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4-11-11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精选12篇)

1.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一

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调适对策

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其中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就心理健康而言,它是促进学生不断进取、积极探索的催化剂,若要使学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拥有健康的心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最新资料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农村教师,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城市教师,这必将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限制师生进步的巨大障碍。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为此,通过对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现状分析,寻找制约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从而找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1.工作负荷重,导致精神负担大

通过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小学教师普遍面临着压力。教师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与工作量关系密切,这主要是与农村生源质量较差有直接关系。他们面对的学生是农村子女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条件差、家长学识水平不高,需要教师一对一辅导的人数多,所有的学习任务几乎都要由教师督促完成,这样无形当中就使教师工作增多、教学任务加重、工作时间加长,很多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10小时,特别是班主任和语数外老师,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超负荷,这使得他们的精神负担加重。

2.教师自身学识水平比较高,而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低,导致专业发展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更新,教师能否善于引进新的思考方式或者运用新的科学成果,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求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已经成为评价教师能力水平的新指标。但是由于农村学校所处的地域比较偏僻,许多教师思想比较封闭,对外界的新生事物不能马上接受。一些有能力、学识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一旦机会成熟也就选择了条件比较优越的学

校或者进城发展,剩下的教师,不管从学识水平,还是从教育教学能力方面,都与专业要求存在差距。由于自身学识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遇到问题不知该怎样处理或者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导致出现心情烦躁、发怒、情绪压抑、缺乏兴趣、不耐烦等心理问题。

3.教师之间缺乏合作、交流,导致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多,有时不能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及行政人员的关系,造成内部缺乏和谐,工作不能相互支持与配合,学校未形成良好、平等、愉快、互助的心理气氛。就学校内部而言,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文人相竞传统,使教师之间,欠缺互助和团队合作性,恶性竞争将增加彼此的怀疑和敌意、嫉妒和攀比;就学校外部而言,传统的尊师重教风气失落,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关系的功利性和敌对冲突凸显,也给教师带来不平衡感和失意感。

4、生活条件的压力等导致教师心理不平衡,工作热情减退。

农村小学教师多半是中老年教师,据调查资料显示,比例可占到百分之八十,而这些教师多半是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很多教师是单靠一个教师的工资维持家庭生活,但是,子女升学、结婚、买房以及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让很多农村教师很是吃不消,生活压力很大,导致教师心理极度不平衡,对工作热情不大。

二、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保证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中明确提出:教师的需要是得到认可与理解,拥有和谐的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安全的心理环境,个人的价值才得以实现。为此,我校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指导,通过和谐管理、和谐教研、和谐沟通等措施来减轻教师压力,消除教师的心理顾虑,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全面发展,从而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使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

2.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激发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

目标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原动力。从团体动力学角度出发考虑,团体内部建立一定的规范和价值,就会强有力地把个体成员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结合在一起,使团体行为深入影响个体行为。为此我们通过“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两种方式来引领教师职业方向,激发教师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在团队目标方面,我们提出了“管理优化、队伍优秀、特色优先、追求优质”的四优办学目标,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描绘出新的蓝图,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愿望;个人目标方面,我们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教师发展档案,教师们根据自身情况,精心设计自己的发展规划,学校还专门组织了目标完成督促组,阶段性的给老师们加油鼓劲,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们有了前进的方向,工作热情自然就会高涨。

3.加强多元培训指导,增强教师自我心理保护意识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所以,教师应善待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因此,工作中我们不仅重视组织业务培训,而且还结合课题实验研究的情况,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培训心理咨询方面的常识,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老师们在互相帮助,互相“助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因而通过多元培训,可以从分析教师心理压力的产生进行排解,从正确面对压力进行疏导,讲道理教方法,提高教师应对的技巧。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教师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教师的效能感理论明确指出:教师教学效能感不同,会影响到他们的具体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鉴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与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我们在工作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尽可能的发挥教师的个性和聪明才智,比如通过开放活动可以展示教师自己的风采、通过表彰活动可以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科研活动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并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

5.培养教师的公平感,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

公平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的绝对

值影响,而且要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即每个人都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足,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会感到不公平不合理而影响工作情绪。这种比较过程还包括同本人的贡献报酬比率作比较。因此,在现实中我们积极创设条件,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平等竞争机制,培养教师形成公平感,尤其在教师奖励方面,正确引导教师选择参照物,并且能学会理性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使自己永远处于积极工作、努力向上的心理氛围中。

三、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调适效果

虽然,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中确实存在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已形

成一些表象,但是通过学校干预、正确引导,教师心理问题还是能够得到相对的缓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校教师队伍发生了如下变化:

1.教师们的心态发生转变

对于工作中的困难能正确面对,自信心增强了,牢骚减少了。面对工作压力能进行调节,方法多了,情绪少了。“我健康、我快乐”的工作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被大多数教师认同和践行着。尤其是我校近两年在一直遭受拆迁分流的困扰,目前又面临整体搬迁,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干部教师能始终坚守岗位,踏实工作,团结一心,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仍然忘我工作,赢得了学生、家长、领导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2.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在增长

教师们把“我健康,我快乐”的工作理念带到了工作中,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师们的努力下,困难生在减少,特长生在增加,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断提高,参加市区级比赛获奖的学生人数增加。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在调查中家长对我们的管理工作认可度达到98.7%,对班主任的认可度达到100%,对全体教师的工作的认可度达到97%,教师在学校中有了家的归属感,教师们在健康快乐的心灵阳光的照耀下享受着教育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

3.教师们的工作成效在提高

教师们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近两年参区百灵艺术节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十几项,参加区教学新秀评选教学

新秀一名,参加省市区创新大赛多项获奖。教师们参加国家、省、市、区级论文、案例评选,有15篇获奖。

4.教师们对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感兴趣,并且不断进行转化,促进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意识

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素质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关注教师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2.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二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 占国土面积的近60%, 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却较为缓慢, 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也相对较低, 尤其是我国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十分落后, 虽然个别学校取得了一点成绩, 但与城区校相比, 仍显滞后, 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 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

若学校领导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对学生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就会严重制约信息化的发展。由于师资培训、办学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当前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未彻底丢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甚至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化环境没有需求。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可有可无, 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不到丝毫作用;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无需用多媒体设备, 一张嘴加一支粉笔照样能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说, “我电脑水平差, 不会制作课件, 以后慢慢学”……不可置否, 当前的教育考核尚不能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全面发展程度, 以升学率来界定学校教学质量、以学生成绩去评价教师育人水平, 甚至“填鸭式”教学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领导、教师在思想上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的偏差, 他们觉得信息技术对农村孩子来说只是个“遥远的传说”。

(二)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 信息技术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即便是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 任课教师也只是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 而非本专业毕业或未受过专业培训, 他们根本不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 其信息技术水平低下, 只能进行简单的电脑操作而已, 教学也只不过是照本宣科, 边讲边学, 边学边教学生操作, 一旦出现程序或机械故障, 教学便会瘫痪。再者, 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实施, 但大约近90%的教师不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平时也不会电子备课, 更不可能对计算机操作自如, 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文字输入、排版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工作。农村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水平低下, 整体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三) 设备未充分利用, 不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

近几年, 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大力实施, 目前各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设备日益齐备, 但各课程教学严重脱离现代教育手段, 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有效、合理整合, 教育教学中设备的使用率极为低下。偶尔的学科辅助教学运用, 也是以“课件播放员”——教师的鼠标点击为主, 学生观看屏幕回答问题, 多媒体设备强大的网络、超文本和交互式等辅助功能得不到有效开掘, 就连一些学校配备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也只用来播放课件。就是安排了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学校, 其教学也没有明确的目标, 任课教师只将学生带入微机室, 安排学生上机自由操作, 虽然学生喜欢电脑, 主动性也很强, 但他们根本就是在违规操作, 既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 又损坏着计算机。这种没有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没有系统科学的教学目标且教学混乱不堪的课堂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通病。

二、解决对策

(一) 主动转变观念, 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首先, 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次, 学校要利用教学教研会议、校本培训等途径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并打破教学环境的时空限制, 实现课堂与生活的生动联系,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养

培养一支高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对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要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 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或手段) 作为学校校本培训和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注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教学软件的培训 (包括Office系列、Flash、Power Point等) , 使中青年教师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其次, 要培养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 使其担当起管理和维护设备、开发信息教育资源的重任, 并能通过他们带动更多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于课堂教学;再次, 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专项教研活动, 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确定教研内容和方式, 采用案例教研, 使教师在交流研讨中接受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 探索新的教学结构, 促进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 运用CAI优化教学,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合理运用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能有效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提高教学效率,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高效课堂理论认为, 实施信息技术教育, 适时运用CAI教学有利于创造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平台, 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和需要利用信息手段技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自主进步。

总之,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 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既有发展机遇, 又面临着挑战, 要想让学生自主、高效地获取知识, 推动新课程改革和谐、健康发展, 就必须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笔者坚信, 虽然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是艰难曲折的, 但只有广大教师不断努力, 就一定能将其铺满阳光。

摘要:笔者历经两年时间对周边各农村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 并对第一手调查资料做了统计和分析, 将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本文就从这些问题入手, 谈谈解决对策, 旨在提高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水平, 推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进程。

3.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三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64-01

当下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但在农村小学,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重心失衡。面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只有从最根本上解决才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作为老师一定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把以前不好的教学方式抛弃掉,另一方面,老师要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上课的时候发展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把农村的小学教学提高一个新的水平。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老师应该改变落后的教学思想

目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着“课标教材一变再变,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状况。很多农村语文教师认为,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只要教会学生认字写字就可以了。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的真正实质是什么,所以老师上课就只是一直在讲课,把一些教材内容都教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时候更不会认识到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一些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专业素养不高,无法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再加上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仍在延续。

2.课堂上学生被动,缺少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薄弱,多数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是在老师提问自己的时候才会去回答问题,而且回答也没有经过自己很好的思考,没有一点的创新。还有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敢去回答问题,他们认为如果回答错误的话,就会被其他的同学笑话,所以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一点底气,说话也是支支吾吾的,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多去鼓励自己的学生去勇敢回答问题。去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多去想一些创新性的回答。但是,很多老师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在学生不会时还会批评学生,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挫伤了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主见,没有自主权。

二、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路

1.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来看,教学环境较差,教育观念尚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有些在职教师职业素质差,部分教师没有达到专科水平,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要搞好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师是关键。因此要花大力气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农村语文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我认为在县城的教育部门应该制定一些农村老师培训的活动,还应该多去鼓励老师去学习,去更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还可以组织老师去一些好的学校听课的活动,多去看看别的学校是怎么教学的,把一些的方法学习过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提高农村教学的质量。

2.老师应该多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将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学生学老师导”。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敢于质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首先,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质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首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这样就会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学习的不好,然后就针对这一部分去提高,可以查资料或者学生一起讨论。老师应该给学生自己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培养学生释疑的能力。学生找出没弄懂的问题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如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疑,联系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时代背景等等解疑。

最后,指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表达。在分析完问题后,教师要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思考结果组织答案,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形式答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学生思维狭隘、答案单一的局面。

3.根据农村现有的条件,创造特色的课程

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多种多样,包括教科书、教参、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等,教师要合理利用好校内资源,发挥其正常的教学功能。而且,老师应该多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多去利用农村的自然条件,创造更有特色的课程。老师还可以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一些很好的风俗习惯等,这些老师都可以变成自己很好的教学资源。而且,老师还要认识到,在上课的时候讲课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要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多去了解农村的一些风俗故事,在上课的时候通过生动地讲解展现给学生,可以达到吸引学生上课兴趣的目的。

也可以编写特色教材,开设特色课程,为农村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贴近当地农村生活的知识,让他们不仅学到文化知识,而且还能收获一些基本的农业技能和生活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彦伯,张艳.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观察世界,2011(3):91-93.

4.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四

龙井乡中心校:

陈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从教育的功能看,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 径。强国必先强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 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 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特殊价值。但是教育发展并不均衡,特 别是基本具备或不大具备条件的地方农村教育机构所管辖的各级各类中小学,素质教育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空白,与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还相差较 远。本人长期在农村中小学工作,现根据工作实际和经验,对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作肤浅的表述。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形式上看是素质教育,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

(1)抓应试教育风险小:

为了顺利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统考、升学考,其他几门不抓或者少抓一点也无大碍,腾出时间与精力去抓考试成绩,不去做 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要保住了饭碗就行了;如果考试成绩不好,本校的教学成绩在统考或升学考试中出现倒挂,而末位就意味着自己的绩效工资、年终考核、职称级别就意味着同样的命运,谁又愿意和自己的切身利益过不去呢?

(2)受地区环境的影响:首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每一学年中,都要对乡镇学校实施统考排名。这种考试马虎不得,你都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参加 考试,不抓应试教育行吗?其次,地区的经济环境条件较差,许多农村家庭因缺乏科学指导,种植收益低,亏损较多,家长希望将来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前程。加之一 些经费的管理使用不合理,使基础设施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和应用,更是严重地影响着素质教育发展。

(3)校长心理压力大 :随着绩效工资制度、事业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我们农村地区乡镇学校的当家人,只是照搬人家的改革做法,教师的业绩要进行量化考核后才能分配绩效工资及岗位的分配。这样一来,校长对自己的部下,既要知人善任又要照顾关系,加重了心理上的压力,一时拿不出过硬的方法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

2、从主观上看,部分教育当家人理论水平低,误把应试教育当作素质来抓

目前,农村乡(镇)政府主管教育的领导基本上是“门外汉”,由于种种原因,被派到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担任中小学教育主管领导工作,抓起了中小学教育,这种现状理所当然地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国许多地方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也加强了,有 许多走入了误区,把它纳入了企业效益管理的模式。把工厂制造产品合格率的方法,用来量化教师教学的成绩,用来对教师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教师评优、晋升职 称、聘用或低聘的标准,再加上操作上人为的偏差,使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受到严重束缚,严重地扭曲了教师的形象,极大地损伤了教师的自尊心,造成了许多教师心 理的畸形发展,成为影响教育事业发展。于是,什么快乐教学法、现代化教学啦,都得围绕着上级教育当家人的指挥棒转。许多地方,应试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可以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甚至 出现了许多不该有的负面效应,甚至有的老师为了应付统考,改变了教学方法,作文指导课变成了背范文课。

二、解决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1)改革人事制度,坚持任人为贤。改革人事制度,特别是改革农村乡镇教育主管部门的干部用人制度,把任命制和公开向校内外招聘和选拔相结合 的招聘制结合起来。加大公开招聘、充分竞争上岗的力度。真正把一些本身教学实绩突出,有文化素养、懂教育理论、会教育管理的行家,推荐到基层领导岗位上,破除封建主义的裙带关系,任人惟贤,不拘一格选人材。

(2)教改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教育改革要因地制宜,从造福子孙后代、实现四化宏伟蓝图的百年大计出发,真正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教育管理的干 部队伍和教师队伍。正如毛泽东同志三湾改编时倡导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不从农村抓起,从基层抓起,要完成三步战略的第二步和第三步,谈何容易!只有校长 负责制和集体智慧结晶的结合,才有真正的公正、公平、公开竞争,才能把教改落实在具体工作中。

(3)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加大对基层中小学的教育投入,彻底根除当前校舍破、旧、险,现代化设备基本空白多的现状,为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证。

(4)研究全面的考试与考核的评价方法:必须真正改变单一的、静态的书面考核所取成绩作为质量检查的标准,不仅要有知识掌握的评价,而且要有 学生人格的评价、认知能力的评价、身体器官的发育功能、心理状态的评价。考核应用的方式,不仅要有口试、笔试,不仅要动脑筋思考还应有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目前国家的中考政策已有了重大的改进,但是从培养我国现代化 建设的大批技术人才的根本上来说,还需做更多的努力和调整。

(5)提倡全面的教学检查:当然这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工作。必须由上级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平时的例行检查中,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 检查与对学生的全面的考核,能够做到像中考、高考一样的考核与测试,才能够全面地评价一所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5.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五

二语习得论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从习得角度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二语习得理论的成熟,催化了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施、改革和创新。而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仍然因为种种原因存在诸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基本因素。本文运用二语习得理论,剖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和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二语习得;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二语习得理论其实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经历了由中介语理论的提出、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各种理论和学说不断更新和发展、成熟,最终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边缘性的涉及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研究人们在掌握母语后获得二语的过程和规律。对其主流理论的认知“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地分析和决策语言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1]年龄问题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人脑生物学研究者eric h.lenneberg 在1967年就首先提出语言习得临界期的概念,[2]larsenfreeman, diane, and michael h.long.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

6.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六

陶六星

岳阳县麻塘镇中心学校 陶六星

著名教育学者顾泠沅说,如果一所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师,即使是在破庙里,也能办成一流的学校。可见教师在办学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倦怠严重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调查,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58.5%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主要表现有极力想离开教师岗位;敬业精神不强,进取心弱化;部分骨干教师不再为荣誉、职称而努力,等等。

(二)、专业结构失衡

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普遍,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学校外语、艺体和计算机等专业教师极少,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

二、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注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使教师以开阔的心境认识自己职业的意义。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校环境。

3、强化制度建设,将教师完全纳入制度管理之下。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机制,将多劳多得、优质高酬落实到位。

(二)、努力扭转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1、用人单位和师范院校紧密结合,让师范院校培养学校真正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2、在大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乡镇中心学校要统筹考虑师资结构性矛盾,通过教师进修促进富余科目教师向紧缺科目教师转移。

3、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调配上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尽量让教师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在为缺编地区和学校补充教师时按需补充,避免结构性矛盾。

(三)、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1、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和自我学习。(1)定期检查评比学习情况;

(2)向教师推荐书籍,定期买书赠给教师;(3)办好教师读书室;

(4)定期举办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形成选拔机制。

2、加强外部环境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建立多元的、结果与过程兼顾的教师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机制,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3、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各项制度,在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工资改革等方面将教师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作为必备条件。

7.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七

一、农村成人教育中存在问题

1. 思想上的问题

对于我国来说, 其中农村问题是我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对农村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农村发展依靠科学技术, 而科学技术则是要通过成人教育来进行传播。但是目前来看, 相关的领导对其的重视度还是不够, 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来说, 应该利用成人教育提升农民素质, 使农民能力利用先进的技术带动农村的建设发展, 但是很多领导无法认识到这一点, 对于成人教育的重视度很差, 导致了农村的素质无法得到提升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并且很多农民依然是固守传统, 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缺乏长远的发展目光。

2. 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对于农村成人教育来说, 其中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相关部门领导无法对农村成人教育进行长远的规划, 对于农村成人教育来说, 成人教育专干的配备, 主要是几种在县乡两级教育管理部门, 而对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工作中心的转移, 在县乡两级专干队伍常常是不同程度上的“干而不专”, 经常会被抽调并且兼顾其他工作, 使其无法专心对农民进行教育。

3. 教育队伍素质问题

农村教育队伍普遍存在素质低的现象, 这严重的影响农村成人教育, 一般来说, 相关部门在农村学校仅仅是指派一名教师, 这名教师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教导, 同时也兼顾了对农村的成人教育, 但是教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 最终严重的影响了对农村的成人教育。

4. 经费投入问题

影响农村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够, 并且很多专款无法使用, 导致了教育经费浪费严重。即使是一些地方领导在经费上安排了成人教育经费, 但是经常会被其他部门挪用, 无法对成人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另外, 对于资金筹集的途径也十分有限, 无法保证资金的充足, 从而影响到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对策研究

1. 重视农村成人教育

目前来看, 我国的成人教育面临很大的阻碍,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使农民对其的重视度不够。以往对于农村的成人教育来说, 主要是对一些农村当地的生产发展状况进行简单的部署, 从而来确定工作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关的领导必须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能够根据市场的要求对农村进行教育, 并且农民必须要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 能够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思想, 来进行农村的建设发展。

2. 理顺体制制度

目前我国现有的农村成人教育都是采用三级管理模式, 主要是县乡村主主办的成人学校, 但是其机构缺乏很大的科学性以及统筹观念, 无法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 最终导致了内耗严重, 效率很低。针对这种现象, 必须要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并且政府部门必须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使专业人员来对农民进行教育, 从而来提升农民的素质。

3. 完善队伍建设

对于农村的成人教育来说, 一定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只有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对农民进行建设。目前我国的农村成人教育中普遍老龄化严重的现象, 无法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农民进行教育。因此, 针对这种现象, 必须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革, 建立一个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 这是做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并且要做好对你教师的培训, 做好对教师的实践培训, 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并且要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成果, 做到与时俱进, 使教师将这些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农民, 提升农民的素质, 促进农村的建设发展。

4. 调整专业布局, 提升农村成人教育实用性

目前, 农村成人教育属于低层次的文化教育, 无法很好的适应动态发展, 因此必须要对其结构进行调整。并且在进行结构调整时, 农村成人教育个体应变能力将会影响到调整的速度。农村必须要以原有产业为基础, 适当的增加新产业, 制定出相应的专业技能目标。同时经过成人教育之后, 使农民做到学以致用, 所以农村成人教育必须要不断改变教育思路, 做好实践教学, 为农民传授一些新技术, 从而促进农村的建设发展。

对于农村来说, 其成人教育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成人教育方式, 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能够为农村传授先进的技术, 提升农村的素质, 做好农村的经济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玉新, 万旭东.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向[J].中国农业教育, 2011, 1 (05) :10-11.

[2]鲍福林.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职教通讯, 2012, 2 (10) :20-22.

8.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八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地区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的很多学校都只重视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美育的教育,在很多学生的眼中都有着明显的“主科”“副科”的分别。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的升学考试中,美术没有被列入考核的行列,因而很少有学生注重美术成绩,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使美术陷入了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对此,美术的系统教学就很难在农村学校中开展,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2.农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缺乏,不利于提高美术教学

在农村地区中,多年来美术都没受到多大的欢迎,从而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积累也很少。他们对于基本的明暗调、色彩都没用过等等,这些知识的缺乏都不利于学生对美术产生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解决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那么,对于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做呢?以下就来浅谈几个对策、建议。

1.让家长转变观念,配合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不能顺利地开展,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不配合,所以想要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还要从家长这里入手,让家长认清美术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占有的分量,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学科。这样,家长支持美术教学,才会为学生备足学习美术的学具,才更利于美术教学的展开。

2.使学生了解美术学习的要求

想要学好美术,光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学生要注重日常的美术训练,这才是学好美术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根据授课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3.结合本土,因地制宜地进行美术教学

身在农村,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来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这样结合本土、因地制宜的教育形式更能体现美术的教学特色。

总之,要从多方面入手,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与日常美好事物的感受,体验其中带来的乐趣,从而实现对学生全面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赵建霞.对农村美术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1).

9.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九

李志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丰顺县北部山区部分镇、村规范的公路都很少,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以丰顺县为例,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丰顺县相当部分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甚至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不要说搞公益性事业,就是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无法维持,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土地流转问题成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运行质量迅速提高的当务之急。机制不完善、流转行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二是土地承包关系难稳定,土地流转障碍多。一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陈旧,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信心不足,土地承包关系难以稳定,土地流转不畅。三是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土地流转问题明显存在,不利于农业生产上规模,影响土地使用效率。

4、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

(1)从农村整体经济结构看,农业产业比较单一。就丰顺县来说,主要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许多农民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由于种植业产品价格较低,附加值不高,比较效益低下,难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2)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规模经营没有形成气候。目前,许多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在产业分布、选择优良品种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区域化布局的结合点还把握不够,“一地一品”、“一区一业”等专业化政策实施还不到位,土地连片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没有大的突破,农业生产分散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难以形成合力,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3)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明显。从农业内部结构看,部分镇、村由于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作用没有明显发挥,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相当突出,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村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说明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建设。

5、农村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但又缺少人才。主要体现在:

(1)劳动力素质较低。

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农村中文化素质较

低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

(2)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在基层干部中,还有许多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老干部,他们文化偏低,不善于开展农村经济工作,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干部,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精力难以集中到沟通、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上来;部分镇、村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不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存在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和农民的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地方;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农业科研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上,转化为实用新型成果较少。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长期在山区乡镇工作的经历,提出如下六个方面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加大对这些设施的后续管理工作力度,每一项投入都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勘察设计工作,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并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重要保障。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1)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基层农技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展。

(2)完善政策和措施,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对村级经济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要从政策上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力度。鼓励建立和发展“名、优、稀、特”产品基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尤其要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县直、乡镇各涉农部门要深入开展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3)要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扶持集体经济综合开发,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

3、实行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只有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权,才能使土地等资源增值。只有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才能更好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应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的新路子,采取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既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的收入。一要将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土地有序流转有机统一起来;二要出台一些政策和制定一套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程序、手续进行规范,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三要结合农村城镇化,鼓励农民放弃土地经营,转移到小城镇,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4、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劣势产业。我们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多层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提高。丰顺县地处粤东山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困县,在农业生产上以水稻种植为主,但经济效益较低。近两年来,丰顺县结合自身自然条件,积极倡导“两甜两青一鸡”发展模式,即种植甜玉米、甜竹笋、青蒿、青榄等经济作物,发展温氏养鸡。从目前发展情况看,这种发展模式的经济效益明显,已逐渐形成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品,需要继续提升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农业的出路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是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这样才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5、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1)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经济管理能力。

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提高,就要加强培训。具体方式可采取集中培训、定期培训、个别培训等多种形式。同时,干部自身要加强自觉学习,学习经济和管理相关知识,结合工作实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本领。

(2)重视培养农业专业人才。

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就是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农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去工作学习,在学习中用新知识、新思维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政府应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使这些农民具有一技之长,为“走出去”打下扎实的基础。“请进来”就是引进农业专业人才。我们在一方面把农村人口引入城镇或城市,一方面鼓励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鼓励那些曾经“走出去”、现在学有所成、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人回乡创业。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用贷款,政府再对他们的农业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符合要求的就要向他们承包一定的土地,让他们自主经营。由于这些年轻人思想开放并对市场有一定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依靠他们可以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

6、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我们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1)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农技研究推广的转移支出,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科研究推广,特别是农业产业企业要加大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提高农技研究推广人员的待遇。

(2)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

(3)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所的设备、技术投入,配备更多更好的农技推广人员,重点做好对农户、农业企业的实地指导工作。同时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题图:小胜镇远眺)

10.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十

全县共有10个乡镇,98个行政村,此次列入调查的5个乡镇,48个行政村,共有乡村干部620名。经调查,620名乡村干部中,年龄30岁以下的108人,占17%;31岁至40岁之间的有270人,占43%;41至50岁之间的有190人,占31%;51岁以上的52名,占8.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60人,占58%;中专学历的有120人,占19%;高中学历的有110人,占18%;初中以下学历的有30人,占5%。

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干部队伍经过几年整顿,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能力得到增强,广大乡村干部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但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知识,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发展和小康目标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我县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好于村干部队伍,在一些乡镇村干部队伍结构改善程度不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偏低。全县村党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绝大多数是函授)文化程度的仅为18名,所占比例仅为17%,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则占83%;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具有涉农专业特长的科技型、管理型干部比重较小,而经验型、资历型的干部比重较大,这样的干部队伍结构很难适应农村发展和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

2、思想观念的更新程度滞后于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相当数量的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还偏于保守,视野比较狭窄。与南方发达地区、先进地区比,缺少“敢闯、敢冒、敢试”的勇气,缺少开拓和开放意识,不敢涉足新领域,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发展新产业而是老守田园,安于现状,上边逼一逼,下边动一动,缺少带领群众敢富奔小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本领和驾驭市场、把握展机遇的眼光和能力。金城乡幸福村与正义村经济发展的对比就很说明问题。幸福村与正义村村挨村、地挨地,自然条件相同,距县城只有5公里,具有地理交通的优势。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他立足村情,确定围城发展战略,大上棚室蔬菜,扩大奶牛生产规模,使全村很快富起来,人均收入2003年达到3200多元,而正义村党支部书记思想观念陈旧,守摊不创业,对村情、对市场缺乏研究,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习惯于传统的农业耕作,使村的地理、交通、资源优势等不到发挥,结果在他的任期内山河依旧,面貌依旧。

3、政策水平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不能较好地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有些干部不注意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执行政策坚决,不自觉,群众看着不服,有的干部贯彻落实各项政策,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有的乡村干部囿于小团体和自身利益,执行政策走样。用农民的话说是“经是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一些村干部政策水平低,不顾国家政策规定,乱摊派,加重了农民负担。一些干部不仅政策水平低,而且法制意识淡薄,往往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不能依法理政,依法治村,有时还激化矛盾,造成群众上访、告状,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4、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的乡村主要领导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家长制,缺少正常的民主气氛;有的干部工作中短期行为严重,只求眼前,不顾长远,搞形式主义,干面子活,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弄虚作假;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一靠骂二靠罚,人为制造一些不安定因素,造成群众的抵触情绪,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5、个别干部在任期内滥用权力,为政不廉,降低了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有的村干部以权谋私,偏亲向友,仗权种地;有的村干部耍威风,搞特权,贪图享受,腐化堕落,不顾乡情民意,外出雇小车、配手机,出入歌舞餐厅;有的村干部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还有的村干部为官几任村貌依旧,村干部住房一个比一个漂亮。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基层干部本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主观上分析,一是多年计划经济沉淀的积弊以及长期的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制约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使之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有些基层干部轻视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整天忙于事务,自我约束能力差,理想、宗旨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一些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捞取实惠的资本、享乐的依托,由公仆蜕变成老爷。从客观分析,一是有的乡党委对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往往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有的乡一年两次调整乡镇主要领导,使得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缺少长远的打算。二是后备干部队伍后继乏人,总觉得人才难找,干部难选,问题的关键是有的乡镇抓这项工作的领导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措施还不到位,选拔干部筛来选去,总是局限在几个人身

上,致使工作没有实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三是有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比较弱,布置工作时不切实际地压数字指标,不能给乡村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人为地制造出一些矛盾。

鉴于上述问题和现状,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我县实际,科学制定全县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从宏观上制定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治本措施。通过制定规划,使我们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制定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本着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在五年内使乡镇干部普遍达到大专上文化水平,村级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班子成员年龄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使乡村两级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大幅度地提高乡村干部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搞好三个文明建设的本领,从而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

第二,花大气力对乡村干部队伍进行全面的整顿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结构,提高素质。抓住基层干部素质升级的良好契机,要对部分乡镇和薄弱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一次整顿建设。制定整建工作方案,严格组织实施。按照考核、调整、整改建制、检查验收等工作程序和先乡后村的顺序进行。整顿考核中做到“三个结合”,即民主测评与民主推荐相结合,个别谈话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考核与经济审计相结合。在考核的基础上,下气力对后进乡镇和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整顿,本着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原则,对那些政治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为政不廉、群众不拥护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少数贪污腐化、践踏政策法律的乡村干部要坚决惩处。调整中,重点是选准用好党政一把手。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选拔干部看谁听话、谁老实、谁稳当的弊端,把那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有市场经济头脑、工作作风好,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乡村主要领导岗位上。调整中要注意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界限,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的形式发现人才,采取内选、下派、交流等多种办法选拔人才,尤其要注意从科技大户、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青年的优秀党员中发现和选拔村干部。要从机关干部、优秀大学生中选派干部,注重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加强乡村两级领导力量。通过调整整顿的乡村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使乡村干部思想观念上有新的转变。要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乡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认真组织乡村系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国内省内的先进典型,学习本地发展市场经济、致富奔小康的典型,对照典型找距,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围绕市场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运用科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走产业化集约经营的道路;牢固树立开放、竞争的观念,积极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经济大循环。通过干部思想上的解放,观念上的更新,带来我县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上的飞跃,进而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第四,加大培训力度,搞好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培训。培训是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措施,基层干部调整面的加大,更需要抓紧培训。要制定全县乡村干部培训规划,各乡镇也要制定规划,分层次、分期分批地进行。对培训内容全县要编写统一的培训教材,以学习市场经济理论为重点,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普遍进行一次理想、宗旨、政策和民主法制教育。特别要加大党的农村政策教育的力度,使乡村干部的政策水平有明显提高,达到学习宣传政策要透彻,理解政策要全面,执行政策要自觉,贯彻落实政策不走样。同时,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乡村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使乡村干部努力把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群众利益统一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教育培训阵地以县乡两级党校和职教中心为依托,以农广校、农民技术函授为网络,实现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县委党校培训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培训村支部书、村委会主任和其他乡镇干部,乡镇党校培训其他村干部和党员。县职教中心长年培训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35岁以下的乡村干部以函授的形式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技术。培训方式方法除系统授课外,要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多制作一些高质量的录像片,进行收看。还要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到先进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县的一些先进乡镇去实地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本领。

第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让农村基层干部都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要加强对干部的宗旨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提高干部政策水平、法律意识,加强乡村制度和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做到“按章办事”,“依法治村”。要使基层干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尤其是教育乡镇党政一把手和村支部书记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讲究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注重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遇事同群众商量,反对强迫命令;注重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引导;注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注重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一班人的作用;注重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反对以权谋私。

第六,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加强日常管理。一是要加强领导,把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到各乡镇党委抓党建

11.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十一

笔者通过调查后认为造成以上不良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层次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农村中学基本没有具备教育信息技术化建设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信息技术课教师严重缺乏,一般教师也不具备教学课件的开发能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从来没有大量补充过,尤其是高层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个别学校的信息老师大多是“自学成才”型的,对信息技术只是略知皮毛。

(2)教师培训力度欠缺 ,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很少甚至几年才有一次,当地相应的培训机构也缺乏,其次农村中学部分老教师对信息技术几乎全然不知,也不愿意学习了,即使按要求规定要学。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是流于形式,效果甚微。特别是一大批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但过去为教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教师,他们即将退休,知识层次也极其有限,面对复杂的信息技术也不愿意再动脑经学习了,认为再干几年就退休了。

(3)部分农村初中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校园文化氛围淡薄。谈起教育信息化建设,很多农村初中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事情,认为就是信息技术教师上几节信息技术课或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几节课就表示教育信息化了。

鉴于以上原因本人认为解决农村初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针对部分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严重不足,而其它科目教师富余的情况。一方面农村中学应该在教育局的领导下每年从专科以上师范类毕业生和已取得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本科以上毕业生中,择优选拔教师,缓解农村中学教师“学科结构性失衡”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农村初中学科教师配备标准,对农村初中部分学科富余教师分流到小学任教。

(2)加强农村初中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加强农村初中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要从内容、方法、培训形式等多方面着手,要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理论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等模块为主,注重教师的能力培训。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式”远程教育培培训模式,每个农村初级中学教师都要积极参加“国培计划”——云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其次农村中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制订适合本校教师特征的培训体系如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依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的展示研讨活动,带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农村中学各级领导要从观念上强化创新,打破思想观念上的思维定势和某种框框,不断吸纳和强化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新观念,顺应时代潮流,总领全局,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设置相应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改变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农村中学各级领导现代教育技术意识的强弱,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之一。农村中学各级领导必须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行。同时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优化,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最大化地体现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另外,除了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外,农村中学各级领导还要把这种理念付诸实施,出台相应的校内政策策略,推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

12.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十二

我国中小学校安全教育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过分重视学生成绩, 轻视学生的安全教育

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 家长和教师期待的是学生的成绩,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大量的作业所占据, 安全教育被忽略、边缘化了。为了完成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任务, 教师往往在缺乏科学的安全教育教材的情况下, 给学生讲一些抽象的安全知识, 安全教育走过场, 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当学生遇到突发事故时, 不能很好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果导致悲剧发生。

一些国家, 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安全教育, 并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 例如日本、丹麦、瑞典等国。在丹麦、瑞典, 孩子两岁时, 就开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 这种教育一直持续到高年级。我国应改变那种只重学生学习成绩而轻视安全教育的现状, 把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2. 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 缺乏操作性

我国规定3月26日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要求各级学校必须开展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些中小学也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但安全教育仍然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也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连续不断的过程, 教育者要进行言传身教, 才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技能以及防范措施。鉴于此, 一些中小学制定了大量的安全规章制度, 但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流于形式, 没能真正落到实处。当安全事故发生时, 学生往往惊惶失措, 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逃生和避难, 致使大量无辜的生命丧失。因此, 使安全教育操作化, 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尤其重要。

3.教育者缺乏有关安全教育的培训

每年我国各级培训部门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培训重点是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 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安全教育的培训。当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面对事故发生时缺乏应对措施, 对事故发生前的预防、事故发生中的应对以及事故发生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都缺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长时间处于惶恐之中。因此, 重视和加强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势在必行。

解决对策

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反思, 我们认为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多方面力量的参与。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 本文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生命教育是在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对学生实行珍惜生命的教育。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事故发生时能保护自己的生命、及时逃生、学会生存。学校应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 开设和完善安全教育课, 通过各种资料、图片、案例和演习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观念。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事例, 给学生讲解各种安全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 开展灵活、多样化的安全教育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学校管理不到位是分不开的。学校管理应当分清职责,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 强化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学校教育在中小学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教育不能只是口头教育,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安全、有效的方式、途径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和逃避事故的技巧。因此, 学校应利用一切有利资源来开展灵活、多样化的安全教育。

学校的安全教育不能纸上谈兵, 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实地演练,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 避免形式化的安全教育。

3. 注意家校合作, 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上一篇:关于税收绩效管理的研究下一篇:成人业余大专生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