,重点加强了“三个电子监察平台”建设,政府性投资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平台硬件已建设完成,待省软件测试完成后进行信息录入和调试运行;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实现了市、县两级音频、视频同步,对服务窗口人员行为实现了全程监控;加强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三公”领域市场运行监管平台建设,着手筹建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是增强监督整治工作合力。加强监督整治工作,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完善监督整治网络,切实增强监督整治合力。注重全方位监督整治,在全市各界代表中聘请了100名软环境监督员和48 名政行风监督员,在100 户重点企业设立了软环境建设监测点,并派驻软环境监督员进行跟踪监督服务。注重多层次监督整治,设立了软环境监督举报电话和市纪委书记软环境投诉举报电子邮箱,实行有奖监督举报。注重立体式监督整治,充分发挥“政行风热线”作用,年初以来举办政行风热线30 余期,答复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80 余个。

三、健全制度机制,增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保障力

8.发挥职能推进两个着力 篇八

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的基础工程,也是让乡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为 深入贯彻落实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动员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全 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就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推 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力支持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一支持农村市场主体加快发展。

1.在各工商所登记注册窗口建立服务农民办照“绿色通道” , 对农民申办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企业实行“三优 先”服务,即优先受理、优先核准、优先发照。逐步将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发照权委托到工商所,方便 农民就近申办营业执照。

2.支持农村经营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 为创业经营场所。申办个体工商户无法提交经营场所产权证明的, 申请人可以持市场主办单位、村委会出具的同意该场所从事经营 活动的相关证明办理注册登记。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 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3.支持发展农村农字号、生态型龙头企业以连锁经营、超市 化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支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活跃农村市场,方便农民生产 和生活。4.支持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充分发挥联结企业与农户的桥梁 和纽带作用,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贸、工、农一体 化经营,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

5.积极开展“三押一推”助企融资业务,支持涉农企业以股 权、商标和现有的的生产设备、原材料、产品抵押,破解融资瓶 颈。

(二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6.充分挖掘具有五莲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发展潜力, 立足优势打造品牌,把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作为品 牌培育的重点,制订涉农商标培育规划,建立涉农企业品牌梯队。7.在商标咨询、服务、维权等环节上主动提供帮助,鼓励涉 农企业和农民注册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引导企业和农民 争创山东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 拉动农村经济向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

8.建立健全农产品商标工作机制,把实施“商标富农”与开 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执法行动相结合,切实保护涉农市场 主体的商标专用权。

(三提升农村市场主体品牌形象。

9.大力实施“广告助农”工程,确定“广告助农”重点帮扶 对象,帮助农村经营户树立自我宣传意识、品牌竞争意识,通过

广告宣传效应提升企业与产品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10.按照“培育中发展、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创优”的工作思 路,培育发展蔬菜、茶叶、瓜果等行业的经纪人,加大对农村经 纪人的教育培训,积极引导农村经纪人实现经营资格合法化、人 员队伍组织化、经纪活动规范化;不断强化“经纪有为、经纪致 富”的观念,加大农村经纪人典型宣传,扩大农村经纪人在农村 的作用和影响。

二、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五积极扶持农村市场主体转型升级。

11.支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 ,在不 影响其他企业名称权、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转 型升级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支持继续使用原名称;转 型登记为有限公司的,支持其沿用原名称加“有限公司”或“有 限责任公司”。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股东登记注册公司,壮大 经营实力。

12.着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生态旅游业, 支持发展乡村生态 观光游、乡土风情游、特色采摘游和休闲农业游,促进“农家乐” 经营户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六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3.鼓励支持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人独资企 业、合伙企业、私营有限公司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 业。

14.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向 农产品加工、种养业和农业服务业拓展。支持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 ,着力发展强村富民的集体经济。

15.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强化签 约指导, 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服务, 支持农民按照合同种植(养殖 , 支持企业按照合同收购,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向集 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16.严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市场准入关, 优化农村投资结构,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三、着力营造农村良好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环境(七不断强化农村食品市场监管。

17.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以农村批发市场、城乡 结合部及农村中小学校周边的食杂店、食品商贩和流动送货商为 重点,全面梳理排查农村食品市场监管薄弱环节,摸清监管底数。18.严格落实网格监管责任,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重点 部位“三无”食品、劣质食品、商标侵权、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 称、包装、装潢等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户逐品牌进 行排查。依法加大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对来源不 清、渠道不明、标签不规范以及涉嫌侵权仿(假冒等问题食品, 全部下架,停止销售,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19.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市场食品、乳制品、儿童(学生食品 以及其他涉嫌问题食品的监督抽检,加大风险预警和对假冒伪劣 食品的追溯力度,坚决查清假冒伪劣食品的源头和流向,及时向

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

20.进一步完善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食品经营 者、现场制售经营者的经营资格进行全面清理,严厉查处无照经 营、超范围经营食品行为,并督促食品经营者、现场制售经营者 严格落实以索证索票为核心的食品经营自律条线标准,严格执行 食品、食品原料进货检查验收、购销货台帐及索证索票制度。督 促食品市场开办者、经营柜台出租者及食品展销会举办者落实市 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经营资格审查等制度。建立 假冒伪劣食品、供货商黑名单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八切实净化农资市场秩序。

21.进一步完善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 严格依照 现行法律法规,认真清理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根据季节特点, 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等农业生产必需的农资作为 检查重点,将集中巡查整治与日常规范管理有机结合 , 深入开展 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制售过期、失效、变质、劣质农资 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22.依法加强对高效剧毒农药的监督和管理, 严禁非定点单位 销售高效剧毒农药,禁止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残留淘汰农药, 确保我县农村环境绿色环保无污染。

23.以农民群众投诉突出的、新闻媒体披露的、进货渠道不明 的、信誉差的农资和农资经营者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 坚持检查与抽检相结合,适时开展对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等主要农资商品质量的定向监测。同时根据市场巡查、消费

者申诉举报等情况,及时发布市场监管预警信息,提升农民群众 的风险防范意识。

(九)全力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24.进一步健全农村消费维权网络,扩大“一会两站”(乡镇 消协分会和消费者投诉站、12315 申诉举报联络站)在农村的覆盖 面,畅通农民申诉举报渠道,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5.不断加强 12315 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消费维权水平。大力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宣传,适时发布农村食品消费警示 和消费提示,引导农民科学消费。

(十)积极引导农村经营业户诚信文明经营。26.大力开展文明诚信经营宣传教育,引导农村经营业户积极 参加“文明诚信民营企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 “文明诚、、信合作社”“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农户、“消 费者满意单位”等评选活动。积极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搭建银企合作服务平台,把信誉好的农村经营业户推荐给银行,为其提供信贷支持,促进全县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组织 开展创建“山东省文明诚信市场”活动,提高农村市场规范化管 理水平。

上一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800字下一篇:服装质量中英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