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报表情况汇报(精选8篇)
1.统计报表情况汇报 篇一
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在省、市统计执法检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严格按照《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贯彻执行。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了全县统计执法检查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基本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我们按照统计执法检查要求,及时召开局务会,研究制定我局实施方案。与此同时,立即向县政府领导进行汇报,县领导明确指示,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要求,认真开展检查工作。局内部成立了以“一把手”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分工。
(二)制定方案,周密安排。为保证检查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制定了全县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方案。一是明确了检查内容,检查重点;二是出台了局内部各专业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
(三)召开会议,动员部署。首先召开全局会进行部署。会上,县局根据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部署要求,对检查强调了三点要求,一要明确大检查的目的意义,为进一步推动《统计法》、《处分规定》的贯彻执行,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二要认真开展检查工作,揭露问题不遮不掩,整改措施有的放
-1- 矢。三要通过这次统计执法检查活动,完善统计机构、充实统计人员、加强统计规范化建设,宣传统计法律法规,优化统计法治环境。
二、统计执法检查结果
我局执法人员分别对XX统计站进行了统计执法检查,这几个乡镇主要表现在农业基层统计报表缺失、不全、迟报的现象。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以上乡镇属于编造统计数据、按照《处分规定》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通过我局执法人员的二轮检查,以上乡镇在规定的时期内都已改正。
三、存在问题
一是还需进一步浓烈全社会依法统计的氛围。由于对《统计法》的宣传教育、贯彻落实基本靠统计部门本身,导致对《统计法》的推动力不够,仍存在社会上对《统计法》知晓度、关心度、理解度和执行度不够。
二是还需靠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来促进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提高。当前,由于加快民营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新办企业迅速增多,给统计人员配备,统计原始资料、统计台帐的设置等统计基础工作到位增加了压力和难度,这既影响了源头统计数据质量,而且还影响了全县统计数据质量。
三是还需进一步解决统计执法难的问题。由于统计数据反映的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经济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各级领导的工作实绩。统计执法实践中的“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又和地方发展经济的要求不一致,各种关系难
-2- 以协调,导致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难以得到相应的制裁。
五、整改措施
我们将按照检查工作方案要求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确保存在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整改到位。
1、正确对待统计数据上报问题。各统计人员要认识统计工作意义所在,责任重大;认识新形势对统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认识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还很多.树立“有为才有位”的工作理念,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在实际工作中摆正心态,认真干好本职工作。
2、与司法部门联合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情况检查,增强统计法律法规的社会影响力。可与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开展劳动情况统计专项执法检查,以此类推,形成统计执法的强大声势。
3、加强基层统计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目前,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步伐在加快,新业务、新知识层不出穷,加之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大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的工作力度。县局将直接培训到各乡镇统计站及重点企业统计人员,并在各种新项目调查过程中,亲临基层指导业务,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总之,通过统计执法检查,我们将建立统计执法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紧紧围绕维护统计数字真实性这一核心,从自身抓起,认真规范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推
-3- 算、汇总、审核、质量评估及资料归档管理工作,避免因人而为的随意性,同时要抓好统计执法这一突出环节,把执法检查贯穿于日常统计工作中,做到全员化、经常化、制度化,切实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X年X月X日
-4-
2.统计报表情况汇报 篇二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城镇和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农村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本文对城乡的教育和收入现状进行分析, 分别对城镇和农村的教育差距和收入差距进行测度, 分析我国2003—2013十年年城乡教育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和变化趋势。
1. 1 统计指标的选择
本文的一级指标有教育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个二级指标对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二级指标对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行衡量。
教育机会, 是指对受教育者来说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特别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可能性, 而这种可能性常常受到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采用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和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四个三级指标来衡量我国居民受教育机会差距的状况。升学率为招生数与毕业生数的比值。教育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 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扬个性的过程。教育过程难以准确的量化, 因此, 本文采用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师比两个三级指标间接的对教育过程进行衡量。教育结果是学生从某一级教育毕业时应获得的学业成就, 以及可以运用到实践中带来收益的程度。本文采用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占6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城乡非文盲率比、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差三个指标对城乡教育结果的进行衡量。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占6 岁以上人口比重和城乡非文盲率两个指标是结构指标, 衡量教育的普及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强度指标, 反映居民受教育的平均水平, 它是指某一人口群体人均接受各种学历教育的年数。我国城乡居民收水平分别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两个指标来衡量。
1. 2 统计方法的选择
用其测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大小。N表示地区个数, xi表示第i个地区的人均收入; μ 表示城乡人均收入的平均值。城乡人均收入标准差表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差距大小, 标准差越大, 表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越明显, 反之则差距不明显。变异系数 ( CV) , 也称为离散系数, 是测量一组数据中各观测值离散程度。计算公式为:
用其测度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 σ 为城乡生均教, Y为育经费或收入的平均值。变异系数的值可以大于1, 也可以小于1, 值越大表示离散程度越大, 变量间的差距就越大。倍率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比上最小值, 用来衡量该组数据两级分化的程度。
2 城乡居民教育的统计分析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城乡差距过大有碍于实现社会公平。在城乡差距中较为突出的差距是居民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不单是中国的问题, 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 成为差距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这严重阻碍了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表中可以看出, 2003—2011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均不断增加。2003 年城镇居民人口可支配收入为6859. 6 元, 2011 年增加到23979元, 增加了17119. 4 元。2003 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366. 4 元, 2011 年为6977 元, 增加了4610. 6 元, 与城镇相比增加幅度较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除了2003 年和2011 年低于10%, 其他年份均在10% 以上; 2004 年和2005 年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较低, 仅为4.61% 和5. 92% 。2006 年开始我国免征农业税, 这个政策使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 2004 年之后, 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分别从2010 年的14.47% 和14. 98% 跌至8. 83% 和8. 25% , 出现这样波动的原因可能是2011 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居民人均收入也相应受到了影响。
参考文献
[1]朱迎春, 周志刚.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07)
[2]李淼.从我国城乡教育的演变历程看教育不公的危机[J].农村经济.2009 (08)
[3]刘飞翔, 张忠厚, 魏向平.河南省城乡教育均等化问题研究[J].传承.2012 (24)
3.统计报表情况汇报 篇三
为保证执法检查对象的全面覆盖,2012年集中执法检查选择的受查单位是在近年执法检查工作中未涉及且经济规模较大的单位。检查范围涉及多行业、多内容,全方位检查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状况。2012年集中执法检查共检查单位410家,涉及工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运输邮电业和金融业等8个行业,涉及单位基本情况、主营活动、财务状况、劳动情况、能源消费等多种专业报表。检查内容既包括统计数据质量,又包括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今年的集中执法检查在全市16个区县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具体实施。全市统一抽选受查单位,各区县执法人员在相邻区县开展相互检查。
2012年北京统计集中执法检查共立案处罚单位280家(含当场处罚102家);违法行为轻微,未达立案标准的单位88家。责令被处罚单位依法依程序对错误数据进行改正。
从历次检查的总体情况看,初次接受执法检查的单位的填报差错率明显高于曾接受执法检查的单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家持续开展统计执法检查的必要性以及对提升基层填报单位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就今年的检查结果而言,企业不重视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按照财务规则和以前惯例填报,以及对统计制度理解不透是造成统计报表填报出错的主要原因。这跟受查单位都是没有接受过执法检查的单位有较大关系,可见统计部门还应继续致力于提高调查单位的统计业务水平和依法统计的意识。
在今年全市统计集中执法检查中涌现出一批统计基础工作全优单位,具体表现为:上报指标数据无差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了相关原始记录及统计台账;统计人员全部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现对这42家单位予以公示,以资鼓励。
4.统计行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四
统计行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市根据国家、省、市统计局关于统计行风建设的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统计局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服务国家、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服务理念,认真贯彻“数据安身、服务出彩、管理就位”的工作取向,着力构建和完善统计工作体系,以“创先争优”为载体,着力打造规范、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机关,切实抓好统计行风建设,提高了机关行政效能,有力地促进了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提高。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统计行风建
设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切实抓好统计行风建设,市组织统计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纪委第五次、六次全会和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及上级统计部门有关行风建设的文件精神,同时党组书记、局长朱宏华,亲自作动员报告,组织大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全局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积极主动参与统计行风建设,作为促进统计“三个提高”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统计行风 在统计行风建设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准确完整;坚持发扬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积极倡导热爱统计、忠诚统计、依法统计、科学统计的良好风尚。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广
大统计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二是加强统计法制教育,促进广大统计人员牢固树立法律至上和依法统计的观念,坚决依法履行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的职责,坚决反对和抵制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行为;三是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广大统计人员牢固树立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统计事业立业之本,崇尚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者的从业之德的统计理念,始终恪守以求真务实为天职、视数据质量为生命的职业操守;四是加强廉洁从政教育,促进广大统计人员牢固树立廉洁统计意识,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决杜绝以权谋私、以数谋私;五是加强统计行风建设的宣传,以统计信息网、市政府门户网、统计信息网、统计纪检监察工作信息等为载体,大力宣传统计人淡泊名利、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精
神风貌和统计行风建设的成效,推广统计行风建设先进经验,探索统计行风建设的新办法、新途径。
三、健全制度,规范权力,坚决杜绝以权谋私、以数谋私
我局紧紧围绕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和统计“三个提高”为主线,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制度和统计调查制度建设,将统计行风建设融入日常事务和统计业务工作全过程,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数的体制机制和按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杜绝了以权谋私、以数谋私行为的发生。一是建立健全机关工作制度,重新修订印发机关工作制度,积极推行工作“预决算制”,制订机关绩效考核办法,实行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切实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二是按照“六有”要求,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完善统计调查工作制度,严格实施统计规范化管理,切实增强全局维护和执行统计调查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以统计调查行
为的规范化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自觉杜绝以权谋私、以数谋私行为的发生。
四、推进权力公开,强化监督,切实提高统计执行力
我们大力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切实保障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监督,切实提高统计系统执行力。一是加强对统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统计弄虚作假案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充分发挥了教育和警示统计干部的作用。二是加强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专项督查。对重视不够、保障不好、措施不到位、执行不得力的,对普查数据出现问题的及时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的给予通报批评。三是加大统计监审工作力度。我们把统计行风建设纳入监审内容,以提高统计执行力为重点,加大对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审力度,坚决维护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切实保证统计系统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四是加强对重点工作落实情
况的督促检查。加强对统计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五是加强对统计行风的社会监督,积极受理群众对统计行风问题的举报,认真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切实加以整改。
五、认真开展治理“庸懒散”活动,营造良好发展软环境
认真启动开展治理“庸懒散”专项活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创建风清气正、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发展一流软环境。一是治“庸”。加强学习、深入一线、精心谋划,切实解决工作能力差、工作思路不清、作风飘浮等问题,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治“懒”。明确职责、带头示范、首问负责,切实整治在位不谋政、“甩手掌柜”、服务不主动等行为,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治“散”。严格制度、严明纪律、热情服务,切实治理工作纪律松散、效率低等现象,树立讲政治、讲纪律、讲奉献的良好风气。通过活动的开展,建立了一支思想
解放、敢于创新、遵规守纪、忠于职守、积极进取的统计干部队伍。
六、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统计行风建设责任制
为确保统计行风建设顺利开展,我们按照中央关于“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统计行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市统计局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朱宏华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的统计行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统计行风建设日常具体工作。班子成员向党组书记,股室负责人向分管领导分别签定了行风建设承诺书。局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统筹安排,把统计行风建设贯穿于统计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局纪检组和统计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统计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股、室积极配合、支持,自觉参与统计行风建设,尤其是市局各
5.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情况汇报 篇五
镇建制成立于20**年4月,由原城关镇、钟水乡、石羔乡、莲荷乡合并成立,辖38个行政村,325个村民小组;9个社区居委会,44个居民小组;国土总面积为131.5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285.6亩,总人口107750人。镇统计站在镇党委、政府及县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乡镇统计站规范化管理为标准,以忠诚统计、求实创新、科学严谨、服务社会的工作热情,在负责组织协调和开展全镇各项统计工作、行使综合统计职责以及社会经济调查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一、所做工作
1、撤乡并镇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镇统计机构没有受到影响,一是健全统计机构。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办公场地拥挤的情况下为统计站分配了2间办公室,牌子、印鉴和办公桌椅一应俱全。并制定了相关制度。二是稳定统计人员。配备了5名文化程度和素质高的统计人员,其中2人从事专职统计,并且按要求通过了统计从业资格认证。三是保障统计经费。每年保证统计工作方面的经费有5-8万元,全部由镇财政负责。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已配备2台电脑和打印机、传真机等,并与统计局实现联网。五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统计站人员坚持努力学习掌握应用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发挥统计服务职能,为全镇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六是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完备了2005年以来的统计电子台帐,建有1999年以来的农业农村基层月报和年报等历史资料台账,统计档案资料及时归档整理,认真保存,确保历史档案资料万无一失。七是提高统计服务工作。分别编制了统计月报卡、统计提要和撰写统计分析,及时给主要领导阅读参考,为党委、政府正确把握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依据。
2、坚持以《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为统计准绳,增强统计法制观念,实事求是,依法统计。制定了统计站工作职责、统计员职则、村级统计员职责、报表把关和数据公布制度、统计资料归档管理和微机使用管理制度等版面上墙。这一套完整的制度为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保证“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及时、准确上报。镇辖区内联网直报企业有51户,报表包括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商业、主要经济指标、劳资及年报表等。这些报表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是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政策的源头数据。为确保数据的准确及时,采取实际调查和单位报表相结合的方式,不虚报、不瞒报、不漏报,坚决依法统计。
4、针对社区(村)统计员更换频繁的实际情况,我镇明确了社区(村)会计人员就是统计员,并每年对他们进行培训,学习有关统计法规和业务知识,增强他们的业务水平。
5、扎扎实实地搞好各项普查工作。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数据是国家研究发展战略、制定经济政策、指导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据。6月份,镇统计站用1个月时间对全镇规模以下企业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进行核查,及时摸清企业的实际经营地、联系方式、主要业务活动等内容,并编制了统一的电子版格式台帐,为2013年即将开展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打好 基础。
6、为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对统计工作的要求,镇统计站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深入到工业、商业和个体工商户处联系和指导统计工作,积极协调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严格按照有关统计法规,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数出一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做好统计工作,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发展动态情况,切实为领导调整工作思路提供可靠的数据,有力地保障了全镇经济持续发展。
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站在开展统计分析和信息服务方面略显滞后。
2、对村级统计员没有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村级统计员思想变动较大,业务素质不尽相同。村级报表迟报现象屡有发生。
3、统计业务培训抓得不够,在统计新知识、新业务的领域里有部分统计人员业务不熟、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4、被统计调查点统计法制意识淡薄,配合力度不高,统计执法力度不够。
5、乡镇统计站仅限于数据的搜集、评估及分析,而在建设性问题及发展战略上考虑不周。
总之,统计站在市场经济及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统计情况为党委、政府正确把握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是党和国家制定的长期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基层的统计部门,振奋精神,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全力做好领导的参谋,确实让统计工作在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江苏省贯彻国家统计局〈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实施方案(试行)》和常州统计局《关于开展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化达标验收的通知》精神,XX区统计局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区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创建活动,现就全区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创建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强基础、抓队伍、规范统计工作
1、健全网络,配强力量,夯实统计工作基础。搞好统计工作,人员是基础,网络是关键。近年来,我区把统计人员、网络建设作为抓好统计工作的前提,配强人员,健全网络,形成了覆盖区、镇、村、企业各级的统计网络体系。一是配强区级力量。区统计部门承担着指导全区各级统计工作的重任,必须配优配强。我区十分注重区统计部门建设。历次机构改革,在其他区级机关部门编制减少、机构撤销的情况下,不断增加区统计部门编制,保留相关事业单位。目前,区统计局的行政编制数增加到了18个,事业编制数增加到了16个,并保留统计检查所、统计计算中心、综合抽样调查队等地方事业单位,区级统计力量不断增强。二是整合镇级力量。镇级统计队伍是统计工作的中坚。针对乡镇统计人员长期由镇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情况,我区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整合资源,整合力量,配强人员,设立镇、开发区统计科,全面负责镇、开发区的业务统计,统一扎口管理各类统计数据。目前,我区镇级统计人员达到110人,平均每镇、开发区7人。同时,我区还以区综合抽样调查队的名义招聘33名工作人员,充实各镇、开发区统计力量。2012年,区局增设了服务业统计科,增加了总统计师职数,并以统计计算中心名义批准编外用工5名,增强区级统计工作力量。三是完善村企网络。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设立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指定统计负责人。在各行政村设立统计组,由统计组长(村会计)负责全村统计工作,部分行政村还配备了村级专职统计人员,其中湖塘、牛塘、遥观、奔牛等镇村级专职统计配备率达90%以上。
2、制定标准,严格管理,规范统计工作行为。一是科学制定规范化建设标准。根据统计规范化建设要求,结合实际,不断提高统计规范化建设标准。按照镇级:建设统计人员名录库、基本单位名录库、进度数据库、历史数据库等“四库”;村级:有统计组织、有统计制度、有计算机、有统计台帐、有统计档案、有统计持证上岗证等“六有”;企业:统计制度是否严格执行、企业统计资料是否齐全、统计报表上报是否规范等“三个是否”。围绕“四库”、“六有”、“三个是否”,建立了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为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严格绩效考评。根据建设标准,制定统计规范化建设考评制度,设立考评小组,每年组织开展镇村企业统计规范化考评工作,及时召开统计规范化现场推进会,及时通报考评情况。通过考核,使我区镇、村、企业统计电子台帐得到全面推广,镇、开发区统计“四库”资料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历史数据库指标更全,内容更加充实,企业统计“一套表”网上直报制度实施更加规范,村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上直报比例稳中有升。三是规范统计行为。进一步健全各级各类抽样调查网点,完善抽样调查制度,规范调查流程,加强基层辅助调查员的业务培训和网点基础工作指导,抽样调查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深入开展统计普法宣传,组织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全面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统计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近年来,我区切实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建立统计信息网络平台。全面推广应用腾迅通,统计信息联网工作全面完成,统计网络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区、镇统计信息网站(页)信息加载量不断增加,我区统计信息化建设在全省统计系统继续保持领先位次。二是推行“网上直报”。按照企业统计“一套表”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网上直报软件平台,扩大网上直报范围,网上直报已覆盖各个统计专业,规上企业网上直报率100%、村级统计信息网上直报率稳定在85%以上,促进镇、村、企业统计调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三是建立数据信息库。切实加强综合统计数据库指标体系和数据库功能的开发与建设,全面完成数据库信息加载工作。目前,信息加载至1949年,累计数据信息40余万条,有效提高了数据库利用效能。
6.区上半年统计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xxxx年,xx区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任务叠加,难度不断加大。我们紧扣全市“一三五”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我区“xxxxx”工程,扎实抓好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努力推动经济提质提速和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x%。第二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第三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xx.xx亿元,同比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x。xx亿元,同比增长xx%;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x.xx亿元,同比增长x.xx%;招商引资预计完成xx.xx亿元,同比增长xx%。
(二)投资增速平稳回升。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xx。xx亿元,同比增长xx%;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速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在前期稳增长项目的带动下,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上升,经济增长动能将得到增强。
(三)房地产开始回暖。x月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xxxxx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x。xx%,但我们有几个大的房地产项目即将开盘,如:山语湖二期x万多平方就是这个x月开盘,宏润家园的二期也即将竣工,洞庭湖国际公馆xx月份将开盘xx万平方米,湘北女校的房地产项目等,特别是今年引进了三个大的房地产企业,江河集团、碧桂园和保利,将带来房地产的春天。下半年我区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我们眼前。
二、“四上”单位申报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国家和省市统计局的统一安排,为进一步做好“四上”企业入库申报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我局强化措施,多点发力,积极做好“四上”企业入库培育和申报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我局高度重视“四上”单位申报工作,要求名录库和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地产业、规上服务业、限额以上住餐批零贸易业等相关专业人员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明确工作职责,认真做好“四上”单位的申报工作,确保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都能及时上报审批。二是认真排查,密切配合。积极加强与经贸、住建、教育文体等涉及“四上”企业培育工作的区直责任部门沟通联系,对于符合条件的“四上”企业认真摸底排查,收集资料,审核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三是强化申报流程操作,严格资料审查。我局专业人员严格按照市局下发的最新“四上”企业申报工作流程,认真审核企业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加强与企业联系,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规模、查看企业“三证”是否齐全、资料报表是否完整、日常管理是否规范,严把申报质量关。截止x月底,我区已申报并通过审批新增“四上”企业x家,其中:房地产业x家、批零x家、投资x家。
三、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开展情况
为做好xxxx年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我区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普查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区成立了由区工委委员、总经济师姜华为组长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区工委办公室、区发改统计局、区工委宣传部、区财政局等xx个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经济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下设综合协调组、业务协调组、宣传工作组等x个工作组;各街道(管理处)也都成立了由街道领导为组长的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二是经费保障到位。按照国家、省、市局关于做好第四次普查经费保障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区从实际情况出发,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编制了第四次经济普查经费预算,以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已将普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一、二年各xx万元,第三年xx万元,第一年xx万经费已到位;三是巩固经普基础。名录库是经普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好保障“四经普”工作质量,我局加强了对名录库基本单位新增、变更、注销、改错、录入等日常维护工作,不断提高名录库的质量,为“四经普”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四是召开动员大会。x月xx日,召开了由经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街道(管理处)分管经普工作的副职、经普办成员、社区主任(村长)和区经普办全体成员共xxx人参加的动员大会,会上姜华总经济师作了动员报告,各街道(管理处)递交了责任状,部分单位作了表态发言。五是加强交流学习。制订了试点方案,前往x、x参观省级试点单位,学习普查区划分、普查区示意图绘制、单位清查等宝贵工作经验。六是组织专业培训。邀请市局相关领导对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关资料及入户表格的填写进行了专题培训。并在会上及时解答了试点地区普查员提问,确保普查员心中无疑虑,普查业务无障碍。七是开展政策宣传。首先是利用大型户外电子广告屏在步步高、xx广场和茶博城等人流量密集区进行宣传;其次是制作宣传窗、移动展板和宣传横幅在小区、公交车站台等地方进行宣传报道;最后是将一封信和宣传手册及时发放到试点户手中。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意义、对象和范围、内容和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宣传。
7.统计报表情况汇报 篇七
1 城镇生活需水情况计算
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多, 计算城镇生活用水量需根据现状, 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确定一个比较切合实际又有发展余地的生活用水量标准。城镇生活需水在一定范围之内, 其增长速度是可以通过计算得来的, 也是比较有规律的, 因而可以用综合分析方法进行推算求得未来城市的需水量情况。此方法考虑的因素是用水人口和需水定额。分析历年变化情况, 考虑不同水平年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及提高程度拟定的, 需水定额以现状用水调查数据为基础, 用水人口以计划部门预测数为准。应用以下方法计算:设计年的人口数乘以1加上城镇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的设计年限, 再乘以设计年的城镇生活需水综合定额就等于设计年末城镇的生活需水总量。
2 城镇工业需水计算
相比城市生活需水而言, 工业用水需量比较大, 从现在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 工业用水范围主要包括采矿、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机械、建筑、纺织、印染、缝纫、电子、煤炭与炼焦、造纸、皮革、食品、交通运输及其他工业部门。由于各部门在其生产全过程中用水性质和用水方式不同, 因此, 工业用水可分为工业消耗水、工业循环水、工业贯流水。
工业部门在用水过程中一次消耗掉的水被称作是工业消耗水。有时候使用后超过规定的标准, 水质污染严重不能再进入原供水系统, 这一部分也被称为其他部门利用的供水。工业部门使用后 (一般为冷却) 再进入原供水系统叫做工业贯流水, 这种水质符合标准并能结合用于灌溉, 也可以为其他部门利用的供水, 因此也属工业消耗水。工业部门使用后, 返回原取水地点 (如水库或畜水池) , 水质符合要求标准属于工业循环水, 可以再供该工业部门继续使用的供水。
工业需水预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 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今后工业发展布局与工业需水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工业因素密切相关。虽然正确预测未来工业需水量还有诸多困难, 但在研究工业用水的发展过程、分析工业用水的现状和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以及需水水平的变化之后, 可从中得出某些变化的规律。目前, 工业需水量预测方法有产值相关法 (也称定额法) 、趋势法、分块预测法 (亦称分行业预测法) 、重复利用率提高法以及系统动力学法等。用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预测工业需水的计算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由于水源紧缺、供水工程不足而导致供水不足, 工业用水量逐渐增加,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践证明, 工业总需水量等于工业产值与预测年需水量的乘积, 这就是重复利用率提高法的计算方法。
生产用水的用水量和生活用水标准, 都是一个平均值。实际用水量日与日有变化, 小时与小时之间也有变化, 随时都有变化。在全年中, 夏季用水量就比其他季节的用水量多, 每天的用水量由于季节的变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变化。不同年份的相同季节, 用水量也不完全相同, 在同一天中, 白天比夜晚用水量多。工业生产用水量变化一般较小, 农业生产活动有较强的季节性, 年内用水量变化较大。但由于工作制度的不同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用水量也会有变化, 例如夏季的冷却用水就明显高于冬季。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用水量最大之日的用水量称之为最高日用水量。因此, 在估算用水量时, 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最高日用水量中有一个小时的用水量最大, 称之为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3 城镇绿化用水量计算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绿化美化, 在绿化和美化过程中, 绿化用水包括浇洒道路、绿化和全市性公共建筑用水量。树木和植物的生长也是离不开水的, 尤其是城市中的树木和木本花卉, 草本植物等更是离不开水分。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用水原则, 绿化用水虽没有严格的标准, 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界定。多数情况中水可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 但也有一部份植物不适合。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应根据路面种类、气候和土壤、绿化面积等条件确定。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可采用1.5~2.0L/d.m2公共建筑内的生活用水量, 每次浇洒道路的用水量一般为1~1.5L/m2。
4 城镇消防用水量计算
消防用水量是根据火场用水量的统计资料确定的, 是指扑救火灾时所需的消防供水强度。消防用水只在火灾时使用, 但它在城镇用水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历时短暂, 尤其是中小城镇, 所占比例更大。消防水压和延续时间以及用水量等, 应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水规范》等的要求。
8.统计报表情况汇报 篇八
关键词:农村;贫困人口;反贫困;政策建议
一、贵州省农村基本情况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属于我国的高原山地区,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西部、高山、少数民族聚居区,贵州省总面积为17.6万平方公里,山地占87%,丘陵占10%,平地只占3%,目前,贵州省有48个国家级贫困县,有80%以上的贫困人口都居住在山区。贵州省农村的基本情况是自然条件较差,农村人口多,生活水平低下,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差比较大。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贵州省乡村人口总数为2299.87万人,占总人数的66.19%。贵州省的农村家庭贫困程度高于全国水平,从2003年至2010年,贵州省GDP的数值占全国比重一直都在1.1%,在各省份中排名第26位。2012年,贵州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753元,在全国排名第30位,和甘肃、青海两个地方垫底。
由上面数据不难看出,贵州省农村贫困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这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贵州省的省情所造成的,贵州省现在的主导产业还是会依赖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而在农村地区,很难发展此类工业,导致农村居民的收入得不到很好地保障,农村居民只能依靠种植、农耕获得微薄的收入。②贵州省农村基础交通设施的薄弱,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由于特殊的山地丘陵居多地质地貌因素,且农村居民村落分布不均,处于位置偏远的山区,因此商品交易成本较大,且不利于流通,也不利于政府与社会的反贫困工作。③贵州省农村教育状况令人堪忧。教育是强国之本,是创新致富的首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在贵州省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还没有很好的实行,农村人口还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对贵州省实现小康社会造成严重的阻碍。
二、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情况
(1)贵州省贫困村分布情况
从地势上来看, 贵州省可以概括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4种类型, 其中92. 5% 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贫困人口则主要分布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麻山、瑶山、雷公山、月亮山、乌蒙山和武陵山等。按照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 整个贵州省的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从行政区域来看, 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 大致以贵阳市的中心城区向外呈层级扩散现象。贵州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50个, 其中36个为民族自治贫困县, 36个中有27个集中分布在黔西南、黔东南、黔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另外9个则分布在铜仁、遵义、安顺、毕节等地区。下面是贵州省不同地区的贫困村个数:
由上表可以看出:,贵州省的贫困村总数为3800个,其中毕节市与黔东南州两个地区的贫困村个数最多,所占比例为19%,其次是铜仁市、遵义市和黔南州,所占比例分别为12%,12%,11%。因贵阳属于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上会享受到更多的支持,所以贫困村个数最少的为贵阳市,仅有149个,所占比例为4%,且在近年来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从总体来看,因贵州省各个地区贫困村的分布比较不均衡,受制于地理位置与地形环境的影响,导致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贫困现状差异巨大,贫困村最多的毕节市727个最少的贵阳市149个贫困村,相差578个,这也就造成了在贵州省的另一个发展难题,贫富差距巨大,且存在愈演愈烈的景象。
(2)贫困标准
农村贫困标准有两条,一条是低收入贫困标准,另一条是绝对贫困标准。前一个标准是温饱标准,而后面一条是应该称为是生存标准或者极端贫困标准,这两条标准代表了特定的生活水平。
根据201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统计,如果以低收入作为标准测量,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9422万人下降到2010年2688万人,共减少6734万人,平均每年减少67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减少了7.4个百分点。如果是以绝对贫困作为标准测量,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规模从2000年的3209万人下降到2008年的1004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从2000年的3.5%下降到2008年的1%。无论是从低收入的标准测量,还是从绝对贫困标准的测量,贫困人口的数量有大幅度的减少。
三、政策建议
(1)控制人口规模,发展事业教育
人口规模的扩大首先会增大贫困人口数的基数,贵州省政府应该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并引进高素质人才投入到乡村教育发展中去,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人口的整体水平素质。如改善教学设施,引进计算机技术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继续深造进修,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发展乡村旅游业
贵州省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可以借助当地的特色文化与民俗因地制宜的发展旅游事业,通过当地政府的宣传与介绍,吸引一些外来游客,促进增加旅游收入,提高当地居民人均收入,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3)转移贫困地区人口
对于自然条件极差,扶贫的成本过高的地区,可以采取转移贫困地区人口的措施,鼓励劳动人口外出打工,扶持当地企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农村人口的劳动就业,从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形成以点带面的帮扶措施,加强城镇化建设,提高贫困村落的城镇化率,通过中央省委对扶贫开发力度的高度重视努力打造新城镇。(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肖小华,朱元兰.贵州省农村贫困分布情况及反贫困政策研究[J].神州,2013,(4)
[2]李治邦,王启江.贵州贫困山区发展与“毕节模式”[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2011
[3]钱津.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J].领导之友,2002,(3).
【统计报表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基层统计报表填报10-15
环境管理统计报表制度10-04
统计局保密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08-19
统计局学习贯彻工委扩大会议精神情况汇报08-06
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08-11
人员统计情况 2014.04.106-29
统计基层党组情况表08-12
乡镇统计双基工作汇报 文档11-01
新桥镇贯彻执行"统计法"情况10-03
强化乡镇统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