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象》说课稿

2024-08-24

《可爱的小象》说课稿(精选5篇)

1.《可爱的小象》说课稿 篇一

中班语言活动《小象的心愿》说课稿

中班语言活动《小象的心愿》说课稿

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小象的心愿》。

一、说教材

这个活动选自中班下学期建构式教材的主题“小鬼显身手”,随着主题的开展我们已经进行了一系类有意思的活动,例如“百人糕”、“我是建筑师”等。孩子们了解了许多不同行业的工作内容及其工作所需的设施与物品。在不断的角色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角色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渴望尝试新的职业角色,渴望在模仿成人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故事《小象的心愿》讲述的是一只善良的小象一心为大家做好事却屡次失败,最终通过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实现心愿的过程。从这个故事中,幼儿既可以感受小象实现心愿前后强烈的情感对比,也可以了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特点,需要不同的本领,为他人服务应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需要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关于职业的经验去评价小象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并说明理由。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

故事里的小象其实是中班幼儿的一个缩影,生活中他们也喜欢模仿成人为他人服务,同时也会遭遇和小象一样的挫折。因此,故事中小象的遭遇会引起幼儿强烈的共鸣,吸引他们急迫地去了解小象究竟怎么样了。其次,就当前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而言和年龄特点而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愿意与他人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能比较完整的描述画面信息并推测故事情节。而且中班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都逐步发展,这些为开展这个语言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参照《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所提出的语言领域的两个主要目标: 一是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二是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对原教材中的目标做了如下调整:

1。将“仔细观察画面,感受小象为大家做事的愿望及其行为特点”变为了“仔细观察图片,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这条目标指向技能目标。

2。将“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理解的故事情节和意义。”调整为“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帮助他人应该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这条目标指向认知目标。

3。增设情感目标。萌发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我觉得这样调整之后的目标更加具体、可操作。

在此基础上,我将我将“仔细观察图片,感受小象为大家做事的愿望及其行为特点”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难点是理解故事内容,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理解的故事情节和意义。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解决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

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图片、动画等内容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思维。

经验准备:

1。幼儿已有的关于职业的认知。

2。创设社会性区角,如“饮食店”、“理发店”等,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角色体验。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以“心愿”为线索,设计了心愿是什么、小象的心愿落空和我帮小象实现心愿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心愿是什么?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问“心愿是什么”,让幼儿说说自己对心愿的理解,引发幼儿的兴趣。

第二步,进一步提问:“你有什么心愿?”让幼儿诉说自己的心愿,提高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三步,引出小象的心愿是为大家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为下面活动的展开做铺垫。

整个第一环节就是一个谈话引入活动主题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性提问及谈话法。通过层层递进的三个步骤将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迁移到了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象的心愿的美好,并对小象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充满期待。同时,这也是为解决活动难点,感受小象的小象为大家做事的愿望而服务的。

第二环节小象的心愿落空是整个活动的中心,也是达成前两条目标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的教法是课件演示法与故事讲述法相结合。主要有三个步骤。

首先,我将利用ppt同时出现小象三张工作失败的图片并提问:“小象在做什么事情”,让幼儿随机选择他所熟悉的图片进行观察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完整表达并适当追问:“小象的心愿实现了吗?为什么?”。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然后,我将以故事里的语言对画面进行完整地描述,让孩子品味原文的同时再次感悟故事的意义,在小象一次次的失败中体会心愿落空的悲伤感。

三幅图片依次讲完后我将提问:你们来帮难过的小象分析一下,为什么它三件事情都做不好?引导幼儿对小象的失败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并作出总结:小象年纪小,有些本领没学会,就急着去做造房子、烧菜、做衣服这些很难的事情,所以不能成功。

第三环节我帮小象实现心愿有四个步骤。

一是请幼儿从生活经验及小象的特点出发帮小象寻找合适的工作。

其次是引导幼儿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小象浇花,体验小象为他人服务的乐趣。

第三步是请幼儿观察小象给大家送花的图片,引导幼儿在观察描述中感受小象实现心愿的喜悦。

活动最后,我将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对这一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欣赏过程并提问你想为别人做些什么事情?借以进一步萌发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完成第三条目标。

延伸活动:请幼儿在活动之后帮同伴或老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为他人服务的乐趣。

五、说活动亮点

1。围绕“心愿”展开,环环紧扣

我从“心愿”出发设计的三个环节,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第一环节,幼儿因为述说心愿而对小象的心愿充满期待;第二环节,幼儿因小象屡屡失败而感到沮丧;第三环节,幼儿又因帮助小象实现心愿而欣喜不已。这样的活动设计能使幼儿感觉自己是与小象站在一起的朋友,与小象同苦同乐,而不是看着小象做事情的旁观者。幼儿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自然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也更多。情感体验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都可以获得提升。

2。改变故事教学的策略,变“教师讲述故事”为主为“幼儿看图讲述”为主。

这样设计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乐于观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与想法。让幼儿在一个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角色体验,拉近距离

借角色体验拉近幼儿与小象的距离,让幼儿体验通过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心愿时的满足感。

2.可爱的小象板凳 篇二

准备材料:

牛奶盒大号7个、中号2个,剪刀,宽的透明胶带,双面胶或者泡沫胶,彩色包装纸

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

1、牛奶盒收集齐全,清洗、晾干待用。将牛奶盒的顶部(开口处)剪去多余的部分。剪好后,合拢成平面,用胶带固定好。

2、在牛奶盒的上、中、下分别贴上双面胶或泡沫胶。牛奶盒排队啦!就像这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了让其固定,再在外面用宽透明胶带裹一下。

3、长的牛奶盒放平成工字样,两边空的地方黏上短的牛奶盒。

4、要给牛奶盒穿上漂亮的衣服啦,用彩色包装纸把它包起来。

5、选择一面做大象可爱的脑袋,画上大象的眼睛、鼻子、嘴巴。

6、将彩色纸对折,在上面画大象的耳朵,并按轮廓剪下,贴在两侧。

7、将彩纸折成长条,然后来回折成锯齿状,分别做大象的鼻子和尾巴。

8、把鼻子和尾巴分别黏在大象的脸上和屁屁上!

大象板凳完成喽,小朋友,赶紧坐在上面试试吧。除了小象板凳,还可以做其他小动物板凳,如小青蛙、小鸭子、小兔、小猫,只要你能想到的,都可以做成有趣的板凳,赶快动手来做一做吧,既环保又实用!

牛奶盒的小游戏:

牛奶盒的小游戏:

1、将多个牛奶盒间隔摆在地上,幼儿可以进行双脚并拢间隔跳。

2、将多个牛奶盒垒高,进行叠叠乐游戏。

3、将多个牛奶盒依次排放,进行多米诺推倒游戏。

4、将牛奶盒口剪平,洗干净纸盒内部,进行玩水游戏。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3.《可爱的企鹅》说课稿 篇三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6—37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所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是利用“可爱的企鹅”这一学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有关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巩固8和9的加减法。由于图中第一次呈现大括号的形式,所以教学中需要教师作适当地讲解,对图中每个符号的出现,都应让他们清清楚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大括号、问号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准确熟练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图片、小棒等。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部分学生对猜谜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正在逐步的得到规范,有了初步的数感和问题意识,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欠缺,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具体,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由于本课第一次出现大括号和问号,学生理解其意义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企鹅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用数学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2、发现学习法。《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解决数学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收集、处理信息,进而提出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从熟悉、喜爱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拓展“再创造”的时空,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对数学问题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交流等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

3、指导学生学会数学语言,培养学生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语文课有文字语言和口头表达的语言。数学同样也有表达的语言。它包括对概念、定理等的文字叙述语言和符号表达语言、解题中的逻辑推理语言、几何中的图形表达或画图语言及列表叙述的语言。所以数学中的文字叙述、符号表达、图表描述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及魅力无比的内在思维形式。所以要学好数学,显然要学会这些语言的表达形式。不但要读懂这些语言,而且还要会表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课件展示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4、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图画应用题,用语言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直观形象入手,动态展示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想玩猜谜语的游戏吗?

师:“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左右摆,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么动物?(企鹅)

师:你们喜欢企鹅吗? 师: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吗?(南极)

师:今天,可爱的企鹅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想请小朋友们帮忙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小企鹅吗?(玩猜谜语的游戏引入,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企鹅生活的环境,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师:比一比,看谁今天上课最认真,帮小企鹅解决的问题最多。

1、教学第一幅图。出示第一幅图。

(课件出示冰山上原来有3只企鹅,又来了5只企鹅。)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原来有3只企鹅,又来了5只企鹅。师:那么谁能帮助小企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冰山上一共有几只企鹅? 师:谁能当小老师,把刚才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遍。师:在图上怎样表示刚才提的问题呢?(出现大括号和问号。)现在图上多了什么符号,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教师边指边告诉学生:“大括号”,“问号”。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答出:“大括号”的样子好像要把上面的这些企鹅怎么样?(生:合起来。)师:“问号”的作用是什么? 生:要求的问题。

师:对,要求的问题是“冰山上一共有几只企鹅?”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只企鹅,该怎样计算?(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并汇报。)师:哪个小朋来跟大家说说你的算式? 生1:我的算式是5+3=8(只)

生2:我的算式是3+5=8(只)

师:同学们真能干,你们能回答得更完整一些吗? 生:5+3=8(只),冰山上一共有8只企鹅。师:太棒了,就要像这样说得完整、明白。

师:那么多同学都在帮企鹅解决问题,企鹅们可高兴了。

2、教学第二、三幅图。(1)出示第二幅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冰山上一共有8只企鹅)

师:你是怎么知道有8只企鹅的? 生:我是数出来的。

生:我看到大括号下面有“8只”。

(2)出示第三幅图。

师:8只小企鹅在一起,真热闹呀!它们在商量着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变化?

生:藏起来一些企鹅,还有两只企鹅在外面。

师:谁能把这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你想提个什么问题来考考大家? 生: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

师:老师把你的问题在图上表示出来。课件出示:“冰山后面有?只”这个“?只”是问哪里的企鹅呀?

生:问我们藏起来几只企鹅。

师:要想知道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该怎样计算呢?

(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现:要求的是“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这个问题,要用已经知道的数学信息来列出算式解决问题。)生4:8-2=6(只),冰山后面有6只企鹅。

(组织学生讨论图中所呈现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内容,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学生是第一次解决类似的额问题,所以对图中每个符号的出现,都应让他们清清楚楚。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4

3、比一比,发现规律。

师:生活中有些问题需要用加法解决,有些问题需要用减法解决。那么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请与同桌同学讨论一下并汇报。(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从总数中取出一部分就用减法。)

4、反馈练习。练一练第3题。课件出示题目。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认真观察后,说一说。师:谁知道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房子里有几只兔子?

师:要知道“房子里有几只兔子”该怎么计算呢?(学生解答,教师板书:7-5=2(只),房子里有2只兔子。)(这道题本来是练一练的第3题,我把它提前是为了及时地巩固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动手操作,巩固练习

1、试一试:课本第36页的试一试。

用学具图片或小棒,两人一组,一个人摆,另一个人根据摆的情况进行填数,再汇报,教师讲评、展示。

(让学生准备8、9个圆纸片,自己先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情况进行填数,以降低学生练习的难度。)

2、练一练。

第1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大括号”和“小问号”,以后做这类题时要认真看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游戏

4.可爱的娃娃说课稿 篇四

可爱的娃娃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可爱的娃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第2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活泼快乐的小姑娘珍妮偷偷拿了工艺馆里的一个可爱的娃娃,变得不快乐了。她觉得人们都在用眼睛盯着她,好像在问她,甚至不敢回家,大雨把她淋湿了。第二天,妈妈带着珍妮去承认了错误,她又和从前一样活泼快乐了。

这篇课文处在第13单元中。单元训练重点是“诚实”。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在读准和读通的过程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的读懂课文,就是质疑问难,抓住重点,读书讨论交流,进一步品读课文,诵读课文,从而实现较深层次地与文本的对话。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3、懂得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心胸坦荡的人才能生活得快乐,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的道理。

二、说教法

本文主题清晰,故事生动,很适合感情朗读。因此,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诚实”这一主旨,以讨论为主,通过“朗读——理解——讨论——朗读”这种教学手段教学本课。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有必要与学生展开真诚的对话,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趋向。于是,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珍妮为什么要拿走布娃娃?(2)珍妮拿走布娃娃的结果是什么?(3)如果拿走布娃娃的是你,你希望别人怎么说?从中让学生自己探讨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下面六个教学环节。

(一)出示插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

2、过渡:当你看到珍妮时,你有怎么感受?你认为她可能去干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找出答案。(听录音)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习新字的创设: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如:查字典、同桌或好朋友之间互相读、询问他人、小组合作读(如:读字卡、抢答)等方式。

(四)熟读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读课文给他听。也可以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表现了对学生极大的信任。并且由学生点评,从而提升学生朗读与点评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出问题,有感情朗读课文。

1、教师提问。(1)珍妮为什么要拿走布娃娃?(2)珍妮拿走布娃娃的结果是什么?(3)如果拿走布娃娃的是你,你希望别人怎么说?

2、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通过这两种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课文,体会课文主旨。让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六)升华主题

将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小卡片,放在同学的椅子下面。让学生将自己得到的小卡片读给其他同学听。如: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3、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人手一张让学生在名言警句中更进一步的体会到诚实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情感,扩宽知识面。

五、说板书设计

针对与二年级学生,识字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板书设计上,我没有采取过于复杂的形式,而是用几个简单而且能够表达知识重点的词语来板示的。

可爱的娃娃

诚实-----快乐

可爱的娃娃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以“诚实”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在工艺馆参观时,由于被布娃娃的美丽所吸引而悄悄拿走了布娃娃。她身心饱受痛苦,最终,在还回了布娃娃之后,又找回了从前的快乐。告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的快乐。文章虽短,但却是一篇情文并貌、引人深思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读中感悟。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 知识与能力:认字13个,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识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读代讲,学习在阅读中想象,结合自身体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勇于承认错误是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得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体会珍妮复杂的心情。

三.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学生往往对故事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对人物心理体验较

少。因此,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读课文”与“生活感悟”融为一体。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他们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最后,通过哑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情感。

五.说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布娃娃,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语文课标指出:教法的选择,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方式:

(出示手中的布娃娃)“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着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娃娃”,师再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学生在补充课题的同时,也进行了扩词训练,加强了语言积累。老师选择“可爱的”一词板书完整课题《可爱的娃娃》。再启发提问:“如果你有了这样一个可爱的娃娃,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会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师话峰一转:“然而,有一个叫珍妮的小姑娘,她得到了这个娃娃,却变得不快乐了,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好不好?”

布娃娃是课文的主要线索,对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事物,课文里与现实中却产生了情感反差。利用这种情感的碰撞,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二)读文识字,积淀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主动排除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同学们轻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同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浑身湿透、又冷又饿、心惊肉跳”等词,做动作理解“盯”字,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基础,使教学重点有了训练坡度。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对生字掌握较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三).精读品悟,体验情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1.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这种句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默读的方法将课文内容读通、读懂。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边读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的场面)创设情境,在读中体验珍妮由不安到害怕再到心惊肉跳的心理变化过程。

4.在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心理之后,鼓励学生试着用动作、眼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通过哑剧的形式表演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5.在学生表演之后,启发学生由文本内容想开去:“妈妈看到女儿‘哇哇大哭’,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6.最后由“珍妮又变得活泼快乐了。”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一下“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这样以读代讲,读想结合,通过朗读感悟、角色体验、哑剧表演,让学生将自己和课文中的形象合而为一,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珍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果她就在你身边,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这样不只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把情感目标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

这一板书设计,不但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十分简明 地体现在黑板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可爱的娃娃”不但指美丽的布娃娃,还指知错 能改的小姑娘珍妮,更指每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

结合这个板书设计,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有一个叫托尔斯泰的大作家曾这样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都来做一个诚实 的人,一个可爱的人,一个美丽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可爱的娃娃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可爱的娃娃》。下面我将从说理念、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理念

这课我主要想突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说教材

《可爱的娃娃》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三册“6.诚实”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以“诚实”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在工艺馆参观时,由于被布娃娃的美丽损吸引而悄悄拿走了布娃娃。她身心饱受痛苦,最终在还回了布娃娃之后又找回了从前的快乐。告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的快乐。文章虽短,但却是一篇情文并貌,引人深思的好文章。

根据学情和学段特征,这一课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认字13个。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识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读代讲,学习在阅读中想象,结合自身体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勇于承认错误是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得快乐的道理。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体会珍妮复杂的心情。

三、说教学法

1.由于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学生往往对故事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对人物心理体验较少。因此,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读课文”与“生活感悟”融为一体。这是运用了激活原有知识策略中的联系实际法进行教学。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他们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情感。这是运用了阅读策略教学中的质疑释疑策略。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布娃娃、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大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①用生字、词语卡片显示生字词,让学生学会生字词。

②出示手中的娃娃,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前交流。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入课题,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如果你有个这样的娃娃,你的心情会怎么样?”等问题进入文中。③布娃娃是课文的主要线索,对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事物,课文里与现实中却产生了情感反差,利用这种情感的碰撞,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2.读文识字,积淀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同学们轻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同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浑身湿透、又冷又饿、心惊肉跳”等词;做动作理解“盯”字,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基础。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对生字掌握较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3.精读品悟,体验情感

①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这种句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用默读的方法将课文内容读通、读懂;边读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④在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创设情境,在读中体验珍妮由不安到害怕再到心惊肉跳的心理变化过程。

⑤启发学生由文中内容想开去:妈妈看到女儿‘哇哇大哭’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⑥最后由“珍妮又变得活泼快乐了”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一下“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这样以读代讲,读想结合,通过感情朗读,角色体验,让学生将自己和课文中的形象合二为一,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珍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如果她就在你身边,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这样不只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把情感目标落实在每个个体身上。

五、说板书

布娃娃

美丽

可爱的娃娃

看娃娃

珍妮 …

拿娃娃 还娃娃

这一板书设计,不但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十分简明地体现在黑板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可爱的娃娃”不但指美丽的布娃娃,还指知错能改的小姑娘珍妮,更指每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

【可爱的娃娃说课稿】相关文章:

1.《可爱的娃娃》的说课稿

2.可爱的雾娃娃

3.《风娃娃》说课稿

4.《喂娃娃》说课稿

5.风娃娃说课稿

6.《秋娃娃》说课稿

7.喂娃娃说课稿

8.《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700字

5.可爱的动物说课稿 篇五

(1)能力目标:

A.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培养观察能力。

B.能用几句话说出自己喜欢哪几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并通过问答、评议、补充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情感目标:

A.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B.与别人交谈时注意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建立表达的自信心。

(3)知识目标:

A.了解一些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二、说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和本课的特点,我认为应以形象思维为主,谈话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引导学生主要采用提问法、小组交流法,鼓励学生加强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2.教学准备根据儿童心理学的提示,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为了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我在课前准备了CAI课件。

三、说教程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小朋友,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喜欢它们吗?你瞧,小哥哥、小姐姐和它们多亲密啊!

(播放由课本中三幅插图制作的动画片)教师:这节课,你们就把自己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板书课题:可爱的小动物

(二)依据课件,指导说话

1.请小朋友看图画,画面中的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说话时可播放相关的动画)

2.指导学生说话

(学生可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如小动物可爱的外形、动作、叫声、生活习性、与人的关系、为人类所作的贡献等)

(教师利用教学条件,再现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三)小组交流,练习说话

小动物是多么可爱呀!每个小朋友都想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说给别人听,是吗?请同学们按共同的爱好自愿结合成小组,互相说一说。

(自由组合,灵活的练说形式加强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四)集体交际,反馈说话

1.在黑板上贴“小动物展览会”的字样,请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照片、录音、录像)或者把没有危险的小动物带来,进行展示,自己担当讲解员。提醒学生注意说出介绍的是哪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2.小朋友根据展出的小动物互相质疑(如:对小动物不了解的方面),展示的同学要做出回答。同学之间也可以针对讨论互相质疑答疑。

(五)动物欣赏,扩展说话1.“小动物展览会”多热闹呀!你要评选谁做最佳讲解员?为什么?2.说一说你又了解了哪些小动物呢?

(六)趣味练习,巩固说话

播放“动物世界”的生动录像,学生以抢答竞猜形式指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并说明理由,教师奖励表达优秀者小动物头饰。

(七)扩展活动

上一篇:中学感恩父母励志演讲稿下一篇:《童年》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