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

2024-08-10

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共8篇)

1.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 篇一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粤卫函〔2009〕461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部属、省属驻穗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厅直属有关医院,各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现将《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1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各省级质控中心和中心主任要按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开展专业质量考核,定期向我厅报告工作进展、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我厅将制定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质控中心及负责人进行检查、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二、各省级质控中心挂靠医院要重视此项工作,把质控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医院日常工作范畴,给予质控中心必要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兼)职人员。要加强承担质控中心任务相关专业的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培养专家人才,为全省树立楷模和榜样。

三、各地级以上市可参照国家及省的规定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相关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加强指导和管理,促进本地区专科水平的发展。

广东省卫生厅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日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〇〇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质控中心)的管理,促进质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质控中心是指由卫生部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对医疗机构相关专业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的机构。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制定质控中心管理办法,并负责指导全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级质控中心的规划、设置、考核和管理。

第四条 卫生部成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根据需要,指定区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第五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质控中心设置规划,逐步建立质控网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医疗机构不同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设立不同专业的省级质控中心,原则上同一专业只设定一个省级质控中心。

第六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技术规范、指南,制定本行政区域质控程序和标准。

第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承担省级质控中心的工作:

(一)三级甲等医院或有条件的专科医院;

(二)所申请专业综合实力较强,在本省(区、市)内具有明显优势,学科带头人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威望;

(三)有完善的诊疗技术规范和质控标准、程序等相关规章制度;

(四)具备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经费和必要的专(兼)职人员,有条件承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任务。

第八条 医疗机构申请成为质控中心时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二)本单位相关专业质控工作开展情况;

(三)本单位相关专业介绍;

(四)质控中心负责人资质条件;

(五)质控工作计划;

(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现场审核。对拟同意成为质控中心的医疗机构,要按照相应公示制度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方可作出同意的决定。

第十条 省级质控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拟定相关专业的质控程序、标准和计划;

(二)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质控工作的实施;

(三)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定期对外发布专业考核方案、质控指标和考核结果;

(四)逐步组建本行政区域相关专业质控网络,指导各市(地)、县级质控机构开展工作;

(五)建立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料数据库;

(六)拟定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规划,组织对行政区域内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

(七)对相关专业的设置规划、布局、基本建设标准、相关技术、设备的应用等工作进行调研和论证,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八)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条 质控中心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质量考核,科学、客观、公正地出具质控报告并对报告负责。质控报告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医疗机构,同时抄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二条 质控报告由质控中心妥善保存。具体保存期限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 省级质控中心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年初上报工作计划,年中和年终上报半年和工作总结。

第十四条 省级质控中心出具的质控结论可以作为本辖区辅助检查结果互认的依据。

第十五条 省级质控中心主任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守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身体健康,有时间保证,能够胜任本专业质控工作;

(二)热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能熟练掌握医疗质量管理的业务知识和评价技能,熟悉并能运用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

(三)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人正直,秉公办事,乐于奉献,在同行中享有较高威望;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省级质控中心主任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本省(区、市)本专业质量控制的日常工作;

(二)组织本质控中心成员学习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技术规范、指南和标准;

(三)组织质控人员制订本省(区、市)本专业医疗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信息体系,制订质控实施方案;

(四)负责本专业医疗质量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评价,并对质控的信息真实性进行抽查复核;

(五)组织学习和推广国内外本专业的适宜新技术、新方法;

(六)定期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本专业质控情况、存在问题、对策、意见和建议;

(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七条 省级质控中心主任每届任期4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第十八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质控中心及其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制定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工作检查和考核。对检查和考核结果不符合规定的,应予停止其质控资格,限期整改或重新选定。

第十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于每年年初将上一本行政区域内质控中心设置和质控工作开展情况报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第二十条 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收集、汇总、统计、分析各省级质控中心的质控信息,组织质控交流,经卫生部同意后发布全国质控信息。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设立的质控中心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1年内,依照本办法规定进行调整。

第二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和本行政区域质控工作需要,制定各级质控机构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2.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 篇二

1 优化门诊流程, 方便病人就医

1.1 挂号流程的改革

在实施门诊医生工作站后, 挂号工作由高年资护士担任, 实行预检、注册、挂号一体化服务。挂号时不收挂号费, 而是在收取药费或检查费时一并收取。改变了原来先预检, 再挂号、交费的挂号模式, 而且对挂号护士实行量化考核, 因此,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消除了病人挂号时的排队现象, 极大地方便了病人。

1.2 收费流程的改革

在实施门诊医生工作站后, 划价、收费一次性完成。收费人员通过手持式电子扫描仪读取病人的条形码信息, 自动显示收费金额, 收取费用并打印门诊发票和诊疗通知书各一份, 诊疗通知书为各项付费内容及药品的用法、用量等。门诊医生工作站实施后, 平均每个病人的收费时间缩减为15S, 每个窗口的排队人数由原来的3~5人降到2人以下[1]。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明显缩短了病人交费排队时间。

1.3 取药流程的改革

在实施门诊医生工作站后, 患者在交清药费的同时, 药房的高速激光打印机已同步打印好门诊处方, 配方人员立即进行配方, 并对所配药品贴上标签, 标签的内容为患者的姓名及药品的用量、用法, 再由窗口发药人员对药品校对后用电子显示屏提示患者到指定窗口取药, 病人凭诊疗通知书到相应窗口领取药品。因此, 明显缩短了患者在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

2 加强服务意识, 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2.1 设立导医、咨询服务台

在门诊一楼大厅设立导医、咨询服务台, 使患者一进入门诊大厅就能够咨询有关挂号、就诊、收费、检查、治疗等就诊全过程。门诊部共配备10名导医, 使病人在门诊各楼层都能得到导医人员的热情服务, 有效控制患者在门诊就医过程中的盲目性, 减少患者非诊疗时间。此外, 门诊各楼层均设有收费窗口, 医保及持银行卡的病人可在各楼层刷卡交费, 使病人交费后能及时到相关医技科室检查, 避免病人为检查交费而上下奔波。

2.2 缩短病人候诊时间

①门诊办公室人员每天上午及下午在上班时对各专家专科门诊医生的到位开诊情况进行检查, 督促专家专科医生按时到位并开诊。

②根据门诊病人数量, 合理安排专家专科门诊医生人数。各专科在安排专家门诊时, 必须有1名以上专科医生出门诊。

③ 在上午门诊高峰时, 由预检护士随时观察各专科病人候诊数, 若出现候诊病人排队时, 门诊办授权预检护士及时与相关专科联系, 要求临床科室增派专科医生到门诊帮忙, 及时消除候诊病人排队现象。

2.3 加快医技科室出报告时间

各医技科室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根据门诊病人上午就诊相对集中的特殊情况, 安排足够的医技人员,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集中力量做好门诊病人的检查检验工作, 进一步加快出报告时间。如门诊化验室对大、小便、血常规等检验项目实行限时服务, 上墙公示出报告时间, “三大常规”检查做到30min内出报告, 接受医生和病人的监督。心电图、B超检查做到检查后即时出报告, 无需等候。放射科常规检查、CT检查做到急诊在30min、平诊在30min~1h内出报告。各种大型仪器检查如CT、磁共振等取消预约, 随到随做。并在放射科取报告窗口安装电子显示屏, 及时提醒患者到窗口领取报告单, 明显缩短了病人等候检查及取报告时间[2]。

2.4 实施弹性工作制, 一切从方便病人出发

门诊主要服务窗口 (如挂号处、收费室、门诊药房、化验室、B超室、注射室等) 根据季节特征和门诊病人流量, 随时调整工作时间, 上午提前半小时~1小时上班, 中午安排值班人员, 下午推迟半小时下班。并根据上午就诊病人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 合理调配上班人员, 在上午门诊高峰时开足服务窗口。门诊办公室实时监控门诊主要服务窗口的排队人数, 督促相关科室在上午安排充足的工作人员, 尽力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

3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提高门诊医疗质量

①建立专家专科门诊制度, 规定各专科普通门诊必须由高年制主治医生以上出门诊, 各位高级专家每周必须出半天专家门诊和半天专科门诊, 退休后返聘的老专家每周必须出1天专家门诊, 以提高门诊医生的诊疗水平。②建立门诊会诊讨论制度, 凡连续3次门诊不能明确诊断或其他需要会诊的门诊病人, 经治医师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专家组会诊讨论, 确保专科门诊的医疗质量。③健全门诊处方管理制度, 要求门诊医师合理用药, 每张处方最多不得超过5种药品, 处方用量一般不超过7天。药剂科对处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对不合格处方登记后每月进行处方质量分析, 并在院内网上进行公示, 门诊办公室每月对处方质量进行检查考核, 以此严格控制门诊病人的药品费用, 切实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3.2 实施专业细化, 开设专病门诊

专业细化是专业技术向精深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打造专科品牌、进一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 吸引病人的有效手段。近几年医院逐步实施专业细化, 开设了不少专病门诊。如小儿内科在近3年来先后开设了小儿哮喘门诊、小儿消化内科门诊、小儿内分泌门诊、儿童保健门诊等;内分泌代谢科先后开设了糖尿病门诊、肥胖门诊、风湿病门诊等;普外科开设了小肠气门诊、静脉曲张门诊;耳鼻喉科开设了鼻炎门诊、声嘶门诊;眼科开设了青光眼门诊、白内障门诊等, 这些专病门诊每周定期1~2次由专科医师出诊。通过专业细化, 开设特色门诊, 提高了门诊的医疗服务质量, 满足了患者的就诊需求。此外, 医院还先后开通糖尿病、高血压专病咨询电话, 及时解答患者的有关问题, 提高了社会效益。

4 改善就医环境, 满足病人心理需求

4.1 改善病人就医环境

我院从2004年开始新建国内一流的医院大楼, 并于2007年投入使用。①新院大楼设计先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内部环境装修整洁优美, 带有情感、人文、人性化的关怀, 如宽敞明亮的候诊大厅, 有直升电梯、滚梯、步行楼梯、各楼层休息大厅等。②一楼大厅超大电子显示屏幕连续播放医院各专科介绍、新技术介绍、常用药品价格、常规医疗收费标准等;挂号大厅电子显示屏介绍当日出诊专家。③两台电脑触摸屏可让患者随时查询自己的检查费用及药品费用, 了解医院各方面的信息等。④就诊秩序井然, 保护了病人隐私。门诊共设有14个诊疗区域, 各区域候诊大厅宽敞明亮, 每个区域共设14间诊室, 候诊病人由分诊台护士分诊后通过电子显示屏提示逐个进入诊室就诊, 真正做到“一室一医一患”, 极大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⑤新大楼各种服务标识规范、醒目、易懂, 整洁卫生, 一楼设有商品购买小超市等。就医环境的改善给患者以温馨、舒适、方便、安全的感觉, 有效调节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4.2 关心患者疾苦, 满足病人心理需求

医务人员的心理情绪也会影响患者及其家属, 同时也会对某些医疗技术的发挥产生影响[3]。我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专家讲座等医院文化建设, 加强医务人员良好心理素质培养。要求各级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 必须关注患者患病过程与感受, 进一步了解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看法及内心感受, 尤其是对疾病的担心与恐惧感。多与病人交流和沟通, 让患者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检查检验之目的、药品的作用与副作用、康复需要的大体时间、医疗费用情况等。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就医的生理、心理需求,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应该包括一体化服务、全程服务、多层次和全面性服务[4], 强调的是病人满意度, 注重服务的高质量、服务过程的规范性、内容的全面性、服务的差异性, 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较好地体现在门诊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我院近年在优化门诊流程, 改善就医环境, 提高门诊医疗技术服务后, 患者在门诊各个环节的滞留时间明显缩短, 病人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上升。据调查了解, 门诊服务窗口的平均满意度上升7.3%, 门诊就诊病人近3年平均每年增加10%以上,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门诊的医疗服务质量不仅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 而且还取决于病人及家属在门诊就医过程中的直接感受和主观评价, “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服务模式, 不仅治疗病人的疾病, 而且满足病人在门诊就医过程中的其他需求, 如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等心理需求和感受。文章介绍了绍兴市人民医院门诊近几年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以病人为中心,门诊,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初雷.实施门诊医生工作站与优化门诊流程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377.

[2]汪洪明.创建以病人为中心的门诊服务流程[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6:440-441.

[3]任云华.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门诊服务管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 2:88.

3.如何做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 篇三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64-02

对于消毒供应中心而言,其隶属于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目的在于,更好的控制医院感染,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的出现,提高对患者和医院的保护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我院是2级综合医院,共计800张床位。

1.2 方法

通过人员素质的提高,建立较为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各项监测的质量管理等办法,从客观上解决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问题,并且积极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为医院的安全提供了较强的保障。

1.2.1 人员素质的提高

消毒供应中心与其他的部门不同,如果想要从客观上提升工作质量,就必须确保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提升。首先,应更新工作观念,优化工作流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日常虽然表现出了简单、繁琐的状态,但在科学性方面还是保持了一个高水平状态。为此,应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确保所有消毒人员,都会按照正确的顺序来消毒,提高对病菌的处理能力[1]。其次,合理配备人员。对于消毒供应中心而言,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合理的配备工作人员,不要造成员工集中或者是员工过分稀少的情况,应确保日常的消毒供应工作可得到全面处理,简化工作流程[2]。

1.2.2 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

就消毒供应中心本身而言,在工作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还必须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有助于敦促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减少个人主观臆断和一些错误的经验。本研究认为,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应在以下几项工作中努力:第一,应根据相关的规范和制度来完成体系的建立,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医院感染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要确保制度的落实和规章的遵守[3]。第二,根据医院的需求,成立科内感染质量控制小组,该小组主要是负责各个科室的消毒控制工作,并且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逐步健全工作内容,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1.2.3 加强各项监测的质量管理

在环境的监测工作中,每季对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和检查、包装区、去污区的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学监测[4],要求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细菌总数≤200cfu/m3,检查、包装区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去污区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cfu/cm2,护士手的细菌总数≤10cfu/cm2。

2 结果

经过长期的执行和努力,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总体上比较理想,在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工作上,合格率均达到了100%,未出现感染问题或者是病菌传播,医院对此认可程度高。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并且要在各项措施、制度、体系等方面,实现逐步的提升和健全,要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从客观上提高消毒的指标,而不是单纯的在某一数值上努力。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流动、外来人员、医院内部感染因素等影响,实施多元化的手段,确保消毒质量。

3.1 加强物理、化学方面的工作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应从客观工作的类别进行着手,我们应确保所有的工作都达到较高的水准,而不是仅仅在表面上努力。相对而言,物理、化学方面的工作,往往是按照流程来进行,未充分考虑到客观实际情况。本研究认为,物理方面的工作,必须在清洗前、清洗中、清洗后进行足够的改善和健全。例如,在清洗过程中,应根据器械污染的具体程度、器械的自身材质,选择比较有针对性的洗涤剂、清洗方式来完成。同时,倘若是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器械,则应先用含有碱性酶的清洗液对其浸泡,时间为5min--10min,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清洗。化学方面的工作,应在客观标准上进一步的细致化开展。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清洁、干燥,柜橱或存放架、传递窗口每天用 500 ng/L 含氯消毒液擦拭,灭菌物品的存放应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并按有效期顺序排列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3.2 加强生物监测方面的工作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疗工作的进展和安全,除了要在物理、化学方面加强外,还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积极的加强生物监测方面的工作。在灭菌包方面,应在每个月都对其进行细菌学的相关监测工作,要对压力蒸汽灭菌锅进行工艺方面的监测,利用生物指示剂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通过多元化的途径,确保生物监测是符合要求的,减少各种细菌滋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费利萍.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实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6(07):99-100.

[2]李乓.JCI標准下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新思考[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2(03):274.

[3]周萍.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医院感染控制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4(05):282-283.

4.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 篇四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生存的根本,认真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传染病法》、《抗菌药临床应用原则》、《护士管理办法》等,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为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也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文化内涵建设,质量内涵建设,服务内涵建设),严肃院纪院规,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

一、奖惩办法

(一)奖励

1、现金奖励:20-500元

2、表扬奖励:口头表扬、书面表扬

3、其他奖励

(二)惩戒

1、警告:口头警告、书面检讨

2、罚款:5-2000元

3、下岗学习、终止聘用、辞退

4、其他

二、奖励条款

对于有下列表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

1、积极维护医院荣誉,在患者中树立良好形象和口碑,为医院带来良好声誉和效益的行为;

2、积极参加各类技术操作比赛或其他竞技活动前三名者;

3、在治疗护理或服务等各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者;

4、节约物资材料、能源设备、管理成本效果显著者;

5、对于舞弊,危害医院利益的事情,能事先揭发/制止者,检举违反规定或损害医院利益者;

6、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能够在工作中积极运用,并能够指导协助同事工作成绩显著,受到患者好评者(如表扬信、锦旗);

7、执行临时任务表现突出者;

8、见义勇为,保护同事安全者或抢救医院财产与重要文件等减少损失有显

著功效者。

二、惩罚条款

第一部份 核心管理制度

1、医院所有科室和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和牢记各自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临床科室务要特别注意执行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重点提到的首诊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临床工作核心制度。对不落实核心医疗制度且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规定处罚。

第二部份 工作质量考核

一、临床部门

1、要求门诊医师在诊治病人过程中,做到病人“三明白”(明白诊断,明白治疗原则,明白支付的医疗费用)。

2、热情接待病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征,适当运用医院现有设备作好辅助检查,力求诊断准确,处理得当,治疗效果好。忌“冷、硬、粗、推、拖”。严格实行首诊首问负责制,违反1次处责任人罚金50元。

3、危重病人来院就医,不论其病种和科属,病人就诊的第一个科室(医生)有责任有义务覆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和抢救,认真履行申请会诊、护送转科,向上级请示、报告等工作职责。病人因病情危重确实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者,必需经本科室科主任同意。门诊夜急诊病人因病情危重确实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者,应请示院总值班同意后联系120转院。违反1次处责任人罚金50元。

4、工作期间着装整齐,佩戴胸牌,不许穿拖鞋,不得佩戴影响工作的装饰,护士应戴护士帽并在治疗时戴口罩等,违者一次罚款10元。

5、医务工作者在进行清创缝合、换药等操作时,如违犯无菌技术操作、不执行规范操作等,发现一次罚款20元。因违犯无菌技术操作、不执行规范操作等引起伤口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当事人负全责,情节恶劣或屡次违犯者将下岗学习或终止聘用。

6、认真进行所有门诊病人的门诊日志登记,做到规范、完整、准确,有违反者l例罚款10元,其中肠道门诊、危重、事故纠纷、急诊病人漏填或漏登加倍扣罚。法定的三类传染病、死亡病例及时上报,漏报、迟报、瞒报l例罚款20元,情节恶劣者加倍扣罚。

8、认真填写每一例门诊病人的门诊病历,书写规范,处置意见明确、合理,有效防范医疗纠纷。违反者l例扣20元。

9、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不合格处方1张罚款10元,违规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1支罚款30元,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10、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违反1次罚款20元。

11、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及时,完整,文字工整、字迹清晰、用语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无刮、粘、涂等错误改动行为,违反1次罚款5元;

1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班有记录,新收、危重、抢救、病情恶化、持续性治疗要重点交代清楚,违反1次罚款5元。

二、护理部门

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从职业道德,礼仪规范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业务技能,进一步落实规章制度。

1、热情接待病员。责任护士岗位职责明确,密切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输液病人,应及时加液、取针,不得出现病人或家属呼唤。以上情况出现1次罚款5元。

2、坚持“三查七对”制度,发生配错药、打错针、漏打针,每项每人次扣责任人20元,并由责任人照价赔偿药款。如由此引起医疗纠纷,按医疗纠纷有关规定处理。

3、严格认真书写相关护理记录,不合格每例扣10元。

4、急救药品齐全、有专人负责,无药品过期、失效、变质,药品标签清楚、正确。急救器材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病区环境,清洁、整齐。以上检查1次不合格扣科室20元。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定,定期更换消毒液,洗消无菌器械、包裹等,违反l例扣10元,严重失误加倍扣罚。

(三)心电、超声

1、检查前应详细阅读申请单,应了解临床情况、检查部位、检查要求等,认真登记、编号。违反1次扣10元。

2、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如未按

规定时间出具,每例扣科室10元。检查报告无相应资格技术人员手写签名或签章的,每张扣责任人20元;检查报告在发出前不认真审核而出现漏诊、误诊的,扣责任人50元;明显技术失误引起纠纷,按医疗纠纷有关规定处理,并根据具体情况停发1-3个月奖金。

3、认真搞好器械维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治病人交叉感染。违反1次扣10元。

(四)药房

要求药房,做到“三保证”(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保证配发药品和调价准确及时,保证药品供应跟上临床需要)。药房系工作重地,非本室人员严禁入内,否则扣当班工作人员各20元。相关科室科主任、护士长非工作原因不得入内,其他人员因工作原因入内需经科主任同意。非本科室人员非工作原因强行入内者,罚款100元。

1、配方时,严格核对病员姓名、药品规格、数量、服法;发药时,复核人签章,杜绝差错发生。发错药、漏发药、少发药、多发药每例扣当事人20元。未按处方发药,擅自换药,发现一例扣当事人20元。发生医疗纠纷,按相关条例处理。

2、核对处方是否按要求书写,核对无处方权医生处方是否有上级医师签名,如不符合书写规范,拒绝发药,发现不规范处方发药,每张处方扣当事人l0元。

3、严格执行毒、麻、精神药品的领用、管理、配方制度,每天实行交接。如帐实不符,扣科室200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贵重药品单独保管,实物少于帐面数。从科室绩效中扣出差额部分补足。

(五)医疗垃圾管理

1、检查内容及方法:医院全体职工应按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医院管理委员会月组织专人对全院各部门医疗垃圾分类、包装、暂存进行督查。

5.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篇五

一、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平稳、健康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分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职责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负责,业务院长、护士长、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等科室负责人组成。在院长及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审议、制定、修订医疗质控方案。督促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定期召开会议,评价医疗质量控制,调查分析医疗缺陷的原因及性质,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员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分析上报。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门诊、住院、中医)书写合格。

(8)按专科收治病人。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发现法定传染病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间上报。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

记录当班医生在入院8小时内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要有病人或授权亲属签字确认,不得缺项。

(5)合理检查,各类申请单填写规范,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

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规范合理应用抗生素。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抢救记录、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

记录、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结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与病人家属交待和解释,在病程记录中记录谈话内容并由家属签字。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严格执行各项知情同意书的落实。非本人签字的各种知情同意书均应同时有病人授权委托书。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

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

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6)手术治疗前手术者和麻醉师要亲自检查病人并记录,择期手术必须有术前小结,做好术前准备,认真落实手术安全核查表,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7)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8)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或业务院长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

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

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

(5)疑难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四、质量监督考核

医院医疗质量具体由分管副院长负责,医务部、护理部分别组织医疗医技科室、护理组进行监督考核。各科室成立的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五、健全规章制度

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首诊负责制度。

⑵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⑶分级护理制度。

⑷会诊制度。

⑸查对制度。

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⑺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⑻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⑼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⑽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⑾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⑿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⒁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七、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⑴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⑵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⑶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⑷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室检查、考核。

⑸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控制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季度向医疗质控科上报科室当季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每季度)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分析。

医务部、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等有关部门应将医疗质量检查考核结果、存在问题分析后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八、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具体见考核办法)

6.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篇六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管理体系

(一)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中级以上职称相关人员3-5人组成,设科室质控医师一名,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联系、协调、反馈、记录等具体工作。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建立健全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2、对本科室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交接班制度等。

3、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

4、定期对本科室内工作量完成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病历书写质量、危重病人、围手术期管理、输血管理、纠纷投诉情况进行自查整改,并详细记录。

5、定期向质控办反馈本科室质控工作进行情况,对违犯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医疗不良事件,写出书面材料并及时上报。

6、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二)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有详细记载。(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会诊;c.收住院。(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视病情可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常规检查,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影像学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写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进行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规定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手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定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评估工作。(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进行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疾病有关方面的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部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二、病历质量考核内容

目的: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确保提高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依法规范医务人员病历书写规范,加强诊疗服务环节质量控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

(一)病历质量考核的重点

1、诊断与鉴别诊断

⑴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及补充、修正诊断的依据充分、准确、及时,诊断名称规范。

⑵首次病程记录中的鉴别诊断全面,分析准确,内容丰富。⑶诊疗过程中及时、准确地修正、补充诊断。

2、治疗

⑴治疗原则掌握的正确、合理。⑵治疗措施及时、合理、有效。

⑶治疗用药品种、剂量及使用时间合理,特别是抗生素及特殊药品的使用。

⑷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规范、准确。

3、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

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及时,措施得力,效果满意。

4、手术病人管理。

⑴手术适应证、禁忌症掌握准确。⑵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符合规定。⑶按要求进行手术审批、上报。

①开展新手术、重大手术应报告医务部及业务院长审批。②日常手术应由科主任审查批准并签字。

③外请专家手术由科室申请,报告医务部,由主管院长审批。⑷围手术期管理 ①所有手术均应书写术前小结,术前书写谈话记录并请患者或其委托人签署手术同意书。

②严格按照手术等级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⑸手术记录书写规范、内容完整、准确、及时,手术操作规范。⑹术后处理和治疗合理、及时。

5、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首诊负责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6、患者权利与知情同意落实情况,医务人员应尽到告知义务。与患者或其委托人的谈话记录、各种知情同意书的书写及签字完善、规范、及时。

7、三基三严

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职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病历书写认真,字迹清楚、整齐,病历书写格式规范,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二)病历质量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病历质量管理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病历质量考核标准、病历质量考核办法、病历质量奖惩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形成完整的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1、个人质控:这是质量控制的主体。各级医务人员应自觉学习和掌握病历书写规范和要求,认真按规范要求书写病历。上级医师应严格把好病历审查关,确保病历质量,做到病人出院时病历完好率100%。对病案质控人员发放的病历质量反馈意见,应在三天内及时进行病历书写完善工作。

2、科室质控:各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负责科内病历的日常检查、考核工作,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3、院级质控:医务部质控办、病案室、院感科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对运行及终末病历进行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医院对科室质量考核内容之一。及时发现病历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科室病历质量考核

科主任、护士长应对出院患者的病历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病历不出科。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抽查每位管床医师出院病历各1份,对出院病历进行质量控制,每月科主任在科室会议上向各位医师质量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检查结果上报质控办。

四、医疗质量奖惩制度(一)医院病历奖惩办法

1、病历质量按百分制评分,并确定病历等级。

2、对存在病历书写缺陷的,审核者要写明病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质控办要及时向管床医师发送病历书写反馈通知单,管床医师必须在接到反馈通知后三天内完善病历,逾期未修改的,扣管床医师50元,二周内仍未完善的,按乙级病历处理。

3、出现乙级病历一份,罚管床医师100元,扣所在科室奖金50元。出现丙级病历一份,罚管床医师1000元,扣所在科室奖金500元。

4、半年内累计出现三份乙级病历或两份丙级病历的离岗培训,由医务部负责培训,经医务部考核合格者后方可上岗工作,仍不合格者责令其转岗。

5、病历需出院7日内归档,逾期未归档的给予罚款100元。

5、每月病历评比排名前三名的科室给予奖励。

(二)科室病历奖惩办法

7.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 篇七

1 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2]

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的安全性、合理性。

1.1 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在医疗器械及耗材质量方面保障医疗安全, 保障患者身心不受损害, 所以医院必须使用各种证件齐全、质量优良、渠道正规的规范产品。产品经验证达到预期要求并定期维护、校准。

1.2 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合理性

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合理性是指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采购方法、购入数量、入库保存、保障配送符合要求。通过建立行政制度, 做好医院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购入、保管、供给, 每月清算等关键程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 严格审查生产厂家和供货商的资质, 科学管理、合理采购。既保障需求, 又杜绝了各个方面的损失与耗费。过去数十年, 医院的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管理是按上级即定的计划整体套用的行政管理机制, 没有科学的使用与监督, 后果是只重视购置, 而对于购置后的使用和监管缺乏责任意识。物品通常是被过量领取, 各科都建有自己的小仓库, 结果造成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大量积压、过期、浪费, 同时严重影响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购置的合理性。

1.3 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为了杜绝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的不合理耗费, 应专门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在使用中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建立节约减耗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机制。设立规章制度, 借以网络数据库为平台, 开发建立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的电脑管理软件, 调整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管理模式, 利用经济杠杆, 化被动为主动, 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2 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我院在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上, 理论结合实践经验, 总结出一套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的模式及完整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系统。

2.1 建立医院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意义

通常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 因为科目齐全, 使用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规格、种类相对较多, 每年在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方面的支出占全院总收入的20%~30%。医疗器械单价800元以上为固定资产, 以下为低值易耗品, 医疗耗材单价200元以上为高值耗材, 200元以下为低值耗材。因此, 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管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一定会在科学意义、经济效益上具有显著效果。

2.2 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使用

过去, 医院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是:入库、发放、清点。具体领用流程:医院建立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库, 各个使用科室在领料单填写所需物品 (一般是不受制约) , 每科又有自己的小库房, 结果在客观上存在很大的盲动性。由于行政管理的种种原因, 以至于管理部门没有办法及时准确记录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真实使用情况, 从而造成监管和控制职能不到位, 并由此而产生诸多问题。医院应该加强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监督和控制, 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进行科学管理, 当务之急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2.1 安全问题

医疗耗材的重复使用, 以及三无医疗耗材产品非正规渠道购入, 使用科室管理不善, 造成过期变质使用等现象。

2.2.2 解决经营管理问题

经营管理问题集中在耗材积压率高导致医院流动资金周转问题、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流向问题、收费不规范问题、成本核算无法实施等四个方面, 这些问题同时也是困扰医院医疗器械耗材经营管理上的主要问题。

2.2.3 解决医疗器械使用问题

包括固定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 低值易耗器械使用与保管是否到位等方面。

2.2.4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医疗废物的无序流向, 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给医疗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3 医疗器械与医用耗材管理实践[4,5]

加强医疗器械与医用耗材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管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情况和控制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数量。通过从行政组织构建、成本核算制度建立, 网络软件的研发, 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从采购、分配、清算的科学使用与管理方法, 可以做好医疗器械与医用耗材的监管工作。

3.1 构建医院组织管理体系

医院组织对于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 医院财务科、医保科负责程序维护和监督、建立财产账目、成本核算、规范物价和收费等。第二级, 医院总务、器械科负责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 器械管理科对全院各科室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领用量执行预期控制, 医疗器械固定资产按评估、申请、审批。医疗器械低值易耗按合理需要, 医疗耗材按最多备用量原则, 规定该科室每月的平均使用量。 (2) 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建立供货目录库, 对各种耗材的品名、品牌、规格型号、价格及供货单位, 建立网络数据库进行管理。 (3) 对使用科室领取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数量的登记、数据维护, 按月对使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审核, 以便行政管理决策, 修改有关软件系统, 制订监督管理制度。第三级, 使用科室则应该建立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三级数据库账目, 使用科室必须保证数据与实际二级数据库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保持一致, 并对各类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备货、使用、注销, 在管理软件操作上按实际数据登记, 并与二级数据库记录数据动态表, 同时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项目上按实际发生量进行计费, 软件系统将保留原始数据。

3.2 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

以医院收费系统网络和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数据库建立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软件, 设立相关流程, 达到控制和监管的目的, 其基本使用功能要求能够及时查询和盘点。器材科领用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在医院使用科室领取后, 即在数据库上自动产生科室物品使用数据, 使用科室在电脑里可对本科室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随时查询和盘点, 而各科室在耗材库房领取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 即在网络上自动生成科室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二级数据库, 各科室可在系统中对本科室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情况、产生费用、物品项目进行核实。使用科室三级数据库就能随即清空医疗物品的注销与报废, 系统可自动统计所指定品种, 并提示该科室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库存数量, 以便备用。通过以上管理方法, 便可使器械耗材使用处于受监控状态, 便于成本核算。

4 成本核算

与医疗耗材备用量开始, 有效地遏制了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过量囤积, 而致使物品超期、质量劣变、丧失效果等严重现象。从医院经营管理方面, 资金周转率高;从医院器材管理方面, 减少了库存量的盲目性, 增强了资金的利用率。

4.2 一次性耗材的监管

一次性耗材的监管使得安全隐患大幅度降低, 应用软件系统计账程序, 杜绝了一次性医用耗材重复使用的违规现象, 医疗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从而解决了这方面的医疗安全问题。

4.3 计算机软件的唯一性质堵住经济漏洞

管理软件程序具有数据对应功能, 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费用、年折旧费用都一一清算, 有效地减少了漏费的发生, 堵住了非正规渠道来源的耗材。

4.4 完善数据库

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供应目录数据库, 对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全院耗材的进货、领用、清算及收费等整个过程进行监控, 对医院的科学管理和经济效益具有非常积极意义[6]。

综上所述, 通过利用电脑网络系统的软件开发, 针对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使用管理过程中预测、控制、清算方法, 实现对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使用进行数字化管理, 充分显示医院具有科学发展观和高效务实工作态度。因为科学管理方法的实施, 提升了管理水平, 提高了工作效率, 精减管理机构, 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合理使用, 对医院医疗安全隐患的防止, 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极其深远的意义。

通过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 网络软件系统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的实施, 成本核算利用, 解决了医院一惯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不合理的矛盾。

4.1适宜的库存

物品领取量与存储量合理, 使用科室自执行了医疗器械

摘要: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不合理使用, 是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针对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过程中通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加以研究。通过从行政组织构建、成本核算制度建立, 网络软件的研发, 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从采购、分配、清算的科学使用与管理方法。

关键词:医疗器械,医疗耗材,经济管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汤黎明, 余军, 张兴华, 等.医院器材管理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0 (5) :475-478.

[2]汤黎明, 吴敏, 戚仕涛, 等.对医院医疗消耗性材料使用经济分析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05 (3) :49-52.

[3]晏妮.亦谈医用耗材物流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3:84-85.

[4]徐淑娟, 刘吉祥.辛刀探高值专科医用耗材的全程监控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06, 12 (7) :12-13.

[5]杨琼.谈高值医用耗材如何科学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 2007, 12 (7) :12-13.

8.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 篇八

【关键字】消毒供应;作业标准;消毒供应中心;控制管理

【中圖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70-02

在现代化的医院各部门设置中,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医院各个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以及物品清洗的任务,是保证无菌化操作的关键,它属于是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负责部门,它的工作质量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特殊情况下还会对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立一个标准、严格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业标准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这也是强化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保障,需要医院管理工作者予以重视。

1 消毒供应中心作业标准的建立

1.1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

要建立一个标准合理的作业流程,首要做的工作就是明确消毒供应中心的职能作用,作为医院部门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医院所有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及灭菌的物品统一回收,然后对这些物品进行一系列的消毒处理,包括分类、清点、消毒、清洗、检查、包装、灭菌以及监测发放等等环节,这些流程的开展每一环节都要保证无菌化,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保证消毒效果的良好,从而给医院的各个科室提供清洁的医疗器具,保证医疗活动的安全进行。一般来说,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后担任的,其中也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1]。

1.2医疗器械回收发放流程的规范化

各个科室在使用完医疗器具后,要将其统一的回收于一个密封的回收箱中,然后由消毒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特定的时间采用专用的密闭车下收,然后运送至消毒中心,按照不同科室所使用器具的不同,进行合理的清点、分类,依据医疗器具的自身性质以及受污染的程度采取相适应的清洗、消毒以及灭菌的方法,以确保消毒效果的高效,经过消毒灭菌后的医疗物品要由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用专车运送到各个科室中,以确保医疗器具的全过程清洁,满足回收发放作业的标准规范化要求。

1.3消毒供应中心的合理化布局

消毒中心供应作业标准的开展要有基础的保障,内部各个区域的规划要明确,不同的区域之间要有实际的屏障隔离,建立各个区域之间的空气压差。此外,还要有一个合理的专用出入口,按照物品流动符合单向流程的原则,实现人和物的分流,由污染到清洁,采用强制通行的线路方式,避免逆行,有一套符合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基本设备,尽可能的实现医疗器械消毒物品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良好循坏。

1.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有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消毒工作的开展状况。在现代医院的整体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中,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护士长的专业优势,并制定一个合理的分层次,有目标的制定培养计划,从而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在新形势下采用新的理论,并实时调整管理策略,激发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高效落实。

1.5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消毒中心作业流程的标准化,还需要有一个明确标准的管理制度作支撑,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把质量管理控制的意识贯穿到整个工作中,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质量控制的对象,同时也是质量控制的实施者,在各项制度制定完成后,还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公正严明的奖惩制度,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和医院科室的工作特点,把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进行细致化,做到专人专管,由专门的人员定期的进行质量检查和落实,实行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2]。

1.6消毒各个环节的控制

消毒各个环节一般包括分类、清洗、消毒、检查、打包、灭菌以及监测等等环节,对于其中几个重要环节要给予特别的质量加强措施。对于清洗环节,要保证彻底完整,采取手工方式和机械方式相结合,以确保灭菌环节的顺利开展,例如对于管腔类医疗器具的清洗,就要采用一系列的环节,像酶浸泡——管腔刷洗——水枪、气枪冲洗——入超声清洗机清洗——再次水枪、气枪冲洗——入喷淋清洗机等的程序,提高清洗效果。

1.7包装打包环节的质量控制

消毒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消毒品包装打包时,要保证包装效果的醒目、清晰,对消毒的各个事项内容有明确规定,例如责任人、物品名称、灭菌名称、有效期、灭菌采用的器具型号以及包装的具体形式等都有明确的说明,对于各个科室来说,也要有质检人员来进行再一次的检查,采用5倍放大镜,如果出现不合格的物品就要及时返回重新消毒灭菌。

2 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作业标准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1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节约成本

对于消毒中心部门来说,基于自身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保证工作人员可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消毒供应中心环节的质量管理控制需要有标准的消毒作业流程做基础,对各个科室的医疗器具消毒灭菌可以顺利完成,尽可能的减少临床科室常备器具的数量,这样可以提高医疗器具使用的效率和频率,降低重复灭菌的次数,进而延长医疗器具和灭菌器具的使用期限,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安全进行。

2.2控制污染源和损伤的出现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可以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从消毒物品的回收开始到最后的检查发放都要有严格的流程管理,这也可以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在具体的消毒灭菌工作开展中,尽可能的减少工作人员与污染了的器械相接触次数,这样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受到感染,进而实现对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减少了污染源的产生,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也可以保证医疗器具的完整性,不会发生较大的损伤[3]。

2.3提高灭菌物品的自身质量

医疗器具的消毒灭菌工作有消毒中心按照标准化的作业流程进行,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良好,改变传统的各个科室去污处理的盲目无序状态,这样也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此外,也要有监督管理人员加大这方面的监督力度,保证灭菌消毒的质量。

3 总结: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作业标准化可以大大提高医疗器具的消毒灭菌效果,为各个科室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对于医院管理来说,就要按照不同科室的工作特点以及消毒灭菌的特殊要求,合理的布局消毒场所,并建立一个标准、合理的作业流程,从而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控制的良好,也就促进了医院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利霞,郑蔚.环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06):64-65.

[2]邵承香,何正慧,严冰.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46-147.

上一篇:土建资料员基础知识(重新编辑)下一篇: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积极追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