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共9篇)
1.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 篇一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 65.0 分!
您通过考试!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性保障。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企业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应有的权利不能很好地行使和保障,活力不能充分地释放出来,原因在于企业和政社会关系需要重新调整。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十八大以来就法治精神如何创新,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提出的一项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部署。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要系统、全面、深入地推动改革和发展,需要有刚硬性的文件系统配套地共同推进。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良法是治国之重器,法律是善治之前提。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下列属于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第一项重大任务:科学立法中的内容是()。
B.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C.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D.坚持立改废释并举
A.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2.法治国家路线是在()修宪提出的。错误 ×
A.1988
B.1993
C.1999
D.2004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3.本讲提到,下列属于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的是()。正确 √
A.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B.合法性审查
C.调查取证
D.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错误 ×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4.根据本讲,法治化要求是指()。正确 √
A.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推进改革开放。
A.1978.0
B.1979.0
C.1980.0
D.1981.0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根据本讲,依法治国,首先是()。错误 ×
A.依宪治国
B.科学立法
C.公正司法
D.党的领导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本讲提到,经济改革的核心是()。错误 ×
A.教育改革
B.市场改革
C.企业改革
D.政府改革
正确 √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8.我国1993年修宪主要明确的内容是()。正确 √
A.法治国家路线
B.市场经济路线
C.明确规定经济和土地要素
D.人权路线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9.根据本讲,下列不属于六大任务的是()。正确 √
A.科学立法
B.教育立法
C.科学立法
D.党的领导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0.“法治中国”提出的新要求有()。正确 √
A.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违法必究
B.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C.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几大任务包括()。正确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E.法治队伍建设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2.法律是治国的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必须从法治上为解决()等现实难题提供制度化的方案。错误 ×
A.发展
B.稳定
C.活力
D.提高
E.公正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E
答案分析:
3.严格执法的创新点是把()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正确 √
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E.集体讨论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4.法治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是()。正确 √
A.全民守法
B.科学立法
C.严格执法
D.违法必究
E.公正司法
您的答案:ABCE
正确答案:ABCE
答案分析:
5.法治建设的原十六字方针是()。正确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公正司法
您的答案:ABCD
答案分析:
正确答案:ABCD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 篇二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把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依法行政作为行政权力配置和运作的基本原则, 是实现法治政府的手段和过程, 法治政府则是依法行政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首先, 这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治国的目的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国家作为当代最先进的国家模式, 要求社会是法治社会, 政府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环节, 毫无疑问应当把建设法治政府作为首要目标。
第二, 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特别是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转轨变型期, 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加以确定、引导、促进、保障、规范和制约。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以国际视野来审视和调整管理经济的规则和方式, 使政府管理经济所遵循的规则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准则, 只有这样才能尽快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第三, 这是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环境是第一资源、第一竞争力。加快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环境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等, 核心是法治环境, 关键是依法行政。只有把政府工作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才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 改善法治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作为核心任务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牢固树立政府一切权力源自人民、来自法授的基本理念, 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职权。河北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更加到位。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 切实把政府管理经济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行政权力的设定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得到规范, 政府及政府部门内部职能配置合理, 权限划分明晰, 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二是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日益完善。政府立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质量明显提高, 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的原则切实得到贯彻。以程序法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原则和各项制度初步建立。行政公开取得明显成效, 公众参与机制有效运作, 电子政务普遍推行。
三是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权力与利益分离, 权力与责任一致。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进一步完善,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 公正执法, 行政行为中的部门利益倾向基本消除,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四是行政监督和行政救济制度继续完善。政府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和专项监督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受到有效制约, 行政违法、行政不当和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追究制普遍建立和有效落实, 政府的诚信度明显提高。
五是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观念显著增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政府的价值理念牢固树立, 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提高;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有新的进展, 作为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依法行政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把坚持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相统一作为出发点和落实点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依法行政的原则要求, 建议紧紧围绕实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构想, 河北省政府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 优化决策程序, 提高决策水平。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正确决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 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 努力实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一是在作出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前, 深入调查研究, 通过社会公示、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 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并由法制机构、有关方面的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进行法律分析和科学论证。为此, 省政府成立了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 以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依法决策中的作用。二是在作出重大决策时, 一般应当有两种以上代表不同意见的决策预案, 经过行政领导集体讨论后由行政一把手作出决定;未经会议讨论, 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作出决策。三是建立行政决策责任制度, 行政一把手负第一责任。对不依照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决策行为, 严肃追究决策者的法律责任。
第二, 深化体制改革, 规范行政行为。行政执法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环节。一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 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 理顺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行政管理创新, 努力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规范行政许可程序, 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形式和方法, 简化审批环节, 提高行政效率。二是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把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有效进行社会管理放在突出位置。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从行政管理体制上解决条块分割、权责脱节和多头执法等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及时查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 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创建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中的作用。三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和拓宽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完善政务公开的形式和手段。任何未经正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 均不得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通过各种形式, 客观、及时、准确地传播政务信息, 为社会公众提供周到、快捷的信息服务。四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各行政执法机关对外承担的法定职责, 并将职责自上而下层层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人员, 构建一个职责分明、运转协调的行政执法责任网络, 把行政执法行为纳入有效的管理之中。
第三, 完善监督机制, 强化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要着眼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改进行政监督方式, 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 努力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自觉接受外部监督。政府及其部门要依法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 特别是主动报告重大决策事项, 定期述职述廉, 同时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做好行政应诉工作, 自觉、全面地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鼓励群众举报、揭露严重违法行为, 支持新闻单位公开曝光重大违法行为。二是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监督机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北刚出台的行政执法监督规定, 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 逐步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巡视制度;对重大行政行为和重大事故、突发公共事件、严重违法违纪等事项, 及时上报, 并通报相关部门和地区;加强对决策权、审批权等重要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 强化对重要部门、重大事项和重要岗位的监督, 健全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估制度, 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监察、审计等部门积极开展效益审计、效能监察、执法监察等工作。健全信访、举报、申诉、控告的受理制度, 坚持多办少转, 受理机关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处理意见, 并将处理结果通知当事人。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切实做到真追实究。三是加强对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完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违法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审查申请的处理机制和制度。四是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行政机关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 必须依法受理, 并依法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对违法的行政行为要坚决予以撤消, 对不当的行政行为坚决予以变更。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建设, 特别是建立健全县 (市、区) 行政复议机构, 解决行政相对人想复议而申请无门的问题。行政机关违法施政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 依法给予赔偿。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 篇三
关键词:依法行政;法治政府;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80-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的内涵包含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三个层面。法治社会则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而其核心则是市场管理的法治化。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则在于如何实现政府权力的法治化,与依法行政密切相连。其中,法治政府处于关键地位,既是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分,也对法治社会的形成具有关键性影响。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突出特点是政府权力过多地干预市场微观经济活动。中国政府不仅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特别是权力过大,集中表现在过多的行政审批上。在市场经济发展早期,行政审批制度能够很好地起到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政府权力如果仍然过于集中,就会抑制市场活力,也为寻租性腐败行为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更是建设法治政府题中应有之意。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很好地界定了两者的职能权限。政府将要在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服务、监管等职能,特别是要解决好政府职能交叉、部门关系不顺、权责不清等问题,真正建设一个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法治政府。
“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法治政府建设最基本的原则。要求政府必须有合法授权的意识,依法行使手中的各项权力。因此,必须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职能、机构、程序、权限、责任的法定化,着重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反对各种权力寻租行为。
二、严格执法,强化法律实施
依法治国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四个方面,其中严格执法是其关键所在。古语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行力是法律的生命力所在。制定了法律而不去实施,那无异于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因此,政府必须严格执法,切实保证法律的实施。
一要减少执法队伍种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队伍种类的重点在市县两级,目的在与减少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多头执法问题,进一步规范基层政府行政执法职能,大力推进综合执法。为此,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在食品药品安全、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一些重点领域推行综合执法,在一些比较成熟而且有条件的领域尝试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
二要完善执法体制,提高执法水平。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实行严格的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严禁从事任何与执法相关的活动。二是公正文明执法,严惩违法行为。特别是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明确操作流程,对行政许可等执法行为进行重点规范。三是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准制度。对行政裁量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明确规范裁量的范围、种类和幅度。四是实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三、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依法决策是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一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二要规范决策程序。在重大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缺一不可。特别是重大决策在讨论之前,要经过专业的合法性审查,否则将不予提交讨论。三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进一步强化决策者的责任意识,逐步降低决策失误率。
此外,还应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政府法律顾问队伍,主要包括法制机构人员、法学专家和专业律师,其中法制机构人员处于主体地位。其作用在于为政府在制定重大决策之前提供法律咨询,保证政府的各项行政决策符合法律规定,有效杜绝不良决策的发生。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推行,将在推进依法行政以及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加强政府内部权力制约
“权力没有制约就必然滥用,必然腐败”。权力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制约,需要不断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体制,特别是加强政府内部权力制约。
一是重点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为防止权力滥用,对行政权力相对集中的部门单位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并实行定期轮岗制度,不断强化内部流程控制。
二要完善监督制度。特别是要把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对政府内部权力的监督制约体制,形成监督合力,切实增强制约实效。
4.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 篇四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法治政府
2、行政审批制度、行政执法体制、政务公开 3、15722、10%、3.5%
4、创新驱动、改善民生 5、4.46、86.88 6、28.3、17.6、23.3、387
7、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平台管信用、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 8、54580、79.9%
9、交通、生态环保、产业、1493.36 10、2780、2000、150
二、简答题
要把中央的部署和天津的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面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美丽天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首先要体现在法治上,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把法治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领域。我们要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和生活服务两个便利化,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核心是要营造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作业二
一、填空题
1、城市治理现代化、良好发展环境、社会公平正义
2、法律规范、法治监督、党内法规
3、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5、2020、法治天津
6、党的领导、法治建设
7、法制化、法治
8、法制领域改革、群众期待、社会关注、依法治市
二、简答题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秉持法律准绳,用好法治方式,推动立法更加尊法守法,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美丽天津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良好法治环境。重要原则: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作业三
一、填空题
1、宪法宣传教育、宪法
2、立法质量、立法废释
3、地方立法、改革决策、法治框架
4、市委
5、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6、基层立法联系点、区县和乡镇人大
7、区域协同立法
8、规范性文件、政府规章
二、简答题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审议机制,发挥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法规案职能,重要地方性法规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完善法规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单独表决。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开展立法协商。完善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立法工作机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健全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推进立法精细化,增强立法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作业四
一、填空题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执行职责
2、必须为、不可为、懒政、渎职
3、行政决策、民意调查
4、减少层次、提高效率、执法重心下移
5、行政执法监督
6、一套体系管权力、制度加科技
7、分事行权、分级授权
8、行政职权、实施主体、管理流程
二、简答题
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力配置执法力量,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提高执法效能和水平。深化推进综合执法,减少区县政府执法队伍种类。完善市和区县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行政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作业五
一、填空题
1、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
2、法院案件、立法登记制
3、错案评价标准、终身负责制
4、司法调解、涉诉信访
5、疑罪无从、证据裁判
6、诉访分离
7、人民监督员
8、沟通的平台 简答题
健全保障群众参与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工作机制。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健全优化选任、退出机制,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取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深化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加强法律文书释法明理,建立健全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
作业六
一、填空题
1、全民普法和守法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3、维护公共利益、帮教特殊人群
4、公共法律服务
5、理性表达诉求
6、预警、救济救助、利益协调、权益保障
7、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调解组织
8、社会治安综合
二、简答题
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加强法律服务中心和工作站点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将法律服务向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领域延伸。适时调整法律援助标准,逐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使更多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落实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救助标准,丰富救助方式,保证人民群众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帮助。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提高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加强公证等法律服务,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深化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司法鉴定监督管理。作业七
一、填空题
1、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
2、政治标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3、律师、法学专家、政法专业
4、思想政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党组织、党员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二、简答题
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建设一支具有遵循规律、发扬民主、加强协调、凝聚共识能力的立法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支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的行政执法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支信仰法律、坚守法治,端稳天平、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司法的司法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支弘扬法治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精于法律事务、热心服务群众的社会法律服务者队伍。作业八
一、填空题
1、统一领导、齐抓共管
2、把握政治方向、统筹政法工作、督促依法履职
3、评估机制、问责机制
4、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5、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者
6、基层、打基础
7、基层法治建设
8、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服务群众联系社区
二、简答题
5.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篇五
章新生
2005年第3期 ——民主法制
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总结了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提出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地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推进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以积极而认真的态度,切实贯彻落实好《实施纲要》,努力推进政府法制建设。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第一,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建设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各级地方政府作为执政机关,要按照《决定》精神,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所要解决的,是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合法性操作问题;所要规范的,是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所要明确的,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就是为了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进而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权。既防止行政权的缺失,保障政府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又防止行政权的滥用,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建设法治政府,是适应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新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完备的法制来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利益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和调整。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也要求我们按照国际的通行规则办事。建设法治政府,要依法界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为政府应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更好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三,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建设法治政府,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改进行政管理方式的基本途径。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各级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促进和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建设和谐湖北,维护社会稳定。
二、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近年来,我省各级行政机关不断转变和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完善在行政过程中执行国家各项法律、地方各项法规、规定和相关制度的方式,加大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力度,依法行政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一)结合贯彻落实《实施纲要》,认真学习、积极宣传行政许可法,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与施行,是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2004年以来,我省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创新。各级政府部门纷纷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培训;积极组织新闻单位广泛宣传,效果明显。省政府对现行有效的12645件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保留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定的700项行政许可事项,同时将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及其实施主体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二)按照《实施纲要》要求,完善立法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定,从制度上健全立法工作程序。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工作中,我们扩大立法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公布法规规章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我们还采取座谈会、研讨会、协调会、专家咨询论证会等形式,深入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推进立法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立法质量。
(三)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促进政府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显著标志。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从体制上大胆革新。我省已在武汉、襄樊、宜昌、黄石等地,实行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改革,从体制上解决多头执法、执法缺位、执法机构膨胀等执法扰民问题,对全省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现在,又有10多个市县正在着手进行执法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
针对过去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落实的问题,我们探索建立把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挂钩的新制度,以增强各级领导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并即将出台《湖北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为规范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省政府制定了《湖北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已于2004年5月1日实施。《规定》明确规定,要建立报备登记、审查意见反馈、审查发现问题的处理等各项制度,积极督促各地各部门按要求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试点工作正在全省铺开。
(四)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依法防范和化解各种矛盾,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环节。行政复议是政府内部层级监督的重要法律制度。在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行政机关不合法、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予以纠正,对合法的行政行为予以维持,并主动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既有效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又积极支持行政机关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执法水平。
三、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
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和《若干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努力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实施行政许可法。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行政机关不再通过行政管理方式解决问题。强化间接管理和事后监督,切实转变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遵守信赖保护原则,维护政府信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
(二)努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行政机关制定各项制度,要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维护法制统一,遵循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度内容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此,要建立公开征求意见和听证制度、成本效益分析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争议协调制度、定期清理制度等。
(三)进一步理顺执法体制。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明晰职责权限,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试点,继续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提高执法的整体水平。
(四)强化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不仅要纠正错案,而且要惩戒责任人。畅通行政争议的解决渠道,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信访事项。规范行政裁决制度,充分发挥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作用,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解决纠纷方式。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舆论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认真实行行政复议制度,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
(五)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提高法律素养,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观念来思考研究情况、分析问题,依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善于调解人民内部矛盾和处理其他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政府法制机构一定要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依法行政方面当好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作用。■
6.建设法治财政推进依法理财 篇六
推进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公共财政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我市历来十分重视财政法制工作,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当前我市财政法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仍需提高。突出表现为“三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多地区财政法制工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财政法制工作者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工作有畏难情绪,工作只是停留在文字把关、条文修改等方面,造成了法制工作与财政管理工作难以融合,“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全市只有喀喇沁旗等五个旗县区财政局单设了法制机构,其余七个旗县区未能成立专职机构,机构不够健全,人员严重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三是推动方法不得力。有些地方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对待财政法制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有些地方虽然重视宣传教育,但是多停留在标语宣传及文件下发上,难以将法制工作主动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缺少对-1-
工作的统筹安排,更缺少科学的推进措施。
(二)管理力度亟待加大。随着我市财政收支规模越来越大,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的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重分配,轻管理”的财政管理理念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虽然我们在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国库及国债管理制度,推进政府采购改革、税制改革,健全非税收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加大财政管理创新力度,但是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仍旧不高,与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依法管理水平。
(三)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加强财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人们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等其他财政管理机制比较重视,常常忽视了监督机制的完善。长期以来,因为财政监督职责定位不科学、监督理念有偏差、监督手段落后、内外协调不完善所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依法维护财经秩序的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具体的,财政监督中存在着工作“缺位”、管理“越位”和职责“错位”的现象。同时,监督执行力也不强,“事前监督插不上,事中监督跟不上,事后监督用不上(即使有问题,也已既成事实,监督于事无补,一般只有处罚了之)。”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法治工作的建议
(一)把握重点,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一是结合现阶段我市“两依”工作实际,明确推进我市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按照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精细化和信息公开的“四化一公开”的要求,努力构建财政收入、支出、监督、绩效管理“四位一体”的财政法治体系。二是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加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和财政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调研,前瞻性的为财政法制工作开展夯实基础,建立经济形势发展与财政政策创新联动机制,及时调整出台地方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领作用和资金投入的放大效应。三是根据财政部《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试行)》和自治区的相关规定,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为推进依法理财的主要切入点,修改现有的财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和范围,完善立项起草、合法性审查、决定、公布、有效期和清理等配套制度,避免违反上位法、脱离实际、制度“打架”和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等情况发生。
(二)突破难点,强化财政法规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一是全面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把财政行政执法与财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财政执法与财政管理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对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工作的激励机制和权力保障制度,赋予财政行政执法必要的刚性手段和较为具体的执法依据,提高行政执法质量。三是在抓好财政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的同时,完善财政部门的监督机制,构建一种贯穿于财政管理过程始终,同时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层级监督和同级监督,党的监督和其他监督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监督主体多元化格局。
(三)夯实支点,加大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一是长远规划,加强领导。研究制定财政“六五”普法规划,切实健全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法制机构具体抓,相关机构归口抓,全市系统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从人员、经费、协调等各方面提供充分保障,确保实现和完成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抓好协调,形成合力。建立财政普法联席会议和议事协调制度,切实加强与成员机构的沟通协调,合力推动财政普法工作。选择普法工作先进和落后的地方作为“两头”,努力提高财政普法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推动全市财政普法工作均衡开展,形成全面开花的财政普法工作格局。三是丰富手段,创新载体。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利用好互联网、政府门户网、财政内部信息网、组织部门干部学习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和财政工作,加强财政干部法制教育培训,不断扩展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打造亮点,提高依法理财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
7.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 篇七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中共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式又一次伟大历史转折,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长治久安,都必须依靠法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2015年lO月27日,河南省2015年度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正式启动,9个考核组要对全省77个考核对象进行实地考核。18个省辖市政府、10个省直管县市政府、49个省直行政执法部门组成的77个考核对象,接受包括1名民主人士、1名新闻记者在内的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考核。专家表示,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河南省依法行政考核方案》是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主体责任,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举措。
政府迎来年度大考
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理念早已经提出,河南各地各单位依法行政工作进展得如何?由谁来监督?民众们马上就可以知道结果了。
2015年10月27日,河南省2015年度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正式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河南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依法行政考核的引领和督促作用,依据《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依法行政考核方案的通知》和2015年度依法行政工作安排,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2015年度依法行政考核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方案》的具体要求,此次考核共组成9个考核组,每组7人,由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法制办、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审计厅)各安排1名厅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1名省辖市法制办主任,2名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1名民主人士,1名新闻记者组成,对77个考核对象进行考核。依法行政考核在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政府法制办)负责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程参与。
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红瑜在依法行政考核暨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检查动员部署会上强调,2015年是依法行政考核改版升级的第一年,要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对一些执法任务较重和热点执法单位要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督查,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单位进行随机抽查,重点查找、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此外,考核组还将按照要求,开展对全省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卫生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旅游、环保、公安等10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的行政執法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对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10个省直行政执法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
据了解,依法行政考核每年组织一次,采取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书面审查与实地考查相结合、专家评审与社会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作为考核组成员的河南日报记者李凤虎说,邀请媒体和民主人士参加考评活动,从成员组成上来说更加全面,会有不一样的观察视角,使最终的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现场
厅级官员上任第一天就要“做考卷”
第一考核组先后对省国土资源厅、商务厅、科技厅、烟草专卖局、地税局5家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现场考核。考核流程大致分为:单位汇报、“考官”提问、现场测试、抽检材料等几个环节。“2015年的行政考核在方式上更加灵活,现场考核、随机测试等多种形式运用其中。”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河南省烟草专卖局考核现场,“考官”的问题直接而犀利,主“考官”王海云提出“烟草局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受到非议怎么做”的问题。该局副局长卢俊良主要从单位自查和接受社会监督来作答。其间,有“考官”以消费者的身份现场拨打烟草系统“12313”举报电话,试验社会监督的通畅情况。
2015年10月28日,虽然这是河南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马刚上任的第一天,但“考官”们仍现场出了一道“结合自身及工作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加强依法行政”的题目对他进行测试。马刚结合个人、单位、政策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回答,“考官”们随即给出了分数。
除了现场提问测试,考核组还对被考核单位的具体业务办事大厅进行突击检查。对河南省地税局的现场提问结束后,“考官”们立刻驱车赶到该局直属税务分局的办税大厅检查,并在现场随机挑选市民咨询情况。
市长现场答题
第四考核组的特邀成员——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邸瑛琪听完济源市人民政府的汇报后,提出“关于信访问题的处理,刚才汇报中没有提到。请问济源市是怎么破解群众‘信访不信法’这一难题的”?
济源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贾宏宇听题后未做犹豫,回答说:“这个问题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经常碰到,为什么呢?一是群众受传统文化和观念影响,就像河南戏曲剧目里演的,一有事就去告状,放在现在就是信访;二是现在信访的面比较广,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群众对信访有误区,认为有了领导的批示就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没有信访,没有领导批示,处理会打折扣;四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依法办事的能力;五是群众认为诉讼花费时间长。”
贾宏宇说,要破解群众“信访不信法”这个难题,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树立法治思维,按照政策规定履行职责,只有做到严格执法,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行政违法的发生。另外,要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矛盾中定纷止争的作用。
“我补充一下。”济源市代市长张宇松说,“‘信访不信法’这个问题,从长远看影响问题的解决,不可持续。法律规定的事情,不能因为领导批示就破例,任何领导不能突破法律以人代法。”
张宇松说,必须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基层每个村要设立民调员,民调员调解不了的,由民调员代替群众向基层政府反映,由群众走访变为基层干部代访。同时,引导群众通过正当的渠道反映诉求,司法救助也要跟上。
履新不到4个月的常务副县长“做考卷”
履新不到4个月,兰考县常务副县长王彦涛就坐在全省依法行政考核组的对面,等待“考官”出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请你谈一下兰考县是如何推进政务公开的?”邸瑛琪教授开门见山。
“我认为政府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对政务公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政务公开是政府在阳光下运行的一个载体,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王彦涛说,“政务公开看似简单,但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中,还要有监督检查。”
王彦涛说,政务公开做了这么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和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有些部门还存在公开不到位的情况,或者公开的太专业,老百姓不理解。
“比如兰考县前一段搞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公开了很多很专业的东西,群众看不懂。后来通过我们征求各界意见,印发了3万本政府解读内容,老百姓了解了。”他举例说。
他带领考核组看了一处细节:前不久,兰考县政府拆除了政府大院的围墙和大门,当时有人提议把大门改成伸缩门,后来被否定了。“兰考县政府的大门,要是兰考县的百姓都进不来,还像话吗!政府把空间让给群众,群众不管是来上访的,还是来办事的,随时可以进来。”
王彦涛称,政务公开不仅仅是通过网站、展板等载体公开,也不仅仅是公开财政收支、“三公”经费等内容,还要有各领域全过程的公开。
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
为什么带记者来?为什么还要对政府领导进行现场“考试”?
在考核前的培训会上,陈红瑜专门解释:河南省政府2015年对依法行政考核进行了全面改革,由“依法行政责任目标考核”到“依法行政考核”的改革,并非简单的字面上的变化,而是从指导思想到考核理念、从考核内容到方式方法的拓展和变革。2015年的考核参与主体更加多元,第一次邀请了部分民主人士和新闻媒体记者作为考核组成员参与此次考核,目的就是“确保本次考核和执法检查的公开公平公正,增强考核效果”。而且,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凡日常考核能够掌握情况的就不再安排实地考核,实地考核能够查清的不再进行集中评查。对问题的反馈方式也由过去的业务处室单独进行,变成考核后集中反馈。在分值的量化上坚持向日常考核倾斜,向创新性工作倾斜。从而使依法行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透明。在实地考核过程中,还特别增加了对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测试这一创新方式。
另外,此次考核不仅实现了“全覆盖”——77个考核对象包括18个省辖市政府、10个省直管县市政府和49个省直行政执法部门,而且“高规格”——每个考核组都由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安排的1名厅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以及1名省辖市法制办主任等成员组成。
“以前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偏重于政府法制工作,面比较窄,不能反映依法行政的全貌。这次升级后的考核,共包括履行政府职能、制度建设、重大行政决策、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权力监督、政务公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推进机制等10项内容,涵盖了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方方面面。”陈红瑜表示。
对于考核结果,陈红瑜说,考核结果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会议研究,报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布或者通报,同时抄送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
考核结果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
据记者了解,依法行政考核结果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对连续3年考核优秀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提出表彰奖励建议报省政府。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将对其主要负责人约谈,并作为督促整改的重点单位,加强指导和监督。对连续3年考核不合格的,将具体情况报省政府。考核中发现有严重违法行政行为的,考核机关应当启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程序或者移送行政监察机关,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据了解,重大行政决策情况成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方案》明确规定,要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法定程序,對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责任追究到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此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执法公示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严格执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制度。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和省直行政执法部门不履行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监督、指导职责,导致本地、本系统1年内发生多起严重违法行政案件(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该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和省直行政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意义
开展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依法行政目标、考核制度等提出了要求。实施依法行政考核制度,通过建立和推行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把建设法治政府的原则性目标和基本要求细化、量化,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职责和要求分解成可衡量和评价的具体标准,将依法行政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掌握、科学评价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引导依法行政工作努力的方向,指明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路径。
同时,开展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是准确掌握、全面衡量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党中央要求,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为与全国同步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摸清情况,合理确定年度目标。河南省人民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政府和政府部门进行考核和评价,有利于全面掌握河南省依法行政工作的进展情况,准确评估法治政府建设的状况和水平,通过检查发现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工作机制,不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具体考核的内容
履行政府职能情况。包括政府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能切实履行:行政权力依法设定、依法履行;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依法全面梳理,权力运行流程图编制清晰,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制度建设情况。规章、规范性文件与相关法律、法规不抵触;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管理规定认真落实,报备率达100%。不合法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得到切实纠正,规章、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并向社会公布。
重大行政决策情况。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法定程序严格履行。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责任追究到位。
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情况。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执法责任明确,执法依据全面梳理,执法职权分解落实到执法机构、岗位,并向社会公布。行政执法制度完善、程序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健全并有效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执法公示制度建立健全并积极落实。
行政权力监督情况。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切实加强。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計全覆盖。
政务公开情况。依据权力清单,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向社会全面公开。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依法及时公开。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情况。行政复议申请渠道畅通,依法受理、按时办结行政复议案件,法定期限结案率达100%。
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情况。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健全并落实,领导干部定期参加学法活动,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有效推行,做到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
8.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 篇八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周强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湖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强化发展措施,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强化党政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立足新的起点谋划湖南发展,明确了“四化两型”总战略和“两个加快”、“两个率先”总任务。“四化两型”就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设创新型湖南、绿色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就是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实现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一是建立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成立建设教育强省领导小组,出台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和教育强省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制定工作方案,将工作目标和责任分解到各市州和各职能部门。各地各单位也建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二是加大教育投入。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明确要求“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2个百分点,省本级预算内教育经费每年年初预算比上年递增20%”,并建立健全了投入保障监督机制。2011年,全省预算内教育拨款545.48亿元,比2010年增加122.78亿元,增长29%。从今年开始,将按照国家部署,落实4%教育投入目标分解到我省的16%财政投入要求。三是强化督查考核。督促各市州、市县区制定完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保障教育投入。建立教育强省建设专项督导制度,不断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重教,部门支教,全民兴教”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加强统筹,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按照突出重点和科学统筹的原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重点实施六大专项计划,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公益性、普惠性为导向,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发展,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大力发展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保教人员素质。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是以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把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连续几年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两项督导评估”内容,并设立10亿元专项奖励资金,力争到2015年,建设1万所合格学校,初步实现省域内义务教育相对均衡。2011年,全省共投入19亿元,建成合格学校1168所,目前共建成4861所。
三是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统筹职业教育规划与建设,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骨干体系。立项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和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先后组建了23个职教集团,加盟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达到1893家,有力地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对接产业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机制。
四是以提高质量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大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及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一批高校特色专业、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重点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2011年全省高校共获国家科技奖14项,全省高校与14个市州、60%以上的县(市、区)、80%以上的省内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是以农村师资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在全国首创实施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2011年共择优招录了3637名农村小学、幼儿园师范生进行公费培养。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从高校优秀毕业生中招聘4397人到农村任教。
六是以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到2015年,全省中小学宽带开通率达到100%,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教育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加强教育信息资源与教学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全省数字图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图书资源校际流通和大型仪器设备校际共享。加强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和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全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当前,教育强省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要求我们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增强教育发展动力与活力。
一是积极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湖南承担了7个国家改革试点项目,并对应安排了51个省级改革试点项目,各地各校也至少安排了1个自选改革项目。我们把改革试点项目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引擎,认真组织,统筹谋划,以点带面,积极推进。目前各项试点项目正有序推进,部分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如职业教育方面,教育部多次推介湖南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经验。
二是深入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以省部共建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为契机,积极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各类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分配机制,建立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共享机制;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探索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和模式;探索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新模式和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新途径。
三是扩大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突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合作科研重点,努力促进湖南教育与国外教育合作向深层次推进。积极引进世界知名高校来湘合作办学。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收规模。加强政府间教育交流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继续承办好“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提高湖南教育国际知名度。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教育民生
坚持把教育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积极化解教育热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一是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读政策。坚持以流入地政府安排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入学办法,落实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政策,全省城镇共安排40多万农民工子女上学。
二是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省政府将14所市州中心特殊学校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3亿元加快建设。目前有12所特殊学校配套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有力地推进了全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形成了覆盖盲、聋哑和智障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体系。全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5%。
三是建立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健全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共投入财政资金超过20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300万余人次,确保了全省无一人因贫失学。逐步实行中职免费制度,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资助制度。
9.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 篇九
一、规范性文件制定法治化
(一)制定并公布起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制度。
(二)起草制定规范性文件制度包含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公开听取社会公众意见、法制机构审查、成本效益分析、审议决定、定期清理、实施情况评估等内容。
(三)在经过立项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每年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计划。
(四)规范性文件草案,提请政府审议前在政府网站或其他媒体上向社会公布,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日。
(五)规范性文件草案,要通过专家咨询论证、公开听证、或者其他方式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六)提交审查的规范性文件的说明包括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采纳专家咨询论证和社会各界意见情况、成本效益分析情况等内容。
(七)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事前应由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未经审查通过的不得提交会议审议。
(九)规范性文件应当规定有效期,有效期原则上不超过5年。
二、行政决策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二)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论证制度。
(三)完善行政机关内部决策规划。
(四)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制度。
(六)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权限内进行行政决策。
(七)制定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要事先向社会征求意见,并对征求到的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向社会公布。
(八)重大决策事项,要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九)重大行政决策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行政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十)在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十一)有关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依法定程序作出。
(十二)作出决策的事项、依据和结果以规定的形式予以公布,并允许公众查阅,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十三)建立健全决策执行情况跟踪反馈和评价制度。
(十四)每半年提出决策执行情况反馈和实施评价报告,决策机关应进行认真研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
(十五)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五、行政服务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行政服务管理制度。
(二)公布的行政服务项目涵盖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全部事项,符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三)行政机关提供的服务项目应向社会公布。
(四)行政机关的行政服务项目按法定要求拟定实施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五)行政机关按照公布的实施办法提供行政服务。
六、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
(二)政府及政府部门建立公众信息网站,并及时更新。
(三)政府信息按照法定要求通过政府公报、网站、新闻发布会、电视、报刊、广播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四)按照法定要求编制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五)按照法定要求及时全面地公布政府信息。
(六)依法办理要求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
(七)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公众信息网站内容全部可以免费查阅和下载。
七、行政责任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行政岗位责任制度。
(三)部门职责明确落实到内设机构、各个岗位及承办人员。
(四)每一岗位制定科学、具体的职位说明书。
(五)各岗位工作人员根据法定化的岗位责任要求进行配备。
(六)编制部门职位责任手册。
(十)建立健全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十一)对不依法履行或者不作为的政府机构及人员,及时启动追究程序,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八、行政救济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行政投诉处理制度,对投诉的范围、受理和处理程序、处理方式、法律责任以及社会矛盾的预防、行政调解机制等作出规定,并且由相关法定机构负责受理和处理行政投诉。
(二)行政投诉办法、程序向社会公布。
(三)及时受理社会公众提出的投诉,在规定期限内处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
(九)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依法参加行政复议,并且依法履行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决定。
(十)建立健全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制度,对参加行政诉讼、履行法院诉讼判决或者裁定作出规定。
(十一)接到法院应诉通知后及时指定诉讼代理人。
(十二)在法院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及相关证据材料。
(十三)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决和裁定。
(十四)建立健全行政赔偿、行政补偿制度,对受理和办理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申请的具体工作作出规定,并且由相关法定机构负责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申请。
(十五)依法受理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申请。
(十六)行政赔偿、行政补偿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十七)对于决定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的,在法定期限内按照法定方式予以支付。
九、行政监督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制度,对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以及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的方式、听取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作出规定。
(二)每年第一季度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交上一的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三)认真办理有关政府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以及政协委员提案。
(四)建立健全层级监督制度,对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的处理、责任追究等作出规定。
(六)建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
(七)建立健全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具体措施。
(十)建立健全行政机关接受社会监督的制度,并且由相关法定机构负责受理和办理社会举报、意见和建议。
(十一)对社会举报、意见和建议按照规定及时办理,并将结果向当事人反馈。
(十二)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及时作出处理。
十、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
(二)制定领导干部法制讲座计划,每年法制讲座不得少于2次。
(三)领导干部按照要求和计划参加法律知识学习。
(四)政府部门建立工作人员学法制度。
(五)政府部门制定本的学习计划,每年学法讲座不得少于2次。
(六)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制度。
干部任职依法行政知识考查和培训学习情况考核制度。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推荐阅读:
关于深入推进法治监狱建设的思考07-20
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工作总结10-24
加快推进我市民政部门法治建设的思考08-23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讲话09-02
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07-25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07-14
深入推进秋季消防安全工作09-26
定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10-27
乡镇深入推进基层组织调研报告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