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黛玉的诗词

2024-10-16

红楼梦黛玉的诗词(精选9篇)

1.红楼梦黛玉的诗词 篇一

林黛玉, 在我们的记忆里, 娇柔灵幻、才情四溢、坦率谦和又自尊自爱。在《红楼梦》众多女性角色中作者对她着墨最多, 塑造得最美好的。黛玉精神集中体现在她对宝玉的爱情。这种爱情建立在相互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上, 表现出真挚和坚定。然而, 黛玉只能用诗和哭来倾泄内心燃烧着的被压抑的爱情, 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种悲剧人生不仅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也是她性格使然黛玉未登场前, 仅些许笔墨, 我们就被她的超凡脱俗吸引。“受天地之精华, 复得甘露滋养, 遂脱了草木之胎, 换得人形”。第一次正式展现黛玉天仙似的美是其初到贾府。风姐一声惊叹:“天下竟有这样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宝玉眼里, “两弯似蹙非蹙的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如此高超的文学描写, 真可谓是出神入化。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黛玉之美, 尤其体现在她的才学和诗人气质。书中“堪怜咏絮才”、“冷月葬诗魂”, 是将她比作东晋著名女诗人谢道韫和明代的才女叶琼章。黛玉的诗词构思奇特、见解独到。其《白海棠》中“娇羞默默同谁诉”, 借海棠的神韵倾诉了少女的情怀。其《柳絮词》将她孤独、寂寞和对爱绝望的情怀优美感人地抒发出来。其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毫端蕴秀临霜写, 口角噙香对月吟”体现人美、花美、景美、情美;“满纸自怜题素怨, 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自己多愁多病, 自怨自艾的情状及一怀情愫无人理解的苦闷。黛玉自言“无赖诗魔昏晓侵”, 她不可一日无诗, 没有了诗, 也就没有了黛玉。

黛玉的另一特征是自卑。她的才学成就了她多思多虑, 多愁善感的个性。黛玉从小寄人篱下, 生活表面繁华实质苍凉。缥渺无望的爱情煎熬着她, 孱弱的身体更让她感受生命的折磨。她的自卑情结由命运造成, 也写成了她的命运。她总是疑心重重, 用清高孤傲来保护自已。不了解她的人觉得她尖刻甚至小心眼。然而, 黛玉的病态美却被曹雪芹描摹到了极致。忧愁成为她美丽的一部分, 死亡成为她生命中最精采的一笔。在凄美的高潮, 黛玉的生命戛然而止, 永远停留如花般的岁月, 在我们心中成了永恒。

二、《红楼梦》英译本所传递的黛玉文学形象

黛玉形象如何通过《红楼梦》英译本在西方传递呢?先来看看译本发展的情况。19世纪相继出现四个英译本, 都只翻译其中数回。它们为当时的西方读者提供了了解汉文化的语言资料, 却把《红楼梦》传播成一部东方言情小说。20世纪有三个英译本, 其一从德文版转译过来, 另两个分别由王良志和王际真翻译。他们服从美国出版界的要求, 只保留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 删掉几乎所有描写封建社会生活的内容。其实, 《红楼梦》与其说是一部爱情小说不如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个译本虽扩大了《红楼梦》在西方的传播, 却不是原汁原味的《红楼梦》。到1973年才出现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大卫霍克斯让西方读者完整领略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各个译本对黛玉的描写与我们熟知的黛玉形象都有差距。早期英译本把黛玉译成BlackJade (黑色的玉) 。这个翻译从中文字面上讲还算说得过去, 因为黛玉确有黑色的玉之意。问题是Jade在英语中有两个引申义:其一loosewoman意为放荡的女人;其二horse即马。那么, BlackJade作为人名便具有隐含意思:aloosewomanofdarkskin, 或者blackhorse。这两个含义都与黛玉挨不上边, 甚至有损原著中的黛玉形象。

黛玉还有个诗号“潇湘妃子”, 她在大观园的居所就叫“潇湘馆”。《红楼梦》中描写到“一带粉垣, 里面数楹修舍, 有千百竽翠竹遮映”。“潇湘馆”的翠竹象征一种不屈不挠的品质, 高洁中带着儒雅, 含蓄里透着活力。“潇湘妃子”正透射出这样一种魅力。译本称“潇湘馆”为“Naiad's House”。Naiad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水泉之神, 是美丽、天真、快乐和仁爱的化身。黛玉就顺理成章成了西方人眼中的Naiad, 被称为“RiverQueen (江河王后) ”。Naiad化的黛玉有益于《红楼梦》在西方的传播, 因为Naiad象征善良、优美和爱, 是西方读者心里的圣洁女性和熟知的形象。这个翻译体现了译者的良苦用心, 为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读者打开了解黛玉的门, 使他们喜爱黛玉。但是“RiverQueen”所确定的文学形象, 也有不妥之处。首先, Naiad以快乐为基调, 而黛玉的悲剧色彩浓厚;其次, 两人性格特征差距太大, 一个聪明有才气, 自尊又自卑, 另一个却是仁慈宽容;其三, “潇湘馆”虽名为“潇湘”, 但水并不是其重点, 其精髓体现于翠竹。若是把她定位成RiverQueen显然是望文生义。

霍克斯译本对人名大多采用音译, 黛玉即Dai-yu。很多学者对这种处理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为汉语拼音是中国人自己制定的, 每个拉丁字母都有中国自己的发音, 没学习过拼音的外国人常常产生误读。

总之, 黛玉文学形象在西方的传播如果获得成功, 可以让《红楼梦》走向世界, 让更多人关注红学研究, 爱上中国文化。但是, 一旦产生误传, 西方读者会对原著产生偏见甚至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

参考文献

[1]魏瑾.从文学文体视角看林黛玉形象在翻译中的再现[J].安徽文学 (文教研究) , 2007 (5) .

[2]包颖璟.黛玉文学形象在霍克斯译本中的变异[J].考试周刊2009 (9) .

2.《红楼梦》——黛玉葬花 篇二

她与贾宝玉情趣相投,随着年龄增长两人彼此倾慕,可是由于当时礼法的约束,不能互诉衷肠,后来又因为薛宝钗的出现,更增添了林黛玉的烦恼。

这一年,芒种节的前几天她去贾宝玉住处,正在生闷气的丫头们不知道来的人是她,没有给她开门。她误以为是宝玉针对她,又联想到自己母亲早亡,如今寄人篱下,心中憋屈了好久。芒种节这一天,她只有借着扫花、拾花、葬花来排解自己的苦闷。宝玉知道她不开心,却不知道为什么。

1.黛玉吃了“闭门羹”,气得浑身发软,独自回房,心想:住在舅母家,到底是客。如今寄人篱下……一边想一边落泪,很迟才睡下。

2.第二天是芒种节,黛玉因为睡得晚,所以起得也晚,刚起床就出门去了。

3.宝玉来到黛玉住处没找到她,猜想她可能躲到其他地方了,四下打量一番,感叹道:“她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说着,用衣服兜起花瓣,一直走向上次和黛玉一起埋桃花的地方。

4.到了那,只听见从不远处传来呜咽之声,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哪房里的丫头,受了委屈,跑到这个地方来哭。”

5.宝玉一面想,一面停住脚步,只听她哭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

6.“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7.“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8.“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9.宝玉被诗文内容打动,也不禁哭出声来,不觉将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

10.黛玉一边吟诵着《葬花吟》,一边低声啜泣,心想:人人都笑我痴,难道还有个痴的不成?

11.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道:“我以为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又忙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转身走了。

12.宝玉急忙追上,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黛玉只装没听见,回头就走。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13.听见这话,黛玉不由得站住,回头道:“当初怎么样?如今又怎么样?”

14.“如今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里,我也和你一样是独生子,只希望你我能心灵相通。谁知……”说着不觉滴下泪来。

15.黛玉听了这个话,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到九霄云外了,便说道:“你既这么说,昨儿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头开门?”

16.宝玉诧异道:“这话从哪说起?我要是这样,马上就摔死!”林黛玉急忙说:“大清早别死呀活的,也不忌讳。你说有呢就有,没有就没有,发什么誓呢。”

17.宝玉道:“我真的没有见你去。那天就是宝姐姐来坐了一会就出来了。”

3.红楼梦里林黛玉诗词 篇三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12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四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倾城倾国,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五岁上学,七岁母亲早亡。外祖母贾母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十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十一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十一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十二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由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4.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篇四

论点:通观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出中国古代封建家族、封建社会衰败没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巨大悲剧;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只是贯串其中一支主要的咏叹调对唱,却也是注定的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由伟大作家曹雪芹栽培和浇灌,宝玉黛玉的爱情之花,具有一种永远的凄艳之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民主主义的萌芽,是作者真善美的寄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其爱情形象的悲剧魅力,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

本论: 总述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3、林黛玉小气多疑的性格特征。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结论: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有其鲜明的阶级烙印和时代烙印;她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并没有脱离封建主义的思想而独立。而后这种情况又是与当时虽有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但这种萌芽尚不能脱离封建主义经济母体而独立发展的状况相一致。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1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1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2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4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5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6 注释„„„„„„„„„„„„„„„„„„„„„8 参考文献„„„„„„„„„„„„„„„„„„„8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 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既有尊重自我、敏感、尖刻、孤高、脆弱的一面,又有尊重别人、篤实、宽厚、谦和、坚强的一面。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二者在她身上是辩证的统一。其内在联系是:从人生哲学上说,就是黛玉的谁尊重我,我就尊重谁的处事原则,这种处事原则饱含着近代平等观念的萌芽。从政治思想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叛逆本阶级给青年一代所指定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念。从婚姻观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而爱情又必须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这三者,也就形成了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脆弱;坚强;叛逆;小气;宽厚;自尊又自卑;

[正文]《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她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自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姐妹兄弟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字相伴,进入京城后,便长住贾府与宝玉相亲相爱。她生性孤傲,纯洁率真,小气多疑,是封建的叛逆者。她藐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真心相爱,但爱情被王夫人等残忍的扼杀了。林黛玉德才兼备,天生丽质,便到头来既在无奈中香消玉损,留下千古遗愿。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悲剧?下面就分别从林黛玉的性特征表现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寄人篱下,因而什么事情都显得小心在意,唯恐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本来性格的外面有“小心眼”的一面。林黛玉的“小心眼”谁都知道,可她“小心眼”的背后是坦诚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真是相爱,但她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她把薜宝钗、史湘云看成情敌,说话刻薄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薜宝钗生病,贾宝玉去探望,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她来了,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薜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然而率真的林黛玉在表露着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畅开了她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的眼中,容不得半点微尘,但也不见前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就锋芒毕露地相对。但也就事论事,论过之后也丢在了一边,正是这种坦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不把她当外人。有时候缺了她,大家都感到空虚寂寞。她的灵魂是清澈的,“小心眼”、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瑕疵罢了。在大观园里,她把薜宝钗当情敌,但后来又坦诚相见,结为姐妹,谱写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薜宝钗的善意批评所感动,深情的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既太感谢激你,往日既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表面“小心眼”的林黛玉却能做到,再说小气是说不过去的。林黛玉不仅在十二钗面前表现很宽容,就是丫环面前也不例外,丫环紫娟就曾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经常闹别扭的事批评林黛玉:“宝在

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不明就理的,但林黛玉也却一声也不责怪她。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心眼”,“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别人不知,还以为林黛玉真是个多心的人。其实,林黛玉怀疑薜宝钗是有原因的,薜宝钗确实对林黛玉奸诈过。林黛玉对她怀有戒心是很自然的。而当林黛玉处在孤苦、愁闷的心境下,薜宝钗给她捎来一点燕窝说几句悄悄话之后,就把心都全盘掏出来给薜宝钗,把内心的秘密都说给了薜宝钗。在这里,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薜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这一切并不是她幼稚不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直率的美德。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的是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其实,这些都是种表面现象,在其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着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林黛玉母亲去世后,进入京城寄人篱下。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心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的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说话尖酸刻薄等事情都是和她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它就像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微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在《红楼梦》的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难囊,贺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宝玉一时高兴把身上的所佩之物都给了众小厮们,林黛玉知道后,以为自己送给他的“荷包”也给了小厮们拿走了,就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完就赌气回房,把原来正替宝玉做的香袋儿“拿过来就咬”。后来宝玉跟她解释过后,她也知道了那“荷包”宝玉珍藏在怀里,可还是生气,当宝玉向她赔不是时,她还边哭边说:“你不用对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最后禁不住要宝玉“好妹妹长、“好妹妹”短的短赔不是。咋舌一看,林黛玉似乎真是太小气了,简直有些无理取闹的架势,但只

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心眼”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自尊心,是这种强烈自尊心的表现。[1]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到怡红院敲门,刚好碰到晴雯生气,没听清是林黛玉的声音,而不开门,林黛玉就错疑在贾宝玉身上,就“独立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回去后,又“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薜宝钗史湘云都曾受过贾宝玉不留情面的顶撞,她们也不过是满脸通红而已,而林黛玉却只因一点误会受了点委屈就撕心裂肺的痛苦,实可见其自尊心的强烈了。要列举林黛玉为捍卫自己的自尊心而表现的事例太多了。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莫过于林黛玉在处理爱情问题表现出的尊严,生命与爱情皆可抛了。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林黛玉发现宝玉看的是《会真记》后,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并也笑道:“果然有趣”。可当贾宝玉借机说出:“我就是一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是,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顿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生气地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的胡说,好好的把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说到欺负时,早又把眼睛弄红了,;转身就走。这一切,可见林黛玉的自尊心是何等的强烈了。总而言之,对林黛玉来说,自尊和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所以,她时时刻刻在人面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在性格上是有些缺陷的,使得她有时在贾府内不受一些人的欢迎,那她是怎么样小性多疑的呢?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有这么一段“„„二人正说话,只见紫娟进来,宝玉笑道:“紫娟,把你们的好茶沏碗我喝。”黛玉道:“别理他,你先给我舀水去罢。”紫娟道:“他是客,自然先沏了茶来再舀水去。”说着,沏茶去了。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共鸳账,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急了,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了。”一面哭,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逼得贾宝玉慌忙赌咒发誓:“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好歹别告诉去,我再敢说这些话,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明明是两人一同看的《西厢记》,书中这些言语,林黛玉早就烂熟于心。这时宝玉随口一说倒成了“调笑”她了。细揣林黛玉的心理,大概是因为当时有紫娟在场,不得不矜

持一下,生怕被别人取笑了去。而紫娟对林黛玉却是忠心耿耿,甚至为了她不惜顶撞贾府“正经主子”。林黛玉对自己身边贴心的人尚且如此防备,可见其生性多疑。还有一次林黛玉夜访怡红院的时候,正遇着晴雯和别的丫头拌嘴,没听出她的声音,林黛玉叫门不开,便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只听见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林黛玉心中越发动了起,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告他的原故„„然后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久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在这里,林黛玉不仅多疑,想象力更是丰富,可以将完全不相干,不合情理的事情掺杂在一起,从而坐实了贾宝玉的无情的罪名。而在此之前,宝玉就对她说过,掏心窝子的话“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远你的呢?这样掰开揉碎的明白话,都不能打消她心头的疑虑,可见林黛玉实在是一个不明白的人了。再从逻辑上推敲,就算是现在单元楼,站在门外也不可能听到里面人们正常的音量的对话声,再加上宝玉宝钗都不是会大声喧哗的人,林黛玉站在大门外,是绝对不可能听到。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这些只不过是林黛玉疑心病发作引起的幻听而已。这跟林黛玉生性多疑是分不开的。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从上可以看出,林黛玉本来是个纯洁、率真、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的人,但由于 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造成了各种复杂性格的特征。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夜间下雨,宝玉要从黛玉那里回去: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枝小蜡,递与宝玉道:“这个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了打破了,所以没有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这些开启黛玉的心扉之处,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息,其心地何等之纯净而美好!但黛玉又“小心眼”说话尖酸刻薄、小气多疑等。比如,第十九回“意绵绵静玉生香”一节中,宝玉闻得林黛玉袖中发出一股幽香,便拉住要瞧笼着何物,林黛玉说:“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说:“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的香”。林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 6

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霜儿,雪儿替我泡制,我有的是那些谷香罢了。”当宝玉识趣地避开话题后,她又说:“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害得宝玉一时解不下来,就问:“什么‘暖香’?”她却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后来还是宝玉解得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冷香”的就是薛宝钗一人,而林黛玉说的那个“人家”当然就是指宝钗了。从这里比方出来,一句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画出来了。亏他相的确良倒出快!”这一番明褒暗贬的话,倒是着实刻画出了林黛玉的小气多疑。从林黛玉这么多的生活事情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造成这样复杂性格的原因。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比如正是这种觉醒了的人的价值观念,所以她挚着地追求着实在的人生和真正的爱情,热恋着“心王熙凤“戏效彩斑衣”那样令人恶心的“孝心”。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勤和在作诗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面前的假慈悲,“薜姨妈的爱语慰痴颦”等封建社会的遗毒。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渠沟”的人生道路。这样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极傲世的性格就必然和世俗隔隔不入。因此,由于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因而就不见容于这污绰世俗的更大不满。就是这些原因,循环往复的作用,形成林黛玉性格与现实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就形成了林黛玉丰富复杂格特征。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允许他们之间的爱 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向他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今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大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作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毁灭了,林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没得到美满的婚姻。林黛玉毕竟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得到封建势必力的认可,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她没有贾宝玉那样自信,她担心着将来不知如何,更多是预感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显得无能为力。事实是有一团乌云 7

笼罩在他们的爱情空上,而乌云的制造者是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林黛玉成为她安排中的一个牺牲品,林黛玉小心眼儿,在大观园中得罪了周围很多人,婚姻之事也没有替她着想,她的性格孤傲,对别人没有一点而顾忌,直率惊人,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她的叛逆思想,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是那样的勇敢绝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此外,她强烈的自尊心也是造成她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比如,在第二十六回“萧湘馆春困发幽情”一节中表现得也很充分。当宝玉当着林黛玉的面对丫环紫鹃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林黛玉是气得“登时撂下脸来”,还哭着说:“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哭着下床往外就走。林黛玉为什么这样大发作呢?当宝玉来时就明明听到林黛玉在床上忘情地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足以说明林黛玉心中对宝玉的爱恋是无限火热的。每日都为宝玉神昏不定,思曲缠绵,而且自己口中说的就是那所谓的“混话”。本来宝玉话中的内容、词语的实质是可以带给林黛玉爱情的喜悦的,但宝玉表达爱情的方式却伤了她的尊严,令她无法接受,可见,她这种强烈的自尊心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这样一个美丽、柔弱、勇敢的悲剧形象,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中,屹在中国文学史上。[2] 总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多侧面性。其性格特征是时代所赋予的,是在与污绰的世俗斗争中形成的。她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是成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说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成了千古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注释:

[1]马建华:《一个封建礼教的回归者------林黛玉性格之我见》,红楼梦学刊,199901期。

[2]何大堪:论《红楼梦》的人物系统,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文选,1985年。

参考文献:

[1]张锦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十二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2]曹雪芹:《红楼梦》,岳麓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田兴爱:《林黛玉人物的思想品格》,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02期。[4]刘继保:《红楼梦》评点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吴敏、赵谦、王占梅:《林黛玉性格浅析》,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 9

5.<红楼梦>黛玉照镜 篇五

<红楼梦>黛玉照镜

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

[说明]

这是续作者叹黛玉病中照镜、顾影自怜的话。

--------------------------------------------------------------------------------

[注释]

1.春水――喻镜子。

2.卿――对人的.昵称。这里指镜 中形象。

--------------------------------------------------------------------------------

[评说]

6.红楼梦黛玉的诗词 篇六

一、主要故事在荣府

细心的学生读完这部书就可以发现,其实书中发生在大观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荣府。因为主要的人物宝、黛、钗、凤等“十二钗”,大部分都是荣府的人或荣府的亲戚,宝、黛、钗的爱情纠葛也发生在荣府。

《林黛玉进贾府》主要记叙了荣府迎接黛玉到来这件事,上到王、邢夫人、凤姐等重量级的人物,下到丫头、仆人,都为贾母这个外孙女忙乎着。迎接黛玉的那天,除了两个舅舅,几乎所有的亲戚都和黛玉厮见,众人随贾母神情的变化而转变,连凤姐这个管家也好一阵吹捧黛玉,这样的表现是为了让黛玉有到家的温馨之感吗?非也!是做给贾母看的,谁会在意年幼且可怜的黛玉呢?在荣府,贾母是众星捧月式的人物,贾母疼惜黛玉,当然大家投其所好。如果再细心一点,看到《红楼梦》后边很多的故事,就会相信文本中的这个现象,宝黛二人的两小无猜,长大后心生情愫,都是这个老祖宗在荣府安排的;后来宝、黛、钗的纠葛,宝黛的爱情破灭,金玉良缘的促成,都是老祖宗在荣府制造的,所以说,这个荣府的老祖宗决定了荣府的众生苦乐,大家的所作所为也尽量迎合这个老祖宗,所以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荣府中的大人物,注意这些大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细细揣摩,从而来解读整部《红楼梦》故事中人物的命运。

二、人物地位看描述

《红楼梦》中哪些人是重要的人物,作者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重点写了宝玉、黛玉和凤姐的肖像和行为举止,对贾母、二位夫人和“三春”的描写次之,《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安排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重点看文本中描述的人物形象,来完成对整部书的重要人物的了解。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这个管家的描述可谓精彩,文本给了重量级的描述,让学生认识了凤姐。可能有些学生会疑惑,为何要让她去做管家,而不是李纨这个大嫂子,除了李纨的遗孀的身份不便外,关键是凤姐的身份:从荣府中看,她是贾赦的儿媳妇,还是王夫人的亲侄女;从家世看,她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大小姐,身份尊贵。所以凤姐不论是家世,还是人脉,都是绝对的管家人选,就因为这个特殊身份,才有了人未到,声先闻于贾母前的“放肆”,才有了在黛玉面前的卖弄,才有了在贾母跟前的讨好,这都是因为凤姐在荣府的地位所决定的。这个重要的人物当然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要浓墨重彩,正是这番刻画,我们才认识了美丽、尊贵、精明能干且贪婪、狠毒的凤姐,对她在以后协理秦可卿丧事、加害贾瑞、收取贿赂等行为就好理解了,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细细品味《林黛玉进贾府》这个文本,从中更好地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对人物的安排。

三、宝黛爱情隐眉目

《红楼梦》的结局因为宝黛爱情的失败,黛玉心死焚稿而亡,其实这个结果,我们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细细揣摩,其实也能看出点眉目。可能很多人会持反对意见,贾母对黛玉是多么地疼惜,怎么会反对宝黛亲上加亲的婚姻;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贾母对未来的孙媳妇,她不光要求亲上加亲,还要看女子的容、工、德等,当然还要身体健康,因为传宗接代是大事,关系到荣府的未来。

从《林黛玉进贾府》种种迹象看来,贾母对她是不满意的。首先她的身体太单薄,还是个“药罐子”,贾母对黛玉的照顾只是为了疼惜已逝女儿的遗孤,这样的身体做未来孙媳妇,贾母没什么想法?黛玉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让她也不可能成为宝二奶奶,在贾母的迎亲宴上,贾母问黛玉念过什么书,黛玉回的是“四书”,其实满腹经纶的她已经在谦虚了,但黛玉再问“三春”念的何书时,贾母说的是“读的什么书,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意思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年幼的黛玉哪里想这么多,没有把住自己的嘴,而让贾母嫌弃,这个坏印象到后来也没有改变,以至于黛玉要死了,贾母也不去见见,看来和对黛玉刚进贾府的坏印象脱不了干系。就《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这些事,细细品味,宝黛的爱情实在不可能成真,只能是个悲剧。

7.红楼梦黛玉的诗词 篇七

一、主要故事在荣府

细心的学生读完这部书就可以发现,其实书中发生在大观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荣府。因为主要的人物宝、黛、钗、凤等“十二钗”,大部分都是荣府的人或荣府的亲戚,宝、黛、钗的爱情纠葛也发生在荣府。

《林黛玉进贾府》主要记叙了荣府迎接黛玉到来这件事,上到王、邢夫人、凤姐等重量级的人物,下到丫头、仆人,都为贾母这个外孙女忙乎着。迎接黛玉的那天,除了两个舅舅,几乎所有的亲戚都和黛玉厮见,众人随贾母神情的变化而转变,连凤姐这个管家也好一阵吹捧黛玉,这样的表现是为了让黛玉有到家的温馨之感吗?非也!是做给贾母看的,谁会在意年幼且可怜的黛玉呢?在荣府,贾母是众星捧月式的人物,贾母疼惜黛玉,当然大家投其所好。如果再细心一点,看到《红楼梦》后边很多的故事,就会相信文本中的这个现象,宝黛二人的两小无猜,长大后心生情愫,都是这个老祖宗在荣府安排的;后来宝、黛、钗的纠葛,宝黛的爱情破灭,金玉良缘的促成,都是老祖宗在荣府制造的,所以说,这个荣府的老祖宗决定了荣府的众生苦乐,大家的所作所为也尽量迎合这个老祖宗,所以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荣府中的大人物,注意这些大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细细揣摩,从而来解读整部《红楼梦》故事中人物的命运。

二、人物地位看描述

《红楼梦》中哪些人是重要的人物,作者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重点写了宝玉、黛玉和凤姐的肖像和行为举止,对贾母、二位夫人和“三春”的描写次之,《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安排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重点看文本中描述的人物形象,来完成对整部书的重要人物的了解。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这个管家的描述可谓精彩,文本给了重量级的描述,让学生认识了凤姐。可能有些学生会疑惑,为何要让她去做管家,而不是李纨这个大嫂子,除了李纨的遗孀的身份不便外,关键是凤姐的身份:从荣府中看,她是贾赦的儿媳妇,还是王夫人的亲侄女;从家世看,她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大小姐,身份尊贵。所以凤姐不论是家世,还是人脉,都是绝对的管家人选,就因为这个特殊身份,才有了人未到,声先闻于贾母前的“放肆”,才有了在黛玉面前的卖弄,才有了在贾母跟前的讨好,这都是因为凤姐在荣府的地位所决定的。这个重要的人物当然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要浓墨重彩,正是这番刻画,我们才认识了美丽、尊贵、精明能干且贪婪、狠毒的凤姐,对她在以后协理秦可卿丧事、加害贾瑞、收取贿赂等行为就好理解了,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细细品味《林黛玉进贾府》这个文本,从中更好地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对人物的安排。

三、宝黛爱情隐眉目

《红楼梦》的结局因为宝黛爱情的失败,黛玉心死焚稿而亡,其实这个结果,我们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细细揣摩,其实也能看出点眉目。可能很多人会持反对意见,贾母对黛玉是多么地疼惜,怎么会反对宝黛亲上加亲的婚姻;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贾母对未来的孙媳妇,她不光要求亲上加亲,还要看女子的容、工、德等,当然还要身体健康,因为传宗接代是大事,关系到荣府的未来。

从《林黛玉进贾府》种种迹象看来,贾母对她是不满意的。首先她的身体太单薄,还是个“药罐子”,贾母对黛玉的照顾只是为了疼惜已逝女儿的遗孤,这样的身体做未来孙媳妇,贾母没什么想法?黛玉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让她也不可能成为宝二奶奶,在贾母的迎亲宴上,贾母问黛玉念过什么书,黛玉回的是“四书”,其实满腹经纶的她已经在谦虚了,但黛玉再问“三春”念的何书时,贾母说的是“读的什么书,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意思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年幼的黛玉哪里想这么多,没有把住自己的嘴,而让贾母嫌弃,这个坏印象到后来也没有改变,以至于黛玉要死了,贾母也不去见见,看来和对黛玉刚进贾府的坏印象脱不了干系。就《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这些事,细细品味,宝黛的爱情实在不可能成真,只能是个悲剧。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写道“谁解其中味”,如果不细细品味,真的难以品出此书的真正意味,如果能从《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细细揣摩,再走进曹公的鸿篇巨制,相信会品出其中的“味道”的。

8.《红楼梦》 林黛玉 篇八

一、凄凉孤独的身世之悲

前世的因缘,注定了林黛玉一生的凄婉哀愁。林黛玉正是绛珠草的化身,而贾宝玉正是那赤瑕宫神瑛侍者。为报答灌溉之情,黛玉要将她一生的眼泪还他!若是今生不见他也罢,黛玉好歹能平平淡淡、安安康康地走过一生。偏偏地,命运的安排,还是将他们遇见了。自遇见了他,黛玉的泪水就未曾断过,直到香消玉损,直到泪干命尽。

前世的因缘,注定了她是逃不脱愁海的。而今生命运的坎坷,又注定了黛玉一辈子的孤独无助。

林黛玉,本是出生于豪门。其父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然而,遗憾的是“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幼时的黛玉,是幸福而快乐的,聪慧的她是父母心头的宝贝。

然而,这样的快乐是极其短暂的。在黛玉还没有来得及真切地体验幸福的天伦之乐时,母亲便撒手人寰,留下丈夫和幼小的女儿——黛玉。对一般的孩子来说,失去了母亲,就是失去了温暖的依靠。而对于体弱多病的黛玉来说,她更是多么需要母亲那温暖的怀抱啊!可是,无奈的,这是命运的安排,谁也无法左右!年近四十,内心凄凉的林如海,不得不作出决定:让黛玉投奔外祖母去。

二、不入世俗的性格之悲

林黛玉,出生豪门,可自小失去父母,寄人篱下。这样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使得她的性格必然与世俗格格不入。因为是出生豪门,她的身上自然有贵族身上那种特有的傲慢和高贵。可又因为是孤儿,寄人篱下,她又比一般人更自尊敏感,也比一般人更喜欢争强好胜,显示自己的才力。正因为这样的性格,在贾府里她既不得下人之心,也不讨主子欢喜。因此,在这复杂的大家庭里,她必然是处处碰壁,处处受伤的。

初到荣国府时,林黛玉留神地观看着一切,彬彬有礼地应接着一切。她似乎谨记着母亲的遗言:“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

起初如此地谨小慎微的林黛玉,后来便不再这么做了。很快地,她就给荣国府的人们,留下了“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印象。原来,她初来时的那种“留心”、“在意”等,都只不过是“恐被人耻笑了去”。

自父母双双离逝后,她在荣国府里的处境,更是难堪了。她深知自己不过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罢了。她越发变得孤高、自尊了。那傲慢的外衣下,掩饰不住她内心深处的自卑。她心高气傲、她多疑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她惟恐有人对她怀有歧视和轻蔑。周瑞家的送来了两枝宫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它的“维妙新巧”,而是是否“别人不挑剩下的”。她就是这样自己折磨着自己纤细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

三、忧伤高雅的才情之悲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才学的女子,没有独立的思想,因为能屈于命运的安排,或许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幸福,有时只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如此说来,没有才学,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李清照,才气横天,然而,她的人生却“怎一个愁字了得”!

林黛玉,绝对可以堪称是一个诗化的才女。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不但读《四书》,而且喜欢读《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等,对于许多名家诗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作诗才思敏捷、新颖独特。她的诗歌,能作得如此之好,不仅是因为她的聪慧和博学,更是因为,她是用心灵去感受生命中事物。即便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为平常的事物,都能触动她的情思,写下惊人之作。如此之高的才情,带给她的,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究竟是幸福,还是祸害?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咏白海棠〉

这首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韵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刻骨铭心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这样的诗,更充分地表现了黛玉的孤独、寂寞和痛苦。

林黛玉,是一个用心灵写诗的才女。她把自己的灵魂,也融进了诗歌的境界中。用诗歌诉说内心的痛苦和忧愁,用诗歌感叹生命的无常与无奈。

四、镜花水月的爱情之悲

爱情,是林黛玉生命的全部。这么一个孤傲的女子,不屑功名,不屑利禄,她是红楼众女子中性情最真,用情最深的一个。她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毅然成为封建的叛逆者。她和贾宝玉的爱情经历了太多的曲折,然而终究是镜花水月,一场泪水相伴的美梦,如烟似雾,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们一见钟情。初次见面,林黛玉看贾宝玉,看到了“万种情思”;贾宝玉看林黛玉,看到了“心较比干多一窍”。初次见面,他们觉得彼此是熟人,似曾相识。也许是因为前世,他们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早已相识,早已结下深情厚意。但更多的是因为,处于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他们都是对方心里理想的异性形象。林黛玉的字,就是贾宝玉起的。贾宝玉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林黛玉眉尖若蹙,用这两个字,岂不妙哉!这样的名字,其实也将预示着,未来的他们烦恼多于欢乐。贾宝玉初次见到了林黛玉,就上演惊心动魄的摔玉一幕,众人慌乱。而当晚,林黛玉便开始为他流泪了。在贾宝玉的要求下,贾宝玉与林黛玉住在一个空间里了。从此以后,两人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爱情的故事,也拉开了序幕……

林黛玉对贾宝玉掏胭脂的毛病,并不指责,反而嘱咐他干这些事,不要带出幌子;林黛玉从未要求贾宝玉求取功名,入仕为官,也从不对贾宝玉说那些“混帐话”。她对宝玉是真正的理解和关心。他们的心灵相通,他们是天生的一对有情人。

贾宝玉读《西厢记》,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吹过,把树上的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贾宝玉惟怕脚步把花践踏了,兜了那花瓣,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漂漂荡荡,竟流出了沁芳闸去了。这时,却遇见了来葬花的黛玉。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同样的爱花,爱那纯洁的生命。贾宝玉引用唱词,“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这一场相会,他们一同葬花,显露了他们共同的志趣;这一场相会,给了林黛玉一个展现内心情窦的机会,贾宝玉的及其推荐的《会真记》,拨动了少女黛玉的春心。他们的爱情,正式萌芽。然而,从一开始,他们的爱情,就含着对青春短暂、人生无常的感叹,就像易落的桃花、易逝的春光。也许,真正的爱情,从来就与苦愁相伴……

因为彼此相爱,却又没有正式交心。扑朔的情感总在折磨着一对真心相爱的情人。贾宝玉玉林黛玉,因为亲密,就要求更亲密。则不免又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追求完美的黛玉,眼里是容不得沙子的。她嫉妒着情敌薛宝钗,她害怕也担忧贾宝玉有了姐姐便忘了妹妹。于是,怄气、冲撞、苦闷,成了他们爱情生活的重要内容。

林黛玉也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就因为她以为贾宝玉也将真心隐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人原本是一个心,但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爱情的折磨,黛玉越发心碎。流不尽的泪水,是真的为了还他前世的恩情。柔弱的身躯,岂能承受如此之重的心灵负担!

综观林黛玉的一生,是痛苦的、忧伤的、悲剧的一生。她的人生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是爱情的悲剧。这样的悲剧人生,是命运的安排,更是封建礼教制压的结果。

曹雪芹,他的人生命运就是悲剧性的。他爱所有的女儿,同情所有女儿的生命。他“见了女儿便清爽”,可是女儿的生命终究逃不脱封建礼教的压制。

林黛玉,是他笔下最美丽的女子,是金陵十二钗之首。林黛玉的身上有女子的柔弱,有女子的真性情,有才女的聪慧,有诗人的忧伤……曹雪芹爱她,可是也无奈地给予了她悲剧的人生。

封建制度,扼杀了纯真的爱情,也压制着做人的真性。追求自由,追求完美,追求爱情,林黛玉毅然成为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也就注定了悲剧的人生。

9.红楼梦黛玉的诗词 篇九

摘 要:《红楼梦》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的乃至世界文学上都有着很好高的文学成就,而林黛玉作为书中的主人公之一,具有着复杂的性格,本文就作品中林黛玉的复杂的性格进行梳理与分析,找到这种性格形成的深刻的原因,完善我们对林黛玉的认识,深刻的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林黛玉;性格;形成因素

一、《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

1、敏感细心

林黛玉的性格是极其敏感细心的,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就充分的显示出她这一点,虽然众所周知女孩子的性格都有敏感细心的成分,但是林黛玉的性格却是过度的敏感细心,有点背后的小事就认为他们是在说自己,敏感的性格本身是正常的体现,也可以看作是女孩子的正常的保护自己,而细心可以说是女孩子的美好的品质,它可以使女孩子在做事情时充分发挥这种细心,来很好地完成任务,但是林黛玉由于环境与身体的原因,这就过度的细心了,以至于给自己增加了许多的烦恼,自己的生活的空间也较为的狭窄。这种性格也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贾府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环境,而自己又是寄人篱下,所以这种特殊的敏感使自己的精神时刻处于绷紧的状态,大大增加了身体的负担。

2、淡泊

而林黛玉的性格中也是淡泊的,这充分的表现在对贾宝玉的态度上,林黛玉是满腹诗书,所以对物质的生活方式还是淡泊的,所以对贾宝玉的爱可谓是一种至情之物,虽然林黛玉的家境一度的落魄,而且还寄居在贾府,可谓是非常贫穷的,这与贾府中的公子贾宝玉在物质上对比可谓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却不是因为林黛玉贪慕贾宝玉家的财富,而是与贾宝玉是真心相爱,所以这种淡泊的性格也注定了这场爱情的纯洁性,此外,林黛玉的这种淡泊还渗透到自身的气质上,在贾府中林黛玉的一言一行,可谓是落落大方,没有那样拘谨,也是由于这种淡泊的性格,对贾府的财富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淡泊的心里,也就表现为内在的一种气质,这也是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

3、真实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是真实的,这种真实表现在,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中充分认识到了自己所处的境地,真实的表现出自己的性格,这些都是宝贵的品质。而且林黛玉的性格在书中也有不好的地方,例如尖酸刻薄,小心眼等都有所体现。但是往往这样的性格才使一种真实的表达,作为一位女孩子,这种小心眼的行为是无疑的,人在生活中都不是完美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瑕疵的,这在林黛玉的身上也是一样的,虽然书中可以很明显的是在充分的肯定林黛玉,但是对林黛玉的身上的弱者也是写的较为的全面,而这恰恰才是一个真实的林黛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另外,林黛玉的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相法,也看出了在林黛玉的身上这种真实性的充分的表达,我们看到了一个洒脱的女子的形象,性格的真实的表达,在贾府中是极为宝贵的。

4、易伤感

林黛玉性格的重要的一点就是易伤感,这种容易伤感的性格有着多种的因素,在《红楼梦》的书中曾多次表现林黛玉的伤感之情,很明显的就是“黛玉葬花”林黛玉对华的伤感也是充分的.表达内心的苦楚,林黛玉把花比作自己,认为花也也是一样的有着生命,所以对花的死去就显得很是痛苦,对花的伤感,对自己的处境伤感、对与贾宝玉的爱情伤感等等,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生存,这种伤感是致命的也是被大家所充分诟病的,所以大家对林黛玉的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贾府她的这种伤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人们远离林黛玉认为她为人不好,殊不知林黛玉的这种伤感也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的生活更为的苦难,更为的不幸,也是自己的一种情感上的抒发。

5、绝顶聪明

林黛玉也是绝顶聪明的,可以说林黛玉的在贾府与其他人的智慧是不可与她相比的,这种聪明一方面来源于林黛玉的家庭的教育,另外一个方面来自自身的对生活的感悟,在《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一回,就充分的显示出了林黛玉的作诗的智慧,而且在贾府生活,林黛玉的这种绝顶聪明还表现在察言观色上,与不同人的接触上,与刘姥姥接触,与王熙凤接触,与薛宝钗接触其方式都是不同的。林黛玉的绝顶的聪明是大家所公认的,也是林黛玉重要的品质之一,这种绝顶的聪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林黛玉带来你要的保护,但是这种聪明也有可能给林黛玉带来一定的不良的影响,例如,对林黛玉的聪明的表现出的一定的厌恶。所以林黛玉身上的这种绝顶聪明,是需要客观地对待的。

6、悟性极强

林黛玉的悟性是极强的,领悟能力超出一般人,往往大家在大观园里面的问题的讨论,刚刚进行一半,或者刚刚开始,林黛玉就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了,而且这种超强的领悟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就是在林黛玉的家庭的环境的熏陶下,得到的一种能力,而且这也和她所处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是来自贾府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是来自于薛宝钗等人在爱情竞争对手上的压力,这些都促使林黛玉要有着极强的领悟能力,才可以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生存,还能够与贾宝玉在爱情上得以继续,这些都看出了林黛玉的迫不得已,所以在这种悟性极强的能力上运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二、林黛玉性格形成因素分析研究:

1、身体虚弱、抑郁性的气质对黛玉性格的影响:

在黛进贾府之后,众人见她,身体虚弱,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由此可见她从小身体就很弱,只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笔者认为:身体的健康状况不佳,给她的性格着上了灰暗的底色。

2、父母双亡对黛玉性格的影响:

父母的相继辞世,是影响黛玉性格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林黛玉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不得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回中,林如海这样对黛玉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 。可以看出来,黛玉是极不愿离开自己的家的。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背井离乡,这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个“自已身世不幸”的情结。 3、家道中落对黛玉性格的影响: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影响着个体性格的形成。林家原来是很兴旺的:小说中这样描述: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之后,林家却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在一个充满人情世故的家族中,人的价值是与他的家族地位联系在一起的。

三、结语:

林黛玉的特殊的性格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这些都和她自身与其复杂的处境是密切相连的,所以在总结林黛玉性格的同时,要对这种性格所形成的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才是解开林黛玉性格的真正的钥匙。《红楼梦》为我国的四大名著,在其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林黛玉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无论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在原著中,都深深的体现出林黛玉的性格的复杂性,对爱情是义无反顾,对人们的嘲讽,她也是接受,所以我们看到了林黛玉作为一个出生在富贵人家却家道中落的无奈,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似乎与后来的贾宝玉有着同样的故事,而林黛玉的病死也是这一性格的终结,我们不仅仅是为林黛玉感到遗憾也为《红楼梦》的故事的发展感到心酸,而恰恰这也是曹雪芹告诉我们的深刻的寓意所在。《红楼梦》的经典缘于一定的历史的大家族的衰落,这些都是我们所深深思考的,无论是林黛玉的聪明与机制还是贾宝玉的玲珑,还是薛宝钗的睿智都体现出贾府的复杂的环境,这也是林黛玉的性格的形成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张高峰. 片言谁解诉秋心―对林黛玉谨慎性格的再认识.[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学)》 07期

[2]赵海霞.林黛玉性格的形成因素[J].《南都学坛》 04期

上一篇:礼仪竞赛试题下一篇:帮扶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