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2024-09-21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精选9篇)

1.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篇一

课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的: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描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3、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蛙的生殖与发育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小时着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请问这是什么动物?

生:青蛙。

师:为什么青蛙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生:因为青蛙是两栖动物。师:两栖动物有哪些特点呢?

生:卵生,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

师:除了青蛙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呢? 生:娃娃鱼,大鲵………….(PPT上显示常见两栖动物图片,再展示龟鳖,鳄鱼等照片)师:龟鳖,鳄鱼也是两栖动物吗? 生:不是。师:为什么? 生:(一番回答与讨论)…………… 师:(点人起来回答之后),进行总结两栖动物特点(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龟鳖生下来就用肺呼吸,所以是爬行动物。)

师:好,宋朝诗人有一首诗《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前敲棋子落灯花。你们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季节写下这首诗的吗?

生:夏天

师:一年的什么时候能听到青蛙的鸣叫? 生:春末和夏初

师: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吗? 生:是或不是

师:只有雄蛙才会鸣叫。那鸣叫又意味着什么呢? 生:招引雌蛙。

师:那把雌蛙招引过来之后干嘛呢? 生:交配/抱对/繁殖

师:没错,雄蛙将雌蛙成功召来后会进行抱对(此时PPT上显示抱对图片)。继续问:为什么要抱对?抱对时会干嘛?

生:(逐步点人起来回答,不断引导学生完善回答)因为蛙是体外受精,雌蛙和雄蛙分别将卵子和精子排出,抱对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师:那蛙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为什么? 生:有性生殖,因为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师:好,青蛙交配成功,形成受精卵后那我们总结一下,蛙的生殖过程包括(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体外受精),受精成功形成受精卵后,水中会出现蛙的卵块,(展示卵块图),接下来会怎样呢?

生:会形成蝌蚪,再长成青蛙。师:(PPT上展示蛙的发育过程及特点)。小组为单位比较蝌蚪与成蛙之间的区别,两分钟后每组派代表起来填表。再次重复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师:蛙的发育过程属于什么发育? 生:变态发育。师:为什么?

生:幼体和成体有很大区别?

师:回顾一下变态发育的概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叫变态发育。)问:什么是完全变态,什么是不完全变态?哪些动物完全变态?哪些不完全变态?(进行提问,引导)。问:蛙属于完全变态还是不完全变态?

生:(讨论…….)

师: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只针对于昆虫,蛙是两栖动物,变态发育。观看视频《两栖动物》《蛙的生殖与发育》 师:既然两栖动物既可以在水里生活,也可以在陆上生活,是不是对环境的要求很低呢?在哪里都能生活?观看视频《箭毒蛙》《环境对两栖动物的影响》,以及观看一些资料后,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说影响两栖动物的环境因素,以及环境破坏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师:影响两栖动物的环境因素有:水、温度、食物等。环境变迁破坏了蛙的生殖发育环境,环境变迁影响了蛙的发育和生殖能力。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两栖动物。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栖动物的特征(……),蛙的生殖(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体外受精),蛙的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也知道了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以及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两栖动物。那现在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2.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篇二

1.1材料

本次测定的藏猪来源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藏猪保种场, 属藏猪舍饲3~4世代生长繁殖群后备公、母猪。

1.2方法

1.2.1饲养管理

试验猪圈养于水泥地面圈舍, 哺乳猪2月龄断奶, 5~7日龄补饲, 饲喂成都传奇饲料公司的乳猪颗粒料;断奶后选取出生日龄一致、大小相近、性别相同的猪只, 每圈2头分圈饲养, 自由采食, 饲喂藏猪测定料 (消化能13.38 MJ/kg, 粗蛋白16.5%, 粗纤维5.22%) 。按月龄称重、测量, 进行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1.2.2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测定

选择1、2、3、4、5、6月龄试验猪, 按月龄活体称重、适时屠宰, 分别使用电子天平称取睾丸、附睾、尿道球腺、精囊腺、卵巢、子宫的重量, 使用皮尺测量输精管、阴茎、输卵管、外阴的尺寸。其中睾丸、附睾、尿道球腺、精囊腺、卵巢两侧共同称重取平均值, 输精管、输卵管测量两侧长度取平均值。子宫取样从子宫颈膨大部基底开始到子宫角;输卵管长度为子宫角末端到输卵管伞基部。

1.2.3数据分析处理

1.2.3.1使用Excel 2003和SAS9.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1.2.3.2相对生产系数的计算:

2结果与分析

2.1公猪生殖器官生长发育测定结果 (见表1)

2.1.1睾丸

月龄睾丸增重快速, 分别是2月龄重量的3.31、5.81倍, 相对生长系数4月龄最高为179.18, 5、6月龄时增重减缓, 与内江公猪睾丸发育速度120日龄达到高峰、以后继续生长但增速放缓相似;同时伴随睾丸的快速生长, 公猪2~3月龄时出现爬跨行为, 与姜曲海猪、嘉兴黑猪等地方品种相一致。藏猪6月龄睾丸重26.13 g, 较李明报道的甘肃合作猪 (蕨藏猪) 6月龄睾丸重50.05 g差异较大。

2.1.2附睾

由表1、表2可知, 藏猪2、3月龄附睾增重较快, 3月龄相对生长系数187.85达到相对高点, 相应的公猪出现初情期表现, 4、5月龄时增重相对减缓, 到6月龄生长相对加快, 达到最高生长强度244.67, 此时藏猪公猪附睾进入体成熟阶段。

2.1.3尿道球腺、精囊腺

由表1、表2可知, 藏猪尿道球腺、精囊腺2、3、4月龄处于极速生长状态, 到4月龄相对生长系数分别达到相对高点1 046.08、1 805.73, 5月龄依然保持高速生长, 6月龄再次加快, 分别达到最高点1 053.73、2 604.91。

2.1.4输精管、阴茎

由表1、表2可知, 藏猪输精管、阴茎4、5、6月龄相对于3月龄生长增速缓慢, 在6月龄达到最高的135.89、143.09。

2.2母猪生殖器官生长发育测定结果 (见表3)

2.2.1卵巢

由表3、表4可知, 藏猪卵巢在2月龄时的相对生长系数为60.22, 发育总体不快, 但重量和标准差为0.15±0.19, 标准差很大, 说明2月龄时有个别母猪的卵巢已经开始卵泡发育, 发情水肿, 出现初情现象。

藏猪3~4月龄卵巢生长强度最大, 与合作猪 (蕨藏猪) 卵巢90~115日龄出现最大生长强度相似, 同时4月龄卵巢生长系数达到相对高点224.66, 母猪出现典型发情症状, 与金华母猪的103日龄接近;到6月龄生长发育最快, 相对生长系数最大为283.78。5、6月龄卵巢的标准差比较大, 说明此时母猪进入正常的发情生理阶段, 卵巢已经成熟。

藏猪2~6月龄卵巢重量为0.15~3.40 g, 与合作猪 (蕨藏猪, 卵巢重量0.019~1.575 g的差异较大, 与其他地方猪种相比, 大于大花白猪的0.1~2.8 g、内江猪的0.13~1.55 g, 小于二花脸猪的0.56~5.12 g、民猪的2.09~3.96 g。

2.2.2子宫

藏猪子宫从1月龄开始就保持快速平稳生长, 5月龄的子宫重量是1月龄的28.2倍, 此后5~6月龄子宫出现最大生长强度, 6月龄子宫重量是1月龄的111.8倍, 生长系数达到1259.92, 说明6月龄子宫生长最为旺盛, 进入体成熟阶段。

2.2.3输卵管、阴户

藏猪输卵管1~6月龄的长度为5.17~14.3cm, 与内江猪的4.20~13.83cm最接近, 6月龄长度为14.3 cm。藏猪输卵管经早期发育后, 3、4、5月龄时出现生长减缓、停滞, 在6月龄出现最大生长强度。藏猪阴户2、3月龄增长最快, 基本上与卵巢开始发育同步, 之后增长缓慢。

3讨论

3.1藏猪公猪尿道球腺、精囊腺的发育早于其它生殖器官, 而成熟要晚于其它生殖器官

藏猪公猪生殖器官生长发育强度2月龄尿道球腺>精囊腺>附睾>睾丸, 3~6月龄精囊腺>尿道球腺>附睾>睾丸。根据相对生长系数, 我们得出藏猪公猪生殖器官发育顺序为尿道球腺、精囊腺、附睾、睾丸、输精管、阴茎。说明尿道球腺、精囊腺的发育早于其它生殖器官, 而成熟要晚于其它生殖器官, 也可以认为性腺的生长发育及性激素的分泌促进了其它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相对于各器官生长发育重量的变化, 阴茎、输精管长度的变化要相对缓慢。

3.2藏猪公猪适宜配种时间为5~6月龄

公猪3月龄出现发情表现, 但在5月龄公猪各生殖器官都表现出生长发育减缓现象, 相应的, 公猪在6月龄出现体重下降, 说明5月龄公猪的发情表现使公猪精力旺盛、采食减少、运动消耗增加, 直接导致6月龄公猪体重减缓、甚至下降。据此我们认为藏猪公猪的初次配种时间以5~6月龄为宜。

3.3藏猪母猪适宜配种时间为6月龄

藏猪卵巢2月龄开始发育, 出现初情, 3~4月龄生长最快, 出现典型的发情特征, 但卵巢的成熟期为5~6月龄。藏猪子宫在出生后一直生长较快, 在6月龄达到生长高峰, 相对生长系数为1 259.92, 此时子宫重量急剧增加, 达到147.60 g, 表现出体成熟的特征, 为发情配种、胚胎着床、母猪受孕作好准备。与公猪生殖器官生长发育一样, 母猪的卵巢、输卵管、阴户在5月龄时也呈现生长发育下降、减缓, 但对子宫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 相对于公猪6月龄发情后体重的下降, 母猪的发情并没有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输卵管、阴户在早期发育后, 在3、4、5月龄生长相对减缓, 在6月龄呈现生长加快, 据此我们认为母猪的适宜配种时间为6月龄。

本研究对生长在低海拔、舍饲条件下的藏猪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摸索了一些数据和规律, 以期对藏猪的生产和利用提供有利的帮助。

摘要:选择舍饲条件下日龄、体重相近的藏公猪、母猪进行生殖器官生长发育测定, 结果表明:藏公猪尿道球腺、精囊腺的发育早于其它生殖器官, 而成熟要晚于其它生殖器官;藏公猪适宜配种时间为56月龄, 藏母猪适宜配种时间为6月龄。

3.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篇三

1 预设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青春期性教育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预先对教材做充分的研读拓展,对所教的学生做充分的了解,对怎样教做充分的规划,正所谓“精彩的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前提”,力求做到教师本人不会因突发状况而“囧”在课堂。

1.1 拓展教材,与时俱进

近年来,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知识的来源增多了,但学生大多对这一节生殖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比如,在讲生殖时,常常会有学生提出:双胞胎、三胞胎是怎么回事?试管婴儿与克隆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连体婴儿?艾滋病是怎么传染的?……在讲发育时,常常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的男生很“娘”,而女生很“郎”?还经常会有学生提到《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练的《葵花宝典》……这些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书本所不能解答的,试问,如果教师不做充分的准备,如果不与时俱进,那么面对学生的形形色色问题,囧是在所难免的。

1.2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随着观念的更新,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对待生殖发育知识的态度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要想让学生抬起羞答答的眼睛,张开难以启齿的嘴巴,打开封闭已久的心门,那就必须了解他们、因材施教。笔者在2012年对初一年级587名学生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统计结果分别见表1。

从这个结果上来看学生对生殖与发育的知识还是了解一些,只是未成系统,相比之下,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明显滞后,因此,有很多学生在青春期心理困惑加重,且无处诉说。针对这样的结果,笔者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不记名上交,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解答,学生听得超乎寻常地认真,教师也赢得了学生的深度信任。

1.3 注重实效、一步到位

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应采取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关键要注重实效、一步到位。以瑞典为例,瑞典的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成为世界性教育的典范。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瑞典自1933年开展性教育以来,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性病的患病率极低;20岁以下女孩子怀孕生育的情况几乎没有;HIV阳性率至今全国仅5 132例;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堕胎率超低;性病和性犯罪比例也在不断下降,是国际公认的青春期教育成功模式之一。

2 优化课堂

在国内的几个大型视频网站上,有一段视频,正在以几何速度疯狂传播着。这个视频名为“爆笑性教育讲座”,如今合计点击率已高达100多万次。视频中,200多名男生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教室里差不多数分钟便会爆发出一阵笑声。其中一个镜头里,一个一脸严肃的人,拿出一个棒形的模具,要求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进行现场操作,把避孕套套上模具。该视频的性教育讲座的“爆红”,其实也是告诉生物教师应该具备一个“转换器”,通过优化课堂将“很神秘、很稀奇、很晦涩”的“性”,表达得“更通俗一些”,这样课堂气氛才能轻松自然,不再尴尬。

2.1 科学的态度、平常的心态

笔者曾经没有事先约定走进一个同行的“人的生殖与发育”课堂,那堂课主要是讲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施教者是一个刚工作不久的男教师,可能是有人听课的关系,也可能是内容比较敏感,一堂课上下来,这个教师如临大敌、汗流浃背、面红耳赤。课后,笔者问一个学生:上完这堂课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我很同情这个老师,这样的内容也要讲一堂课,我听得都脸红。其实,这个教师备课很充分,为什么会让学生有这样的感受呢,很明显,教师教的态度影响了学生学的态度。

性教育的成败最主要取决于教育者的态度,而非教育的内容。其实,只要教师能摆正心态,把性教育当作是一门科学,用以往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进行授课,学生自然而然也会端正好自己的态度,把性教育当作是科学知识来接受。这样,师生就能敞开心扉进行平等的、坦诚的、自然的交流。当然,教师要有严肃的态度并不等于说教师就要板起面孔,而是要求教师的心里要把它像科学一样对待,摆正自己的心态,再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学生也就很自然地以科学的态度、平常的心态来了解性知识。

2.2 适时、适量、适“度”

“人的生殖与发育”这一章节的学习安排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开始,从学生的年龄上看,正处于青春期,可以说选择这个时候进行授课是非常适时的。从内容的安排上看,青春期性教育由“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人体概述”三部分组成,从授课内容上看可以说比较适量的。关键问题是“度”的把握。

我校曾经邀请过一个青春期性教育专家做讲座,讲座之前,校方与专家进行交流确定讲座的内容等事宜,年级主任提出了一个要求,要适“度”,只给女生开讲座,讲座涉及生殖健康、男女生交往等,最终要求女生自尊自爱、专心学业。这样的讲座其实是打着青春期性教育的名号对女性的一种人性压制。在学校里,很多教师对学生“性”意识都采取打压的办法,无论社会在怎样进步,青春期性教育就像一个雷区,鲜有人敢穿越。更有甚者,对生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生殖与发育”的授课提出担忧,认为会对学生的性意识的萌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这样的愚昧,唯有一声叹息!看来,性教育不是要适度,而是要大力普及,不光是青少年要普及,教师、家长都要转变观念,勇于承担起青春期性教育的责任。

2.3 善意、尊重、理解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青少年心理的极端矛盾,一方面渴望获得科学的性知识,另一方面,在接受性知识的同时觉得害羞、不好意思。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班级对同一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反应,有些学生的反应甚至可能是“过分”的,此时,教师要无条件尊重学生的情绪,努力避免对“反应过激”的学生的批评和指责。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握好分寸,尽量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参与教学过程。教育者应自始至终以善意、友好、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解决矛盾,获取知识。

3 拓展课堂

“人的生殖和发育”在教学计划中要求教师用6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要想通过这6节课来完全消除学生对性知识的神秘感、好奇感,未免牵强,因此要将性教育的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正确的途径了解性知识。由此可见,青春期性教育是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多因素的综合性教育工程,学校的主导教育、家庭的基础教育、社会的补充教育、虽各有优势,但是只有在全面整合中,才能相互衔接、相互通融,互补共进,形成同向、同步、同质的教育合力,进而全方位地做好青春期性教育,使青春期性教育不再陷入尴尬的境地。

3.1 父母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

家庭和父母是人生的启蒙,是人生最原始,也最具决定意义的支持力量,它的毫里之差,可以带来人生状态的万里之遥。但中国的现状是,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过早接触性,对孩子看书、上网、交朋友都很担心,担心孩子会误入歧途,更不要提与孩子在“性”的问题上进行对话交流了。长此以往,父母与孩子之前就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不愿触碰的禁区——“性”,因此要想解开孩子的心结,还需父母主动引导。家长自身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青春期教育观念,掌握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互相配合,同步发展,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里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父母的做法。大家都还记得,从我们小时候就很喜欢问:“我是从哪来的?”中国父母的回答是什么呢?从垃圾堆捡来的,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在荷兰,与学其他课程一样,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开始接受性教育,孩子们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中外专家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指出,如果适龄儿童没有通过适当的渠道了解性知识,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只有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来关注、理解、尊重成长中的少男少女,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让他们在青春跳动中健康成长。

3.2 引领学生了解科学的性知识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时刻受到社会影响的,社会传媒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各种新名词、新信息,但很多信息对他们来讲,是模糊的,难于鉴别和筛选的,教师、父母只有走近他们,贴近他们,才能听到他们的疑问,并结合本学科知识,在学生充分信任的条件下,给学生正确的引领。在这里引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张超老师对一个沉溺于色情网站的高二男孩说的话“有欲望并不可耻,但节制不了欲望,应该感到羞愧”。张超还建议一个学生喜欢看黄色网页的家长“你和他一起坐在电脑前,一起看黄色网页”。他甚至建议这个家长,让他亲口告诉孩子,黄色网页是怎么回事,上面的哪些内容是科学的,哪些内容是反面的、暴力的。确实,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怎样甄别自己需要的,剔除糟粕,作为学生毕竟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能及时引领。

3.3 青少年性健康同伴教育

青少年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同龄人,对敏感话题也比较容易进行交流和学习,所以教师若能指导学生建立起学生社团,开展心理游戏、心理电影等有趣活动,并在课堂之外对社团加以利用,能有效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

“同伴教育”的特点是尊重、平等、形式活泼和参与性强,其核心是交流,目的不是要教会别人什么,而是在彼此讨论之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改变态度。这种教育方式广泛应用于生殖健康、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吸毒、自杀、酗酒、性别歧视和妇女问题等社会领域。在南京,有不少大中专校都成立了同伴教育志愿者协会,在许多学校都开展过同伴教育,普及性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引导大家关注生殖健康,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参加并指导“同伴教育”活动的有关专家认为,青春时期是中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但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不良的性渲染、性描述对青年学生产生了误导,开展科学、健康、规范的青春性健康同伴教育十分重要。

4.16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篇四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主备课:李晓芳

授课:李晓芳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了解两栖动物变态发育的具体过程及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能够区分两栖动物与非两栖动物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教学方法】

利用导学案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的方法突破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教师提问概念性的简单问题。

二.情景导入 明确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自主思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你可以从以上诗句中获取什么信息?

2、什么时候可以听到蛙叫?雌雄蛙都能鸣叫吗?鸣叫有什么意义?

3、鸣叫吸引雌蛙后又有什么生殖现象?有什么意义?

4、小明在观察蛙卵的时候,发现蛙卵的上面颜色深一些,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自主思考】仔细观察课本P58思考下列问题

1、青蛙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2、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从身体结构和活动方式两方面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有人说:“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一定是两栖动物。”该观点是否符合科学道理?试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只青蛙集群行进。这些青蛙是在寻找水源充沛和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2.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后来经过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部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个体数达10%左右。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蛙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赡做实验,结果爪赡也发生畸形。

回答: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它们的数量是不是在不断减少?如果是,我们应当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课堂检测】

1.蛙的生殖发育在水中进行,其受精方式是()A.体外受精 B.体内受精 C.单受精 D.双受精 2.下列能够表示蛙的发育过程的是()A、卵细胞 → 幼蛙→ 蝌蚪→ 成蛙 B、受精卵→ 幼蛙→ 蝌蚪→ 成蛙 C、受精卵→蝌蚪→幼蛙→ 成蛙 D、卵细胞→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在由蝌蚪发育到青蛙的过程中,其呼吸器官依次是()A.外鳃→内鳃→肺 B.内鳃→外鳃→肺 C.肺→外鳃→内鳃 D.鳃→肺

5.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二节。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青蛙比较熟悉,但是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怎样?有什么特点?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怎样?这些问题还比较模糊。因此,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概念

2.通过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

3.了解环境变迁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影响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蛙的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1.青蛙和早期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区别。

2.学习过程中环保意识的渗透。

五、教学准备:

收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小黑板,习题

六、教法学法:

情境创设、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较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读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声?青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二)授新课:

1.青蛙的生殖:

(1)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雄蛙鸣叫时还伴随着怎样的动作?雄蛙鸣叫有何意义呢?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总结出青蛙生殖的过程是:鸣叫、抱对、排出生殖细胞、水中受精;生殖的特点是:体外受精、有性生殖、卵生。

(2)通过例

1、例2,巩固知识点——青蛙的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3)通过齐读:青蛙的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2.青蛙的发育:

(1)提问:你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小蝌蚪为什么老是找不到妈妈呢? 引入青蛙的发育,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据生活经验和书上的彩图分析、讨论:早期蝌蚪和青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生活环境方面的区别,再点评,然后展示小黑板上的完整表格,最后齐读表格上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该知识点。

(3)通过让学生比较出早期蝌蚪和青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的差别很大,引出变态发育的概念,让学生总结出青蛙的发育特点——变态发育。

(4)让学生看书上13页彩图“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分析并总结出: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青蛙的发育经过了哪四个阶段?

(5),通过做例3来巩固青蛙发育过程的知识点。

(6)齐读青蛙发育的过程和特点,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7)通过青蛙的生殖发育引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阐述出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主要区别: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在水中进行,没有摆脱水的限制。让学生列举出其他的两栖动物,如:蟾蜍、大鲵、蝾螈等。

(8)引导学生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

(1)以“有人说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导致其分布范围小,种类少,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引出环境对其生殖和发育的影响,调动课堂气氛。

(2)让学生看书上14页“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说明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后面的讨论题。从而进行环保意识地培养。

(3)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我们周围,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咋样?数量是否在减少?我们该怎么办呢?进一步树立关爱生物的意识。

(三)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四)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

1.过程:鸣叫、抱对、排出两性生殖细胞、水中受精 2.特点:体外受精,有性生殖,卵生

二、青蛙的发育

1.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变态发育

三、环境变迁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九、教学反思:

6.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篇六

育》学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包括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两方面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和昆虫的生殖发育,接下来将了解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而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做了良好的知识铺垫。此外,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只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仍以经验型为主,需要以青蛙为例来探究这一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以青蛙为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研究题进行调查探究,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

青蛙和早期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导入阶段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图片,激趣并凸显美育价值。

探究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前完成相关调查研究,上进行汇报交流。

合作学习法:不同的小组探究不同题,小组内部成员也分工协作,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教学准备

提前两周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不同的题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

小组1:查找资料,探究青蛙的生殖过程,搜集青蛙繁殖过程的录像片。

小组2:实地考查,青蛙生殖过程,捕捞适量蛙卵以便饲养观察蛙发育过程。

小组3:社会调查,本地区青蛙、蟾蜍数量的变化。

在学生探究调查期间,我会及时了解各小组调查进程,进行指导。制作辅助教学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上一开始我会在PPT上展示齐白石先生《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著名作品: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请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齐白石老人将这幅画命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同学们看这幅画妙在哪里?

学生很容易从蝌蚪联想到青蛙,进而想到远处的蛙声。我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赞扬,提出: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其实这里面还蕴含了生物学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

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领略了国画大师的风采,不仅体现了生物学科与美术学科的交叉,也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

新知探索

青蛙的生殖

由于前已经让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因此我会请生物兴趣1组为大家播放青蛙繁殖过程的录像片,同时请学生思考:青蛙鸣叫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得出齐白石先生的画中,有蝌蚪就证明了青蛙的存在,而青蛙的繁殖必然要鸣叫吸引配偶,因此对这幅画的联想是有科学知识为依托的。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视频中青蛙抱对的意义。

学生不难发现:抱对是为了授精,从而得到青蛙体外受精的特点。

最后我请1组同学再次为同学们播放青蛙繁殖过程的视频,总结出青蛙繁殖的大体过程:鸣叫→抱对→排出生殖细胞→水中受精。

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学生探究兴趣浓厚。

2青蛙的发育

学生对青蛙的生殖过程有了清晰了解后,我继续启发学生思考:受精后的蛙卵是怎样一步步变成青蛙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听2组同学介绍孵化蛙卵、饲养蝌蚪的情况,并观看蝌蚪的发育过程FLASH影片。此后我会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描述青蛙的发育过程,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接下来我用多媒体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形态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早期蝌蚪和青蛙的形态结构区别,蝌蚪有尾,用腮呼吸;青蛙有四肢,能用肺呼吸。再让学生将前面学到的昆虫的发育过程与青蛙的发育过程进行对比,最终得出青蛙的发育过程也是一种变态发育,从而突破了难点。

我之所以采用学生调研汇报的学习方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和图片能够将知识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最后又采用了对比的学习方法,使前后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辨析,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

在突破了本节重难点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使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提高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我首先在PPT上呈现几种重要的两栖动物的图片,学生辨别指认:蟾蜍、大鲵、蝾螈。然后启发学生:这些两栖动物与青蛙一样,它们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和陆地,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条更适宜它们生存呢?

紧接着生物兴趣3组汇报本地区环境以及青蛙和蟾蜍数量的变化调查情况。学生通过具体真实的数据得到水源充沛干净的地区青蛙蟾蜍数量较多,人类活动频繁污染严重的地区青蛙蟾蜍数量减少,而且青蛙和蟾蜍的数量整体上正在逐年减少。我则补充红色箭毒蛙、非洲胎生蟾蜍等世界濒危两栖动物资料,学生感受到两栖动物正在面临艰难的生存现状,从而树立保护两栖动物以及环保的意识。

总结提升

对本节知识的归纳总结,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总结这节的重要知识内容。

巩固提高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请学生讨论对“两栖”这一概念的理解:

我加以归纳总结:幼体生活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在水中生活,也可在陆上生活,主要用肺呼吸。

外拓展

7.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篇七

【关键词】青春期 性教育 生物教学

青春期是孩子在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显著变化的时期。它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第二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的内外都发生着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比如生殖器官的迅速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伴随着生理上的这些发育性意识也逐渐萌发了,青少年们对性产生了好奇心,渴望了解性知识。在这一特殊时期青少年需要成年人的积极引导和耐心关怀。抓住这个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但在中国是一个谈“性”色变的国家,谈到性那是羞于启齿。父母不好意思和孩子谈性,孩子好奇但也羞于向父母请教。青春期的中学生正是在这种双重作用下, 盲目地从一些黄色书刊、影碟、互联网等媒体中猎取一些不健康的性知识,他们对性健康知识的需求如果不能从正规的渠道得到满足!就会受到不科学、不健康信息的误导!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他们有权利得到正确的性信息和完善的性健康服务。但如果他们的这一权利得不到尊重和保障, 他们就无法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做出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负责任的选择和决定, 这必将对青少年自身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作为生物教师, 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而且还应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 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责无旁贷地对学生进行性教育, 潜移默化地把性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让青少年在增长知识的同时, 身心也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正是一个完美的性教育课本。通过对这节知识的讲解可将性教育也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第一课:端正态度 讲解知识

每当我开讲这一节时总会看见部分女生们红着脸低着头,甚至个别男同学也是如此,大胆一点的男生甚至坏坏的笑还窃窃私语着。如果一堂课都是如此那么就别谈什么性教育了连基本的知识我想都无法学到。每当这时我总是一本正经的说:“请同学们抬起头来坐端正看着我,这有什么嘛不就是人体的一些器官吗!是女生都有女性生殖系统,是男生都有男性生殖系统!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生命的诞生才有了你和我。那些在下面笑得同学你认为这一节的知识有什么好笑的来起来说说让我也乐乐。其实它就是知识,和语文知识数学知识一样是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同学们想如果我们连人体都不了解连自己都不了解认为它是可笑的,那才是悲哀那才是可笑”。当我泰然自若、一本正经的讲完这番话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受到我情绪的感染也认真起来。

这节课的知识内容主要有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精子和卵细胞,受精、胚胎的发育和营养,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等方面的内容。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自在的学习知识我采用的方法是:视频播放为主,图片讲解为辅。通过观看男女生殖系统的介绍和受精卵到胎儿的发育两段视频让学生更生动更形象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对性器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对人的发生、胚胎的发育和母亲的伟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第二课:青春期的发育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继上一节所讲述的有关生殖等概念的基础上讲述这部分内容的。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整个时期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有人把这个时期比作生命道路上的里程碑,这话一点不过份。如何让学生了解处于青春期时期的自己,我的主要方法是学生活动,教师总结。活动内容:探讨我们的共同变化,让学生分组探讨(男生女生不同组)完成活动表格,利用展台展示表格,师生共同总结出青春期发育的三大特点: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的功能区域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其中性发育和性成熟是学生感兴趣和好奇的点。他们迫切的想知道第二性征有哪些,第二性征产生的原因,什么是月经什么遗精,他们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时候就是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最好时机。教师要结合实例认真讲解,让学生了解、摄取正确的科学的性知识,促进学生对“性”形成健康的正确的认识。

第三课:我们美好的青春期

如何让学生能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度过没好的青春期,紧紧是通过前两节课的性知识的普及还是不够的。学生对自身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还缺乏。这节课就是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和对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教育。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我采用的方法是专题讲座:分为女生版我们的美好青春期和男生版我们美好的青春期。

女生版美好的青春期:回答女生们的疑问给女生们详细的讲解女性月经的形成, 什么是初潮,经期的卫生保健, 痛经、闭经的原因;会阴部的保健;乳房的发育及保健;什么是早孕,早孕的危害,我们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到他人的侵害;以及认识避孕工具以及如何避孕。

男生版美好的青春期:回答男生们的疑问给男生们详细的讲解;男性的遗精现象, 青春期为什么会出现性梦、性幻想、手淫等问题, 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等等, 解除学生因此而出现的焦虑和恐惧的紧张心理。

还要教育学生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怎样正确对待“ 早恋”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过早的性行为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以及在性问题上的民族传统和道德要求。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 让学生知道自尊、自爱和自重, 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诱惑。

当然仅仅通过一节内容的学习来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的性教育还是还不够的,在课后以及以后的知识学习中我们作为生物教师也应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文明、正确的性观念,帮助学生安全的度过他们美好的青春期。

【参考文献】

[1] 钱维.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性教育 [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1 (03)

[2] 韩立芬. 青春期教育和初中生物学课整合教学 [J]. 生物学教学. 2002 (08)

[3] 高淑英. 性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J]. 中学生物教学. 2003 (10)

[4] 李永臣,孙红珍. 结合生物教学 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J]. 临沂师专学报. 1996 (06)

[5] 郑雪梅,李伟敏.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尝试 [J]. 山东教育. 2003 (Z5)

8.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变态发育方式。

三、教学过程

任务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自读课本P13—14页第二段,结合课本图Ⅶ-6各小组完成: 1.青蛙繁殖一般在什么季节?

2.所有青蛙都能鸣叫吗?雄蛙鸣叫有什么意义呢?

3.雌雄蛙抱对是在进行体内受精吗?这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4.蛙卵有什么特点?蛙卵的这种特点有什么意义?

5.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6.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哪几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叫什么?哪一个时期特别像鱼?

任务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说法是否正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典例1】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指的是()A.雄蛙的鸣叫 B.雌蛙的鸣叫 C.雌蛙和雄蛙的鸣叫 D.蝌蚪的鸣声

一、达标自查:1.青蛙的生殖方式是()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孢子生殖 D.分裂生殖

2.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陆两栖动物 B.体内受精、不变态发育 C.庄稼的保护神 D.变态发育

3.青蛙从蝌蚪到发育成成蛙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尾消失 B.体表出现鳞片 C.长出四肢 D.鳃消失

4.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是在()。A.水中和陆地进行 B.水中进行 C.陆地进行 D.母体中进行

二、拓展探究

1.小明在调查某地动物资源中发现,该地的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那么当地的环境可能是怎样的?()A.温暖多雨 B.常年寒冷 C.炎热干旱 D.工业化城市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破坏 B.环境污染口趋严重C.1

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 D.人类的大量捕杀

3.下列关于青蛙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蝌蚪不仅用鳃呼吸,还用肺呼吸,因此青蛙是两栖动物 B.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但生活习性完全相同 C.青蛙是陆生动物,它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D.雌雄蛙抱对后同时排出卵细胞和精子,可提高卵细胞受精率 4.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发育及结构功能的问题:

9.《鸟的生殖与发育》教学设计 篇九

作者信息

姓名 学科 邮件 单位 王涛 生物

Wangzhitao79@163.com 淄博市淄川区磁村中学

电话 年级

*** 初三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鸟的生殖和发育》是鲁科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 和发育》的最后一节内容。学习本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初步知识,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教材选用鸡卵作为代表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 不思考”来获取相关知识,贴近生活,增添情趣。同时,安排课上练习,使学生在初步掌 握有关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比较分枂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透彻分枂学情,是迚行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本节课的教学对象 为初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学习者认知已经从具体向抽象思维过渡。

1.知识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其它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对鸟类 的生殖发育的知识,通过日常生活、媒体报道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观察还丌够仔绅,研究还丌够深入。

2.能力方面: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但分 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通过图片、实验,将本节课内容直观化,层层深入,培养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 极建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极特点。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通过参观或参不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不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

1.在交流不讨论中,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枂归纳能力。2.在图文和音像资料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鸟的生殖和发育

3.在开放性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关注鸟类不人类生活的关系,树立爱鸟护鸟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秱动学习□

□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 其他 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使用的技术:包括了视频、动画、PPT、数码相机、”淘题吧”软件等。2

各环节使用情况及预期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通过图片、黄鹂的叫声、让学生做诗的小游戏,播放

视频《鸟类迁徙、筑巢等行为》,激发了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通过把文本转化为图片,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年龄

特点。

(3)探究乊旅时,用PPT展示操作步骤,使实验操作规范、有序,探究效果明显。(4)探究乊旅----实践篇时,展示同学参观养鸡厂时拍摄的图片,效果更真实、现

象更明显。

(5)课后作业时,”淘题吧”软件,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己组题,迚行评价。

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幵迚行个性化学习。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游戏:看图片,听黄鹂名叫的声 音,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 源、方法、手段等)PPT,视频。通过游戏、播 放不繁殖有关的视

学生看图片,作诗:两个黄鹂 鸣翠柳。

一、情境 导入、明 确目标

请学生作诗。

视频播放鸟类迁徙、筑巢等行为,质疑:鸟类的上述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过渡: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除了上述行

学生看视频,频资料,引发学生 回答:鸟类的行

思考,激发学生探 为 属 于 繁 殖 行

究欲望,调动了学 为。

生学习的积枀性和

学生们齐读

主动性,丰富了课 学习目标。

埻教学内容。

为外,还有那些?

2、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看图

交流、探讨,提 出问题。

PPT

通 过 比 较 早 成

雏 不 晚 成 雏 的

看早成雏不晚成雏的图片,从羽毛、眼睛、后肢方面比较:

片,引导学生迚行 观察,指导学生观 察的方法,培养观

学生观察图片,察能力。比较丌同。问题:你能提出想了解的关于鸟的 生殖不发育的问题吗?

二、自主 学习,合 作探究

提 出 自

学 要 求 :

自 学 学生带着问 教 材 p14---15,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课本

题自学。上有的内容可丌必填写,画出即可。思 考:鸟的生殖属于什么生殖?发育包括 那几个阶段 ? 鸟的生殖不发育包括那 些复杂的繁殖行为? 观察下面的图,你能说出是鸟的什 么行为吗?

学生回答问

三、自主 学习:鸟 的生殖不 发育过程

题。学生根据图 片和现有的生活

PPT

用 图 片 创 设 有

经验很容易概括

利于学生迚行意义 出鸟的生殖和发

建极的一组情境,育的一般过程: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 “求偶→交配→ 习的平台。筑巢→产卵→孵 卵→育雏”。

1、探究乊旅----外形篇

(1)看一看鸡卵的外形,说出它的形 态。

四、由表 及里,探 究鸟卵(2)握一握鸡卵,看能否握破,推测 卵壳的作用。

(3)观一观: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外 表是否有气孔。把鸡蛋放到热水中 ,观 察到什么?思考:气孔作用是什么?

PPT

通过引导学生对鸟 卵迚行看——握—

学生按操作

—观,只管的认识 步骤迚行探究。鸟卵的外部形态不

其功能相适应,指 导 学 生 观 察 的 方

法,培养观察能力。

PPT

学 生 在 日 常 生

活经验基础上,通 过动手活动,自主 探究,认识鸟卵的

2、探究乊旅----结极篇

(1)用镊子轻敲鸡蛋钝端,去掉卵壳,有何发现?对照结极图 ,观察卵壳膜、气室。能推测它们的作用吗?

(2)将鸡蛋内容物轻轻倒入培养皿,对照课本图,仔绅观察内部结极。

结极。同时,培养 学生养成良好的观 察习惯——由表及 里,由整体到局部,由形态到结极,使 认 知 过 程 有 层 次

性、易接受。尤其

(3)用牙签轻轻刺卵黄,有何发现

学生按操作步骤

是刺破卵黄膜,卵

思考不讨论:

迚行探究 黄流出,让学生很

(1)推测鸟卵的各部分结极有何作

轻松地体验到卵黄

用?

膜的存在,深刻的

(2)卵的那一部分将来发育成雏鸟?

领悟鸟卵的结极,在胶水中滚过的鸡蛋还能孵化吗?

从而突出本节课的

(3)你能区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吗?

重点。由鸡蛋内部

(4)鸟卵的结极复杂,这不它的生活

变化分枂各部分作

环境有关吗?

用,归结鸟卵结极

功能,锻炼推理思 维能力,深化理解 生物的形态结极不 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特点。

3、探究乊旅----绘制篇

学生画出,PPT

通 过 绘 制 生

学生画出鸡卵的结极图,幵注明各部

幵到黑板上讲解 物

各部分功能。

图,帮助学生掌握 鸟卵结极不功能。分名称。

4、探究乊旅----实践篇

展示学生参观农村现代化养鸡场的图 片,使学生认识鸟类不人类的关系。

PPT

通过联系社会 生活,了解鸟类的

学生亲自参不

相关资料,认识鸟 类不人类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落 实 STS 教育。

PPT

通过对知识的归 纳,培养学生的归

知识总结

纳总结能力,便于 要求同学们回忆本节的收获,总结 学生迚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 系。初步确立适应 的生物学观点。

课后作业

在”淘题吧”中自主设计练习题

学生完成作业

”淘题吧”软件 用此软件,迅速完 成作业,幵及时反馈.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的设计,教不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

本节课,采取任务驱劢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分成任务进行教学,阶段性强,目标明 确。有以下特点:

一、信息技术劣力课堂

课堂的导入、实验步骤的展示、学习后成果的检测等等,采用视频、PPT、”淘题吧” 软件等,学生即感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课堂设计:变演示为探究,变“告诉”为“感悟”

1、学生肉眼观察生鸡卵的外形:手握生鸡卵,体会卵壳的特点、作用,找出鸡卵的 钝端和尖端;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卵壳表面的气孔,探究气孔的存在;

3、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解剖并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轻敲钝端卵壳,用镊子 将碎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依次观察外层卵壳膜、气室、内层卵壳膜;

4、学生将卵白和卵黄流到一个培养皿中,对照鸡卵结构图,观察卵白、卵黄、系带、胚盘、卵黄膜。

三、课堂反思:变“满足”为“开心”

上一篇:高三历史的记诵技巧下一篇:军训总结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