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7年财政工作思路

2024-08-16

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7年财政工作思路(8篇)

1.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7年财政工作思路 篇一

北麂乡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2006年,我乡在市委、市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团结和依靠全乡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基本完成了乡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主要任务。2006年,全乡实现农村总收入6538万元,人均纯收入3917元。

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渔业经济稳步发展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我乡经济稳步发展。因受渔业资源日渐衰退和油价持续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2006年我乡渔业生产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坚持把渔业生产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渔民转产转业,全年共拆解报废渔船12艘;另一方面加强渔业先进捕捞技术引进,尤其是壳菜岙村渔民引进了“韩国网”捕捞技术,目前经济效益比较可观。一年来,全乡渔业总产值5583万元。渔业加工业得到良好发展,全乡有水产品加工企业8家,主要加工虾皮、丁香水产品,一年来,我乡始终把发展工业企业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完善服务职能,帮助企业 引进先进设备,对加工技术进行更新改造,使工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各企业经营活动呈现勃勃生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全乡工业总产值690万元。海洋养殖业在艰难中探索,在网箱养殖遭受重创的情况下,积极总结,探索发展贝藻类养殖,今年3月份,我乡引导渔民创办鲍鱼养殖场1家。

二、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新农村“三大行动”,根据农村“攻三通、破三难”工作目标要求,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采取措施保障关帝山孤岛全年电,解决了关帝山孤岛通电难问题。二是建设组合式净水工程,解决海利、东联两村的用水质量问题,并投入10万元对漏水严重的海利村上溪坑口水库进行修理。三是投入24万元加强民间水泥道路建设。四是继续督促南岙西岸300吨级交通码头建设,尽快解决交通船靠岸难问题。五是努力解决看病、上学、养老“三难”问题。积极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居全市第一。更新医疗硬软件设施,改善了医疗条件。对“五保户”对象进行集中供养,供养率达100%,对敬老院进行修理,改善了“五保户”的居住条件。全力开展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结合我乡实际,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结合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发展渔业合作社、鲍鱼 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两个合作社的思路,做好了该两个合作社的前期调研工作。努力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我乡为瑞安市信用合作社试点乡镇之一,已完成了五户联保的任务15组,方便了渔民贷款,为渔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今年以来,我乡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具有明显带动效益的建设项目为重点,加快公益设施的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一是推进南岙西岸300吨级交通码头建设,北麂交通条件非常落后,尤其是下半年,交通船舶基本不能泊岸,给群众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不便,为解决落后的交通状况,共投入400多万元,于今年3开始动工兴建南岙西岸300吨级交通码头,现工程正在施工进行;三是渔业基础设施得到建设,投入80多万元,建设海利村张网岙码头,整建壳菜岙村堆网场;四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北麂特殊海岛环境,靠天取水,为改善群众用水质量,今年以来,共投入22.5万资金,修理海利村下水库,完成了关帝山村自来水安装工程、建造了立公村自来水过滤池和改造东联村自来水管。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乡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最大程度保障弱势群体利益。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全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达到26人,共发放低保资金5.3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力抓好抗灾、救灾,及时做好灾情上报,争取救灾资金,帮助恢复生产,共发放各项救灾款13.8万元;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困难 3 群众。加强渔民再就业培训的宣传引导,受教育90多人次;竭尽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和“铁网三号行动”,加强安全专项检查,使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三、采取有力政策措施,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强化医疗卫生建设,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投入12万元,改建壳菜岙医疗点,医疗硬件设施得到加强;积极发展中医事业,重视无偿献血,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应急措施。推进广电文体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孕前管理,积极推进优质服务,继续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推进“四五”普法教育,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提高了全民法律素质。围绕“平安北麂”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防范“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破坏,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人武、统战、信访、民政、老协等事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和改进,工会、妇联、共青团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四、加强思想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建设得到新发展 一年来,乡委、乡府十分重视党的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普遍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一)大力加强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严格围绕市委的有关部署,紧紧把握“一条主线”,牢牢抓住“两大着力点”,努力实现“五个突破”的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一是狠抓宣传载体落实。首先是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以“学习郑九万同志先进事迹”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次是以实施文明素质工程为载体,广泛开展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广大渔民思想道德建设。二是狠抓宣传阵地建设。首先是加大投入力度,增加电化教育设施,做到“硬件”配套先进,软件齐全规范,基层党校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达到巩固、提高;其次是加强基层农村和社区宣传网络阵地建设,抓好农村和社区宣传栏(窗)、黑板报、文化中心等宣传文化网络阵地建设;再次是成功创办了《北麂之窗》刊物,做到定期发刊,全方位宣传北麂,取得良好成效。三是狠抓宣传形式创新。首先是开设“北麂之声”宣传窗口,利用北麂交通船的闭路电视,开展政策法规、计生、国防等中心工作宣传;其次是开设“网络北麂”宣传渠道,利用互联网全方位的宣传北麂。同时,积极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共开展元旦文艺宣传、“五四”青年节主题宣传活动、庆祝建党85周年系列宣传、“八一”建军节主题宣传和国庆大型宣传活动17次,提高了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按照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积极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培训会等形 式,组织学习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江泽民文选》等政治理论知识以及科技、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知识,通过开展研讨和调研,写好调研论文和心得体会,真正达到了理论层次上的高度、对象范围上的广度、内涵意义上的深度和推动工作上的力度,达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目的。继续抓好农村“双整治”活动,巩固农村“双建设”成果。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以树新风、破旧俗、建阵地为抓手,以保持先进性、新形象为主要内容,在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双为”教育,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先进性教育,在乡属单位、广大群众中开展“双创”教育,活动深入广泛。全年有85%以上党员受到了教育。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点做好“三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仪宣教工作,在乡机关、部门中,利用干部学习会,组织学习有关公民道德建设的文章和内容,认真抓好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教育;在社会上,通过村民学校、宣传牌及各种会议进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通过文明村、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在学校里,对青少年开展“五爱”教育,争做“四有”新人等内容,取得良好成效,在全乡形成了文明的社会风尚,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年初乡委与各村党支部签订了党建目标责任制,以“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为目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理顺 村两委关系。实施基层干部党员素质提升计划,利用基层党校、村民学校等培训阵地,抓好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和机关干部的培训,组织学习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农村经济知识,落实培训责任制,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切实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等工作,坚持“十六字”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坚持公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保证党员质量,一年来共转正党员8人,吸收预备党员4人。通过党员培训、电化教育、送VCD到渔船、寄材料等形式,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继续抓好村级组织场所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加强规范村务公开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村务监督作用,达到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的目的。

五、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机关作风有了新转变

2006年,我们按照清醒有为,团结高效,勤政廉政,一心为民的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府。以行政效能监督为动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继续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AB岗工作责任制》等三项制度,切实转变乡机关工作作风,规范政务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方便了群众办事。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对政府领导的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增强廉政意识。深化政务公开,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 行政管理体制。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财政困难,各项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困难,转产转业难度很大,渔民增收困难;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十分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受历史与现实条件限制,群众文化生活相对比较贫乏;五是对新兴产业的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所有问题,我们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OO七年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007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一次全会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2007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渔区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有新的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有大进展,发展环境有大改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有新气象,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推进。

按照2007年的总体目标要求,今年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发展渔业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渔业是我乡的经济命脉,必须巩固渔业基础地位、发展高效渔业,加快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要围绕以捕捞为基础,加工为重点,养殖为辅助的三位一体渔业结构,按照面向市场、依托资源、依靠科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高效益的思想,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突破传统渔业的单一性,积极鼓励和扶持渔轮开辟远洋捕捞,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鼓励渔民引进先进的捕捞技术和先进捕捞工具,促进传统捕捞的技术改造。引导水产品迈向高精深加工,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充分发挥我乡资源优势,努力提高水产品加工能力和引进多种加工技术,发展水产品高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养殖产品及独特的贝藻类产品加工。培育上规模、上档次、能发挥地方特色、打响北麂牌子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努力转变粗放低效的作业方式为集约高效的作业方式,来改善“低、小、散”家庭作坊格局,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继续扶持海洋养殖,要善于总结近几年来养殖经验,努力加大养殖基地建设力度,鼓励鲍鱼、淡菜、海带等贝藻类的人工养殖。提高海水养殖的科技含量,加强养殖市场网络建设,选准选好适宜养殖、适销对路的养殖品种,千方百计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努力形成养殖业产业化,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做好野生贝藻类的管理工作,积极保护岛礁渔业资源。着力加强海洋 9 巡逻管理,维护渔场正常生产秩序。努力发展以渔村度假、垂钓为主题的休闲旅游业。积极吸引岛内外能人投资北麂海岛进行旅游开发。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战略思想,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改善海岛生产生活环境。突出建设码头、道路、用电用水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争取尽快完成南岙300吨级交通码头建设,以尽快解决我乡交通船舶泊岸难的落后状况;完成校舍建设,解决一校两地分离的问题;同时对各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分期分批进行建设。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在我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渔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农村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坚持科教兴渔战略,加大对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投入和监管力度,稳定教育队伍,努力提高中考升学率。大力支持引进先进科技。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继续做好疾病疫情防控,积极发展农村卫生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深入宣 10 传、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依法管理,提高计生工作水平。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年人等事业。重视国防教育,加强民兵组织建设。

(四)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北麂”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必须维护好稳定大局,全力建设“平安海岛”。一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整治和规范化管理活动,认真抓好事故隐患整改,坚决关闭安全生产条件差、隐患大的企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安全意识。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普法活动,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提高对社会的控制能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努力遏止刑事案件发生和毒品蔓延。防范和依法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渗透破坏活动。三是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完善信访制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加大排查力度,及时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制订各类应急预案,落实应急保障措施,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11 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加强基础组织建设,全力抓好乡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认真落实人代会各项决议、决定。继续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深化“效能革命”,规范政务行为,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行政意识,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要狠抓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的落实,继续推行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和机关干部驻村联系制度以及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强化责任追究,严格落实政府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2007年的工作任务重、内容多,我乡将全力遵照市委、市府的领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为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化新北麂、平安北麂、和谐北麂而努力奋斗。

2.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7年财政工作思路 篇二

一、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各级财税部门加强联系沟通, 每月分解落实任务, 及时召开协调会, 省市厅 (局) 长包抓市县, 深入基层和企业, 及时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坚持依法征税, 在抓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收入征管上下功夫, 在抓零散税收、查税补漏上挖潜力, 较好地完成了地方财政收入任务。从税种看, 虽然主体税种明显回落, 占地方税收30%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减收4.6亿元, 营业税仅增长8.8%, 但地方小税种快速增长, 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增幅均在27%以上, 增收100多亿元, 弥补了主体税的短收。从行业看, 虽然占地方税收46%的能源化工税收非常不理想, 煤炭税收减收60亿元, 石油行业税收增长基本持平, 但建筑安装、房地产、金融业等行业增收了112亿元, 增幅均在17%以上。从征收部门看, 国税部门短收143.2亿元, 地税部门短收105.7亿元, 而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的收入超收154.7亿元。从各市看, 西安、咸阳、铜川3个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都在20%以上, 其他市区增幅均在16%以上, 虽然榆林、延安十分困难, 但也都完成了收入任务。

二、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措施有力

尽管组织收入面对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但各级财税部门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 全力以赴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一是从2013年8月1日起, 实施“营改增”试点, 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停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 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营业税, 取消和免征了4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全年共计减免税费220多亿元, 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稳增长、调结构的投入, 筹措资金538.8亿元, 重点支持了基本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筹措资金93.6亿元, 采取资本金注入、拨付改投资、贴息、奖补等方式, 支持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升级。投入资金37.2亿元, 落实区域发展的“一市一策”扶持政策, 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汉中等市逆势增长, 后发优势凸显。支持35个重点镇和31个旅游名镇建设, 促进了城镇化进程。筹集5亿元资金, 帮助各市区建立债务融资“风险缓释基金”, 支持优质企业和项目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筹资, 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通过整合资金、压缩一般性支出等方式, 筹措资金4.2亿元, 用于淘汰黄标车补贴、工业脱硫脱硝和燃煤锅炉拆除奖励等, 有力支持了大气污染治理。三是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和政策, 支持区域协调发展。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得到国家专项支持, 陕北沟道造地等项目列入国家扶持重点, 铜川市入选国家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西安市被列入第4批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范围, 安康市瀛湖纳入了国家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这些项目, 今后3-5年, 将得到中央的资金支持。

三、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民生优先, 把落实好民生政策作为重点, 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 加大民生兜底政策向普惠、基本和弱势群体倾斜力度, 既保证了已出台民生政策的落实, 又保证了“提标”、“扩面”、“新增”等民生项目的资金需要。全年民生支出达到2 951亿元, 增长11.6%, 占财政支出的80%以上。

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力度加大

2013年, 全省财政支农支出达到472亿元, 比上年增加42亿元。重点支持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果业提质增效、现代畜牧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等, 农业产业化和土地治理项目进展顺利, 全省农业实现了“十连丰”;支持重点区域绿化工程、渭河综合整治、汉江综合治理、引汉济渭工程和东庄水库建设等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各类民生水利项目;农业保险补贴品种扩大到18个;认真落实惠农强农政策, 扩大补贴项目, 共兑付各类惠农补贴资金60.3亿元;在铜川、渭南等地开展了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改革试点, 将政府各类涉农补贴资金集中发放, 解决群众领取补贴难的问题。

五、财政改革深入推进

全面推行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 制定出台了专项资金预算编制、项目库管理和绩效管理办法;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 省级专项资金由原来的364项压缩到191项;项目库建设进展顺利, 2014年预算编制全部启动, 已征集项目2万多个, 为今年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奠定了基础。这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 取得了明显成效, 受到了财政部的充分肯定。大力推进预算公开, 各级政府预决算全部公开, 省级103个部门向社会公开了2013年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 公开范围较上年增加了60个单位。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 去年省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2.3%, 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意见得到了有效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覆盖全省, 省级电子化支付正式上线运行。支持全省城镇化建设, 建立了35个省级重点镇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在13个省级部门和11个县进行绩效综合评价试点, 对107个县区财政支出开展了绩效评价。对20个省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11个市区、37个县的惠农和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进行了检查, 查出违规资金7.36亿元, 财政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推进财力下移, 加大对市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 下达补助资金309亿元, 较上年增加50亿元, 增长19.3%。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加大对支出缺口县补助力度, 下达补助资金30亿元。建立省对市县绩效考评办法, 安排激励奖补资金10亿元。全省县级人均财力从2012年的7.4万元提高到8.5万元, 市县财政保工资、保运转、惠民生、促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3.2006年信息产业工作思路 篇三

督促各部门工作,抓好政务公开

办公厅是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和协调、服务各司局的单位。首先会加强对部里2006年重点任务的分解督办,将整个信息产业部今年的17项工作重点归纳为12个方面,分配和督促各个司局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由于2005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信息产业部的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了办公厅,所以,办公厅今年另外一项工作重点是持续抓政务公开的工作。今年,办公厅将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内容目录》;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继续改进政府网站的栏目设置、信息数量及更新周期、行业特色、公众互动、在线办公等项目。

新闻宣传和展览工作一直是办公厅的工作重点。今年,信息产业部单独以部名义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会有1个,参与主办的有11个,作为指导或支持单位的有4个,如:中国国际通信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等。而今年部里最重要的展览工作是组织参与并协助香港筹备世界电信展。

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

做好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所以综合规划司也将在今年做好“十一五”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说,今年综合规划司将完成信息产业“十一五”行业规划的修改和报批发布,组织全行业开展“十一五”规划宣贯。

另外,综合规划司今年还有5项重点专项工作,包括: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的建设,依托基地、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年内完成首批国家产业基地的滚动调整工作;深入推进数字电视产业相关工作,配合推动接收终端设备、机卡分离标准出台,并做好标准后续产业化推进工作;完成第三代移动通信二期工程的前期组织,力争年内启动;不断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商用化能力;配合部内司局做好2006年度集成电路产业研究开发专项资金指南的制定及项目的评审工作。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工作也属于规划司的工作范畴。王建章说,今年规划司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继续深入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上合组织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做好行业利用外资的工作,引导外资投向集成电路、软件、基础元器件、设备仪器和关键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

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郭福华

两法两条例,建立法规制定思路

政策法规司是信息产业部研究制定政策法规的部门单位,副司长郭福华介绍了今年政策法规司的工作重点。由于2005年政策法规司研究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指导意见》,为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提出了较为科学的立法设想,并推出了以两法两条例为架构的制定思路,即《信息产业促进法》、《信息化法》、《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和《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今年政法司的工作重点也将围绕这两法两条例的研究、提出、制定工作展开。郭福华说,政策法规司今年要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而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重点要做好立项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条件成熟时上报国务院法制办,争取列入国务院2007年立法计划。

除了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外,加强对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研究也是政法司的今年工作重点。由于“自主创新”对于信息产业全行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政法司将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研究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与法制环境。郭福华说,政法司要多听取地区企业的意见,以典型企业、跨国公司等作为重点,调研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摸清创新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政策法规问题。

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俊

围绕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年信息产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技术司的工作更是如此。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说,今年科技司将制定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为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指导。

今年科技司将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支持数字电视、半导体照明、汽车计算平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应用配套集成电路的研发;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加大对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支持新型显示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家庭网络、智能终端、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内容等领域技术突破。

为了加快实施标准战略,支撑产业自主创新和发展,配合“电子强国”战略,科技司今年还将支持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推进粤、港、澳三地快速通关的RFID标准研究和应用。加快推进珠三角音视频产业开发、湖北武汉二维条码产业开发和安徽合肥中文语音识别产业开发与标准研究、制定和应用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试点。

另外,配合一些法案和条例的实施工作,科技司还将配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加快电子产品安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电子信息产品关键环保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电子信息产品清洁生产等标准体系的研究,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加快推进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应用、预警和服务工作。继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今年的重点是要大力推进企业(包括国有、外商外资、民营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

扩大经济调节手段争取国家扶植

经济运行司每年会负责统计我国信息产业各项工作情况。2006年,我国信息产业的调控目标为:工业增加值:11000亿元,同比增长22.17%;销售收入:46600亿元,同比增长21.32%;利税:1850亿元,同比增长6.2%;与国家增长15%的目标一致,不断改善贸易结构。

在这样的调控目标下,今年经运司的工作重点是建立统计法规执行检查制度,健全经济运行统计分析网络系统,提高行业统计分析水平,完善软件统计体系,以游戏软件为突破口,形成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综合统计体系,做好电子信息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制定工作。经运司司长周子学还说,今年,经运司将扩大经济调节手段,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具体说来,经运司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研究协商,推动国家扩大出口退税率17%的产品范围;研究提出电子信息产业税制改革的建议方案,争取增值税转型率先在产业试点;对大企业研发给予重点扶持,争取国家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肖华

加强产品管理

作为和终端产品关系最为密切的产品司,在2006年的工作中,会继续去年产品司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的推进工作。产品司副司长肖华说,今年,产品司将积极推动《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促进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的起草工作;进一步完善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有关政策;研究出台《关于支持电子基础产品发展的政策建议》;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研究拟订有关信息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反信息技术垄断、信息安全产品测评和审定等管理办法,推进《税控收款机产品序列号管理办法》和《电子游戏机产品管理办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

而在一些具体的领域,产品司还将推行产用结合,推动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这其中包括:继续支持和推进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推进金卡配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IC卡的广泛应用,积极推进电子标签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模块和读写机具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配合国家税务总局做好“金税三期”的实施工作,做好税控收款机生产企业的资质认定、监管以及产品序列号的分配和管理工作。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

加强管理监督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说,今年无线电管理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快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积极推动《无线电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加强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的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积极进行超宽带(UWB)、宽带无线接入等新技术、新业务频率规划工作;加强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加强无线电监测,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加强对对讲机、业余电台的管理工作力度;开展水上无线电业务专项整顿,保障重点无线电业务使用安全;加强频率占用费的管理力度等。

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

做好职业培训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人才缺口严重,人才出现“断层”、供需不对口的现象,人事司今年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说,今年,人事司将继续会同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积极组织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职成[2003]5号);会同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国专家局,认真落实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3]10号);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努力加大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力度(劳社部发[2003]26号);密切配合人事部组织实施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人部发[2005]73号)等人才认证工作。

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

信息化建设新农村

今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信息化推进司今年的工作还是集中在信息化发展基础、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城市社区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上。

4.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7年财政工作思路 篇四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及哈尔滨市民政局的帮助指导下,我市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年初确定的2006年民政工作目标,一年来,以“有访必复,有难必帮,有忧必分,有灾必救”的工作承诺,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

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全体民政干部努力为人民排忧解难,着力解决好城市、农村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做好婚姻登记管理,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切实维护了民政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积极解决了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真正做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2006年工作情况

2006年,我市民政工作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具体是:

(一)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落实“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方针,规范档案,到年末,全市现有享受低保家庭6804户,13709人,全年发放低保金900余万元。低保金衽实行专户存储,银行发放。做到按月发放,足额到位。坚持动态管理,适时调整低保对象,严把申报、审批关口,保证了公平公正。年初按哈局部署对全市现有低保户录入电子表格,实行垂直管理,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年内两次对享受低保的对象进行彻底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符合条件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生活费发放近日结束;农村低保工作制定了《————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摸底调查测算工作已经完成,在年底前可审批完,并从今年7月1日起补发。

(二)全力做好救灾救济工作。按照上级的规定,制定了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了救灾预备金制度(每人1.5元标准);建立了一处面积约30平方米的慈善超市,并去逐渐完善。为灾民和贫困户安排度春荒口粮吨,下拨救济款130万元、救灾棉被2000套、救济粮500余吨,衣物5600余件。农村特困救助平均每人达到61元的标准。加强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集中供养人员供养达到1800元/年/人,分散供养人员达到1200元的标准。

(三)着力抓好双拥、优抚工作。每年春节、八一节等节日、都组成市委、市政府慰问团走访慰问驻五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们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增进军地双方的了解,密切了军政军民的关系。认真落实优抚政策,为优抚对象办实事办好事,为17户老复员军人新建住房,216户维修住房,投入资金达45万元,为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达26万元。这些人的住房、生活、医疗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善。按照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有关规定,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给予支持,保证了优抚费用按时发放到位。城镇退役士兵安置94人。到目前为止,2005年冬季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完毕,安置率100;农村退役士兵安置,主要是向南方企业、公司输送两用人才111人。城乡义务兵优待金全部兑现,并向上级民政部门争取有偿转移资金120万元,做为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启动资金。

(四)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对第七届选举上的村干部做好业务培训工作,上半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居委会成员开展分级有意识,参参训率达到90以上,我们还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我市26个示范村的两委会领导去省厅参加欧盟出资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培训班,使村干部真正尝到了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的系统理论知识,他们用到实践中,进一步的推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上新台阶,公开面达到100。

(五)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不断增强。

1、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依法进行。到年末,全市今年应检社会团体30家,已年检2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52家。年检46家,合格率达93。加大执法力度,组织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幼儿园、托老所等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逐家的执法检查,对存在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协会,深入到农委、畜牧、供销系统协调,通过宣传,简化登记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开辟绿色通道,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等民间组织都有较好的前景。

2、婚姻登记工作再上新水平。加强了婚姻登记机关自身建设和登记员队伍建设,实现了办公条件现代化,登记队伍专业化,证书、档案管理规范化。利用宣传展示板等宣传《婚姻法》以及有关法规政策,使管理工作既有法可依,又能增强执法人员的自觉性。集中登记实现了完善服务内容、简化服务程序、压缩服务时间、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增强了透明度,使婚姻当事人知情、自愿、满意。全年结婚登记4761对,协议离婚879对,登记合格率达100。

3、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狠抓了清理土葬,发现土葬的,坚决起尸火化,不留隐患。殡仪服务单位改善服务环境,增加服务

内容,提高了殡葬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了殡改工作的开展,全年火化遗体4869具,火化率达,在全市加强了殡葬用品市场的管理,各营业户都能守法经营,不销售迷信用品,净化了丧葬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毅然决然。

4、社会救助工作。我市有救助管理站一个,建筑面积390平方米,各项设施齐全,救助专用车辆一台。认真执

行《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原则,积极开展城市生活无着人员的救助工作,截止目前,已救助206人,其中:少年儿童9人次,妇女29人次,老年人48人次,外省人员17人次。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5、社会福利工作,一是社会兴办养老机构5处,床位超过10张以上,这些机构即:,都是按市局统一要求办理了审批手续。二是按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掌握福彩公益金的使用范围,全部用于维修和新建农村敬老院,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督,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大力发展福利企业,现有福利企业5家,今年新办一家,全市福利企业年产值达到700万元,利税70万元。

6、加强电脑福彩网点的管理。

4、5月份我们对全市的电脑福彩站作了一次全面调查,并且对各彩站的招牌尺寸作了摸底上报。配全省福彩中心的统一标识,促进龙江风采福彩形象规范化。积极组织参加了哈市龙江风采杯电脑福彩知识竞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最近对福彩站加强管理,组织业务培训两次,进行规范和整顿,保证了健康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五是加强地名标志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制积极维修管护。————镇内立式路名牌完成51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立式牌样式新颖,材料先进。设立————镇内一、二类街路门牌3700块,起到了方便群众、美化城市的作用。建立本地区地名数据库工作有序的进行,做到有专用电脑、专人录入。完成了省界、地市界、(县)市行政界线和乡镇界线的联合检查及资料整理工作。通过检查,化解了边界地区的矛盾,维护了边界地区的稳定

(六)其他各项工作收效明显。

1、积极参加市里进行的《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把“双评”活动作为载体,通过双评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和推进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此项活动,我局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尚未结束)。

2、民政信访工作。落实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以及首问负责制,注重抓萌芽,超前做思想工作,搞好排查,有效地遏制了上访发案率,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

二、明年全市民政工作的初步构想和思路

2007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民政事业发展为主题,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基本构想和思路是:

(一)提高民间组织整体水平,完善和强化监督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未经登记而且以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非法组织,及时予以取缔,对民间组织的非法活动要给予打击,予以及时查处,保证其健康发展。

(二)加强地名标牌、街门牌的设置和管理。抓好城镇标准化街路牌、门牌的设置工作,及时制作新建楼房新修街路门牌、街牌,使之更加规范,协调和方便群众,提高城市品位。实现新设置的现有的地名标志碑,界碑、门牌完好率达到100;

(三)进一步宣传、贯彻执行《城市社区居委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广泛开展镇(村、居)务公开工作,抓住村(居)委会自治这个重点,巩固基层政权建设。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制定低保审批、监督、检查和法律制度,对城镇困难群体及低保人定期走访复查,实现低保对象动态管理。随时纳入,随时退出,确保低保对象人均达到哈市规定的标准。

(五)继续实行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担负担的救灾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救灾预备金制度,确保有效救助。制定好救灾工作应急预案及做好保障措施的配套工作,保证灾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在上年建立的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市动员和组织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社会捐助活动。把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推向深入。落实好对敬老院建设的投入资金,保障好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

(六)进一步加强双拥优抚工作。一是抓好双拥创建工作,不断创新群众性双拥工作方式,不断加强军地双方的联系,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年内实现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的目标。二是进一步落实国家优抚政策,保证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落实好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三是完成城镇退役士兵的安置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拓宽安置渠道,改进安置方式,保证退役士兵的第一次就业,保障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四是继续对————烈士陵园纪念馆进行改造维修,争取在明年年底前竣工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

(七)加强窗口单位建设,优化服务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建设,从职工素质上,从设施上下功夫,树立窗口单位的良好形象,把文明服务、依法管理水平再提高一步。二是加大殡葬管理和殡仪服务的工作力度,依法加强行业管理,严格纠正殡葬违规行为,维护好殡仪市场秩序,要在火化率上搞突破,努力创收节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八)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加强全局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结合“正行风、促发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两风”建设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增强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加强业务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全力维护群众利益。

总之,面对民政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根本,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不断创新民政工作发展思路,拓展民政事业发展空间,发挥好民政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稳定机制作用。

5.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7年财政工作思路 篇五

2006年度医院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2006年我院紧紧围绕加快医院发展这个中心,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以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推动医院管理创新、提高全员素质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市卫生局下发的《××综合目标管理工作责任与考核指标》和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2006年工作总结

(一)较好完成2006年预定的医疗业务指标和经济指标

1.医疗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1)诊疗工作总量×人次,同比减少×人次。诊疗工作总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门诊患者减少,而急诊患者的增加是非常明显的,其中:门急诊×人次,同比增加×人次;体检×人次,同比增加×人次。

(2)出入院×人次,同比增加×人次;

(3)手术×例,同比增加×例;

(4)平均住院日×天,同比减少×天;

(5)术前平均住院日×天,同比减少×天;

(6)床位利用率×,同比增加×58;

(7)药品比例×,同比减少×。

2.几项主要手术(技术)开展情况

(1);

(2);

(3)心;

(4)肺;

(5)腹腔镜;

(6)内窥镜例;

(7);

(8);

(9);

(10);

(11)人工关节置换术×例。

3.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6年累计实现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医药收入×元,同比增长×。

2006年累计发生业务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医药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在职人员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

4.资产负债率为×;

5.货币资金帐面余额×万元;

6.提取修购基金×万元,累计节余×万元。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支持学科创新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1.强化全员医疗安全意识,促进医疗质量全面提高。

(1)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召开2006年医疗安全工作会议和手术科室医疗安全工作会议,推广了麻醉科建设学习型科室的经验。出台《××手术分类分级管理规范(试行)》,组织编写单病种诊疗标准。进行临床科主任查房观摩,代表×市市属医院迎接×省依法行医专项检查。

(2)修订临床用药管理规定,引入合理用药监测软件系统。正式下发《××关于加强临床用药管理的规定》,9月1日在全院开通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全院药品比例较2005年下降×,抗生素比例为×(其中第一季度为×,第四季度为×,低于卫生部规定的35以下×个百分点)。

(3)调整医疗布局,满足患者需求。成立×科,缓解××病人住院难问题。取消综合外科病房,调整乳腺外科病房,成立急诊综合病房(设置床位25张)。改善体检中心条件,做好×余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4)逐步完善医保管理工作。突出“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管理考核、扶持新技术、降低采购成本”等重点,使医保管理不断趋于完善。全年收治医保病人×万人次,医保总超支平衡后约为×万元,预计全年被市医保中心扣罚×万元。作为×市唯一代表在×省医疗保险优秀定点医疗机构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进行经验介绍。我院还被评为××先进单位。

2.加大重点学科管理力度,稳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1)出台《重点学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为获得市一级医学重点学科的科室各拨款×万元,作为科研专项经费;为重点学科带头人各拨款×万元,作为科室人员奖励基金。

(2)出台《××学术委员会章程》,由院内×名专家和×名外聘专家组成首届学术委员会。

(3)组织评审×项科研课题,筛选×项上报。(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技术创新。选送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研修,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项目重点扶持,在部分领域形成技术特色和学科优势。召开中医工作会议,签定“西学中”师徒协议书。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

(5)新技术开展层出不穷,学科实力日益增强。开展了×省首例××,填补省内或市内空白。开展了主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肝门部肿瘤扩大根治术、胰腺癌的全胰切除术等。

(三)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畅通民主管理渠道,加强医院管理效能。

1.招标采购的范围不断扩大,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对医用临床诊断试剂、x光胶片及套药、医用血液透析粉等进行首次招标采购。

2.整合医疗资源,实现院企联姻。

3.为薪酬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6.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7年财政工作思路 篇六

为全面总结2006年劳动就业工作成果,按照市局通知精神,现将我市2006年劳动就业工作完成情况及2007年工作总体思路总结如下:

一、二00六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劳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下,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城市”这一主题,以落实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突破重点难点工作、强化能力建设为主线,高质高量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促进了全市劳动就业事业朝着政策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高效、运行更加稳健的方向前进,为“十一五”期间的劳动就业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1、就业目标完成情况

——实名制就业。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万多个,实现实名制就业和再就业55012人,其中女性27163人,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46500人的118%,完成市政府下达年度计划50000人的110%。

——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4326人,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4000人的108%。

——创业带头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67人,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200人的134%;带动2685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1200人的224%。

——劳务输出。全市劳务输出12817人,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12100人的106%,其中省外劳务输出2467人,境外劳务输出532人。境外输出仍以韩国、日本为主。输出农村劳动力7837人,下岗职工590人,失业人员3385人,新成长失业人员638人,其他人员975人。

——“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全市新产生的925户“零就业”家庭,有就业能力的1367人。截止5月末,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890人(联防员30人,保洁员650人,市场协管员210人);自谋职业12人;灵活就业23人。6月份至9月份,又安置了新产生的79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兑现了15日内实现“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有一人就业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全市1004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就业。截止报告期,“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2、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全市共审核通过申报小额担保贷款536户,审批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37万元,完成省政府年度计划840万元的135%,使12509名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实现了再就业。

——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全市共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9727本,其中:市本级发放4444本,县区发放5283本。全市共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总计4754.6万元,其中:减免税额总计4569.6万元,减免费额总计185万元。

3、再就业培训情况

——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7717人,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指标9000人的197%,培训后有11870人实现再就业,就业率67%。

——创业培训。全市共组织创业培训班17期,有2133人参加了培训,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指标2000人的107%,其中683人参加了“SYB”创业培训,有1089人通过创业培训创办小企业,带动4183人就业和再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069人,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10000人的141%。

——普惠制就业培训。全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9841人,完成市政府下达年度计划40000人的125%,培训后就业 32397人。

4、劳动力市场运行情况

市中心劳动力市场共组织召开洽谈会113次,其中大型专场洽谈会5次。进入市场的用工单位490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28782个,进入市场求职者33080人次,有11413人实现就业,市场成交率为34.5%。开展职业指导4263人次,接待政策咨询8287人次。

5、社区就业情况

全年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5万个,在社区内实现就业再就业26435人,完成年计划10000的264%。其中:女性就业7742人,失业人员19595人,其他人员6840人。

6、失业调控情况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37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失业保险。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52999人,完成全年参保计划25万人的101%。其中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35830人,完成年度参保计划的33000万人的110%;全市失业保险扩面15000人,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5660人,失业保险基金征收13994.73万元,支付失业保险金5528万元,领取失业保险人员逐渐减少,城镇登记失业率逐步下降。初步建立了失业保险基金预警制度,失业金实行了100%社会化发放。

7、其他工作情况

——认定“4050”人员社保补贴。按照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要求,完成了对6985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社会保险补贴的审核认定工作。全市有10575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及“4555”人员已经实现了社会保险补贴1495万元。

——劳服企业发展。全年新创办就业实体919个。全年共审批认定劳服企业10家,安置就业人员1449人。全年认定扶持政策企业10家,完成年度计划10人的100%,全市现在享受政策的劳服企业82家。

——失业保险稽核。全市全年已稽核参保人员99439人,完成年计划指标67127人的148%。查漏报漏缴失业保险金4615万元,其中18.9万元正在追缴之中,收缴金额全部入库。在开展稽核过程中,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100%稽核,未发现冒领现象。

­­——企业用工管理。全年共走访、检查用工单位712家,完成年初计划检查用工单位700家的102%;登记就业人员 30625人,其中规范用工单位262家;办理就业手续6372人。全市全年查处了35家用工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非法招工行为,责令并撕毁张贴的非法招工广告35张,取缔29家“黑中介”,规范管理23家职介机构;为农民工办理就业证明712份,审批临时工工资2334万元。

二、主要工作特点

我市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得益于“十六个字”,即:领导重视、落实政策、设计载体、成果显著。

(一)领导重视

市委、市政府继续将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了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并将其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给予了高度重视。于年初召开全市就业工作会议及“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工作会议,亲自部署、落实任务、分解指标,继续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并明确指出切实做好“零就业”家庭成员、棚户区改造回迁人员的再就业工作是今年的头等大事。市领导先后深入劳动部门对劳动就业工作进行调研、数次专题听取就业工作及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情况汇报,并定期召开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专题解决再就业焦点、难点问题,周密部署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加大再就业政策扶持力度,部门之间互相配合密切,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财政、民政、工商、税务、金融提供便利条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优势作用,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维护就业局势稳定的基本保障。

(二)落实政策

为进一步推动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贯彻落实,我们动手做了认真部署并积极组织实施,制定出台了。《 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 市普惠制就业培训补贴课时及补贴标准的通知》、《关于印发 市2006年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要点的通知》、《关于印发 市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 市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3个操作性文件,联合转发了《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扶持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 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关于转发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关于转发 省地方税务局、省国税局、省劳动保障厅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解决就业困难家庭成员就业的办法和措施。我们结合我市市情,最快速地制定出台新政策,最大限度地拓展政策惠对象,最大程度地向百姓让利,同时在国家、省政策框架内,在提高收费减免额度、增加收费力减免项目、强化收费管理、明确减免最高限额、扩大税收减免范围、高限核拨社保补贴等很多方面,力求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使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有了进一步向深度、广度方向的延伸、扩展、调整和充实,使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受益面逐步扩大,为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在我市的全面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载体

年初以来,我们积极设计活动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促进就业活动,不仅劳动者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而且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全市也再次掀起共同关注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关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高潮。一是开展了一系列援助困难群体就业活动。年初以来,我们努力将就业服务与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就业优势,通过“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充分运用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实做细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再就业援助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再就业援助月”期间,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300个,帮助300户困难家庭有1人实现再就业。提供政策咨询1500余人次,发放政策宣传单8000余份,接受援助对象现场报名培训近200人。“春风行动”开展过程中,多次举办了宣传日活动和农民工就业专场洽谈日,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岗位等许多便利条件,同时制定出台了《 市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3月份与公安局、工商局、人事局进行联合执法,对全市从事职业介绍的52家机构进行了拉网式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了农民工和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二是高质量、高实效完成了基础调查工作。为准确掌握离岗失业人员状况,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体制转轨就业遗留问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问题,我们根据省、市政府统一部署,按照《 省再就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失业人员家庭入户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召开了由各县区主管劳动工作的县区长、有关部门领导和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所、站工作人员500余人参加的 市离岗失业人员入户调查工作会议,统一部署了入户调查工作;全市抽调了2000余名就业服务机构干部职工和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深入全市57个街道(乡镇)、480个社区(村)进行调查。历经20余天,对全市51009户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涉及总人口132881人。经过调查显示,目前我市有离岗人员、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城镇其他未就业人员共计33500人,有就业能力和就业的愿望的29637人,其中零就业家庭925户,棚户区回迁户有952户。这次调查,全面准确地掌握了离岗失业人员的家庭状况,摸清离岗失业人员、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总量、结构、分布、形态,为推动就业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实实在在完成了“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工作。为了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我们按照属地化原则细化“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工作任务,以加快工作进度、做实工作基础。到6月底,全市新产生的952户“零就业”家庭,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等渠道,全部实现“零就业”家庭成员有1人就业的目标。7月份至9月份,又安置了新产生的79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兑现了15日内实现1004户“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有一人就业的工作任务。截止报告期,“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四是做好了“4050”灵活就业人员、“4555”人员社保补贴认定。为符合条件的“4050”人员开展社会保险补贴认定工作,是保障“4050”灵活就业人员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5月份,我们会同财政联合签发了《关于转发〈对大龄灵活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援助的通知〉的通知》文件,通知中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认定办法,发放“4050”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认定手册,建立数据库,建立档案。同时,我们专门召开县区、街道、社区专门会议,部署这项民心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印发政策宣传单,让百姓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全市共计有10575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4555”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共计1495万元,现已全部落实到位。五是开展了卓有实效的创业培训。我们在媒体全方位宣传创业培训政策和培训后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将讲述68位从逆境中奋起,在波折中前行的下岗失业者成功实现创业的《走出一片天》一书成功发行。通过他们的经历告诉人们,下岗失业并不可怕,只要从头再来,挫折往往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同时建立了强大授课阵容,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在对学员进行创业指导、提供创业项目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与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工商执照,孵化一批小老板。今年以来,全市已举办创业培训十七期,其中创业成功的1089人。他们创办实体又安置了4183人就业,不少下岗失业人员已成功的掘到了创业中的“第一桶金”。六是完成了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果展洽任务。7月初,组织参加了省政府举办的第二届辽宁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果展销会。展销会上,组织参展企业28户,向全省推荐创业项目20个,达成意向16个,接待7000余人的参观和咨询。参展产品种类有医药、手工艺品、有机大米、防水材料等9大类,有3种项目洽谈成功,洽谈额达十万余元。我市参展的创业成果、创业项目均受到各界人士欢迎和好评。七是开展了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大型培训活动。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需要,进一步增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其业务能力,我们按照劳动保障协理员持证上岗的要求,采用劳动保障协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于10月底,实行全天授课大型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班,来自全市57个街道(乡镇)和160个社区的35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为期3天,邀请了市劳动保障系统的业务骨干授课,并统一参加了全国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此次培训,为社区就业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四)成果显著

一是城乡一体化就业成果喜人。形成了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就业工作格局,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比预期目标更好的成绩,提前两个月完成实名制就业工作指标。全市实名制就业5501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111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4326人,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城镇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为137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失业率逐年下降,就业总体形势出现阶段性好转。二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达24个,其中公共就业服务机构5个,介绍就业成功率达34.5%。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进行了内部改造及重新构建,真正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新“三化”标准(即“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信息网络中心建设,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劳务输出工作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特别是加快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部署和安排。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组织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同时,突出抓好加大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了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拓展了劳务输出的空间,促使劳务输出持续增长。截止目前,全市劳务输出总量12817人,其中农村劳务输出7867人,圆满完成了新增劳务输出的工作目标。四是普惠制培训工作出现新局面。全市建立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42家,开设56个专业,就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手段得到进一步改进,培训专业布局结构趋于合理,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投入,使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生劳动力培训均有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五是失业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我们将做实个人缴费记录、增加失业保险扩面工作作为2006年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强力推进。建立了部门联动和责任机制,将全市失业保险扩面指标进行了全面分解,同时,针对私企多、流动性大的特点,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截至十月末,提前完成15000人的失业保险扩面任务,失业保障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六是机关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真正实现了“三会”,提高了“五种能力”,坚持了“三公开”、“四负责”和“五项承诺”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文明机关建设,全局机关工作人员整体能力水平明显提高,整体精神面貌有了实质改观,赢得了服务对象的广泛赞誉,树立了就业服务部门的良好形象,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向前迈进。

三、存在问题

一是就业再就业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在就业岗位总供给严重不足的同时,劳动力素质难以满足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提供新增岗位有限的情况下,唯有加强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才能适度的缓解就业压力。

二是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缓慢。主要是个人贷款需求不大,劳动密集型企业放贷工作尚未开展,各商业银行不愿承担贷款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县区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致使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三是县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有的县区、街道(乡镇)、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还不达标,对具体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功能设置的标准不明确。

四是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制造业中、高级技能培训还依托外地,由于过于单一和集中的培训专业,缺少二产业的人才储备,不能充分调动失业人员的培训愿望。

四、二00七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方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思想,根据扩大就业和调控失业的总体要求,确立扩大就业优先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从加快生态市建设,构建和谐盘锦的要求出发,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模式,使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相协调,整合劳动力资源,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做好人的发展与能力的发挥,推进我市劳动就业事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工作目标

1、实现城乡就业5万人(困难群众援助就业0.4万人,社区就业1万人,劳务输出1.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普惠制培训各类人员3万人,其中:创业培训0.2万人;失业人员培训0.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新生劳动力培训0.3万人;在岗职工培训0.9万人。

3、扶持创业带头人300人,带动3000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4、开展用工检查700家,实行用工备案、就业登记和空岗申报制度。

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万人,享受失业待遇的失业人员控制在1.1万人。

6、开展失业保险稽核,稽核参保人数50%,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100%。

7、对符合条件并有贷款需求的失业人员,100%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服务。

8、继续对“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建立援助长效机制。

9、开展社区平台建设达标竞赛活动,参与率要达到100%,优秀率要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信誉社区建设,搭建乡村级劳动保障事务站。

10、按照“新三化”标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达到“四级”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工作措施

1、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要在发展五大接续产业的同时,以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为主线,第三产业为基础,民营经济为重点,劳务输出为补充,建立起多渠道、多途径、多领域就业格局,同时注重加强个体私营经济和非正规就业方面的岗位开发建设;加强服务业的岗位开发;加强社区岗位的开发建设;加强企业资产重组中的岗位开发工作,逐步建立起就业服务与全市发展接续产业项目的对接工作机制。

2、实现“零就业”家庭成员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着力巩固“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成果,全面落实盘锦市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企业招用“零就业”家庭人员的鼓励政策,重点加强灵活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动态跟踪管理,做好零就业家庭的双动态管理工作,确保发生一户,解决一户,逐步改善“零就业”家庭成员的不稳定的就业状况,把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3、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加快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步伐。继续组织开展好劳务输出工作,积极构建输出工作的长效机制;巩固现有的劳务合作关系,开拓国内外的劳务输出阵地,打造特色的劳务品牌;进一步优化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加强对农民工就业的服务工作。

4、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及村的劳动保障服务所(站)、村委会要建立健全劳动保障事务所(站);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工作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就业质量;加强街道和社会就业服务机构信息终端建设,促进就业实名制管理和经常化、长期化和制度化,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

5、创建信用社区,促进创业拉动就业功能。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为基础,通过承办小额担保贷款的银行与社区的合作,创建方便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的“信用社区”。这样既解决不能提供有关财产担保或第三人担保,而又有强烈创业愿望下岗失业人员获得担保机构提供的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难题,从而激发一批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创业的热情。

6、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就业培训工作力度。一是大力开展普惠制培训工作,不断完善普惠制培训的责任体系、工作机制、政策体系和结算制度,建立起普惠制培训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培训载体建设,创建示范性普惠制培训实体,充分利用重点打造有特色的就业培训品牌;三是建立就业服务机构与培训机构的沟通机制,完善就业培训服务招投标制度,推动培训需求与培训资源的有效对接。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与培训机构的联系机制,推广用工备案制度和订单式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四是按照接续产业项目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要求,着力提高劳动者的复合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新型技能人才。

7、以全民创业为契机,强化创业带头人的培养扶持工作。以建立创业保护机制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业行动。落实对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扩大创业扶持政策覆盖范围,做实培养创业带头人工作。积极开展以SYB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集创业培训、项目评估、政策咨询、就业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项目库,广泛收集、定期发布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项目支撑。充分发挥各级群团的组织优势和政府部门的职能优势,推进创业带头人培养工作。

8、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实行失业调控。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控制企业一次性裁员程序、人数及比例,控制企业裁减人员进行失业保险规模。研究探索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减少裁员、平稳转岗和扩大就业的有效形式,帮助企业组织生产自救。做实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和失业保险稽核工作,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

9、转变用工管理方式,强化企业用工管理。进一步做好就业登记、空岗申报、录用备案和非法职介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树立人本服务理念,推进企业用工行为规范化。一方面坚持深入企业上门服务;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推动企业用工行为规范化。同时,加强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方向,为有效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提供第一手资料。

10、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进一步加强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更好地运用再就业政策。二是做好普惠制就业培训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对普惠制培训政策、培训基地、培训典型、培训成果的宣传,引导全社会高度重视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三是广泛宣传就业工作方面新经验、好做法,形成全社会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11、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继续以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为指导,以人本服务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全面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研究解决问题和协调办事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一支作风顽强、廉洁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

7.财政部会计司2015年工作要点 篇七

(一)积极贯彻国务院转发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二)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的要求,继续做好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完善及有效实施工作。

(三)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理念,加快修订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四)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五)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

(六)进一步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七)深入开展会计人才建设。

(八)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持续发展。

(九)全方位开展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

8.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7年财政工作思路 篇八

一、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支持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支持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支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好“节水增粮行动”,调整优化项目布局。坚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模式,分区域分重点规模化推动高效节水灌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河塘整治、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等工作,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情况系统评估。落实和完善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

(二)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步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改进农作物良种补贴发放办法,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运行机制,推行“全价购机、按比例补贴购机农民”的办法,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加大肉牛、肉羊、绵羊、牦牛畜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肉牛肉羊生产良种化水平。完善造林、林木良种和森林抚育等补贴政策。

(三)支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新。总结农业生产全程化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补助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大力支持土地、资金、技术等新型股份合作社,着力培育全国性、跨区域、对农民引领作用突出的大型农民合作社发展。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促进高产创建模式攻关。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支持“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进一步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施范围。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工作。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强化考核,提高培训效果。大力支持林业科技推广。

(四)支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持抓好从生产到管理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创新完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政策机制,支持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品牌农业。支持“菜篮子”产品生产,提高主要农产品应急供应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大肉牛肉羊规模化饲养支持力度,将肉牛肉羊母畜养殖场纳入扶持范围。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原产地和主要流通市场渠道抽样检查监测,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管理,畜禽屠宰等环节监督检查,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五)支持农业防灾减灾。支持做好动物疫病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以及基层防疫员补助等工作,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支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提升林业防灾减灾能力。支持《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全力做好支持防汛抗旱工作。支持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

二、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支持开展耕地修复保护试点。支持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采取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改良改性等措施,促进实现耕地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支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陡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支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调整种植模式,加强水利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严格控制超采。支持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试点。

(二)支持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支持启动实施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试点,广泛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效应,支持开展施用配方肥和低残留农药试点。选择部分年出栏5万头及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支持启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推广应用旱作农业技术,支持使用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同步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和耕地资源生态保护。

(三)加大生态保护建设支持力度。支持饲草料基地品种改良以及鼠虫害和毒草防治,加大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研究支持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实施增殖放流和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补助政策,支持加大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力度,研究提高转产转业补助标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探索开展森林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继续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支持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与发展。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支持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支持做好南水北调各项工作。支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推动财政支农机制创新

(一)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稳步推进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总结试点经验。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进一步探索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和中央农口部门预算项目源头整合的有效途径。健全完善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协商机制,妥善处理好涉农资金整合统筹与财政改革发展、农口部门职能转变的关系。继续落实好整合统筹资金支持“节水增粮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湖北省恩施市综合扶贫试点等任务。继续推动省级涉农资金整合,进一步巩固县级涉农资金整合成果。

(二)支持开展创新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试点。按照“产权到位、权责明确、保障经费、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若干省开展试点,探索不同类型农田水利设施移交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运行管护的有效途径。

(三)支持政府购买服务、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部内统一部署,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相关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支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四)支持新疆兵团改革和气象事业发展。结合中央财政管理要求和新疆兵团发展实际,研究确定新疆兵团体制改革目标定位,探索完善新疆兵团预算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新疆兵团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建立基础信息采集机制。大力支持气象事业发展,推进加快气象现代化步伐。继续推动气象服务“三农”,发挥气象对“三农”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

(五)支持推动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支持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研究推进森工企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从2014年起,在天保工程财政资金中对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增加安排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支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四、以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一)改革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改革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意见。探索竞争性分配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和引入第三方监督,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购买社会服务,把项目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县,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加大资金绩效评价力度,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做好专项扶贫重点工作。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范围,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积极支持兴边富民行动,完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政策,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支持地方加大扶贫贷款财政贴息力度,巩固以工代赈、国有贫困农场和林场扶贫、“三西”建设等工作成果。完善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机制。

(三)健全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牢固树立财政综合扶贫投入理念,做好综合扶贫政策协调和落实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综合扶贫效应。开展财政综合扶贫投入统计工作,完善统计口径,加强政策宣传。积极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成立运营。

五、以强化基础管理为依托,不断提升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一)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理顺流程、加强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管理制度体系。抓紧研究制定、修订《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畜牧水产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经费管理办法》、《林业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

(二)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切实压缩代编预算规模,探索编制滚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盘活农业财政存量资金,加大结余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编制与执行挂钩机制,硬化预算约束力,提高支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指导中央农口部门开展绩效目标填报和绩效评价试点,做好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绩效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评价结果公开应用。深入推进中央农口部门预决算公开,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不断细化公开内容。

(三)加强监督检查。按照部里统一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整顿财政秩序,严肃财政纪律,千方百计把财政支农资金管好用好。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财政支农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后的监管,逐步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体系,不断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强化财政支农资金日常监管,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就近就地监管作用,主动配合审计、财政监督、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深入推进“水利资金管理提高年”活动,研究建立水利资金监管长效机制。

六、以转变工作作风为抓手,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一)加强重大政策调查研究。围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和财政支农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重大财政支农政策。一是跟踪农业可持续发展各项政策实施情况,及时总结、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二是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模式和机制,提高资金绩效。三是研究处理好财政支农工作中政府、市场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是研究提出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倾斜的建议,促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破解“谁来种地”难题。五是研究如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体系。六是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有机融合模式,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七是研究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探索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与农业“走出去”相结合。

(二)加大政策宣传交流力度。召开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总结回顾“十二五”以来财政支农工作,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做好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密切结合财政支农重点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积极做好财政部门户网站农业司频道建设,进一步丰富内容,提高质量,增强时效。加强两会建议提案办理过程中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主动争取理解和支持。及时编发《财政支农与新农村建设动态》。

(三)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开端”意识,坚决去除“过关”思想,切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确定各项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活动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等精神,努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见实效。牢固树立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可持续意识和中长期观念,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做到正本清源,警钟长鸣。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下一篇:高中生抄作业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