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会考苏教版复习资料(精选13篇)
1.生物会考苏教版复习资料 篇一
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八下p3)
1、无性生殖P3: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2、无性生殖的常见方式:
⑴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螅
⑵营养生殖P5: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的生殖。
①常见的营养生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压条。
① 优点: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生殖速度。
⑶组织培养P6
优点: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防止植物病毒,培育新品种。
3、嫁接分为芽接和枝接。(P4图)
4、嫁接成活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第二节 植物的有性生殖(八下p9)
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植物的有性生殖的过程包括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P9。
4、图过程:
雄蕊花药中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受到柱头黏液的刺激,花粉就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达到子房的胚珠中,胚珠里有一个卵细胞。花粉管末端破裂,精子释放出来,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5、果实和种子的形成P12: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
6、果实里面种子的多少是由子房里面的胚珠来决定的。如:西瓜、桃。
7、麻屋子(花生壳)——果皮(子房壁发育而来)
红帐子——种皮(珠被发育而来);
白胖子——胚(受精卵发育而来)
8、桃可食用部分都是果皮。
第三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八下P16)
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就是看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是否差异。
1、完全变态发育的有: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蚕、蚊、苍蝇、蜜蜂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有: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如蝗虫、蟋蟀、蟑螂、蝼蛄等
第四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下P21)
1、两栖类动物是水生向陆生受过度的类型,虽然有肺但还要皮肤辅助呼吸。
2、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第五节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八下P26)
1、所谓体内受精就是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的受精方式。
2、早成鸟的有:鸡、鸭、鹅、大雁等
3、晚成鸟的有:家鸽、燕子、麻雀等
2.生物会考苏教版复习资料 篇二
为此, 在复习过程中,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构建和引导复习小组工作,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知识得到巩固、修正和提高。
一、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1]。也就是说, 是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 为每个小组分配任务, 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因此, 给班级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
(一) 分组
将班级的学生按照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性别的不同混合编组, 有利于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补的关系。
(二) 角色分配
由于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会考的总复习阶段,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较短的时间内, 完成梳理、复习、训练和巩固, 是当下复习的方向。为此, 在角色分配上, 没有过多的分工, 每组只确定一位组长, 主要协调各组与老师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控制小组内活动的进度快慢。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阶段
生物会考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资料主要为苏科版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教材以及苏州教科院编写的《新课程·新教材初中生物学习能力自测》 (下文简称《能力自测》) 。复习过程主要以《能力自测》为主共七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知识梳理、训练导学和拓展提升三部分内容。在复习每一个单元的过程中, 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第一课时:1.将每单元中知识梳理部分分配给9个小组, 每小组获得数个知识点的梳理任务, 组长安排组员到教材上去寻找各个知识点的出处, 此过程规定10min内完成。老师关注每组的活动过程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2.此任务完成后, 将接受第二项任务:巩固填空。这是由老师针对知识点提出的几个相应的填空, 来帮助学生记忆。此过程由组内学生自行完成并核对, 规定5min内完成。3.上述梳理性合作学习完成后, 进入第三项任务:“大海捞针”。即在相应单元后的训练导学和拓展提升中, 找出与本组知识点相关联的习题, 边找边练。此过程规定20min内完成。老师关注每组的活动过程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4.完成习题的筛选和训练过程后, 将获得正确答案并核对, 而后, 组长组织组内同学研究错题, 并组织语言对答案做出合理分析。这个过程规定15min并可延续到课后。期间, 老师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第二课时:1.组间交流, 向全班展示复习成果。以点带面, 组间合作, 旨在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 达到全面复习的效果。2.再学习阶段, 全面复习后, 各组完成剩下的习题。第三课时:再交流阶段, 每一组作为答疑团队, 为其它组同学解惑。
三、合作学习的评估阶段
一般而言, 常用的教学评价形式有:传统的考试、教师自编测验、平时观察等。根据《全日制义务教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2]。为了全面体现学生复习过程的有效性, 此次课题研究采用实作评价方式进行。实作评价 (performance assessment) 是让学生通过应用知识与技能等高层次的思考历程, 在建构而非简单再认或记忆的练习进程中获得深度认知、情意与技能发展的评价方式[3]。
由学生测评数据作出如下维度分析图表
这两个图表, 分别测量的是两个维度的内容, 一个是知识的维度, 一个是能力的维度。首先, 图1中, 可以看出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小组合作度呈现正比关系。其次, 图2主要比较的是学生的合作度和能力维度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合作度较高的组, 能力维度也较高, 合作度的高低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最后, 从会考成绩来看, 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合作度呈现正比关系, 这也是符合前面所述的情况。
(一)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本次课题研究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相较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有很大的转变。在现实教学活动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互动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甚至有些学生的互助不被老师认可并被阻止。多数情况下, 教师只注意到学生和教材之间, 或者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根据培养学生互助、主动的学习能力, 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的关系, 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好模式。
(二) 合作学习模式的优缺点
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还在组与组的良性竞争中激发了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在优帮差的情况下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也有了关注和帮助, 同时, 还能通过合作的团队力量, 取得原本个体无法达到的学习高度, 这对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都有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合作学习使得学生学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向。
摘要:在生物会考复习过程中,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构建和引导复习小组工作,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知识得到巩固、修正和提高。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效果要远远大于个人的孤立学习。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效课堂,孤立学习,分组,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怎样指导初中生物会考复习 篇三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把握复习方向,在此前提下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基础知识巩同阶段,内容主要是六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第二阶段为深化提高阶段,内容主要是综合知识的运用,由教师列出提纲,对教材内容深化处理。第三阶段为实验技能培训阶段。通过实验培训,熟练掌握所学实验的过程,操作注意事项及原因。
二、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在复习的第一阶段,每节课前布置学生精读教材的有关章节,然后按每一章的知识结构把重要的、基本的知识点找出来,列成提纲,使之一目了然。知识的概括性越强,越便于迁移:知识越系统,越便于记忆和应用。在总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对于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我介绍了两种生物知识归纳总结的常用方法。
1.比较记忆法
即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别与联系的过程。如利用图表(见表1)的比较功能,将并列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又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使之对概念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清晰。
通过比较,使学生把容易混淆的知识梳理得一清二楚,从而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了解得更加透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构体系记忆法
要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就必须了解所复习内容的结构体系。首先找出知识的主干部分,然后根据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分支内容串联在主干之上,并抓住主干顺序记忆分支内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细小的内容填充进去,使每个知识点系统地串联,有效地避免知识遗漏或张冠李戴。
掌握了好的学习记忆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知识化繁为简,既能完整地记忆基本知识,又能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指出学生归纳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学生自己总结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特色的归纳材料推荐给大家传阅,则更能促进同学间的学习交流,
同时,在对教材仔细研究的基础上,我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原有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前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如初三下册“生物进化大致过程”,在复习植物类群时,我利用“生命树”将植物、动物类群重新组合成知识块,以板块为单位突破重点、难点,使前后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使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在复习的第二阶段,为了提高学生自习的有效性,每节课前我都先拟好复习提纲,精心选题为学生提供复习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对资料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资料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做到重点落实。我从学生的勾画和提问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和重点知识作必要的讲解,关键要讲清规律、思路、方法、技巧和策略,力求高质高效。
针对教材插图和练习题。重点指导学生图表题的解题方法。生物图表题既有利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题能力
生物会考题量多、灵活性大,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这方面,教师应做到联系自然实际,联系生产实际,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而且使学生不再觉得复习生物学只是死记名词和概念,而是学有所用,温故知新,因而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四、重视技能培训,培养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自然学科。实验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深化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实验技能。初中生物会考虽然没有实验操作考试,但相关的实验设计在考试中却占有很大的分值,因而在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其能根据一定的情境作出假设,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对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并得出结论。
4.苏教版初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篇四
苏教版初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
一、地球
1、地球是个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 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月 21 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 道,3、4、5 月 22 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月 23 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月 22 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3、地球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
三、地图 1.地图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⑤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⑥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⑦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
四、海洋与陆地
1、地球表面海洋占71 ﹪,陆地占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最大)、非洲、北美洲、南
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四大洋面积比较:太平洋(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小)
3、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4、大陆飘移假说是魏格纳提出。
5、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
五、气候
1、天气的描述如:明天大风降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气候的描述如:昆明四季如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3、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4、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世界乞拉朋齐
六、人口与人种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4、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5、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6、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7、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8、亚洲的日本是发达国家
9、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纽约。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二、日本
1、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组成。
2、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
处,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
3、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4、日本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5、工业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
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P18)
6、民族单一:大和民族 传统服饰:和服(P19)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三、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P22)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东南亚的国家:与中国陆地接壤的是:缅甸、老挝、越南;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P24)
3、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新加坡)和热带季风气候(曼谷)
橡胶: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 椰子:印度尼西亚 蕉麻:菲律宾 稻米:泰国,缅甸,越南
4、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东南亚居民:黄种人,来自:广东、福建 东南亚旅游景点:课本P28
四、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位置: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3、主要河流:恒河,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洋。
4、气候:(P33-34)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5、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风(夏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 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灾;反之,则形成水灾。
苏教版初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二)
一、亚洲地理位置(识图):
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东临太平洋。
2、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世界上跨纬最广,跨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3、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亚、非分界线: 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亚、北美分界线: 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分为6 个地区:(P4)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5、① 地势特点: 中部高,四周低。
② 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6、河流:亚洲大河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长江 : 注入太平洋 黄河 : 注入太平洋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注入太平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北冰洋 恒河: 注入印度洋 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7、气候特点:(P10)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 ②季风气候显著: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6、棉纺织中心——孟买 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硅谷——班加罗尔
五、俄罗斯
1、位置:跨亚欧两洲,但是是欧洲国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P37)
2、地形:自西向东分为四大地形区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河流与湖泊: “母亲河”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主要湖泊有:里海,贝加尔湖
4、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5、资源: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6、交通运输:管道运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7、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红场、克里姆林宫)
六、中东
1、中东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①主要产油国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埃及等国家;②石油输出路线(课本P47):
A: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
平洋→日本
B: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 →曼德汉峡→红
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C: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
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
4、文化差异:(P49)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七、欧洲西部
1、①识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②四大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和巴尔干半岛。
2、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著名乳畜大国:荷兰、丹麦(P53)
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低纬度地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2、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干湿两季。动物:羚羊 长颈鹿 斑马 狮子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九、澳大利亚(地图上认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
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2、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琴鸟等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首都:堪培拉 最大城市:悉尼
十、美国
1、①经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 ②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
2、地形: 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3、人口: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4、五大湖: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5、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机械化和专门化。
6、主要农业带乳畜带(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物带
7、美国的工业: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硅谷”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旧金山东南面
十一、巴西
1、地理位置:东临大西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热带面积广大;
2、主要地形区: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是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
3、世界上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4、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圣保罗
3、匮泛的水资源:终年炎热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玉米带、棉花带、小麦带、畜牧和灌溉带、亚热带作
十二、极地地区
1、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的北冰洋,2、南北极地区的气候比较: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白色沙漠)、烈风(风库)
3、南极地区的地形:南极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是
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大陆
4、极地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和南极的企鹅
5、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成了长城站和中山站两个科学考查站。
6、方向: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北方。最多的少数民族。
13、各民族分布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云南省)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势总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3、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主要山脉走向:(P26)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5、P27页表格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梯田)
6、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天山南侧,西气东输的起点】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天山北侧}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盆地“聚宝盆”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苏教版初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三)
一、从世界看中国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半球位置——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P2)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仅次于俄
罗斯和加拿大
3、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4、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
5、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宁、藏、新、桂、内蒙古 4个直辖市:京、津、沪、渝 2个特别行政区:港、澳(P7、P10)
6、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
北回归线穿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P7)
7、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占世界人口1/5以上);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8、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9、人口分界线: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
10、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
11、我国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
12、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是我国人口
1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14、800mm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15、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
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16、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见书P36)
17、根据夏季风影响范围的不同,分为: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8、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形成梅雨季节,7、8月份,又会出现伏旱。
19、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20、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珠江:汛期最长的河流。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21、四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
22、黄河发源—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注入—渤海
23、上游、中游分界点——河口(内蒙古)中游、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
24、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5、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26、支流—汾河(山西)与渭河(陕西)的位置;主要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27、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28、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29、黄河的忧患
上游:荒漠化严重、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地上河、凌汛、断流、水污染 30、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31、长江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32、长江上游、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中游、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
34、长江主要水电站—三峡和葛洲坝位置;下游的淡水湖泊位置;四个沿江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
35、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36、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2、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3、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东部季风区平原及丘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
部内陆地区
4、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5、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结合P77活动题1)
6、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7、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8、水资源分布特征:
5.苏教版七下生物复习题资料 篇五
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 、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
3、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 ,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着床位置是在子宫,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胎盘。
4、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5、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6、卵细胞成熟由卵巢排出后进入输卵管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沿输卵管往子宫移动(已经开始分裂,形成最初胚胎),植入子宫后,胚胎继续分裂并发生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系统(形成胎儿)。
7、胚胎在子宫发育需养料、氧气,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产生废物也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
8、胚胎母体子宫发育280天左右。
9、青春期的发育发育特点:(1)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男生开始有遗精,女生开始有月经。(2)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出现第二性征。(3)人体器官功能发育显著,心脏收缩能力提高,肺活量增大,脑调节功能增强。
10、第二性征:男性: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女性: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等。
11、人体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运动和保护)、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送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体内多余的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男女生殖系统。
12、人体的组织:上皮组织(如皮肤的表皮等)、结缔组织(如血液和骨等)、肌肉组织(各种肌肉)、神经组织(如脑和脊髓等)。
13、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约三分之二)和有机物(约三分之一),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这两种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14、骨的煅烧实验:将一段鱼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待骨变成灰白色后,敲打时则易碎,这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使骨具有硬脆的特性。
15、骨的脱钙实验:将一段鱼骨浸泡在稀盐酸中约15分钟后,骨变得柔软,容易弯曲,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使骨变得柔韧。
16、儿童和青少年骨内无机物不足2∕3,有机物超过1∕3,所以骨柔韧、易变形。
17、成年人骨内无机物约2∕3,有机物约1∕3,所以骨弹性好硬度大。
6.苏教版初一生物复习提纲 篇六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取送方法——取送显微镜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一只手提着显微镜。
(2)镜头的保护——镜头平时放在显微镜箱内的专用盒内,课间要用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随时罩好。镜头脏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拭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在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镜筒缓缓下降。否则有可能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4)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要用手指扳物镜,这容易使镜头松动,影响观察效果,应该手指握准转换器的边缘转动。
(5)遮光器的使用——遮光器是调节显微镜入射光线强弱的,强光时应选用小光圈,弱光时应选用大光圈。
(6)反光镜的使用——通过调节反光镜的角度使反射入的光线照亮观察物。强光时应使用平面镜,弱光时应使用凹面镜。
(7)计算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象的放大倍数。
3.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对光——①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
孔②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看到一白亮的视野
(2)观察——①从报纸上选一个汉字或一个字母,将其剪下,制成临时玻片标本②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通光孔中央③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眼睛要看物镜,以免损坏镜头④再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最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注意: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如果要将周围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
4.判定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移动载玻片,转动目镜。 5.实验中,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减少,视野亮度变暗。应调节遮光器使用大光圈,调节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6.实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1)净——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自来水 (3)取——用镊子夹取生物材料
(4)浸——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5)展——展平材料
(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 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7)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染色后用干净的吸水
纸将临时玻片标本擦拭干净。
(注意: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取材必须薄而透明;严格按正确方法盖盖玻片,防止出现气泡)
7.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
8.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虽然不是事实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
9.实验——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在实施计划时,应根据计划,通过进一步观察、调查或实验,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实验相关数据的现象。
10.实验变量——实验中可变化的因素。在实验中,水、光、温度、时间、体积等都可能是实验变量。在一次实验中,可以有一个变量,也可以有多个变量。
11.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一般设计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12.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基础;观察、实验、调查等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等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
7.浅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中的取与舍 篇七
一、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强化训练
以进化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教材内容来看,植物的主要类群、整个动物学部分以及第七部分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的知识,都是由进化这一主线贯串起来的。如第七部分三章的内容,以进化为主线,让学生明白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环境的变化又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从而理解这三章的内在联系。抓住由水生→陆生、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的进化原则为主线,把各章内容连成一个整体,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主要特征等知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联想到它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从某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推测其所可能具有的特征。再如,绿色开花植物部分和人体生理卫生的内容无不贯穿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如肺的结构主要由肺泡组成,肺泡壁和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要使学生懂得运用这一原理,从器官的结构特点联想到它的功能,或由器官的功能联想到它的结构特点。
比如:关于被子植物的知识,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课中,如果按教材直接讲解“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量相对不足,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以真正理解掌握。于是我们就运用多媒体手段把相关知识,如花生、玉米种子的结构、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等一些知识进行了补充介绍。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节后,能对知识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再通过把学到的一些孤立的概念进行适当的融合,形成一个前后衔接的知识链条,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依托教材,夯实基础,侧重拓展
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吃透教材。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教科书是课标的具体化,中考会考命题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因此复习必须依标靠本来确定内容和方案。加强集体(包括理综三科教师之间)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要加强对“两纲”的研究和会考样题的研究,明确方向,确定目标,同时,在指导学生复习该部分知识点的基础上,拿出近几年的会考题进行体验、分析、讲授,分析出题方向,分析试题的考查点,从中找到解决如何进行训练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3)低倍镜观察。把所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高倍镜观察。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再如显微镜的使用拓展:(1)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数×物镜放大数,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2)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以在用高倍镜时,必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像明亮清晰。(3)观察任何标本先用低倍镜观察。(4)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5)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动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
三、讲练结合,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采取矫正补救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练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只讲不练不行,只练不讲也不行。只有讲练结合,和谐交替,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练习、讨论、讲评可巩固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选择适量情境新、联系实际、开拓性强、难度较大的题目,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
我们在进行一轮复习时,对于各章节的重要内容,如概念、主要原理让学生看课本进行整理、归纳,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然后我们再把学生学习过程中认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点拨。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加以解决,真正提高了课堂复习的效率。另外,还要正确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如果必修教学速度过快,就会出现基础被严重忽视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方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就会留下缺陷,所以要把高考复习与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和求知的欲望,强化应战能力,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8.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篇八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叫 生态因素。可分为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空气 、阳光 、温度 、水分、土壤 等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4、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实施)方案:(略) 。 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实验完毕后将鼠妇放归大自然) 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适应环境: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 剌可以减少 水分的散失;茎 绿色肥厚,不仅可
以储存大量的 水分,还能代替叶进行 光合 作用;根非常 发达,能吸收沙漠深处的 水分。又如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在洞穴中 运动;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 钻穴和 呼吸。
9.苏教版七下生物复习提纲有哪些 篇九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2、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三、呼吸道的作用
1、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2、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胸廓扩张吸气,收缩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气体在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
2、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
血管壁和肺部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10.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篇十
▲蛋白质的作用:①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②分解供能。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
▲糖类的作用::①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日常生活的能量来源)②构成人体细胞的物质。 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 ▲脂肪:①分解供能(一般储存备用) ②构成人体细胞的物质。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水的作用:①构成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
②参与人体多项生命活动的完成。
▲无机盐的作用:①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②参与人体多项生命活动的完成。
▲纤维素的作用: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粗粮、蔬菜、水果中含量较高,虽不能被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
4—9.1.2.探究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在清水中揉挤双层纱布包着的面团,清水变成乳白色。向其中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小麦种子中含有淀粉。 ▲在清水中继续揉挤面团,直到无白色物质渗出,纱布包里剩下黄白色胶状物质,这是蛋白质,俗称面筋。 ▲将烘干的小麦种子纵向剖开后放在白纸上挤压,有油印出现,说明小麦种子中含有脂肪。 ▲用解剖针挑起1粒干小麦种子放在酒精灯上烧,最后剩下灰白色的灰。说明小麦种子中含有无机盐。
4—9.3.1 ▲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①牙齿的结构:牙釉质呈乳白色,是人体最坚硬的物质; ②龋齿产生原因:细菌把残留在牙缝中的糖类分解成酸,腐蚀牙釉质→牙本质(酸疼)→牙髓(疼痛)。日常中预防龋齿: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甜食。
▲消化腺: ①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
②胃 腺——分泌胃液进入胃,含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③肠 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含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④胰 腺——分泌胰液流入小肠,含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⑤肝 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流入小肠,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4.食物的消化
▲消化的定义:在消化道内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
物理性消化:没有酶的参与。例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肠胃的蠕动;胆汁乳化脂肪
化学性消化:有酶的参与。
▲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5.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课前准备:准备新鲜的馒头(或冷却了的浆糊)、刀片、试管、清水、烧杯、碘液、温度计、热水;组织各探究小组中的一员收集唾液。
▲探究过程:
①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关?如果有它们各自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②做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搅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关;馒头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实验中用刀片切碎馒头并搅拌的原因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
__号与__号对比,证明 。
__号与__号对比,证明 。
__号与__号对比,证明 。
结论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关;馒头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11.苏教版七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篇十一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3.17世纪,范·海尔蒙特发现水是植物生长的因子。(光合作用需要水)
4.18世纪,普利斯特莱发现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的因子,而且植物可以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近代科学家研究发现,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光) 3.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1)将材料平放在载玻片上
(2)一手固定材料,另一手持两片双面刀片,顿齐刀口,与材料成垂直,连续切下数片 (3)将刀片放在培养皿中的清水中稍一晃动,切片即漂浮于水中 (4)挑选透明的薄片制成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6.叶片是绿色的原因: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绿色的叶绿素。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叶片上面绿色深,因为靠近叶片上表皮的是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含叶绿体多;下面绿色浅,因为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被盖住的叶是黄色的,因为叶绿素形成需要光。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气孔,每个气孔由两个成对的保卫细胞构成。
7.叶绿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8.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9.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10.叶绿素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温度低,光照强度不足,叶片老化(出现黄色叶片) 11.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2.七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复习提纲 篇十二
1、1665年,英国虎克最早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胞”.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人类流行性感冒、SARS、艾滋病等疾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A、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B、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它被人叫做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
3、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若你手上有10个细菌,细菌每隔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细菌将繁殖72代,细菌总数将达到10×272个.
4、细胞的分化:多细胞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是有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在分裂过程中,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具有分裂能力,绝大多数失去分裂能力,通过生长形态结构也发生差异,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我们把细胞这样的变化叫细胞分化.(人体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而有的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
5、正常的细胞分裂,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成两份,分裂后的染色体一样,这就保证遗传物质在前后代的连续性、稳定性.如果正常分裂的细胞失去控制,细胞就会过度分裂而发生癌变.
13.苏教版生物中考总复习提纲 篇十三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生物常见的无性生殖:出芽(芽体)生殖、营养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等。
2、营养生殖:植物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
①方式:嫁接、扦插、压条;
②优点:能够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③嫁接时,必须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3、植物组织培养
①植物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
②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并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二、植物的有性生殖
1、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优点:能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提高后代的生活力。
2、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瓣、花萼、花托、花柄
花雄蕊:花丝、花药调落花蕊柱头、花柱雌蕊子房壁果皮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胚珠卵细胞+精子受精卵胚种子极核+精子受精极核胚乳
注意:①果实种子的多少与每个子房中的胚珠的多少有关;
②自花传粉: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如,水稻等;
异花传粉: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
三、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⑴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⑵昆虫的发育有两种类型
①完全变态发育: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且幼虫和成虫时期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如家蚕、蚊、蝇、蜜蜂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如蝗虫、蟋蟀、蟑螂、蝼蛄等。
注意:①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和四眠;
②蝗虫的幼虫经过五次蜕皮;要经历三个发育时期:受精卵→幼虫→成虫。
【生物会考苏教版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10-02
初中生物会考真题试卷08-27
地理生物会考奖教办法11-04
高三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07-30
生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09-14
[精品]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07-05
苏教版初一寒假作业地理、生物选择题答案07-04
会考复习三(答案)07-31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09-02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检测07-11