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工作总结

2024-08-30

形势与政策工作总结(精选8篇)

1.形势与政策工作总结 篇一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

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的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门课程是对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能力。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几率。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局面。总结起来就是“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首先,不得不说的便是朝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朝鲜进行核试验后,可以被看做有核国家。它之所以这么做,在于现在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大国给它提供安全保障,它长期以来同西方国家以及日本军事对立,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可能给它安全的承诺,中国同样也不能。从朝鲜核问题重新突出和演变过程的表象看,朝鲜核问题似乎是朝美双方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上尖锐对立的结果。但是如果仔细研究朝鲜核问题再次爆发和演变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就可以看到,朝鲜核问题实际上是来自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次序的战略层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只不过是这种本质集中的表现而已。

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始终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中方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不懈努力,促成了六方会谈,并推动各方达成了《共同声明》。尽管目前出现了朝鲜核试验这一消极事态发展,中方的上述政策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仍然认为六方会谈是解决相关问题的现实途径。

其次,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的东南方。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问题也一直紧紧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无论岛内政局,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

如今两岸关系出现了和平发展的曙光,这不得不归功于两岸找到了和平发展的共同基础。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二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三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四是两岸相互信任的初步建立,五是主张两岸共同繁荣与发展。如今两岸和平发展出现了历史机会之窗,如何把握与建构,是一个两岸共同需要做出战略考虑的重大问题与需要共同努力的历史使命。

再次,南海争端的加剧对我国国家利益造成了很大侵害。由于邻国对我国南沙群岛的“占领”,中国的海洋防线不得不退缩到西沙—海南岛一线,直接威胁到了中国的近海安全。而作为南沙真正主人的中国渔民,在南沙海域更是不断遭到越南、菲律宾军队的野蛮屠杀。这使所有过人为之痛心,而经济方面对中国的危害更深。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主要石油天然气进口国,每年要话费大量财力进口石油天然气以供应国内消费需求,但由于岛礁被占,使中国丧失了开发附属海域的权利,南海地区一场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无法开发利用,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通过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我认为南海争端激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南

海地区资源丰富;二是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三是争夺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争端;四是国际海洋法存在漏洞;五是中国在南海的治权长期无法落实。对于南海问题,我想我们可以通过谈判解决,这种方法是当今世界的趋势。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谈的问题,必须要收回,但可以在南海共同发展,共谋福利。当然武力的威慑也很重要,因此我们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还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

最后说一说利比亚战争,这也是六个学期以来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利比亚战争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北非的国际战争。战争的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国内**阶段,由于卡扎菲的专制统治等原因,在利比亚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骚乱,游行示威者源源不断,要求卡扎菲下台,然后卡扎菲态度强硬,表示不会辞去政府职务,并武力镇压示威者,致使大批人员死亡,**升级;二是多国介入阶段,从3月19号开始法国率先空袭利比亚,美国海军于深夜向利比亚发动导弹攻击,之后英国、加拿大、卡塔尔、比利时等国家也相继派兵和增援武器。但由于国际舆论及各国国内其他事务干扰,各国相继减轻或撤出武装力量;三是战争延续阶段,继美国交出空袭领导权后,很多参战国陆续减轻或解除武装,在此期间,反政府军提出停战条件,是战争进入缓和期。

课上老师对各参战国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剖析了他们各自的目的,通过分析,我认识到,利比亚战争是由人民反对卡扎菲的专制统治引起的,具有正义性,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躲过的介入使战争上升了一个层次,多国显然是非正义的,其中和掺杂着其他的利益冲突关系,复杂性不言而喻,要辩证的看待。

本学期的两节课,主要把目光聚焦在国内,谈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产业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这为珠三角内部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年后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直接导致了更多的企业选择向四川重庆等地迁移,这不仅能降低企业的成本,还会为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空间,一举多得。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课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还培养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肩负国家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坚定了我的信念,使我在大学生活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2.形势与政策工作总结 篇二

一、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重视落实该课教育教学工作

第一, 要认识到,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不仅属于德育范畴, 而且属于智育范畴。

人们往往习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待该课, 认为该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有关国内国际形势,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确, 该课开设宗旨之一是使大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分析理解形势与政策问题, 让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和任务, 也就是说, 它要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导向作用和精神动力作用。但如果对该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该课是一门政治课”这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 该课不仅要宣讲好形势, 对中央政策进行诠释, 还要多讲一些不利的形势和存在的困难、问题, 增强该课的学术价值。通过大量的经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渗透, 大大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现高校全面育人的目标。

第二, 要认识到,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某种程度上讲, 这是一项涉及全体教师的工作, 各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也应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担负起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方面的教育任务。主要看来, 这一工程包括两大板块:一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进行的全校性集中式 (主要是集中作形势与政策报告) 或分散式 (即分班上课) 教学;二是由各院 (系) 分党委 (党总支) 、学工部、宣传部等单位, 通过组织专题演讲、辩论、论坛、座谈、专栏展览、社会参观、社会调查、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这两大板块应统筹规划和安排,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形成合力, 产生良好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场效应”。

客观地讲, 现在很多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在这两大板块方面仍缺乏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高校很少开展全校性的集中教学;校内各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也不平衡, 层次也有待提高, 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甚至一些高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方面仍处于自发状态。

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而言, 该校虽在第二板块没有积累多少经验, 但在第一板块 (采取全校性“集中式教学”) 取得了良好成果。这主要得益于该校党委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形成的“校党委统一领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负责确定报告内容和安排教师作报告, 宣传部、学工部负责报告现场准备, 各院 (系) 分党委 (党总支) 、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听报告、抓考勤和维持听报告秩序, 教务处负责相关部门协调”的工作体制。现在, 这一工作格局已基本制度化。当然, 要确保这一工作体制高效运作, 不仅需要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通力合作抓好该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共识, 还必须建立起对各部门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三, 要认识到, 形势与政策教育应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 但又要注意区分层次。

教育部规定, 形势与政策教育应列入大学教育全过程。该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的标准来计算学时。本科生学习成绩合格计2学分, 专科生计1学分。该课实行每学年考核一次, 该课总成绩为各学年平均成绩, 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 纳入学籍管理。该课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以及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考核可以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进行。因此, 那种认为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考研或找工作任务重, 而对他们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网开一面的消极做法是不妥当的。

对大学生进行全过程教育, 也要因材施教, 体现出教育的层次性。对大一学生要着重培养学生了解、观察和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兴趣, 增强学习该课的主动性。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形势, 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教育方式主要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宣讲。对大二、大三学生要着重引导学生从各类媒体和渠道主动关注时事, 要充分利用学生党支部、分团委和各种学生社团组织, 注意培养学生骨干, 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对大四年级要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和思想状况, 有针对性地做好与就业相关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目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对大学新生在入学教育阶段进行高等教育形势的教育、在毕业班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已成为惯例, 体现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但教育覆盖面还须扩大。考核方面, 对大一年级能否以统一命题、开卷答题的方式或以听报告会的出勤情况为依据来进行考核, 对大二、大三年级能否以撰写学习体会、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 由谁来考核, 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日常工作机构

关于这一点, 除前述之外, 当务之急是要确定由专门机构 (不设专门的教研室, 也要至少有专人专职负责) 统筹全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现在, 有一些高校已将该课的教务管理置于某一职能部门来推进。但笔者发现, 也有些高校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的教师兼职进行教学管理的, 这是权宜之计, 十分不利于该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试想, 作为教师, 他既要从事其他课的教学工作, 又要负责该课教学的日常组织工作, 其教学精力有所分散, 也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该课的学科和课程建设, 不利于集中精力开展该课的教学组织与协调工作。更为关键的是, 除教学以外的各单位组织的许多形势与政策方面的教育活动 (即第二板块) 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 致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拘泥于课堂教学,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无法推进。

三、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融入学校教学总体安排序列

首先, 高校应承认该课具有很多特殊性, 并要给予一些特殊安排。比如, 在教学组织模式方面就可以灵活一些。为了发挥该课教学的规模效益, 学校完全可以在音响效果好、容量大的教学场所 (如大型报告厅、体育馆) , 利用全校学生没课的时间举行大型形势报告会, 也可依次由各专题组选派若干主讲教师利用学生没课的时间在一些大教室给每个院 (系) 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分别上课。但要注意, 不论是采取大规模的报告会形式还是采取班级授课形式开展教学, 都要在每学期初制定好课表, 落实该课上课时间和地点。否则, 就会“打乱仗”, 加大运行负担。除教学安排外, 该课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既有特殊性, 又有与其他课程教学共同的一些要求。因此, 学校必须把该课纳入到学校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统筹安排, 从而使该课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规范化。

四、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门学问, 每一个领域都属于各自的学科。没有该领域的学科背景的教师显然是难以担任该课教学任务的。因此, 如何建立由分属多个学科的专家们组成的教师队伍, 该校一直在探索。

最初, 该校是围绕一些重大事件临时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师来集中进行研讨, 达成共识, 撰写统一的宣讲提纲, 也就是集体备课。然后, 选派教师分头深入各院 (系) 去宣讲。这种形式的弊端主要是教学内容围绕事件转, 师资也不稳定, 每个教师没有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 不利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深化。

随着该校办学规模扩大, 该校拓宽视野,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师和部分校领导中挑选, 甚至在社会上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来上课。兼职教师选聘力争稳定、精干, 在该学科某领域有独到研究, 热衷并能胜任较高水平的演讲。该校提出要求, 希望每位兼职教师在本学科长期保持至少1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以便推陈出新, 丰富、深化该课教学内容。该校还通过给每位兼职教师发放教学日志、教育部《教育教学要点》等教学资料的措施来规范该课教学管理。实践证明, 充分发挥一些专家的优势来举办形势报告会效果较好,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兼职教师多是“独立作战”, 缺乏对教学内容的集中研讨;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容易调动;兼职教师因为本职工作繁忙 (比如出差) 而很有可能使原有教学安排延误。

为此, 该校又开始新的探索, 采用了目前师资队伍的建设模式,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全体教师为该课专职教师。根据对本课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师划分经济社会组、国内政治组、国际政治组三大专题 (教研) 组。每位教师必须自愿参加其中一个感兴趣的组, 力争各个组的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 形成学术梯队, 每个组还选出了负责人。这样, 专题组就能长期关注、研究某一领域的形势与政策问题, 每个专题组的成员有了明确的专攻方向, 保证了该课教学内容研究的可持续性。每个学期各个专题组要根据教育部对该课制定的《教育教学要点》准备一个专题, 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选派主讲教师给学生做形势报告。实践表明, 通过集体的智慧优化和深化各专题、各领域的教学内容,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得到了上级有关专家的认可。

五、加强该课的教育教学研究, 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

各专题组在明确总的研究方向之后, 如何选择好每学期的专题, 十分重要。专题的确定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期待视野, 又要考虑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 因此必须慎重对待。专题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 不能仅围绕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来设置专题, 否则, 不利于师生对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和全面掌握。因此, 各专题组每学期初应集中学习和研讨教育部对该学期制定的《教育教学要点》, 在吃透其精神的基础上, 确定恰当的专题。每个专题的备课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科研项目的研究, 学校每年应拿出一笔资金来支持该课教学内容的研究, 这样做能够推出不少新的科研成果, 形成若干课题库。当然, 除此之外, 学校还应格外重视该课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特殊性研究, 可以通过召开教学方法或教育活动经验交流会等, 强化该课教学效果, 丰富教育教学形式。

六、重视该课的教育教学资料建设

该课教学资料由稳定的教学基本框架和活的素材组成。目前, 对于此课程, 全国几乎没有质量比较高的由相对稳定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构成的基础教程。即使有些部门或高校主编了该课的基本教材, 但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前瞻性、时效性, 以及学科上的逻辑性和足够的理论深度。由于该课时效性强, 需要一些教学参考资料,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每个新生订一年的《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 》 (12元/册, 共2册/套) , 有的学校将此作为新生的自学教材并出题考试, 有的学校主要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形势与政策资料以引导学生关注形势与政策, 都是比较好的做法。目前, 很多学校在校园网、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建设方面基本满足了学生了解形势与政策的要求。但我们发现, 有深度分析的文字、音像资料连一些高校都比较缺乏, 各学校应加大这方面的建设力度。另外, 如何给学生及时编写高质量的形势与政策参考资料, 以及在学校红色网站中如何开设生动活泼而又内容丰富深刻的形势与政策专栏, 也需要研究和认真组织。至于教师备课所需资料, 应予以特殊安排。为了让任课教师充分了解形势与政策前沿问题, 应给予任课教师阅读中共中央党校报告选、新华内参等机密文件的权利, 同时任课教师在使用这些资料时, 必须严守保密规定。

七、进一步加强该学科建设的对外合作力度

和其他许多地方高校 (特别是理工科院校) 一样,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方面还是不太充分的, 使该校在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时缺乏相关学科的依托, 而且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 当地没有综合性重点高校, 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学术互动性较弱, 这些都是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甚至人文综合素质教育的不利因素。因此, 这种类型的学校应进一步协调好各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 重视人文社科类的学科建设, 同时还要加大与外校的人文社科类学术交流的力度。就形势与政策教育而言, 适时聘请知名专家来校作形势报告会很有必要, 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该课教师参加各类专题培训或相关学术会议的力度, 并把它形成制度, 增强教师授课能力, 强化讲课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等.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刍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9 (3) .

[2]叶飞霞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2) .

3.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篇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在教社政[2004]13号文件中指出:“形式与政策课,主要是帮助大学生不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热点问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高校大学生中1~4年级必须开设此课。”这说明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学校均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但由于该课程灵活性较强,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教材,因此,在教学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许多高校开设的形式与政策课并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并安排学时,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所以许多高校的课由辅导员担任。许多辅导员很多年没有上课,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师资情况令人担忧。

最后,教学形式呆板、单一。很多教师只是念文件、学精神,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的精髓与大学生这个活跃的群体结合起来,结果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得不到学生的认同。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1.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

形势与政策课着重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政策以及世界重大事件与我国政府原则立场的教育,着重于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教育。这些内容都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时效性

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有时也在不断的调整,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稳定的教学内容,这是它与理论课最大、最明显的区别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步伐,集中反映当前党和国家(政府)工作重心和社会现实问题。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或我国对外关系问题、世界重大事件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和事件便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原来的教学内容便被新的问题和事件所取代。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集中党的前沿理论,往往后来转化为理论课教学内容

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政策的调整往往伴随党的有关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这时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便往往体现了这个时期最前沿的理论,从而弥补了理论课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而出现有关理论滞后的缺陷。实际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往往成为理论课教学内容,是理论课教学内容变革的先导。

三、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改变教学观念

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课,首先思想上必须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紧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密切关注国际风云变幻,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位置甚至首要位置。只有观念得到了改变,认识得到了加强和重视,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措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普遍用上大课、作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这拉远了教师与大学生的距离,使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缺乏情感的互动交流,教师也难以把握大学生的内心状态和心理需求,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由大课变小课,将作报告变为师生面对面的、零距离的相互讨论、交谈,在了解大学生个别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并形成正确的观念。

3.开展研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注重互动探究。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实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

二是加强培训。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之外,还应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突发事件。学校要坚持把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4.建立和完善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在形式上确实是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教学,并成立了相应机构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指导督查。然而到了各个高校时情况就不太乐观了,许多高校名义上也有相应的领导机构,有主要负责人主抓;实际上主要领导仅仅是挂名,从不过问,更谈不上为其解决实际问题,领导机构更是形同虚设。其实,形势与政策较之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大学生上是最为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建立完整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教学有人管、督查有人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人、有机构进行协调解决,评估有完整的指标体系,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在一种正常、正规、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充分展示其自身的优势。

5.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生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毕竟是间接经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使形势与政策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为大学生接受并认同、内化,必须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体验感受社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眼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他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增强他们对党的信任,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闻莉.形势政策课要注意联系实际[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02):52—53.

[2]于留成,等.如何教好形势政策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1,(03).

[3]聂彩林.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9):63—64.

[4]曲建武,吴云志.“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07):73-75.

[5]申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进与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3,(06):217-218.

4.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 篇四

班级:建工1007 学号:48 姓名:杨文炎

论文摘要: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使我对当代社会的形势与政治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不仅了解了时势,还开阔了视界,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学习意义、收获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教育,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形象最直接的形式,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程既具有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独特之处,即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国内外重大时事上的政策、立场、态度,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特点,即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大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前者,多有专文撰述,但是对于后者进行考察者较少。把握好学习《形势与政策》的特点,涵盖了工、商、文、法、经、管等多个学科门类,内容涉及到课程的各个方面,力求能够反映出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和特点,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知特点入手,论述如何促进《形势与政策》课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课程的重要价值,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从而实现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进入大学的那刻我们不仅接受了更高的教育、更好的专业知识,还接触了一门全新的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导向性、政策性和时效性。上课内容生动鲜活,形式丰富多样,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都比较喜欢这样的课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我大发展。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出色的世界。通过大学这几年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海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从大一到现在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全球化的时代安全、抗灾重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十二五规划等课题。在课下我们积极收集资料,了解情况,在课堂上我们积极思考,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或不清楚的东西。

在学习时,我们感想很深,同时也对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一个伟大的民族从哪里学习都没有从自己的教训中学习来得快。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形势政策教育作为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性在客观上构建了形势政策教育的特殊魅力,即内容生动鲜活,形式丰富多样。但是要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开展这项教育,来完全的展现这一特殊魅力是很难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形势政策教育做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加强对形势政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势政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有效形式形势政策教育不是简单地读报纸、看新闻,也不是站在所谓纯客观、纯中立的价值观的立场上来讲评国内外某些重大事件。它需要我们大学生对这些事件不仅全面准确的了解,而且对它发生的背景、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向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理论分析,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党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来制定正确的政策。这就需要大学生有宽厚的思想理论基础。而经过形势政策的教育,大学生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政治方向以及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可以弥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之处,所以在一些高校出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贫血,主要是由于一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造成的。而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会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信念和对社会的归属感,从而弥补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

开展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所面临的机遇随着全球化脚步的逐步加快,不仅给各国的发展拓宽了空间,而且为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此机遇下,将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扩大知识范围;将会更加丰富教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推动思想教育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开展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斗争形式出现了异化,因此导致由激烈的对抗逐步转向东西方文明、价值的冲突,从而也导致了国人对意识形态的淡化。这些变化对我们开展形势政策教育都是挑战。

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当前的国内外大事,以及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这个实际具有现实性、鲜明的政治性和直接的针对性,可以使青年学生从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明确立场,从而逐渐培养正确的政治意识、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大学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使我们今后走出去大学不如社会做了一个充足的准备

当今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总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会不间断的接触到形势与政策,不断的完善自己,更深刻的了解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大学生应该认清这样的形势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问题上我们将遇到更加严峻的形势,但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下的和谐社会,我们要相信祖国和人民,我们应该肩负起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到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去。现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能源、资源、人口等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共产党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上所作出的努力。毕竟青年才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因此,我们应该认清形势,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终身。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5.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经验总结 篇五

自从担任形势与政治课任课教师以来,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教学工作,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得到了新的提高。并且更新了教学观念,加深了对于教师工作内涵的理解,圆满的完成了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工作方面有了更大的收获。我现将自己在政治思想,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等方面的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对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论及教师的教育素养时,他说,这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最主要的交接点,可见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也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的基础,作为一名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经常性、一贯性、必须性的工作,如果脱离或松懈,就会使我们的思想引导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发生分离或留下隐患。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就是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利用这一优势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施加正确的思想政治影响,成为我们专职工作部门的工作补充,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和深入。那么要使这项工作既全面、经常性开展,又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同时又使学生乐于接受,就有赖于我们授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其作用更显著,意义也更深远。教师影响既生动又直接,成效更显著。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良好的行为示范要胜过一百篇理论说教。利用教师自身示范对学生施以正面引导和潜在影响是学生比较直接、生动地接受正确思想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实践教学的心得体会

1.明确教学目的,多与学生交流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高校细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我自身的经历,谈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艺术地运用好自身综合素养,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点滴感受。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有赖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了让课堂气氛活动起来,我们教师可以调动自身所有素养和灵活驾驭课堂节奏来实现,但要活而有度。为此,教师在平常的交流中就要明确告诉学生,上课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它不等同于课外的生活。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提问一要注意“问什么”,即要精心设计将要提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热情。

2.教学内容紧扣时事,与国家政策方针一致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即时了解和正确对待过内外重大时事,是大学生有坚定的立场和较强的分析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区别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典型特征,在于它的时政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时代脉搏,高扬时代主旋律,尽可能选取典型的热点时事作为教学案例和素材,巧妙地选用热点时事,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抽象、深奥的哲学道理变得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任务、发展要求及成就教育,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关注和分析时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领悟力,树立大局意识,客观分析、科学对待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找准发展的目标,加强品德修养与和谐人格的塑造,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等都具有重要作用。3.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人格魅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虽然思想政治课可以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然而“身教重于言教”,再强大的知识力量还需要思想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十分重要。

三.形势与政策课与社会实践

形势与政策课不是一门理论课程,社会实践也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实践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且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在:实践教学既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又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对大学生加深党的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党的领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关键环节。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指导作用和引导作用。

6.形势与政策工作总结 篇六

2012—2013学年

为落实上级关于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的精神,引导师生员工全面、准确、深入地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并借此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坎苏中学结合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布置近一个时期集中开展系列形势政策教育活动。

一是举办专题报告会。由学校党建主要负责人宣讲形势政策宣讲教育的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引导人们深刻理解、全面掌握全会精神的丰富内容,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开展师德教育。利用宣传橱窗、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刊等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是走向课堂。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安排,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宣传领导小组组长:郝刚

小组成员:李生洪、云爱华

相远昌、哈哈尔曼

杜曼、努尔合买提

7.《形势与政策》教学方法探析 篇七

一、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大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制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

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前提。而形势与政策课的自身特点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则为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课与国内外事件的发展动态紧密结合, 而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和无界性则使得信息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 实现了全球性的信息共享与互动, 将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与之俱来的现象与结果就是高校学生在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之前就已经对很多教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因此, 要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强化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下足工夫、做足文章。一般而言,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目的、意义、学习方法、途径;观察形势和理解政策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二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发展现状和趋势;党和国家实现现阶段任务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决策。三是当前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立场。四是大学生在形势政策方面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的情况及政策。这四方面的教学内容相互依托且联系紧密。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讲解重点应该是为什么而非是什么, 即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为只有对课程涉及的问题作出有深度、有创见、有说服力的解释, 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才能体现出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 才能让形势与政策课走进大学生的心里, 得到大学生的认同, 进而对大学生产生正确的导航作用。要做到这一点, 在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时则必须要体现出“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学生没有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爱因斯坦则强调,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而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 “问题意识”更显重要。“问题意识”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思考, 可以培养与提高其创新能力, 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而对于教师而言, 则意味着教师在授课中, 研究、发现、解决大学生思想实际问题并满足其理论需要, 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从而使讲授内容不仅能入耳还能入心。这样, 不仅大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能够很好地被调动起来, 而且由于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给学生灌输信息, 而是能够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 以及学生不能解释分析的问题, 就能够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用性, 改变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某些偏见, 进而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领会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

二、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不断完善教学手段。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不仅要制定丰富充盈的教学内容, 还要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只有通过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才能让教学内容更富张力和表现力, 才能让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相得益彰。所谓教学手段, 是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 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 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因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 又称为“电化教学”。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点与不足, 因此, 要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趋利避害, 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正面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

1. 充分使用多媒体,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

神经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分为52个功能区, 且人的左右脑各有分工, 左脑半球主要管理语言、逻辑思维, 右脑半球主要管理形态结构、时间与空间。而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人们所获得的知识中, 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1.5%、味觉占1%。这说明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就要充分利用其视觉和听觉功能来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方面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通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可以便捷地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 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 以完成教学任务。基于此, 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时, 通过运用多媒体, 不仅可以播放文字图片资料, 还能播放影像资料, 并进行相关内容的多样化链接, 这就能有效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 使理论形象化、内容生动化, 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

2.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目前,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 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互联

WENJIAOZILIAO

网还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重塑了人类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 并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 高校要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就必须充分关注互联网、使用互联网。而且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北京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 互联网普及率已攀升至36.2%, 而在所有网民中, 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29.9%。显而易见, 大学生与互联网已然密不可分, 更为重要的是, 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特点也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很多时事政治的内容, 而国际风云变化莫测, 每天都会发生很多重大的国内外事件。如果教师只是通过传统的媒介获取信息, 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 还需要有充分的媒介来源, 这会让教师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不仅漫长滞后且效率低下, 更难有足够的时间与经历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编排, 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 互联网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互联网以秒为单位的信息更新速度, 以及日渐成熟的搜索引擎网站在瞬间就可以为教师提供海量的各类信息, 而且互联网的无界性, 还有助于教师与其他同行的交流, 这就为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形势与政策课是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特殊而重要的职责, 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 要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使命就需要教师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进一步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 不断强化教学效果, 让形势与政策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 (1978-2008)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229.

[2]周本贞.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3) .

8.形势与政策教育“三双模式”探析 篇八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模式;创新

形势政策课具有时效性强、知识面广、教师队伍复杂、教学方法丰富等特点,无形中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增加了教学与管理的难度。为进一步完善形势政策课的教学环节,整合教育资源,切实增强该课程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形势政策课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双统一”

形势政策课的教育内容除了一些基本理论外,与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央地方政策的调整决定了这门课程教学内容永远在不断更新,同时,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学科多领域。这些决定了形势政策课的教育内容要坚持“双统一”原则。

(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形势政策教育首先要坚持思想政治的原则性即以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为本,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形势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形势政策观。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灵活选取不同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做到教育内容与各年级的思想实际相吻合,如,一年级的学生理论水平不高,首先从认识方面着手,对他们进行国情世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恋爱观教育;对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对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有关的就业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知识性与方法性的统一

形势政策教育涉及领域广,而课时安排少,如同“隔靴搔痒”,这要求我们变教育内容的“多而杂”为“少而精”,抓住关键,注重实效,提高形势政策课的知识性。同时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学会用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方法观察形势,用因果联系挖掘事物的本质,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解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性规律,预见形势发展与政策提出的必然趋势,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

二、教育渠道的“双结合”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

校园文化活动是形势政策课的有效载体,把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融入校园文化中,通过常态化、多样化的活动和生活性、趣味性、创造性的方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展现欲。同时把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关心的形势政策热点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校园活动,如,学习“七一”讲话“胜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等活动。

(二)“第一课堂”与实践“大课堂”结合

形势政策教学的特点是灵活性,这注定了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主渠道,是运用深化理论的主阵地。学生只有走进社会、贴近群众,才能获得一手材料。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要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矛盾问题;围绕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问题,积极倡议学生利用寒暑假回乡考查当地文化建设与发展状况,发掘当地文化资源;围绕“三农”问题,开展共青团中央的“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教育活动。

三、教师队伍的“双互动”

(一)课前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形势政策课教师的每一次课程设计都要符合时效性,相对其他理论课教师而言,教师面对的内容永远都是新的,同时还涉及多领域多学科,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要充分发挥教学队伍的优势,实行课前集体备课,提前将专题交给教师,让他们自己选择所擅长的内容。主讲教师负责一个专题,然后集体备课,备课组提出各自意见并确定讲稿后,就同一内容给多个班级讲授。这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减轻了他们的备课负担,也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集思广益、百家争鸣,还使教师有了相对固定的教案,强化了对内容的把握。

(二)课后交流反馈,互助带动发展

要促进形势政策课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除了课后交流反馈外,更重要的是专兼队伍的互相促进,共生共建:形势政策课专职教师长于理论教学,缺乏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准确把握,而作为兼职教师的各学院党委领导和辅导员,长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但专业功底不强。形成两支队伍互相交流机制,各自融入对方的工作中,这既有利于专兼队伍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也有利于在共同工作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进而形成全员育人、互动互助的良好局面。

形势政策课作为一门课程建设,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整合统一、教育渠道的拓展结合、教师队伍的互动共建三个环节。如何实现形势政策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程丽.抓好两个环节激活形势政策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

[2]韩玮.理工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上一篇:社区活动策划讲座下一篇:职业生涯规划操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