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扶贫政策

2024-09-17

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共8篇)

1.国家教育扶贫政策 篇一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我国的精准扶贫是指透过对贫困户、贫困地区进行精准辩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由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彻底脱贫致富。下面是...我国的精准扶贫是指透过对贫困户、贫困地区进行精准辩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由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彻底脱贫致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精准扶贫政策论文篇一

《 推动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 》

摘 要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现状如何,应以怎样的策略推动扶贫工作,笔者对当前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对构建精准扶贫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目标 现状 策略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党的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

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1 月 27 日至 28 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系列时间点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勇气、信心和决心。精准扶贫工作目标

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扶贫工作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一是按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二是贫困县全部脱帽;三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和政府对 7000 多万贫困人口的庄严承诺。

从 2015 年到 2020 年,要在 5 年多时间减贫 7000 多万人,意味着每年要减贫 1170 万人,平均每月减贫 100 万人。要完成这一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既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更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考验。寻找差距补齐短板

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面对当前的扶贫工作形势,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2.1 对照中央要求找差距,着力补齐认识短板

要做好扶贫工作,笔者认为在思想认识上要做到“两要三不”:

时间上要推进,要有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扶贫攻坚,刻不容缓,不能懈怠。古人言:“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精准扶贫时间已经确定,我们要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在规定时间完成脱贫任务;思想上要扶志,贫困地区发展既要政策扶持,也要靠内生动力。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我们要从思想上和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有一技之长作为脱贫的“加速器”。

扶贫攻坚不走马观花。我们应当认识到,扶贫工作是雪中送炭,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要真情实感的倾注;贫困群众更需要关心、关爱。扶贫攻坚不急攻近利。在扶贫工作中,既要迈开步子,想出点子,也不能只顾眼前,要放眼未来。既保持生态环境不破坏,又能让农民安居乐业,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扶贫攻坚不水中捞月。扶贫的要义是全面脱贫,不能只考虑关键中的少数,要考虑少数中的关键。

2.2 对照脱贫目标找差距,着力补齐能力短板

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落实,精准施策,方能取得实效。

(1)做好生产发展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很多贫困地区有特色优势资源,但“养在深闺人未识”。思路一变天地宽。要抢抓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

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2)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一些贫困地区还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文化教育的忽视不仅降低了贫困群众脱贫能力,还会导致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智关键是要让贫困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想方设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落实贫困地区特设教师岗位计划,实施贫困县教育培训项目,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开设网上课堂,落实高校招生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贫困家庭子女到大中城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政策。

2.3 对照“三严三实”找差距,着力补齐作风短板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招,容不得丝毫马虎。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把严与实体现在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准、实、严”。

“准”即“精准”。这体现在识别和施策两个环节,扶真贫必先识真贫。江西省于都县探索出“四议一公开”办法,经过党员干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和评议结果公开的程序,把谁是贫困人口搞清楚。精准施策就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和贫困户需求,精准制定扶贫规划、拟定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措施精准对路。

“实”即责任要实、措施要实。坚决落实一把手的政治责任、贫困县的主体责任、部门的行业责任,形成有效运转的责任体系,只要有一人不脱贫就不放手。按照中央要求,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出台配套措施,推动决策部署方案化、具体化,不搞大而化之、大水漫灌。细化扶贫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地方实际,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严”即考核结账要严、工作督办要严、工作纪律要严。严格考核程序和标准,加强对脱贫绩效的社会监督,责任要精准到人,扶贫攻坚工作中,从签责任状,到具体的工作明确,都要责任到人,立下军令状,加大扶贫工作中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华民族为解决温饱问题、为实现小康生活,已经奋斗了上千年。如今,号角吹响,决胜在即,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向着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美好的图景即将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 朱霞梅.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人的发展视角[D].复旦人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03).[2] 陈石光.扶贫开发工作刍议[J].乌蒙论坛,2015(03).[3] 苗仁生.对我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精准扶贫政策论文篇二

《 实施精准扶贫的思考 》

摘要: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理和完善精准识别机制,针对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户主要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把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

关键词:精准扶贫;帮扶;管理;机制

一、实施精准扶贫要把准原因

要做到精准扶贫,一方面,对于纳入建档立卡范畴的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通过政府“兜底”的办法,由民政部门按照序时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人口的增收脱贫必须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等途径和措施,确保实现脱贫目标。通过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汇总和全面剖析,大体可以归纳为因病、因学、因残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等因素,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主要致贫原因,才能做到因户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和“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二、实施精准扶贫要精确识别

对象把握不清、不准,就谈不上实施精准扶贫。因此,做好经济薄弱村、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现阶段,在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及时退出及纳入机制,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及经济薄弱村实行动态管理,使已实现稳定脱贫目标的农户及时退出,新出现的低收入户及时纳入给与帮扶,确保扶贫对象真实、准确、可靠,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三、实施精准扶贫要精准帮扶

实施精准帮扶,就要求深入到镇、到村、到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谈心等方式逐户摸清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情况、主要致贫原因、致富

愿望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和措施。结合帮扶对象家庭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实施精准产业扶贫,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开展旅游扶贫则开展旅游扶贫,积极引导和扶持低收入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打造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大生产,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四、实施精准扶贫要精确管理

精准管理,就是要建立完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信息档案台账,强化精准扶贫监测,及时跟踪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情况,确保帮扶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同时,实施精准扶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践证明,无论是开展精准识别,还是实施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都离不开一支精干高效的扶贫干部队伍。县(区)、镇(乡)两级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工作的承担者,要重视和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调齐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充实扶贫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事有人干、有人干事,为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实施精准扶贫要自我提高

实施精准扶贫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扶贫工作中,直接给予帮扶对象以资金(小额信贷扶持)、项目及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举措,确实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脱贫的农户,一旦帮扶资金链断裂、后续帮扶措施跟不上,极易造成返贫。因此,在给

予一定的资金、项目、物资等扶持的同时,思想观念的扶贫很关键,要对帮扶对象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领,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进、自力更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才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方式与途径。

六、实施精准扶贫要完善机制

在对农村低收入扶贫户进行分类和全面摸清主要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完善“四大机制”,因户因人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和推进,确保脱贫奔小康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必须完善帮扶对象动态识别管理机制。在农村低收入户建档立卡二次确认的基础上,坚持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实行动态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适时退出及纳入机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细致“盘点”,摸准搞实帮扶对象。通过上级农村低收入户管理系统纳入到建档立卡范畴给予帮扶,为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必须完善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为切实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帮扶成效,按照上级“三落实”工作要求和“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的工作思路,对低收入户实行帮扶包保责任制,一户一策、分类帮扶,重点落实三级帮扶联系人责任制,加大项目、资金等帮扶措施落实力度,做到“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必须完善项目带动和利益联接机制。加快实施推进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项目,按照低收入户直接受益原则和不低于省补资金 10%的分红标准,通过签订协议书或合同,集中实施高效设施项目,针对部分低收入户缺少生产经营资金的情况,印发《扶贫小额贷款考核奖励办法》,调动基层信贷

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小额信贷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中心,充分利用上级奖补资金,支持经济薄弱村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化厂房等,通过发包或租赁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达到“镇得税金、村得租金、农民得薪金”的目的。

必须完善扶贫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实施精准扶贫,落实资金是关键。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制定出台和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进一步明确扶贫资金全部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和专款专用,从根源上杜绝挤占、挪用、套取扶贫资金的现象的存在和发生,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全部用在与低收入人口增收密切相关的项目上,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成效。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精准扶贫政策论文”

2.国家教育扶贫政策 篇二

与会专家在研讨会上充分交流了近年来具有政策建议参考或转化价值的教育政策研究成果, 就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政策、军事教育等领域的教育政策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研讨, 明确了2013年国家教育政策研究重大选题, 进一步密切了合作, 联合攻关, 优势互补, 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一、国际化、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教育改革战略研究

当前国际化、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对教育体制机制变革意义重大, 亟待深入研究。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立国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孟繁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认为:一是在国际化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 以科技创新为依托, 注重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二是要重视我国高校在国际学术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视非重点大学本、专科学生的培养;三是要高度关注城镇化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 其实质是对体制机制问题的破解和政策创新, 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教育系统多元性的构成等;四是进一步推进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理顺教育与行政之间的关系, 克服行政化、市场化、工程化的不良政策倾向和影响。

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研究

1.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与保障机制问题研究

学前教育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都十分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杜育红教授指出, 目前幼儿园的分类标准不统一, 导致了财政投入体制机制的混乱, 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 要通过研究, 厘清幼儿园的分类标准;基于分类标准, 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别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和社会保障运行机制。

2. 中小学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问题研究

中小学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指出, 当前中小学存在着影响教育公平与质量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一是重点学校教育体制改革问题, 包括高中举办国际班, 导致大批优秀高中生大规模出国、巨型学校等问题, 实质是缺乏国家层面的学校法;二是公办与民办学校的高度同质化问题, 通过建立真正意义的现代学校制度, 采取特许学校、教育家承办等方式, 深化学校制度改革。

3.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问题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已经从追求普及率步入提升教学质量阶段, 亟待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问题研究。杜育红教授指出, 2006年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只保留了专项财政投入, 导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异明显。对此,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和义务;二是要就办学条件出台统一的国家标准。

三、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政策研究

1. 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法律地位研究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高等学校相关法律制度, 于安教授指出, 教育制度的核心不是政府的政策规定, 而是学校制度。法律缺失导致高校在制度上不稳定, 直接影响了其人才培养方向的明确性。当前在制定高校法律中存在以下困境:一是对高校法律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二是就高校法律的核心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目前, 我国学位制度和国际惯例不一致, 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指出, 在培养留学生方面, 我国的教育体制和国际惯例存在差距, 比如留学生学制问题、学位问题等, 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改革。

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 高等教育面临重新定位问题。于安教授指出,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中国未来30年教育的发展重点应该是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定位应该把重点放在为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必须树立危机意识, 将国防类人才的培养提高到国家层面。北京理工大学何海燕教授指出, 要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政策, 建立军民融合的战略人才培养智库体系, 增加军工武器装备人才的培养培训体系投入, 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军民两用的转换, 统筹不同部门的国防人才培养规划纲要。高校要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要注重培养懂专业化、信息化, 又懂管理经济的人才。

针对目前国内外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问题, 清华大学袁本涛教授指出, 从存量比较、增速变化、相对比例、经济增长需求以及支撑条件分析, 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大, 未来仍有一定发展空间。未来, 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协调, 着力改善科研投入和师资条件等支撑条件。

3. 校长职业化、教师政策的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胡娟教授指出, 大学校长职业化制度亟待健全。一是明确大学校长的岗位职责制度, 二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校长遴选制度, 三是建立合理的大学校长发展、激励机制, 四是建立合理的大学校长评价制度。

于安教授指出, 当前高校教师制度改革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管理模式转型问题, 高校以企业管理模式来考核教师尤其是文科教师绩效有待商榷;二是评价机制问题, 评价教师的方式方法不科学;三是身份确定问题, 高校教师身份是雇员还是成员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四是激励机制问题。

4. 高等教育发展地区不均衡政策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发展地区不均衡现象非常严重。北京大学岳昌君教授指出, 生均经费差异是高等教育发展地区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增加中西部地区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 调整央属高校布局, 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向西流动, 给予中西部地区高校学生更多资助。

四、我国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重大、关键性政策研究

1. 农村教师补给和培养的政策研究

我国农村教师问题实质上与政策有很大的相关度。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指出, “特岗计划”是目前最值得肯定的政策, 高一级政府财政负担农村教师工资是发展方向。教师编制政策由不公平向公平转变, 教师流动政策涉及城市教师支援农村和地方教师选调政策, 前项政策效果有限, 后项政策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匮乏;顶岗实习政策在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 只能作为短期或局部的权宜之计。政策调整时, 政策目标群体要单一, 中央和省级财政参与保障农村学校事业费负担, 保障教师初次配置的合理性, 科学核定教师编制, 解决农村事业人员安居问题等。

2. 农村教师的现状调研及政策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指出, 初步调研发现:“特岗计划”已经有34万人在农村教书, 只有0.9%到了村小教学点, 其他都在乡镇甚至是在县城;农村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如果给农村新任教师的补贴过高, 很可能破坏目前基层教育的均衡格局;农村教师的分配、布局流向完全相反;择校的兴起对村小和教学点的保留和发展的重大挑战, 其实质是对教育质量的追求。要针对上述问题, 进行深入调研, 提出建议。

3. 教师德育专业化问题的政策研究

教师德育专业化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指出, 当前教师德育专业化只有“学科”专业化而缺失“教育”专业化, 解决该问题就应当尽快建立与“教师德育专业化”要求相配套的政策与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德育专业化”政策体系;大力推动对“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学术研究;努力探索“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教育实践模式;鼓励探索“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校本模式;鼓励教师成为自身德育专业化的自觉主体。

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关键性政策问题研究

1. 职业教育有关财税改革政策研究

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亟须破解的难题, 胡娟教授指出, 财税政策改革是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一要适当提高职业教育社会捐赠的超额扣除比例;二要允许民间职业培训机构用于培训的机器设备等购买费用的纳税扣除;三要提高企业提供实习的税收激励, 科学界定税收减免范围;四要对企业聘用职业教育学生提供税收激励;五要适当提高企业培训支出的限额税收扣除;六要允许个人接受职业教育、在职参加职业培训费用的纳税减免。

2.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政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成为城市劳动者的主体, 该群体的人力资本特性将影响其接受培训的机会。北京师范大学和震副教授指出,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有较高的培训意愿, 但培训率较低, 要打破困境, 须从三方面入手:一要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和企业技术技能积累体系;二要提升企业培训主体意识, 给予企业培训更多支持;三要构建有利于企业培训的制度环境。

石中英教授总结发言认为, 专家学者的政策研究视野广阔, 覆盖面广, 充分显示了专业素养、专业见识和专业洞察力, 彰显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责任。

庞丽娟执行副院长总结讲话指出, 政策院和专家学者将会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 加强教育政策学科建设, 加强跨学科、跨领域、跨组织的研究, 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一起集智聚力、强教兴国, 为国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3.国家教育扶贫政策 篇三

2009年9月3日至4日,国务院扶贫办在陕西西安市召开了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西部片区研讨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听取西部各省区市对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的建议,对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起草的联合调研总报告提纲提出修改意见。参加研讨会的有西部12个省、区、市的扶贫办主任及有关处长,部分贫困地市、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领导,国务院扶贫办机关各司、机关党委和事业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陕西省各地市的扶贫办主任。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副主任王国良同志主持了会议;陕西省副省长姚引良同志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致辞;陕西省扶贫办介绍了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围绕联合调研总报告提纲,以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为主题,结合本地实际,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范小建主任在总结讲话中,深入分析了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形势,系统总结了《纲要》实施以来主要的做法和经验,客观指出了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政策法规司)

江西省省扶贫和移民办开展“效能建设带好头,创优环境作表率”主题演讲活动

2009年9月4日上午,省扶贫和移民办开展以“效能建设带好头,创优环境作表率”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彭林森主持演讲活动,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思,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饶振华,办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蔡子津出席,胡跃明、庄诗梅、邓丰昌和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活动。

来自办机关各处室及各直属单位的14位同志紧紧围绕机关效能建设,立足于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讲感受、说心得、谈体会、谋发展,展现出扶贫移民干部的新变化、新气象、新风貌。演讲场景高潮迭起、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扶贫移民系统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演讲活动上,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思有感而发,他说,这次演讲活动办得很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大家积极参与;2、演讲内容丰富;3、演讲水平较高;4、演讲效果很好。他高度赞扬大家积极参与,年龄较大的、更多的是年轻的同志踊跃参加,形成了一种很好的氛围,机关要持续开展这样的活动;他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大家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脱稿演讲,声情并茂,言行配合,使我办的干部不断得到锻炼提高。

演讲活动结束时,彭林森副主任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此次开展的演讲活动为干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和舞台,这也是发现和锻炼人才的重要渠道,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进一步联系实际,加速了干部在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中的提高和成长。 (办效能办)

南昌航空大学扶贫工作组在三溪乡开展“手拉手”教育帮扶活动

南昌航空大学扶贫工作组积极关爱帮扶所在地下一代教育事业。在三溪乡开展扶贫工作的南昌航大除了投资3万元在坪上村捐资修建饮水工程外,还向结对帮扶的15名贫困学生送上了学习和日常生活用品,与贫困学生悉心交流。为了提高三溪乡的小学教育水平,该扶贫工作组还认真开展了“手拉手”教育帮扶活动。今年六一前夕,三溪小学部分师生还应南昌航空大学之邀到达南航附小,与那里的师生举行了“庆六一,手拉手”联欢活动。南昌航空大学的领导和老师向三溪小学学生捐赠了学习用具及助学金,两校学生在联欢中共同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在这次“手拉手”教育帮扶活动中,三溪小学的教师还高兴地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还与在溪乡开展扶贫支教的南昌航空大学教师通过学习交流等方式,积极帮助培训小学教师三十多名,极大地提高了该乡教育下一代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小学教育水平。

(南丰县扶贫办魏志坚季金泉)

江西省新干县采取措施强化重点村资金管理

近年来,新干县财政和扶贫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一是资金随着项目走,项目根据规划定,确保按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保证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是对财政扶贫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三是全面实行报帐制,资金项目实行公告制和招投标制。四是落实对重点村的激励鞭策机制。对重点村的资金实行绩效考评。“十一五”期间该县在资金的使用上突出重点发展生产,推进“一村一品”扶贫产业;突出环境整治,改善重,最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重点村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今年1至7月,国家投入到该县财政扶贫资金73万元,共实施项目29个,到目前止全部实施完工,确保了资金安全。

(新干县财政局王建美)

江西省定南县全面完成2009年度“雨露计划”培训任务

2009年6月22日至7月21日,定南县扶贫办在培训基地——定南县职业中专举办了一期“雨露计划”培训班,培训班设电车、电脑两个专业,共培训学员213人,完成了培训任务数的138%,培训合格率为100%,就业率达到95.8%。

(定南县扶贫办)

江西省崇仁县扶贫办切实抓好科技推广培训工作

2009年8月19日-24日,崇仁县扶贫办组织水稻种植、麻鸡饲养、蔬菜栽培等方面的农业专家在三山乡张家、六家桥乡七分等村举办了“水稻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麻鸡种养技术和蔬菜高产栽培技术”的科技推广培训班。此次活动利用乡镇赶集日发放科普书籍,解答农民咨询的问题,以播放科技光碟、现场授课、咨询服务的形式面对面地向农户传授农业科技知识。

科技推广活动每到一地,前来接受培训、领取科技书籍和技术资料的群众都络绎不绝。他们中有年近花甲的老农,有背着孩子的母亲,有十来岁的学生……乡镇的行政、技术干部也加入到此次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专家们起早贪黑,不辞辛劳,针对不同乡镇产业结构的特点,加班加点准备相关技术材料;在解答群众咨询的问题时生动形象,手把手地将相关技术传授给农民,受到当地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热情欢迎。

(崇仁县扶贫办徐兵万德惠)

江西省莲花县多渠道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

莲花县农村劳动力突破10万人。为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该县狠抓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多管齐下,对有条件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引导”工作,为农民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

一是推荐贫困家庭子女到职业技校脱产学习,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县扶贫办每年从各重点村中选送一批贫困子女,分别推荐到赣江学院、省女子职业学校等学校,学习期满,全部推荐工作。通过子女就业,帮助全家脱贫。

二是发展壮大农村产业,充分利用农业基地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在家务农的村民学习种养技术。西坑村曼地亚红豆杉基地是莲花较大的园林绿化企业,为使农民掌握种植技

术,该公司先后培训农民二百余人。

三是加大时移民农户的培训力度,优先安排移民就业。2004—2008年莲花移民8900余人,为确保深山移民“稳得住、富得起”,全县各乡镇通过不同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对移民进行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引进资金,在移民集中居住地兴办企业,帮助他们寻找生活出路,解决移民的后顾之忧。县城两个集中安置点有移民近2000人,该县政府引进六家企业,落户在移民小区周边,安排移民劳动力500余人。

四是扎实做好农民工集中培训工作,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全县围绕省下达460人扶贫培训任务,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对农村青年特别是“落榜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形成“县级主导,乡村配合,基地负责培训,企业安排就业”的工作机制。

(莲花县扶贫办周凌云林海兰)

江西省广昌县龙头企业助力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广昌县围绕“特色抓产业,产业强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思路,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利益连接点,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该县重点扶持发展了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使全县的白莲、烟叶、茶薪菇、泽泻、南丰蜜桔等特色产业扬优成势。广昌莲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对藕粉、荷叶茶等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已在本县创建基地8个,且还在积极拓展周边县的合作基地,直接带动了农户2万户,莲农户均增收2000余元。目前,该县拥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l家,涉及白莲、粮食、木竹、香扇等多个行业,实现年产值3亿元,上交税金800余万元,带动本县4万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中共广昌县委办公室冯水方)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国家扶贫项目研究”调研组到江西宁都调研非政府组织参与村级扶贫开发工作

2009年8月20日到21日,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国家扶贫项目引入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开发”调研组一行6人,来到宁都调研非政府组织参与村级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组由赵宏斌教授带队,在采访省扶贫和移民办张志豪副主任后,经张副主任的推荐来到宁都,就引入非政府组织参与村级扶贫开发的基本情况、运行模式与扶贫机制、成功做法与经验、遇到的困难和应对措施等方面,通过采访关键人物、召开小型座谈会、现场察看“NGO与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项目”试点村项目、走访试点村干部和农户等方式,广泛而详尽地了解情况。越教授对宁都能抓住国家进行“NGO与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项目”试点的机遇,发展本土非政府组织并积极参与项目试点,发挥本土非政府组织的优势,在试点村中实施“村级社区扶贫循环发展资金项目”,探索和实践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宁都县扶贫办温子荣)

江西省永新县非国有企业参与社会扶贫工作见实效

为扎实贯彻落实上级社会扶贫工作的精神,努力构建大扶贫的工作格局,永新县积极动员和组织非国有企业参与社会扶贫,让企业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取得了较好成效。

永新县扶贫办组织了永新江丽水泥有限公司、江西海天药业有限公司、江西鑫阳光制革有限公司、江西创欣制革有限公司四家非国有企业参与社会扶贫,每个企业结对帮扶一个扶贫重点村。自开展结对帮扶以来,这四家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优势,在资金、信息、技术、用工等方面进行了倾力帮扶。截至目前,该县四家非国有企业共为帮扶村捐助资金5000余元,捐赠贫困学生助学金5000元,修建公路6.3公里,建设饮水工程4处,吸收贫困劳动力就业180多人,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800元,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效果,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赞赏。

4.20项教育扶贫政策 篇四

——20项惠民政策织密教育扶贫网

2015年10月16日

“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准聚焦贫困地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孩子,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先后组织实施了20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实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等领域的教育扶贫全方位覆盖。”在教育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传递出来的信号,让在场媒体在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世界第23个消除贫困日到来前夕,纷纷将目光聚焦到“教育扶贫”的主题上。

2012年,十八大闭幕不久,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专门讲了这么一段话:“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

2015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在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的同时,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词,着眼于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全覆盖。

面向未来

今年夏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引发全国上下的集体聚焦。因为这是一项惠及广大乡村教师、亿万乡村孩子的民心工程,通过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等关键举措,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着眼未来,面向未来,是教育扶贫全覆盖各项政策举措的一个鲜明基调。

从2011年开始连续实施两期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央财政已投入700多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截至2014年底,中西部地区幼儿园数量比2009年增长77%,是东部地区增速的四倍;中西部地区在园幼儿数量比2009年增长65%,是东部地区增速的两倍。

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政策规划中,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64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800多亿元,惠及3000多万名农村贫困学生。

一项对贫困地区6至15岁男、女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各年龄段平均身高、体重、平均成绩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这一结果对我国2011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无疑是个积极的回应。截至2015年6月,中央和地方已累计安排资金1443亿元,全国超过1/3的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10万名农村学生。

今年初,在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教育部会同9个部门共同编制了《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划》将680个连片特困县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的 农村儿童作为实施范围,重点围绕健康、教育两个核心领域,加快实现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对儿童关爱的全覆盖,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以超前规划、着眼未来的姿态,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民生底色

本世纪初开始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曾伴随着广袤乡间随处可见的“标语”深植于一代农村学子的心间。

随后,“农村”二字的消失,赋予了这项政策更多的民生内涵,也让政策的阳光洒向更多生活在城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已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

在高等教育阶段,目前已经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体系。

在国家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完善的进程中,普通高中、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三大领域一度“缺席”。然而,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3年,一年一进阶,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三大领域全部纳入国家学生资助体系——

2010年,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面约为20%,2014年495万名学生享受资助;

2011年,开始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地方政府对普惠性幼 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予以奖补。2014年,各级政府资助幼儿382万人,资助资金51亿元;

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这一政策已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生实现了100%全覆盖。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从政策上保证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刘玉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援助帮扶

据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何光彩介绍,经过十几次提高“三包”标准,西藏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覆盖了从学前至高中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年受益学生达52.5万人,资助金额达15亿元。在毗邻西藏的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克尔克孜四地州则实现了14年免费教育,覆盖了学前两年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年受益人数190万人,资助金额超过50亿元。

重点帮扶、定点援助,成为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一道风景。

四次全国教育援藏工作会议的直接“成果”,是投入资金5.95亿元,17个省市实施的148个教育援藏项目,涵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交流培训、贫困生资助等。而到2014年19个援疆省市实施的386项教育项目,则以双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培训各级各类教师14万人次,派出支教教师3000余人。

此外,无论是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的对新疆、西藏高校开展的团队式对口支援,还是已成功办班多年的内地民族班政策,都给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与内地省市中小学“千校手拉手”活动全面启动,不仅新疆1584所中小学与援疆省市中小学建立“手拉手”关系,疆内1200余所学校之间也建立了“手拉手”关系。

探索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等精准扶贫模式,也是教育扶贫政策的实践选择。

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政策推进过程中,44所科研实力最强、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的直属高校已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折合5.3亿余元,承担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定点扶贫任务。(记者 柴葳 万玉凤 10月15日发自北京)

【相关阅读】

20项教育扶贫政策

第一项政策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2011年以来,已经连续实施两期,中央财政已投入700多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截至2014年底,中西部地区幼儿园数量比2009年增长77%,是东部地区增速的四倍;中西部地区在园幼儿数量比2009年增长65%,是东部地区增速的两倍。贫困地区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第二项政策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3年开始实施,力争用5年时间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安排补助 资金64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800多亿元,惠及3000多万农村贫困学生。

第三项政策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1年,国家按照每生每天3元(2014年11月提高到4元)标准为片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截至2015年6月,中央和地方已累计安排资金1443亿元,全国超过1/3的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10万农村学生。监测表明,贫困地区6-15岁男、女生各年龄段平均身高、体重、平均成绩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第四项政策是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从2011年起,地方政府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予以奖补。2014年,各级政府资助幼儿382万人,资助资金51亿元。

第五项政策是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已免除学杂费。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天4元、初中生5元。

第六项政策是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从2010年起国家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面约为20%,2014年495万学生享受资助。

第七项政策是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并给予全日制正式学籍 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这一政策已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生实现了100%全覆盖。

第八项政策是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目前,高等教育阶段已经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体系。

第九项政策是西藏15年免费教育和新疆南疆四地州14年免费教育。西藏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覆盖了从学前至高中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年受益学生达52.5万人,资助金额达15亿元。新疆南疆四地州实现了14年免费教育,覆盖了学前两年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年受益人数190万人,资助金额超过50亿元。

第十项政策是教育援藏、援疆政策。教育部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援藏工作会议,组织17个省市实施了教育援藏项目148个,投入资金5.95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交流培训、贫困生资助等。教育援疆工作以双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到2014年19个援疆省市实施教育项目386项,投入资金85亿元,培训各级各类教师14万人次,派出支教教师3000余人。

第十一项政策是新疆与内地省市中小学“千校手拉手”活动。在新疆和援疆省市各民族学生中广泛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新疆1584所中小学校与援疆省市中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关系,结对学生146.8万人;疆内1200余所学校之间也建立了“手拉手”关系。

第十二项政策是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从2009年,四川组织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中 职学校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每年1万人左右,每生每年7000多元。已惠及藏区学生近5万人,其中87%以上来自农牧民家庭,学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第十三项政策是内地民族班政策。内地西藏班已办班30年,累计招收初中生4.64万人、高中生3.45万人、中职生0.84万人,为西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内地新疆班已办班15年,累计招生高中生7.1万人、中职生1.02万人,为新疆培养输送高校毕业生1.3万人。

第十四项政策是少数民族预科班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自1980年举办,到2014年,累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40万余人,被誉为“造就少数民族专门人才的金色桥梁”。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实施,截至2014年,累计为培养高层次骨干人才近2.7万人,缓解了西部民族地区人才严重匮乏的状况。

第十五项政策是职业教育团队式对口支援。2012年,东部地区10个职业教育集团与滇西10市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口帮扶滇西职业学校发展,并协助对口合作市州制订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打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等。2014年,建立17个东中部职教集团与西藏和四省藏区17个地州的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机制。

第十六项政策是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自2012年起,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本科一批为主的招生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实行定向招生。到2015年,招生规模从1万名扩大到5万名,实施区域从680个连片特困县扩大至包括国贫县在内的832个贫困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学校和中央部属高校。专项计划共录取学生18.3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近两年连续增长10%以上。

第十七项政策是对新疆、西藏高校开展团队式对口支援。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共成立了42所高校参加的6支对口支援团队,支援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和西藏藏医学院。

第十八项政策是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由44所科研实力最强、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的直属高校承担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定点扶贫任务,统一纳入新十年定点扶贫工作体系中。经过近3年的努力,探索出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等高校精准扶贫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各校已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折合5.3亿余元。

第十九项政策是《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这个规划是在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9个部门共同编制的。《规划》将680个连片特困县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的农村儿童作为实施范围,重点围绕健康、教育两个核心领域,加快实现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对儿童关爱的全覆盖,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5.2、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及走访方案 篇五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埇桥区教体局文件精神,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及走访工作有效开展,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精神,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四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3、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三、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默认。同时,成立汴河中心小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长:王子敬

成 员:周布明

燕 信息联络员:张浩敏

(二)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埇桥区财政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

(三)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信息、贫困家庭信息,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扶贫做到实处。

(四)加强舆论引导。我校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汴河中心小学

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及

走访方案

6.国家教育资助政策 篇六

一、佛山市扶贫助学政策

(一)学前教育保教费、伙食费资助 政策依据:佛府办【2015】6号

申请条件:具有本市户籍,并就读于我市经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满3周岁的幼儿。(以学籍为界定)

资助标准:每人每年3000元(含保教费和伙食费)。申报材料:

1、《佛山市三水区教育资助申请表》;

2、户口本(复印件);

3、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城镇“三无”救济对象:《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存折》(复印件);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城镇“三无”救济对象:《广东省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复印件)、《五保金领取存折》(复印件);

孤儿:镇(街道)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孤儿发放金领取存折(复印件)。(由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学生还需提供机构出具的证明)。注:上述材料需提供原件现场核对。办理机构:直接到就读的幼儿园办理。办理时间:每学期开学后的二十日内

(二)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资助 政策依据:佛府办【2015】6号 申请条件:

1、具有本市户籍,并就读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学籍为界定)

2、具有本区户籍,并就读市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户籍为界定)

资助标准:

小学每人每年1000元(生活费);初中每人每年1500元(生活费)。

申报材料:

1、《佛山市三水区教育资助申请表》;

2、户口本(复印件);

3、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城镇“三无”救济对象:《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存折》(复印件);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城镇“三无”救济对象:《广东省农村 五保供养证书》(复印件)、《五保金领取存折》(复印件);

孤儿:镇(街道)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孤儿发放金领取存折(复印件)。(由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学生还需提供机构出具的证明)。

4、就读市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还需提供所在学校的学籍证明。

注:上述材料需提供原件现场核对。

办理机构:就读区内学校的学生直接到学校办理;就读市外学校的学生可到户籍所在镇(街道)教育局办理。

办理时间:每学期开学后的二十日内

(三)普通高中免学杂费资助 政策依据:佛财行[2011]43号 申请条件:

1、具有本市户籍,并就读三水区内普通高中学校的低保家庭学生。(以学籍为界定)

2、具有本区户籍,并就读市外普通高中学校的低保家庭学生。(以户籍为界定)

资助标准:按照学生所在学校的收费标准进行资助,即省一级学校每人每年2470元,市一级学校每人每年2280元,区一级学校每人每年2090元,普通学校每人每年1900元。具有本区户籍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4400元。

申报材料:

1、《佛山市三水区教育资助申请表》;

2、户口本、学生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3、《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存折》(复印件);

4、就读市外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还需提供所在学校的学籍证明。

注:上述材料需提供原件现场核对。

办理机构:就读区内学校的学生直接到学校办理;就读佛山市外学校的学生可到户籍所在镇(街道)教育局办理。

办理时间:每学期开学后的二十日内

(四)全日制普通或成人高校学费及路费资助 政策依据:佛府办【2015】6号

申请条件:具有本区户籍,并入读全日制普通或成人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

资助形式:给予第一学期学费及路费的资助。资助标准:

1.对入读省内专科层次学校的学生补助4500元。2.对入读省内本科层次学校的学生补助5500元。3.对入读省外专科层次学校的学生补助5000元。4.对入读省外本科层次学校的学生补助6000元。申报材料:

1、《佛山市三水区教育资助申请表》;

2、户口本(复印件);

3、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城镇“三无”救济对象:《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存折》(复印件);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城镇“三无”救济对象:《广东省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复印件)、《五保金领取存折》(复印件);

孤儿:镇(街道)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孤儿发放金领取存折(复印件)。(由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学生还需提供机构出具的证明)。

4、广东省招生考试机构核发的《新生录取通知书》 注:上述材料需提供原件现场核对。

办理机构:直接到户籍所在镇(街道)教育局办理。办理时间:

入读省内外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大学新生申请时间为每年9月20日前,入读省内外全日制成人高校的大学新生申请时间为每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广东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

政策依据:佛财行[2011]43号,佛府办[2005]228号,佛财行[2015]161号, 粤教助[2016]5号,粤教助办函[2017]30号

申请条件:

1、具有本省户籍,并就读区内普通高中学校的低保家庭学生。

2、具有本省户籍,并就读区内普通高中学校的,领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学生。

3、省扶贫办和省教育厅认定的广东省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阶段全日制学生。

资助标准:每人每年2000元(生活费)。

申报材料:

1、《佛山市三水区教育资助申请表》;

2、学生身份证(复印件);

3、户口本(复印件);

4、《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

5、《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存折》(复印件);

6、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7、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户帮扶记录簿(影印件)

注:上述材料需提供原件现场核对。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办理时间:每学期开学后的二十日内

三、中职(含技工)学校免学费资助政策

政策依据:佛财行[2013]75号,三教发【2013】14号 申请条件:入读区内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具有农村户籍,或县镇非农户籍,又或者属于城市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子女,以及涉农专业的在校生。(2014年秋季学期起,扩大为所有具有全日制中职学校学籍的在校学生)。

资助标准:

1.对就读区内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免收学费。

2.对就读区内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按照三教发【2013】14号内规定的标准(最低的为每生每年2905元,最高的为每生每年4795元)进行资助。资助标准与学校收费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学生承担。

申请材料: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免学费申请表》,2、户口簿复印件,3、学生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须提交《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存折》复印件)。

注:上述材料需提供原件现场核对。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

办理时间:每学期开学后的七日内向学校提出申请。

四、中职(含技工)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 政策依据:佛财行[2013]75号,三教发【2013】14号,佛财行[2015]161号

申请条件: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入读区内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儿、残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以及经教育和人社部门批准录取的一、二年级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村户籍和县镇非农户籍学生。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申请材料: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申请表》;

2、户口簿复印件;

3、学生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4、低保学生:《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存折》复印件;

5、残疾学生:残疾人证复印件;

6、孤儿:镇(街道)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和孤儿发放金存折首页复印件(由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学生还需提供机构出具的证明)。

注:上述材料需提供原件现场核对。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

办理时间:每学期开学后的七日内向学校提出申请。

五、佛山市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 政策依据:佛府办【2012】61号,三教财【2012】4号,佛府办〔2015〕57号,三教发〔2016〕8号

申请条件:具有本市户籍,领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接受学前教育(三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含中职)的残疾儿童少年学生。

资助标准:

1.学前教育(三年):每人每年8900元;

2.义务教育:执行现行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不再额外补助;

3.普通高中:每人每年4,400元; 4.中职学校:每人每年4,000元。

就读区内公办学校实行“绿色通道”,免缴纳学杂费;就读区内民办学校实行“抵减收费”的资助模式。

学前教育:免费标准高于保教费、服务性收费总额的,结余资金用作补充幼儿园的公用经费;免费标准低于保教费、服务性收费总额的,差额部分由家长负担。

高中阶段:免费标准高于学杂费收费标准的,结余资金用作补充学校的公用经费;免费标准低于学杂费收费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家长负担。

市外就读的残疾学生免费教育资金直接划拨到残疾儿 童家长或监护人的银行账户。

申请材料:

1、《佛山市三水区教育资助申请表》,2、户口本复印件,3、监护人身份证复印件,4、残疾人证复印件,5、银行存折首页的复印件

注:上述材料需提供原件现场核对。

办理机构:就读我区学前教育(三年)机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学生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就读市外学前教育(三年)机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可到户籍所在镇街道教育局办理。

办理时间:每学期开学后的二十日内

六、佛山市免费义务教育政策 政策依据:佛府办〔2013〕58号

申请条件:在普通中小学(含民办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

资助标准:

1.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小学每生每学年970元(含杂费750元,课本费200元,作业本费2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1,476元(含杂费1,150元,课本费300元,作业本费26元)。

2.从2014年春季学期起,小学每生每学年1,170元(含杂费950元,课本费200元,作业本费20元);初中每生每 学年1,876元(含杂费1,550元,课本费300元,作业本费26元)。

3.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小学每生每学年1,370元(含杂费1,150元,课本费200元,作业本费2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2,276元(含杂费1,950元,课本费300元,作业本费26元)。

申请材料:

1、户口本复印件,2、监护人身份证复印件,3、监护人银行存折首页的复印件(仅适用于民办学校学生)

注:上述材料需提供原件现场核对。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

办理时间:每学期开学后的二十个工作日内

七、佛山市学前教育幼儿保教费补贴政策

政策依据:佛府【2011】62号,佛府办〔2013〕68号 申请条件:具有本市户籍,并在我市经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幼儿园(含农村小学附设幼儿部、幼儿班)就读的、学龄前3年在园幼儿。

资助标准:每人每年300元(保教费)。(共享受3年)申报材料:

1.《佛山市三水区教育资助申请表》;2.户口本复印件,并提供原件现场核对。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幼儿园办理。办理时间:每年的9月1日至9月15日

八、精准扶贫资助政策

(一)义务教育生活费补助 政策依据:粤教助【2016】5号

资助对象:省扶贫办和省教育厅认定的广东省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全日制学生。

资助标准:每生每学年3000元(生活费,发放到个人)。不能同时享受市扶贫助学政策。

申请材料:

1、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统计表;

2、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户帮扶记录簿(影印件)

办理机构:区内就读的学生在就读的所在学校申报,省外就读的学生在户籍所在镇(街道)教育部门申报

办理时间:学期开学后二十日内

(二)高中教育免学杂费和生活费补助 政策依据:粤教助【2016】5号

资助对象:省扶贫办和省教育厅认定的广东省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阶段全日制学生。

普通高中免学杂费资助还包括:非建档立卡的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资助标准:

1、学杂费资助:普通高中每生每学年2,500元,中职学校每生每学年3,500元(实行绿色通道,资金划拨到学校,民办学校可收取差额部分学杂费)。

注: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申报,不能同时享受市扶贫助学和中职免学费资助政策。

2、生活费资助:每生每学年3,000元(发放到个人)。注:学生仍继续享受每学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申请材料:

1、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统计表;

2、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户帮扶记录簿(影印件);

3、残疾证、低保证、五保供养证(仅适用于申请普通高中免学杂费资助)

办理机构:区内就读的学生在就读的所在学校申报,省外就读的学生在户籍所在镇(街道)教育部门申报

办理时间:学期开学后二十内

(三)全日制专科教育阶段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 政策依据:粤教助【2016】5号

资助对象:省扶贫办和省教育厅认定的广东省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学生。

资助标准:

1、学杂费资助:每生每学年5,000元(发放到个人)。

2、生活费资助:每生每学年7,000元(发放到个人)。申请材料:

1、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统计表;

2、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户帮扶记录簿(影印件);

3、在读(注册)证明文件(省外就读)

办理机构:省内专科在就读高校,省外专科在户籍所在镇(街道)教育部门

办理时间:学期开学后二十日内

九、广东省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 政策依据:粤府[2016]68号、粤教助函[2017]49号、粤教助函[2017]52号、三财行[2017]19号

申请条件:在读普通中小学学生。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其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依据:

1、学生是否属于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员,民政部门认定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父母不能履行抚养义务的儿童、低收入(低保边缘、低保临界)家庭成员、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子女,因公牺牲警察子女,残联认定的残疾人,工会组织认定的特困职工家庭子女等。

2、学生家庭是否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

3、学生户籍所在省、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标准和物价水平。

4、学生家庭收入和资产状况。

5、学生家庭的地域、城乡因素。

6、学生家庭上学人数、劳动力情况、父母文化和职业情况、家庭成员身体状况。

7、学生上学负担、生活费支出情况以及学校的收费情况。

8、学生本人身体状况等。资助标准:

1、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

2、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特殊困难学生:小学500元/生/年,初中750元/生/年;一般困难学生:小学、初中均为200元/生/年。

申请材料(以下材料涉及到复印件的,需提供原件核对):

1、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员:①扶贫帮扶手册复印件(应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建档立卡家庭《扶贫手册》应在建档立卡有效期内;②未及时领取《扶贫手册》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应到当地镇级以上人民政府扶贫部门开具“建档立卡家庭证明”,并加盖镇以上扶贫部门公章。③户口簿复印件(建档人与学生页);④民政救助金存折首页 复印件。

2、特困供养人员:五保证、特困人员求助供养证、民政救助金存折首页、户口簿(供养人与学生页)复印件及近6个月补助金发放银行流水。

3、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保证、民政救助金存折首页、户口簿(低保人与学生页)复印件及近6个月补助金发放银行流水。

4、孤儿:孤儿证、补助金发放存折首页、儿童福利证复印件。

5、特困职工子女:特困职工证、户口簿(帮扶人与学生页)复印件

6、低收入(低保边缘、低保临界)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证书或低保边缘家庭证书或低保临界家庭证书、补助金发放存折首页、户口簿(低收入人与学生页)复印件。

7、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子女:优抚对象证明、户口簿(优抚对象与学生)复印件。

8、因公牺牲警察子女:因公牺牲警察证明。

9、残联认定的残疾人:残疾人证、户口簿。

10、父母不能履行抚养义务的儿童:相关证明。

11、父(母)为残疾人:残疾人证、户口簿(残疾人和学生页)复印件。

12、父母一方抚养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不含残疾): 相关证明、户口簿复印件。

13、一年内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受灾严重:民政等部门相关证明。

14、一年内家庭遭受重大突发意外事件(不含自然灾害)或家庭遭重大突发意外事件(不含自然灾害)(一年以上两年以内):相关证明。

15、其他证明家庭经济困难的相关证明。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

办理时间:每学年申报一次,9月30日前。

十、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一)高校学生国家助学金 政策依据:财教〔2007〕92号

申请条件:就读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000至3000元,具体以学校主管部门设定的标准为准。

申请材料:

1、《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2、家庭经济困难的相关证明。

注:具体以学校要求提交的材料为准。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办理时间:开学后二十日内

(二)高校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依据:粤教助【2014】6号,粤教助【2014】7号,佛教财[2016]30号

申请条件:

1.三水区户籍,被国家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省内、外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正式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本专科学生、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生(含新生和在校生)。

2.家庭经济困难,全部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符合以下特征之一:(1)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2)孤儿或残疾人家庭,(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7)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8)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9)其他贫困家庭;

3.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4.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5.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6.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共同借款人户籍均在本区

7.家庭无不良信用记录 8.没有在高校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9.有合资格的共同借款人:(1)共同借款人原则上应为父母,(2)如父母丧失劳动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可为其他直系亲属,(3)如学生为孤儿,共同借款人可为其他法定监护人或自愿共担还款责任的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4)户籍需在本区(现役军人、武警除外),(5)非父母的共同借款人,年龄需在25-60周岁之间,(6)未结清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高校助学贷款)的借款学生不能作为其他借款学生的共同借款人

贷款额度:本专科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2000元。(学费和住宿费)

申请材料:

1、经有权部门认证学生亲笔签名的《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表》,2、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户口簿原件

4、学生的学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新生:录取通知书,在校生:学生证及学校出具书面证明)

办理机构:直接到户籍所在区的教育部门办理。办理时间:每年7月至9月。

(三)应征服役在校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和退役复学学费资助 政策依据:财教【2011】510号 申请条件:

1.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就读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含高职)的本专科(含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在读学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在读生。(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全部学费政策的学生,定向生,委培生,国防生以及其他不属于服义务兵役到部队参军的高校在校生不包括在内)

2.学费资助:符合第一条资格的学生退役复学后,可申请学费资助。

资助(补偿代偿)标准: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申请材料:

1、申请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应征入伍高校在校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入伍通知书》、银行还款计划书(仅适用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2、申请退役复学学费资助:《应征入伍高校复学生学费资助申请表》、《退出现役证书》。

注:具体以学校要求提交的材料为准。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办理时间:每年10月15日前。

(四)应征服役毕业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政策依据:财教【2009】35号

申请条件: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就读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含高职)的本专科(含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应届毕业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全部学费政策的学生,定向生,委培生,国防生、部队招收的大学毕业生干部,以及从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的士官等其他形式到部队参军的高校毕业生不包括在内)

补偿(代偿)标准: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申请材料:《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补偿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入伍通知书》、银行还款计划书(仅适用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注:具体以学校要求提交的材料为准。

办理机构:先到所在学校办理申请,再到户籍所在地征兵办公室和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复核。

办理时间:每年6月15日前。

(五)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 政策依据:财教【2011】538号

申请条件: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全日制 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申请材料:以学校要求提交的材料为准。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申请。

办理时间:被全日制普通高校录取并到学校报到后开始办理。

(六)退役士兵就读高职院校资助政策 政策依据:粤财社[2006]175号

申请条件:复学或通过技能考试考入我省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地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退役士兵。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7000元。

申请材料:以学校要求提交的材料为准。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申请。办理时间:每年4月15日和10月15日前。

(七)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 政策依据:粤府办〔2013〕20号

申请条件:户籍在我省3个民族自治县、7个民族乡,以及分布在省内36个县(市、区)的39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包括自然村),且小学和初中均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就读的新考上全日制本专科院校(含省外学校)的少数民 族大学生。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0000元。

申请材料: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及学生注册证明等资料。具体以户籍所在地部门要求为准。

办理机构:到所属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办理。办理时间:每年开学后。

(八)国家励志奖学金 政策依据:财教[2007]91号

申请条件:在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就读的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5000元。

申请材料:《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表》。

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申请。办理时间:每年9月30日前。

(九)勤工助学

政策依据:教财[2007]7号 申请条件:在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就读的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

资助标准:校内临时岗位原则上不低于每小时8元人民币,校外勤工助学酬金标准不应低于学校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申请材料:具体以学校要求为准。办理机构:直接到所在学校办理申请。办理时间:具体以学校要求为准。

(十一)绿色通道

全日制普通高校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确实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以上资助的具体实施细则以政策文件为准。区教育资助工作咨询投诉电话:87713496。

7.国家教育扶贫政策 篇七

一、《南非教师教育和发展国家政策框架》出台的背景:师资短缺

尽管过去的两年中, 南非师范生注册数量减少的现象有所好转, 但在过去十年中, 师范生注册数量的减少还是非常明显的。2006年末, 6, 000多名师范生毕业, 而每年离开教师队伍的人数超过20, 000[1] 。不仅师资总量短缺, 还出现结构性失衡, 某些学校的某些学科领域, 教师供大于求, 而其它学科领域教师则供给不足, 数学、科学、技术、非洲语言和英语教师尤为短缺。非洲裔师范生注册数量减少, 在需要会说母语教师的基础阶段, 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2006年毕业的6, 000名新生中, 能在基础阶段会用母语教学的不足50人[1] 。

师资短缺的主要原因有:

(一) 师范生注册数量减少

青年人对教师职业的兴趣越来越小。在南非, 教师公共形象不佳, 地位低, 工作环境恶劣, 新教师在取得合格证书后工作地方不确定, 其它工作有很大的诱惑力, 为师范生提供的奖学金减少, 这些因素都影响到青年人从教的积极性。

(二) 离开教师岗位的人数较多

女教师在南非教师队伍中占很大比例, 在一些省, 年轻女教师死亡率较高。有些人完成了教师职前教育, 但并未选择做教师。并且,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流向其它国家, 这些教师往往是优秀教师。

(三) 未被雇佣的合格教师数量减少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 南非《2005课程》都与原来的课程有较大差异。如果不是大部分, 也有许多未被雇佣的合格教师未接受新课程培训, 没有相关经验, 不能胜任新课程教学。

(四) 人口流动导致教师需求区域性失衡

大量家庭由农村迁到城市或大城市中心的地带, 使一些省 (或一些省的某些地区) 教师需求减少, 而其它省 (或一些省的某些地区) 教师需求增加。

(五) 越来越多的已经离开学校的人被重新计入教育人口

约280, 000名学龄阶段处境不利的年轻人 (包括残疾人) 离开了学校, 其中有126, 000人被重新计入普通学校教育人口[1] , 这无疑加大了教育压力, 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短缺的状况。

二、《南非教师教育和发展国家政策框架》的主要内容

(一) 教师职前专业教育 (Initi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Teachers)

教师职前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机构进行, 其质量要符合《高等教育法案》规定的标准。《教育者规范和标准》 (2000) 恰当地描述了高水平教师的标准:特定学习领域、学科的专家;教和学的专家;评价专家;课程开发者;领导者、管理者;学者、终身学习者;能在社区、教区发挥作用的专业人员。这七项标准为设计新的教师教育项目提供了基础。

1. 获取职前专业资格证书的途径。

一是修满教育学士学位的480个学分, 有一年实践教学经验, 达到国家质量框架的第7级。五种途径可获得教育学士学位: (1) 全时或非全时制的面授; (2) 面授和远程学习相结合的非全时制学习; (3) 培训首次应聘做教师的远程教育; (4) 接受过远程教育、进行过有教师指导的面向首次聘用人员的学校实习, 被省教育局聘用为实习教师; (5) 进行过远程学习, 接受过学校实习, 这些教师希望提高资格水平, 或希望改教教师短缺的学习领域或学科。所选择的远程教育机构应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有能力指导学生, 并通过高等教育质量资格鉴定。

二是修满360个学分获得第一个学位 (如文学学士、理学学士等) , 再获得教育学等级证书所需的120个学分, 后者与目前的教育研究生证书及特殊教育研究生证书相当, 才能符合《高等教育质量框架》的要求。通过这两种途径获得的资格是相同的, 都可以经南非教育者委员会注册成为教育者。

2.教师职前专业教育质量的保障措施。

(1) 培训期间可以进行短期的实习, 但在最后一年要进行较长时间有教师指导的实习, 如去中小学, 应安置到有适当监督的学校, 省教育局要加强和大学的联系, 保障师范生的合理安置及中小学教师对师范生的指导。 (2) 可以进行远程学习。远程学习使学生能边学边工作, 降低了个人和家庭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成本。广泛应用的信息交流技术扩大了接受教师教育项目的机会, 增强了学习者的动机, 加快了交流, 为丰富学习资源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但只有那些有专业和管理能力的学校才有资格提供远程项目。 (3) 政策框架再一次强调了2006年7月南非教育者委员会决定为师范生提供的“培养中的教育者”注册资格, 它从培养初期就将师范生和教师职业结合起来, 在南非深受欢迎。

3.为师范生提供资助。

教育部投入大量资金对师范生提供贷款、奖学金。资助师范生的专款已经拨付给国家学生财政资助计划 (National Student Financial Aid Scheme) , 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贷款。教育部、省教育局和大学教育学院等部门合作启动Fundza Lushaka国家师范生奖学金计划, 由于奖学金是为了吸引成绩较好、愿意在急需教师的地区从事教学的学生, 因而选择学生以学业成绩为标准, 同时考虑个人的意愿。

(二) 继续专业教师发展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Teacher Development)

1.继续专业教师发展制度。

继续专业教师发展制度将确保目前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机构更有效、更直接地提高教师质量, 加强教学的专业地位, 指导教师参与有利于专业发展的活动, 防止教师进入欺骗性机构接受培训, 增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南非教育者委员会作为专业教育者的法定管理机构, 全权负责继续专业教师发展制度的实施、管理及质量认证。该机构能得到必要的资源与支持以保障职能的充分发挥。每个老师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 在每个三年周期得到符合要求的专业发展学分, 这些活动应被南非教育者委员会认可、符合教师的需要或聘用部门的需要。可通过参与以下五种活动获得专业发展学分: (1) 学校指导的项目; (2) 雇佣部门指导的项目; (3) 资格项目; (4) 由教师联合会、社区性组织或其它经过认证的部门提供的项目; (5) 自选活动。

无论教师个人还是集体都要对专业发展有高度的责任感, 这是一项基本原则。雇佣部门会指定必须参加的继续专业教师发展活动, 其它活动自选。在公共体系中, 国家、省、区的相关教育部门或学校支付必须参加的活动的费用, 技术发展税就是为这种培训筹措资金。尽管一些重要领域可以提供奖学金, 但教师本人要支付自选活动的费用, 成功提升资格的教师会得到专业发展学分。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教师不能为了获得专业发展学分而忽视自己的职责; (2) 对那些已经负担过重的教师不能再增加管理负担; (3) 撤销质量低劣的培训机构、取消质量低劣的专业发展活动。如果专业发展活动直接和教师的课堂管理结合起来, 第一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培训机构可以向南非教育者委员会提出申请, 要求批准它们的专业发展活动、分配给它们专业发展学分, 向南非教育者委员会汇报成功参加被批准的专业发展活动的教师所获得的专业发展学分, 限制教师每年可获得的最高专业发展学分, 培训机构要承担管理任务, 记录、报告教师得到的专业发展学分, 这样可以解决第二个问题。南非教育者委员会实施质量管理制度可以解决第三个问题。

继续专业教师发展的核心是:能力、加强。项目的设计、内容和宣传应让教师相信自己能从中受益。参与继续专业教师发展活动的收获是:增强专业自信心, 丰富知识, 更充分地理解和提高教学和课堂管理技能。除了这些内在的收获, 获得专业发展学分的教师比未获得专业发展学分的教师更有竞争力。

2.继续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管理。

南非教育者委员会要求培训机构根据特定的标准上报专业发展活动、项目和课程, 每项被批准的活动、项目和课程都占有一定的专业发展学分, 培训机构将教师得到的专业发展学分上报南非教育者委员会, 南非教育者委员将其保存在国家继续专业教师发展电子数据库。南非教育者委员会通过以下形式保证继续专业发展活动的质量:认可达到标准的培训机构和活动;通过参加项目的教师的反馈信息指导培训机构和项目;正规的指导和评价方法。

南非教育者委员会在教育部的协助下对继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进行管理。继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包含许多子系统, 省教育局、地方机构、学校管理团队和教师联合会要鼓励教师参与继续专业教师发展活动, 各培训机构有责任依据南非教育者委员会的标准设计、实施高质量的活动。为了维护教师的利益, 南非教育者委员会批准的质量认证机构要对培训机构及培训机构提供的项目是否达到标准进行监督。南非教育者委员会或代表南非教育者委员会的部门控制的电子管理信息和交流系统负责记录、搜集数据, 指导继续专业教师发展项目和活动, 这个系统是教育数据平台的一部分。

3.继续专业教师发展项目。

所有继续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必须强调以下方面的全面发展:学习领域、学科内容、教育能力、对不断变化的学校的社会特征的全面理解、不同课堂中管理学习的能力。继续专业教师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学习领域或学科知识、尤其是提高能力上, 但不能将教育学知识和能力排除在外, 重点支持在语言及阅读写作教学方面能提高教师竞争力的项目。加强语言和学习的联系, 重视本地语言的运用, 支持那些加强语言在教育中运用的项目, 所有教师应有机会学习当地非洲语言。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内容丰富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中, 应培养教师以下两方面的能力:能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风格, 能与教育心理学家、教法专家协同工作[1] 。

三、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一) 提供多种获得职前专业资格证书的途径

南非实行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制度, 学生可以直接接受师范教育, 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后再修教师教育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教育学士学位:能参加面授, 也能接受远程教育;能进行全时制学习, 也能进行非全时制学习。这为学生获取职前资格证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接受教师教育, 增加教师供给。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主要采取封闭式的培养模式, 由于远程教育质量不能保障, 教师职前教育也仅限于面授, 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因此, 有必要扩大教师职前培养的渠道, 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 重视开放式培养模式。

(二) 重视能提高教学能力的继续专业教师发展项目

南非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多, 教育部门为教师培训投入了许多资源。但实践证明, 教师培训对提高中小学生成绩的作用不明显, 因此, 《南非教师教育和发展国家政策框架》非常重视能提高教学能力的继续专业教师发展项目, 使教师在学习领域、学习内容、教育能力、课堂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展, 提高教师培训的效能, 这是南非继续教师发展制度最有价值的部分。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教师接受在职培训, 但培训重形式轻内容, 重理论轻实践, 学用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 许多教师仅仅为提升资历, 培训机构主要为自身的经济利益, 培训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不大, 导致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建议加强对教师培训课程的管理, 削减理论知识的比例, 增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的比重。

(三) 完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措施

《南非教师教育和发展国家政策框架》对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都制定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实习时间长达一年, 并且有教师的严格指导, 学校 (包括远程教育机构) 只有经过资格认证才能培训教师。我国师范生实习时间很短, 一般不足两个月, 也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中小学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 因此, 职前实习对提高师范生职业能力的作用非常小。对教师在职培训质量缺乏监督, 在职培训流于形式。我国师范生有助学金, 也在尝试实施师范教育免费制度, 但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培训机构对教师在职培训提供的资助很少, 培训费用一般由个人支付, 高额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严重打击了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贫困地区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在职培训受益者不仅是教师, 学生、中小学、社会都可从中受益, 政府和学校有义务负担部分培养成本。

参考文献

8.国家教育扶贫政策 篇八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国家政策方针;教育方法

要做好对学生的国家政策教学,教师首先要深刻了解我国的国家政策,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

一、借助生活场景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这么一个错误观念:他们会认为国家政策并不是他们需要去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家长需要去了解的,与他们无关。也正是因为学生存在这样的观点,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不大。因此要落实好国家政策的教学,就要吸引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场景进行导入,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就可以列举以下生活场景:

现在许多家长都在用苹果电脑以及苹果手机。

通过列举这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就可以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充满了外国的生活用品,甚至会有部分学生只钟情于国外品牌,在清朝的时候,我们国家还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那么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现“对外开放”的呢?通过引入这样的生活场景,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借助生活例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進行教学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所学政策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在学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现场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从而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以下这两个问题:同学们,你一共有多少兄弟姐妹?你们的家长又有多少兄弟姐妹?通过对比,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计划生育”国策的认识了。

三、开展辩论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基本国策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他们对基本国策的进一步体会,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开展辩论会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就可以开展以下辩论会:

正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的经济将会得到很大发展。

反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的经济风险将会大大提高。

决定论题后,教师就要对全班进行分组,平均将全班分为两组,一组代表正方,一组代表反方。通过辩论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对外开放”的全面认识。

因此,本文阐述了三个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国家政策教学的办法,希望各位思想品德老师可以做好相应的国家政策教学,提高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

参考文献:

钟少玲.基于学业评价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有效复习方式初探:以《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的复习为例[J].新课程:上,2011(1):65-66.

上一篇:陈堡初级中学2011年度工作小结下一篇: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