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范文集

2024-08-15

中考范文集(精选8篇)

1.中考范文集 篇一

10.4 英语 中考冲刺之 突破单选

6.---It started to rain while I was walking home.---_____? Did you have an umbrella?

A.Did itB.Did youC.Was itD.Were you

2.--Did your parents go to see the film yesterday evening?

--No, we _____ stayed at home watching TV.A.bothB.allC.eitherD.none

3.--Have you finished your composition yet?

--No, I’ll finish it in ______ ten minutes.A.moreB.lessC.fewD.another

5.---I’m afraid I’ve got a headache.---______? Wait there and I’ll get some medicine for you.A.Are youB.Aren’t youC.Have youD.Haven’t you

2.--Did you see Betty at the party last night?

--Yes, she _____ a very nice skirt.A.wearsB.woreC.was wearingD.had worn

1.(2012,黑龙江哈尔滨)Dear friends, please read every sentence carefully.Details decide ______ or not.If you take it seriously, you’ll achieve your goal.A.successB.successfulC.succeed

2.(2012,甘肃兰州)

---Are these books _____?

---No, they are not mine.They belong to _______.A.your;herB.yours;herC.you;hersD.yours;she

-------------------------

6.A2.B3.D5.C2.C认真对待,你将会实现你的目标。“Decide”是动词,后可直接跟名词,也可跟动词不定式;“success”是名词,意为“成功”;“successful”是形容词,意为“成功的”;“succeed"是动词,意为“成功”。根据题意和动词decide的用法选择A项。

句意:---这些书是你的吗?---不,它们不是我的。它们属于她。

结合句意,第一空应用名词性物主代词,第二空应用人称代词宾格,故选择B。

2.书集前言后记范文 篇二

[后记] 我是一个农家孩子,从参加工作之后才开始吃上早点,哪敢奢望创作一份属于自己的精神产品?

2002年我考取了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师从卫灿金老先生,两年半的磨砺也让我这个只有专科学历的困难学生写出了一篇算得上合格的毕业论文。之后才发现,自己每天接触这么多的教育案例,每天都在化解许许多多工作中的难题,为什么不能让工作上一个理论高度?作为校长,我写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服我带领的团队,跟着我走。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工作程序:首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罗列,之后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有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强的文章,再把文章印发到相关部门,由他们形成工作制度并付诸实施,以此来指导学校的工作实践,最后和我带领的团队共享成功的喜悦。另外,这里面也收集了一些我在实践中拟定的一些工作标准,也有一些对教育现状和人生的感悟,一并收录其中。一边想,一边做,一边写,这就是我的快乐人生,也因此命名该书为《且行且思》。

感谢我的恩师韩雪屏先生和导师卫灿金先生,是他们提升了我的理论素养。感谢我的老校长温渊先生对我工作的指导。内蒙古文联《小作家》协会白鹏老师在该书出版过程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老师百忙之中为该书写序,郭春玲老师打印了全部书稿,尤其是我带领的团队在我写作中给予我许多建议并在实践中为我作了很好的验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限于作者的学识水平和工作的局限性,不成熟的观点和做法一定很多,敬请见谅。

作者

2011年9月

[其中已发表论文]

《如何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

2008.3下 《谈农村寄宿制中学食宿学娱一体化管理》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

2008.4下

《班级文化建设略谈》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

3.中考范文集 篇三

一.B C D B D 二.A C A 发怒

数落 缺少

翻译: 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为人坦率。

填空:

切问而近思

黄发垂髫

心忧炭贱愿天寒 雌兔眼迷离 海内存知己 恨别鸟惊心

长烟落日孤城闭 富贵不能淫

三.决定离家出走->“我”匆匆离家上路,想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一>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特意绕过三姑住的村庄一>“我”被三姑夫半路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后被送回了田湖。

文中画线的两句话都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是一个渴望长大,渴望成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与“自由”的叛逆少年。

内容上:突现出“我”想要离家出走,以进行“我”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以此来证明“我”的成长。结构上:呼应标题;突显文章主题,立意深远;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有关成长的记忆,以及懵懂少年时代的情感与成长的历程。

文中说“我”离家出走,想去的地方是“伏牛山的九皋主峰“,而李白上过那座山,并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而“我”觉得自己和李白一样,也能够在那山上诗兴大发,作一首那样的诗,同时,最重要的是显示“我”离家出走的成功,但最后却被三姑夫半路拦截送回了家,宣告了离家出走的失败,及想要登到山顶作诗与宣誓成长梦想的愿望的破灭。文中将我的成长与李白联系起来,暗示“我”的潜意识里学识想要有李白那样的才情,个性要有李白那样的洒脱等。

(二)“六朝时以刻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于陶瓷上的文字”,“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装饰瓷器的陶瓷书法”。

从“画”与“书法”

从“画”,“ 题诗”与“书法”

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第四段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作比较。从吸墨程度、材料性质、书写技法三方面比较说明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的不同之处,更加突出了瓷板书画对料性和书写功力的更高要求。

(1)创作者必须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和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

(2)创作者必须有精湛的手功、丰富的经验、超凡的悟性和丰厚的学养。

四.(一)1.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必须承认,我们与韩国每年的11本、以色列每年的64本相比,确有不小的差距。可能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大多数人的阅读转移为快餐式的电子读物,很少阅读有深度的经典内容,我们呼吁广大国民多读经典图书,提高阅读质量。

2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时间”。但是一个人再忙,一天24小时总能有空闲时间,哪怕不是连续的,至少也是可以累计的。如果利用好“三余”时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读书,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没时间”的困扰。

(二)写作: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人生的旅途是充满艰险、蜿蜒曲折的。面对他,与他挑战需要我们内心深处的勇气。而勇气的赋予者--对个人成长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这个人给予了我们挑战自己、战胜强敌的决心,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隐形的翅膀》中的女主角,一个失去了双臂的青春女孩,一个与命运搏斗的女孩。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她失去了人生中展翅雄飞的翅膀,在对前途感到无助,未来感到迷茫时,她抹去痛心的泪水,从悲痛中站了起来。她历经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生活挫折后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壮举”。这种坚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受益匪浅。

在她决定要去学习游泳参加比赛时,这更加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家人纷纷劝阻这个不会游泳甚至没有碰过海水的大山女孩。可她却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不断战胜内心压力,鼓舞自己信心。顽强学习游泳,在千种艰险、万般磨难中她造就了一身“武艺”。并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使我懂得了要想苦尽甘来,必定要有一种顽强不屈、昂扬向上的精神。

在她决定要学自行车的时候,令她感到的艰难困阻接踵而来,同伴的嘲笑、身体的残缺、心灵的重创把这个不满18岁的女孩打的遍体鳞伤。可她却毅然站了起来,与困难抗衡到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绳子代替双臂学会了骑自行车。这种不屈不挠的品质令我折服,激发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每个人都有一个崇敬的人,都有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这个人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人赋予我们的精神物质是宝贵的财富,我敬佩你--隐形翅膀的女孩。

这篇写人为主的文章,记叙了《隐形的翅膀》中的女主角,在失去了双臂的情况下,与命运搏斗的过程,表现了她顽强不屈、昂扬向

上的精神。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很有可读性。

英语答案

一.A B A C B A B C A C

B C B A C C B A C B

A B

has phoned

Sunday

8:30

exciting

school things

二.C A B A C

D B D

三.B C D B A

C D A B A

A D B B C traffic areas live noisy also after really were clean to work 四.A D d C B

A D C B A

C D B B D

E G F D B

五.What can I do for you ?

When did she arrive?

Please wait a moment.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to find her?

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六.作文: My Schoolbag I have a schoolbag.It is used for carrying the school things,such as books,pens and so on.It looks like a luggage which always accompanies me in the world of knlwledge.My schoolbag is always by my side.However,it also brings us many problems.We have to do so much homework that we cannot get enough sleep.Instead of enjoying the wonderful weekends,we are

4.我牵挂作文锦集[范文模版] 篇四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牵挂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牵挂作文 篇1

这一天,看起来很平凡,不是什么节日,也不是什么纪念日,可我却在这天,遇见了一只活泼的金丝雀。

早上,我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就在一个拐角处,我看到了一个黄绿色的东西,在我的前方10米处,我很好奇,便跑到了离那个东西5米的地方,仔细一看,原来那是一只鸟,绿色的翅膀,金黄色的身子,让你忍不住想抱住它。我也这么想,于是连蹦带跳地移向小鸟,边跳边想:“普通的麻雀没有这只鸟漂亮,它们见人就跑,而这只漂亮的鸟,为了保护自己,一定跑的比麻雀还快。”可这只鸟,与众不同,我离它只有50厘米了,它还立在那里,可它早已发现我了,我看见,它黑宝石似的眼睛正看着我,过了一会儿,还朝我蹦了过来,我欣喜若狂地笑了起来。已经被这只“Beautifulbird””迷住了。突然,汽车引擎声把我拉回了现实,我猛地想起来我还要去上学,于是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突然,一条狗把鸟儿吓了一跳,它只好飞到树上,用害怕又恋恋不舍的歌声送别我。

在学校,我每时每刻都想着这只鸟,还给它起了个名字:丝丝,因为我觉得它是一只金丝雀。

回家的路上我抬头看,把嫩绿的叶子,误以为成了丝丝那有力的翅膀。当我回过神时,才发现丝丝根本不在。

回到了家,做完了作业,我睡着了,也做了个梦:我又看见了丝丝,我和它一起,在愉快地玩耍,可我们身边走来一条狗,丝丝吓得飞到我肩上,我把它顶在高处,它睡着了,狗也睡着了,我带它走了,并编了个小草房,让丝丝睡了进去,那里没风没雨,也很安全。我陪着它,进入梦乡……

早晨,听着鸟叫,我就又想起了丝丝,它的声音更加婉转了,舞姿更加曼妙了,丝丝,我永远牵挂着你!

我牵挂作文 篇2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每当耳旁响起这熟悉的旋律,听着《朋友》这深请的歌词,我会想起多年未见的,我的一位好朋友。

那是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个星期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这时,看到蓝蓝的天空上,飘浮着许多五彩缤纷的风筝。我禁不住这诱惑,拿起风筝,就跑向了广场。趁着东风,我的“蝴蝶”风筝翩翩起舞了,“蝴蝶”越飞越高,最后,“蝴蝶”超过了所有的风筝,在天空中高高的飞舞着。

正在我兴致高涨时,“蝴蝶”旁边突然出现了一只“蜻蜓”。“啊,不好,它超过去了。”我惊呼。我顺着“蜻蜓”的线看过去,那边有一个女孩正冲着我微笑,看着她那眼神,好像在说:“怎么样,服气了吧,我的风筝比你的高。”她慢慢地向我走来,就这样,我们相识了。

我和她年龄一样,而且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在同一年级。后来,我们俩也做了邻居。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班中,但我和她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我发现她人很好,近乎完美,我们俩在一起学习、玩耍,且成绩也不分上下。她写字非常好,于是我让她教我写字。我做题非常快,我教她做题的技巧。我们在一起,经常是形影不离。她非常好强,总是不甘落后,这总是给她带来麻烦。

后来,我们在一起玩耍,同样是晴朗的一天,我们在一起放风筝,我们的风筝自然是飞得最高,我们欣喜万分。在这时,一个小男孩的风筝超过了我们的,她非常生气,于是跑过去,把他的风筝拉了下来。她的做法让我很不高兴,我说了她两句,可她竟然跑开了。后来,她跟她父母离开了这里,我再也没有再见到她。

朋友,你在哪里,我每当听到《朋友》这首歌,就会想起她。你一定要过好你的人生,把你的缺点改掉,别太争强好胜。

《朋友》震撼了我的心,我牵挂着你,朋友。

【扩展阅读】

牵挂朋友的句子

1、记住你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牵挂,发给你的短信就是最好的礼物,在繁忙的日子里,希望我的问候犹如雪碧加冰块带给你无限清爽,让你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2、友情是欢乐时聚起来的笑,友情是困难时伸出来的手,友情是幸福时同分享的乐,友情是流泪时靠过来的肩,祝你收到短信,收到幸福!

3、许多时候,朋友就象天上的星星一样,明灭不定,会出现也会消失但希望在我的天空里,你是一颗永远都不会消失的星星,当我抬头望天时你会一直都在!

4、用文明导航人生,用奉献带动心情,用真诚对待朋友,用和谐充实生活;以微笑告别昨天,以认真对待今天,以感激迎接明天,以短信传递祝福。

5、累了,要好好休息;错了,别埋怨自己;苦了,是幸福的阶梯;伤了,懂得什么是珍惜;笑了,便会忘记哭泣;闷了,看看我的短信息。

6、有一种距离叫远,有一种东西却叫缘;有一种情怀叫思念,有一种关心叫无言;有一个人在天边,他的祝福在你面前,希望你快乐每一天!

7、黑夜是寂寞的,但白昼是喧嚣的;月光是清冷的,但阳光是火热的;泥土是灰暗的,但鲜花是娇艳的;岁月是短暂的,但祝福是永恒的。祝你好运!

8、甜甜的微笑是火,真心的快乐是锅,虔诚的祝福是排骨。愿微笑的火点着快乐的锅,煮着祝福的排骨,那祝福的香飘向永远快乐的你,亲爱的,我爱你。

9、如果我是风,我要为你拭去烦忧;如果我是叶,我要为你遮挡炎日;如果我是光,我要为你照亮前程!你是我的朋友,送上祝福,祝你开心快乐!

10、不管晴天、阴天、雨天,能见到你的一天,就是晴朗的一天,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和你在一起的一天,就是美好的一天,愿你天天快乐,日日开心,爱你。

11、小小短信知心意,将我爱意传于你,请你不要太在意,你有真意我珍惜,将我诚意说与你,想你想你就想你,你要保重好身体。

12、生命中有一份思念永远清澈,人世间有一份祝福永远真诚,岁月里有一份问候永远温暖,心灵中有一份祈祷永远虔诚,那是我祝愿你幸福安康,天天快乐!

13、你陪伴着我,从冬天走来,踏着厚厚的冰雪,迎来寒梅傲雪的那刻,朋友,感谢你,人的一生,有朋友的陪伴,如黑夜中的一点星火,让你不畏惧孤独。

14、我的手机我做主,我的短信我来编,牛年有个牛气象,牛年有个牛运气,牛年有个牛幸福,20xx,我最牛!不要不服气,要是不服气把你户口改成牛!

15、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久别不见聚会时的情调,是聚会时蓦然喝出的酒香,是开怀时郝然袒露的畅笑,是交谈时抑制不住的飞扬。朋友--有你才有精彩!

16、问候是滋润友谊的甘露;安慰是心心相惜的泉源;鼓励是关爱心灵的美酒;宽容是心连心化成的彩虹;让最温馨的问候围绕你;让最美的祝福永伴着你!

17、愿世上最美好的一切永远伴随在你左右,每一件微小的事物都能带给你甜美的感受和无穷的快乐,将这份“超重”的祝福,送给我最爱的人。

18、一天,不能成就一个梦想;一月,不能完成一个伟业;一季,不能制造一个奇迹;一年,不能改变一个世界;一生,却可送给你无尽的友情和祝福。

19、送一份祝福让你骄傲;送一份梦想让你逍遥;送一份开心让你不老;送一份美丽让你欢笑;送一份真情不用回报;再送你健康平安才算最珍贵!

20、茫茫人海,缘分让我们相遇。从此点缀彼此的风景。在每一个灿烂的日子里,问候无微不至,祝福轻轻贴近。愿你的生活总是春和景明,幸福如意

21、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就行,钱不在多少够用就行,学问不再高低用心就行,现在的你开心就行,我在想你知道就行,将来的你幸福就行!

22、想你的时候情真真,念你的时候意悠悠,你是天下最好的朋友,无论何时何地,我也不会忘记你,做鬼也不会放过你,我们的情谊可比天地!

23、千年之前我是你弹断的那根弦,穿越时空我带着你手指的余温转世与你相遇,没有奢华片段只求平凡温暖,在流逝的年华中我知道我们的友情比永远多一天!

24、亲爱的,想到你现在的情况,我哪里还睡得着?好想让火车飞起来追上你!好想轻轻地拥你在怀里!放心,以后我不会让你再受这样的罪了!

25、将我的关怀和真诚加上我的祝福藏在信息里发向月球,然后围绕月亮吸收月儿的温馨精华,悄悄送入你的手机,带来真挚的祝福与问候,愿你一生幸福!

26、朋友,如果有困难,愿你能闯过去;如果你有烦恼,愿你能跳过去;如果你有忧愁,愿你能跨过去;如果有美女,千万别晕过去,呵呵,祝你生活幸福渡过去。

27、思念是一季的花香,漫过山谷,笼罩你我,而祝福是无边的关注,溢出眼睛,直到心底。岁月 关心朋友的短信可以褪去记忆,却褪不去我们曾经的欢声笑语。

28、朋友就是这样,不一定要天天联系,不一定要时时相聚,想念的时候发个短信,挂念的时候送个祝福,愿朋友你一切都好。

29、把持不住思念的心跳,让我深切体验牵挂的美妙,送你一件用心织成的温暖外套,用祝福将你笼罩,愿快乐永远在你怀抱,幸福放声欢笑。

30、夜光很美,比不上朋友的安慰;星星很美,比不上友情的点缀;夜空很美,比不上友谊的珍贵。愿您夜夜都有好梦相陪,天天都有快乐相随。

31、人,最感动的时刻,来自被朋友想起;最美的时刻,源于想起朋友;没有约定,却有默契,无论身处何方,愿你在每一个日子里都有人惦记!

32、只想和你一起晒晒太阳,聊聊理想,喝喝咖啡,尝尝美食,计划一下步的梦想,因为人生是短暂的,让友情的每一妙相聚都变得漫长。愿你一生幸福!表达牵挂的句子关于牵挂的作文600字牵挂

我牵挂作文 篇3

时间在光与影中匆匆滑过,我再次来到了这条小巷,只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浮华。

小巷依然保持着属于自己的美,没有霓虹灯的红装绿裹,没有人为修饰出来的树木,一切都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

老墙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古老,橙黄的阳光斜射到巷口。我的影子被拉得瘦长,似乎这条小巷早已知道我来了,迫不及待地把我的影子拉入他的深处。

转角处的蔷薇依旧在默默地开放着,在夕阳地装饰下,显得更加素美,同这小巷一样,不张扬,不争名。

小巷的出口有一颗已经长了不知多少年的大榕树。每到饭后作文,总会有一群老人在树下下棋,喝茶,几个孩童偶尔嬉戏于此,打破树下的悠然、宁静,但老人们似乎并不生气,只是摆摆手,示意孩子们离去,孩子们慢慢散开,于是一切又恢复到了最终的宁静

小巷是我曾经上学、放学都要经过的地方,也许是因为以前太过匆忙,而小巷竟如此之美,看惯了城市的奢华,却忽而发现,这小巷的美,是任何灯光所装饰不出来的,就像那茶一样,在水的冲泡后,不热、不凉、不苦、不甜、不浓、不淡、不昂贵、不廉价,只在那水与茶交汇的瞬间,茶香扑鼻,宁静心扉。

小巷,我最美的牵挂。

我牵挂作文 篇4

初秋之雨,下得柔意缠绵、淅淅沥沥、撞击着我的心,给寂寞的思绪添上几份孤独、几份稠怅,走出幽深的雨巷,走不出我记忆中的那份凄清与悠长,我魂牵梦索的你在那里。

我的思绪也随之变得零乱不堪,时而明朗、时而模糊、时而浓郁、时而恬淡、于是我的眼里便隐隐约约地出现了那个秋雨绵绵的黄昏,我们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见如故。可惜最后的一面见得太晚,也太突然,大城市的生活对你太有诱惑力 你说你要改变自己的窘境,你说你要拾回自己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你不等我开口,便义无反顾地走向了那灯红酒绿的繁华。让孤零零的我站在驿桥上,任那秋雨飘淋……

这么久远的时间,这么遙远的空间,你不曾打过一个电话,也不上、微信也找不到你。我知道,你是在努力地想要淡忘我,想要把你已经成为你生命的那段岁月从你身上剜去,虽很痛苦、但是必须。我不怨你,也不恨你,真的,你信么?尽管你是那么地走了,可是我却割舍不了对你的那份真真切切的思念与牵挂,心中总是默默地为你祈祷、为你祝福。

不知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座标与位置,不知你是否还能守护着自己的那份真情与圣洁,不知你有没有碰痛肌肤感受流血流泪的痛楚,不知你是否体会到了海的美丽还掩盖着恐怖与杀机。

也许,缘分里注定我们有这样一段美丽的邂逅,也许命中注定我们永远只能是分离,从不奢望现在的你,记忆中还会有我,艰难的日子只是一个人拼命地回味在一起的温磬,不问你为什么,只怕此时会打扰你的宁静,只怕会破坏那一段曾经拥有的美丽与情节。

如今,又到雨季,还是那条幽深的雨巷,却早已消失了丁香的芬芳,在被时间摩挲得悠柔缠绵的初秋之雨时,今后的日子依然不奢求你会记得我,但我依然会永远地、默默地为你祈祷、为你祝福;为你祈祷、为你祝福……

我牵挂作文 篇5

独自一个人坐在门口前,望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想起了我那正在为工作而忙碌的爸爸。

爸爸今年才30多岁,前几年经营养猪场的工作,因此他变的忙碌起来,渐渐的,父亲又开始搞批发,这样的日子比以前更加劳累。

回想以前的日子,觉得很悠闲,妈妈每天工作完后都会回家做饭,爸爸也是。一家人围着不大的饭桌,有说有笑的。爸爸时常给我们讲笑话,陪我们嘻哈,有时连妈妈都看不下去。以前的.

生活是清闲的,虽然那是的生活不算富裕,妈妈也不会时常买昂贵的海鲜给我们吃。不过,这种平淡的生活却是幸福的。

后来,我们住进了比以前大几倍的房子,爸爸买了车,雇可许多工人。但,爸爸却因为工作需要,不断的忙碌着工作。每天早上3点多就必须去养猪场,或是和司机去别的省市载猪回来养。有时一去就是三俩天,在路上跟本不能合眼。所以,我渐渐的习惯了爸爸在11点或12点时开门的声音,然后有匆忙的离去。习惯了一整天都见不到他的影子。我明白,即使爸爸还爱我我们的家,但他太忙了,我要读书,各为各的目标奔忙在外……

望着那些来来往往的车辆,我不知道,在这世界上还有多少与我一样的孩子,坐在家中等待父亲的归来。

我牵挂作文 篇6

我常常想,牵挂,是什么呢?牵挂,是一种思念,也是一种情怀。

小时候,我家里养了一只很小的“吉娃娃”——茉莉。茉莉从我一两岁的时

候,就陪伴在我身边。它看着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到一个“步履蹒跚”的小娃娃,再变成一个幼儿园的“小学生”。我对茉莉的感情也不断发生着变化:由一开始的害怕,(我小时候胆子很小)到熟悉茉莉,再与茉莉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我们家的一个成员。

但是,在我六岁那年的一个阴雨天,妈妈来幼儿园接我放学。到了家门口,我却很奇怪——以前我一回到家,茉莉就会激动地冲出来,抓住我的裤子撒娇;而今天,别说茉莉的影子了,就连它的小爪子踩在木地板上所发出的“哒、哒”声,我也没有听见。

正当我百般困惑时,妈妈却走过来,告诉我了一个信息——茉莉得了“犬瘟热”,医生也无能为力。看着我还是一脸困惑的样子,妈妈又进一步解释道:“犬瘟热就等于癌症,也就是说,茉莉,可能会死……”妈妈的话还没有说完,听见“死”这个字的我号啕大哭起来。

几个星期后,茉莉离开了人间,令我们一家人伤心不已。吃饭时,手中的骨头好像无处可放;到家时,以往的那个小身影消失了;出门前,习惯性地说声“再见!茉莉!”,却再也听不到那两声“汪汪”的“回答”了……

如今,一嗅到茉莉花香吧,我就仿拂看到了茉莉正在飞快地向我奔来……

我牵挂作文 篇7

转眼间已是四月,不久后就将离我们而去。我牵挂春,她为大地带来了生机;我牵挂春,她为树木染上了一层翠绿的外衣;我牵挂春,她为土地装饰了嫩草与鲜花。

我牵挂这春之美景。走在路上,向上一看,便能看见许多绿叶。那绿叶绿得像翡翠一样,晶莹剔透,小巧可爱。有时在路边,甚至有新绽的花:红的、白的、紫的,或挂于树上,或草似的长在路边,可爱又玲珑,让我联想到许多。路边的小草也是十分的可爱,它们的叶子,有尖的,有圆的,形态各异。

我牵挂这春之乐音。小鸟在枝头放声歌唱,各样昆虫爬出家门。如果悉心去听,便能听清。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昆虫,弹奏着自己的乐曲。小鸟也参与这节奏来,一时竟成了乐曲,悦耳的乐曲。

我牵挂这春之香气。花儿们放出许多香气,犹如喷过香水一般,空气中带着奇妙的花香。即使闻不到花香,也能闻到清芬而又淡淡的气味。是什么呢?是泥土的气味。无时无刻都有香气,陪伴着你。

5.中考范文集 篇五

因果、轮回、行善、积德集《书》

《不信因果、轮回的来看看,让你心服口服》

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是佛教的主要理论基础。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佛教是文化,非迷信,我妈妈就信佛,学佛的人慈悲为怀,善良。”恩格斯说:“佛教现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我们倡导大家学佛,不是要大家对佛教的迷信,是要大家都懂的佛所说的道理。

佛说:“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有前世,今世,来世以及累生累却数不完的前世和来世。每个生命都在反复无穷的万劫之中轮回不断。“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佛佗告诉我们众生,因果报应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我们造作的业因即使经过千劫、百劫,也不会丢失损坏,无论是善因还是恶因,都会是后世的种子,一定会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世间诸多众生都心存善念,但不信因果轮回,净寿弟子在摘编《学佛明灯集》下集的同时从有关网站上收录了部分因果轮回的内容专程来寺院找老僧商讨,发心想编印因果轮回集,老僧看后,心生欢喜,赞同印刷此集。

净寿居士立志普渡众生,多年来不辞辛劳,搜集资料已编印了数册佛学书籍,这本小集仍然是以弘扬佛法,引导众生认识佛教为目的,但愿此书能使众生深信因果,断恶行善,潜心修行,老实念佛,脱离轮回。

人类的祖先是从光音天来的 圣开法师

我们这个地球上,为什麽有人?

人类的祖先,最早最当初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在佛教「增一阿含经」及许多经典里,都有明确的记载,说地球上最初的人,是从「光音天」来的。

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的始祖,绝对不是有什麽神用泥土捏成的,那是神话;也不是由猿猴进化而来,那是谬论。光音天在哪里?天,从下至上,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色界四禅天:初禅有三天(梵众、梵辅、大梵等三天)。二禅有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等三天)。三禅有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等三天)。四禅有九天(福生、福爱、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等九天)。无色界,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等四天。)共计有二十八层天。光音天是色界二禅的第三天。

为什麽叫光音天?

6.有关游戏作文锦集[范文模版] 篇六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戏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游戏作文 篇1

今天下午第三节的习作课上,吴老师宣布要举行一场“请”字游戏,同学们一听要玩游戏,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个个眉开眼笑,欢呼雀跃。

游戏开始了,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发口令,口令中有“请”字的就照做,没有“请”字的不要执行,大家一听,都暗自欢喜:都认为这是小菜一碟,难不倒我们。

吴老师发了第一个口令:“请起立!”全班同学齐刷刷地站了起来。第二个口令是:“坐下。”有的同学习惯性地一屁股坐了下来;有的同学记住了游戏规则,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有的同学在左顾右盼,不知该站着还是该坐下,坐着的同学屁股还没做热,发现自己上当了,就又像弹簧似的蹦了起来,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说了句:“请坐下。”我们这才放心地坐了下来。吴老师冷不防的又来了一个口令:“摸耳朵。”有的同学又上当了,乖乖地拿出了手摸耳朵;有的同学识破了老师的“诡计”,像木偶似的坐在那里,不予理会。

最难判断的是这个口令:“请举右手。”又说“请举左手。”看起来是一句简单的话,其实是要分成两个动作来完成。大家执行这条口令也是众生百态,有的左右分不清;有的举起左手又放下右手;有的是瞎蒙却蒙对了――高举着手不放。苏恒忙说:“老师没说放下右。手。”听了苏恒的解释后,大家才悄然大悟,原来要将两只手同时举着。

后来,老师又加快了口令,大家更是玩的不亦乐乎,渐渐的,我发现了其中的道理,别小看一个小的“请”字,不加“请”字,一句话就变得生硬,好像在命令别人,加入“请”字,让人感到礼貌、亲切。

游戏作文 篇2

幼儿园大班时,老师组织我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两人三脚竞赛。

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游戏规则,接着,老师让男女同学各选出十六名代表,分成八对,然后,准备活动开始了!

老师首先给每对运动员一根带子,接着说:“每对运动员要把一个运动员的左脚和另一个运动员的右脚用带子绑在一起。”

准备工作做好了,男女同学各派出一对运动员。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两对运动员一起冲出了起跑线。其他同学大声喊:“加油,加油!”在终点前,女同学灵机一动,伸出脚,绊了一下我们男同学粗壮的腿。终于,女同学以“赖皮的方法取得了胜利!经过后面七场的比赛我们男同学以5:3的微弱差距赢得了胜利!我们男同胞的代表像战胜回朝的将军一样受同学们的欢迎。

两人三脚比赛真是既有趣又精彩,还能锻炼合作能力,真是寓教于乐呀!

游戏作文 篇3

“哈哈哈,哈哈哈,你摸出来了吗?”这是哪里传来的震耳欲聋的欢笑声与疑问声呢?哦,原来是大家在教室里玩有趣的“盲人雕塑家”游戏呢!

首先,王老师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游戏规则:先请一位能持久地摆出一定造型的模特,接着由“盲人雕塑家”细细触摸模特来判断模特的姿势,再去塑造“泥人”的形状。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泥人就诞生了!最后由评委同学评出“泥人”与模特造型不同之处进行扣分。

我们帅哥组合闪亮登场了!由我来当“盲人雕塑家”,王老师刚给我戴上眼罩,我就听到同学们发出感叹:“哇,好威风的迷人张,酷哥闫快摸啊!”我立即开始了触摸行动:我首先摸了摸他的眼睛,发觉他的眼睛是睁开的。“还好,不是睡神”我自言自语道。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我再把手轻轻地放到他的嘴唇处,发现他的.嘴角是扬起的。“哦,微笑天使在展示笑的魅力呢!”迷人张听了忍不住说:“我可是纯哥们哦!”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继续往下摸,发觉他的双臂是弯曲的,而且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双手紧紧的握着。最后,我又摸了摸他的腿,感觉有点弯,好像是半蹲着的,还摆出了箭步的姿势。这时我心里茅塞顿开,哦,原来是拳击手的模样啊。我立刻把信息传递给帅神朱,还不忘叮嘱他要一直微笑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摘下眼罩。哇!我才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个小失误:原来张瑞铭把右嘴角扬的高高的,还露出鄙视的样子,好像在炫耀他是十连冠的拳击王呢!而我把他当成是微笑了,由于这点失误,评委只给了9分。

虽然我的“盲人”艺术家的作品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我从中明白了:触摸也是一种观察方式。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啊。

游戏作文 篇4

“加油,加油!”教室里传来了一阵阵的加油声,是在干什么呢?哈哈,我们正在玩老师组织的“找朋友”游戏呢。如果你认为我们玩的是幼儿园的那种小孩子的游戏,那你可就错了,我们进行的是给汉字“找朋友”的小比赛。

老师先把黑板分成了三份,写上了“三点水、提手旁、口字旁”这三个部首,又把全班的人分成三组,还给我们讲了游戏规则:每小组选一个部首,组员轮流在黑板上写此部首的字,限时五分钟写得最多的获胜。

比赛开始了,我们争先恐后到黑板前写字。我们组分到的是“提手旁”,第一个上的人就是我,我一下子写出了七个字,轮到下一个同学上来写字,他也写了好几个。其他组员都是写出了一两个,就匆匆忙忙走下来了。现在我们组的汉字库存紧张,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坐如针毡,抓耳挠腮,都想多写几个字,为自己的小组争光添彩。我又想到了几个字,笑了一下把那几个字写上了,接着我们又想了许多字,就赶紧上去写了。

忽然老师说“时间到”!我们正好儿也写完了。老师开始数每组写了几个,a组写了二十三个,我们组写了二十五个,c组写了三十个,结果还是c组获胜了。

虽然我们组输了比赛,但是今天的“找朋友”却让我们找到了很多的汉字朋友。这些部首,以前我自己写,最多也就写七八个,而这次每个组却写了这么多。看来还是团结力量大呀!

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以后不管做什么,不要孤军奋战,一定要团结合作!

游戏作文 篇5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游戏:照镜子。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两个人面对面站着,一个人当镜子,另一个人当照镜子的人。照镜子的人做滑稽的动作,要把大家逗笑,镜子里的人要模仿照镜子的人的动作,如果做错了,或不会,那就输了。

第一局是我和吴佩霖,老师给我们三十秒的时间让我们想一想怎样能把大家逗笑。三十秒后我信心十足、胸有成竹地走上台说:“我当照镜子的人!”“我当镜子!”吴佩霖说道。只见我右手拿着一支笔,转了一圈,用笔的尾部捅到了我的胸口,“啊!”我倒在地上。吴佩霖也用手捅到了他的胸口“啊!”他也倒在地上。我们倒地后还一直在笑,薛皓骏他趁我倒在地上的时间,还坐在了我的身上!我们的表演结束后,大家都鼓起了掌。

7.中考范文集 篇七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阅读幸福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幸福作文 篇1

坐在这温馨的书桌前,沏一杯淡雅的明前雨露,或是醇美的蟹目香珠,不管是捧着文字优美的散文还是捧着思维缜密的说理文,都是很舒服很美妙的时刻。可能,这就是语文阅读的魅力吧。

语文学习总会与阅读系在一起,而阅读也带给我很多无法忽视的东西。

那段时间我心情很糟,认为这世间万物都对我充满着敌意。我只想待在阴影里,总是想着太阳离我好远。

偶然的一次,我在家里翻到了一本小书,淡棕色的包装,纸页早已泛黄,布着一层灰尘。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我翻开了它。书中第一页的白纸上写着两句话,“幸福每个月都会来临,这个月可别让他遛走了”“幸福就像夕阳,人人都都能看到,但有些人去却把眼朝向别处,因此错过了这一片美景”。看到这两句话,我心里一震,幸福真的在身边?

继续翻阅着。这本书是讲了一个叫塞尔玛的姑娘跟随丈夫到沙漠执行任务。她无法忍受炎热与孤单,便给父亲写了一大封发牢骚的信。父亲的回信只有一句话:“亲爱的赛尔玛,铁窗里有两个囚犯,一个看见了星星,另一个却只看见了泥土。”赛尔玛悟出了这句话的真谛。于是,她每天很早起来,去看朝阳的升起;黄昏,去看骆驼的足迹,去感受土著村庄的风情,去和墨西哥人学编织;有时还去写生,画天边太阳与沙漠的连接处。这时的她觉得生活真美好。其实,铁房子没有变,印第安人没有变,沙漠也没有变,而赛尔玛不再感觉到无聊孤单,这正是因为这时的她去感受身边的美好,去发现身边的幸福,去积极乐观地生活。

看了赛尔玛的故事我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为什么我只看见泥土,而没有看见天空的繁星呢?为什么我只朝向黑暗而不去感受阳光呢?抬头望向窗外,一切不都很美丽吗?生活中我们所有的心情,所有的美丽,所有的幸福,只要我们善于去领悟,善于去感受,都会有很美的体验。对,幸福在我身边,我要带着那发现美的眼睛与心灵去发现美,去创造更多的美。

感谢那本小书,感谢阅读的魅力,激起我心中那幸福的火花。

阅读幸福作文 篇2

树叶拥有阳光,才拥有绿色生命;花儿拥有蝴蝶,才拥有快乐春天;大海拥有小鱼,才拥有碧波荡漾。而我们拥有了书籍,便拥有了幸福人生。

窗外的天很蓝,不时有鸟儿飞过。一缕金色的阳光漫进窗来,轻轻地洒在我的小书桌上,映出我疲惫的身影。日复一日的学习,做作业,预习新课将我带进一个昏昏沉沉的世界。望着窗外繁忙的世人,望着在广阔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我的心里很羡慕,我也想拥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可是我并不孤独,因为我有书,它能安慰我疲惫的心,能轻易的将我想飞的心“拉”回来。因此我爱读书,犹如鱼儿爱水。

人生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到很多波折,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也曾经失败过,当那一科科不理想的分数像拦路虎一样站在我的面前,当那一个个难题封闭住我的脑海,我曾想过放弃。再努力也得不到回报,努力又有什么用呢?我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于是我累了,不再去碰那一沓厚厚的教科书,我开始坐在床上,打开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不觉间,书中的主人公这种顽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海伦凯勒的要求是多么低啊,“她只要求要三天光明”,自己呢?自己更应该努力啊。在一瞬间,我想通了。我重新找回了那颗丢失了老远的自信心。自此以后,这本书一直在激励我向前进。

书是我们的朋友,最好的朋友。他不会欺骗我们,不会背叛我们,不会因为我们把它扔在一边而抛弃我们,它给了我们最纯真的友谊。它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努力。我爱读书,如同花儿爱蝴蝶。

若你第一次看见我,一定会淡淡的想:这个女孩在看书。若你第二次看见我,你还是会想:这个女孩又在看书了。若你第三次看见我,你就明白了:这个女孩很爱读书。是的,我爱读书,如同小鱼爱大海。如果书能听见我的声音,我想对它说:书,谢谢你教会了我那么多的东西,谢谢让我体验了那些从未体验过的心情,是你,改变了我的世界,是你,构筑了我的.幸福人生。

阅读幸福作文 篇3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你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的成长需要妈妈呵护。可是,你知道吗?我们的精神成长需要什么?

人们常说:“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些话看似平常,可是,其中都包含着一个真理:人的精神成长,离不开书!

读一些天真梦幻的童话,我具有奇特的想象力,心灵也变得纯真而烂漫;读一些典雅凝重的历史书,我会有智慧的头脑,思维也变得理智而清晰;读一些耐人咀嚼的唐诗宋词,我仿佛同圣贤哲人对话,或婉约,或豪放;读一些高尚深刻的中外名著,我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背欢离合,体验着喜怒哀乐,享受着一次精神的盛宴……

我阅读,我感动。手捧一卷好书,如品珍肴,如品佳酿,如痴如醉。因为阅读,我对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充满感恩。因为阅读,我感到生命在愉快的无限延伸。是阅读给予了我第二个灵魂,学习之魂。

我阅读,我充实。勤读必然增长知识,促我思考。当我运笔如风,妙思泉涌的时候,我深深感谢阅读的滋养。

我阅读,我成长。阅读伴我一路走来,我感慨光阴总是弹指一挥间,而自己还有无数遗憾。我一点点长大,那是由于阅读让我的心智逐渐成熟,逐渐升华。

就是因为阅读,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如:三年级时获得年级作文竞赛第一名。四年级时,参加镇江市增华阁作文竞赛时,榜上有名。历次的作文还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得到了同学们对我的赞许。

阅读,没有界限。我想读,我爱读,我要读,我能读。我想不止是我。一个爱学,好学,能学,要学的人都喜欢阅读。我的读书生活中有苦,有甜,但有书本陪着我,伴着我,再苦也是甜。

刚懂事的我拿起一本书就不想放下,到现在,我也没有放过她。我想让这个阅读的“包袱”伴我一生。有了她,我就不会觉得孤单,不会觉得人生的空虚。

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伴我成长,知识是无穷的,学无止境,相信每个人都会明白,但更重要的是在无止境中去学习,去追求。

暑往冬来,岁月如歌。我想和大家一起——阅读着,幸福着!

阅读幸福作文 篇4

窗外,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却扰乱不了我的思绪。

随着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我的心飘浮到了那遥远的三国。旧时代的混乱,让我感到悲哀。但是,没有这般的环境,又怎能有这济济的人才呢?

刘备的三顾茅庐,让我感概不已。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更让我怦然心动。

周瑜不服诸葛亮的才能,时时刻刻想着要为难他。故意以“箭不够”为借口,要诸葛亮快速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料到这三天之内必有大雾。于是准备了20艘船,到了时机便出发。他与鲁肃只管在船里喝茶,谈天。船到曹操营中时,大雾漫天,曹操这人犹豫寡断,出战怕吃亏,不出又怕诸葛亮攻破军营。他便令人放箭。岂料正合诸葛亮意,因为船上装有茅草,带着十万支箭,诸葛亮大胜而归……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人钦佩。可是他整天呆在自己的草房里,为何有这等的机智呢?这也定逃不出书的手掌心呢!

从古至今,书的作用我们处处可知。古人们离不开书,正是他们的渊博知识,才构造了我们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也该借鉴,让阅读,构造我们幸福的人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我们的精神粮食;阅读,让我们拥有美好的情操;阅读,给予我们的幸福人生。

从书中,读出智慧,读出人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生不在于富有,而在于幸福,而这幸福又离不开我们人类的最好朋友——书籍。

阅读,是生活必需品。小草阅读着这绿色的天地,小花阅读着这五彩的世界,太阳阅读着这美丽的大地。而我们,阅读着这幸福的人生。

大雨过后,那彩虹桥,让我更坚决地与阅读一起构筑幸福的人生。

阅读幸福作文 篇5

我的童年生活很快乐,这不光是来自父母与亲人给予的精心呵护,更因为我有一位好朋友——书籍的幸福相伴。阅读使我的羽翼变得丰满,阅读让我的童年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读书,妈妈说我三四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与走迷宫有关的书,每次都能看上好长时间,看这类书仿佛让我走进迷宫世界,让我感觉到应该像冒险家那样去生活、去探险,觉得既神奇又有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增加,我涉及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漫画类、科学类、故事类、探险类……等等。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又接触了儿童文学、名著等作品。

我爱读书,不管走到哪里,我的身上都会带着一本书。在不同的环境下读书,其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在家里,靠在自己的小床上,是一种放松快乐的读书;在江边铺上地垫,吹着微风,是一种悠闲自在的读书;在图书馆有许多人在一起陪伴我,是一种安静自觉律的读书。当我疲惫的时候,书籍仿佛是精神的加油站;当我沮丧的时候,书籍帮我重拾信心;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书籍能瞬间帮我开启智慧的大门。

穿梭在书的花海中,我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身上还会留有阵阵芳香,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读一本好书就如同插上一双翅膀,时而飞向天空、时而飞向山川、时而飞向高原、时而飞向海洋,领略到不一样的世界风光,读书让我的内心变得强大而充满力量。

喜欢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它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是我前进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同学们,让我们通过阅读,在知识的海洋里走遍世界各地,共享阅读带给我们的幸福吧!

阅读幸福作文 篇6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寻到黄金屋,找到颜如玉。我们能走进众多人的内心,体会他们的苦与乐,了解这个社会上不同的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十分快乐,十分幸福,十分满足。

拾来一篇短小精致的诗歌,体会爱与美的真谛。一篇篇精美的诗歌,美得好像那落日散开的点点晚霞。诗歌的美是永恒的美,我们在阅读诗歌的同时,也领略了世间的爱和美,收获了阅读诗歌所带来的幸福。

偶然遇见那古朴的诗词,似闻到了那典雅的檀木香。那从古代捎来的诗篇似久酿的古酒一般满含着厚重的香气。诗人的不羁,诗人的粗扩,诗人的豪放都浓缩在那古色古香的诗词中。“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自信令我们敬仰;“自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对故国的无限惋惜被这一江春水送往远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视死如归将成为历史上不朽的绝唱!回首一幕幕,虽然这浓厚的历史气息有些沉重,但是足以证明诗人们心中那股豪气伴随着时间流转千年轮回到了现在,直至影响了我们。我们体味到了诗人心中的豪气和不羁,我们也同样收获了阅读古诗所带给我们的幸福!

长篇小说让我们在古今中外的世界里来回游荡。那个纯真的小女孩“海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个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取得真经的“师徒四人”,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修成了正果。那个化蝶双飞的“梁祝”,因为爱让他们难舍难分,最后化为穿花蛱蝶纷飞于花丛山谷之间,结局凄美但却令人感动阅读小说,让我们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取得成功,乐观自信也可以感染别人,为了爱要大胆的去追求从中,也收获了阅读小说的幸福。

8.中考范文集 篇八

北京大学小学语文答疑专家:冷玉斌

2016年4月

答者按:

首先,感谢诸位的提问——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永远比答案重要,诸位提出了这些问题,恰恰表示诸位已经在思考,而一思考,则就意味着真的走在了语文教学的路上。其次,也感觉幸运,可以参与到答问中来,以答者的身份回答诸位的提问,真理从不在某一个人手中,所以,我并不觉得我是在“回答”什么,而是在与各位“交流”,针对大家的困惑或者疑难,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只是提出一些可能的建议。并且,这些建议,有很多是我们项目组很多指导教师的共同意见或成果,所有这些话语,供各位参考,也供各位批评。第三,大家所提的问题,虽然指向、内涵多不相同,各有关注各有在意,但实实在在的,都是导向实践基于常识,因此,我的回答,可能也更多从常识与实践出发,有一些根源性的问题,其实并不好答,或者并不靠答,怎么办?只有去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多感悟、多反思、多反思、多改进——只有这些,才是对接下来所有提问最好的应答。与诸位共勉!

祝福诸位!

1.如何解决学生没什么可写的问题?

习作难,难于上青天。如何解决学生没什么可写的问题? 答:

谢谢提问!这是个“老问题”了,每当来到作文课,学生无话可说,没素材可用,写作文时咬着笔尖一节课,最后纸上留下来的文字还是寥寥无几,很常见,也很让做老师的头疼。我想,对于这一点,就试图实践的方案,前提须有二,一是解决孩子们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就像是课标所提,“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二是与孩子们一起发现生活,即课标所提“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叶老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这两点,切不可疏忽。

那么,生活作为作文的源头,又当如何从中发掘素材、积累材料呢?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也就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一是留心观察生活,坚持写日记。观察是获取素材的主要手段,看起来孩子们每天的生活都大同小异,但这只是没有用起观察的眼光,如果将生活中遇到的人、事、景、物等稍作留意,一定会有发现与获得,同时,就这些观察所得再想一想,多问一个为什么,写作之源头活水就打开了,坚持记日记,恰恰就是将“日记”变为观察之后的物化记录,成为未来写作的素材库。

二是主动组织活动,丰富素材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孩子们有话可说,可以将习作训练与活动组织结合在一起,或者是当堂活动现场写作,或者是走出课堂进行活动,然后再对活动进行记录,这样既能够解决写作动力问题,也使学生拥有了新鲜素材,这些活动的组织形式很多,内容也很多,想必老师们并不陌生。

三是课文引路,积累精彩语段。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不仅是学习阅读的例子,也是学习写作的例子,无论是叙事性课文,还是说明性课文,或者简易的论说文,课文直接提供了范例,尤其,选入课文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字,在“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方面,都可以供师生咀嚼,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这些方面,在教学中是不能忽视的。

四是通过阅读积累,将阅读与写作结合。无穷无尽的书籍世界也是孩子们写作的重要源泉,这里面不仅有生动的故事,可以成为孩子们自己讲述生活的参照,更有精彩的表达独特的修辞可以让孩子们直接学习直接借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读之也可以医“无话可说”之症。此外,读书后做读书摘抄,或者写读书笔记,这也是锻炼笔力的好方法。

最后,对这个问题,我简单补充两句,一是所谓“无话可说”,这是表象,内里决定的是“言语动力”,这一点特别重要;二是是否学生的“无话可说”,是因为老师要求他说的他恰好无话,而他想说的,却从不被提起?这一点提醒我们在作文命题上也要有所思考。总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如何开展读书活动?

在平时紧张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扎扎实实开展读书活动? 答: 谢谢提问!

对这个问题,我第一句想回答的是,如果老师本人能在平时紧张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扎扎实实地读书,那么这个问题就没这么复杂。只要愿意,只要用心,一定就可以将读书活动开展起来。那么,我以下所说,只对读书活动本身作一点回应:

要读书给学生听。

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能够在教科书以外,找到学生适合的读物。在班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读书习惯以前,老师要读书给学生听。可以是每天读,也可以在语文课上读。学生天然地喜欢听故事。老师读故事给学生听,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心的学生会不满足教师“有限”的朗读,而自己找书来读,先睹为快。任何一个年级都可以从“图画书”开始阅读,选择图画书,尽可能是那些画面很大,文字很少,能带给学生回味的。比如《鼠小弟的小背心》系列、《活了100万次的猫》、《点》、《小步走路》、《大卫不可以》等等。画面大,能够传递比较多的信息,文字少,让那些不喜欢文字阅读的学生慢慢去掉心理障碍。带给人思考和回味,就能够在读完以后还留下思考,留下谈论的空间。

同读一本书。

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后,老师就推荐书,保证全班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一本书。同读一本书的开始,往往是教师要上导读课。同读一本书最初的讨论,老师要参与,要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头脑中要产生很多疑问,想在书中找到答案。课下,书的内容也成为学生交流的话题。这样,读书就慢慢成为风气。比如,老师让学生读《不老泉》这本书,先让学生讨论世界上有没有长生不老的办法,然后,让学生猜测《不老泉》这本书是写了什么故事?出示书的封面让学生捕捉信息,印证自己对故事的猜测。教师出示书中开头部分,让学生阅读,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出示整本书的目录,让学生从目录推断故事的发展,想象故事的情节。出书书中的一个难题——珍妮是选择长生不老,还是像平常人一样死去。出示故事的结尾,让学生猜测结局。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就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课下不但能够读,而且会自己进行讨论。每个学科的老师都要重视阅读,在不同的课上都要有读书的部分。学生因为兴趣而产生的阅读,有时会随着一本书的结束而消失。老师就需要不断调整书目,不断调整方式。固定读书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

放手自由阅读。

在学校这个体制内,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经过选择的,否则,对学生而言,就缺少应有的意义,就和家庭中没有什么差别。教师引领学生同读一本书就是这样选择的结果。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更喜欢自己做主,“我的阅读我做主”将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方式。学校图书馆或者阅览室的图书,应该经过全校语文老师或者图书馆员的筛选,每本书对学生而言,都应该是优质的读物。学生可以在图书馆自由借阅图书,可以在阅览室自由阅读,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班级内的自由讨论

班级里一定要有读书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老师要舍得拿出语文课的时间和学生进行读书的讨论。讨论,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比如,主人公做了什么好玩的事情。教师要能够引导这种讨论,把话题引向什么,比如,主人公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教师要时常关注学生读些什么书,然后,和他们交谈书中的内容。让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尤其是在中低年级。教师在固定时间,让学生复述故事。这就需要学生真正阅读,也需要创造性的理解。复述不能过于简单,这样听众不能把握书的细节,缺少真实的感受。复述又不能过于复杂,不找边际,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让他们先抓住故事的框架,然后,复述有意思的细节部分。再就是要组织优秀图书推荐,让学生把读过的书以海报的形式进行推荐。学生制作海报,除了要引用书上的推荐语,还要自己写出推荐语,把自己的推荐语凝练出来。

多种阅读测试和奖励活动。

很多作家一直强调自由阅读,认为把很多书扔给学生,就可以了,阅读不用教,也不用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有些人一直强调教阅读,并且通过阅读能力测试题测试学生。两种方式各有道理,因为学生不同,阅读能力和阅读方式就天然地存在差异。作为学校的老师,不可能只面对一种学生,因此,老师就要采用多种方式,以便更多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3.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审题?

写作文是小学生最为头疼的事,但同时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觉无从下笔,不知道如何写、写什么。因此,教师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审题,不会审题,就谈不上会写作文,下笔千言,必须会离题万里,立意、选材和安排文章的结构就更无从谈起。那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答:谢谢提问!

古语有云,“题,额也”,“目,眼睛也”。题目是整篇文章最夺目的地方。说白了审题就是对一个作文题目的写作要求进行认真思索的过程,要想写出好的作文,作文前的确实审题是非常关键的。

一、教会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题眼”

找准了“题眼”,就找到了写作的重点也就是揭示思想意义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然后围绕“题眼”选材组材、谋篇布局,就能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如《我敬佩的一个人》,“敬佩”就是这个题目的题眼。要重点写出为什么“敬佩”。再如《记一位勤奋工作的老师》,“勤奋工作”表达了文章的中心,它就是“题眼”,如果去写这位老师如何“生活朴素”“关心同学”的事,那就离题了。当然有的题目“题眼”突出,一看便知。比如:《令我高兴的一件事》、《我爱……》、《一件难忘的小事》等,只要抓住了“高兴”、“爱”、“难忘”等“题眼”,就不会出现离题的现象。

所以教师须长期引导学生,当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要先把题目默念几遍,想一想题目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如《假期中的一件趣事》,是写“事”,而不是记人;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或三件事;是一件“趣”事,而不是一件普通的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时间是“假期中”,它既不是发生在放假“前”,也不是发生在放假“后”,而是“中”;地点也不可能在学校。这些,在默看题目时,都要一字一字地想清楚。

二、教会学生确定写作体裁

确定好写作对象后,要看一看写作体裁是什么,是写记叙文还是其他体裁。记叙文是小学阶段常写的文体,而记叙又分为写景的、记事的、写人的、状物的等。审视记叙文题目,能够帮助小学生确定文章的体裁。因此,教师也应在这一方面加以指导,以免出现给出作文题目,学生无处下笔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要正确了解学生依据题目确定“怎么写”。例如:《校园生活二三事》,抓住题目中的“事”,就可以确定是一篇发生在校园内的记事的文章;《美丽的校园》,只要抓住了“美丽”二字,就可以直接确定为写景的;《我的同学xxx》和《我和同学xxx》,两个题目都是记人,但前者是记同学xxx一个人,后者却是写“我”和同学xxx两个人。又如《我的好伙伴》,可以写人,如要好的同学、小朋友等;也可以写物,如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字典、录音机等,对自己忠实、讨人喜爱的小狗、小猫等,都可以是这个题目的写作对象。作文《小草》,要重点指导学生放在“小草”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可见指导学生确定体裁是写作的关键之处。

三、进一步明确题目的选材范围

文章的写作范围表现在时间、地点、数量和内容等方面。如《课间十分钟》是要你写正在发生的事;《童年趣事》是要你写已经发生过的事。又如《校园新貌》写的是“校园”,《有趣的课外活动》,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仔细审清选材范围,弄清题目的写作范围。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扣住写作范围,写作就会切合题意。比如: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对《秋天的发现》这篇作文,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来确定写作范围的。可以写到田野、山上以及到名胜古迹参观等内容;可以写秋游中看到的事物或秋游中经历的难忘事情;如果写景物,一定要反映出来秋天景物的特点;写景物一定要把什么时间和什么人到什么地方看到的景物是怎样的,有什么感受等写清楚。总之,写出秋天的特点是这篇作文的重点之处。

四、要让学生打开思路、放开眼光

在小学阶段,已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实际素材,而又无法耳闻目睹事情发展过程的作文种类。面对这类想象作文学生写起来的难度较大,往往无从下笔。在指导这类作文写作时,教师要下足功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审准题目,把握中心词,虚构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鼓励他们想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就写什么,但告诉他们所想象的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反映生活,使人看了犹如身临其境,仿佛真情实境就在眼前。不论是直接观察作文还是虚构作文,教师都要重视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像。这也是审题时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每一个作文题目对写作文总会有一些限制,但千万不要被这些限制框住了思路、捆住了手脚。审题时,既要看到题目中限制了什么,又要看到没有限制什么,从而使学生的思路既在限制的范围内,又能发现可供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4.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经过五年的沉淀与积累,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在这期的教学中,却感觉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非常差劲,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没有提高。如何在有限 的时间提高毕业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答:谢谢提问!

首先,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这着实是个大问题——甚至可以说,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您的提问直接冲着根本任务来,这几处不是一篇答问可以承载,而且,您的提问后面还提到一个“有限的时间提高毕业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个人觉得,更是难以回答,很多年前,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是农业,不是工业”,语文能力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熏染出来的,这是个慢活计,快不起来,这让我如何答来才是好呢?

——或者,如果用另一个思路,在有限的时间让孩子们再多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又如何呢,是不是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以提高呢?事实上,抓住阅读理解这个核心,才能够谈论阅读方法,因为阅读方法常常和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经验、阅读能力纠缠在一起。那我就来说说方法,尤其是针对这“有限的时间”,更多谈一点精读之法:

精品阅读法

阅读的意义在于思考,而思考的凭借是精读。精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精读也是学习阅读的关键读书法。浏览是精读的前奏,浏览的作用是整体了解,粗知大意,然后确定主攻的方向。

精读的方法要有4个步骤:提问、细读、求解,复述。

浏览一本书或者一个章节以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由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是读书的重要一步,有的学生会掩盖自己的疑惑,老师要用尽可能宽松的氛围,让所有学生提出他们的问题。然后进行解答和梳理,慢慢教会学生提问题。最后,有价值,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可以留下来。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需要细读,需要到书中的具体章节甚至语句中寻找信息,获得答案。细读是精读的核心,需要引领学生发现细微之处。如,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亲爱的汉修先生》后,教师出示:“电话铃响了。妈妈正在洗头,她叫我去接。是爸爸打来的。我的胃忽然变得很沉重,好像要垂到地上了。我每次听到他的声音就有这种感觉。”鲍雷伊为什么听到爸爸的声音,胃就像要垂到地上呢?学生就会再去细读书中其他部分。求解,除了个人细读和思考以外,需要大家讨论,可以是多人,也可以是两人。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的交流,会激发人的灵感,有时候答案会一下子跳出来。学生会在和老师及同伴的交流讨论中,获得自己的答案。

复述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能够复述,就说明理解了,而且化为自己的思考,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时候,阅读的意义也真正实现了。

快速阅读法

现在是一个资讯时代,没有快速阅读的本领很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快速阅读不仅是时间长短的要求,更是对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的训练。

快速阅读,需要客服几个障碍,一是字词障碍,不要被个别不认识的字词困住;二是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影响到对字面信息的判断和反应;三是逐字阅读。

所以,快速阅读是需要教师不断训练的,不但对阅读有好处,对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好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很多事情都能做好。先要训练注意力,排除外界干扰,清除心中杂念。教师可以采用计时的方式,让学生在1分钟内阅读多少字,然后回答问题。以后扩展为2分钟,3分钟。再就是训练学生的视觉反应能力。很多小学生喜欢出生读,这是快速阅读最大的敌人,因此,要训练学生目光和头脑的共同反应,扩大学生的视觉区域。

快速阅读可以有这样几个技巧:默读;抓住标题信息;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开头与结尾重点读。有时候不是单独的使用,需要几个方面联动,才能够真正实现快速阅读。

我想,既然是在有限的时间,那么能够提高速度与精度,想必这理解力,也就差不离在那儿了吧。

5.如何治“马虎”?

我们班一男生很聪明,记忆超好,国学老师说他是颗好“苗子”,可是他就是很马虎,明明是“青蛙”他却读成“青草”。每次考试都考得不理想。我该怎么帮助他。答:谢谢提问!

“马虎”这件事,还真不是教学问题,或者与家庭教养有关,如果是这种,“治疗”须得从家长自身开始;或者与孩子年龄特点有关,如果是这一种,那千万不能随意责骂,需要用时间来等待成长。但是,当一个“小马虎”来到自己班上,每一位老师都常为此犯难犯愁,我们只有分析其中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克服马虎。

曾读过一些老师对此问题的讲述,比如性格问题,有些学生性子急,做题一旦太快了的时候,准错误一大篇,于是老师就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本”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是马虎,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本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另外呢,他也懒得又重新抄错题还得写原因还得重做一遍,只好老老实实地慢慢做起来。还有的是态度问题,学习不认真了就容易马虎。真正的认真写作业,犯错误的比例就相对较少。如果作业不认真,错误比例就会大大提升。因此老师要求孩子写作业必须认真,不认真你就狠心地给他撕掉让他重新写。长此以往,他也会算账,不认真重新写也不合算,不如一遍认真写好。还有的是新授的知识,学生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马虎。知识性的问题不熟练,他们做起来就容易出错,经过多次出题让他们做这个毛病总是得以解决。教师不妨和学生一起重新温习和复习这些新知识,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这些小马虎就会迎刃而解的。另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马虎的危害。学生对马虎的问题以前总是掉以轻心,满不在乎,反正认为这些题我都会,只不过马虎罢了。教师不妨讲一些小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领略到马虎的危害性。有的老师就给他们讲《詹天佑》的故事: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一旦马虎就会造成整个大桥的倒塌,整个建筑大楼的破坏,因此孩子们意识到马虎要不得。

其实,很多时候,治“马虎”还真的要从家庭开始,教给家长一些方法,与教师共同配合,方能事半功倍,不过,那又将是另一篇答问,此处不赘述。

6.如何使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预习,爱上预习呢? 答:谢谢提问!在学生学习课程当中,老师经常会强调让学生提前预习,就是把马上要学的一个课程做一个预习的工作。但怎么样才能让预习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形成一个好的习惯,确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要了解到预习的重要性。预习不是为了让课程进度更快,其实是一种自学方式的锻炼。预习其实它本身应该是自学的一部分,预习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人参与进去,主要是学生自己,发挥他自己的能动性。而自学是整个人生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在课堂当中,很多时候是要靠自己学习。这样的观念可以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预习不光是课程学习中有效,对其他事情也有效。无论做什么事情,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总是必须的。预习一定是针对某个固定的对象,就是我们要对它做一个提前了解;那些难于了解的东西,可以通过后续的,比如说其他人的帮助来做,那就是后面的学习过程,所以预先就是提前自己进入,能够自己掌握的就自己掌握。这不仅仅对功课而言是必要的,对其他事务而言也都是必要的,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走出了课堂之外去工作时,会发现很多工作,并不是课堂里面教的东西,一定会接触到很多很多新的事物,那要给同事做一个报告,或者讲解一个新的产品,或者做一个综述,都要自己去预习。这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的部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如果让学生明白了预习的这个功能,他就会真正懂得它的重要性,否则,预习就好像是另外一种作业,给学生发一张预习纸,学生弄完了,好像就完成任务了,这样就把预习变成了一个很机械的东西。这样方向就搞错了。一定要给学生说清楚这一点,学生弄懂了预习的最基本的目的,知道重要性了,就会重视起来。

就学生而言,预习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必要方式。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一对一的教学,课程教学经常是大班额的,老师针对的是五六十个学生,讲的问题可能是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同学可能已经会了,有些情况可能只是针对某些人的情况。如果学生没有预习,对于课程的情况跟不得跟上是一个问题,也就不能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话,课堂对他的的帮助也就比较小。

预习的时候,除了我们刚才说的观念上的澄清,还会有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很多人会说时间不够,小学其实低年级的时候,刚开始还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预习量不多,作业量也不多,但是到了高年级,各个学科加进来,相对来说每门课的时间就会减少,预习的量也会加大。这当然也是学习的规律,由浅入深,由少到多。但这个时候就会面临新的问题,前一节课学习的需要巩固,需要消化,要完成作业。如此,留下来新课的预习时间就比较少了,时间就明显不够了,很多学生做作业都做到晚上十一、十二点,哪有时间去预习?只能草草了事。所以预习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预习的问题,它可能跟整个的课程设置有关系。很多一线老师经常问,学生老不预习怎么办?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反思自己布置的作业太多了,这个需要各个学科通体合作来解决。另外一个就是惰性的问题,学生会想,反正老师上课会讲,有点时间我干点别的事情。这个问题就不需要靠整体来解决,要针对学生个人来解决问题。这种问题解决的办法跟前面说的时间不够解决的办法是不一样的,要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解决。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也预习了,但是效果不好,预习完了之后,好像对后边的学习没有什么帮助。一旦一个学习行为没有什么效果,学生就不会愿意继续下去。

从通常的角度来讲,一是要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如上文所讲,如果学生觉得没有效果,这个东西就引不起他的兴趣。老师可能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段的情况,以及具体的班情来做一些分析,想一些办法把预习的兴趣提上来,最直接的就是告诉学生预习纸不是作业,不是说完成预习纸就完了。预习纸是一个提示,是一个引导,让他们形成自己的预习的一些方法。如果学生能针对课程提出有效的问题,而且不是在预习纸上的,是学生根据预习纸的提示,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来来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帮忙解决,不可能通过自学完成。这样的表现老师应该及时提出来表扬,鼓励大家多往这个方向走。值得注意的是,是当 预习起到了真正的作用时才表扬,而不是完成了预习就表扬。

预习当然会有些基本的规定动作,根据课堂的内容,要给出一些要点,学生根据这些要点去结合课文进行预习,有一些相应的办法什么做一些笔记,或者画一些记号。这些最基本的的方法应该交给学生。但是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比如说,有一个学生,通过预习纸的提示,对课程有自己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问题,能够帮助他进一步地学习。这个时候,他会形成一个自己的经验,会把这个经验用到更多的地方,而且也值得用到更多地方。如果老师能恰到好处的把这些经验汇集起来,这个学生给同学们介绍自己怎么样做的,如何想到问题的。这样坚持下去,一个大班的学生,每个人的方法都有不同之处,都汇聚起来,学生预习的时候,可以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小学阶段相对来说是预习这个习惯形成的开始,预习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多,因此,练习时比较基础,比较单纯,老师引导正确的话,可以为后来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7.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答:谢谢提问!

在以前的远程研修中,项目组曾有老师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并将心得与学员分享,我综合他的有关提法,结合个人所用,回答如下: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开发学生潜能,教给学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识记方法,如“做游戏”、“编顺口溜”、“猜谜语”┉使得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如:

A、“加一加”识字。(即:部件加部件的形式)如:“翔”左边的“羊”,加上右边的“羽”,就是生字“翔”。

B、“减一减”识字。(即:合体字减去一部分部件)如:“菇”去掉“艹”就是“姑”。

C、“换一换”识字。(即某字换个部件就变成了另一个生字)。

如:“妈妈”的“妈”把右边的“马”换成“乃”就是“奶奶”的“奶”。

D、“比一比”识字。(即:通过形近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来识记字形)。如:“土—士、未—末、千—干”等,可根据笔画的细微区别来识记。

E、“查字典”识字。当学生在阅读时遇见了不认识和不理解的生字时,可请不说话的老师(字典)来帮忙。

F、游戏识字法。低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游戏不仅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利用以下识字游戏。利用“开火车”、“摘水果”、“给字词找家”、“给字娃娃找家”、“添减笔画游戏”等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另外,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掌握了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旁时用于表义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进而“无师自通”地创造性地学习大量的形声字以及会意字。如:了解了“手”可变写为“扌”、“又”、“”“”、“廾”以及与手有关的偏旁为“爪”、“彐”、“攵”、“ 攴”等,那么,学到“挥”、“举”、“取”、“看”、“有”“戒”、“牧”、“采”“秉”、“敲”等字时,就能自觉地用“手”或与手有关的动作去析解它们的形义。对于那些由独体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可采用分解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其“会意”的方法。如“采”由部件“爪”和“木”组成,可具体地想象人们用“爪”在“木”上采摘茶叶或果实的情景;由“男”字的“田”和“力”想象远古的男子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情形,还可由此联想到妇女在家纺纱织布的情景,由此,一幅男耕女织的画面就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8.如何减少学生错别字?

最近几次测试,发现我的学生们有一共同的不足,不管是在做题还是在写作文,他们的错别字特别多,真让人头疼,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学生减少错别字呢? 答:谢谢提问!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所谓错字因为学生对字的结构掌握不牢固、认识粗略、部件混用、受其它字响、识记书写不认真而将字写错不成其字。如:“落”上下结构成左右结构,“满”左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烧”多写一点,“真”少写一横:“衤”和“衤”混用,“肺”右边写成“市”;“模糊”的“模”将“木”旁写或"米”旁,所谓别字就是用其它的字取而代之。别字一般都出现在同音字和形近字里。例如:将“已经”写“以经”,将“竞赛”写成“竟赛“等都是出于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联系不强而经常发生混淆的后果。

根据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有很多老师就此做过很多实践,综述如下:

把好识字第一关,让学生有一个正确、全面、牢固的第一印象。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汉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结合,我们要让学生在初学生字时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弄懂字义。尽可能地从根源上避免错别字的出现。教师应尽可能做好有些字的范读、范写、释义等。结合学生易错处在第一时间给,强调讲解,防患于未然。尤其对于低段学生要加强当堂课的认读、书写及应用练习。

注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识字方法要多样、灵活并具有趣味性,任何单

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都会让人感觉疲劳,不利于知识的理解消化。教学中要注意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可师教生学、小老师式的教学、分组合作、互教互学等多种形式。课堂上经常用到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小组长组织好,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同伴还可以补充或提问其同音字、形近字都有哪些,这样,学生学得很轻松同时又很大程度地减少别字的出现。同时教师要善于活处理学生识记书写有困难的生字,有些字可以形象化、生活化的教学。例如:在一年级教学中“明”字可引导学生结合活实际“日”和“月”都有亮光非常明亮;“休”字可到理解为“人”靠在树“木”上是休息;“鸟”儿不能没有眼睛等。还有些字可以联系识记,例如:学到“裁”字时可联系前面学过的“栽”字来识记:“栽树”是种植树“木”,“裁剪”要做“衣”服。有些字司以用更加趣味性方式来编成顺口溜或是字谜等,例:“贫”,把宝贝分了就变穷了,“金”一个人他姓王,兜单揣着两个糖,“己”开“已”半“巳”封死等。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研究学习,自然而然地降低了错别字的出现概率。

培养良好的识记书写习惯。

教育学生经常在读写练习时,养成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先认真观察其结构及组成、笔画及特点,做到胸有成竹后再去写,同时要养成自觉检查并及时订正错误的好习惯,切莫在平时为完成作业而草草了事,马虎大意,养成坏毛病。

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巩固措施。

经常用到的有找规律,归纳识记,例如:经常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万法来通过加减或是更换偏旁部首及笔画来巩固识记生字尤其对于纠正因形近字产生的别字成效显著。再例如:经常开展同偏旁识字比赛。可以学生分组拟定在同样时间内看谁写出含某个偏旁部首的字最多。“错别字卡集”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错别字制成卡片并开展一些如“谁是火眼金睛”、“我是小医生”等辨字正字游戏,同时在此卡背面标出正确的字以及音、义等,让学生做好整理便于随时提醒与区分记忆。提倡并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这对所学汉字的重复再现,加深记忆及增加字词积累量都有很大帮助。

汉字博大精深,出现错别字是在所难免,只要学生能有正确的态度,浓厚的兴趣,教师有积极有效的措施,相信都能从不同程度上减少学生的错别字。

9.如何处理好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的关系? 低年级识字量比较大,如果每节课都将字放在一起让学生去识记,理解字义,依字组词,所用的时间太多,有些繁琐,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缺乏新鲜感。如果边学文,边识字,又会破坏课文的整体感,整节课也会显得很琐碎。怎样既能保护课文的整体性,又能提高识字效率呢? 答:谢谢提问!

这个问题实在是针对语文教学的“专业”问题,试以项目组曾经的研训材料与个人心得作答,并以案例相证。

在课改的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都在尝试“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将“随文识字”教学方法进行了概括。例,随文识字“三步法”:初读识字、集中识字、回文识字;“四步法”:

一、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利用卡片,感知字形;

二、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

三、讲读之后,分析字形;

四、复习巩固,扩展训练,培养兴趣等。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随文识字要用得巧,用得妙,方能实现识记生字和阅读教学的共赢。

案例一:低年级《荷叶圆圆》教学片段 :

一、游戏识字,想说“不爱”不容易。

师:课文中都有谁喜欢这圆圆的荷叶呀?

生:有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师:你回答得真全面!你看,它们在这儿呢!(课件呈现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

生:老师,少了一个。

师:唉,少了一个?谁呢?

生:小水珠。生:哦,我想起来了,它们仨是我们的老朋友啦,大大方方地出来和我们见面,可小水珠的珠还有些陌生,不好意思出来(出示生字卡片“珠”)谁能想个办法记住它?

生:我用的是加一加的办法,左边是王字旁,右边是朱,水珠的珠。

师:你们的记字方法真好!能被大家认识,小水珠太高兴啦,你瞧,它来啦!(课件呈现小水珠)我们一起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板书:小水珠)珠,王字旁最后一笔是什么?

生:一提

师:对,是提,王字旁要写得窄一点,而右面的朱要写得宽一点。来,一起叫叫它的名字吧。

生:(齐读):小水珠。

师:对新朋友要热情一点儿,再来一遍。

生:小水珠。

师:的来,像王老师这样招招手,你好,小水珠。

生:你好,小水珠。

在这里,生字“珠”成了学生不可缺少的玩伴,大家兴致盎然地与其捉迷藏,用心地识记它,热情地招呼它,游戏中识字,识字中游戏,玩学结合,相得益彰,学生想说“不爱”还真不容易。

二、情景识字,享受过程真有趣。

师: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生:摇篮

师:对,同学们看,(出示词语卡“摇篮”)这就是“摇篮”两个字,仔细看,“篮”上面是——

生:竹字头。

师:你真会观察!过去的摇篮啊,篮子啊,大多都是用竹子编成的,所以“摇篮”的篮上面就是竹字头。

师:谁会读这个词? 生:摇篮

生:摇篮

师:男生读。

男生齐:摇篮

师:女生读。

女生齐:摇篮

师:(课件出示动态摇篮图片 加大字)这就是摇篮,小宝宝躺在摇篮里,妈妈轻轻地摇着他,多舒服啊!荷叶就是小水珠的摇篮啊!

假设我们现在就是一颗颗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一阵微风吹来,小水珠摇啊晃啊,左一摇右一摇。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水珠们,按自己的速度都来试着读一读这一段吧。

师:哪颗小水珠读给大家听?呀。这颗小水珠的眼睛亮晶晶的,请你读一读?

摇篮的“篮”很容易和蓝天的“蓝”混淆,老师“形、义”结合,引导学生记忆字形:“过去的摇篮啊,篮子啊,大多都是用竹子编成的,所以‘摇篮’的‘篮’上面就是竹字头。”“篮”的字形旋即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摇篮”一词,老师出示小宝宝躺在摇篮里熟睡的动态画面,播放轻柔、优美的摇篮曲,配以教师清晰、动情的讲述,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幻的情境中。“荷叶就是小水珠的摇篮啊!”一下子把学生领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假设我们现在就是一颗颗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一阵微风吹来”,通过角色置换,再次把学生带入温馨梦幻的情境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着、感受着,师生一起陶醉。

案例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巧妙地发现生字。

师:课文都预习过了吧?你们知道这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吗?

生:宋金

师:一起喊出他的名字。宋金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有点紧张,谁来热情地和他打个招呼? 生:宋金你好。

师:谁还能根据课文内容对宋金说句话?

师:谁当上了国王?

生:宋金。

师:为什么呢?

生:宋金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师:他用上了课文中的一个词,一起说是──?

生 :诚实

师:看诚字,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的,成功的成加上言字旁就念诚实的诚。

师:因为宋金是个诚实的孩子,所以国王选他为未来的国王。

师:听了大家夸奖,现在宋金感到轻松多了,他想和大家加朋友,你们愿意吗?现在同学们和宋金成为了朋友,聪明的您们也给这个字 “宋”找个朋友吧?

生:姓宋

师:对,它在这个词中指人的姓。

生:宋朝

师:对,它在这个词中指我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想一想这学期,我们学了哪些宋朝诗人写的诗?

在这样的师生双边活动中,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找到了生字,并对字的音、形、义产生了初步的印象。

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精妙地理解生字。

教学“挑选”一词时的方法:

师:同学们,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要求我们会认的字,就藏在黑板前的这些词卡中,聪明的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挑选出来呢?谁来试试?请你从中选出“挑”字来,他选的对吗?请你领读这个字?

师:谁还能从这些词卡中挑出“选”字来,对吗?请你领读这个字? 师:我们看这两个字正好表示了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动作。也就是说,“挑”和“选”的意思是一样的。像这样选出符合要求的。我们就叫做“挑选”。你们发现了吗?挑和选都是什么字?能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它们吗?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生:我在商店挑选文具。

师:文中说国王挑选未来的国王有什么标准吗?

生:诚实

师:你们说被国王挑选上的人将来要做什么?

生:未来的国王。

师:也就是文中所说的继承人。能读出这个意思不?试试。齐读。

三、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生字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着急”一词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宋金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出示词卡“着急“ 谁来读?齐读。所以急字是┄ 生:心字底

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急”字的词?

生:急切、十万火急、急中生智。

师:能读出宋金此时的感受吗?我们来合作读好吗?

师:(引读)可是,一天过去了,花盆里┄┄。

两天过去了,花盆里┄┄ 十天过去了,花盆里┄┄ 一个半月过了,花盆里┄┄ 宋金多着急呀。

师:宋金付出那多么的辛苦,都没有种出花,他心里还会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用这个句式说。(出示:宋金多-------啊!)

生:宋金多难过啊!生:宋金多伤心啊!

师:好,就请同学们带着你体会到的感受,齐读这一段。

随文识字除了让学生掌握了该字的“音、形、义”外,还可以借助有感情朗读对其表情达意有个深层的理解。这样处理“着急”,找到了词语与文本之间的衔接点,使识字和阅读恰当融合。

通过课堂实践,不难看出,随文识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地实现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双赢效果。

10.怎样避免这样的课堂?

华彩的课堂就如一曲独幕剧,似乎每一个小节,都经过教师的精心打磨。到最后就是舞台走秀,学生的思维被教师所替代、被教师的言语所捆绑,谢幕似乎是完美的休止符,其实学生就是一个被操纵的木偶。我们呼唤有生命力的课堂,我们迫切希望师生共同呼吸。近年来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时尚。教师一声令下,学生马上4人围在一起,教室里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其他学生只是陪客、旁观者。尤其是在大班容量情况下,教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这种情况怎样避免?

答:谢谢提问!——好有才情的提问~!

我愿意将题主问题中的一段话复述下来:

“教师一声令下,学生马上4人围在一起,教室里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其他学生只是陪客、旁观者。尤其是在大班容量情况下,教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知道这种“合作学习”不构成有效学习,那么,就不要用这样简单的方式,那不就可以避免了“这种情况”?

如何改变这种方式?也就是要重新梳理“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时,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每个人都应该是有“身份”的,而不是简单的被代表,被发言。即小组“发言人”,他也不应是说自己的话,而是说大家的话,说小组的话,这样一来,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才能呈现在大家面前,教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也就有可能了。

所以,根子通在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合作学习”,而不能以为只要“一声令下”,合作立刻发生,这不一定的。

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开展?教师应关注如下几点:科学进行分组,在异质分组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同质分组,形成不同的合作模式;通过提问或学生质疑的方式,设置小组学习目标,生成合作任务;通过组内每个成员的角色特点合理定责,而不是把学习任务平均分派到每个人;注重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如积极表达、善于沟通等,促成组内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投入、适度调控,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积极反馈,定期反思,科学评价合作互动的质量,以强化组员的合作意识,优化合作能力,保持小组合作的活力等。

11.作业该发布吗?

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主要手段,也有很多老师用微信发布作业,可是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很依赖它,自己干脆不记作业,就等老师群里发呢。那么家庭作业学生自己记住好,还是老师每天发布好? 答:谢谢提问!

凡事皆有度,如果“发布作业”让孩子养成依赖的性格,那就证明“发布作业”出了问题,需要修正;如果“发布作业”的实施中,孩子们得了方便,同时也没有产生什么依赖性,那就照发不误,因为这样子的话,教师其实也得了不少方便。嗯,世界上很少有什么截然二分之事,尤其在教学上,本来就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到底是学生记住好,还是教师发布好,我想,只要是适宜你学生与你的,那就是最好!另,我个人的做法,作业是采用作业记录本,每日记录,不发布专门的电子信息——但有时,会将作业中的某些需要强调的点,或者指导性说明,以电子信息发送。

12.如何让学生想说?敢说?

尤其是农村教学,学生不爱发言,不敢发言,到了高年级更是如此,如果有其他老师听课,学生更是不发言,教师反复鼓励效果也不佳,有更好的办法吗? 答:谢谢提问!

题主所问几乎描述了一种高年级学习生态,即学生言说愿望越来越淡,以致于无,个人觉得,这里面不仅是一个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生成长中的师生关系问题,甚至可理解为是“教”与“学”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精神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不愿说话,除了客观上的某些原因,更多可能是教师本身的问题,或者说,这更多应该是教师尝试解决的问题,当然,这其中包括了很多方面,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机智、调控能力等各方面。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想说呢?参考某些材料,有人认为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敢说

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畏惧感,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二、引导点拨,使学生会说

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往往是零碎的、不连贯的,甚至会出现偏差。教师就应该适当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进行思考。

三、延迟评价,让学生说精彩

所谓的延迟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出对于错的评判,而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形成共识。这样,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使“最精彩的话”从学生的口中说出。

四.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 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课堂空间,学生就能给教师意想不到的可能。“凡是学生自己能想的,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自学能会的,教师坚决不要讲,可讲可不讲的一般不讲,非讲不可的一定要精讲,务必要讲到点子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该将学习的时间,说话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学、多思、多说。

总之,学生是活泼开朗、可爱的一个群体,无拘无束是他们的基本特征。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得法、平等对话,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敢说、想说、会说。

13.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文教学?

当前古诗文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在第三方面就比较有弹性,好多老师做的不到位,如何能更好的进行教学? 答:谢谢提问!

我国古典诗歌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其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以象寓意,借景抒情。诗人的主观情感包蕴在诗歌的意境之中,因此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关键的是要抓住诗歌的意境,感悟意境。意境是什么呢?意境就是诗歌所呈现的浑然一体的场景画面,诗歌的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即诗歌所描绘的景物,或事物,它们是诗人的主观之情和客观物象的统一,是诗歌的最小单位。所以,感悟意境应从感悟意象开始,品味意象的特点,进行画面的联想与想象,捕捉心中的感觉。

联想与想象是品味意象感悟诗歌意境的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时,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诗歌的具体场景。比如在学《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时,老师就应该为学生描绘出一个生动形象的荷塘采莲,荷叶田田,清水游鱼的场景画面,以引起学生真实的感受,从而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欢快心情。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时,应尽量使学生联系自己熟悉或经历过的事情或景象,进行想象和感觉。比如优秀语文教师霍懋征先生在讲授《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曾这样引导学生来理解课题的意思: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想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这里霍先生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一步步对“瀑布”这个词(意象)进行了具体可感的回忆、想象、描述: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像一块白布——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垂挂着的白布——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而下。这样的讲授不仅使学生感到生动具体可感,而且由“瀑布”到“高山”到“急流”,以一个意象带出了一幅画面(一幅立体形象的画面),一步步将学生引入诗歌所描绘的具体场景,为下一步的感悟意境、品味诗歌情感做好了铺垫。

在感悟诗歌意象时还要抓住诗中所写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体会。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春天景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时,就应该提醒他们要注意诗中的一些关键字词,比如“黄”、“翠”、“白”、“青”等形容词,注意它们在色彩上赋予了景物什么特征,并仔细体会在想象这些色彩艳丽的景物时内心所产生的感觉。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一点点体会作品所呈现之景象与诗人内心之情感相交融的密切关系,领悟体验诗歌的内在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长久以来形成了历史文化积淀的典型意象,不能只简单地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对这些典型意象,教师应该明确清楚地进行讲解。比如 “柳”这一意象,就不仅仅是指一棵柳树,而含有“送别”之意。这是因为从汉代开始民间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影响到诗文创作,就使得柳这一名词产生了一种物质属性之外的文化意味。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在品悟“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样的诗句时,就将会产生更多的感受和体会。再比如说“草”这一意象,也具有离愁别绪的意思。《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所抒都是远别思念之情。如果明白了这层意思,那么在学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时就不会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误解成是对古原草顽强生命力的歌颂了。(当然这样的误解主要是由于目前许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对这首诗的肢解所造成的。)古典诗歌中这样的典型意象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应多读书,积累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如何品悟古诗的情感和意境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近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古典诗歌时能够真正心有所感,情有所动。

1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切实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呢?其实,新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学中,如果我们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练笔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答:谢谢提问!

个人觉得,题后文字已经能看到提问者对“读写结合”的很多思考,而且,提问中所提到的一个又一个点,正是“读写结合”所应联系的点,因此,从这可以看到,对“读写结合”最好的落实,就是读写结合点的确认与实施。

读写结合是以精读文本为载体,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的相关“写”的训练。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盲目选择读写结合点的现象比比皆是,或者随意找一个“点”练笔,对文本理解没有多大作用,或者见到一种语言现象就模仿,导致结合过多,蜻蜓点水。因此,我们要思考:在课文中如何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呢?

一、练笔“点”的选择关键在于“契合”。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父母之爱》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重单元训练目标之一是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体会父母之爱。

父亲在挖掘埋在废墟中的孩子时的外貌描写,首先是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如果练笔的内容是“结合日常生活中妈妈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她的心情”这样的设计就游离于本文的情感之外。如果设计为“根据文本的外貌神态的描写想象父亲在拯救儿子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进行说写的训练,既契合单元的要求,也契合文本本身的内涵。

在与文本情感共鸣、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过程中,体验了,感悟了,学生就会“情动而辞发”为练笔提供良好的契机。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与构建,又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通过练笔,学生的语言得以积累、内化、运用,想象力得到培养。

二、练笔“点”的选择的两种思路

(一)解读理解性练笔

1、文本空白处补写,丰富内涵

很多课文中留有“空白”,“笔所未到,意有所忽”。这些“空白”为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精心挑选某处,引领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及时进行“补白”,从而走进文本蕴含的世界。如教学《莫高窟》可紧紧扣住壁画的“宏伟瑰丽”的特点,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对飞天的各种姿态进行“补白”,使莫高窟壁画的丰富多彩,飞天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宏伟瑰丽”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2、情感共鸣处宣泄,尽情表达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会与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情感产生共鸣,教者及时捕捉“情感共鸣”处,引领学生将积淀的情感诉诸于笔端。如《姥姥的剪纸》教学时,学生真切体会小作者对姥姥的怀念、依恋之情。抓住“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这句话,引导学生以作者的身份给姥姥写信。学生的书面话语情感细腻而丰富 “姥姥,我从小在你的剪纸声中长大。那‘唰唰唰唰’的声音清清爽爽,悦耳至极。您的剪纸,永远都牵动着我的心,让我拥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每当看到您寄给我的剪纸,我就回想起童年时与您在一起的那段时光。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您点着我的鼻子,‘骂’我是调皮蛋,而我分明看到了您弯弯的眼角充满了笑意……”

就这样,学生在抒情练笔的同时,对文中人物思想内涵的理解也更透彻了。

2、文本结束处续写,深入感悟

一篇课文所能记录的内容是有限的,课文结束了,可能会给我们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们虽学完了课文,但是不免还会顺着故事情节想下去。如学习了《爱之链》一文后,学生们对帮助别人却不要报酬的乔依充满了敬佩,都希望他能过上好日子,因此在学习了课文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以“第二天,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于是,同学们展开想象,都以自己美好的意愿为乔依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此外,还有引用事例深化对含义深刻句子的认识,又有联系实际表达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等等都不失为解读理解性练笔“点”的很好选择。

迁移表达式练笔“点”的选择

学生仅仅有理解性的练笔是不够的。虽然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对文章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感悟,因为“拔出萝卜必定带出泥”。但对这种“悟”的效果会具有不确定性,于是我们还需要有对文本表达方式的模仿运用。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可以供选择的迁移运用“点”不少,但是不能处处都练,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特点、文本的情脉,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跟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这种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就是教学所需要选择的“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如《黄山奇石》一文,文中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介绍了黄山上的“仙桃石”、“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句子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再让其仿照这种写作特点,经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写一写黄山上的其它石头的特点。“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天狗望月”又会是怎样一番生动有趣的景象。还如《学会查“无字词典”》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解释“骄阳似火”的。

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学生体会到爸爸是用他所看到的现象来解释“骄阳似火”后,仿照这种表达特点像爸爸这样用身边的一些现象来解释“骄阳似火” 出示句式:

你(),(),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学生仿写的句子有:

你瞧,烈日当空,连马路上的柏油都快晒化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你听,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喉咙都叫哑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你摸,水池里的水已经有些烫手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教学时立足文本,关注语言表达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外化为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举多得。

当然,模仿表达方式不局限于词式、句式、还有句式、篇章结构等,我们可以精心选择。

总之,选择恰当的读写结合点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在潜心钻研教材,把握单元目标要求,把握课文的内容、语言特点和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上下功夫,使读写结合既能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条线,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又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情感和精神的和谐同构。

15.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写作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修改来扶掖。改的能力离不开写的根基,也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呢?

答:谢谢提问!

《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第三学段继续提出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习作教学建议”中再次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修改习作是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组成,而不是附加的任务。

引导学生修改习作,这一要求打破了长期习作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改”的局面,改变了“高劳动,低效率”的习作评改模式,把“改”的优先权和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写完初稿后,再次走进作文,欣赏、揣摩、修改、评价、完善,直至满意,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习作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教师关注学生的主动修改,引导学生在反复修改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习作修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不少教师用一些中外名作家推词敲句的经典故事感染学生,确实鼓舞了学生修改习作的信心。学生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习作修改的积极性。面对学生的自主修改,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扬,适度地放大“闪光点”,学生有了快乐的成功体验,就会“渐入佳境”,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

2.教给习作修改的方法。修改习作需要引导,教师要清晰《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年段目标,不空洞讲解作文的修改技巧,不急于求成。在一次次修改的实践中,渗透修改的方法。首先,仔细研究“修改标准”。每次习作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必然在要求的驱动下组织材料,选取习作内容。那么,习作修改也要“有法可依”,那就是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要求:哪些地方写得好,哪儿还需要改进。每次修改抓住“一点”,逐步提升学生的修改能力。其次,有效利用“读”。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在一字不落的“读”中就会显现出来。针对习作要求,反复阅读,用心揣摩,发现自己习作的“得意之处”,挖掘习作的“不尽人意”之处,进行修改。再则,充分利用“范文”。有的学生面对习作,会感到束手无策,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取一些表达的智慧和修改的灵感,提高修改的质量。

3.实施多元评改的方式。修改习作,不仅仅是学生的自改,还可以进行多种评改,习作评改主体应多元化。学生互改,学生既是作者也是读者,在相互的学习、欣赏、修改中,可以取长补短;师生共改,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更集中快捷地发现习作的优点和问题,这在刚开始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拓宽习作的修改范围,如家长点评,网络评改等,只要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修改的乐趣,达到“文不厌改”“欲罢不能”的境界,能够对学生习作起到促进作用,我们都可以尝试。

当然,在习作修改的过程中,“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这也是《标准》明确提出的。

16.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 答:谢谢提问!苏霍姆林斯基说:“带着孩子走进书时,真正的教育才开始。”课外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道德和审美的发展,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标准》把阅读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并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部分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重视不够,认为课外就是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教育之外,怎么做,效果如何,都不是老师能够控制的,甚至不是学校教育的事情。事实上,“如果一个学生的兴趣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一个学生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以外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掌握,如果学生的智力活动只局限在学习教科书里的内容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毫无吸引力的、抑郁沉闷的地方,而学习也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苦差使’”。更为重要的是,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学好语文,更多的是从优秀书籍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并使能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得到熏陶。

如何对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课外的阅读指导需要包括: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形成以及阅读结果的评价等多个方面。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读什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选择优秀的读物,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和前提。对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要在推荐优秀课外读物上用心,要把切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人类文化的精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要落实《标准》要求选择贴近学生、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优秀的语文教师,自身要是一位充满书香气息的人,要及时关注最新的儿童文学作品,捕捉最新的阅读信息,将最新最好的作品推荐给学生。对课文进行拓展阅读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好时机。于漪老师认为,要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课后的助学系统中就要落实与本课相关的拓展阅读。如有的老师在学习完课文《三打白骨精》后推荐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在学习了《海伦•凯勒》后,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这样结合课文的推荐,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课外阅读与语文课文的学习相得益彰,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减轻阅读障碍帮助也很大。推荐相关主题,进行系列阅读,也是符合儿童兴趣的做法。如有老师在学生读了《海底两万里》后,推荐阅读作家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等其他作品,同时还推荐冒险主题的阅读,主题阅读——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苦儿流浪记》《鲁滨逊漂流记》等。2.怎么读——开展班级读书会。班级读书会是近两年兴起的课外阅读教学形式,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课,如导读课、交流课等。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从新书推介、共读、分享等方面入手,真正以学生为阅读主体,增强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新书推荐课”:教师与学生共同推荐书籍,可以是儿童书刊的推荐,可以是书中精彩篇目或生动有趣内容的介绍,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迫切的阅读欲望。“初读指导课”:有指导的反馈式阅读能提高学生对读物的理解力,教师要把所读的书和学生的经验联系起来,提供一个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桥梁。如有老师指导学生从封面切入,激发阅读兴趣;读腰封,感受价值;读作者,感受魅力。通过指导学生了解作者、内容梗概,领略所推荐书的艺术魅力。“好书共读”:这是班级读书的一种有效方式。共读的形式可以多样,班级同学之间的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好书漂流等,读同样一本书,但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关注点等都不一定相同,这样交流,就可以让学生关注更多自己在阅读时没有注意到的,并分享他人的阅读收获。

3.读得怎样——阅读成果展示。可举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即在学生读完以后,对作品的人物、情节、思想、语言等方面进行展示、交流、赏析。也可通过出墙报、写征文等不断激励学生,让他们尝到读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这些阅读成果在展示中也得到了检验。检测阅读效果,不能成为一本书的阅读终点,而应通过阅读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深层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加深认识,获得读书经验,领悟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8.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表现力的有效手段。朗读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朗读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指导,使学生能有滋味地读,使学生能恰如其分地读,从而提高朗读的实效性。那如何有效的指导朗读呢? 答:谢谢提问!

“朗”在说文解字中,左边为“良”,表示美好。该字本义即月光明亮,令人感觉良好。今作为副词其意为:明亮地,清楚地,响亮地。与“读”为词,即“朗读”,则为美好地、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可见,“朗读”自古至今着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的起点,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他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思”。将其运用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多读,而且要做到读书有层次。

怎样的读书层次呢?朱熹老先生的又几番话令人回味:“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将其运用到我们的阅读教学,则为:初读——精读——品读——赏读。

“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初读

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思考课文讲了些什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一层次的朗读任务可以安排在预习环节完成,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

“逐句玩味”、“反复精详”——精读

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段在表情达意上的关键作用,点拨学生通过重点句段的流利朗读,深刻领会课文内容。通过反复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感。

如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这样说道:五位英雄是怎样完成掩护任务的?作者是怎样刻画出英雄形象的?自由朗读课文,高声读出描写英雄的句子,低声读出描写敌人的句子,震撼你的地方可以站起来读。此时,每个学生都热忱地参与到读书中,可谓“得言”之中不乏情。

“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品读

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领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使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地读出情、读出神,教师的朗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对话的过程,在品读阶段,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引导学生文本入情入境地读,去体悟思想感情。如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交流五位英雄完成第一次掩护任务时,老师说道:想不想当英雄,听听他们的朗读是否再现出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情景。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如,在“壮烈跳崖”这一部分,观看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录像,使学生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心灵上都受到冲击与震撼,并及时地把内心的感动与震撼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之中“言”与“意”相得益彰。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 ——赏读

精读重点和品味情感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最终目标,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形成语感,积累、运用、内化语言,提高审美情趣,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在入情入境、悦心悦意的朗读状态下,回归整体多赏读几遍,于精彩之处多驻足片刻,去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去分享作者的情感体验,使阅读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声情并茂,内化语言,赏识文本妙处。

如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交流完五壮士两次英勇杀敌后,老师引导学生回读两部分内容,去发现描写方法上有什么异同?通篇文章学习后,思考两次掩护任务哪一次重点写?为什么?

赏读之时,亦“得法”,“得能”,意在不言中。

21.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领域卷起了课程改革的浪潮。当这股浪潮袭来的时候,教师被推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了这场改革的弄潮儿。因此,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使自己不被这股浪潮所淘汰,使自己能够与中国的教育改革同步俱进,为中国的教育改革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是每一位教师的当务之急。那么,作为一个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呢? 答:谢谢提问!

我想,就专业水平提升或专业成长而言,在目前信息化条件基本普及的状态下,其实并没有城市与农村之分——世界是平的,除了地区经济发展上的不均衡,专业发展这件事更多取决于教师的内心,我想,每一位热爱教育职业的老师,内心都是平等的,那么,对专业化的追求都是相同的,这其中发展的路径也是相通的。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意味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因此,实现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惟一途径就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崔允漷教授认为:“一般而言,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会经历新手型阶段、胜任型阶段、成熟型阶段、专家型阶段等过程,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会如愿地走过全程。我们的期望是教师都能够达到专业成熟的水平,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发展。”通过专业化成长,成为专业化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专业地位,从而更大程度上实现自身价值,这可以说是大多数教师的追求和梦想。

崔允漷教授把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式分为三类:一是外在的培养与培训;二是个人的实践与反思;三是建构合作的教师文化。这三种途径中起核心作用的应该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与反思,聚焦而言即是上课和写课。

1.关于上课

追求专业发展的语文教师需要以较强烈的课程意识,改变自身教学行为,从而示范和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什么是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郭元祥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就决定了他如何实施教学。教师的课程视野,甚至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始终处于“忠实执行者”的层面,只关注一节又一节的课,而缺乏系统的课程意识。然而今天,课程意识和课程的创生能力已经涵盖了课堂教学的理念,超越了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以自身强烈的课程意识,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身体力行,勇于实践,追求教师的课程个性化。这首先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时总把学生放在首位,根据学生主体发展的要求,选择课程内容,处理课程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同时,也要求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将自己有益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有价值的发现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之中,不断创造课程实施的新策略。

具体,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对教科书可以作出适当的“裁剪”,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形而取舍增删,切忌简单移植名师的教学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就教学资源而言,教师需要主动建构教材资源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努力开发母语课程资源,从而使鲜活的现实与既有教科书同化为课程统一体。就语文教学实施而言,教师需要充分开放课程进展和生成的过程,使课程与教学充溢创造性的生机和活力。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L.Stenhouse)主张:“人文课程的实施不应以一种既成结论来封闭课堂探讨的边界。”尊重语文教学的多元和个性差异、珍视语文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是催生语文教师课程个性化的必要条件。

2.关于写课

写课,正是一种语文教师个体的实践与反思的主要方式,能促进教师自身对上课这一实践行为的改进,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议课是感性认识,那么,写课就是一种理性认识。写课,通常要对听课笔记作一番整理和归纳,使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支持的过程,显得更有逻辑,表达更规范、更精细。写课是对话、反思与梳理的综合过程,相对于现场议课,写课提升了对话质量。

有写课习惯的教师一定拥有理性的头脑,总是保持一种敏锐的目光,悉心体察教学中的冲突和矛盾,聚集点滴的教学感悟,汇成思想的洪流,提升到理论的阐释。正如窦桂梅老师的写课,既“捉虫”,也“拣金”。写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研究积累,能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涵养和实践敏锐,能成就自己,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因而,只有真切体会到写课较之议课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教师,才会对写课充满信心,并乐意挑灯静思、凝神写作。写课的方式应该有很多,包括不同的文体和各异的表现风格,应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即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执教者教学风格和课堂生成的气象来确定怎样呈现主题,怎样展开课例,怎样以理析课。

上课、写课;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永恒不变的工作。语文课程改革的诸多新问题的研究,都会使上课、写课这一教学研究过程释放出绚烂和多姿,这也正是每位语文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追求和丰富的过程。

22.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学习写作? 答:谢谢提问!

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多方面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其中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作文教学,更是将语文教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情境进入的变化”“搜集信息形式的变化”“展现方式的不同”“修改手段的变化”“作文评价的改变”等几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习作指导有着广阔的视野和拓展空间,呈现出崭新的特征:电教媒体声像皆备、图文并茂,因而形象具体、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网络是丰富的信息库、学习资源库,有利于写作材料的获取;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超文本特性可突破时空的限制,真实再现生活场景,实现对教学信息有效地组织;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形成人机和谐、师生和谐的交流氛围,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总之,全方位的立体信息空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写作潜力。

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实施习作教学并不是“上网查阅资料——筛选重组材料——归纳整理成文”的简单操作,而是要实现这一媒介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一个整合的优势。在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不管我们采用怎样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作文教学离不开写作的源头——生活。同时,我们也不能违背学习写作的规律。要写好作文,前提是文本的阅读,语言的积淀。读书,就是一个由外到内的吸收过程;写作,则是一个由内到外的倾吐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个最好的说明,不能因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参与而取代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

23.新课标告诉我们,两千五百常用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硬任务,教师要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融入民族情感和文化意蕴,而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汉字的“根”留住? 答:谢谢提问!

结合有关材料作答: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低年级学生的定向思维能力较低,他们的注意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奇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学生往往易于接受和记忆具体形象的东西,对生动形象和活泼丰富的想像有着极大的兴趣兴趣。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色彩艳丽、生动有趣的图片或动画形象,把枯燥难懂的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汉字“田”时,屏幕上首先出现阡陌纵横的稻田,随着鼠标的移动,稻田慢慢变成“田”字,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情绪就会被立即调动起来。教学“波浪”这个词,先展现一片蓝蓝的大海,海水不停翻滚,海浪拍打礁石,溅起无数颗小水珠。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一颗颗水珠就像“波浪”中的三点水。这样,学生能从画面中理解字义,用字义来帮助记住字形,印象就会更加深刻。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更加具体,学生的识字兴趣就会被激发,注意力就会无形中被集中起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变被动识字为自主识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识记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培养学生敢想敢做,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猜字谜、编字谜等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也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如教学“告”字时,就可以编出:一口咬掉牛尾巴;“广”字就可以编出:“一点一横长,一撇到汉阳”等字谜来帮助学生识字。猜字谜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一方面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有很多记忆生字的方法:如用熟字加、减、换、改偏旁或笔画的方法识记生字、编儿歌、组词造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利用会意字的特点识记生字等等。教给学生更多的识记生字的方法,授人与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主动选择识记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记住生字。

3.利用游戏识记,巩固提高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直枯燥的进行生字讲解,很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在充分利用自己所喜欢的识字方法后,教师就应该创造情境,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检查孩子识记生字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展示,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检查学生对单个生字的认识,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个别同学的发音。然后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用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乐于学习,更会主动、轻松、快乐地去巩固学习的生字,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4.拓展阅读,不断提高

实施新课程其中一点就是要求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活用课本。课程只是是学生手中的教材,但它远远地超出了教材。他就要求教师要能巧妙地拓展利用课程资源,体现出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和智慧。

在识字教学中,先要找准文本的突破口,将文本中的资源一个一个慢慢拓展开来,然后根据文本的内容风格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寻找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且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诗歌、故事、童话、歌曲等,把这些补充的资源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检验学生的识字效果,也让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到识字后所产生的巨大功效,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识字学习的快乐,从而进一步传导到后面的识字教学中,产生正能力,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24.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答:谢谢提问!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首先我们要理清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然后,在所需要的这些引导策略中将信息技术用起来,那就成了“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为什么这么想,因为,就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我想,前一步,可能更应该为教师所了解。

一、创设情境、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打开交际思路

口语交际课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一,当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众多学生沉默不语,师生课堂互动沉闷;其二,一些学生受同伴影响,产生思维定势,人云亦云;其三,口语交际课常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只上了半节,后半节就没事干了。

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解决学生想说、敢说、会说的问题。二是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思维定势,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说出不同的想法。三是当学生的发言出现卡壳,或者出现偏颇时,教师应以学生的角色进入情境进行恰到好处的示范、引导、点拨。千方百计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促使他们兴趣昂然地进入交际状态。

二、重激励、善引导,促使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会听,听懂,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交际的目的。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往往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做到具体生动,而不注重指导学生怎样倾听,导致学生不会听,不善于听别人讲话,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首先,教师眼中要有学生。要有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顾按着自己预设的思路教,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情反应,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是否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二是重激励,引发倾听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进行言语激励,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如,“你听得最认真。” “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你听得真仔细,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也可以进行荣誉激励。评选“倾听星”“表达星”“小小演说家”“小小评论家”“小医生”“小博士”等。学生参与评议,会促使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一年级下册的“故事会”学生讲完故事后,其他同学当评论家,听后评评谁讲得好,会评的小朋友可称他为故事评论家”,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三是善引导,提高倾听能力,养成倾听习惯。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教师要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在不断引导中提高其“听”的能力。其次,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尝试对对方的话作出自己的判断;课堂训练是主渠道,还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教师要从小抓起,从小处做起,抓住平时的一点一滴,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做到及时表扬、及时提醒、持之以恒,才能引起学生对听的重视,促使学生养成听的习惯。

三、丰富互动形式,面向全体,提高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往往是少数喜欢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多数学生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尤其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个好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尤为明显。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问题,更主要的教师引导、调控的技巧问题。口语交际课缺乏全体性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追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是丰富互动形式。互动形式主要有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小组互动。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口语交际课上,有些小组互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很低。为了切实提高小组互动的效率,在进行小组互动时,教师不但要提出明确的互动要求,还要注意教给学生互动的方法策略,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如:组长多长时间轮换一次并要认真负起责任,优生和学困生怎样进行合理搭配,根据小组成员的数量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提高互动的效率等。使小组成员人人参与互动,人人有收获。二是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

四、示范指导,加强训练,规范发展学生的语言。

有的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语言不规范、表述不清楚等情况。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一是示范指导,规范语言。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及时补充、修改、规范他们的语言,让他们在感悟、模仿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怎样把要说的意思表达清楚。教师还可以将口语交际比较好的小组或个人推荐到全班,向全体同学展示,“小老师”流利的语言,清晰的表达,落落大方的神情会给全班同学以示范。二是提供句式,引导表达。如长春版一年级下册“请让我来告诉你”。在指导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提供“先──然后──又──最后──”这样的句式及一些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图中小朋友去超市、图书馆、农贸市场和郊外的田野所看到的事物或情况清晰有条理地描述出来。三是组织评议,发展语言。在交际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评议,让学生在同伴的评议过程中规范语言,学会如何把话讲得更清楚、更明白。教师还可以采用以生助说,以问助说的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以上四点,是口语交际课引导训练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灵机其中,只要能够适用,能够发生正面效果,那么,加进去,就不是多此一举。

26.如何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 答:谢谢提问!

这个问题我读了半天,还是有一些不太明白。这是问读书活动的组织呢?还是问读书方法的指导?我想,这两者前面的答问都提到了一些,那么联系问题,“在读书中成长”,有一点倒是没有专门讲,就是“书”的问题,读什么书呢?读什么书就可以带来成长呢?这里面也是有学问的。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仅靠语文课本是不够的,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良好途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谈不上视野开阔,谈不上知识积累。但课外读什么,如何选择适当的语文课外辅导读物,却长期存在两种趋向。是关注课外读物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还是更关注它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影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还是完全独立于语文课堂教学。

其实,从各国现在的实践来看,大家更倾向于后者,即关注课外辅导读物的“趣味”和“情感”。因此,如何为小学生选择适当的语文课外辅导读物,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从儿童出发,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兴趣、文体类型等作出适合的选择。

一、年龄特征

6-12岁是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交错的阶段,小学阶段的孩子,刚好正处于这个时期,因此为他们选择课外读物,必须符合他们的思维习惯。

在韩国阅读指导专家南美英博士看来,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是“幻想童话时期”,孩子们更喜欢短篇,内容连续、完整的故事。比如幻想性题材的故事,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喜欢介绍不同生活型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

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是“历史故事时期”,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概念系统逐渐开始形成。他们更喜欢童话类、科学类、传记类儿童读物,喜欢“如何做”、“为什么”之类的儿童读物,喜欢描写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不残的故事,对描写过去历史、遥远的地方或未来生活情景的读物尤感兴趣。

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是“知识与伦理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发育、长相感到好奇和注意,开始有了崇拜的偶像,并且想象自己未来的职业。孩子开始关心国际上问题,对神秘、玄奥、超自然的事物和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除了阅读传记类、科幻类作品,他们开始喜欢阅读介绍各行各业的读物,介绍两性差异和生长发育规律的读物,对介绍不同人种、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读物开始感兴趣。

二、阅读兴趣

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阅读兴趣。

刚入学的小学生,更多是一种直接兴趣,即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且兴趣广度不大,也不太稳定,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这时给孩子选择课外辅导读物,应该是精美的图画,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所以,针对低龄段的儿童推荐精美的绘图本,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到了中高年级,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开始产生了间接的兴趣,兴趣广度会逐渐扩大,兴趣向稳定性发展。因此可以阅读一些略有深度的文学作品、传记作品、科普读物。

三、文体类型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在《阅读儿童文学•我们都是点灯人》中写道:“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童年要儿童文学!那时他们自己的。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只写那些让长大的人兴高采烈泪流满面地书,后来恍然大悟了才知道也应该写让孩子们兴高采烈泪流满面地书,合乎他们的兴趣,可是又是引着他们往更高的地方走去。任何优秀的写了给童年的故事,都是只往了那更高的地方的不腐朽,不轻狂,不沮丧,不堕落。儿童文学的诞生是给童年的一个现代性的幸福。”

因此,给小学生推荐语文课外辅导读物,在低年级以绘本书为主,中高年级多以故事性强的小说为主。

事实上,一项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表明,小学生课外阅读以小说为主,其中,三、四年级与五、六年级学生相比较来看,三、四年级的学生更喜欢阅读漫画卡通、作文选,而五、六年级的学生更喜欢阅读小说,可见随着年龄增大,小学生逐渐把兴趣从漫画卡通转向小说。

除了以上这三个原则,教师和家长选择语文课外辅导读物,还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延伸,指导孩子阅读相关题材的作品,也可以通过课文作者的延伸,指导孩子阅读重要作者的其他作品。当然,原则还是从儿童出发,不要太关注“有用”,而是着重“有趣”。事实证明,因为一些教师过度看重阅读的“有用”,反而陷入了过度阐释的误区。比如,一些教师会利用绘本精简的语言,让识字不多的低年级孩子在绘本阅读中进行专项识字训练和专门的朗读训练。在识字、朗读要求的压力下,孩子们反而对绘本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对阅读望而却步。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着自己特定的阅读喜好,而家长和教师要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出发,真正挑选适合他们的语文读物。因为一旦错过了孩子的阅读期,就像种田错过了播种期,便错过了让他们生命拔节的最好时期。

附: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保罗•亚哲尔定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书标准:

1.忠实于艺术的书。

2.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3.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使儿童尊重一切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包罗万象的生命。

4.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

5.启发儿童知识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

6.含有高尚道德的书。这种道德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能让人变得活泼起来、激奋起来。

25.课件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随着课件的长期使用,就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也出现了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如果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现成的课件,确实很好看,花样也很多。但如果我们不修改,根本不好用,甚至会约束我们的上课思路,使我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怎样选择性利用网络已有资源? 答:谢谢提问!

很有意思的问题,我觉得题主此题中已经讲出了答案,那就是,对网络已有资源的利用应为“选择性”,至于怎么选择——我想,那就是依托学情、个人教学思路(已有设计),以及个人教学风格、取舍等。总之,网络上的课件,只是他人上传的资源,对此的使用一定要契合实际,不能通盘拿来主义,那样子,不但会影响教,更不好的是影响了学。如此一来,失之多矣。

简答如上,供参考。

专家引领问题集

问题1:怎样结合实际讲行语文知识的教学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保留,办法是随文学习,不必刻意追求系统性。这次修订将原来的附录《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内容扩充了,增加了关于汉字、拼音、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并没有完全采纳将语文知识“细化、系列化”的建议,因为过分细化和系列化,有可能使课程标准繁琐,并对教师造成束缚。

什么是语文的实际?也就是各种运用到语文工具的实践,这遍布于课堂、家庭和社会生活之中,并不用刻意去寻找。比如,课堂上用到的课文,作为成篇的材料,其中必然涉及到语言组织的规则,以及语文知识的运用。在学生进入理解课文中,可以以其中的例子来点明其中的语文知识点,并结合课文的整体来探讨该特定的语文知识点在整个文章表现中起到的作用。去年的语文国培项目,有位贵州的语文学员周丽老师曾提交过非常好的一个教学案例:

在教学《母鸡》一文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学生通过读后理解,能感受到母鸡的勇敢,它对儿女们的保护是时时刻刻的。在这个基础上我就问学生:“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让我们感受到母鸡的这种勇敢精神呢?”学生通过自己读去感受,大部份学生都能找出来,是“不论”和“总是”,然后我再让学生看句子,感受一下这两个词,如果在句子中把其中的一个去掉,句子会怎么样?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去掉了一个之后,句子会不通顺,句意也不清楚。于是我便告诉学生,它们是一组关联词语,要同时使用的。之后让学生感受这组关联词应该怎样读,是要读轻些,还是读重些,才能表达出情感呢,学生都感觉是要读较重一些。然后让学生连续把这句话读了两遍,在读中感受母鸡勇敢的精神,在读中感受这组关联词的意思以及在句中所起的作用,学会运用。最后让学生用关联词说句子,进行实践运用。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语文知识出发,这是结合实际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核心。这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让学生把握整段话语的基本意义,体会到这段话语要传递的情感意义,有了这一体会作为前提,后面的教学就有了前提条件。这个时候,周老师请学生找出是哪些词最能突出话语的情感意义?自然引发学生注意这段话语组织的特点,而且成功地指出其中的“无论”和“总是”。

请注意,她并没有直接甩出陌生的术语“关联词语”,仍然以直接的材料作为引子,而且是很巧妙了采用了一种引入方式,也就是,“把其中的一个去掉,句子会怎么样?”这其实是一种对比法,也就是,通过对关联词语的增删来体会话语意义上的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通过实践体会到关联词语的功能和使用规则,而他们通过自己体悟到的知识,是印象很深的。这个时候,老师才点出“关联词语”这一核心概念。这个时机是恰到好处的,因为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思考到了这一步,但高一层的提高还是需要老师点拨的。尽管这几步看似平常,其实清楚的体现了老师对如何结合实际进行语文教学的良好把握。

回到实际中去,是巩固语文知识的必由之路。语文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语文知识提炼自实际,最终也要应用到实践。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周老师在点出关联词的知识点后,又让学生通过重读去巩固刚才的体会,而且还进一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造句子。这样,语文知识就真正落实到实际中了。当然,落实到实际中还可以有更多的方式,不仅仅是造句这一条通用途径,不如,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作品的时候找到类似的关联词,以及在日常对话中发现此类关联词的良好运用或者错误运用,拿来大家一起讨论,等等。

语文知识作为信息传递中的节点,不仅在信息接受中其制约作用,而且在信息表达中也少不了。因此,在语文实践中,一方面,通过信息接受(理解、体会)来发现语文知识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信息表达(写作、交流)来发挥其功能。这样,才算是相得益彰,而不是将语文知识孤立起来谈,显得干巴、无趣。课程标准最后的附录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可以结合类似的教学实际渗透这些知识,也可以在单元、学期末做总结梳理,但不必孤地的去讲授这些“知识点”。

问题2:农村低年级孩子如何高效完成大量的识字?

低年级的识字和阅读是最基础的训练,具体到量的规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平均下来,每学期认400字,其中200字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平均下来,课外阅读每天不到70字。这个量的规定是经过测算的,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应该作为各个教材的基本出发点。就此衡量,苏教版的识字量是否仍然过大?【苏教版“标准本”小学语文教材一二年级识字量1700个(其中1000字要求会写)】苏教版采用了“识写分流”,也就是,多认少写,这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多认字跟阅读也是相互配合的。识字越多,能覆盖的阅读材料就越广泛。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包括了提前识字,表面上看是减轻了小学低年级的任务,但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很多时候效果其实是适得其反,原因在于学前教育识字教学的不系统,以及过早的记忆性要求会挫伤儿童的识字兴趣等。

我们反对简单的大量练习来实现识字和写字的效果,孩子们连笔都握不好,如何完成大量的练习?我们现在都很着急,怕输在起跑线上了。我们也深知各位一线老师的巨大压力,我们能否一起来呼吁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不要拔苗助长,让孩子们“慢成长”,已经有了一些资历的老师,可以试着偷偷的给孩子们多一点儿时间。

问题3:怎样让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更有效率

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的形成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训练与练习,训练应当是知识与技能维度课程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该把什么作为重点?我想训练重点的确立有两个最重要的依据,一是课程标准,即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回顾一下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1~2学段的阶段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课程标准的这几条目标是1~2学段学生阅读的最低标准,应该是都能达到的。那么,训练重点的确立就应当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从上面几条目标看,应当有两个训练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如果学生的整体水平较高,也可以开始进行默读的基本训练。对词句的理解以及理解到何种程度,在小学低年级应当视学生及课文的实际而定,不必强求。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空间还给学生,至于把握一个怎样的度,归根到底,与学生有关,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有关。当教师有一个整体的语文课程观,把学生放在心里,那么何时点拨、何时“沉默”应该是水乳交融,自成一体的。很多关于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应该是学生在自然的体悟中生成的,而不是靠教师的反复强调完成的。这也是阅读课堂“活而不乱”的基本之意。

问题4:语法中的“灌”与“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的语法知识可随文学习,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对此观点我持赞同的态度。作为老师的我们都知道“语法”知识其实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什么句子成分、修辞、短语等等。不要说对于孩子,即使是对于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来说,如果想真的把它吃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何况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一些小到几岁;大到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从事小学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每天就按照老程式——一味的对他们“灌输”语法方面的知识,那么六年下来,我们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这样不正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育人”了吗?所以我个人认为小学阶段语法教学关键在于“引导”“渗透”,不要刻意去强调什么“比喻、拟人”;什么“主语、谓语”之类的;更不用单拿出来“刻意去训练”。教师如果“引导”好了,学生自然也就明白了这些东西的妙处。

比如我在教授三年级语文《花钟》一课时,文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拟人”这种修辞。我并不着重为孩子们讲解,什么事“拟人”,就拿这段来说吧,“……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我先让孩子们反复读这一段,然后在大屏幕出示这样一段话,“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也开了”。然后让孩子们对照原文比较会发现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原文的语言生动,而改过的文字显得硬”“没意思”还有的说:“课文中写的各种花就像人一样”。我紧跟着问:“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孩子说:“吹小喇叭、绽开笑脸、梦中醒来,而改过的文字就没有那么有趣”。于是我进行“引导”、“启发”,“我们可不可以就自己身边的小动物、植物也像这样有趣的写一写?”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写的不错。

上一篇:校园文明礼仪倡议书下一篇:欢乐合唱团的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