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词语

2024-06-17

八上语文词语(共8篇)

1.八上语文词语 篇一

八上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鄂豫皖... 绥靖..

阻遏.

锐.不可当

要塞.

歼.灭

桐柏.

疟.子

寒禁. 仄.歪

上蹿.

飒飒..

泅.着

尖利 能耐. 悠.闲

阴惨. 央告 提.防

竹篙.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张皇失措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永垂不朽. 赃.物

箱箧.

制裁.

荡.然无存 肃穆.

荒谬.

健忘 赤裸裸..

骇.人听闻 掳.去 疮.疤

诘.问 震悚. 惶.急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言简意赅.

莫名其妙

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典质 赋.闲

颓.唐

琐屑.

蹒跚..

踌躇.. 差.使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凹凼.

尴尬..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骷髅..

伛.着身子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滞.笨

愧怍. 荫翳. 攥.着 克.扣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洨.河 匀.称 雄跨.

雄姿. 残.

古朴

推崇.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美感

史诗

驻足 轩榭.. 败笔

丘壑.

嶙峋..

镂.空

蔷.薇 明艳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 击磬.

鳌.头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鎏.金 檀.香

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伧.俗

雅俗.之别

孕.育 翩.然 萌.发 次第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囊胚..

克隆.

繁衍. 胚.胎 蟾蜍..

鳞.片 脊.椎

两栖. 濒.临 相安无事

褶.皱 劫.难 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 失衡. 藩篱.. 归咎. 扼.制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幻觉 吟.咏 绮.丽 殷.红 变化多端.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2.八上语文词语 篇二

一、充分认识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要性

1. 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充当桥梁和纽带

词处在字、句之间, 词的问题解决了, 字、句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词的含义。学生要想写出好的文章, 就必须不断地掌握和积累词语, 拥有了丰富的词汇量, 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 词语教学可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关键是词语, 培养小学生对词语的归类、比较能力, 就可以达到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从而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之目的。

3. 词语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词语教学不但开发了小学生的智慧、拓展思维、浇灌心灵、培养道德情操, 还提高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小学词语教学普遍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 而且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 词语教学观念发生偏离

在以往的教学中, 词语教学缺乏目标性, 导致词语教学缺乏具体操作指导。在小学的每个阶段应该掌握多少词语, 具体掌握哪些词语很笼统, 我们发现生词一般在整个小学阶段只出现一次, 而且每篇课文需掌握的词语数量很有限, 这根本不能满足小学生写作的需要。另外, 现在的教材对文章的时代性、文学性、思想性较为重视, 对词语的含量和分布有所忽视。其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词语也需要不断更新与丰富, 但这种语言现象却没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 这就造成学生不能大量地积累词语, 有碍学生思维的拓展。还有一个方面, 就是有的教师把生字、词的教学任务放在预习阶段完成, 课堂上只做简单的正音、词语解释, 主要侧重于分段, 精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2. 离开具体语言环境教学词语

语言是社会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的教学中, 有不少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将词语教学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 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不再讲解词语, 这样词语的教学就脱离了具体语境。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势必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

3. 词语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缺失

教学中大多老师在新课文的最初讲授时, 把生字、词的教学放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 让学生读课文时将生字新词圈出来, 然后查字典熟悉这些词的意思。课堂教学时, 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那么识字、学词的环节就完成了, 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 缺乏对所学词语的应用性训练

我们不难发现, 小学阶段虽然学生学了不少新词, 认识了许多词语的音、形、义, 但在支配运用过程中显得无从下手, 茫然失措, 这就表明学生掌握的词汇应用较少, 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5. 词语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弊端

在词语教学中有的老师方法不得当, 让学生以查词典、抄记词语解释为主, 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影响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也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把教学参考书上的词语解释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这样学生面对词语只会呆板地解释, 而不会灵活运用。

6. 词语教学缺少文化内涵的感悟

词语教学中应注重词语深度的挖掘。小学课文中蕴藏着不少经典的语汇和典故, 如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愚公移山等,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只是让学生查字典, 或背现成的解释, 学生掌握的仅仅是字面意思, 而没有理解和感悟到词语的内涵。

7. 词语教学脱离了小学生身心发展

目前的词语教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误区就是让学生反复地死记硬背、机械抄写来达到记忆字词的目的。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发现知识的乐趣, 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从而失去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心理体验, 极易造成厌学。

三、提高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实践证明, 语文教学中, 抓好课内和课外两个环节的学习是促进学生高效率地掌握和积累词语的最佳方式。

1. 以语文课堂为阵地, 不断掌握积累运用词语

名家美文遍及小学语文教材, 其中课文语言生动丰富, 用词恰当、传神。因此, 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和积累词语的方法, 让学生多读、多积累, 天长日久, 等到写作文时便能信手拈来。教师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语, 通过加、减、换、调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 挖掘其蕴涵的意义, 同时, 还应注意加强课后读写词语的训练, 以达到积累、加深理解和掌握用法之目的。

2. 由课内走向课外, 扩大积累运用词语的渠道

词语的学习和积累, 课堂只是基础, 课外积累是关键。老师必须筛选、推荐、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和收集信息, 同时利用校内外的资源, 拓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渠道, 让从学生感兴趣的广播、电视等节目中汲取语言精华, 合理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来扩写, 在课文精彩处、空白处模仿写作等方式, 以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

3.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词语教学 内蕴 体悟 素养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很多文本中看似简单的词语,置于一定故事情境中则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元素,流淌着动人的情韵。学生缺少了对词语内蕴的准确体悟,就无法形成对语言的准确感知。

一、在悉心品味中深入词语意境

(一)设置情境,感受词语精彩

所谓情境唤醒,就是教师通过自身语言、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将词语所在情境开掘出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真正感受词语,借以唤醒学生内在的生命意识,让学生主动体悟意境效果,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词语的内蕴,提升语言的品析效果。

例如,在《秋天》这首童诗中,作者王宜振以“井井有条”一词形容庄稼成熟时的情景。为了引领学生体悟“井井有条”这一词语的表达效果,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一组秋天庄稼和果实成熟时候的图片,让学生细致观察田野绚丽多姿、错落有致的优美画面。很多学生茅塞顿开:庄稼和果实成熟之后的田野层次分明,色彩绚丽,好像被柔美的秋风梳理过一样。所谓“井井有条”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借助联想,体验词语之美

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意识,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词语所描述的画面,将僵硬的语言符号转化为灵动活泼的画面。在这样的联想转化过程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孤零零的词语,而是一幅活生生的画面,一个令人神往的优美意境了。

著名作家老舍在描写草原景色时,曾经运用了“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来展现草原的绿色。学生在阅读之后提出了疑问:绿色怎么会流动呢?还流到了天边?于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如下想象:整个草原都被绿色覆盖,一阵微风吹来,这些草便随风摆动,如同波浪一般,逐层涌向远方,一直到与天际相连接的地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想象着,表达着,“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的美妙动感逐渐浮现在学生的面前,词语表达的意境之美也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意识之中。

(三)依托揣摩,丰富词语意蕴

词语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如果仅仅凭借理解感知,学生只能获取词语的表层含义,很多极具价值的意蕴则隐藏在文本世界中而不被发掘。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对词语进行全方位揣摩体悟,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例如,冯骥才的名篇《珍珠鸟》一文中,以“探”字展现小珍珠鸟天真活泼的特性,是对其动态描写的精彩一笔。但仅从其动作出发,还不足以让学生感知小珍珠鸟的可爱之处。于是教师引领学生琢磨小珍珠“探”时的动作、神态,之后进行角色体验,揣摩小珍珠鸟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丰富学生对“探”字内蕴的体悟,感受到这一简单的文字背后的妙处。

二、从细致斟酌中洞察人文情怀

(一)对比辨析,感受人物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倘若没有了对比,就没有了涵泳,没有了对语言文字的有效鉴赏。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在语言运用方面更是规范、精准,是学生辨析品味、提升语言智慧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抽换、对调等方式,为学生辨析对比词语提供平台,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妙所在。

例如,《鞋匠的儿子》一文中,林肯在赞美自己父亲修鞋时说:“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文中的“艺术”一词可谓别有深意。按照常理来说,不就是修鞋而已么,为什么林肯不用“技术”一词而用“艺术”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辨析对比,让学生意识到“艺术”一词,可以看出在林肯心目中做鞋子并不是低人一等的职业,体现了林肯对自己父亲的爱戴与尊重,更有对父亲职业的敬重。正是选用了“技术”一词作为辨析的参照,学生才能在对比中感受到“艺术”一词的妙处,“艺术”二字使林肯的人格魅力跃然纸上。

(二)解释追问,感受人物品性

学生受自身认知能力和经验储备的限制,在感知词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障碍,无法对文本语言产生内在的敏感,继而无法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通过解释追问的方式,为词语的解读搭建思维的桥梁,在拓展学生思维认知角度的基础上,降低理解难度,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品悟词语的效果。

例如,在《钱学森》一文中,钱学森说:“祖国是很穷……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在讲到这一课时,很多学生都会忽略“应当”一词。这个词语看似简朴平淡,其实蕴含深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深入体悟。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感知“应当”的原本含义,即“必须如此”,之后围绕这个含义追问学生:作为中华儿女,为什么“必须如此”?你从这个词语中感受到什么?正是教师解释词义与相机追问的双重作用,帮助学生于平淡中悟深刻,感受钱学森报效祖国的强烈责任心,以及炎黄子孙的拳拳爱国之心。

(三)拓展补充,走进人物内心

教材中很多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缺乏相应的铺垫,因此难以快速达成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文本语言的核心处、关键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补充,丰富文本的内涵,强化深切的体验与感受,丰富学生对语言内容的领悟与思考。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孤独”,诗中分别处于三四句中的“孤”“独”两字就是诗眼。要想让小学生真正体悟诗人的这种情感,仅凭诗歌自身短短的20个汉字是很难领悟到的。因此,教师为学生补充了以下的背景资料:柳宗元致力于国家制度的改革,却遭到奸臣的陷害,被贬到永州,内心蓄积了“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苦闷与悲愤。这些背景资料消除了学生自身的认知与诗歌意境之间的隔阂,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

三、于深度语用中拓展词语外延

(一)广泛链接,补充多维含义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意蕴,这在人类语言文化体系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掌握词语的多重含义,能够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下甄别其内在意蕴,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分别加以运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师可以拓展延伸词语的内在含义,将之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帮助学生感受其表达的内在含义,从而获取较好的感知效果。

例如《水上飞机》,文中出现了“究竟”一词,这个词语具有多重含义,而在这篇课文中学生联系上下文,很快便能理解“问个清楚,问个明白”的含义。解决了文本中的含义,很多教师就认为对于这个词语的教学可以告一段落了。显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收获非常有限。笔者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运用“究竟”进行自由造句,渗透“究竟”这个词语的其他含义与用法。整个过程既有基于文本对词语内蕴的感知体悟,也有基于生活运用的其他拓展延伸,使得学生对词语的感知与运用同时进行,一举两得。

(二)重设情境,丰富词语内蕴

如《山谷的谜底》一文中“适当地弯曲”,这个短语是感受文本主题的重要基础。这里的“弯曲”究竟为何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等典型故事,开掘出“弯曲”蕴含着能屈能伸、君子之交不拘小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深度含义,学生对于语句含义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借助收集整合与文本词语相联系的信息资源,重新设置了课堂的认知情境,让学生在类比拓展中丰富了对词语感知的意蕴体系,使文本语言的意蕴更加真实可感。总之,语文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在文本语言的精华处驻足品鉴,潜心揣摩;在反复体验中熏陶情感,锤炼语言,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删繁就简、柳暗花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燕.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点滴谈[J].湖南教育,2002(6).

[2]戴益华.字理,让字义理解情趣盎然[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1(6).(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

4.八上语文综合实践 篇四

第一单元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1、举出近代正义的战争、非正义战争各三例

正义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卫国战争。

非正义战争: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侵占欧洲若干国家的战争。

2、说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几次著名战役

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四行仓库保卫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说说“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晚11时左右,在北平(现北京)西南卢沟桥一带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的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炮轰宛平城并向卢沟桥 一侧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师)吉星文团,在营长金振中率领下,奋起还击,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4、说出中外描写战争的著名作品 中国: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知侠《铁道游击队》等。国外: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法国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前苏联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荷兰 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

5、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6)、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八产不去打仗》)

6、战争名言(1)、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4)、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5)、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6)、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7、军事成语

草木皆兵 马革裹尸 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 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 声东击西 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 揭竿而起

8、说出与下面的成语故事、历史事件或小说情节有关联的主要人物 闻鸡起舞()破釜沉舟()投鞭断流()多多益善()“空城计”()“苦肉计”()“连环计”()

四面楚歌()揭竿而起()过五关斩六将()

土牛木马()草木皆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二单元

让世界充满爱

1、写出含有爱的成语

爱屋及乌

仁者爱人

爱莫能助

爱不释手

爱财如命

2、写出关于“爱”的名言(1)、人生如花,而爱便是花的蜜。

―――(英)莎士比亚(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3)、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巴甫洛夫(4)、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法国)罗曼· 罗兰

(5)、爱祖国高于一切。

——(波兰)肖邦(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第三单元

说不尽的桥

1、桥的种类:

梁桥、浮桥、吊桥、拱桥、立交桥

2、关于桥的诗歌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 马致远)(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七律·游泳》

(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咏梅》

3、关于桥的俗语(1)、船到桥头自然直。

(2)、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

(3)、桥归桥,路归路。

(4)、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结一个仇人拆一座有桥。

(5)双桥好走,独木难行。

4、关于桥的谚语、歇后语

(1)、年轻人,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2)、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3)、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

(4)、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白

5、关于桥的成语

船到桥头自然直

牵线搭桥

过河拆桥

修桥补路 过桥抽板

桥归桥,路归路

6、关于桥的新词

商桥:是以商业沟通的桥梁。书桥:是以书来沟通的方式。经济桥梁:是指经济上互通信息的桥梁。

连心桥:是人与人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

农桥:是连接人与桥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农业。

第四单元

走上辩论台

A、上网利弊谈

1、网络的正面影响

第一,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诸多的网上学校的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2)、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

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3)、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4)、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

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

2、负面影响

(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

潜在的巨大威胁。

(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

B、克隆的利与弊

1、克隆的利

(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

(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在不久的将来,克隆技术技术将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中风、癌症、爱滋病、心脏病以及诸如帕金森综合症等精神疾病,并极大改变现有的器官移植理论和治疗手段,给人类带来福音。

2、克隆的弊

(1)、在理论上,克隆技术还很不成熟。

(2)、在实践中,克隆动物的成功率还很低,生出的部分个体表现出生理或免疫缺陷,而且动物的残废率相当

高并伴有早衰现象等。

(3)、克隆有悖于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引发新的疾病。

(4)、克隆人可能会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第五单元

莲文化的魅力

1、荷花的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2、荷花的象征:(1)、象征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3、关于荷花的古诗词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其六)

(2)、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许。《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书怀赠江夏太守良宰》(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4、莲花与佛教的关系

佛祖释迦牟尼结迦趺坐莲花台; 观世音菩萨从莲台。

第六单元怎样搜集资料

1、记住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的日期、起源、传说故事。

2、有关节日古诗句(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春节)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清明节)(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重阳节)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节)(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节)

3、记住三峡的组成、长度、著名风景、有关传说。

4、关于三峡的诗歌(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3)、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八上语文期末检测题 篇五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8题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琐屑(xiè)

箴言(jiǎn)

擅长(shàn)

巧妙绝伦(lún)....B.俯瞰(kàn)

重峦(luán)

遒劲(qiú)

惟妙惟肖(xiāo)....C.荫庇(bì)

汁液(zhī)

嶙峋(lín)

长途跋涉(bá)....D.谦逊(sūn)枢纽(shū)

田畴(chóu)

无动于衷(zhō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干躁

坚固

丝毫不动 挥臂助阵

B.琢磨

绢本

珠光宝气

亭台轩谢 C.拓展

题拔

交头接耳

雨后彩虹 D.酒肆

臃肿

内忧外患 无暇一顾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公报说,一些关于变异的埃博拉病毒可能会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________。(2)“郁闷”“无聊”“我晕”“巨多”“闪了”“超搞笑”„„这些网言网语竟成为时下中小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________。

(3)某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________,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A.推测 口头禅 獐头鼠目

B.臆测 口头禅 鼠目寸光 C.推测 口头语 鼠目寸光

D.臆测 口头语 獐头鼠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自从国家公布了“全面取消漫游费”的政策后,迅速引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热议。B.《大圣归来》上映时,电影院内坐满了人,只有一个位子还空着。C.“三月三”期间,我市进行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传播壮乡文化的活动。D.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5.在下列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幸福的尺寸本是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每一寸幸福。

①在此之后,你的脚丫已经不再长大,你的鞋子尺码已经固定

②所以,请学会丈量幸福,拥有一颗充满爱、充满自由、充满创造的心吧 ③这正像脚上的鞋,穿着合适也就可以了 ④童年的尺寸是一颗糖果的甜蜜,少年的尺寸是一次收获的快乐,青年的尺寸是一份创造的惊喜

A.③①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倡导“以仁为本”。B.列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愚公移山》出自该书。C.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散文家。著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范晔是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强项令》语出《后汉书·酷吏传》。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2)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4)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5)《愚公移山》中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你写出两句连续的关于“花”的名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含8~10题,共8分)

1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5分)中新四川网4月15日电(廖雪芝)15日晚华灯初上,由四川博物院、四川中国书画美术馆、中国移动四川成都分公司联合主办的“和4G+,绘爱无限”第五届中国移动成都青少年儿童中国书画大赛在四川博物院举行颁奖典礼。

据了解,本次大赛以“印象成都”、“传统文化”等为主题,面向全市4-—18岁青少年儿童征集中国书画作品。大赛自2016年11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来自30多所学校的青少年儿童参加了此次大赛,大赛组委会总计收到画作1200余幅。随后,所有参赛作品经专家评审团初选、初评、终审,最终评选出30名金奖、60名银奖、90名铜奖、379名优秀奖,同时,经大众投票选出10名网络人气奖。(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赛让喜欢中国书画的青少年崭露头角,但是如果想让更多的青少年受到美的熏陶,你觉得还可以有什么办法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含11~25题,共42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12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杂然相许

().(2)甚矣,汝之不惠().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16.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7 ~20题。(10分)

中国结 古禾

①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整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成,千缠万绕,环环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②中国人的情“结”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中华民族的祖先“结绳记事”,大结大事,小结小事不同形状记栽不同事情。正如《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这可以说是中国结的滥觞。由此可见,绳结还肩负过记载历史的文化功能。

③绳结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那时的衣服没有社链,只能以衣带打结,人们用绳结盘曲成“S”形装饰在腰间,古人身上常常佩挂印鉴,所以流传下来的汉印都带有印纽。南北朝梁武帝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的诗,绮带编成连环往复的同心结,用来表达相爱的情愫,寓意“永结同心”。明清时期,中国结发展到鼎盛,如清代服饰上的大襟盘扣。盘扣凝结着人的温度、感情以及机器、电子永远无法替代的手工朴拙和巧妙。另外,“结”还呈现在荷包、香囊、玉佩、梳子、发簪等传统配饰中,古代建筑如屋檐、门窗上,生活用具如来椅、木箱上。④中国结的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中国结在历史的传承中,融合了佛教“盘长纹”的特点,环绕盘曲的图案,上下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相连,看似有一种样云之气,线绳的变化和不同结饰的排列组合,变幻出藻井纹、双钱纹、喜宇纹、琵琶结、吉样结、蝙蝠结等不一而足的形态。而一根线绳无论如何千变万化,都同根同源,这又体现出“万法归一”的古老哲学思想。⑤“结”字有牢固的意思。在汉语里,“结”字呼朋引伴,许多有凝结力的词语都跑来广结良缘,如团结一致、结伴而行、结拜兄弟、结识朋友、结成联盟等等。男女之间的婚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婚、结合等。“结发夫妻”,也来源于古人的洞房花烛夜,男女双方各剪一缕头发相结,寄寓夫妻同心永恒之愿。

⑥在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结”往往象征忧愁而善感的心灵,寄托某些婉约而幽微的情结。汉诗中说:“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诗中以“结缘不解”比喻“如胶似漆”的亲密。宋代词人张先曾写过:“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人类的情感多么丰富多彩结就多么异彩纷呈中国结在现代生活中也如鱼得水,在大型会展或寻常百姓家中,壁挂中国结,是常见的装饰;很多现代饰品如戒指、耳坠、手链等,为加入了中国结的元素,更增加了古典和雅致。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怀柔举办的APEC会议,不仅会议现场装饰了很多中国结,而且用于礼仪等服务的16套服装也采用了盘扣、领花等中国设计,透露出中国服饰的优美。

⑦现代人对中国结的情结,更彰显出它的生命力。传统文化散发的典雅从容的永恒情结,就像一颗种子,一直都埋在中国人的心里。

10.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阅读选文,简要说说中国结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气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说第③段应该与第⑦段合并,放在第⑦段里的开头,你怎么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16分)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2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从 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

26.爱,是对人对事物很深的感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无比芳醇的精神体验。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被周围的人爱着;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也开始爱着周围的人或事物,爱着生活、社会、自然,慢慢地理解了爱的多种多样和爱的丰富内涵。爱是什么呢?爱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头表述,其实自己、亲人、师友、其他人的某种言行的背后就是一种爱啊„„

请以“有一种爱叫________”为题,在横线上补充文字使题目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充实,要有真情实感。

6.八上语文教师学期总结 篇六

本学期以来,我在担任166班语文教师时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落实工作,课下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教书育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现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改变一些教学方式

怎样才能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呢?

深入备课,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教材,认真设计每课学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保证备课质量。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材,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通过课外书籍、网络、咨询、请教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寻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

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利用班级微信群让孩子们读书分享。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学习文言文,我指导学生注重注释,还教给学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结,贯通文意。特别重视朗读和背诵。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二、实施多样有效训练

扎实多样的训练,可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1、在阅读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关于口语交际,我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的做法是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人在平时常布置一些简短的小日记,就写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念出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三、给予鼓励加些激励

1、指导学生指定提高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点的薄弱处指定具体进步目标,以此促进学生不盲目、高效率。

2、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

7.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两案例的启示 篇七

一次公开课上, 学校安排小王老师上北京版一年级语文教材里的儿歌《冬天里的大菜棚》, 这首儿歌的前四句结尾分别是“冷冰冰”、“暖融融”、“一层层”、“绿生生”,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儿歌句式齐整,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小王教师注意到这首儿歌中ABB式词语的运用, 于是让孩子仿造举例, 做些相关练习。学生表现得很活跃, 纷纷举手回答问题, 让人未曾料到的是:6名学生中有5名仿造了这样的词语:棵棵、个个、年年、双双、排排, 仅有名学生很小声地说了“绿油油”。始料未及的是与绝大多数教师预想的“圆溜溜、红艳艳、水灵灵”的答案偏离, 小王教师看起来也有些慌了手脚, 因为接下来她让学生再想、再说的时候, 孩子们的答案依然集中在“数词加量词”上, 小王教师不得已, 很被动地出示了“绿油油、圆溜溜、红艳艳、水灵灵”几个ABB式词语, 然后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和相应的果蔬对应起来, 课堂随即陷入沉闷。我们不禁要思、要问, 课堂为什么会由活跃陷入沉闷? 究其原因, 大概存在以下问题:第, 对于学生来说, 课文中出现了“层层”这样的词语, 在老师没有辨析的情况下, 它自然是ABB式词语的示例之。第二, 从口语积累、生活经验看, 这种数词加量词的叠词, 学生比较熟悉, 容易脱口而出。第三, 学生回答“绿油油”的时候, 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和生成, 错失了教学的机会。第四, 也是重要的, 课文中的“冷冰冰、暖融融、绿生生”与“层层”都是ABB式词语, 但要指出的是, 它们的词性不同。

有研究者专门从国家语委语料库使用词表和王国璋等编著的《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书中收集了494个ABB式叠词, 并对其按词性做了统计, 指出ABB式叠词所涵盖的词性范围较广, 主要包括名词, 如山沟沟、艾窝窝、香饽饽等;动词, 如打哈哈、过家家等;形容词, 如干巴巴、白胖胖等; 副词, 如不仅仅等;拟声词, 如哗啦啦、咕嘟嘟等;叹词, 如哎哟哟、哎呀呀等;还有数量词, 如丝丝、天天等, 其中以形容词为多。

对于冷冰冰、暖融融、绿生生、层层来说, 它们分属于ABB式形容词和ABB式数量词, 所以建议教师在出示这四个词语的时候, 把它们分成两类。这样孩子就有了两类可以仿造又有所区别的范例, 不至于出现以上课堂上的尴尬。

也有教师质疑:是不是这种ABB式的词语,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太难了? 真的太难了吗? 其实不然。我们将该版教材的前后内容进行“勾连”后发现, 这样的ABB式词语在此课之前已多次出现, 虽然是在拼音板块出现的, 但并不妨碍我们“温故而知新”。ABB式词语多出现在儿歌里, 会使儿歌看起来句式整齐, 读起来合口押韵、易记易唱。这与低年级孩子对语言的声音、节奏较为敏感的学习特点契合。如:“一颗星, 冷清清, 两颗星, 亮晶晶, 三颗四颗五颗星, 夜空闪闪放光明。”又如:“小伞一把把 , 长在大树下 , 不能当伞用 , 做菜顶呱呱。”从学习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来说, 我们更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前勾后连”。当然,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把握, 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与此课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当孩子再读曾经学过的儿歌、再看那些读过的词语时, 无形中就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热情; 当教师和学生起回顾曾经学过的“顶呱呱、冷清清、喜洋洋、亮晶晶、水灵灵”和那些易记易唱的儿歌时, ABB式的词语就不再那么难以企及了。

案例二:“喜羊羊”与“喜洋洋”次词语教学的启示。

吸取小王老师的公课的经验教训, 我上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八》时, 在“我的发现”这个环节, 指导学生伪造对ABB形式的词语。学生似乎早已胸有成竹, 个个都踊跃举手发。

“绿油油、红彤彤、乐呵呵、笑眯眯 、喜滋滋……”说着说着,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有的学生没举手就说了起来。

其中有个学生下子说了好几个:“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这个学生说完很得意。

我把他说的几个词写在黑板上, 而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笑着, 有的小声起哄:“这是《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的……”还有的则在观察我的反应。

此时, 个大胆的男生站起来喊:“老师, 他说得不对。”

我心里暗自高兴, 赶紧引导他说:“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 第个字为‘A’, 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怎么不对? ”

他又说:“‘喜洋洋’和‘懒洋洋’的‘洋’应该是带三点水的。”

有些学生不服气:“那么‘美羊羊’、‘沸羊羊’为什么不行? ”

那个男生又答道:“因为‘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都是动画片中 (角色) 的名字, 不能算ABB词。《语文园地八》里举例的‘绿油油、乐呵呵……’是表示样子的, ‘喜洋洋’是喜气洋洋的样子, ‘懒洋洋’是看上去很懒的样子。”

看来这个学生已经明白ABB形式的叠词是用来状物的, 我听完后激动不已, 其他学生听了也略有所思。

正当我想做个总结时, 学习委员又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 , 如果照刚才所说的 , 那么ABB形式的词语不仅在音节上要符合ABB的这种规律, 还要能表示事物的颜色、样子或某一种状态。我这样说, 对吗? ”

这样, 根本就不用我总结了。我对这些学生的回答大大肯定了一番后, 又请学生对表示颜色、样子或某种状态的ABB词分别作了举例, 这个环节的教学就算是很完整了。

当我把孩子说的“喜羊羊、懒羊羊”写在黑板上的时候, 其实就是在不动声色中引起孩子的注意, 也是下一步辨析的开始。当我引导学生总结和强调ABB式词语规律的时候, 其实是在“搅浑水”中激发学生思辨, 潜台词是: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 第一个字为“A”, 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 “喜羊羊、懒羊羊”为什么就不对呢? 当教师让学生把与之对应的“喜洋洋、懒洋洋”写在黑板上的时候, 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就真的开始了。需要指出的是, 教师和学生都在无意或有意中限定了此次讨论的语境是有关ABB式形容词的, 而不涉及ABB式词语的其他词性。

语的内核是思维。就ABB式词语的学习而, 随着年级的递增, 其关乎的不仅仅是词语的积累、语文知识的习得, 还有孩子语文能力的提升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孩子在列举ABB式词语出现问题的时候 , 我案例二中并不急于给出答案、灌输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解疑中答辩, 经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面对三年级孩子, 教师基于教材和学情, 对ABB式形容词的教学内容有相应的考量, 因此这节课自然顺畅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ABB式词语的教与学就不那么难了。

我从刚才的案例中, 看到了语的时代性、变动性。譬如电视媒介对语的影响, 喜羊羊、懒羊羊等动画角色名字已经深入学生内心、无法回避。还有诸如网络媒介的影响, 些网络用语层出不穷:范跑跑、鲁推推、楼脆脆、躲猫猫……假使在语文课堂上, 在讲解ABB式词语时, 有孩子提及这些网络用语, 我们怎么办?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恐怕都不行。语的学习不只是在课堂, 语的背后是文化。

面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 我们不仅不能回避“范跑跑、楼脆脆”, 还要和孩子起辨析它们发生的背景、语境, 帮助孩子关注并了解当下的社会生活、新闻事件, 通过解释网络用语的生成, 引领孩子了解语的丰富性、时代性、变动性等。

8.要注重语文的词语教学 篇八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词语学习 课堂教学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内容,而是必不可少的,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基础性较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如果以机械式的、僵化的、被动的教学来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其结果可想而知。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作如下探讨。

一、立足生活,化无形为有形

就小学的认知特点而言,以直观认知为主,而抽象认知还处于发展中,高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维,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词语本身是意义的载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若教学中只注重对词语的外形的掌握而忽视词语本身的意义,不仅学习起来困难,学习后的应用效率也较低。众所周知,一个词语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一种信息,承载的是一种文化,它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词语时,要注重生活这一潜在资源,让学生将学习在生活中内化,从而形成丰富的认知体验。

1.将书中词语返回到生活。如喜悦、愤怒、悲伤和忧愁四个词语的学习,或许学生们心中对几个词语都有大概的体验,但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达。此时,教师以“表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喜悦、愤怒、悲伤和忧愁这四个词语所代表的情绪,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感受,然后再进行描述。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类似情感的时候体验这些词语。如此,当学习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学就上升到了用的过程。

2.要利用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感受词语所具有的内涵。上文说到,一个词语就是一种感情,就是一种信息,如果只是用干瘪的概念或意义来定义词语教学,那未免显得太狭隘了。如对“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意盎然”一类词语的学习,光是靠词典、黑板来进行,学生根本无法感受春天的那种生机和活力,而若能带领学生到户外走走,去真切地感受、体验,那么学就不再是“要我学”了,“我要学”的欲望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获得的体验会更加深刻,对词语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二、巧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

词语本身的抽象性让以直观认知为主的小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词语教学获得了新的生机。多媒体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将静止的东西动态化,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如对“郁郁葱葱”一词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先用幻灯片来展示各类茂盛的植物,然后以郁郁葱葱来进行形容,再引导学生了解其具体含义,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深刻。再如对“惊慌失措”的学习,教师先用一个简短的视频(如某小偷偷东西被警察发现时的动作)做引导,再让学生对该词语进行描述,结合词义进行造句,这样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和掌握。

1.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切不可为了演示忽视教学的本质,让多媒体成为“独媒体”。这种情况在教学中也是经常会遇到的,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有的教师整堂课中都在使用多媒体,课堂表面上看很积极热闹,而实质上学生将注意力放到了寻找刺激中,从而忽视了学习过程本身。

2.不用多媒体,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和上述做法相反的是,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就是“作秀”,还需要花时间进行课件制作,不如让学生多读几遍,多抄几遍。其实不然,多媒体应该使用,关键是要注意如何使用的问题。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另一方面除了要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注意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内容上。如此,多媒体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工具,而不至于教师成为多媒体的技术员。

三、积累应用,活学活用

1.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或偷懒。但在积累过程中,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进行学习。如词语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词语的结构进行分类记忆,也可根据词语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分类记忆。如从结构上分为楚楚动人、察察而明、绰绰有余 、花花世界、耿耿于怀、耿耿于怀、呱呱坠地、斤斤计较、历历可数、琅琅上口、朗朗上口等;按颜色进行分类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绿衣黄里、五光十色、青红皂白、绿水青山、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等;描写人物表情的如没精打采、勃然大怒、炯炯有神、和蔼可亲、忍俊不禁、神气十足等。

2.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造句,很多教师的一贯做法是让学生抄写词语,然后一一造句。而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法虽对学生的记忆有效,但对学生的词语应用能力培养效果不佳。教学中可提倡在学习一篇课文后选择3~5个词语写话的方式进行,但这主要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教学。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只要教师能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从生活出发,结合多媒體和词语的构造特点进行词语教学,相信会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张淑荣.浅析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J].新课程(中),2011,(05).

[2]谢常亮.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J].琼州学院学报,2007,(S1).

上一篇:【热门】新版早安问候语语录摘录60句下一篇:2006年盟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