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的特点

2024-06-15

老年人护理的特点(共8篇)

1.老年人护理的特点 篇一

浅析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及体会

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医院神经内科 田丽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通过降压药物的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 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经临床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控制高血压应以预防为主,加强预防保健、心理护理为重点,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体会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又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脑卒中, 心、肾功能衰竭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大部分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有轻微症状, 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等, 以后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严重的影响人的正常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加, 血管弹性差, 小动脉阻力增加, 因而血压随之增高, 持久的高血压会使动脉壁损伤和变化又加重动脉硬化, 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故老年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者群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血流动力学、临床特点及预后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因此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1,2]。我院2011年共收治高血压患者42例,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以探讨和总结临床护理的方法和特点。1.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定义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 岁以上人群中, 收缩压>160mmH g 和/ 或舒张压> 95mmH g 的高血压患者[3]。目前, 我国将60 岁或60 岁以上的人, 划为老年人范畴。这部分人员所患的高血压, 绝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 故统称其为老年人高血压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 且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 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老年人高血压, 多数是青年、中年期发病的继续和发展。

2.临床资料

老年高血压患者42 例,65~87 岁,平均(69.24±9.89)岁;男22 例,女20 例。Ⅰ期高血压14 例,Ⅱ期20 例,Ⅲ期8 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 例,高中以上15 例,初中以上6 例,小学10 例,文盲1 例。都曾有过未按医嘱服药的历史,营养状态良好。血压在150~180mmHg/100~120mmHg 之间。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3.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3.1 症状不典型:病人患高血压后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大部分病人常在体检或其它疾病住院时才被发现, 因此, 对老年人定期多次测量血压是有必要的。3.2 收缩压增高, 舒张压正常或相对地较低,脉压差增大,70 岁以上尤为明显。费雷明汉研究表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率75 岁以上男15 %, 女2 8 % [4]。3.3 血压波动性大:情绪变化(尤以极度兴奋)、体力活动、进餐、体位、季节或寒冷等均可使血压变化很大。年龄越大, 量变程度越大。其原因可能由于老年动脉硬化及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导致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有关。因此, 对老年人易变性高血压病人, 应采取不同体位, 不同时间及多次测量血压方可确定。3.4 无音间隙(无音间期):可发生于第一音之末与korotkoff 氏音的第二阶段之始, 临床常使测得收缩压值较实测数值低。老年高血压无音间隙发生率高且较严重。因此, 应用袖带测压时, 将充气高度达250mmHg 以上同时缓慢放气或用指诊测置收缩压, 可避免漏诊或错判。

3.5 假性高血压:临床发现少数病人, 动脉血压常较直接动脉内血压高1.995-3.89EPa 血压越高或血管硬化起纷重, 假性高血压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充气囊难以压缩僵硬的肚动脉有关。因此, 以间接测压法发现极少数或无靶器官损害体征的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 应疑有假性高血压

3.6 医源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降低或丧失, 血竹调节机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3.7 并发心、脑、肾等疾病多见: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可促进心、脑、肾动脉硬化发生或进展, 常导致脑血管意外, 冠心病, 心肌梗塞及心衰, 肾衰出现。我们发现少数病例可有3一4 种病并存, 因此, 应引起今后防治的注意。

3.8 心理特点

3.8.1 恐惧、焦虑心理 患者入院时多情绪低落、紧张, 通过交谈, 发现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普遍不了解, 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对自己身体的不适和疾病一知半解地自我分析: 如能否完全治好, 是否会引起脑血管意外疾病和遗留后遗症等, 疑虑重重, 充满了担心。这些不良情绪, 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 引发恐俱、焦虑, 使病人身体产生应激反应, 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液粘滞性升高等。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疗效, 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3.8.2 药物依赖心理 患者入院时对药物依赖的心理较重。如认为某种药物对他不起作用, 或仅认为疗效不佳, 则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将药物从药盒中检出, 偷偷扔掉;或认定某种药物有明显疗效,则会点名要求服用。病人的这种对药物的依赖心理有时可提高药物疗效, 甚至使某些本无活性的药物起到一定的“ 治疗作用”。如目前“ 安慰剂”的应用正是利用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普遍认为, 只要坚持服药, 疾病就会有好转, 而轻视心理调节的作用。[5] 3.8.3 情绪不稳定患者入院后, 因有充足的时间重新思考已发生的不幸事件, 去回顾当时可怕的情景, 因此容易诱发压抑心理, 表现出忧郁性格,忧愁、悲观、失望, 这是忧郁性格患者的“ 三步曲” , 继而引发失眠、食欲降低等症状。3.9 不注意合理膳食, 不注意戒烟限酒, 对饮食对高血压病的影响重视不够。4.护理干预

4.1 日常护理 建立健康档案,测量平均血压。加强高血压防病知识宣教,培养患者的健康心理状态。嘱患者坚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交待所有的与该病有关的注意事项,使病人认识到高血压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的疾病,但是只要充分与医生、护士配合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并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讲解清楚,使病人做好心理准备,尽量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刺激。4.2 药物护理

4.2.1 应遵循降压药使用原则 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从小剂量开始,据病人年龄、需要和降压反应,逐渐增加疗效,降低可能存在的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6]。

4.2.2 用药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是指病人服药与医嘱的一致性,采用降压药物治

疗可有效地减低病死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事件及致残率。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人对高血压认识知识和健康信念有关。二是医护人员的水平、医疗条件等。如医护人员对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缺乏细致了解,对药物作用及毒副作用交待不清等。因此要加强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认识到遵医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脑肾损害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作用,加强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还应注意每个病人健康信念的特殊性,据此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矫正其错误的健康信念,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依此来促进病人的服药依从行为。[7] 4.2.3 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主要类型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副反应小,但应用不当,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减慢心室传导,增加哮喘者气道阻滞,可使三酰甘油一过性升高,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周围血流,延长低血糖恢复时间,掩盖低血糖症状。ACEI,个别病人口服后出现干咳,停药即可消失。钙拮抗剂副反应是扩张血管,病人可出现面部潮热、头晕、心动过速等反应。α-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首剂晕厥、水潴留、踝部水肿,用药时注意预防晕厥[8]。护理人员应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副反应,以便给予病人正确指导。4.3 心理护理

4.3.1 以诚相待, 解除恐惧、焦虑心理从患者入院开始, 我们如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的生活服务, 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述, 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 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使患者从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在他们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他们的信任的前提下, 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 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4.3.2 稳定情绪, 消除对药物依赖心理 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到血压的变化。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刺激或或积极参与交谈时,血压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差;相反,血压降低、心脏供血能力强。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强。在护理中十分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一旦情绪障碍成为机体症状的促成因素,便

可导致求医行为。因此,老年人高血压混着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使情绪发生转换,以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状态。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 一但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均要吃药,但病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愉快乐观,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 不思饮食,难以入睡,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通过诱导,尽可能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病人报告血压数值,使他们从心理刺激的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

4.3.3 环境的调节 来自环境的任何刺激都可以作为一种信息, 经过人体相应的感受传入神经,传到大脑进行加工和整合,并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和生理变化。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来说,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 使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的转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实践证明,这种安静舒适的心理效应有时能胜过药物的作用。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增加心脏供血能力会产生良好的效果。4.4 饮食指导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如病程、有无并发症等。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饮食为宜:少吃多餐,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限酒。减少钠盐摄入,既每日钠盐摄入量低于5g 为宜,减少钠盐列为控制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重要内容[9],尽量少吃咸菜、咸鱼、咸肉等。4.5 健康宣教

4.5.1 饮食宣教 合理饮食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 对疾病控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以摄取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食盐量以不超过6 g /d 为宜。坚持低盐饮食能使血压下降, 并可增加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限制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鱼籽、甲壳类食物的摄入, 还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进食宜少量多餐, 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入。4.5.2 戒烟, 以减少吸烟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和危害。限制饮酒,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饮用纯酒精量< 25 g /d, 成年女性饮酒精量< 15 g /d, 摄入酒精量> g /d 者随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 饮酒还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 高血压应严格限制饮酒量。

4.5.3 改变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 体力活动是降压因素之一,适量的体力活动有降压作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 因此, 应指导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 因人而异,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 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保障充足的睡眠,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包括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要规律, 循序渐进。

4.5.4 高血压病是一个终身疾病, 所以做好出院指导一样重要。可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有大致的了解。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量, 保持良好的心态, 掌握劳逸适度, 避免情绪波动。

4.5.5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指导家属和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血压波动较大时午后可加测一次, 保证老人的睡眠时间,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5.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自己检测血压或定期到医院就诊,使其随时掌握血压情况,坚持长期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更换药物和改变药物剂量,保持心理平衡,清淡饮食及减轻体重等方式控制血压,若血压不稳定或异常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减少致残率,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的。6.小结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常引发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正确指导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知识, 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调整良好心态、坚持合理的药物应用等综合性治疗, 护理工作的好坏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护理工作者应不断积累经验并科学创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尽最大可能辅助疾病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邓群,余曼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20(2):117-119.[2]龙立君.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4):103-104.[3] 顾丽欣.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1):1725 [4]代红,吕国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1,7(2):45.[5]薛凤敏.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4,12(6):29.[6] 肖海鹏.高血压防治新进展[J].新医学,1999,30(4):244-245.[7]王晓灵,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67.[8] 张秀峰.降压药服药时间的研讨[J].护理学杂,2000,15(2):72.[9] 王晶,赵海平.影响高血压患者限盐行为的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38(7):534.

2.老年人护理的特点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因血压控制不佳住院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58~81岁, 平均69岁,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其中工期27例, Ⅱ28例期, Ⅲ期5例。

1.2 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上述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所服降压药名称、剂量和服用方法;近期情绪变化;生活规律变化 (包括作息规律、饮食规律、排便状况、睡眠质量等) ;活动强度变化;环境因素改变等。

2 结果

6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原因见表1。

3 护理对策

3.1 做好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护理。

①让患者了解服用降压药物是治疗的基础。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血压的双峰-谷规律或患者动态血压测定结果指导用药时间。遵医嘱按时服药, 不可擅自加量, 以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 如服用控释片和缓释片时需整片吞服, 不可掰碎;巯甲丙脯酸应餐前1 h服用;哌唑嗪类药物易出现“首剂现象”, 故首次用药后应卧床2~3 h;②根据病情采用适合老年人服用的剂型, 尽量使用长效药、控释剂、缓释剂;③减少用药种类及药物更换次数:对服用的药物可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标明用药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放在老人易看到的位置, 也可将服药与生活中某些必做的事相联系, 避免遗忘。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前向患者讲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及其临床表现, 使患者心中有数, 不慌乱, 不恐惧, 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及时就医, 采取相应拮抗措施, 保证不中断治疗:或用药前有预见性, 估计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提前给予预防措施, 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④按阶梯给药, 合理用药在治疗过程中, 能通过非药物治疗, 则不用药治疗;在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条件下, 能单用, 不联合, 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 以减轻服药的负担;⑤根据患者家庭经济状况, 合理选药根据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尽可能选用价格低、疗效肯定的降压药物, 不追求新、贵、进口药物, 使患者既能长期坚持治疗, 又不失治疗效果。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 争取家属配合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 做好家属工作, 指导患者家属学会观察病情变化, 监督指导患者服药, 争取家属互动参与, 配合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服药依从性, 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3.2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健康教育, 减少重复住院。

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一般常识, 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有大致的了解。对疾病忧虑恐惧者, 讲明高血压是可控制的疾病, 只要有效地控制血压, 便可健康长寿。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量, 保持良好的心态, 掌握劳逸适度, 避免情绪波动。

3.3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

指导家属和患者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 ①血压的测量, 方法过去认为测量肱动脉血压时, 肱动脉, 心脏, 血压计零点应处于同一水平, 但甘兰君实验证实, 只改变血压计的水平位置, 对血压几乎无影响, 因此, 只要将肱动脉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 即可测出正确的数值, 但听诊器的位置一定要放置准确;②时间目前临床上测量血压时间没有特殊规定, 有资料认为一天中测量血压的时间为6:00、12:00、16:00较为合适, 可掌握一天当中的峰谷值。也有资料认为7:00~19:00之间, 9:00时测量的数值为稳定, 指导患者适当地做渐进式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 并注意老年人记忆功能的训练, 组织卫生宣教, 给予具体的指导鼓励, 如读书、看报、与人交往, 以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同时要保证老人每日7 ~8 h的睡眠时间, 睡眠较差时, 可服用镇静催眠药物,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熬夜。注意气候变化, 避免受凉感冒或中暑。

3.4 合理营养

饮食应以低钠、低热量、低脂饮食为主, 增加奶制品、绿色蔬菜、鱼和水量的摄入, 多饮水, 忌烟酒, 忌暴饮暴食。有便秘习惯者应多吃粗纤维蔬菜, 如韭菜、豆芽、芹菜、青菜等, 保持大便通畅。目前, 对高血压患者在测定盐阈和盐负荷试验的基础, 应及时补钾, 嘱患者含钾食物, 利尿剂降压时应选择小剂量, 尤其对痛风, 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慎用。

3.5 控制体质量

保持正常体质量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方面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 强调少脂肪, 并限制过多糖类的摄入, 另一方面则需要增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 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 g, 少食腌制品, 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 少食咸菜及腌制食品。养活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少食含脂肪高的猪肉, 多食含蛋白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 多食蔬菜, 水果, 注意补充钾和钙, 如绿叶菜, 鲜奶, 新鲜瓜果, 豆制品。

3.6 戒烟限酒

烟中的尼古丁使血压一过性升高, 并降低服药的顺应性, 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 饮酒过量可导致血压升高, 酒可拮抗某些降压药的作用, 因此提倡戒烟戒酒。保持心理平衡, 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 避免不良刺激, 情绪稳定, 切忌大喜大怒, 忧郁, 悲伤, 恐惧和受惊。

4 小结

知识缺乏, 药物不良反应, 联合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 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 是影响老年患者高血压不稳定因素, 因此, 加强健康教育,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家庭经济状况, 选用降压药物, 按梯度给药、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 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做好家属工作使之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血压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护理措施。根据上述影响因素, 按照老年患者的特点, 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配合医生正确治疗, 使60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取得了理想的降压效果。

3.老年人护理的特点 篇三

(江苏省新沂市阿湖镇卫生院江苏新沂221413)【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4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性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日常治疗与护理,并且加以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专有护理,而对于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日常治疗与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一段时间的护理与治疗后,其病情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的24例患者均已康复,而对照组的24例患者的康复率为82.8%。结论:对于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给予积极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患者重返健康的重要方式。【关键词】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特点;护理【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84-01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1],一般是指發生在医院外的感染性肺炎,它也包括具有较为明确的潜伏期的感染而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突发疾病的肺炎。CAP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致病的原因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美国以及日本,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排名第6和第4位的致死性病因,而在中国,它也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十分常见的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愈发严重,老年人因其呼吸道功能的减弱、抵抗力的降低导致肺炎的发生也逐渐增高,且与其他类型的肺炎不同,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更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临床上积累更加可靠的经验,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水平和康复率,本文将本院4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简要的实验性治疗与护理,通过对其的病情变化的比较来发现更加高效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8例,其中男性25例, 女性23例,年龄为65-80岁不等。根据2006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该48例患者均为不同程度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 临床表现 1)症状与体征:4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痰、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胸闷、肺部啰音。2)病原学检查:咳痰患者要求进行痰液3次培养,发热患者要求进行血培养。在48例患者中,痰培养检出病原菌共8株,检出率为16.7%,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共2株,检出率为4.2%。3)合并疾病: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共38例(80.0%),有吸烟史的患者共19例(40.1%)。4)肺部影像学:单侧肺炎共31例,双侧肺炎共17例。1.3 治疗方法 对两组老年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且剂量与药物种类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决定。1.4 护理方法[2] 对观察组24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而对照组的24例患者仅进行基础护理。关于观察组的24例患者针对性护理方式具体如下。(1)加强基础护理 老年人在患病后体质一般较弱,且行动不便。护理人员要给患者更换体位,便于患者的休息。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急性期患者,护理人员要劝解其保持卧床状态,并且经常开窗通风,使得病房内保持新鲜空气和湿度适宜。在发热的患者出汗之后要及时地给他擦拭身体,帮助其更换衣物避免滋生褥疮。(2)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在患病后饮食需要引起重视,忌食燥热的食物,而需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且清淡口味的食物。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多进食以补充能量增强抵抗力,并且要监督患者多喝水,保证每日水分的摄取。(3) 病情与用药的观察 对于不同发病状态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密切地监控其症状的变化。定时测量其体温、呼吸、尿量、脉搏,并做详细的记录;注意观察咳痰患者痰液的颜色和量;并且对于患者的神智以及面色的变化要特别注意。在患者入院后,因为对其要及时地使用抗生素,所以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用药相隔等。一旦发现有任何的异常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地向医师禀报。(4) 心理护理与出院指导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发病时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疏导,用亲切的态度和优质的服务使得患者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这样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而在患者出院后,要教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平日注意休息,切勿过度劳累,并且鼓励患者适当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1.5 疗效评价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于患者的病情由专业医师进行评价。康复:病情得到完全的控制,患者痊愈出院;好转: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且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无效: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甚至恶化、死亡。1.6 统计学方法 对于2组患者的好转情况使用SPSS软件分析,当P<0.05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根据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康复率与病情的改善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共48例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病情的改善情况注明:对于结果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3 讨论[3] 社区获得性肺炎对于近年来的老年人健康而言是十分大的威胁,并且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逐渐严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已经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老年人因为其身体机能老化、免疫功能降低、呼吸功能减退、基础疾病较多而导致肺炎发生率很高。对于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的护理是提高老年人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密切地关注病情的发展与变化,对症下药控制感染,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情愉悦,督促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愈率将会得到提高,预后也会有更好的保障。参考文献[1]金善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101.[2]兰艳梅.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抢救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61-62.[3]赵霞,王耀勇.高龄老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5):5382-5383.

4.老年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 篇四

本科生毕业综述论文

题目:老年患者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

姓 名:刘晶晶 指导老师:宋桂云

2017.2.10

老年患者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刘晶晶

【摘要】:跌倒是指人体平衡丧失引发意外的体位改变,导致人体倾倒着地的突发事件,跌倒受个体健康#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以老年人发生率高,跌倒轻者可引发身体不适,重者可产生各种损伤,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等灾难性后果,老年跌倒常表现为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而且显著增加医疗卫生保健成本和大量的社会资源,已成为当今各国政要不得不面对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预防跌倒,减少老年跌倒危害不仅在政治和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具有重 要。

【关键词】 老年,跌倒,预防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意外事故,衰老和疾病增加了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1],据文献报道住院期间的跌倒事件中,环境因素占50%,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老年人不易适应新环境,环境的改变加重了其跌倒的风险[2-3]。

跌倒是指人体平衡丧失引发意外的体位改变,导致人体倾倒着地的突发事件。跌倒受个体健康、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以老年人发生率高。跌倒轻者可引发身体不适,重者可产生各种损伤,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等灾难性后果。同时也给心理上带来负面影响,并导致医疗费用大大增加,给家 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如何防范老年人跌倒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护理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消除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止意外跌倒事件的发生,确保老年人住院期间的安全。1 老年跌倒的特点

老年跌倒受老年生理特点、疾病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点,呈现一定的发生规律。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65 ~ 69 岁的老年人中,女性的跌倒发生率约为30%,男性约为13%;而80岁女性的跌倒发生率约为50%,男性约为31%[1]。”在美国,28% ~ 35%的社区老年人和30% ~ 50% 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每年至少发生1 次跌倒[2]。

1.1我国老年跌倒的发生率及其危害与美国基本相当,每年至少有2 500 万60 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75 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与损伤的发生率则成倍增加[2]。跌倒是导致老年人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跌倒损伤主要包括: 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骨折和颅脑损伤等。老年骨质疏松和功能退变可能是跌倒后骨折的疾病基础。在65 ~ 75 岁 的老年人中,腕骨骨折比髋骨骨折更为常见,而75 岁以上老年人主要以髋骨骨折为主,这种差异可能反映75 岁以上老年人反应迟钝对髋关节的保护能力显著受损[3]。骨折和颅脑损伤是老年跌倒后致残的重要疾病[4]。老年意外伤害以跌倒为主,是位列心血管疾病,癌症,脑卒中及肺部疾病之后的老年人第五大死亡原因,其中约1 /5 的老年跌倒损伤是致命性的[5]。在跌倒住院的老年病人中,一年后大约仅半数患者存活。因此,老年跌倒在流行病学上表现为发病率高、病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征。

1.2跌倒是人体平衡丧失的结果。正常人体平衡功能的维持有赖于中枢神经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功能的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正确的姿势感觉信息输入、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与整合功能,以及正确而快速的运动系统反应是维持人体平衡的三个必备条件,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导致跌倒的发生。2.影响老年跌倒的因素包括内在危险因素和外在危险因素。

前者以个体/病人为主体,后者以环境要素为客体。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衰退,常表现为多病共存、并发症多和恢复慢的疾病特点,人体平衡功能减退,这是影响老年跌倒的内在因素。环境因素不仅包括老年人生活和活动场所的情况,还包括患者的穿着及辅具等因素,如道路障碍、光线不足、不良的卫浴设施、鞋帽与衣着不合、拐杖或支具使用不当、老年人监护与家庭护理不当等,以及不良的社区环境等,这些都是引发老年跌倒的重要的外在条件因素。

老年人感觉系统功能退变,尤其是本体感觉功能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弱,视觉不同程度受损,这无疑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戴尅戎[6]等研究显示,在明亮环境睁眼单肢站立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平衡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而在闭眼单肢站立时,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则显著低于青年人,这说明视觉和本体感觉在维持老年人平衡功能中重要性,也说明视觉环境的重要性。老年人视力和前庭功能减退,影响涉及患者的步态、平衡和协调等运动功能,而视力双盲的后果则异常严重。运动系统的协同活动也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因素。老年人肌肉退变导致患者肌力减退与流失,骨的退变导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1 生理因素高龄是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存在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不良、行动迟缓、认知功能减退以及感觉反应能力差等情况,易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发生。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可造成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各种感觉、运动、定向力、听力下降,易发生绊倒或滑倒[7]。

2.2 心理因素老年人比较固执,不服老,不重视跌倒的防范,生活上不想麻烦别人,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而采取单独活动,导致跌倒发生。此外,害怕跌倒的心理可以限制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8]。有学者调查了9096 名美国老年人,其中有50%的老年人承认害怕跌倒会影响其日常的活动能力,这种对自身平衡能力信心下降的心理反过来会促使功能的下降与自我行动能力受限,从而导致跌倒的危险增加是另一个潜在的因素[9]。2.3 疾病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小脑病变、前庭疾病、外周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如体位性低血压、椎动脉供血不足;其他包括认知障碍、痴呆、风湿关节炎病、甲状腺病、虚弱、眩晕、视觉损害、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等。据调查,约83.12%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均能影响感觉的输入、中枢系统功能和骨骼肌力量与协调,如关节炎、脑卒中、老年痴呆、贫血、体位性低血压等都与跌倒相关联[10]。

2.4 药物因素在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中,药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老年患者常并发多种疾病,用药种类繁多。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安眠药等可通过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跌倒风险。有研究发现,4 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会显著增加跌倒风险。安定、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等精神类药物主要通过影响平衡功能、认知功能、锥体外系作用引起头晕、反应迟缓和体位性低血压。与不服用这些药物的个体相比,服用精神类药物者的跌倒和骨折风险增加了2倍[11]。大量或多种药物混杂作用可增加跌倒的危险性,并随服药的种类呈指数增长。

2.5 跌倒史有文献报道,曾经发生跌倒的患者再次跌倒的概率增加16%~52%[12]。有跌倒史已被证明是跌倒的风险因素。另外,跌倒患者其跌倒方式与场所也惊人的相似。有学者发现,58%的多次跌倒患者重复了其跌倒的方式,64%的多次跌倒患者是在同样的场所再次跌倒。有过1次或多次跌倒史将会大大增加跌倒概率[13]。

2.6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亦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51%与环境因素有关,老年人的生活安全由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因素所决定。住院后不熟悉新的环境,地面潮湿,地面水迹未干,室内光线不足,地面不平坦,过道有障碍物,不适宜的家具及卫生间设施,室内家具摆放不当,鞋子、衣裤过长或过大等均易引起跌倒。

2.7 照顾者因素子女因为工作繁忙,无法长期照顾老年人而雇佣陪护或由家里保姆照顾。而这些照护者未经过医院统一进行专业的培训,不能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对老年人缺乏细心、耐心、责任心,有时不服从病区管理,家属监管不[14]力。虽有24h陪护,但在老年人病情稳定时,陪护人员放松了对患者照顾,放任患者单独活动,导致了跌倒的发生。3.老年跌倒的预防策略

老年跌倒的发生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后果严重,涉及患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众多方面,因此,应充分认识老年跌倒的危害,树立预防第一的思想,实施必要的跌倒预防与干预策略。这些预防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3.1 加强卫生宣教,政府参与,社会支持,多部门协作老年跌倒原因错综复杂,危害严重,因此应充分认识老年跌倒的特点与发生规律,尽可能全面考量影响老年跌倒的内在危险因素和外在环境条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实施政府参与,社会支持,多部门协作的预防策略。WHO 跌倒预防策略建议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制定相关政策,协调各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15]。在WHO 跌倒预防模式中,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发挥领导和协调功能作用,医疗与科研单位负责制定符合患者个体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跌倒预防方案,这些方法 在医院、社区和养老院中付诸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健康教育是跌倒预防策略中基本而重要的环节。健康教育对象不仅包括老年人,而且还包括医护人员、家庭成员、社区工作人员、老年照顾与陪护人员等。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改善社区、养老院和家庭环境,为老年人配置安全的卫浴设施和楼梯护栏,加强老年人监护与家庭护理等,这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预防老年跌倒,减少跌倒危害。

3.2 疾病防治与环境改善相结合衰老和老年相关疾病是导致老年跌倒的内在危险因素,不良的环境是导致老年跌倒的外在条件因素。临床研究与实践证明,对于患有白内障、青光眼或视网膜疾病的老年人,及时有效的临床医学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减少跌倒的发生;同时,通过改善老年人生活和居住环境的照明,提高视觉输入质量,有助于更好的发挥视觉在维持人体姿势和平衡功能中的作用,预防跌倒。对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适当补充钙和给予维生素D3 治疗,有助于减少跌倒骨折的发生 [16]。适当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原发病的治愈,改善功能,这可以减少老年跌倒的风险。如血管扩张剂有助于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供血供氧功能,这对于预防跌倒有益;合理使用降糖药是维持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关键要素,也有利于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对于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予以合理的镇痛药物或手术治疗,不仅有助于减轻患者病痛,而且可以减少跌倒发生,直接发挥预防作用。3.3提供安全、合理的病区环境(1)病区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平坦无障碍物;(2)病室光线充足,物品放置规范有序;(3)病床高度合适,配有床栏,呼叫器置于患者易拿处;(4)卫生间、淋浴房增设防滑垫,配有呼叫器及扶手;(5)过道、楼梯设有扶手,高度适宜,放置防跌倒标识;(6)保洁人员做卫生时设置好醒目的“小心跌倒”标志,以提高患者警惕;(7)定期对病房设施及环境进行及时检查、维修与改进。

3.4治疗原发病合理安全用药、减轻疾病所致症状是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重要基础。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直立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应了解其晕厥史,定期监测血压,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后注意事项。3.5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了解如何防止跌倒,克服惧怕心理,摆脱跌倒的阴影。对于高估自己体能的老年人给予耐心解释自身生理和病理变化,使其意识到跌倒的危险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6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入院时评估或住院期间评估为跌倒高危患者,均应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评估自理能力。平坦无障碍物;(2)病室光线充足,物品放置规范有序;(3)病床高度合适,配有床栏,呼叫器置于患者易拿处;(4)卫生间、淋浴房增设防滑垫,配有呼叫器及扶手;(5)过道、楼梯设有扶手,高度适宜,放置防跌倒标识;(6)保洁人员做卫生时设置好醒目的“小心跌倒”标志,以提高患者警惕;(7)定期对病房设施及环境进行及时检查、维修与改进。

3.3 治疗原发病合理安全用药、减轻疾病所致症状是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重要基础。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直立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应了解其晕厥史,定期监测血压,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后注意事项。3.4 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了解如何防止跌倒,克服惧怕心理,摆脱跌倒的阴影。对于高估自己体能的老年人给予耐心解释自身生理和病理变化,使其意识到跌倒的危险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5 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入院时评估或住院期间评估为跌倒高危患者,均应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评估自理能力。3.6 建立建全规章制度

3.6.1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安全管理手册》、《跌倒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及报告制度》等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增加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护理人员主动进行防跌倒相关知识宣教,经常提醒老年人注意预防跌倒,对减少老年人跌倒有实际意义[17]。

3.6.2 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成立病区跌倒监管小组,根据老年人病房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质量考核标准:(1)各级护理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度,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责任心;(2)患者入院时必须做好入院告知安全相关注意事项;(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理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3.6.3 建立跌倒报告登记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包括全面评估、高危跌倒标识醒目、对高危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等。患者发生跌倒应及时填写“跌倒患者登记报告表”,并及时组织讨论,采取措施改进。

3.7 强化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本科采用以下措施培训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老年专科知识培训和跌倒风险知识教育,根据老年人生理和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护理;(2)定期学习跌倒应急预案及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责任心;(3)每月组织与患者、家属及陪护座谈会,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提高预防跌倒意识,使其主动配合。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住院患者日益增多,跌倒是老年人常见问题。影响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跌倒不仅使患者感到恐惧和焦虑,跌倒后出现的骨折等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本科为老年人内科病房,收治老年人均为高龄,出现跌倒的风 险高,帮助老年患者完善功能、消除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意外发生、保证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维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住院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的医术,而且需要一颗 父母心,确立起 “ ”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服务亲切,加 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法制与 4.4 社会层面: 客观报道与促[2] 廖静茹.医务人员休息权研究[J]进和谐

社会媒体应当基于客观角度社会,2014,(14): 176-177. 对医生

[1]周绿林,张婷婷,王森.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关系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 14-17.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7.[2] 覃朝晖,于普林,乌正赉.老年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中 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9):711-714.[3] 董一璇.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360.[4] 杨丽,朱国珍,刘后玲.循证护理理念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 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19):47-50.[5] 赵慧华.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与预防[J].临床护理杂志,2005,4(3):43-44.[6] 苏海丹,黄春燕,成翠珍,等.对老年患者防跌倒的认知行为 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2):6-7.[7] 张莉,瓮长水,王秋华.老年人得到的评估与干预策略研究进 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13.[8] 王翠霞,王玉军,胡可纯,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 护理对策[J].空军总医院学报,2010,26(1):12-13.[9] 蔡芳,黄艳华.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病人跌倒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93-95.[10] 齐爱娇.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1,9(34):3146.[11] 刘护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77-78.[1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report on falls prevention in olderage.http: / /www.who.int /entity /ageing /publications /Falls _ prevention7March.pdf.[13]Kannus P,Sievnen H,Palvanen M,et al.Prevention of falls and consequentinjuries in elderly people〔J〕.Lancet,2005;366: 1885-93.[14]Rubenstein LZ.Falls in older people: epidemiology,risk factors and strat-·460·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年1 月第33 卷

5.老年人护理的特点 篇五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三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省、潍坊及我市先后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二十年来这还是第一次。可以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这次全市领导干部学习《宪法》及法律法规培训班安排预防未

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讲座,可以说适得其时,安排恰当,十分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基本概况

严格来说,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在社会学、犯罪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非刑事法学的概念。未成年人犯罪特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犯罪,在我国犯罪学研究领域一般也称为少年犯罪。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社会问题,联合国从1955年开始每隔5年召开一次的预防犯罪大会,几乎每次都会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为此,联合国还先后制定了《预防少年犯罪准则》(利雅得准则)、《少年刑事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等一系列司法规则。

我国也不例外,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也是十分严峻,总体上呈上升发展趋势。为此,我国专门制定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的法律。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据政法部门不完全统计,2002、2003年我市的未成年人犯罪同比分别上升了98%、50%,形势相当严峻。为此,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全面分析,如实地将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及发展趋势反映出来,目的在于透析新时期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的规律,以期为大家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综合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提供参考依据。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

我国现阶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从根本上来说有两部:一部是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另外一部是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另外一些可以说都是由此“两法”衍生出来的实施细则。这两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法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个侧重于保护,一个侧重于预防教育,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要通过各种举措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其健康成长。

(一)教育保护原则。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以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和保护,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教育保护原则包括教育和保护两方面的内容,“两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专门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就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的、不同教育主体的责任作了具体规定;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部分,在强调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治的同时,突出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二)及时防治原则。指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特点,坚持治本和疏导,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也就是说,要突出时间性,把握好火候,掌握好过程,遵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规律,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就能够有效地制止那些处在犯罪边缘的人,使其不去犯罪,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6.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 篇六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在发达国家将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以上人群称为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进步的标志。世界各国的平均寿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世纪许多国家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20世纪末则达到60至70岁,一些国家已经超过80岁。2002年世界平均寿命为66.7岁,日本平均寿命接近82岁,至今保持着世界第一长寿国的地位。

我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

老年期不同于人生的其他阶段,此期个体因老化而是健康受损和患各种慢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对老年人我们不仅要重视其生理状况,而且应看重老年人的生活功能方面是否健康。所以,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应强调帮助老年人在疾病和功能障碍的状况下恢复基本的生活功能,使其适应日常生活,或在健康状态下独立方便地生活。

第一节

日常生活护理的注意事项

一、对老年人主动性的关注:老年人由于疾病治疗或卧床不起而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时,需要我们提供部分协助或完全性护理。

老年人由于疾病及衰老的原因,往往会对护理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甚至有些老年人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和爱护而要求护理。因此,在拟定护理计划前要对老年人进行全面评估,在生活功能方面,既要注意其丧失的功能,还应该看到残存的功能;在心理方面,要通过观察、交谈等途径了解其是否存在过度的依赖思想和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孤独等。护理人员要明确包揽一切的做法有害无益,应鼓励老年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残存功能的作用,使其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而不依赖他人,同时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总之,既要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还要充分调动老年人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残存功能,尽量让其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二、对老年人安全的保护

(一)、针对相关心理进行护理: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危及老年人的安全,一是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烦他人。

尤其是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愿意自己动手,如有的老年人明知不能独自上厕所,但却不要别人帮助,结果难以走回自己的房间;有的老年人想自己倒水,但提起暖瓶后,就没有力量将瓶里的水倒进杯子。对此要多做健康指导,使老年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能力。另外护理人员要熟悉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其生活自如。

(二)、其他防护措施:

1、放坠床

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应加床档;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年人,应在床旁用椅子护挡;如果发现老年人靠近床边缘时,要及时护挡,必要时把老年人推向床中央,以防坠床摔伤。

2、防止交叉感染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应注意预防感染。所以不宜多会客,病人之间尽量避免互相走访。尤其患呼吸道感染或发热的老年人更不应串门。

三、对老年人个别性的保护

(一)、对个别性的关怀

个别性是指每个人所具有的生活行为和社会关系,以及与经历有关的自我意识。

个体由于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生活史,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不尽相同。人们常能从自己的个别性中发现价值。尤其是老年人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为社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家庭做了很大贡献,从生活经历而来的自我意识很强,如果受到侵害,其尊严将被损伤。

对老年人个别性的关怀,首先是尊重其本性和个性,关怀其人格和尊严。

(二)、私人空间的关怀

日常生活中部分生活行为需要在私人空间中开展,如排泄、沐浴、性生活等。为保证老年人的隐私和快乐舒适的生活,有必要为其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价值观、经济情况等有个体差异,很难对此做出统一的规定。理想状况下老年人最好能有其单独的房间,且要与家人的卧室、厕所相连,以方便联系;窗户最好为两层,薄的纱层既可透光又可遮挡屋内情况,而厚的则可遮住阳光以利于睡眠。但无论是家庭还是老年养护机构,很多都不能满足以上条件,此时可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措施以保护老年人的隐私,如在多人房间时应用拉帘或屏风进行遮蔽。

四、环境的调整及安排

(一)、室内环境:要注意室内温度、湿度、采光、通风等方面,让人感受到安全与舒适。

温度22-240C较为适宜。湿度40%-60%;

(二)、室内设备:老年人居室内的陈设不要太多,一般有床、柜、桌、椅即可,且家具的转角处应尽量用弧形,以免碰伤老年人。

因老年人行动不便,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及炊具之类最好不在老年人居室内存放,如屋内家具杂乱,容易磕碰、绊倒老年人,而且也会污染室内空气。

对卧床老年人进行各项护理活动时,较高的床较为合适。

对能离床活动的老年人,床的高度应便于老年人上下床及活动,其高度应使老年人膝关节成直角坐在床沿时两脚足底全部着地,一般以从床褥上面至地面为50cm为宜,这也是老年人的座椅应选择的高度。如有能抬高上身的或能调节高度的床则更好。床上方应设有床头灯和呼唤铃,床的两边均应用活动的护栏。

有条件的情况下室内应用冷暖设备,但取暖设备的种类应慎重考虑以防发生事故。电暖炉不易使室内全部温暖,也使老年人不愿活动;由于老年人皮肤感觉下降,使用热水袋易引起烫伤;电热毯的长时间使用易引起脱水,应十分注意;

冬天有暖气的房间较舒适,但容易造成室内空气干燥,可应用加湿器或放置水培植物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夏天则应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时应注意避免冷风直吹在身上及温度不宜太低。

(三)、厕所、浴室与厨房

厕所、浴室与厨房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而且又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因此其设计一定要注意安全,并考虑到不同老年人的需要。厕所应设在卧室附近,从卧室至厕所之间的地面不要有台阶,并应设扶手以防跌倒。夜间应有灯以看清便器的位置,对于使用轮椅的老年人还应将厕所改造成适合其个体需要的样式;老年人身体的平衡感下降,因此浴室周围应设有扶手,地面铺以防滑砖。如使用浴盆,应带有扶手或放置浴板,浴盆底部还应放置橡皮垫。对于不能站立的老年人也可使用淋浴椅。沐浴时浴室温度应保持在24-26℃,并设有排风扇以便将蒸汽排出,免得湿度过高而影响老年人的呼吸。洗脸池上方的镜子应向下倾斜以便于老年人自己洗漱;厨房地面也应注意防滑,水池与操作台的高度应适合老年人的身高,煤气开关应应可能便于操作,用按钮即可点燃者较好。

第二节

沟通是指两个人或两个群体间,通过语言、姿势、表情或其他信号等方式,相互分享与交换信息、意念、信仰、感情与态度,以使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在此过程中需要交流双方持续不断的调整与适应,使交换的信息更加清晰与真切,以期达到有效的沟通及初进彼此正向关系的发展。通过的方式主要包括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

一、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非语言沟通对于因逐渐认知障碍而越来越无法表达和理解谈话内容的老年人来说极其重要。在深入探讨各种方式的非语言沟通之前必须明确:老年人可能较为依赖非语言交流,但并非意味着其心理认知状态也退回孩童阶段。所以,要避免不适宜的拍抚头部等让老年人感觉不适应和难以接受的动作;要尊重与了解老年人的个别性和文化传统背景,以免触怒老年人;注意观察何种沟通模式是老年人反应良好的特定方式,并予以强化和多加运用。

(一)、触摸

在护理过程中要掌握以下注意事项:

1、尊重老年人的尊严与其社会文化背景

检查涉及老年人的隐私时,应事先得到老年人的允许,且应注意不同社会文化对触摸礼仪的使用相距甚远。

2、逐进地开始触摸,并持续性观察老年人的反应

例如从单手握老年人的手到双手合握;进行社会会谈时,由约90-120cm渐渐拉近距离;在触摸过程中观察老年人面部表情和被触摸的部位是松弛(表示接受且舒适)、或是紧绷(表示不舒适),身体姿势是退缩的向后靠、或者是接受的前倾,都可为下一步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7.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篇七

1 临床资料

2009年至今我科收治老年人肺炎患者108人, 其中男性85例, 女性23例, 年龄67~89岁, 平均年龄73.6岁, 合并其他慢性病95例, 三分之二患者同时存在2种以上慢性病:慢性呼吸道疾病62例, 各种心血管疾病23例, 脑血管疾病32例, 糖尿病28例, 肿瘤4例。

2 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

2.1 缺乏典型肺炎的症状体征。

临床中发现有些老年肺炎仅有轻度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而有时非呼吸道症状较为突出, 如表情淡漠、四肢无力、意识障碍、反应迟钝、精神异常或呕吐、腹泻等。

2.2 病程长及反复发作。

由于各种原因加之肺功能差, 所以肺炎吸收缓慢, 病程较长。大多数肺炎患者吸收都在半个月以上, 少数更长。若是首次患肺炎, 还容易反复发作。

2.3 发热和白细胞增多不明显。

临床发现约有50%的患者体温正常, 或是略高于基础体温。发热患者的体温一般在37~38℃之间, 约有一半患者白细胞总数增高不明显, 但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增高。

2.4 胸片检查。

因老年人肺泡炎症渗出不明显, 而以肺间质及毛细血管的炎症反应为主, 老年人炎症不易局限, 炎症吸收慢, 故老年肺炎X线片病变形态以肺纹理粗乱、模糊呈支气管肺炎形态者多见且病灶消散较慢, 胸部X线恢复正常慢。

2.5 基础疾病与并发症多。

患者多患有严重基础疾病, 除有生理老化外, 还有许多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老年人所有的各种病理变化与其它疾病均可成为诱因。其中老年人肺感染多在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基础上发病, 也可因误吸引起。昏迷、外伤、骨折、手术等长期卧床而降低分泌物的清除, 活动量减少, 均可并发致命性肺炎。由于往往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肺癌等, 故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复杂。其预后与基础病有着密切关系, 并发于各种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肺炎预后差。老年肺炎并发症较多, 且大多有一种以上并发症, 常见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心肺功能衰竭或感染性休克时致老年肺炎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3 护理

3.1 吸氧、排痰的护理:

患者需要吸氧时, 根据病情增减给氧量。当缺氧得到纠正准备停止吸氧前, 逐渐降低给氧量以避免使机体生理发生突然变化而不适。寒冷的气流可使体表毛细血管收缩, 也可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起气紧, 因此, 在长期持续给氧时, 如室温不足25℃, 应将氧气气流加热至20~22℃。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是清理积痰[2]。指导和帮助患者有效的咳嗽和排痰, 常规每日给患者叩背排痰两次。对神志清醒有咳嗽能力的患者应鼓励多饮水、多进食, 保证有体力咳嗽, 但持续性咳嗽能引起气道闭塞, 加重呼吸困难, 应避免。对咳嗽反应差, 无力咳嗽排痰者, 在患者咳嗽时护士应协助叩背排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督促患者做深呼吸,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协助老人转换体位, 以利排痰防止窒息。备好吸痰器, 必要使给予吸痰。

3.2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

(1) 出现四肢不温、体温不升者, 应加强保温护理。当感染合并高热时, 要给予物理降温, 坚持每小时测体温一次并视病情调节病室温度、湿度,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脉搏的变化可反映循环功能的情况。脉率>120次/min, 同时要注意脉搏是否有力, 如血压虽然偏低。但脉搏清晰可触及, 说明循环尚可。 (3) 测血压时要注意脉压差的变化。

3.3 严密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如发现患者出现气促, 要求坐起, 咯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出现湿性罗音等, 提示已发生肺水肿, 应停止输液或减慢输液速度并通知医生, 及时抢救患者。 (2) 准确记录尿量, 监测肾功能, 防止发生药物毒性反应, 警惕多脏器功能衰竭。 (3) 严密观察抗生素不良反应, 避免真菌感染[3]。

3.4 输液的护理:

(1) 患者入院后, 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保持输液通畅, 严格执行医嘱, 视病情控制输液速度, 必要时使用输液泵。防止液体外渗或速度过快引起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联合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静脉输入。由于连续输液, 时间长, 易导致静脉炎,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注意保护血管。输液药物的顺序要按照医嘱执行, 现配现用并注意配伍禁忌。 (2) 防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静脉留置针要定期更换, 拔留置针使局部用碘伏消毒后, 迅速拔出并局部用无菌棉球压迫数分钟, 以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

3.5 饮食的护理:

老年人吞咽困难, 易发生呛咳。在进食时让患者呈坐位或半坐位, 饮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软食, 在进食水果时, 避免水果块过大, 而发生窒息。

3.6 呼吸功能训练干预。

指导老年患者坚持呼吸功能训练, 增强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用示范的方法教会患者, 用一手放在上腹部或胸部, 呼吸时腹部下陷, 该手也随之下沉, 并稍加压力以增加腹压, 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抗此所加的压力, 将腹部抬高。每次3分钟, 如此反复就可以促进膈肌收缩, 提高肺功能。

4 结论

由于老年肺炎患者基础病多, 年龄大, 机体抵抗力低。我们在要做到细心、耐心护理患者, 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 防止并发症发生,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肺炎,临床特点,护理

参考文献

[1]高学祯.226例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 (1) :42.

[2]刘红英.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护理[J].哈尔滨医药, 2006, 26 (5) :79.

8.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治疗及护理 篇八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31-02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国约有一亿高血压病人中,绝大多数为中老年患者。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占四分之一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以及生活质量,故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给予积极治疗,和相应的护理。

1 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

1.1 血压波动大 主要是收缩压易波动,有血压忽高忽低的特点。

1.2 收缩期高血压增多 很多老年人表现为高压(收缩压)增高,常常大于160mmHg,低压(舒张压)正常或下降,常常小于90mmHg,同时常有运动后头晕及心前区疼痛现象。

1.3 降压不可操之过急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尤其夜间血压不应太低,避免因降压而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1.4 老年人容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目眩时,有直立位低血压表现。因此,老年人在服降压药期间活动应较缓。

1.5 老年人对盐敏感 如摄盐过量,较易发生高血压,因此饮食不宜过咸(盐<5g/日)。

2 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

2.1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要点 ①个体化治疗主要的依据是按高血压的类型(如: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等)及其他并发症(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肾功能不良、脑供血不足、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来选择药物;②舒张期高血压选择钙拮抗剂;③肾功能不良选择钙拮抗剂或ACEI等;④冠心病心绞痛选择钙离子拮抗剂;⑤对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心肌梗塞后的二级预防,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特别适用于β阻滞剂。此外,特别是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的患者,不宜服含利尿剂的各种复方降压制剂。患有胃炎、溃疡病、高血脂、精神忧郁患者不宜服用复方降压片。在服用降压药治疗时,饮食上应该低盐、低脂,防止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通过上述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至少达到小于140/90mmHg。

2.2 老年高血压治疗基本原则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心脏及其他脏器功能减退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差等特点,故需遵从一定的治疗原则,以延长预期寿命,改善生活质量。①治疗前后准确测量坐、立位血压,治疗期间应动态观察血压;②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观察降压幅度和不良反应,为有效地控制血压,常需≥2种降血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③注意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常见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风湿病、糖尿病、肥胖、抑郁、认知功能障碍、胃肠道疾病等),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去痛片、消炎药、气管扩张药、胃黏膜保护剂、镇静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避免药物相互干扰;④治疗方案尽可能简化,推荐长效药物,以利于平稳降压并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治疗顺应性;⑤最好不在夜间服用降血压药物,以免夜间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

2.3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①要求目标血压为140/90mmHg以下,如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是130/8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也不例外。但下列特殊情况例外:急性脑梗死160~180/90~105mmHg,急性脑出血为150~160/90~100mmHg,因脑卒中急性期过度降压有可能加重脑缺血,导致更严重后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颈动脉狭窄,影响脑供血;②将单纯收缩性高血压(ISH)定义为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而2004年及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将单纯收缩性高血压(ISH)的收缩压目标值定为<150mmHg,主要考虑到老年人收缩压控制的实际难度。老年高血压特别是ISH患者,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要保证一定的舒张压水平有一定难度,因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存在舒张压J型曲线(即降压药物治疗后舒张压过高或过低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对于一个收缩压很高和脉压差很大的患者,降低收缩压的同时很可能将舒张压降得太低而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也容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一般来说,在舒张压不低于70mmHg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收缩压使其接近140mmHg;③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的损害,对血压过大的波动难以做出迅速而准确的调节,不能耐受短时间内大幅度的降压,否则容易发生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加重靶器官损害。因此在非紧急情况下,降压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60~79岁老年人可在3个月内达到血压目标值,≥80岁老年人达标时间更长,数月甚至1~2年。如收缩压>180mmHg时,可先将收缩压降至160mmHg以下,如收缩压在160~179mmHg,可将其降低20mmHg,如能耐受可逐步将血压降至目标值。

2.4 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控制体重、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合理膳食结构、戒烟、限酒以及消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适用于临界、轻型高血压和各型高血压的基础治疗。有研究表明,单纯的限钠、运动、减肥方案能使老年高血压降低6/5mmHg。

2.5 老年人降压药物应用的特殊性 欧洲指南与中国指南推荐的六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患者是否并存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除非轻度高血压,一般均应联合用药,以更好降压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3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高血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乏力等。严重时出现烦躁、心悸、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确诊为高血压病就要进行药物治疗,平时要做好护理工作。①高血压病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如压抑、敌意、攻击性或依赖性矛盾性格,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少数病人甚至会出现兴奋、躁动、忧郁、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家庭成员要充分认识此症的特征,除了积极帮助就医诊治外,还要体贴照顾,减少其精神上和工作上的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紧张的工作和压抑的心理往往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及清洁,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也可通过解释、说服、鼓励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和压抑心理;②做好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起居十分重要,对于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但血压保持一般水平、重要脏器功能尚好的病人应适当进行活动,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养花、有趣的活动和适当的家务劳动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③对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主要是要坚持低钠饮食,这样能使血压下降,并可增加利尿剂(治高血压的药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一般食盐量为每天5~6g,对于肥胖者还应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和脂肪饮食,每日肥肪不超过30~40g,并适当增加活动,以减轻体重,减少心脏负荷;还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要避免大量饮水,进食宜少量多餐,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④高血压病患者平时要十分注意避免血压剧变的因素,如不要参加易引起精神高度兴奋的活动;在冬天要注意保暖,以避免寒风侵袭引起血管突然收缩;要禁止吸烟,因烟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血管痉挛;要预防便秘,因便秘造成病人排便用力,易使血压升高;要节制性生活,因过度性生活会引起血压急剧上升。另外,还要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因某些降压药物有些副作用),如出现头昏、眼花、恶心、眩晕、昏厥等。预防方法是要避免久站不动、突然下蹲或头部朝下的动作,改变姿势时动作要缓慢,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如一旦发生低血压要立即平卧,抬高脚部,就可得到缓解;⑤高血压病患者在服药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多数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但要注意降压不要过低、过快,尤其是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病人和老年人。因此,要注意开始药物治疗后有无不适反应,以调整药物的使用;还要监督病人遵医嘱服药,不可根据自己感觉来增减药物;服药要准时,也不可忘记服药或以下次服药时补上次的剂量,更不能自行突然撤换药物;⑥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是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尿毒症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观察预防,如注意头痛性质、精神状态、视力、语言能力等脑血管疾病的表现;⑦高血压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如精神创伤、过度疲劳、过度兴奋、寒冷刺激等很易引起复发,因此,要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等不良因素影响,避免过劳,冬季注意保暖。

上一篇:公安现场会欢迎辞下一篇:安保器械管理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