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共9篇)
1.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一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环境教育在中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我们依据有关环境教育的要求对荆门市掇刀中学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环境知识(学生对有关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在环境中的重大责任和作用的了解)
2、学生的环境意识(学生对整个环境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
3、学生对环境的态度(学生认识环境的社会价值,关心环境状况,以及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动机)
4、学生在环境活动中的参与(帮助学生对环境问题产生一种责任感和迫切感,以便保证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调查内容
环境教育展现的是一种新的文化思潮,这种新的文化思潮就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在这次设计问卷内容时,我们从不同角度对环境进行分析和理解,调查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
(1)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环保意识水平;
(3)对现行环境教育课程的看法;
(4)学生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在出题形式方面,问卷中除设计有较全面反映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的选择题外,还留有空栏让学生填写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三、调查方法及对象
1、方法: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采用不记名调查的方法,由学生独立回答一份内容丰富的环境意识调查问卷。
2、参加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
四、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2份,收回答卷332份,收回率为100%,95%的学生对问卷进行了认真填写。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和归纳,反映出以下现状:
1、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每星期都观看“空气质量周报”的学生占7%,偶尔看的占21%,不看的占62%,想看但不知道哪里能够看到的占10%;
在回答“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94%的学生选择的是“爱惜每一个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动植物和睦相处”、“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6%的学生选择“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86%的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其次是通过报纸、广播、社会宣传活动,认为通过课堂教育了解环境知识的却只占29%;
2、环保意识水平;
97%的学生已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件很紧迫的事,并表示必须从自己、从现在、从每一个人做起;还有3%的学生则认为“应先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再谈环境保护”,而没有学生选择另外两个答案,即“其实我们的环境还没到非要刻意去保护的地步”、“确实很紧迫,但那是国家的事”;
当看到大街上有人乱丢冰棍纸、空易拉罐、废纸时,选择各种做法的学生的比例为:虽然觉得很不好,但也不好意思出来劝阻83% 认为“只要自己不乱丢就行了”11%当场站出来劝阻3%因为自己也常这样做,所以觉得很正常3%;
对于“是否注意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四季交替带来的动植物和景观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各种选项的比例为:只是偶尔注意一下54%很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无穷乐趣19%反正就是那些东西,没什么可看的11% 觉得“学习任务重,而没时间关心”16%;
55%的学生认为自己父母的环保意识还可以,但做得并不多,31%的学生认为家长的环保意识很强,并事事以身作则,认为父母环保意识不强的占14%;
对于再生纸的使用,57%的学生认为用不用都行,26%的学生表示价格高也一定用,另有17%的学生认为再生纸质地粗糙而不想用;
在“为解决垃圾问题应提倡哪些做法”题目中,89%的学生能够将正确的做法全部选择出来,如“进行垃圾减量化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子”等,另外11%的学生没有将正确答案全部选择出来,对“少到不给塑料袋的商店购物”、“过度包装”认识不足;
因为完成调查问卷前,观看了录像片“多样化的资源”,因此在选择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时,100%的学生都能挑选出正确的做法;
对于家庭垃圾的处理问题,选择各种做法的学生的比例为:
很希望知道一些有关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知识56%只偶尔想到过大量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理的问题26% 曾主动或协助父母将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尽量使家里的物品充分利用后再扔掉11% 从未想过这些垃圾的去向8%
3、对现行环境教育课程的看法:
65%的学生认为虽然各门课程都渗透了环境教育,但应该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55%的学生认为还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并提出了建议,如应使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多组织一些参观访问,举办演讲会,自编自演环保题材的小话剧、小品等,而不希望通过“老师讲、学生听”这种陈旧的方式学习环境知识;85%的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参观污水、垃圾处理过程、观看环保录像片、社区绿地保护行动表示感兴趣,而希望参加节水节电宣传活动、环保教育讲座的.学生则仅占15%。除此之外,学生们还提出了一些其它活动建议,如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活动、植树、减少包装活动、举办知识竞赛等。
4、学生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
通过让学生自由填写“你最想了解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可以知道学生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问题及白色污染的解决办法。
有70%以上的学生提到了垃圾问题。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大部分学生已懂得了垃圾分类回收对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的重要意义,有的学生则很关心垃圾分类回收何时才能普及到全国范围,以及“白色污染何时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这样的问题;但也有14%的学生问:“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说明他们虽然从各种途径知道了“垃圾分类回收”的说法,但对其具体内容、实行办法却并不清楚;有的学生提出了垃圾处理上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废旧电池能变成新的吗”、“为什么超薄塑料袋仍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再次生产的东西是否很脏,像纸张”等;43%的学生想了解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废物的处理流程,以及“成堆的垃圾将变成什么”;还有一名学生提到“自由市场虽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由于小商贩素质差和管理不善而造成垃圾遍地、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如何解决”;
(2)大气、水的污染问题
大气和水也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且切身感受较强的问题,所以63%的学生提到了这两个问题。诸如“如果河水被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还能再变清吗”、“饮用水还能让人类使用多长时间”等,这些由于环境的恶化而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学生们产生出各种疑问和对环境的忧虑。
(3)地球环境问题
由于现在学校对环境教育进一步重视,以及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因此学生对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基本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24%的学生想了解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危害力度”、“地球的命运与环保的关系”、“人类如何与动植物和睦相处”、“如何保护地球有限的资源”等,可见学生们希望了解的环境问题更加深入具体。
(4)中国的环保现状
有20%的学生提到了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如“中国的环保何时能赶上发达国家”、“中国的环保工作者在如何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等,从提出问题的角度来看,有的学生已不止满足于了解一些环保基础知识,而是希望更深入、具体地了解中国的环境保护现状,并表达了希望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尽快解决的迫切心情。
(5)环境教育
有10%的学生从不同方面谈到了环境教育,大多是希望和建议,在学校教育方面,在前面已提到,希望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和活动形式更灵活多样;在社会环境教育和宣传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不要只在学校宣传,应该面向社会,让更多的人去关心、爱护我们的地球”、“在我国国民素质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以在社区内组建‘红领巾环保小队’、‘共青团环保检察小队’等,同时还要开展一些环保宣传,以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学校环境教育的形式应再灵活多样一些,希望多组织一些参观、实践活动”等。
在观看完录像片后,有的学生们注意到这是一部德国译制片,因此询问“为什么不播放中国人制作的环保录像片?”,并表示希望能够看到同样具有较强教育意义且生动有趣的我们自己制作的环保题材影片。
五、调查结论
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虽然只在一所中学进行,但具有以点代面的效果。掇刀中学是一所市级示范学校,又即将迎接“省示范高中”验收,因此,学生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水平。调查结果也确实反映出学生普遍环境意识水平较高的现状。但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中,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的得分高于环境教育参与态度的得分,表现出“知”与“行”有些脱节。特别是“行”,在四个部分中是最低的,令人担忧。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通过学校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类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灌输和成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可以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意识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思想。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学生们积极关心生存环境的环境质量,小到自己生活的社区、城市,大到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2.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二
一、调查过程和方式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100名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100%。
(二)问卷内容
为全面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知识:包括如世界环境日、生态旅游、垃圾分类和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等一些基础知识。(2)生活中的环保行为:主要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如何对待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环境行为,如垃圾处理,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做环保志愿者、参与环保宣传和阻止别人破坏环境等。(3)旅游业发展与环境态度,主要是指对旅游业发展与环境方面的看法。(4)环境教育:主要内容包含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环境知识的来源、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等。
(四)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后,有效问卷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环境知识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环境基础知识题包括如世界环境日、生态旅游、垃圾分类和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等一些基础知识。针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结果表明,在了解环境保护日方面32名学生对此比较了解,但是仍有44名学生对此不清楚,还有22名学生回答错误。对于环境知识的概念57名同学比较了解,还有28名同学几乎不了解。对于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关政策55名学生大概了解,20名学生几乎不了解。总体来说,绝大部分大学生对环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仅有极少部分学生较缺乏这方面知识,需要加强教育。
(二)生活中环保行为
环境行为包括公益性环保与日常生活两个方面:
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好的环保意识,针对参加学校,社区或者社会的公益环保活动,38名学生非常支持。48名学生非常愿意参加相关的环境保护活动,从整体来说大家都表现的比较积极。不会随意浪费饭菜的有79名学生,但也有9名学生会支持遇到饭菜不合胃口就扔掉,另外有2名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对于地上有垃圾时,65名学生会捡起来,17名学生看心情而定,其余的学生就不会捡起地上的垃圾。看到有人乱扔垃圾54名学生会阻止,另有16名学生不会阻止。扔垃圾时会按分类投掷的有37名学生,会考虑,但是不能清楚的判断不同分类的有32学生,46名学生偶尔会自带购物袋,57名学生偶尔会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类等环保行为,也有个别持无所谓态度。对于有时或者偶尔做到这部分的学生来说,他们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有少数学生对环境保护行为缺乏,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旅游业发展与环境态度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100名学生中有30名学生对于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不注重。36名学生担心对大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会造成生态破坏,另有32名学生比较担心,还有部分学生是持无所谓态度。看到景区有乱扔垃圾,或者其他破坏景区环境卫生的行为,有42名学生会偶尔阻止,只有19名学生会经常阻止,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制定法律,法规对破坏景区环境卫生的行行约束和惩罚。在景区的环保工作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应该改善的主要方面为垃圾处理,其次是水道清洁和对游客环保意识教育,认为有必要在旅游区开展环保教育,另外大部分学生也是十分愿意当一名环保志愿者。
(四)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直接联系着环境知识的获得、环境态度和环境意识的形成,以及最终导致的环境行为表现等。要了解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情况,是深层次把握大学生环境意识形成的根源所在。关于大学生在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100名学生中在大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中学习过有关环境知识课程的学生有62人,其余学生在大学阶段接触环境教育类课程,从来没有受过环境教育的学生几乎没有。所以要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环境教育很有必要性。调查发现,67名学生为认为有必要,其余学生持一般态度和无所谓态度。环境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是个人自身需求,其次是领导重视程度。对于学生环境知识的来源和其环境意识的影响渠道中学校教育是主要来源,其次是家庭环境和朋友,最后是电视网络和图书类。
三、总结
3.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高职学生 环境意识 调查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职院校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高职生成了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环境意识的高低将对我国环境、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的思想基础,环境保护是环境意识的体现。
为了对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职学生真实环境意识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教育,笔者结合环境相关知识及在校园所见到的一些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的现象自编问卷开展了本次调查。
一、调查内容、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问卷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四部分: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环境知识掌握情况、环境认识水平、环境保护行为(以下简称环保行为)。为了保证调查的普遍性、可靠性,本次调查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农业、行政管理、护理、旅游管理5个专业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为对象随机选择。各专业人数及所占比例分别如下:学前教育(91人)25.07%、农业(85人)23.42%、行政管理(63人)17.36%、护理(75人)20.66%、旅游管理(49人)13.49%;调查者中,学生生源地是城市的(72人)占19.83%、农村的(291人)占80.17%;调查对象中,不同性别人数和比例为男生(138人)38.02%、女生(225人)61.98%。调查问卷随机发放,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并提交。共发放问卷370份,收回问卷363份,有效问卷收回率98.11%。详见表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经过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环境知识
简单的环境知识调查反映出高职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模糊与欠缺。调查结果显示,知道“世界环境日”“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学生仅仅约占总人数的15%,少得让人吃惊;对于“环境问题”有23%的学生表示“知道一点”,竟然有62%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对“环境保护”这个问题,有56%的学生选择“知道一点”, 28%的学生选择“不知道”;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有28%的学生选择“知道”,72%的学生选择“不知道”;“你了解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吗?”这一问题,可悲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回答“了解”,58%的学生选择“不了解”,42%的学生选择“了解一点”;关于“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校园宣传占有率为零、新闻媒体为75%、书本教材为25%(绝大部分是农业专业的学生,约占23%)。调查者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约为80%,城市学生约为20%,可是在统计调查数据时发现:选择“知道”“世界环境日”“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水体富营养化”的学生中,城市学生分别占调查者的13%、14%、11%、11%,也就是说选择“知道”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城市学生;回答“你了解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吗?”这一问题时,回答“不了解”的全部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城市学生都选择 “了解一点”。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环境知识薄弱,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也非常单一,学院对学生环境教育宣传所起作用甚微;农村学生环境知识比城市学生要贫乏得多。
2.环境认识水平
在考查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时发现,有30.3%的学生对“我国政府在环保方面推行政策的成效性”持否定态度,51.2%的同学“不知道”有没有成效,说明有一半的学生不关心此事;31.7%的高职生认为“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会考虑环保问题”,52%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以上两项调查中漠不关心的这些学生恰恰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90%的学生评价自己的“环保意识”一般,仅有10%的人认为自己的环保意识很高,结合前面调查的环境知识,从客观角度看,高职生对自己的评价还是比较准确的;问到“购买电器时会不会选择价格更高更节能的电器时”,有72.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这些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而城市学生都选择“会”;“有没有必要实行垃圾分类”的问题,大家意见出奇的一致,都认为“有必要”,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学生在某些环境问题上还是有共识的; “如果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会降低你的生活质量你愿意吗?” 有56.8%的人选择“不愿意”,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农村学生。
调查表明,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总体偏低;城市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高于农村学生。
3.环保行为
在日常环保行为调查中,高职学生的环保行为与其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调查结果如下,问到“一日三餐中使用最多的就餐工具”时,有73%的人“使用一次性碗筷”,其中,有85%的城市学生,80%的男生;有68%的学生表示“不会节约用纸”,包括了65%的男生和85%的城市学生;对于“你平时使用环保购物袋吗?”71%的学生选择不使用,在这些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男生和城市学生,29%的学生选择“经常使用”,其中,绝大部分是女生;对“宿舍、教学楼的长流水,教室的长明灯、不停转动的电风扇”,30%的学生选择会关掉,70%的学生表示不会关掉,这组数据包括了约88%的男生和85%的城市学生。
从上可知,与学生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相比,学生的总体环保行为滞后,这与姚红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农村学生的环保行为相比于他们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明显超前,相反,城市学生的环保行为相比于他们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又明显的滞后;女生的环保行为明显的高于男生。与支援对“贵州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分析”所得的结论不一致,支援调查结果表明:环境知识、环境观念与环保行为呈显著正相关。endprint
对以上现状进行分析,究其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院对学生环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据了解,学院各个系下设有众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从必修课到选修课,从专业课到公共课,只有农业系的相关专业开设了一门环境类课程,因此对上述调查内容选择“知道”“会”的学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农业专业的学生,可见,高职生环境意识的高低与他们在校是否开设环境教育类课程有一定的关系;其次在校园众多的学生社团中,却没有与环境、环境保护有关的社团,校园看不到任何关于环境保护、环境基础知识的宣传,更没有做过相关的讲座或者活动。
(二)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意识的相关知识和法律宣传不到位。作为环保职能部门,没能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对环境意识及相关法律进行宣传。
(三)获取环境知识的途径单一。校园媒体效能低,校园没有可供学生使用的校园网络,对环境知识也不进行校园宣传,宿舍更没有电视,学生只能通过手机资讯了解环境知识,了解的只是新闻报道,不会深入浅出的分析原因,所以学生对环境知识只有表层的认识。调查完对部分学生做过访谈,发现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基本概念的了解比较肤浅、局限,如“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等。
(四)成长环境影响环境意识。经济情况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环境本身可因经济遭到破坏,也可因经济再受到保护。例如我国城市的环保活动就较农村为活跃。更何况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农村学生在生活压力大时,环境就无暇顾及。但随着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追求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必然成为社会普遍的要求。因此城市学生掌握的环境知识较农村学生要更多、更丰富,环境认识水平也较高,这与邵凤娈等对济南市高校大学生所做的环境意识调查研究是一致的;而城市学生环保行为较农村学生要差,由于城市相对农村优越的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学生在节约用水、用纸、用电等日常环保行为上普遍表现不理想,环境行为滞后。
(五)性别影响环境行为。男性与女性由于生理、心理、性格上的不同,导致了其环保行为的不同。这种性别的影响往往使得男性对日常生活、行为不拘小节,不细心,他们更喜欢宏观上的把控。而女性正好相反。所以男生的环境行为比较滞后,相比之下,女生的环保行为要更好。
(六)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高。对环保行为差的学生作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中有超过50%的人在自己家里能够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这些学生属于“见钱眼开”型的。他们认为,反正是公家的,产生的费用又不需要他们缴,节约得多或少对他们学生来说没什么好处可言。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院道德教育、环境教育的缺失。调查还发现如果对一次性餐具实行有偿使用,他们明确表示“不愿意”再使用。说明他们的观念与行为距离环境保护相差甚远,还处在公与私、个人利益冲突的较量中,把个人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这部分学生尤其要加强教育,重点引导,把他们争取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我院高职学生环境意识状况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高职学生的环境知识贫乏、环境认识水平总体偏低、环保行为亟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性别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环保行为与生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环保行为与性别有关;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环保行为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首先学院能否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中环境教育类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的环境类课程,同时针对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其次,学院能否构建一个环保的大氛围,以利于学生良好环境行为的养成。学院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建设做起,从教师做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环保行为。如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举办环境知识竞赛和讲座,禁止学校食堂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塑料袋或者要求学生有偿使用等等。
【参考文献】
[1]姚红等.非环境专业在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
[2]支援. 贵州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2,(6):48-53.
[3]王芳,杨雄. 上海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1-11.
[4]邵凤娈等.济南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endprint
对以上现状进行分析,究其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院对学生环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据了解,学院各个系下设有众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从必修课到选修课,从专业课到公共课,只有农业系的相关专业开设了一门环境类课程,因此对上述调查内容选择“知道”“会”的学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农业专业的学生,可见,高职生环境意识的高低与他们在校是否开设环境教育类课程有一定的关系;其次在校园众多的学生社团中,却没有与环境、环境保护有关的社团,校园看不到任何关于环境保护、环境基础知识的宣传,更没有做过相关的讲座或者活动。
(二)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意识的相关知识和法律宣传不到位。作为环保职能部门,没能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对环境意识及相关法律进行宣传。
(三)获取环境知识的途径单一。校园媒体效能低,校园没有可供学生使用的校园网络,对环境知识也不进行校园宣传,宿舍更没有电视,学生只能通过手机资讯了解环境知识,了解的只是新闻报道,不会深入浅出的分析原因,所以学生对环境知识只有表层的认识。调查完对部分学生做过访谈,发现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基本概念的了解比较肤浅、局限,如“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等。
(四)成长环境影响环境意识。经济情况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环境本身可因经济遭到破坏,也可因经济再受到保护。例如我国城市的环保活动就较农村为活跃。更何况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农村学生在生活压力大时,环境就无暇顾及。但随着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追求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必然成为社会普遍的要求。因此城市学生掌握的环境知识较农村学生要更多、更丰富,环境认识水平也较高,这与邵凤娈等对济南市高校大学生所做的环境意识调查研究是一致的;而城市学生环保行为较农村学生要差,由于城市相对农村优越的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学生在节约用水、用纸、用电等日常环保行为上普遍表现不理想,环境行为滞后。
(五)性别影响环境行为。男性与女性由于生理、心理、性格上的不同,导致了其环保行为的不同。这种性别的影响往往使得男性对日常生活、行为不拘小节,不细心,他们更喜欢宏观上的把控。而女性正好相反。所以男生的环境行为比较滞后,相比之下,女生的环保行为要更好。
(六)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高。对环保行为差的学生作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中有超过50%的人在自己家里能够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这些学生属于“见钱眼开”型的。他们认为,反正是公家的,产生的费用又不需要他们缴,节约得多或少对他们学生来说没什么好处可言。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院道德教育、环境教育的缺失。调查还发现如果对一次性餐具实行有偿使用,他们明确表示“不愿意”再使用。说明他们的观念与行为距离环境保护相差甚远,还处在公与私、个人利益冲突的较量中,把个人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这部分学生尤其要加强教育,重点引导,把他们争取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我院高职学生环境意识状况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高职学生的环境知识贫乏、环境认识水平总体偏低、环保行为亟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性别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环保行为与生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环保行为与性别有关;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环保行为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首先学院能否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中环境教育类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的环境类课程,同时针对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其次,学院能否构建一个环保的大氛围,以利于学生良好环境行为的养成。学院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建设做起,从教师做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环保行为。如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举办环境知识竞赛和讲座,禁止学校食堂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塑料袋或者要求学生有偿使用等等。
【参考文献】
[1]姚红等.非环境专业在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
[2]支援. 贵州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2,(6):48-53.
[3]王芳,杨雄. 上海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1-11.
[4]邵凤娈等.济南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endprint
对以上现状进行分析,究其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院对学生环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据了解,学院各个系下设有众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从必修课到选修课,从专业课到公共课,只有农业系的相关专业开设了一门环境类课程,因此对上述调查内容选择“知道”“会”的学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农业专业的学生,可见,高职生环境意识的高低与他们在校是否开设环境教育类课程有一定的关系;其次在校园众多的学生社团中,却没有与环境、环境保护有关的社团,校园看不到任何关于环境保护、环境基础知识的宣传,更没有做过相关的讲座或者活动。
(二)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意识的相关知识和法律宣传不到位。作为环保职能部门,没能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对环境意识及相关法律进行宣传。
(三)获取环境知识的途径单一。校园媒体效能低,校园没有可供学生使用的校园网络,对环境知识也不进行校园宣传,宿舍更没有电视,学生只能通过手机资讯了解环境知识,了解的只是新闻报道,不会深入浅出的分析原因,所以学生对环境知识只有表层的认识。调查完对部分学生做过访谈,发现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基本概念的了解比较肤浅、局限,如“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等。
(四)成长环境影响环境意识。经济情况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环境本身可因经济遭到破坏,也可因经济再受到保护。例如我国城市的环保活动就较农村为活跃。更何况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农村学生在生活压力大时,环境就无暇顾及。但随着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追求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必然成为社会普遍的要求。因此城市学生掌握的环境知识较农村学生要更多、更丰富,环境认识水平也较高,这与邵凤娈等对济南市高校大学生所做的环境意识调查研究是一致的;而城市学生环保行为较农村学生要差,由于城市相对农村优越的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学生在节约用水、用纸、用电等日常环保行为上普遍表现不理想,环境行为滞后。
(五)性别影响环境行为。男性与女性由于生理、心理、性格上的不同,导致了其环保行为的不同。这种性别的影响往往使得男性对日常生活、行为不拘小节,不细心,他们更喜欢宏观上的把控。而女性正好相反。所以男生的环境行为比较滞后,相比之下,女生的环保行为要更好。
(六)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高。对环保行为差的学生作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中有超过50%的人在自己家里能够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这些学生属于“见钱眼开”型的。他们认为,反正是公家的,产生的费用又不需要他们缴,节约得多或少对他们学生来说没什么好处可言。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院道德教育、环境教育的缺失。调查还发现如果对一次性餐具实行有偿使用,他们明确表示“不愿意”再使用。说明他们的观念与行为距离环境保护相差甚远,还处在公与私、个人利益冲突的较量中,把个人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这部分学生尤其要加强教育,重点引导,把他们争取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我院高职学生环境意识状况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高职学生的环境知识贫乏、环境认识水平总体偏低、环保行为亟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性别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环保行为与生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环保行为与性别有关;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环保行为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首先学院能否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中环境教育类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的环境类课程,同时针对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其次,学院能否构建一个环保的大氛围,以利于学生良好环境行为的养成。学院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建设做起,从教师做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环保行为。如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举办环境知识竞赛和讲座,禁止学校食堂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塑料袋或者要求学生有偿使用等等。
【参考文献】
[1]姚红等.非环境专业在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
[2]支援. 贵州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2,(6):48-53.
[3]王芳,杨雄. 上海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1-11.
4.关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四
中学生是未成年人,年纪小,各方面的能力较弱。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虽年纪小,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但也是有人格,有权利的,是正在成长中的新一代。虽有在家有家长的保护、在学校有老师的保护、在社会上有国家法律的保护,但不能有依赖思想。作为社会的小主人,应该不断提高自我识别,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会自我保护,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由此可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你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000年,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2年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死因。在对全国11个城市4.3万余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非致命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24.1%,其中造成身体损害的占1.64%,永久性伤残的占1.01%。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几种之多: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这些都时时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成长时期,阅历相对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鉴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伤害,尤其需要强化自我保护。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
一、调查目的了解株洲市二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学习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株洲市二中高中生
一般情况:有半民事行为能力,有十几年的生活阅历,同时作为消费者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四、调查内容
株洲市二中学生在平时权益受到侵害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及对这些侵权行为的态度,五、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
你好!我们在进行一个关于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调查,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与我们的调查!
1.请问你有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经历吗?()
A.有B.没有
2.你认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够吗?()
A.强B.一般C.较缺乏D.弱
3.请问你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吗?()
A.十分了解B.一般C.不太了解D.完全不了解
4.你身边发生的未成年人被侵权事件多吗?()
A.较多B.一般C.较少D.基本没有
5.假如你被勒索了,会怎么办?()
A.告诉老师B.报警C.就当自己倒霉D.找人报复
6.你平常有学习关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知识吗?
A.经常B.一般C.不多D.基本没有
7.你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是从那方面获得的?()
A.网上B.书籍C.课堂D.他人口中
.8.关于自我保护意识,你有一些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
1.请问你有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经历吗?
A.有6666%B.没有3434%
2.你认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够吗?
A.强3030%B.一般5656%
C.较缺乏1111%D.弱33%
3.请问你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吗?
A.十分了解55%B.一般4646%
C.不太了解4444%D.完全不了解55%
4.你身边发生的未成年人被侵权事件多吗?
A.较多2929%B.一般4141%
C.较少2727%D.基本没有33%
5.假如你被勒索了,会怎么办?
A.告诉老师1616%B.报警7070%
C.就当自己倒霉77%D.找人报复77%
6.你平常有学习关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知识吗?
A.经常88%B.一般5252%
C.不多2626%D.基本没有1414%
7.你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是从那方面获得的?
A.网上2020%B.书籍 4444%
C.课堂2424%D.他人口中1212%
注:由于各种原因,数据有所修改.问卷分析:
1.请问你有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经历吗?
调查显示,有66%的中学生都有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经历。由此可见,因为生活环境复杂,存在许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对于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我们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可能常常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害。尽管我国法律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虽然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不同方面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这些保护有时会出现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仍然使一些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你认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够吗?
调查显示,有56%的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只有30%的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强,还有11%的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缺乏,3%的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弱。由此可见,还有70%的青少年们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看到这个结果,想必大家会问,为何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会比较缺乏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⑴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和学校教育的程式化,造成学生在自卫认识和能力方面的严重缺乏。
总体上说,社会制度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光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但是,毋庸讳言,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阴暗角落、污秽潜流、颓废思想、丑恶现象。转型时期的社会,人际关系中冷漠心态渗透到社会各层面,社会道德的滑坡提醒着教育者,学生的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必须加强,可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内容,特别是德育内容明显落后于发展变化的现实,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有明显脱节的地方,老师讲的和学生看的不对号。因此,造成学生在自卫能力方面的真空状态。
⑵家庭的过度照顾过度保护与孩子们的行为依赖心理脆弱
中国传统子嗣文化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和特有的独生子女现实,造成千万家庭顽固地无微不至地照料这些独苗。幼儿阶段,家长们总是悬着心,生怕出现意外,要用筷子吗?太危
险,会扎着喉咙;要去阳台吗?来,先栓根绳子在腰上;要玩棍子吗?那奶奶会吓昏的;要吃鱼吗?好,让爷爷先挑完刺。孩子到了青春期,想和同学去春游?行,就是不允许骑自行车;想自己做饭?好是好,用火不安全怎么办?想去夏令营吗?爸爸也要去,晚上给你盖被子;想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好,妈妈陪你上街万一碰到坏人,妈来抵挡。过度照顾过度保护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笨、懒、软、娇。行为的依赖养成笨和懒,而心理的脆弱形成软和娇。在家长的两个“过渡”的背后是过高期望和过多干预,这些滚烫的期望和含着泪水的粗暴干预成为一种精神虐待,终于可能把孩子赶出家门。如此一代人,如何立足于未来竞争的社会!如何对待人生的挫折、坎坷!如何应付生活中偶发、意外?
在这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请问你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吗?
调查显示90%的中学生集中在“一般”与“不太了解”,5%的中学生完全不了解,而了解的中学生仅仅只占了5%。由此可见,尽管国家颁布了那么多法律法规保护青少年,却很少有青少年会去了解,去学习,从而造成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而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会及时运用法律这柄有利武器来保护自己。4.你身边发生的未成年人被侵犯的事件多吗?
调查显示,只有3%的中学生的身边未发生未成年人被侵犯事件。可见,未成年人被侵犯的事件,实在是随处可闻。这些侵犯严重侵害了我们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但给我们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身体伤害,而且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使我们的身心受到巨大的摧残,剥夺了我们的健康,甚至部分青少年的生命和希望,毁灭了一部分青少年儿时的梦想。
5.假如你被勒索了,怎么办?
调查显示,有86%的中学生还算理智,选择了“报警”或者“告诉老师、家长”,但仍然有7%的中学生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选择“就当自己倒霉”,而更有7%的中学生不理智的选择了“找人报复”,这是极为不妥的。法律,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6.你平常有学习关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知识吗?
调查显示,有14%的中学生基本没有学习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知识,殊不知,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我们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我们更冷静地面对侵害,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增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因此,青少年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
7.你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是从哪方面获得的?
调查显示,有64%的中学生是从网上或者书籍中获得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的,而有36%的中学生是从课堂上或者他人口中得知的。学习自我保护这方面的知识,应该自己主动去摄取,而不是别人说一点,就了解一点。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合法权益与身心健康。因此,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
六、调查体会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五人每到一处,都积极宣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应该讲,我们不仅了解到当今中学生对自我保护的认识情况,而且作了一次提高大家自我保护意识的使者,令我们受益匪浅。
同时:
1.改变了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有利于我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高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能力不断提高,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我们学会了尊重、分享、与合作。在一次次向问题挑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大家互不推诿,共商对策,共同分享合作的喜悦,团队合作精神不断增强。
七、自我保护的措施:
(1)应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人员的特征,善于观察和识别坏人。要有危险意识。
(2)记住紧急电话,包括:火警 :119匪警 : 110急救台 :120,以及常用电话,包括亲属、好朋友等家的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及时寻求他们的帮助。
(3)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比如朋友让我们去打群架、赌博、吸毒、看黄色录像,等等,坚决不要去做,并劝说朋友也不要去。
(4)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包括不认识的警察;如有人撬门趴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必要时可拿起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
(5)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
(6)迷路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让最信赖的人来迎接,不要向陌生人求助。
(7)上学、放学时,身上不要装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意显露。
(8)遭到坏人绑架、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要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反击。如果坏人过于凶狠,一般不要与其硬拼。这时要镇静、机智地周旋,以寻找机会脱身并报警。
(9)应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突出的特征,以有利于司法机关破案。
(10)受到侵害后,应及时报案。报案越快,就越有利于破案和处理。
总之,遇到问题、遭遇侵害时,一定要及时与家长、老师、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并采取上述必要的应对方法,不能缄言不语,屈服于恶势力。否则,犯罪分子的气焰会更加嚣张,就会有更多的人面临危险。
八、组长:袁智帅
小组成员:
袁智帅、范茜璜、徐罗英、李霁野、申思成、邬明
5.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五
我院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我院学生环境意识及环境知识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院大学生通过大学课程对环境知识的.掌握层次较浅,学校环境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在我院开设环境教育课很有必要,环境教育应贯穿于学校的学科教育,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院大学生的环境素质教育.作 者:玛依努尔 张月梅 艾拜都拉 海力切木 居来提 Maynur ZHANG Yue-mei Abadula Halqam Jurat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新疆,伊宁,835000期 刊: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IL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分类号:X-4关键词:环境教育 调查 大学生 环境意识
6.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六
一、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中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来源。
二、当代中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中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中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有青春期特有的猎奇心,导致部分中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中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中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中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中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中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结论与建议
7.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化学知识,原理,实验操作,环境调查,环保意识
进入21世纪,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类在追求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需求的同时, 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大气、水源和土壤遭到污染;森林、草原等植被惨遭破坏;动植物资源锐减, 一些物种因生活环境和条件改变而灭绝, 台风海啸、干旱水患、沙尘暴和“臭氧层空洞”等无一不与人类的行为和活动有关。
一、挖掘教材环保素材, 夯实化学理论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很多,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使学生只停留在化学知识的整理和记忆上, 而要认清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好多结论需经实验才能得出, 而学生的化学素养也正是在实验中才能提高,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把新课程理念贯穿进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要由“演员”变为“导演”, 要引导学生深挖教材, 把看似简单的化学知识原理弄清吃透, 在知识的生长点和落脚点处多用力气、多下工夫, 使化学知识原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等有机结合起来, 与当今社会“三大问题”之一的环境污染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学有所用并逐步形成“化学即环保, 环保即化学”的新观念。
二、以实验操作为依托培养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化学实验中,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在实验中结合具体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很多化学实验中, 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 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实验的每一个注意事项, 使学生注意起来。
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 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 硫粉的用量要尽量少, 只要不影响到实验现象即可, 若实验后还有硫没有燃烧完, 要及时熄灭, 不能让其持续燃烧, 防止二氧化硫逸散到教室或实验室中造成污染。
2.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 为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尾气不能直接排放, 要用气球收集或直接点燃, 并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更科学的处理方法? (用导管把尾气引到氧化铜下方点燃, 既可防止污染, 又可节约能源)
3.在做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时, 把其中的许多反应改成微型实验, 改在点滴版上做, 不仅节约了药品, 同时也减少了废液的产生。
三、以增强环保意识为目标, 有效开展以环保调查为中心的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资源, 不能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要把环保切实落实到课堂中, 让学生牢记环保,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环保的话要从日常生活入手, 要从熟悉的入手, 在化学实验中有时要教给学生如何制作环保材料, 利用化学生学到的, 探究获取跟环保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环保结合起来, 让环保知识贯彻到生活中, 大自然中来。
2.学校要积极开展环保相关的活动,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提出环保相关的方案,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要怎样合理运用化学原料, 对于产生的化学有害气体怎么处理, 还有化学原料的浪费是怎么处理等这些问题,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方案。对于实用性高, 方法新颖的要给予表扬。
3.进行分钟调查,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我们生活用水, 雨水和汽车尾气的调查, 包括乡村和城市的空气调查, 包括在工厂里工人和不在工厂工作的人进行身体情况调查。让学生明白什么对人体是有害的, 调查要详细有目的性, 同时要邀请环保部门的专家进行开讲座等, 让环保知识进行大范围的宣传, 增强学生环保意思。
四、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 教学不再以单纯的教课为主, 是以学生为主, 学生的环保知识不止是在课堂上学到的。而且要应用到课外知识中去。化学课堂中不止给学生传授知识, 还有给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专题讲座。在上面讲述中, 让环保专家和专业人员讲述保护环境的问题。可以结合现实中的环保问题, 来讲述如何利用化学来进行环保, 比如现在出现的赤潮, 白色垃圾。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一些环保原料, 制作一些环保产品, 让这些环保产品应用于化学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去, 比如在出去游玩住酒店的时候告知自己的父母尽量用自己的毛巾, 因为酒店毛巾消毒要用很多化学程序。
2.组织学生参观活动。要把学生从课堂带入到课外中去, , 参观一些关于污染这方面的画展, 还有多去外地去听一些这方面的讲座啊, 还有以下知识。多到乡村去参观下受污染的河流, 污染厉害的工厂, 也让学生了解下治理措施及解决方案, 提高了学生收集素材、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对人类的健康、社会的发展的危害, 要人们从被动保护环境到主动的去保护, 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环境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去。环境保护教育, 只有上下一致, 通力合作, 从小抓起, 从我做起, 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 只有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杜绝环境污染行为, 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 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7) .
[2]国外孩子的环保教育.家庭教育 (中小学生家长) , 2010 (6) .
8.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提高大学生保护意识
【中图分类号】 D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37-1
一、知识产权的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二)知识产权的特征。知识产权的特征属于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自我国有知识产权研究以来,学者对知识产权的特征主要认同的有五特点和四特点。五特点主要指:“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可复制性”,四特点主要指知识产权与其它民事权利相比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特征。我国的刘春田教授曾对以上各种特征提出过不同的看法,并认为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权主要有两个特征即:时间性,权利内容的多元性与多重性。
(三)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依我国《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三节的规定,我国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事实上,根据我国现行国内立法和参加的国际公约,学者们认为我国法律所保障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专利权、工业版权、商标权、商号权、产地标记权、商业秘密权以及各种反对和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TRIPS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法律文件,对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间的知识产权相互保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该协议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广泛,强化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效力,明确了法律救济的措施和具体手段。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该协议也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一部分。
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概述
(一)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的概念。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属于非法事实行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与知识产品创造行为同为事实行为,但其性质不同,前者为非法事实行为,后者为合法事实行为。
(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特征。由于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属于非法事实行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也表现出自有的基本特征:一是侵害形式的特殊性;二是侵害行为的高度技术; 三是侵害范围的广泛性;四是侵害类型的多样性。作为民法中晚近发展起来的一个门类,知识产权法既沿袭了民法的一些固有价值和原则,同时也蕴涵着特殊的质的规定性。本书从知识产权的特征出发,探讨在知识产权法律特性的影响下,知识产权救济制度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的特殊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应怎样保护知识产权
(一)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工作指导和管理。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信息交流,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地方试点工作。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分析机构培育和认定工作,及海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指导名录制定工作。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能力。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能力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直到今天,他们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还是非常的薄弱。为了使他们能在今后毕业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成果,现在对他们进行知识产权的教育显得更加的重要。时代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变动性,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要与社会变动速度相适应。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深入,我国对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应当进一步强化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加大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的建设力度,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教育的途径。知识产权教育能否顺利开展进行,关键是师资来源,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对于我们研究的学者来讲,我们现在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对于当代大学生教育知识产权的宣传要做到最好,要增强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让他们学会思考、变换其中的重要的信息,然后开发新的科学技术、科技产品来领导市场的运行。
对于知识产权的教育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大众传媒来进一步的宣传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宣传一些典型事件对同学们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2.举办讲座;3.在充分的补充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
虽然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只要过不断健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传宣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对不合理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加强对违法侵權行为的打击力度,我们相信,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会得到加强,这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田.知识财产权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4).
[2]阳平.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从知识产权特征出发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志红.关于加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J].华章,2010,(07).
9.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九
意识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部分:
提出问题: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
低,本调查旨在探究本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从而提出传承中国节日而文化的可行性建议。
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一体化的浪潮,许多中国传统节日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遭到破坏,节日丰富的内涵逐渐被人们遗忘。人们经常感叹过年没有年味了,元宵节也没有以前热闹了,端午节,中秋节,等许多传统节日都成为了商品推销日,节日丰富的内涵和其体现的道德价值被忽视。在几大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假日的同时,人们更多的是选择出去旅游或购物而不是去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引领人,应该担负起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一共发出去问卷100份,收回100份。虽然调查过程中遇上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同学拒绝了我们的调查,还有部分同学对此感到不屑,问卷填写的极其不认真,但是大部分同学都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使我们的调查相对比较顺利的完成。我们分工发问卷,有些在理工大校园内让过路的同学填写,有些在自习室把问卷发放给刚进入教室的同学或者是那些就要离开的同学,有些是发给一些认识的同学。
二、调查主体
调查显示,79%的学生觉得节日气氛一般,还有10%的学生认为没有节日气氛,仅仅有11%的学生认为很有节日气氛;对于平时是否和家人过节日,有51%的学生表示大部分都会过,33%的学生表示只过一小部分,仅有17%的都会过,还有1%的都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每一个都有其由来故事,都有其意义,然而调查显示知道大部分和一点由来的都占45%,8%的都知道,还有2%的完全不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二三十个,通过调查,有60%的学生表示知道6—10个,24%知道10个以上,16%的知道3—5个,还有1%的仅知道1—2个。从以上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不足,4/5的人觉得节日气氛一般,这应该引起我们重视,没有好的节日气氛,怎么会真正起到过节的作用?节日气氛是非常重要的。仅有1/4的学生能说出10个以上的节日,其实,传统节日之所以延续到现在,就是因为他们的由来满足了人们的精神
需求,还有一些节日是纪念对中国有重大贡献的人,比较欣慰的是,知道大部分传统节日有来的人占了差不多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的大部分节日都会过,但总体看来,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意识还是不够。随着社会的进步,真正过节的人越来越少,父母对子女在这方面的教育也不够,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人们对节日的意识将越来越淡,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把我们的节日永远传承下去。
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有73%的人表示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
饼﹑元宵之类的,其它也没留下什么,有13%的人记得并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还有15%的人表示在重要的节日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没有多大意义,看到这我不知道我们的节日还能有多少在若干年后还会存在,大学生对节日的态度不尽人意,很大部分除了知道在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其他的节日却不知道怎么过,这仅仅是我国传统节日的1∕10,我们发现大学生印象深刻的往往是那些被国家规定为法定节日的那些,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印象深刻可能是因为法定节日要放假休息,从这可以看出国家对节日的重视对人们来说是非常大的,造成这重结果我们不能排除国家的影响;我们也对大学生对我国把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日的看法,结果显示79%的赞成,理由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12%的觉得无所谓,觉得仅仅是增加了几个假期而已,还有10%的不赞成。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国家的决定对节日的影响是巨大的。这里还有一些数据,68%的学生说传统节日那天,学院或班级会组织一些活动,15﹪的说会组织,还有17﹪说不会过;而关于是否坚持传统节日的节日习俗,有73﹪的表示坚持一部分,15﹪的基本没有,13﹪的都会坚持。而那些学生们说的学校组织活动及坚持习俗的节日基本都是那些法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不应该分出主次来,国家也不应该厚此薄彼,受国家法定节日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对节日的态度也发生了偏移。
除了以上原因外,经济全球化等拉近了国家与国家的距离,文化冲击也渐渐进入
人们 的生活。对传统节日的吸引力的调查中,大部分的人表示可以和家人团聚以及热闹有氛围,一小部分的人表示可以出去旅游,还有一小部分觉得可以更厚的感受文化。以上可以看出和家人团聚,一起热闹是人们过节的主要目的。关于当代的很多青少年对西方节日非常热衷,77﹪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理由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13﹪表示西方节日新鲜有氛围,他们也喜欢,还有10﹪的不主张,认为那是崇洋媚外;而关于西方节日是否冲击了我国传统节日时,45﹪.认为影响一小部分,26﹪认为有影响,20﹪认为影响了大部分,还有10﹪的认为没有影响。从以上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造成当代的大学生对传统节日不太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有些西方的节日出现在我们的大街小巷,有些西方节日比我们的传统节日还要隆重,比如圣诞节,万圣节等等。西方节日有其可取之处,但我们不应该偏重西方节日而忽略了我们自己的节日。
我们又调查了大学生是否觉得我们节日正在被遗忘,有70﹪表示我们正在遗忘,有30﹪表示没有遗忘;有86﹪的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有重大意义,14认为意义不大或者没有意义;对应的,有82﹪学生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8﹪认为义务不大没有义务。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节日正处在危急中,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人们渐渐遗忘我们自己的一些节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家的不重视﹑人们生活节奏变快无暇过节等等,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追重要的是人们的意识不强,我们对传统节日的态度也导致了节日渐渐退出舞台。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节日标志,我们怎么能让我们自己的标志遗失呢?
三、结尾
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政府部门应该大力宣传传统节日文化,营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舆论环境,在学校、工厂、医院等公共场合设置标语、宣传画、图片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广大群众处处都能感受到传统节日的良好氛围;以通俗浅显明了的方式,如童谣、卡通画、民间故事等,将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引导、熏陶、感染青少年;进一步加强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全民保护意识。
公众媒体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开展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演出活动,让传统节日文化走上艺术舞台,成为影视节目和文学作品的题材。
学校应将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将学校和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纳入教师考评体系和教学生涯规划中,制定相应计划,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基础课程相结合,通过组织社团、兴趣小组等宣传传统节日文化。
学生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参观文化古迹、博物馆等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积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有关知识,自觉的发扬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
我们中华文化是四大古文化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化。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文化感到自豪、骄傲。这种自豪感,最能唤起一个民族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历史的记忆,我们要发扬传统精神,把传统节日代代相传。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把祖辈传给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这一宝贵财富尽量保存下来,传给我们的后代。
附调查问卷:
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调查
亲爱的同学你好,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旨在更客观地了解中国大学生如何看待中国的节日和文化。所有回答将不会对您产生任何影响,谢谢您的配合!
1.你觉得现在传统节日的气氛怎么样()
A 很有节日气氛B 节日气氛一般C 没有节日气氛D.没注意
2.你和你的家人平时过传统节日吗()
A.都会过B.大部分会过C.只过一小部分D都不过
3.你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吗()
A.都知道B.知道大部分C.知道一点D.完全不知道
4.在传统节日的那一天,学院或者班级会不会组织一些活动()
A.不会B.有些会C.会
5.你能说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
A.1-2个B.3-5个C.6-10个D.10个以上
6.你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
A、记得并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B、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C、若重要的节日,还是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大多已没什么意思了D、其他
7.你能否坚持一些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比如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
A.都会坚持B.坚持一部分C.基本上没有D.完全没有
8.你认为过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在哪(多选)()
A.可以和家人团聚B.放假可以外出旅游C.可以更好的感受中国文化D.热闹,有氛围E.无所谓,没什么吸引力
9.你觉得西方节日的传入是否冲击了中国传统节日()
A.是B.不是C.影响大部分 D.影响小部分
10.你对我国把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的看法是()
A.无所谓,只是多了些假期而已B.不赞成,拆散了长假
C.赞成,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
11.如今很多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节日,你对此的看法是()
A.西方节日比较新鲜,有氛围,我也喜欢B.那是崇洋媚外,不主张
C.可以理解,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12.你觉得传统节日正被我们遗忘吗()
A.是B.没有C.部分被遗忘
13.你觉得宣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意义如何()
A.几乎没什么意义B.有重大意义C.无所谓,事不关己
14.你觉得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有那些应尽的义务()
A.没有义务B.自己过过就行C.积极的参与并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5.你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有什么好的建议(多选)()
A.学校及有关单位组织一些活动,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B.国家举办重大活动来活跃节日气氛,宣扬传统文化C.将更多的传统节日定位法定节假日
【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10-06
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07-12
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11-15
网络对中学生影响调查报告08-30
教师对中学生的评语09-25
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11-07
培养中学生节水意识国旗下讲话07-20
社会实践对当代中学生的意义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