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口语

2024-09-22

王强口语(精选8篇)

1.王强口语 篇一

王强模教授简介:

贵州省榕江县人,1935年生。1958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后留校任教,历任该校中文系副主任、教授。贵州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

一、论著方面:

1、《小说写作艺术》、获贵州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论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获全国省级政治理论刊物优秀奖

3、《论对语言的及限与超越》,金筑大学学报,1999年1期;

4、《标点符号工具书的佼佼者》,金筑大学学报,1999年3期;

5、《论孙应鳌的文学观》,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6期

6、《实践性与学术性的结合》,应用写作,2002年4期

7、《论老子的写作观》,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4期;

8、《论老子写作观的哲学基础》,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2期;

9、《谈谈写作受体的作用》,贵阳师专学报,2000年4期;

10、《略谈写作受体的创造》,金筑大学学报,2000年4期;

11、《注入感情,写出特色》,教育通讯1999年7月;

12、《我的母亲,100岁》,贵州日报·娄山观2004年2月6日;

13、《应对文:一种交叉文体》,2002年香港国际学术会论文《新世纪应用文论文集》2002年12月出版;

14《优秀教育家黄质夫的心声》,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8月版;

15、《学术论文集》,主编并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16、《中国历代文学思想·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17、《新时期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8 月版

18、《实用写作问题研究·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

二、教学方面: 1、1999年至今,一直担任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教学任务,课程 为“当代写作学”,周学时10节以上,2004年达16节。同在职教师一样,超工作量。

2、批改作文5年达5千多本。2004年上半年,批改作文千余本。

3、承担中文系下达的指导青年教师任务。

三、社会工作方面:

1、应贵州师范大学特请,两次为全省中学语文教师骨干讲课。

2、应贵州教育学院统战部之请,赴黄平、天柱讲课。

3、应贵阳市宣传部特邀,参加编辑《中华传统美德名篇导读》一书,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版。

4、应贵阳市教育局之请,参加贵阳市中小学名校名师评选工作。

5、应贵阳一中之请,参加科研评审工作。

2.王强销售简历 篇二

基本信息:

姓名:苏显威性别:男出生日期:1988年8月26日学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suxianweiaijie520@163.com兴趣爱好:

羽毛球,足球,唱歌,听歌

自我评价:

1.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坚毅不拔、吃苦耐

劳、勇于迎接新挑战。

2.做事细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能承受较大工作压

力。

3.自信而不轻狂,执着而不任意,内敛而不随意.工作认

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

4.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对不同的工作环境适应力较强

工作经验:主要兼职经历:在校期间,节假日在各大卖场发传单,打杂。

教育背景:

2008年09月--2012年06月 毕业院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本科专业:生物技术制药

学习专业相关科目:

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微生物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制药工艺学。

能很好的完成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事求是,有较好的实验动手技能。

外语能力:

基本技能:听,读,写,看各项能力良好

电脑水平:熟练运用Microsoft Word.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海南,广东

期望工作行业:生物,制药

期望工作职位:化验员,质检员,生产

3.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王强) 篇三

2010年7月我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测绘工程专业,2010年7月来到崂山区房产交易市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从事房产绘工作,现就职于青岛高次团粒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自参加工作以来,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公司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文件及会议精神。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试验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2010年既是忙碌又是充实的一年,在学校课本上所学的知都是理论性的知识,现在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才是我一生享受不尽的宝藏。在这一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认真工作的结果,是完成了个人职责,也加强了自身能力。将这一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新的岗位上摆正位置,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 1

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我身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随时关注青岛高次团粒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发展,切身想到青岛高次团粒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的利益,坚定青岛高次团粒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对青岛高次团粒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的未来充满了热情与期望。我现在已是一名中国共产党,我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员和同事们的监督和帮助,坚持不懈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经得起考验,为人民大众服好务,站好岗。

我从做好本职工作和日常工作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孜孜不倦地作出成绩,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岗位本领,努力精通本职的岗位知识,做本职工作的骨干和行家里手,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二、工作态度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一直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热爱自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工期紧,人员少,任务繁多,能够做到跟班作业,保证按时完成检验任务,保证工程检验畅通,表现出我们试验人员责任心强,发扬了我们试验人

员连续工作、吃苦耐劳精神。

三、岗位职责

我是一名测绘技术人员,来到这个公司就要尽我所学,将公司安排的测量工作认真仔细的完成,放对线、绘好图、算准量。

四、具体工作

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施工放线,地形图测绘及面积方放量的测算。具体举例如下:

1、黄岛道观山环境治理工程的施工放线及坡体表面积测

绘。

2、即墨小龙山绿化工程的施工放线、表面积测绘、挖方量测算。

3、崂山四道路(18#线、135#线、27#线、21#线)边坡绿化工程的施工放线及表面积测绘。

4、李沧佛耳崖山坡绿化工程的表面积测绘、石方量测算。

5、李沧长涧山坡绿化工程的表面积测绘、石方量测算。

6、李沧上藏山坡绿化工程的表面积测绘、石方量测算。我刚参加工作就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去了,不断要求自己,不断督促自己提高。作为一名年轻工作者,对待工作我丝毫不敢怠慢,我要求自己作到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现的问题记下来以吸取经验教训,遇到疑难问题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难就向通事和领导请教,耐心的听取他提出的意见、建议,改进工作。

测量之余我还是工程的管理人员,我经常还不时的与现场及业主、监理等多接触,了解工程程序,步骤,便于今后更好的工作。

五、工作成绩

我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提高,已做好几个工程的测绘工作并有一定的好评。

六、小结

4.代理商会议流程管理-王强 篇四

目前几乎所有代理商都非常重视针对终端客户召开的各种会议,因为一场好的会议可以对代理商的销售甚至是未来发展都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代理商在会议召开上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用尽各种花招,其结果也为我们呈现了很多非常成功的会议。现就内衣行业代理商会议的流程管理进行简单的分享,望在会议管理的规范上对大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确定会议目的开会以前,我们首先明确的是我们开会的动机,是为什么而开会。一般而言,代理商举行会议,主要动机一般有以下几种:

1、招商,开发加盟客户;

2、新品发布及订货;

3、联络与终端客户感情,或感恩客户;

4、展示代理商实力或团队风采;

5、总结和颁奖,回顾代理商自身或品牌发展,规划未来方向,并评选出“优秀终端客户”,“优秀导购”等;

6、新政策的执行。

一场会议的动机可以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通过一场会议达到多个目标,但是目标之间一定要分清主次。

二、确定会议类型。

根据我们开会的动机,我们可以将代理商会议分为以下几种:

1、招商会:一般新品牌都需要招商,现在的招商会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代理商以自己经营的多个品牌进行综合性招商,另一种为某某品牌专场招商会;

2、新品发布会:目前内衣市场,一般厂家都将新品分为春夏季和秋冬季,所以很多厂家和代理商在一年中通常会进行两次新品发布;

3、订货会:目前很多品牌实行订货制,一般订货会都是伴随新品发布同时进行;

4、培训会:根据代理商目的或终端需求的不同,最通常的培训为新产品知识培训、导购销售技巧培训、终端客户店铺管理培训等;

5、年终总结或联欢会:很多代理商会在年底召集终端客户举行总结会或联欢会,回顾过往,规划未来,并都优秀终端进行评定。

上述几种会议很多时候也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品牌在举行新品发布时,往往也会组织订货或培训。

三、确定会议主题。目前我们的众多代理商对召开各种会议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而越来越多的代理商非常注意会议的品味和内涵。会议主题通常代表我们想要传导的一种价值观,好的主题可以让客户在情感上产生共吟。

四、费用预算。主要包含住宿费、餐费、会场费、模特费、音响费、灯光费用、广告物料费用、礼品费、用车费、广告公司费用、其他费用等。

五、会议流程和会议政策的制定。根据会议的目的和主题,流程中可加入一些特别的环节,如终端故事、品牌发展故事、感恩环节、游戏环节等,以丰富会议的内容或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六、会议的准备工作及分工

1、邀请函的发放和回执,确认参会人员、客户数量、用餐人数,并提前一周完成;

2、酒店预订:根据会议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酒店。一般而言,招商会可选择档

次较高能够充分体现品牌档次和形象的酒店;如果是培训会则经济实用型即可,且会议重在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上。酒店预订需考察酒店房间质量、环境,酒店餐饮状况,会场大小及房顶高度,舞台大小及高度。会场大小由参会人数决定,会场高度影响走秀灯光桁架的搭建,舞台的大小和高度影响T台和走秀效果。

3、广告公司及模特的接洽:需确定好灯光、音响、舞台、静态展、桁架、T台、模特、化

妆师及会场布置方案,并选择好会议音乐或走秀音乐;

4、物料准备及跟进:首先主要是烘托会议氛围的物料,包括贵宾证、会议横幅、拱门、会

议厅背景、静态展背景、迎宾台背景、三角架或X展架、易拉宝;其次是办公物料,包括文件袋、铅笔、笔记本、环保袋、签到本、签到笔、便签纸等;此外,可提前准备一些水果、点心、饮料等,供会议休息时使用;

5、会议资料的准备:主要包括会议流程表、订货合同、招商合同、订单、画册、企业简介、新品资料、招商手册、会场纪录资料等。

6、道具的准备及管理:形象道的准备,包括全身模特、旋转模特、灯模和灯模台、形象柜

或中岛架、文胸衣架、家居服衣架、嘉宾牌、手提袋;办公道具的准备,包括幻灯片机、数码相机、订书机(钉)、计算器;组装工具的准备,包括螺丝刀、双面胶、菲黛尔品牌胶带等

七、会议样品的准备:安排专人负责准备样品及走秀所需的饰品和道具,并提前对走秀的样品、饰品、道具进行归类和编号。

八、会场布置:会场布置通常在会议前一天进行,主要包括舞台和T台的搭建,舞台

主背景、副背景布置,会场静态展布置,灯光桁架的搭建及灯光和音响的准备及调试,签到台布置,拱门搭建及横幅布置,会场X展架、易拉宝等宣传画的摆放、现场座椅摆放等等

九、会议现场工作及分工:

1、用车安排,安排专人进行车辆调度,负责接送客户;

2、前台接待,通常安排2人负责,工作包括前台指引、客户签到、资料发放、会场指引、房间安排及房卡发放及回收

3、酒店衔接,需安排专人负责与酒店方面的衔接,以解决会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调试投

影仪,临时打印指示牌或嘉宾牌等

4、餐饮准备,需安排1人跟进餐饮准备工作,以保证用餐准时、有序进行;

5、样品跟进,需安排人员进行样品的现场管理

6、协助穿衣人员,走秀过程中时间往往比较紧凑,一般需每个模特配备一名协助人员专门

帮忙穿衣服

7、音控及灯控人员,虽然我们很多会议的音控和灯控都交给广告公司,但是现场最好安排

一名内部员工跟进广告公司工作,以保证走秀按照代理商的规划进行

8、拍照人员,专人负责拍照或摄影

9、现场服务,需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秩序维护及现场服务。

十、总结

5.王强教授的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篇五

王强教授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信仰却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他长期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刻苦钻研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理论,他把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学习研究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价值,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他的这种执著精神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信仰的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要坚定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

王强教授的成功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王强教授经过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将中国共产党的“劳资两利”政策作为自己的较为长远的研究方向,他的研究成果对于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劳资矛盾以及社会公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一定程度上拓宽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范围。他的研究旨趣充满了一个知识分子对民生疾苦应有的关怀和关切,体现了一个青年马克思主者的社会责任担当。他对问题的探究非常有深度,而思路又比较开阔,默默潜心于学术研究并从中感受到责任和乐趣。他在浩如烟海的原始资料里进行考证研究,这种穷经皓首的态度,体现了他对学术之虔诚达到一定的境界。正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虔诚,才得以支撑他与病魔抗争,使其人生价值得到最大彰显。我们学习王强教授,就要学习他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求真精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高校理论工作者的积极贡献。

王强教授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时刻传播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王强教授自1992年走上工作岗位,一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做一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践行者,是20年来王强一直探究的重要问题。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神圣讲台上,他做到了以情感人,“亲其师而信其道”,他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做到了以理服人。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他经常说,“本是一门看似枯燥的课,我要让学生知道它的价值。”他坚持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有品位!”这是王强教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王强教授探索出了一条自主、互动的教学路子,备受学生欢迎和同行赞赏。王强教授有着博大的胸襟,乐于将自己做学问的心得与同事和学生分享,引领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学生当中生根发芽、广泛传播。

6.企业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王强 篇六

2012年1月,我很有幸的加入庆丰能源有限公司,初入职正值公司举行企业文化学习活动之际,对了解公司企业有意定的认识,看着公司的发展业绩使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以下使我这段时间学习企业文化之后的一些简单认识、理解和感悟。

一直以来我只是简单的认为每个企业的文化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为了走形式而已,也许是由于我之前所工作的企业规模限制所产生的理解,但是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以及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引领,才懂得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由企业管理者倡导的,在大部分员工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传统意识、道德模范、行为准则、感觉氛围和企业形象的总和。这是庆丰公司文化的基础,以弘扬名族的传统文化,崇尚仁,义,礼,智,信为立足点;

以我们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所崇尚的是,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过自己的努力,体现自身价值来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后分享价值的原则。

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三军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针,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它具有一种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有力武器。如果单纯以金钱报酬为标准,只会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身在曹营心在汉,频繁跳槽。企业不愿投资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对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都会造成消极影响。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引进大量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优秀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这个人才争夺战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只有真正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才能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业界独占鳌头。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意想不到问题,这说明了我没能够完全诠释企业文化的含义,我还需要继续学习,更加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意义,让企业文化的意义深入人心。暂时没做到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要有企业文化中那种学习的精神:始终保持学习心态,不断完善提升自我。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员工,我将会尽我所能把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所学到付诸于实际行动,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恪尽职守,以公司为依托,发挥个人最大潜力,为庆丰公司发展贡献一份微小而必不可少的力量。

7.王强口语 篇七

白庙初级中学 王强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协调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准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 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因此,可以说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就是品德教育。

一、品德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品德教育在学科德育中又居于核心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德育诸项任务,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观点和规律、历

史责任感的教育,最终应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使学生学会处世做人。品德教育在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中具有鲜明的实践和评价意义。

其次,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大量的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以中国历 史而言,我国是人才辈出的国度,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 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在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育时期,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品 德特点的研究成果表明,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正在外部和内部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其中少年期(初中)处在内部矛盾的状态,虽已初步具备伦理道德的特征,但又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程度的动荡 性。青年初期(高中),品德趋向成熟,进入以自律为形式、奠定道德准则、运用信念调节行为的品德成熟期。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至关重要,中学历史教学应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

二、中学历史教学品德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因此,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如何认识道德的批判与继承问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 的道德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因此都带有鲜明的个性。例如封建社会的道德是为了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其道德规范是忠君孝亲、男尊女卑等封建的伦理关系;资本主义的道德是极端利己主义,其道德行为表 现为金钱万能、唯利是图、享乐主义等等。这是应该予以否定和批判的。但是,这仅是作为品德内容的社会性的一个方面。“品德内容的社会性,并不能和阶级性、历史性划等号。品德内容的社会性,应该是历史性、阶 级性和全人类性的统一。品德内 容的社会性,既体现了人类社会道德的共同点,又包含了品德的历史、阶级、职业、民族等一系列的差异。这种品德社会性的共同点和差异性的存在,反映出品德……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继承性和批判性的统一。”人类道德历史发展的共性、普遍性和继承性为中学历史 教学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内容。从中国道德发展的历史看,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在社会关系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 操熔铸成的中华五千年美德,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夏的基石。无产阶级的道德也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一切优秀的道德遗产以后,才使自己达到了一个新的从未有过的高度。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 育,主要是 继承中外历史上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相统一,培养“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是一个艰难和曲折的教育过程。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 主义道德占主体的前提下,尚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观念和行为存在,人们的道德境界亦五花八门。由于多种经济成分、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并存,决定了社会道德关系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商品经济发展的消极影 响,对外开放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都与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了矛盾和冲突。帮助学生批判和克服现实生活中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项 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中学历史教学的道德教育要面对这种困难和挑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中学历史教学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道德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道德 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这三部分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道德知识的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道德知识的教育,主要是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评 价等道德知识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信念。

中学历史教科书写进的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 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忧国忧民、报效祖国、以 死殉国;天下为公、至大至公、舍身取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尊师敬业、谦虚礼让;勤劳节俭、崇俭反奢;诚实正直、行己有耻,等等。如果进一步从个体涉及的社会关系分析和规范这些道德品质,主要 表现在三个层次上:其一,是个人与国家、民族、阶级、集体之间的关系;其二,是个人与他人(包括师长、父母、同志、朋友等)之间的关系;其三,个人对自己(即自我道德修养)的关系。任何个体在面对这三种关 系时,必然会产生各种道德标准和行为抉择。尽管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道德标准不尽相同,但在处理上述三种社会关系时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却是一致的。这种道德的共性和普遍 性,是历史教学帮助学生建立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基础。除此之外,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在判断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时,还应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道德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 道德文明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归纳历史人物道德行为所涉及到的三类社会关系,是道德知识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特点,应主要抓住爱国主义这条主线,使学生牢固地树立 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的道德观。

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经常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着道德评价。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评价,首先要选择、提供典型的道德形象及其丰富的评价材料,既要注意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也要注意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既有一批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一撮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对爱国者和卖国贼的对比评 价可以提高道德评价的水平和效果。其次,借用后人和权威的评 价,也可以强化已做出的道德评价。有一位历史教师在组织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中,经常选取历史人物的纪念楹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纪念楹联,大多出自名人之手,且语言凝重,属盖棺定论的评 价 之笔,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例如,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照风雨,负死不死终自由/通过这幅名联,概括了秋瑾烈士救国保民的业绩和道德品质,又阐发了“求仁得仁”、“终自由”的人生价值观。

(二)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个体在道德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内心体验。按照道德规范的社会关系,道德情感有爱 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人道主义情感、正义感、自尊感等等。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借助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历史教师加工创设的道德情境中道德形象的行为、情感及道德知识进行,具有间接的、想象的、伦理认知的特点。

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德情感在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 要和道德信念并产生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说,道德知识的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就成了一堆无用的废料,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情感体验在道德价值内化的过程中起着催化和强化 的作用。古今中外的一切道德榜样,都富有强烈的道德情感,成为其道德信念和行为的强大支柱。列宁说过,如果没有情感,就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主要借助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进行。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而存在,并且生动、具体、鲜明;虽然是以文字和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仍具有一定的感染作用,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学生自发的独立形成的对历史人 物的道德情感,往往因受其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及教科书表达形式的局限,其情感体验也可能是片面或肤浅的。因此,就要求历史教师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精心组织、加工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道德情境,艺术地锤炼、组织教学语言,潜心酝酿情感,使教学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情,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

此外,历史教科书以醒目的方式写进的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句联,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 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青白在人间”;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 爱真理”;但丁的“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等等,既是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

再有,与历史知识有关的电影、电视、小说等文艺作品对培养道德情感具有重要作用。一部优秀的文艺作 品塑造的道德形象可以强烈地震撼人的心灵,唤醒人的良知,陶冶人的情操,有可能成为一个人终生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在观看电影《焦裕禄》时,不知多少人流下激动的泪水。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中 国的文学作品如《青春之歌》、《可爱的中国》、《高玉宝的故事》;苏联的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育诗》、《青春》等对中国青少年一代的道德成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优秀文 艺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或组织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三)道德行为的训练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面对道德情境、在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个体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是品德评定的依据。道德行为主要包括道德的行为方式和道德习惯两部分。由于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一般也纳入道德行为的范围内。

历史教学是以历史知识为主的学科教育,其道德行为的教育主要不是指向当前社会 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而 是以认知为主要特点,以模仿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处在临界状态的预备式教育。因此,历史教学中的道德行为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训练学生对道德情境的识别,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道德情境是道德行为发生的环境,是个体面对三种社会道德关系的具体呈现。一个适龄青年面对国家征兵 就构成了一个道德情境,需要他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时作出判断与选择。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人坐在公共汽车上,面对身边站立的老人或妇孺没有对这种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那 他就不会经历产生道德行为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就会无动于衷地继续坐在那里。对道德情境的敏感与自觉程度,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和水平的重要方面。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主要是分析历史 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环境。如史学家司马迁惨受腐刑而矢志史书撰述的场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面对捕杀以血酬国的抉择,邓世昌在军舰中弹沉没后舍弃逃生以死殉国的壮举等典型范例,都是极好的教育材料。

第二,要准确揭示历史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道德动机。

道德动机是道德需要引起的行动倾向,是个人面临道德情境作出行为抉择的调节机制,决定着道德行为的 选择。道德动机是道德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明了杰出历史人物高尚行为的道德动机,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道德情境时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仍以谭嗣同为例,他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谢绝朋友 帮助外逃,决心以血酬国的动机集中体现在他的豪言壮语中:“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说明了道德动机的关键作用。

第三,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意志和自我教育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8.王强口语 篇八

主 讲:王强

地 点:清华科技大厦A座第二会议室 速记提供:创世德速记

王强:

各位同学好,我今天下午主要是讲房地产组织架构与职能管理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公司发展很快,在管理上造成一些混乱的地方,包括我们自己的公司,也在整个组织架构上遇到很多的麻烦,而且我们到现在还在进行一点点的优化和调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很多更深的问题,不仅是在金地、万科包括其他的房地产公司里面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包括现在一些知名的大公司的朋友,他们跟我讨论的也是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实际这个问题在目前房地产市场比较好的情况下,各个公司遇到的情况也是在里面,我这个里面写的就是组织架构的设置以及业务职能管理的话题。

首先我们把房地产公司的基本架构梳理一下,在这里不把一些二线的部门放进去,我们基本只放四个一线部门,也是跟产品设计、建造息息相关的四大部门:营销部、设计部、成本部、工程部。这四大部门基本就可以完全控制一个项目的产出和建造,从前期的市场定位,营销部是负责项目前期的策划以及后期项目的销售的;设计部是每个公司最大的一个部门,负责产品的设计研发;成本部是属于公司现金流的命脉对项目成本进行跟踪和监控;工程部就是负责项目建造和工程质量的控制。当然每个公司的叫法不同,设计部有叫研发中心的,但是基本上四个部门是类似的。

这就是四大职能部门的基本表述,当然四大部门的基本描述在目前来讲,通过我自己了解,各个公司还有所区别,而且这四个部门的职能也会直接和我们的产品生产过程和组织架构的分工不同,里面确实有满大的不同。从前期的输入条件,基本就是一个产品的流程图,营销部门注重项目定位,以及基本数据指标,就是户型的比例、大小、大户型占多少、小户型占多少,这是最基本的指标;第二个指标还有一个客户性的描述,就是这个楼盘到底是卖给什么样的客户?是卖给

中产的?还是卖给高端的?还是做一个快速开发的项目?这个东西实际也是通过营销部门提供的基本指标。只有这个指标设定了,设计部门才能够依据这个指标开展前期的设计工作。

设计部根据营销部的前提条件进行概念设计,设计完以后返回到营销部进行沟通,我的设计方案和风格是否满足营销部门的想象和营销部门提供的基本指标,是否能反映出营销部门反映出的客户的状态,当然还有现场跟踪的职能,这个职能不一定在每个公司都有,以前在我们公司,设计部会一直跟到公司完工为止,这是四年前的操作手法,现在设计部的工作就很简单,在项目紧张的时候会待在现场,但是在平时一个月也就两、三次就够了,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跟我们公司的职能架构有直接关系。第三就是成本部,成本部根据设计施工图进行成本测算和监控,还有对于施工进程的控制,成本部是每一个公司都非常重视的,而且很多成本部经理是集团下派的,是不进入项目考核的,大概是这样的描述。工程部的职能相对会比较单纯一点,就是比较后端的执行部门。

在一个项目或者在企业开发的初期,一般最常见的企业现状就是现在:

1、项目数量没有上去,没有形成规模化,比如有的公司有一两个项目在运营,并没有进行集约化开发,或者没有进行全国布点的开发,或者在一个城市里、或者在一个区域里。但是在企业的初期会有一个明显的现状,就是职能部门人员能力和数量的欠缺,这里的职能部门就是刚才说的四个部门。

2、由于在开发项目上的经验欠缺,也会出现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并没有达成完全正规化、制度化的沟通机制。

3、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接标准也没有确立。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无论是采用项目制管理还是职能制管理,这三项无论是在哪种架构下都需要的,这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常识。

但是一般在一个项目的初期,这几点也是最欠缺的,职能部门人员和数量的欠缺,大概两到三年,房地产人员方面的竞争压力就会非常巨大,无论是全国顶尖的企业,万科、中海也好,他们之间的人才挖掘也是满厉害的。第二,现在房地产这方面的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是越来越多,而且这几年房地产公司有一些中高层的薪水是涨得非常

非常厉害。比如去年20—30万可以挖到这个人,到今年可能已经涨到50万,在房地产业务方面管理能力非常强,在市场透明度的增加,这几个人你都可以数得出来,你让猎头公司帮你找人的话,几个猎头公司给你提的名单里面一定有重复的,圈子就这么小,人员竞争非常厉害,对人员的需求也非常厉害。这是外部人力资源的现状。

第二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营销和设计两个部门是在成本开发最前端的两个部门,营销和设计两个部门的沟通,到现在为止,我才了解到一些业内的现状,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或者相对完善的都没有,也包括像万科这样大的公司,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跟里面的职能架构有直接的关系,包括沟通机制建立,也并不是某个部门建立就可以做好的。

因为我是从建筑设计出身的,设计人员一般最大的抱怨就是营销部想变就变,比如设计部交施工图的时候,营销部突然发一个文说我们户型比例是不对的,这样你会发现设计口里面的抱怨就非常大,施工图做完了,发生的费用由谁来承担?是由设计部承担?还是营销部承担?营销部也有理由,市场是变化的,所以我也是变化的。但是最终这个责任是可以承担的,怎么承担?通过组织调整,是可以追溯到某一个部门的,但是目前这种状况在各个企业都会出现的。

第三就是各个部门之间交接标准的欠缺。在卖楼的时候,营销部一般会需要设计部出一个楼书,或者是面向客户的楼书,就是附在合同里面的户型的附件。我不知道各位有几家是能够有很详细的营销部向设计部输出的图纸标准?你给我出的楼书标准里面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深度?要不要标具体尺寸线?要不要在总图上标一个垃圾站的位置?如果可以做到这一步的话,说明这个公司的管理已经到了相当细致的地步了。比如万科在设计上有一个标准,必须在总图或者向客户做项目公示的时候,把周边不利的方面全面注明,包括附近可能有一个脏乱差的菜市场,或者是附近有一条动工的公路,他会把所有的不利因素公布在图版上,这是营销部对设计部提出的营销标准。

所以这三项加在一起的话,目前无论我们在哪个组织情况下,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而在不同的组织情况下解决这三项的情况也

是不一样的。

我刚才举的是设计部内部的例子,有两个流程:一个是设计部内部的管理流程,一个是设计部外部的管理流程。外部的管理流程就是我们跟成本部、营销部的交接标准就是设计部对外的流程标准,对内流程标准也有很多,比如说我们设计部一般有六个专业、建筑、结构、设备(水、暖、电)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有些公司会把材料放在设计部里面,但是这几个专业组里面是怎么进行图纸交接?和设计流程交接的?每个公司都不一样。

比如说景观设计,这个专业什么时候介入到方案里面来?最早的时候做景观方案是建筑方案设计完报规划局批的时候,景观设计介入;另外一种就是景观设计在建筑方案概念初次成型的时候,景观设计就加以介入。这是在设计部门内部的设计管理标准,是不同的。

第一种方案是没有错的,但是第二种方案为什么会出台呢?很简单,就是你在建筑方案初步定型的时候,没有最终定型的时候,这时候景观设计公司介入就有可能依据景观公司的一些建议重新调整建筑总图,这两个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一个出发点是建筑师把户型做好就OK了,但是反过来讲,社区景观是占非常重要的客户满意度里的,你景观做得好,会弥补小区规划的一些损失,这时候对景观设计的重视直接导致第二套流程的出现,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让建筑师听景观设计师的意见,就是景观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上发生碰撞,甚至景观设计师可以通过甲方的要求,把整个方案进行相应的调动,从而影响到建筑总规的设计以及地下室设计,这是两套流程,出发点是不一样的,这只是内部的管理流程。外部的流程是跟营销部、工程部的交接标准,这本身需要一个组织上和流程上的细化和优化。

这个东西所用的时间和所花费的管理成本都会很高,这也是一个公司慢慢走向正规化和成熟的必然要经过的阶段。但是假如我们前面几个阶段不可能做得这么细的话,像前面这三项的欠缺,包括内部组织每个专业组织部门内部的工作还没有完善,这时候我们在项目和公司发展初期的时候,就是绝大部分都不采用这种管理模式,此时最常见的管理模式就是“老板说了算”的管理模式,老板说OK就OK了,老板说不,就不行了。大家碰到一块的时候,没有所谓的偏向,就是老板或者总经理说这事应该听营销的、或者应该听设计的,就是一句话就定,营销和设计部门之间也不需要沟通,因为老板已经定了。

但是老板说了算也有问题,比如说报批报建一般是总经理必须要做的事情,一般是和政府关系直接挂钩的,设计部经理和政府官员去沟通,基本上没人理你的,包括前期拿地,这是老板最大的责任;第二营销策划;第三设计方案;第四成本控制;第五工程建设。这几项要同时向老板汇报,自己的部门之间很少产生沟通,因为沟通是没有用的,在内外部制度没有健全的情况下,沟通一般没有结果,一般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老板说了算。这种情况会带来几个特点:第一决策权高度集中;第二决策比较快速;第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比较简单。不是简单,可以说基本就没有了,但是没有不见得这个职能部门谁都不理谁,相应的现场配合、简单的沟通协调还是会有,谁都说服不了谁的时候,就直接升级到总经理这边,也是满快的一个决策。

这件事在最初的时候,我估计现在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包括现在很多大企业也在用这个管理模式,比如说我们的SOGO,包括现在华侨城、包括中海招商,都有一部分决策是这样决策的。但是这里面对于我自己来讲,有一个比喻,这个东西从逻辑上有一点不太通,为什么呢?我相信不是每一个总经理都是全专业出身,而且中国也没有全专业的专业,这个总经理可能要不就是设计出身,要不就是工程出身,要不就是营销出身,这三个专业出身的总经理占的比重还是满大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总经理是从土地拓展这块出身的,但是没有一个总经理真正能够挎两个专业,比如这个总经理以前做过主管工程设计的老总,他会对工程设计非常了解,但是也有一个问题是成本控制,但是我们底下一、二、三、四、五个专业都要让他来批办,让非专业人士来拍板,比如这个总经理是工程出生,但是营销和设计两个部门产生矛盾了,请工程出身的总经理拍板,这个拍板纯粹就是瞎拍了,两个专业人士请不专业的人士来拍板,有一个好处就是每一个专业都规避了自己的行政责任,老板懂不懂没关系,但是他说了算就OK,即使这个方案做出来以后奇丑无比,也不是我设计部的事

情,是老板的事情,这样底下都比较安全。

我曾经举过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有的总经理是成本出身,对成本管得会比较严,工程和成本是直接挂钩的,管工程的副总就是期望设计部出一个变更,把外墙的防水涂料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要去?一去一平米少十块钱,设计部说这不能出,如果出是违反规范的。工程部说这个涂在里面是看不到的;设计部说万一漏水怎么办?你出不出这个变更?你不出这个变更,现场签证的费用没法出。纠缠不下,然后找老板,找老板的时候双方假如是比较好的沟通机制,就可以坦白地说出来,设计部说我不能出这个东西,这是违反设计规范的,但是工程部说这么做也可能不漏水,但是大概可以省五百万出来,假如是工程设计出身的话,会觉得这个东西不能去,但是成本出身的老总有可能会把这个单子批下来,如果设计部一看老板批了,就想漏了也不是我的事,是总经理拍板的。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相信绝大部分是不会做这种蠢事的,但是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是这个决策会很快,讲完以后,总经理只要答应就可以了,部门之间如何协调呢?就是把问题上升到说了算的人那里,官职比较大、决策权比较集中、也比较快速,形成了大概这样的架构,上面是总经理,下面直接面对的就是营销副总、工程副总等等,当然旁边其他的职能没有写。但是副总我们也可以改成经理,营销部经理、设计部经理、工程部经理、成本部经理,改成经理意味着什么呢?上面的总经理可以改成项目总经理,架构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架构不完全是一个公司架构,但是这个观点要清楚,这是公司架构,同时它也是一个项目架构,我只要把下面的总经理加上项目总经理,下面就是营销经理、再往下就是营销人员。汇报制度都是单线汇报,直接向总经理汇报,所有的决策权由总经理拍板,这是最简单的房地产开发的组织结构。

我们可以基本算一下在基本架构里面大概需要多少人?总经理一个人,有的时候在企业里面会有一个副总,营销、设计、成本、工程加起来有四个人,有兼职的话薪水也要付双份,再往下就是执行梯队,营销、设计、成本、工程,也是四个人,还没有算底下做基本工作的员工,当然这一个组织架构下来,可能不是很精确,但是大概是这个

量级的人,有的公司比这个还要多。

比如在设计口上配两个建筑师,可能总数一下就上去了,基本的项目配置,假如是以项目制运行的话,最少的架构是九个人。在我们公司的一些项目上,我觉得会远远超过九个人,会设计成什么样的结构?营销经理、彻底经理、成本经理,下面一般还会有设一个专职秘书,做文案管理,工程上一定不会只有一个人,工程上一般会三到四个人,根据楼盘的大小确定。所以一般比较正常的项目团队应该在14—15人左右。还有更多的,假如监理的属于挂牌监理的,工程可能直接就上10个人,所以大一点的项目组会有20—23个人。也有比较精简的,那是另外的管理模式,跟这个是不一样的。这是基本的项目制架构和人员的数量,大概是这样的。

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项目制最简单的雏形,包括人数、包括决策机制,但是这里面我们稍微总结一下,这里面所有的专业决策者以及他自己专业决策的决定都是在总经理手里的;第二所有的专家系统,就是以一种职能建议的形式出现,但是没有行政和业务上的决策权;就是总经理听谁的,跟谁沟通的比较多,知道他了解这个专业,比如营销出身的老总会对营销部提出的建议接受比较快,所有的决策系统都是职能建议而不是职能决策的形式出现;第三决策的速度往往有两个阶段:要么非常快、要么非常慢。快慢的前提在于决策者本身如何;第四所有的决策判断和平风险判断取决于决策的能力。一般要是公司架构的话,这个决策会比较慢了,比如我们公司只有两个项目或者三个项目的时候,决策都会比较慢,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发现,我们在各个职能做决策的时候,老板不在的时候,是没有人会拍板的,老板要出国半个月的话,有些方案设计基本就停下来了,老板不在,没人拍板。也有可能会很快,老板在的时候就会很快。当时我所接触的很多东西其实是以慢为准的,真的不是很快。为什么呢?因为同样一个项目决策,至少有四个决策的时候,总经理要想,因为风险要他背的时候,总经理本身就是大股东或者投资者的时候,他会拼命想明白风险对我到底有多大,这样做一般都是比较慢的。比如设计,很多老板不是设计出身的,他一定要搞明白你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这样

就需要我们的设计管理者有很强的说服能力和感染能力,让老板认为这个方案是对的。假如说这个经理人有这个能力,项目进展会很快。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什么呢?建筑师出身因为他受专业教育时候,他是很难讲清楚建筑风格为什么这样好、那样不好的,没有绝对的标准,这些就会和老板扯很长时间,也扯不清楚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有两个方案的话,我们广东有很多的风格会很快,像碧桂园等等,因为它风格全部是一样的,这样就会非常非常快,因为你要尝试新的风格的话,你花费的精力得不偿失,还不如做我们熟悉的项目、或者做老板熟悉的风格,这样项目进度会非常快,只要一看是这个颜色、屋顶是这样样子,很快就会批了,你走他的套路的时候,再加上决策权高度集中,项目就会发展非常非常快。碧桂园是非常明显的例子,碧桂园的楼都长得一样,但是它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它上市了,因为他的土地储备和现金流非常良好,它可以上市,当然这是另外一种企业战略了,它走的不是产品策略,它走得是大规模复制的路子,这里面有项目制组织模式就有这样的特点在里面。

项目制有项目制的好处,而它的好处是职能制做不到的,项目制是没有错误的项目,因为主要的风险都放在一个人的身上的话,他可能对风险评估得非常细致,这个项目不会犯错误;第二培养出一个全能的总经理,什么样全能的总经理?通过一两个项目的设计,这个总经理会对所有职能部门的性质、工作范围有一个认识,他会成为一个非常全能的总经理;第三项目团队执行能力很强,因为在这种项目里面,项目执行能力是处在第一位,个人发挥的空间并不是很大,这是项目制的正结果。

什么叫项目制呢?就是以项目总一头为大,这是项目制。当然还有一个负结果,就是做出一个没有错误的项目,就是它不会出错,但是也很少出彩,很少可以见到一个非常好、做得非常激进,或者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般都是以稳妥为主的。

第二项目制的负结果,就是对项目人的依赖性太强,第三项目制的团队执行力很强,这个团队的主动思维和工作能力是偏弱的,他执行力强,就意味着他可以不太动脑子,而且有的时候

动脑袋还是瞎动,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家老实一点了。

第四难进行大规模开发,为什么呢?没有一个企业不想把自己做大,但是不会大到和记黄埔和万科那样,扩张是每个总经理最原始的冲动,没一个总经理希望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在项目初期的时候,这也是一个满成功的制度,包括金地在初期的时候也是采用的项目制,那时候我在什么位置呢?我就是设计经理,虽然那时候我已经是设计部的高管了,但是承担的是设计经理的职责,公司的总经理可能就是项目总经理,我是设计经理,我们的副总是营销经理,他是营销出身,这三个家伙在一起,混了一年多的时间,做出了几个非常好的项目。那时候苦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一起调户型、调方案,我自己跑到郊外买石头,半夜12点总经理一个人在项目上晃,打电话问我这个地方到底好不好?我说好,他说不好。好在他那时候还有点概念,他觉得他自己可能是不对的,结果他说这样吧,我现在在现场,你也过来吧。我说老大,都半夜一点了,我就过去了。但是这个项目是我们香蜜山的项目,当时就是以项目制的雏形出现的。大家金地公司最后拓展非常快,发现这种方式是玩不转的,我们不可能总经理在东莞待三天,再到广东待几天跑到半夜,每次看到门、窗户就把我叫过去,这样的话三个公司都会死翘翘的,所以基于这个原因,公司在2003年的时候就迅速转到职能制系统上去。这是由于项目的扩张太厉害而造成的组织架构的调整,而不是这个项目做完了,我们应该调整组织架构了,我估计没有人为了调整而调整,而是业务量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感觉到目前的管理方式是不能满足现在业务需求的时候,才会做出调整,那个时候我们就走向了职能制。

这不只是金地的做法,万科在1999年时候也开始做这个事情,他们走得比我们更极端,为什么要从项目制走向职能制呢?这三个框就是刚才画的组织架构的雏形,假如说我们有三个项目的话,一个项目9个人,三个项目就是27个人,假如一个公司有十个项目的话,是不是意味着公司要有90个人,还只是一线职能系统的人,还没有算上后勤保障、还没算上人力资源、还没算上财务系统,如果采取这种单方面叠加的办法,万科应该是上万人才对了。万科现在大概三千人左右,现在金地在全国有40个项目,我们曾经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从项目制转到职能制上。这样的话人不能叠加,就意味着制度上的一个重叠,或者制度上的改善,才能做到在有限的人员增长的幅度下,来调整出一个更好的格局,完成更好的结果。也就是三个项目可能需要27个人员,但是27个职能人员可以通过职能改善,可以管15个项目,但是目前金地公司的设计部现在大概是20个人,它现在手里管的大概是17个项目。万科的人员今年比我们很多,像万科在华南区的总部平均下来应该是一个建筑师能够管两到三个项目,但是这里面不是一个建筑师管,可能是两个建筑师管四个或者五个项目,最起码从职能系统里面,每个人所能控制、管辖的项目面积、项目数量都是非常多的,这和它的组织架构有直接的关系。

做项目运营就有一个最基础的要求,否则就不要做多项目了,我们在多项目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控制一个原则标准,万科的项目产品标准基本都是一致的,最早顺驰公司当初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被收购的前一年,他们意识到一点,就是他们在顺驰全国的质量相差太厉害,没有一个统一标准,那时候想收,想中央集权,把标准统一,这是大公司必须要做的事情,必须要有几个标准在里面:第一必须要有统一的质量标准;第二必须有规范的运作模式,就是从设计部出来的设计标准,无论是面向3个项目还是30个项目,标准应该是一致的。工程部也是一样的,漏水率要控制到3%,换到宁波、换到南京的话就有可能达到30%,这也是作为一个多项目开发或者大公司不能容忍的事情,因为这个会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就是业主对于一个企业的认知是不一致的,这样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第三从内部来讲就是绩效考核标准也必须一致,这几个公司的绩效考核,或者是对我们每个公司内部的职能专业考核,像设计部、营销部、工程部考核的标准是一致的,不能因为所处地不同,而出现考核标准不一样,考核标准不一样,意味着对于做得优秀的员工不公平,对差员工的纵容是对优秀员工的不公正,所以这种考核标准必须要统一;第四多项目运营必须要考虑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我刚才讲人力资源,我们举了一个设计师的例子,什么叫项目制呢?一个项目总下面可能有一到两个设计经

理帮他把这个项目做完,四个项目就有八个建筑师,是分在四个项目里的,之间没有任何的沟通,因为每个项目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也就意味着八个建筑师只做四个项目,但是如果八个建筑师合在一起的话,通过一些项目的调配,在某一个阶段可能三个建筑师做一个项目,也可能一个建筑师作三个项目,这就是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利用了。但是在项目制里面,两个建筑师只能做一个项目,因为他们是封闭在项目的框框里面的。

物理资源是什么呢?比如说一套图纸或者一套营销手法,或者一套比较优秀的工程管理经验,在项目制里面就很难能够进行一个复制,比如在南京的项目就很难找到途径,把这个标准放到成都来进行实施,没有这个平台,因为是独立分工的,职能部门之间基本是不怎么进行主动沟通的,因为大部分目标很一致,把自己所投的项目做好是第一位的,别人的项目怎么做,不关我的事,他亏了他少拿钱,但是我的项目绝对不能做差了,但是他那个项目借用我的资源做得很好,我一分钱拿不到。项目治理里面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所有的项目人员、所有的发展都在项目区域里面,跟第二个项目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定要注意的,不要指望项目之间建立非常好的沟通机制,两个项目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时候,项目中间的人员没有任何理由沟通,也没有理由把自己的好东西拿给第二个项目来用,除非你公司有这个平台基础,强令他把这个东西拿出来用,但是公司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兜里有什么东西,你怎么让他拿出来?这就是项目制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横向没有打通,封闭性特别强。所以说多项目或者是职能制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我刚才说的物理资源就是一个经验和平台的组织,就是有效资源能够在项目之间拓展,这是我们为什么要从项目制走向职能制。

第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就是一个职能标准,设计质量、成本控制、工程质量,四个一线部门必须要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放到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样的;第二个规范的运作标准,就是组织流程的建设,无论任何项目,设计部向工程部提交的图纸必须是一致的,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是一致的,才能保证成本控制是可控的;第三绩效考核,绩效评估机制也是同样的,完全的公平公开绩效考核机制会直接导致每一个业务执行者的价值导向进行修改,比如你不鼓励进行工程上面的偷工减料,只能靠绩效标准,先约束工程部不能出类似这样的荒唐建议,第二假如你出了,我还有绩效考评机制进行约束;第四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要做这几件事情的话,就产生了职能部门,但是这个职能部门跟我们说的项目制里面的职能部门是不一样的,从最表象来看,我们把各个项目的设计人员汇集在一起,放在同一个办公室,设计部就产生了,这个并不是这么简单汇集在一起,并不代表他们把在各项目做的事情做在一起做,不是这样的,这样可能会更低效了,他们会在一起,必须是有一些无法实现的工作,才能成为一个职能部门,最起码有一个比较在里面。

还以设计为例,左边有是一个单项目制的运营体系,在设计这块的职责是设计、生产和服务。它的生产就是产生一个设计图纸到施工图、服务、项目跟踪、工地上有什么变更、突发事件要共同做完,再配合工程部把它做完,然后配合成本部把工程签证、工程变更全部落实到财务指标上,做一个成本的付款,这是非常简单的服务生产型的职能定义。

右手边同样有设计、生产、服务三项,但是只是职能里面其中的一项了,而不仅仅是这一项,必须要在多项目同时运作的情况下,设计部要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统一的设计流程,包括建立统一的产品标准,这几项在项目公司里面是做不到的,为什么呢?它没有必要建立这些东西,即使建立了也可能是在自己的本部门,或者在本项目系统里面用,也没有任何理由用到其他项目上去,因为其他项目的老总可能整个编制都不一样,两个项目的老总对建筑师的使用是不一样的,有的项目老总就认为,建筑师就应该多在家里看图,把你手头的专业工作做到,图纸变更少,或者你把设计院盯得死的,这是你设计部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另外的老总会想,你既然是在我的项目上,你应该为项目服务,你应该到工地上去干活,我相信至少有50%的总经理会让建筑师去下工地干活的,因为我见过百分之百这个概念的,说你建筑师坐在屋里干什么呢?说我在看图,你看什么图?你到现场去看吧,现场工人说这错了,快看看吧,你就不用跑工地了,你就在工地那里,你就去看吧。但是有的建筑师就会想,我到工地会有一个问题,我们建筑师跟我讨论过,因为我们从项目制向职能制转型的过程中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当时我是反对建筑师下工地的,我是坚决反对的,因为我是建筑师出身的,但是本身从公正的角度来讲,不应该下工地的,下工地会有一个很大的弊端,为什么呢?你会发现工地上只有一个建筑师熟悉图纸,我们曾经发生过很多事情,我们的现场工程师打电话,说谁谁谁,你应该到现场来,这边有问题了,建筑师就疯狂地跑过去,一看这不对啊,这不是我的问题,到底什么问题呢?出现什么事情了?现场施工队说出问题了,因为你最懂问题,所以你跟施工队直接沟通,到底是你的问题还是施工队的问题,因为工程部认为设计图纸应该由设计部来看,工程部只管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至于盖的错其是对,应该是现场建筑师的问题,应该和施工单位进行直接的沟通,沟通完了以后,苦笑不得,其实是施工队把图纸看错了,把工程盖错了,所以让很多建筑师在工地忙于应付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一旦这个习惯形成以后,会带来一个反面的作用,图纸是越来越烂,为什么?他天天坐在工地上,对设计院沟通才是他的本质专业,把设计图纸做好做细才是他的本质专业,一般我所认识的项目总经理,真的有很大比例的是所有的职能部门都是为工程负责,因为项目制的第一要务是把项目准时盖完,而且不出工程质量事故。但是作为公司的总经理,他可能不会局限于这一方面,他可能会站在整个企业运营的角度来想这个问题。

但是,有一点,作为企业的总经理,有相当比例的会偏向另外一方面,偏向于营销。就说我是见过这么多的房地产公司,没有一个老总是偏向设计的,只有万科是偏向设计的,其他的老总要么偏向工程,要么偏向营销,偏向营销很清楚,因为它是项目定位的,第二它是收现金的,它是负责卖楼的,这个设计方案做不了,为什么?因为卖不动,这个卖不动,因为营销是销售的,卖不动就改了,但是具体卖不卖得动呢?就没有人追究这件事情,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是企业的第一负责人还是项目总经理,他们之间一定是有倾向在里面,而这

样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部门之间的沟通。

但是,对于设计部来讲,在多项目制里面,对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来讲,能够把自己的公司统一标准,在任何公司初期必须要做到的,而且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比如以设计部为例,在项目制的设计部和一个职能制的设计部,两个部门的职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最起码在多项目运作的情况下,设计生产服务这个职能只是它其中的一个职能,而并不是把几个建筑师从项目上拿到一个办公室办公,设计部就成立了,他们在一起必须要能够支撑多项目运营,这只是设计部,还有成本部、营销部在里面。

设计部是介于工程和营销之间的,营销其实也一样,其实很多公司的营销是里面有品牌、有策划、还有客服,万科在任何地方都是属于领袖型企业,无论是产品还是价格,都是领袖型企业,但是有一点,万科的物业服务在全国都是一流的,尤其是北京建设部大院都是万科的物业管理的,最起码可以确定一点,物业管理在品牌和客服上万科做得是最好的,每年各大房地产公司都会请一个有名的咨询公司做客户满意度调查,万科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在物业管理系统里面,他在全国是统一标准。设计也是一样,万科现在一直在推标准化设计,他的金色花园系列,包括城市花园系列,都是满成熟的,拿过去把立面一改基本就可以直接出去的,这个标准系列完全是由设计部做出来的标准,第一开发周期非常短,他就拿一个标准单元组合,在项目总图里可以摆得下就可以了。户型都是标准户型,结点都是标准结点,一般控制的设计变更率粗一点的话会在10%,什么叫设计变更呢?设计变更造成的无效工程成本的增加,就是说这个做错了,要改,造成的是无效成本,无效成本占整个工程投资额的多少?高的有的企业会达到10%,低的会到3%,但是万科在标准化产品里面,他能做到千分之三,基本没有变更,唯一出现可能是施工错误,不算在无效变更里面,施工错误是施工自己包的,开发商不会给他买单的,标准产品唯一需要重新设计的,就是地下室、防水处理等等,因为各地的地质不同,地面以上的东西都是标准化产品,户型都不改,在深圳的户型你在沈阳也可以看到。这是带来成本的急剧减少。

第二他产品的开发周期非常短,设计可能一个月、一个半月就全完了,但是一般的设计方案一般会在160—180天,我做过最快的就是155天,从方案到施工图,万科是标准化,他可能一个月就图纸全出来了。我算一个帐,假如说150天大概5个月的时间,他花一个半月的时候,剩3.5个月,他就可以比别人早开盘3.5个月,这个帐算得比较模糊,你投入的资金3.5个月产生的利息是多少钱?它只是一个项目,假如10个项目同时进行,按这个速度进行开发的话,总投资大概在50亿的时候,你算一算是利息是多少钱?这是由统一标准带来的产出,很具像的产出,就是设计部建立标准产品的好处在里面。而且这一套跟着的不仅仅是设计图纸的标准化,所有的工程结点都是标准化的,包括栏杆的形式都是标准化的,把栏杆全部做好,可能是用在武汉,一个大项目全部打走,图纸现成的,工厂也有它的图纸,选号,比如A03号栏杆,尺寸都是一样的,阳台都是一样的,这意味着建立统一的产品标准,就是在整个生产链条上简捷、不出错,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带来整个公司的收益大幅度提高,这只是设计部的职能。

营销部有没有呢?工程部有没有呢?成本部有没有呢?我相信他们也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在里面,因为我是做设计的,我对设计部门比较了解。我曾经探讨过万科工程巡检的表单,就是工程部做的,很详细的现场工程检查的表单,两到三页,每次去,检查过的打勾,没有通过的就要查,这个表单检查完以后,当天发给总公司进行整改,三天以后必须要有回信的,这是它运营商的一套流程程序,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万科为什么在扩张这么快的情况下,万科去年销售额超过一千亿,但是你发现它并没有产品重大的产品质量事故,也没有产生重大的客户质量投诉,这是很厉害的一点。虽然我是设计出身,但是对于房地产公司我不讨论它的产品是不是很厉害,我只讨论它靠什么体系能够保证它在快速扩张的时候,还保证企业的安全性。顺驰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好的,十个亿把自己贱卖掉了,它现在土地的估值就不止十个亿,当时只是因为这点,它整个全国职能系统都在失控,包括成本失控等等,当然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所以职能部门在整个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统一的职能标准,建立公司统一的管理体系,这是

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也是但项目职能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根本原因,因为职能部门建立以后,起到的很大作用是保证在大规模开发的时候,或者公司规模扩大的时候,保证企业的安全机制,这就是我认为职能部门除了生产服务之外,它所具有的最关键的一个核心能力。

实际上这几个人从项目上抽出来形成一个设计部门,叫设计管理部,把管理放在后面,还有公司叫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就是万科的四季花城系列的成果,它和前面的项目职能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本身赋予了在公司层面的部门职能。这样我们就产生了一个最简单的矩阵结构,设计管理部把所有的设计师从项目

一、项目

二、项目三上抽出来,单独组成一个部门叫设计管理部,每个项目里面还会配一个建筑师,各个公司叫法不一样,有的叫设计经理,他的组织考评、关系是归属为设计部的,和项目老总进行沟通。他的考评是归设计部的,以前我们尝试过考评给项目部,但是不行,最后还是归到设计部比较好。这个人隶属于设计管理部,为项目提供设计服务的设计精力。但是这也是在职能治理的第一个比较倒霉的人,因为他是第一个面临双头管理的一个人,他要受项目总管,他还要受设计管理部管,他一件事情要向两个老总汇报。如果设计老总和工程老总达成一致的话,他会比较好过一点,如果达不成一致的话,他会比较难过,设计经理的角色定位,对我自己来讲,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我牺牲了三个设计部经理,他搞不清楚应该向谁汇报,向我汇报,我同意了,项目总不同意;项目总同意了,我又不同意。然后他就两头跑,假如我和项目老总比较熟的话,我们直接PK,项目总听我的,或者我听项目总的都可以,但是项目总做十几个项目的时候,就不可能走一圈,这时候我漏掉的那个项目组,项目的设计经理可能很快就跑了,他不知道该听谁的,这也是矩阵式管理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头或者多头管理。这跟项目制不一样,项目制的设计经理只听项目总的就好了,这里面要听两个老板的意见,一个设计总监、一个项目总经理,两个都要听,两个官职都比他大。两个都不听也简单,就直接走掉了,所以项目制向职能制转变的时候,出现了比较麻烦的问题。

这只是简单的设计矩阵式管理模式,这里面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出现双头的话,就出现一个问题,这些方案到底谁说了算?是设计总监说了算?还是项目总说了算?项目经理如果觉得不够大的话,直接找公司的老总,因为设计总监无论是区域公司还是项目公司,设计总监是统管所有的项目设计方案的,这个总监应该是负责所有项目的拍板,但是项目总经理他认为他是对整个项目负责的,这个项目是他的项目,他不喜欢这个项目方案你就必须得改,这里面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设计方案谁说了算?这只是设计方案,我们还有营销方案、成本控制、还有工程管理,这些总监都有的。

刚才矩阵比较简单,现在我画这个矩阵出来,这就是相当复杂的矩阵了,我所牺牲的几个设计经理,营销部也牺牲过,营销经理也不知道该听营销总监的,还是该听项目总的,算算多少个结点在里面,设计、工程、营销、成本,成本这条线在各公司都有集团分管,层级更高,成本经理、财务经理,一般是由集团直属,不可能放到子公司来做的,即使没有成本总监,但是成本经理可以直接越级向集团汇报,可以不理你财务经理的。

这个矩阵画出来就比较麻烦了,这个矩阵也是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到底由谁说了算?假如由左边控制的话,项目组的人会更加生气,他都不知道自己应该管什么,设计方案由设计总监定了,营销方案由营销总监定了,成本由成本部控制,我项目经理应该做什么呢?好像没什么事情可以做了,但是应该很好做啊,因为大家都定了,那我干什么呢?这个格子很大,这里面还有千丝万缕要讲,为什么呢?设计总监和营销总监每个人都管十几个项目,最起码设计总监和营销总监在管的项目上应该均等才对,你设计总监管十个项目,营销总监也在跟踪十个项目,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营销总监和成本总监能否达成一致?因为营销要花钱,你要把金子贴在脸上,让客户比较满意,就要花出高价钱来,但是你要花钱的话,成本又不同意,最后你会发现出现一个比较搞笑的情况,设计总监和营销总监也在不断地沟通,然后这两个达成一致,因为这两个比较容易达成一致,两个总监都喜欢花钱,他们俩比较容易达成一致,主要是成本,就是二打一,打成本,成本不干,你花钱花太多,不能同意,这三个又沟通,总算花了一个

半月把问题沟通好了,找项目总,项目总说你们三个发生什么事了?我不知道。说我们三个为什么打架了?为什么为我的项目打架?我怎么不知道?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的,不可能避免。

假如这个项目在子公司的话,就更难避免了,为什么呢?一个设计总监和营销总监之间的协调过程,项目总发现你们两个在协调,你们已经协调一个月了,给你们打一个电话,你们讨论的已经变了,现在广州房价已经涨了,你们讨论问题的前提不存在,不要讨论这个问题,赶紧调。调整完了以后,又打一个电话,说佛山的房价降了,说你们两个不能这么干了,房价降了。这就是矩阵管理最要命的一点,因为你把所有的设计经理从项目上抽出来,放到设计部统一办公,为公司长远发展做一件事情,规范公司管理,要规范产品标准、质量标准、监控标准,你就会发现有一点,你是把最前沿的人员抽回来了,你的所有人都在屋子里,一线的事你不知道,这是矩阵式带来的最大的问题,而且沟通的成本会加大,因为你设计总监、营销总监吵了两个月的事,项目总不知道你们俩在吵什么,另外吵的前提已经不存在了,你们还吵什么吵,这就是矩阵式管理带来的最大的毛病;第二就是及时反应速度非常非常慢。因为以前项目制的时候,直接向项目总,项目总只要满足财务和成本的报批顺序就好了,超过30万的必须上报总公司,30万以下的问题项目总可以直接签掉,有这样的流程。现在不行,出现设计部、营销部了,大家要讨论清楚,这30万的变更是设计部的责任?还是营销部的责任?还是工程部的责任?责任必须要分清楚,就扯了一个月的责任问题,项目总就在后面叫,我这都已经开工了,你们还在扯这个问题,当初项目制的时候,我一个人签了,我一个人就完了,现在你们三个推卸责任,当初项目制的时候,我签了,我一个人背着很简单,我现在总包已经进场了,你挖坑的单位还没定呢,就出现这种事情,因为工程总监定挖坑的单位,项目总在旁边看着,他没什么权利的,所以项目总会很生气,他生气很长时间。到现在我相信我们还有很多项目总还在生气,因为矩阵式管理的大网铺开以后,远远不止现在这么简单,但是我们现在也是通过一些职能的优化和有些工作程序的交接,我们目前也在努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

是怎么解决呢?下半场再说,大家先休息十分钟。

(休息十分钟)

王强:

下面是来分析项目总很生气的问题如何解决。项目总很生气是因为每个公司在做矩阵式管理的时候,都是满复杂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每个项目都是直接能够给公司带来现金的部门,设计、营销、工程、成本四个部门实际在这个产品链里面是处于一个提供服务的部门,项目总的状态好坏和项目有很大的关系在里面,但是职能制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多头管理和多重决策的问题,所以这里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关系到职能制改变是否成败的核心问题。

这边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个矩阵式管理的优劣,第一管理沟通成本加大,设计总监和营销总监吵了半天,项目总说你们吵了白吵,这中间可能有浪费的时间,这意味着项目管理沟通成本非常大;第二决策链条加长,有关职能部门的决策都要走职能制,就是设计总监、营销总监、工程总监,最后还要到项目总汇总,决策链条很长,同样一个工程签证,在项目制上可能走三个层级到了,但是现在中间会再加两三个层级在里面。比如我们项目制运作的时候,可能梁盖错了,或者设计错了,产生的工程成本大概是15万,在项目总本身决策范围之内的话,他不管是设计造成的还是工程造成的,他可以先把事做下去,做完以后再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是由于职能制的产生,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一定要先分清楚是设计造成的问题,还是工程造成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在项目制向职能制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多了一个部门,这两个部门有各自的绩效指标,以前是不没有的,以前只有一个指标——项目总指标,你今年给我挣50万,你中间有多少成本也是你项目总背,现在多了两个部门,意味着他们两个部门也要背负一个指标,就是说你今年由设计失误造成的一个工程签证率,无效成本增加,要占到你今年考评的一个份额,多了一个指标在里面,工程部也多了一个指标,由于工程失误造成的成本增加,所以大家必

须要分清楚,这个变更到底是谁的责任,否则不签这个字,你不能说工程自己把房子盖错了,非说设计部门有问题,我们一定要先看图纸,到底是图纸错了,还是现场施工错了,项目总就在现场急得跳脚,为什么?因为工程停工了,因为设计签证没下来,因为设计总监和工程总监在纠缠谁的责任问题,这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

第三就是职责不清带来决策缓慢。职责不清是因为我们的部门多了,多了四个大职能部门,里面权责就不清了。比如刚才最简单的例子,设计方案设计总监认为我的职责,因为我是管设计部的,所以我的设计方案要具有时代领先性,方案要做得漂亮;然后项目总说,我这个地方是在东山的,不需要做这么超前的项目,做这么超前的项目也可能客户接受不了,太超前了,设计总监说我不管,我这个部门的职责就是做出优秀的产品,你能不能卖是营销部的事情。这是一个权责不清的问题,这是非常典型的权责不清的问题。我在后面会讲到,矩阵式管理出现很多新的部门,出现很多新的权力分配,但是有一点,出现混乱的问题就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出现很大的部门本位主义,以前没有设计部的话,就不存在部门本位,有设计部的话,有相应的绩效考核,你要做到什么水平,你要做好的产品。但是恰恰有一点,营销的销售率是不背在设计部身上的,但是如果不做矩阵式管理的话,项目总如果房子卖得好坏跟他有直接关系;第二房子品质好与坏也跟他有直接关系,他会在里面自我均衡,但是现在我们把这两个均衡切开了,一部分房子盖得好看与否,划给设计部;第二房子好卖不好卖,划给营销部,项目总比较郁闷,他们两个达不成一致的话,我这边就得停工。第二,项目总左看右看,这个房子怎么的设计的立面在东山一定是死路一条的,但是设计总认为这是北欧现代简约风格,东山人民应该喜欢。到做决策的时候,项目总就把流程拿出来,你看方案决策应该是我来决策的,你项目总只要做就好了;项目总说我死你管不管?那是总经理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有这样的实例,就是设计总监害了总经理,这个方案是不能动的,因为这是我们做的标准化产品,结果销售老总卖不动,就被撤掉了,有这样的事情,很冤,撤了两个总经理,最后发现不是总经理的问题。

第四,在这种改制的初期,项目总一定会出现成就感的丧失,为什么呢?因为前期项目都很忙,他要决策营销方案、设计方案、工程方案,最后发现出了四个老总,把他全搜得一干二净的,他感觉他就是现场工程部经理了,他会感觉到很空,不知道该做什么事了,所以项目总会出现成就感的丧失,他会怀疑我这个项目总是否应该把总经理去掉,没必要担总经理的位置,这是矩阵式容易带来的负作用。

但是我们从正面想,为什么矩阵式管理是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现在是走大规模集团开发的话,或者是大规模产业布局,必须要走矩阵式管理?包括美国通用走的基本都是矩阵式管理,但是它的分权形式是不一样的,基本都是矩阵式管理,也有很明显的好处:

第一能够充分发挥职能专家的作用,使得职能专家的专业能力能够全部渗透到项目,保证专业标准的一致性,公司的抗风险性会很强;我在做设计总监的时候,无论是四、五个子公司,他所有的方案我是有一票否决制的,无论设计总监和营销总监说这个图画得有多么好,我可以一票否决。这意味着一个职能老总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能够统一一个集团的职能标准,无论营销方案还是设计方案还是工程质量标准,他能够通过职能建立能够统一这个标准。

第二职能部门经理是内部的,在大的平台里面调配整合,就是两个建筑师在两个单项目里面各做一个项目,但是在设计部里面可以做三到四个项目都可以。

第三职能部门也可以从所有的项目合作中建立统一合理的项目职能合作流程,是一个很好的公司管理制度。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所有的职能人员无论营销设计,是在一个大的职能平台里面的,他可以介入到其他项目的情况,营销部门一般在职能部门里面都会有一个周例会制度和月例会制度,在这个会里,不同项目的经理会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怎么解决,把这个事情在总部门里面进行统一的陈述,这样就可以有一个平台,其他的项目经理可以规避他所犯到的错误。

第四专业性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归属感的建立。这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从职能部门来讲,一定有两类人:一种是业务型人才,一种是管理型人才。从设计部来讲,不是每个建筑师都有非常强的能

力,能够做到沟通管理能力很强,或者能够跟项目总和其他职能达成很好的沟通关系的。但是一定有另外一批人,专业能力可能比较弱,但是他的沟通协调能力非常强,能够解决部门之间协调的矛盾,就是说在建筑师人员梯队里面会分两条线:一条是专家组线,就是这批人嘴可能比较笨,性格比较倔,但是他专业能力非常强,我们就把他划到专家组系统里;另外一批人就是性格比较开朗、沟通能力比较强,专业性比较差一些,可以把这些人划到综合管理里面去,这两类人是互补的。这样对每一个人来讲,都可以房地产公司设计部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虽然嘴比较笨,但是看图和设计的能力比较强,可以往建筑设计师的方向走。另一方面另外一批人业务能力不是很强,比如一年两年的小员工,但是他做事非常机灵,沟通技巧比较强,但是专业能力不行,这样他的发展就可以负责一个项目的统筹和推进,他可以去盯设计院的进度,以及负责和其他的部门经理进行相应的工作上的沟通和交接,或者谈判或者解决冲突都是可以的,这样他的职业发展在房地产设计部里面可能就会走到一个专业主管或者副经理或者经理的位置上。这样就是两类人都可以在房地产公司的职能部门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职业归属感,这样就不会把一个沟通能力比较差的人放在多头管理的位置上,要同时面对很多人,形成非常复杂的沟通管理工作,这样放的话,我当初所牺牲的三个建筑师都是这么牺牲掉的,也是通过这三个建筑师牺牲我才明白,我是犯了很大的错误,我把很专业的人才放在综合的管理岗位上,这也是我自己的教训。

第五就是新的产品和工作流的研发成为可能。因为所有的人力资源是其中的一个职能部门里面的,但是一个项目的间歇期,比如今年大部分不拿地了,设计部可能本来是十个建筑师,去年人家在矩阵式管理做得比较顺的时候,十个建筑师有七个也完全可以负责这十几个项目的运转了,剩下的三个建筑师怎么办?就把去年的工作梳理起来,做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标准;第二新的产品研发是可以启动的。但是如果三个余下的建筑师放在项目上真的是闲下来没有事干了。就是他处在这个大的职能部门里面,可以在大的平台里面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工作空间,而且生产任务不是很紧张的时候,能够把一些原有的制度

和经验做一个积淀,最终成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这就是职能部门最大的作用,它会时刻成为公司发展的保健医生。作为单项目,这个项目做完了,没有项目,项目组一下就裁掉了,这几个人全部分到其他项目上去,是从零开始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建议把职能经理归属在项目上管的最基本原因,项目永远是一个阶段性的业务,但是职能部门是一个长期的业务,把职能的业务人员放到项目上的话,他的职业发展和归属感会很难做到令人满意的,而且流动性会非常非常大。所以我建议在这四大职能部门里面,无论是属于组织归属,一定是属于这个职能部门,他职业发展也是在职能部门里面,而不建议放在项目上。

项目制的负结果,就是我刚才讲的,也是我们职能制的优势所在,正好全部是弥补掉的,基本是一个一对一的关系,项目的负结果是做出一个没有错误的项目,第一就是专家能力,他可以在可控范围内做出最精彩的项目,如果做出平庸项目的话,这个专家已经不是专家;第二培养出一个全能的总经理,职能部门更依赖的是职能组织平台,不依赖任何一个人,因为建筑师系统,从设计总监开始起,至少有五到六个人,任何一个人在这个组织协调好的时候,缺任何一个人,这个组织都可以良好地运行。在项目制里面做不到这一点,对于一个项目来讲,这个总经理一旦有所变化的话,这个项目全盘运作就会瘫痪;第三项目团队执行能力很强,主动思维和工作能力偏弱,但是职能制不一样,职能制因为会有很明确的职业归属感,所以他也希望在职能平台上得到自己很高的发展空间,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激情在里面;第四就是项目制很难进行大规模开发,职能制就是为了保证大规模开发,而且无论是从产品的抗风险能力还是工程流程的研发,都是为大规模开发做很好的前期技术的铺垫的,这就是一正一反。

所以,项目矩阵式管理目标就是做大做强,并不是矩阵式管理比较时髦,我们才做矩阵式管理。从项目制到职能矩阵式,也是一个由无序向有序进化的过程,由独立的单位管理向组织化管理进行组织进化的过程,这个说得比较拗口,一个是单打独斗,靠老板的管理方式向一个职业经理人或者向一个组织系统的完善进行转变,抗风险能力

就会大大加强。组织体系的改变首先显示在每个企业面临的最敏感的问题,就是重新划分一个决策权,无论是总经理、还是项目总、还是职能总经理,都要重新划分权力。在这个矩阵式管理里面,职能专家系统不再是一个项目建议者的角色,而是在他的专业领域做一个决策的角色,这就是最大的转变,就是从项目总里面的项目决策权,把专业权力全部拿走,这就是项目总非常不爽的事情。

矩阵式管理就是多个职能专家对项目做出的综合决策,营销总监做营销决策,设计总监做设计决策,工程总监对工程做出决策,形成了项目的绝大部分的主要决策点,这几个决策点集合,最终形成项目的总体开发计划。所以这方面你会发现,我们很多的决策点从原来的单一的项目总经理手里拿走,被分流到各个职能系统里面。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个例子。

很多项目总都属于高管,一般最早的项目总还曾经是由总经理代理的,比如拓展总监带一个项目总,当项目总是很荣耀的事情,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改变了,比如万科的项目总经理,你看这个人可能只有32岁,这是我在武汉万科跟同事聊天的时候,他给我介绍一个朋友,武汉万科的项目总经理,很年轻,我问他有多大?他说32岁,我说32岁做项目总经理?他说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在万科做项目总经理的人很多。我说你做主要什么呢?他说我就负责项目按时完成就可以了。我说设计呢?他说设计我不感。营销呢?有营销部分去做。工程呢?有工程职能部门支撑,我这边就是推动大的职能结点,按时完成,然后把工程现场一些突发性工作协调好,这是万科项目总的定位。我觉得是满有道理的,而且我们现在也是往这个方面发展,项目总不是高级管理岗位,像我是一个执行者,这顶的话,在座要有项目总的话,不要有什么不高兴的,假如一个公司你有十五个项目,项目总是高管的话,公司基本就没法玩了。所以我认为项目总不应该是高管,他是冲锋在最前线的团长,真正的决策者在总部这边,只有这样多项目开发才有可能。所以在这里面,原来项目总觉得很荣耀的事情就是所有的权力都在项目总一个人手里,而职能制是把所有的权力分流到一个职能总监手里,这样来说项目总的岗位描述必

须要有一个重新的定义。

第二就是专家决策的合理性怀疑。既然把原来项目总的一部分职能决策权放在职能总身上,这意味着什么?就是对职能总监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你把原来项目总所负责的一部分权力拿走,拿走的只是一个专业权、决策权,其实不一样,你拿走的还有对这个项目成败相应的责任。项目总假如不对过程负责的话,没有必要对最终结果负责。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设计总只对设计方案关心,对最终客户的意愿不关心的话,你要对经营结果负责任。营销也一样,你只是卖得好,但是是不是达到了营销的绩效指标?也不完全是,假如卖得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卖得好,一个是营销手法出色。所以项目结果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同样的片区你一平米比别人多卖三千块钱,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老总会说是你营销策略做得好,那里面至少有50—70%的原因是产品做得好。所以在这方面的分权,以及所谓的专家决策,在整个项目中的角度,这方面都需要在座的注意。所以在这方面假如我们把项目总经理对项目经营结果不作为他主要考核指标的时候,其实项目总对他的位置也就不需要迷惑了,权拿走了,实际你的责任也小了,我们现在项目总的定位就是如何能让大职能之间快速协作,让项目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这就是项目总职能的定义。

但是从这样的分析以后,原来的职能,设计职能、营销职能的定义就必须有所转变了。所以在这里面这句话比较长,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念一遍,大多数公司向矩阵式管理的过程之中,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职能再分配,而是从整个公司管控层面,从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都需要根据矩阵式管理模型,重新自己的工作职责,重新找回在新组合之中的位置。这里包括项目总包括职能总,另外就是权力重新分配并意味着某个岗位的加强和削弱,而是由于组织架构的变化,使某一个关键岗位找到新的组织模式,像新的组织协作方式以及新的绩效设定和考核模式,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实际是很细密的工作,我们公司大概调了一年半,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通过职能调整,你会发现你动了很多东西,包括人力资源架构,包括新的岗位职能说明书,包括新的流程、包括新的绩效考核方式,包括每个

部门的绩效考核点侧重都和原来的项目制不一样的,这里面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矩阵式管理体系不是那么简单能够建立起来的,尤其在企业初期以项目制为业主主体的情况下,要改成矩阵式管理的话,难度是挺大的,尤其在企业需要快速发展套现的情况下,要小心,这一动,最起码半年的时候整个组织系统是混乱的,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位置。像这种转变必须要注意的是:

第一必须要建立非常清晰的组织决策体系,因为矩阵式管理和项目制管理,最大的核心是决策者不一样,这是根本。首先要建立非常清晰的决策体系,这个建立不清楚,后面一系列的体系都是混乱的。第二体系建成了,每个岗位的清晰职责再定义,设计经理应该干什么?出现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如何在新组织体系里面进行处理?在原来的项目制里面,可能很简单,项目总就说了算,项目总经理认为你应该这样做,你就这样做了,但是到了设计部的时候,就不能这么做,因为设计部也自己的专业道德,而且是有考核底线的,比如你出了一个把防水层去掉的设计变更的话,无论总经理让你批的也好,还是谁让你批的也好,你出这了你会损失很惨,因为你基本上就不是一个专业设计师的角度来出现的,而只是一个听话的角度出现的,你就没有必要在设计部大的专业职能部门里面工作下去了。一旦项目总遇到这个问题会怎么办呢?当初在项目制上,项目总说了算,他担责任我不担,你可以不担,但是有的职能部门有设计部的时候,他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会升级,他最多可以审计到设计总监这个部门,他们来讨论这个无理的要求是谁提出来的?最早的设计经理在归属的项目上管的时候,设计经理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他有一些专业底线被项目总触及到,但是项目总可能不知道这是专业底线,他只好服从,他服从的是行政级别,不是自己的专业操守,但是现在有了设计部,他就有了向上的疏通平台,第一这个事不能做,第二如果要做,我有相应的设计管理流程,我可以出,我必须要等设计总监签字才能发下去。设计总监和项目总是平级对话的,但是设计经理和项目总不是平等对话的,这两个在平级对话的时候,就显现出安全机制,设计总监

可以告诉项目总,让我出这个变更是非常无理的要求,我可以通过行政级别的平等,把一些不规范或者以后可能发生危机的决策,从这个层面全部过滤掉。唯一有可能受到处罚的,就是违反了职业操守,无论项目总认为设计总经理怎么不听话,但是考核全百分之百是在设计总监手里,设计总监认为他说的对,只是认为这个设计经理沟通能力不行,但是他的专业没有问题,所以这是双头管理的好处。就是每个人站在哪方面,分得很清楚。

第三全力建立横向沟通机制以及绿色通道。刚才说的是职能总监和项目总监之间的矛盾,但是实际上任何企业发展都不希望老总打得一塌糊涂,实际上矩阵式管理的变革最大的要点必须要打通横向沟通机制,要打通职能部门和项目沟通机制,很多公司发生问题,就是没有横向打通,为什么没有横向打通呢?就是设计部有自己的卡和业绩,我的业绩跟你不挂钩,我只要做得漂亮,我的任务就完成了,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横向沟通机制和绿色通道没有打通的。

第四必须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以组织绩效代替个人绩效。因为项目总面临的是部门,不再是设计经理,设计经理做的任何决策应该是设计部的一个组织决策,他是一个代言人而已,其他的职能部门也是一样的,这四大职能部门出的结果必须代表整个部门的水平,要以组织绩效或者以组织的标准代替个人判断。也可以这样讲,当初单项目制的时候,项目总好与坏与他的设计经理有直接的关系,现在设计经理归属设计部管,意味着项目总对项目的最终成败体现设计部门的水准,并不是设计经理的水准。所以在营销方案也好、设计方案也好,出的水准必须能够代表这两个总监的水准,这是你职能部门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你要保证产品产出的质量和一致性,这就是职能部门存在的价值所在。这里面也需要包含建立横向沟通机制,不能以单专业的考评作为这个部门的最终考评,而一定是以勾连关系的考评一致,谁说设计部对产品的最终售价没有责任?如果设计部只是一个纯粹的设计部门,那这条考评体系是有问题的。

第五必须要严防死守,杜绝部门本位主义的苗头出现。为什么这样讲呢?也和前两项有直接关系,考评结果导向的不同,部门本位也

会产生不同性质的部门本位。假如说你考评机制或者考评条款设立是以勾连关系做出来的话,列出来的每年考核指标一定是不一样的,比如设计部今年的设计变更率不能超过多少,今年要获几个建筑专业大奖,今年的客户对你项目的喜欢程度,翻译过来就是客户满意度大概有多少,但是唯独不写由于设计失误对产品收益率的影响,这个指标可能很难量化,但是必须要考虑量化,如果没有最终的经营指标压在设计部门身上的话,他真的可以不对经营指标负责的。为什么呢?因为年初签的KPI压根儿就没有说收益率对我的工作判断有多少,那都是营销部的事情,这样我在一年的工作里面我会压根儿不考虑最终收益是多少,因为跟我无关。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的话,你会发现什么情况?他设计部会只做在年初签的军令状的事情,越权一步的事情,只要对他不利的,他都不做,到年底发奖金的时候,就是按照军令状做的,你不写清楚是你公司考虑不周,我也不会提。矩阵式管理公司在对每个部门做年初的业绩目标界定的时候,是非常考验你的管理技巧的,没有那么简单,设计只管设计、营销只管营销,最后你会发现没有任何职能部门为项目总的业绩买单。我们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有一个部门连续四个季度,按照他定的KPI,连续四个季度考核都是A,四个A,但是我们觉得不太对,他四个A,因为他原来签的量化工作指标分向,他都做得非常好,但是总觉得这里面有问题,我们开高管会的时候,我说我们来一个高管和项目总的投票,所以各部门评先的时候,我们说来一个高管和项目总的投票,因为我们已经觉得有问题了,最后发现什么?九个项目总没有一票选这个部门。为什么?很简单,他自己的指标全部完成了,但是他的代价是把其他部门搞得一团糟,我不配合你,我配合你,我的指标就超标了,明白吗?假如说成本部设计部在房地产公司里面被投诉比较多,工程部比较倒霉,前面三个部门的所有工作失误最后都栽到工程部身上去,但是设计部和成本部被投诉是比较多的,比如成本部这个季度按照公司考虑的话,这个季度只能付出三千万的工程款,然后有一个项目突然发生了紧急情况,比如现在人工费涨了,原来签定的总包合同不能成立了,必须要由市场统一定价,这个时候

假如说成本部拿着年初签的KPI,这个月只能付三千万工程款,他就只付三千万,他一定是A,项目总是一个C,为什么?因为施工队停工了,你不给钱我就不做了。那工程部怎么办?说你这样吧,我这个季度指标是三千万,你让施工队先做起来,我下个季度补给他行不行?因为下个季度就差三天了,那不行,因为过三天这个季度就过了,我还是A,所以他得了一个A,那个项目得了一个C,为什么?停工三天。你说这个部门能拿A吗?在矩阵式管理里面,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独善其身的,一旦有一个部门四个季度都拿A,其他几个部门也是拿A的,这个公司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企业管理做得非常好,大家同心协力都拿A没有问题。但是你拿A,正好反过来,其他三个部门没有一个人上B的,你说这个A能给你吗?因为那三个部门拿C的原因都是你A造成的,最终投票的时候九个老板没有一票投这个部门的,这就是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的反差会非常巨大。

反过来讲就是在年初给这个部门设立绩效指标的时候是不合理的,从他来讲,他们要完成绩效指标,他们一点错都没有,但是为什么最后就错了?就是当初给他定任务的时候,公司没定好,造成了这个结果。说白了,没有和其他业务部门产生勾连关系,他只看自己的问题,就产生了非常著名的部门本位。所以在矩阵式管理里面,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做到百分之百成功的,一旦你百分之百成功,一定是以其他部门的损失作为代价的,就是不让步,在矩阵式管理里面是最为恶劣的情况,就是我只关心自己的结点,不关心临近的结点,这是矩阵式管理里面最要杜绝的东西,一旦有苗头,必须要及时打下去。矩阵式管理变革要点:

第一清晰的组织决策体系,明晰在新的组织架构情况下,在项目开发流程中的新的项目决策点和职能决策点;需要对公司基本的流程再建,不是在基本流程上进行改造,而是再建,重新做的,这个规律量满大。

第二清晰的岗位职责定义。无论是新的职能部门还是新的项目总经理,岗位职责都是要重新定义的,强职能一定意味着弱项目,弱项目就意味着对项目总这个岗位重新定义,他不应该是高管,他就是一个

工作目标非常清楚的项目推进者,职能部门干吗呢?第(1)项目业务决策是很正常的,支持项目;第(2)项目成果监控制度的建设,比如说一个区域公司下属六个子公司,要保证项目成果一致性,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检查和沟通机制,比如说项目巡检机制、项目回访机制,巡检机制是硬性检查,回访机制是软性的沟通,都是要做的,但是会有很多种做法,但是这里面非常考一个人的管理技巧;第(3)比如说区域标准化,生产工序研发,你区域管理和单项管理完全不一样的,包括这里面各个职能部门,你们的职能架构可能要重新进行调整的,定职能并不能像以前一样几个项目人加在一起,就是职能部门,没有那么简单,职能分工是完全不一样的。

后面还有一个新产品的研发,还有职能部门的生产标准的制度建设,很多很多,可以罗列出来。这就是建立职能部门以后,不同于原来的项目制的职能经理,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我只是列了一点点而已,根据公司的情况不同,慢慢积淀不可能一次到位的,包括现在万科也是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管理体系,每年都不一样。项目总的工作是干什么呢?他的主要目标:

第一就是讲究项目的快速推进或者正常推进,关注项目的正常运营,运营结果不由他负责,但是他必须把项目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及时上报给公司,寻求资源支持。从项目整体角度来讲,对职能部门的决策,他必须作出自己的判断,对还是不对,立面的好与坏他要作出判断,但是他有责任,这个立面在我目前招的施工队根本做不出来,你坚持要做的话,需要公司找另外的施工队把立面做出来。

第二各个职能部门,因为职能部门之间还有沟通结果,他们的沟通结果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有可能犯错误,因为正确与否,项目总只有一个建议权,但是明显错误还是有可能发生的,尤其在项目越来越多的时候,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会减少,也会犯错误。但是对项目总来说,他针对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会及时发现决策的失误,甚至一些冲突,及时做出项目的调整,他应该起到一个项目润滑剂的作用。

第三建立强有力的项目执行团队,必须靠项目总。他不是高管,他是一个协调者,也只有这样的岗位职责,我们才有可能用到三十几

岁的项目总。

而从公司治理层面来讲,一定要鼓励建立横向沟通机制,就是为了避免决策层级太多而引起的决策链太长以及机构臃肿的层面,矩阵式管理人员一定要比项目制多,尤其越往上越这样,你会发现一个大的集团公司,高管比较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五个副总,一个副总底下可能就一个人,不过这是矩阵式管理的一个特点。所以必须要关注他的弱点,确实有明显的弱点,而把解决这方面的弱点上升到公司层面来做,单靠职能部门做不了的。

负面作用就是效率缓慢,这里面必须建立几个大的机制:第一职能部门内部的沟通机制由职能部门自行建设;第二项目与公司之间的畅通沟通机制;第三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这里还有职能部门与项目之间的沟通机制,这几个在单项目里面是不需要的,因为它都是含在小项目单元里面,现在这种机制你发现会直接影响到沟通效率以及产品的产出,这就是建章建制,而且这个制度是必须有公司层面直接推的,初步建立可能由职能部门自己建立,一旦成规定、成制度、成流程的话,就上升到公司层面里做。这样才能从某方面缓和由矩阵式管理带来的比较复杂的决策链这些问题。

而且要注意,矩阵式管理形成的是一个正统规范的管理制度,但是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突发问题,比如说三千万的工程款的事情,这个时候必须要有一个绿色通道,项目总可以直接反映到公司总经理,请求他进行行政支援,为这个项目健康发展,而且多付的这笔钱在这个季度不进入今年的考评体系,这样是可以的,这就叫绿色通道。

矩阵式管理是有效的考评模式,把每个职能部门和项目之间的考评做一个乘数关系,做得再好,项目上有问题,你就是乘以零,你还是零。实际最终就是以项目结果为导向,把这个作为职能部门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才有可能把项目和职能两个部门全部连接在一起,他们才有可能协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绩效指标设定上,把它做一个乘数关系,设计方案获了无数奖,什么生态奖,建设部的大奖,包括优秀楼盘,但是你的业绩不好,你还是零,你获的奖一点用都没有。

但是这里面是满考管理水平的,这个业绩指标很难设。

其实乘数里面是没有系数的,系数一般就是0.5、0.6,比如比较简单的考核逻辑的话,就是乘数关系,项目是0,你设计做得做好也是0,是的白一点,这里面说设计如何和项目挂钩呢?实际很简单,不可能项目直接挂钩,但是他可以和其他部门挂钩,比如你设计有没有成本?有成本,这是可以挂钩的。那对他本身来讲,不出错是第一位的,但是不出错是你应该做的,你能否在减少成本的情况下,不出错?第一优化结构,但是不能触及到危险的底线,不能打太多的擦边球;第二优化设计方案,比如原来都是33层的,你出一个很好的方案,抹到平均20层,成本压了很大,如果能压到18层以下是另外的量级了,但是你带来的是覆盖率的提高,通过你建筑师的手法,你能把很密的设计环境让客户感觉不到,你一定是得A的,大概是这种关系,希望设计部门做的任何事情都能够以项目导向为出发点,而并不是以自己的业务导向为出发点。所以这几点做到的话,项目销售是没有问题的,在这种矩阵式管理的初期,要杜绝的就是刚才那三千万工程款的问题,很多问题出在这类问题上,因为这三千万工程款的事情就完全没有站在项目上进行考虑,完全是站在部门本位上考虑,我刚才举的是负面例子,假设说你能做到每个职能部门指标设计能够和项目进行直接挂钩或者间接挂钩,这是非常考工夫的,我们也有几个指标可以做到的:第一比如说设计成本,里面有两种:一个是你设计的成本,第二是设计失误造成的成本,这是可以是考核项;第二是客户满意度,这也是项目上的事情,比如客户对你小区园林的满意度,对户型使用的满意度,有多少因为设计造成的漏项投诉,都有专门的国际公司进行调研的,包括分专项调研,包括专门对设计进行调研;第三有没有采取合理的设计管理流程,使你的设计周期缩短,而且质量不下降,要多快好省,但是他不可能都做到,如果都做到了,就是全国最好的建筑师。多,你能同时负责多少个项目;快,是设计周期;好,是质量;省,根据企业的现有情况,可以逐次提高标准。其实这几项都是和项目挂钩的,没有一项指标是设计部自己提的,我认为全是外部的咨询结果,就是把它所有工作的好与坏不允许他自说自话,全部是外部调研的结果,这样可以做到他和团队之间的协作,包括省钱,比如说给成本部下另外一个指标,由于成本造成的低劣材料和低劣施工加入到了成本考核业绩里面,而并不只是说成本省了多少钱作为一个目标的话,我相信刚才那三千万的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以在业绩考评指标的设计里面,在矩阵式管理的模式下,是非常考工夫的一件事情。

最后两点就是在初期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在初期由项目制向矩阵式转变,很容易受到项目制的惯性以及原有的行政模式,在初期会很大程度影响你的架构的清晰设立,刚开始如果不清楚,以后会更乱,所以在前期设计的时候权责要弄清楚,矩阵式本来就很难操作。再加上妥协和含混的权责设计,使得本身就负责的矩阵式模式显得更加难以实施和令人沮丧,管理成本会大幅上升,决策会更加缓慢。设计总监的方案可能会带来问题,因为设计总监还没转过味来,突然背经营指标的时候,可能转不来弯来,但是这时候最多说有一个妥协的办法:第一设计方案一定是设计总监定的;第二项目总有建议权,以前是项目总定方案,现在一定要反过来,设计总监定设计方案,项目总有监督权,甚至给你一个绿色通道,你投诉到总经理那里都没有问题,但是除非总经理说了,这方案要改,因为总经理是第一决策人,公司总经理是第一决策人,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否定设计总监的方案,营销方案也一样,工程方案也是一样,但是前提就是设计方案还是设计总监说了算,营销方案是营销总监说了算,工程方案是工程总监说了算,否则后面会更乱,人员走一大堆,包括一些项目总都会走掉。

矩阵式管理模式是安全的,但是要解决它本身的毛病必须要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机制,沟通机制建设的重要程度不亚于我们如何执行矩阵式管理,而它本身矩阵式管理的特点也要杜绝职能部门的本位主义,这是百分之百会出现的问题,万科也有,金地也有,都有这个问题。但是大体方向向好,否则这些公司不会都走矩阵式,它是有好处的,由散点式的管理模式向统一标准、统一流程、强力协作型进行演变。

但是有一点是前提,就是所要求的管理绩效,远高于项目制管理,所以在公司还不能承受重大变革的时候,不要一刀切下去,你会发现,管理会失控,最后你会发现公司的总经理会累得半死,原来挺好,一改怨声载道,总经理的工作量大了一倍,他才想到是要延续以前的项目制管理,还是坚定不移地走矩阵式管理?他一想还是项目制,矩阵式管理其实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特点,专家决策机制,不是老板决策机制,你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就不要做矩阵式管理,就相当于金地如果没有我,就不会矩阵式管理一样,但是我的部门本位主义也挺厉害的,他们说我很强势,我说我这个人很强势?我一点也不强势,他们说这就是你强势的地方,从来不认为自己强势,都是一样的。

不过有一点,虽然说我强势,但是最起码金地在矩阵式管理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就是项目总和总监之间的关系协调非常好。更多的要做到高效,协同关系的建立是第一位,更关键的是矩阵式管理什么时候最高效呢?在几个的结点上或者位置上,工程总监和设计总监能够通过一两个项目达成信任机制是最重要的,沟通半天达成高效的唯一途径是要达成信任,什么时候决策快呢?我们以前做项目决策的时候,项目制的时候,项目总到他那儿他签了,但是现在多了一个职能总和设计总监,他要通过这个方案,通过一个项目去磨合,刚开始项目总可能不爽,但是通过一个项目周期的磨合,你设计总监做什么事情必须要让项目总知道,设计部出去的任何东西,都是你只能总监确认过的,关注大结点;第二他所决策的东西,比如成本、工期,他在出这个方案的时候,他已经和营销总监以及和工程总监对一些大的关键指标都有所沟通,你项目总问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回答上来,比如成本有没有超标?已经跟成本沟通过,已经跟成本部核算过,可能只超过一百万,整个投资是15个亿,超标一百万可以忽略不变。通过一两个项目磨合的话,你会发现最后的时候,项目总会很放心地把这个事情交给职能总监,但是这个磨合如果达不成的话,会继续扯皮,永远扯不清楚。但是这个信任机制达成,就需要管理制度、沟通制度以及中国的人情化管理。所以矩阵式管理如果要运行成熟的话,最少一年半已经很厉害了,先要适应大半年,剩下的时间就是大家重新适应这

个机制,然后达成新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可能性,否则就是决策速度比项目制还要慢。

这就是总结了,前面都已经讲过了,矩阵式管理会很有效地建立一套完善的专业管理团队,企业在业务专家培养方面,以及综合性管理干部培养层面,都会有相应的企业平台相对应。在每一个业务层面,无论是管理还是纯业务层面,公司都有相应的平台,像做综合性管理的话,可以由职能平台转到项目平台,都是可以的,而且职能式管理平台跟咨询公司一样,为什么越老越值钱?因为他积累的案例和样本越来越多,他以后就靠这个来赚钱,就像老酒一样,酒是越放越醇的。矩阵式管理一旦运行,只要能够开始,并且能够存活下去,有利于公司健康的机制会慢慢积淀下来,积淀到一定程度你就发现,从人治走到规范化管理的职业经理人,会使企业走向一个更加规范化的状态,为企业的大规模扩张提供了非常好的管理基础。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根据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和资源情况,要采用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在这里面项目制管理不见得不好,矩阵式管理不得最好,千万不要因为这个时髦,就搞矩阵式管理,没有相应的人力资源配备和相应的制度,采取矩阵式管理模式,还是满冒险的一件事情。

好,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提问:

刚才我看到讲义上有金地案例,可是您并没有讲到金地? 王强:

我刚才讲的都是金地案例。提问:

矩阵式和强项目的两个结合? 王强:

上一篇: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设限》读后感下一篇:居里夫人高中读后感7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