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

2024-09-18

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精选8篇)

1.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 篇一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为了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了打造学科教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一、理论学习

加强理论方面的建设,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解决问题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现代理论指导实践。教师认真学习教育著作,做好读书笔记并及时交流反思。

二、课题培训

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针对课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为老师们传教学之道、授教学之业、解教学之惑。

三、专家指导

我校继续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力度,准备请乡教研室领导来我校指导课题研究,使老师们能够在针对性强的指导下快速成长。

四、示范引领

聘请本校外校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定期来我校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的领跑者。

五、调查研究

整理调研问卷,经过筛选,收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作为课题研究的契机和突破口。

六、晒课活动

紧紧围绕小学数学中教师不好把握的专题进行现场课的剖析,引领教师感悟课堂,学会在实践中探索反思、提升,让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案例研修中进步成长。课后,我们采取现场采访学生,课前、课后检测,邀请专家、家长、学生和实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课题实验效果。

七、同伴研修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提供一个研讨、交流的平台,我校继续举行一日教研活动。课题组老师围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菜单式”研修活动,让教师经历了“原汁原味的课堂——集体会诊、共同备课——干预后的双师同堂——案例的对比性研修”系列活动,是教师目睹对于一节课的反馈矫正、反思更进的全过程,尤其是通过同伴研修、互动交流,让教师体会到自己的经验得到尊重与认可,真正让课题组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八、教研沙龙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日记,应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座谈、定期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交流,研讨学习体会,教学体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路径、实施策略、管理与评价机制等。

九、听课学习

课堂始终是我们成长最重要的阵地。为此,我校继续加大推门听课力度。校内教研组开的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期不得少于10节,区内每所学校的一日教研活动,相关学科教师必须参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的示范课,有教研室统一安排听课,外出听课老师必须讲学到的亮点对全校教师进行汇报,使大家能够共同成长。

十、短信评课

短信评课具有短小、快捷、广泛参与和即时互动等特点,是一种深受教师欢迎的大众互动评课的新形态,每次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听课教师讲评课短信发送给主持人之后,经归纳提炼再与教师交流,把问题推向纵深,使评课活动具有更大的讨论价值和研究价值。

十一、校际交流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课题在一些学校也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我们将在一起开展合作研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共同深入探讨,使研究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二、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一种新型的教研的方式,它不受时空的限制,实验教师借助网络可以进行广泛深入研讨,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通过发帖向有关专家请教,在论坛上还可以进行学术争鸣,发表个人学术见解。

十三、业务比赛

开展读书笔记、优秀课件、优秀教学案例、优秀科研成果等比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12.4—2012.6)

1、制定方案,分层次落实课题

课题选定后,实验领导组和研究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实验教师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

2、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课题是一项从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要加强领导和计划管理,尽量少走或不走弯路,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争取早出、多出成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7—2013.9)

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学习是提高教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的理论指导水平的重要措施,实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有正确的实践活动,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实验就陷入盲目的实践活动,研究就将遇到挫折。

参加课题研究后,应健全学习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学期研究工作计划;建立研究活动日(每周半天),认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

2、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是实验必备工作,它也是研究的基础工作,是实验研究结论的基石;也是实验总结、实验报告、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基础。

3、切实上好每一节实验研究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体系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实验研究的最实在、最丰富的实践活动,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重视和上好每节有后劲儿的实验课。实验课要体现教学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和新方法。实验教学要有创新精神,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试验,体验前人没有体验过的感受,发现前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总结前人没有总结过的经验,探索前人没有探索的规律。

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科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展多种教科研活动,是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活跃研究气氛、推动科研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各地应积极地扎实地开展。各种活动应分学期做出工作计划:订出内容,提出要求,安排好研究活动时间等。

5、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

根据我们构建的实验教学目标和研究理念,实验教学的评估应改变过去单一的“学习成绩”测试评价,做到评价目标的导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9—2014.4)搞好总结、定期组织鉴定验收,开好总结、结题会。

在课题鉴定验收时,要以实验目标所倡导的教学观念为依据,根据实验资料,对实验结果,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写出实验报告,以便进行成果鉴定。

2.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 篇二

0-1背包问题 (0-1 knapsack problem) 是一个经典的NP-完全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如物流公司的货物发配, 集装箱的装运, 资金运算, 存储分配等问题, 并且还常常作为其他问题的子问题加以研究。背包问题实际是指从多种物品中选择几件物品装满背包, 要在不超过背包承重量的前提下, 使装入背包的价值最大。

解决0-1背包问题的方法可以分为最优算法和启发式算法。最优算法包括穷举法、动态规划算法、递归算法等, 可以找到最优解但只适用于小规模问题;启发式算法包括贪心算法[1]、遗传算法[2]等, 一般用于求解较大规模问题。贪心算法具有良好的爬坡能力, 但只能搜索一个局部最优解。遗传算法只能反映种群之间的优劣关系, 无法判断最终结果与全局最优解的相似程度, 这影响了所求结果的可信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 通过求上界来判断近似最优解与最优解的相似程度, 算法总是选择较有可能出现最优解的那部分可行解, 用贪心算法搜索, 并排除不可能包含最优解的一部分可行解, 因此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每个实际的问题对计算时间及计算精度的要求都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该算法都可以较快地求出满足计算精度要求的近似最优解, 当算法不能在限定的计算时间内找到满足问题要求的近似最优解时, 给出一个可行解及计算误差, 作为决策参考。

1 背包问题的数学模型

xi=1或0 (i=1, 2, …, n)

2 基于贪心算法的启发式算法

2.1 贪心算法

贪心算法是求解0-1背包问题最快速的方法之一, 其时间复杂度为O (n2) , 其求解步骤如下:

(1) 对物品以pi/wi从大到小排列, 不妨把排列记成{1, 2, …, n}, k:=1;

(2) 若装入第k个物品背包不会溢出, 则装入第k个物品, k:=k+1;

当k=n+1时, 停止, 否则重复 (2) .

例如, c=10, n=2, wi={ε, 10}, pi={2ε, 10}, 其中ε>0, 当ε→0时, 用贪心算法求解结果是2ε, 而最优解为10, 性能比为 (10/2ε) →∞, 可见贪心算法最坏性能比趋于无穷, 不是近似算法。

2.2 基于贪心算法的启发式算法的基本思路

本文提出一个计算背包问题上界的方法, 利用上界选择搜索较有可能出现最优解的区域, 并排除不可能出现最优解的区域, 同时判断找到的可行解与最优解的相似程度。

2.2.1 问题的上界

证毕。

在原始问题中添加约束条件:xs=0和xs=1, 形成2个子问题, 称为原始问题的直系子问题, 易知用贪心算法求解原始问题和它的第一个子问题结果相同。分别求出2个直系子问题的上界M2, M3, 显然M2, M3≤M, 而且max{M2, M3}也是原始问题的上界。如果将原始问题划分成很多个子问题, 只要其中的某个子问题包含了原始问题的最优解, 则这些子问题的上界中的最大者是原始问题的上界。

2.2.2 问题求解

设已经找到的可行解的最大值为c E, 所有子问题的上界的最大值为c M, 计算误差为 (c M-c E) /c M。计算结束时, 近似最优解就是c E, 显然近似最优解与全局最优解的实际误差不大于计算误差。

当一个子问题的上界小于c E, 则可以知道这个子问题的可行解不包含原始问题的最优解, 因此可以排除这部分可行解。

当计算误差小于或等于问题所要求的误差时, 计算停止, 即已经找到符合要求的近似最优解。

算法求解步骤如下:

(1) 求原始问题的2个直系子问题, 加入原始问题的子问题队列, 用贪心算法求每个子问题的可行解和上界。

(2) 判断是否找到满足要求的近似最优解, 如果找到, 停止计算。

(3) 取出子问题队列中上界最大的子问题h, 求h的2个直系子问题的上界和可行解, 如果某个直系子问题的上界小于当前最大可行解, 排除这个直系子问题, 用剩下的直系子问题取代h加入子问题队列, 转到 (2) 。

2.3 算法的最坏性能比

2.4 算法性能分析

对于NP-完全问题, 不存在可以任意控制计算误差的多项式时间算法, 因为当误差要求趋于零时, 就是要求全局最优解了, 而NP-完全问题不可能有求最优解的多项式时间算法, 因此在理论上该算法是指数时间的, 求解速度取决于计算的子问题数。在实际问题中, 都会限定计算时间T, 对于同一个问题, T越大, 用该算法求出近似最优解的希望越大;当该算法不能在T时间内找到满足要求的近似最优解, 提示没有找到近似最优解, 给出已知最大的可行解和计算误差, 作为决策参考。

3 算法比较

本文采用VC编程实现上述思想, 参数设置:n=100, c=2000, wi, pi={1, 2, …, n}取[0.10, 100.00]上的随机数, 计算时间T<30s, 误差α<0.1%, 运行程序10次, 得到结果见表1。

从表1结果可知, 对10组随机数据, 该算法都在很短的时间内求得了满足误差要求的近似最优解, 而用贪心算法求得的近似最优解只在其中的第8组数据中满足误差要求, 显然该算法比贪心算法具有更加良好的性能。

4 结论

本文给出的近似算法, 在搜索可行解空间的时候, 总是选择上界最大的子问题, 因此可以以较大的可能性找到更优的可行解和降低上界, 并排除一部分不可能包含最优解的子问题, 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算法效率。算法的缺点是, 不能保证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找到符合要求的近似最优解, 这是NP-完全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取舍。本文以上界为标准选择要计算的子问题, 可以迅速找到较小的上界, 但是找更优的可行解的效率难以保证, 如何综合考虑其他特征进一步提高效率, 是本文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邓宏涛, 朱珣.0/1背包问题的贪心优化解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6 (34) .

[2]杨泽星, 雍正正.解决背包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6, 4 (23) .

3.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 篇三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规划》提出,要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农民融入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李佐军说,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共享城市现代文明,更是城镇化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根据《规划》,我国将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仅要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也要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同时,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就业是长期现象,《规划》提出,要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李佐军表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后,不可避免地会对城市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带来挑战。但从总体上看,这一进程的加快,将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市中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能力。同时,也将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加,这些都将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巨大动力。

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

《规划》提出,要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在中西部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优化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这一发展思路符合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际。”李佐军说,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多人少,现有城市数量不多且分布相对分散,导致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容易受到制约。强化城市群概念,促进各个城市之间的协调与互动,有利于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

李佐军说,当前,中西部地区在发展城市群过程中,应该注重城市之间的功能协调和互补,特别是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依托特色资源,联合发展、抱团发展,发挥特色优势,形成特色竞争力。同时,在现有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可以适当发展一些卫星城市,使偏远地区的人口向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聚集,更好地实现人口的优化布局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规划》还提出,要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

李佐军表示,解决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问题,关键要利用好当地特色资源,发挥中西部地区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产业的发展聚集人口。

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

《规划》提出,要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解决好棚户区和城中村问题,有利于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缩小城市内部差距,实现城市内部的一体化发展和协调发展。”李佐军说。

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将集中1000亿元,用于加大对一些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项目的支持,主要是用于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加强“三农”等。

“总的来看,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解决城中村问题,主要还要依靠政府力量。”李佐军说,棚户区改造并非简单地拆掉棚户区、盖起高楼大厦,而是要以棚户区改造作为抓手,协调解决好棚户区居民在民生领域方方面面的难题,使其缩小与城市其他居民之间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的手”很难起到主导作用。

4.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50---51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分清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2.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条理地巩固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长、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直观教具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

2、提问: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回忆:学生回答时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师: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还学过了那些知识? 生汇报,师出示相关知识点: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

3、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学生回答。

4、出示情境图

(1)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这里石膏线说的是什么?木地板说的又是什么?

明确:前者说的是长度,后者说的是面积。

(2)我的房间长5米宽3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问:我的房间的面积是多少? 解答:5╳3=15(平方米)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来解决问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小组讨论:上面的知识你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吗?

2、汇报:

生: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分 生:按周长和面积分 教师根据生回答形成板块: 周长面积 长方形 正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1)小组讨论交流

(2)填表

含义

周 长 面积

计算方长方形 法

单位

正方形

(3)讲评:幻灯片显示学生填的情况。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通过刚才的交流汇报,我们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大家表现得都很棒!那么有信心接受下面的挑战吗?

1、第一关:思维快车

你能给下面这些物体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吗? ①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②一棵大树高15()。

③小明的身高146(),体重32()。④一张邮票的面积是4()。

2、同学们思维敏捷,顺利闯完第一关,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明察秋毫。有一个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口答:说说计算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提问:这里周长和面积都是用4╳4,那我们能说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

指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个算式里4的含义是不一样的。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恭喜大家第二关闯关成功!数学的最高价值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三关:智能比拼。

①、果园长12米,宽8米,如果每平方米种2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②、学校操场长100米,宽50米,明明围着操场跑了3圈,他跑了多少米? ③、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米,宽大约是()米,围在黑板外边的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多少米?

④、一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有多大?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师:一个农民伯伯把两块同样大小的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有一天,哥哥给它的地围上了篱笆,弟弟用同样长的篱笆去围,结果发现弟弟的篱笆不够围一圈。这时,两兄弟就发生了争执,都认为对方的地比自己的地大,认为父亲不公平。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的意见呢?

师:用篱笆去围这两块地,篱笆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1、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边长1厘米)围出几种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师: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师:比较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2、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为1平方厘米)画出几种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师:从上表中你可以发现什么?

小结: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正方形的周长最小,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差距最大时,周长最大。„„

四、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知识结构,然后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最后在巩固应用中培养学生整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课堂上我先从问题“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已经知道了那些知识?”让学生全面地回忆关于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知识结构的概括提供材料。再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按一定的标准给知识分类整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然后通过对学生概括的适当评价,通过板书勾画所概括的知识结果和学生填表,以此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2)渗透数学方法

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而这节课是一节复习整理课,基于这一数学理念,渗透数学方法就要从学生初步学习疏理知识方法开始。学生在讨论学习后,以填表格的形式系统性地梳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板块化,最后再是知识的巩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不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 索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所以掌握巩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是复习课的最终目地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地,真正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深化练习”的环节使学生在发散性,多角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用建议。本教案时按照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的,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为实现开放生成性课堂而努力。

3、需破解的问题。能否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及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在1节课内完成,从而使课堂更高效。

滕州张汪中心小学

5.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 篇五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四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五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六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对于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来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 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 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 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 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 不仅关注

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从中可 以发现,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 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 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 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转变教师的角 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 还沿用传统的方法 和方式进行教学, 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 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数学教育改革是 一个整体, 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如前所述, 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 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 成人已经完 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 他们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 种问题, 而较少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 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 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 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

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 因此, 要处理好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 每个学 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 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 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 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 另一个极端, 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 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 可以用一 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 把每 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 “ 一言 堂 ” 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 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三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 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 不能光 注重形式, 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 务的, 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 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 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 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 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 或者让组长做 小老师, 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 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四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 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 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 按照异质分组, 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 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 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 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 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 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 问题要有一定的 开放

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 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 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 中, 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 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 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 在需要合 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 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 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做有利于

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 反 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 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 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 需的有效技能, 因此,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 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 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 通过什么途径, 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 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互相 了解对方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 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 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 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 意合作学习, 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 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 助的关系, 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 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为一个共同的目 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 一部分责任, 不要有依赖思想, 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 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 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 决问题, 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 争议时对事不对人, 始终保持 团结。

(六减少班级人数、提供合作学习的教室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 很多学校为了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 精神,便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控制班额,但有些好学校仍然达到每班 60多 人。因此, 学校在招生时, 宁可多招一个班, 也要把班级人数控制在 50人以内, 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 学校要打破常规, 不按班级分配教室, 按上 课需要分配教室, 每个年级安排一个固定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室。总之, 学 校要从硬件设施上给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6.重视解决思想问题上1 篇六

重视解决思想方法问题(上)

杨春贵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言

同志们,大家好!

这次来到云南跟同志们一起交流学习理论问题的一些心得体会,我是很高兴的。云南有一个农村干部学院,这是我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我感到是一种创举,是我们干部教育培训的一个创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战略意义。我想也是落实我们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四中全会所强调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个具体措施。今天我讲的题目——重视解决思想方法问题,实际上就是谈谈思想方法问题。

为什么我选这么一个题目跟同志们交流,我是这样考虑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概括起来大体是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二是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三是学习党的历史;四是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大体上是这四个方面的学习,在这四个方面当中,我认为重点应当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这个东西它是管方向、管全局、管根本的东西,所以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是建设一般的学习型政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所以学马克思主义这应该是重点。

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当中内容也很多,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文化理论、科技理论等等,马克思主义各方面的理论我们都应当系统地进行学习,而在这些系统的理论学习当中又有一个重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学习。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只有搞通思想方法才能够深刻地、正确地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方法不同,对理论的理解就很不同,对形势的判断就很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也不同,实践的结果也不同。就是思想方法的不同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不同,对理论的理解、对形势的判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乃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都很不同。可以说思想方法是否正确对于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当重视思想方法的学习。

思想方法问题内容也很丰富,涉及的问题也很广泛,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实质的东西是什么?纲领性的东西是什么?也就说思想方法里头抓什么?毛主席讲了一段话,毛主席说“在人们的思想方法方面,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是对立的。”这一句话我认为是概括了思想方法问题的实质和总纲,也就是说解决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

思想方法这个问题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为了把思想方法这个问题能够比较系统地跟同志们介绍一下,我今天讲三个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讲重视思想方法是毛泽东为我们开创的一个好传统;第二个问题我想讲一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前进一步都得益于思想方法的科学解决;第三个问题想讲一讲关于当前改进思想方法的几个问题。

一、重视思想方法是毛泽东为我们开创的一个好传统

我有一个想法,或者有一种理解,我认为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十分重视并且善于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来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毛泽东关于思想方法方面的著作之多、内容之丰富和系统,表达形式之简明生动和富有特色,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是罕见的。在他以前没有那么多的人讲那么多的关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著作那么多,而且那么系统,那么富有特点,中华民族的特色,那么深入浅出,诸如此类。我认为这是我们党的一份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而丢掉毛泽东长期所提倡的一系列的科学思想方法,不能因为他晚年犯了错误,忽略了这个东西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些东西并且发展这个东西,使我们全党在思想方法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

关于毛泽东在思想方法方面的贡献,我想大体按照历史的顺序讲四点。

(一)关于调查研究的实践和理论

毛泽东是非常重视调查研究的,特别是民主革命时期。他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期间就深受经学致用这种学风的影响,强调不但要重视读有字之书,还要重视读无字之书,要学会按照人生的社会实际说话。所以他经常在寒暑假的时候跟他同学、好朋友一起到长沙附近的各个县去,叫游学,毛泽东有一个词叫游学,在旅游中学习,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大概就是了解社情民意吧。至于他参加共产党之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这种朴素的认识就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他的调查研究就更加得深入、系统,也更加科学。

大家知道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有一篇文章叫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毛泽东用了32天的时间走了湖南五个县,调查农民运动的情况,回答党内外当时一些人对于农民运动的指责,解决一个问题,好得很还是糟得很。所以他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不是什么糟得很,是好得很,用事实说话回答问题。

1927年秋收起义之后,他带着队伍上井冈山,以后又开辟中央苏区,这个时候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的调查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的阶段。他对中国的农村做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比如说1928年春天,有两份调查报告,《宁冈调查》、《永新调查》。毛泽东很喜欢这两个调查报告,但后来丢了,他多次提到这个事时很惋惜。1930年又有两篇著名调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1933年又有《才溪乡调查》、《长冈乡调查》,我说的这些都是大家平常都很熟悉的那些调查报告,2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

此外还有一些大家不熟悉的,后来在延安的时候出了一本书叫《农村调查文集》,一大本。正是通过这些调查研究,毛主席说我搞清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寻乌调查》搞清了什么,搞清了中国的地主跟富农的问题,什么是地主,什么是富农,《寻乌调查》搞清楚了。《兴国调查》搞清楚一个什么问题呢,贫农的问题和雇农的问题,什么是贫农,什么是雇农,整个中国农村的状况他说我用了大约六七年的时间搞清了。真是一个榜样啊!毛泽东之所以成为毛泽东,没有这一段这么深入系统和科学的调查研究,是不可想象的。没有马克思主义是不行的,没有对中国国情的深入调查也是不行的。毛泽东之所以是毛泽东,在这两个问题上他都解决得好,认真地学了马克思主义,又认真地对中国的农村进行了调查研究,搞清了中国的农民、中国农村,就搞清了中国的基本国情。

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向毛泽东学什么。毛泽东不仅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调查研究,而且形成了系统的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关于调查研究的必要性、长期性,态度、方法、技术等等。为什么要调查研究必要性,长期性;今天需要调查,明天需要调查;我们需要调查儿子,需要调查孙子;态度,小学生的态度,眼睛向下的态度;方法,阶级分析,矛盾分析;技术,讲的很多技术,开调查会人多了不行,太少了也不行,还得口问手写如何如何,细节他都谈到了。

1928年他给林彪的一封信里边第一次提到“思想路线”这四个字,提出反对形式主义这个问题,叫远方来的形式主义,就是从莫斯科来的形式主义。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第一次提出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对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估计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指导,起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专门写了一节关于主观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查研究。1930年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原名叫《关于调查工作》,这篇东西后来丢了,1957年福建的一个农民发现了送到中央,失而复得,毛泽东特高兴,然后改了个名《反对本本主义》印发全党。反对本本主义这个东西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一次阐述了在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批评保守路线,当时叫保守路线。什么叫保守路线呢,认为六大的本本就够了,解决我们的问题已有的方针就够了,我们就按这个做就行了。毛泽东说这是保守主义的路线,共产党正确的毫不动摇的政策、策略是在斗争中形成的,应该在斗争中不断开创新局面,这样一条思想路线也是在这篇文章中提出来。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的,但是必须反对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1931年毛泽东起草了一个通知,总政治部关于调查研究的通知,这篇东西又一次提出来什么东西呢,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又进了一步了。所以从给林彪的信到提出那四个字,到古田会议决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这个概念,到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到总政治部的通知没有正确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他这个思想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一步一步地丰富。

然后1941年有两篇东西专门讲调查研究的,一篇叫做《关于农村调查的序言》,再有一篇就是毛泽东对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和西北局组成的联合调查妇女问题的调查组出发之前,毛泽东接见这个调查组的讲话。这两篇东西也是收在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那本书里了,对于调查研究里边一些基本问题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

做了系统阐述。所以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理论在今天我认为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的,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其中有一多半都是农村干部学院的学员,是做农村工作的同志,所以我就建议有时间的话回去找一本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读一下,茶余饭后读一下这个东西。这本里边反对本本主义也收到里边去了,1941年的序言收进去了,对调查组的讲话也收进去了,然后他那几个调查报告大体都在里头了,除了1928年春节那两篇没有,大体都在里头了。所以我想对于我们在座的农村干部学院的学员来说,重读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有重要意义,不是说他讲的当时的农村政策今天还要实行,而是他讲的研究农村问题的思想方法今天仍然有用。

这是第一个问题毛泽东的贡献,关于调查研究的实践和理论。

(二)对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

中国革命走过了相当曲折的道路,民主革命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1921年到1935年十几年间中国革命两起两落,一起是北伐战争的胜利,然后是大革命的失败蒋介石叛变,又一起是土地革命的兴起,然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叫两起两落。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被迫长征,在长征的路上大家就议论纷纷,为什么中国革命两起之后会有两落,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提出总结经验的这个问题,这也是合乎规律的,凡是倒霉的时候都会提出总结经验。当然胜利的时候也要总结经验,但是不迫切,接着打就是了,倒霉了打败了,不知道怎么打了,这就要研究为什么打败了,所以总结经验的任务就提出来了,而且很迫切。总结经验怎么总结有一个方法的问题,方法不同结论不同。

在遵义会议上有一个人做了一个发言,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就是那个德国人,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责任人之一,他有过发言,李德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完全在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老实说这不叫总结经验,这叫推卸责任,彻头彻尾的外因论。我们打败了是因为敌人太强大了,这叫总结经验吗?革命初期的时候,基本的态势就是敌强我弱,敌人强大我们弱小就一定失败那就永无胜利之日,不叫总结经验,这叫做推卸责任,意思无非是说我指挥打败了,谁指挥也打不赢,敌人力量太强大。

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怎么反驳的查不到资料,但是长征到陕北之后,毛主席读哲学书做了很多的笔记,现在出版了,叫《毛泽东哲学批注集》。这里头毛泽东有一段话实际上是回答李德的,也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的一篇笔记。毛泽东总结的方法是什么,着重于内因的分析,着重于路线的分析,不过分强调外因的作用,着重于路线的分析,内因里边有是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是不是正确,然后归根到底思想路线是不是正确。着重于内因的分析,着重于路线的分析,着重于思想路线的分析,这就是毛泽东总结经验的方法了。毛泽东那一段话是怎么说的呢?毛泽东那一段话这么说的,“非战之罪乃天亡我”这是第一句,非战之罪乃天亡我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个非战之罪乃天亡我,这话谁说的?这是楚霸王项羽说的,跟刘邦打仗被刘邦打败了,乌江自刎之前仰天长叹,非战之罪乃天亡我啊!这个罪是罪过的罪。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

毛主席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当然毛主席不是在说项羽的事,楚汉之争的事,不是在那发思古之忧情,评论楚汉之是非,不是的,就是说的李德,把李德的话翻译成古代汉语就叫非战之罪乃天亡我。毛主席说你李德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怎么是错误的呢?接着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敌人力量强大是原因,讲问题得客观,他说如果敌人很少很弱,那当然局面就不一样了,是原因,但战之罪,战争指挥上的过错、干部政策之罪、外交政策之罪、军事冒险之罪是主要原因。

讲清楚了,战之罪包括什么?首先是干部政策之罪,什么叫干部政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对不同的意见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让毛主席等等这些正确主张的人靠边站,剥夺他们的军权,这个干部政策有问题,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嘛。外交政策之罪,外交政策当时没有外交,就是说的不知道搞统一战线。比如说当时福建省的蔡廷锴国民党左派起来反对蒋介石,本来应该联合蔡廷锴去反对蒋介石右派,但是他们说不能联合,为什么?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敌人,就这种政策,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敌人。本来应该联合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参加革命,但是王明他们说不行,知识分子只有三天革命性。所以这个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能联合,知识分子也不能联合,结果搞的个孤家寡人,叫关门主义。政策是不对的,自杀政策。所以是干部政策之罪、外交政策之罪,还有军事冒险之罪。军事路线也不对,军事冒险主义。蒋介石十倍于我的力量进攻中央苏区,而且大筑其乌龟壳,就是堡垒,往前推进。怎么对付啊?毛主席说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跟敌人周旋,发现他的薄弱环节,聚而牵制,打完就跑。毛主席是这个办法,他们叫阵地战、正规战,堡垒对堡垒,军事冒险主义,你本来就弱,你什么堡垒对堡垒,来都不知道跑,傻不傻啊,所以军事路线是错的。最后句号以后来个总结性的话,机会主义是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你看毛主席这么总结,这么总结才管用,着重于内因的分析,往自个儿身上使劲,这样总结才有用。

不要以为毛主席这个方法谁都懂,很多人不懂。李德不懂那是一种了,当然不懂了,后来很多人懂吗?也不懂。苏东剧变之后也总结经验,大家都在那想怎么搞的?苏东说不行就行了。当时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结果,是不是这么说的?当时很流行,当时我就说整个又是一个李德,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结果,又是外因论。那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也不从今日之时,有社会主义国家那天就搞和平演变,他为什么那时候搞不成?现在搞成了,为什么?他也不光对苏东搞,对中国也搞,为什么在中国他搞不成?在那搞成了,为什么?还是内因的问题,你没搞好。你真搞好了,你不仅不能被和平演变,你还能把他和平演变了,我们把西方给和平演变了,那才本事呢。你不往自个儿身上使劲,总结自己的问题,老让外边说,这样不行。

现在市场经济也很残酷,竞争也很激烈,有人在市场经济大海洋里边就发了,有人就赔了。赔的就说太激烈了,就因为他们那太会做生意了,那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你有什么问题,你这个产品长期都不更新,你的核心技术一个都没有,你如何如何你都不行,你不往自个儿这儿找原因,就说市场太紧俏了,竞争太激烈了,这美国太厉害了,你说这个有什么用?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

包括自然界也是这个问题,我们今年遇到大旱了,这个困难是很大的,也得总结经验,就光说这水太少了,光说这够吗?现在至少没有办法使老天爷多来水,说呼之即来,说多下就下,多了少下,你也管不着。把农田基本设施搞的怎么样?你总结这个,最近几十年你搞了多少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现在好多都还吃着五八年的饭,老祖宗挖那个湖那个水,我们自己没怎么搞。你想再旱你也没有以色列旱,那都是沙漠,但是人家那个滴灌搞的很好,它农业倒是发达,所以老说外因不行,遇到社会事的时候,外人的地方敌对势力,有时候是敌人,遇到自然界老天爷不行,那就你行?先看看自己怎么不行才解决问题。市场激烈,再激烈也有赢的,不激烈你不会搞也不行,送给你的东西你都搞不好,可惜了那个资源给你。

所以毛主席总结经验,着重于内因的分析,着重于路线的分析,然后着重于思想路线的分析,又进一步。当时思想路线是毛主席说,一切大的政策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这又是毛主席一句话,这话是在那个《批注集》里边的,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就是想问题的方法不对了。什么不对?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思想方法把马列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把苏联的经验绝对化,唯上唯书不唯实。因为思想方法不对,遇到问题就说书上怎么说的,共产国际怎么说的,斯大林怎么说的,遇到问题就这么想,那还能行啊?应该说实际生活怎么说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按照生活这个面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规律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么顺应这个规律,并且根据这个规律去创造条件,你得研究生活,遇着问题就说书,那也不行。所以这个方法就有问题,所以毛主席说总结经验要从哲学上总结,从思想路线、思想方法上总结。

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12月就瓦窑堡会议,毛主席有个讲话,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讲统一战线,讲政治问题的,批评左倾关门主义的,讲统一战线。本来是讲政治的著作,其中讲哲学,讲什么哲学,批评教条主义者的那个思想方法。“《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山沟里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两句话就出在这个地方,讲政治的著作里边讲哲学问题,批评《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这样一种思想,批评所谓山沟里没有马克思主义这种错误思想。因为王明他们那帮人是很瞧不起毛泽东的,他们觉得马克思主义在哪里啊?马克思主义在书本上,马克思主义在莫斯科,我们都是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我们学了一大堆马克思主义,一本一本的,现在我们回来了,拿回来了,有书为证。我说了打大城市有书为证,人家巴黎公社就打的大城市,十月革命就打的大城市,我说要反对封建主义,同时要消灭资产阶级,毕其功于一役。那因为马克思说要消灭资产阶级,当然马克思从头到尾讲的都是消灭资产阶级,但是中国第一步先消灭不了,先得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他认为你毛泽东倒是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山里打游击,山沟里没有马克思主义,山沟里有什么?山沟里只有狭隘经验论,他说你那个是狭隘经验论,不算理论,你农村包围城市,书本上有根据吗?哪一本书说了农村包围城市?没有,你是狭隘经验论。

所以,遵义会议毛主席是胜利了,当了领导了,很多人不服气的。其中包括那个凯丰,在我们党内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

后来当了宣传部长,看来是懂理论的人,宣传部长嘛。凯丰就特别不服气,他在遵义会议上对毛主席说,毛泽东你懂什么马列主义,你打仗不过是根据那个《三国演义》,根据《孙子兵法》,你懂什么马克思主义,我们才懂,我们学过的这都是,你就是《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毛泽东就很不客气了,凯丰同志,你说《孙子兵法》有几章啊?他没读过不知道了。你都没读过《孙子兵法》你说我按《孙子兵法》打仗的,战争这么残酷,谁有工夫去翻那个《孙子兵法》啊?我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打不赢就走,我懂这个,实事求是呗。谁按照《孙子兵法》第几章打,那傻了不是,不可能的事,就是说他那个思想方法有问题。所以你看讲政治的著作结合讲思想方法,你这不对,不能光说看书怎么说的,还要看生活怎么说的,实践怎么说的。

1936年毛主席又一篇讲话,12月,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讲军事的,批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讲军事的著作第一章讲哲学,很有意思。所以我一开头就说毛泽东善于从哲学上提出问题总结经验,第一章是哲学题目,如何研究战争,讲研究战争的方法。先不跟你讨论为什么不能那么打,只能这么打,先不讨论这个,讨论不清楚。你先讨论他说打大城市,他说为什么不能打大城市?他说怎么不能打?巴黎公社就是打的,俄国就是打的,有根据的。你争论还争论不过他,因为你没根据,所以毛主席说,我不跟你讨论那些具体问题,我先上来讲哲学问题。如何研究战争,他有一段名言,这里边讲的如何研究,这句话很经典,不但适合于战争,适合于一切实践活动,他说研究战争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什么叫着眼其特点?着眼其特点就是说你要注意这个战争跟别的战争有什么不同;什么叫着眼其发展?就是你要注意今天战争跟过去的战争有什么不同,在这个不同上建立我们的战争指导,就是要注意战争在时空上的特点,在空间上这个地方那个地方不同,在地点上过去今天不同。从时空的不同上建立我们的战争指导。什么叫战争机械论?机械论就是机械照办,把那个战争的经验简单地搬到这个战争上来,把过去的战争经验简单地搬到今天来。这个思想方法在哲学上是成立的,所以毛主席说研究战争应该怎么研究呢?战争的一般规律是要研究的,首先说第一句这是对的,战争的一般规律是要研究的,你不研究战争的一般规律就不懂得战争,你打什么仗呢?战争有一般规律的,比如说所有战争基本矛盾是什么?攻防矛盾,进攻和防御,战争都是这样。所有战争有一个基本原则,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这都是没错的,而且在这个基本原则里头消灭敌人是第一位的,保存自己是第二的,这个你得懂,这个不懂你倒过来保存自己是第一位的,消灭敌人是第二位的,这个仗就没法打了;见着敌人使劲跑,保存自己是第一位的嘛,那怎么打啊?消灭敌人是第一位的,在消灭的过程中尽可能保存自己。这倒过来都不行,所以一般规律你要研究,要不然什么都不懂,就是战争的门外汉。

我们发展经济跟保护环境这个里头也有一个第一第二的问题,首先是为了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如果倒过来行不行?保护是第一位的,发展是第二位的,我看麻烦了,那最后的保护把北京城都推倒了都种树,那保护多好,都种树以后那人怎么办?上树呗,人上树就变成猴子了。把保护放在第一位,7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

最后人就变成猴子,这个东西就包括我们有一个水利开发的问题也是这个问题,争论过来争论过去,就是思想方法的问题。

战争的一般规律是要研究,但是光懂这个不行,还要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革命战争有特殊性,比如说革命战争可以搞人民战争,反革命战争没法搞,正义战争可以搞人民战争,反革命战争就不行。蒋介石也看着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什么东西,他学不来那个东西,反动怎么学人民战争啊?我们可以打人民战争,因为我们军队敌人追了以后往老百姓窝里一钻,混同老百姓了,看不着了。他们那成天见着就是又杀又抢的,他一来老百姓说这个是国民党,把你给交出去了,不一样。所以革命战争有革命战争的规律,但是还不行,还要研究现阶段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土地革命战争跟北伐战争又不一样了,所以这都是方法。

同样的,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用到很多地方去,搞现代化也是一样,着眼特点着眼发展。外国怎么搞现代化?当然可以借鉴,但是搬不过来的,他们没有这么多人口。他们搞一个用机器人卖东西售货可以,他们劳动力贵,都用机器代替可以。咱们这儿一帮人围着没事干还搞一个机器人花了很多钱,这帮人没活干,那何必呢?我看有的时候就不用,这样就感觉开一个小铺就挺好。不能简单说人家西方都是机器人,咱也买个机器人,哪个合算?国情不同,这个事搬是搬不了的,要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1935年讲政治讲哲学,1936年讲军事讲哲学,1937年专讲哲学了,这就是《实践论》、《矛盾论》。结合讲哲学有好处,结合着讲联系实际,缺点也有,哲学讲不充分,因为他是以讲政治为主或者军事为主的,讲哲学讲不充分,为了充分地讲哲学,所以1937年7、8月两月毛主席讲《实践论》、《矛盾论》。

《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东西干什么的?以扫清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反教条主义的。《实践论》它的主题是什么?认识跟实践的统一,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是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四句话就叫做基础。用一句话说就是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所以理论跟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矛盾论》是讲什么的?讲辩证法的,它的主题是什么,主题是矛盾的普遍性跟特殊性的统一,都是矛盾,但是矛盾是各个特殊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这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所以《认识论》上这个实践跟认识的统一,《辩证法》这个普遍性跟特殊性的统一,这两个统一就提供了一个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要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样一个原则的哲学基础,或者叫结合的哲学基础。结合就是马列主义普通真理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结合的哲学基础《认识论》上说认识跟实践的统一,《辩证法》上说普遍性跟特殊性的统一。所以我们也可以对两论的性质和地位作用做一个高度概括,《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论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做了哲学论证,对否认这个结合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做了深刻的哲学批判,对如何实现这个结合做了方法论的阐述。所以两论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为结合做了哲学论证,对否认结合的教条主义做了哲学批判,对如何实现结合做了哲学上的阐述。也可以说两论是结合的哲学基础,过去如此,今天如此,过去在两论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 的指导下,我们结合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今天我们仍然是在两论的指导下,结合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紧接着1938年,毛主席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一个政治报告《论新阶段》,这就是《毛泽东选集》里边那篇东西《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战争中的地位》,原题叫《论新阶段》。这篇东西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是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然,现在《毛泽东选集》里边不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叫做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是现在《毛泽东选集》的原文,当年的原文不是这样的,当年的原文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建国以后出《毛泽东选集》的时候给改过来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照顾苏联的看法,因为斯大林他们是不赞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口号的,他甚至认为这是民族主义,不赞成的,实际上是对的,但是他不赞成,这个时候也得考虑考虑老大哥,共产国际的头儿,所以咱们就改一个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现在我们又重提了,我们还是要恢复中国化这个口号了。

所以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哲学总结。

(三)在延安整风当中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做系统批判

尽管毛主席从1935年到1942年之前做了很多的清算,但是真正扫清教条主义也不容易,特别是王明教条主义在中国统治时间从1931年到1935年长达四年之久,所以到延安整风这一段就是整顿教条主义。

延安整风整三风,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说是整三风,中心的内容是整顿学风反教条主义,因为宗派主义是什么东西?宗派主义不过是教条主义在组织上的反映,因为他们这会儿先搞教条主义,人家别人不同意,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好了,宗派主义了,你不搞教条主义他就没有这些事,所以宗派主义是教条主义在组织上的反映。党八股是什么?党八股是教条主义在文风上的表现,搞教条主义的人一定是党八股,说话写文章一定是党八股,因为他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他不联系实际,那不是党八股吗?所以中心是反对教条主义整顿学风,学风是个思想方法问题,这是毛主席在整风里面说的,学风不仅说是学校的学风,是全党的学风,学风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是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学风里边有两种学风,一个叫做实事求是,一个叫做主观主义。

实事求是跟主观主义作为两种学风或者两种思想方法是对立的,他们的对立表现在什么地方?第一条,是不是注重研究现状?教条主义不注重研究现状,实事求是注重研究现状;第二,是不是注重研究历史?教条主义者也不注重历史;第三,重视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运用,教条主义就不注意运用,就是念书,离开中国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而实事求是注重于理论的运用,运用干什么?运用它来研究现状,运用它研究历史,通过这种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引出关于中国革命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制定符合这个规律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等,这就是两种学风、两种态度、两种方法的对立。所以延安整风的时候毛主席就编了一本书,就是《马恩列斯论思想方法》,这本书前几年出版了,跟毛主席的指示编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 的。毛主席在什么地方指示呢?毛主席给中央高级研究组写了一封信,当时为了总结经验,党中央成立叫中央研究组,就中央领导同志参加的,还有个高级研究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省部级干部参加的。他写了一封信,研究组诸同志为了总结经验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战以研究思想方法为主。延安整风的时候先给你提供思想方法为主,所以重视思想方法,然后毛主席做了一系列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等一系列的报告。通过延安整风才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起来,这条思想路线一确立,党的七大就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才有了中国革命从此以后的顺利发展,这就是延安整风对教条主义的系统批判。

我讲了三个问题,关于毛主席的贡献,调查研究问题、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问题、对教条主义系统批判的问题。

(四)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是思想方法在领导工作中的贯彻,思想方法那是普遍的,干什么都要正确的思想方法,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来说就是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我想给大家提供几篇东西,有机会你们自己翻一翻。1934年有一篇文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里边提出来,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方法就是桥梁或者说是桥和船,任务是过河,过河这个任务如果没有桥和船就过不去,就完不成任务,所以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其中集中讲了一个方法,什么呢?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方法,为了动员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要关心群众生活。我们重读这一段是有好处的,衣食住行问题,修桥补路问题,孩子上学问题,生小孩的问题等等,毛主席说都应当关心。战争年代尚且如此,今天更不用说了。毛主席说通过关心群众生活,使老百姓认识我们党是代表他们利益的,从而跟着我们去参加战争。这是一个大家要读的。

第二篇1943年毛主席一篇《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篇著作很精彩,一开头就说任何领导工作中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领导跟群众相结合。这是任何领导工作都要采用,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没有一般号召不行,不能发动群众,光有一般号召不行,还有个别指导,否则不能落实。而且一般号召也从个别指导中取得的,一般号召只有通过个别指导才能落实,并且能够发展一般号召;第二是领导跟群众相结合,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同志们记住他用词的顺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这个方法包括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然后他又讲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以这篇文章我们要理解的话,就可以记住三个公式的统一:群众、领导、群众这是一个公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二个公式,个别、一般、个别、这又是一个公式;第三个公式,实践、认识、实践,又是一个公式。三个公式是统一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从个别中来到个别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三者统一起来,做这样的阐述前无古人,把历史观、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统一起来,提出这么三个公式,这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

是毛主席创造。

第三篇文章1949年《关于党委会议的工作方法》。这实际上是七届二中全会讲话里边的结论的部分。这篇东西也很重要,他说为了提高党委的领导水平,必须改进党委的领导方法,讲了12条,每一天今天你重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党委会的工作方法12条太好了。学会当班长,这是第一句话,对中心工作一定要抓紧,然后还要学会弹钢琴,围绕中心工作要把各方面工作处理好,还有胸中有数,就是注意基本的数量分析,不能讲什么事都是大概其,那不行,要基本的数量分析。剥削量多少就是地主,剥削量多少是富农,这个概念都得有基本数量分析的。今天我们到处都是数量分析,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如何如何,公有制跟非公有制比例如何如何,都是数量的分析。还有安民告示,还有精兵简政,精兵简政就是提倡讲短话的,文章要写短,要精粹,今天更有现实性,还要注意西安和延安的区别。你这个问题是西安的问题还是延安的问题,西安的问题那是敌我的问题,延安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的问题。所以他这个12条讲得非常好,我提倡我们的干部都读一读这个东西。这是第三篇文章。

毛主席的六篇短文,实际上就是1966年《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一篇,还有五组文字,《毛泽东著作选读本上下册》那里边的,叫做《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五段文字,加一块是六篇短文。这六篇短文也可以再读一下,比如说其中一篇《对自己的工作要坚持一分为二》,第二篇说《要向群众的实践请教》,还有一篇《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还有一篇《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一共有五篇短文,加上《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那篇文章,这样就是他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理论,我觉得是非常丰富的。

7.“问题解决”教学若干问题研究 篇七

一、“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对问题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 但美国的纽威尔和西蒙 (Newell&Simon) 对问题的界定却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他们对问题的定义是: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 个体想做某件事, 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就构成了问题。我国心理学专家陈琦认为, 问题一般包含:目标 (在某个情境下想做什么) 、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障碍 (需要解决的因素) 和方法 (解决问题的程序和策略)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问题有不同的种类, 如可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较为常见的是, 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 (well-structured problems) 和结构不良问题 (ill-structured problems) 两类。结构良好问题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 问题的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很明确, 问题解决者可以很确切地知道他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问题的条件是明确的, 而且问题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具有对应性。第二, 解决方法的确定性:从条件通向目标的方法是确定的, 有明确的算法规则, 可以经过一定的推理得出, 而且答案通常是唯一的, 如课本中的习题多为这类问题。结构不良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 在算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 问题的一个或多个侧面是不明确的, 如问题的初始条件、问题的目标或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可能是不明确的, 因而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 而问题的答案常常不具有唯一性。例如, 如何有效地节约电能, 就是典型的结构不良问题, 实际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大多属于这类问题。

显然, “问题解决”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可能是结构良好问题, 也可能是结构不良问题, 一般也不必进行具体区分其到底属于哪一类问题, 因为从教学的视角来看, 这两类问题解决的思路或途径是基本一致的。

二、“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教学

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 按照一定的目标, 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 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 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由于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因而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与结果也千差万别, 但是凡是“问题解决”总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安德森 (Anderson) 认为, “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和认知操作。这些特征主要反映问题解决的心理内部运作所体现的特征, 即问题解决除了要指向某个预期结果外, 总要引发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元认知活动。所谓问题解决教学, 主要指运用“问题解决”的模式或策略组织课堂教学, 问题解决教学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从而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的过程。

三、“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

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

“问题解决”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从物理学科问题解决教学的特点出发考虑, 通常可以构建以下一般模式, 见方框图:

由以上模式可见, “问题解决”教学的焦点是“问题”, 问题既是研究的对象, 又是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线索, 当然, 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也不一定是单一的问题, 它必须是具有研究价值的、贯穿于教学内容始终的“核心问题”, 或者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串”。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创设问题情境为起点, 通过产生并表征问题、建构并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确定并实施解决方案等措施以达到问题的解决, 并通过检验、总结与评价进一步提炼、归纳问题解决的方法, 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同时为新问题的引发创设情境、奠定基础。

2. 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开始, 其主要功能是引发需要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很多, 前苏联学者伊利尼茨卡娅总结出一条设置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 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 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一基本途径为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以下是物理教学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1) 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实验, 既能呈现科学现象、反映科学本质, 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和建立奠定基础, 又能让学生感到惊奇、充满情趣, 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深思。因此,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是“问题解决”教学中最常用且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如“大气压强”的学习, 教师可通过“覆杯实验”“吸盘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的演示,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发学生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 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

(2) 利用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隐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和让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 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 能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回忆, 并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疑问, 从而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及问题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比热容”知识时, 教师可列举以下事例创设问题情境:炎热的夏天, 人们光脚走在水泥路面上与走在水中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这种事例学生感同身受, 但是学生在学习比热容知识之前, 对这种问题很难作出正确解释, 于是自然会产生探究这一问题的内在需要。

(3) 利用学生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设计的活动必须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能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冲动和欲望。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 可以组织“拉棒比赛”的活动来创设问题情境:取一根长约1米、直径3~4厘米的塑料棒, 事先在棒的一端涂上凡士林, 请出班上力气较大的和力气较小的两位同学, 让这两位同学分别用一只手握紧棒的一端 (涂凡士林的一端给力气较大的同学) 进行拉棒比赛。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力气较大的同学竟然输给了力气较小的同学, 比赛结果让学生感到惊讶和疑惑, 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 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

(4) 利用知识的发生创设问题情境

任何知识都有一定的形成过程, 有的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 有的是以旧知识为基础, 通过归纳、类比、推理等方法形成新的知识。如果让学生了解知识的这种形成过程, 弄清前后知识的联系, 就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问题。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该定律的形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同时运用了归纳、推理等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知识产生的客观背景来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了解知识背景、熟悉知识形成过程中产生问题并引发探究问题的欲望, 这样, 既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当前, 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信息技术手段在学科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事实证明,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独特的优势, 效果不同凡响。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充分发挥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的功能和直观性、仿真性、趣味性、灵活性强的特点, 能在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3.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设计

所谓教学内容的问题化设计, 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或寓于一系列的问题之中, 这种转化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要充分关注教学内容本身、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 运用的方法要科学合理。

(1) 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教学内容问题化设计的目的之一, 其做法就是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浮力”教学, 可以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提出相关问题:“缝衣针放在水中即下沉, 万吨巨轮为何能漂浮在水面?”“水中提起重物和空气中提起重物, 有何不同感觉?”这些问题既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并享受到学习、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乐趣。

(2) 触发思考

要能触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 必须设计有思维价值的“真问题”。因此,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变知识的陈述为问题的提出, 将系统性知识转化为系列化问题, 把重点内容转化为“核心问题”, 通过问题的引发触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 教师在完成用镊子夹物、托盘天平称物、羊角锤拔钉子等演示后, 提出问题:这些工具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工作时形状有弯曲吗?是否可以把它们看做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同学们在观察中是否还注意到有几个力对硬棒的转动起作用?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样, 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 能较好地触发学生积极思考。

(3) 引发探究

教学内容设计成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 是实施探究教学的重要前提, 也是“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把本由教师陈述或演示的内容, 设计成需要探究的任务型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 (猜想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观察描述、交流讨论等) 参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如“电功”的教学, 可以改变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分析过程、揭示结论、告知结果的做法, 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电流做功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怎样的方案能比较电流做功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4) 诱发讨论

由教学内容转化成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 而应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 能引发学生的认真思考、相互讨论甚至争辩, 这样, 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或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分析并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 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作为突破口, 精心设计成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和思维兴趣的问题, 以此诱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惯性”的教学, 对惯性本质的理解既是教学内容的重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绊倒时通常是向前趴下, 而人滑倒时往往是向后仰下?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人竖直向上跳起是否会落在原地?通过这些问题, 能较好地诱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和探究。

四、“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任务

“问题解决”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 因此, 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促进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做到紧扣目标、立足教材、面向学生、联系生活, 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为“问题”的提出创造条件。

2. 引发学生提问。

教师要尽量少直接提出问题, 要善于启发学生,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再进行适当的点拨。

3. 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通常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

(1) 提供机会让学生发现并把握问题的各个方面, 引导学生考虑影响问题解决的各个要素。

(2) 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考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3) 鼓励学生陈述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4) 为学生提供倾听他人看法的机会,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自己的想法。

(5)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错误时, 引导学生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向并尝试新的解决办法。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探究。

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有时会一筹莫展,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不要操之过急, 更不能越俎代庖, 而应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引导,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或进行实验探究, 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问题的解决不是根本的目的, 根本的目的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思维、培养技能, 所以, 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五、“问题解决”教学与其他教学关系的处理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似乎适用于所有的教学过程, 因为教学的确离不开问题, 离不开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可以看成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 但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往往有其特定的结构和适用范围, 功能的发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 在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时, 一定要吸收其他教学模式的优点, 将其他教学模式的优点自觉地整合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来, 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功能。

参考文献

[1] (.美) Janice Skowron著.陈超, 郄海霞译.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2.

[2].丁念金.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2.

[3].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4].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7.

8.“解决问题(估算)”教学设计 篇八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买两件商品,500元够吗”这个问题提出了估算的问题。

学情分析:对于估算学生已经学过,但数字大了,可能估不准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点: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估数

师:课前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数卡,现在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这儿有7个数,你能找到手中卡片上数的近似数吗?找到了就请你站在数的旁边,好吗?谁想玩这个游戏?

(出示: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358 358 218 499 502。)

师:玩游戏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找近似数的理由。如果我的数是218,218的近似数是200,比200多一些所以我站在200的右边。

师:其他同学也和你周围的伙伴或老师说一说你手中卡片上数的近似数吧。刚才同学们都利用前边的知识找到了每个数的近似数,利用这些近似数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板书: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学习估算

(播放一位学生和妈妈去超市的视频。)

1.师:同学们,看了这个小短片,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已知条件是一部电话机358元,一个电吹风218元,数学问题是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

(师板书:问题。粘贴电话机,电吹风。)

2.师:500元够吗?是什么意思?

生:把电话机和电吹风的钱数加一块,然后和500元比一比。比500元小就够了,否则就不够。

3.师: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老师这儿有2个小提示,(1)先确认500元够不够用。(2)小明实际应该付多少钱。哪种情况利用近似数解决问题更合适一些呢?

4.师:用钱数的近似数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判断带500元钱够不够。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估算”,这节课我们就用估算解决问题。(板书:估算。)

5.师:500元买这两种商品够不够呢?我们要找到每件物品钱数的近似数,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解决方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开始。

(生汇报。)

预设1:我把358看成300,把218看成200,300+ 200=500。把钱数估少了都已经是500元了,如果原来的钱数相加肯定超过500元,所以不够。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还有谁是这样想的?也来讲一讲你的估算方法。(指名2个学生。)

师小结:我们刚才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都把钱数估小了,把358看成300,把218看成200,再口算出结果是500,估小了的情况下都已经得500了,那原来的钱数肯定超过了500。(边说边板书。)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预设1:400+300=700。(400+300=700,把两个数都估大了,结果是700,实际的结果肯定是小于700,小于700的数有很多,这个范围很大,而500也在小于700的范围之内,所以不好确定。)

预设2:400+200=600。(给的钱数是500,比较少,而400比358多很多,200比218少很多,结果不能确定是接近500还是接近600,所以不能确定答案。)

预设3:360+220=580。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有一个找近似数的小标准,你能讲一讲你的想法吗?(也是估大了。)

预设4:358+218=576。(你已经掌握了我们后面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标准,大家看,准确结果是576大于500,与我们刚才的结论是一致的,好,谢谢你。)

师:同学们,现在有这么多的估算方法,你想说点什么呢?(把前三种预设与黑板上的方法进行比较。)

生1:1和3都把钱数估大了,不好确定。

生2:方法2一个估大了,一个估小了,也不好确定。

(最后学生总结提出方法一能正确解决问题。)

6.师:这道题解答正确吗?谁来检验一下?

预设1:500元买300多元的电话机,剩下的钱不到200元了,而电吹风是218元,所以不够买电吹风。事实证明带500元不够。解答正确。

师:好,你是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检验的。

预设2:把电话机的钱数看成300元,500-300=200,

剩下的钱也不够买电吹风,所以带500元不够,解答正确。

师:对,你是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的。

预设3:500减300才得200,500减300多,得数一定比200小,不够买电吹风的,所以解答正确。

7.师:既然带500元不够,那现在妈妈说带700元够不够呢?同桌讨论一下。

生:400+300=700,把钱数都估大了,估大了的情况下都没超过700,那原来的钱数肯定也没超过700,所以700元够了。

师:还有谁的想法和他一样?你来检验一下这种做法对不对。

生:700-400=300,300元够买一个吹风机了,所以解答正确。

师:同学们,为什么带500元时把钱数估小了,而带700元时要把钱数估大呢?

生:因为给的钱数少,所以把钱数估小,300多加200多接近500。给的钱数多,就要把钱数估大,400多加300多接近700。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用估算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数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估计方法,并且须要判断一下能不能解决问题才行。

三、巩固练习,灵活估算

师:好,我们继续用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大家请看。

(课件出示:哈尔滨青年宫礼堂有2000个座位,道里区的3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学生。如果这3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看话剧,能坐下吗?)

师:请同学们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怎样解决呢?

生:800+800+800=2400,估少了,2000个座位肯定坐不下。

师:为什么把800多看成800?

师:看来,青年宫坐不下3所学校的学生,老师们决定换个礼堂,这回大家快来看看同学们能坐下吗?

(课件出示:某学院大礼堂有3000个座位,道里区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学生,来这看话剧,能坐下吗?)

生:900+900+900=2700,估大了都坐得下,那800多肯定坐得下。

师:(指着副板书两个算式中的数。)大家看,都是800多名学生,你们为什么每次人数的近似数选取的不同呢?

四、全课总结,拓展估算

师:这节数学课我们初步学会了用加、减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下课。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阳明小学)

上一篇:如何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下一篇:幼儿园长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